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讲解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讲解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讲解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绪论

(1)在事物发展的两个流向中,如何认识人为流向对安全及对安全系统的影响?

人为流向:在自然状态发展的同时加入了人为因素

(1)远古的的石器时代,生产力极为低下,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而安全问题也主要来自于自然,比如水灾、野兽侵袭等,人被动地依附于自然

(2)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条件的需要,学会了利用大自然并尽可能逃避各种灾难,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观,但同样,由于利用的资源有限,产生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来自于自然。

生产方式:手工作坊无大的灾害

(3)工业时代,人类利用技术开发资源、制造机器,可以说技术无处不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同时也伴随着新的灾难。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更是喜忧掺半。

(2)通过学习,浅谈你对安全的属性的认识?

自然属性: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社会属性:安全问题大多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如技术危害、环境恶化等;人类也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减少事故。

严格来讲,是指安全要素中那些同人与人的社会结合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相联系的演化规律及过程。

(3)在安全科学中,安全是如何定义的?其特征有哪些?

安全的科学概念: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科学是认识和揭示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与其转化规律的学问。即,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4)何谓安全三要素?何谓安全四因素?

安全三要素”即是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将安全人与物分为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后称“四因素”)。

(5)试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领域

1.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

2.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

3.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

MET系统概括出了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即安全系统包括了7个基本子

系统,每一基本子系统提出的安全命题是:

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

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震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

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

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

ME:人环境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

ET:环境检测、自动报警与监控、技术风险;

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第二章

(1)何谓工伤事故?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这三项要素构成的。

(1)伤害部位

包括:头、脸、眼、鼻、耳、口、牙、上肢、手、手指、下肢、足、脚趾、肩、躯干、皮肤、粘膜、内脏、血液、神经末梢、神经中枢等

(2)伤害种类

伤害种类包括: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窒息等。

(3)伤害程度

伤害程度: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国外分为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终生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局部致残),暂时不能劳动、要医疗但不休工,无伤害等。

(2)如何认识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安全的极向性

①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②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安全性与危险性具有互补关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害性趋于最小值。反之亦然;③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

(3)试描述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并说明根据该理论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

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伤亡事故的场合),事故的原因包括3个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因此,后来的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1·违章操作2 ·违章指挥3·违反劳动纪律

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

(4)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缓慢地释放能量

5.设置屏蔽设施

6.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7.信息形式的屏蔽

(6)何谓事故法则?并说明如何应用事故法则指导生产?

事故法则为:1:29:300

即每330次事故中死亡、重伤一人,轻伤、微伤29人,无伤300人,也称为1:29:300法则。

Engineering ---工程技术。

通过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改善劳动条件,实现本质安全。

Education ---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端正职工的安全态度,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Enforcement ---强制。

利用规章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制人们实行安全行为。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有影响。

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

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低;

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7)根据所学事故致因理论,试述在企业中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

1.企业外的变化及企业内的变化

2.宏观的变化和微观的变化

3.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变化

4.实际的变化和潜在的或可能的变化

5.时间的变化

技术上的变化6.人员的变化7.劳动组织的变化8.操作规程的变化

第三章

1、人失误的定义

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2、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的区别。

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故意的)错误行为;

人失误的发生往往是无意识的。

3、人失误的分类

按照原因分类1.随机失误 2.系统失误 3.偶发失误

按表现形式的人失误分类 1.遗漏或遗忘 2.做错 3.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

按生产阶段的人失误分类1设计失误2操作失误3 制造失误4 维修失误5检查失误6储存、运输失误

4、信息处理的各种模型。

1 桥本模型2人的计算机模型3 黑田模型

5、注意定义及其功能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信息处理的选择性,人在某时间只处理某些信息;集中性是指专心处理某些信息而撇开其他信息。

1 选择性。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一部分信息,一般地选择来自一种感官的信息;

2 集中性。局限于特定的感觉,跟踪某种特定的对象而排除无关的信息;

3 搜寻。从一些信息中搜寻出一部分信息;

4 激活。应付一切可能出现的刺激;

5 定势。接受特定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6 警觉。对当前没被选择的强大的刺激或信息仍保持警觉。

6、记忆定义

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保留和恢复的过程,包括记(识记、保持)和忆(再认或回忆)。

