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课件

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课件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1 十灰散《十药全书》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g)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吐血、咯血、嗽血、衄血。

用法:上药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15g),食后服下。

2 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方》。

组成:大黄4两,川芒消2两,甘草2两,陈皮2两,红花2两,

当归2两,苏木2两,木通2两,枳壳4两,厚朴少许。

功效:通下瘀血。

主治:男子伤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半,煎至1沸,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待通下瘀血后,方可服损药。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6克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紫背天葵子6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4四生丸《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生荷叶9g 生艾叶9g 生柏叶12g 生地黄15g 各等分。

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功用:凉血止血。

用法:上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12g),水煎服。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组成:乌药缩砂木香延胡索1各一两(各10g)香附1炒,去毛二两(10g)甘草一两半(5g)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主治:痛经。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用法:细挫,每服七钱(209),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组成: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药6克当归尾6克甘草节6克皂角刺炒,6克穿山甲炙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深部脓肿等属阳证、实证者。

用法: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用法:水煎服。

8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用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9鸡鸣散《伤科补要》

组成:当归尾五钱桃仁三钱大黄三钱

功用:泻下逐瘀

主治:瘀血蓄积,大便不通。

用法:煎水服。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组成: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各9g)

功用:清热疏肝、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致患心腹胁肋诸痛,或发或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现用于溃疡病,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胆道蛔虫症等属于肝郁证者。

用法: 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

11、抵当汤(《伤寒论》)

组成: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功效主治:下瘀血。攻逐蓄血。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血蓄下焦,不结胸而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硬而色黑易解,身黄有微热,脉沉结,或狂躁,或喜忘,或经水不利者。太阳病

6-7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下血乃愈;

血证谛也;阳明病,本有久瘀血,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病人无表里证,

发热7-8日,下后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6-7日不大便者。妇人经水不利下。

血结胸,漱水不欲咽。

用法:以水5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不下,更服。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组成:当归、苏木末、落得打各6克,川芎2克,红花1.5克,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药、陈皮各3克,紫荆藤、地鳖虫各9克。

功效主治:活血止痛。治损伤瘀血,红肿疼痛。

用法:上药十二味,以水、酒各半煎服。

13、独参汤(《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30克。

功效主治:补气,摄血,固脱。失血过多。证见面色苍白,神情淡漠,肢冷多汗,息微,脉微细欲绝。

用法:炖服。一日服2剂;可酌情增、减。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组成:苏梗3克。厚朴3克枳壳3克砂仁1.5克归尾6克红花1.5克木香1.2克炒赤芍3克桃仁9克苏木末6克香附3克

功用主治: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胸腹挫伤,气滞血瘀,胀满作痛。

用法:水煎服。亦可加入少量米酒和服。

15、复原通气散(《正体类要》)

組成:木香2g 炒小茴香1g 青皮1g 炙穿山甲1g 陳皮1g 白芷1g 甘草1g 漏蘆1g 川貝母1g

功用主治:理氣止痛。跌打損傷氣滯作痛。

用法:水煎服,或為散劑

16、复原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柴胡半两,瓜蒌根3钱,当归3钱,红花2钱,甘草2钱,川山甲(炮)2钱,大黄(酒浸)1两,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个。

功效主治:祛瘀生新。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仆损伤,瘀血内停胁下,疼痛不可忍,或伴发热便秘、并治虚劳积瘀,咳嗽痰多者。痞闷及便毒初起疼痛。瘀血留结,发热便闭,脉

数实涩大者。虚劳积瘀,咳嗽痰多,夜不能卧。

用法:每服1两,以水1盏半,加酒半盏,同煮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17、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 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功效主治:疏肝解郁。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脘腹痞满、舌苔白、脉弦。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组成:大黄4钱,芒消2钱,桃仁18粒,当归2钱,芍药2钱,

丹皮2钱。

功效主治:蓄血证。

用法:水煎服。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黄、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

功效主治:补血调经,活血化瘀。血虚有瘀证,症见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有血块、色暗紫、以及损伤瘀滞肿痛等。

用法:汤剂:日1剂水煎分2-3次服。片剂:每片含生药1.25g,每次8-1O片,日2次口服。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

功效主治:泻火解毒。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

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

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

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21.清营汤

【组成】水牛角(30g)生地黄(15g)元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5g)银花(9g)连翘(6g)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歌诀】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

【用法】水煎服。

22普济消毒饮.

【组成】

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主治】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用法】水煎服。

23.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

【出处】《外台秘要》

【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24克)芍药(12克)牡丹皮(9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1.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使色黑易解等。(本方常用于重症肝炎、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败血症等属血分热盛者。)

【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水牛角镑片先煎,余药后下。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禁忌】本方寒凉清滋,对于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者忌用。

24. 膈下逐瘀汤

【组成】灵脂6克(炒) 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用法】水煎服。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现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25. 黎洞丸

【处方】三七2两,生大黄2两,阿魏2两,孩儿茶2两,天竺黄2两,血竭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雄黄1两,山羊血5钱,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牛黄2钱5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2两。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疏风活络。主金疮跌扑伤,发背痈疽,恶疮,瘰疬,刑伤,疯犬咬伤,蜂、蛇、蝎毒。

26.七厘散

【处方】朱砂1钱2分(水飞净),麝香1分2厘,冰片1分2厘,乳香1钱5分,红花1钱5分,没药1钱5分,血竭1两,粉口儿茶2钱4分。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刀伤出血,无名肿毒,烧伤烫伤。金疮,血流不止,金刃伤重,食嗓割断;。汤泡火灼。闪腰挫气,筋骨疼痛,瘀血凝结。

【功效】散瘀消肿,定痛止血。活血祛瘀,止痛收口。消肿。舒筋。

【用法】共为细末。用黄油或童便调,温服。

27. 八厘散

【组成】苏木面3克半两钱3克自然铜(醋淬七次)9克乳香9克没药9克血9克麝香0.3克红花3克丁香1.5克番木鳖(油煠去毛)3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黄油或童便调,温服。

【功用】接骨散瘀。

【主治】跌打损伤。

28. 生血补髓汤

【处方】生地白芍川芎黄芪杜仲茄皮牛膝红花当归续断

【功能主治】生血补髓。治上骱后,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29. 正骨紫金丸

【处方】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各30克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60克丹皮15克甘草9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用法用量】每服9克,童便调下,黄酒亦可。

【注意】孕妇忌服。

30. 壮筋养血汤

【处方】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6克川断12克红花5克生地12克牛膝9克牡丹皮9克杜仲6克

【功能主治】治伤筋络。

【用法用量】水煎服。

31壮筋续骨丹

组成:当归2两,川芎1两,白芍1两,炒熟地4两,杜仲1两,川断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骨碎补3两,桂枝1两,三七1两,黄耆3两,虎骨1两,破故纸2两,菟丝饼2两,党参2两,木瓜1两,刘奇奴2两,地鳖虫3两。

功效主治:腿骨折两段,大小腿皮破骨折,或膝骱处油盖骨脱出。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温花酒送下。

制法:晒脆,为末,砂糖泡水泛丸。

32补筋丸——《医宗金鉴》卷七十三

组成:五加皮、蛇床子、好沉香、丁香、川牛膝、白云苓、白莲蕊、肉苁蓉、菟丝子、当归(酒洗)、熟地黄、牡丹皮、宣木瓜各30克,怀山药24克,人参、广木香各9克。

功效主治:补肾壮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主治跌仆伤筋,血脉壅滞,青紫肿痛者

用法用量:用好无灰酒送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9克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卷三

组成: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

功用:活血止痛。

主治:跌扑伤损。(跌打损伤)

