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现象的冷思考

热现象的冷思考

热现象的冷思考
热现象的冷思考

热现象的冷思考

思考一:复习铺垫与创设情境矛盾吗?

新课改的课堂中复习铺垫被有趣、新颖的情境所取代。在情境中学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当我们冷静审视“情境热”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线段》时,与学生亲切交谈:“天气渐渐变冷了,课外活动也丰富了,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站起来很多。“谁跳得最棒?”学生们异口同声报出来两位同学的名字,“我们就请他们来一显身手。时间半分钟,其他小朋友帮忙轻轻数一数。”就在同学们兴高的数数时,老师又下达了一个任务“你们观察一下,他们手中的绳子是怎样的?”试想学生这会儿怎么可能一心二用?当跳绳比赛结束时老师才开始转入正题,“跳绳的时候,手中的绳子是怎样的?”“弯曲的。”“你能把它拉直吗?”两生一拉,“像这样,拉直后的一段就叫线段。”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被隐没了。

那么新授之前还需要复习铺垫吗?其实复习铺垫的准备题都是遵循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的。教师教学时比较容易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也能较快的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和补充。如果学生旧知掌握的不牢固,就应该直接复习铺垫,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如果情境的创设只是表面的热闹,不能使学生很快地将生活问题数学化,那么这样的情境还不如不要。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则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去探究。复习铺垫与创设情境,究竟采用用哪种形式关键是能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思考二: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能共存吗?

新课改走到今天,我们不难看到课堂变的活跃了,学生变的自主了,处处充满了“探究热”。不管什么知识都让学生去探究去经历,如某教师在教学《厘米、分米的认识》时说“通过测量我们知道课桌高70厘米,你相对70厘米说些什么?”生1:我认为70厘米太高,桌子只要60厘米。生2:“70厘米不高,1米还不到。”生3:“70厘米有一点高。”教学中教师挖空心思的,将浓缩的知识展开,尽量让学生象数学家一样去经历知识的创造,去体味发明的甘苦,希望学生在经验世界和动态作用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得到真正的生成,面对这些事实性、概念性的知识。有必要让学生去猜测、探究吗?所有的知识都这样教学可能吗?人类文明几千年积累发现的知识要在四十分钟内,为每一个学生“认知---知识结构”所同化。怎能只依靠学生一味的自主探究?怎能离的开教师的加工与传授?况且《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难看出,虽然自主探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数学学习还是需要意义接受的。由此可见,只有协调好探究和接受这一对矛盾统一的关系,在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之间寻找到平衡,让探究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意义的接受式探究,让接受成为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意义的自主式接受。学生才能在一个新的探究情境中,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新的意义。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

思考三:有了算法多样化还需要算法优化吗?

新课改中鼓励算法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主体,促进个体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在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道题能够出现五六种甚至更多的算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停地鼓励,最终还不忘加上一句“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难道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了?不然,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这种多样化只是群体的多样,落实到个体还是要优化,即让学生通过比较交流感受不停方法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抉择,掌握最简捷、最容易、最快速的方

法。算法多样化决不是越多越好,它只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实现算法的优化。

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以微博、微信为例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4-02-2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冬梅(1987-), 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华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师,主要从事新闻宣传、舆论引导、舆论调查等研究。E- mail :ldm1223.happy@https://www.doczj.com/doc/4513527361.html, 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以微博、微信为例 刘冬梅, 张竣淞(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资讯。高校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新闻宣传的同时,还应当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宣传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关键词:高校;新闻宣传;新媒体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69(2014)03-0113-03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news propaganda work of college in new media age ———Take microblog and wechat as examples LIU Dong-mei ,ZHANG Jun-so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jiao ,101601,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eople tend to obtain information through new media platform.Besides traditional media ,College should undertake propaganda work in various ways ,using new media platform to expand the space and channel of publicity. Key words :college ;news propaganda ;new media 0引言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方法。高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拓展工作的空间与渠道,创新工作手段,以适应时代发展。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对于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鼓舞师生员工的士气、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积极健康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大数据信息处理及充分互动为特征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大学生 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较强,在高校中利用新媒体进行新闻宣传有着独特的优势。 1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新 闻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高校而言,宣传工作是进行舆论引导、优化育人环境、展示学校成就、树立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作为党的宣传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也必须遵循党的新闻宣传的原则和纪律。与专业新闻事业单位相比,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新闻宣传工作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开展;受众主要是校内的师生,该群体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知识水平较高;宣传工作往往 3 11第11卷第3期2014年 3月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1No.3Mar. 2014