7、影响个人能力的因素及人失误的外界因素。

影响个人能力

1.硬件状态包括生理状态身体状态病理状态药理状态

2.心理状态

3.软件状态

人失误的外界因素

1.状态特征包括建筑学特征环境的质量劳动与休息装置、工具、消耗品的质量及利用可能性人员安排组织机构周围的人际关系报酬、利益

2.工作指令

3.工作任务要求的知觉要求的动作要求的记忆要求的计算有无反馈连续性班组结构

4.人机接口显示器和操作器的设计标记装置状态的表示表示信息量机器状态的表示安全保护装置

8、生物三节律。

人的体力以23天、情绪以28天、智力以33天为周期变化

9、气质类型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敏感而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粘液质。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

抑郁质。体验观察细微,多愁善感,孤僻呆滞,适应性(可塑性)很差,不易转变情绪和观点。

第四章

1、防止人失误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从三个阶段采取措施防止人失误:

控制、减少可能引起人失误的各种原因因素,防止出现人失误;

在一旦发生了人失误的场合,使人失误不至于引起事故,即使人失误无害化;在人失误引起了事故的情况下,限制事故的发展、减小事故损失。

管理措施

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人员;

推行标准化作业,通过教育、训练提高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

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务,防止发生疲劳和使人员的心理紧张度最优;

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2、警告的作用及种类

作用:提醒人们注意危险因素的存在,警告可以提示人员调用他的知识或经验种类:视觉警告听觉警告气味警告触觉警告味觉警告

3、人机环境匹配问题主要内容。(详看)

作为系统元素的人员、机械设备、工作环境合理匹配,使机械设备、工作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使人员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工作效率高。

人·机·环境匹配问题主要包括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机器的人机学设计,及生产作业环境的人机学要求等。

4、职业适合性定义及内容。

职业适合性是指人员从事某种职业(或操作)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职业适合性包括对人员的生理、心理特征方面的要求,以及对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5、安全教育阶段

1.安全知识教育

2.安全技能教育

3.安全态度教育(安全态度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安全态度教育。)

6、动机、激励、需要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念头,是产生行

为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可以使个体保持在兴奋状态中。

需要是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包括缺乏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要素和社会

环境中的心理要素。为了弥补这种缺乏,就产生欲望和动力,引起并推动个体活动。

7、人类需要的5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8、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的概念

激励因素是使人得到满足感和起激励作用的因素(满意因素),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负有责任及上进心等。

激励因素是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激发人们工作热情的因素,促进人们进取的因素。

保健因素是缺少它会产生意见和消极情绪的因素(避免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包括企业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工作环境及同事关系等。

改善保健因素,消除不满情绪,能使职工维持原有的工作状况,但不起激励作用。

第五章

1、企业安全管理概念

企业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

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事故,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企业安全管理是事故预防的基本方法

2、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事故预防的基本方法;安全生产效益是什么?

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是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

企业安全管理是事故预防的基本方法

安全生产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

3、安全管理特殊性

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永恒的主题

安全管理决策必须慎之又慎

事故致因理论是指导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4、事故预防五阶段模型;改进事故预防五阶段模型

5、事故预防的3E原则

Engineering ---工程技术。

通过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改善劳动条件,实现本质安全。

Education ---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端正职工的安全态度,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Enforcement ---强制。

利用规章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制人们实行安全行为。

6、事故判定技术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一种在事故发生前调查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出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原因,在它们引起事故之前被改正。

询问一组选作调查对象的“当事人-在场人”,听取他们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叙述。

把收集到的资料按危险程度、危险的类型、暴露于危险的次数及程度进行分类。针对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采取恰当的改正措施。

7、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所支出的费用,以及被毁坏的财产的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的产值减少、资源的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

第六章

1、我国安全管理体制。

1 国家监察

2 行业管理

3 企业负责

4 群众监督

5 劳动者遵章守记

2、国家监察;安全监察。

安全监察是以国家的名义以国家的权力,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企业的事故预防工作实行法制性监督,纠正和惩诫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行为,保证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贯彻实施

3、安全生产法的内容。(了解)

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2002年11月1日执行

4、“三大规程”;“五项规定”。

“三大规程”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五项规定”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

5、安全检查的内容。(详看)

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6、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

根据需要和可能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否能够做到;

结合本单位生产技术、设备以及发展远景考虑;

本单位人力、物力、财务是否允许;

安全技术措施产生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7、哪一种情况必须进行劳动安全预评。

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爆炸场所危险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大量生产和使用Ⅰ级和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大量生产和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劳动安全卫生行政部门确认的其它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8、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9、报告事故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

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七章

不知道

第八章

(1)安全具有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第一,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耗和损失的功能简称“减损功能”;

第二,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其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2)影响安全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安全投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对安全投资的制约

