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宣传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宣传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宣传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宣传

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五个要领

我国历来重视家庭在养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的保护,排在首位的就是家庭保护。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如何履行监护人职责、实施家庭保护作了若干规定,而要取得孩子养育的成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就要熟知这些法律规定,充分认识家庭保护的责任,在抚养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依法行事。

要领之一:了解孩子的权利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明确提出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即“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这是对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有关规定的概括。

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贯穿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字里行间,在家庭保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新法增加了禁止实施家庭暴力的规定,是对未成年人人身权和人格尊严的保护;规定在作出与孩子有关的决定时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是对未成年人参与权的保护;规定应当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保证孩子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发展权的保护等等。不仅有限制性条款,更多地是增加了指导性条款。

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家庭保护的根本。可是谈到孩子的权利,有的家长却说:“小孩子有什么权利呀?还不是得听大人的!”也有的说:“现在的孩子就够难管了,再让他们知道自己有那么多的权利,我们当父母的怎么‘玩得转’呀!”事实上,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否自觉、是否自愿,无论能否达到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在客观上都对孩子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否得到充分地行使与维护。

教育提示:

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必要前提。父母不是单纯的对孩子生活的照料者、思想行为的教导者和控制者,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父母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成长的机会和条件,挖掘他们发展的潜能,而不是被动地做父母的附庸。在这方面,父母转变观念、提高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领之二:依法履行监护人职责

小陈的父母在他2岁时就离婚了,法院判决他由父亲抚养,此后母亲再嫁。事实上他是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父亲从不管他,母亲也不来看他。爷爷去世后,小陈便和父亲住在一起,父亲经常打骂他,后来把他赶出家门。小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也没有生活来源。在当地居委会和律师的帮助下,小陈把他的父母告上法庭。

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夫妻之间由于各种原因解除婚姻是夫妻双方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一方可以解除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的义务。有的父母在离婚后也随即放弃、削弱或扭曲了自身对孩子的养育职责,有的不直接抚养孩子就中断了与孩子的联系,有的直接抚养孩子却不让对方接触孩子,人为地制造了孩子抚养教育中的种种问题,都是侵害了孩子的合法权益,是违法的;也有的父母因为外出务工、出国等原因长期不与孩子共同生活,不管孩子;有的父母忙于工作,为了孩子拼命挣钱却忽略了孩子;还有的家庭把孩子教育交给一个人负责,尤其是父亲“缺位”比较普遍;更多的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没有给予必要的教育等等,这都是父母履行监护人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育提示:

许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许对“监护人”的称谓感到陌生,其实您就是孩子的监护人。在我们国家,监护是民法中的一项制度,就是对不具有行为能力的人或不完全具有行为能力的人设立保护人。具体来说,就是父母要对未成年孩子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如果父母双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依法由其他人担任监护人;如果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特别规定“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撒手不管,依然要承担抚养孩子的费用,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是父母双方的,无论是否离异、工作多忙,孩子的抚养教育都是双方的事,是父母不可推脱的法定责任。

要领之三: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权利的实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特别强调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创造良好环境包括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学习探索的环境、休闲娱乐环境和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家庭条件。这其中家庭成员和睦的人际环境最为重要。全国未成年犯调查表明,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的家庭关系不好的比例高出普通孩子好几倍,而家庭关系越是不好,离家出走的比例越大,频次越高。城市闲散未成年犯与父亲关系“很不好”而“经常”离家出走的占73%,与母亲关系“很不好”,“经常”离家出走的占69.6%。一方面不良家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家庭在孩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减弱,又反过来使家庭关系状况更加糟糕。这样的恶性循环对未成年人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教育提示:

家庭环境宽松,家庭成员之间充满人情味,可以使孩子从小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懂得爱护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家庭气氛和谐愉快,是孩子各种能力得以充分发展的最佳环境;夫妻之间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感情融洽,就能够在多方面进行交流,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容易充分协商,统一要求,采取更

有效的教育措施。如果夫妻冲突,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活的环境。不仅仅是外部影响,更是心灵的抚育。为孩子创造良好、和睦的环境需要父母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付出极大的努力。

要领之四:保障孩子的人身权利不受侵害

家庭中侵害孩子的人身权利主要表现为家庭暴力、虐待、遗弃、歧视、溺婴和其他残害孩子的行为,尤其以家庭暴力行为最为普遍。对此,新法增加了“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条款。禁止家庭暴力,就是站在保护未成年人人身权和人格尊严的立场上,对我国多少年来固有的“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观念的否定,是对父母凭借孩子对成年人在人身和经济等方面的依赖,任意伤害孩子行为的限制。

一些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外人’没有权利干涉”;“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孩子的父母没有过错”;很多人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两回事……近年来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施暴致残、致死的事件屡屡发生。然而当人们痛定思痛,反思父母行为的过失之后,并没有从中警醒。全国“中小学生人身伤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3.6%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打,“偶尔”挨打的高达57.3%,表示“从未”挨过打的有39.1%;有15%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骂,“偶尔”挨骂的高达69%,表示“从未”挨过骂的只有16%。

教育提示:

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尽如人意的言行,情急之下打骂孩子,或许主观上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客观上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父母的打骂加剧了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加剧了亲子冲突,经常在父母的打骂中生活的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全国未成年犯调查显示,在家里被“经常打骂”的孩子,具有冷酷、暴躁、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最为明显。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是,孩子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体会不到家庭的温馨,容易结交不良伙伴,并成为一半以上的孩子“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父母从保护孩子的权益以及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多学一些管教孩子的艺术,改变自身的教育行为,会收到比打孩子好得多的效果。

要领之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是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基本任务。在现实中,或许没有父母不认为对孩子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一些望子成才的父母总是把眼睛盯在孩子的学习上;过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有的未成年的孩子未老先衰,早早地患上了“成人病”;年幼的孩子越来越多地产生了心理疾患;由于难以承受学习压力和父母的“管教”,为了摆脱学校和家庭的“束缚”,每年都有无数的孩子自杀或离家出走浪迹社会……

新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与学校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发展权的保护,而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忽视全面发展,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教育提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宗旨与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所谓“适当”就是要符合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以孩子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对他们实施教育和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对父母依法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制定这部法律的基本前提是承认未成年人是特殊的权利主体。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们是弱小的、不成熟的,需要成人社会从各方面给予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家庭的特殊保护呢?大家都知道,人类与动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完全是靠遗传基因、也不是靠本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会来获得。所以,一个人从降生时无知无识的生物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依靠他人、群体和社会为他提供必需的生存条件、培养他适应社会生活并能够立足社会、投入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幼小生命没有成年人呵护就不能存活

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说,人和动物有着根本的区别。许多动物出生后可以凭借遗传和本能获得生存能力,适应自然环境。许多低级动物的幼仔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脱离父母独立生活,比如一只小鸭子被孵出后,就可以本能地去找水、游泳。它无需母鸭指导,也不是一定要依靠群体生活,可以自己觅食、自行寻找栖息的场所。许多动物有能力遵循自然选择规律和“丛林法则”在自然界中生存。而人类则不具有这种本能。孩子出生后,幼小孱弱,他们不会行走,不能自己进食,看不到哪里潜伏着危险,不懂得如何寻找食物和栖身之地。要在世上生存,就必须有衣、食、住、行方等面的物质保障。但这些基本需要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得到满足,需要依靠对他们负有监护责任的父母等成年人提供,在很长时间内都需要不断有人对他加以照顾和保护才能维持生命。

一个孩子对成年人的依赖期,比其他动物长得多。也就是说,受生理条件限制,人在出生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生活不能独立。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特征决定了必须由家庭中的长者为他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他进行照料、抚养和保护,否则生命的存活便不可能。

二、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需要

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说,一个婴儿来到世上对社会一无所知,只是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长大后他可能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也可能成为老板或明星,但无论如何,他首先要学会怎样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知道如何同别人交往,学会掌握判断哪些行为是社会所要求和允许的。总而言之,他们必须先要学会怎样做人。

事实上,人从一出生便具有了社会性,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体现者。但是要成为一个具有人的语言、思想、感情、习惯和行为,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就必须学习社会生活知识和社会规范,了解社会对他的期待,逐渐掌握参与所在社会与群体生活所应具

备的技能,学会遵从普遍的社会秩序,也就是发展人的社会性。而这个过程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进行的,必须有他人和群体的指导和教育,这是一个新生命能够长大成人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如果一个人出生后,脱离了与人和社会的联系,便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人性,即使以后回归社会,也难以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世界上曾有过孩子生下来不幸被狼、猴子、熊等动物抚养的实例,这些人类的后代,由于与动物一起生活而丧失了人性,成为狼孩、猴孩、熊孩。这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很好地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

转变的结果。

那么是谁来塑造“社会人”呢?是父母、是老师、是大众传媒、是各种社会教化的承担者。未成年人需要在成人社会特殊的保护之下长大成人。

三、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免受侵犯

从未成年人的特点来说,他们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一方面,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很多权利比如生存、健康、受教育等权利是自身无法实现的;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可塑性很大,辨别是非、区分良莠以及抵御社会上不良风气侵袭、诱惑的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较差,更易受到各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当他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即使明知如此,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自已。所以,他们的许多权益往往必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方面面来维护,因此国家以法律的形式作了很多规定。比如父母生了孩子就要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教育;社会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不受毒品、烟草、酒精伤害,采取措施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司法部门在处理未成年人违法事件时要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等等。总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四、保护未成年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保护未成年人不仅仅是他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未成年人的健康状况,决定了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水平;他们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了未来的社会风气;他们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等,也将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是创造文化和推动社会文化前进的主体,保护、教育未成年人,才能保证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保护未成年人,也显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能够促进社会尊重人权、遵循社会规范,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作了如下规定:

“第三十八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三十九条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四十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一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第四十二条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年成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三条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年犯管教所等单

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离婚双方同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给家长立规不要越位和

失位

3月1日起,《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条例辟出专门的章节规定了“家庭保护”。“孩子的隐私权”、“休息娱乐权”、“受教育权利”等各种权利都得到了明确的保护。但实际上,我们的家长真的明白这些吗?或者就算知晓也并不把其当成自己行为的准绳?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都希望家长能够好好学习一下新颁布的《未保条例》,能够尊重孩子们的权利、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为此,全市许多学校已经着手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们进行《未保条例》的培训。

孩子隐私须尊重

案例

本市某初二学生小旋过去很喜欢写日记,在她眼里,日记就是她倾吐心声的,属于自己的平静港湾。可是有一天放学提早回家,小旋却意外地发现妈妈正在房里翻看她的日记本。“我觉得非常伤心,因为妈妈翻看我的东西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很失望,和妈妈大吵一顿以后,我想烧掉那本日记本,可是又不忍心。最后我不再把日记写在本子上了,写在网上的BLOG里。”

可是,小旋还不知道,一种被称作“电子家长”的电脑监控软件在家庭中逐渐流行起来。“电子家长”的一大功能,就是它不但可以由家长来设定子女的开机时段、上网时间和休息时间,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家长看到孩子的上网纪录、聊天纪录等。如果小旋妈妈使用了电子家长,那么她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吗?

