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工程图技术要求

机械工程图技术要求

机械工程图技术要求
机械工程图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技术要求大全

机械, 大全, 技术, 设计

技术要求(冲压件)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拔模斜度为1~2.5%%d.

3. 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

4. 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

5.

5.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8.时效处理。。。

9.加工后涂防锈底漆

技术要求(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

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D,锻造公差为IT15级.

3. 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技术要求(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4.表面磷化处理.

技术要求(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 且不允许有气泡.杂技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技术要求(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 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3.工作圈数:no=10

4.钢丝硬度:HRC42~48.

5. 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

6.单端并紧磨平.

归纳一下,大约有以下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以供参考(具体数值,具体条款由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定):

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技术要求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1)图纸上的一些通用要求,如未注园角,未注公差等

2)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的一些要求,例如,试验检验要求,探伤要求,封口要求清洁度要求等等。

3)部件装配的要求以及主要的装配数据

4)图中无法用图形符号表达出来的其它信息。

归纳一下,大约有以下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以供参考(具体数值,具体条款由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定):

1.一般技术要求: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6.铸件要求:

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明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7.涂装要求:

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8.配管要求:

装配前所有的管子应去除管端飞边、毛刺并倒角。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清楚管子内壁附着的杂物和浮锈。

装配前,所有钢管(包括预制成型管路)都要进行脱脂、酸洗、中和、水洗及防锈处理。装配时,对管夹、支座、法兰及接头等用螺纹连接固定的部位要拧紧,防止松动。

预制完成的管子焊接部位都要进行耐压试验。

配管接替或转运时,必须将管路分离口用胶布或塑料管堵封口,防止任何杂物进入,并拴标签。

9.补焊件要求:

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

补焊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

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

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

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

10.锻件要求:

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

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

锻件不允许存在白点、内部裂纹和残余缩孔。

1.切削加工要求:

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毛刺。.

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

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

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

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插头1. 注塑件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气孔、缩孔、飞边、断裂等缺陷存在。 2.铜片材料:H62... 2. 允许有R0.3工艺圆角。 2.表面不允许有注塑缺陷,表面为轻微皮纹。 3.未注公差尺...)

机械设计通用的技术要求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4.经调质处理,HRC50~55。

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6.渗碳深度0.3mm。

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9.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

×45°。 13.锐角倒钝。

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16.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17.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18.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19.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0.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1.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2.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3.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24.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25.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26.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27.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28.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29.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30.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31.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32.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33.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34.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35.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接面和端面包保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36.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37.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面内不准有脱衬象,在接触面以外的脱衬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38.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并

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39.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40.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41.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4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明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43.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44.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45.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46.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47.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48.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49.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50.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51.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52.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53.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54.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55.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56.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57.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58.装配前所有的管子应去除管端飞边、毛刺并倒角。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清楚管子内壁附着的杂物和浮锈。 59.装配前,所有钢管(包括预制成型管路)都要进行脱脂、酸洗、中和、水洗及防锈处理。

60.装配时,对管夹、支座、法兰及接头等用螺纹连接固定的部位要拧紧,防止松动。

61.预制完成的管子焊接部位都要进行耐压试验。 62.配管接替或转运时,必须将管路分离口用胶布或塑料管堵封口,防止任何杂物进入,并拴标签。

63.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64.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

65.补焊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

66.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

67.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 68.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

69.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

70.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71.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

72.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

73.锻件不允许存在白点、内部裂纹和残余缩孔。 74.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75.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 76.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经过精

加工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

77.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78、发蓝、变色的现象。

机械装配技术要求

机械装配技术要求 共7 页第 1 页 1、基本要求 1.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1.2 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1.3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1.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1.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1.6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1.7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1.8 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1.9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 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2、联接方法的要求 2.1 螺钉、螺栓联接 2.1.1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板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2.1.2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录一的规定。 2.1.3 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 2.1.4 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 2.1.5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螺钉、螺栓一般应露出螺母1-2 个螺距。 2.1.6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零件贴合。 2.2 销连接 2.2.1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2.2.2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一90°。 2.2.3 重要的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工作长度的60%, 并应分布在接合面的两侧。 2.3 键连接 2.3.1 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2.3.2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2.2.3 钩头键、锲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 ,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 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 2.4 .铆接 2.4.1 铆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各类工程图技术要求

