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二公路明

第 1 章⋯⋯⋯⋯⋯⋯⋯⋯⋯⋯⋯⋯⋯⋯⋯⋯⋯⋯⋯⋯⋯⋯1

公路发展概略⋯⋯⋯⋯⋯⋯⋯⋯⋯⋯⋯⋯⋯⋯⋯⋯⋯⋯⋯

设计概略⋯⋯⋯⋯⋯⋯⋯⋯⋯⋯⋯⋯⋯⋯⋯⋯⋯⋯

第 2 章平面⋯⋯⋯⋯⋯⋯⋯⋯⋯⋯⋯⋯⋯⋯⋯⋯⋯⋯⋯

公路等级确实定⋯⋯⋯⋯⋯⋯⋯⋯⋯⋯⋯⋯⋯⋯⋯⋯⋯⋯⋯

设计行车速度确实定⋯⋯⋯⋯⋯⋯⋯⋯⋯⋯⋯⋯⋯⋯⋯⋯⋯⋯⋯

选线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

第 3 章断面⋯⋯⋯⋯⋯⋯⋯⋯⋯⋯⋯⋯⋯⋯⋯⋯⋯⋯⋯

纵断面设计原则⋯⋯⋯⋯⋯⋯⋯⋯⋯⋯⋯⋯⋯⋯⋯⋯⋯⋯⋯

纵坡设计的要求⋯⋯⋯⋯⋯⋯⋯⋯⋯⋯⋯⋯⋯⋯⋯⋯⋯⋯⋯

纵坡设计的步骤⋯⋯⋯⋯⋯⋯⋯⋯⋯⋯⋯⋯⋯⋯⋯⋯⋯⋯⋯

竖曲线设计⋯⋯⋯⋯⋯⋯⋯⋯⋯⋯⋯⋯⋯⋯⋯⋯⋯⋯⋯

第 4 章横断面⋯⋯⋯⋯⋯⋯⋯⋯⋯⋯⋯⋯⋯⋯⋯⋯⋯⋯⋯横断面设计原则⋯⋯⋯⋯⋯⋯⋯⋯⋯⋯⋯⋯⋯⋯⋯⋯⋯⋯⋯

超高确实定及过渡方法⋯⋯⋯⋯⋯⋯⋯⋯⋯⋯⋯⋯⋯⋯⋯⋯⋯⋯⋯超高值的计算⋯⋯⋯⋯⋯⋯⋯⋯⋯⋯⋯⋯⋯⋯⋯⋯⋯⋯⋯

路基设计的内容⋯⋯⋯⋯⋯⋯⋯⋯⋯⋯⋯⋯⋯⋯⋯⋯⋯⋯⋯

横断面的绘制⋯⋯⋯⋯⋯⋯⋯⋯⋯⋯⋯⋯⋯⋯⋯⋯⋯⋯⋯

第 5 章排水⋯⋯⋯⋯⋯⋯⋯⋯⋯⋯⋯⋯⋯⋯⋯⋯⋯⋯⋯

排水设计的原则⋯⋯⋯⋯⋯⋯⋯⋯⋯⋯⋯⋯⋯⋯⋯⋯⋯⋯⋯

排水设计的详细步骤⋯⋯⋯⋯⋯⋯⋯⋯⋯⋯⋯⋯⋯⋯⋯⋯⋯⋯⋯

路面排水设计⋯⋯⋯⋯⋯⋯⋯⋯⋯⋯⋯⋯⋯⋯⋯⋯⋯⋯⋯

排水系统剖析⋯⋯⋯⋯⋯⋯⋯⋯⋯⋯⋯⋯⋯⋯⋯⋯⋯⋯⋯

第 6 章路面⋯⋯⋯⋯⋯⋯⋯⋯⋯⋯⋯⋯⋯⋯⋯⋯⋯⋯⋯

路面设计的内容⋯⋯⋯⋯⋯⋯⋯⋯⋯⋯⋯⋯⋯⋯⋯⋯⋯⋯⋯

路面设计步骤⋯⋯⋯⋯⋯⋯⋯⋯⋯⋯⋯⋯⋯⋯⋯⋯⋯⋯⋯

路面设计⋯⋯⋯⋯⋯⋯⋯⋯⋯⋯⋯⋯⋯⋯⋯⋯⋯⋯⋯

第 7 章⋯⋯⋯⋯⋯⋯⋯⋯⋯⋯⋯⋯⋯⋯⋯⋯⋯⋯⋯

主要参照文件⋯⋯⋯⋯⋯⋯⋯⋯⋯⋯⋯⋯⋯⋯⋯⋯⋯⋯⋯

第1章绪论

纵观此刻世界,经济发达的强国,无一不是公路发达的国家。公路已成为一个国家

生产力能否发达的重要标记,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中国公路发展概略

公路发展历程

A改革开放前公路基础设备的建设

旧中国的公路交通极为落伍, 1949 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万公里,公路密度仅公

里/百平方公里。建国早期,公路交通经历一段期间的恢复后开始获取长足发展,1952年公路里程达到12. 67 万公里。 50 年月中后期,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开发边境的需要,

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通往边境和山区的公路,接踵修筑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并在东

南沿海、东北和西南地域修筑国防公路,公路里程快速增添,1959年达到50多万公里。

60年月,我国在连续鼎力兴建公路的同时,增强了公路技术改造,有路面道路里程及

其高级、次高级路面比重明显提高。 70 年月中期我国开始对青藏公路进行技术改造, 80

年月全面达成,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沥青路面公路。跟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桥梁建设也获取发展,建成了一批拥有中国特点的石拱桥、双曲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以及各式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在 1949—1978 年的 30 年间,只管公民经济发展道路波折,但全

国公路里程仍基本保持连续增添,到 1978 年末达到 89 万公里,均匀每年增添约 3 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公里/百平方公里。

B改革开放后公路基础设备的建设

改革开放后,公民经济连续高速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强烈增添,公路基础设备建设

开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其主要表此刻:公路建设获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渐为全社会所认识;在一致规划的基础上.开始

了有计划的全国公路基础设备建设, 80 年月初和 80 年月末国家干线公路网和国道骨干线

系统规划先后拟定并实行,使公路建设有了明确的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公路建设在连续扩大整体规模的同时,要点增强了质量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及其余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伍相貌;公路建设筹资渠道走向多元化,逐渐扭转了公路建设资本欠缺的状况,特别 1984 年末国务院决定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

辆购买附带费、同意高等级公路收费还贷, 1985 年起国家陆续宣布相关法例,使公路建设有了稳固的资本根源。从统计数字看,到 1999 年,全国公路里程达到 135 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 . 1公里/百平方公里,为 1978 年的倍。二级以上公路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比重由 1979 年的%提高到 1999 年的%,主要城市之间的公路交通条件明显改良,公路交通紧张状况初步缓解。同时,县、乡公路里程快速增添,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有的省份已实现所有县道铺筑沥青路面以致达到二级技术标准,全国实现了 100%的县、

98%的乡和89%的行政村通公路。整体而言、一个干支连接、布局合理、七通八达的

全国公路网已初步形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是改

革开放后我国公路事业获得的突出成就。1988 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公里)建成通车。今后,又接踵建成全长375 公里的沈大高速公路和143 公里的京津塘高速公路。进入90 年月,在国道骨干线整体规划指导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

