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案例.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性质(标准)

教学案例.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性质(标准)

教学案例.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性质(标准)
教学案例.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性质(标准)

1.3.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第一课时)

学校:新塘中学 班级:高二A8班 教师:段建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对称性,增减性与最大值,各二项式系数的和.

2.掌握“赋值法”,并会简单应用 (二)情感与价值观

1.树立由一般到特殊及特殊到一般的意识.

2.了解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及地位.............

●教学重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的理解与二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有的求解. ●教学方法:发现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情境设计: 一、复习回顾

1.二项式定理及其特例:

(1)01()()n n n r n r r n n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 , (2)1(1)1n r r n n n x C x C x x +=+++++ .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r n r r r n T C a b -+=

二、引入

通项公式中的r

n C ,我们称其为二项式系数.当n 依次取1,2,3…时,

n b a )(+二项式系数,如下表所示:

表1

此表叫二项式系数表,早在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了又叫杨辉三角.国外最早发现是在欧洲,叫帕斯卡三角,比中国晚了500年

下面我们可以利用“杨辉三角”来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1

01C

C 02

C 12

C 2

2C 03

C

13

C

23

C

33

C

14

C

04

C

34

C

24

C

44

C

05

C 1

5C 25

C

35

C

45

C

55

C

观察二项式系数表,根据提示的方法,寻找表中的规律.

【注意】

?1)不要孤立的看、规律应该体现在联系之中

?2)既要注意横向观察,也要注意纵向观察,横向观察是重点

?3)可以结合函数图象或图表来研究,也可以和集合作联系

1、二项式系数表的规律

①每行两端都是1

②除1以外的每1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的和(如何用数学知识解释?)【提示】设这一数为C r

,其肩上的数则为C1-r

n

和C r

n

,由组合数知识可知:

③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

④中间的数值最大

2、二项式系数的函数观点

n

b

a)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依次是:C

n

0 , C

n

1…C

n

r…C

n

n.

从函数角度看,

r

n

C可看成是以r为自变量的函数)

(r

f

y=

其定义域是:{0,1,2…n}

当n=5及n=6时,分别作出其图象

图1 图2

据图可分析出函数r

n

C

r

f=

)

(,图象的对称轴是

2

n

r=

3、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据图1,2和表1可得出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对称性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m n m

n n

C C-

=).

直线

2

n

r=是图象的对称轴.

e.g1.已知515C =a ,915C =b ,那么10

16C =__________;

【2】增减性与最大值

∵1(1)(2)(1)1!k k n n n n n n k n k C C k k

----+-+==? ,

∴k n C 相对于1

k n C -的增减情况由1n k k -+决定,1112

n k n k k -++>?<,

Ⅰ.当21

+≤n k 时,二项式系数逐渐增大.

当2

1+≥n k 时,二项式系数逐渐增大

根据对称性可知,在中间取得最大值; Ⅱ.当n 是偶数时,中间一项2n n

C 取得最大值; 当n 是奇数时,中间两项12n n C -,12n n

C

+取得最大值.

[典型问题]

e.g 2.在9)(b a +的展开式中,二项式的系数最大是第____项,最大值为____ e.g 3.若n b a )(+的展开式中的第十项和第十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___=n e.g 4n

x

x )1(23+

展开式中的第6项的系数最大,则不含x 的项等于( ) A.210 B.120 C.461 D.416

【3】各二项式系数和[.赋值法...].

∵1(1)1n r r

n n n x C x C x x +=+++++ ,

令1x =,则0122n r n n n n n n

C C C C C =++++++ [组合数公式] [典型问题]

e.g 5.1

11C +

3

11C

+…+

11

11C

=____ e.g 6.

=+++++++++++++1

1

211101210n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C C ____;

四、经典例题

例1.在()n a b +的展开式中,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

证明:在展开式01()()n n n r n r r n n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 中,

令1,1a b ==-,则0123(11)(1)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 , 即0213

0()()n n n n C C C C =++-++ , ∴0213n n n n C C C C ++=++ ,

即在()n a b +的展开式中,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

说明:由性质(3)及例1知021312n n n n n C C C C -++=++= .