大数据很热 但也需要冷处理

大数据很热但也需要冷处理 在大数据热潮的背后,企业需要持冷静的态度,在应用大数据的时候,也要对业务基础以及技术基础进行研究,保证大数据在企业中可以持续的发展下去,大数据的应用必须要持续化,才能产生持续的价值,大数据热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也需要对大数据进行冷处理。 企业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有热情,特别是管理层,只有热情才能做好企业的大数据铺垫,让企业的用户都参与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但是同时也是要注意对基础的研究,业务上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如果对业务流程不熟悉,技术支持不到位的话,那么及时企业使用了大数据,也是不会产生该有的效果,对于大数据的开发商也是,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技术认识,在技术研发以及产业的推动上话花费更多的心思。 大数据秉承的就是用数据说话的一种模式,这些数据数量大、结构多样,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方式将经验数据化,预测规律化,将大数据应用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社会上也有很多声音在呼吁将大数据和政府的政策领导、社会的需求、技术的支持等进行整合,形成大数据发展的体系,这样的大数据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相关的体系和政策是要形成,但是现阶段的大数据还是处于企业单独进行的程度,如果可以形成统一的发展体系,也不乏是一种更好的方式。企业在实施大数据的过程中,要弄清楚自身是不是已经具备解读大数据的能力,想要使用大数据技术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能有关键性的突破,大数据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合作,企业在使用大数据的过程中,不能是一头热,要先弄清楚自己的业务以及技术能力是不是已经达到一定的标准,使用大数据的过程中,要让大数据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而不是只是购买了一个软件,放在技术部门,想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大数据理论现阶段在国内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在国外大数据已经相对发展的比较快的前提下,国内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对大数据热进行冷处理。

考研的利弊

考研 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扩招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1.加剧了竞争,打乱了本科教学秩序。 “考研热”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加剧了学生的竞争压力。很多大三的学生提前参战,实施考研计划,摒弃一切与考研无关的活动,整天忙于考研功课的学习。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和导师,自然使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被打乱,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都被应付了事。很多考研生利用参加毕业实习的时间去参加考研辅导班,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因此正常的本科教学制度必然受到冲击。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生如同高考一般专事考研,为了能够自由秉烛夜读,避开学校不同意学生外租的规定,学校的住宿费照交,个人却外出租房,这也增加了学校住宿管理的难度。 2.考研动机过于功利,备考过程应试化。 许多人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来考研,有些人把考研当作通往成功的捷径,备考过程应试化,只靠突击复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考上研究生也只能在专业研究的边缘徘徊。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3.扩招致使培养质量的下降。 考研热带来了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学校利用时下人们考研的热情,或出于保硕士点、博士点的考虑,或为了提高本校、本学院、本系的研究生比例,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扩招,而相应的培养条件和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差。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有的专业一个导师名下的硕士、博士生竟有十几到二十几人不等,甚至出现了三年内见到导师的次数屈指可数,有的导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学生,谁是他的学生等严重现象。导师负担过重,无暇对研究生加强指导,这也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4.加剧了研究生就业难题的解决。 很多人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水平,然而研究生扩招后带来的必然社会问题就是学历贬值,就业仍旧是个难题。社会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重心逐步上移,这使很多研究生从事原本一个本科生足够胜任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 5.“考研热”带来的其它社会影响。

考研热背后的冷思考

考研热背后的冷思考 近年来,“考研热”逐渐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自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超过百万以来,考研大军逐步壮大,2005年120万,2006年127.5万,在经历了2007、2008、2009的三年下降之后,从20XX年起,考研人数强势反弹,20XX年140万,20XX年151万,20XX年更是达到史无前历的165.6万,考研人数历史记录不断被刷新。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虽然“考研热”高烧不退,硕士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却年年下降,数据显示,从2005年起,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而且2009年和20XX年,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两年均不及本科生。 图表1 97-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与招生情况表 97-08年考研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统计 年份 报名人数(万) 录取人数(万) 报录比例 2008 120 39 3.0:1 2007 128.2 36.4

2006 127.12 40.28 3.2:1 2005 117.2 32.494 3.6:1 2004 94.5 33 2.9:1 2003 79.7 27 2.9:1 2002 62.4 19.5 3.2:1 2001 46 11.05

2000 39.2 8.5 4.6:1 1999 31.9 6.5 4.9:1 1998 27.4 5.8 4.7:1 1997 24.2 5.1 4.7:1 此一现象的原因不妨从两方面来找,一是考生自身心态方面。职业发展不明朗,对自身的未来缺乏明确的目标规划,单纯为回避就业压力、提高文凭或是满足虚荣心等而考研,结果两三年研究生读下来,走出校门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已换了新天地。在择业时,没有本科毕业生年龄优势和闯劲,又缺少博士毕业生的高学历和社会经验,昔日的天之骄子最终沦落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夹心层”。看着昔日的同窗