快,每年建成的高速公路由几十公里上涨到一千公里以上。到1999 年末,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 11605 公里。短短 10 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就走过了发达国家高速公路一

般需要 40 年达成的发展历程。高速公路及其余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改良了我国公路的技

术等级结构,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伍相貌,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

的差距。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公路桥梁、地道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推进了公路桥梁、地道数目的增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先后在主要江河和一些海峡建设了一批深

水基础、大跨径、施工难度很高的桥梁,如黄石长江大桥(我国交通部门自行设计和建设

的第一座跨长江特大型桥梁)、万县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跨径列

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钢悬索桥)、南京第二长江大桥,风陵渡黄河大桥、济南第二黄

河大桥,广东虎门大桥、山东女姑山跨海大桥、厦门海沧大桥等。这些工程标

志着我国深水基础、大跨径桥梁建设已进入世界先进队列。到1999 年末,全国公路桥梁已达到 23 万座,总延长 8006 公里;地道 1257 座,总延长 407 公里。我国公路地道建设是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获取发展的。 1986 年我国第一座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大型公路地道——鼓山双洞地道在福州一马尾一级公路上建成。以后,又接踵建设了中梁山、缙云山、六盘山、八达岭等一批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大型公路地道工程。

公路建设评论

50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获得巨大成就。回首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照世界公路

发展趋向,能够以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期间。可是,

因为基础十分单薄,我国公路建设整体上还不可以适应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

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对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

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西部地域更高,达到%,

技术等级构成仍不理想。从行政区划散布看,因为经济发展和人口散布的不均衡,公路

发展在各地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域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

比率也较高,显然高于全国均匀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域水平。

所以,为逐渐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整体战略目标,依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

通需求,要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域的公路技术等级,依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鼎力扶

助西部地域公路基础设备建设,将是本世纪末以致来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要点。设计概略

绵阳市公路现状剖析

A公路交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6160 公里,此中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 865 公里,等级公

路占通车总里程的 %,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为 %,公路密度为 30.42 公里 / 百平方公里,11.85 公里 / 万人。全市 277 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公路, %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市3452 个行政村 %通了公路。已将市里到各区市县的公路建成了一、二级公路,基本将市到

辖区要点旅行景色名胜区的公路及通往周边市、州、县的公路改建为二、三级公

路。全市已经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联接县乡,幅射周边市、州、县的公路交通网络。

当前,除到平武需要两个小时外,从绵阳城区到各县市里均可在一小时内抵达,基本实

现了“一小时”经济圈效应和接边联网目标,为绵阳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城建设起到了

踊跃的推进作用。

B现有公路网存在的问题

公路里程宣布不均 ,通行能力相对较小,通畅深度低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当前全市公

路通车里程为5215公里,等级公路2533公里,占总里程的48.57%,低于全省均匀水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仅25. 65 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10. 22 公

里, 低于全国水平。

公路标准较低 ,质量较差 , 构网不完美。 1999 年末,绵阳市等级公路 2 5 3 3 公里中 ,高速公路 4公里 ,一级公路 1 8 7 公里,二级公路 174 公里,三级公路 825公里 ,四级公路 1343公里, 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 0.08% 、3.59% 、3.34% 、15.82% 和25.83%。在公路总里程中 ,有路面里程为 4 2 6 2公里 , 占总里程的81.73%,此中高级路面 5 5 4 公里, 占总里程的 1 0 . 6 2 %,次高级路面 1 7 44 公里,占总里程的 3 3 . 44 %。国省干线公路及县乡支线公路技术等级广泛偏低, 通行能力衰 ,另有部分公路晴通雨阻 . 混淆交通严重 , 行车速度低 , 远未达到经济运转速度. 公路建设投资严重不足。每年能筹备到的公路建设资本与实质需要对比 , 缺口较大。相关方面对路桥收费的理解、支持力度差 ; 部分地域、单位对交通建设承诺的赔偿兑现落实差。

C 规划发展目标

2006 年到 2010 年,一是提高全市的路网等级和通畅深度。5年时间投入50个亿,新(改)建公路 2700 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6300 公里,争取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达

到 1000 公里以上,等级公路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9 0%以上,全市实现接边、联网和通乡

通村目标,公路抗灾能力显然提高。 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油路, 99%的行政村通公路,95%以上的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绵阳城区及各区市县客货运主枢纽、配套站场建设与

物流业发展形成系统,乡村客货运输形成网络。二是提高公路保养管理水平。公路保养

要不停创新系统和体制,实现公司化、市场化和机械化;高等级公路所有实现绿化美化,

乡以上公路所有实现绿化,充足表现生态和环保。三是提高公路的运营水平易运力品位。

绵阳城区及各区市县客货运主枢纽、配套站场建设与物流业发展形成系统,乡村客货运

输形成网络

梓潼公路现状剖析

梓潼历为川北交通要道,被誉为联络川陕的“金牛蜀道”,是“地联秦关,矜领益

州”之重镇。国道川陕108 线纵贯南北,绵阳至梓潼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

梓潼与绵阳、成都等大中城市的距离。全县通车里程528 公里。梓潼离绵阳南郊机场、

绵阳火车站不到50 公里。有 3 条公路与擦境而过的宝成铁路复线相通。

梓潼的风光名胜许多,尤以七曲山为胜。梓潼的农副产品丰富,加工工业正在快速

发展,同时工业发展也较快。梓潼是连结绵阳到重庆的重要通道

1.2.3 修筑所设计公路的意义(可行性说明)

跟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乡村公路遇到了国家的日趋重视。

乡村公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也发挥侧重要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必定要求,增强了城乡交流,促使了乡村节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二是加速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进展的必定要求,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最沉重、最艰巨的任务在乡

村;三是实现交通新的超越式发展的必定要求,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乡村公路发展相对

滞后,就不行能实现交通新的超越式发展。

当前国家加速了乡村公路发展的步伐,全国范围内乡村公路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睁开。

国家的发展目标是:到“十五”末,全国乡村公路的通畅深度和服务水平有显然提

高,力求使全国乡镇通公路率达到 %,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 80%以上;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 96%,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 50%以上。

因为以上地理和原由,新建绵阳至梓潼路已成为必定趋向,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2章平面设计

道路为带状结构物,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

平面,路线平面的形状及特点为道路的平面线形,而道路的空间地点成为路线。路线受

到各样自然条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路线要改变方向和发生转折。

公路等级确实定

交通量是单位时间内经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既单位时间经过道路某断面的车

辆数目),依据对绵阳到梓潼近期交通量检查:

解放 CA10B 700 辆/ 日夜,黄河 JN150 400 辆 / 日夜,日野 KB211 200 辆 / 日夜,

太脱拉 T-138S 50 辆/ 日夜,小汽车1600 辆 / 日夜,

交通量年增添率5%。由设计交通量计算公式:

N d=N0(1+ γ) n-1 =(1+ 15-1

可得远景年均匀交通量大概是5500(辆 / 日),依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能够确立此公路可设计成二级公路。

从给出的地形图不难看出,该段地势比较复杂,一般的地面坡度都比较大,山高谷

深,地形复杂,山脉水系分明,石多,土薄,地质和水文条件都比较复杂,地形变化很大,使得路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遇到很大的限制,由此能够知道是山岭重丘。所以在设计