科学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

生产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

(3)试述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

1 综合性

2 整体性

3 群众性

精选-金融学原理_彭兴韵_课后答案[1-24章]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流动性高的货币和流动性低的货币之间的比率 2.直接融资:货币资金需求方通过金融市场与货币资金供给方直接发生信用关系 3.货币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持有的等量的货币具 有更高的价值。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4.年金: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最现实的例子包括:零存整取、均等偿付的住 宅抵押贷款、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5.系统性风险: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资产都面临的风险, 不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 6.财务杠杆:通过债务融资,在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会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 7.表外业务:是指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但会影响银行所能取得的利润的营业收入 和利润的业务。分为广义的表外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 8.缺口:是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之间的差额。 9.贷款五级分类法: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10.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比例、在一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该 公司普通股的债券。 11.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 12.市场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引起股票价格剧烈波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 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来的现象。 13.回购:债券一方以协议价格在双方约定的日期向另一方卖出债券,同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 按约定价格从后者那里买回这些债券的协议。 14.贴现:票据的持有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利息后将 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15.汇率:一种货币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即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16.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两种货币 之间的汇率。 17.期权:事先以较小的代价购买一种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一确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种金融 工具的权利。 18.掉期:在买进某种外汇的同时,卖出金额相同的这种货币,但买入和卖出的交割日期不同, 但数量完全相同的同一种外汇。 19.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可以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的货币, MB(基础货币)=C(流通中的货币)+R(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额) 20.货币乘数: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倍数 21.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 22.利率期限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23.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过程 24.消费价格指数: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的消费开支所编制的物价指数 25.一价定律: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样的商品无论在哪里生产,在世界各地以同一货币表示的 价格都应该是相同的 26.购买力平价:根据一价定律,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就取决于两国同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2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手段指标变量后,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的过程 28.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并进 一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最新安全学原理复习重点

安全学原理复习重点

安全工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1、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2、本质安全化:安全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说明:本质安全化是相对的。 3、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 4、安全评价: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和随机安全评价。 5、固有危险度:造成灾害的危险程度。 6、危险物质:化学、物理及生物作用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的物质。 安全科学的定义(现在的定义) 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及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人与物关系) “0123”安全管理模式(略) 安全观的定义 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所形成的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理的具体含义 ?安全第一 是在进行工业生产时,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当作头等大事来做好。必须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道理。 ?预防为主 掌握工业伤亡事故发生和预防规律,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预先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和控制他们,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者关系 “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两者相辅相成。组织生产时,优先考虑安全,安全和生产矛盾时,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一切安全工作需立足于预防,活动初就要考虑安全措施。 安全价值的定义: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对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提高安全价值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 ?安全寿命周期:从安全措施的构思、设计、实 施、使用、到基本失效的过程。 ?投资:整个安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投资的总和。