用法:河水煎服。

34接骨紫金丹————《疡科选粹》卷八。组成:土鳖(不拘多少,取采焙干,去足,净末) 乳香没药自然铜(醉淬七次) 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归梢各3克

功效主治:趺打损伤骨折,瘀血攻心,发热昏晕,不省人事。

用法:上药各研为末,瓷罐收之。每服6克,好热酒调服。

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卷三

组成: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功效主治:筋络、筋膜、筋腱损伤,并用于脱臼复位后之调理。

用法:河水煎服。

36 蠲痹汤《百一选方》

组成:羌活(去芦)姜黄当归(去土,酒浸一宿)黄芪(蜜炙)赤芍药防风(去芦,以上各一两半)甘草(半两,炙)

用法:上咀,每服半两。水二盏,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功用:益气和营祛风除湿

主治:常用于风寒湿痹而兼有营卫两虚,其症以上肢肩臂疼痛为著者。

3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用法: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38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人参6克,肉桂3克,川芎6克,熟地黄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黄芪12克,川当归9克,白芍药9克。

功用主治:温补气血。主治五劳七伤汽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虚损,面色萎黄,肢膝无力,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用量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同煎至10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39三痹汤———《妇人大全良方》卷三

组成: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华阴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各30克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15克黄耆川牛膝各30克

功效主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

用法:上药嚼咀为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50毫

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治诸风》

组成: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 [各6g] 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 [各5g]

主治: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用法: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日午冷酒送

下,荆芥茶下亦得。[现代用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蜜制成大

蜜丸。每丸重3g。口服,用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

组成: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草乌、天麻(煨)、全蝎(去毒)、

何首乌(黑豆水浸)、龟甲(炙)、麻黄、贯众、甘草(炙)、羌活、肉桂、藿香、乌药、

黄连、熟地黄、大黄(蒸)、木香、沉香(用心)各60克,细辛、赤芍(去油)、没药(去

油)、丁香、乳香(去油)、僵蚕、天南星(姜制)、青皮、骨碎补、白豆蔻仁、安息香(酒

熬)、附子(制)、黄芩(蒸)、茯苓、香附(酒浸焙)、玄参、白术各30克,防风75克,

葛根、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血竭21克,地龙(炙)、犀角、麝香、松脂各15克,

牛黄、冰片各4.5克,人参90克

功效主治:祛风扶正,活络止痛。主治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内蕴痰热,外受风邪,中

风瘫痪,口眼斜,语言蹇涩,昏迷不醒;或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风湿痹痛,经久不愈,

关节肿胀、麻木重着,筋脉拘挛,关节变形、屈伸不利;或平素痰盛,复因恼怒气逆,

痰随气升,上闭清窍,突然昏厥,呼吸气粗,喉有痰声,即痰厥昏迷者;或胸阳不振,

痰浊阻络,气滞血瘀,痹阻心脉,胸部憋闷,或胸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气短,即胸

痹心痛等证。用法:此药为蜜丸制剂,每丸重3克。口服每服1丸,每日两次,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忌生冷油腻,忌气恼寒凉。孕妇忌服。

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赤敛1斤(即何首乌,焙干),川乌1斤7两(火煨坼),天南星1斤(焙),芍药1斤(焙),土当归10两(焙),骨碎补1斤(姜制,焙),牛膝10两(酒浸,焙),细辛8两(去苗叶,焙),赤小豆2升(焙),自然铜4两(煅存性),青桑炭5斤(煅,醋淬。欠此1味亦可。其上俱要制焙后,方秤斤两)。

功效主治:扑损伤折,骨碎筋断,疼痛痹冷,内外俱损,瘀血留滞,外肿内痛,肢节痛倦。常服补损,坚筋固骨,滋血生力。

用法:每服30丸,温酒送下;醋汤亦可。损在上,食后服;在下,空心服;伤重不拘时服。或与小红丸互用亦可。

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熟地黄(120克)知母(盐炒)(80克)黄柏(盐炒)(80克)龟甲(制)(120克)猪脊髓(160克)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用法:口服,一次6克,一日 2~3 次。

44.乌头汤

《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各9克(炙) 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功效主治:散寒除湿,除痹止痛。寒湿历节及脚气疼痛,不可屈伸。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证。尤其对痛痹有显著疗效。治疗症见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舌苔薄白,脉沉弦者。

用法:上五味,哎咀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140毫升,不知,尽服之。

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酒洗) 没药五加皮皮消青皮川椒香附子各(9克)丁香(3克)麝香(0.3克)老葱3根地骨皮(3克)丹皮(6克)

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皮破,二目及面浮肿,若内伤瘀血,上呕吐衄,气虚昏沉,不省人事,身软,面色于黄,遍身虚浮,躁烦焦渴,胸膈疼痛,脾胃不开,饮食少进。

用法:水煎滚,熏洗患处。

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

功效主治:补血调血。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48.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30克)当归(3克)茯神(30克)黄芪(30克)龙眼肉(30克)远志(3克)酸枣仁(炒)(30克)木香(15克)甘草(炙)(8克)人参15克

功效主治: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49.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大怀熟地(240克)山药(炒,120克)枸杞(120克)山茱萸(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菟丝子(制,120克)

功效主治: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闭经、月经量少等属于肾阴不足,精髓亏虚者。)

用法: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9克)。(现代用法: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50.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240克)山药(120克)山萸肉(90克)枸杞子(120克)菟丝子(120克)鹿角胶(120克)杜仲 (盐炒) (120克)肉桂(60克)当归(90克)熟附片(60克)

功效主治: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用法:上为细末,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2~3丸,以白开水送下。现代用法:大蜜丸剂,每丸重9克,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7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现代用法: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51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疝气,脐腹冷痛,牵引腰胯。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52 防风根汤

【组成】白术当归姜黄生黄芪桑枝防风根

【功效主治】络虚而致之肩膊疼痛连臂,渐下入环跳,髀膝。

【用法】用水煎服。

53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气虚。治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54 补肾壮筋汤

【组成】熟地当归牛膝山萸云苓川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

【功效主治】肾经虚损,常失下颏。

【用法】用水煎服。

55 补肾活血汤

【组成】熟地杜仲杞子破故纸菟丝子归尾没药萸肉红花独活淡苁蓉

【功效主治】肾受外伤,两耳立聋,额黑,面浮白光,常如哭状,肿如弓形。

【用法】水煎服。

56 羌活胜湿汤

【组成】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生姜

【功效主治】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微热昏倦。

【用法】上(口父)咀,清水二杯,煎至一杯,去滓,食后温服,缓取微似汗。

57 健步虎潜丸

【组成】龟胶鹿角胶虎胫骨何首乌川牛膝杜仲锁阳威灵仙当归黄柏人参羌活白芍白术熟地川附子

【功效主治】跌打损伤,血虚气弱,下部腰胯膝腿疼痛,酸软无力,步履艰难。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淡盐汤送下,冬日淡黄酒送下。

58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功效主治】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肌肤麻木不仁,如风痹状。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脉微涩而紧。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59 太乙膏

【组成】玄参白芷归身肉桂赤芍大黄生地土木鳖阿魏轻粉柳槐枝血余炭铅丹乳香没药麻油

【功效主治】消肿清火,解毒生肌。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用法】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60 生肌玉红膏

【组成】白芷甘草归身血竭轻粉白占紫草麻油

【功效主治】痈疽发背,诸般溃烂,棒毒等疮,用在已溃脓时。

【用法】用膏涂于患处,早晚换洗两次。

61.四黄膏(《证治准绳》)

[组成] 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

[功效主治]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用法] 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62. 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黄芪,川羌活,沙苑蒺藜,白附子各等分。

