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1-促进民族团结

7.1-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固城中学白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促进民族团结》,我主要从教学内容要求、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中的第一框内容。本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来实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感,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加强、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节课在中考的地位也很重要,每年都会涉及到3分——5分的考试内容。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国家加强和巩固、促进民族地区的所做的努力。能力目标是团结各民族同学,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难点是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4、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身体和心理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时期,身心发展较快,成人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因此应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地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完善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法的选择遵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物示人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

传承历史民俗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传承历史民俗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四排赫哲族乡是全国仅有的三个赫哲族乡之一,境内聚居着赫哲、汉、蒙、回、满、土家等六个民族的群众。近年来,双鸭山边防支队始终坚持把引领民族文化繁荣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对民族文化、历史民俗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促进了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与和谐发展。更多资料:百姓通谱 大力保护赫哲文化遗产 支队主动融入地方政府“打民族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组织边防派出所民警随团参加饶河县民族文化传承学习班,积极配合四排乡政府开展赫哲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对原始档案整理、网络资源搜集和走访赫哲族老人等渠道,搜集多部记录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嫁令阔”的声像资料,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召集四排乡各族文艺精英组建“嫁令阔民间艺术团”,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付占祥担任艺术指导,聘请文化馆舞蹈教师定期授课,组织排练“嫁令阔”、“伊玛堪”、“萨满舞”等赫哲族传统民间艺术,加深了各族群众对赫哲文化的理解认同。在去年全国第九届乌日贡大会上,四排乡“嫁令阔民间艺术团”表演的萨满舞《降妖除魔》、《开江谣》和嫁令阔《呼那吉林格》分获特别奖、三等奖和最佳作曲奖。另外,支队还投入专项资金启动了乌日贡广场LED屏幕、汉赫双语路牌、渔船民俗彩绘等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成立了赫哲民俗工艺品制作公司,以公司化、规模化运行方式对赫哲族鱼皮画、桦树皮制作等民间传统技艺加以保护和传承。 展示赫哲民族文化魅力 支队主动聘请技术人员帮助四排乡政府建设了四排赫哲族乡旅游文化网站,将搜集整理的赫哲族艺术声像资料分类录入网站,通过直观方式向观众展示赫哲民族文化。同时,支队还联合乡政府组建了专题片摄制组,制作拍摄了赫哲佳肴美食、民间风采、赫哲人家等不同类型专题片30余部,充实旅游文化网站内容,让更多人走近赫哲族、了解赫哲族。与此同时,支队民警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树皮制作技艺传承人付占祥学习“桦树皮制作技艺”,和赫哲族群众一起跳“萨满舞”、进行“杈草球”比赛,在日常走访中深入挖掘、反复提炼民族文化内涵,并进行推广传承。支队与四排乡拓展赫哲族渔猎文化、萨满文化、拓荒文化的深层内涵,依托四排乡旅游文化网站、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中外旅行社联谊会等渠道,大力宣传赫哲神韵、乌苏里情怀等民族风情。经多方宣传协调,四排乡政府受邀参加了第九届中外旅行社联谊会,签署了《北戴河-东极旅游行业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将四排乡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纳入“中俄旅游大通道”,有效扩大了赫哲文化品牌知名度。 引领边疆民族团结进步 支队坚持将民族文化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先后联合举办赫哲族乌日贡大会、河灯文化节、文化交流文艺专场演出等文化娱乐活动30余场次,组织群众学跳赫哲族舞蹈、学习烹饪民族美食,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感情。同时,支队将文化育民工程送到辖区群众身边,开展“红色电影走基层”活动,利用数字电影放映机为少数民族群众播放《乌鲁木齐的天空》、《红河谷》等民族团结影片,引导群众抵制不良思潮,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还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积极为群众致富出谋划策,扶持20户村民发展“农家乐”,推出集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赫哲家庭一日游项目”,依托“北戴河——东极”旅游合作路线和每年一届的赫哲族开江节、河灯节等活动,吸引力大量游客到四排乡体验民族文化风情游,旅游旺季平均每日接待游客超过300人。另外,举办实用技能培训班、民族文化传承学习班,6名自主创业人员在县内开办特色渔村、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