汉语热的背景和原因教学提纲

汉语热的背景和原因

从“汉语热”看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二中周桂彩) ------谈谈“汉语热”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一、背景 1.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与就业机会,或可称为“中国机会”。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对于大多数不辞辛苦、自觉自愿来学“天书”一般的中文的“老外”来说,功利性目的是其基本的动力,即学好汉语能给他们带来许多求职和就业的机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中国在世界经济与贸易领域中的联系网络已经深入而广泛、密切而频繁,由此一个拥有世界最庞大人口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和无限的商业机会。来华投资以及来中国从事贸易的外国公司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大量懂得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人才,不然难以很好地把握商机。同时,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些海外中国企业也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老外”。即使仅仅从大量中国人出国旅游这一件事来说,对象国就需要大量懂汉语的导游、导购、翻译以及娱乐、餐饮等相关行业的服务工作人员。韩国的年轻人如今要在一些大公司谋职,即使已经从美国的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也还得过中文这一关。这一切都说明,学好汉语就意味着商机或就业机会。 2.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对中国的前景怀有希望,或可称为“中国希望”。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所普遍看好;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一个潜力无穷而且生机勃勃的中国,必然是一个让世人产生希望和遐想的国家。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诚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说,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中国希望”或“中国前景”无疑促使许许多多的人把学习汉语作为对未来的选择。一些国家之所以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3.中国的发展和日益崛起,带来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回归和海外华人华侨民族认同感的强化,或可称为“中国认同”。 海外华人华侨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或在一些发达国家里,民族文化长期受到歧视与压抑,或在如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里其对母国文化的认同被加以种种限制。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自然也比较弱。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崛起和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华人华侨有了更多的民族自豪感,重新找回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重新强化。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很有代表性。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了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

热文件与冷思考讲解

热文件与冷思考 原标题:“一号文”与“喜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现象 作者:一语成谶 来源:三农中国 来源日期:2005-2-1 本站发布时间:2005-2-1 9:49:59 阅读量:990次 又出“一号文”了,报章的宣传开始连篇累牍。十分认真地学习,却发现,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这个“一号文”的政治导向色彩,要远大于其实际操作意义。不管别人怎样看,我忍不住要泼冷水了。 (一)警惕“一号文”形成“煮蛙效应” 切入正题前,先引一个讲烂了的故事。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被称为‘青蛙效应’。实验时,将一只青蛙从凉水中取出,猛地放进沸水锅里,生死关头,青蛙因突然受到‘热’的强烈刺激,会本能地从水中奋力跳出来,摆脱死神,安然逃生。 研究人员再将这只青蛙放进另一口装满冷水的锅内,在锅下慢慢烧火加温。就这样,冷水变成温水,青蛙竟毫无察觉地在锅内悠然自得地游弋。等到水温烫手,它无法再忍受,想跃出铁锅自救时,却无能为力,枉送了性命”。 2004年的“一号文”,有心人可能记忆犹新:最突出的是“一减三补一价格”政策。“一减”是指在5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所有特产税;“三补”是指对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一价格”是指国家要定粮食最低价格,保证粮价平稳。全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各方面的资金同比上年增加近300亿元,超过1500亿元,创历史新高。 面对2005年的“一号文”,我在字里行间搜寻,想找到如去年“一号文”一样的令人欢欣鼓舞的东西。结果,很令人失望。除了一些零碎的修修补补,“一号文”在三农问题解决上,并没有形成成形的系统的思路。这在具体措施上呈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似忙忙碌碌,却始终不见头绪。 当“一号文”成为政治做秀的时候,当为出“一号文”而编出个“一号文”的时候,当人们尤其是农民对一号文日趋麻木的时候,当中国农村社会对“一号文”进入“不应期”的时候,这是不是表明,各级政府对世界万象的熟视无睹?抑或自欺欺人?还是进一步证明,这是中国农民不可抗拒的宿命?在另一篇文章中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是不是中国农村社会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可依赖的缓冲底线,是不是中国农民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可转嫁风险与危机的“冤大头”?