五、拓展训练

1.已知7270127(12)x a a x a x a x -=++++

求:(1)127a a a +++ ; (2)1357a a a a +++; 2.若n x

x )21(4+

展开式中前三项系数成等差数列

求(1)展开式中含x 的一次幂的项; (2)展开式中所有x 的有理项;

(3)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

六、小结

①通过本节学习,需掌握二项式系数的三大性质:

即对称性、增减性和最大值,及二项式系数之和. 注意灵活利用. ②数学思想:函数思想(a 单调性;b 图象;c 最值)

③数学方法:赋值法 、递推法、

七、讨论

? 1.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和地位 ? 2.东西方数学发展比较

? 3.历史人物[1.杨辉 2.帕斯卡] ? 4.中国当代数学大师及其成就

八、课后作业:完成《课时作业九.1.3.2杨辉三角》

九、教学反思

二项展开式中的二项式系数都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它有三条性质,要理解和掌握好,同时要注意“系数”与“二项式系数”的区别,不能混淆,尤其要理解和掌握“取特值”法,它是解决有关二项展开式系数的问题的重要手段.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三 角 形 的 面 积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各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找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并说出计算公式。教师提问: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关于三角形,你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学生回答,师展示。 二、分组操作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一)、1、上节课,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2、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4、学生小组合作,拼剪图形。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拼剪。 5、各小组填写发现报告单,填写我们是用()拼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2)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 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么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 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4、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师:谁愿意到黑板面前写一下? 生:书写。集体订正。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你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反馈,自由到板前书写。集体订正。 5、公式的运用:要想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那么,我们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题好吗? 生:独立完成课本中试一试题目 6、小结: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出,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师:(课件展示题目) 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研究完成。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柳林县陈家湾中心校冯利花 【背景】 教学十几年来,讲了很多节课,每节课都值得反思,尤其是《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记忆犹新。“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特别是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操作机会,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1、创设情景:电脑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让学生分别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思考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求,面积公式怎么推导。学生尝试,老师引导。 2、实践操作: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请同学试着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操作的,得到什么结论了。 提示:可不可以用割补法? 生: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折成一个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3、再引导:这个办法怎么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1:这个办法还不错。 生2: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 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 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4、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师:谁愿意到黑板面前写一下?

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教学反思07

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一提: 一、目标定位准确 本节课,在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充分分析学情后,确定的教学目标:理解、领悟二项式系数性质;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灵活有效地运用赋值法.应该说具有具体而又准确,科学而有效的特点.随着课堂的实践得到了落实,并且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基本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以递进的形式呈现: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抽象概括,提炼上升;特殊——一般——特殊到一般…,课堂实践表明,这些目标,在师生共同努力及合作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二、突出主体地位 1.放手发动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一直是课改的大方向,也是新课标的原动力之一. 还给学生什么呢?教师作了很好的诠释: 一是给“问题”,当然问题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符合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出发这一根本教学原则. 二是给“时间”,这体现了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即便是教学难点“中间项系数最大”这一组合数计算讨论过程仍由学生尝试. 当然,n=6,7时,离散型函数的图象起了直观引领,奠基的重要作用. 不为完成任务所累,不为主宰课堂所困. 三是给“机会”,让学生展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成果,极大地保护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程度和激情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2.彰显理性数学 本节课,无论是对称性,增减性(最大值),及二项式系数和的逐步生成,学生都能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归纳猜想到结论. 但数形结合的函数思想,组合数两个性质的运用,两个计数原理的巧妙“会师”,奇数项二项式系数和等于偶数项二项式系数和,反馈升华例示中赋值法再现. 这正是“数学演绎”、“理性数学”的精华,让学生找到内化和建构的多种途径.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执教者: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4: 师:仔细观察这 3 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 5: (1)出示例 5: 师:用例 5 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板书如下: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3、完成练习三第 1 - 3 题: 四、课外延伸:介绍第 16 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师:(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板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2 六、作业设计(略)

