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履平 文言文笔记翻译整理

应履平 文言文笔记翻译整理

应履平 文言文笔记翻译整理
应履平 文言文笔记翻译整理

请同学们认真整理,今天词语比较多!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应履平,奉化人。建文二年进士。授德化知县。历官吏部郎中,出为常德知府。宣宗初,擢贵州按察使。所至祛除奸蠹,du 四声(蛀虫;损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数论时政。旧制,都督府遣使于(到)外,必领内勘合,下(去;到……哪里《史记始皇本记》于是使斯下韩国)都司,不敢辄(1.总是2.立即;就浅尝辄止:刚刚尝试就停止,比喻半途而废3.专擅;独断专行此处意思是3)下(到)卫。至是军府寖(qin 一声逐渐的意思)横,使者挟关文四驰,历诸卫,朘(Juan一声剥削;减缩例如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日削月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ì xuē yuè juān,意思是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其中寖就是逐渐的意思)军伍。宣德七年,履平抗疏言:“勘合之设,所以防诈伪。今右军府遣发(出发;派遣)至黔者,不遵故事,小人凭势横求,诈冒何(哪里)从(从哪里宾语前置句)省。”宣宗善其言,都督陈政引罪。帝令诸司永守之,军府为之戢。(ji 二声收敛;停止的意思此处为收敛)

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还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履平奏:“贵州四境皆苗蛮,军伍虚,有急孰与战守?今卫军逃于广西,而以在卫者补。不数年,贵州军伍尽空,边衅且起。”帝乃命云严责广西诸卫,追还逃军,俟足用,即遣归,罢贵州戍卒。

云,名将,镇粤有功,轻履平书生。正统元年,履平劾云弄权,擅作威福,帝令云自陈。云大惊,引罪。帝宥之。明年,上书言四事。一,镇远六府,自湖广改属贵州,当食川盐,去蜀道远,仍食淮盐为便。一,军卫粮支于重庆,舟楫不通,易就轻赍(携带)多耗费,请以镇远秋粮输湖广者就近支给。一,停黎平诸府岁办黄白蜡。一,贵州初开,三司月俸止一石,今粮渐充裕,请增给。并从之。

时方面以公事行部者,例不给驿。履平言,僦(租赁)车舟必扰民,请给驿便。又以(因为)军伍不足,请令卫所官旂(qi 二声官兵)犯杂死及徒流者,俱送镇将立功,期满还伍;边军犯盗及土官民与官旂罪轻者,入粟缺储所赎罪。(皇上)并从之。三年,迁云南左布政使。时麓川用兵,屡奏劳绩。八年,致仕归。 (节选自《明史·应履平传》)

复习一下表示官职的相关词语:(同学们一定再认真背一下,记清楚!有笔记的在复习一下,没有的补充!)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①《后汉书·王龚传》: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8.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

9.下车:新官到任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10.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表“兼职、代理”的词语:(一共9个多个判)

1.假:临时的、代理的。如①《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2.兼:兼任,同时监管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如《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5.权:暂时代理官职。如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韩愈吏部权京兆。

6.摄:暂代官职。

7.署:暂任、代理官职。

8.守:代理官职。

9.行:代理官职。如①《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

(白话翻译)趣味古文句子学习

(白话翻译)趣味古文句子学习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原文: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原文: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 原文: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原文: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翻译: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 原文:别睡了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文: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翻译:欲图大事,莫拘小节。 原文:你这么牛,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 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我单方面宣布和 结婚。 翻译:愿出一家之言,以结两姓之好。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原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翻译: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才智。 原文: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原文: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不明白。 翻译: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 原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原文:我有知识我自豪。 翻译: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翻译: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原文:秀恩爱,死的快。 翻译:爱而不藏,自取其亡。 原文:吓死宝宝了。 翻译: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原文:沉默不都是金子,有时候还是孙子。 翻译:圣人不言如桃李,小民不言若木鸡。 原文:备胎。 翻译:章台之柳,已折他人;玄都之花,未改前度。 原文:屌丝终有逆袭日 翻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英译中笔记方法

