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笔记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笔记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笔记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笔记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马年

五六千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覆盖有面积广大而丰富的天然植被,根据天然植被分布情况,从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森林、草原和荒漠两个地带。【森林原始植被状况】

从大兴安岭北段,东南沿嫩江折向西南,经冀北、晋北、陕北、川北至西藏东南一线,此线以南为中国古代主要森林地带,约占中国总面积1/2,可分为四个地区:

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寒温带、温带林区。

2、华北暖温带林区。包括辽东丘陵、辽河下游平原、冀北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豫中豫西丘陵、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山东丘陵。

3、华中、西南亚热带林区。包括秦岭、大巴山、大别山、江南丘陵、闽浙江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云南高原中北部、南岭山地、两广丘陵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

4、华南、滇南、藏南热带林区。包括福建福州以南、台湾、两广丘陵中南部、海南岛、南海诸岛、云南高原南部。

【草原荒漠原始植被状况】

原始草原地带:大兴安岭南段、呼伦贝尔草原、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部、青藏高原中南部。

原始荒漠地带: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植被的变迁】

经过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的长期开拓垦殖,大规模地改变了中国天然植被的面貌,生产了不可记数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和文化流长

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由于对自然界规律认识不足,无计划的滥砍滥伐,尤其是历代统治者无限制地索取,使自然界失去了平衡。这种破坏越到近代越严重。

5000年来中国植被变迁特点:

天然植被逐渐地区缩减,栽培植被代替天然植被。战国以后,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天然植被迅速遭到破坏。

1、华北平原:是中国历史时期森林和草原植被变迁最大、最频繁的地区,也是人类活动对天然植被干扰最甚的地区。

2、黄河中游地区:

3、太行山区、晋北地区:

4、豫鄂川陕交接地区:为天然植被破坏较晚而程度极为严重的典型地区。

历史时期水系的变迁

一、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干流全长5464公里。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北达海河,南抵淮河,因此就整个历史时期而言,黄河流域应包括今天黄淮海平原的绝大部分地区。

黄河下游河道特点:

1、泥沙含量极高。黄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疏松,易受冲刷,加之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2、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径流量贫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往往在几天内倾泻年内一半以上降水,下游宣泄不及,就泛滥成灾。

黄河河道变迁概述:

1、(战国前)河北平原人烟稀少,黄河无堤防,河道无所拘束,极不稳定,在河北平原中部四处泛滥,多股河道并流入海。

2、(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黄河中游人口增加,大规模垦荒发展农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开垦黄河滩地,使河身受束多曲,致使河床迅速淤高,出现险情。这一时期,黄河北决多形成汊河,东决多夺流入海,东南决则在豫东、淮北、鲁西南平原泛滥。

3、(东汉至唐末)东汉初年王景治河,此后800年间,黄河下游相对稳定,未有大灾,亦无大的改道。

4、(唐末至北宋末)经过近千年淤积,黄河下游已淤高,唐末河口地区决口,此后决口地点不断上移,进入五代,决口频率明显增加。黄河时而北流,时而东流,时而两股并流,河道在华北平原呈游荡性活动,进入紊乱时期。

5、(金元之际至明嘉靖、万历时)1128年杜充为阻金兵南下,人为决黄河,使之夺淮入海,黄河东流脱离春秋战国以来流经山东丘陵以北地区入渤海的趋势,不再经过河北平原。在此后700余年中,以东南夺淮入海为常。这是黄河变迁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改道。

这一时期黄河河道变迁的特点是:①决口地点不断西移。②河道干流逐渐南摆,将整个华北平原横扫一遍。③下游河道除干流外,同时出现几股岔流,变迁无定。

6、(明嘉靖、万历时至1854年)万历年间潘季驯治河,推行束水攻沙法,下游被固定为单股河道,修筑高家堰以蓄清刷黄;筑断黄陵冈,北流永绝,以一淮受全河之水。

7、(1855年至今)1855年河决兰阳铜瓦厢,夺大清河入海,黄河结束700多年夺淮入海的历史,重由渤海湾入海。

对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认识:

1、变迁规律:从新石器时代至宋金之际,绝大多数时间黄河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入海;宋金之后则改为流经黄淮海平原,夺淮入海长达700年,且河道不断南摆,最终固定在今废黄河一线;1855年后,重新由渤海湾入海。

2、主要干流:以利津入海的东汉大河,和夺淮入海的明清大河,为历史时期黄河各泛道的主干。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山东丘陵的分水作用,使黄河具有东北入渤海和东南入黄海两种可能性,而东汉大河与明清大河为两种可能性中,坡面最陡、流路最短的途径。

3、河患根源:上、中游水土流失,以及下游防护措施不力。

王景治河成效显著的原因:

1、从东汉开始,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入居中原,黄河流域土地退耕还牧,水土流失减少;

2、当时黄河下游河道存在许多分支,沿途有不少湖泊沼泽,起到了分洪、排沙的作用。

3、王景整治的河道流路顺直,有利于泥沙排泄,从而减少了淤积。

唐末五代后河患增加的原因:

1、唐代后期,黄河上中游的原始森林遭到滥砍滥伐,牧场被辟为耕地,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2、唐以后气温有了明显而持续的下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3、五代后封建统治中心东移,黄河上中游的渠道逐渐湮废。

4、历代治河只知用堤防解决问题,致使两岸支津全部堵塞,天然湖泊日渐淤废,使得既无支津湖泊分流洪水,泥沙又毕集于黄河,尽管堤防越筑越高,河床填高得更快,洪水一到,终不免溃决。

黄河频繁决口改道对下游的影响

1、决口改道洪水泛滥,给下游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破坏。

2、造成下游地区严重的沙灾。

3、直接改变了黄淮海平原的水系面貌,使河流淤积断流,湖泊湮废。

4、使黄淮海平原普遍淤高。

二、长江中下游水系变迁

1、云梦泽:

“云梦”是先秦时楚国在江汉平原上的一个狩猎区,而“云梦泽”则是云梦狩猎区内的一个大湖泊。

云梦泽位于江汉平原,因长江和汉江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于新构造运动下沉量,江汉陆地三角洲不断扩展而逐渐消失。先秦时周围数百里的云梦泽,至唐宋时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太白湖、马骨湖、大浐湖、船官湖等小湖群,以后又相继消失。明清之际,太白湖扩展成为江汉平原最大湖泊,清中叶以后,随着太白湖的再度淤废,洪湖扩展成为江汉平原第一大湖。

2、荆江河段:

荆江,指湖北枝江至城陵矶之间,长约480公里的长江河道,以藕池口为界,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

上荆江河床演变

a、以江陵为界,西段上荆江演变的主要特点是“江沱易位”,即历史时期南支主泓道(江)流量大于北支汊道(沱),后由于主泓道沙洲密布,水流受阻,而北支汊道则流量不断增大,最终超过南支。

b、江陵以东上荆江流经云梦泽地区,经过①荆江漫流阶段、②荆江三角洲分流阶段、③荆江河床塑造阶段,最终形成了上荆江。

c、下荆江河床的演变,主要特点是由原分汊型河床演变为单一型河床。

3、洞庭湖: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自全新世初期以来,由于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洞庭湖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