主题:民族团结 题目: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课程: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形势政策 姓名:刘骏青 学号:12015240064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 班级:汉教(2)班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 摘要: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国民族团结统一的意识形成与发展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民族融合的趋势不仅体现在政治上,更体现在文化上。在胡风影响下,服饰、饮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开始,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各民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的过程。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可以看出,各民族的团结都是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固有的优良传统,是任何人都不可动摇的。 关键词: 民族团结融合胡风服饰饮食近代史共同抗日 正文: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多元文化的的融合和淬炼,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齐心协力,融汇进取,相互交融,相互联系,在长期以来的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共同构成的。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中华各民族互相团结,相互融合,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交流和借鉴,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又共同拥有着一脉相承的共性,薪火相传,长久不息。 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不容亵渎,不容置疑。 到春秋战国,我国各少数民族早已有了开始交流的动向。各时期的统治者,也都顺应各民族融合和交流的趋势,颁布了一系列适应国家发展的民族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协作,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先哲孔子早就提出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民族问题,这对民族问题的发展有很大的裨益。“孔子提出一种以文化心理素质为脊柱、部分族类、一视同仁、兼容并包、共同发展的民族观,正确总结了华夏族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也反映了春秋时代民族关系进程的主流。”[1] 这足以看出,我国民族团结统一的意识形成与发展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 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逐渐开始由分裂走向统一,团结和平共处的意识也愈发强烈。在这一时期,我国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发生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通过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一融合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的形成,我国在各方面,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逐渐开始了统一之路。 在长久的朝代更迭中,虽然有动荡分裂,但是仍然还是不断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统一。一直以来,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各个朝代的皇帝却都一贯尊崇儒家思想,自然,大统一的思想也就得到了不断的继承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民族融合史上的第二次大融合: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民族联系加强,吴国境内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西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 特别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这次大融合高潮的顶点在南北朝时期。在此之后,各少数民族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 “隋唐时期的民族观,视夷狄与华夏为一家,爱之如一。 文成公主入藏,彝族和白族在中华统一政权的一部分上的文化认同感、亲和力以及政治上对统一的维护,在壮族、回族中传播,在蒙古族和满族中传播 宋辽时期,相对正确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消弭民族矛盾,有利于自己政权的生存和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 新疆是我国西部边疆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兄弟省区的大力帮助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49年新疆的和平解放,使各族人民政治上翻身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经济上得到了最大的实惠。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地区,加强民族团结,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严厉打击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三股势力”,这是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自治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提高加强民族团结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搞好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

点和长处,只要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取长补短,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从历史看,“合则两利,离则两伤”,凡是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时候,社会就安定,各民族人民就安居乐业,凡是民族之间闹纷争的时候,社会就动荡,各民族人民就遭受苦难。新疆解放以来的实践也说明,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得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民族团结出问题,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新的历史时期,摆在新疆各族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促进新疆的振兴和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尤其要切实把握好各方面机遇,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政策,抓紧实施“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动员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共同奋斗。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更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加强民族团结,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就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这是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自觉性的有效形式,也是新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政策,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如果离开了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通力合作,要搞好新疆的开发建设是根本不可能的。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制度。 能力目标 理解促进地区共同繁荣和民族地区进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少数民族大发展的事实说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义务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制度为保障。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附《中华民族歌》)中华民族兄弟多,五十六族齐欢歌。汉壮蒙古维吾尔,藏回朝鲜哈萨克;苗彝布依鄂伦春,满侗哈尼塔吉克;瑶白傑傣达斡尔,黎傣土家鄂温克。东乡他佬珞巴土,布朗纳西高山畲;拉祜彳乞佬水阿昌,撒拉毛南彳瓦锡伯;普米德昂羌保安,门巴裕固怒景颇;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京基诺;独龙赫哲俄罗斯,团结奋斗建祖国。 2.设问: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从《爱我中华》中感受到中华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 3.学生交流。 4.教师引言: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富强, 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民族大家庭 1.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_ 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_ 平等_、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

