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合唱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锻炼学生的音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合唱教育,本方案制定了针对本校的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

1.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能力和表演能力,并通过合唱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原则:多样性、实践性、针对性、科学性原则。

三、实施内容和方法

1.课程内容

(1)合唱基础知识

学生将学习合唱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发音、音乐记号、节奏等基本要素,为合唱表演打下基础。

(2)声乐技巧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以及声音的控制和表达方式,提高声音的音质和表现力。

(3)合唱曲目学习

选择一些经典合唱曲目,学生通过演唱学习曲目,了解合唱曲目的解读和表达技巧。

(4)合唱表演

学生将在课堂中进行合唱表演,包括合唱队形、合唱指挥、合唱艺术表演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

2.实施方法

(1)小组教学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唱学习和练习,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个性化的练习计划。

(2)理论与实践结合

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际演唱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合唱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课内外结合

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四、师资培养和课程评估

1.师资培养

(1)定期进行合唱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合唱指导技能和音乐知识水平。

(2)鼓励合唱教师参加专业合唱组织活动和参观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课程评估

(1)定期开展合唱校本课程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方法。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个别评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资源保障和宣传推广

1.资源保障

(1)为合唱校本课程配备专门的教室和设备,并配备合适的乐器和教材。

(2)积极争取经费支持,用于购置音乐器材和举办相应的活动。

2.宣传推广

(1)利用学校官方网站、校报等媒体宣传合唱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定期组织合唱演出和比赛,将学生的成果展示给校内外观众,增强合唱校本课程的影响力。

六、预期效果和展望

1.预期效果

(1)学生在音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等方面将有显著提高。

(2)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将增强,对合唱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

2.展望

(1)通过合唱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学校合唱队的水平,进一步参与市级及以上的合唱比赛。

(2)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合唱人才,为学校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总结

合唱校本课程的实施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团队精神。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学校的合唱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小学合唱校本课程

小学合唱校本课程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小学合唱社队教案第一次活动教案一、内容1、介绍合唱艺术的意义:合唱艺术不但可以培养人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 2、介绍合唱队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3、队员组成情况介绍(自愿、指定相结合)。 4、介绍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 5、单声部练声曲训练,学习《欢乐颂》旋律。选拔队员。 二、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明白参加合唱队的目的、了解合唱队的功能、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意义。。2、要求学生培养其正确歌唱的姿势。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起拍与收拍,整齐划一,起得整齐,收得干净。三、教学步骤与方法(一)、合唱训练1、姿势训练: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声状态,所有合唱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合唱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这是合唱追求的目标,而统一的姿势就是做到这一点的有力保障,另外,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在合唱排练中减少疲劳,从而提高排练效率。2、呼吸训练:口鼻同时

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趋于合理;在合唱表演中,呼吸换气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合唱队整体达到呼吸的统一。3、发声训练:模仿老师的发声方法和音色,让所有学生的声音往老师的音色上靠,边唱边听,力求音色和谐、统一。(二)作品训练《欢乐颂》1、难点训练:第四乐句从第三乐句的最后一拍开始,乐句也略有变化。2、轻声唱谱,注意乐句间准确呼吸。3、分别用“啦、咯、噜”进行哼鸣练习,可以打开喉咙,冲击头腔和鼻腔。(三)请同学单独演唱,根据其演唱的情况选拔队员,并确定其声部。第二次活动教案 一、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唱队 2、了解声部的划分。避免学生觉得低声部是唱得不好或声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加入的。 3、按照上一课的理论要求进行发声练习。 4、粗排二声部合唱《红蜻蜓》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合唱团的相关情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校本课程合唱团教案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合唱团教案 第一次活动教案 一、教学内容 1、介绍合唱艺术的意义:合唱艺术不但可以培养人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 2、介绍合唱队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3、队员组成情况介绍(自愿、指定相结合)。 4、介绍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 5、单声部练声曲训练,学习《欢乐颂》旋律。选拔队员。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明白参加合唱队的目的、了解合唱队的功能、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意义。 2、要求学生培养其正确歌唱的姿势。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起拍与收拍,整齐划一,起得整齐,收得干净。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 (一)、合唱训练 1、姿势训练: 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

