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解度指标测定

水解度指标测定

水解度指标测定
水解度指标测定

水解度的测定

方法一:(茚三酮比色法)

(1)标准曲线制定:

1、20μg/ml甘氨酸:2mg甘氨酸定容到100ml容量瓶中。

2、茚三酮显示剂:水合茚三酮0.5g,果糖0.3g,磷酸氢二钠11.2g,磷酸二氢钾 6g,定

容到100ml.稍热溶解,避过低温保存1周。

3、40%乙醇

标准曲线制作

试管0 1 2 3 4 5 6 7 8 待测

样品标液ml 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0.5 蒸馏水ml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00 1.5

1 1 1 1 1 1 1 1 1 1

茚三酮显示

剂ml

摇匀,沸水浴15min,用冷水迅速冷却至室温

40%乙醇ml 5 5 5 5 5 5 5 5 5 5

甘氨酸μg 0 2 4 6 8 10 12 14 20 ?? OD(570nm)

N----水解液蛋白含量(凯氏定氮)

F-----米糠蛋白换算系数5.95

方法二:采用甲醛滴定法。

水解度(%)=(水解后生成的氨基氮的量/样品中总氮含量)×100%

(1)粗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

(2)氨基氮的测定

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加入甲醛与氨基酸中的氨基作用,可消除其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即可对氨基酸进行定量。

1、酚酞指示剂:0.5g酚酞溶于100ml 50%的乙醇中

2、中性甲醛溶液:甲醛溶液(36~37%,分析纯)50ml,加入0.5%的酚酞指示剂约3ml,滴加0.1mo l/L NaOH,使溶液显微粉色,储存于棕色瓶中,临用前配制。

具体方法如下:

分别吸取2mL不同水解度的水解液于烧杯中加蒸馏水5mL,向烧杯中加入5滴酚酞指示剂,混合后加中性甲醛溶液2.0ml再混合,用0.1mo l/L NaOH滴定显微粉色。同时取同浓度但未水解的蛋白液2mL做空白实验。

式中:

V—样品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

V0—空白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

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摩尔浓度;

14.008—1 mL浓度为1.000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于氮的质量(mg)。

方法三:

氮溶指数测定(TCA-NSI)

可以通过检测其氮溶解指数来初步判定小肽或寡肽含量。

N S I(%)=(N1/N0)*100

N0=总氮

N1=可溶性氮(用三氯乙酸――可溶性氮测定法)

三氯乙酸(T C A)是一种蛋白质沉淀剂,它可以沉淀蛋白质和较长的肽段。可以被三氯乙酸沉淀的肽段所含的最少氨基酸残基数与底物的种类有关,就特定的底物而言,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可以定性反映蛋白质的分解情况,溶解指数越高,表明较短肽段含量越高。

三氯乙酸氮溶指数(T C A-N S I)测定方法:

将20m l10%三氯乙酸(T C A)溶液添加到20m l待测混合液(混合液浓度为10%),混合液震荡,静置10分钟,在4000转/分下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测可溶性总氮。(福林酚法比色法)。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一)试剂盒法测抗氧化活性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 溶剂溶度参数溶剂溶度参数 季戊烷 6.3 甲乙酮9.2 异丁烯 6.7 氯仿9.3 环己烷7.2 三氯乙烯9.3 正己烷7.3 氯苯9.5 正庚烷7.4 四氢萘9.5 二乙醚7.4 四氢呋喃9.5 正辛烷7.6 醋酸甲酯9.6 甲基环己烷7.8 卡必醇9.6 异丁酸乙酯7.9 氯甲烷9.7 二异丙基甲酮8.0 二氯甲烷9.7 戊基醋酸甲酯8.0 丙酮9.8 松节油8.1 1,2-二氯乙烷9.8 环己烷8.2 环己酮9.9 2,2-二氯丙烷8.2 乙二醇单乙醚9.9 醋酸异丁酯8.3 二氧六环9.9 醋酸戊酯8.3 二硫化碳10.0 醋酸异戊酯8.3 正辛醇10.3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丁腈10.5 醋酸丁酯8.5 正己醇10.7 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二甲基乙酰胺11.1 四氯化碳8.6 硝基乙烷11.1 哌啶8.7 正丁醇11.4 二甲苯8.8 环己醇11.4 二甲醚8.8 异丙醇11.5 甲苯8.9 正丙醇11.9 乙二醇单丁醚8.9 二甲基甲酰胺12.1 1,2二氯丙烷9.0 乙酸12.6 异丙叉丙酮9.0 硝基甲烷12.7 醋酸乙酯9.1 二甲亚砜12.9 四氢呋喃9.2 乙醇12.9 二丙酮醇9.2 甲酚13.3 苯9.2 甲酸13.5 甲醇14.5 苯酚14.5 乙二醇16.3 甘油16.5

水23.4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δ混=δ1Φ1+δ2Φ2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解度影响很大,此时需要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

