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第1课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学案 人民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第1课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学案 人民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第1课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学案 人民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第1课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学案 人民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第1课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学案人民版

必修1

[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1.优越的地理环境

(1)状况

①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

②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

③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2)影响

①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海外殖民活动。

②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2.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

(1)建立: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数以百计城市国家,即“城邦”。

(2)特点

①保持小国寡民的规模,珍视独立自治。

②城邦始终保持小国寡民的状态。

③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

3.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

(1)地位及组成: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通常由一个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

(2)公民素质

①希腊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

②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③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误区警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尤其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改造自然的能力还较弱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不同的地理环境带来了不同的文明类型,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并不起决定作用。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1.梭伦改革

(1)背景: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2)内容

①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并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②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3)影响

①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改革并没有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2.克利斯提尼改革

(1)内容

①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的方式从十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

②从十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③制定“陶片放逐法”,对个别有企图的野心家进行政治放逐。

(2)影响

①改革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

②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知识点拨]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为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1.背景:前500~前449年,希波战争的胜利,保存了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火种,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的“古典时代”。

2.内容

(1)以抽签的方式向所有公民开放除十将军以外的各级官职。

(2)“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3)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3.影响: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四、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1.积极影响

(1)雅典的民主制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2)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2.消极影响

(1)从民主范围看,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的,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

(2)从性质看,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3)从参政方式看,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误区警示]雅典民主是近现代民主的源头,而不是近现代民主。古希腊雅典是奴隶制国家,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直接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主题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1.自然条件

希腊多山多岛,港湾众多的自然地理环境,促使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以

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这就在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2.社会条件

(1)小国寡民和长期独立自治的希腊城邦的形成使希腊的君主专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公民拥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有利于公民政治的形成。

(2)希腊公民拥有较高的素质。他们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而且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希腊公民素质的提高为民主政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材料

结合上图分析古希腊城邦的分布有怎样的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特点是邦国林立,多分布于沿海及岛屿上。主要原因是由古希腊多山、多岛屿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

希腊公民的“一、二、三”

主题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1)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

(2)为了保证主权在民,雅典在国家结构上,实行公民大会制度和陪审法庭制度,其中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构。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表现为“轮番执政”,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不受财富和门第的限制。

2.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五百人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人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陶片放逐法也制约着官员的特权。

4.公民意识强烈:由于任用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人人皆可为政,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材料

(1)上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

行标志”禁行的人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奴隶、妇女、外邦人、儿童。

说明了雅典的民主范围非常小,是少数人的民主。

(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否比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先进?为什么?

答案前者虽然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其实质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而且过于泛溢的直接民主,容易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

后者虽然容易产生暴政,但却在很长时期内促进了中国古代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

两者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有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图示法掌握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三次改革

【学习思考】

1.(教材P102)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文明为例,谈谈自然环境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示就古代中国文明而言,它所受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①在东亚大陆及其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中,内陆具有适宜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而海上航行条件则非常恶劣,

这使得古代中国文明最终选择向内陆发展。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古代中国文明的中心地理环境。优良的土地资源使这一地区成为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得天独厚之地,许多部落和族群在这一地区以农业为主,经过长期的冲突和融合,为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奠定基础。③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核心区中原地区以其发达的农业文明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中国多元文明的交融,并进而成为古代中国文明的中心区域。

就古代希腊文明而言,它所受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①在环地中海地区这一地理环境中,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没有频繁交流的内陆或者沿海地区,从而为“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建立提供了地理条件,而这种地理条件又对城邦公民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②希腊半岛的沿海地带是古代希腊的中心地理环境。这一地带的土地资源较为稀缺,不利于发展农业,却形成了以畜牧、园艺(橄榄、葡萄)来弥补种植业不足的农业特色,从而为古代希腊的海上贸易提供了必要的商品。③希腊半岛的沿海地带与陆上交往困难,与海上交往相对较易,地中海便利的航行条件有利于希腊人沿着海岸线寻找土地。由此,古代希腊海上的殖民和商品贸易活动比较发达,这种生活和生产方式对古代希腊人的个性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地理环境不仅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决定社会发展的类型。在文明起源早期,生产力的低下导致了地理环境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地理环境从长时段来讲,对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肯定地理环境的作用,并不意味着人类一切事物都受制于自然。人总是在不断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2.(教材P103)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提示(1)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古典世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有一个统管它们的宗主,这些诸侯国最终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2)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则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3)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

