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学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学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学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学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学复习资料

题型:单选1’*10 多选2’*10 判断1’*10 名词解释2’*5 计算2道共10分问答10’*4

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2、激励机制:是指一整套可以激发银行员工工作热情的制度。激励包括正向激励(如正面引导和驱动)和负向激励(如约束和惩罚)。

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指存款人将资金按某以固定利率和期限存入银行,并可在市场上转让买卖的存单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不记名,可以自由转让;存单面额大,金融固定。

4、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所有资产中最具流动性的资产,由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在途资金构成。其主要作用为保持清偿力和保持流动性。

5、标准差法:是将证券已得到收益进行平均后,与预期收益作比较,计算出偏差幅度的证券投资风险测量方法。

6、“6C”原则:商业银行在放款审查和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时的六大要素。分别为: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品、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7、消费信贷:是指那些发放给消费者个人或家庭,用来购买耐用品消费品或支付其他个人或家庭消费的贷款。

8、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9、备用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应借款人要求,以放款人作为信用证的受益人而开具的一种特殊信用证,以保证在借款人破产或不能及时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由开证行向受益人及时支付本利。

10、福费廷:又称为“包买票据”或“票据买断”,是商业银行为国际贸易提供的一种中长期融资方式。它是指银行作为包买商从出口商哪里无追索权地购买由银行承兑/承付或保付的远期汇票,而向出口商提供融资的业务。

11、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是由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牵头,多加商业银行作为参与行,共同向某一借款人提供的金融比较大的中长期贷款。

12、技术风险:是指由于对技术采用不当,或采用的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技术隐患而造成的风险。它包括技术选择风险、技术设计风险等。

13、经济资本:是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未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即:经济资本=风险资本+商誉

14、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15、商业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它是一种确定资金运用方向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为了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随时应付客户的提款要求,银行的资产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不应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即使发放这些,也应将其限定在银行自由资本和现有储蓄存款水平范围内。

16、利率敏感性管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根据银行资产和负债对利率变化的不同敏感性而进行管理的方法。

17、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业务中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等引起的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技术风险和外部风险。

18、内部控制:是一种为合理保证实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符合法律和规章制度三大目标的程序。

19、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是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

计算:

1、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 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 12.5倍的市场风

险资本)

2、利率敏感性缺口(GAP)= 利率敏感性资产(ISA)-利率敏感性负债(ISL)

GAP>0,称为正缺口,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

GAP=0,称为零缺口,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

GAP<0,称为负缺口,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性比率(SR)=利率敏感性资产(ISA)/ 利率敏感性负债(ISL)

SR>1,正缺口,表明利率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

SR=1,零缺口,表明利率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

SR<1,负缺口,表明利率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银行净利息收入变化量(ΔNII)= 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化量(Δi)×利率敏感性缺口(GAP)

=Δi ×(ISA-ISL)

在市场利率变动时,利率敏感性缺口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在正缺口状况下,即ISA-ISL>0 SR>1

市场利率上升Δi>0,此时ΔNII>0,则银行的净利差由于利率的上升而增加

市场利率下降Δi<0,此时ΔNII<0,则银行的净利差由于利率的下降而减少在负缺口状况下,即ISA-ISL<0 SR<1

市场利率上升Δi>0,此时ΔNII<0,则银行的净利差由于利率的上升而减少

市场利率下降Δi<0,此时ΔNII>0,则银行的净利差由于利率的下降而增加

复习重点: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论

1、银行的法律定义:商业银行是指依法设立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等业务企业

法人。其定义有两层含义:第一,商业银行是依法设立的,有自己的名称,有独立财产,并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第二,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法人,它经营的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金。

2、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3、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吸收公众存款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3)办理国内

外结算4)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5)发行金融债券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7)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8)从事同业拆借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10)从事银行卡业务11)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12)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13)提供保管箱服务14)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4、商业银行的组织类型:

1)总分行制:又称分支银行制,是指法律上允许在银行总行之下在国内外普遍设立分

支机构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银行制度。

2)单一银行制:又称单元制或独立银行制。它是指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其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

3)持股公司制:又称“集团银行制”,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的股份,或者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的组织形式。

4)连锁银行制:它是变相的总分行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

5、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

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实行分开经营、分开管理。

优点:1)使各金融机构集中精力开拓自己的业务领域

2)减少对客户利益的损害,防止内幕交易

3)防止出现金融垄断集团

综合经营:是指同意金融机构可以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业务。

优点:1)使金融资产多样化,有效地分散风险,使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趋

于稳定

2)方便客户,使客户在一家银行享受到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使银

行获得长期稳定的基本顾客

3)充分利用金融资源,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竞争,以达到提高

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经营的目的

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银行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即商业银行应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等方面的影响,以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

2)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一个清偿力问题,它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对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从保证支付的意义上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

3)盈利性原则: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能力,由商业银行的性质所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就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开拓业务的内在动力。

三原则的相互关系: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从根本上是统一的,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条件,盈利性是目的。但是,这三原则又是又有一定的矛盾,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比,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银行负债业务的资金来源渠道

