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设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设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设计

背景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土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土的压缩、滤、强度和稳定性问题以及土与结构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土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对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的技能。

教学目标

•了解土的组成结构及其物理和力学特性

•理解土的压缩、滤、强度和稳定性问题

•掌握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掌握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了解对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的技能

教学内容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

1.1 土的组成结构 1.2 孔隙比、空隙率和饱和度 1.3 各种土的颗粒分布特性1.4 土质分类及其标准

第二章:土的力学性质

2.1 土体的应力状态 2.2 土体的应变状态 2.3 塑性力学基本原理 2.4 弹塑性及刚塑性模型

第三章:土的压缩性能

3.1 土的压缩性质及压缩变形规律 3.2 压缩试验及压缩曲线 3.3 压缩参数的计算及其应用

第四章:土的滤性能

4.1 土的渗透特性和渗透理论 4.2 不同土的滤透系数 4.3 常用渗透试验及滤透参数测定

第五章:土的强度性能

5.1 恒定应力三轴试验 5.2 原位试验 5.3 基坑支护 5.4 坡面稳定分析

第六章:地基基础设计

6.1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6.2 建筑物荷载和地基基础反力的计算方法

6.3 地基基础类型及其特点 6.4 地基基础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传统的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过程中,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地基基础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

本课程采用评分制,通过平时作业、课堂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分。其中,期末考试占总评分的50%,平时作业和课堂小测验占总评分的50%。在考试中,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

•《土力学应用基础》,沈春霞、姚新宇

•《基础工程学》,杨耀明、秦国良等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谢桂清

•《基础工程学教学优化措施研究》,白加恩

•《教育教学新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李玉荣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具有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教学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是一门很有实用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还可以了解地基基础设计以及相关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的技能,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相关工作提供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时授课计划

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意见: (签名)年月日授课日期 专业班次 基本课题:绪论 目的要求:1、了解地基基础工程成败的实例 2、熟悉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3、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发展 重点: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难点: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参: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周东久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工程地质与水文》杨晓丰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周汉荣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教学环节及组织:1.讲授新课; 2.思考题练习。 课堂交流:练习互动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课后记载: 编写教师:编写日期:

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意见: (签名)年月日授课日期 专业班次 基本课题:土中应力计算 目的要求:1、概述 2、土中自重应力 重点:1.了解土中自重应力; 2.掌握土中自重应力计算方法。 难点:中自重应力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参: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周东久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工程地质与水文》杨晓丰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周汉荣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教学环节及组织:1.讲授新课; 2.思考题练习。 课堂交流:练习互动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课后记载: 刘东霞编写日期:

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意见: (签名)年月日授课日期 专业班次 基本课题:土中应力计算 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基底压力分布与计算 2、会进行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重点:1. 基底压力分布与计算。 2. 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难点:地基附加应力。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参: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周东久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工程地质与水文》杨晓丰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周汉荣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教学环节及组织:1.讲授新课; 2.思考题练习。 课堂交流:练习互动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课后记载: 编写教师编写日期: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大纲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建筑设计业的选修课程,它以土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土力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在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与计算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土建类专业课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理解一般地基基础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土力学中土的物理性质、地基的应力、变形、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和土压力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勘察资料选择一般地基基础方案,运用土力学的原理进行一般地基基础的设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土的成因、结构、构造、组成、软弱地基等概念,讨论了土的三相比例关系、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物理状态指标、土的工程特性、岩土的工程分类与野外鉴别以及软弱地基的处理原理与方法。 教学重点:土的成因、结构、构造、工程特性等概念,土的组成对土体性质的影响,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物理状态指标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岩土的工程分类。 教学难点: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设计、施工要点,本地区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设计与施工要点。 第一节土的成因与组成