英译中笔记方法 我历年的实践,发现学友们在学习口译上最大的难点在于笔记问题。因此我整理了一条实用的(E-C)英译中笔记方法,提供初涉口译的众学友学习。 首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同学并没有意识到口译笔记的基本类型。在此为大家简述一番,其实口译笔记可以按照“源语和目标语”分为两类,在此以英语(论坛)和汉语为例。比如:“E-C”和“C-E”是两个不同的体系。(E-C即英译中;C-E即中译英)。 关于“C-E模式”的笔记,在中译英时口译者并没有听力上的挑战,所以在记录笔记时我们大都可从容应对;把握脉络、大意、关键词,并选择性的记录;而且还能保证主要意思都能记在脑中;即使没有系统训练过笔记法的学友,也可以通过强记和速写,把信息记全。 所以说,中高级口译考试时的“C-E模式”的句子或段落的笔记可以是挑选性的(selective); 也可以做得“面面俱到”(every single point),而这时的要求就是你手写速度,清晰度(legibility), 合理逻辑的布局和排列。 在这样的背景下,C-E模式的笔记体系就引入了大量的“符号”以简化速记的强度,提高速记的质量,使译者有更多的时间脑记。 比如这段符号:“中 e ↗+” 表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笔者纵观了各种专业课程、比较了热门的口译笔记法书籍,口译论坛和网站上的有关信息,发现对于这些“符号”并没有一个有明确的、规范的统一写法。完全是不同专家和从业者的各种个性化的笔记,加上一些共性的元素。比如:“全球”这个概念, 有时会写“w”;有时也写成“⊙” 。写法各异,但都属于认知常识范畴。 对于这一情况,我也反复告诫学友,口译上常见的表达和词汇,要用符号,因为用熟悉的“固定符号”更加容易想象到这些信息,所以大家就得掌握熟记这些符号,这样才可以在考试中赢得更多翻译和口译的时间。

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记

一天突破英文中定语从句的翻译(一) 4 英文中的介词可以翻成中文里的方位副词的动词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桌上有本书。 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a book and a dog.老师带着一本书和一只狗…… 6 一般8个单词以下定语从句前置,多于8个单词后置。定语从句翻译后置方法中,需要译出关系词。 63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需要后置译法,且翻译关系词。 7 循环套用1: 中心词+定语1+定语1的定语2+定语2的定语3+…… 翻译方法看长度: 定语1+2=3 前两者放在一起翻译 定语1=2+3 后两者放在一起翻译 14 循环套用2: 中心词+定语1+定语1的定语2 翻译时:2+1+含有中心词的句子 注: 10 which有时指前面整个句子; 14 有时定语从句远离先行词; where“在那里” 11 prior to(主张多用)=before 11 “其”是中文专门用来表示第三人称的词。 13 定语从句一般不可放在句首 13 被动语态:用“为”代替“被” 英汉差异: 13 英文中多用代词;中文多用名词,不怕重复 15 英文多用长句,不注重标定符号的使用;中文多用断句且多用标点 23 英文多用名词;中文多用动词(动词的过渡) 英译汉: 9 适时断句,避免长句 12 重要的句子在后面翻译,不重要的先翻译 15 适时增加表示逻辑关系的词,使句子更具逻辑性 第二天突破英文中定语从句的翻译(二) 18 并列套用:多个并列定语修饰一个中心词 后置译法,关系词只需译一次 18 本位词&外位词

