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与基础教案

地基与基础教案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介绍新课(4分钟)

介绍本书所讲的内容,并指出学期的主要学习任务。

三、导入新课(1分钟)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土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土力学地基基础为重点。从土的成因出发,分析土的本质特征,强度,变形机理,对其工程性质作出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种常见的分散体由荷载作用引起的力学方向的变化规律,包括土中应力,强度稳定性,应力应变关系。并运用于地基处理、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和计算,桩基础的计算原理及桩基础承载能力的计算中,介绍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的施工方法。

四、讲授新课(78分钟)

绪论

地基分类

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的地基。

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

基础—

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

基础作用

1、承受上部结构荷载

2、向地基传递压力起承上传下作用

3、调整地基变形

基础分类

浅基础

——用普通(常规)方法施工的基础。

一般基础埋深d≤5m。

深基础

——需要一定的机械设备建造的基础。如桩基、墩基、和地下连续墙等。埋

深d≥5m。

基础埋深:从设计地面(一般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叫~。

持力层:直接与基础地面接触的土层。(基础直接坐落的土层)

下卧层:地基内持力层下面的土层叫~。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叫~。

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条件

强度条件: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压力必须小于等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变形条件: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也就是说将地基变形值必须限制在建筑所允许的范围内。

二、地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又属于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

实践证明,建筑物的事故很多是与地基基础有关的。

五、小结(5分钟)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复习旧课(4分钟)

1.基础的分类

2.地基的定义

三、导入新课(1分钟)

介绍土的形成及物质组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描述土体的物质组成。

四、讲授新课(78分钟)

1.1~1.2 土的组成与结构构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一、土体的生成。

风化作用分类

物理风化---岩石和土的粗颗粒受各种气候因素的影响产生胀缩而发生裂缝,或在运动过程中因碰撞和摩擦而破碎--原生矿物---无粘性土(矿物成分未变)

化学风化---母岩表面和碎散的颗粒受环境因素的作用而改变其矿物的化学成分,形成新的矿物---次生矿物---粘性土(矿物成分改变)

生物风化---动植物活动引起的岩石和土体粗颗粒的粒度或成分的变化---有机质

二、土的结构和构造

1、定义:土体的结构是指土生成工程中所形成土粒的空间排列及其形式。

2、单粒结构---粗粒土的结构

指粗砂粒或更粗大的颗粒在水或空气中沉积形成。

(颗粒的自重大于颗粒之间的引力,每个颗粒在自

重作用下单独下沉到达稳定状态。

粒间作用力--重力、毛细力

可否作天然地基--密实的单粒结构是良好的天然地基

矿物成分--原生矿物

3、细粒土的结构

形成环境淡水中沉积海水中沉积

粒间作用力颗粒间的引力、自重力

(粒间引力占优势)水中的悬浮力、自重力(斥力减小引力增加)

可否作为天然地基不可不可

矿物成分次生矿物次生矿物

后两种结构土,在干扰破坏天然结构后,强度很低、压缩性大。不可作为天然地基。

注意:天然条件下,可能是多种组合,或者由一种结构过渡向另一种结构。

颗粒形状

原生矿物圆状、浑圆状、棱角状

次生矿物针状、片状、扁平状

土的构造:是指土体中各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土的组成,其主要特点是土的成层性和裂缝性。

通常分散构造土的工程性质最好是理性地基,结核状构造土的工程性质取决于细粒土部分,裂隙构造不连续的裂缝破坏土的整体性故土的工程性质最差。

三、土的工程特性

1、压缩性,土的强度,透水性,还有土的沉积年代越长,则土的工程性质越好。

一、土中的固体颗粒(固相)

1. 粒组的划分

2、土颗粒的配级

3、土粒的矿物成分——决定于母岩的矿物成分及风化作用

二、土中水(液相)—其含量及性质影响土的性质

1、土中水分类

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根据土体中水分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大小,土体中的液态水主要可以分为:

结合水借助于电分子引力牢固—强结合水

吸附在土颗粒表面的水—弱结合水

自由水电场引力作用范围之外的水--重力水和毛细水

2、水的性质

强结合水

排列致密、定向性强

密度>1g/cm3

冰点处于零下几十度

具有固体的的特性

温度高于100°C时可蒸发

强结合水性质稳定

弱结合水

位于强结合水之外,以水膜的形式包围着土粒

外力作用下可以移动

对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较大

不因重力而移动,有粘滞性

重力水——是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空隙中,能在重力或压力作用下流动。其性质能传递静水压力并产生浮力。

毛细水——分布在土粒内部相互贯通的孔隙可以看成许多形状不一、直径互异、彼此连通的毛细管。

三、土中气体(气相)

土体中的气体是指存于土体空隙中未被水占据的部分,

存在形式有两种:

土体中气体

自由气体:与大气相通,对土的性质影响不大

封闭气体:与大气隔绝,增大土体的弹性和压缩性

五、小结(5分钟)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复习旧课(4分钟)

1. 风化作用的分类

2. 土中水的分类

三、导入新课(0分钟)