各类工程图技术要求一、一般技术要求 制件去除表面氧化皮; 制件不得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去除毛刺飞边; 锐角倒钝; 未注倒角均为0.5×45%%d; 未注越程槽均为1.2×0.3; 表面平整无毛刺; 二、未注公差技术要求(金属件)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 三、表面处理技术要求 表面镀白(黑)锌处理; 表面喷漆(喷塑)处理; 表面发黑处理; 表面电泳处理; 表面镀铬处理; 表面抛光处理; 表面滚花,直纹(网纹)m=0.4 GB/T 6403.3;

四、热处理技术要求 制件氮化450-480HV; 制件毛坯须调质处理220-260HB; 制件调质处理30-35HRC; 制件高频淬火45~50HRC; 制件渗碳处理,深度>0.1; 制件进行高温回火处理; 制件整体淬火40-45HRC; 五、铸件技术要求 1、压铸件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 未注倒角均为0.5×45%%d; 未注壁厚2.5;未注筋板1.5~2; 未注过渡圆角R0.5-R2;未注脱模斜度≤1%%d; 制件饱满光洁、无气孔、缩松、裂纹、夹渣、缺料等缺陷;各脱模顶料推杆压痕均应低于该制件表面0.2; 制件要求符合GB/T 15114《铝合金压铸件》标准规定; 表面喷漆(喷塑)处理,不得污染到已加工表面; 加工表面在表面处理后加工,加工后涂油保护; 未注尺寸参照三维造型;

制件表面处理及其它要求按客户定; 2、砂型铸造技术要求 未注铸造圆角R5-10; 铸件应彻底清砂,浇冒口应清除平整; 铸件需人工时效; 铸件不得有砂眼、气孔、缩松、裂纹等缺陷; 粗加工后应再次进行人工时效; 不加工表面涂底漆; 六、冲压件技术要求 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5055-m; 制件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3916-2级; 制件不得有裂纹或缺损; 制件表面平整,不得有沟痕、碰伤等损坏表面,降低强度及寿命的缺陷;去除边角毛刺; 表面处理: 七、塑料件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4486-MT6级; 制件应饱满光整、色泽均匀;无缩痕、裂纹、银丝等缺陷; 浇口、溢边修剪后飞边≤0.3,且不得伤及本体; 未注壁厚3;未注筋板1.5~2; 表面打光(喷砂)处理;

阀门主要参数标准

阀门主要参数:公称通径,公称压力,工作压力,工作温度 2007-6-10 09:37 阀门的主要性能参数:公称通径、公称压力、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 表示阀门的主要性能参数为公称通径、公称压力、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等。 一、公称通径 公称通径DN是管路系统中所有管路附件用数字表示的尺寸,以区别用螺纹或外径表示的那些零件。公称通径是用作参考的经过圆整的数字,与加工尺寸数值上不完全等同。 公称通径是用字母“DN”后紧跟一个数字标志。如公称通径250mm应标志为DN250。 二、公称压力 公称压力PN是一个用数字表示的与压力有关的标示代号,是供参考用的方便的圆整数。同一公称压力PN值所标示的同一公称通径!" 的所有管路附件具有与端部连接型式相适应的同一连接尺寸。 在我国,涉及公称压力时,为了明确起见,通常给出计量单位,以“MPA”表示。在英、美等国家中,尽管目前在有关标准中已列入了公称压力的概念,但实际使用中仍采用英制单位Class。由于公称压力和压力级的温度基准不同,因此两者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两者间大致的对应关系参见表。 日本标准中有一种“K”级制,例如10K、20K、40K等。这种压力级的概念与英制单位中的压力级制相同,但计量单位采用米制。 三、压力—温度额定值 阀门的压力—温度额定值,是在指定温度下用表压表示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当温度升高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随之降低。压力—温度额定值数据是在不同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下正确选用法兰、阀门及管件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中的基本参数。 各种材料的压力—温度额定值、数据见第4章,许多国家都制订了阀门、管件、法兰的压力——温度额定值标准。 1、美国标准 在美国标准中,钢制阀门的压力—温度额定值按ASME/ANSI B16.5a-1992、ASME B16.34-1996的规定;铸铁阀门的压力—温度额定值按ANSI B16.1-1989~B16.4-1989,ANSI B16.42-1985的规定:青铜阀门的压力—温度额定值按ASME/ANSI B16.15a-1992、ASME B16.24-1991的规定。 1)美国ASME/ANSI B16.5a-1992中规定了英制单位和米制单位两种法兰尺寸系列,同时分别列出了适用了两种单位制的法兰压力温度额定值。在该标准附录D 中给出了确定英制单位压力—温度额定值的方法。 2)美国ANSI B16.42-1985《球墨铸铁管法兰及法兰管件》标准中规定了CL150