声状态,所有合唱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合唱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这是合唱追求的目标,而统一的姿势就是做到这一点的有力保障,另外,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在合唱排练中减少疲劳,从而提高排练效率。 2、呼吸训练: 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趋于合理;在合唱表演中,呼吸换气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合唱队整体达到呼吸的统一。 3、发声训练:模仿老师的发声方法和音色,让所有学生的声音往老师的音色上靠,边唱边听,力求音色和谐、统一。 (二)作品训练《欢乐颂》 1、难点训练:第四乐句从第三乐句的最后一拍开始,乐句也略有变化。 2、轻声唱谱,注意乐句间准确呼吸。 3、分别用“啦、咯、噜”进行哼鸣练习,可以打开喉咙,冲击头腔和鼻腔。 (三)请同学单独演唱,根据其演唱的情况选拔队员,并确定其声部。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时 训练内容:听音(练耳)模唱 训练目的:加强学生的音高概念,提高学生的音准。 训练过程:教师先弹奏C大调音阶一次,接着给学生一个音(标准音)a,然后分别让学生听出10个单音:1、3、5、6、7、4、2、3、5、1,第二步,三个音为一组,依次弹出,弹三组,让学生先用“啦”模唱,最后要求学生唱出唱名,如第一组1 3 5 ,第二组2 4 6 ,第三组3 5 7 。 第二、三课时 训练内容:乐理教学 训练目的:学生对和声有个初步的了解 训练过程:采用有讲、有练、有问、有答的启发式进行。比如讲解音程时,可用生活中两地之间的距离叫做路程进行导入,接着讲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并说明这个距离使用“度”来做单位计算的。还可结合音响效果,区别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大小七度等不同音程。 第四、五、六课时 训练内容:发声训练 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训练过程:

用元音“u”、“yu”进行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54321 U ———————— YU ——————— 2、分声部演唱 1233455654321 17 1123343217 1 U—————————————— (一)合唱中的呼吸训练 1、单纯的呼吸训练; 2、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 (二)合唱中的发声训练 1、正确的起声训练; 2、硬起声和软起声; 3、起声与气息的配合; (三)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 1、基本母音的训练; 2、头声的训练; 3、扩展音域及换声训练; 4、几种基本唱法的练习; (四)合唱的音准训练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一、课程类型: 本课程属于音乐艺术类校本课程,旨在通过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和表演方法,提高合唱团的整体水平。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内容: 1、合唱基本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歌唱技巧:教授正确的发声方法、呼吸技巧、共鸣腔体的运用等歌唱技巧,培养学生的歌唱基本功。 3、曲目练习: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合唱曲目,进行分声部练习和整体排练,包括音准、节奏、声音和谐等方面的训练。

4、表演技巧:教授舞台表现力、情感传达、声音融合等方面的技巧,让学生更好地展现合唱表演的魅力。 5、团队协作:通过合唱排练中的轮唱、接唱、配合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课程安排: 本课程为期16周,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第1周:介绍合唱基本知识,了解合唱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第2周:教授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 3、第3周:学习共鸣腔体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声音质量和表现力。 4、第4周:进行曲目练习,学习音准、节奏和声音和谐等方面的技巧。 5、第5周:学习舞台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6、第6周:进行团队协作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7-16周:继续进行曲目练习、表演技巧和团队协作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表演水平。 五、课程评估:

1、出勤率: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歌唱能力等方面。 3、期末考试:通过合唱表演的形式,评估学生的合唱技能和表演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精神状态。 六、教学反思: 1、学生反馈:通过课堂互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 1、教材:选择适合的合唱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和参考。 2、软件:使用音乐软件进行教学,如K歌唱、酷狗音乐等,方便学生进行声音训练和合唱排练。 3、硬件:提供合唱排练所需的音响设备、舞台道具等硬件设施,保证排练效果和质量。

合唱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合唱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合唱校本课程总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合唱》课的开展推动我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合唱是一种多声部、表现力较强的群众性的集体歌唱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出青少年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二)分目标: 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合唱训练中,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经典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 二、课程性质与价值: 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重点巩固中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进一步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三、课程背景: 在人类音乐发展史上,合唱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为社会各界所接受,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高雅艺术品种之一。广大中小学生从多年的合唱艺术实践中,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谐的美,生活的美,健康人格的美;感悟个人在艺术小舞台乃至社会大舞台的角色位置;感悟个人对集体,对生活的责任,体现了艺术育人的特殊功能。 四、课程理念: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合作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课程目标: 1、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广,内容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 2、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 3、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4、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需要逐渐加强。 5、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就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

小学合唱教学计划(精选5篇)