4、鄱阳湖:

古彭蠡泽和鄱阳湖:

古彭蠡泽是更新世后期,长江湖口段主泓道南移,旧河道扩展,并在九江盆地南缘与长江相合并而形成的大型湖泊;鄱阳湖则是全新世以来,由南昌—湖口断层下陷而形成的湖泊,两者完全不同。

“九江”的由来:

长江出武穴后,摆脱了两岸山地的约束,形成了以武穴为顶点,北至黄梅,南至九江,东至鄂皖边境的冲积扇,江水在冲积扇上分为多支,即《禹贡》中所谓“九江”。

5、太湖平原水系:

太湖平原地处长江三角洲,西起茅山、天目山,南至杭州湾。五六千年前,太湖地区仍为湖陆相间的低洼平原,后随着新构造运动,太湖地区不断下沉,而沿海地区泥沙的沉积使太湖平原向碟形洼地发展,形成了太湖(震泽)。【太湖水源】

太湖的主要水源为导源于茅山的荆溪,和导源于天目山的苕溪。

【出海口】

a、战国时为“三江”:即松江(吴淞江)、娄江(浏河)、东江。由于太湖地区的不断下沉和沿海地区因泥沙堆积而抬高,湖水排泄困难,河道淤浅,并反过来加速湖区沼泽化,8世纪左右三江相继湮废。这也是宋代以后太湖流域水灾不断的主要原因。

b、宋代以前吴淞江为太湖主要泄水道。宋以后吴淞江逐渐淤浅,夏原吉引吴淞江水由浏河入海后,浏河成为主要通海河道。明代嘉靖以后,黄浦江逐渐成为太湖最大泄水道。

c、20世纪50年代,江苏开凿望虞河引太湖水入长江,成为太湖水主要的下泄通道,从此太湖水不再以东泄为主,而改以北泄为主。

三、海河水系变迁

海河是河北平原的主要水系,主要由永定河、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组成,汇集于天津入海。由于河流含沙量高,流量季节分配不均衡,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河水进入河北平原后极不稳定,是中国东部平原上除黄河外变迁最大的水系。

【海河水系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代,流经河北平原的主要河流是黄河,下游河道分成多股,纵贯河北平原注入渤海,河北平原上大多数河流属于黄河水系。

2、西汉时黄河干流东移至今河北黄骅县入海,原来流入黄河的各大河流,此时都脱离黄河分流入海,互不交会,海河水系尚未形成。

3、三世纪初曹操开白沟、平虏渠之后,河北平原水系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河流均会于天津入海,海河水系始告形成。

【海河水系的发展】

1、海河水系形成之初,西南止于淇水;隋炀帝开永济渠,是海河水系向西南扩展最远的时期;宋代黄河北流,加入海河水系,金以后黄河南徙,海河水系又独立入海;元代开惠通河之后,海河水系又向东南扩展,纳入汶河水系,1855年黄河改由山东入海后,汶水又脱离海河水系。

2、海河水系形成之初,西北至沽水,后向东北扩展至蓟运河和滦河水系,不久即废。《水经注》以前海河水系东北界大大内缩,仅以圣水为界。隋炀帝开永济渠前,海河水系东北界再度扩展至潮河与桑乾河水系。

【海河水系主要河流的变迁】

海河水系以宋代界河为界可分为南北二系:南系包括清、漳、滹沱等水,北

系包括沽、潞、鲍丘等水,历史上南北二系下游河道均发生过较大的变迁。其特点是:

1、下游河道往往从单股发展到多股,又逐渐演变成单股;

2、河道主流摆动总的趋势为永定河自东向南,明以后又东移动;滹沱河和漳河则由北向南摆动。

四、黄淮海平原湖泊变迁

【黄淮海平原湖泊的种类】

1、全新世中期海侵时,滨岸浅海因海退后残留的产物;

2、废弃的河床和牛轭湖;

3、太行山、燕山山前洪积—冲积扇和河道自然堤之间的洼地;

4、河流之间的堤间洼地。

【古代黄淮海平原湖泊的分布】

1、河北平原:太行山、燕山山前冲积扇和《山经》大河西、北侧自然堤之间,有一条自南向北,折而向东的湖泊带,著名的有吴泽、黄泽、大陆泽、督亢陂等。

2、黄淮平原:豫西山地山前冲积扇和鸿沟运河西侧自然堤之间,有一条自北而南的湖泊带,著名的有胡城陂、白雁陂、蔡泽陂、南陂、护陂等。

3、豫东、鲁西南平原:济水、汴水、濮水等的堤间洼地和河口洼地,以及平原东缘与泰山山脉西缘之间的交接洼地,形成一条自东向西的湖泊带,著名的有圃田泽、荷泽、雷泽、巨野泽等。

4、淮北低洼平原:汝淮、汝颖、颖涡等水之间,因支津众多,下游排泄不畅而形成一条由西北向东南的湖泊带。

北宋以前,黄淮海平原上湖泊和沼泽十分发育,主要原因有:

1、北宋以前,黄河流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降水丰富,使平原湖泊的水源有

充分保证。

2、先秦两汉时代,统治阶级比较重视湖泊环境的保护,加之平原地区人口密度不高,使湖泊得以不被破坏。

3、太行山、燕山、豫西山地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尚不严重,延缓了湖泊淤积的速度。

宋代以后,黄淮海平原湖泊逐渐发生较大变化,主要原因有:

1、黄河流域气候转为寒冷干燥,降雨减少,湖泊来水也相对减少;

2、西部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带至下游的泥沙增加,湖泊逐渐被淤平;

3、黄淮海平原地区人口增加,对耕地要求增加,湖滩被辟为农田,使水体面积缩小。

【黄河泛滥对黄淮海平原湖泊的影响】

1、湖泊因泥沙淤积,逐渐由深变浅,由大变小,加上人工围垦,最终淤为平地。如圃田泽、荷泽等。

2、湖区泥沙淤高,但水源条件未变,水体向相对低洼处移动,后因来水减少,加之人工围垦,最终成为农田。如巨野泽、北五湖等。

3、原为洼地,受黄河洪水灌注后,因下泄不畅,蓄积成湖,如山东南四湖和江苏洪泽湖。

海岸线的变迁

【辽东湾海岸】

1、辽东湾北部(辽河入海口):

第四纪后期海侵后,辽东湾北部滨海地区被淹没,未淹没的近海地区成为沼

泽。10世纪契丹兴起后,在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地区垦殖,草原成为农田,使辽河含沙量增加,海洋线伸展逐渐显著。

2、辽东湾西部(大凌河入海口):