[功效主治] 祛湿、逐瘀、散寒解毒、通络止痛。治跌打损伤、关节痹痛及恶性肿瘤、颈项恶核等。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6克,薄荷酒调下。如肾脏风下疰生疮,以腰子批开,以药末6克含定裹好,煨香熟,空腹时细嚼,以盐酒送下。

63. 陀僧膏(《伤科补要》)

[组成] 南陀僧20份赤芍2份当归2份乳香0.5份没药0.5份赤石脂2份百草霜4份苦参4份银黝1份桐油64份香油32份血竭0.5份儿茶0.5份大黄16份

[功效主治]

[用法]陀僧研成细末,用香油把其他药煎熬,去渣后入陀僧末, 制成膏, 外用

64.金黄膏(《医宗金鉴》)

[组成] 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00克,制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500克,天花粉5000克。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跌打肿痛,疮疡阳证。

[用法]共研细末。用酒、油、蜜、菊花、金银花露、丝瓜叶或生葱等捣汁调敷,或凡士林8

/10、金黄散2/10调制成膏外敷。

65.定痛膏(《疡医准绳》)

[组成]芙蓉叶2两,紫金皮5钱,独活5钱,南星(生)5钱,白芷5钱。

[功效主治]打扑伤损,动筋折骨,跌磕木石压伤,赤肿疼痛。

[用法]上为末,加生采马兰菜1两,墨斗菜1两,杵捣极烂,和末一处,用生葱汁、老酒和炒。暖敷。若打扑跌磕压伤,骨肉酸疼,有紫黑色未破皮肉者,加草乌3钱,肉桂3钱,良姜3钱,研末,姜汁调,温贴;若紫黑色已退,除良姜、肉桂、草乌、姜汁,却以姜汁、茶清调,温贴之。若折骨出臼者,加赤葛根皮2两,宝塔草2两,捣烂和前药一处,又用肥皂10个(童便煮,去皮弦子膜),杵捣极烂,入生姜汁少许,生白面1两,砍烂和匀,入前药同杵捣匀,用芭蕉叶托,用前后正副夹,须仔细整顿其骨,紧缚着后,上下肿痛消,方可换药。肿痛未退,不可换药。

66.乌龙膏(《伤科补要》)

[组成]川乌8两,草乌8两,南星8两,白及1斤,牙皂4两,文蛤1斤,毛菇4两,枯陈小粉1斤,官桂3两,干姜2两。

[功效主治] 痈疡皮色不变属阴症者

[用法]上为细末。陈酒、醋调敷

67.象皮膏(《伤科补要》)

[组成]大黄1两,川归1两,肉桂3钱,生地1两,红花3钱,川连3钱,甘草5钱,荆芥3钱,白及5钱,白蔹5钱。

[功效主治]跌打骨断,皮破。

[用法]上药肉桂、白芨、白蔹、黄占为细末,余药油浸,照前熬法成膏,收。用时加膏上末药:土鳖、血竭、龙骨、象皮、螵蛸、珍珠、乳香、没药8味,再贴。

68. 八仙逍遥汤(《医宗金鉴》)

[组成] 防风1钱,荆芥1钱,川芎1钱,甘草1钱,当归(酒洗),黄柏2钱,茅山苍术3钱,牡丹皮3钱,川椒3钱,苦参5钱。

[功效主治] 跌仆损伤,肿硬疼痛;及一切冷振风湿,筋骨、血肉、肢体痠痛。

[用法] 共合1处,装白布袋内,扎口。水熬滚,熏洗患处。

69. 万灵膏(《医宗金鉴》) [组成] 鹳筋草透骨草紫丁香根当归自然铜没药血竭各30克川芎25克半两钱一枚(醋淬) 红花30克川牛膝五加皮石菖蒲茅术各25克木香秦艽蛇床子肉桂附子半夏石斛萆薢鹿茸各10克虎胫骨1对麝香6克麻油5000克黄丹2500克

[功效主治]

[用法] 血竭、没药、麝香各分别研细末另包,余药先用。麻油微火煨浸三日, 然后熬黑为度, 去渣,加入黄丹, 再熬至滴水成珠,离火,俟少时药温, 将血竭、没药、麝香末放入, 搅匀取起, 去火毒, 制成膏药。用时烘热外贴患处

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外用

[组成] 海桐皮6 透骨草6 乳香6 没药6 当归5 川椒10 川芎3 红花3 威灵仙3 甘草3 防风3 白芷3

[功效与适应证] 舒筋活络,行气止痛。治跌打损伤疼痛。

[用法] 共研细末,布袋装,煎水熏洗患处。

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

组成:番木鳖(油燥去毛) 红花生半夏(各15g) 骨碎补甘草(各9g)

葱须30g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煎滚,加醋60克,再煎十数滚,熏洗患处,一日十

数次。

主治:一切蹦撞损伤,瘀血积聚。

72圣愈汤《伤科汇纂》

组成:熟地20g 白芍15g 川芎8g 人参20g 当归15g 黄芪18g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稍热,不拘时服。功用:补气养血。

主治:诸恶疮血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73五神汤《洞天奥旨》

组成:紫花地丁3g 金银花9g 车前子3g 川牛膝1.5g 获苓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治疗湿热蕴毒之下肢痛瘟丹毒的专方。

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g 山萸肉干山药(各12g)

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熟地米仁木瓜防己天花粉金银花白鲜皮人参白术各3g 甘草1.5g 威灵仙1.8g 牛膝(下部加)1.5g土茯苓60g

用法:用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二次,量病上下,食前或食后服之。滓再煎服。

功用主治:杨梅疮,不问新久,但元气虚弱者。

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芍药白术茯苓白芷皂角刺桔梗银花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益气血,托毒消肿。

主治:用于疮疡体虚邪盛,脓毒不易外达者。

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6g 白术黄芪人参各4.5g 白芍茯苓陈皮附子各3g 木香甘草(炙)各1.5g 川芎3g 山甲(炒)2—4g

用法:煨姜3片,大枣2枚,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温补托里。

主治:痈疽疮疡日久,气血两虚,寒邪凝滞,不肿不痛,不能腐溃,身凉,舌淡,脉细。

78透脓散《外科正宗》

组成:生黄芪穿山甲(炒)川芎当归皂角刺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脓托毒。

主治: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易外溃者。

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

组成:熟地2钱山茱萸1钱山药1钱丹皮8分白茯苓8分泽泻8分柴胡6分薄荷6分。用法:水煎,空心服。

功用主治:小儿白虎历节风。

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

组成:土茯苓12g 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鲜皮各6g 皂角子5g。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

功用:补肾强筋,化瘀通络,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主治:治杨梅结毒,初起结肿,筋骨疼痛;及服轻粉药后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者。81.丁桂散(经验方)

组成:公丁香肉桂各30g 共研细末。

功用:温化痰湿,散寒止痛。

用法:掺膏药或袖膏内敷贴患部。

82.九一丹(《医宗金鉴》)

组成:熟石膏9份升药1份各研极细末,和匀。

功用:提脓祛腐。用于溃疡、瘘管流脓未尽者。

用法: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83.八宝丹(《疡医大全》)

组成: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 研极细末。

功用:生肌收口。用于溃疡脓水将尽者,阴证、阳证都可用。

用法:掺于患处。

84.千金散(经验方)

组成:煅白砒6g 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各15g 共研细末。

功用:蚀恶肉、化疮腐。用于一切恶疮顽肉死腐不脱者,以及干日疮、鸡眼、痔瘘等证。

用法:将药粉掺入患处,或粘附在纸线上,插入疮中

85.白降丹(《医宗金鉴》)

