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成与特征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成与特征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成与特征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成与特征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成与特征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可以共同依托、愿意共同传承、乐于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由共同的文化根基、共同的时代精神和共同的价值目标所构成。

共同的文化根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必须依托其自身的既有文化传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坚持和发展了尊道厚德、义利兼顾、乐群贵和、和而不同、勤俭自强、诚信敬业、经世致用、天下为公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提供了共有的文化根基和精神纽带,而且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气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弘扬中华文化。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而且表明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确立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根基。中华民族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依托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崇敬、自豪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以骄傲、乐观的态度展望它的发展前景,通过挖

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不断延续,始终保持其鲜明个性和独立品格。

共同的时代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是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潮流形成的精神气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新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当今中国社会形成追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创新的局面,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昌盛。在弘扬中华民族共同的时代精神过程中,必须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成至关重要的创新工作来抓,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和观念成为引领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

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需要共同的价值目标。共同的价值目标犹如明亮的灯塔,它不仅照亮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而且点燃中华民族奋斗的希望。共同的价值目标可以使中华民族摆脱发展的盲目性,可以使中华民族坚定不移地面向未来。中华民族

依托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目标:一是实现社会和谐,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理想,全面实现人际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同生共荣。二是实现国家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因此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和壮丽实践,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历史使命。这三个方面既是中国民族必须着力完成的三大重任,也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奋斗的价值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可以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归依感和民族认同感;实现国家统一,可以增强炎黄子孙的家园意识和民族意识;实现民族复兴,可以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共同的价值目标凝聚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追求,谱写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希望之歌,描绘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光明大道。

共同的文化根基、共同的时代精神和共同的价值目标,依托过去的优秀文化传统,顺应现时代的精神追求,追求未来的价值希望。三者交相辉映、相互支持,构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构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不可少的三个因子,缺一不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所形成和体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复合而成的,它不仅凝炼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而且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如下显著特征:第一,它是历史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的有机统一。它连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现实实践精神和未来理想追求,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使之成为炎黄子孙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第二,它是稳定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和伟大本质,而且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动态发展的生机活力。第三,它是广泛性、个体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它鼓励广大炎黄子孙拥有广泛性精神追求,培养最广泛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心,结成最广泛的精神共同体;鼓励个人拥有个体性精神追求,培养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时代精神和价值目标相一致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使个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力量;鼓励人们拥有先进性精神追求,特别是鼓励人们培养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在中华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主导作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代表的是一种无比强大的民族精神合力。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精神依托,是连接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血脉相传的深层因子,是炎黄子孙传播和发展中华文化、锐意进取、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一种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确立必将极大地强化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强化炎黄子孙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强化炎黄子孙实现社会和谐、促进国家统一、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望和动力。(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教授)

积极建设班级文化构建学生精神家园

积极建设班级文化 构建学生精神家园 孝南区祝站镇中陈继端 [【摘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突出精神文化、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和重视活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获得创造的自由与发展的空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管理;学校文化建设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它能使学生心情愉快,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有利于今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加大投入,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与培训,搞好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突出精神文化建设,构筑远景,浸润心灵 (一)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班级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应结合各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同时,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例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学生田径运动会。每个班集体的目标都是要在本次运动会上争取第一,落实到个人的任务是每个队员在近期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自己的强项有目的地自觉训练。参赛队员则在集体中选拔,这样队员们不仅为自己的健康而锻炼,更是为集体的荣誉锻炼。强烈的集体意识,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和集体步调一致,使学生的动力与集体的意志融为一体。 (二)开展班级形象设计活动 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学习、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和沃土,而学生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取决于这个集体能否让他们产生主人翁的意识。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形象设计活动,将抽象松散的集体,实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如制定班训、创作班歌、设计班徽,设计班级网页等,给班级以自己的标识,凝聚班级所有成员的力量与智慧。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创建

精选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汇编(答案) 一、答案:(黑龙江绥化2017)《低到尘埃的愿》,回答1-4题(8分)1.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评分说明:(2分)概括事件1分,精神状态1分。 2.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题,各1分。 3.“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 评分说明:(2分)从情感角度和含义理解两方面来答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4.提示:来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 评分说明:(2分)写出一份账单不得分,写出两份账单得1分,写出三份账单方可得2分。 二、答案:(2017湖北荆州)阅读《新年礼物》(侯发山) (1)本题考查情节结构作用的分析.文章在首段写越来越浓的年味,在内容上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表明春节将至;也正因为春节将至,才有了李娟买礼物的情节,所以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情节的作用.(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文章第六段,在内容上,承接上文买礼物的情节,引出下文母亲反而为自己买礼物,从而表达出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在结构上,很明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买礼物的情节过渡到收礼物. (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其深层内涵.