基于OPA反应的水解度反应的水解度((DH)测定方法

基于OPA反应的水解度反应的水解度((DH)测定方法 1.定义: 水解度(DH)的定义是被水解的肽键数的百分比。DH=水解的肽键数*100%=h *100% 总肽键数htot htot取决于原料的类型。h则是丝氨酸氨基毫摩数的函数。h=(serine-NH2 -β)/ αmmol/g protein 对于大多数食物蛋白而言,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5g/mol,则htot约为8,也即每Kg蛋白约含有8摩的肽键。 一些常见的蛋白质的α、β和htot 值见表1。 2.原理: 每水解一个肽键便会释放出一个游离胺基。游离胺基与OPA(邻苯二甲醛)反应形成一种黄色络合物。可用分光光度计在340nm下测量其吸光度。 3.设备: A.1 容量瓶(100mL, 200mL, 500mL) A.2 试管(10mL) B. 分析天平,精确至小数点后四位 C. 磁力搅拌器 D. 分光光度计,可以在340nm下工作 4.试剂: OPA试剂: A.1 将7.620g 四硼酸钠和200mgSDS用150mL去离子水溶解。必须在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试剂 A.2 用4mL乙醇溶解160mg邻苯二甲醛97%(OPA)并将此OPA溶液全部移入A.1,用去离子水冲洗。 A.3 向A.1中加入176mgDTT(99%),用去离子水冲洗。 A.4 定容至200mL A.5 该试剂对光敏感,应在配制当日使用。丝氨酸标准样品: B.1 称50mg丝氨酸(Merck Art. 7769)溶于500mL去离子水(0.9516毫摩/升) B.2 标准溶液可以在5℃下贮存3周。 样品溶液: B. 用去离子水溶解X g 样品,定容至100mL(0.25-2.5毫摩氨基氮/升)。样 品中蛋白含量在80%-8%时,X为0.1g-1.0g。具体的样品参考称量值见表2。 5.实验步骤: 在340nm下测定吸光度值,以去离子水作参比。A. 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 OPA。测定一个样品所需试管如下:标准4个空白4个样品2*2个 每个样品需测定两次,因此需4个试管。B. 标准样品测定: 向装有3mLOPA的试管中加入400uL丝氨酸标准样品,振荡混匀,精确反应2min后在340nm 下测定其吸光度。 在测定空白和样品之前测定两次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在所有空白和样品测定之后再测定两次标样的吸光度,计算时取四次测定的平均值。 C. 空白样测定 D. 样品测定: 向装有3mLOPA的试管中加入400uL去离子水,振荡混匀,精确反应2min后在340nm下测定其吸光度。样品测定两次取平均值。

高聚物溶度参数的测定

实验五 高聚物溶度参数的测定 高聚物的溶度参数常被用于判别聚合物与溶剂的互溶性,对于选择高聚物的溶剂或稀释剂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低分子化合物低溶度参数一般是从汽化热直接测得,高聚物由于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很大,欲使其汽化较困难,往往未达汽化点已先裂解。所以聚合物点溶度参数不能直接从汽化能测得,而是用间接方法测定。 常用的有平衡溶胀法(测定交联聚合物)浊度法、粘度法等。 现将浊度法及粘度法介绍如下: (一) 浊度滴定法 在二元互溶体系中,只要某聚合物定溶度参数δp 在两个互溶溶剂的δ值的范围内,我们便可能调节这两个互溶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使δsm 值和δp 很接近,这样,我们只要把两个互溶溶剂按照一定的百分比配制成混合溶剂,该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sm 可近似地表示为: δsm =Φ1δ1+Φ2δ2 ------------------------------------- (1) 式中:Φ1Φ2分别表示溶液中组分1和组分2的体积分数。 浊度滴定法是将待测聚合物溶于某一溶剂中,然后用沉淀剂(能与该溶剂混溶)来滴定,直至溶液开始出现混浊为止。这样,我们便得到在混浊点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sm 值。 聚合物溶于二元互溶溶剂的体系中,允许体系的溶度参数有一个范围。本实验我们选用两种具有不同溶度参数的沉淀剂来滴定聚合物溶液,这样得到溶解该聚合物混合溶剂参数的上限和下限,然后取其平均值,即为聚合物的δp 值。 ()ml mh δδδ+=P 2 1 ----------------------------- (2) 这里δmh 和δml 分别为高、低溶度参数的沉淀剂滴定聚合物溶液,在混浊点时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 1.仪器药品: 10毫升自动滴定管两个(也可用普通滴定管代用),大试管(25×200毫米)4个,5毫升和10毫升移液管各一支,5毫升容量瓶一个,50毫升烧杯一个 粉末聚苯乙烯样品,氯仿,正戊烷、甲醇。 2.实验步骤

溶解度参数表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9.5 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 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 正己烷7.3 卡必醇9.6 正庚烷7.4 二乙醚7.4 氯甲烷9.7 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 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 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 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 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 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 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 醋酸异丁酯8.3 醋酸戊酯8.3 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5 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 二甲基乙酰胺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 环己醇11.4 哌啶8.7 异丙醇11.5 二甲苯8.8 正丙醇11.9 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 乙酸12.6 硝基甲烷12.7 甲苯8.9 二甲亚砜12.9 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 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 醋酸乙酯9.1 甲醇14.5 四氢呋喃9.2 二丙酮醇9.2 苯9.2 苯酚14.5 甲乙酮9.2 乙二醇16.3 氯仿9.3 甘油16.5 三氯乙烯9.3 水23.4 氯苯9.5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δ混=δ1Φ1+δ2Φ2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解度影响很大,此时需要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