《未保条例》:

对于未成年人的信件、电子邮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的信件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拆开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家长观点]

(上海市某大学教授,小孩刚中学毕业)

我从来没有看过孩子的日记。我深深知道,孩子也是需要受尊重,不能没有经过同意,随便翻看她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不愿意告诉别人的隐私,所谓善意的谎言,我们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尊重孩子,也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有了这种理念,我和女儿沟通的时候,始终以一颗平常心,站在平等的角度,征求意见式地与她交谈,我们同样能做到“充分”的理解,相互地信任。女儿会把心中想让我知道的话告诉我,而此时的我,更像一个朋友一样,去与她商量,分析,讨论,有时想起来,我心底会很自豪,因为代沟这个词,

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

家庭关爱落实处

案例:

阿明现在是徐汇区一所重点中学初三的学生。在同学们眼中,阿明绝对是个幸运的孩子。父母是某外资企业的驻沪代表,家庭条件优越,手机买的是最新的,单车用的是最炫的,而且、阿明读书好,体育也很棒,怎么能不让人羡慕呢?

遗憾的是,阿明有自己的苦恼。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的父母经常要到国外的公司总部汇报情况,短则一星期,长则几个月,阿明其实一直都寄住在老师家里。“别的同学的爸爸妈妈可能没办法给他买东买西,零花钱随便花;但是,他们每天都可以回家,吃妈妈做的饭,而我却不能。”阿明的一番话真的很让人感慨,他心灵上的阴影,是任何物质都无法将它挥去的。

《未保条例》: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保证其必要的物质、精神生活和医疗保健条件……关心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和思想、道德状况,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家长观点]

刘先生(儿子10岁)

再忙,我还是每天抽出一个小时陪儿子。我觉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小时侯养育的成分大于教育,但是长大了,沟通就会越来越重要了。每天晚上我都会陪我小孩做作业,问问他学校里的情况,而且我很支持他参加学校里的活动,男孩子嘛,应该多锻炼。受点委屈不要紧,我可以给他分析,总之我觉得我和我儿子应该来说还是很友好的一种关系。

休息娱乐要保证

案例:

曾几何时,节假日还是孩子们的天堂,扔掉书包,睡睡懒觉,看看电视,打打电玩。可是现在,这一切似乎都消失了。学钢琴、学电脑、练游泳……在上初中预备班小林同学的眼中,他的节假日过得比上学时还累。

采访中,小林给记者一张双休日的作息时间表:周六早上7:00起床,洗漱吃早饭;7:30出门,乘两站车去学钢琴,8:00准时上课;11:30,课程结束;中午回家后,稍做午睡,15:00——16:30,电脑培训;17:40到家,晚上赶紧复习老师布置的作业,预习功课。周日早上9:00——11:00点学游泳;下午15:00——16:30,电脑培训;晚上学画画。小林的双休日就是这样度过的,在父母的陪同下,他几乎一半时间在学习,一半时间在赶路,更不用说休息玩耍了。这对一个仅仅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无疑很残酷。

毫无疑问,小林同学的例子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又不甘心落后他人,盲目随着大流让孩子增加了很多课外学习。

《未保条例》: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保障未成年人充分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专家观点]

邵纯(原新疆社会科学院院长)

的确,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全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不主张这样子。

作为中小学生,就应该以学为主,除非你是某一方面的天才,否则学习仍然是最重要的。郭沫若就说,孩子在9岁以前都喜欢画画、音乐,9岁以后,就要看个人的条件了。蔡元培的五育里,突出了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看看现在的家长,这个教育恐怕远远不够。

[家长观点]

陆先生(本市某大学教授,女儿今年刚中学毕业)

我小孩读中学的时候,她自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课外培训班,出于她自己的选择,我完全支持。我没有强迫她学什么,因为孩子的脑力、体力、精力是有限的。(

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总结

萍乡实验学校开展“2015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工作总结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的通知》(赣未保办发﹝2015﹞2号)及萍乡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开展“2015年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萍未保办字﹝2015﹞4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关爱明天,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一主题,我校开展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宣传周活动,引导青少年依法行使权利和义务,自觉预防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1、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关知识。9月14日在升国旗仪式上,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关知识,同时讲解了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并希望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不干违法犯罪的事,做一个守法小公民。 2、利用我校特色每日电视课,观看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宣传片,直观形象地让孩子们学到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关知识,学会了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怎样正确处理。 3、利用主题班会活动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师在主题班会上邀请我校优秀政治老师,进课堂为孩子们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时倡议同学们做小小法制宣传员,向家长宣传法制知识,不仅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也更大范围的影响身边的人学法懂法。 4、加大对学生的保护。9月开学初,我校响应萍乡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开学消防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全面检查了我校消防设施,为孩子们宣传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讲解了关于消防安全的相关知识,教会了孩子们在遇到火灾等危险情况时自救的办法等。 通过本次宣传周活动让学生知道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法律知识,了解了怎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在学校这一方面,会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制度和规定,保护学生的安全,关注学生的健康,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萍乡实验学校 2015-9-22