的过程中好多时候的技术指标都达到最低限,有的点还达到了极限二级公路。比如平面设

计中第七个点的就采纳了极限半径 60M,大多状况都不可以用到极限的。

设计行车速度确实定

“设计车速”是在天气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转只受道路自己条件(几何因素、路面、隶属设备等)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畅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依照《标准》从工程难易程度 , 工程量大小及技术经济合理的角度考虑 , 各级公路的设计车速按地形分为两类 , 查表可知设计车速为 40km/h。

选线设计

选线的基根源则:

(1)路线的走向基本走向一定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2)在对多方案深入、仔细的研究、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运营花费省,效益好,并有益于施工

和保养。在工程量增添不大时,应尽量采纳较高的技术标准。

(4)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

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

(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四周环境相协调。

(6)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检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

(7)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A选线

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依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联合地质、地表、地物

及其沿线条件,联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地点,而道路选线

的主要任务是确立道路的详细走向和整体布局,详细定出道路的交点地点和选定道路曲

线的因素,经过纸上选线把路线的平面部署下来。

a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一定经过的据

点间找寻可能经过的路线带。详细的在方案比选中表现。

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好多,大门概括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余的文件规定

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我们的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

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域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

象等自然条件。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照,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一定考虑

的因素。

b逐段安排

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立的基础上,依据地形平展与复杂程度不一样,可分别采

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而后从这些控制点

中穿出经过多半点 ( 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 ) 的直线段,延长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

c详细定线

在逐点安排的小控制点间,依据技术标准的联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随后制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才算基本达成。

做好上述工作的要点在于摸清地形的状况,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连接与平、纵、

横综合关系,适合地采纳适合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结顺直协调。

方案比选:

在五公里的路线设计中有很多路线走向能够选择,依据已确立的路线的大概走向,综合考虑地形状况和技术经济指标后,选定了两套方案。此地形为山岭区,路

线的前一公里出就有一条河,依据此处的地形,布线应为沿溪流线部署,因为溪

流线的走向明确,线形、施工、运营、保养条件较好,旁山隐蔽,有益于国防。方

案一走河流的左边,方案二走河流的右边。方案二为闪避河流左岸的两个转弯,跨

河利用右岸的较好地形,但经过一段路后,右岸就有一个较大的湖泊,这里不利于架桥经过,路线又一定跨回左岸。方案一就向来走左岸,固然经过两个转弯,但

比建桥经济。若用方案二在经过山脊时也不好布越岭线,方案二中需要深挖垭口才

可顺山势布线,但工程量就大大增添,还不如在此处建地道。但修筑地道要求地质

条件特别好,且工期长,施工技术也复杂,所以此方案不够理想。方案一采纳自然

展线的方法,以适合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咀侧沟来延长距离,战胜高差,

此处地形也是最困难的地方,解决好这一段后边的路线就简单好多。

综合比较后最后选择第一套方案。

平曲线因素值确实定

2.4.1 平面设计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四周环境相协调。

(2)除知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知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

要求。

(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结。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使线形因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

(4)应防止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类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坦也带来不良

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

(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很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很短会使驾驶

操控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含圆曲线及其两头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平曲线因素值确实定:

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自然三个也能够组

合成不一样的线形。在做此次设计中主要用到的组合有以下几种:

A基本形曲线几何元素及其公式:

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次序组合而成的曲线。这

种线形是常常采纳的。比如设计中的大部分点都是应用这个的。以下列图一。缓和曲线是

道路平面因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

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标准》规定,除四级路能够不设缓和曲线外,其

余各级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它的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依照;游客感觉舒坦;行车更

加稳固;增添线形雅观等功能。设计是要注意和圆曲线相协调、配合,在线形组合和线

形雅观上产生优秀的行车和视觉成效,宜将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这一点特别的重要,在刚开始做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设计出来的

路线特别不协调,雅观,比率严重失调,此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更正了不足之处,经过改

正后,线形既雅观又流利,已经抵达了要求。

在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下缓和曲线长度确立除应知足最小,外还要考虑超高和加宽的要求,所选择的缓和曲线长度还应大于或等于超高缓和段和加宽缓和段的长度要求。

(图一)

缓和曲线切线增值

3

/240R

2

(m) q=L s/2 -L s

圆曲线的内移值

2

/24R

43

p= L s-L s /2384R (m)

切线长T=(R+p) tg a/2+q (m)

平曲线长度L=∏aR/180 + L s(m)

外距E=(R﹢ p)sec a/2-R (m)

校订当J=2T- L(m)

a平曲线主要参数的规定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如表:公路等级二级

地形山岭重丘

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100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60

平曲线最小长度( m)7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35

b 主要几何元素的计算

比如:桩号 JD4:

(1) 平曲线几何元素计算:

右偏 50° R=100(m)L s=40(m)

缓和曲线切线增值 q= L s/2 - L s3/240R2

=40 /2 -403/240 ×1002

= (m)

243

圆曲线的内移值 p= L s/24R-L s/2384R

= 40 2/24 × 100-404/2384 ×1003

切线长

= (m)

T= (R+p) tg a/2+q

= (100 + tg 50° /2 +

= (m)

平曲线长度L=∏aR/180 + L s

= ×70×50/180 + 40

外距校订当

= (m)

E= (R

J=2T

﹢p)sec a/2 -R

= (100 + sec 50° /2-100

= (m)

- L

=2 ×-

=(m)

(2)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及校订:

ZH = JD4-T = (K70 +-

= K70+

HY = ZH+L s = (K70 ++ 40

= K70+

YH = HY+L y = (K70 ++

= K70+

= K71+

QZ = HZ-L/2 = (K71 +- 2

= K70+

JD3 = QZ + J/2 = (K70 ++ 2 = K70+

B简单线形曲线几何元素及其公式

由直线和圆曲线组合而成的平面线形就叫简单线形。这类线形主就是在两个点上有曲率突变,对行车是很不利的,一般都限于四级公路采纳。其余等级公路当平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半径时,缓和曲线就能够省略,既采纳简单形曲线。比如在设计中的第六个点的半径就是六百,等于不设超高的半径了,就才用了简单的线形曲线,使设计过程中有更多的曲线种类,达到做设计的目的。

比如:桩号 JD5:

(1)平曲线几何元素计算:

左偏 8° R=600(m) L s=0(m)

切线长T= R tg a/2

=600 tg 8 ° /2

= (m)

平曲线长度L=∏aR/180

=×8°× 80/180 °

=(m)

外距E= Rsec a/2-R

=600sec 8 °/2 -600

=(m)

校订当J= 2T-L

=2 ×-

=(m)

b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及校订:

JD5: K71+

ZY = JD 5-T = K71+

= K71+

YZ = ZY+L = K71+ +

= K71+

QZ = YZ-L/2 = (K71+ - 2

= K71+

JD5 = QZ + J/2 = (K71+ +2

=K71+

C S形曲线

两个反向曲线间用两个反向的盘旋线连结的组合,称为S 形曲线。 JD8和 JD9两桩号位于一个特别的山坳里,是两个反向圆曲线,因为这两桩号之间直线距离很短,设置

圆曲线后,不可以知足两圆曲线之间最短直线距离6V=100m,所以我考虑了用S 型曲线。

S 型曲线,相邻两个盘旋线参数A1与 A2宜相等,或许二者之比小于。两个反向曲

线之间不设直线,不得已要插入直线时,一定尽量地短,其短直线长度或重合段长度应

切合:

l£ A 1+A 2

(m) 40

式中: l —反向盘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m)