3.(教材P104)比较同时期世界其他民族取得的成就,议一议恩格斯对希腊人的评价。提示可从希腊当时所取得的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诸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

4.(教材P105)一个现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提示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最起码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具有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尊老爱幼,爱护公物,不损害他人利益;做一个合法公民,做到有法必依;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等等。

5.(教材P105)为什么古希腊公民会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提示希腊公民是希腊城邦的主体力量,相对于非希腊公民或外邦人而言,他们享有各种独特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的获得需要以保证城邦的集体权益为前提。因此,希腊公民为了获得自己的权利,竭尽全力为城邦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他们的城邦力争荣誉。正是这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使得希腊公民在公共场合绝不仅仅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着他所在的城邦。

6.(教材P105)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示(1)这里的人主要指希腊城邦中的公民。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

治的核心力量。

(2)城邦是一个公民集团,公民只有生活在公民群体即城邦中才具有意义,离开了城邦这个公民群体,公民也就不成其为公民了。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力,不能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命高于一切。

(3)在有多个城邦参与的希腊世界集会上,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各城邦对自己公民的表现也十分在意。

7.(教材P108)从战争前后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第四等级公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雅典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三方面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希波战争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影响。

提示在希波战争中,雅典的海军发挥了很大作用。修造舰船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工商业者,他们也希望雅典海军强大以保护他们的商业利益。参加海战的士兵多来自收入很少的第四等级,他们积极参战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利。战争的有效动员与组织使民主势力极大增强,他们在国家民主生活集会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希波战争后,雅典进入了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民主制度发展到了巅峰。

8.(教材P109)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寻找相关材料,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讨论雅典民主政治在这时暴露了哪些问题。

提示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一生追求智慧,信守法律与正义。由于直言不讳,苏格拉底得罪政客美雷图斯、吕康和安涅托斯。他们以“不信神”和“误导青年”的罪名将苏格拉底告上法庭。按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的《申辩篇》所记,苏格拉底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不畏强权。大多数参加表决的公民不能容忍他的强硬态度,再加之某些与他为敌的政客的蛊惑,陪审法庭最终判处他死刑。苏格拉底慷慨赴死,他认

为判决的不公正并不等于法律本身的不义。

健全的民主制度应该与相对的权力集中相匹配,缺乏必要的民主集中机制,很容易导致民主决策效能的下滑,甚至是政治生活的混乱与内耗。由于公民素质在整体水平上参差不齐和民主制度某些环节的漏洞,民主政治很可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沦为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既然大多数的投票就意味着一切,甚至是不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那么民主的进程便与其初衷南辕北辙。这种体制一方面成全了某些别有用心的野心家,另一方面也豢养出一批无所事事、只靠填选票过活的职业“流氓无产者”,这是对“极端民主”的一种嘲讽。伯里克利死后,一些不负责任的流氓和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轮流当公民大会主席和陪审员的机会,左右群众,蛊惑政局,雅典民主政治沦为一种暴民政治。希腊成于民主,也败于民主,这应该值得我们好好总结与借鉴。

【自我测评】

1.(教材P106)希腊城邦具有哪些特点?它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提示(1)特点:①希腊城邦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②希腊城邦十分珍视独立自治,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③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希腊城邦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工业和农业都有面向市场的特点,这与古代埃及、西亚、中国的自然经济截然不同。④希腊城邦的政体普遍实行共和体制,早期虽有王权,但日渐衰微,而不像东方那样日益强大,并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希腊城邦的公民拥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力,有的城邦甚至推翻了贵族统治,建立了民主政治。⑤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松的政治氛围,使希腊城邦孕育、诞生了杰出的文化成就。在古代世界诸文明之中,希腊文化最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尽管希腊文化的基础是吸收地方文化发展而来的,但其文化成果却光辉盖世,获得“古典”的美

名。

(2)影响:由于城邦体制适应古代希腊的现实,因此城邦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希腊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适宜的社会环境。恩格斯在谈到希腊人时特别指出:这个“小民族”获得了“大成就”,“他们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

2.(教材P110)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掌握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它的权限包括国家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一切大事。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的最高权力。

(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4)原有贵族会议的权力丧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

【材料阅读与思考】

1.(教材P106)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你同意黑格尔与梁启超对海洋民族与大陆民族特性的分析吗?为什么?