在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自第三次全委会以来,我市未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调动和利用整合社会资源,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未保组织和成员单位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团周年等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进“五项保护”为重点,大力构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夯实工作基础以深化“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为抓手,努力营造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以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进学校、法进社区”等为载体,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扶教育工作力度。工作内容丰富,有声有色。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和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向辛勤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同志们,尤其是基层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全国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芜湖市已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成年人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我就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三个意识,努力开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复兴。保护教育好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实施《若干意见》的实际行动。要率先全面建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必须进一步认识做好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律教育,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我们实现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宣传标语-范文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宣传标语 1、关爱下一代成长,保护青少年权益。 2、倾心呵护青少年,努力促进你成长。 3、履行公检职责,维护青少年权益。 4、纯真的笑脸,愿它永远绽放。 5、与青春共舞,与维权同行。 6、维护青少年权益,全社会责无旁贷。 7、维权青少年,守护为明天。 8、别让“未来”失落在今天。 9、情系祖国未来,保护青少年权益。 10、创建和谐社会,从青少年维权开始。 11、保护青少年权益,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12、精英也曾未成年过,社会维权应此开始。 13、依法保障合法权益,给青少年一片蓝天。 14、齐心营造合法社会,协力维护孩子权益。 15、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维护花朵我当先。 16、保障青少年权益,给孩子们一片蓝天。 17、关注国家未来,维护少年权益。 18、打造和谐,维护青少年。 19、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加快青少年维权。 20、把握青春年华,掌控权力利益。 21、维护青少年权益,撑起民族的未来。

22、维权如伞,只为人生雨季撑起一方晴空。 23、维护青少年权益,我们在一起。 24、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维护少年合法权益。 25、关爱青少年,重在维其权。 26、维护少年合法权益,需要全民的努力。 27、和您一起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8、少年维权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29、坚决依法维护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0、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31、年龄有别,权利无异。 32、检查在行动,为未成年人权益保驾护航。 33、关注青少年维权,构建祖国美好明天。 34、维护青少年的权益,就是维护人类的尊严。 35、为青少年维权,我们引以为荣。 36、保护未成年,温暖爱心田。 37、政府护法维权,青少年健康成长。 38、维护青少年,守护我们的未来。 39、青少年维权,给孩子多一些的保护。 40、维护青少年权益,检察需要您的参入。 41、大手牵小手,维权路上一起走。 42、让法律为青少年维权保驾护航。 43、让法律为青少年维权撑开一片蓝天。

2018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

2018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 一、加强基础建设,深入调查研究,切实维护青少年权益 1、完善工作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维权工作力度,团市委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成员单位领导。召开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开展了首届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了资金、人员、办公场所“三落实”。 2、创新工作形式。借**市惠民帮扶中心青少年事务服务窗口建设之机,对原青少年事务服务热线12355热线进行了全面升级,在原服务内容基础上,新增加了青年就业创业指导、留守学生关爱、青年志愿者注册、流动团员登记等4项服务内容,规范事务处理流程,构建起了涵盖全市青少年的综合服务平台。 3、开展调查研究。为不断深化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市未保委、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 1、广泛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市未保委始终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青少年自身素质的提高,

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通过组织开展“五月的花海”、读好书故事演讲比赛、“我与祖国共奋进”、“光荣红领巾,和谐少先队”、“树正确荣辱观,做守法小公民”团队主题学习活动和举办书信大赛、征文演讲比赛、讲座等系列活动,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2、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在6月维权月期间,团市委组织全市各级团组织、各级青少年维权岗单位在街头巷尾、学校、厂矿、社区开展了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涉及未成年****益维护的法律法规为重点的集中宣传活动。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在我委统一部署下,还通过广泛开展赠送法律书籍、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集中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3、积极促进青少年法制家庭教育。大力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法制建设、家庭科学育儿等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家长和孩子的道德和法制素质。全年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101场,聆听家长达63000人;制发家庭教育光碟120盘、书写标语500余条,设家庭教育咨询点50个;在公共场所播放家庭教育专题片56场,观看群众及家长达13万人;召开家庭教育研究年会,培训家庭教育骨干70名;评选示范家长学校13所;建立“三优”图书室16个,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22个。 4、深入开展“青春自护”活动。通过开展“消防安全自护体验教育演练活动”、“社区未成年人远离毒品行动”、“青春红丝带”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标语精选50条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标语精选 50条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 2.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3.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 4.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责任在成年人、在全社会。 5.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 6.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精神文明再放异彩。 7.关爱下一代成长,保护青少年权益。 8.倾心呵护青少年,努力促进你成长。 9.履行公检职责,维护青少年权益。 10.纯真的笑脸,愿它永远绽放。