我的精神家园书评

《我的精神家园》书评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杂文作品的精选,这些作品内容深刻而幽默、思维独特,带给读者精神上极大的乐趣。只有读了这种作品,人才能知道什么是尊严,什么是人生中宝贵的的东西,那不是学校课本里告诉你的扯淡这个那个主义,也不是畅销作家告诉你的爱情,而是你的,建立在你自己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精神家园。那比许多事情都要重要,也许,只有读这种好书,才能让我们摆脱腐朽的教育,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我的精神家园》带给我们太多的人生启发。 书中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有人曾这样说过:“《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充满睿智的诗意的世界,一个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园,是使人忧伤的幽默。”读完全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知识分子的不幸”这一部分内容。我从中得到了这样一个感悟: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书中写道:“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答案就是“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是的,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好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一个人实现理想和目标。同时,我认为虽然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但并不起绝对作用。我坚信个人的努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追求,才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活得更有价值。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王小波说,人应该记住自己做过的聪明事,更该记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这是提醒人们应该具备时时反醒的精神吧,我这样理解。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知识分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追求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多少少的失误。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反醒的精神,努力做到时时刻刻自省,不断改正错误。 在现实社会中,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往往会摔跟斗。但是,命运就在我们的手中。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不断地学习和追求,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其次,《我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走向严肃的高贵。也许我们大多平庸而不自知,或者只是软弱的去承受,他却对平庸的生活有一种狂怒,发誓要从上面飞腾过去并且用他的一生去努力这样做了;我们大多趋利避害或只是沉默以对,他却逆流而上,选择严肃写作,而且直言不讳,视批评文化、社会、艺术为自己的责任;我们大多呆板或以肉麻当有趣,要么惟恐自己不"贫"、不"痞",他却在智慧和爱中创造出了一种了不起的有趣,而且显示了智慧和爱中本应具有但却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一种属性,那就是高贵;我们大多具有一种狡猾的聪明,他的聪明却是建立在科学的自由、平等和诚实的基础上,"真理坚硬无比",我觉得这种聪明很可爱,也很必要。所有的所有,也许我们心存向往而自己却做不到。 第三,读过此书,相信你对艺术的精神内核会有更深的理解。 请看《我的师承》,结尾处这样写到:"他们的书还在,可以成为

创建班级文化构建精神家园

创建班级文化,构建精神家园 白静珠 摘要: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与学生学习成长息息相关,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涌动着生气、活力的班集体,学生在这里获得灵气、智慧、友谊,与人合作、大胆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发展,并对未来充满希望,让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是我们不断的追求。 关键词:班级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的共同的精神、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不同层面。班级文化是门隐性课程,由于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对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文明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那么,如何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呢? 一、营造向上的生活环境——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不管创建什么样的班级,首先教室要干净、物品摆放要到位。我们做老师都有感觉,走进教室,如果教室地面干净整洁、桌子横竖对齐、物品摆放到位,那么我们马上会感觉到这个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是很不错的,甚至我们也会感觉到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是不错的。在教室卫生这一块,我和学生始终贯彻“教室是我的书房、宿舍是我的卧室、班级就是我的家”这一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班级的日常工作中去。 当然,为创造“家”的氛围,也需要一点特别的布置。 学生说:“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班训和口号。”——9月份班级口号“不比活跃比纪律,不比聪明比刻苦,不比基础比进步”,10月份班级口号“精心砥砺,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迎月考;拒绝蹉跎,志在高天,铸造辉煌小高考”,每个月都有符合每月目标的班级口号;班训是在班会上一起制定出来的全班学生自愿执行公约,班训和口号一起贴在教室的正前方。 学生说:“我们需要时刻提醒,时间正在一秒一秒的走失。”——在教室黑板的后方我们挂了一面时钟。