水解度指标测定

水解度的测定 方法一:(茚三酮比色法) (1)标准曲线制定: 1、20μg/ml甘氨酸:2mg甘氨酸定容到100ml容量瓶中。 2、茚三酮显示剂:水合茚三酮0.5g,果糖0.3g,磷酸氢二钠11.2g,磷酸二氢钾 6g,定 容到100ml.稍热溶解,避过低温保存1周。 3、40%乙醇 标准曲线制作 试管0 1 2 3 4 5 6 7 8 待测 样品标液ml 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0.5 蒸馏水ml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00 1.5 1 1 1 1 1 1 1 1 1 1 茚三酮显示 剂ml 摇匀,沸水浴15min,用冷水迅速冷却至室温 40%乙醇ml 5 5 5 5 5 5 5 5 5 5 甘氨酸μg 0 2 4 6 8 10 12 14 20 ?? OD(570nm) N----水解液蛋白含量(凯氏定氮) F-----米糠蛋白换算系数5.95

方法二:采用甲醛滴定法。 水解度(%)=(水解后生成的氨基氮的量/样品中总氮含量)×100% (1)粗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 (2)氨基氮的测定 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加入甲醛与氨基酸中的氨基作用,可消除其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即可对氨基酸进行定量。 1、酚酞指示剂:0.5g酚酞溶于100ml 50%的乙醇中 2、中性甲醛溶液:甲醛溶液(36~37%,分析纯)50ml,加入0.5%的酚酞指示剂约3ml,滴加0.1mo l/L NaOH,使溶液显微粉色,储存于棕色瓶中,临用前配制。 具体方法如下: 分别吸取2mL不同水解度的水解液于烧杯中加蒸馏水5mL,向烧杯中加入5滴酚酞指示剂,混合后加中性甲醛溶液2.0ml再混合,用0.1mo l/L NaOH滴定显微粉色。同时取同浓度但未水解的蛋白液2mL做空白实验。 式中: V—样品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 V0—空白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 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摩尔浓度; 14.008—1 mL浓度为1.000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于氮的质量(mg)。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

实验五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多糖聚合物-右旋糖苷的平均分子量; 2.掌握用乌式黏度计测定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表征聚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相对分子质量不同,高聚物的性能差异很大。所以不同材料,不同的用途对分子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生产和使用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实验采用的右旋糖苷分子是目前公认的优良血浆代用品之一。它是一种无臭、无味、白色固体物质,易溶于近沸点的热水中,相对分子质量是2∽8×104范围内,选用它来做实验是合乎要求的。 线型高分子可被溶剂分子分散,在具有足够的动能下相互移动,成为黏度态,η是可溶性的高聚物在稀溶液中的黏度,是它在流动过程中所存在内摩擦的反映,这种摩擦主要有:溶剂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也就是纯溶剂的黏度,记作η0;还有高分子与高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以及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三者总和表现为高聚物溶液的黏度,记作η。 在同一温度下,高聚物的黏度一般都比纯溶剂的黏度大,即η>η0,这些黏度增加的分数,叫做增比黏度,记作ηsp,即 式中,ηr 称为相对黏度,这指明溶液黏度对溶剂黏度的相对值,仍是整个溶液的黏度行为;ηsp则意味着已经扣除了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效应。 溶液的浓度可大可小,显然,浓度越大,黏度也就越大,为了便于比较,将单位浓度下所显示的黏度,即引入ηsp/c,称作比浓黏度,其中c是浓度,采用单位为g/mL。 为了进一步消除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效应,必须将溶液浓度无限稀释,使得每个高聚物分子彼此相隔极远,其相互干扰可以忽略不记。这时溶液所呈现出的粘度行为基本上反映了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这一粘度的极限值记为: [η]被称为特性粘度,其值与浓度无关。实验证明,当聚合物、溶剂和温度确定以后,[η]的数值只与高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有关,它们之间的半经验关系可用Mark Houwink 方程式表示:

粘度法测高聚物分子量

粘度法测高聚物分子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平均分子量的原理。 2.用乌氏(Ubbelohde)粘度计测定聚乙烯醇的特性粘度,计算聚乙烯醇的粘均分子量。 二、实验原理 粘度是液体对流动所表现的阻力。根据牛顿粘度定律,在流速梯度为dv/ds 时,单位面积液体的粘滞阻力 ?? ? ??=ds dv f η (2-1) 式中的比例常数η称为粘度系数,简称粘度,SI 单位为s Pa ?,c.g.s 制单位是泊(P ,1P = 1dyn ?s ?cm -2),1P =0.1Pa ?s 。 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粘度法最常用。因为粘度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有相当好的精确度。但是粘度法不是测定分子量的绝对值方法,因为在此法中所用计算分子量的经验方程中的参数,要用其它方法来确定。因高聚物、溶剂、分子量范围、温度等不同,就有不同的经验方程式。 高聚物溶液的粘度η一般要比纯溶剂的粘度η0大得多,粘度增加的分数叫增比粘度ηsp 按定义式 1r 0 -=-= ηηηηηSP (2-2) 式中0r /ηηη=,叫相对粘度。增比粘度随溶液中高聚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便于比较,通常取单位浓度的增比粘度作为高聚物分子量的量度,可以写成 c SP η,叫做比浓粘度。显然比浓粘度随溶液的浓度c 而变。当c →0时,比浓粘度趋于一固定的极限值[η],即 []ηη=→c SP c lim (2-3) []η称为特性粘度,其值可利用c sp /η~c 图用外推法求得,因为根据实验测定