大凌河输沙量不及辽河,三角洲伸展缓慢,故与辽河三角洲之间形成了盘锦湾。盘锦湾随两侧三角洲的发育而逐渐减小,双台子河开挖后,促进了盘锦湾的淤积,最终成为农田和苇场。

【渤海湾海岸】

黄河口与滦河口之间的海湾称为渤海湾。渤海湾的特点是存在三条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贝壳堤,第一条形成于殷商时期,第二条形成于战国至唐宋,第三条形成于宋以后。

【辽东湾海岸】

1、辽东湾北部(辽河入海口):

第四纪后期海侵后,辽东湾北部滨海地区被淹没,未淹没的近海地区成为沼泽。10世纪契丹兴起后,在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地区垦殖,草原成为农田,使辽河含沙量增加,海洋线伸展逐渐显著。

2、辽东湾西部(大凌河入海口):

大凌河输沙量不及辽河,三角洲伸展缓慢,故与辽河三角洲之间形成了盘锦湾。盘锦湾随两侧三角洲的发育而逐渐减小,双台子河开挖后,促进了盘锦湾的淤积,最终成为农田和苇场。

【渤海湾海岸】

黄河口与滦河口之间的海湾称为渤海湾。渤海湾的特点是存在三条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贝壳堤,第一条形成于殷商时期,第二条形成于战国至唐宋,第三条形成于宋以后。

贝壳堤形成的原因:

1、先秦黄河长期从渤海入海,但这一时期黄河上游植被覆盖良好,下游多支津和湖泊,泥沙沿途沉积,加之黄河下游分为多股,在河北平原游荡,因此输送到河口的泥沙并不多,有利于第一条贝壳堤的形成;

2、东汉以后,黄河改由山东利津、滨县一带入海,天津附近泥沙沉积显著减少,海岸线由淤泥质变为沙质,从而形成第二条贝壳堤;

3、1128年,黄河夺泗淮入海,渤海湾来沙减少,从而形成了第三条贝壳堤。【苏北海岸】

苏北海岸扩展的特点是岸外水下沙脊群的裸露和并岸。

范公堤:北宋时由范仲淹主持修建的苏北海堤,北起阜宁,南至吕四镇,全长300公里。范公堤是重要的地貌界限,标志了全新世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苏北地区的古海岸线所在。

苏北海岸线的变迁:

1、西汉至北宋,苏北海岸线长期稳定在范公堤一线。

2、1128年黄河夺泗淮入海,最初几个世纪,黄河分由颖、涡、睢、泗等河入淮,泥沙在沿途堆积,海口延伸并不迅速。

3、16世纪中叶黄河全河夺淮入海,尤其是潘季驯以“束水攻沙”之策治河以后,黄河泥沙大量排入海口,海岸线迅速向外延伸。

4、1855年黄河改道山东入海后,苏北海岸线发生内缩,在修建护岸工程后逐渐停止。

【长江三角洲的演变】

1、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和东海长期相互作用下的产物,长江口北岸演变特点,是沙嘴自西北向东南不断合并沙洲而形成。如崇明岛就是自唐代涨出长江口以来,沙洲不断合并而形成的。

2、长江口南岸的特点是冈身的不断东扩。明清以来,长江口南岸岸线伸展缓

慢,太仓至高桥段长江主溜对南岸侵蚀明显,高桥以南长江流势趋缓,泥沙沉积,南汇、奉贤一带海岸线不断伸展。

冈身:长江口南岸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将近海的泥沙和介壳动物的遗骸堆积在长江口南岸边缘,形成几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沙堤。以后沙堤以东成陆,而沙堤高于两侧地面,谓之冈身。

【杭州湾海岸】杭州湾海岸线的演变:

1、杭州湾北岸是长江三角洲的南缘。4世纪前,杭州湾北侧海岸线由大尖山向东,经澉浦至王盘山,折东北与拓林、奉贤一带冈身相连。4世纪后,由于长江南岸沙嘴以及杭州湾南岸的延伸,改变了海水的动力条件,杭州湾北岸开始内坍。15世纪后屡修海塘,内坍方有所控制,大致与今日相同。

2、杭州湾南岸成陆较晚,屡有涨坍,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外扩展。

沙漠的变迁

中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度,东经75~125度的地区,其中新疆占全国沙漠戈壁面积的60%。沙漠形成的主要条件为:干旱少雨、日照强烈、冷热剧变、风力强大、植被稀疏、沙质丰富等。

【东部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

这类地区历史上不是沙漠,但生态原本较为脆弱,由于人为作用,如滥砍滥伐、不合理垦殖、过度放牧、战争等,造成植被覆盖减少,在日照、风力的影响下,由表层风蚀,继而引起下层沙质沉积物的扬起和移动,导致沙丘出现。

1、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西部西拉木伦河和西辽河流域,原是以草原为主的地带,10世纪时契丹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开垦农田,使这一地区成为农牧交错区,植被遭到破坏;元明时期没有大规模开垦,使得草原植被有所恢复;清代在此广设牧场,后期大量开垦土地,使草原逐渐退化为沙漠化土地。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河套西部,原为黄河冲积平原,有名为屠申泽的大湖。秦汉时代为防御匈奴,在河套地区大量屯垦守边,植被遭到破坏,东汉以后匈奴南进,垦区废弃,已耕作过的土地受干燥气候和风蚀影响形成流沙。晚清以来,由于滥砍滥伐和过度放牧,使流沙大涨。

【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沙漠】

这类地区第四纪以来就有沙漠出现,但在沙漠中央或边缘存在自然条件较好的绿洲。后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沙区扩大,绿洲减小。

1、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和陕西北部,面积原本不大,其间尚分布有草原、沼泽和灌木。汉代以来不断扩展,宋代毛乌素沙地南缘已达横

山、白于山、鄂尔多斯交界处,清代政府开垦边区,残存的草地遭到破坏,毛乌素沙地进一步沙漠化。

2、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周边曾是中国西北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后由于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风力侵袭,河流极易淤废改道,导致城市湮废,如古且末、尼雅、轮台、渠犁等。

历史文化景观的地域差异及其变迁

文化从广义而言,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从狭义而言,则主要指人类的精神文化。历史文化地理就是研究不同时期各种文化现象的时代差异和地域差异,并探讨其变化、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背景。

一、文化重心区的分布、转移与政治、经济关系

文化重心区:指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主要精神文化的各种要素的叠加区。任何时代,各地文化发展都是不平衡的,那些各种文化要素密集、叠加分布的地区,就是文化重心区。

【先秦】

重心区:战国时期,文化以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区域特色:长期分裂的政治形势,已使各地文化的传播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如齐国尚阴阳、道家、儒学;鲁国尚儒学;三晋尚法家、游说士;秦地接受三晋学说,等等。

【西汉】

重心区:汉代文化重心区以武帝时期为界,前期局限于关东地区,即齐鲁地区、淮南吴越地区,与战国晚期的文化重心区基本吻合;后期文化重心区得

以扩大和繁荣,增加了长安三辅地区和蜀地。总的来说,西汉的文化重心在齐鲁及其周围地区,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分离。