机械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汇总

机械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汇总 零件的轮廓处理: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未注圆角半径R5。 4、未注倒角均为C2。 5、锐角倒钝。 6、锐边倒钝,去除毛刺飞边。 零件表面处理: 1、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3、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4、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5、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零件的热处理: 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中碳钢:45 或40Cr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精加工后技术要求 1、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 2、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3、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 4、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 零件的密封处理: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机械工程图技术要求综合

机械工程图技术要求综合 一、机械零件常用技术要求: 1、锐角倒钝、去除毛刺飞边。 2、零件去除氧化皮。 3、未注圆角半径R5。 4、未注倒角均为2×45°。 5、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6、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7、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8、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加 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9、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二、铸件技术要求: 1、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 机械损伤等)。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 平。 3、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4、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5、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6、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 面质量要求。 7、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8、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9、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12、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 要求。 13、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14、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15、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16、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 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17、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18、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技术规格及要求阀门)

技术规格及要求 第一节总则 1、本次招标为甲方阀门类设备年度长协采购,各投标供应商应按照本技术协议所标注的产品型号、规格等要求严格执行,并提供MA证书。如所供设备物资与服务不能满足甲方要求,甲方有权解除本年度长协。 2.本技术规格书的使用范围限乌审旗当地气象条件设备技术要求。它包括运行条件、技术条件等。 3.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对主要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条件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4.投标方应保证制造中所有工艺、材料等均应符合本协议书的规定。 5.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条件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可以认为供方提出的产品完全满足本技术条件的要求。 第二节技术规格与要求 1、技术规格 1.1闸阀类:上述产品根据材质不同以及连接方式不同应符合国标闸阀的执行标准结构长度GB12221-89,法兰尺寸GB9113-2000 JB79-94,压力-温度GB9131,设计/制造GB12237-94,试验-检验GB/T13927 HB/T9092。 1.2球阀类:符合GB/T 12237-2007标准 1.3截止阀:产品根据材质不同以及连接方式不同应符合国标GB/T12235-1989、GB/T12233-1989标准

1.4止回阀:产品根据材质不同以及连接方式不同应符合国标GB/T12235-1989、GB/T12233-1989标准 1.5安全阀:产品根据材质不同以及连接方式不同应符合国标GB12241-1989、GB10879-1989标准 1.6手柄传动蝶阀:产品根据材质不同以及连接方式不同应符合国标GB/T12238-1989、GB/T12233-1989标准 1.7质保期1年。 1.8本次采购为长协招标,投标厂家分别报单价及总价。 2、特殊技术要求 (1)产品需提供合格证及国家相关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 (2)未说明事项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如涉及厂家型号仅供参考。 3、总体要求 本技术规格及要求提供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投标人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格及要求和有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4、设备清单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及方法