中国文学(4)第3次作业答案

《中国文学4》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题 1、王晓明、文学和人文精神;2九十;3、散文;4、余华、苏童、刘恒;5、叶兆言、刘震云;6、王朔、王小波;7、张承志、韩少功、史铁生;8、私人化;9、陈忠实、张炜、王安忆;10、三驾马车;11、现实主义的冲击波;1 2、断裂、韩东。 二、名词解释 1、“人文精神大讨论” 1993年6月,《上海文学》在“批评家俱乐部”栏目里发表王晓明与张宏等5人的对话《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提出了当代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问题;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便拉开序幕,诸多作家、评论家纷纷投笔加盟,如王蒙、刘心武、张承志、陈平原、朱立元等,几乎所有著名的作家、理论家都为此留下了有着独特思考的文章;这场大讨论是90年代文学和文化界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三、简答题 1、90年代文学“三元一体”格局的内在构成 90年代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带来了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文学在日趋边缘化的同时也走向多元化,在整体上形成“三元一体”的格局(精英文学、大众通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 三元格局的形成,与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和时代变化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给人们新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思想并立而生,绝对主流话语不复存在;经济、文化领域的剧变以巨大能量辐射到文学领域,要求文学改变过去视角单一、齐声共语状态,以多种话语方式和思维向度反映多姿多彩的当代生活。 如果把此一时期中国文学的总体格局看成是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大众通俗文学就是它的基座,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是它的塔身,而精英文学则是它的塔尖。 2、“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论争焦点和论争的意义。 在90年代,有关“人文精神大讨论”是学术界一次影响深远的论争。 论争焦点:焦点之一是如何看待当前的人文精神状况,如何评估市场经济大潮中文艺的“俗化”现象,如何看待文艺的价值和功能。 焦点之二是重建人文精神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以及人文知识分子对价值重构的作用。 论争的意义: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知识分子队伍分化、自我分裂和价值困惑的事实;提示知识分子看清自身境遇,调整生存姿态,建构理想的自我;对艺术品生产世俗化、作家艺术工匠化、审美趣味庸俗化的批判和警惕显示了知识分子对人文精神的恪守和张扬,对自我价值最大化的正当需要,从而有助于形成制约世俗化极端发展的机制和批判精神的成熟。 第27-28讲 1989-2000年间的诗歌和散文 一、填空题 1、新生代诗歌; 2、朦胧诗; 3、韩东、于坚; 4、有关大雁塔; 5、他们文学社; 6、南京、他们; 7、非非主义、莽汉主义; 8、非非主义、四川; 9、莽汉主义;10、韩东;11、莽汉主义;12、女人、黑夜的意识;13、黑色沙漠;14、独身女人的卧室;15、翟永明;16、于坚、0档案;17、于坚;18、尚义街六号;19、棕皮手记;20、对一只乌鸦的命名;21、、韩东、他们;22、有关大雁塔;23、诗到语言为止; 24、学者散文;25、新学人散文;26、周涛、贾平凹;27、汪曾祺、夜行者梦语;28、王小波;29、张承志;30、文化苦旅;31、余秋雨。 二、名词解释 1、“新生代诗歌” “新生代诗歌”酝酿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已经成为中国诗坛的主潮;他们在反抗朦胧诗经典化的诗歌理念中开始写作,所以又有“后朦胧诗”、“后新诗潮”、“当代实验诗”等称谓;代表性诗人和诗作有: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于坚的《对一只乌鸦的命名》等;他们构成了90年代诗坛的“第三代诗歌运动”。 2、“他们文学社” “他们文学社”是 90年代最具代表性、并有当规模的新生代诗歌团体;1984年冬在南京创立;主要成员有韩东、于坚、吕德安、朱文等;1985至1995年共出过9期《他们》杂志;其诗作注重对诗歌本体的追求,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的诗学命题;在青年诗人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成为90年代富于代表性和争论性的诗歌论题。 3、“非非主义” “非非主义”是1986年在四川组织发起的一个实验诗歌团体;代表人物周伦佑、蓝马等;相对于诗歌实践,“非非主义”的突出活动在于其诗歌理论和主张;将反抗文化传统的重点放在“语言”上,提倡包括“感觉还原”、“意识还原”、“语言还原”三项内容的“创造还原”;并要求诗歌语言实行“非抽象化”、“非确定化”等“非非”处理。 4、“莽汉主义” “莽汉主义”是80年代中期出现于四川的实验性诗歌团体;其成员有胡冬、李亚伟、马松等。他们受美国五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诗人的影响,以颠覆消解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为宗旨,在作品中表现出“反文化”的姿态。以嘲讽的、不羁的叙述者形象,十分随意地使用

申论范文:构筑精神家园 追求精神幸福

构筑精神家园追求精神幸福 我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是物质文明层面的高速发展,依靠人们对美好生活锲而不舍追求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但是,三十余年前后的物质生活出现了巨大反差和对比,既跨越了千年又走进了新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了富裕程度,可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在三十年来缺少明确的衡量标准和标杆。进而,生活中的人们在精神世界的追求样式上表现出单一化的模仿和追随,在巨大的物欲和信息面前,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和独立性。因此,还需构筑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为寻求精神寄托、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港湾。当人们在找寻不到自己的精神寄托的时候,往往就会迷失自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不到最终的方向,在这个时候,网络便填补了人们内心的空虚,这腐蚀着人们美好的前程和心灵。独居老人拾荒解闷、买菜散心、按抽水马桶、打110找警察陪聊……这些现实故事反映了老人内心世界的荒芜,让人心酸。而象鼻嘴村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呈现出友好、孝爱的场景,提升农村居民的素质,更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只有构筑了精神家园,人们才能够追求真正的幸福。 构建精神家园为改善党风政风、实现国家发展提供了基石。一些官员争相结交所谓的“大师”,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十分恶劣。从工程开竣工要看黄道吉日,到三番五次改造广场喷泉和政府大门,再到由主政官员一手操持下奠基的“榕江观音阁”、规划的“金木水火土”五城门,甚至用公款或让企业买单为自己建“寿墓”、迁祖坟等……精神空虚便是党员干部走向迷信之路的原因之一。不良的党风将会带坏社风民风,长此以往,我们将面临亡党亡国的威胁。因此,只有构筑精神家园,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后盾。 构建精神家园为发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土壤。有人说,“土豪”现象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隐喻,它意味着一个新富阶层的崛起,然而在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受到国外瞩目的同时,国人的形象却是“土豪”、“不讲文明”、“没有素质”,而这都源于国人精神的荒芜,得了“文化软骨病”。从“物质奴隶”到“精神贵族”,是中华民族需要的“变形记”。而象鼻嘴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正是补充文化钙片的表现,不仅能够丰富国人的精神世界,更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积极用传统文化武装国人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强大,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民族广博深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洐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维系全体人民的精神纽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更不能荒芜,更需要弘扬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国风范。(计空格1187字)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热点作家作品导读