甘肃省武威第十七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71促进民族团结

武威第十七中学教学设计 至2018 学年度第2019 学期九年级政治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同组人 课题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框促进民族发展 本课题 课时数 1 总课时数1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来源学科网ZXXK] 能力目标: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来 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4917892185.html,][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4917892185.html,]重点[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4917892185.html,] 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难点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本节预习检测1、用10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本81--84页,完成学案。(后附学案) 2、出示学案答案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说一说本地区知道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导入新课 二、展示目标 1. 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

2.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3. 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三、新课讲授 1、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民族大家庭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我过着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分布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和的基本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载入了和法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在我国,各族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 (4)加强和巩固,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 家和万事兴 (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存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2)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3)是人民幸福之本,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

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一、祖国统一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

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四分五裂,断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一盘散沙,绝无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宽广而美好的前景。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国家的统一,为各民族发展进步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少数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经

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第一课时促进民族团结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九年级 上册 设计者:沧州市第十三中 学车星颖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同学们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讨论的方式引导们,让同学们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课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同学们明确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知道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促进民族团结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因此是培养民族感情很好的蓝本。 学情分析: 初三同学们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均趋于成熟的阶段,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对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对将要担当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跃跃欲试。民族感情也在这个年龄段悄然升华。但他们还不知从何做起,因此

有必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同学们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 2. 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3. 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二)能力目标 1. 收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 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2.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1.重点: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2.难点: 民族团结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讲授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部编版初中语文促进民族团结

第四单元第七课 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二.自主预习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什么 2.民族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个领域享有的权利,承担的法定义务。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为什么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是增进民族、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4.国家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的措施怎么做 (1)经济上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实施__________________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社会上国家支持民族地区________________,实施积极的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____________,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文化上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三.重难点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至今,在壮乡的很多地方,还流传着一段周恩来总理“一字之改”的佳话--壮族旧为“僮族”,“僮”是多音字,其中一种字义指的是封建时代被使役的未成年“书僮”。1965年,周恩来总理提议并经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作“壮”。 一字之易,意蕴全新,表达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希望壮族成为强壮、健壮民族的殷切期望。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对此永远不会忘记。 (1)周恩来总理“一字之改”的佳话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4)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口号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口号 口号,加强民族团结宣传口号 1、安居水城我们是一家,民族团结不分你我他。 2、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维护民族区域自治权力。 3、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 4、崇尚xx,尊重科学,反对邪教。 5、传承庭州爱国民族精神,开创社会科学跨越大业。 6、创先争优助推发展团结奋进实现跨越。 7、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 8、发展缔造速度,团结展现高度。 9、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共建和谐小康社会。 10、高举团结旗帜,共建和谐社会。 11、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2、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13、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14、共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发展硕果。 15、关心现实社会,讲求xx理性。 16、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 17、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18、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谋发展。 19、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