四、讲授新课(78分钟)

1.3~1.5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土的压实性与渗透性、土的分类

一. 土的三相图

二.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确定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共有9个:e 、

n 、ω、Sr 、γ、ds 、 γd 、 γsat 、 γ/

1、土的重度

有时也称土的天然密度

定义: 土单位体积的质量 质量 质量 体积

表达式:

单位: kN/m3 或 g/cm3

一般范围: 16 — 22 kN/m3

相关指标:

土的密度

γ=ρg

单位: kN/m3

工程上更常用于计算土的自重应力 三相草图有助于直观理解物性指标的概念

各种密度容重之间的大小关系:

土的重度 干重度 饱和重度 浮容重 天然容重 干容重

饱和容重

2、土粒相对密度

定义: 土粒的密度与4˚C 时纯蒸馏水的密度的比值

表达式:

单位: 无量纲

:4˚C 时纯蒸馏水的密度

γs: 土粒的密度,单位体积土粒的质量

土粒比重一般范围:

粘性土 2.70—2.75

a w s w s V V V W W V W +++==γV

W =γW s d =γγγ'=γγγγ'>≥≥d sat 质量 体积 d d g

sat sat ργ=s s s w W 1d V =γw γ

砂 土 2.65—2.95

3、饱和度

定义: 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 饱和度表示孔隙中充满水的程度

Sr=0 : 干土

Sr=100% : 饱和土

4、土的含水量

定义: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重量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

注意: 一般用含水量衡量黏性土潮湿程度。

5、孔隙比、孔隙率(孔隙度) 常用来反映土的密实程度 孔隙比定义: 土中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 无量纲

表达式: 孔隙率定义: 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

关系:

三个指标最基本物理指标,

可直接通过实验测定得出

w γ=9.8 kg/m 3 w r v V S 100%V =⨯w s s s W W W 100%100%W W -ω=⨯=⨯s

v

V V e =v V n 100%V =⨯e n

n -=1

五、小结(5分钟)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复习旧课(4分钟)

对土粒相对密度的理解

三、导入新课(1分钟)

假设地表面是无限延伸的水平面,在深度z水平面上各点的自重

应力相等且均匀地无限分布

四、讲授新课(76分钟)

2.1 土层自重应力的计算

一、竖向自重应力

假设地表面是无限延伸的水平面,在深度z水平面上各点的自重应

力相等且均匀地无限分布,任何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均无剪力存在,故地

基中任意深度z处的竖向自重应力就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土柱重量。

竖向自重应力:σsz = γ z

自重应力数值大小与土层厚度成正比

当地基有多个不同重度的土层组成时,则任意深度处的竖向自重应

力可按应力叠加的方法求得:

土体中任意深度处的竖向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上土柱的有效重量

天然地面

= γz

σ

cz

土当地基由多个不同重度的土层(成层土)时:

说明:

1.地下水位以上土层采用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

土层考虑浮力作用采用浮

重度 2.非均质土中自重应力沿

深度呈折线分布

二、水平向自重应力

静止侧压力系数是小于1的

系数,一般在0.5左右

z

cz γσ=cz

cy cx K σσσ0==

三、地下水位变化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天然土层,一般形成至今已有很长的地质年代,它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早巳稳定。但对于近期沉积或堆积

的土层,应考虑它在自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地下水位下降浮力消失自重

c y

σ天然地面

应力增加该自重应力相当于大面积附加均布荷载能引起下部土体产生新的变形,属于附加应力。

五、小结(5分钟)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复习旧课(4分钟)

课后练习 三、导入新课

四、讲授新课(78分钟)

2.2 基底应力的计算

一、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 1、(1)基底接触压力的产生

建筑物荷重 ⇒ 基础 ⇒ 地基⇒在地基与基础的接触面上产生的压力(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反力)

2、 基底压力分布形式

(1)柔性基础,基础刚度较小,对地基变形没有抵抗能力。地基与基础二者变形协调一致,因此基底压力分布均匀,按平均压力考虑。 (柔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 例如:油罐 土坝

(2)刚性基础刚度较大, 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所以变形不均匀,出现马鞍形、抛物线形、钟形等。

(刚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例如:箱形基础 混凝土坝

二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1. 轴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地基土性质

地基和基础的刚度

荷载大基础埋

(2

接触压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式中 Fk — 作用任基础上的竖向力设计值(kN);

Gk — 基础自重设计值及其上回填土重标准值的总重(kN); Gk=γGAd ,γG 其中为基础及回填土之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m3, 但在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去浮力,即取10kN/m3;

d —基础埋深,必须从设计地 面或室内外平均设计地面算起(m);

A — 基底面积(m 2),对矩形基础A =lb ,l 和b 分别为其的长 和宽 。对于荷载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条形基础,取单位长度进行基底平均压力设计值p(kPa)计算,A 改为b(m),而F 及G 则为基础截面内的相应值(kN/m)。