中考语文“热点”作家:凹凸 【作者简介】 凸凹,(1962.3—),本名魏平,男,先锋诗人、实力作家。祖籍湖北孝感,生于四川都江堰,5岁随家迁往大巴山,31岁返回成都。当过工厂设计员、规划员、编辑记者、机关助理员、公司经理、文化馆文学辅导干部、政府职员等。1986年与人创建端午文学社。 【中考试题】 (一)福建泉州卷——《故乡滋味》 故乡滋味 凸凹 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 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我的精神家园》读书笔记

本来是想拟一个主题的,想了很久,却不知道该把重点放在哪上面,也就放弃了。高中时就知道王小波,从同学的书中看到几篇他的文章,当时就很喜欢。可能是他们认为我还小,当时不愿意给我看。这本书是我一直想看的,从图书馆借出来两次,第三次借的是类似于全集的文化笔记,也包括我的精神家园这一部。读了好几遍,仍然觉得津津有味。上面说的这和其中的一篇《摆脱童稚状态》有联系了。就是关于作者应该写什么样的书。毕竟读者从书中得到的东西还是靠自己的意识决定的,而作者只要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很高兴的一点就是他一直站在艺术的角度,而不是装作艺术家。我一直相信艺术是源于生活,写文章也是,没必要搞得太严肃,也不用把文章写的晦涩难懂故作高深来显示自己多内涵。虽然王小波把小说看得比杂文重要,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杂文质量。李银河说王小波就像是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诚实的小孩,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他都是诚实的凭良心说话的,有什么说什么,和一些文人有很大的差距,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现在入正题,书中也有关于杂文的文章。其中提到了杂文就是讲道理的,然而讲道理也是一门艺术。好的杂文就是把道理讲明讲透,看完后会让人酣畅淋漓,大呼过瘾,给人启发让人痛快。我相信我的精神家园就是这么一本杂文集。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深思,风格却又是黑色幽默的,让人一边笑一边思考,这并不代表抛弃了严肃,话题是严肃的,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叙述而已。王小波说过,他喜欢有趣的东西,所以他书中的人物始终都是笑着的,这是一种黑色幽默,可是他喜欢。我也喜欢。 这本书收集了多年来王小波在各类杂志上刊登的文章,我也相信,只有一天天生活的累积才能写出这么多精品。并不是在夸耀这本书怎样怎样,而是这本书包括了一个人不同阶段对不同事物的态。,如果让一个人一直写,想写出这种东西是不可能的,这是一段生活又一段生活的感悟。所以我们从这本书上也可以了解王小波是个怎样的人,追求智慧的、追求美的、理性的、追求自由平等的、有趣的、思想独立的、乐观的人。当然这些远不够形容他。 按照我的理解,我把本书分成四大区域。第一部分就是主要阐述了自己的女性观和两性观,对男同性恋的看法,传统中国婚姻观的影响和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以及一些关于社会现象的分析。而第二部分,则是写自己对小说写作的态度,当然包括写作方法、形式上的创新。他主张真正的好小说是经得起推敲的。第三部分是站在一个文化工作者的位置上主要针对传媒方面的想法,对一些中外电影手法和思想的评价,对其影响的分析和主题的看法。其中体现出了社会的浮躁等现象,当然提到的不仅仅是电影艺术。在这一点他主张欣赏文艺要用一种推己及人的态度。第四部分是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上去谈我国的社会现在,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这主要属于社会文化的范围。也写了一些域外杂谈系列,通过对中国留学生的描写体现整个民族的习性,也反映了他对这种差异的看法。虽然我知道对于这本书,分开描述会使得很多观点不容易安家,因为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贯穿整本书的,这只能等到详述后,在各段中提取了。 先说第一部分,我认为其中主要体现的平等自由、互相尊重、和理智这些观点,其在《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中重点提到了男女平等,是从心里尊重他们,而不是当成弱势群体来进行所谓的关怀照顾,现在我国的男女平等虽然进步了很多,但还是有很大不足;不可否认,这一点西方国家比我们做的好。这一点在后面几篇关于同性恋的文章,也提倡大家对弱势群体改善以前践踏的态度,也指明了现在国人一种对不想看见的事物采取忽略的心理。而且说出了男同性恋存在的合理性,这个群体的困扰,其在研究中也保持站在一个科学研究者的方位,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调查分析这种现象。这也体现了作者坚持了科学精神,而不是情绪化的,不理智的。在《有关给点气氛》《我看老三届》《驴和人的新寓言》《愚人节有感》几篇文章主要是呼吁大家保持理智,尤其是后两篇,用一种笑话的方式来嘲弄失去理智的人所做的愚蠢事迹,他是真正站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观点上的,这并不是套话,这几篇文章里的闹剧让人发笑,但当它成为现实,我们才知道失去智慧和理性是多么可笑和悲哀。在《男