安全学原理总结

安全观 1.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安全: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保障条件。 3.人们对安全的认识:(1)从前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安全是人类生存、 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条件(2)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发生事故的环境。安全等于无事故,安全是指人身没有伤害、设备没有损坏、财产没有损失的状态(3)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到,安全系判明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4)1.安全是之人的身心而言,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上、不死、不病,而要保障人的心理、生理的安全与健康。2安全设计的范围超出了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可以延伸到人能生活,生存的一切地方。3人们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通过,对安全需求的水平与质量页不同(5)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一种状态。 4.生产安全的本质:生产时间符合生产规律的规律活动,具有安全必然性,它通过总结安全生 产的历史经验教训,联系生产时间,遵循生产规律,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实施加以确认。 5.安全的规律:狭义安全规律与广义安全规律。安全科学讲的是广义的安全规律,它具有安全 的必然性,及安全的根本规律。分三大类安全规律;(1)生存规律:指安全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与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2)构成规律:指能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事物规律运动的诸因素,各自内在与系那个湖之间的本质联系所具有的安全必然性(3)发展变化规律:指安全从与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之后,经过理性升华,变成了符合预防、控制事故规律的产物,以其具有的规律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客观规律发展。 6.安全第一原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安全方针。 7.安全价值: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同过对安全措 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8.安全价值内容:(1)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2)安全功能分析(3)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4) 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 9.安全价值的观念:(1)安全的战略观念(2)安全的市场观念(3)安全的竞争观念(4)安 全的服务观念(5)安全的素质观念(6)安全的开发观念(7)安全的信息观念 10.大安全观: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 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 11.大安全观的目的:动员全社会、全民族、各行各业、上上下下,通过安全减灾的国家战略和 系统工程,不仅要保证实现国家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更为了追求人类的安全生存、社会的和谐、稳定 12.科学大安全观的内容:(1)树立“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2)树立全 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3)坚持科教减灾的科学馆(4)树立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5)树立综合减灾的决策管理观 13.大安全学科体系仍需要建立的观点和概念:(1)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仍需要完善(2)安全科 学技术应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3)灾害科学应把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作为研究对象(4)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及减灾科学本质存在着协同和交叉(5)安全、减灾、环保的工程技术层次有公用共享的基础(6)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是共同的目标(7)大安全学科框架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即安全人与物关系)、 3、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4、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综合性、整体性、群众性 5、事故按原因分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按事故的发展过程特性分类:突变型、发展型、持续型、环境演变型 6、事故严重度的概念,指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严重程度 7、安全观的核心:生命价值 8、安全的主要内涵:以“以人为本”为主要内涵。 二.名词解释 1、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已达到了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但并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2、固有危险度:是指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3、安全价值观:是人们对安全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认识和评定。 4、大安全观: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以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 5、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事故隐患:潜藏的不安全因素,从系统的安全的角度来看,人们所说的隐患包括一切可能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带来损害的不安全因素。 7、安全目标管理: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8、安全文化: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可表现为有关安全的哲学、伦理道德、科学、艺术和政治法律思想即其构成的思想观念系统及相关制度、设施。 9、安全效益: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国家、企业、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即用尽量少的安全投资,提供尽量多的符合全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安全保障。: 三.简答题 1.安全的基本特征P6: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安全作为人是身心状态及其保障条件是绝对必要的,而人和物遭遇到人为的或天然的危害或损坏极为常见,因此,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安全,如果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生存就不能维持,繁衍也无法进行 2)安全的随机性:安全取决于人,物和人与物的关系协调,如果失调就会出现危害或损害。安全状态的存在和维持时间,地点及其动态平衡的方式等都带有随机性。 3)安全的相对性:安全标准是相对的,因为人们总是逐步揭示安全的运动规律,提高对安全本质的认识,向安全本质化逐步逼近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无条件地追求绝对安全,特别是巨系统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但有条件地实现人的局部安全或追求物的本质安全化,则是可能的,必须的 5)安全的经济性:安全与否,直接与经济效益的增长或损失有关,保障安全的必要经济投入是维护劳动者的生产流动能力的基本条件,包括安全装置,安全技能培训,防护设施,改善安全与卫生作业条件,防护用品等方面的投入,是保障和再生生产力的前提 6)安全的复杂性:安全与否取决于人,物,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实际上形成人一机一环境运转系统,这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结合的开放性巨系统 7)安全的社会性: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 8)安全的潜隐性:对各类事物的安全本质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把握程度,总是受人的认识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局限 2.安全观的确立依据,安全观作为一种观念时价值何在。P43 安全观并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它应该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世界观主导的一种观念。世界观是由人生观,价值观,安全观共同组成的,这是安全观作为一种观念时确立的依据。同时安全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说安全是人生观的基本目标之一,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这些是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安全系统与安全有关的影响因素构成了安全系统。因为与安全有关的因素纷繁交错,所以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很难找到一个因素数及其相关性如此复杂的能与之相比的系统。由于安全系统中各因素之间,以及因素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多数有一定灰度,所以安全系统是灰色系统。安全系统是通过客体的能量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入一流出的非线性变化趋势,确认安全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 2.径集:在事故树中, 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 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 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也称通集或路集。在同一事故树中, 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径集称为最小径集。 3.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4.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5.决策:决策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佳(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决策通常有广义、一般和狭义的三种解释。决策的广义解释包括抉择准备、方案优选和方案实施等全过程。一般含义的决策解释是人们按照某个(些) 准则在若干备选方案中的选择,它只包括准备和选择两个阶段的活动。狭义的决策就是作决定,就指抉择。 6.系统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7.最小径集 8.最小割集 9.故障和故障类型 10.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综合题 1.道化学指数评价法的原理。(简答题,11分) 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是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条件、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2.安全决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简答题,11分) 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与随机性原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非确定型决策:当决策问题有两种以上自然状态,哪种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