区域特色:1、齐鲁地区儒家文化流行;2、三晋地区法家、纵横家兴盛;3、淮南吴越地区诗赋发达;4、蜀地文学、小学发达;三辅地区多接受三晋地区法家、纵横家学说,等等。

【东汉】

重心区:与西汉相比分布基本相似,主要的变化有:1、河北西部地区显著衰落;2、除局部地区外,前后各期文化发达区域比较稳定;3、封建文化在周边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拓进;4、学术文化重心由齐鲁地区向汝、颖、南阳一带转移,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分裂的局面开始得以改变。

区域特色:各地区的学术文化均以经学为主,学术文化的区域性大为削弱。【汉魏之交】

重心区:除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和士人的播迁,襄阳、涿蓟、辽东、岭南地区出现过短暂的文化繁荣外,文化重心区和区域特色基本保持了东汉的基本格局,如曹魏地区的三辅地区、南阳盆地、司豫徐兖青地区,中心在邺;蜀汉文化区;孙吴地区的吴郡、会稽、丹阳一带。

【魏晋南北朝】

重心区:基本继承了三国时期的分布状况,但巴蜀地区衰落,河北文化再度发展、河西文化有所进步,整个魏晋南北朝,黄河流域始终是文化重心区。区域特色:由于三国时期的政治分裂和各地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文化地域性又明显起来,主要有:1、洛阳附近玄学、清谈流行;2、青徐滨海地区经学、玄学并重;3、河东、太原、吴地三国时受玄学影响较小,西晋时逐渐增大;

4、幽冀、关中、河西、蜀地始终保持经学传统。

5、汉族文化在三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空前传播。

【唐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时期,特色是儒、道、佛并重,又兼容西域各种文化,是两千年来文化最多彩绚丽的时期。

重心区:唐前期长安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当时的文化重心区,安史之乱后,由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南方文化的崛起,除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才仍然十分集中外,长江下游的润、扬、苏州地区,江西赣江下游,闽江下游闽、泉地区人才大增。

【两宋】

重心区:两宋时期南方人才愈加繁盛,北宋南渡也宣告了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完成,从此南方成为文化重心区,人才繁盛的主要地区有:1、两浙;2、江西;3、福建;4、四川。上述四地也是印刷业最发达的地区。

【元明】

重心区:元代至明代中叶,江西是最重要的文化重心区,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吉水山高进士多”的俗谚;明代中叶以后,浙江取代江西成为文化重心区,直到晚明被南直隶的南京、苏州、扬州地区所取代。总的分布特点是:东南最盛,中原次之,西北、西南最为落后。

【清代】

清代科举状况有几点变化:1、科甲分布更加均匀;二、大都市由于具有巨大的文化资源,在科举竞争优势愈加明显;3、由于清代人口骤增,导致除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外,所有省份每百万人中的进士数量都急剧下降。

明清时期“江南进士甲天下”的原因:1、江南经济富庶,为科举应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江南地区教育发达,读书科举氛围浓厚;3、江南人前贤后昆相互汲引。

文化区分布转移的规律:

战国时期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传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比较明显,秦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所推崇的文化往往成为影响社会的主流文化,致使政治中心往往成为文化中心所在;唐宋以后,科举制度的创立扩大了取士的范围,印刷术的发明使读书学习不必集中于首都或师承某一大师,于是经济发达、生活安定,或经济不发达但地狭人稠,唯科举无他出路的地区,往往成为文化繁荣地区。

二、社会人群的地域差异

一地的自然条件及人文社会环境,对一方人群的风俗人情、性格行为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的历程各不相同,人们的社会经历、文化沉淀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历史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化经济背景,塑造了各地不同人群的风俗人情和性格行为。

【元以前人群地域差异】

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南方由于山林富饶,当地人通过火耕水耨的粗放耕作,即可衣食常足,养成了楚人不事力作的生活习俗;黄河下游则由于农业发达,形成了朴实勤农之风;河北中北部则由于远离齐鲁重农文化,以及非农业社会的流动生活习俗,形成了侈靡浮夸的风俗民情。

从人才分布来看,由于关东是秦汉时的文化中心,关西地区与西北游牧民族杂错分布,战争不断,故形成了彪悍的民风,久之形成了“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说法。这反映了不同区域风俗背景下所形成的人才地理分布,类似的还有“巴有将、蜀有相”、“三秦饶俊异、汝颖多奇士”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北文化差异开始日益明显,北方人具有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南方人则效仿中原洛阳一带的文化风俗。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大批南下,与南方土著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严重的对立情绪,南方人称北方侨人为“伧”。

宋元时期:

两宋时期,尤其是澶渊之盟以后,江西、福建、四川等地人才辈出,南方士人崛起于政坛。元代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民众分为四等,在法律、赋役、选官等多方面待遇不平等,加重了民族矛盾以及地域的文化差异。

【明清以降人文现象的地域特色】

进入明代中叶,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主要表现在:1、人口大量增加,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维持众多人口的生存,不少人离开土地,从事其它生计,社会经济出现多元化倾向;2、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大量人口从事商业及相关行业。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在不同地区,因不同自然环境和不同经济生活,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俗和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地域差异。

1、京师及周围地区

京师是五方杂处、各色人等汇集之处,他们都以各自的习俗进行生活和交往,同时也相互影响,于是形成京师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如京师妇人的胡族遗风;围绕皇室、王公大臣等统治集团服务的各种行业,如三河女仆、宝坻货郎、保定狗腿子、山东百什房、山西翎子铺、歙县茶叶铺、河间太监、绍兴师爷,等等。

2、山西地区:

山西地近北边,为解决沿边军镇的军粮供应,政府号召商人输粟输边,加之山西气候干燥,粮食久储不腐,有利商人投机,于是特殊的社会、自然环境孕育了晋商这一特殊群体。晋商的出现,刺激了山西地区的经济,使原本贫瘠荒凉的边塞形成了“富庶不下江南”的盛景,使有“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的“三绝”之说。

3、扬州地区:

明清时期,扬州是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点,南北交通的枢纽,两淮盐运的枢纽,聚集了大批盐商。盐商的汇集以及由此带来的巨额财富,使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极为发达,各种服务行业也纷至沓来,如“扬州三把刀”,即厨师、理发师和剔脚匠;以及包养妓女、小妾等畸俗,使扬州一举超过苏州,成为当时全国财富最集中,生活最奢靡的城市。

清季太平天国战火波及扬州,加之河、漕、盐三大政的骤变,扬州经济文化一落千丈。

4、苏州地区:

淮扬盐商崛起之前,苏州一直是江南文明的渊薮,唐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出状元”之说。同时,苏州也是消闲雅玩文化的中心,“苏州戏子、吴门梨园”成为“状元”之外的又一苏州特产。昆曲即产生于苏州。