小学合唱教学计划 小学合唱教学计划(精选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合唱教学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合唱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加强我校精神文明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原有合唱队人员进行重新调整。选拔特长生和热爱音乐活动的学生,组建学生合唱团。 二、合唱团成员: 凡是有合唱方面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者,均可参加合唱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后,由老师进行考核并参考综合素质确定,根据要求及队员综合素质进行挑选。队员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尊重艺术指导教师、积极、自觉、认真、准时参加合唱团的培训、排练与演出等各项集体活动。遵守纪律,有事有病要请假。如队员无故多次不参加训练,将取消其参加合唱队的资格。本学年我校计划组建一个30人的合唱艺术社团,现在拟定的合唱队成员有38名(有8名将在今后的培训中挑选淘汰),其名单如下: 普艳红普晶兰龚瑞思李芸岚李永琴何建成陈文惠普琼芝龚娟施健强杨晓雨龚芪娴李海存张运兵方建兰高玉琼龚晓姸鲁坤龚玫仪龚权昌杨海伟李兆鑫自新楠卜艳琴鲁倩雯李信韩张婷张玉春李海兰普晓慧方文顺李海蓉龚文娴普金辉施健梅张晶龚桥龚婷 三、训练措施 1、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

合唱社团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合唱社团 ――校本课程(暨少年宫活动)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 (一)基本情况 为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与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特成立学校合唱社团。我们将以声乐特色教育为突破口,构建以声乐教育为纽带,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进一步发挥我校文化教育与音乐教育谐调发展的办学模式,彰显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 (二)项目的确定 合唱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为了给爱好音乐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设立了“声乐”这一主题课程。我们将通过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现将合唱社团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目标 1、通过音乐课外活动训练,加深和扩大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学生的音域和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开拓学生音乐视野,从经典歌曲中选择优秀歌曲作为补充歌曲,融入日常音乐教学课程中,让音乐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歌唱的喜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提升演唱技巧。 (二)课程实施方法 授课对象: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一学期(15课时) 教学方法:主要是传授给学生歌曲演唱的方法、欣赏歌曲的方法、舞台演示的方法等组织形式:集体学习加个别辅导。 场地:雅趣楼五楼音乐室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继续 训练目的:强化学生的和声能力,提高合唱质量。 训练过程: 1、教师示范二声部的演唱,让学生跟唱;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和声的准确性和和声音响平衡; 3、学生分组练,每个组练一段和声,然后整合起来; 4、教师进行整体练,注意指导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 5、反复排练,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第九、十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敖包相会》的排练 训练目的:提高学生的和声能力和表现力。 训练过程: 1、教师示范主旋律和和声部分的演唱,让学生跟唱;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和声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3、学生分组练,每个组练一段和声,然后整合起来; 4、教师进行整体练,注意指导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表现力; 5、反复排练,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第十一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敖包相会》的排练继续 训练目的:加强学生的表现力和合唱质量。 训练过程: 1、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2、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演唱风格; 3、教师进行整体练,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表现力; 4、反复排练,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5、最后进行全曲排练,检查合唱质量和表现力。 第九、十课时的训练内容是歌曲《花非花》的排练,目的是加入歌词的演唱,注意音准、气息和二声部的演唱。训练过程包括发声练、音高练、用“U”分声部演唱歌曲、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以及加上歌词演唱全曲。在第九、十课时中,教师讲解歌曲的情感,并给学生解说对歌曲的处理,学生按照歌曲和老师的要求演唱歌曲《花非花》。 第十一课时的训练内容是歌曲《雨花石》的排练,目的是初步学唱歌曲。训练过程包括发声练、学生按声部自学歌曲的旋律、听XXX找出自己唱的不对的地方、分声部用“U”唱歌曲旋律以及用“U”完整的演唱歌曲。在第十二课时中,学生能

初中《合唱》校本课程-图文

初中《合唱》校本课程-图文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合唱,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亲身 参与合唱音乐的过程中喜欢音乐,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繁荣 感受和理解,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通过对各不相同的音色特点且又未受过合唱训练的同学,做 到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融于一体,最终达到“合”的境界。同时在歌唱 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振奋同学们的乐观精神,丰 富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友谊。(三)、通过学习合唱,学生能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 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 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二、学生对象热爱合唱艺术,具有一定的音准节奏,嗓音甜美的学生进行训练.学 生人数大概40人。 三、课程实施时间:(六课时)四、教学内容 重点: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其中还包括了声音训练、音准、节奏、 听音等多种因素。 难点:掌握科学发声技巧即歌唱技巧的(或称发声方法)与合唱技巧(或称合唱与指挥的配合)为主的基本训练。 2 课程安排: (一)、介绍合唱,欣赏合唱(二)、指挥的训练