传统存款(活期、定期、储蓄)

“被动”负债

(存款)创新存款

负债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

短期同业拆借

市场

“主动”负债

(非存款)长期金融债券

2、存款成本是银行经营的主要成本,它由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两部分构成。对银行来说

成本管理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利息支出上。利息支出是与存款规模正相关的,而且利率越高存款的吸引力就越大,这是银行扩张存款的基本手段。非利息支出管理主要是强调如何降低支出的问题。存款规模越大,自然就拥有了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效应,因此,银行应当设法提高非利息支出的效率,尽可能地减少浪费和闲置。

3、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临时性借款,主要用于支持银行资金周

转、弥补银行暂时的头寸短缺。

同业拆借的基本特点:1)同业性与批发性2)短期性与主动性3)市场化和高效率4)

交易的无担保性5)不需向中央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4、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由官方或行业性的特种公司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承担保险义务的一种制度安排。其运作方式:管理体制,保险范围,筹资方式,存款保险和互相担保。

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总体评价:

1)保护存款人利益只是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个方面

2)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3)一个完善的存款保护体系可以淡化某些银行所享受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促进竞争的公平性,有利于促使那些效率差的银行退出金融体系,从而有利于提高市场机制的运作效率

4)存款人对这些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并不十分关心,一些银行在业务活动中冒更大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了使负效应降至最小限度,存款保险制度正朝着以存款的风险程度和特点为基础来构建和运作的方向发展,把“共同保险”和“差别保险”的概念纳入存款保险制度框架正是这一发展方向的表现。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现金和证券业务

1、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

力。

2、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预测:资金来源与运用法,资金结构法,概率分析法

3、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目的:获取收益,分散风险,增强流动性,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对象:货币市场工具(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中央银行票据),资本市场工具(股票、债券)

4、证券投资的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利息类收益,包括债券利息、股票红利等,另

一部分是资本利得收益,即证券市场价格发生变动所带来的收益。

第四章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1、贷款种类,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2、企业贷款操作的一般程序:借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借贷合同、方法贷款、

贷后检查、贷款收回。

3、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中的不同项目或不同类别联系起来没用比

率来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判断企业的惊讶状况、债务负担和盈利能力从而依此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1)偿债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债务到期时偿还借款和支付利息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既受企业资产结构和资金结构的影响,又受其盈利能力的制约。

2)盈利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是只利用各种经济资源创造利润的能力。主要考察以下指标:净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3)营运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指通过资产周转速度有关指标反映出来的借款人资产利用效率和管理、运用资产的能力。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

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4、现金流量中的现金包括两部分:现金及短期证券投资。

5、消费者信用分析要素:

1)性格和目的:借款人的性格和借款目的是确认贷款是否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因为它将决定借款人是都具有偿还贷款的强烈责任感和还款能力。

2)收入水平和收入的稳定性:借款者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的稳定性是一项借款者能否履行还款责任的最重要因素,银行借贷人员因而也对收主水平和收入的稳

定性极为重视。

3)存款情况:借款人的存款情况可以用来间接地度量借款人收入水平和收入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为贷款提供一种保障,因此,银行信贷人员需要核实借款人在各相关银

行的存款情况。

4)就业与居住情况:就业与居住情况对于评估贷款也非常重要,因为就业情况直接反应了借款人收入水平和收入的稳定性。

5)承担债务的情况:借款人承担债务的情况是银行信贷人员开叉借款人偿债能力时考虑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过多的债务负担将会减弱未来贷款的偿还能力。

6)抚养人数:借款人的抚养人数表明了借款人需要承担的法律义务,其抚养的人数越多,说明借款人收入中用于当期生活消费的支出越多。

6、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五级分类法

五级分类法是采用基于风险飞分类方法评价信贷资产质量,吧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成为不良贷款。

1)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2)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照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们及时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7、贷款风险的处理:商业银行成语来需要按照贷款余额1%的比例计提一般贷款损失准备金外,还必须提足转向损失准备金,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按100%计提。

第五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1、结算工具: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

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收据。

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

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结算方式包括:1)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2)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

3)托收承付:是收款单位根据经济合同法规定,委托其开户银行向异地的付款单位收取从属费用,付款单位根据经济合同,核对单证并验货后,

向银行承认付款,由银行办理款项划转的一种结算方式。

2、代理业务特点:

1)委托人与代理行用契约方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代理的范围、内容、期限、纠纷处理等

2)委托人没有转移财产的所有权,只是由代理行运用其在知识、既能、网点、声誉等方面的优势为委托人提供金融服务

3)代理行不使用自己的资产,不为委托人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也不承担损失

4)代理业务是有偿服务,银行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3、信用卡的功能: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汇兑功能