11.与青春共舞,与维权同行。 12.维护青少年权益,全社会责无旁贷。 13.维权青少年,守护为明天。 14.别让“未来”失落在今天。 15.情系祖国未来,保护青少年权益。 16.创建和谐社会,从青少年维权开始。 17.保护青少年权益,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18.精英也曾未成年过,社会维权应此开始。 19.依法保障合法权益,给青少年一片蓝天。 20.齐心营造合法社会,协力维护孩子权益。 21.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维护花朵我当先。 22.保障青少年权益,给孩子们一片蓝天。 23.关注国家未来,维护少年权益。 24.打造和谐,维护青少年。 25.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加快青少年维权。 26.把握青春年华,掌控权力利益。 27.维护青少年权益,撑起民族的未来。 28.维权如伞,只为人生雨季撑起一方晴空。 29.维护青少年权益,我们在一起。 30.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维护少年合法权益。

31.关爱青少年,重在维其权。 32.维护少年合法权益,需要全民的努力。 33.和您一起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4.少年维权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35.坚决依法维护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6.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37.年龄有别,权利无异。 38.检查在行动,为未成年人权益保驾护航。 39.关注青少年维权,构建祖国美好明天。 40.维护青少年的权益,就是维护人类的尊严。 41.为青少年维权,我们引以为荣。 42.保护未成年,温暖爱心田。 43.政府护法维权,青少年健康成长。 44.维护青少年,守护我们的未来。 45.青少年维权,给孩子多一些的保护。 46.维护青少年权益,检察需要您的参入。 47.大手牵小手,维权路上一起走。 48.让法律为青少年维权保驾护航。 49.让法律为青少年维权撑开一片蓝天。 50.为花季少年维权,让法律彰显尊严。

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

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 2009年度工作总结2010年度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2009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全国律协未保委在全国律师协会的领导下,积极推动和指导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事业,推进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与法律研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2009年全国律协未保委的工作如下: 一、指导支持河北等六省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公益法律服务 在三年来专职公益律师项目的基础上,为了巩固专职律师项目的成果,推动律师行业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专门化和人员专业化,2009年,秘书处与安徽、山西、江苏、内蒙、福建等5省律协未保和河北省妇联合作开展未成年人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的工作。其中河北省成立了河北省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内蒙律协未保委与自治区团委合作,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律师公益服务工作站,其他省在直接帮助权益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骨干志愿律师管理、推动当地立法及政策完善、推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跨部门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 二、开发律师参与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指引,指导律师专

业化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事务 为了指导律师专业化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倡导法律援助案件中律师高标准、严要求的职业操守,保证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防止“应付”和“随意”现象,2009年全国律协未保委专门开发了律师参与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指引。 在开发过程中,全国律协未保委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充分听取了业内资深律师、法官、检察官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目前工作指引的开发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已经提交全国律协。 工作指引以实用性、操作性为原则,结合未成年人案件的特点,从律师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援助案件的申请与受理、调查取证和庭前取证工作、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记录和结案报告、援助案件的社会效果评估等内容全面规范了律师参与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应当遵循的标准。工作指引将看似不可分的律师工作分解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对每个环节都制定统一明确的标准,并按照标准来衡量和保证工作质量,制定一个明确可操作的工作标准,将有利于实现“制度管人”,使律师参与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日趋规范。 三、深入开展“律师普法进校园”活动,出版教材,为律师普法提供指导 全国律协未保委非常重视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百城千校――律师普法进校园”活动,律师普遍反映,没有一套可参考的教材,在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中缺乏专业指

在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全委(扩大) 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19日)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受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委托,我现在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回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创新工作方式,注重资源整合,强调整体联动,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努力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打造“教育、环境、援助”三大工作平台,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坚持以“育人”为主线,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一是思想育人。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的方针,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引导未成年人。开展社会主义荣

辱观教育、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知荣辱、促和谐、树新风。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载体、新机制,切实提高了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二是实践育人。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关工委等单位广泛开展“弘扬五四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民族精神代代传”、“养成道德好习惯做合格小公民”、“18岁成人仪式”、“争当四好少年”、“红歌传唱”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各类思想道德教育阵地的作用,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典型育人。通过评选表彰“十佳少先队员”、优秀共青团员、杰出青年等先进典型,引导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学习典型、争先创优,积极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 (二)坚持以“维权”为本职,着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针对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和实际,扎实开展了维权专项行动。一是构建维权平台。开通12355青少年服务台,组建由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维权网络。通过电话咨询、现场解答、网上交流等方式,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障碍、权益侵害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依法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典型案例doc

关爱儿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五大典型案例(图) https://www.doczj.com/doc/5410613653.html, 2011年05月27日11:25 重庆商报 商报图形徐侨唯制 儿童需要呵护和关爱,但现实中,一些侵害儿童权益的事件却屡见不鲜。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昨天,市五中院公布了近一年多来,他们审理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五大典型案例。据悉,2009年至今,市五中院及辖区法院共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民事案件1800余件。 案例1 案情:罗某、郑某于2002年非婚生下女儿,2003年,罗某与郑某分手后,郑某独立抚养女儿至今,罗某一直未给付抚养费。郑某于2010年10月诉至法院,要求判决女儿随其生活,并要求罗某承担女儿的抚养费。荣昌县法院判决:女儿由郑某抚养,罗某每月支付抚养费。 法官点评: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父母均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案例2 无人看护男童鱼塘溺亡 案情:2007年9月,胡某夫妻外出打工期间,两岁的儿子胡某某掉入邝某的鱼塘中溺亡。江津区法院判决:邝某赔偿丧葬费等3万余元,同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 法官点评:此案中监护人应承担主要民事责任,但邝某作为鱼塘的承包经营权人,对鱼塘管理不善,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故对胡某某的死亡也应承担责任。 案例3 教师疏于管理孩子摔残