5、浙江地区:

浙江地区由于内部地理结构差异,形成不同区域的人文特色,如杭州的悠闲生活;金华、衢州的“浙江兵”;龙游的商人有“钻天龙游”之说;绍兴的师爷和胥吏称为“绍兴刀笔”,等等。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区开发与地域差异

一、我国北部农牧界线的历史变迁

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从事种植业的民族和从事畜牧业的民族在

北大地震概论复习笔记_第7章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学? 第二节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 第三节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 第四节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 第五节地震学发展简史 ◆全球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可以感觉的仅占1%,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1~2次。全世界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上个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有约1500万人死于地震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约8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6级以上的地震具有破坏性。我国79%地震烈度在VI以上。 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陕西关中8.0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中国经济损失最多的地震:1990年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损失13亿元。 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大地震,7万人死亡。 ◆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候风地动仪。 智利大地震:1960年,9.5级。 唐山大地震:1976年,7.8级。 中国减灾法:1998年3月1日。 印度海啸:2004年12月26日。 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2个星期三。 汶川大地震:2008年,8.0级。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6.8级大地震,损失巨大。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XX发布→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地震部门。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前3种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频率地震波的幅度来衡量地震的相对大小的一个量。矩震级MW是由基本的物理参数所计算的震级。 1.1什么是地震学? ◆概念: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内容: ①地震的科学以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后者主要研究地震波的传播,从而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结论; ②弹性波(地震波)的科学,主要研究地震、爆炸等激发的弹性波的产生、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记录以及记录的解释; ③应用:地震勘探、工程地震学、识别核爆。

简爱读书笔记经典语录摘抄及感悟赏析

简爱读书笔记经典语录摘抄及感悟赏析 导读:读书笔记简爱读书笔记经典语录摘抄及感悟赏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简爱读书笔记摘抄及经典语录感悟赏析: 简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本书,并且写出简爱读书笔记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到一些文学方面的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简爱主要内容简介: 简爱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女孤儿从小失去父母以后,寄养在舅母家,但受尽了舅母一家人的折辱,后来去了慈善学校上学读书,在学校里也受尽了苦难,但她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完成了学业,来到一名庄园教书,当了一名家庭教师,后来和庄主罗契斯特先生擦出了爱的花火,两人虽然有了情愫,但简爱发现他的前妻还活着,疯疯癫癫的住在庄园中,于是简爱出于自尊离开了庄园。后来简爱准备离开英国并嫁给自己的表哥时,突然听说罗彻斯特疯癫的妻子放火烧了庄园,他也变成了盲人,出于爱的因素,简爱再次回到庄园,和罗彻斯特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简爱经典语录摘抄及感悟: 1、摘抄: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 赏析:这句话让人很受鼓舞,因为看似是让人忍受什么东西,是

委屈的方式,但我们常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这个意思,在必要的时候,就应该退一步开阔天空,“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才会有的,在此之前,我们要继续实力,创造这样的条件。 2、摘抄: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感悟:很多人喜欢朋友,但实际上不论什么时候,交朋友都是需要实力和条件的,没有人无缘无故和你交朋友,因此我们绝大多数人实际上看似有很多朋友,但归根结底真正的朋友是少数。因此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样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为此我们学会尊重自己,为自己的内心寻找一个引得尊严的方式。 3、摘抄:即使整个世界恨你,并且相信你很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 感悟:人生不可能没有委屈和挫折,当我们受到这样的不公平对待时,就应该用自己坚强的内心和善良来进行反馈,久而久之,总会感动别人,让人看到我们高风亮节的一面,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做个清白的人,如果自己本身不正,那么怎么都会遇到麻烦,洗脱不掉的,这样也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4、摘抄: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办法,同样,报复也绝对医治不了伤害。 感悟:这个世界上充斥了暴力,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社会,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暴力事件,而仇恨也是充斥在这个复杂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简述题(共5题,共30分)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括“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 ①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由于各国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各不相同,行政管理的主体也不相同; ②行政管理的主体并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是与立法、司法部门相对而言的行政执行部门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③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 2.B途径 答:B途径是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之一。B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而是受管理主义的影响,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在这一派的理论中,许多概念是直接从企业管理借鉴过来的,如民营化、企业型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评估等。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如下。 ①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 ②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 ③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

④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B途径主要来自商学院,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3.政务公开 答:政务信息公开是指政务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公共组织主动或根据公众的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并方便社会公众获取的各种活动与制度的总称。就我国而言,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政务信息公开必须按照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不收费原则和责任原则来进行。 4.政策问题 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让某些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2008-9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 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一般情况下在界面上将产生波的和。 2.只有当表层介质的横波速度下层介质的横波速度才能出现勒夫面波,与体波不同,它的速度还与相关,这种特征称为地震波的。 3.当震中距较小时,天然地震的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呈分布,而爆破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 4.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地震。 5.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发明了。 二、名词解释①地震基本参数②烈度③震级 三、问答题 ①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②当只测得四个台站的P到时,何种条件下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时刻,何种条件下不能确定,为什么? ③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8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④如何识别震相? 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假设地球完全均匀,半径为R,P波速度为V0,若震源和出射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P波走时为T。问:①当震源深度为0时,T=?②当震源深度为h时,T=? 补充:判断 1、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昆山的震级为4级。(错) 2、减轻地震灾害的唯一措施是地震预报。(错)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错) 4、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错) 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把门打开。(Yes) 6、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Yes) 7、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抗震能力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错) 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Yes) 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错) 10、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错) 答案一、填空 1.反射、折射 2.小于、波的频率、频散 3.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 4.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5.张衡、候风地动仪 二、名词解释 1.地震基本参数:也称地震的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3.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三、问答(要点) 1.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欧亚地震带),除了沿着大陆边缘或贯穿大陆的两个地震带外,在大洋中还有延伸非常长的地震带,沿着大洋

简爱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赏析

简爱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赏析 简爱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赏析 篇一 1、摘抄: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 赏析:这句话让人很受鼓舞,因为看似是让人忍受什么东西,是委屈的方式,但我们常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这个意思,在必要的时候,就应该退一步开阔天空,“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才会有的,在此之前,我们要继续实力,创造这样的条件。 2、摘抄: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感悟:很多人喜欢朋友,但实际上不论什么时候,交朋友都是需要实力和条件的,没有人无缘无故和你交朋友,因此我们绝大多数人实际上看似有很多朋友,但归根结底真正的朋友是少数。因此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样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为此我们学会尊重自己,为自己的内心寻找一个引得尊严的方式。 3、摘抄:即使整个世界恨你,并且相信你很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 感悟:人生不可能没有委屈和挫折,当我们受到这样的不公平对待时,就应该用自己坚强的内心和善良来进行反馈,久而久之,总会