我的精神家园

宜章七中——我的精神家园 谷正华 宜章七中,建校百年,历来是路东片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一九六四年,那年我刚满十岁,就从南塘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来到了赤石完全小学校读四年级。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校长被罢官,学校停课,我因此而辍学。次年六月,复课闹革命,我又和同学们重返校园。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一年,我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那时,国家已经废除了高考制度,城镇的中学毕业生都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农村的子弟中学毕业后都回乡务农。 屈指一数,我在宜章七中求学八年,她是我成长的摇篮,更是我的精神家园。我在《宜章七中校志》征文中撰联曰:“九子岭揽胜,尽阅楚南粤北风物,九九艳阳景如画;三望坪育才,精研古今中外文理,三三熔炉铁成钢。”回顾那段历程,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总是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美丽的校园是莘莘学子求学的乐园。校址三望坪“三望山水奇秀,文峰峙其前,三台列其后,清流冈阜,映带环绕于两傍,是盖扶舆磅礴之气所钟也”。这里流传着“美女梳妆”、“勾嵝募道”、“三望吕洞滨”、“清军三盘营”民间故事,为人乐道。 当我第一次沿着柏树林荫隐的宽敞校园大道步入别致的校门,一座雄伟的大楼耸立在眼前,拾级而上进入校舍,豁然开朗。大楼是典型的欧式建筑,内外迴廊,四合组成一个好大的

院落。一楼前后四个教室,左右两厢六个教室,其中间两间单房错落在教室与教室之间,起着隔音的作用。通道左曲右回,四通八达,设计颇具匠心。二楼全部是学生宿舍,木板阁楼,木栏栅。那时的学生寝室都是大连铺,每个班一个大寝室,分男生区和女生区,整个楼层能容纳上千学生。我们班的宿舍是正堂,天花板是拱形木骨架、木板材结构,上面绘制的是春秋时期儒家七十贤人彩绘和文字。它是整个大楼的经典之作。真后悔当时不记事,没有把它拍下照片留作纪念。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浩劫中这些文物被学校的红卫兵当作四旧破坏了。大楼的左边有一个“园蔬亭”,小桥流水,花卉争妍,许多的花卉当时我都叫不出名称。她是师生们课外活动的好去处。大楼的右边是一排平房,青砖白瓦,是教职员工的生活区。再往右间开一条南北走向的大道,相间是一座朝西凹形平房,那是中学部——宜章七中的前身宜章县第三中学教学区。校园的后山是雄伟壮丽的九子岭的主峰,约五十米高处,青石嵯峨,凹凸有致,几眼山泉,四季不沽,到了春天,泉水流瀑激石,水花飞溅,一泻百米,落入池塘中,真有银河落九天的美景。当到了开饭的时候,师生们三五成群聚集在泉水处用餐,饭后饮上一碗泉水,美滋滋的好惬心。 校园中那百余棵酸枣林是我们前几届的校友们种植的,我看着它们长大成材。斗换星移,四季轮回,它周而复始地迎送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的来去,它是学校兴替的见证者。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那些年月里,这遍苍郁的枣林还是赤石公社“万人

提高文化自信,构建精神家园_高中演讲稿1000字

提高文化自信,构建精神家园_高中演讲稿 10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儿与大家来一场思维的碰撞与融合。我将要演讲的主题是”提高文化自信,构建精神家园”,如有不对的地方还望赐教。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向我们袭来,各国之间的文化也漂洋过海,在一片片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自我们闭关锁国导致在近代的诸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后,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于是”救国图存”的旗号在全国打响,相继出现的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无不在很大程度上吸纳了西方先进文化,旧中国迎来焕然一新的面貌也证实了它的进步性。也因此,不少人便一味地去吸纳西学,是非不分,难道我国的文化就一定落后于西方吗? 答案亦是否定的。我们民族具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它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走过的沟坎、历经的磨折都要多。文化的先进与否,亦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所取舍,正如一堆反复淘洗的泥沙,所沉淀下来的应是具有不竭的生命力、顺应时代发展溯流的。因此,经过上千年的演变,民族文化所传承下来的是其精华,是弥足珍贵的。身为流淌着华夏的血脉的龙的传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断言别国文化就一定更先进