最新 关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精品

关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安全问题的几点 思考 1 引言 就像和互联网一样,大数据推动了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但是,随着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安全的严峻性也日益凸显出来。网络化的今天,各个国家金融、政务、石油、、天然气、交通、金融、商业以及,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部门、产业与服务都严重依赖着大数据,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一旦遭到攻击,就可能直接导致这些系统整个瘫痪,引起整个社会秩序混乱和民众的巨大恐慌,其后果也可想而知,给国家安全造成的损失将是空前巨大的。 2 大数据安全目前所面临的形势 据统计,2015年几乎没有哪一个星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数据泄密事件、重大的网络攻击活动或严重的漏洞报告,每个事件都突显了黑客技术的改进,以及所带来的新形式的网络攻击。实际上,网络上没被曝光的攻击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是几百上千起的攻击事件。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用户而言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实际上我们就有可能是受害者其中一员。如果说对于个人而言,这些危害还算微不足道的话,那对于国家而言,发生的攻击和数据外泄,就不是这么轻描淡写的了,其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将也是空前巨大的。因此,大数据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可见一斑——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安全是一场必要的斗争。 2.1 安全机制与技术未做到水涨船高 在技术、大数据挖掘采集与分析处理技术、互联网发布应用等技术快速提高和发展,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大数据在安全方面的技术并没因水涨而船高、齐头并进。确切地说,大数据的安全技术相对于其它方面的技术而言存在着很大差距。 首先,大数据自身的安全机制存在漏洞。数据总量巨增的速度和数据类型的多样化,让我们措手不及,大数据的安全策略根本来不及全面部署和健全。在大数据访问控制的权限上、密钥生成的算法上、存储管理的环节上等各个方面,防护机制都尚不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 其次,大数据自身就是一个可被持续攻击的载体,安全防护的手段与技术,在发展速度上无法跟上数据量剧增、数据运算速度剧增,数据种类剧增的步伐,来不及完善的大数据安全防护漏洞就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别有用心的人面前。在一个数据量以几何速度增长的大型网络存储中,以传统的安全防护软件扫描一个恶意软件,可能需要几天甚至更久的时间,这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和大数据安全的需要。传统安全防御措施要精准地描述威胁特征,建模过程也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因此传统安全防御机制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内检测出高级持续性攻击。 再者,大数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数据的价值低密度性质,黑客可以将攻击更加隐蔽地隐藏在大数据中,使得传统的安全分析工具很难聚焦在价值点上。 此外,大数据技术自身将被作为入侵技术使用。大数据之所以得以飞速发展,在于其适应和满足了当下社会大数据的数据量、种类以及处理速度等各个方面剧增的需要。我们在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大数据技术获取价值信息的同时,攻击者也在利用这些大数据技术促进和发展了攻击技术,攻击的技术也在随之提高。 2.2 大数据更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全球数据的集合与共享,也充分体现了大数据的时代特点。但是,如此巨大的数据集合存储,使大数据成为更容易被发现的巨大目标,同时也加大了大数据暴露的可能性。其内在蕴含的价值就像似一座巨大无比的宝藏,吸引着全世界所有的团体以及所有的黑客,使得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到大数据攻击中。因为大数据一旦遭受攻击,失窃的数据量也是“大数据”级的数据量,大大降低了黑客的进攻成本,增加了“投入产出比”。因此,与传统安全相比,大数据安全防护更是尤为重要。

有关考研热的冷思考论文

有关考研热的冷思考论文 有关考研热的冷思考 一、日益升温的考研热会不会导致又一次“黑色7月”? 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1997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数为24.2万人,1999年为31.9万人,2000年则急剧增加到39.2万人。若与1991年的8.7万人相比,净增3.5倍之多。那么录取数是多少呢?1997年为4.93万人,1998年为5.82万人,1999年为6.89万人,2000年为9.53万人,报录比分别是4.81,4.78,4.44,4.11,也就是说,尽管我国的研究生录取数逐年上升,2000年上升幅度最大,高达12.85万,比上年增长39.32%,但录取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的录取率更是下降到近5年来的最低点,录取率仅为20%略强。这与逐年上升的高考录取率呈相反态势。2000年的高考录取率便已达到应届高中毕业生的73.2%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及简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3期,第7页。。换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竞争之激烈绝不亚于高考。 考研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仅从其直接影响观之,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影响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由于考研竞争的激烈,相当比例的本科生自大三上学期便开始实施考研计划。或租房子以自成一统,埋头苦干我校附近三个村庄的空房近几年来每到下半年便全部租完;或摒弃一切课外活动包括必要的体育活动和人际交往,整天沉溺于考研的相关功课。我校图书馆的几间阅览室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里,五点钟以前座位就占完了。经笔者了解,全都是准备考研又无力租房或无房可租的同学。该图书馆出于对学生健康的关心,不得不把开门的时间推迟到6点钟。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打听、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专业和导师,因此大三、大四的正常学习必然会受到冲击。不仅如此,这种影响的范围还有向前推移的趋势。从我今年行将高考的女儿及其同学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本校子弟中的高分者纷纷放弃报考外校的打算,拟报考本校。原因是到时候考研免得租房子。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其二,与素质教育相冲突。由于研究生录取时,一般是按照分数的高低依次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本科教育中仍存在的应试教育弊端,与素质教育相悖。事实上,考研生中普遍存在着与考研有关的课程就多投入一点,与此无关的课程则敷衍了事的现象。为挤上这辆高峰车,考场作弊现象也频报媒体。在2001年的考研中,仅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便处分了83人注:《湖南83人考研作弊》,《长江日报》,2001年3月22日,第4版。。 其三,对已毕业的本科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家境较好或毕业时未找到理想单位的已毕业离校的学生,如同高考复读一般,在家专事复习,以备来年再战,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用在重复的记忆上。以上海为例,“今年申请‘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已从去年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是‘不就业’族