机械装配 标准与方法 第一节零部件的清洗 一, 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关精度,配合面,滑动面应进行复查和清洗处理,并应按照标记及装配顺序进行装配. 二, 清洗设备及装配件表面的防锈油脂,宜采用下列方法: 1,对设备及大,中型部件的局部清洗,宜采用现行国家 标准《溶剂油》,《航空洗涤汽油》,《轻柴油》,乙醇和金属清洗剂进行擦洗和涮洗;金属清洗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十一的规定. 2,对中,小型状较复杂的装配件,可采用相应的清洗液浸泡,浸洗时间随清洗液的性质,温度和装配件的要求确定,宜为2-20min,且宜采用多步清洗法或浸,涮结合清洗;采用加热浸洗时,应控制清洗液温度;被清洗件不得接触容器壁. 3,对形状复杂,污垢粘附严重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蒸汽,热空气,金属清洗剂和三氯乙烯等清洗液进行喷洗;对精密零件,滚动轴承等不得用喷洗法. 4,当对装配件进行最后清洗时,宜采用超声波装置,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清洗剂和三氯乙烯等进行超声波清洗. 5,对形状复杂,油垢粘附严重,清洗要求高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清洗剂,三氯乙烯和碱液等进行一喷联合清洗. 三, 设备加工表面上的防锈漆,应采用相应的稀释剂或脱漆剂等溶剂进行清洗. 四, 设备零,部件经清洗后,应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并应采取防返锈措施.五, 设备组装时,一般固定结合面组装后,应用0.05mm塞尺检查,入深度应小于0.2mm移动长度应小于检验长度的1/10;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后,用0.04mm塞尺检查,不得入;特别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前后均不得入.六, 带有内腔的设备或部件在封闭前,应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有任何异物. 七, 对安装后不易拆卸,检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装配前应作渗漏和气密检查. 螺栓,键,定位销的装配 一, 装配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紧固时,宜采用呆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和超过螺栓许用应力. 2,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有特殊要求的,尚应按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检验. 3,有预紧力要求的连接应按装配规定的预紧力进行预紧,可选用机械,液

工程图常见技术要求

一般技术要求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热处理要求 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公差要求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有等级要求H K L,要求依次降低。 2.未注线性与角度尺寸公差应符合GB/T 1804-m(表示中等)f m c v ,要求依次降低。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如图示例,标在标题栏附近或技术要求中。 零件棱角 1、未注圆角半径R5。 2、未注倒角均为2×45°。 3、锐角/尖角/锐边倒钝。 装配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与侧隙应符合GB10095与GB11365的规定。 4、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5、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6、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与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与灰尘等。 7、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就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8、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与锈蚀。 9、螺钉、螺栓与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与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0、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1、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2、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3、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4、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与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5、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16、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阀门采购技术规范书

电动蝶阀、电动调节阀、止回阀 技术规范书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对供货商的要求 (1) 1.3 供货范围 (1) 2. 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 (3) 2.1 使用环境 (3) 2.2 工作条件 (3) 3. 规范和标准 (4) 4. 技术要求 (5) 4.1 结构型式 (5) 4.2 蝶阀、调节阀、止回阀的结构 (5) 4.3 蝶阀、调节阀、止回阀的基本要求 (5) 4.4. 控制要求 (6) 4.6 材料 (7) 4.7 密封材料 (8) 4.8 与管道连接 (8) 4.9 表面处理 (9) 4.10 试验 (9) 4.11 上密封试验 (10) 4.12 阀门的维护 (10) 5.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1) 5.1 一年备品备件清单 (11) 5.2 三年备品备件清单 (11) 5.3 特殊工具清单 (11) 6. 监制、检验及性能验收试验 (12) 7. 技术服务与设计联络 (13) 7.1 供货商现场技术服务 (13) 8. 技术资料 (14)

8.1 投标时提供的资料 (14) 8.2 合同签定后提供的资料 (14) 8.3 最终资料 (14) 9. 包装和运输 (15)