2.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e =

e <L/6, 应力重新分布

: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

e>L/6, 应力重新分布

基底附加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是考虑基础有一定埋置深度,对天然地基而言开挖基

槽相当于卸去一部分自重应力,即: σcz= γ×d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建造前天然土层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早已结束。

因此,只有基底附加压力才能引起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变形。 轴心荷载时:

偏心荷载时:

五、小结(5分钟)

min 0P max

0P max k P min

k P =

cz

σ-

cz k P P σ-=0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复习旧课(4分钟)

偏心荷载与轴心荷载的区别

三、导入新课

四、讲授新课(78分钟)

2.3 竖向载荷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

基本概念

1、定义

地基附加应力是由新增加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是引起地基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

2、基本假定

地基土是各向同性的、均质的线性变形体,而且在深度和水平方向上都是无限延伸的。采用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弹性理论推导的。

附加应力分布特点:

1、在任意深度同一水平面上附加应力不等,中心线上附加

应力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但扩散的范围越来越广。

2、附加应力随地基土深度增加其数值逐渐减小。

一、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布辛奈斯克用弹性理论解答

建筑荷载主要以竖向荷载为主,故只考虑竖向应力。

k-集中力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查表2-1。

集中荷载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存在着如下规律: 1.在集中力P 的作用线上,沿P 作用线上 的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2.在r>0的竖直线上, 从零逐渐增大,至一定深度后又随着z 的增加而逐渐变小。

3.在z 为常数的水平面上,随着深度z 的增加,集中力作用线上的 减小,但

随r 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若在空间将 的点连成曲面,就可以得到 的等值线,其空间曲面的性状如同泡状,所以也称为应力泡。

土中应力的概念:即集中力P 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在地基中向下、向四周无限扩散,并在扩散的过程 中应力逐渐降低

叠加原理

由两个集中力共同作用时,地基附加压力扩散产生叠加现象,如下图。

由此可见,相邻荷载距离过近相互之间压力扩散叠加使附加压力增加并重新分布,从而引起相邻建筑产生附加沉降。

二 、 竖向矩形均布荷载下地基附加力

对于矩形基础,基底压力可视为矩形荷载面。在矩形面积(l ×b )上作用均布荷载p ,计算矩形面积中心点下任意深度z 处M 点的竖向附加应力σz 值,可从下式解得:

z σz

σz σz σz

σ

1、矩形均布荷载角点下土中附加应力

Kc——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

竖向附加应力系数,简称角点应

力系数,可查表2-2得到

2 角点法的应用

角点法具体做法:

通过M点做一些相应的辅助线,使M点成为几个小矩形的

公共角点,M点以下任意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就等于这

几块小矩形荷载在该深度处所引起的应力之和。

注:M点为地基中任意一点在基底平面上的投影点。

()dxdy

z

y

x

z

p

b

l

z

2

5

2

2

2

3

02

3

+

+

=⎰⎰π

σ

均布矩形荷载强度,

可得;

查表

系数,

均布荷载土的附加应力

kPa

p

b

m

b

l

f

K

K

c

c

2.2

,

=

(1) M点在矩形荷载面以内

(2) M点在矩形荷载面边缘

(3) M点在矩形荷载面以外

(4) M点在矩形荷载面角点外侧

(1)m点在矩形荷载面以内

σz=(K cⅠ+K cⅡ+K cⅢ+K cⅣ)p0

(2)m点在矩形荷载面边缘

σz=(K cⅠ+K cⅡ)p0

(3)m点在矩形荷载面以外

σz=(Kcmecg+K c mgbf- Kcmedh-Kcmhaf)p0

(4)m点在矩形荷载面角点外侧

σz=(Kcmech-Kcmedg-Kcmfbh+Kcmfag)p0

2、矩形均布荷载中心点下土中附加应力

将矩形荷载面分成四块,使中心点O成为四块小矩形荷载

面的公共角点。然后先求出其中一块矩形荷载,在基础中心点

下任意深度处的附加应力,再乘以四倍。其表达式为:

σz=4kcp0

3、竖向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计算

条形分布荷载下土中应力状计算属于平面应力问题,对路堤、堤坝以及长宽比l/b≥10的条形基础均可视作平面应力问题进行处理。

均布条形荷载作用下:

均布条形荷载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1) 地基附加应力的扩散分布性;

(2) 在离基底不同深度处各个水平面上,以基底中心点下轴 线处最大,随着距离中轴线愈远愈小;

(3) 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之下沿垂线方向的任意点,随深度愈 向下附加应力愈小。

五、小结(5分钟)

Ksz-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查表2-3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参考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参考 1本课程的内容和作用科与实践: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及分类举例并分析事故原因二、本门课程知识构架三、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要求:概括了解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种类及原因. 对本学科需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总体认识. 了解地基基础概念,建筑工程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构架. 了解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 授课方法:通过大量图片实例,让学生直观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和对本课程的兴趣,学生提早适应和入门. §1. 2本课程发展概况要求:了解本学科中关键理论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学科现状. 授课方法:在强调学科的实验性时,要举例简要讲解. 如:2个土压力理论,3种剪切试验方法. §1. 3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要求:了解本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及实验性,对本课程应掌握的内容要有总体的认识. 授课方法:讲解本门课程知识构架时,对应土力学定义,结合教材目录. 使学生清楚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原因. 从而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有宏观和总体的把握.