[][]c k c SP 2 'ηηη+= (2-4) 因此在)/(c sp η~c 图上的截距即为[]η。 另外,当c →0时, c r ηln 的极限值也是[]η,因为在浓度趋近于零的极限条件下 ???-+-=+=3 23 121)1ln(ln sp sp sp sp r ηηηηη 当浓度不大时,可以忽略高次项,即 []ηηη==→→c c sp c r c 00lim ln lim (2-5) ()c r /ln η与浓度c 之间的经验公式为 [][]c c r 2 ln ηβηη-= (2-6) 因此,以)/(c sp η和()c r /ln η对c 作图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它们在纵轴上交于一点,截距均为[]η。 相对粘度r η和增比粘度sp η都是无因次量,特性粘度][η的单位是浓度的倒数。对于高聚物溶液,像摩尔浓度这样的浓度单位并不是经常能够准确计算得到的,因此浓度c 常常表示为单位体积中的高聚物质量。][η的单位和数值,随溶液浓度的表示法不同而异。文献中常用100毫升溶液中所含高聚物的克数作浓度单位,也有建议用每毫升溶液中所含高聚物的克数作浓度单位,用后者表达的][η数值是前者表达的][η数值的100倍,由此计算得到的][η的单位是1-?g ml ,称为斯陶丁格(Staudinger ) 。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溶剂选择的三条通用规律可以遵循。 1、极性相似原则。即极性相近的物质可以互溶。如汽车漆中极性比较高的氨基漆一般选择极性比较高的丁醇等做溶剂。 2、溶剂化原则。溶剂化是指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产生的相互作用,当作用力大 于溶质分子的内聚力时,便使溶质分子彼此分开而溶于溶剂中。如极性分子和聚合物的极性基团相互吸引而产生溶剂化作用,使聚合物溶解。 3、溶解度参数原则。即如果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或相 等时,就能使这一聚合物溶解,应用此原则较易掌握,还可用于电子计算机进行选择。 溶剂化原则: 极性高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过程,是极性溶剂分子(含亲电基团或亲核基团)和高分子的(亲核或亲电)极性基团相互吸引产生溶剂化作用,使高分子溶解。溶剂化作用是放热的。因而对于有这些基团的聚合物,要选择相反基团的溶剂。比如尼龙6是亲核的,要选择甲酸、间甲酚等带亲电基团的溶剂;相反聚氯乙烯是亲电的,要选择环己酮等带亲核基团的溶剂。 高分子和溶剂中常见的亲核或亲电基团,按其从强到弱顺序排列如下: 亲电基团:-SO3H,-COOH,-C6H4OH, =CHCN, =CHNO2,-CHCl2, =CHCl 亲核基团:-CH2NH2,-C6H4NH2,-CON(CH3)2,-CONH-,≡PO4,-CH2COCH2-, -CH2OCOCH2-,-CH2OCH2- 非极性高分子与溶剂的越接近,越易溶解。一般认为<1.7~2可以溶解。 主要可以用以下三种间接的方法求得: (1)黏度法,使高分子溶液有最大特性黏数的溶剂的对应于高分子的。 (2)溶胀度法,将高分子适度交联后,达到平衡溶胀时有最大溶胀度的为高分子 的

(推荐)溶剂溶解参数

涂料工业常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及氢键值 依靠溶解度参数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并不能准确预测高聚物在某溶剂内是否溶解。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氢键力的作用,在下表列出的溶解度参数仅适用于外极性混合体系,而对于强极性分子体系,就会产生误差。 美国涂料化学家Burrell认为对第一液体有两个因素与液体溶解能力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液体的氢键力。根据氢键力的强弱,Burrell将溶剂定量地分成3组: 1.第一组:弱氢键(烃类,酯类,氯化烃类,硝基化烷烃); 2.第三组:中氢键(酮类,酯类,醚类和醇醚类); 3.第三组:强氢键类(醇类与水) 第二因素是溶解度参数,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可按溶剂氢键力大小分成3个等级。 1.强氢键溶解度参数δs 2.中氢键溶解度参数δm 3.弱氢键溶解度参数δp 判断是否溶解时,首先确认树脂和溶剂的氢键力大小的等级,然后依据树脂和溶剂在相同氢键等级,由溶解度参数大小是否相同或相近的原则,来判断树脂是否溶解。 Lieberman设想以氢键程度的表征平均值(相对值)来定量氢键力,设定,弱氢键力平均值为0.3。中氢键力平均值为1.0,强氢键力平均值为1.7。且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可以用下式计算 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φ1A+φ2B+…… 其中φ1,φ2——为溶剂A、B在混合溶剂中的体积分数。 A,B——溶剂A,B的氢键力表征平均值。 如E-20的环氧树脂为中等氢健溶解度参数,δm为8~13,因此可以溶解在中等氢键溶解度参数。即第二组和其相近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溶剂内,如醋酸正丁酯,丙酮,乙二醇单丁醚。也可以将70%(体积计算)的二甲苯和30%正丁醇配成混合溶剂。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0.7*0.3+0.3*1.7=0.8,而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0.7*8.8+0.3*11.4=10.5,所以E-20环氧树脂可以溶解在此溶剂中。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推荐)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水溶性高聚物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2.掌握用乌式黏度计测定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表征聚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本实验采用的右旋糖苷分子是目前公认的优良血浆代用品之一, 由于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不一,故通常测定高聚物分子量都是利用统计的平均分子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粘度法、端基分析、沸点升高、冰点降低、等温蒸馏、超离心沉降及扩散法等,其中,用粘度法测定的分子量称“黏均分子量”,记作。 增比黏度: 特性粘度:

时间与粘度的关系 N=n/n0=t/t0 (3-84) 三、仪器与试剂 恒温槽 1 套乌式黏度计 1支 1/10 秒表 1只聚乙烯醇 四、实验步骤 1.洗涤黏度计 取出一只黏度计,先用丙酮灌入黏度计 中,浸洗去留在黏度计中的高分子物质, 黏度计的毛细管部分,要反复用丙酮流 洗。方法是:用约 10 mL 丙酮至大球中, 并抽吸丙酮经毛细管 3 次以上,洗毕,

倾去丙酮倒入回收瓶中,再重复一次,然 后用吹风机吹干黏度计备用。 2.测定溶剂流出时间 在铁架台上调节好黏度计的垂直度和高度,然后将黏度计安放在恒温水浴中。用移液管吸取10mL 纯水,从A 管注入。于37℃恒温槽中恒温5min。进行测定时,在 C管上套上橡皮管,并用夹子夹住,使其不通气,在 B 管上用橡皮管接针筒,将蒸馏水从 F 球经 D 球、毛细管、E球抽到G球上(不能高出恒温水平面),先拔去针筒并解去夹子,使 C管接通大气,此时 D 球内液体即流回 F 球,使毛细管以上液体悬空。毛细管以上液体下流,当液面流经 a刻度时,立即按停表开始记录时间,当液面降到b刻度时,再按停表,测得刻度a、b之间的液体流经毛细管所需时间,重复操作两次,记录留出时间且误差不大于1-2s,取两次平均值为 t0, 3.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 取出黏度计,倾去其中的水,加入少量的丙酮溶液润洗,经过各个瓶口流出,以达到洗净的目的。同上法安装调节好黏度计,用移液管吸取 10mL 溶液小心注入黏度计内(注意不能将溶液黏在黏度计的管壁上),在溶液恒温过程中,应用溶液润洗毛细管后再测定溶液的流出时间t。然后一次分别加入 2.0mL、3.0 mL、5.0 mL、10.0 mL 蒸馏水,按上述方法分别测量不同浓度时的t 值。每次稀释后都要将溶液在F 球中充分搅匀(可用针筒打气的方法,但不要将溶液溅到管壁上),然后用稀释液抽洗黏度计的毛细管、E 球和 G 球,使黏度计内各处溶液的浓度相等,而且须恒温。 五、数据处理及结论 1.数据整理(恒温槽温度:37℃) 为了作图方便,假定起始相对浓度是1,根据原理中的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表一数据记录表

食用蛋白质水解度的改良测定方法

食用蛋白质水解度的改良测定方法 摘要:当制备水解蛋白的时候,测定水解度(DH)是至关重要的。已建立的三硝基苯磺酸(TNBS)发被认为是测定酶水解度的常用方法。然为,三硝基苯磺酸法费时费力,不能连续的测定水解反应程度,并且需要使用有危险不安全的化学试剂。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基本氨基酸与邻苯二甲醛(OPA)反应的水解度测定方法。结论是使用OPA法测定蛋白质的水解度更准确,方便,迅速,有更为广泛的使用范围,并且较之TNBS方法更环保。 关键词:水解度,食用蛋白,水解,蛋白质水解,测定 介绍 在蛋白质水解物当中,检测反应的一个关键参数就是水解度(DH)。DH值呗定义为断开的肽键的百分比: DH=h/h tot*100% 试中htot是每蛋白质当量中肽键总数,h是被水解的肽键数。Htot是取决于原料的氨基酸组成。 在各种文献中,人们已经建立了几种测定蛋白质水解物DH值的方法,例如pH-stat法,渗压法,可溶性氮法以及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pH-stat法(Jacobsen 等,1957)测定DH值是基于一种基准物(或是由于水解物pH值变化产生的酸)来保持水解过程中的pH值。基准物质的使用量与DH值是成比例的。在实际的蛋白质水解试验中,Ph-stat法的使用仅限于pH略高于7的条件下(Adler-Nissen,1986)。当水解反应的DH值达到约30%时,采用Ph-stat法来测定水解度并不经济可行,在pH>7的单一酶反应系统中使用该方法是不可取的。这将使最适pH值低于7的酶不适用Ph-stat法。另外,在水解反应当中添加基准物可能会导致最终产物的使用不尽如人意。 在水解反应当中,混合物冰点的降低值可以通过渗压计(冰点测定器)来测得。这与DH值是相关的(Adler-Nissen,1984).渗压法是一种可以在多种反应当中使用的快速方法。这种方法的限制之处就在于它不能测定粘度大的溶液及溶质溶解度高的溶液,例如在长期反应当中作为防腐剂的盐。底物中的被夹杂在蛋白酶制剂当中的其他活性物质(如淀粉酵素)水解的非蛋白组分会导致渗压计读数与蛋白质的DH值之间的不相关。 通过测定三氯乙酸(SN-TCA)水溶液中的溶解氮的总量来测定水解度的方法在由Margot等人提出(1994)。他们报道在了胰蛋白酶水解乳清蛋白这一反应当中使用pH-stat 法测定水解度的底物消耗量与SN-TCA之间的良好相关性。使用SN-TCA法获得良好试验结果的首要条件似乎是使用内切肽酶。如果反应酶系当中主要是外切肽酶,则会使得试验结果中SN-TCA与通过底物消耗而测定的水解度的相关性降低。这一理论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之上的,即切断相同数量的肽键时,使用外切肽酶所产生的溶解度的增量与使用内切酶时是不同的。作为被切断的肽键的百分比,水解度的测定在参考文献当中没有做出规定。 TNBS法是建立在游离氨基与三硝基苯磺酸(TNBS)试剂的反应的基础上的(Adler-Nissen,1979)。然而该方法也有它的缺点。此法较为费力,不易在水解反应当中快速获得结果以准确反映水解程度。另外,TNBS试剂不稳定,有毒,并且由于有爆炸危险,必须谨慎操作。因此,需要一种无上述缺点的改进方法。 为了给完善中的适当方法提供基础,我们选择了氨基与邻苯二甲醛(OPA)在有β-巯基乙醇存在条件生成可用分光光度计在340nm波长检测的有色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图1)。Church等人曾在1983仔细描述过OPA法,他们在每日科学调查当中建议用此法测定牛乳蛋白水解。在我们采用OPA法的实验当中,采用与实验条件更相符的二硫苏糖醇(DTT)代替β-巯基乙醇。