呢?毋庸置疑,身为华夏子女,对本国文化的肯定和自信定当是不可或缺的,基于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我们的民族才得以砥砺前行,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近年来涌现的种种迹象却令人甚感担忧。”要到国外留学XX年才能升为教授”“某年月日我国又增添了大批留学生前往美国”......看似合乎常理的小事背后透露出的是对文化的不自信。学习先进文化、融会贯通固然重要,可曾想过我们一味地抬高西学,反过来贬低自己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又是存何居心呢?路太漫长,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失了民族的本性,一路走来,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与信仰切莫抛弃。 若已坚定了文化自信,那么构建精神家园便已迈出了一大步。我们无需像古代圣贤一样饱读诗书、周游列国,但务必将身边小事做好。正如孔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姑且坚持每天读上几页好书,不求快,但求能领悟其中的”道”。切勿不求甚解,借此来消遣,能受到书中丰富思想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人的思想也会有所转变,”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此,一座精神大厦便靠逐年累月的积累矗立在心灵世界的中央。 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根本,历来受国人青睐,身为当代青年,我们当自强不息,以文化自信为内核筑起精神大厦,以此为基石来实现自身理想和目标,将走得更端直、更长远。

【初二作文】我的精神家园

【初二作文】我的精神家园 无意间在布满灰尘的木柜中发现了多本已微微泛黄的书籍,全都是些诗词文言诵读之书,童年情怀,固执的挤上前来…… 轻触着书页,感受着沁染了生命的书香,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为中华留下了脍炙人口的 经典诗篇,寄寓了古人的悲欢离合,豪情壮志,那一颗颗急切的报国之心,从文字书本中 溢出。我羡慕读书人的理想,羡慕才子们的饱经诗书,羡慕陶渊明的远离官场,与世无争,尽享田园的闲逸我效仿他们,向他们学习,书本中的知识道理,在我心中扎根发芽。 我喜欢阅读古人的故事,特别是《成语故事》,小时候,我不明白书中的内容和意思,因此我常以书中的插图取乐;再大一些时,我识字了,知道了故事的内容,但仍不能懂之 道理,可笑的是,每当我心情低落时,我会去翻看它,看到书中的人物比我还悲惨,我心 里就好受了些;现在,我会与书中的人物同欢喜,同伤悲,他们常使我热泪盈眶,我从中 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理想。 如果说故事使我成长,那么《诗经》则为我打开了文学的大门。我喜欢李清照的词, 她在词里吟唱的感受,已不仅仅是宋人的感受,已不仅仅是心绪复杂,国难家变的南宋人 的泪,而是超越了时代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和时空的亘古不变的感受,和独自疗伤的泪水。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透露出她的悲苦;她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透露出自己的青春易逝, 她的感慨,若即若离,让我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中华民族在历经风雨之后,逐渐由衰败转向富强,但中华之经典,陪伴我们走过一个 又一个朝代,它就像是一个精神家园,其内布满了中国风,撑起人民不倒的雄姿。 良辰美景奈何天,纵四季流转,中华经典,陪我一起走过好时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构建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需要凝聚核心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在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后,特别强调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我理解,这样一个“新局面”就是我们需要努力去构建的“精神家园”,这将是一个既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很温馨的概念,其实也是一个很具传统文化意蕴的概念;在当下语境中,它还是一个“很生态”的概念。提起家园,会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想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会想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会想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仔细想来,对家园的思念往往都是在离家出去之后;更进一步,还可能是在闯荡江湖并且失意江湖之后。在这个意义上,“家园”从来都是“精神”层面上的,是精神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后,油然而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一种心境。 精神家园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也是精神的养生堂,应该还是精神的孵化器。当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当我们“酒酣胸胆尚开张”之时,当我们“敢为丹心借一枝”之时,当我们“白浪如山寄豪壮”之时,我们意气风发的精神何曾留恋过家园!一旦我们回首家园的温馨、惬意与和美,我们其实是想为彷徨的精神注入定力,为粘滞的精神注入活力,为疲软的精神注入锐力……也就是说,精神家园不仅是我们精神寄放的圣地,还是滋润我们精神的清泉和引领我们精神的灵光! 构建精神家园,引发的第一个理念是结束精神的漂泊,结束精神的无所皈依。精神的漂泊,在许多情形中并非无所皈依,这个漂泊大多是精神自觉地从家园出走,是为着追逐精神之光而实施的自我放逐。也就是说,精神的漂泊其实往往是构建新的精神家园的先声,它的出走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开拓新的精神领地,构建新的精神支柱。需要指出的是,出走者并非都是自觉的,其中也不乏“盲流”——盲流者认为家园的回望是不合时宜,更认为家园的守望是不识时务;只是他们不思开拓也不想构建,他们把“神马都是浮云”视为终生漂泊的指南,把“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视为终结漂泊的自嘲…… 因此,构建精神家园引发出第二个理念,这便是梳理精神的取向,梳理精神的自觉求索。曾经的精神家园的“出走”,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说明既往精神家园的亲和力有所淡化,凝聚力有所松散。面对自觉者的披荆斩棘和“不自觉者”的随波逐流,我们构建新的精神家园需要梳理精神的取向。一个时期“城市精神”的风起帆扬,便是梳理精神取向的舟驰潮涨。于是我们看到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看到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价值取向,看到了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也是“包容”)的深圳“十大观念”……诸多“城市精神”作为“精神家园”的构建,似乎都格外关注“包容”。 包容,与其说是对一种“精神价值”的诉求,不如说是对“精神家园”的一种期许。“包