组成:朱砂雄黄各6g 水银30g 硼砂15g 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45g 先将雄黄、皂矾、火硝、明矾、食盐、朱砂研匀,入瓦罐中,微火使其烊化,再和入水银调匀,待其干涸。然后用瓦盆一只,盆下有水,即以盛干涸药料的瓦罐覆置盆中,四周以赤石脂和盐卤层层封固,再以炭火置于倒覆的瓦罐上,如有空隙漏气处,急用赤石脂盐卤加封,约过三炷香(约3小时)即成。火冷定后开看,盆中即有白色晶片的药粉。

功用:腐蚀,平胬。用于溃疡脓腐难去,或已成瘘管,肿疡成脓不能自溃,疣、痣、瘰疬等证,外敷消散药物效果不显著

用法:疮大者用0.15~0.18g,小者0.03~0.06g,以清水调涂疮头上;亦可和米糊为条,插入疮口中,外盖膏药。

86.玉露油膏(《药蔹启密》)

组成:芙蓉叶(去梗茎)细末60g 凡士林240g

功用:凉血、清热、退肿

用法:调敷患处

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组成:草乌干姜各90g 赤芍白芷南星各30g 肉桂15g 研细末。

功用:温经活血,散寒化痰。用于疮疡阴证。

用法:热酒调敷,也可掺于膏药内贴之。

88.冲和散(《外科正宗》)

组成:紫荆皮(炒)150g 独活90g 赤芍60g 白芷30g 石菖蒲45g 研细末。

功用:疏风,消肿,活血祛寒。用于疮疡阴阳不和、冷热相凝者。

用法:葱汁、陈酒调敷。

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

组成:鲜牛蒡子根叶梗1.5kg 鲜白凤仙梗120g 川芎120g 川附桂枝大黄当归肉桂草乌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芨乳香没药各60g 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60g 苏合油120g 麝香30g 菜油5kg 白凤仙熟枯去渣,次日除乳香、没药、麝香、苏合油外,余药俱入锅煎枯,去渣滤净,秤准份量,每油500g加黄丹(烘透)210g,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撒下锅来,将乳、没、麝、苏合抽加入搅和,半月后可用。

功用:温经和阳,行气活血,驱风散寒,化痰通络。用于疮疡阴证、乳癖等。

用法:置铜杓中,加热,烊化,摊布上,贴患处。

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组成:麝香冰片各6g 白芨南星姜黄炒甲片樟冰各12g 轻粉胆矾各9g 铜绿12g 青黛6g 研极细末。

功用:活血,止痛,消肿,化痰,解毒。用于一切阳证肿疡。

用法:掺膏药上敷贴。

91.红灵丹

组成:雄黄l8g 乳香18g 煅月石30g 青礞石9g 没药18g 冰片9g 火硝18g 朱砂60g 麝香3g 除冰片、麝香外,共研细末, 最后加冰片及麝香,瓶装封固,不出气,备用。

功用:活血止痛,消坚化痰。用于痈疽未溃及初、中期阴茎癌。

用法:掺膏药或油膏上,敷贴患处。

92.金黄散

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00g 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1000g 天花粉5000g 共研细末。

功用: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用于疮疡阳证。

用法:可用葱捣汁、酒、油、蜜、菊花露、银花露、丝瓜叶捣汁等调敷。

93.人参养荣汤

组成:党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陈皮肉桂心当归各30g 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22g 远志15g 白芍90g 大枣8g 生姜6g。

功用:补益气血,宁心安神。用于疮疡溃后气血虚弱,久不收敛者。

用法:上锉散。每服12g,水500ml,加生姜6g,大枣8g,煎至300ml,去滓,空腹服。

94.小金丹

组成:白胶香45g 草乌头45g 五灵脂45g 地龙45g 马钱子(制)45g 乳香(去油)22.5g 没药(去油)22.5g 当归身22.5g 麝香9g 墨炭3.6g 各研细末,用糯米粉和糊打千捶,待融和后,为丸,如芡实大,每料约250粒左右。

功用:破瘀通络,祛痰化湿,消肿止痛。用于流痰、瘰疬、瘿、附睾结核、肿瘤等疾病。

用法:每次1粒,每天2次,陈酒送下。孕妇忌服。

95.阳和汤

组成:熟地黄30g 白芥子6g 炮姜炭2g 麻黄2g 生甘草3g 肉桂鹿角胶(烊化冲服)9g。

功用:温阳通脉,散寒化痰。用于流痰、附骨疽和脱疽的虚寒型。

用法:水煎服。

96.先天大造丸

组成:紫河车1具(酒煮捣膏) 熟地黄120克(酒煮捣膏) 归身茯苓人参枸杞菟丝子肉苁蓉(酒洗,捣膏) 黄精白术何首乌(去皮,用黑豆同蒸捣膏) 川牛膝仙茅(浸去赤汁,蒸熟,去皮捣膏)各60克骨碎补(去毛,微炒) 川巴戟(去骨) 破故纸(炒) 远志(去心,炒)各30克木香青盐各15克丁香9克黑枣肉6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主治:气血不足,风寒湿毒袭于经络,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或阴虚,外寒侵入,初起筋骨疼痛,日久遂成肿痛,溃后脓水清稀,久而不愈,渐成漏证;并治一切气血虚羸,劳伤内损,男妇久不生育。

97.清骨散

组成:银柴胡15g 鳖甲9g 炙甘草12g

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知母各9g。

功用:养阴清热。用于流痰溃久,症见骨蒸潮热者。

用法:水煎服。

98.三品一条枪

组成:砒石45g明矾60g 明雄黄7.2g 乳香3.6g 将砒、矾两物研成细末,入小罐内,煅至青烟尽白烟起,片时,约上下通红,生火,放置一宿,取出研末,约可得净末30g。再加雄黄、乳香两药,共研成细末。厚糊谓稠,搓条如线,阴干备用。

功用:腐蚀。用于瘰疬、痔疮、肛瘘等。

用法:将药条插入患处,外以膏盖护之。

99.桂麝散

组成:麻黄15g 细辛15g 肉桂30g 牙皂9g 生半夏24g 丁香30g 生南星24g 麝香1.8g 冰片1.2g 研极细末。

功用:温化痰湿,消肿止痛。用于疮疡阴证未溃、乳癖等。

用法:掺膏药内贴之。

100.白虎汤

组成:知母18克石膏30~45克(碎) 甘草6克(炙) 粳米18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101 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 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

[功用] 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 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以及热痹见壮热,关节肿痛,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用法] 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现代用法:水煎服)。102 防风汤《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甘草当归赤苓葛根杏仁麻黄官桂秦艽黄芩

[功用] 疏风活络,宣痹止痛

[主治] 行痹,外感风湿,恶寒发热,遍体骨节疼痛,游走不定,舌苔淡白,脉浮。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 上药为末。每副15克,用酒、水共300毫升,加大枣3枚、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103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 秦艽川芎二钱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

牛膝地龙

[功用] 活血化瘀,宣痹止痛。

[主治] 痹证经久不愈,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痛不移动,有瘀血者。

[用法] 水煎服。

104 宣痹汤《温病条辨》

[组成] 防己杏仁滑石连翘山栀薏苡半夏晚蚕沙赤小豆皮

[功用] 清化湿热,宣痹通络

[主治] 湿热痹证。湿聚热蒸,阻于经络,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痿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灰滞,面目痿黄。

【用法] 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105 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

[组成] 苍术羌活茯苓泽泻白术陈皮甘草

[功用] 除湿祛痹

[主治] 风湿外客,周身骨节沉重酸痛,天阴即[用法]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入姜汁、竹沥各20~30毫升同服。