20、xxxx根连根,民族儿女一家亲。 21、汇聚民族团结之力,创建和谐文明社会。 22、积极开展全省第三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23、基层党组织要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强堡垒。 24、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 25、加强法制建设,实行xx。 2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27、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28、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繁荣民族经济。 29、加强民族团结,发展xx经济。 30、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造福各族人民 31、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幸福社会。 32、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33、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34、加强双语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35、坚持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主旋律。 36、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37、讲团结,学典型,争当民族团结楷模。 38、民族法制进万家,民族团结花盛开。 39、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 40、民族团结“昌”达天下和谐发展“吉”祥万家。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促进民族团结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 发表时间:2018-07-23T18:14:26.8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作者:苟芳年[导读] 各个民族在交流中不断的互动、变迁与整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文化认同在我国民族凝聚力建构中的强大作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不断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和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各个民族在交流中不断的互动、变迁与整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文化认同在我国民族凝聚力建构中的强大作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不断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和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关键词: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 一、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多元一体”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多元的。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多元化。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夏、商、周三个朝代传承下来的中原文化,是族际间互相交流、彼此吸收融合的产物。从周族文化的形成看,先周文化是多种文化因素汇聚的结果。根据考古资料,先周文化渊源于二里头文化和客省庄文化,还受到以辛店文化、四洼文化和刘家文化为代表的姜(羌)炎文化影响。周族文化的起源就已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相当一部分蛮夷戎狄融合也加入到华夏的族体之中。在这样的民族融合过程中,中原文化吸收了不少戎狄的先进文化因素,到了秦汉统一多民族中国时期,各族文化汇聚,丰富了多元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地域分布多元化。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于它的区域性。以原始文化源头、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的不同,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秦陇文化、三晋文化和邹鲁文化;在长江流域出现了巴蜀文化、晋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星光夺目的多源多头。(三)中华文化多元的内部结构。中华文化早期的发展和后期的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多元的内部结构。中华文化经春秋战国到汉代,形成了阴阳、儒、墨、名、法、道多派的思想争鸣;后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吸收不同中华各民族乃至西方不同的文化,最终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文化。不同时期盛行的文化各学派以多元的形式共存于中华文化结构中。 二、文化认同在我国民族凝聚力建构中的意义(一)文化认同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一个民族的形成、存在与文化认同是不可分的。民族血缘、血统的认同,确定了人们同属于一个民族的相互关系及义务。随着民族的发展,文化在联系民族中所起的作用已超过了事实上的血统关系。文化是民族构成的一个重要要素,是民族存在的前提,能在民族中起到内聚的作用。 (二)文化认同是国家及政权稳定的需要。一个国家必须有维系民族的纽带及民众思维与行为的基准,这就是认同,最终使民众的思想及行为与国家的利益目标一致。认同属于文化深层次的内容,能导致一种最高价值的形成,因此能导致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使民众对国家产生感情,热爱国家、捍卫国家,因此,文化认同是国家的灵魂,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三)加强文化认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软实力的需要。 “软实力”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学者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指出在现代国际竞争中除了以军事和经济有形力量起支配作用外,软实力以文化之源作为载体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实力摒弃了用传统的强制性力量,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方式,采用吸引合作的感召力、凝聚力来提高自己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等因素,文化实力也是重要的因素。(四)文化认同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经验、精神、情感的寄托及社会秩序,离不开对于某些文化——民族的、国家的、人类共识文化的共识。而人的文化认同正好概括了这一切。在人们的认识体系之下,人们有一致的对于自然界及社会的认知,对于生产劳动、生活的经验,对于健康的认识及治疗疾病的方式,等等,这一切存在于文化中,为这一文化下的人们所拥有,从而形成了一种认同。 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 现阶段的民族问题中,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途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不断加强民族理论教育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部队等,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公开讲座和课堂教育、文艺节庆等不同形式,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二)不断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

弘扬民族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校园2

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 ----昭通学院首届民族文化节纪实 昭通地处乌蒙山片区腹心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彝族及其文化的发祥地。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24个少数民族58.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1%。其中彝族、回族、苗族属于主体少数民族,人口均接近19万人。各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相互交融,形成了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但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这种散杂居民族的构成特点,决定了其整个社会发展问题是“全方位”的民族平等问题,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文化平等、教育平等一系列问题。昭通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始终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方针,按照“抢救、保护、传承、弘扬”的思路,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昭通学院作为昭通唯一的一所大学,现有少数民族十五个,有少数民族学生1433名。同时,随着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我校教育国际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现有来自美国、泰国和老挝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和交流,全校呈现出多元文化互相交融的特色。为进一步加强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的国

际视野,提高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同时也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文明、活泼向上的和谐校园环境,昭通学院于2013年11月29日举行了“昭通学院首届民族文化节”活动。 本次活动采取民族文化展示的方式,全校15个少数民族同学和来自泰国、老挝的留学生对他们的文化、风俗习惯、饮食、民族音乐、民族舞蹈和民族服饰等进行了全面展示。 一、国际民族文化展示 我校2020远景目标之一是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辐射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综合性院校,因此学校积极开展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学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现我校与泰国东方大学、南邦国际技术大学和老挝的巴芭莎职业大学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有数名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学生到我校学习和交流。此次民族文化节上,泰国和老挝的同学向全校师生展示了这两个国家的服饰、音乐、舞蹈和美食。泰国同学穿着筒裙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曼妙的舞姿让同学们领略了东南亚文化的异国情调。老挝同学制作的牛肉沙律让大家品尝到了不同的风味。最具特色的是此次文化节恰逢泰国和老挝水灯节日期间,因此泰国和老挝同学把他们的水灯节带到了民族文化节上。水灯节是泰国、老挝、柬埔寨和缅甸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在每年泰历十二月十五日(公历11月)庆祝。每逢水灯节的夜晚,无论是城市或在乡镇,只要是濒临河港或湖边的地方,水面上都会飘满水灯,闪亮着一片烛光,在一片花香和轻快抑扬的“放水灯”歌声中,构成一个欢乐的水灯节。留学生们带领其他