大米蛋白质的酶法水解及其性质研究

大米蛋白质的酶法水解及其性质研究注 王章存姚惠源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036) 摘要本文通过三种蛋白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的比较,确定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作为水解大米分离蛋白的酶制剂,并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获得高溶解性、高发泡性、高乳化性大米蛋白水解物的酶反应条件。本实验所得到的大米蛋白水解物最大溶解度为50.2%,最大发泡力为50m L,最大乳化力为73.6mL/g。 关键词大米蛋白蛋白酶蛋白质水解 0前言 大米蛋白以其合理的氨基酸组成、较高的生物利用率及特有的低敏性等特点被视为优质蛋白质11-32。而在味精和淀粉生产中的大量副产品蛋白质未被充分利用,其主要原因是大米蛋白的水溶性较差,为此大米蛋白的开发利用被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目前国内外对大米蛋白的提取多采用碱溶技术。作者认为对大米蛋白的开发利用宜首先获得高纯度大米蛋白,然后采用不同的改性方法使其适用于不同的用途。为此作者曾制备蛋白含量达90%的大米分离蛋白粉。当然该分离蛋白的物化功能尚不能满足食品加工的需要。为此本文探讨酶法水解大米分离蛋白(RPI)改善其物化功能性的技术措施。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大米分离蛋白:由本实验室制备,蛋白质含量89.5%,粗灰分1.2%。 蛋白酶为诺维信公司产品,酶制剂品种是Pro-tamex,Alcalase和Neutrase(标示每g酶活力分别为1. 5,3.0和1.5安森单位)。 市售纯正花生油。 1.2试验方法 1.2.1三种蛋白酶的比较(复合酶Protamex、碱性酶 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收稿日期:2003-03-11 王章存:男,1963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粮油食品生物技术研究Alcalase、中性酶Neutrase) 配制5%的大米分离蛋白的悬浊液(pH值为7.0、7.5、7.0分别用于复合酶P(Protamex)、碱性酶A(A-l calase)和中性酶N(Neutrase)试验),酶的用量分别为0.1%(E/S),于50e下保温,每隔30min取样一次,沸水浴中灭酶3min,离心(1000r/min@5min)后,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 1.2.2酶水解反应条件的优化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获得高溶解性、高发泡性、高乳化性的蛋白水解物为目的,考查的影响因子是蛋白浓度、酶添加量和反应时间。 每组试验结束后在45e以下真空浓缩和干燥。所得产物用于溶解、发泡和乳化性能指标的测定。1.2.3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Folin-酚试剂法142。 蛋白质溶解度:以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占反应体系中蛋白总量的百分比表示。 起泡性测定:取3g样品加50mL去离子水,用0.05mol/LNaOH或HCl调pH7后搅拌30min,再加去离子水至100mL作为测试液(水温为35e),于1000r/min转速下搅拌3min,立即测定泡沫体积。放置30min后测定下层析出液体的体积,以判断泡沫的稳定性。 乳化性测定152:取1%的蛋白质溶液50mL加入纯花生油,并用电导仪监测至电导率下降为零时停止加油,此时滴加花生油的总量即为该蛋白质样品的最大乳化量,以每g蛋白质乳化油的毫升数表示(mL/ g)。 2003年10月第18卷第5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Vol.18,No.5 Oct.2003

蛋白水解液中多肽含量的测定方法(1)