106 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热入血分证,症见吐血、便血、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衄血发狂、自觉腹满、漱水不欲咽。[用法] 水煎服

107 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组成] 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

[功用]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 风寒湿痹

[用法] 水煎服

108 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组成] 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干漆桃仁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功用] 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主治] 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

[用法]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109五痿汤《医学心悟》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当归苡仁麦冬黄柏(炒褐色)

知母

[功用] 补中祛湿,养阴清热

[主治] 五脏痿证

[用法] 水煎服。

110 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组成] 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霍香射干连翘

薄荷白豆蔻

[功用]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 治湿温湿疫,邪在气分

[用法] 水煎服。

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效:活血补气,疏通经络。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用法:水煎服。

112.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桔梗、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肉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用法:水煎服,亦可制散服。

113.虎潜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锁阳、虎骨、干姜、

功效: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眩晕,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

用法:上为末,酒糊丸,一方加金箔一片,一方用生地黄,懒言者加山药。(现代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日服2次,淡盐水或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

功效: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斜。

用法: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g,温开水送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石膏、人参、甘草、胡麻仁、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

功效:轻宣达表,清肺润燥。

主治:1.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胸胀(或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少津,尖边俱红者。

2.肺痿,咳吐涎沫,喘逆上气,咽喉干燥,口渴,舌光红,苔干剥,脉虚而数

者。

用法:水煎服。

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功效:表里两解,清热止利。

主治:为表里俱热之首选方。治痿证初起,邪犯肺胃。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800毫升,先煮葛根,减至600毫升,纳入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木通、车前子、泽泻、当归、甘草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用法:作水剂煎服,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用药剂量。也可制成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组成:荆芥、防风、柴胡、茯苓、桔梗、川芎、羌活、独活、枳壳、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消疮止痛。

主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外感风寒,身痛、咳嗽等症。用于治疗皮肤病,流感,发热,流行性腮腺炎,咳嗽,破伤风等。

用法:水煎服。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

组成:生地、山萸肉、山药、牡丹皮、白茯苓、人参、当归、泽泻、麦门冬、龙骨、地骨皮、木香、砂仁、黄柏、知母

功效:滋阴降火,益气养血。

主治:主治肾阴不足,虚火内灼,气血两亏,骨无荣养,遂生骨瘤,坚硬如石,形色或紫或不紫,推之不移,坚贴于骨,形体日渐衰瘦,气血不荣,皮肤枯槁,甚者寒热交作,饮食无味,举动艰辛,脚膝无力者。

用法:每服80丸,空腹时温酒送下。

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

组成:犀黄、乳香、没药、麝香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消肿,祛瘀止痛。

主治:火郁、痰瘀、热毒壅滞而成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见舌红、脉滑数者。

用法:上药,用黄米饭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每用陈酒送下9克。患生上部,临卧时服,患生下部,空腹时服。

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目录 1.十灰散(《十药神书》)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4.四生丸(《妇人良方》)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10.金铃子散(《圣惠方》)11.抵当汤(《伤寒论》)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13.独参汤(《景岳全书》)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21.清营汤(《温病条辨》)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25.黎洞丸(《医宗金鉴》)26.七厘散(《良方集腋》)27.八厘散(《医宗金鉴》)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32.补筋丸(《医宗金鉴》)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36.蠲痹汤(《百一选方》)37.八珍汤(《正体类要》)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39.三痹汤(《妇人良方》)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44.乌头汤(《金匮要略》)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48.归脾汤(《济生方》)49.左归丸(《景岳全书》)50.右归丸(《景岳全书》)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59.太乙膏(《外科正宗》)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61.四黄膏(《证治准绳》)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3.陀僧膏(《伤科补要》)64.金黄膏(《医宗金鉴》)65.定痛膏(《疡医准绳》)66.乌龙膏(《伤科补要》)67.象皮膏(《伤科补要》)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69.万灵膏(《医宗金鉴》)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73.五神汤(《洞天奥旨》)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78.透脓散(《外科正宗》)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82.九一丹(《医宗金鉴》)83.八宝丹(《疡医大全》)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85.白降丹(《医宗金鉴》)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88.冲和散(《外科正宗》)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92.金黄散(《医宗金鉴》)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97.清骨散(《证治准绳》)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99.桂麝散(《药蔹启秘》)100.白虎汤(《伤寒论》)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102.防风汤(《宣明论方》)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104.宣痹汤(《温病条辨》)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109.五痿汤(《医学心悟》)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3.虎潜丸(《丹溪心法》)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

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课件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1 十灰散《十药全书》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g)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吐血、咯血、嗽血、衄血。 用法:上药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15g),食后服下。 2 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方》。 组成:大黄4两,川芒消2两,甘草2两,陈皮2两,红花2两, 当归2两,苏木2两,木通2两,枳壳4两,厚朴少许。 功效:通下瘀血。 主治:男子伤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半,煎至1沸,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待通下瘀血后,方可服损药。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6克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紫背天葵子6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4四生丸《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生荷叶9g 生艾叶9g 生柏叶12g 生地黄15g 各等分。 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功用:凉血止血。 用法:上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12g),水煎服。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组成:乌药缩砂木香延胡索1各一两(各10g)香附1炒,去毛二两(10g)甘草一两半(5g)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主治:痛经。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用法:细挫,每服七钱(209),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组成: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药6克当归尾6克甘草节6克皂角刺炒,6克穿山甲炙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深部脓肿等属阳证、实证者。 用法: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用法:水煎服。 8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用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120首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 2.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 〖组成〗大黄20芒硝10(冲服)当归10木通10枳壳20厚朴10苏木10川红花10陈皮10甘草10 〖功用〗攻下逐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7.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9. 鸡鸣散《伤科补药》 〖组成〗槟榔7枚陈皮木瓜各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和皮)15克紫苏茎叶9克〖功用〗行气降浊,化湿通络。 10. 金铃子散《圣惠方》 〖组成〗金铃子玄胡索各各9g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12.活血止汤痛(《伤科大成》 〖组成〗当归12 川芎6 乳香6 苏木5 红花5 没药6 蛭虫3 三七3 赤勺9 陈皮5 落得打6 紫荆藤9 〖功用〗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肿痛。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组成〗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赤芍桃仁苏木香附 〖功用〗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用于胸腹挫伤,气滞胀满作痛。 15. 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组成〗青皮陈皮各120克甘草90克(生熟各半) 穿山甲(炮) 栝楼根各6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 〖功用〗诸气涩闭,耳聋,腹痈,便痈,疮疽无头。 16.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 〖组成〗柴胡15 天花粉15 归尾15 红花6 穿山甲10 酒大黄30 酒浸桃仁12 〖功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17.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芍药、香附4.5克,甘草(炙)1.5克,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19.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 〖功用〗养血活血。 21.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 川芎6 赤芍9 桃仁9 红花6 枳壳5 丹皮9 香附9 延胡索12 乌药9 五灵脂9 甘草5 〖功用〗活血化瘀。治腹部损伤,蓄瘀疼痛。 32. 补筋丸《医宗金鉴》