探究全球“汉语热”现象:是什么让中国文化吸引全球关注(一)

探究全球“汉语热”现象:是什么让中国文化吸引全球关注 近些年,全球“汉语热”频频升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在很多国家,学汉语的人数高速增长。世界人民学汉语的热潮成了无法阻挡的势头,全球“汉语热”传达了世界人民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讯息,而“孔子学院”得以遍地开花正是这种诉求下的体现。古老而不再神秘的东方语言焕发出了新的的生机。 中国文化吸引世界目光,学汉语渐成时尚潮流 法国:学习汉语“理智”与“情感”的双重选择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年前学习汉语的法国中学生不到5000人,2009年9月份开学时,全法中学共有2.56万学生学习汉语,再加上1.6万名大学生和约2000名小学生,学习汉语的法国学生总数将近4.4万人。如今,汉语在法国教育体系外语科目中的排名已上升到第五位。此外,汉语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上世纪80年代成立法国汉语教师协会时,汉语教师加起来不到30人,目前则达到430人。 俄罗斯:学习汉语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生活 近年来,随着中欧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汉语热”在欧洲大陆持续升温,不少人对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是越来越浓,在俄罗斯,伴随着“汉语年”大幕的拉开,就再一次掀起了人们学习汉语的热潮。 阿根廷: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和谐”思想得到认同和共鸣 古里宁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阿中关系的不断密切,阿根廷人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他说:“阿根廷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去中国旅游,有的是希望从事双边贸易,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还有的则是为了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

对“学生主体热”的冷思考

[对“学生主体热”的冷思考]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创新、变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知识传授,对“学生主体热”的冷思考。这给教学效果一向“少、慢、差、费”的语文学科,带来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由于突出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得到了初步而有效的改变。而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在展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一分忧虑:学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文本尚未充分解读,便“左邻右舍”或几个学生合围而坐,展开讨论,还有当堂辩论,动作演示,影视观摩,声乐熏染等等,课堂变得热热闹闹起来。热闹之余,不禁令人深思:这应该是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吗?不是,断然不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满堂闹”的状况,是我们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做法出现了偏差,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当改,但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和专家们深入思考的。任何领域、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能完全割裂历史,都应既继承又创新。我们是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并且不能藉此而否定知识传授(包括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下同)的作用和地位,而实际上新课改的目的是“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80页)可见,新课标虽然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未完全否定知识传授的应有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当讲则讲,当活动则活动,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对,语文论文《对“学生主体热”的冷思考》。◆分享好文◆ 知识传授是增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在组建知识内容、建立新旧知

大数据带来的四种思维

大数据带来的四种思维 作者:张义祯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研究专家舍恩伯格指出,大数据时代,人们对待数据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如下三个变化:第一,人们处理的数据从样本数据变成全部数据;第二,由于是全样本数据,人们不得不接受数据的混杂性,而放弃对精确性的追求;第三,人类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关关系。事实上,大数据时代带给人们的思维方式的深刻转变远不止上述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大数据思维最关键的转变在于从自然思维转向智能思维,使得大数据像具有生命力一样,获得类似于“人脑”的智能,甚至智慧。 总体思维 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的总体特征,以往采样一直是主要数据获取手段,这是人类在无法获得总体数据信息条件下的无奈选择。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获得与分析更多的数据,甚至是与之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采样,从而可以带来更全面的认识,可以更清楚地发现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正如舍恩伯格总结道:“我们总是习惯把统计抽样看作文明得以建立的牢固基石,就如同几何学定理和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但是,统计抽样其实只是为了在技术受限的特定时期,解决当时存在的一些特定问题而产生的,其历史不足一百年。如今,技术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抽样分析就像是在汽车时代骑马一样。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使用样本分析法,但这不再是我们分析