案情:2009年5月,4岁男童周某在渝中区某幼儿园上课时,因任课教师疏于管理,周某不慎从木凳摔下骨折,构成十级伤残。渝中区法院判决:由幼儿园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合计3万余元。 法官点评:幼儿园作为对其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教育机构,理应更加谨慎的履行其上述职责却未做到,因此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案例4 男童跳水摔成植物人 案情:2007年12月,5岁的唐某某在参加重庆一体校的跳水训练时,从7米高台跳水后摔得至今仍昏迷不醒。渝中区法院判决:由体校赔偿唐某某555100元。 法官点评:无足够安全措施的各类文体项目培训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唐某某训练的内容已远超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手册规定,体校应承担主要责任。

国内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系建设及其思考

国内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系建设及其思考 摘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国内外各级政府一向重视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但中国社会经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强化在法律保护、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自我保护等方面的作为。 关键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系建设;思考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延续社会的任务,在他们身上寄托着父母的期望,更寄托着人类的期望。“今日的儿童就是明日世界的公民,因而他们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是一项关系长远、影响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关于未成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社会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实际上己经成为当今学术界对未成年人问题研究的主流。 一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随着国际社会人权运动的发展和我国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各国政府或地区未成年人保护实践来看,政府部门普遍重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在加拿大,政府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主要体现于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政府在领导和指导儿童工作时,保证支持一切有利于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事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有一套完整的保障未成年人的法律,政府负责制定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采取宏观保护措施,而社区、学校和民间团体则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做具体细致的工作。正是通过完善的立法手段,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才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美国则制定了非常优越的儿童福利政策,在政府组织里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策划,在政府预算中列有专款补助,儿童工作的推行,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士负责;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来自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当对待,专门制定了儿童民事保护制度,采用了两种战略措施:一种是通过刑事司法制度给予刑事制裁,其目标是通过惩罚那些伤害子女的父母来威吓父母不要虐待自己的孩子;另一种是由民事司法制度规定一些民事措施,具体指儿童福利制度,其目标是保护儿童获得一个安全和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对于那些可能通过资助后会更好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就采用资助方式改善儿童的家庭环境,从而使儿童避免被虐待;如果不能通过资助实现这些,可以采取合法、合理的措施来为那些受到伤害的儿童寻求一个替代性的家庭环境。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特制定《小吉场镇教育管理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 一、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全体教职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 二、每学期要向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发一封公开信,向家长宣传“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明确家长(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 三、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 四、各班级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教育。 五、要按规定开展好防“六灾一渗透”安全教育,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坚持开展隐患排查与整改,协调配合综治、安监、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扎实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六、要千方百计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控制在1.8%以内。 七、要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落实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措施。 八、要按照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未成人在校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 九、每学期至少要出一期“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宣传专板。 十、要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及有关法律和部门规章制度规范教职工从教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并将师德师风建设考核落到实处,执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 十一、教职工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主动制止侵害行为,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学校领导,各校点领导要在第一时间上报教管中心。 十二、全体教职工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心得体会。 十三、严禁教职工在非公共场所或非在校学习时间辅导学生、安排事务、处理教育教学等问题。 十四、严禁午间及下午放学后滞留学生进入教师办公室。

关爱未成年人公益广告语

关爱未成年人公益广告语 许多公益宣传广告语是在告诉我们要关爱未成年人 未成的,年人是我们要重点关怀的对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弱小心灵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爱未成年人公益广告 语,希望能帮到你! 关爱未成年人公益广告语 1. 关爱下一代成长,保护青少年权益。 2. 倾心呵护青少年,努力促进你成长。 3. 履行公检职责,维护青少年权益。 4. 纯真的笑脸,愿它永远绽放。 5. 与青春共舞,与维权同行。 6. 维护青少年权益,全社会责无旁贷。 7. 维权青少年,守护为明天。 8. 别让“未来”失落在今天。

9. 情系祖国未来,保护青少年权益。 10. 创建和-谐社会,从青少年维权开始。 11. 保护青少年权益,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12. 精英也曾未成年过,社会维权应此开始。 13. 依法保障合法权益,给青少年一片蓝天。 14. 齐心营造合法社会,协力维护孩子权益。 15.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维护花朵我当先。 16. 保障青少年权益,给孩子们一片蓝天。 17. 关注国家未来,维护少年权益。 18. 打造和-谐,维护青少年。 19. 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加快青少年维权。 20. 把握青春年华,掌控权力利益。 21. 维护青少年权益,撑起民族的未来。 22. 维权如伞,只为人生雨季撑起一方晴空。 23. 维护青少年权益,我们在一起。 24.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维护少年合法权益。