第二章地基土(岩)的物理性质及分类§2. 1土的三相组成要求:了解土的矿物成分. 掌握土的粒组、颗粒级配概念. 理解颗粒级配曲线的含义及Cu、Cc与级配好坏的关系. 理解毛细水分类与原理,强弱结合水的概念和特性. 掌握土的结构和构造划分. 重点:土的粒组,颗粒级配的概念. 弱结合水的工程特性,毛细水对工程的影响. 授课方法:结合生活与工程实际举例讲解毛细水的作用. 使用图例讲解土的结构与构造. §2. 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要求:理解掌握三项基本指标的概念. 了解基本实验方法. 理解掌握六项换算指标的概念. 了解和区别指标的常见值及工程应用. 了解应用三相草图求解换算公式. 记住有效重度与饱和重度关系公式. 重点:9个指标的含义及区别. 指标的工程应用. 三项基本指标的实验方法. 授课方法:通过指标定义公式的比较及强调各自的物理意义,区别9个物理性质指标.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课题: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的学习意义及主要内 容,理解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地基基础埋深等概念的理解上。 四、教学时数: 2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 五、习题: 六、教学后记: 这一章的内容总体上较易理解,基本概念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由于基础地基引起的一些破坏。

第一章绪论 土力学部分第3-5章本课程的重点 地基基础部分第6-10章 第1- 2章基本概念的介绍 一、基本概念: 1、关于土的概念 (1)、土的定义:土是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破碎成细小矿物颗粒和岩石碎屑,是各种矿物颗粒的松散集合体。 (2)、土的特点: 1)散体性 2)多孔性 3)多样性 4)易变性 (3)、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1)作为建筑物地基 2)作为建筑材料 3)建筑物周围环境 2、土力学:研究土的特性以及土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的一门力学分支。 3、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1)、基础: 1)定义: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传给地基,起着中间的连接作用。(是建筑物的一部分) 2)分类:按埋深可分为:浅基础: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例如挖槽、排水) 施工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大,一般5 m)。 埋深较小,可采用 深基础: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的基础(埋置浓度超过5m)。 桩基础、地下连续墙 (2)地基 1)定义:基底以下的土体中因修建建筑物而引起的应力增加值(变形)所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土层。(承受建筑物荷载而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地层) 持力层:直接与基础接触,并承受压力的土层 下卧层:持力层下受建筑物荷载影响范围内的土层。 2)分类:天然地基:在天然土层上修建,土层要符合修建建筑物的要求(强度条件、变形条件) 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加固地基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地基。

地基基础电子教案第六章边坡稳定与挡土墙

第六章边坡稳定与挡土墙 第一节边坡稳定 一、概述 引发边坡滑动的原因:坡顶堆放材料或建造建筑物、构筑物;车辆行驶、地震等引起的振动;土体中含水量或孔隙水压力增加;雨水或地面水流入边坡竖向裂缝等。 二、边坡稳定 地基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验算.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应符合下式要求: M R/M S≥1.2 式中 M S---滑动力矩; M R---抗滑力矩. 当边坡坡角大于45°,坡高大于8m时,尚应按式M R/M S≥1.2验算坡体稳定性. 在建设场区内,由于施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必须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防止产生滑坡。对具有发展趋势并威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应及早整治,防止滑坡继续发展。 必须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影响等因素,认真分析滑坡可能发生或发展的主要原因,可采取下列防治滑坡的处理措施: 1.排水:应设置排水沟以防止地面水浸入滑坡地段,必要时尚应采取防渗措施。在地下水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应根据地质条件,做好地下排水工程; 2.支挡:根据滑坡推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可选用重力式抗滑挡墙、阻滑桩及其他抗滑结构。抗滑挡墙的基底及阻滑桩的桩端应埋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土(岩)层中。必要时,应验算墙顶以上的土(岩)体从墙顶滑出的可能性; 3.卸载:在保证卸载区上方及两侧岩土稳定的情况下,可在滑体主动区卸载,但不得在滑体被动区卸载; 4.反压:在滑体的阻滑区段增加竖向荷载以提高滑体的阻滑安全系数。 三、滑坡推力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 1.当滑体具有多层滑动面(带)时,应取推力最大的滑动面(带)确定滑坡推力; 2.选择平行于滑动方向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断面(一般不得少于2个,其中应有一个是滑动主轴断面)进行计算。根据不同断面的推力设计相应的抗滑结构; 3.当滑动面为折线形时,滑坡推力可按下式计算(图6. 4.3)。 F n=F n-1ψ+γt G nt-G nn tanφn-c n l n (6.4.3-1) ψ=cos(βn-1-βn)-sin(βn-1-βn)tanφn (6.4.3-2) 式中 F n,F n-1---第n块、第n-1块滑体的剩余下滑力; ψ---传递系数;γt---滑坡推力安全系数;G nt,G nn---第n块滑体自重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施工教案纸