一、土的成因 二、土的组成 第二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一、土的三相简图 二、试验指标(基本指标) 三、导出指标(换算指标) 第三节土的物理状态指标与工程特性 一、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二、粉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三、无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四、土的工程特性 第四节建筑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与野外鉴别 一、建筑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 二、岩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第五节软弱地基处理 一、概述 二、机械压实法 三、强夯法 四、换土垫层法 五、预压排水固结法 六、挤密法和振冲法 七、化学加固法 八、托换法 第二章地基中应力计算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讨论自重应力、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压力与地基中附加应力的概念;土中附加应力与地基变形的关系;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在地基中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土的自重应力计算方法及其分布规律;轴心受压及单向偏心受压状态下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及其分布形态;均布矩形荷载以及均布条形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角点法计算均布荷载作用下矩形基础任意点下的附加应力;均布条形荷载作用下条形基础(平面问题)任意点下的附加应力。 第一节概述 一、土的自重应力 二、竖向自重应力的计算 三、水平自重应力的计算 四、地下水和不透水层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第三节基底压力 一、基底压力的分布 二、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三、基底附加压力 第四节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2.课程简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作用一是为后续课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奠定基础,二是为将来的就业——建筑施工技术奠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土质及地基处理等问题的能力、识读建筑结构基础施工图的能力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重要基础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包括土的分类及性质、土应力计算、地基变形计算、土坡稳定、岩土勘察、深浅基础、地基处理等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掌握浅基础、深基础的计算过程,理解基础的构造要求,能正确识读基础结构施工图,并能处理建筑施工中的一般地基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2、掌握土应力及地基变形的计算;

3、掌握土坡稳定性的条件,能够分析挡土墙; 4、掌握岩土勘察的流程及验槽所需注意的事项; 5、掌握浅基础、深基础的计算过程及设计方法; 6、掌握地基处理的各种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对地基基础计算进行理论简化的能力; 2、具有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3、具有对岩土工程勘察流程进行有序工作的能力; 4、具有对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进行处理的能力; 5、具有通过实训课以增强工程实践和综合职业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通过对土应力及地基基础计算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一丝不苟的思维方式; 2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具有严肃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培养遵循设计规范而创新的能力,设计规范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综合性技术法律法规,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应用,处理遵守与创新能力的矛盾; 4、培养学生能够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并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待综合性技术问题,能够采用多途径解决工程技术方法的能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版)》教案8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授课教案 班级名称 日期/地点 周次/星期 上课节次 课时章节或 授课题目 土压力类型、静止土压力的计算及朗肯土压力理论 课程思政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幸福是通过奋斗出来的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理解三种土压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掌握朗肯土压力理论。 能力 目标 1.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土压力的类型; 2.能应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简化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土压力; 3.清楚朗肯土压力理论的误差。 素质 目标 1. 能结合课程中的案例及习题练习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 2.学会团结合作共同探究 教学设计 复习要点或题目教学方法 1.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什么?可以用什么试验方法测 定? 2.地基极限承载力与容许承载力的区别是什么? 提问,5min 授课提纲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方法及 课程思政设计 教学时间5.1土压力理论概述 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 背产生的侧向压力。由于土压力是挡土墙的主要外荷载,因 此,设计挡土墙时首先要确定土压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土压力的计算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随挡土墙可 能位移的方向分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 土压力的大小还与墙后填土的性质、墙背倾斜方向等因素有 关。 1.教学方法设计: 授课过程中主要 采用讲授、讨论等方式 进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土压力类型 1. 静止土压力 挡土墙在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 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 2. 主动土压力 在土压力作用下,挡土墙离开土体向前位移至一定数 值,墙后土压力减小至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 在墙背的土压力 3. 被动土压力 在外力作用下,挡土墙推挤土体向后位移至一定数值, 墙后土压力增大至土体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 土压力 三种土压力的比较:在挡土墙高度和填土条件相同的情 况下,上述三种土压力之间有如下关系: 5.2静止土压力的计算 作用在挡土结构背面的静止土压力可视为天然土层自 重应力的水平分量。 静止土压力强度: z Kγ σ = 墙上的静止土压力为: 2 02 1 K H Eγ = 5.3朗肯土压力理论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 平衡条件而得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1.假设条件 挡土墙背垂直、光滑;填土表面水平;墙体为刚性体 2.课程思政设计: 主动和被动思考 隐喻挡土墙的主动土 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深刻理 解“幸福是通过奋斗出 来的”。 75min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课题: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的学习意义及主要内 容,理解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地基基础埋深等概念的理解上。 四、教学时数: 2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 五、习题: 六、教学后记: 这一章的内容总体上较易理解,基本概念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由于基础地基引起的一些破坏。