提示他们认为,海洋的影响有利于那里的居民形成开放、冒险、富于探索的民族性格。他们的基本看法是:自然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文明的类型。

他们认识的可取之处: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不足之处:把自然界的作用估计过高,从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尤其是人的主观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历史发展的

动因是十分复杂和具体的,因果关系一定是有条件的。

2.(教材P110)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雅典公民在城邦政治中占有何种地位?请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提示(1)地位:通过伯里克利的演说词,我们可以看到,雅典公民是城邦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在城邦中具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公民能够当家做主。

(2)优势:主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无论贫富均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因此,公民的政治使命感很强。愿意为自己的城邦贡献个人才智和力量。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历史必修1专题七知识归纳

历史必修一专题六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一、背景:资产阶级革命 1、两次内战(1640) 2、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1649.1.30) 意义:否定了君权神授。 3、克伦威尔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5) 5、光荣革命(1688.11) 意义:政治权力从英王向议会转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过程 (一)确立:《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 1、时间:从1689年至18世纪初 2、方式:立法形式 3、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的颁布 4、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5、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2、“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3、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议会行政权大增,内阁对议会负责 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象征 5、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形式任命内阁,但内阁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 *(三)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时间:1832年 2、背景:无权选派议员代表使工业资产阶级不满、高额的财产资格限制剥夺了工人群众和中小资产阶级的选举权、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3、影响: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四)强化:内阁专横 1、时间:19世纪末 2、标志:内阁权力强化,凌驾于议会之上。 三、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特点 1、虚君 2、内阁对议会负责 3、选举权扩大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 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 皇帝制度 D.朝议制度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二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两大力量:军与民。 三大阶段: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三大侵略特点:第一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点,战争开国门。第二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三阶段:日本大规模侵华旨在灭亡中国。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

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其经济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反映在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日本大规模侵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因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华的突出特点。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 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资料

编号0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 阵营和以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原则:奉行的外交政策。 4、外交成就:(1)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发展:(1)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改为“”。(2)在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修改为“”。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召开:年4—7月,在召开。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 (3)特点:特点: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成就:最终达成《》。 (5)意义:缓和了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召开: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举行。(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意义: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这被人们誉为“”。 编号02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学习重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1)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占据。(2)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3)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4)中国综合国力上升,逐步提高。 2、概况:年10月,联合国第届大会通过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年4月,通过“”;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2)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华,为访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 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 A、王族(姬姓贵族); B、功臣; C、先代贵族等; 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 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如孝道,宗亲观念的形成(家谱、祭祖)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东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皇帝制度 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E.郡国并行制 F.行省制 G.军机处 主题全面分析和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核心整合] 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主要矛盾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2)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

断削弱。 3.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变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特点 (1)皇权至上。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4)宣扬“君权神授”。 (5)文化专制。 (6)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6.影响 (1)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2)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即时演练]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给事中可以驳回诏书,反映了门下省的职能,故选A 项。宋朝枢密院主管军政,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一书出版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一书于2013年9月问世。该书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以高中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教科书为基础,依据有关学术著作,精心选择与高中课程有关联的内容,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必修课程专题的内涵及其专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求真、求实为原则,注重陈述史实细节及其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介绍了学术前沿的观点;每节课后提出的教学设计建议渗透了素质教育、公民教育的理念,对教师教学创新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阅读过该书稿的教师有如下评价: 我一直都有一个看法,制约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一个瓶颈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本书结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对教学内容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学术背景,介绍了史学研究的成果,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建议,为教师提高学术素养打开了一道便捷之门,为进一步深入钻研历史和教学问题找到了循序渐进的路径。无论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北京市特级历史教师李晓峰 这不是一部令人望而生厌的历史课程专著,亦非高深莫测的历史专业著述。它是一部在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方面的一部有新意和深意,有视野和联想的精品之作;是一部引路入境、掘井及泉、柳暗花明的智慧之作。因为,它连通了历史课程与历史教材之间的沟壑;连接了历史问题与教学设计之间的裂痕;连贯了学术研究与课程开发之间的落差。 世江先生精准扑捉到了历史课程中相关问题的关键点,切入了教师知识结构中的生长点,把握了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之间的逻辑点。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精心解读;点到为止、画龙点睛的企划建议;博约有度、便于检索的书目推荐,必将对我们这些经年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历史教师带来新的思考和新的灵感。 ——上海市特级历史教师李惠军 本书保持着任教授作文的一贯风格,集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身,既有对课标、课程和教材的透彻理解,又有对史学研究成果的准确把握,在把史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m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教学对象:时间: 课题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1、知识与能力: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 2.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3.2、过程与方法: 4.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先填后背——写出从夏至清的朝代顺序名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西夏、、清 【教学过程】 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10分钟) 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 ①第一个国家政权 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 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 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