一、土的压缩 1、土体在自身重力或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均产生土中应力。土中应力将引起土体变形甚至破坏,因此在研究土的变形、强度及稳定性问题时,必须了解土中应力状态。土中应力按其起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两种。 (1)自重应力是指土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 (2)土中附加应力是指土体在外荷载以及地下渗流、地震等作用下附加产生的应力增量。土中附加应力是引起土体变形甚至破坏的主要原因。 土中应力按其传递方式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应力两种。 (3)土中有效应力是指土粒之间传递的应力。 (4)土中孔隙应力是指土中水和土中气传递的应力。其中土中水传递的应力称为孔隙水压力,土中气传递的应力称为孔隙气压力。 2、土的压缩性 (1)土的压缩性是指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即土中水和土中气的体积缩小,同时,土粒调整位置,重新排列,互相挤紧。饱和土的压缩,随孔隙体积的减小,相应土中水的体积减小。饱和土在压力作用下随土中水体积减小的全过程,称为土的固结,或称土的压密。 (2)固结试验和压缩曲线 室内固结试验,是用金属环刀切取保持天然结构的原状土样,并置于圆筒形压缩容器的刚性护环内,土样上下各垫一块透水石,受压后可以自由排水。由于金属环刀和刚性护环的限制,土样在压力作用下只能发生竖向压缩变形,而无侧向变形。土样在天然状态下或经过人工饱和后,进行逐级加压固结,以便测定各级压力Pi作用下土样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lei。这样,只要测定土样

在各级压力Pi作用下的稳定压缩量后,就可计算出相应的孔隙比ei,从而绘制 土的压缩曲线(e-p曲线)。 3、土的压缩系数 土的压缩系数是指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竖向有效压应力增量 的比值,即e-p曲线中某一压力段的割线斜率。如图2-11所示,设压力由p1 增加到p2,相应的孔隙比由e1减小到e2,则土的压缩系数: a=(e1-e2)/(p2-p1) a——土的压缩系数; p1——地基某深度处土中(竖向)自重应力,Map; p2——地基某深度处土中(竖向)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Map; e1、e2——相应于p1、p2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 图2-1土的压缩曲线图2-2e-p曲线中确定a 4、土的压缩模量 土的压缩模量是土体在侧限条件下竖向附加压应力与竖向应变的比值,或 称侧限模量。根据e-p曲线,可以求出压缩模量Es: Es=(1+e1)/a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周次第12周,第1、2 次课 章节名称第7章天然浅基础设计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 4 教学目标1、掌握天然浅基础的类型; 2、掌握地基承载力设计; 3、掌握浅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础埋置深度,天然浅基础的设计,地基承载力计算 难点:天然浅基础的设计,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教学内容与设计 第7章天然浅基础设计 本章内容: 7.5.1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一、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 对竖向荷载偏心和水平力都不大的基础来说,当荷载偏心距e≤b/30(b为偏心方向基础边长)时,还可以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式7-5计算。 7.5.2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在现场通过一定尺寸的载荷板对扰动较少的地基土体直接施荷,所测得的成果一般能反映相当于1—2倍载荷板宽度的深度以内土体的平均性质。这样大的影响范围为许多其它测试方法所不及。载荷试验虽然比较可靠,但费时、耗资而不能多做。规范只要求对一级建筑物采用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算及其它原位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对于成份或结构很不均匀的土层,如杂填土、裂隙土、风化岩等,它则显出用别的方法所难以代替的作用。规范地基承载力表所提供的经验性数值也是以静载荷试验成果为基础的。 有关载荷试验方法以及确定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的内容已经分别在第三章和第六章中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新书198页,“由于建筑物基础面积。。。。。” 7.5.3 按规范承载力表确定 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各地区静载荷试验资料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对各类土建立了按野外鉴别结果、室内物理、力学指标,或现场动力 触探试验锤击数查取地基承载力基本值0f或标准值k f的表格。除岩石地基外,所有表格都是针对基础宽度b≤3m、埋置深度d≤0.5m的情况作出的,具体的计算步骤可以看规范。 §7.6 浅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7.6.1 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7.6.2 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7.6.3 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时,按持力层土的承载力计算得出基础底面所需的尺寸后,还必须对软弱下卧层进行验算,要求作用在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不超过它的承载力设计值,即 新书201页7-7 。讲到201页结束

地基与基础教案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介绍新课(4分钟) 介绍本书所讲的内容,并指出学期的主要学习任务。 三、导入新课(1分钟)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土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土力学地基基础为重点。从土的成因出发,分析土的本质特征,强度,变形机理,对其工程性质作出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种常见的分散体由荷载作用引起的力学方向的变化规律,包括土中应力,强度稳定性,应力应变关系。并运用于地基处理、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和计算,桩基础的计算原理及桩基础承载能力的计算中,介绍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的施工方法。 四、讲授新课(78分钟) 绪论 地基分类 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的地基。 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 基础— 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 基础作用 1、承受上部结构荷载 2、向地基传递压力起承上传下作用 3、调整地基变形 基础分类 浅基础 ——用普通(常规)方法施工的基础。 一般基础埋深d≤5m。 深基础 ——需要一定的机械设备建造的基础。如桩基、墩基、和地下连续墙等。埋