25. 关爱青少年,重在维其权。 26. 维护少年合法权益,需要全民的努力。 27. 和您一起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8. 少年维权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29. 坚决依法维护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0. 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31. 年龄有别,权利无异。 32. 检查在行动,为未成年人权益保驾护航。 33. 关注青少年维权,构建祖国美好明天。 34. 维护青少年的权益,就是维护人类的尊严。 35. 为青少年维权,我们引以为荣。 36. 保护未成年,温暖爱心田。 37. 政府护-法维权,青少年健康成长。 38. 维护青少年,守护我们的未来。 39. 青少年维权,给孩子多一些的保护。 40. 维护青少年权益,检察需要您的参入。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题研讨会综述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题研讨会综述 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效发挥检察机关以及社会各界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2010年10月20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等单位共同举办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位知名专家、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理论和实务界代表围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践与经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理论与前沿”两个主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探讨。 一、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践与经验 (一)检察机关的实践与经验 当前各地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创新发展了形式多样的办案模式,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听、访、谈”的未成年人办案模式。“听”是指听取未成年人及法定代理人的叙说,认真倾听他们的成长轨迹、心路历程等,在倾听中发现问题,确定针对性的办案方法。“访”主要包括诉前社会调查和案后回访,通过与

其所在学校、单位等见面,掌握其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以及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落实帮教措施。“谈”主要是承办人对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教育说服,促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悔过自新,树立改造信心,同时帮助家长查找自身问题,改进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何将检察职能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起来,发挥社会整体力量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莫非介绍了该院少年检察 处4+1+N的工作模式。“4”是该院少年检察处统一办理涉及少年的刑事案件以及未成年人案件,工作职责覆盖到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犯罪预防四项检察职能。“1”是创设少年检察引入社工机制,成立了司法社会工作站。“N”是指借助N方资源力量,构建少年治安网络,开展心理辅导家长课堂、社会救助等工作。 工作模式还需要具体措施和调查研究作基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淑雅介绍了该院诉中考察工作 机制。实践中,该院对于那些犯罪情节较轻,人身危险性较小,符合相对不起诉条件的未成年人,将其安置于相关的社区机构或团体中并责令其为社区服务或通过其他方式对其 悔罪表现、人身危险性及社会融入性进行考量,如表现良好且确有悔改表现,则做相对不起诉处理,不再追究其刑事责

开展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情况说明

开展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情况说明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开展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情 况说明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我校在667名全体师生中开展了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班主任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二、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活动。 动员教师、以留守儿童为重点,针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学习教育、权益维护、安全自护、身心健康、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开

展亲情陪护、学业辅导、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志愿服务。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未成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未成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滁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为充分发挥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未保委)各成员单位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做好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两法一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工作制度,文秘资源网结合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职责:

市委政法委:结合政法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调查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和市未保委提供决策依据;协调公、检、法、司等部门处理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各宣传单位及相关媒体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组织报道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揭露、批评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行为和现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社会教育环境。

市人大内司工委:负责督促有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实施。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负责组织政协委员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视察,为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言献策。 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宣传、认真实施“两法一例”。采取多种方式对

学校领导、思政课教师以及其他教职工进行“两法一例”知识培训。指导全市中小学配备好法制副校长。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入学率,降低辍学率,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护在校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侵占和破坏学校设施设备。 团市委:按照共青团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大力宣传“两法一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增强法制观念。推动和参与有关未成年人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承担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妇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妇女权益维护 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法律维护妇女上述权益,但同时要求妇女同志自身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1、政治权利: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并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担任领导成员。 2、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在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学校应当根据女性青少年的特点,在教育、管理、设施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性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3、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4、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不得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 妇女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 丧偶妇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5、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 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剥夺或者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妇女的身体。 禁止拐卖、绑架妇女;禁止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禁止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 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 6、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禁止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由。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 妇女对依照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与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不受双方收入状况的影响。 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男方工作等承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予以补偿。 夫妻共有的房屋,离婚时,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范本

岗位说明书系列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 单位职责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3394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 Duties of Juvenile Protection Committee 说明:为规划化、统一化进行岗位管理,使岗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与明确责任制,特此编写。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滁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为充分发挥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未保委)各成员单位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做好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两法一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工作制度,文秘资源网结合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职责: 市委政法委:结合政法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调查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和市未保委提供决策依据;协调公、检、法、司等部门处理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维护未成

年人合法权益。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各宣传单位及相关媒体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组织报道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揭露、批评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行为和现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社会教育环境。 市人大内司工委:负责督促有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实施。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负责组织政协委员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视察,为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言献策。 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宣传、认真实施“两法一例”。采取多种方式对学校领导、思政课教师以及其他教职工进行“两法一例”知识培训。指导全市中小学配备好法制副校长。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入学率,降低辍学率,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护在校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侵占和破坏学校设施设备。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宣传