本位词:这,这样,这些 外位词:被本位词所替代的部分 一般用定语从句的which/of来翻译本位词 ...women in novels were stereotype of lacking any features... 小说中的妇女都是这样一种模式,她们缺少…… This assumption rests on the fallacy of the ... 假设是基于这样一种谬论:…… 19 There are not a few of people. 有不少人。 There are very few people who would not like to do it. 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件事情。 20 abnormally 不正常地;病态地;特别,尤其 21 短句翻译:剥洋葱 先次后主,有逗号 21 中文:事实+评论 英文:评论+事实 22 It is often said that...人们常说 it is believed that...人们相信 It is guessed that...人们猜测 It is thought that...人们认为 It is supposed that...人们推测 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 插入语 23 表示观点时,提到句首翻译 27 不表示观点时,保留在原来位置,用破折号连接 23 谓语动词的过渡 英译汉 keep one informed current events keep是过渡词,本身动词性很弱,它的存在是为了informed的存在,因此翻译时直接忽略keep翻译inform 汉译英 中文“副词+动词”——英文“副词变动词,动词变名词” 28 West Bejing人为划分的行政区域,西北京 Western Beijing自然地理意义上的范围,北京的西部 the West of Beijing不在北京范围内,北京的西边 29 一般英文的人名和地名都要求固定中文译法 White 怀特 Watt 瓦特 Walt 沃尔特

《宋史·沈括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宋史·沈括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导读:原文: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

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解:解州,地名。 译文: 沈括,字存中,由于父亲的官位,他享受朝廷恩荫,担任了沭阳县主簿的官职。沈括考中进士后,被派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后来升为提举司天监,当时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些碌碌无为的人,对于天体的现象、图象以及观象的器械几乎全然不知。沈括设置了浑仪、景表、五壶浮漏,以后这些都被使用。 淮南发生了饥荒,朝廷派沈括去巡视调查。他到达淮南后,便下令发放常平仓的钱和粮食,同时组织修通河渠,整治荒芜的田地,以此来消除水灾造成的困难。随后他又升任集贤校理,奉命巡视调查两浙地区的农田水利情况。当时,朝廷大量征用民间的车辆,人们不了解官家的意思,认为是对他们财物的夺取而忧虑;又加上市易司担心蜀地禁止不了私贩贩盐谋取暴利,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语句重直译,斟酌词句明大意,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陈留董祀(si)妻者,同郡蔡邕(yōng)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失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10.嫁给河东卫仲道。后来丈夫去世又无儿子,便回到娘家。(此题重点考查对学过的“适”“归宁”等词的掌握)祀 2、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译文①。 译文②。 [答案] 译文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译文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3、读下面的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书·李贺传》 译文①。 译文②。 [答案]译文①:(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 译文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 [解析]要弄清的几个词语:未始,不是;程课,这里指写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标准等;探,掏出。 .4、匈奴大入是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天子派中贵人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 中贵人跑到李广那里去。 李广于是就带领一百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人。 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分开包抄。