A1,A2—盘旋参数

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

R1=1: 1

R23

式中: R1—大圆半径( m)

R2—小圆半径(m)

两个直线之间的距离只有,经过计算已经知足要求了。

各点桩号确实定

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就主要用到了以上的三种线形,在五公里的路长中,充足考虑

了当地的地形,地物和地貌,相对各样对比较而得出的。

在地形平面图上初步确立出路线的轮廓,再依据地形的平展与复杂程度,详细在纸

上放坡定点,插出一系列控制点,而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经过多半点的直线段,延长

相邻直线的交点,既为路线的各个转角点(既桩号),而且丈量出各个转角点的度数,再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初拟出曲线半径值和缓和曲线长度,代入平曲线几何元素中试算,最后联合平、纵、横三者的协调限制关系,确立出使整个

线形连结顺直协调且切合技术指标的各个桩号及几何元素。各个桩号及几何元素的计算

结果见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第 3 章纵断面设计

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而后睁开既为路线纵断面,因为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

要求,路线纵断面老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汽车的动

力特征,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的大小和长

度,以便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坦的目的。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1)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保证行驶安全。

(2)纵坡均匀平顺、起伏缓和、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合、以及填挖均衡。

(3)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应知足:

(4)视觉上自然地指引驾驶员的视野,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5)平曲线与竖曲线应互相重合,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

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

(6)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7)合成坡度组合要适合,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8)与四周环境相协调,以减少驾驶员的疲惫和紧张程度,并起到指引视野的作用。纵坡设计的要求

(1)设计一定知足《标准》的各项规范

(2)纵坡应拥有必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屡次。尽量防止采纳极限纵坡

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纳极限长度的斜坡夹最短长度的短坡。连续上坡或

下坡路段,应防止频频设置反坡段。

(3)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天气和排水等综合考虑。

(4)应尽量做到添挖均衡,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

价和节俭用地。

(5)纵坡除应知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知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固。

(6)对连结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地道两头接线等,纵坡应缓和、防止产生突

变。

(7)在实地检查基础上,充足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纵坡设计的步骤

(1)准备工作:在厘米画图纸上,按比率标明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里程

桩包含:路线起点桩、终点桩、交点桩、公里桩、百米桩、整桩( 50m加桩或 20m加桩)、平曲线控制桩(如直缓或直圆、缓圆、曲中、圆缓、缓直或圆直、公切点等),桥涵或直线控制桩、断链桩等。

(2)标明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

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地道出入口,平面交错和立体交错点,铁路道口,

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余因素限制路线一定经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3)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依据技术指标、选线企图,联合地

面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照,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频频比较各样可能的

方案,最后定出既切合技术标准,又知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

试坡线,将坡度线延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地点。

(4)调整:比较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能否知足规

定,平、纵组合能否适合等,如有问题应进行调整。

(5)查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要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作横断面设计图,检查是

否出现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过大等状况,如有问题应调整。

(6)定坡:经调整查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立下

来。坡度值要求取到%,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

(7)设置竖曲线:依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立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因

素。

(8)计算各桩号处的填挖值:依据该桩号处地面标高和设计标高确立。

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是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而设置的一段缓和曲线。设计

时充足联合纵断面设计原则和要求,并依照规范的规定合理的选择了半径。《标准》规定: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计算行泊车视

缓和冲击视距要求

采用《标准》规定值

车速度距值极限最一般最小半竖曲线最

22

(km/h) S T(m)L min=Vw/L min=S T w/4

L min小半径径小长度

R min

4040444w400w 450w45070035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标准》规定值计算行泊车视采纳值

缓和冲击夜间行车桥下极限最一般最小半

车速度距L min

L min=V2w/照明视距小半径径

(km/h)T S (m)R

min

4040444w445w59w450W450700比如: A 变坡点 3:

(1)竖曲线因素计算:里

程和桩号 K71+600

i 2 =﹣ % i 3= +4%取半径R=2000m

w= i 3﹣i 2=4%﹣( ﹣%)=%( 凹形 )

曲线长 L=Rw=2000×%=126m

切线长 T=L/2=126/2=63m

外距 E=T2/2R=632/2 × 2000=

(2)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 =( K71+600) ﹣63=K71+

竖曲线起点高程 =﹣ 63×( ﹣%)=

竖曲线终点桩号 =( K71+600) + 63= K71+663

竖曲线起点高程 = + 68 ×4%=

B 变坡点 4:

(1)竖曲线因素计算:

里程和桩号 K72+500

i 11=4% i 12= +7%取半径R=3000m

w= i 12﹣i 11=7%﹣ 4%=3%( 凹形 )

曲线长 L=Rw=3000×3%=90m

切线长 T=L/2=90/2=45m

外距 E=T2/2R=452/2 ×3000=

(2)设计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 =( K72+500) ﹣45= K72+455

竖曲线起点高程 =﹣45×3%=

竖曲线终点桩号 =( K72+500) + 45= K72+545

竖曲线起点高程 = + 45 × 3%=

第 4 章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的。

横断面设计线包含行车道、路肩、分开带、边沟边坡、截水渠等设备构成的。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设计应依据公路等级、行车要乞降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保养和使用

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固稳固,又要经济合理。

(2)路基设计除选择适合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等外,还应设置完美的排水设备和必需的防备加固工程以及其余结构物,采纳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举措。

(3)还应联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办理的地质不良地段。关于地形峻峭、有高填深挖的边坡,应与移改路线地点及设置防备工程等进行比较,

以减少工程数目,保证路基稳固。

(4)沿河及受水浸水淹路段,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吞没或冲垮。

(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路基处于湿润、过湿状态和水温状况不良时,就应采纳

水稳性好的资料填筑路堤或进行换填并压实,使路面拥有必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绝层

及其余排水设备等。

(6)路基设计还应兼备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及环境保护等的需要

4.1.1 行车道宽度确实定

依据第二章确立下此公路的等级是二级,则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规定,二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路面宽,路基宽。

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因为各轮迹半径不一样,此中此后内轮轮迹半径最小,且倾向曲线

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添路面宽度,以保证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1)平曲线加宽值确实定: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规定,二级公路采纳第 3 累加宽值。

公路平曲线加宽

加宽平曲250<200<150<100<70<50<30<25<20

种类线~~~~~~~~~半径 200150100705030252015

(m)汽

车轴

距前

悬(m)

3+

(2)缓和曲线加宽

采纳比率过渡,则加宽缓和段内随意点的加宽值:

Bx=LxB/L

Lx——随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L——加宽缓和段长 (m)

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 (m)

桩号 k72+加宽的值见下表

桩号加宽值桩号加宽值

k72+0k72+1

k72+1k72+0

k72+1

关于 JD5的半径为 600,已经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了,大于250m,因为加宽值很小, 能够不加宽 .