4、信用卡业务的收入:利息收入、特约商户的销售回扣、年费、其他手续费和所得、非正

常处理事项收费

5、担保业务包含以下产品: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贷款销售、银行保函

承诺业务包含以下产品:贷款承诺、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

6、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

1)一经承兑,承兑银行便成为汇票的主债务人,承担到期无条件付款的义务。

2)银行承兑时不能以得到相等的兑价为前提,而是通过承兑协议,取得出票人于汇票到期前交存票款的承诺,是指上是承兑银行为出票人提供银行信用的行为。

3)银行承兑后一方面成为汇票的主债务人,另一方面成为出票人的债权人,当出票人为执行协议及时足额缴存票款时,承兑银行则按有关规定有权对出票人执行扣款。

4)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不论出票人有无足额的备付金存款,承兑银行都必须无条件履行支付义务,对其垫付的部分资金按有关规定及时转入逾期贷款。

7、交易性业务的目的:交易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报纸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

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针对利率汇率风险。

第六章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

1、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组织机构:国际业务部、代表处、代理行、分行、附属机构

2、贸易融资方式:进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信贷、福费廷、银团贷款

3、国际银团贷款的参与者:借款人、牵头行、管理行、代理行、参与行

国际银团贷款的费用构成:前端费用、承担费、代理费、杂费

4、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有汇款、托收和信用证三种。

1)汇款:是债务人依据交易合同主动委托银行,用一定的汇兑工具将贸易货款或各种贸易的从属费用汇寄给债权人的商业信用支付方式。

2)托收:是指债权人按照交易合同委托银行,凭一定的金融单据和(或)商业单据,向债权人收取交易款项的商业信用支付方式。

3)信用证:是指由银行应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5、国际结算工具

1)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师傅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本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第七章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

1、网上银行,是借助于因特网作为传输渠道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方式,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二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业务与服务,包括个人银行业务和公司银行业务,它既涵盖传统业务活动,又设计新型产品与服务。

2、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市场准入监管、持续性监管、市场推出监管、国际合作与协调

第八章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管理

1、资本金的作用:1)资本金是商业银行开业、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2)资本金是商业银行低语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3)资本金是对存款人利益的一种有力保障

4)资本金是满足监管当局监管的需要

2、《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第三支柱——市场纪律

3、资本的定义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和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核心资本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

附属资本有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券。

4、风险权重的规定: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项目,按照不同的风险程度规定

了四等风险权重,即0%、20%、50%、100%。

第九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1、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

以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负债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明显的:第一,它改变了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从以流动性为主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化为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并重;第二,改变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手段,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从单一的资产管理转变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同时进行;第三,增强了银行经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银行可根据需要主动安排负债,扩大资产规模,提高银行的压力水平。尤其是存款保险制度的退出,更是激发了银行的积极进取精神,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一时。

3、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战略是指银行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根据对利率波动趋势的预

测,相继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配置结构,从而实现银行净利息收入的稳定或增长。

4、持续期缺口模型: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银行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不仅来自于浮动利率

资产和负债的配置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的配置情况,因为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银行净值的变化。

持续期缺口管理策略及其运用:银行的持续期缺口策略指的是银行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

相继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使银行控制或实现一个正的权益净值以降低投资或融资的利率风险。与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策略关注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动不同,持续期缺口管理策略关注的是银行净值的变动。

第十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风险的处理:

1)回避风险:对经过风险估价后存在较大风险的项目、业务或产品,银行将予以回避。

2)分散风险:坚持各种业务平衡发展,实现业务多样化以及其合理结构;对同一借款人规定限额;对大额贷款,采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的方式。

3)减少风险:通过将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坚持资产负债平衡发展达到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

4)转移风险:商业银行通过要求客户提供担保、投保、贷款转让等手段将原本需要银行承担的风险转嫁给第三方或借款人自己承担。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与

审查

3、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是指商业银行对自身的稽核检查,是商业银行内部为银行服务的、

对控制系统和经营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的一项功能。它的目的是维护资产的完整,促进资源的有效使用。内部稽核的主要作用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内部稽核发现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某些错误或作弊行为,起到堵错纠弊的作用。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

1、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是综合反映商业银行在某一时点上资产、负债和资本

金总体情况的报表,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财务报表之一。

2、银行损益表:又称利润表或“损益计算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银行的收入、支出和

利润状况的财务报表,也是银行重要的财务报表之一。

3、现金流量表:也称现金来源运用表,是银行主要财务报表之一。它反映一个经营时期内

现金流入流出情况,有助于投资者和经营者判断银行的经营状况。

现金来源:营业所得现金、资产减少所得现金、增加负债、增发股本所得现金

现金运用:支付现金股利、支付现金增加资产、支付现金减少债务

4、商业银行风险分析指标如下:

1)流动性风险指标: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流动性缺口率

2)信用风险指标: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

3)市场风险指标:累积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利率风险敏感度

4)操作风险指标

4、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

股权收益率:又称净资产收益率,用以衡量银行给其股东的回报率,它近似于股东从投资的银行中所收到的净收益。

股权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总额)×100%

收益利差率:简称为利差率,这个指标反映银行作为资金借贷中介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其经营领域中竞争的激烈程度。激烈的竞争使平均资产收入率与平均负债成本率之间的利差收到挤压,从而缩小利差率,管理层必须寻找另外的途径来弥补收益利差的减少。