英语翻译——笔记整理及单词概述

考研翻译重点词汇 Abstract n.摘要,概要,抽象 adj.抽象的,深奥的,理论的 Accelerate vt.&vi.(使)加快,(使)增速, n.接受速成教育的学生 Account (1)看法,认识 (2)解释,说明 Account for 占…(多大)比重; 解释, 说明 Achievement n.成就;成绩;功绩,达到;完成 Acquire vt.得到,养成,vt 获得;招致,学得(知识等),求得,养成(习惯等),捕获, Action n.作用,动[操]作,行动,机械装置[作用],(小说等中的)情节 Activity n.活动,活动的事物,活动性,机能,功能 Actually adv.现实的,实际的;目前的;明确的,有效的 Additional adj.增加的,额外的,另外的 Advance vt.&vi.(使)前进,(使)发展;促进, vt.提出 Advantage n.利益,便利,有利方面,有利条件;优点;优势, (网球等)打成平手(deuce )而延长比赛后一方先得的一分(攻方所得称 advantage in ,守方所得则称 advantage out ) Agree vi.一致;相合同意,赞成约定,允诺,答应,相宜,调和,符合,和睦相处 Almost adv.几乎,差不多,差一点;将近 Amount n.量,数量,数额,总额,总数 vi.合计,共计 An immense amount of … 大量 An amount of … 一些 A certain amount of … 某些 Analogous 与…类似, 与…相似 And 而, 然而 Apply … to … ≈ lie with 存在于,发生于 Approach vt.&vi.接近,走近,靠近; vt.接洽,交涉;着手处理; n.靠近,接近,临近 Appropriate adj.适当的,恰当的; vt.挪用;占用;盗用 Argue vt.&vi.争吵,辩论; vt.坚决主张,提出理由证明,说服,劝说 Arise vi.&link v.呈现;出现;发生; vi.起身,起来,起立 As 译为 (1) 像, 如 ; (2) 作为 As … as (比较的两者要一致) = not so … as 译成:“… 和 … 一样 ” As is mentioned above 如上所述, (如上所示,如图所示---作文可以写) Aspect n.方面,方位,朝向 Assert vt.声称,断言,维护,坚持 Assume vt.假设,认定, 臆断,猜想,假装,担,担任,就职 Attempt n.尝试,企图vt.尝试,企图 Augment vt.增加,提高,扩大; n.增加,提高,扩大 Availability n.可用性,有效性,实用性 Base n.基础,底座,基地,根据地 vt.把…建立在,以…为基础 Behavioral adj.动作的,行为方面的 Big bang 大爆炸理论 Branch n.树枝,枝条,支,分科,分系; vi.出枝,树叉 Breakthrough : 突破 Break prison (监狱)越狱 Break out v. 爆发 Out break: n. 爆发

《宋史·虞奕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宋史·虞奕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原文: 虞奕字纯臣。第进士。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帝悦。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擢监察御史。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入为开封少尹。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迁光禄卿、户部侍郎。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寇平,论劳增两秩。还为户部。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称职。诏徙奕工部。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节选自《宋史·虞奕传》) 译文:

虞奕字纯臣。进士及第。崇宁时期,为河北西路常平提举,洺、相地区发生饥荒,他被调往河北东路。入宫对答,徽宗问他出发日期,回答道:“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皇帝很高兴。不久西部出现盗贼,他又调任提点刑狱。当时朝廷准备派兵追捕,虞奕逐条呈上策略,请求不要用兵,而要自己设定计谋讨伐盗贼,认为不过一个月就可平定。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行,宰相同意张抟的策略,但好几个月没有成效,最终采用了虞奕的建议,全部降服了盗贼。被提拔为监察御史。皇帝亲自去北郊祭祀,燕人赵良嗣担任秘书丞陪同祭祀,虞奕禀报自己的长官:“如今亲近卫兵不用三路人,而赵良嗣以外国降臣的身份,反而得以参预郊祠的事情,可以吗?”长官采纳了他的建议,详尽地把这个情况向朝廷请示,没有得到回复。阳武有个平民在一个富豪家做佣工,这个平民的妻子貌美,富家的儿子想占有她,没有得逞,恼羞成怒地杀了她,又贿赂她的丈夫让他不要说出去。事情被发觉后,府县长官以及大理寺官员又在审理案件时受贿,虞奕接受诏命再审案件,涉案的人员都伏罪了。自何承矩首创在边地设立池沟,国境有了定界。宦官主管边防后,就以屯田开荒邀功,肆意侵占民田,百姓上诉,朝廷多次派出使者调查处治,这些使者都不敢据实处理。虞奕把事情的曲折经过向朝廷汇报,上疏说明五条反对意见,朝廷下令取消屯田。加官为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朝廷召他回京担任开封少尹。过去大理寺、开封府审理案件,能够凭实证判罪,后来就都听凭私情而不依法律,法律更加被抛弃不用。虞奕进言说:“廷尉维持天下的公平,京师是国家的表率,法律尚且不能执行,凭什么做万国的示范。请求从现在起禁止任情,如果判罪跟证据不相符的,不得立即上报。”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迁任光禄卿、户部侍郎。睦州出现叛乱,虞奕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镇江知府。贼寇平定后,论功劳升官两级。还京后担任户部侍郎。内侍官总领宫内库房,予取予夺专执己见,把户部视如僚属。虞奕禀告宰相:“考虑到臣下没有才能,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人侵占了这个职守。”就自我弹劾不称职。诏命把虞奕调任工部。袭庆太守张漴派郡里的人到皇宫来请求皇帝登山封禅,东平太守王靓上谏,认为京东荒年多盗,不应当请求封禅。当权的人不高兴,准备治罪