守候精神家园 阅读附答案

守候精神家园阅读附答案 守候精神家园 李蔚兰 ①心只要在跳动,神经就跟着紧张,繁琐的事让我精神疲惫。这时我就想急切地回到我的精神家园那个无关物质也无关利益的宁静之所,那个会让日益浮躁的心灵舒展与洁静的地方。 ②我的精神家园就是我的书房。在那儿,云谲波诡的意识暴露无遗,精神之旅沉重而轻松。 ③我最初的书房,是乡下祖传老宅的耳房,不足十平方米。外墙因风雨侵蚀而斑斑驳驳,岁月的青苔印在砖缝。屋顶,风或鸟无意丢弃的草籽,在夏季疯长成草苫。房间的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夜间天花板里会传出老鼠操练的脚步声。 ④房里没有时兴的摆设,却有一个气派的书橱,是父亲的。那时,父亲常年出差在外,我便堂而皇之地成了房间的主人。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卡夫卡、鲁迅、巴金等很早就住了进来,弥散着异乎寻常的气味,像熏香一般。父亲童年时栽种的一棵椿树,笔直、茂盛地长在窗外。树叶婆娑,经常撕一片月色扯一缕清风抛进窗来。在那里,我可以尽情地领略唐韵古风,缠绵于《一千零一夜》的惊险离奇,感觉大师们的存在。有时痴痴地呆坐,让灵魂漫无目的地在房间里游荡,撞击四壁。 ⑤大师们穿行在我的成长中,见证着我的成长,也成就了我童年富足而温暖的记忆。 ⑥后来,有了一个家,依然在乡下,房子却比父亲的大了许多。我选择了阳光充足的一间作为书房。在满满一壁书的清朗朗的目光注视下,奔波一天的疲惫都撂在了门外。手摩挲着书们或光洁或粗糙的肌肤,皱巴巴的心绪即被烫得平熨舒畅。我尽可以读想读的,思欲思的,写爱写的,信马由缰放飞自由。虽然青灯黄卷,寂寞清苦,却也散淡从容。白驹过隙,时光流转,尘世的浮嚣掩去了眼角眉梢的浓墨重彩,只有一湖纷乱的思绪慢慢沉淀,以文字的形式流成一条绵长曲折的河。书房,有我欲弃而不能的记忆,想回而不能的岁月。仿若一株恬淡的莲,用宽阔的襟怀护出了一片天空,可以把我冰凉的手轻轻拢在掌心,把一切喧嚣隔在门外,让我倦了累了,都可以依靠。 ⑦如今,家被搬进了城里的楼房。在钢筋水泥包裹着的城市中,我仍醉心于书的世界里。在熙攘的红尘中,我多么骄傲自己可以拥有一方宁静。我将书屋安置于阳台,把窗户开在向阳的花园里,让阳光恰巧注射到脚尖。有了书的点缀,阳台愈显得高雅,有了阳台的映衬,书房更显得明亮别致。加上护栏上数株兰花、几盆文竹,风姿绰约,亭亭玉立。风儿吹过来,带着淡淡的香。每每闲坐其中,一本书,一杯茶,这时你会感觉不到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只觉得这是一种便宜得很而又昂贵得无价的消受。一个人静静地写、默默地品,在文字中淡淡地握别,以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甚至每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像是经过了一场赤裸的洗礼,放下了金钱、权利、相貌以及被世俗熏陶了的思想,只剩下华丽的灵魂,洁净,暗自绽放着纯白。 ⑧我知道,终有一天,皱纹会像落叶般悄悄铺满我的面颊。我的眼睛,不再那么透澈明亮,只剩下眼尾疲倦的余音,告诉自己曾经的过往。我会始终安安静