深d≥5m。 基础埋深:从设计地面(一般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叫~。 持力层:直接与基础地面接触的土层。(基础直接坐落的土层) 下卧层:地基内持力层下面的土层叫~。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叫~。 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条件 强度条件: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压力必须小于等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变形条件: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也就是说将地基变形值必须限制在建筑所允许的范围内。 二、地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又属于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 实践证明,建筑物的事故很多是与地基基础有关的。 五、小结(5分钟)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地基根底教案 土力学地基根底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根底》授课教案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第一章绪论§1.1本课程的内容和作用科与理论:国内外地基根底工程事故及分类举例并分析^p 事故原因二、本门课程知识构架三、地基根底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要求: 概括理解地基根底工程事故的种类及原因.对本学科需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总体认识. 理解地基根底概念,建筑工程对地基根底的要求,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构架. 理解地基根底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 授课方法:通过大量图片实例,让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进步学习和对本课程的兴趣,学生提早适应和入门. §1.2本课程开展概况要求: 理解本学科中关键理论的产生、开展情况及学科现状. 授课方法:在强调学科的实验性时,要举例简要讲解.如:2个土压力理论,3种剪切试验方法. §1.3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要求: 理解本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及实验性,对本课程应掌握的内容要有总体的认识. 授课方法:讲解本门课程知识构架时,对应土力学定义,结合教材目录.使学生清楚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原因.从而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有宏观和总体的把握. 第二章地基土

(岩)的物理性质及分类§2.1土的三相组成要求: 理解土的矿物成分. 掌握土的粒组、颗粒级配概念. 理解颗粒级配曲线的含义及Cu、Cc与级配好坏的关系. 理解毛细水分类与原理,强弱结合水的概念和特性. 掌握土的构造和构造划分. 重点: 土的粒组,颗粒级配的概念. 弱结合水的工程特性,毛细水对工程的影响. 授课方法:结合生活与工程实际举例讲解毛细水的作用.使用图例讲解土的构造与构造. §2.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要求: 理解掌握三项根本指标的概念.理解根本实验方法. 理解掌握六项换算指标的概念. 理解和区别指标的常见值及工程应用. 理解应用三相草图求解换算公式. 记住有效重度与饱和重度关系公式. 重点: 9个指标的含义及区别. 指标的工程应用. 三项根本指标的实验方法. 授课方法:通过指标定义公式的比拟及强调各自的物理意义,区别9个物理性质指标.通过与实际工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重度的比拟,使学生记住各种重度的常见值,增强学生的量化概念. §2.3土的物理状态指标一、无粘性土的密实度要求: 掌握密实度的概念及各种密实度指标概念. 理解各种指标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密实度划分结果. 重点: 砂土,碎石土密实度划分方法及划分结果. 二、粘性土的稠度要求: 掌握稠度及稠度界限含水量的概念. 掌握界限含水量概念含义和实验方法. 掌握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概念含义及应用. 掌握粘性土软硬状态的划分. 理解粘性土灵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五版教学设计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五版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土工材料及土力学理论研究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土体物理性质及其实验测定; 2.土体力学性质及其实验测定; 3.土的自重与有效应力; 4.土与水的相互作用和渗流; 5.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6.地基基础设计及其实践应用。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系统掌握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方法; 2.掌握土力学实验技巧,能够进行土力学实验测定; 3.了解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4.熟悉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实践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土体物理性质及其实验测定 【课时分配】:2课时 【授课内容】: 1.土体概述及其组成;

2.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实验测定方法; 3.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 2. 土体力学性质及其实验测定 【课时分配】:6课时 【授课内容】: 1.土力学基础理论; 2.土体的本构模型; 3.土的剪切强度理论; 4.不排水剪切强度实验及数据处理; 5.排水剪切强度实验及数据处理; 6.刚性圆锥示强试验及数据处理; 7.钢筋套筒试验及数据处理; 8.极限平衡分析。 3. 土的自重与有效应力 【课时分配】:2课时 【授课内容】: 1.土的自重; 2.土的有效应力概念及应用。 4. 土与水的相互作用及渗流 【课时分配】:4课时 【授课内容】: 1.单相渗流基础理论; 2.水对土的稳定性影响;

3.渗透系数实验及数据处理。 5. 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课时分配】:2课时 【授课内容】: 1.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基础理论; 2.结构基础类型及选型原则。 6. 地基基础设计及其实践应用 【课时分配】:4课时 【授课内容】: 1.地基基础设计基本原理; 2.地基基础计算及验算; 3.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1. 教材: 《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五版),作者:朱嘉田,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参考书目: 1.《岩土力学》(第二版),作者:纪载亮,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2.《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手册》(第二版),编辑:施凯,出版社:清华 大学出版社。