(五)、合唱歌曲选材。歌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同一首歌》.(六)、合唱歌曲的选材。主要求旋律的流畅性和和声的简洁性。实施建议:在每一个学期中都将给学生多次艺术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其展示自我 的才能,使学其能更加自信、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 前言 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欧洲,可追溯到距今千年的中世纪宗教音乐。合唱音乐在我国的兴起,和欧洲相比,起步较晚,至今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当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之际,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西方宗教的传播,以及学堂乐歌的流行,为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合唱艺术现已被各阶层的广大 群众所认识和喜爱,在学校,近几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我们感到 “合唱艺术”是一个鲜活的承载体,具有极大的普及性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开展合唱艺术教育对推进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欣赏合唱作品时,让学生能深切的感受的合唱艺术的神韵。在了解合唱,学唱合唱的过程中,有助于青少年美化心灵、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情操和 身心健康发展。在慢慢完成一部合唱作品的过程中,它有益于学生的自身 修养的提高,能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焕 发青少年的自豪感、责任感。编者2022年9月 4 目录 一、校本课程纲要·········1二、合唱的历史·········3三、指挥的基本知识·········5四、 合唱的演唱基本要求······21五、音准的训

合唱课程实施方案

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与资源分析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作品,而且会用不同的情感来表现歌曲内容的能力。演唱优秀的合唱歌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技能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中学的孩子偏爱感情深厚丰满的音乐。 二、课程理念 1、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2、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 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 1、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2、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3、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 4、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训练。 5、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四、课程内容 1、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2、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3、进行试唱和节奏的训练。 4、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五、学习基本内容 合唱队招生工作 1、唱歌 2、听音歌唱方法 第一课章主题划分声部 1、根据音色划分声部 2、根据音域划分声部 3、根据学生换声点划分声部 第二章声乐训练 1、基本原则 2、声乐训练的一些方法 第三章合唱前的练声 1、练声的要领

合唱校本课程 教案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在第一课中,我们进行了合唱的姿势、呼吸和发声的训练。合唱队员的姿势要统一,这不仅会给人留下整齐美观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保持发声状态的一致性,从而达到完美的音响效果。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难以实现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无法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在发声训练中,我们模仿老师的发声方法和音色,让所有学生的声音往老师的音色上靠,边唱边听,力求音色和谐、统一。 在第二课中,我们继续进行了童声声乐基础的训练。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掌握理想声音的前提,我们采用了胸腹式呼吸法进行训练,并进行了舒起和突起的练。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气息的支持,并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总的来说,合唱训练不仅需要注意姿势、呼吸和发声的训练,还需要注意作品的难点训练。在难点训练中,我们要注意乐句的变化和准确呼吸,可以进行哼鸣练,打开喉咙,冲击头

腔和鼻腔。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可以提高合唱队员的音乐素养,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叉腰,感觉腹部是否扩张,像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着美丽的鲜花,闻着花香味,让情绪得到调动。 2.“闻花”——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感受花香味,用 闻花的体验来练深呼吸。 3.保持——吸气后憋气,保持四拍,掌握气息控制的方法。 4.放气——从牙缝里发出“咝”的声音,慢慢放出气息,开 始一口气数六拍,继而八拍或到十拍,练慢呼吸的方法。 通过上述练,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气息控制和慢呼吸等各个环节的作用。接下来是“叹气”练,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去体会气息的深度,研究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然后是“弹气”练,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 的“咳!咳。”,感受腹部和腰部的扩张。 哼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鼻腔共鸣以及气息的稳定,因此必须长期坚持练。利用熟悉的旋律来练哼鸣,能更好地让学生有兴趣做好每次训练。在发声训练中,要注意咬字吐字,将

2023年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3年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合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合作精神和情感表达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方案旨在规划并实施学校合唱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音乐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二、课程内容 1. 合唱基本技能训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背景,通过声乐训练、音乐术语教学和演唱技巧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 2. 合唱作品学习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音乐水平和兴趣的合唱作品,进行集体学习和排练,培养学生的合唱表演能力,并通过演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演能力。 3. 创意合唱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创意合唱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和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合作交流与合唱比赛 通过与其他学校的合唱团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意识,并定期参加合唱比赛,展示学生的成果和交流学习。 三、课程组织和实施