169※分析检验食品科学2005, Vol. 26, No. 7蛋白水解液中多肽含量的测定方法 鲁伟1,任国谱2,宋俊梅1 (1.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2.湖南亚华乳业博士后工作站,湖南长沙, 410116) 摘 要:用10%(W/V)的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水解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经离心过滤后,在上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于540nm下测定其OD值,继而在Gly-Gly-Tyr-Arg四肽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中的多肽含量。 关键词:双缩脲反应;三氯乙酸;多肽含量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Peptides in Protein Hydrolysates LU Wei1,REN Guo-pu2,SONG Jun-mei1 (1.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Shando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Jinan 250100,China; 2.Hunan Yahua Corp. Ltd.&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16,China) Abstract:Macromolecule protein in protein hydrolysate was deposited by using 10% trichloroacetic acid. After centrifugal-ization and filtration, biuret reagent was added to the clear solution. The OD value was mensurated under 540nm. Then the content of peptides of the sample was obtained through contrasted on the standard curve of Gly-Gly-Tyr-Arg tetrapeptide. Key words:biuret reaction;trichloroacetic acid;content of peptides 中图分类号:Q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5)07-0169-03 收稿日期:2004-06-02 作者简介:鲁伟(197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酶技术。 (12): 799-809. [5]George J C, Buckwallter K A, Cohen M D, et al.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of bone: MR imaging[J]. Pediat Radio, 1994, 34(1): 29-32. [6]Francesco Cubadda, Marcelo Enrique. ContiSize-dependent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metals in four Mediterranean gastropods [J]. Chemosphere, 2001, 45(11): 561-569. [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5749-85. [8]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蛋白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但不同蛋白质由于其氨基酸组成和空间结构不同,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也大不相同[1]。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可以大大提高其消化吸收率。近代研究表明,蛋白质在体内消化后并不完全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而大都是以寡肽的形式吸收[2]。因此,水解蛋白质生产多肽产品正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在水解蛋白质的过程中,控制蛋白质的水解程度,尽可能少的产生氨基酸,尽可能多的得到目标产物多肽,是水解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建立一种能快速测定水解液中多肽含量的有效方法。 对蛋白质水解程度的测定有多种方法,三氯乙酸法[3]是其中常用的一种,它是利用三氯乙酸沉淀水解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继而以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上清液中可溶性氮的含量,然后减去水解之前样品溶液中可溶性氮的含量,再与样品中的总氮量相比,从而确定其水解程度。此法中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的是水解液中可溶性总氮的含量,若改用双缩脲法[4],便可测定其中含二个(包括二个)以上肽键的多肽的含量[4~6]。 本文利用10%的三氯乙酸沉淀样品水解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经离心过滤后,在上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于540nm测定其OD值,继而在Gly-Gly-Tyr-Arg 四肽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中的多肽含量。从而建立了一

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简称SP)是衡量液体材料(包括橡胶,因为橡胶在加工条件下呈液态)相溶性的一项物理常数。其物理意义是材料内聚能密度的开平方: 各种常用高分子材料的的溶解度参数如下: 橡胶异戊胶:7.8-8.0;天然胶:7.95;三元乙丙胶:7.95;顺丁胶:8.1;丁苯胶:8.5-8.6; 丁酯胶:8.7- 8.9;氯丁胶:8.85;氯硫化聚乙烯:8.9 塑料聚乙烯:7.8;聚丙烯:8.1;高苯乙烯:8.5;EVA:9.1-9.5;PVC:9.57;尼龙:13.6 掌握溶解度参数,就是掌握了不同聚合物之间的相容程度,为能否成功并用提供依据。两种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参数越相近,则共混效果越好。如果两者的差值超过了0.5,则一般难以共混均匀,需要增加增溶剂才可以。增溶剂的作用是降低两相的表面张力,使得界面处的表面被激化,从而提高相容的程度。增溶剂往往是一种聚合物,起到桥梁中介的作用。 另外,在设计配方的时候,为某种胶选择液态助剂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双方的SP是否接近,以保证各组分分散均匀。

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 溶解度参数还称为溶度参数,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量度。使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能称为内聚能。单位体积的内聚能叫做内聚能密度(CED)、CED的平方根(CED)1/2定义为溶解度参数,代号为δ或SP。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 定义式: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s/ (100g +s)] * 100%

聚丙烯酰胺水解度的测定方法

聚丙烯酰胺厂家简述水解度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所用试剂、水均分析纯试剂及蒸馏水。 (1)盐酸标准溶液:配制浓度c(HCI)为0.1mol/L的溶液。 (2)甲基橙溶液:用蒸馏水配成0.1%的溶液,更存于棕色滴瓶中,有效期为15天。 (3)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用蒸馏水配成0.25%的溶液,贮存于棕色滴瓶中,有效期为15天 二、仪器 (1)精密电子天平:感量0.0001g; (2)电子天平:感量0.01g (3)微量滴定管:容积1mL,最小刻度0.01mLa (4)锥形瓶:容积250mL; (5)滴瓶:50mL; (6)容量瓶:50mL,1000mL; (7)烧杯:500mL; (8)磁力搅拌器 (9)立式搅拌器 (10)取样器。 三、试样溶液的配制 (1)根据第六章第一节固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出试样的固含量S。 (2)称取(200-1/S)g的蒸馏水,准确至0.01g,存于500mL烧杯中。