(完整版)教学案例.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性质(标准)

1.3.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第一课时) 学校:新塘中学 班级:高二A8班 教师:段建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对称性,增减性与最大值,各二项式系数的和. 2.掌握“赋值法”,并会简单应用 (二)情感与价值观 1.树立由一般到特殊及特殊到一般的意识. 2.了解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及地位............. ●教学重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的理解与二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有的求解. ●教学方法:发现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情境设计: 一、复习回顾 1.二项式定理及其特例: (1)01()()n n n r n r r n n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L L , (2)1(1)1n r r n n n x C x C x x +=+++++L L .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r n r r r n T C a b -+= 二、引入 通项公式中的r n C ,我们称其为二项式系数.当n 依次取1,2,3…时, n b a )(+二项式系数,如下表所示:

表1 此表叫二项式系数表,早在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了又叫杨辉三角.国外最早发现是在欧洲,叫帕斯卡三角,比中国晚了500年 下面我们可以利用“杨辉三角”来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三、探究 观察二项式系数表,根据提示的方法,寻找表中的规律. 【注意】 ?1)不要孤立的看、规律应该体现在联系之中 ?2)既要注意横向观察,也要注意纵向观察,横向观察是重点 ?3)可以结合函数图象或图表来研究,也可以和集合作联系 1、二项式系数表的规律 ①每行两端都是1 ②除1以外的每1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的和(如何用数学知识解释?) 【提示】设这一数为r C 1-r n 和C r n ,由组合数知识可知: 1 1 01C C 02 C 12 C 2 2C 03 C 13 C 23 C 33 C 1 4C 0 4 C 3 4C 2 4C 4 4C 0 5C 1 5C 2 5C 35 C 4 5C 55 C

高中数学 1.3.2“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3

§1.3.2“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项式系数的四个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发现,抽象概括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启发学生认真分析书本图1-5-1提供的信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合情推理得到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再给出严格的证明。 教学重点:如何灵活运用展开式、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解题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展开式、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解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二项式定理及其特例: (1)01()()n n n r n r r n n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 (2)1 (1)1n r r n n n x C x C x x +=++ ++ +.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r n r r r n T C a b -+= 3.求常数项、有理项和系数最大的项时,要根据通项公式讨论对r 的限制;求有理项时要注意到指数及项数的整数性 二、讲解新课: 二项式系数表(杨辉三角) ()n a b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当n 依次取1,2,3…时,二项式系数表,表中每行 两端都是1,除1以外的每一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的和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n a b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是0n C ,1n C ,2n C ,…,n n C .r n C 可以看成以r 为自 变量的函数()f r 定义域是{0,1,2, ,}n ,例当6n =时,其图象是7个孤立的点(如图) (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m n m n n C C -=). 直线2 n r = 是图象的对称轴. (2)增减性与最大值.∵1(1)(2)(1)1!k k n n n n n n k n k C C k k ----+-+= =?, ∴k n C 相对于1 k n C -的增减情况由1n k k -+决定,1112 n k n k k -++>?<, 当12 n k +<时,二项式系数逐渐增大.由对称性知它的后半部分是逐渐减小的,且在中间取得最大值;

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教案)