收益利差率=[(利息收入总额/生息资产总额)-(利息支出总额/付息负债总额)]×100%

(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商业银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利 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的、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 2、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充当将经济活动中的赤字单位、盈余单位联系起来的中介人的 角色。 3、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借助支票这种信用流通工具,通过客户活期存款账户的资金转 移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存款转移等业务活动。 4、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扩 大社会货币供应量。 5、单一银行制:是指不设立分行,全部业务由各个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独自进行的一种银 行组织形式。 6、分支银行制:又称总分行制。实行这一制度的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以外普遍设立分支机 构,分支银行的各项业务统一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 7、集团银行制:又称为持股公司制银行,是指由少数大企业或大财团设立控股公司,再由 控股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家商业银行。 8、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需要的能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9、资产管理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银行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提存的主动 权在客户手中,银行管理起不了决定作用;但是银行掌握着资金运用的主动权,于是银行侧重于资产管理,争取在资产上协调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问题。 10、负债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 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实现。 11、一级储备:一级储备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同业存款及托收中的现金等方 面,主要用来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需求、日常营业中的付款和支票清算需求以及意外提存和意外贷款的需求等。 12、二级储备:二级储备由短期公开债券组成,主要包括短期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金融 债券等安全性较高、流动性和市场性较强的证券,主要用来满足可兑现的现金需求和其他现金需求。 13、内部控制机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职员从事的业务活

最新商业银行经营学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作用:使闲散的货币转化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这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 流动性:指资产变现的能力,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去的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其衡量指标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CAMELS: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分类检查制度,这类分类检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把商业银行接受检查的范围分为六大类:资本(capital)、资产(asset)、管理(management)、收益(earning)、流动性(liquidity)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sensitivity)。 储备金:是为了应付未来回购,赎回资本债务或防止意外损失而建立的基金,包括放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和偿债基金等。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由股本和税后留利忠提取的储备金组成,包括普通股、不可回收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金。这些是银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有资金。 附属资本:由未公开储备、重估准备、普通呆账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券所组成。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风险加权资产:银行在风险权数给定的基础上,利用加权平均法,将各项资产的货币数额乘以其风险等级权数得到该项资产的风险加权值,然后得到的累加值即为银行表内风险加权资产。它是确定银行资本限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风险加权表外项目: 可用资金成本: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它是确定银行营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因而也是银行经营中资金成本分析的重点。 边际存款成本 大面额存单:按某一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存入银行的资金并可在市场上转让流通的票证。 再贴现: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提申请贴现,也称间接借款。再贴现成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主要渠道。 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由于其经营品种、方式、规模、所处的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但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贷款业务发展战略2、贷款工作规程及权限划分3.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控制4. 贷款种类及地区5. 贷款的担保6.贷款定价7. 贷款档案管理政策8.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9.不良贷款的管理。贷款利率: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贷款利息与本金之比率,是贷款价格的主体。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率;优惠利率和惩罚利率(与一般利率比较)。 贷款承诺费是指银行对于已经承诺贷给客户但还没有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 补偿余额:银行要求,借款人应在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或低利率定期存款,它通常作为银行同意贷款的一个条件而写进贷款协议中。是贷款价格构成的一部分,是银行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的一种方式。 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保证而发放的贷款。特征:风险较大,银行要收取较高的利息,借款人多为银行熟悉的较大的公司。 担保贷款:是指具有一定的财产或信用作还款保证的贷款。根据还款保证的不同,具体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商业银行知识点

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的概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进行中间业务结算的特殊企业 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领导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政策性银行:保本经营,专业对口支持(农发行进出口银行) 汇率:两国间的货币比率 利率:资金的价值 资本:资金财产无形财产 负债的主要来源:1用户存款2同业拆解3向中央银行借款4其他借款5发行股票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3C”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银行的“三防一保”:防骗防诈防抢保卫资金安全 “5C”:品德资本能力担保品经营环境 银行信用证:是银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和要求,以其自身的名义向受益人(出口商)开立的、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 汇票:是一种委托第三方来付款的结算工具,依据出票人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财务报表构成: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现代化企业经营模式:政企分开争权清晰管理科学发展创新 简述题 负债的主要来源:1用户存款2同业拆解3向中央银行借款4其他借款5发行股票 资产的主要种类: 贷款的5级分类:提取准备金的比例 正常贷款零风险1% 关注贷款5%—25% 5% 次级贷款25%—50% 25% 可疑贷款50%—75% 50% 损失贷款100% 100% 商业银行的风险种类: 1信用风险2市场风险3流动性风险4操作风险 5国家风险6法律风险7声誉风险8战略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的策略: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补偿 操作风险的特征: 1内生性操作 2灾难风险多为外生风险 3风险诱因与风险损失相关性复杂 4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不明显 5风险不易扩散 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 1结算2银行卡3代理业务 4担保5承诺6交易类 7基金托管8咨询业务9保管箱

《商业银行管理学》复习要点(doc 9页)

《商业银行管理学》复习要点(doc 9页)