路拱确实定

路拱是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双侧倾斜的拱形。依据《公路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 97》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拱横坡度

1~2% 。考虑到绵阳处于亚热带温润季民风候,终年平易润湿,所以取用2%的横坡度,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所以其横坡度取用3%。

超高确实定及过渡方法

超高确实定

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

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而

在缓和曲线上则是渐渐变化的超高。所以,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的单向

横坡的路段,称作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

超高值的计算公式: i h + u = V2/127R

i—超高横坡度

u—横向力系数

V—行车速度(km/h)

R—圆曲线半径(m)

依据规范规定,二级公路一般地域圆曲线部分最大超高值不大于8%。且考虑到超高横坡度与路线纵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即合成坡度,规范规定二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最大

同意合成坡度不的大于10%。

4.2.2 超高的过渡

此设计公路是无中间分开带的,在直线路段的横断面均以中线为脊向双侧倾斜的路拱。在曲线路段路面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拥有超高的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须渐渐抬高,在抬高过程中,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则行车道外侧绕中线旋转,直至与内侧横坡度相等为止。当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先将外侧车道绕外边沿旋转,与此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相应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

绕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地点计算公式注

X≦X0X≧X0

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二公路明 目 第 1 章⋯⋯⋯⋯⋯⋯⋯⋯⋯⋯⋯⋯⋯⋯⋯⋯⋯⋯⋯⋯⋯⋯1 公路发展概略⋯⋯⋯⋯⋯⋯⋯⋯⋯⋯⋯⋯⋯⋯⋯⋯⋯⋯⋯ 设计概略⋯⋯⋯⋯⋯⋯⋯⋯⋯⋯⋯⋯⋯⋯⋯⋯⋯⋯ 第 2 章平面⋯⋯⋯⋯⋯⋯⋯⋯⋯⋯⋯⋯⋯⋯⋯⋯⋯⋯⋯ 公路等级确实定⋯⋯⋯⋯⋯⋯⋯⋯⋯⋯⋯⋯⋯⋯⋯⋯⋯⋯⋯ 设计行车速度确实定⋯⋯⋯⋯⋯⋯⋯⋯⋯⋯⋯⋯⋯⋯⋯⋯⋯⋯⋯ 选线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 第 3 章断面⋯⋯⋯⋯⋯⋯⋯⋯⋯⋯⋯⋯⋯⋯⋯⋯⋯⋯⋯ 纵断面设计原则⋯⋯⋯⋯⋯⋯⋯⋯⋯⋯⋯⋯⋯⋯⋯⋯⋯⋯⋯ 纵坡设计的要求⋯⋯⋯⋯⋯⋯⋯⋯⋯⋯⋯⋯⋯⋯⋯⋯⋯⋯⋯ 纵坡设计的步骤⋯⋯⋯⋯⋯⋯⋯⋯⋯⋯⋯⋯⋯⋯⋯⋯⋯⋯⋯ 竖曲线设计⋯⋯⋯⋯⋯⋯⋯⋯⋯⋯⋯⋯⋯⋯⋯⋯⋯⋯⋯ 第 4 章横断面⋯⋯⋯⋯⋯⋯⋯⋯⋯⋯⋯⋯⋯⋯⋯⋯⋯⋯⋯横断面设计原则⋯⋯⋯⋯⋯⋯⋯⋯⋯⋯⋯⋯⋯⋯⋯⋯⋯⋯⋯ 超高确实定及过渡方法⋯⋯⋯⋯⋯⋯⋯⋯⋯⋯⋯⋯⋯⋯⋯⋯⋯⋯⋯超高值的计算⋯⋯⋯⋯⋯⋯⋯⋯⋯⋯⋯⋯⋯⋯⋯⋯⋯⋯⋯

路基设计的内容⋯⋯⋯⋯⋯⋯⋯⋯⋯⋯⋯⋯⋯⋯⋯⋯⋯⋯⋯ 横断面的绘制⋯⋯⋯⋯⋯⋯⋯⋯⋯⋯⋯⋯⋯⋯⋯⋯⋯⋯⋯ 第 5 章排水⋯⋯⋯⋯⋯⋯⋯⋯⋯⋯⋯⋯⋯⋯⋯⋯⋯⋯⋯ 排水设计的原则⋯⋯⋯⋯⋯⋯⋯⋯⋯⋯⋯⋯⋯⋯⋯⋯⋯⋯⋯ 排水设计的详细步骤⋯⋯⋯⋯⋯⋯⋯⋯⋯⋯⋯⋯⋯⋯⋯⋯⋯⋯⋯ 路面排水设计⋯⋯⋯⋯⋯⋯⋯⋯⋯⋯⋯⋯⋯⋯⋯⋯⋯⋯⋯ 排水系统剖析⋯⋯⋯⋯⋯⋯⋯⋯⋯⋯⋯⋯⋯⋯⋯⋯⋯⋯⋯ 第 6 章路面⋯⋯⋯⋯⋯⋯⋯⋯⋯⋯⋯⋯⋯⋯⋯⋯⋯⋯⋯ 路面设计的内容⋯⋯⋯⋯⋯⋯⋯⋯⋯⋯⋯⋯⋯⋯⋯⋯⋯⋯⋯ 路面设计步骤⋯⋯⋯⋯⋯⋯⋯⋯⋯⋯⋯⋯⋯⋯⋯⋯⋯⋯⋯ 路面设计⋯⋯⋯⋯⋯⋯⋯⋯⋯⋯⋯⋯⋯⋯⋯⋯⋯⋯⋯ 第 7 章⋯⋯⋯⋯⋯⋯⋯⋯⋯⋯⋯⋯⋯⋯⋯⋯⋯⋯⋯ 主要参照文件⋯⋯⋯⋯⋯⋯⋯⋯⋯⋯⋯⋯⋯⋯⋯⋯⋯⋯⋯

(整理)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广州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 XX至XX二级公路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系别道路与桥梁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9日

教务处制

摘要:本设计是XX至XX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方案设计,公路全长1836.286米。设计要求在给定的1:2000的带状地形图上,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平纵横配合与地形特点进行纸上定线,方案比选后对所选方案进行平、纵、横设计,路面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工程设计(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 ,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表格与图纸。 关键词:道路等级,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 ABSTRACT:This design is From JIA NAN to FENG JIANG of hills area Class II highway design.The highway is whole long 1836.286 meters.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 given band of 1:2000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ata set, considered-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nd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paper alignment, the programme after the election than the selected programme-ping, vertical, Wang design, road design,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embankment road drainage project design (a roadbed design, embank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retaining walls design), Pavement Engineering (for asphalt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but also given the relevant forms and drawings. Keywords:road-grade,alignment,flat surface design,longitudinal section,horizontal section,roadbed,pavement,design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6) Abstract (7) 第一章绪论 (8) 1.1 设计背景 (8) 1.1 .1 公路运输的功能,特点,地位及作用 (8) 1.1.2 我国公路现状 (9) 1.1.3 我国公路发展规划 (10) 1.2 设计意义 (10) 第二章道路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11) 2.1 项目建设背景 (11) 2.2 工程实施可行性论证 (12) 第三章自然情况对道路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分析 (13) 3.1 自然情况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13) 3.2 自然情况对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影响 (13) 3.3 自然情况对道路施工的影响 (14) 第四章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14) 第五章平曲线设计 (16) 5.1 概述 (16) 5.2平面设计 (16) 5.2.1 选线 (16) 5.2.2 选线步骤 (17) 5.3 平面线形设计 (18) 5.3.1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18) 5.4 平面设计各技术指标的确定 (18) 5.4.1 直线的最大长度 (18) 5.4.2 直线的最小长度 (18) 5.4.3 圆曲线最小半径 (19) 5.4.4 圆曲线最大半径 (19) 5.4.5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19) 5.4.6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20) 5.4.7 小偏角的曲线长 (20)