数据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收集、存储、分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动态地获得研究对象有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因诸多限制不得不采用样本研究方法,相应地,思维方式也应该从样本思维转向总体思维,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立体、系统地认识总体状况。 大数据是数据数量上的增加,以至于我们能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照片到电影,一分钟一张,一秒钟一张,一秒钟24张成了电影 量变质变定律有时间阶段发展影响和空间相关关联影响 离散思维向连续思维转换 让我来告诉大家,美国有一家创新企业https://www.doczj.com/doc/4513527361.html,。它可以帮助人们做购买决策,告诉消费者什么时候买什么产品,什么时候买最便宜。预测产品的价格趋势。这家公司背后的驱动力就是大数据。他们在全球各大网站上搜集数以十亿计的数据,然后帮助数以十万计的用户省钱,为他们的采购找到最好的时间,提高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为终端的消费者带去更多价值。 在这类模式下,尽管一些零售商的利润会进一步受挤压,但从商业本质上来讲,可以把钱更多地放回到消费者的口袋里,让购物变得更理性。这是依靠大数据催生出的一项全新产业。这家为数以十万计的客户省钱的公司,在几个星期前,被ebay以高价收购。

关于“考研热”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考研热”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实践者: 学院: 班级: 实践主题:常怀感恩之心,回报父母恩情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正文 (一)摘要:考研,在当今逐渐成为类似与高考的考验,而“考研热”也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以听见关于考研的讨论。而在近这十年里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增长了将近100万,每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在不断增加,考研的规模不断地扩大。 眼下的“考研”,到底带给我们什么······ (二)关键字:考研原因考研态度考研过程考研形势 (三)活动内容 现如今考研逐渐成为一个市场,各种考研辅导机构相继出现,今年暑假我在考研辅导机构进行了了解与实践。 考研的原因 1.提高自身进入社会的能力,找到好的工作。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生的地位与日剧下,而客观的现实表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同学一方面是在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在逃避现阶段的就业压力。可以说抱有此种考研目的的同学不在少数。江同学:考研,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如果毕业有好的工作,我会放弃考研。张同学:现在大学生学历低了,以后发展起来,还得需要研究生学历。 2.提升专业素养,从事专业研究。一部分同学想要从事于本专业的研究工作,希望做出一定的成绩,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他们寻求更高的目标,能够站在学术的最前沿,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有别于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彭同学:我就想高研究,发明创造出我的东西。至于工作暂时没有考虑。李同学:我想提高专业的知识,想在大学任教,对于学术有着很高的要求。 3.没有目标,盲目考研。此类同学占很少的一部分,考研只是他们的一种经历。家里希望其考研,自己想总一个过程。丁同学:我还没上够学呢,反正家里也要求,考考研就考呗。 我认为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人才,大量的大学生涌入考研队伍中来无疑是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但是随着大学生考研队伍的越来越庞大,其目的性也有了不同,甚至出现了不必要的扭曲。我们要正确面对考研。

关于考研热的调查报告

关于考研热的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大二学生的考研动态,针对同学们在考研上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以及方向。 时间:2013年12月8日——2013年12月13日 地点:大连海洋大学 调查对象:部分大二在校生 报告人:IT英语2012: 罗琼玉(1 2 0 8 1 4 0 1 1 7) 李琛(12081402 2) 宋雨濛(1 2 0 8 1 4 0 1 5) 董婷婷(12 0 8 1 4 0 1 2 0) 于婷婷(12 0 8 1 4 0 1 1 9) 冷佳时(12 0 8 1 4 0 1 1 8)

一、实践目的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各大高校也进行了研究生的扩招.由此引发了一场考研热.在校园的图书馆或者自习室都可以看到认真准备考研的同学.作为大二的学生,我们对于未来是否要考研,选择什么样的学校的各方面都存在很多困惑,这次的进行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大二学生的考研现状,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意见. 二、实践内容 (一)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 (二)调查方法:随机抽样,共发放11个院系, 每个院系随机发放10份,共110份,收回107份,回收率为97%.考研人数如下图: :

三调查数据分析 1考研意向 关于考研与否结果如图所示,有39%想考研,有46%不想考研,有15%还不太清楚。单从考研人数这一方面来看,几乎一半的比例说明打算考研的同学还是很多的,但是再从整体上看,考研与不考研所占比例基本持平,这说明持续了很久考研热,已经开始逐渐的降温了。大多数同学都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不再跟随他人,盲目考研。还有15%的同学还没有有明确的打算,一直处于观望的状态。他们大多对考研不太了解,对自己日后的打算也不太清楚。