感动别人,让人看到我们高风亮节的一面,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做个清白的人,如果自己本身不正,那么怎么都会遇到麻烦,洗脱不掉的,这样也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4、摘抄: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办法,同样,报复也绝对医治不了伤害。 感悟:这个世界上充斥了暴力,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社会,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暴力事件,而仇恨也是充斥在这个复杂社会当中的复杂人性里面,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以德报怨,化干戈为玉帛。 5、摘抄: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 感悟: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简爱作为一个有自尊的人的抗争精神,她虽然出身贫寒,曾经受人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对待,但她一直在努力着,但人在上帝面前都应该是平等的,拥有一样的权利,这就是简爱的世界观。 6、摘抄:要自爱,不要把你全身心的爱,灵魂和力量,作为礼物慷慨给予,浪费在不需要和受轻视的地方。 感悟: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爱,拥有一颗干干净净的心灵,在纷繁的世界当中,保护自己的心灵不受污染,这样的人是难得的,而每个人的力量也十分有限,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做对的事情,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浪费在那些不值得的人身上。 7、摘抄:第一次报复人,我尝到了滋味,像喝酒似的。刚一喝,

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2章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 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 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 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 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_罗西、__弗瑞尔_____制定,分___七____级。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是衡量地震__能量大小_的级别。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__越大_ ___。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__。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7度、建小学校防烈度应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 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 A 用震级 B 用地震烈度 C 用发震时间段 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 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 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一、填空题 1、密度,弹性性质 2、一致,垂直 3、逆进椭圆 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 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 二、选择题 1、C; 2、B; 3、C; 4、A; 5、A 第4章习题答案

大1下学期选课指南

大一下学期选课指南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3级7班李一龙 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选课的时候了~本学期,大家要在2月15日之前进行完所有科目的选课,之后即可见到选课结果,在三周内完成补退选,确定下最终的课表。这里对于大家的一些选课情况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讲解。 培养方案里的平台课 在选平台课之前,大家必须要明确的,就是自己现在的选课方向——大部分同学在大一的选课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所谓的宽口径方向,不过有些同学可能在第一个学期,没有学习力学,学习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方向课程;有些同学没有学习计算概论(A),学习了电子、微电子的强物理方向(我不知道咱班有没有);还有些同学可能要学习电子系的通讯直通方向……这些同学在选课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大类平台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数学 绝大部分同学必须要学习的数学科目是《高等数学(B)(二)》(5学分),授课老师是刘建明老师或者孙文祥老师。 学习计算机科学方向、智能科学方向课程的同学,也就是没学力学的同学,本学期必须要学习的数学科目是《数学分析(II)》(5学分),授课老师是李伟固老师;以及《高等代数(II)》(4学分),授课老师是高峡老师。 当然,对于上学期学了物理和数分、高代的同学,这学期学习高数或者数分都可以,高代可以自己根据情况选学。不过数分一和高数上册知识上应该会缺少多元函数微分学的知识,注意要补上哦。 物理 信科本学期学习的物理科目是《电磁学》。如果你上学期不是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方向,必须选修。如果选择了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方向,可以不修(当然也可以选)。 对于大部分宽口径的同学,学校建议选修“电磁学(B)”,开课院系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这一点大家会在elective里看到)。

简爱读书笔记摘抄300字

简爱读书笔记摘抄300字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欢迎来到聘才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简爱读书笔记摘抄300字》,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篇一: 简爱是一部让人懂得世界道理,知道爱是什么的书。 读了简爱之后,我想起了这部书的伟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谢谢你让我们懂得了爱是什么。 读了简爱之后,让我觉得世界的人真与众不同。例如罗切斯特有钱的时候,简爱就不嫁给他,他不好的时候简爱就嫁给他。就像是一个大财主你有钱时不会花,你没有钱时你非要花。 读了简爱之后,我觉得简爱是一个可怜又幸福的人。幼年时父母双亡,来到了唯一可以依靠的舅舅家,可不幸的她舅舅又离去了。使童年的她遭受到了巨大地伤害。舅妈把简爱送到了孤儿院,但长大的她和罗切斯特成了一生的伴侣,她可真幸福啊! 读了简爱之后,我觉得罗切斯特和简爱真像猫和老鼠一样,爱情跌宕起伏,这就是我对简爱的读后感,简爱值得

我们学习。 篇二: 前些天我终于把我一直想读但是一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读的“简爱”一口气读完了。 当我读到主人公简爱在盖慈海德府被14的暴君欺负的时候,我义愤填膺;当我读到主人公简爱坚持自己的感受而流落街头时,我为她而骄傲;当简爱主人公简爱把舅舅给的巨款平均分配给姐姐哥哥时,我感到可贵;最可喜可贺的是简爱终于找寻到了自己的幸福时,我由衷的感到幸福。 我觉得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让我们明白了:“即使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再低,再贫穷,再弱小,他也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因为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人。” 简爱成功的演绎了一个灰姑娘不放弃自己,为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奋斗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一样无论何时何地做自己,坚持自己,不放弃自己。 篇三: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苍白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简爱勇敢果决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简爱藐视财富、社会地位和宗教的威仪,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

第四章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1)

第四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一、历史时期人口总数与空间分布的变迁 1、历史时期(过去两千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增长缓慢 根据公元二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 年)以来近两千年的人口增长来看,即从近6000 万增加到4.3 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平均年增长率仅约1‰。原因是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国生产力发展方式变革缓慢和水平不高,制约着人口的增长。具体讲,出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增长模式有以下一些原因:如初婚年龄比较早、妇女的真正有偶率及净生育率、家庭规模很小、传统文化观念(如迷信、守节、修养等)的影响、制度,如赋役制度、赋税制度、刑罚制度的不利影响、战争、天灾如旱灾、传染病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决定了,尽管出生率比较高、但是最后的死亡率也高,这就造成了人口长期的低增长率。(2)大起大落和人口变化的阶段性 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虽然总体上是增长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大落指短时期之内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如一遇动乱(战乱、灾荒等),人口则急剧减少,即有的阶段增长较快,有的阶段则急剧减少。 中国人口的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体来讲,人口倍增的时间缩短了,增长的幅度在增加。原因一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二是中国人口的发展又实现了一个转变,由高高低向高低高转变,原因一是医药公共卫生取得了一些进展,二是出现了新式接生方法,降低了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三是物质条件的改变降低了灾害发生时人口的死亡率。(3)人口增长的阶级、阶层、民族的不平衡性 从汉到清,构成人口大多数的是地主与农民这两个阶级,两者的人口增长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生率及人口增长率差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包括汉族与其它民族的差异和其它民族之间的不平衡性。少数民族的生育率比较低,增长率也比较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民族之间人口增长的不平衡,生产方式、宗教等也会对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口空间分布的变迁及原因 (1)人口分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平衡性,亦有“人满东南”的趋势。 从秦汉以来至19世纪以前,人口高度集中在东部季风地区,全国30%的土地集中了98%左右的人口,呈现为“人满东南”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近2000年间呈现十分明显的稳定性。原因:人口分布与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在传统社会里明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从秦汉以来,中国东南季风气候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内。这实际上是传统农业社会里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依赖性极强的体现,到了20世纪,东南季风区的人口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这一则可能是政策的影响,一则可能是气候因子在工业化时代的影响减弱的体现。 (2)人口分布的变动方面,从公元2年至1840年,人口分布重心基本保持向东南移动的趋势,14世纪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分布东南的极点。14世纪后,中国政治中心居于华北平原的北京,影响了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南推移。 具体分析中国南北人口比重的演变可看出,西汉至唐天宝年间,北方人口呈下降趋势,但多数时间占全国半数以上;从唐中叶至元代,北方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南方人口普遍超过50%以上,元代达到顶点;明清时期北方地区人口比重有所恢复,但已经难以改变“人满东南”的大趋势。 原因:人口分布及其变动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 这种人口分布变动的结果,有人为(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技术等)的因素,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到自然条件(地貌、气候、土质、水文等)的制约,尤其是中国历史气候的冷暖交替的周期性变化的制约。 人口分布变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因历史时期南北气候变化的纬度差异而带来的南北人口移动压力。由于历史气候的周期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幅度更大更明显,加上北方游牧民族呈现周期性南移和西迁,相应北方地区呈现经济周期性兴衰和移民周期性南北移动。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是前1000年相对温暖,而后1000年相对寒冷,相应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在不断南移,故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人口比例总的来看在不断增加。清代南方地区经过太平天国战争而人口一度损耗十分严重,但同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生态已经十分恶化,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战争,南北人口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格局。总之,整个传统时代,人口分布受环境的影响或制约极大,传统时代中国人口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推移是由近5000年来中国天地生大背景所决定的。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复习整理