翻译笔记

【翻译笔记】《围城》英译选句—“大材小用 原文:赵辛媚鉴赏着口里吐出来的烟圈道:―大材小用,可惜可惜!方先生在外国学的是什么呀?‖(钱钟书- 围城) 翻译关键词:赞赏,烟(圈),大材小用 译文:Admiring the smoke ring he had blown, Chao Hsin-mei said, ―A great talent gone to waste. Such a pity! Such a pity! What did you study abroad, Mr. Fang?‖(美Jeanne Kelly, Nathan K.Mao <译> –Fortress Besieged) 翻译笔记: 赞赏 虽然我们更常用admire来表示―钦佩;赞赏;仰慕‖,但这里的admire相当于―欣赏‖,即appreciate,其实这个用法也不见得新鲜,之所以拿出来讲,其实是想着重说说admire 的用法。话说偶常常发现有些童鞋很喜欢用admire接that引导从句,其实这样是错误的,admire后面接名词,但是不接that引导从句。比如我们可以说I admire your enthusiasm,却不可以说I admire that you are enthusiastic。 烟(圈) ―烟圈‖译为smoke ring,smoke单独用时通常统指―烟‖,不指―一缕烟‖。―一缕烟‖应该说成a cloud of smoke,不能说a smoke,因为a smoke指―一次吸烟‖或―用来驱虫的一次熏烟‖。如: Clouds of thick black smoke billowed from the car's exhaust. 从汽车排气管冒出一股股黑色浓烟。 Are you coming outside for a smoke? 你是不是出来抽支烟? They are making a smoke to drive away mosquitos.

英汉翻译课堂笔记梳理及扩展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Extensive Knowledge 第一讲(四课时)翻译的历史起源以及各大著名理论和概论 2012/09/18 第一节:翻译起源以及翻译大家(一) 1.1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佛经翻译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贵霜帝国大月氏王遣使者伊存来中国口授佛经,博士弟子秦景宪协助使伊存得以记录的《浮图经》。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事业的起点。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真正称得上语际翻译的活动应该说是始于西汉的哀帝时期的佛经翻译。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当时主要的组织者是释道安。因此他主张严格的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道安在此期间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天竺(即印度)人鸠摩罗什。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文献,如《金刚经》、《法华经》、《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至今仍被视为我国文学翻译的奠基石。 Representative:唐玄奘(西元600-664年)主要生活在初唐时期,一生共翻译了佛教大小乘经论75部1335卷,共计一千多万;玄奘的译著从数量和品质上都达到了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高峰;堪称:翻译家中的第一人;其成就主要在于是“新译”的创始人。他提出的著名的“五不翻”原则及“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标准,对我国翻译事业有很大影响。 ↓↓ (所谓“求真”就是指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内容并保持原文风貌;所谓“须喻俗”,就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并符合其语言规范。玄奘将“须求真”和“须喻俗”有机地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 (所谓“不翻”,不是不翻译,而是指“音译”。玄奘列举了5种应该音译的情况,即“五不翻”。其“五不翻”具体为:(1)秘密之,故不翻。佛经中有许多咒语,有其秘密的意思和作用,应该音译,如“陀罗尼”。(2)含多义,故不翻。即一词多义的梵文,在汉语中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因此保留原文,只作音译。如“薄伽梵”,在梵文里便有六层意思。(3)此方所无,故不翻。“此方”即“中国”,指在中国文化中没有的事物应该音译。如“阎浮”树,由于产于印度等地,而我国没有这种树,故保留原意。(4)顺于古例,故不翻。指有些约定俗成的词语应该遵循习惯采取音译。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来意“指无上正等正觉”,但由于自东汉以来,历代译经家用“音译”翻译,因此保留前人翻译模式,不再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5)为生善,故不翻。指具有特殊意义或功能的词语也应当音译。如“般若”虽可意译为智慧,但却是佛教文化中蕴含着特殊意义的一种智慧,一旦把意思直接译出来,则会韵味尽失。“五不翻”原则对我国翻译事业影响极其巨大,直到现在,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1.2文学翻译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文学翻译阶段大致在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 导读:宋史 【原文】: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v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译文】: 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