1. 概述 1.1 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供热系统的替代工程,该工程是限公司2×300MW机组为热源,新建换热站一座,替代换热站进行集中供热。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原三电厂院内。 本工程热网管道的输送介质为热水,最高工作温度为130℃,最高工作压力为1.6MPa。 本工程是安装于换热站的各种阀门,包括电动双向金属硬密封蝶阀、旋启式止回阀、电动调节阀。 在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了各种阀门的制造商、主要设备材质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本技术规范书所述内容和要求是买方认为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供货商提供的全套设备应满足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稳定及安装维护方便的要求,并应对所供设备的整体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向买方负责。但并不仅局限于此。如供货商对所提供货物的技术性能有更优化的替代方案时,供货商有义务提出并说明其优越性,同时若本技术规范书存在任何错误或遗漏之处,供货商应及时通知买方,以寻求解决。 1.2 对供货商的要求 为保证本技术规范书所列产品的质量,电动双向金属硬密封蝶阀、旋启式止回阀、电动调节阀等供货商或其制造厂应具备以下资格: (1)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有能力提供招标货物的投标人均可投标。 (2)供货商必须是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专业阀门生产厂家; (3)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代理产品的授权证明等证书。 (4)制造商必须具有三年以上的该种产品的生产制造经验并应有五个同等标的供热机组运行的成功业绩。 (5)不允许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 1.3 供货范围 (1)电动双向金属硬密封阀门供货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此)阀门本体、电动执行机构、就地控制按钮箱、配对法兰、螺栓、螺母、法兰密封垫;以及其它

机械制图常见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常用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冲压件)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d. 3.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 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 5.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技术要求(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 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D,锻造公差为IT15级. 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技术要求(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4.表面磷化处理.

?技术要求(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 且不允许有气泡.杂技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技术要求(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 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3.工作圈数:no=10 4.钢丝硬度:HRC42~48. 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 6.单端并紧磨平.

各类工程图技术要求复习进程

各类工程图技术要求 一、一般技术要求 制件去除表面氧化皮; 制件不得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锐角倒钝; 未注倒角均为0.5×45%%d; 未注越程槽均为1.2×0.3; 表面平整无毛刺; 二、未注公差技术要求(金属件)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 三、表面处理技术要求 表面镀白(黑)锌处理; 表面喷漆(喷塑)处理; 表面发黑处理; 表面电泳处理; 表面镀铬处理; 表面抛光处理; 表面滚花,直纹(网纹)m=0.4 GB/T 6403.3; 四、热处理技术要求 制件氮化450-480HV; 制件毛坯须调质处理220-260HB; 制件调质处理30-35HRC; 制件高频淬火45~50HRC; 制件渗碳处理,深度>0.1; 制件进行高温回火处理; 制件整体淬火40-45HRC; 五、铸件技术要求 1、压铸件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 未注倒角均为0.5×45%%d; 未注壁厚2.5;未注筋板1.5~2; 未注过渡圆角R0.5-R2;未注脱模斜度≤1%%d; 制件饱满光洁、无气孔、缩松、裂纹、夹渣、缺料等缺陷; 各脱模顶料推杆压痕均应低于该制件表面0.2; 制件要求符合GB/T 15114《铝合金压铸件》标准规定; 表面喷漆(喷塑)处理,不得污染到已加工表面; 加工表面在表面处理后加工,加工后涂油保护;

未注尺寸参照三维造型; 制件表面处理及其它要求按客户定; 2、砂型铸造技术要求 未注铸造圆角R5-10; 铸件应彻底清砂,浇冒口应清除平整; 铸件需人工时效; 铸件不得有砂眼、气孔、缩松、裂纹等缺陷; 粗加工后应再次进行人工时效; 不加工表面涂底漆; 六、冲压件技术要求 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5055-m; 制件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3916-2级; 制件不得有裂纹或缺损; 制件表面平整,不得有沟痕、碰伤等损坏表面,降低强度及寿命的缺陷; 去除边角毛刺; 表面处理: 七、塑料件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4486-MT6级; 制件应饱满光整、色泽均匀;无缩痕、裂纹、银丝等缺陷; 浇口、溢边修剪后飞边≤0.3,且不得伤及本体; 未注壁厚3;未注筋板1.5~2; 表面打光(喷砂)处理; 未注过渡圆角取R0.3~R1,脱模斜度≤0.3%%d; 各脱模顶料推杆压痕均应低于该制件表面0.2; 与对应装配结合面外形配合错位≤0.5; 制件应进行时效处理; 制件机械强度须符合GB 3883.1标准规定; 制件内腔表面打上材料标记和回收标志; 未注尺寸参照三维造型; 制件表面处理及其它要求由客户定; 八、焊接件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线性及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均按GB/T 19804-B级;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9804-F级; 焊缝应均匀平整,焊渣清理干净; 焊缝应焊透,不得烧穿及产生裂纹等影响机械性能的缺陷; 九、各类零、部件技术要求 1、齿轮(齿轴)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 制件毛坯须调质220~260HB; 制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3077的规定; 齿面接触斑点:按齿高不小于40%,按齿长不小于50%;