刘武骨科门诊常用处方

骨科诊疗台 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水肿、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黄疸、淋巴结肿大、发绀、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呕血、便血、紫癜、苍白乏力、进食梗噎(疼痛)、吞咽困难、晕厥、心脏杂音、心悸、甲状腺肿大、肝大、脾大、腹水、腹部包块、瘫痪、精神障碍、颈肩痛、关节痛、腰腿痛、异常阴道流血、血尿 门诊思考 第一类基础知识类 一、骨科痛症的常用药物 理气药:香附枳壳青皮陈皮乌药 祛风通络:独活元胡五加皮络石藤桑寄生伸筋藤(偏重祛风湿) 温经散寒:麻黄桂枝附子 搜风刮骨:蜈蚣全蝎乌梢蛇 关节不利:伸筋草,桂枝白芍羌活独活 二、十问歌: 据卫生部中医司《中医病案书写格式与要求》通知精神,改编为: 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 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过参,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病胎产,小儿传染接种史,痧痘惊疳嗜食偏 三、中药的配伍禁忌 元代医家李东垣所撰《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也载有这首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而“十九畏”歌诀,则首见于明代永乐太医刘纯所撰的《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监炙煿莫相依” 四阴证判断诀窍 1 "微"(脉微细) 、"萎"(精神萎靡)、"畏"(畏寒)三字概括之 2. 仲景还强调了"小便色白"亦是少阴病特点 3.伤寒名家陈慎吾肾阳虚以尺脉微为鉴定要点 4.郑钦安: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同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

常用方剂150首方歌

常用方剂150首方歌 常用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1.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 方歌:止嗽散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白前甘草共为末,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 7.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解肌汤 方歌:氏柴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 扶正解表 11.败毒散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饮 方歌: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 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煨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承气汤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 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 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 方歌:温脾参附与干,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

初期: 活血化瘀: 1肢伤一方: 【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 【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 【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4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 5鸡鸣散: 【组成】: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7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芍药枳壳甘草川芎香附 【功效及适应症】:疏肝理气止痛,治胸胁损伤。 【歌诀】: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8膈下逐瘀汤、 【组成】:五灵脂6 g 、当归9 g 、川芎6 g 、桃仁9 g 、丹皮6 g 、赤芍6 g 、乌药6 g 、延胡索3 g 、甘草9 g 、香附4.5 g 、红花9 g 、枳壳4.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瘀血阻滞膈下证。膈下瘀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歌诀】: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红花归芎灵脂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骨科方剂

骨一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桃红归赤木,灵牛独仲田。 骨二方:活血止血、行气止痛:灵蒲金丹延、苏泽香附田。 骨三方:活血祛瘀、宽胸行气:桃红归赤木、玄壳梗柴田。 骨四方:祛风散寒、温经止痛:麻芥当羌草、秦瓜防地龙。 骨五方:行气活血、宣肺止咳:紫苏萎灵蒲、赤壳梗柴胡。 骨六方:益气补血、强筋壮骨:参芪当地乌精桂、寄生川断骨碎补。骨七方:养阴清热、通络止痛:地骨决明丝瓜斛、白皮茅根麦旱鹿。骨八方:清热凉血、祛瘀消肿:荆防丹玄栀子通、赤芍田七生桃红。骨九方:补肝肾、强筋骨:牛狗仲独当首乌、骨脂川断骨碎补。 骨十方:清热祛湿、疏风通络:灵仙防枝葛莶草、忍冬川加海桐皮。骨十一方:镇肝熄风、祛瘀通络:龙齿珍珠石决明、川芎白芍僵蚕衣、钩藤菖田茯蒺藜。 骨一方: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木香、灵脂、牛七、独活、杜仲、田七。 骨二方:灵脂、蒲黄、金铃子、丹参、延胡、苏木、泽兰、香附、田七。 骨三方: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木香、玄胡、枳壳、桔梗、柴胡、田七。 骨四方:麻黄、白芥子、当归、羌活、甘草、秦艽、木瓜、防风、地龙。 骨五方:紫苏、萎仁、灵脂、蒲黄、赤芍、桔梗、枳壳、柴胡。 骨六方: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首乌、黄精、桂枝、桑寄生、川断、骨碎补。 骨七方:石斛、桑白皮、旱莲草、鹿衔草、麦冬、茅根、石决明、丝瓜络、地骨皮。 骨八方:荆芥、防风、田七、栀子、木通、赤芍、生地、玄参、丹参、桃仁、红花。 骨九方:牛七、狗脊、杜仲、独活、当归、首乌、川断、补骨脂、碎骨补。 骨十方:灵仙、防已、桑枝、葛根、稀莶草、忍冬藤、川加皮、海桐皮。 骨十一方:龙齿、珍珠壳、石决明、川芎、白芍、僵蚕、蝉衣、钩藤、菖蒲、田七、茯苓、蒺藜。

骨伤科方歌

凤庆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 1.十灰散《十药神书》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 二蓟栀黄皆妙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大成活血便立通,硝黄枳壳厚归红 木通苏木陈皮草,煎服不行加蜜冲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紫地丁 蒲公英与天葵子,痈仓疥肿亦堪灵 4.四生丸〔《妇人良方》〕 四生三叶在其间,艾柏鲜荷生地餐 热迫血行成吐衄,血随火降一时还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加味乌药元胡索,香砂香附甘草剉 每服一钱姜三片,脐腹疼痛成效卓.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 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 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鸡鸣归尾桃大黄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 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11.抵当汤〔《伤寒论》〕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活血止痛乳没鳖,归穹芍红陈三七 紫荆苏木落得打,水酒煎服痛能医13.独参汤〔《景岳全书》〕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顺气活血桃砂仁,枳朴木香苏木邻 苏梗归芍红香附,损伤气滞非七情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复元通气木茴香,山甲青陈贝母良 白芷漏芦甘草共,瘀消气畅不为殃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复元活血用柴胡,花粉当归山甲珠 桃仁红花大黄配,跌打损伤正宜服. 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桃仁承气硝黄甘,活血祛瘀通便良。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骨伤科120首方剂趣味记忆

骨伤科120首方剂趣味记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了骨伤科120首方剂,骨伤科医生都应该掌握,而且三甲医院检查时要访谈这项内容。大家在临床工作很忙,很难有余暇专门背诵这些方子。我也同感,于是编了《骨伤科方剂120首趣味记忆》,不知是否符合其他医生的记忆习惯,希望有助于哪怕一部分人的记忆,我也满足了。其中,有效方剂歌诀,可能有些低俗,但是方便记忆,请予理解和指正。此后,我将陆续发出,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120首方剂(2017版) 目录 一、解表剂 l 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1、解表清里 l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二、清热剂 1、清气分热 l 白虎汤(《伤寒论》) l 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 2、清营凉血 l 清营汤(《温病条辨》) l 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3、清脏腑热 l 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4、清虚热 l 清骨散(《证治准绳》) 5、清热利湿 l 五神汤(《洞天奥旨》) 6、清热解毒 l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l 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l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l 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l 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治疗梅毒l 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l 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l 透脓散(《外科正宗》) l 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 l 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 l 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三、理气止痛 l 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l 金铃子散(《圣惠方》) l 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l 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l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l 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l 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四、理血剂 1、止血剂 l 十灰散《十药神书》 l 四生丸(《妇人良方》) 2、攻下逐瘀剂 l 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l 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l 抵当汤(《伤寒论》) l 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l 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3、活血化瘀 l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1.十灰散〔《十药神书》〕-凉血止血-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g]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活血祛瘀,通利二便-大黄川芒消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枳壳厚朴〔少许〕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清热解毒,消散疔疮-金银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 4.四生丸〔《妇人良方》〕-凉血止血- 生荷叶[9g] 生艾叶[9g] 生柏叶[12g] 生地黄[15g]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行气活血,调经止痛-香附乌药延胡索缩砂仁木香生姜(各10g)甘草 (5g)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白芷〔3克〕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克金银花陈皮各9克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各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补气生血-黄芪〔30克〕当归〔6克〕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攻下逐瘀- 归尾桃仁大黄 10.金铃子散〔《圣惠方》〕-疏肝泄热,活血止痛-金铃子[川楝子] 玄胡索 11.抵当汤〔《伤寒论》〕-破瘀血,消癥瘕- 水蛭虻虫桃仁大黄蜜糖适量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活血止痛-当归苏木末落得打(又名积雪草) 川芎红花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药陈皮紫荆藤地鳖虫 13.独参汤〔《景岳全书》〕-补气、摄气、固脱-人参30克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炒赤芍桃仁苏木末香附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消肿疗伤,行气止痛-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柴胡12 天花粉12 当归10 红花8 生甘草5 炮山甲10 大黄18(酒浸) 桃仁12(酒浸) 17.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炙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主治蓄血腹痛夜甚者-大黄芒消桃仁当归芍药丹皮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泻火解毒-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 21.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黄玄参麦冬丹参竹叶心黄连银花连翘 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清热解毒,疏风散邪-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芍药牡丹皮 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灵脂玄胡索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赤芍乌药甘草香附枳壳 25.黎洞丸〔《医宗金鉴》〕-续筋接骨,疏风活络-三七2两,生大黄2两,阿魏2两,孩儿茶2两,天竺黄2两,血竭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雄黄1两,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5钱,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牛黄2钱5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2两