殷商降族 (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 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 (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九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九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三大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末 三大特征:1.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六七年代,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20世纪末,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

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演变: (1)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 ①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借以扶植和控制了西欧各国。 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欧逐步制定独立的外交政策,不愿像过去那样受美国控制。 ③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欧由欧共体发展成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的力量,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欧政策。 (2)美国与日本关系: 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②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扶植日本,但同时也控制了日本,日本政府也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 ③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崛起,日本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之间既有联盟又有摩擦;但相对于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更密切些。 三、题型应用体验 探究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2020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0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精华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 分 100 分,考45 分 一、(共60 分,每小 2 分) 1.《文解字》解:“宗,尊祖也。”也就是,宗法的“宗”的本是宗。明宗法制以什么 ?() A.B.地域C.信仰D.血 2. 据周公征以后,“封建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行宗法制B.行封建改革C.分封侯国D.任人唯 3. 通宗法制的行,西周形成一个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定,下列在相关范内一定能成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子、嫡③ 侯国——侯嫡子、嫡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子、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4. 下列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B.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C.形成了分封的制度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承 5.于春秋期生的“楚王鼎”事件,正确的是() ①春秋期,一些侯国力日益壮大②春秋期,周王的威地位日益衰微 ③春秋期,分封制受到冲,以系④春秋期,社会治秩序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③ 6.《荀子 ?儒效篇》:“(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姓独居五十三人。”可,同姓族是西周 分封的主体。些同姓族受封,周王会予他()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犁 7.秦始皇在咸阳行的一次功宴上群臣:“天下共苦,斗不休,以有侯王。宗,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不哉!”始皇解决上述,“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坑儒B.推行郡制 () C.攻打匈奴D.修筑城 8 故,名思就是“ 去的皇”。皇是中国古代最高治者的住所,最高治者称“皇帝”,那么“皇帝” 一称呼最早可能出于() A.西周B.秦朝C.西D.唐朝 9.秦始皇在中央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成中央政机构,其直接意是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 B .地方力集中到中央C.建立中央集制度D.防止大臣自恣 10. 除分封制,建立郡制以后秦朝() A.郡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官 C.家族力在地方迹D.以下不得立基 11.斯塔夫里阿斯在《全球通史》中:“在中国达数千年的史上,有三次大革命,它从根本上 改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构。第一次生于公元前221 年,??第二次生于1911 年,??第三次在1949 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制建立 B .儒家学成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制确立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附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说课稿全套 高中历史说课标准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首先,我说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必修第单元第课。本课的知识、理论、方法是学好以后内容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开篇点题(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主要史实,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大量史实、图片等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授……,培养或激发学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基于本课的特点,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 (1)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选择题答案写在最后)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实行宗法制 B.进行封建改革 C.分封诸侯国 D.任人唯亲3.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4. 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B.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C.形成了层层分封的制度 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5.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②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 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 ④春秋时期,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7.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精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精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一关于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ppt的一些课件等等的资料。网在线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ppt =================资料简介======================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第1课邢台市第一中学郑英丽一、蔚蓝色的希腊二、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三、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地理环境城邦体制公民素质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蔚蓝色的希腊地理环境一、蔚蓝色的希腊地理环境三面环海;三洲要冲;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1、独特的地理环境:周边环境:一、蔚蓝色的希腊地理环境山岭沟壑平原稀少土地贫瘠 1、独特的地理环境:内陆环境:气候环境:地中海式气候,温暖湿润。合作探究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特殊的地理特征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了哪些影响?三洲要冲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山岭沟壑平原稀小土地贫瘠地中海式气候周边内陆气候三洲要冲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山岭沟壑平原稀小土地贫瘠地中海式气候2、海洋性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周边内陆气候吸收亚非文明航海和海外贸易小国寡民的城邦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粮食缺乏、农耕经济不发达民主政治有助于葡萄、橄榄航海、海外贸易人口增多资源短缺殖民活动商品经济发达平等互利的价值观念开放探索的民族性格海外贸易结论1:希腊的地理环境为民主政治形成提供自然条件例如东南亚海洋资源同古希腊相似,却没有产生像古希腊那样的文明课堂延伸 是不是有希腊那样?淖匀坏乩砘肪常鸵欢ɑ岵裰髡文兀康乩砘肪呈钦 挝拿鞯木龆ㄐ砸蛩芈穑? 自然地理环境不是决定因素,只是对各地区的文明有着一定的作用,各地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还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有关。 ==================资料简介====================== 境考察古城邦地理位置特征:地貌特征一:地貌特征二:气候特征:合作探究人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大家结合旅行指南分析四大地理特征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有没有产生影响?如果有,又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山岭沟壑农耕经济不发达海岸曲折港湾众多从事海外贸易、殖民活动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有利于迫使考察报告一冬季多雨夏季干热盛产葡萄酒、橄榄油有利于希腊的地理环境为民主政治形成提供自然条件土地和人口的矛盾合作探究第一个考察内容:城邦是什么?从城邦的概念中你能得出城邦的特点是什么吗?第二个考察内容:古代希腊为什么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而是形成众多城邦呢?第三个考察内容:城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分别是什么?考察报告二城邦特征:①小国寡民(提供了公民直接参政的可能性) ②独立自主(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 ③实行民主政治(君主专制难以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达,思想文化繁荣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总结