机械制图工程图技术要求综合汇总

机械制图工程图技术要求综合汇总 一、机械零件常用技术要求: 1、锐角倒钝、去除毛刺飞边。 2、零件去除氧化皮。 3、未注圆角半径R5。 4、未注倒角均为2×45°。 5、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6、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7、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8、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9、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二、铸件技术要求: 1、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3、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4、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5、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6、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7、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8、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9、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12、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13、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14、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15、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16、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17、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18、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19、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20、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三、热处理要求: 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阀门技术标准

阀门技术标准 1 定义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 2 阀门符号和缩略语 阀门型号:如“Z961Y-100I DN150” 这是个完整的闸阀型号,“Z”是1单元;“9”是2单元; “6”是3单元;“1”是4单元;“Y”是5单元;“100”是6单元;“I”是7单元,这个阀门型号意义为:闸阀、电动驱动、焊接连接、楔式单闸板、硬质合金密封、10Mpa压力、铬钼钢阀体材质、阀门口径为150mm。阀门的具体编制方法按JB/T 308-2004《阀门型号编制方法》。 3 分类及适用范围 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 3.1给排水系统用的阀门按用途和作用分类:主要有截断阀类(主要用于截断或接通介质,如闸阀、截 止阀、蝶阀、球阀和旋塞阀等) 、调节阀类(主要用于调节介质的流量和压力等,如调节阀、节流阀和减压阀等) 、止回阀类(用于阻止介质倒流,如各种结构的止回阀) 和排气阀类(用于自动排出管道内空气,如单口排气阀和双口排气阀等) ; 3.2 依其功能分类:开关阀类(如闸阀、塞阀、球阀等)、节流阀类(如球型阀、针阀、角阀、碟型阀、 隔膜阀等)、止回阀类(如摆动、升降及双片式逆止阀,底阀等)、压力控制阀类(如减压阀、释压阀、安全阀等)、特殊阀类(如取样阀、流量控制阀、排放阀、其它各式样阀等); 3.3依材质分类:非金属阀类(如PVC、塑胶(钢)、特氟龙等)、金属阀类(如铁、钢、不锈钢、合金 钢、铝、铜等); 3.4按制造方式分类:铸造阀类(如砂模、壳模、脱腊模、压铸等造模法,生产之阀类件)、锻造阀类(由 模锻或自由锻或丸(方)材值接加工,生产之阀类件)、焊接制造阀类(体、盖分别由若干部分组合焊接制造而成)、射出成型阀类(一般用之于PVC、塑胶等非金属阀类之制造)。 4 阀门结构材料 阀门结构材料的选择,在阀之功能寿命上可说极其重要,一般阀门的结构材料主要区分为二大类:4.1压力主体材料:阀体、阀盖、底盖、螺栓等。 压力主体材料选择所考虑之主要因素:

机械工程图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技术要求大全 机械, 大全, 技术, 设计 技术要求(冲压件)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拔模斜度为1~2.5%%d. 3. 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 4. 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 5. 5.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8.时效处理。。。 9.加工后涂防锈底漆 技术要求(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 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D,锻造公差为IT15级. 3. 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技术要求(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4.表面磷化处理. 技术要求(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 且不允许有气泡.杂技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技术要求(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 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阀门技术及质量要求