地基与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地基与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1. 课程概述 地基与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土的物理力学、土的分类及组成、土的力学性质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基与基础设计知识和方法。 本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个部分。理论课主要讲授地基与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课则建立基础物理模型,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和理解地基与基础的基本原理。 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知识 1.土、岩的组成、特性和分类; 2.我国土壤分类体系及其特点; 3.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4.土的流变性质和强度特征; 5.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6.常用基础结构形式。 技能 1.在现场用简单工具测试土体的物理性质; 2.进行室内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制定基础工程设计方案。 3. 教学内容和方法 3.1 理论教学 1.土、岩的组成、特性和分类; 2.我国土壤分类体系及其特点; 3.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4.土的流变性质和强度特征; 5.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6.常用基础结构形式。 3.2 实验教学 1.土的物理性质测试; 2.土的流变性质测试; 3.土的强度特性测试。 3.3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理论授课中,讲师将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概念和公式,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将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过程,了解和熟悉测试土体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环节主要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工程案例和设计题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其综合应用知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材和参考书目 4.1 教材 《地基与基础第二版》(主编王光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4.2 参考书目 1.石油大学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基于Eurocodes的基础工程 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郎环山. 建筑基础[M].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3. 3.国务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5. 评价与考核 本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小测)占30%; •实验报告占20%; •课程设计作业占30%; •期末考试占20%;

地基基础教案

地基基础教案 教案标题: 地基基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地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地基基础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3. 理解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 4. 能够评估和选择适当的地基基础类型。 二、教学内容: 1. 地基基础的定义和作用。 2. 地基基础的种类及其特点。 3. 地基基础的选择原则。 4. 地基施工的基本流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基基础类型的建筑工程案例,引发学生 对地基基础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 a. 简要介绍地基基础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b. 细致描述不同种类的地基基础,包括浅基础(如连续墙基和浅桩基)和深基础(如钢筋混凝土桩基和螺旋桩基),并解释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c. 阐述地基基础选择的原则,包括地质调查评估、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等。 3. 案例分析: 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并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学生要考虑地质条件、建筑荷载、施工成本等因素,并给出理由。 4.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地基施工的实践活动。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地基基础类型并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和计算。 5. 总结回顾: 总结地基基础的种类和选择原则,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展示地基基础的建筑工程案例。 2. 与地基基础相关的教材或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估:

1. 在案例分析中评估学生的地基基础选择能力,包括地质调查评估、建筑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等方面。 2. 在实践活动中评估学生的设计和计算能力。 六、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不同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和案例。 2.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 以上就是地基基础教案的一个例子,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和修改。希望这份教案能为你提供一些指导和启发。

地基与基础教案本

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学年第学期)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 课程名称地基与基础 授课教师 学校

课题序号 1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讲授 授课章节名称项目一:地基计算部分模块(1):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任务1:土的成因、组成 使用教具板书 教学目的1、掌握地基与基础相关概念 2、了解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3、理解土的三相体系 教学重点地基与基础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无 更新、补 充以、删节 内容 无 课外作业复习题(P2)0.1、0.2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0 绪论 一、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重点掌握相关名词:基础、地基、持力层、下卧层、埋置深度、软弱下卧层、人工地基、天然地基 二、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重要性 地基与基础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 例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均为地基中含有不良地基土造成结构失稳得典型。 莲花河畔景苑小区在建的一栋13层楼整体倒塌的事故分析。桩基础、防讯墙、堆土、开挖基坑。 三、基础的分类 按照材料分类:砖基础、毛石基础、素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照构造形式: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按照埋置深度:浅基础、深基础 四、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均需满足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1.1 土的成因 土的概念及成因 残积土和运积土 1.2 土的组成

课题序号 2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章节 名称 任务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使用教具板书 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及个指标的作用 2、会进行物理性质指标的换算 教学重点物理指标的概念及换算 教学难点物理指标的换算 更新、补 充以、删节 内容 无 课外作业复习题(P16)1.4、1.7 教学后记

地基基础施工教案(doc 59页)

教案 课程名称:地基基础施工 课程类型:□理论课 理论、实践课□实践课 学时: 60 学分: 3 授课教师:郑金贵 授课班级: 16建筑工程技术2 授课学期:20 17 至20 18 学年第一学期 教材名称:《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参考资料:1.《地基及基础》,杨位洸,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土力学及地基基础》,中国 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2017年8月28日