世界出现“汉语热”的原因及其发展势态

世界出现“汉语热”的原因及其发展势态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汉语现在在世界重要语言当中,已逐渐成为一门很值得世界人们去学习的一门语言,汉语有广泛性、适用性、趣味性和其他特性。当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发展已全球化,中国发展起来了。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越来越吸引世界人们的关注这些导致了汉语学习走向全世界。目前,学习汉语的世界人们空前的多,随着中国发展的日益月新,汉语学习将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被更多的世界人们所接受。但现实中不尽完美,纵观横向观察汉语的发展,同时存在艰难发展的路程危机和机遇并存。 关键词:汉语热、汉语桥、外语热、英语热、汉语危机 近一百年来,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使偌大的一个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成了“地球村”。文化的交流频繁,语言成为人们交流的前提,导致汉语的应用也普及全球。悠久的汉语发展出现了好的一面,同时也出现了问题。 一、悠久的汉语历史 汉语,即汉民族共同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属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里最主要的语言。汉语的标准语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东北官话为辅助逐渐形成的。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却又不等同于北京话,是摒弃了北京语音中不规范的语音现象而形成的。 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汉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在广义上是指汉族的语言,狭义上指普通话,另外还有国语、华语、中文和汉文等称呼都是指汉语除了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汉语还分布在新加坡共和国、马来西亚等国。 初看汉语的前身:大致在西周以前为远古期,这个阶段的汉语如果已经独立,就为原始汉语;周秦两汉为上古期,魏晋六朝隋初唐为中古前期,中唐五代为中古后期,宋元明清为近代期,汉语各方言的现代格局在中古近代之交已经大体形成,大量的音位发生合流和分化,声母和韵尾的类型减少,全浊音声母逐渐和清声母合流,入声韵尾也逐渐弱化,声调因而开始合并简化,字音结构也随之简化。 有资料证明: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结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资料仍然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基础。最后,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世纪到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碑铭、诗经集、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的易经。重构上古汉语的工作开始于清朝的语言学家。西方的古汉语先锋是瑞典的语言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他主要研究汉字和形式和诗经的韵律。 现代汉语也就是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语。现代汉语也是中国大学里许多文科专业的一门课程。 二、汉语被普遍应用及其特性 1、广泛性,世界出现“汉语热”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开设汉语课程,社会上各种汉语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迅猛。 在7月20日至22日于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一个记者所耳闻目睹的使他惊叹:这个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老外”会说汉语,在学汉语!

热现象的冷思考

热现象的冷思考 思考一:复习铺垫与创设情境矛盾吗? 新课改的课堂中复习铺垫被有趣、新颖的情境所取代。在情境中学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当我们冷静审视“情境热”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线段》时,与学生亲切交谈:“天气渐渐变冷了,课外活动也丰富了,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站起来很多。“谁跳得最棒?”学生们异口同声报出来两位同学的名字,“我们就请他们来一显身手。时间半分钟,其他小朋友帮忙轻轻数一数。”就在同学们兴高的数数时,老师又下达了一个任务“你们观察一下,他们手中的绳子是怎样的?”试想学生这会儿怎么可能一心二用?当跳绳比赛结束时老师才开始转入正题,“跳绳的时候,手中的绳子是怎样的?”“弯曲的。”“你能把它拉直吗?”两生一拉,“像这样,拉直后的一段就叫线段。”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被隐没了。 那么新授之前还需要复习铺垫吗?其实复习铺垫的准备题都是遵循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的。教师教学时比较容易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也能较快的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和补充。如果学生旧知掌握的不牢固,就应该直接复习铺垫,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如果情境的创设只是表面的热闹,不能使学生很快地将生活问题数学化,那么这样的情境还不如不要。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则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去探究。复习铺垫与创设情境,究竟采用用哪种形式关键是能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思考二: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能共存吗? 新课改走到今天,我们不难看到课堂变的活跃了,学生变的自主了,处处充满了“探究热”。不管什么知识都让学生去探究去经历,如某教师在教学《厘米、分米的认识》时说“通过测量我们知道课桌高70厘米,你相对70厘米说些什么?”生1:我认为70厘米太高,桌子只要60厘米。生2:“70厘米不高,1米还不到。”生3:“70厘米有一点高。”教学中教师挖空心思的,将浓缩的知识展开,尽量让学生象数学家一样去经历知识的创造,去体味发明的甘苦,希望学生在经验世界和动态作用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得到真正的生成,面对这些事实性、概念性的知识。有必要让学生去猜测、探究吗?所有的知识都这样教学可能吗?人类文明几千年积累发现的知识要在四十分钟内,为每一个学生“认知---知识结构”所同化。怎能只依靠学生一味的自主探究?怎能离的开教师的加工与传授?况且《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难看出,虽然自主探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数学学习还是需要意义接受的。由此可见,只有协调好探究和接受这一对矛盾统一的关系,在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之间寻找到平衡,让探究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意义的接受式探究,让接受成为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意义的自主式接受。学生才能在一个新的探究情境中,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新的意义。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 思考三:有了算法多样化还需要算法优化吗? 新课改中鼓励算法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主体,促进个体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在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道题能够出现五六种甚至更多的算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停地鼓励,最终还不忘加上一句“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难道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了?不然,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这种多样化只是群体的多样,落实到个体还是要优化,即让学生通过比较交流感受不停方法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抉择,掌握最简捷、最容易、最快速的方