../temp/...../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的资金。 贷款承诺:贷款承诺是指银行与客户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贷款合同。 贷款出售:贷款出售是指银行将已发放的贷款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或投资者,重新获得资金来源并获取手续费收入的一种业务方式。 持续期(久期):所谓持续期或久期,是指债券的平均有效期限,它反映了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回购协议:回购协议是指银行按照约定的价格出售高质量、高流动的资产,如政府债券等。 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银行间的短期借款,它主要勇于银行临时行流动性需求,满足日常资金周转的需要,。 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是指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或者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需要重新根据市场利率确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流动性溢价:远期利率和未来的即期利率之间的差额。 利率敏感性缺口:就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它反映了银行资金的利率风险暴露情况。 利率期限结构:反映了银行管理者对未来即期利率

(完整版)商业银行经营学期末复习提纲

商业银行经营学期末复习提纲 单选20分(1分)多选20分(2分)判断10分(1分)计算20分简答20分(20分)论述 10分(10分) 考点一:商业银行的职能:(五大职能) 信用中介——最基本、最能反映经营活动 支付中介——最早、最传统 信用创造 金融服务 调节经济 考点二:商业银行的三大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单一银行制(独家银行制)(主要集中在美国) 总分行制 (我国的交通银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 银行控股公司(花旗公司,美国发展最快) 1、独家银行制又称为单一银行制,其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优点: (1)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 (2)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适合本地区需要,全力为本地区服务。(3)各银行独立性和自主性很大,经营较为灵活。 (4)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管理和控制。 缺陷: (1)商业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的横向发展和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存在着矛盾,同时,在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条件下,其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受到限制。 (2)银行业务多集中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筹资不易,风险集中。 (3)银行规模较小,经营成本高,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总分行制的特点是: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商业银行可以在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通常,总行设在大中型城市,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指挥。 优点: (1)分支机构较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同时由于放款分散,风险分散,可以降低放款的平均风险,提高银行的安全性。 (2)银行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 (3)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 缺点: (1)容易造成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妨碍竞争。 (2)规模过大,内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

(整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重点) 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这一点主要侧重于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1、银行的产生 基本思路: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的商业银行→现代的商业银行,同时要启发学生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功能。 2、商业银行的形成 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两种途径: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第二条途径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这部分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做更多的了解。 两种传统: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和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金融服务 4、信用创造 5、调节经济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显著,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 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3、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商业银行成了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的创立 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吸收存款和借款,这种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商业银行业成了一种高风险行业。因此,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 (一)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 商业银行是社会商品货币经济活动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要取决于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状况,所以,在创立

商业银行营销学复习题-完整版双学位

银行营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撇脂定价策略 也称“高额定价法”,是指银行把新产品以较高的价格推向市场,以便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尽快收回投资和获取最大利润,当竞争者进入市场或市场销路缩减时,再逐渐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银行市场定位 银行根据竞争状况、内部条件等,判断和确定自身在目标市场的地位,进而确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应如何接近客户的营销活动,是商业银行设计企业形象,决定向客户提供何种价值(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过程。 目的是让客户能更加了解和喜欢该银行所代表的内涵,在客户心目中留下别具一格的企业形象和值得购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形象。市场定位一般包括产品定位和企业形象定位两种。 3.银行市场营销调研 商业银行系统设计、收集、分析和提供有关金融服务领域的相关信息,掌握和了解银行所面临的特定营销状况的过程,是商业银行与市场环境沟通的纽带,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市场决策提供依据。 4.目标市场 是指银行为满足现实和潜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的、将要进入并重点开展营销活动的若干细分市场。 5.产品组合 一般是指某一企业生产或销售的全部产品大类、产品项目的组合,是指金融

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品的结合方式。 6.客户关系管理 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理念,旨在健全、发展、完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应用技术系统,同时,它还是一种职能战略,是企业高层领导对如何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一种全方位的规划和部署。是一个不断加强与顾客交流,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并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的连续的过程。其内含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IT)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 7.整合营销 是指企业想要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保持持久的优势地位,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进行市场开拓。 8.渗透定价法 一般是指在新产品在上市时使用较低的价格以快速向市场渗透,待产品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再逐步将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上的定价方法。9.目标市场定位 是企业识别、开发符合目标市场需要,通过营销手段沟通目标客户,使其明确感知该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具特色或具有差异有时的内容(产品和服务)。10.关系营销 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应与最终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内部员工、政府部门、同盟者、新闻单位及其社会公众部门等建立和发展良好稳定的关系,并将它们作为自己的营销对象,全方位地开展营销活动。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商业银行经营学完全版