地震概论复习材料 1、课件 2、笔记 3、计算题和时间 4、往年样题 5、讨论报告ppt 震级、体波、地震延迟线、LOVE面波、球对称介质的射线参数和垂向变化介质中的射线参数、秒差距求法、圣安德烈斯到洛杉矶的距离(纬度差)、计算内核半径Rcos(θ1/2)、各种震相、反射波直达波首波的走时方程和曲线、春季试题最后几道论述题、走滑断层、 ?绪论 1、秒差距(pc):恒星间距离单位,数值上等于恒星周年视差的倒数。 天文单位(AU):日地平均距离。1天文单位=1.495亿公里。 2、太阳系的轨道特性: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决定地球演化的能量来自引力势能和放射性衰变能。 4、金星是启明星。 木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形成了小行星带。 陨石撞击地球的几率小: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 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 5、冥王星被排除出行星是它不具备行星的性质,而并不是因为它周围无小行星物质. 6、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一、地震学研究范围和历史 1、气象灾害是频度最高的,而地震灾害(突发性、毁灭性)是损失最大的。 2、唐山地震或汶川地震与日本福岛地震的比较,结合09考题与台湾差别。 二、地震波 1、控制地震波传播的最基本定理是牛顿定律。 2、地震学中的费尔马定理(高频近似解)。 3、地震射线:能量束的宽度反比于频率,f→ +∞,d→0. 4、弹性波基本的有纵波和横波(在无界弹性介质中):纵波的速度一般是横波的根号3 倍。 5、面波类型:Love波(像抖毯子一样前进),Rayleigh波(回旋前进)。 6、自由震荡:环形震荡(上下两半球不同向转)、球型震荡(像瘪了的皮球、不规则)。 影响自由震荡周期的因素:自转、横向非均匀性。 7、地震波的波序:纵波→横波→面波。 三、地震仪和基本参数的设定 1、现代地震仪 2、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 3、地震定位:震源、震中(震源之上,确定震中十分重要)、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

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6、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标志) 背景:第一、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如何对项目作出贡献。 第二、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范围,而达到了更广泛、更综合的跨学科的程度。 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产生标志: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被看作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 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选择题) 美波齐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戴维。H。罗森布鲁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1、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选择题)(主要掌握人物、著作、及代表性的观点)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第1 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 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 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北大通选课介绍(1.2.1版)

A类 地震概论(授课老师:赵克常老师):这个课很火,一学期要开两个班,一个班500人……而且老师讲的也很好,前几个学期,我的几个同学选了的都是九十七八分,不过上个学期据说得高分的难度有所增加,不知道这个学期什么情况……总之,算是比较理想的A类课程; 环境生态学:被誉为文科生必选的两门A类课程之一(另一个是三宝),成绩主要根据两部分,一个是上课的随机点名,另外就是一个大论文,很大很大,最起码要一万五以上才有可能拿到一个相对高的分……而且环生的论文要求很高,尤其是格式什么的,不过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讲解,而且在BBS环生的版上也有说明,不过目前的一种风气是借师兄师姐写过的环生论文改一改拿来交上……不做评论; 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俗称三宝,要选这门课要投比较高的意愿点,或者靠补选的时候用人品刷……总之是很有用的一门课,讲的知识还是很实用的(其实不想大家想的那样的……),闭卷考试,给分一般,但是总的来说对于文科生来说算是学起来相对容易的一门A类课;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上过的人不多,目前我认识的只有一个上过,不过上课还比较轻松,给分也不错; B类 美国文化与社会(也属于E类):一门很高级很丰富的课,前一个学期,我有个同学选了,上课方式是每一节课请一位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老师来讲授,很像听讲座,不过具体考试和最后的给分则没有什么特点可说,如果对于美国的文化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可以选一下; 中西文化比较:这个课还挺有趣的,辜老师是辜鸿铭先生的后代,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不过考试要记的东西很诡异,有些难记; 晚清历史人物及外交(授课老师:李扬帆老师)(具体名字我想不起来了,因为我选过这个课,所以现在不显示了,也不知道这个学期还开不开)这个课很轻松愉快,两篇论文,几次点名,而且李老师蛮有趣的,虽然有点WS…… 中国政府与政治过程(授课老师:徐湘林老师)(我忘记是不是B类了……):也是一个很轻松的课,我上的时候,这个课招100人,但是只报了20多个,所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及历年试题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 绪论 一、地球科学概况 1、地震学:研究地震及其相关现象 2、四大起源问题: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类 3、C.S.H: Composition(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 Structure(构造):全球构造. History(历史):全球变化. 4、地学发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论与Hutton火成论)——均变与灾变——固定论与活动论固定论:海洋与陆地永恒不变 5、极地科学:全球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与生态演变 二、宇宙演化 1、哈勃发现非稳衡宇宙红移:相互背离,频率变小由此宇宙是由一个基点爆炸而得 2、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2.7K的发现 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点是平权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没有中心 三、太阳系 1、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 2、太阳系的轨道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1).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4、体积密度卫星表面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体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体 5、彗星结构:慧发、慧核、慧尾 6、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发展: Kant-Laplace星云说(18世纪Kant, 1755《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Laplace, 1796《宇宙体系论》)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异常 灾变说和爆发说 新星云说 补充:Laplace星云说中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 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约46亿年前) ——放射熔融期——小天体碰撞期——熔流外溢期——.板块构造发育期 8、金星温室效应严重,不适合开发 9、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一致,导致月球仅有一面面向地球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全球7.0以上强震约13次,15%在大陆, 2、中国西部地震较频发,中国每年4.7级以上地震平均50次 3、地震频发性低于气象灾害,而由于其突发性和毁灭性使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所有自然灾害之首。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中95%以上伤亡由建筑倒塌造成。 4、地球物理学包含固体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包含地震学 5、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的发生、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门科学 6、地震的成因:中国——阴阳论古希腊——气动说日本——地震鲶