微博热的冷思考

2012.02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 台,用户可以通过WEB 、 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不超过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国际上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国内微博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 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在大部分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有所下滑,商务类应用呈平缓上 升的同时,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作为博客之后的一种新型媒介形态,微博的诞生也引发了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目前的“微博热”现象,学界都是持正面的态度,甚至大唱赞歌。有人认为其带来了WEB3.0时代的春天,有人认为微博客的出现对于新媒体的发展是一次巨大的跃迁,在微博客上真正实现了WEB2.0时代都不曾有过的及时互动。 笔者认为,微博的社会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民主化,促进企业营销,有助于公民社会的形成。但是,微博亦是一把双刃剑。笔者检索了有关微博的学术论文,竟找不到一篇全面深入分析微博存在问题的文献。笔者研究发现,微博已经度过了其发展高峰,以下不足正制约其发展。 1.发布信息随意性强,真实性缺乏保障微博上发布信息的传播,没有传播学中所说的“把关人”,微博信息均未经核实,网民发布信息随意性强,真实性没有保障。 有人热烈地颂赞微博以140字的“微内容”带来了“微革命”,但是对于微博上个人发表的声音与意见,其真实性依然难以得到确认。在自我表达的同时,一些言论仍然面临着失范的危险。微博进一步催生了大众的书写与表达的欲望,但是这种书写是零碎的与片段式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琐碎,没有标题等特征,短短几十字或百余字一览无余。微博客上的信息是博主自己发布的,具有私密性与公开性,这些 作为博客之后的一种新型媒介形态,微博的诞生也引发了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目前的“微博热”现象,学界都是持正面的态度,甚至大唱赞歌。笔者认为,微博的社会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民主化,促进企业营销,有助于公民社会的形成。但是,微博亦是一把双刃剑。 微博热的冷思考 ◎匡文波 论坛 FORUM 观点 28

_自然教育热背后的冷思考

中国环境报/2015年/11月/30日/第004版 教育 机构可持续发展面临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挑战多元参与或是良方 自然教育热背后的冷思考 本报记者陈妍凌 李悦,美国康奈尔大学自然资源系博士生。4年前她远赴美国求学时,国内的自然教育机构还不多。求学期间,李悦多次参加北美和世界自然教育大会,却因为没有来自中国的声音而感到遗憾。然而最近,她在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上惊喜不断,因为自然教育机构数量大增,而且不仅有政府大力支持,也有企业资助。学校行动和民间组织积极奔走,还出现了与企业的跨界合作等模式。 李悦的感受是近年我国自然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写照。尽管调查显示,自然教育行业规模仍然较小,并面临多重挑战,但不少从业者已不满足于单一活动的短期影响力,而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机构乃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1人才缺口 “我国的自然教育在短时间内有一个井喷式发展。”北京林业大学教师王清春说。在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上,他的团队发布了《2015中国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 这份报告的数据来源于314份调查问卷。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秦大公认为,虽然数量少,但开启了自然教育行业现状调查的先河。 人才问题包括哪些? 《报告》显示,2011年以来,自然教育机构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受访机构中,70%以上成立于2011年~2015年。从业时间短、起步晚现象普遍存在。 在机构发展面临的人才、课程开发、经费、市场培育等7项挑战中,近3成受访机构选择了——人才。 人才问题表现为3个方面,即数量不足、自然教育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经营推广等综合业务能力需拓展。 根据王清春的调查,以企业方式运行的自然教育机构中,近半数机构仅拥有4~10名专职员工,近3成机构专职员工不足3人。另一项针对约100家机构近200名从业者开展的调查也显示,过半数受访者为非专职人员,机构对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的需求较大。 乐享自然工作室执行总监林红介绍,开展户外教学时,需要人员从旁协助或关注孩子现场状况,如每场周末活动都需要至少3~4名志愿者。 同时,自然教育机构对于运营、推广、安全等方面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去年,优创游学公司曾组织一批8~15岁的学生到海边开展活动。活动负责人特意聘请熟悉海况和安全保障的专家作现场顾问。在一场活动设计中,领队对风险估计不足,幸得特聘顾问及时制止,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此外,《报告》显示,54%的自然教育机构以企业的方式注册运营。这就使得机构格外看重运营能力。加之“互联网+”时代提供了资源整合、跨界合作、拓展影响力的新机遇,自然教育机构的人才需求因而愈发多元。 人才怎样算专业? “当前,自然教育的独创性较少,同质化竞争严重,如果内容和产品开发不力,就会导致拼低价的恶性竞争,最终损伤行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杨方义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