(完整版)大学语文答案

大学语文答案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一) 1【单选题】谁把王蒙的小说称为“骚饰体” ?() A、xx B、xx C、xx D、xx一川 我的答案:D 2【多选题】下面关于王蒙的作品特点或语言说法,正确的有()。 A、是迸发性的 B、语言感特别强 C、幽默和机智 D、豪放和细腻 我的答案:ABC 3【判断题】语言只是一种工具。() 我的答案:× 4【判断题】人类进入长篇小说最辉煌的时候是进入了电脑写作时代。()我的答案:×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 1【单选题】卡西尔认为,()让人有了文化的反应。 A、情感 B、语言 C、生命

D、神经系统 我的答案: B 2【单选题】巴尔扎克能写很多故事的原因是() A、他脑中装着故事 B、故事发生情节推动着他写 C、写作是语言本身推着他走 D、他将故事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进行整理我的答案: C 3【多选题】王蒙发现的语言的功能包括()。 A、浪漫 B、工具 C、产生意义 D、煽情 我的答案:ACD 4【判断题】语言形成了感情。() 我的答案:×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三) 1【单选题】在严打中,流氓罪可以叫做()。 A、言不尽意 B、反面的xx C、言过其实 D、狗屎化效应 我的答案:C 2【多选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个诗通过写(),让人感动。

A、送的人 B、走的人 C、画面让人想象出那个送的人 D、画面映衬走的人 我的答案:AC 3【判断题】“忍剪凌云一寸心”是李商隐对唐朝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发出的() 我的答案:√ 4【判断题】语言的对和错都在于语言不讲对和错。() 我的答案:√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四) 1【单选题】“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是著名作家()所说。 A、老舍 B、xx C、xx D、xx 我的答案:C 2【多选题】下列是王蒙提出的有()。 A、语言创造了人 B、没有语言就没有记忆 C、语言的审美化 D、提倡语言交际论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类阅读《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4 - 19题。(19分)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几个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 ..着我的耳膜。 ..厚厚的门板,冲击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_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 ?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小时候,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

我的精神家园

文学院汉教三班 222009308011193 周一涵 我的精神家园 最近,我的精神,或者说心情,都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累。 最近,头发干枯分叉,一直掉一直掉。在寝室洗澡时我总是冷冷地看着手中一把一把的头发,黑黑的,湿漉漉的,仿佛跟自己毫无关系。长时间的吹拉烫染已经让它的健康严重受损,纵然是一点点的高温与热风也足以让它溃不成军。 每个早上都想懒床,每个晚上都很烦躁,不想睡觉。觉得自己抑郁太久,快要长出苔斑。疲倦。不安。难过。悲观。阴暗。潮湿。害怕阳光。我跳进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心灵陷阱里,无法自拔。 这就是累,不是那种跑完八百米后身体上淋漓尽致的疲惫,而是隐隐的,浅浅的,若有若无的存在你身体的每一寸缝隙,让你无所适从——大或小。好或坏。生或死。温暖或寒冷。信任或背叛。未来的或逝去的。握在手里的或丢弃的。可我,我总偏爱后者。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是在回忆。回忆大一时刚刚来到西大的欣喜与茫然,回忆大二时初识人生真理的成就与怅然。 的确,在西大经历了太多,爱情的分分合合,友情的吵吵闹闹,亲情甜甜淡淡,越来越觉得大学生活就是堆积木,成功了幸福了就越

来越高,只是某一天,高到某一境界,突然崩塌,那种摧拉枯朽的力量,我真的有点承受不来。 拉扯时光的轴,旧时光瞬间褶皱,充满棱角,饱和泛黄,我两年的大学时光终于也磨成了一张薄薄的,旧旧的,皱皱的,泛黄的照片,定格在我的记忆中,飘落在西大许许多多的角落。 这许许多多的角落,我都把它们深埋在西大的操场里。因为每当我“累”的时候,我就会一个人去操场上静静地坐着。一运,二运,三运,四运,只要能进去的,都可以。我已经数不清,在西大操场上熬过多少个不快乐的心情,也数不清我在这里留下多少个脚印——或深或浅的脚印,或快或慢的脚印,再也无法印刻的脚印——就像我再也无法复制的旧时光。 有时候,时间的苍白感只是一瞬间的事。 还好,西大有这么多明亮辽阔的操场陪着我度过我的大学时光。 雨天。飘雨的操场,略显青涩,没有多少人来看望它,冷冷清清的,她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眼睛里堆满了泪水却不敢有一句怨言。这个时候,我会一个人撑着一把伞,沿着塑胶跑道和她一起散步,陪她一起感受下雨的温度。这样走着走着,我心中的“累”也会随着雨停而停。 晴天。放晴的操场,是一只猫,一只神情安详的老猫,要不然它怎么能这么享受地陪我一起坐在这里的草坪上,静静地晒着太阳,感受阳光洒满我们全身再慢慢蒸发的热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