1. 3.2“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项式系数的四个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发现,抽象概括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启发学生认真分析书本图1-5-1提供的信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合情推理得到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再给出严格的证明。 教学重点:如何灵活运用展开式、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解题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展开式、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解题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二项式定理及其特例: (1)01()()n n n r n r r n n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 (2)1 (1)1n r r n n n x C x C x x +=++ ++ +.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r n r r r n T C a b -+= 3.求常数项、有理项和系数最大的项时,要根据通项公式讨论对r 的限制;求有理项时要注意到指数及项数的整数性 二、讲解新课: 1二项式系数表(杨辉三角) ()n a b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当n 依次取1,2,3…时,二项式系数 表,表中每行两端都是1,除1以外的每一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的和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n a b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是0n C ,1n C ,2n C ,…,n n C .r n C 可以看成 以r 为自变量的函数()f r 定义域是{0,1,2, ,}n ,例当6n =时,其图象是7个孤立的点(如图) (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 (∵m n m n n C C -=). 直线2 n r = 是图象的对称轴. (2)增减性与最大值.∵1(1)(2)(1)1!k k n n n n n n k n k C C k k ----+-+= =? ,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背景】 《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片段】 探索面积公式 1、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吗? 生:三角形的面积,我们没有学过。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生:我们小组有个简单的办法,只要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马上就可以数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请你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下。 生: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因为每小方格代表1cm2,不满一格的按半格算。师:这组同学通过数方格得到答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小组想到了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也就是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拿出直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关于三角形的面积,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生1:我认为用数格子的办法算三角形的面积不简便,如果是一个很大的三角形,要数很长时间,能像计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那样得到一个计算面积公式吗? 生2:刚才他们小组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2、动手操作中推导公式 师:每组拿出学具袋,袋里有2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每一组选一种三角形研究,试一试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以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探索情况? 生1:我们小组用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2:我们小组选择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我们小组选择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在这些小组的介绍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杉树乡对马小学xxx 案例说明: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拼摆,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形的拼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践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根据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各题。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除以2”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三种类型的三角形。 学生的学具分组准备: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每种类型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 片断一: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是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师:转化成长方形是为了利用以前的旧知解决新知识,这种转化的思想在我们数学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今天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三角形”。 二、探索新知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新的知识“三角形面积” 板书:三角形面积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分组拼摆成学过的图形。(三种类型三角形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每种类型有2个是完全一样的)教

师巡视、指导。 师:请(各组派学生代表发言),说说你们是怎样拼摆的,结果怎样?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说明你们都非常的用心,那你们在转化过程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1:用两个三角形拼成的。 生2:都拼成平行四边形。 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 师:那什么是“两个完全一样”呢?我这里有两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吗? 生:不行,形状大小要完全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摆、动手操作渗透图形转化的数学思考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探索学习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案例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案例》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并认识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操作—推导—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加深平面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为后面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作好铺垫。《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现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为例。 [片断] 在“初构”环节的导入设计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那你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1: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生2:也可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生3:也许三角形呢? 师:那好,就请你们利用准备好的学具,小组内先议一议,然后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合作讨论,然后动手操作)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们组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我们组还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3:我们是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反思] 一、还学习的主动权于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热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儿童的这种

需要更为强烈。学生一旦在自己的活动中无意间发现了新的知识,就触动了他的这种需要。他就会有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的教师应适时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给学生一个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真正做一个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有时教师要舍得“放”,说不定学生会给你更多的惊喜。 二、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把自主探索的机会、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引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教学中,我用一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那你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把学生的思维拉到“转化”的思想上来,又给予了多元的方法提示(可以议一议、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与形式。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案例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案例 彭英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单元中第二节内容,它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发现问题 首先学生通过对多边形图片的欣赏,说一说能否计算少先队大队旗的面积和计算红领巾的面积,提出求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其次让学生比较任意两个三角形的大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一种智力的最佳状态。 二、尝试操作,探索问题 (一)数方格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课本例题中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小组合作)要求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长度同它的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猜想。同时会发现这种方法较麻烦,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呢学生可以通过拼图形这个游戏来实现. (二)拼图形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教师注意对学困生个别指导 (2)课件演示拼摆过程 (3)讨论: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