阀门技术及质量要求 一、采购范围: 项目阀门采购(阀门参数描述),包括生产、运输、检测、货至工地(或甲方指定的其他地点)、装卸、交接及相关的一切手续办理。 二、技术质量要求: 1.双方约定的质量评定等级; 2.施工图技术质量要求(特别约定的技术质量要求): 施工图涉及的技术质量要求; 3.技术质量标准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术质量标准,以标准现行最新版本为准):3.1 管道元件的公称通径GB/T1047-1995; 3.2 管道元件公称压力GB/T1048-1990; 3.3 通用阀门标志GB/T12220-1989; 3.4 法兰连接金属阀门结构长度GB/T12221-1989; 3.5 钢制阀门一般要求GB/T12224-1989; 3.6 阀门的结构长度GB/T15188-1994; 3.7 通用阀门铜合金铸件技术条件GB/T12225-1989; 3.8 通用阀门灰铸铁件技术条件GB/T12226-1989; 3.9 通用阀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GB/T12227-1989; 3.10 通用阀门碳素钢锻件技术条件GB/T12228-1999; 3.11 通用阀门碳素钢铸件技术条件GB/T12229-1989; 3.12 通用阀门奥式体钢铸件技术条件GB/T12230-1999; 3.13 水暖用内螺纹连接阀门GB/T8464-1998; 3.14 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铁制闸阀GB/T12232-1989; 3.15 通用阀门法兰和对夹连接蝶阀GB/T12238-1989; 3.16 通用阀门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GB/T12233-1989; 3.17 通用阀门法兰和对焊连接钢制闸阀GB/T12234-1989; 3.18 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钢制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GB/T12235-1989; 3.19 通用阀门钢制旋启式止回阀GB/T12236-1989; 3.20 通用阀门法兰和对焊连接钢制球阀GB/T12237-1989; 3.21 通用阀门隔膜阀GB/T12239-1989; 3.22 通用阀门铁制旋塞阀GB/T12240-1989; 3.23 通用阀门铁制旋启式止回阀GB/T13932-1992; 3.24 安全阀一般要求GB/T12241-1989; 3.25 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GB/T12243-1989;

装配图技术要求

1.锥面与件-07的锥面,保证接触面积大于80% 2.零件13与零件14的装配面对主床身后模垫板的平行度不大于0.05mm 3.所有相对运动的零件,要求运动自如,不得有卡死现象存在 4.该装置接上润滑油后,检查所有相对运动的地方,必须有润滑油送到 5.零件6与零件16、17、18、19组装后,间隙为0.07-0.10mm 6.零件7与零件8组装后,接触线不得少于有效长度的80% 7.紧固件装配 8.链轮必须牢固的装在轴上,并且轴肩与链轮端面的间隙不得大于0.10mm; 9.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齿的中心线应当重合,其偏移误差不得大于两链轮中心距的2/1000; 10.装配前,所有的零件用煤油清洗,箱体内壁涂上两层不被机油浸蚀的涂料; 11.齿轮啮合侧隙用铅丝检验,高速级侧隙应不小于0.211mm,低速级侧隙也不应小于0.211 mm; 12.用涂色法检验齿面接触斑点:按齿高不小于40%,按齿长不小于50%; 13.滚动轴承36207,36211的轴向调整间隙为0.04~0.07mm; 14.剖分面涂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任何填料; 15.减速器内盛120号工业齿轮油; 16.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基本要求 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2 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3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6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7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8 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9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 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 图技术要求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 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机械加工通常技术要求标准规范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1.1 对机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以确保满足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1.2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机械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2.范围 适用所有机加工产品,和对供应商机加工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 3.定义 A级表面:产品非常重要的装饰表面,即产品使用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面。 B级表面:产品的内表面或产品不翻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面。 C级表面:仅在产品翻动时才可见的表面,或产品的内部零件。 4.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997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GB/T 145-2001 中心孔 GB/T 197-2003 普通螺纹公差 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568-2008 键技术条件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249-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 GB/T 5796.4-2005 梯形螺纹第4部分:公差 Q/JS Jxx.xx-201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JS Jxx.xx-2012 机柜半成品钣金件下料技术要求 5.术语和定义 GB/T 1182-2008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机械设计装配技术要求

装配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1.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1.2 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1.3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1.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1.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1.6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1.7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1.8 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1.9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 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2、联接方法的要求 2.1 螺钉、螺栓联接 2.1.1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板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2.1.2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录一的规定。 2.1.3 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 2.1.4 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 2.1.5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螺钉、螺栓一般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 2.1.6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零件贴合。 2.2销连接 2.2.1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2.2.2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一90°。 2.2.3重要的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工作长度的60%,并应分布在接合面的两侧。 2.3 键连接 2.3.1 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2.3.2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2.2.3 钩头键、锲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2.4 .铆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