7.1 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制度。 能力目标理解促进地区共同繁荣和民族地区进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少数民族大发展的事实说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义务感和使命感。 重点: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制度为保障。 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附《中华民族歌》)中华民族兄弟多,五十六族齐欢歌。汉壮蒙古维吾尔,藏回朝鲜哈萨克;苗彝布依鄂伦春,满侗哈尼塔吉克;瑶白傈僳达斡尔,黎傣土家鄂温克。东乡仫佬珞巴土,布朗纳西高山畲;拉祜仡佬水阿昌,撒拉毛南佤锡伯;普米德昂羌保安,门巴裕固怒景颇;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京基诺;独龙赫哲俄罗斯,团结奋斗建祖国。 2.设问: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从《爱我中华》中感受到中华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 3.学生交流。 4.教师引言: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富强,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民族大家庭 1.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__汉族__为主体,__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

居__的民族分布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__平等__、民族__团结__和各民族__共同繁荣__的基本原则,将_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__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__平等团结互助和谐__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加强和巩固__民族团结__,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知识点二家和万事兴 4.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5.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我们作出了哪些努力和贡献?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探究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材料二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辱,救亡图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1903年12月发生在西藏江孜地区的抗英保卫战用鲜血践行着“勿让洋人染指我疆土”“纵然男尽女绝,誓言不与侵略者共天地”的誓言。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②党和国家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④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平等、和谐;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特殊措施(如文化保护、旅游项目、重点特大工程等的实施。)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追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④展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试论民族团结 促进国家繁荣昌盛

试论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繁荣昌盛 [摘要]: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09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 [关键词]:民族团结国家繁荣昌盛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09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6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

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培育时代新人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培育时代新人 内容摘要:温泉县积极调整教学结构,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将县一中、二中的小学部合校成立民汉小学温泉县城镇小学,进一步优化了“双语”教学环境,增进了民汉学生之间的交流。截止目前,全校共开设23个教学班,共有学生97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2.6%。我校一直在积极一条有特色的、符合地情校情的民族团结教育之路,本文是我校在实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方面的思考分析和归纳论述。文中讲述了我校有组织有计划开创性地开展民族团结的启蒙教育和民族常识教育,增进小学生对中华大家庭的了解和认识,重点采取民族团结教育课、班队会、演唱民族歌舞、民族知识讲座、民族团结故事会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娱乐、素质教育为一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民族团结、互相尊重,共同繁荣的思想认识。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六字活动法” 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也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基于各民族荣辱与共、水乳交融的历史与现实,在中小学以制度化形式系统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既有利于青少年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更在思想上打牢了民族团结的根基,使其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实践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妥善处理好涉及民族方面的各种现实问题。同时,在遇到涉及民族团结等大是大非问题时,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受境内外各种分裂势力的煽动、盅惑、唆使和利用,始终站稳立场,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的现象进行斗争,从而维护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所以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不容松懈的重大工程,要从小抓起,作为我们教育者理所当然要承担起这项重要的任务。现将我校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内容的教育工作方面的做法进行总结,与大家一起探讨找出经验和不足,以便开辟更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新路打下基础,努力将民族团结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学校设置德育园地、制作“校园文化墙”,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主题队会等易于小学生理解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教室和板报、墙报阵地,宣传民族精神。让学生在这样浓厚的校园氛围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创新了宣传教育载体,拓宽知识面。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推进的全过程中,我校尽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了“看、听、写、做、会、动”的“六字活动法”。 一、通过“看”使学生初步对各民族民风民俗有主观感性认识 “看”就是结合县情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去民族风情园、科普教育基地、民族展览馆等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等有了初步的主观感性认识;温泉县是少数民族县,各民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着自已的家乡。学校充分结合乡情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如用丰富的温泉文化开展“看”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温泉县是个神奇美丽的西部边城,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丰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辉煌6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