消防安全管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消防安全管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属于消防安全管理主体的是人民政府、社会单位、群众自治组织、公安机关、主管部门。不属于消防安全管理主体的是自然人。 2、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二、填空题 1、我国消防安全管理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消防标准根据制定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 三、简答题 1、简述消防安全管理的客体范围:消防安全管理的客体是指在消防安全管理中与消防管理主体相对应的处于被管理地位的单位和个人。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自然人。 2、简述消防安全管理法律体系的内容包括:宪法、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四、论述题 结合实践,分析论述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基本原则和内在精神,是各管理主体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准则。结合消防安全管理实践和《消防法》中关于我国消防工作基本原则的规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一是方向性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总目标,在政策和业务上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业务上的方向性原则是指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二是法制性原则,是指消防安全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防止随意性。法制性原则要求各级消防安全管理主体和相对人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消防安全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三是责任性原则,是指所有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都应当为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承担责任。在消防安全管理中,责任性原则具体体现在“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上。四是社会化原则,社会消防主体整体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全体成员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这一点决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必须实现社会化原则。五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消防安全管理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消防安全特点实施有效管理,高效管理。六是综合管理原则,消防安全管理在其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内容上均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质。 第二章消防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单选题 1、在消防安全中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属于经济方法。 2、消防中介技术服务属于社会化手段。 3、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连锁理论,并认为安全管理的中心就是移去第三块骨牌,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根据预防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火灾具有偶然性,要预防火灾是不可能的,只能着手与灭。说法正确的是:一我们可以寻找引起火灾的本质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控制,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二火灾虽然是可以预防的,但火灾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火灾,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三火灾的发生时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锁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火灾的因素

安全学原理答案

《安全学原理》 1. 事故;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2. 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举出5项) 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复杂性。 3. 事故发展的阶段?事故的发展,一般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生长阶段、损失阶段。 4. 海因里希法则: 在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事故后果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 1:29:300。比例1:29: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得情况稍多,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 5. 什么是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6. 与传统安全相比系统的观点在哪些新特点? 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安全的相对性;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7. 辨析系统可靠性与系统安全性 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可靠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提高系统可靠性入手。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安全。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之前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侧重于故障发生后对系统的影响。故障是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连接点。 8. “3E对策” 通常把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制Enforcement对策,称之为“3E对策”,它们被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 9.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研究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的原理有哪些?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1)

1、目前人们对安全认识有哪几种类型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 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没有危险、不发生事故 安全是可以接受的危险 安全不仅指生命,还包括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 安全是一种良好的存在状态 2、安全规律具有哪几种形式 规律——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狭义安全规律——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规律 广义安全规律——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安全规律 1、安全的生存规律 指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具有与自然界生存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 2、安全的构成规律 指构成自然界的人类社会客观事物规律运动的诸要素,各自内在与相互之间的本质联系所具有的安全必然性。 生产安全规律的五种构成要素: 劳动者 劳动手段 劳动对象 劳动时间 劳动空间 3、安全的发展变化规律 是指安全从与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之后,经过理性升华,变成了符合预防和控制事故规律的产物,以其具有的规律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客观规律发展。 3.为什么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方针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这是安全第一思想的客观基础,安全第一是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当自始自终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体现在: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交通运输和其他有关部门生产,设计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真正树立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指挥和进行生产活动中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来考虑,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完成生产计划的前提条件和头等大事来抓。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时时处处都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生产中个环节都要坚持安全第一,每一项生产中都应该首先考虑安全因素,经常地检查隐患,找问题,自觉形成一套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制度,以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长期的安全的进行。

安全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安全学原理 名词解释 1、安全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相关的安全特征以及与社会相关的安全内涵 2、安全观: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所形成的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 大安全观::大有现代和全局观念的意思,是以人为核心的高度综合性的安全 3、安全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安全是否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的认识和评定 填空题 1、保障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三大对策: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 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规守纪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综合监察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其他监管相结合 3、安全的认识阶段:无知——局部——系统——动态 4、事故的预防原则:技术原则和组织管理原则 简答和论述 背诵知识点 1、对安全的理解 【1】概念的理解 1、复杂的动态过程或状态:人和事物受到的伤害或遭受的损失在当时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技术状态:满足一定安全指标要求的物态 3、理念:人和事物不会遭到伤害和损失的理想状态 【2】安全的相对性 1)、安全描述的相对性 2)、安全标准的相对性 3)对安全的认识与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3】安全的基本特征: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潜伏性 1、安全系统(目标)和系统安全(方法)区别与联系 1)、定义 安全系统工程: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对设备、资金、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周期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控制,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使系统的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学科 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系统论。可靠性理论等手段,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2)、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和控制 系统安全工程: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价、危险源控制 3)、侧重点不同 安全系统工程:管理层面 系统安全工程:技术层面 4)、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更符合本质安全的要求。 3、预防事故发生四个层次:

网络安全课后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攻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目标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5个方面: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必须能区分用户,以便防止相互干扰。操作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联网安全通过访问控制服务和通信安全服务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1. 简述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答: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制定的模