第一章绪论 土力学部分第3-5章本课程的重点 地基基础部分第6-10章 第1- 2章基本概念的介绍 一、基本概念: 1、关于土的概念 (1)、土的定义:土是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破碎成细小矿物颗粒和岩石碎屑,是各种矿物颗粒的松散集合体。 (2)、土的特点: 1)散体性 2)多孔性 3)多样性 4)易变性 (3)、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1)作为建筑物地基 2)作为建筑材料 3)建筑物周围环境 2、土力学:研究土的特性以及土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的一门力学分支。 3、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1)、基础: 1)定义: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传给地基,起着中间的连接作用。(是建筑物的一部分) 2)分类:按埋深可分为:浅基础: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例如挖槽、排水) 施工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大,一般5 m)。 埋深较小,可采用 深基础: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的基础(埋置浓度超过5m)。 桩基础、地下连续墙 (2)地基 1)定义:基底以下的土体中因修建建筑物而引起的应力增加值(变形)所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土层。(承受建筑物荷载而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地层) 持力层:直接与基础接触,并承受压力的土层 下卧层:持力层下受建筑物荷载影响范围内的土层。 2)分类:天然地基:在天然土层上修建,土层要符合修建建筑物的要求(强度条件、变形条件) 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加固地基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地基。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周次第12周,第1、2 次课 章节名称第7章天然浅基础设计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 4 教学目标1、掌握天然浅基础的类型; 2、掌握地基承载力设计; 3、掌握浅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础埋置深度,天然浅基础的设计,地基承载力计算 难点:天然浅基础的设计,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教学内容与设计 第7章天然浅基础设计 本章内容: 7.5.1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一、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 对竖向荷载偏心和水平力都不大的基础来说,当荷载偏心距e≤b/30(b为偏心方向基础边长)时,还可以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式7-5计算。 7.5.2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在现场通过一定尺寸的载荷板对扰动较少的地基土体直接施荷,所测得的成果一般能反映相当于1—2倍载荷板宽度的深度以内土体的平均性质。这样大的影响范围为许多其它测试方法所不及。载荷试验虽然比较可靠,但费时、耗资而不能多做。规范只要求对一级建筑物采用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算及其它原位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对于成份或结构很不均匀的土层,如杂填土、裂隙土、风化岩等,它则显出用别的方法所难以代替的作用。规范地基承载力表所提供的经验性数值也是以静载荷试验成果为基础的。 有关载荷试验方法以及确定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的内容已经分别在第三章和第六章中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新书198页,“由于建筑物基础面积。。。。。” 7.5.3 按规范承载力表确定 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各地区静载荷试验资料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对各类土建立了按野外鉴别结果、室内物理、力学指标,或现场动力 触探试验锤击数查取地基承载力基本值0f或标准值k f的表格。除岩石地基外,所有表格都是针对基础宽度b≤3m、埋置深度d≤0.5m的情况作出的,具体的计算步骤可以看规范。 §7.6 浅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7.6.1 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7.6.2 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7.6.3 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时,按持力层土的承载力计算得出基础底面所需的尺寸后,还必须对软弱下卧层进行验算,要求作用在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不超过它的承载力设计值,即 新书201页7-7 。讲到201页结束