名词解释: 1. 商业银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责筹集资金, 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浮在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 单元制:单元制银行是指那些不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优点: 1.可以防止银行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也缓和了竞争的剧烈程 度;2..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协调,能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集中全力为本地区服务;3..银行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其业务经营的灵活性较大;4.银行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贯彻执行,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缺点:首先,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其次,单一银行资金实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第三,单一银行之本身与经济的外向发展存在矛盾,会人为地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削弱银行的竞争力。 3. 分行制:分行制银行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 干分支机构,并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这种商业银行的总部一般都设在大都市,下属所有分支行须由总行领导指挥。优点:第一,有利于银行吸收存款,有利于银行扩大资本总额和经营规 模,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第二,便于银行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第三有利于银行调节资金、转移信用、分散和减轻多种风险。第四,总行家数少,有利于国家控制和管理,其业务经营受地方政府干预小。第五,由于资金来源广泛,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实力。 缺点:容易加速垄断的形成;并且由于其规模大,内部层次较多,使银行管理的难度增加等。 4. 持股公司制:持股公司制银行又叫集团制银行,即由一个集团成立 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优点:能够有效地扩大资本总量,增加银行的实力,提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弥补单元制银行的不足。缺点:容易形成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不利于银行之间开展竞争,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经营的自主性,不利于银行的创新活动。 5. 银行监管:是指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进行包括开业管 制、分支机构管理、价格管制、资产负债表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控活动及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总和。银行外部监管:主要有各国中央银行和其他管理机构来承担。银行内控机制:体现的是商业银行的自律行为,是商业银行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和。 6. 可转让定期存单:是按某一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存入银行的资金可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分行制:分行制银行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持股公司制:由一个集团成立一个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这些银行的业务与决策统属于股权公司控制。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因此,金融控股公司也可以被称为全能性金融集团。 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资产的流动性:银行资产在不损失或少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用以应付客户的提存要求。负债的流动性:银行足以应付各种需要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满足多种资金需要。 二、选择、判断和简答 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有什么功能?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风险管理 2、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货币供给有重要的影响 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3、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图 4、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确定这些原则(简答) (1)有利于银行业竞争。因为开展竞争有利于促进银行改善服务,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有力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因为合理有序的竞争能提高经营效率,而过度的竞争则可能导致有些银行不计成本,高息揽存,盲目不计后果地从事高风险投资,其结果都将导致

武汉大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复习总结

商业银行概述 1、什么是商业银行?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创新中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手段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主要职能:(1)信用中介;(2)支付中介;(3)金融服务;(4)信用创造;(5)调节经济。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发展特点是什么? (1)银行经营智能化;(2)经营方式网络化;(3)机构网点虚拟化;(4)业务综合化、全能化;(5)银行资产证券化。 3、银行在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1)信息揭示优势;(2)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优势。 4、如何认识商业银行经营目标间的关系? 三性之间对立统一,既有矛盾性,也有统一性。 矛盾性:(1)资金利用率;(2)财务杠杆比率;(3)证券及贷款期限;(4)存款结构。 统一性:(2)盈利性与安全性;(2)盈利性与流动性。 银行资本管理 1、四种不同的银行资本的意义是什么? (1)会计资本:一是资本的可获得程度以及投资方式,二是如何降低资本金的成本;(2)监管资本: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监管资本是银行稳健性的指示器; (3)风险资本:在没有任何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实际需要的资本是多少; (4)经济资本:股东的投资总额,银行产生财务困难时可用来吸收损失的最低资本数量,当银行的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其监管资本时,说明银行的风险水平正在超出其实际承受能力。 2、戴维·贝勒的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由内源资本所支持的银行资产的年增长率称为持续增长率,由于资本的限制,决定了银行资产的增长率等于银行资本的增长率,公式表明银行资产持续增长率与三大变量:资产收益率(ROA)、留成盈余比(1-DR)、资本充足率(EC/TA)之间的数量关系。 3、内源资本支持银行资产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哪些? 资本充足率;总资产收益率;留存盈余比率。 4、比较分析不同外源资本来源的利弊。 普通股:(1)在银行净收入增加时,面临股东要求增加红利分配的压力;(2)新股票发行的交易费用一般要高于其他的外源资本形式;(3)当银行发行较多的新股票时,现有的大宗持有人将面临失去控股能力的威胁。 后期偿付债券(债务资本):优点:(1)此类债券享有免税优待,可降低筹资成本;(2)后期偿付债券不影响股东对银行的控股权,因而在发行过程中不会受到股东的反对;(3)发行此类债券有可能提高股票收益率。缺点:(1)法定的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压力;(2)在利率变动的情况下,后期偿付债券可能会加大银行的负担。 优先股票:(1)当银行普通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票面价格时,发行普通股票会进一步降低股价与收益率,而发行优先股票则可以减缓股价与收益率的下降;(2)优先股票不同于长期债券,不存在偿债基金负担;(3)优先股票的红利分配在总量上小于普通股票,其发行成本相对低于普通股票。