中医骨伤科学课件

中医骨伤科学课件 一、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专注于骨伤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本课件将为大家介绍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 床应用。 二、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 1. 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学认为,骨伤疾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或脾肾功能失调所致。 骨伤科学旨在恢复气血运行和调节脾肾功能,以促进骨骼健康。 2. 骨伤分类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骨伤疾病可分为外伤性骨伤和内伤性骨伤两类。外伤性骨伤是由于外界力量直接作用于骨骼所引起的损伤,内伤性骨 伤则是由于内部病理因素引起的骨骼疾病。 3. 诊断和辨证 中医骨伤科学强调全面的病史询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运用相 关的中医诊断技术,如脉诊、舌诊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和辨证。 三、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应用 1. 中医按摩疗法

中医按摩疗法是中医骨伤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骨伤疾病的效果。 2. 中草药治疗 中草药在中医骨伤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变化,中医医师会开具具有活血化瘀、祛风利湿等作用的中药方剂,以促进骨骼的康复。 3.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骨伤的愈合和康复。 4. 中医康复训练 中医康复训练是指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技术,结合具体的骨伤病情,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五、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学科,它以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技术为基础,通过中草药治疗、针灸疗法、按摩疗法和康复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康复骨伤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通过采用中医骨伤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够更全面、有效地治疗和康复骨伤疾病,使患者更早地恢复健康。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教材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教材 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方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的汇总教材,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方剂、针灸方剂、推拿方剂、拔罐方剂等,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骨伤科的治疗方法。 一、引言 中医骨伤科方剂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在临床上,方剂的应用不仅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的特点,而且副作用小,深受患者欢迎。本文将根据实际需求,分别详细介绍各种骨伤科常用方剂的组成、适应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概述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主要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方剂、针灸方剂、推拿方剂和拔罐方剂等。这些方剂按照其作用和用途可分为活血化瘀方、清热解毒方、祛风除湿方、补益气血方和利湿排脓方等。这些方剂的正确选用和配伍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详细介绍 1、内服方剂:内服方剂是中医骨伤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主要

包含活血化瘀方、清热解毒方、祛风除湿方、补益气血方和利湿排脓方等。其中,活血化瘀方主要用于舒筋活络、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方主要用于清解热毒、消除炎症;祛风除湿方主要用于祛除风湿、舒筋止痛;补益气血方主要用于补气养血、增强体质;利湿排脓方主要用于排除脓液、消除肿胀。 2、外用方剂:外用方剂主要包含敷贴方、擦抹方和熏洗方等。其中,敷贴方主要用于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擦抹方主要用于舒通经络、祛风除湿;熏洗方主要用于舒筋活血、祛风除湿。 3、针灸方剂:针灸方剂是利用针灸的方法,刺激相应的穴位,以达到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常用的针灸方剂根据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配穴方案。 4、推拿方剂:推拿方剂是利用推拿手法,直接作用于患处,以达到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常用的推拿方剂根据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5、拔罐方剂:拔罐方剂是利用拔罐的方法,产生负压,吸附于患处,以达到舒筋活血、调和气血的作用。常用的拔罐方剂根据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四、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的应用。比如,一位

骨折三期辩证用药

金沙县中医院 骨伤科骨折三期辩证用药指导原则及常用方剂 骨折初期: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故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可选用和营止痛汤、复元活血汤、肢伤一号方等加减治疗,如肿胀较甚可加五苓散等利水消肿,如大便秘结合大承气汤加减,如发热可加银花、生地等,口渴加沙参、花粉等,上肢加桑肢,下肢加牛膝等。 骨折中期:此期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明显减轻,但瘀肿虽消而未尽,骨尚未连接,故治宜接骨续筋为主,可选用新伤续断汤、桃红四物汤、肢伤二号方等。 骨折后期:一般已有骨痂生长,治宜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八珍汤、虎潜丸、肢伤三号方等。骨折后期还应注意适当补益脾胃。 骨折后期及筋伤外洗用海桐皮汤。 肢伤一号方:当归12g,赤芍12g,生地12g,桃仁10g,黄柏10g,防风10g,木通10g,红花6g,甘草各6g,乳香5g。 肢伤二号方:当归12g,赤芍12g,续断12g,灵仙12g,骨碎补12g,五加皮12g,生薏仁30g,桑寄生30g。 肢伤三号方:当归12g,白芍12g,续断12g,灵仙12g,骨碎补12g,木瓜12g,花粉各12g,黄芪15g,熟地各15g,自然铜10g土别虫10g。 新伤续断汤:当归尾12g,醋自然铜12g,骨碎补12g,桑枝12g,地别虫、丹参6g,桃仁6g,泽兰6g,元胡6g,乳香3g没药各3g,继断10g,苏木10g。 和营止痛汤:当归12g,赤芍9g,桃仁9g,苏木9g,川芎9g,继断12g,陈皮6g,乌药8g,乳香6g,没药6g,木通9g,甘草5g 复元活血汤:柴胡15g,瓜蒌根、当归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各6g,酒大黄30g,桃仁9g。 桃红四物汤:当归12g,川芎8g,白芍10g,熟地黄15g,桃仁6g,红花4g。 六味地黄汤: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 八珍汤:党参15g,白术10g,茯苓8g,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5g,白芍8g,炙甘草5g 虎潜丸:虎骨(狗骨)6g陈皮12g锁阳10g龟板24g干姜3g知母12g白芍12g熟地黄24g黄柏30g。 海桐皮汤:海桐皮12g,透骨草12g,乳香12g,没药12g,当归9g,川椒9g,川芎6g,红花6g,威灵仙5g,白芷5g,防风5g,甘草5g。