安全学原理

事故的定义事故是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时间。事故的特征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事故的发展阶段(1)孕育阶段(2)生长阶段(3)损失阶段事故预防途径事故后过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1:29:300.比例为1:29: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的情况稍多,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在事故预防工作中,避免严重伤害应该在发生轻微伤害或无伤害事故时就分析其发生原因,尽早采取恰当对策防止事故发生,而不是在发生了严重伤害之后才追究其原因,采取改进措施。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危险源概念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系统安全认为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对能量控制的失效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故原因常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又称一次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通常又进一步分为两类:物的原因和人的原因。物的原因是设备、物料、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原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是二次、三次以至多层次继发来自事故本源的基础原因。间接原因分为6类: 二次原因:(1)技术的原因(2)教育的原因(3)身体的原因(4)精神的原因基础原因:(5)管理的原因(6)社会及历史原因 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发生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由于对事故的各层次的原因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因此,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能量转移论:能量与事故人类在利用能量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能量,使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产生、转移和做功。从能量在系统中流动的角度,应该控制能量按照人们规定的能量流通渠道流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中止而发生事故。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他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方法大致分为十二个类型:1限制能量(2)用较安全的能源取代危险性大的能源(3)防止能量积蓄(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障(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屏障(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10)提高防护标准(11)改善效果及防止损失扩大(12)修复或恢复,治疗、矫正以及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绪论 (1)在事物发展的两个流向中,如何认识人为流向对安全及对安全系统的影响? 人为流向:在自然状态发展的同时加入了人为因素 (1)远古的的石器时代,生产力极为低下,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而安全问题也主要来自于自然,比如水灾、野兽侵袭等,人被动地依附于自然 (2)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条件的需要,学会了利用大自然并尽可能逃避各种灾难,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观,但同样,由于利用的资源有限,产生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来自于自然。 生产方式:手工作坊无大的灾害 (3)工业时代,人类利用技术开发资源、制造机器,可以说技术无处不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同时也伴随着新的灾难。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更是喜忧掺半。 (2)通过学习,浅谈你对安全的属性的认识? 自然属性: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社会属性:安全问题大多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如技术危害、环境恶化等;人类也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减少事故。 严格来讲,是指安全要素中那些同人与人的社会结合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相联系的演化规律及过程。 (3)在安全科学中,安全是如何定义的?其特征有哪些? 安全的科学概念: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科学是认识和揭示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与其转化规律的学问。即,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4)何谓安全三要素?何谓安全四因素? 安全三要素”即是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将安全人与物分为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后称“四因素”)。 (5)试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领域 1.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 2.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 3.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 MET系统概括出了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即安全系统包括了7个基本子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政府部门:以财政拨款作为经费来源,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的单位 的总称。 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 (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过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试图为公共管理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增进公共利益的学问。 二、复习思考题 1、试比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主体不同。公共管理的主体的公共部 门,包括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 门和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的主体是行政部门,特别是政府的行政机关。 (2)追求目标不同。公共行政更关注组织 内部的执行过程,而公共管理则 将视野大大拓展到组织的外部,以追求最终的好的结果为己任,并时时强调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3)公共管理的逐渐兴起并对公共行政有取而代之之势。政府部门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期望和定位,公共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公共管理学有哪些学科特征? (1)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科技整合的学科。 它需要综合地吸收当代各门社会 科学的合理内核,来搭建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范式和分析框架。 (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也呈现 多样化特点。 (3)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实践发展是相 吻合的。 (4)公共管理学从“内部取向”转向“外 部取向”。它重视战略管理、绩效 管理、责任机制和外部整合,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竞争性。 (5)公共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开放性 学科。 (6)公共管理学提倡案例分析法。 (7)公共管理学(作为指导政府部门活动 的理论规范前所未有地)强调管 理者个人责任和对结果负责。 3、如何理解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1)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部门,从其 管理对象来看,有相当多的事务 属于经济事务(如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的管理、对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制定和管理等)。一方面,对管理这些事务的政府部门官员来说,具备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和精深的专业经济知识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还要承担管理国有企业的任务。(管理竞争性领域的公公企业是我国公共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公共管理的特色之一。) (2)政府管理的即使是非经济事务,仍需要采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法。(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稀缺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当政府部门的官员都时刻提醒自己资源是有限的、并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收益-成本分析法来权衡他所要处理的众多事情时,管理的成效将要提高的多。) (3)经济学可以首先明确事务性质而后选择恰当的制度工具,从而节省管理的成本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协调矛盾、均衡利益的基础上处理好公共事务并花费尽可能少的成本。)(4)公共管理中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管理过程和方式呈现市场化取向,如何把握合适的度仍需要运用经济学知识来加以回答。 4、你是怎样理解工商管理理论和政治学理论对公共管理的基础性影响的。 (1)工商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科,工商管理理论和实 践必然会对公共管理学产生影响。当公共管理学在经济学途径上诞生并强调“企业型政府”理念时,工商管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当然构成公共管