商业银行经营学课后习题答案最终版.doc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帐户,为客户办理供种货币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的等业务活动。 流动性:指资产变现的能力,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去的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 CAMELS: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分类检查制度,这类分类检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把商业银行接受检查的范围分为六大类:资本、资产、管理、收益、流动性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 储备金:是为了应付未来回购,赎回资本债务或防止意外损失而建立的基金。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由股本和税后留利忠提取的储备金组成,包括普通股、不可回收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金。 附属资本:由未公开储备、重估准备、普通呆账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券所组成。 银行资本充足性: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风险加权资产:银行在风险权数给定的基础上,利用加权平均法,将各项资产的货币数额乘以其风险等级权数得到该项资产的风险加权值,然后得到的累加值即为银行表内风险加权资产。它是确定银行资本限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可用资金成本: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它是确定银行营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因而也是银行经营中资金成本分析的重点。 大面额存单:按某一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存入银行的资金并可在市场上转让流通的票证。 再贴现: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提申请贴现,也称间接借款。再贴现成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主要渠道。 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 贷款利率: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贷款利息与本金之比率,是贷款价格的主体。 贷款承诺费:是指银行对于已经承诺贷给客户但还没有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 补偿余额:银行要求,借款人应在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或低利率定期存款,它通常作为银行同意贷款的一个条件而写进贷款协议中。是贷款价格构成的一部分,是银行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的一种方式。 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保证而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是指具有一定的财产或信用作还款保证的贷款。根据还款保证的不同,具体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不良贷款: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信用分析:是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经营性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指的是出租人向承租人短期租出设备,在租期内由出资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等并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因此租金要高于融资性租赁租赁 转租赁:是由出租人从一家租赁公司或制造厂商租进一件设备后转租给客户的租赁业务,即租进转出。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

1.中央银行的产生: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 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政府性金融机构。 2.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3)货币信用关系 普遍崔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矛盾频繁显现 3.产生的金融基础:(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 观需要(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客观需要(4)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5)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 4.产生途径:(1)自然演变(瑞典、英格兰)(2)政府立法(美国联邦储蓄银行) 5.发展(2个阶段):一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制度的 普遍推广时期;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现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时期。 6.央行制度推广具体原因:(1)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的影响(2)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 瓦会议的影响(3)麦克米伦委员会的影响(4)新国家的产生(5)来自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 7.中央银行制度推广时期的特点:(1)大部分依靠政府力量创建,是中央银行发展最快的 时期(2)设立中央银行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3)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4)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与货币信用控制,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展 8.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的典型特征:政府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 职能进一步强化。 9.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 需要(3)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心得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出现(4)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5)加强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 10.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表现:(1)中央银行实施国有化改革(2)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 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3)新的银行法的制定更加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责(4)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断扩大并日益成熟(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合作逐步加强 11.中央银行性质: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承担管理一国金融事业、 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家机关,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1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的特殊性):(1)调控货币供给量(2)监管和规 范各种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3)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往来于合作,强化一国金融主权13.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的特殊性):(1)调控手段:经济 手段(2)调控作用的发挥:比较平缓(有一定时滞)(3)政策制定:独立性较强 14.央行是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目标业务的特殊性):(1)经营目标:不以盈利为目 标(2)服务对象: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3)经营内容:货币发行、金融机构和政府存款。 15.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6.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发行机构 17.作为发行的银行的重要职责:(一)保持币值的稳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货币发 行与流通(二)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 18.垄断货币发行意义:(1)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2)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 要的标志(3)稳定币值的基本条件(4)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19.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表现: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振幅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④持有 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监督管理金融业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商业银行学重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骆驼策略原则: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程度、资产管理、管理水平、盈利水平和流动性”等五项考评指标,采用五级分制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及管理水平。 回购协议:回购协议也称再回购协议,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 在途资金:又称托收未达款,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 贷款承诺原则:是银行与借款客户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 补偿余额:又称“补偿性存款”,指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按借款的一定比例留存银行的那部分存款。 负债管理思想:商业银行资产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的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资产是指那些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收益率或利率能随之发生变化的资产。相应的利率非敏感性资产则是指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或者说利息收益不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化的资产。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二、填空 商业银行的性质:1.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2.是特殊的企业 3.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形成:1.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 2.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按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 商业银行的发展:1.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 2.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 商业银行的结构组织体系: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管理系统(及动态意义上的银行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按组织形式划分: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和持股公司制银行。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企业集团所有的银行和股份公司制的银行。 资产项目包括:贴现及放款、各种证券、黄金和外汇储备和其他资产。 负债项目包括:流通中的货币、各项存款、其他负债(包括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 损益表包括:利润构成和利润分配两部分。 银行再造策略:1.根据对客户价值定价 2.业务外包 3.实行客户与银行单点接触策略 4.建立中心—辐射式组织结构 全方位质量管理六个环节:市场调查、有效领导、信息充分、人才管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三、问答 1.为何充足的银行资本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自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分为资本数量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资本量不足,往往是银行盈利性和安全性失衡所致。为追求利润,过度扩大风险资产,盲目发展表外业务等,这些现象必然导致银行资本量相对不足,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2.简述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渠道和管理重点。借款渠道:1.同业借款;2.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再贷款;二是再贴现; 3.转贴现; 4.回购协议; 5.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6.大面额存单。管理重点:1.主动把握借款期限和金额,有计划地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分散化,以减少流动性需要过于集中的压力。2.尽量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与存款的增长规律相协调,把借款控制在自身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利用存款的增长来解决一部分借款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承兑和备用信用证业务都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2、商业银行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入其核心一级资本。() 3、银行从事证券投资是以资金购入企业或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是重要的资金运用业务。() 4、各国商业银行已普遍认同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公益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性”原则。() 5、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6、一般企业的资本:产权资本(资产-负债);商业银行的资本:产权资本+债务资本。() 7、商业银行附属资本又叫三级资本。() 8、中国工商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 9、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均属于担保贷款。() 10、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形式有再贴现和转贴现。() 11、一般来说,敏感性缺口绝对值越大,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变化越敏感,银行承担的利率风险也就越大。() 12、库存现金和存放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强而盈利性较差的资产。() 13、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占比最大的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4、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的“表”指的是利润表。() 15、某企业贷款的分类结果是次级贷款,商业银行将此类贷款归为不良贷款。() 16、传统的中间业务的特点是风险较大。() 17、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金融机构的票据行为。() 18、非利息收入: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营业收入。() 19、我国采用单一银行制,仅设立总行,业务活动完全由总行经营,不下设任何分支行。()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单元制银行:指那些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这种银行主要集中在美国。 2.回购协议: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是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 格购回所卖政权,以获得及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3.打包放款:是出口地银行在出口商备货过程中因出口商头寸不足而向出口商提供的一种 短期资金。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这种短期贸易贷款是支持出口商按期履行合同义务、出运货物。 4.欧洲金融债券:指债券发行银行通过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债券面值货币以外的国家 发行并推销债券。 5.质押贷款:是指按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 款。 6.商业银行(mercial Bank)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 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7.核心资本(Core Captial) 又称一级资本,核心资本至少应占全部资金的50% 。根据我国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 8.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期限和一定利 率,并且可以转让的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9.审贷分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是规X商业银行内部信贷业务运行机制、保障信贷资产 质量与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所谓审贷分离,实际上就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将贷款的审查与贷款的具体发放与管理分开。 10.持续期缺口(Duration Gap):持续期是指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所有预期现金流量的加权 平均时间,也就是指某种资产或负债的平均有效期限。持效期缺口等于总资产持续期-总负债/总资产×总负债持续期。 11.补偿余额(pensation Balances):补偿余额又称“补偿性存款”指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 按借款的一定比例留存银行的那部分存款