教案编制说明 一、教师上课前必须写出所授课程的教案,不能无教案或借他人教案进行授课;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不得使用未经任何补充、修改的陈旧教案进行授课。 二、实践教学的教案与理论教学的教案分开编写;对于公共课,难课、新课,提倡由教研室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公共课教案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内容,教学内容及过程等)应相同。 三、教案编写要求内容简明、条理清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重点难点清晰。 四、教案应采用统一格式书写或打印(建议使用A4纸),不同专业的授课教案可有自己的特色,但应包含教案基本内容。教案必须含首页,与各单元教案形成一个整体。参考格式见附件。 五、提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教案编写,与教学过程中的手写批注相结合,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注意分别存盘和存档)的教案。 六、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教学引入(可选):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建筑识图概述 1、施工图的产生与分类 产生过程: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分类:建施、结施、设施 2、施工图识读方法和步骤 (1)总体了解:总说明、总平面图 (2)顺序识读:按照施工顺序识读 (3)前后对照:建施、结施、设施结合看图 (4)前后细读:注重细节、尺寸 3、施工图绘制规则 (1)图线绘制类型与用途 (2)定位轴线表示方法 (3)尺寸及标高表示方法 (4)索引及详图符号 4、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材料介绍及图例 二、基础平面布置图识读 (1)基础平面图图示方法 (2)基础平面图阅读方法 (3)常见基础平面图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 三、基础详图识读 (1)基础详图图示方法 (2)基础详图阅读方法 (3)常见基础详图 四、基础施工图识读案例 识读顺序,画法介绍 课后小结: 识图在于多练,准备图纸来练习。 准备基础施工图图纸给学生练习识图 HPB300、HRB335、HRB400、HRB500含义

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标准教案

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 四、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就是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依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在课程目标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强调学完后会做什么。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经验性知识(怎么干)和策略性知识(怎么干更好)为主,以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为辅。 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在教学组织实施上,积极推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全人发展,即学习待人接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管理自己。 在教学评价上,教学评价多元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五、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熟练使用水准仪测高差;能熟练的使用经纬仪测水平角;能熟练的使用测距仪测距离; 2.能自主学习、并善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 3.培养职业道德素质。通过多层建筑物的定位测量,强化学生对测量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短时间内掌握各类建筑工程定位测量的方法。

4.能进行土的工程分类及土方工程量的计算;能正确选用土方开挖的边坡支护方法; 能根据土方工程施工条件正确选择降水排水方法;能正确选择土方施工机械; 5.能进行换土地基、深层搅拌及夯实地基等地基处理的施工;会板式基础、伐式基础、箱式基础等浅埋式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 6.能用测量仪器进行桩位的确定;能进行桩机的选择;能确定桩机的行走路线;会预制桩的接桩工作; (二)能力目标 1. 会使用仪器进行地面点位的确定和标高的抄平; 2.会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细部轴线测设及标高的控制;通过对大型基坑土方工程的施工,学会编制土方开挖的技术交底;具有编制大型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的能力。 3.通过对各类浅基础的模拟施工,掌握地基处理和浅基础的施工方法。 4.具有编制桩基施工方案的能力;能进行桩基的检测和验收;能自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3.培养高度的责任心,精进的意识; 4.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5.树立安全意识。 六、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项目一建筑工程的定位测量 (一)教学目标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讲课教案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龙岗区横岗街道安良社区综合服务站工程地点: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安良路 施工单位:湛江市建筑工程集团公司 编制单位:湛江市建筑工程集团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审批负责人: 审批日期:

第一章编制依据与施工目标 第一节编制依据 施工合同、施工图纸。 我司有关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规定。 国家分布的各类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 本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环境保护等法规及规定。 现场及周边的实际勘探情况。 第二节本工程拟采用的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A50202-2002)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第三节工程施工目标 1、工程质量目标 严格执行施工合同、设计要求,保证按照国家验收标准一次性验收合格。 2、施工环保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施工扰民现象,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正常工作 和生活的影响,最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安全及文明施工目标 确保达到广东省安全文明施工的合格标准,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年度 轻伤率控制在千分之十八以下。 4、目标控制 遵循科学,遵循技术,认真执行和完成各项目标,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和 作业计划,尽量减少各种消耗。 5、服务目标 确保达到“用户满意工程”。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安良社区综合服务站工程 建设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安良居民委员会 设计单位:湖南中大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深圳市合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工程地址:横岗街道安良路201号 工程地质:中软土 1、建筑概况 总建筑面积1025.95平方,地上六层,天然基础,基础埋深2-5米,施工水位受自然水和土壤潜水影响较大,地下水位影响较小。 2、结构概况 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震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整体教学方案设计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授课地点: 2-205、2-605、1-106 授课时间: 9月日1周1节

课堂组织: 第一部分:对本专业介绍进而引入本课程(时间:…10…分钟) 首先自我介绍,进行点名,然后介绍建筑工程专业的特色,从业方向,主要接触哪些东西,进而引入本课程,对本课程的地位性质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学习新容(时间:…80…分钟) 【步骤一】宣布教学容、目的(时间:5…分钟) 新课导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且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通过对土力学和地基基础概念的解读引出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学习的容、方法及目标。结合中外建筑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上的实例,从不同方面阐述七重要性,激发雪上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 教学容: 模块0 绪论 教学目的: 1、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步骤二】新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一)绪论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0…分钟)(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发展简史的展示 【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5…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步骤五】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 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9月日2周1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