【完整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初读该书序,得知它是土木建筑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任务为保证各类建筑物既安全又经济,使用正常,不发生各类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因此需要掌握土力学的基本理论与地基基础设计原理和先进经验.学习土力学基本理论,就要从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特性着手,牢固掌握土的性质,应力,变形和强度等基本理论知识,从而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概念,结合力学概念和结构理论以及施工知识,分析和解决地基问题.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材共分9章.第1章“土的力学性质几分类”,这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了解土的三相组成,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和土的物理状态指标的定义,物理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要熟练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三相换算,了解地基土的工程分类的依据与准确定名.第2章“土的力学性质”,是图例学的基本理论,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要求掌握土中应力分布及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掌握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试方法,了解土的极限平衡原理和条件,并学会应用计算地基承载力.第3章“土压力与土坡稳定”,要求了解作用挡土墙压力产生的条件,掌握各种情况下土压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土坡稳定分析方法.第4章“工程地质勘察”,要求了解地基勘察与测试的基本任务内容与方法.了解地基勘察报告的内容和编制工作.第5章“腿安然地基土的浅基础设计”,要求了解浅基础的各种类型与应用.掌握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和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标准值的确定方法,掌握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基础尺寸的尺寸设计.第6章“桩基础”,要求了解桩基础的特点及使用条件.了解桩的类型.掌握单桩竖向承载力,群桩承载力与桩基设计.第7章“软弱地基处理”,需要了解软弱土的种类与工程性质.掌握土的压实原理.各类加固地基方法的原理,使用条件和效果.第8章“区域性地基处理”,要求了解湿陷性土,膨胀土三种特殊土地基以及山区地基的特性及其工程措施.第9章“地基基础抗震”要求了解地震的成因类型,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概念,了解地基的震害与场地土和场地类别的关系.掌握地基土液化的物理概念和液化判别的方法,掌握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和基本原则,地基抗震验算和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由于个人对桩基基础这一章颇感兴趣.这里将其做详细介绍. 桩基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是深基础的一种.当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沉降量过大或稳定性不能满足建筑的要求时,常采用这种基础. 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管,H型钢等材料作为受力的支承杆件打入土中,称为单桩。许多单桩打入地基中,并需要的设计深度,称为群桩。在群桩顶部用钢筋混凝土连成整体,称为承台。由桩基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作为上部结构的桩基础。采用一根桩以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荷载的独立基础称为单桩基。由两根以上基桩组成的桩基础称为群桩基础。 随着桩的材料,构成形式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而名目繁多,桩基础可按多种方法分类。按制桩材料,桩可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及组合材料桩等;按施工方法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按其功用可分为承压桩,抗拔桩,横向受荷桩等。 通常情况下,桩基础适用如下范围:〈1〉地基的上层土质太差而下层的土质较好。〈2〉除了有较大的垂直的荷载外,还有水平荷载及大偏心荷载,〈3〉由于上部结构形式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相当敏感,如冷藏库,机场跑道等。〈4〉用于动力荷载及周期性荷载的基础。〈5〉地下水位很高,采用其他深基础形式施工时排水有困难的场合。〈6〉位于水中的构筑物基础,如桥梁,码头等。〈7〉地震区,在可液化地基中,采用桩基础穿越可液化土层并深入下部较密实稳定土层,可以消除或减轻液化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8〉因基础沉降对邻近建筑物有影响时。 此外,在下列场合,也不宜使用桩基础。〈1〉上层土较下层土坚硬的多,且较厚。〈2〉回填土地自身变形还没有稳定。〈3〉大量使用地下水的地基。 总的来说,桩基础一般具有较高承载力与稳定性,是克服复杂条件下不良地质现象危害的重要措施,且有良好的抗震,抗暴性能;桩基础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对结构体系,范围及荷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总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授课教案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第一 章绪论§本课程的内容和作用科与实践: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及分类举例并分析事故原因二、本门课程知识构架三、地基基础设计 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要求:概括了解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种类及原因.对本学科需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总体认识.了解地基基础概念,建筑 工程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构架.了解地基基础设 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授课方法:通过大量图片实例,让学生直观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和对本课程的兴趣,学生提早适应和入门.§本课程发展概况要求:了解本学科中关键理论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学科现状.授课方法:在强调学科的实验性时,要举例简要讲解.如:2个土压力理论,3种剪切试验方法.§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要求:了解本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及实验性,对本课程应掌握的内容要有总体的认识.授课方法:讲解本门课程知识构架时,对应土力学定义, 结合教材目录.使学生清楚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原因.从而对本课 程教学内容有宏观和总体的把握.第二章地基土(岩)的物理性质及分类§土的三相组成要求:了解土的矿物成分.掌握土的粒组、颗粒级 配概念.理解颗粒级配曲线的含义及Cu、Cc与级配好坏的关系.理解毛细水分类与原理,强弱结合水的概念和特性.掌握土的结构和构造 划分.重点:土的粒组,颗粒级配的概念.弱结合水的工程特性,毛细水