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基本要求:1、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 2、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 1.夏禹之前,政治权利交替方式是,夏禹传位给儿子启,传贤转化为传子,“”制度由此开始。 2.商朝的政治事务都是通过决定,和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西周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 1.在之战中,周击败商朝军队主力,商朝灭亡。 分封制:1.分封对象( 封国类别):; ; 。 2.诸侯的权利:;;。 3.分封制的影响(利弊): 。 宗法制:(1)概念:宗法制是按照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核心(特点):_ ______________。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实施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二 者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政治的支柱,有效地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结合; 3、最高执政集团__。

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基本要求:1了解秦统一; 2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秦朝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3结合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过程: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六国。 (2)在北方,派将军蒙恬率军北击,收回河套一带。修筑长城、弛道、直道 (3)在南方,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沟通和派兵征服南方百越,统一地区。使该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4)在西南,开辟“五尺道”,征服,使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2.意义: 结束了 有利于 扩展了 推动了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统一(重点掌握) 如何理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一)地方的政治体制---郡县制 1、出现时间:,大规模推广: 2、主要内容: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郡”设(分掌行政)、(负责军务)、(负责监察)。郡下辖若干县。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以下是、等基层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公文传递的“亭”。 郡县官吏都由任免调动,不得。 3作用及意义:郡县制的建立,是中的重要环节,也是_取代的重要标志。 (二)中央的政治体制 1、皇帝制度的确立: (1)秦王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地位。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官僚制度)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形态?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阶段?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与农业分离; 夏商周时期,主要由官府垄断,代表为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兴起,形成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三种形态汉代田庄手工业出现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手工工场 3.家庭手工业的产品流向? 主要供自己消费,缴纳赋税,少部分出售 4.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流向? 官府专用,皇帝私用 5.官营手工业的地位? 明朝中叶以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6.工管的概念? 是专门为官府和皇帝服务的官员 7.工官制度的特点?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不计成本和奢侈性;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8.对官营手工业的评价? 利: 有助于推动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精美的手工业品来源于官营手工业) 弊端: 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与社会;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的,往往导致失传;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生产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弊端丛生; 9.私营手工业的产品流向? 民间消费,市场流通 10.私营手工业的地位? 明朝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11.匠籍形成的时间? 元朝 12.匠户制度的影响? 统治者可以十分方便的征调各类工匠;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受到严重的束缚; 13.纺织业的发展? 麻纺织开始最早,明朝中期以前,麻布一直是百姓的主要衣料; 丝织业成就最高; 棉纺织业兴起最晚,明朝中期以后,成为主要衣料; 14.纺织业的成就? 新石器时代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商代出现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周代出现妇功; 汉代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并经丝绸之路远销海内外; 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作坊兴起; 北宋棉纺织业兴起; 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明清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5.冶金技术的成就?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铜器; 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达到繁荣阶段(大部分制作礼器和兵器); 春秋晚期,出现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战国时期,出现淬火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炼钢); 西汉时,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西汉中晚期出现吵钢;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冶铁水利鼓风装置-------水排; 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16世纪以前,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16.冶金技术使用的燃料的变化? 木炭----------煤炭---------焦炭 17.陶瓷业的成就? 制陶业: 原始时代的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蛋壳黑陶; 唐代的唐三彩 制瓷业: 商代出现原始青瓷; 东汉青瓷技术成熟; 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朝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宋代彩瓷以达到完美程度,名窑众多,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青花瓷技术成熟; 明代创造出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出粉彩和珐琅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