安全学原理

第一章: 1. 何谓安全,人们安全的认识可分几个阶段? 答:安全 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况(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认识:无知(不自觉)、局部、系统、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2. 何谓安全指标,本质安全化、危险物质、安全评价和固有危险度?~答:安全指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在完成其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一个系统和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的运行,但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危险物质:一种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他的化学、 物理和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制爆炸、燃烧或中毒的的危险物质。安全评价:是指对于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存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固有危险度:是只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需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3 .安全有哪些基本特征,了解安全的基本特征有何作用?答: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的随机性、安全的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潜隐性。作用:? 4. 安全三要素,安全科学体系应包括那些方面。?答: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关系。安全科学体系: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哲学层次一一安全观;基础科学层次一一安全学;技术科学层次一一安全工程学;工程技术层次一一安全工程。 5 .安全科学技术何时列为一级学科,其下属有几个二 级学科和三级学科,这种划分是否合理?答:在国家标 准GB/T13745-T1992《学科分类和代码》中,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该学科体系是由5个二级学科和 27个三级学科组成的。不合理,2001年三月根据专家 的建议和我国的实际需要,将原属于矿业工程二级学科中的安全技术及工程调整为一级学科。 6 .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安全科学的 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 济规律。 7 .安全科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从中得到何种启示?答 8 .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方面?答:生产领域(安全生产即劳动保护方面)(交通安全及 消防与家庭安全)、生存领域(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灾变的控制与预防) 9 .我国《安全生产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1990-2000-2020 )?中提出准备重点研究和解决的安 全问题是什么?答:工业安全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着重研究重大恶性事故及多次重复发生的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技术,职业卫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着重研究危害职工的尘肺病的职业病的预防及控制技术。安全管理的研究和应用,高技术及特殊环境的安全技术。 第二章: 1. 什么事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 2.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答:哲学与科学既同又 异,同中有异,他们之间关系是:哲学以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有以哲学为指导,首先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同时,反过来哲学又给与具体科学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的指导。 3. 目前人们对安全认识有哪几种类型?答:从事故危害 中认识到、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到、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到、从安全内容的扩展中认识到、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到。 4. 什么是安全规律,狭义和广义的安全规律?答:安全规律,就是安全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广义: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安全,既大安全的的普遍规律, 其内在本质联系,既人与物在其臵于的系统中有符合客观规律的规律运动,具有的安全必然性。狭义: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规律。 5. 安全规律有哪几种形式?答:生存规律,构成,发展 变化规律 6. 为什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关系到 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方针? 答:安全第一是 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应当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其具体含义在:安全第一是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其他部门在生产设计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 持安全生产,生产必需安全,抓生产必需首抓安全;真正树立人是 最宝贵的财富,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指挥 生产和进行生产活动中坚持把安全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 来考虑,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完成生产计划,工作任务的前提和头 等大事来抓。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部门、交通运 输部门和其他部门时时处处都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生产中各个 环节都要坚持安全第一。 7. 何谓安全价值,安全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答:安全价 值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 动,通过对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 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 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内容:降低安全寿命周期 投资、安全功能分析、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集体投资和有组织的 活动 8. 提高安全价值有哪些途径?答:V=F/C (V-安全价值;F-安全 功能;~C-安全投入)~ F提高C下降;F提高C不变;C略有提高F更大提高; F不变C降低;F略有下降C大幅下降 9. 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有什么关系?答:生产价值=生 产活动x效益系数x安全系数 10 .如何看待安全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战略观念,服务观念和 开发观念,了解这些新的观念有何作用? 答:市场观念:我国企业正向生产经营型转化,从表面~ 看,安全 是企业内部的事,似乎与市场无关;实际上,人们对产品的安全要 求越来越高,,产品安全性不好,, 容易触电,爆炸等,则无人敢买,也就没有市场。此外,如果一个 企业的安全状况不好,经常出事故,在社会上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导致企业形象受损,并影响企业经营。 竞争观念: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竞争,市场就无法发展,竞争内容 很多,当企业实力相当时,某些弱点就会使自己丧失机遇导致失 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安全状况,如果某个企业,安全管 理水平不高,事故频繁,其结果是:不仅会由于职工的伤亡和经济 效益的下降,使其在竞争中失去中标机会;而且由于企业形象不 佳,影响其中标机会。 