简爱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赏析

简爱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赏析 以下关于《简爱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赏析》是由的本 人为各位编辑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 阅读与借鉴。 阴云密布求之不得吹毛求疵似懂非懂 自得其乐目光迟钝两颊松弛熟视无睹 装聋作哑鬼鬼祟祟逆来顺受难以自制 强词夺理目空一切肆无忌惮惶恐不安 影影绰绰咄咄逼人闹闹嚷嚷疑云消散 彬彬有礼记忆犹新难以言传痛苦不堪 四肢乏力笨嘴笨舌冷酷无情言谈举止 绘声绘色跃跃欲试自言自语信心倍增. 动力十足根深蒂固不假思索不可思议 百无聊赖焦虑不安犹犹豫豫嗤之以鼻 不知所云迷迷糊糊平淡无奇难以计数 1、我喜欢今天这样的日子,喜欢铁灰色的天空,喜欢 严寒中庄严肃穆的世界,喜欢桑菲尔德,喜欢它的古色古香,它的旷远幽静,它乌鸦栖息的老树和荆棘,它灰色的正面, 它映出灰色苍穹的一排排黛色窗户。可是在漫长的岁月里, 我一想到它就觉得厌恶,像躲避瘟疫滋生地一样避之不迭: 就是现在我依然多么讨厌——

2、当我复又独处时,我细想了听到的情况,窥视了我 的心灵,审察了我的思想和情感,努力用一双严厉的手,把 那些在无边无际、无路可循的想象荒野上徘徊的一切,纳入 常识的可靠规范之中。 3、不要用温柔的呼唤使我着迷,不要用婷婷的倩影使 我心动,不要用含情的目光使我受尽苦刑。 4、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人生在世,谁都 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我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 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这就是我从来不想报复, 从来不认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静的生活,等待末日的 降临。 5、天上有多少星光世间有多少女孩但天上只有一个月 亮世间只有一个你。 6、你冷,是因为你孤独;没有什么人际的接触能撞击出你心中的火。你有病,是因为人被赋予的最好的,最高贵的 和最甜美的情感离你很遥远。你傻,是因为不管怎么痛苦, 你都不去召唤那种情感来接近你,你也不上前一步到它等待 你的地方去迎接它。 7、只要能常常和你见面,我就觉得快活;只要依偎着你娇小的身躯,我就不会寂寞。 8、月亮庄严地大步迈向天空,离开原先躲藏的山顶背 后,将山峦远远地抛在下面,仿佛还在翘首仰望,一心要到

2019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最新满分单元测试答案

什么是历史地理? 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儒家曾经建立一种什么制度? 县是从什么时期出现的? 行政区划是哪种制度的产物: 省制形成于: ______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确定首都需要考虑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是: 中国历史首都迁移的主要轨迹是: 首都要统治全国需要通过______来保证信息、人员、重要的物资上通下达。 宋朝时期的开封称为_______。 出现城市的条件不包括哪些? _______时期,曾经下命令要天下的县城都建城墙。 中国从什么时期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 “车同轨”的意思是: 以下哪些城市是近代交通路线的产物: 长城功能是什么? 明代长城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_。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沟通湘江水系跟漓江水系是哪条河流? 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不包含的是: 京杭大运河形成于: 近年来的遗传学家认为世界上人基本上都是来自非洲。 从科学的原理分析,每个地方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外来的。 中国历代留下来的户口登记是真正的人口数字。 中国人口突破4亿是在清朝时期。 “胡焕庸线”是从:满洲里——阿里。 炎黄子孙这是文化认同 双方军事上、政治上是对立的,无法通婚。 所谓百越不是100个越族,就是很多越族,有山越、瓯越、骆越、闽越。 云南大学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是纳西族。 孔子教他的弟子六艺,六门主要的课程,其中有一门叫驭,就是赶车。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农具的发展过程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的气侯大多数地方实际上是季风气候 移民跟农业生产相互促进,人口增长跟农业生产也是相互促进。 很多农作物带个洋字,带个西字,带个番字这些作物,这些品种好多都是外来的。长平之战要把几十万俘虏全部杀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俘虏威胁大。

(完整版)北京大学《地震概论》重点知识点

地震概论笔记(2016春)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全球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20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21世纪将约有1500万人死于地震。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历史记载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的地震,全球6次,中国4次。 2.地震的两面性:①自然灾害②给人类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3.地震:地球内部介质(岩石)突然破坏,产生地震波,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破坏开始的地方称为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理论上看成一个点,实际上是一个区) 震源深度:将震源看做一个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4.震中:震源在地表上的垂直投影。 震中距:观测点与震中的大圆弧距离(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沿大圆弧测量的距离)可证明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烈度:宏观,实际的破坏程度(我国12度烈度表)震级: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仪器测量(地震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101.5),两级相差1000倍:log E=11.8+1.5M,E:能量,M:震级) 两者都反映地震大小 5.分类: 地震序列:①主震型(一个主震,多个余震)②震群型 按震源深度分:①浅源:震源深度 < 60km ②中源:60-300km ③深源:> 300km 按震中距分:①地方震:震中距<100km ②近震:<1000km ③远震:>1000km (以观测点为圆心,1000km为半径) 6. 地震学是应用物理类课程。地震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中日美在地震学三足鼎立 第二章地震波 第一节波的性质简述 1.液体、气体只能传播纵波,固体可以传播横波(S波)、纵波(P波) 2.波线和波阵面垂直 3.远离波源的球面波波面上任何一小部分视为平面波 第二节地震波 1. 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总结:vP=√3vS (1)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总是先出现P波。 (2)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3)一般情况下,三分量地震图上P波的垂直分量相对较强,S波的水平分量相对较强。 2.频率上限:波长 < 分子间距: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存在频率上限。(波长小到分子间距尺度时,介质不具备连续性,不能传播弹性波)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公共行政公共管理 更加重视目标的设计更加重视目标的运作 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 的手段 更加关注过程、程序以及内部取 更加关注结果、责任以及外部取向向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 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 .....以及收费困难 ....等特征 ....、自然垄断性 .......和非排他性 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 .......和非.排他性 .....、收费困难、规模效 ........ ...、自然垄断性 益大、 ....... ...初始投资量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 ... 法治、负责、透明、有效 ...........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