对工程的影响.授课方法:结合生活与工程实际举例讲解毛细水的作用.使用图例讲解土的结构与构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要求:理解掌握三项基本指标的概念.了解基本实验方法.理解掌握六项换算指标的概念.了解和区别指标的常见值及工程应用.了解应用三相草图求解换算公式.记住有效重度与饱和重度关系公式.重点:9个指标的含义及区别.指标的工程应用.三项基本指标的实验方法.授课方法:通过指标定义公式的比较及强调各自的物理意义,区别9个物理性质指标.通过与实际工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重度的比较,使学生记住各种重度的常见值,增强学生的量化概念.§土的物理状态指标一、无粘性土的密实度要求:掌握密实度的概念及各种密实度指标概念.了解各种指标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密实度划分结果.重点:砂土,碎石土密实度划分方法及划分结果.二、粘性土的稠度要求:掌握稠度及稠度界限含水量的概念.掌握界限含水量概念含义和实验方法.掌握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概念含义及应用.掌握粘性土软硬状态的划分.了解粘性土灵敏度和触变性的概念.重点:指标的含义和应用.授课方法:对比强调无粘性土、粘性土在影响松密和软硬因素方面的差异.§土的压实性要求:了解压实原理.理解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重点:最大干密度概念及室内试验方法.难点: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最优含水量、击实功)§地基土的工程分类要求:掌握《地基规范》分类法划分结果.理解各类土的定义分类依据,定名.掌握碎石土,砂土,粘土工程特性.重点:砂土,粘土,粘性土定义、分类依据、定名及工程特性.第三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地基中的自重应力一、均质地

地基与基础教案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介绍新课(4分钟) 介绍本书所讲的内容,并指出学期的主要学习任务。 三、导入新课(1分钟)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土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土力学地基基础为重点。从土的成因出发,分析土的本质特征,强度,变形机理,对其工程性质作出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种常见的分散体由荷载作用引起的力学方向的变化规律,包括土中应力,强度稳定性,应力应变关系。并运用于地基处理、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和计算,桩基础的计算原理及桩基础承载能力的计算中,介绍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的施工方法。 四、讲授新课(78分钟) 绪论 地基分类 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的地基。 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 基础— 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 基础作用 1、承受上部结构荷载 2、向地基传递压力起承上传下作用 3、调整地基变形 基础分类 浅基础 ——用普通(常规)方法施工的基础。 一般基础埋深d≤5m。 深基础 ——需要一定的机械设备建造的基础。如桩基、墩基、和地下连续墙等。埋

