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广西XX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总体要求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实施原则 (4)

(三)总体目标 (5)

二、任务和措施 (5)

(一)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机制 (5)

(二)坚持质量立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6)

(三)坚持人才强校,实施教师队伍提质增量 (8)

(四)坚持文化引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 (10)

(五)坚持选拔多元化,积极推进招生就业改革 (13)

(六)坚持教育现代化,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 14(七)坚持开放办学,提升社会影响力 (15)

(八)坚持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17三、保障措施 (19)

(一)思想保障 (19)

(二)组织保障 (20)

(三)资金保障 (20)

(四)制度保障 (20)

加快推进教育

现代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西教育现代化2035》《广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推进我院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适应经济新常态新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聚焦内涵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聚焦我院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紧迫性问题,统筹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为把学院全面建成广西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实施原则

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聚焦重点与精准实施相统一、问题导向和改革创新并重,集成发展与创新体制相融合。

(三)总体目标

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院现代治理体系,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重点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理念先进、能力卓越的一流教师团队;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打造水电特色文化品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到2022年,把学院建成广西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二、任务和措施

(一)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机制

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机制;推行水电特色现代学徒制,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校企联合共建产业学院,形成多元化办学新格局。

1.健全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企“七个共同”

在“两会一集团”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基础上,健全校企合作运行、资源共建共享等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对接。

2.推行现代学徒培养,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

与广西水电工程局、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深圳地铁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校企联合招生,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教学资源、装备技术、名师名匠方面的优势资源推进双主体协同育人,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共管人才培养过程,共育水利工程建设、企业供用电、智能制造类工匠人才,形成水电特色明显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3.协同共建产业学院,形成多元办学新格局

与广西海河水利建工集团共建“海河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实质性推进协同育人。依托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广西沃源重工等企业合作,深化“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深化与“宝鹰建筑学院”“中锐汽车学院”“厚溥软件学院”合作,完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的运行与管理,形成多元化办学新格局。

(二)坚持质量立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学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新体系,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专业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1.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深入推进学校与本科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

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等七个方面的有机衔接,建设5个以上应用型本科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培养试点专业,做好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工作。建设1-2个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贯彻实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建设1-2个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成1-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使学院跻身全国同类专业领先行列。

2.提高学院职业教育质量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优先发展与我区创新发展“九张名片”紧密衔接的专业,建成6个以上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级实训基地,到2022年基本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度高、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体系。建设20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推出20本以上系列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加强职业研究,建设2个以上示范性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开展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等研究与实践,产出2-3个标志性研究和实践成果。

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立基于学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学校自主诊改体系,在首批通过自治区教育厅诊改复核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诊改成效。

3.健全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健全职业教育制度与标准。完善专业教学、教师队伍、学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制度与标准,实现国家教学标准全覆盖。10个专业以上实行“1+X”证书制度,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面向社会成员、在校学生,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三)坚持人才强校,实施教师队伍提质增量

到2022年,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5%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35%以上,青年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达到30%以上,兼职教师比例达到50%左右。着力打造和建设一支由学院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民间工艺大师、能工巧匠组成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规模适度、专兼结合,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实施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的“五师”工程,形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以关爱学生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举办“师德标兵”“最美教师”评比活动,树立师德典型;

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把师德表现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进修深造和评优奖励相挂钩,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

2.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全面推进“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到2022年“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5%以上。组织开展教师技能大赛,鼓励教师参加区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做好重大人才项目培育工作,加快培养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队伍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建立健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制度,以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建立院级“名师工作室”10个、自治区级“名师工作室”2个,着力培养自治区级高职院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和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建立自治区级“大师工作室”,引领行业大师、技艺传承人和一线专家参与专业教学与实训;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契机,组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立辅导员职级制,完善辅导员队伍培养、管理机制;提高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学院人才服务软环境。

3.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用好非实名编制计划;出台学院“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将“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挂钩;深化学院岗位设置、聘用与管理制度改革,制定教师分类管理及评价体系,在

核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内,自主开展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探索建立事业单位职员晋升制度;开展职称评审改革,自主设置评审条件;出台教师激励机制。

(四)坚持文化引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建立育德与育心相融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课堂为主,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易班网络协同的“一主三辅”素质教育平台,共建“爱国主义、素质拓展、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水电特色美育通识课程,全面推进符合专业特点的劳动技术教育,实现以美育人、以劳育人;打造“水电文化、工匠文化、校友文化、传统文化”四位一体文化育人体系,以先进文化引领优良学风,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综合素质,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增强课程育人成效

一是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推进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完善教材开发制度,突出专业课程的价值取向,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三是研制课程育人指导意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教材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