(3)准确称取(1/S)g试样,调整立式搅拌器的转速至400r/min,使蒸馏水形成旋涡,在1min内缓慢而均匀地将试样撒入旋涡中,继续搅拌2h,配制成浓度为0.5% 的溶液 (4)取浓度为0.5%的溶液40.00g、蒸馏水160.00g加入500mL烧杯中,用磁力搅指器搅拌大约15min直到均匀,配制成浓度为0.1%的溶液。 (5)在3个250mL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1%的溶液约30g,再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并摇匀。

四、测定步骤 (1)用两支液滴体积比为1:1的滴管向试样溶液中加入甲基橙和靛蓝二酸钠指示剂各两滴,搅拌均匀,试样溶液呈黄绿色。 (2)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试样溶液,直至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振荡后稳定30s,即为滴定终点。记下消耗盐酸标准溶液毫升数。

高分子物理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 1. 什么是溶度参数δ? 聚合物的δ怎样测定? 根据热力学原理解释非极性聚合物为什么能够溶解在其δ相近的溶剂中? 解:(1)溶度参数是内聚能密度的开方,它反映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2)由于聚合物不能汽化,不能通过测汽化热来计算δ。聚合物的δ常用溶胀度法,浊度法和黏度法测定。 (3)溶解自发进行的条件是混合自由能0?M H (吸热), 所以只有当M M S T H ??,∴M H ?越小越好。 ()2 2121δδφφ-=?V H M ∴ 越小越好 ,即1δ与2δ越接近越好。 2. 用热力学原理解释溶解和溶胀。 解:(1)溶解:若高聚物自发地溶于溶剂中,则必须符合: 0≤?-?=?S T H G 上式表明溶解的可能性取决于两个因素:焓的因素(H ?)和熵的因素(S ?)。焓的因素取决于溶剂对高聚物溶剂化作用,熵的因素决定于高聚物与溶剂体系的无序度。对于极性高聚物前者说影响较大,对于非极性高聚物后者影响较大。但一般来说,高聚物的溶解过程S ?都是增加的,即S ?>0。显然,要使G ?<0,则要求H ?越小越好,最好为负值或较小 的正值。极性高聚物溶于极性溶剂,常因溶剂化作用而放热。因此,H ?总小于零,即G ?<0, 溶解过程自发进行。根据晶格理论得 H ?=211φχKTN (3-1) 式中1χ称为Huggins 参数,它反映高分子与溶剂混合时相互作用能的变化。KT 1χ的物理意义表示当一个溶剂分子放到高聚物中去时所引起的能量变化(因为KT H N 111,1,1χφ≈?≈=) 。而非极性高聚物溶于非极性溶剂,假定溶解过程没有体积的变化(即0=?V ),其H ?的计算可用Hildebrand 的溶度公式: H ?=22121)(δδφφ-V (3-2) 式中φ是体积分数,δ是溶度参数,下标1和2分别表示溶剂和溶质,V 是溶液的总体 积。从式中可知H ?总是正的,当1δ2δ?→?时,H ?0?→? 。一般要求1δ与2δ的差不超过1.7~2。综上所述,便知选择溶剂时要求1χ越小或1δ和2δ相差越小越好的道理。 注意: ①Hildebrand 公式中δ仅适用于非晶态、非极性的聚合物,仅考虑结构单元之间的色散力,因此用δ相近原则选择溶剂时有例外。δ相近原则只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还应有溶

简单介绍蛋白质水解方法及各方法的优缺点

1.简单介绍蛋白质水解方法及各方法的优缺点。(6分) 2.简述Edman法(苯异硫氰酸酯法)测定多肽或蛋白质N-末端氨基酸的原理。(4分) 能从肽链的N端逐个往里切,随着酶的水解依次检测出释放的氨基酸,可确定肽的氨基酸顺序 3.简述DNA热变性后有哪些特点。(4分) 从双螺旋结构——>单链的线团状结构 260nm紫外光吸收度升高,粘度下降 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并迅速完成 4.简述Km值的意义。(5分) 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5.简单介绍RNA的分类和功能。(5分) 1.mRNA 信使RNA 功能: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2.tRNA 转运RNA 功能: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氨基酸 3.rRNA 核糖体RNA 功能:核糖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6.简述根据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哪些性质来分离蛋白质混合物。(5分) 分子大小不同 利用溶解度差别 根据pro的吸附性质 根据对配基的生物学特异性分离 根据pro带电状态 7.简述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作用力。(5分) 氢键疏水键离子键范德华力 8.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4分) 极高的催化效率 反应条件温和,但容易失去催化活性 酶催化活性与辅酶和金属离子有关 酶的催化活性在体内受调节控制 酶有高效专一性 9.简述酶的可逆抑制作用的类型和特点。(6分) 竞争性抑制:特点,这类抑制作用中抑制剂,在分子结构上与底物相似,在酶促反应中与底物【S】竞争,从而阻止底物与酶结合 非竞争性抑制剂:特点,底物和抑制剂同时和和酶发生结合两者无竞争作用 反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剂不与游离酶结合,只能与ES复合物合成无活性的三元复合物ESI,但ESI不能分解成产物P 10.简述tRNA的二级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5分) 二级结构组成:受体臂反密码环DHU环TvC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