深d≥5m。 基础埋深:从设计地面(一般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叫~。 持力层:直接与基础地面接触的土层。(基础直接坐落的土层) 下卧层:地基内持力层下面的土层叫~。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叫~。 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条件 强度条件: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压力必须小于等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变形条件: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也就是说将地基变形值必须限制在建筑所允许的范围内。 二、地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又属于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 实践证明,建筑物的事故很多是与地基基础有关的。 五、小结(5分钟)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2篇 1. 土力学 土力学是研究土壤力学性质及其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学科。它通 过研究土壤力学特性,预测和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以便优化土木工 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土力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地 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土力学对土壤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其中关键的参数包括土壤的 粒度分布、密实度、压缩性和剪切强度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 可以预测土壤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和稳定性。这些预测结果对于土 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在土木工程项目中,地基基础是最重要的一环。地基的良好设计 和施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土力学 的研究,工程师可以确定土壤的承载能力,为建筑物提供足够的支撑。此外,土力学还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修筑地基的方法和材料选择,以 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 土力学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还包括土壤加固和地下结构设计。当土地条件不理想或工程要求特殊时,土力学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土壤 加固方法,如挤密、灌浆和土体置换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土壤的承 载能力,从而满足工程的需求。 另外,土力学也为地下结构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地下结构 包括地下室、地下管道和隧道等。这些结构在地下环境中承受着巨大 的压力和荷载。通过土力学的研究,工程师可以预测土壤对地下结构 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保证这些结构的安全性和持 久性。 综上所述,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学科,在地基基础工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土壤力学性质的研究,可以预测土壤的 力学行为,为工程提供可靠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因此,对土力学的深 入了解和应用有助于确保土木工程的稳定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五版教学设计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五版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土工材料及土力学理论研究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土体物理性质及其实验测定; 2.土体力学性质及其实验测定; 3.土的自重与有效应力; 4.土与水的相互作用和渗流; 5.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6.地基基础设计及其实践应用。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系统掌握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方法; 2.掌握土力学实验技巧,能够进行土力学实验测定; 3.了解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4.熟悉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实践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土体物理性质及其实验测定 【课时分配】:2课时 【授课内容】: 1.土体概述及其组成;

2.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实验测定方法; 3.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 2. 土体力学性质及其实验测定 【课时分配】:6课时 【授课内容】: 1.土力学基础理论; 2.土体的本构模型; 3.土的剪切强度理论; 4.不排水剪切强度实验及数据处理; 5.排水剪切强度实验及数据处理; 6.刚性圆锥示强试验及数据处理; 7.钢筋套筒试验及数据处理; 8.极限平衡分析。 3. 土的自重与有效应力 【课时分配】:2课时 【授课内容】: 1.土的自重; 2.土的有效应力概念及应用。 4. 土与水的相互作用及渗流 【课时分配】:4课时 【授课内容】: 1.单相渗流基础理论; 2.水对土的稳定性影响;

3.渗透系数实验及数据处理。 5. 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课时分配】:2课时 【授课内容】: 1.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基础理论; 2.结构基础类型及选型原则。 6. 地基基础设计及其实践应用 【课时分配】:4课时 【授课内容】: 1.地基基础设计基本原理; 2.地基基础计算及验算; 3.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1. 教材: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五版),作者:朱嘉田,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参考书目: 1.《岩土力学》(第二版),作者:纪载亮,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2.《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手册》(第二版),编辑:施凯,出版社:清华 大学出版社。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绪论 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研究对象 土是在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层母岩经受强烈风化作用后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颗粒状堆积物,是覆盖于地壳最表面的一种松散的或松软的物质。土是由固体颗粒、液体水和气体组成的一种三相体。 土在地球表面分布极广,它与工程建设关系密切。在工程 建设中土被广泛用作各种建筑物的地基或材料,或构成建筑物 周围的环境或护层。在土层上修建工业厂房、民用住宅、涵管、 桥梁、码头等时,土是作为承受上述结构物荷载的地基;修筑 土质堤坝、路基等时,土由被用作建筑材料,在我国的边远和不发达地区,目前仍有大量的土木结构类型的农舍存在;土作为建筑环境和护层的情况,在工程地质学中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述。总而言之,土的性质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性状等,具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 受建筑物影响的那部分(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层)地层称为地基。地基又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两类。土的性质极其复杂。当地层条件较好、地基土的力学性能较好、能满足地基基础设计对地基的要求时,建筑物的基础被直接设置在天然地层上,这样的地基被称为天然地基;而当地层条件较差,地基土强度指标较低,无法满足地基基础设计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常需要对基础底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体进行加固或处理,这种部分经过人工改造的地基被称为人工地基。 与地基接触并传递荷载给地基的结构物称为基础。基础的结构形式很多,具体设计时应该选择既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建筑物使用要求,又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基础结构方案。基础底面到地面的距离称为基础埋深。依据埋深不同,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大类。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一般不超过 5.0m)只需经过挖槽、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