金融营销学模拟试题

《金融营销学》模拟考试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 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_______。 A. 大额存单 B. 国库券 C. 股票 D. 金融资产 2. 金融机构选择目标市场的首要因素是__ _____。 A. 人口密度 B. 人口规模 C. 人口结构 D. 人口教育程度 3. 同业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又叫(),彼此以信任为基础,依据权威机构评定的信用等级和长期建立的往来关系和记录,在限定的标的额内,交易非常简单和迅速。 A. 竞争对手 B. 交易对手 C. 关联对手 D. 无关对手 4. 广发银行2000年世纪之交和奥运会之际,推出了“千禧奥运信用卡”,这是一种以()来划分市场的营销策略。 A. 购买时机 B. 产品利益 C. 使用者 D. 购买准备阶段 5.我国银行前几年发行的银行信用卡基本是普通的低端产品。随着对市场认识的加深,以及市场细分的需要,逐渐将产品向上端延伸发行面对高收入阶层的高端产品,如钻石卡、白金卡、金卡等,这种产品组合策略叫() A. 向下延伸 B. 双向延伸 C. 向上延伸 D. 缩减产品组合 6. 在金融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金融产品价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的定价策略是()。 A. 撇脂定价 B. 渗透定价 C. 产品线定价 D. 单一价格定价 7. 财务薄弱的金融企业,一般都采用()的分销方法。 A. 佣金制 B. 销售代理商 C. 商品经纪人 D. 采购代理商 8.金融企业在报纸上发表重要商业新闻,这属于什么样的活动? A. A.广告 B. 人员推销 C. 销售促进 D. 宣传 9. 根据三因素分类法,以下属于无顾客参与的、低差异化的服务是: A. ATM机存取款 B. 外汇买卖 C. 保管箱 D. 网上查询银行户余额 10. 以下属于有形展示要素的有()。 A. 银行门面 B. 银行工作人员的着装和礼仪 C. 银行提供的产品介绍手册 D. 银行的标志 11.我国幅员广大,金融环境差异的原因纷繁复杂,但______行为始终是关键因素。 A. 中央政府 B. 国家级监管机构 C. 地方政府 D. 行业监管机构 12. 作为一个金融机构的营销部门必须关注资金供应者的情况,这包括资金的供应能力和_____。 A. 资金的需求者 B. 资金价格变动 C. 设备供应商 D. 外围服务供应组织 13.金融机构之间在同业市场上许多时候表现为(),共同完成某一大型项目,取长补短谋求“共赢”。这在我国金融分业的市场格局下尤其突出。如银团贷款、债券基金的分销与托管、银保联合贸易融资等。 A. 竞争与合作 B. 对抗与合作 C. 协商与对抗 D. 协商与合作 14. 组织因素会影响商业客户决策,下列描述不属于影响客户决策因素中的组织因素的是()。 A. 目标 B. 政策 C. 通货膨胀 D. 组织程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