选拔为第一。德v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

语文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通过练习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从“留、删、调、换、补”五个步骤翻译文言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克服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学会从“留、删、调、换、补”五个步骤翻译文言文。 教学难点:学会从“留、删、调、换、补、选”六个步骤翻译文言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喜欢你”有多少种表达方式吗? 生:英文:I LOVE YOU 广东话:钟意你韩语:撒浪嘿哟粤语:黑弗内......(语言空间不同) 师:老师还知道一种表达法,同学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语言时间不同) 这是古人表达他们的爱情时所用的语言,既然是古人说得话,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文言文。同学们,你们知道“文言文”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我们先把“文言文”这三个字拆开,分开来解释一下,“文”用甲骨文表示文,字形像众多线条交错形成的 图案,表示古人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思的图画性符号。因此“文”同“纹”本义是刻纹、图案传达, 后衍生出“修饰”的意思。“言”用甲骨文表示言,字形在舌舌的舌尖位置加一短横符号,表示舌头发出的动 作。本义是鼓舌说话。后来出现“写、表述、记载”等意思。 “文言”修饰过的语言,即书面语言,第二个“文”就是指我们今天所说的文章。所以“文言文”连起来解释就是古人的语言、表述经过修饰后形成的文章,也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来讲的,在古代并没有文言文这一说法。什么是白话文呢?“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也就是文言文翻译。下面有一段对话,是课本上的内容,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扮演一下其中的人物,分别是谢太傅、兄子胡儿、兄女,他们是用文言文来对话,但我们要用白话文来演绎,(同学们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可以想像一下当时人物的心情、语气、动作该是怎样的,在扮演的时候尽量去模仿)再请一位同学来用白话文读旁白,现在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的角色。(确定角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角色扮演) 甲(旁白):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的侄儿侄女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安高 兴地说:“(乙)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谢郎说:“(丙)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 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丁)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起舞。”(甲):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就是谢 太傅的大哥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同学们都扮演的不错,其实刚才同学们在扮演角色时的对话,就是对这篇短文进行了翻译,有没有同学能根据刚才的翻译,告诉我们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 师:翻译文言文我们是有标准的,就是文言文翻译的三字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笔译笔记整理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 Synthetic vs.Analytic 综合与分析 English is a synthetic language marked with inflections(曲折变化形式),while Chinese is an analytic language without any inflection,which is usually implied in the context or explicitly shown in such words as“着、了、过”etc. Thus encouraged, they made a still bolder plan for the next year. 由于受到这样的鼓励,他们为第二年制订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 Compact vs.Diffusive 紧凑与松散 English sentences are compact tightly combined with connectives or prepositions,while Chinese is diffused,that is,loose in structure.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A notion has taken hold in the US to the effect that the only people who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bring children into the world are those who can afford them.在美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说是只有对那些抚养得起子女的人,才应鼓励其生育。 Hypotactic vs.Paratactic 形合与意合 In English.clauses or phrases are coordinated with or subordinated to one another syntactically while in Chinese theY are placed one after another without coordinating connectives.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他有一种令人难堪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Complex vs. Simplex 繁复与简单 English sentences are long and complex,while Chinese sentences are short and simple.For example: Many man-made substances are replacing certain natural materials because either the quality of the natural product cannot meet our ever-increasing requirement,or,more often,becaus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tic substance.which is the common name for man.made materials,have been chosen.and even emphasized,so that it would be Of the greatest use in the fields in which it is to be applied.人造材料通称为合成材料。许多人造材料正在代替某些天然材料,这或者是由于天然物产的数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或者是由于人们选择了合成材料的一些物理性质并加以突出而造成的。因此,合成材料在其应用领域将具有极大的用途。 Impersonal vs.Personal 物称与人称 There are more impersonal structures in English than in Chinese,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你出了什么事儿啦?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我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A strange peace canl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她独处时感到一种特别的安宁。 ·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A great elation overcame them.他们欣喜若狂。 ·The truth finally dawned on her.她最终明白了真相。 Passive vs.Active 被动与主动