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五个要领 我国历来重视家庭在养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的保护,排在首位的就是家庭保护。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如何履行监护人职责、实施家庭保护作了若干规定,而要取得孩子养育的成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就要熟知这些法律规定,充分认识家庭保护的责任,在抚养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依法行事。 要领之一:了解孩子的权利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明确提出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即“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这是对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有关规定的概括。 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贯穿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字里行间,在家庭保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新法增加了禁止实施家庭暴力的规定,是对未成年人人身权和人格尊严的保护;规定在作出与孩子有关的决定时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是对未成年人参与权的保护;规定应当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保证孩子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发展权的保护等等。不仅有限制性条款,更多地是增加了指导性条款。 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家庭保护的根本。可是谈到孩子的权利,有的家长却说:“小孩子有什么权利呀?还不是得听大人的!”也有的说:“现在的孩子就够难管了,再让他们知道自己有那么多的权利,我们当父母的怎么‘玩得转’呀!”事实上,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否自觉、是否自愿,无论能否达到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在客观上都对孩子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否得到充分地行使与维护。 教育提示: 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必要前提。父母不是单纯的对孩子生活的照料者、思想行为的教导者和控制者,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父母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成长的机会和条件,挖掘他们发展的潜能,而不是被动地做父母的附庸。在这方面,父母转变观念、提高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领之二:依法履行监护人职责 小陈的父母在他2岁时就离婚了,法院判决他由父亲抚养,此后母亲再嫁。事实上他是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父亲从不管他,母亲也不来看他。爷爷去世后,小陈便和父亲住在一起,父亲经常打骂他,后来把他赶出家门。小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也没有生活来源。在当地居委会和律师的帮助下,小陈把他的父母告上法庭。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标语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标语 【内容摘要】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标语, 1、关爱下一代成长,保护青少年权益, 2、倾心呵护青少年,努力促进你成长, 3、履行公检职责,维护青少年权益, 4、纯真的笑脸,愿它永远绽放, 5、与青春共舞,与维权同行, 6、维护青少年权益,全社会责无旁贷, 7、维权青少年,守护为明天, 8、别让“未来”失落在今天, 9、情系祖国未来,保护青少年权益,10、创建和谐社会,从青少年维权开始,1 1、保护青少年权益,就是关心我们自己,1 2、精英也曾未成年过,社会维权应此开始,1 3、依法保障合法权益,给青少年一片蓝天,1 4、齐心营造合法社会,协力维护孩子权益,1 5、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维护花朵我当先,1 6、保障青少年权益,给孩子们一片蓝天,1 7、关注国家未来,维护少年权益,1 8、打造和谐,维护青少年。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标语 1、关爱下一代成长,保护青少年权益。 2、倾心呵护青少年,努力促进你成长。 3、履行公检职责,维护青少年权益。 4、纯真的笑脸,愿它永远绽放。 5、与青春共舞,与维权同行。 6、维护青少年权益,全社会责无旁贷。 7、维权青少年,守护为明天。 8、别让“未来”失落在今天。 9、情系祖国未来,保护青少年权益。 10、创建和谐社会,从青少年维权开始。 1 1、保护青少年权益,就是关心我们自己。1 2、精英也曾未成年过,社会维权应此开始。1 3、依法保障合法权益,给青少年一片蓝天。1 4、齐心营造合法社会,协力维护孩子权益。1 5、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维护花朵我当先。1

6、保障青少年权益,给孩子们一片蓝天。1 7、关注国家未来,维护少年权益。 1 8、打造和谐,维护青少年。 1 9、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加快青少年维权。 20、把握青春年华,掌控权力利益。 2 1、维护青少年权益,撑起民族的未来。 2 2、维权如伞,只为人生雨季撑起一方晴空。2 3、维护青少年权益,我们在一起。 2 4、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维护少年合法权益。2 5、关爱青少年,重在维其权。 2 6、维护少年合法权益,需要全民的努力。2 7、和您一起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最新 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与问题-精品

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是指对侵害特定或不特定群体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导致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院提起诉讼,以下是小编搜集的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与问题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我国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公益诉讼并不是民事诉讼法中一个法律用词,只是一个学理上的概念,大家通常把民事诉讼法中五十五条涉及的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污染环境案件归纳为公益诉讼案件。这两种案件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公益案案件,其规定范围过于狭小,因为早在2012年江伟教授主持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就提出把公益诉讼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还进一步细化在特别程序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1](P64)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民事诉讼法五十五条规定的案件范围是远远小于公益诉讼本应有之范围的,这也为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的公益诉讼奠定了立法上的可行性前提。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我国未成年人(0-18岁)人数已达299668269人。[2] 其数量属于世界首位,这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提出更高要求。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不仅仅是要保护其刑事司法中利益,更重要是要保护其更为广泛的民事利益,因此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体现在:第一是未成年人身心特点,难以适用普通民事诉讼程序。我们现有的民事诉讼程序是根据成年主体设计的,是建立在成年行为人参与程序中具有的行为认知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和程序的后果的判断力。而未成年人控制、预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建立未成年保护公益诉讼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是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不足,法律规定由监护人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疾病和经济等其他原因,导致监护人无法行使自己的监护权,由此造成这些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侵犯。第三是商业行为中侵犯不特定群体的案件,其案件复杂,证据收集困难,仅靠公民个人的力量无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更加保护未成年人利益。 二、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一)商业行为中侵犯不特定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业活动把目标转移到未成年人群体,由于我国商业活动没有建立未成年人隔离措施,导致侵害未成年人利益也层出不穷。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危害未成年利益行为。一是电子和纸质出版物以及影视剧中的暴力色情内容。由于我国未建立严格的商业电影分级和过滤制度,导致在纸质媒体或影视作品中充斥着大量暴力色情场景。而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这些糟粕的洗礼,导致一部分未成年人过于早熟或行为暴戾、性格孤僻。二是网络游戏等电子娱乐产品对未成年人的毒害。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快速进入了全民网络的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6.18亿网民中,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规模为2.56亿,占网民总体的41.5%.从年龄分布分析,青少年网民主要集中在12-24岁,所占比例为88.4%.[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