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把一个三角形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 (1)学生拼摆 (2)课件演示拼摆的过程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 (2)课件演示拼摆的过程 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课件演示拼摆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旋转、平移的过程 (三)归纳三角形面积 1、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1)用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学过的平面图形?(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与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相互交流,弄清面积关系以及底高之间的关系。 2、推导公式 (1)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2)引导归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温宿镇六校 李薇薇 【案例描述】 猜想: 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 操作验证: 师: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生: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合理。(表扬,祝贺) 师: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

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合理,也很好。(表扬,祝贺)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拼法不同,将三角形的两底相拼,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本来可以的,只是确定不了底和高是多少而失败,这下明白了要这样拼。 师:尽管你没有最后得出结论,但你能积极参与也是好样的。(鼓励)师: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 生: 第一种, 生: 第二种, 生: 第三种。 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 下面,我们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到黑板面前写一下? 生:书写。集体订正。 师: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你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 生:反馈,自由到板前书写。集体订正。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九册《三角形面积》教学案例 案例说明: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拼摆,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形的拼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践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根据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各题。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除以2”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三种类型的三角形。 学生的学具分组准备: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每种类型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 片断一: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是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师:转化成长方形是为了利用以前的旧知解决新知识,这种转化的思想在我们数学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今天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三角形”。 二、探索新知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新的知识“三角形面积” 板书:三角形面积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分组拼摆成学过的图形。(三种类型三角形既: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每种类型有2个是完全一样的)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各组派学生代表发言),说说你们是怎样拼摆的,结果怎样?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说明你们都非常的用心,那你们在转化过程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1:用两个三角形拼成的。 生2;都拼成平行四边形。 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 师:那什么是“两个完全一样”呢?我这里有两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吗? 生:不行,形状大小要完全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摆、动手操作渗透图形转化的数学思考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探索学习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白沙县第一小学曹立文年月日 【案例背景】 前些天上了一节“三角形地面积”感触颇深.“三角形地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地面积”地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地面积地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地推导基础上开展地教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地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地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地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地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地综合素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案例描述】 、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地图片.说出前三种图形地面积地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地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操作验证:根据你地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地,得到什么样地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地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地长是原来三角形底地一半,宽就是三角形地高地一半,为此,三角形地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地倍.倍与其中地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地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么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将三角形地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地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地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地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地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地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地平行四边形地底是原来三角形底地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地面积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于底乘高除以.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地推导想出地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地结论,就是…… 生:三角形地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 、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地形式表示出来. 师:谁愿意到黑板面前写一下? 生:书写.集体订正. 如果用表示三角形地面积,用表示三角形地底,用表示三角形地高,那么,你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地面积公式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反馈,自由到板前书写.集体订正. 、公式地运用:要想计算一个三角形地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三角形地底和高. 师:那么,我们应用三角形地面积公式计算一些题好吗? 生:独立完成课本中试一试题目 、小结: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运用三角形地面积公式来求出,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解决一些生活中地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1、在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能正确地应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如果用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做2面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小旗,你有什么办法?如果做11面这样的三角形小旗,需用多大的彩纸? 生:只要沿着长方形对角线剪开,就能做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小旗。要想解决做11面这样的三角形小旗,需用多大的彩纸?就必须知道1面三角形小旗的面积,再乘11。 (二)探索面积公式 1、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生:我们小组有个简单的办法,只要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马上就可以

数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请你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下, 生: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因为每小方格代表1cm2,不满一格的按半格算。 师:这组同学通过数方格得到答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小组想到了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也就是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拿出直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关于三角形的面积,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认为用数格子的办法算三角形的面积不简便,如果是一个很大的三角形,要数很长时间,能像计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那样得到一个计算面积公式吗? 生2:刚才他们小组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2、动手操作中推导公式 师:每组拿出学具袋,袋里有2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每一组选一种三角形研究,试一试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以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探索情况? 生1:我们小组用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 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二)作业.doc