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记(16开夹书打印版)

《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译篇》笔记 一、定语从句 1、sth. important (adj 修饰不定代词) 后置 a cat alive (asleep, awake, alike) a child adopted(V 过分,可以后置) 2、英文中介词可以译为方位副词和动词。 3、中文:先出主语+废话(定、状、补、插)+ 最重要成分 英文:先出主语+最重要成分+废话(定、状、补、插) 主语+废话+主句 4、否定转移:但凡是because 或by 或表原因的词引导的是(从)句子,它一定不转移;是短语 时一定转移。 5、译法:前置、后置、句首译法。 的关系词 6、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后接动词+宾从;则此动词常译为认为。 (suggest, assume) 7、英汉互译过程中,为了让句子更加通顺,在不影响句意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虚词(如果、而、那么),实词的增减 必须要有明确的句意。 8、循环套用:中心词+定1 +定2 +定3 +…+定n-1 +定n [多个定从套用一定后置] 定 1 +定2 ≈定3 则将前两者放一起译←三个一样长 定 1 ≈定2 +定3 则将后两者放一起译 9、非限一定后置且译出关系词。(难在一定要判断关系词) 10、long before 在很久之前before long 不久后 11、inferior to 比…低级superior to 比…高级 junior to 比…年轻senior to 比…年长 prior to 在…之前 subject to doing 屈服于object to doing 反对 12、非谓语动词位于名词后相当于定从,需按定从处理。 13、abnormally=extremely 极其的,相当的 14、若句子译成中文不通顺则重新断句。 15、并列套用:中心词+定1 +定2 +定3 +…and+定n 后置,且关系词只需译一次 16、中文先事实后评论,英文先评论后事实。(差异一) 17、It is often said that…人们常说……It is believed that…人们认为…… It is guessed that…人们猜测……It is thought that…人们认为…… It is supposed that…人们推测…… 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According to static, 据统计……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宋史·徐处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入峒,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知济州金乡县。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摄开封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转运使阿贯意,

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诏处仁赴阙。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明日,除侍读。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召为中书侍郎。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吴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高宗即位,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

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考语文翻译:如何让文言文白话

2019中考语文翻译:如何让文言文白话 2019中考语文翻译,如何让文言文白话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信",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要求译文的措辞考究,文笔优美。对于同学们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因此,对语更要字字落实。确定词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想想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合成词与其意思相同、相近,可以替换(替换与被替换者最好具有相同语素)。同时,要特别注意所翻译句子的个性特征:是特殊句式,还是固定结构?含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等),还是有古今异义?若有,一定要辨证施治。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你的译文要做到"信",就必须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

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我们在前面讲过,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法;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 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委婉等手法的句子,我们可采用意译法。 比喻句是不能直译的,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用借代修辞的句子,翻译时要换借体为本体,如"布衣之怒"的"布衣"应翻译为"平民","伛偻提携"应翻译为"老老少少的行人",等等。运用互文的句子,应将几句简化合并,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就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再如,古代把国王或王后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死说成"填沟壑",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我们在翻译时都应根据其意义译成今天的用语。 中考语文翻译,技巧是死的,人是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力求文言文阅读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