简稿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

简稿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 1.十灰散(十药神书)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凉降止血此 方推。 2.大成汤(仙受理伤续断秘方)大成活血便利通,硝黄枳壳厚归红;木通苏木陈皮草,煎 服不行加蜜冲。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五味消毒菊双花,天葵公英紫地丁;共煎加酒温服下,损伤解 毒功最行。 4.四生丸(妇人良方)四生丸中三般叶,侧柏艾叶荷叶兼;生地合用为丸服,血热吐衄效 可验。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加味乌药元胡索,香砂香附甘草剉,每付需加姜三片,脐腹胀 痛功效卓。 6.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另-外科发挥)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 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勿用差。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赤芍药,柴枳芎桔牛膝同,血化下 行不作痨。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少妇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 脉大而虚宜此煎。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鸡鸣散中桃仁攻,归尾大黄三味同,推陈出新下瘀血,胸腹瘀结 服之通。 10.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胁痛 经匡。 11.抵挡汤(伤寒论)抵挡汤用桃仁黄,水蛭虻虫共合方,蓄血胞宫少腹痛,破坚非此莫相 当。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活血止痛乳没鳖,归芎赤红陈三七,紫荆苏木落得打,水酒煎 服痛能医。 13.独参汤(景岳全书)独参功擅得嘉名,血脱脉薇可返生,一味人参浓取汁,应知专用力 方宏。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顺气活血桃砂仁,枳朴苏木木香邻,苏梗归芍红香附,损伤气 滞非七情。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复元通气木茴香,山甲青陈贝母襄,白芷漏芦甘草共,瘀消气 畅不为殃。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复原活血用柴胡,花粉当归山甲同,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 血酒煎服。 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柴胡舒肝草香附,枳壳陈皮芎芍辅,胸胁疼痛寒热作,损伤气 滞总能疏。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桃仁承气牡丹皮,黄硝当归芍药齐,攻逐瘀血治腹满,下焦蓄血 用之宜。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桃红四物归地芎,加入白芍水煎用,活血祛瘀功效佳,主治伤 后瘀血痛。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

中外100首方剂

中药方子 1、一贯煎(《柳洲医话》) 药物:沙参12g 麦冬9g 生地15g 枸杞子9g 川楝子9g 当归15g 白芍9g 制首乌15g。 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制半夏150克、橘红150克、白茯苓90克、炙甘草45克。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7片、乌梅1 枚,水煎服。现多改为汤剂:半夏9克、橘红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3、二妙丸(《丹溪心法》) 药物:本方由黄柏、苍术2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腿膝疼痛、脚气肿痛、湿疮以及带下、淋痛等病症。 4、二至丸(《证治准绳》) 药物:女贞子12g,旱莲草12g。 5、二仙汤(经验方) 药物: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 克、黄柏6克、知母6克。 6、八珍汤(《正体类要》) 药物: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7、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车前子10克,瞿麦10克,扁蓄10克,滑石30 克,栀子10克,炙甘草6克,木通9克,大黄9克。 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药物: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熟地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3克肉桂3克黄芪12 克。9、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人参、白术、陈皮、当归、白芍、远志、肉桂各10克,熟地、茯苓、黄芪各15克、川芎、五味子、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3枚。 10、三妙丸(《医学正传》) 药物:苍术(炒)600g 黄柏(炒)400g 牛膝200g。 11、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药物: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120克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各180克。 1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药物:大黄四两(12克)牡丹皮一两(3克) 桃仁五十个(9克)冬瓜子半升(30克)芒硝三合(9 克)。 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药物:柴胡半斤(25克)黄芩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半夏半升洗(9克)生姜五两切(15 克) 枳实四枚炙(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大黄二两(6克)。 14、大承气汤(《伤寒论》 药物:大黄四两酒洗(12克)厚朴半斤炙,去皮(15克)枳实五枚炙(12克)芒硝三合(9克) 15、小柴胡汤(《伤寒论》) 药物:柴胡9 克、黄芩9 克、制半夏 6 克、炙甘草3 克、生姜3 片、大枣3 枚、党参6 克。 16、五神汤(《外科真诠》) 药物:茯苓15g 银花45g 牛膝9g 车前子15g 紫花地丁15g。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关乎中药的配伍和应用,是临床应用中医药的必备知识。而方剂,作为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每一位中医医师必须熟悉、重视的内容。 以下是120首必背方剂,按类划分,供读者参考。 一、发表热类 1.麻黄汤 2.麻杏石甘汤 3.石膏汤 4.麻黄加术汤 5.麻黄附子细辛汤 6.桂枝汤 7.桂枝加芍药汤 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9.牛膝汤 10.防风通圣汤 11.麻杏泻心汤 12.麻仁丸 二、解表发汗类 13.大青龙汤 14.小青龙汤 15.神农饮 16.葛根汤 17.麻黄杏子细辛汤 18.麻黄汤加附子 19.麻黄杏子芍药甘草汤

20.麻黄清醒饮 21.麻杏石膏汤 22.桂枝汤加芍药甘草汤 23.通脉四逆汤 24.桂枝麻黄各半汤 25.辛夷汤 26.银翘散 27.感冒灵颗粒 三、清热解毒类 28.白虎汤 29.小柴胡汤 30.清热解毒口服液 31.大黄清毒汤

32.银黄颗粒 33.连翘败毒散 四、透疹类 34.小柴胡汤加黄芩 35.生秦藤汤 36.麻黄法笔汤 37.茵陈蒿汤 38.妇女九汤 39.玄武汤 40.麻杏石甘汤 41.清宫颗粒 42.银翘片

五、滋补养生类 43.四物汤 44.六味地黄丸 45.人参鹿茸鞭片 46.三仙饮子 47.归脾汤 48.养血汤 49.七星茶 50.补中益气汤 51.人参汤 52.五味调和散 53.当归补血汤 54.龟鹿补肾丸

55.八珍汤 56.女贞子茶 57.胶贝母糖水 58.鱼腥草饮 六、消食导滞类 59.保和丸 60.二陈汤 61.四君子汤 62.香砂六君子丸 63.理中丸 64.生姜丸 65.活络丸

骨伤科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骨伤科常用方剂 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早期常用方剂: 1.七厘散(伤科七厘散《良方集腋》) [组成] 血竭30 麝香0.36 冰片0.36 乳香4.5 没药4.5 红花4.5 朱砂0.36 儿茶7.2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逐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淤滞作痛,割伤出血。 [用法] 共研细末,米酒调服,每服0.2g,日服1-2次,或调敷患处。2.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 [组成] 大黄20 芒硝10(冲服)当归10 木通10 枳壳20 厚朴10 苏木10 川红花10 陈皮10 甘草10 [功效与适应证]攻下逐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 [用法] 水煎服。药后得下即停。 3.双柏散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 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 [用法] 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4.四黄膏(《证治准绳》) [组成] 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用法] 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5.肢伤一方(《外伤科学》经

验方) [组成] 当归12 赤芍12 桃仁10 红花6 黄柏10 防风10 木通10 甘草6 生地12 乳香5 [功效与适应证]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用于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期。 [用法] 水煎服。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 [组成] 柴胡15 天花粉15 归尾15 红花6 穿山甲10 酒大黄30 酒浸桃仁12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 水煎,分2次服,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则停服,如6小时后,仍无泻下者,则服第二次,以利为度。 7.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组成] 当归12 川芎6 乳香6 苏木5 红花5 没药6 蛭虫3 三七3 赤芍9 陈皮5 落得打6 紫荆藤9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 水煎服。 8.活血祛瘀汤(经验方) [组成]当归15 红花 6 庶虫9 自然铜(煅)9 狗脊9 骨碎补15 没药6 乳香6 三七3 路路通6 桃仁9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续筋接骨。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初期。 [用法]水煎服。日1剂 9.活血祛瘀方(<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组成]当归10 赤芍10 红花12 栀子10 桃仁10 泽兰10 生地15 三七末3(冲服)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用于骨折及伤筋初期。 [用法]水煎服。

中医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中医骨伤科常用120首方剂 1、十灰散(《十药神书》)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效】凉血止血。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效】攻下逐瘀.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花花公子拜天地) 【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功效】清热解毒.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4.四生丸(《妇人良方》) 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歌诀】血府桃红四物汤,牛膝桔梗四逆散。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组成】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血虚阳浮发热证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江苏无橘,木瓜接宾 【歌诀】鸡鸣散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