战略观念:安全战略观念有两个要点,“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方针,搞好安全是利国利民利企 业的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安全的最终目标是使劳动安全成为 人民第一需要的必要条件,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具有深远的战略 意义。 服务观念:安全有利于企业完成生产任务,有利于企业安定团结, 有利于企业职工家庭幸福。做好安全工作,是为发展企业生产力服 务,是为提高企业效益服务,是为企业员工幸福服务。 开发观念:其一是人才开发,要选拔与培养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人 才;其二是智力开发,要引进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安全新技术、 先进的安全设施等,为生产创造本质化安全条件。 11.什么是大安全观,为什么要树科学的大安全观?答: 如果将生产领域的技术安全扩展的生活安全和生存安全领域,形成 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仅有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 到全名的安全意识,这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近年来,我国每年意 外事故与灾害死亡人数高达10万多,各类事故引发的原因,有 70%以上由于人的“三违"一一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 律造成的,其根本在于企业领导、职工和社会大众缺乏应有的安全 知识。因此,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应成 为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的战略之策。 12 .试分析科学大安全观的时代背景。答:事故状况、公众安全 观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深入 人心、独生子女要求更高标准的安全与健康保障。高新科技产品给 家庭带来风险、缺乏安全科普教育和安全文化知识宣传、必须采取 与国际接轨的安全与健康标准化体制。 13 .试述大安全观的内容及其合理性。答:内容:1.树 立“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 2.树 立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 3.坚持科教减灾的科学 观;4.全力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 5.树立综合减灾的 决策管理观。 14 .试述大安全新兴学科体系的内容。 第三章 1. 安全的特点: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有关, 安全机 制与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有关, 安全管理与系统 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 2. 事故特征: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潜在性、 在线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3. 对付事故的办法:事故发生活吸取经验、进行预 防的方法(问题出发型),从系统内部出发,研究系统各 部分存在的联系,检查可能发生事故的 危险性及其发生途径,通过重新设计或变更操作来减少或 消除危险性,把事故的可能将地道最小限度(问题发现 型)。 4.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现 的迫使其有目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 外事件。生产事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之 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 设备或劳动等不良影响,致使 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地事故。 5. 工伤事故地构成要素: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20 种 6. 工伤事故的影响因素:人,物,管理,环境的原因,事故 处臵情况。- 7.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 象或数学分析,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结果的路论,是 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 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 论,空: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 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它对于 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及事故预防 都有重要的作用。 8. 事故的因果类型:连续型,多因致果型,复合型。 9. 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时间,按一 定的顺序互为因果一次发生的结果。抽取五个事件中的任 何一个,事件链就被破坏,就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10. 系统理论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研究人、机、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 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着眼于:机械的 运行情况和环境的状况如何,是否正常;人的特性如何是 否正常;人对系统中危险信号在感知、认识理解和行为响 应如何;机械的特性与 人的特性是否相容配;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许的响 应时间是否相容等等。 11. 瑟利模型: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决策可以分 为三个阶段,即人对危险的感觉阶段认识阶段响应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若处理正确则可以避免事故和损失,否则就 会造成事故和损失。启示: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 和识别危险,应具备 及时采取避免危险行为的能力。 12. 安德森模型:针对整个系统,瑟利模型没有探究何以会产生 潜在危险,没有设计机械及其周围环境的运行过程。 13. 轨迹交叉论: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时间顺序发展的 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两个系列,当人的不 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 间空间发生了接 触,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发生了。 14. 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 : 29:300 法则(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 1起,轻伤、微伤事故29起,无伤害事故300 起。启 示:要消除1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 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 不在于防止灾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15. 事故的预防原则:技术原则:消除潜在危险原则, 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闭锁原则,能量屏 蔽原则,距离保护原则,个体保护原则,警告、禁止信息 原则。组织管理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效 果性原则,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 作原则,责任制原则。 第四章: 1.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提高元件的可靠性,—口备用系统,对于处于恶劣环境 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加强预 防性维修)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 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 4.减少人为失 误5.加强监督检查。 2.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1.职业适应性检查; 2. 人员的合理选拔和调配; 3.安全知识教育;4.安 全态度教育;5.安全技能培训;6.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 况处理标准;7.作业前的培训;8.制定 和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9.开好班前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