5.4.8 缓和曲线长 (20) 5.4.9 线形计算 (21) 第六章纵断面设计 (22) 6.1纵断面设计原则 (22) 6.2 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23) 6.2.1 纵坡 (23) 6.2.2最大纵坡 (24) 6.2.3 最小纵坡 (24) 6.2.4 最大坡长 (24) 6.2.5 最小坡长 (24) 6.2.6 平均纵坡 (25) 6.3 竖曲线 (25) 6.3.1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25) 6.4平纵结合设计 (26) 6.4.1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 (26) 6.4.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凹形曲线组合 (26) 6.4.3平面曲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 (26) 6.4.4平面曲线与纵面曲线组合 (27) 第七章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 (28) 7.1 横断面设计 (28) 7.1.1横断面组成 (28) 7.1.2路拱和路肩的确定 (28) 7.1.3超高和加宽的确定 (29) 7.2土石方量计算与调配 (29) 第八章排水设计 (32) 8.1 路基边坡设计 (33) 8.1.1 路堤边坡 (33) 8.1.2 路堑边坡 (34) 8.2 边沟和排水沟 (34) 8.3 涵洞布设 (35) 第九章路面设计 (35) 9.1 设计方案 (36) 9.2 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36) 9.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36) 9.4 方案的计算情况 (37)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三级公路设计方案说明书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三级公路设计方案说明书 1 设计总说明 1.1目的和要求: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1.2设计依据: 根据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指导书》。 1.3公路设计概况: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设计年限:15年 设计车速:60km/小时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设计方案 - 20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5路线起讫点 地形图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三级;起点桩号K0+700,坐标终点桩号K1+320,坐标起点高程:168.68米,终点高程:132.11米。 2 道路参数 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4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8.5米。设计使用年限15年。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40KM/h ,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2.3 控制要素 (1)道路等级:二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60km/h 。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 ②一般最小半径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XX至XX地区二级公路设计 摘要:本设计为平原微丘二级公路设计,首先根据设计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确定公路等级。结合沿线自然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路线方案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内容包括:路线的平、纵、横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和排水设计,并完成初步设计阶段应完成的各种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二级公路路线路基路面 1.路线总说明 该设计为平原微丘二级公路,设计基准年为2008年,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拟比选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公路全长45公里,设计时速80Km/h,公路起点XX终点为XX地区。由于时间仓促本次设计选取公路设计中的1980.932米进行设计。 1.1沿线水文地质情况 1.1.1气象资料 该公路处于 II 5 区,属于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气温平均在 14 ℃~ 14.5 ℃,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 -0.2 ℃~ 0.4 ℃,七月份气温 27 ℃左右,历史最高气温为 40.5 ℃,历史最低气温为 -17 ℃。年平均降雨量为 525.4 mm ~ 658.4 mm,雨水多集中在 6~ 9 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 50 %以上。平均初霜日在 11 月上旬,终霜日在次年 3 月中下旬,年均无霜日为 220 天~ 266 天。地面最大冻土深度为 20 cm。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在 3.0 米 / 秒。 1.1.2水文地质资料 路线位于平原微丘区,调查及勘探中发现,该地区属于第四系上更新统

(Q3al+pl),岩性为黄土状粘土,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坡地前和山前冲积、倾斜平原表层,具有大空隙,垂直裂隙发育,厚度变化大,承载能力低,该层具轻微湿陷性。应注意发生不均匀沉陷的可能。其它未发现有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当地沿线碎石产量丰富,石料质量良好,可考虑用水泥稳定石屑作基层,路段所处的土基强弱悬殊,其计算回弹模量E0。有两个代表值分别为 30 和 60Mpa. 沿线有多个石灰厂,产量大质量好。另外,附近发电厂粉煤灰储量极为丰富,可用于本项目建设,本项目所在地域较缺乏砂砾。 1.2设计依据 根据批准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国家关于公路设计施工的《规范》、《规程》、《标准》等。如: 1)于书翰主编,《道路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方左英编,《路基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3)方福森编,《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4)邓学均主编,《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交通部颁发 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交通部颁发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交通部颁发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交通部颁发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交通部颁发 1.3公路等级的确定 1.3.1交通量资料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获取交通量资料:

三级公路设计说明

1 绪论 1.1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 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 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市、市,北与省接壤,南与市、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6平方公里。 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区年平均气温3℃-5℃,气温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气温逐渐降低。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极端最高气温36.6℃。山区无霜期120天,平原区可达130-140天。全年降雨量约700毫米左右。全区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150千卡/平方毫米。 1.4 研究主要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是对温州市泰顺县横坑乡桥头至小李庄的一段二级公路的设计。该道路为浙江地区道路交通网规划中的一条干线,对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地区当前及今后的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本路线为山岭微丘区沿河路段,根据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着经济、安全、实用、美观的原则,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自然情况等资料进行选线,根据规划年的交通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并进行了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排水等设计以及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等工作。 关键词:二级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排水

Abstract This is a design related to a section of secondary highway from Qiaotou to Xiaolizhuang located in Hengkeng Town, Taishun County, Wenzhou. This highway, which is a trunk in the transport network planning of Zhejiang, will play a signif 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esentand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shun Wenzhou Zhejia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subject and the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In the spirit of economy, safety, practicality and beauty, this design which passes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 hilly regions,integrating the information of local Hydrology, geology and nature, conducts route selection and assigns degrees of the road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volume in planning year. Meanwhile, it carries out designs on planes, profiles, sections, subgrades, pavement and drainage, and involves the earthwork calculation and allocation. Key Words:secondary highway plane profile section drainage

公路设计说明书

胡一熊公路AB段设计说明书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胡一熊公路AB段的初步设计。设计参考资料:该段公路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位于微丘地段;起点设计高程99米,终点设计高程111米,起终边方位不受限制,且不考虑水位的影响。 为顺利完成这次设计任务,我们分一下四个阶段依次完成:(1)选择路线方案;(2)公路平面设计;(3)公路纵断面设计;(4)公路横断面设计;(5)设计说明书编写。 本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作为设计《标准》。 第一节路线方案选择 在路线方案选择中,根据《标准》190页丘陵区选线中的原则,充分考虑胡—熊公路所经过的地形区,初步确定了两条路线(如路线方案设计图所示)。其中,方案甲为选中方案,方案乙为备选方案。 选择方案甲为施工方案的原因如下: (1)根据《标准》中丘陵地区路线布设原则,微丘地形不应迁就微小地形导致线性迂回曲折。方案甲与方案乙比较,线形直捷,路程较短,符合设计原则; (2)综合考虑是施工过程中挖方填方的均衡,方案甲优于方案乙;在方案甲中挖方段主要在K0+050.00、K0+300.00— K0+350.00段、K0+489.90—K0+539.90段;填方段主要在 K0+100.00处、K0+350.00—K0+489.90段;填方量稍多于挖方