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 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二)作业 1.(a+b)n 展开式中第四项与第六项的系数相等,则n 为( ) A .8 B .9 C .10 D .11 2.二项式(1-x)4n+1的展开式系数最大的项是( ) A .第2n+1项 B .第2n+2项 C .第2n 项 D 第2n+1项或2n+2项 3.10110-1的末尾连续零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若n 为奇数,777712211---+???+++n n n n n n n C C C 被9除所得的余数是( ) A .0 B .2 C .7 D .8 5.5 n +13 n (n N ∈)除以3的余数是( ) A .0 B .0或1 C .0或2 D .2 6.数(1.05)6的计算结果精确到0.01的近似值是( ) A .1.23 B .1.24 C .1.33 D .1.44 7.!20123181920!417181920!21920C 0 4?????????+???+???+?+ 的值是( ) A .217 B .218 C .219 D .220 8.(1-2x)15的展开式中的各项系数和是( ) A .1 B .-1 C .215 D .315 9. 在(ax+1)7的展开式中,(a>1),x 3的系数是x 2的系数与x 4的系数的等差中项,则a 的值是 。 10.设112131)13(x x +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为A ,而它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B ,若A+B=272,那么展开式中x 2项的系数是 。 11.关于二项式(x 1)2007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该二项展开式中非常数项的系数和是1; ②该二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第1004项; ③该二项展开式中第6项为200162007x C ; ④当x=2008时,(x 1)2007 除以2008的余数是2007。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12.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得到如下图所示的01三角数表,从上往下数,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行,…,第n 行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 行。 第1行 1 1 第2行 1 0 1 第3行 1 1 1 1 第4行 1 0 0 0 1 第5行 1 1 0 0 1 1 …… ……… ……… ……… 13.用二项式定理证明6363+17能被16整除.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分层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分层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红领巾、长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一个长方形,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有什么不同?老师今天也配带了红领巾!你们能帮忙算算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吗?(把红领巾展开贴在黑板上) 教师提出问题: ⑴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⑵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上熟悉的红领巾实物,首先由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学习活动”。] 3.讨论与归纳公式 (1)讨论:(小黑板出示问题) ①.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③.你能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设计意图:借助图形直观性,教师指明讨论的部分是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进行推理,加深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又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维,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能帮老师解决问题了吗? 1.计算一条红领巾的面积。 师:你能估算出这条红领巾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吗? 生:…… 师:这条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是33cm,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独立完成,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全班交流做法和结果,老师提出书写格式和应注意地方。 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应注意什么地方?(强调“÷2”和“底和高要对应”这两个重点、难点。)

二项式定理系数的性质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应用 【学习目标】 1. 掌握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2. 培养观察发现、抽象概括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练习】 1. 已知c bx ax x f ++=2)( (1)若2)1(=f ,则=++c b a (2)若1-=+-c b a ,则=-)1(f 2. =+n b a )( ,其中二项式系数分别是 =+n x )1( 【活动方案】 活动一: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 请同学们阅读书37页到38页的材料——杨辉三角 2. 请大家写出当n 依次取0,1,2,3,… 时,将()n a b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填入下表.

将上表改成三角形几何排列 3. 观察二项式系数表与杨辉三角,探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中你能发现二项式系数有什 么特点? 4. 从函数的角度看,r n C 可看成以r 为自变量的函数)(r f ,其定义域是{} n r N r r ≤∈,, 分别画出r C r f 6 )(=)61,0( =r 以及r C r f 7)(=)71,0( =r 的图像. 5.结合课前练习思考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是多少? 总结: 1. 对称性 2. 增减性与最大值 3. 二项式系数的和

活动二:掌握二项式系数性质的应用——赋值法 例1证明:在()n a b +的展开式中,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 小结: 例2已知7270127(12)x a a x a x a x -=++++,求: (1)0a ; (2)127a a a +++; (3)76543210a a a a a a a a -+-+-+- 变式训练:(1)求2 53126420()()a a a a a a a ---+++ (2)求72172a a a +++ (3)求7 722 1222a a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