量,而且填挖方点之间距离近便于移挖作填,符合《标准》 125页中土石方调配的原则;而方案乙中挖方量少,填方量 大,无法做法填挖的均衡。 综上两点,选择方案甲为施工方案。 第二节公路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中,比例尺选用1:2500;根据已知控制点 (X633400,Y3401400),用纸上作图的原理确定起点A和终点B 的坐标。A到JD的距离是450m,B到JD的距离为216.4m. 该路段以三级公路《标准》进行修建,考虑到以后的发展,用60km\h作为其设计车速;在K0+446.95处设置转弯。据《标准》36页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中的规定,确定转弯处圆曲线的半径为200m;根据《标准》41页最小缓和曲线的长度计算公式:L sm.n2r计算的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为42.02m, 在施工及后续计算中取4=50m。其余圆曲线要素计算过程如下: (1)在图中量出JD1点的方位角=39°;缓和曲线对应的 角度B L,°7则圆心角。-2B°. O (2)在插入圆曲线后,切线会相应增加,圆曲线会内移。 圆曲线内移值:P=工=0.5m R 切线增量值:q=L s-3=25m R (3)圆曲线要素计算: 切线长巴q6 曲线长:a-p24=185.9m

道路设计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全套)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地区概况 1.2沿线地理特征 第二章路线设计 2.1公路等级确定 2.2路线方案确定 2.3平面线形设计 2.4纵断面线形设计 2.5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 第三章路基、路面设计 3.1设计原则 3.2路基横断面 3.3路基设计与防护 3.4路面设计 3.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第四章涵洞与通道设计 4.1路线交叉设计 4.2涵洞和通道设计 环境保护 5.1设计原则 5.2绿化设计 第六章小结 6.1小结 6.2设计中的不足 6.3思考 附录:主要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 1。1 该公路修建意义 本公路的修建将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沿线地理特征 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ⅠⅤ4区,漳州位于北纬23.6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198 5年最高日气温36.3℃,最低1。6℃。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7701。5℃.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年平均风力二级。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漳州气候条件优越,位处南、北23。5纬度(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方并不多,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属于热风季风气候,西半球的智利属高山气候,而漳州则是少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区之一。它整修地形依山面海,呈倾斜状和台阶状,山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西北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挡住寒流入侵,东南面临开阔的大海,温湿气流源源而来,构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堠??域性气候。 第二篇路线设计 2.1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 2。1。1 道路等级的确定 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 2。1。2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为二级,二车道,日交通量为712辆/昼夜,设计年限n=20年。 2.2路线方案设计 2.2。1.相关指标和原则 1):选线原则 以平面线形为主,合理解决避让、穿越、趋就等问题.

公路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一、公路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资料及采用规范: 1. 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 ,北京 :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年 2.交通部 .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 2006) ,北京 :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年 3.交通部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北京 :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年 4.交通部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年 二、沿线自然地理情况:山岭重丘区地貌特点:山丘连绵,岗拗交错,此起彼伏,山于迂回 曲折,岭低脊宽,山坡较缓,丘谷相对高差下大,与山区不易划出明确界线,包括了缓峻颇 为悬殊的地形。 其地形决定了通过丘陵重丘区区的路线特点是:局部方案多:且为了充分适应地形,路线纵断面将会有起伏。 丘陵区地形型态复杂,布线方法应随路线行经地带的具体地形而采用不同的布线方式。 山岭重丘区的软土路段多分布在一些山涧谷地、河流两侧的平缓地段以及沿海山区的滨海路堤。由分布范围可知这些软土大都属于间断性,范围较小,设计阶段不易发现,且有以下特 点。 (1)不均匀性,即软弱层厚度的不均匀性。往往在较小的范围,如20m~ 30m 内软土厚度 急剧变化; (2)和地下水的隐患同时存在,这些路段一般泉水较发育,地面有间断性流水; (3)软土底部往往有一倾斜面,且有时可能与路线平行,有时又可能与路线斜交,增加了 处理的难度。 由于软土分布在路线低洼处,公路通过时,多为高路堤或半填半挖 路堤,而这些路段一般交通极不方便,大型机械很难进场,在选择处理 方案时受到限制。 三、路线方案选择:公路选线要综合考虑路线通过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情况、自然条件 和工程的难易,以及路线的性质、使用任务、等级和投资等因素。根据当地地形状况与经 济发展状况情况可知为适应丘陵区地形、地势的特点,平面线形应以舒顺的曲线为主体, 避免使用过长的直线;纵断面线形以平、缓坡型为主,允许轻微起伏。丘陵区路线一般可 最大限度地做到平、纵、横三面协调,平、纵线形舒顺且配合得当, 横断面布置合理。横山越岭路线要克服很大的高差。因此选越岭线须从纵坡设计入手, 路线的平面位置及长短主要取决于纵坡的安排。越岭线的布设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选 择垭口;选择过岭的方式;选定垭口两侧山坡的展线方案。选择垭口要考虑越岭方案 的重要控制点,应在符合路线基本走向的较大范围内加以选择。 选择过岭方式应考虑因素较多。就过岭方式来说,主要有三种形式:①浅挖低填, 适用于岭宽脊厚的垭口。②深挖垭口,适用于山脊瘦削,地质情况良好的垭口。深挖程 度视地形、地质、气象等条件以及两侧展线的要求决定。垭口越瘦,越宜深挖。但地 质条件差时,应以不危及路基稳定为度。③隧道穿越,当挖深较大,采用隧道比明堑 经济,特别是垭口瘦薄,用不长的隧道穿越能大大降低路线爬升高度,缩短展线长度, 提高线形标准,减少运营费用,技术经济指标都比较优越时,应该采用公路隧道穿越 方案。 选定垭口两侧山坡展线方案是为了克服越岭的高差。所谓展线,就是利用有利地形,人为 地展长路线,使路线在允许的坡度范围内逐渐从山脚上升到山顶。越岭展线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二级公路施工设计总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平、纵、横断面设计及计算………………………………………… 第三章路基设计………………………………………… 第四章公路路面设计及计算……………………………………… 第五章涵长计算书…………………………………………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说明 路线全长2498m,路线按二级公路设计,路基宽10m,设计车速6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为15年。 1.2、自然地理条件 该区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7-18.8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3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3.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年平均雾日50天,平均风速1.75米/秒。本地区地震烈度为5度。山坡地段上覆1-3米粘土表层,下为粉砂质泥岩及长石石英砂岩,成互层状产出;水田段淤泥为0.5米,其下2-5米粘土。 1.3、建设意义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它把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各地区联系起来,在社物质财富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尤其是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之现在的中部沦陷地区的崛起政策。公路运输已经显示出了其它交通方式所不能具有的巨大优势。“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反映了人们尤其是偏远山区人们的深切感受。 1.4、设计原则 设计在满足工程经济的前提下符合二级公路标准的要求,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条件,地质气候,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 1.4.1、数目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的采用低指标和极限指标,同时不要不顾及工程量的增加采用高指标。在路线部设时尽量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做到工程数量小,造价低,使用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1.4.2、处理好道路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避免穿越经济林园,并注意与修路造田,农田水利设施,土地规划相结合;

某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为了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并在各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选择了敦煌至当金山口二级公路设计作为毕业设计,这是在毕业之前对自身学习状况的最后一次检查。我所选择的设计路段是从DK32+000至DK40+000 段,全长8 km,设计车速为60 km/h,路基宽度为10 m。本次设计的内容有:平面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对交通量进行了分析,查找相应技术规范,确定公路的等级以及设计需要的各种参数。平面线设计包括纸上选线、定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参数设定,直线设计等;纵断面设计包括拉坡、竖曲线设计等,超高的设定满足了设计要求的8%之内,在竖曲线设计时,应注意行车视距和视线诱导问题即满足“平包纵”,合成坡度也要满足规范要求;横断面设计时,使行车更加舒适,为确保道路的使用年限,在路段上还做了防护和排水设计;桥涵设计包括桥梁和涵洞的形式、尺寸的设计;英文翻译。通过这次设计不但了解建设公路的各个步骤,而且也能熟练的运用Auto CAD 进行制图。 关键词:路线平面横断面纵断面桥涵

I Abstract The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Not only because this is our last assignment before graduation, but also it can enhance our ability. 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segment of the second class road which starts from dunhuang to dangjinshankou. The road, which is 8 km from DK32+000 to DK40+000. The design speed is 60km/h and the wide of the subgrade is 10 m. The contents for design have: The flat surface line design,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cross section design, block the soil wall design and the engineering quantity calculations and grounds square dispens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volume of traffic, search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highway to determine the levels

宁明一级公路路线设计说明书

根据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确定公路等级。在此基础上,结合沿线自然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路线方案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推荐一个最佳方案进行详细技术设计,内容包括:路线的平、纵、横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和排水设计,并完成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完成的各种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关键字:平、纵、横设计,路基路面,排水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traffic and road use task and properties, sure highway rating. On this basis, combining with the natural condition and main technical indices of applications, the demonstration and process scheme than the election to determine reasonable design scheme. And recommend the best scheme for detailed technical design, and the content includes: line, after the shekel of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design, subgrade pavement design and drainage design, and completed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stages should finish of figure and table and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Key word: ping,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design, roadbed, drainage

二级公路毕业设计说明书

二级公路毕业设计说明书 篇一:二级公路毕业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 一、选线 目录 第一部分: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 ....................................... 1 一、选线 ................................................ ............ 1 二、道路技术标准 ................................................ .... 2 三、平纵横综合设计 ................................................ .. 2 四、平面线形设计 ................................................ .... 2 五、纵断面设计 ................................................ ...... 3 六、超高设计 ................................................ ........ 6 七、横断面设计 ................................................ ...... 7 第二部分:路基设计 ................................................

..... 8 一、路基设计 ................................................ ........ 8 二、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 8 1. 路基排水目的和要求 (8) 2. 路基排水设计一般原则 ............................................. 8 3.路基排水系统设计步骤 . (9) 4.地面排水设施 ................................................ ...... 9 边沟 ................................................ ......... 9 截水沟 ................................................ .. (9) 1.二级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 该地区二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为汽车专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较高,要求设计行车速度达到80km/h;竖曲线最大纵坡不大于5%,坡段最小长度不小于200m,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3000m,一般最小半径4500m,凹形竖曲线

二级公路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根据给定的资料,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根据该路段的地质、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交通部颁发的相关技术指标,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 设计内业详细资料有:路线设计,包括纸上定线(山岭区或越岭线)、绘制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完成两公里横断面和路基土石方的计算及路基排水设计;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小桥涵设计,完成一项涵洞设计;路线交叉设计,完成一项路线平面交叉;设计概算编制,完成全线设计路段的初步设计概算;应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按老师指导和要求完成。 整个设计计算了路线的平、纵、横要素,设计了路基、路面、平面交叉、小桥涵的尺寸等内容,由此圆满完成了八一至米林段公路的初步设计。 关键词路线,路基,路面,涵洞,概算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Thi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given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original data, according to the section of the geology, terrain, terrain, hydrology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echnical standard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route",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related technical indicators,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with the help of the. Design interior details: route design, including paper location (mountain or mountain line), draw the route plan, route profile design); roadbed design, to complete the two km cross sectional and Subgrade Earthwork Calculation and subgrade drainage design; pavement design, design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small bridge and culvert design, complete a design of culvert; route intersection design, completed a line intersection; design budget estimate making, complete all sections of initial design budgetary estimate of design;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drawing,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guidance and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line of the flat, vertical, horizontal elements, design of subgrade, pavement, level crossing, bridge and culvert, size etc,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ilin section of highway eight one to the preliminary design. Key words route, roadbed, pavement, culverts, budgetary estimate

一级公路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级公路设计计算说明书 LT

目录 目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Ⅰ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 Ⅱ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Ⅲ评阅教师评语--------------------------------------------------------- Ⅳ答辩会议记录--------------------------------------------------------- Ⅴ中文摘要------------------------------------------------------------- Ⅵ外文摘要------------------------------------------------------------- Ⅶ 1 前言 (1) 2 线路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交通量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选线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方案比选·················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平面设计 (5) 3 纵断面设计 (12) 3.1 纵断面设计要求 (12) 3.2 纵坡设计 (12) 3.3 坡长的要求 (13) 3.4 竖曲线设计 (15) 3.5 平纵组合设计 (18) 4 横断面设计 (20) 4.1横断面设计方法 (20) 4.2 横断面组成 (20) 4.3 交通量情况 (21) 4.4 横断面要素的确定 (21) 4.5 横断面其他组成的设计要求 (21) 4.6 路基设计 (24) 4.8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29) 5 路面设计 (32) 5.1 路面设计原则 (32) 5.2 路面类型的选定 (32) 毕业设计小结 (55) 参考文献 (57) 致谢 (58)

山区二级公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背景 S324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是省道S324浏阳立头岭至溆浦县两江中的一段,也是我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开展规划实施方案中的工程。目前,安化县的县城东坪镇往梅城镇现有的公路走向为从黄沙坪起,沿X046线至茅园、田庄,在从农民村上县道X042至王、青田,至栗林乡,在河山上G207到达梅城镇,总里程约80km,耗时约2.5小时,交通极为不便。该公路的建立对于优化区域干线公路网络,改善安化县交通条件,推动当地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安化县区域经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地地理位置图 安化国省道网现状图1.2任务依据 1〕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勘测设计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 2〕"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工可批复。 4〕各专项评估报告。 5〕交通部公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6〕建立部部颁有关规、规程及"工程建立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局部〕"。 7〕初测初勘资料。 7〕业主以及各级政府意见。 1.3设计标准 本工程按二级标准建立,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采用水泥砼路面。 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序号技术指标 指标值 设计速度40km/h 设计速度30km/h 1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2 路基宽度〔m〕8.5 3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100 65 平曲线极限最半径(m) 60 30 4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3 5 25 5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600 350 6 最大纵坡〔%〕 7 8 7 最小坡长〔m〕120 100 8 最大坡长〔m〕 纵坡4% 1100 S225 S217 东坪镇 梅城 平口镇新化县 宁 乡 县 二广高速 G536 马溆高速 G207 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