1. 教师配备 学校将从中小学音乐教师中选派优秀的教师组成合唱校本课程教研组,负责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指导。 2. 课时安排 合唱校本课程每周安排2-3课时,灵活调配教学时间,确保课程的有效开展。 3. 教学资源准备 学校将配备合适的教学设备和器材,并购买相关教材、音乐作品和演出票等资源,以支持课程的教学和实践。 4. 教学评估 学校将定期评估学生在合唱校本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发展的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指导。 四、资源保障 1. 经费保障 学校将通过教育经费的合理规划和相关项目的申请,确保合唱校本课程所需的经费。 2. 器材设备 学校将根据课程需要,提供合适的器材设备,包括音乐室、演出场地和音响设备等,以支持合唱校本课程的开展。 3. 人员配备

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一、绪论 核心素养是中国近年来大力开展识字教育的关键词,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健全的个人文化素养。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之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探讨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为合唱校本课程负责人提供参考。 二、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 1.建立合唱校本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在学习方面得到提升,还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因此,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一定要确立一套完善的合唱校本课程体系,将核心素养客观体现于课程学习活动中,以更好的落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 2.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的内涵涉及学业、技能、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是个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合唱校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全面发展,力求在知识、技能、文化修养等方面取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3.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 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如音乐思维、乐趣欣赏、表演能力等,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艺术水平。

三、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方法 1.多方位参照 合唱校本课程应该深入参照国家教育和艺术政策,参考国外有关素养教育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2.分层设计 根据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当的课程,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要求,并分层施教。 3.宒计划性 核心素养的体现是一段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因此,合唱校本课程应当采取一定的计划性,以较高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水平。 四、结语 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采取多方位参照、分层设计、计划性等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1年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合唱”作为学校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是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合唱艺术能够启迪心智。对于孩子来说,尤其能培养其集体主义观念,提升其合作意识。通过长期训练和活动,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通过歌唱去体验真、善、美。 课程目标 1、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校本课程。从合唱入手,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建立对合唱的浓厚兴趣。 2、掌握一些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基本的音乐常识、乐理知识。 3、通过演唱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合唱曲目,净化学生的心灵,增长技能。 课程内容

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基本的音乐常识、乐理知识。在一学期内能演唱《小黄鹂鸟》《大中国》等合唱曲。 适应对象 六年级 总课时:5课时 注意事项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预期效果 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建立对合唱的浓厚兴趣,将教学与视谱、唱歌、欣赏、创作结合起来,掌握一些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基本的音乐常识、乐理知识。在一学期内能演唱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合唱曲目,并在学期结束时顺利展示。 具体措施 1、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时间,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 2、认真备好合唱校本课程的教案。 3、采用集体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

4、唱与趣相结合,真正把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落到实处。 2021年学校合唱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二) 为了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进一步展示我校落实素质教育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学生都是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音色较好,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比较有音乐潜力及天赋的孩子。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有经过上学期的训练,也基本了解气息、歌唱的正确位置。但也存在气吸的浅、位置低、口腔张不开、下巴紧等现象。 二、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达到声音上的和谐统一、自然清新、明亮甜美的效果,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 引言 音乐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创造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音乐教育,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 目标 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目标是: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 -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课程内容 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将涵盖以下内容: - 基础音乐知识和理论; - 乐器演奏和声乐训练; - 音乐创作和编曲; - 乐队和合唱团培训;

- 音乐欣赏和评价。 4. 课程组织 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将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每周安排音乐课程时间,并提供适当的练和参与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和校园音乐会等活动。 5. 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 教师讲授和示范; - 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 - 合作研究和小组活动; - 实践演练和表演机会。 6. 评估与反馈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将定期进行评估与反馈: - 口头评价和乐谱测试;

- 作品展示和表演评估; - 参加音乐比赛和评价; - 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 7. 师资支持 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将提供师资支持: - 提供专业音乐教师培训; -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教师交流; - 为教师提供音乐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 8. 家校合作 为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研究和发展,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将积极与家长进行合作: - 家庭音乐活动指导; - 家长参与校园音乐活动; - 家长意见和建议收集。 9. 实施安排

学校音乐合唱社团教学方案

学校音乐合唱社团教学方案 学校音乐合唱社团教学方案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消逝,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写一份教学方案,为接下来的工作做预备吧!那么教学方案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学校音乐合唱社团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学校音乐合唱社团教学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培育同学的音乐审美力气,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和艺术修养,使同学把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本学期开设合唱社团。让同学对合唱学问和形式有确定的了解,提高同学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同学的视野,促进同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训练目的: 1、通过严格的气息训练和不同的发声方法规范同学的声音,使同学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得到提高。 2、通过练唱我国多地民歌合唱曲目,提高同学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养。 3、通过合唱姿态、舞蹈造型的训练,提高同学的音乐审美力气、表现力气。 三、合唱团成员:

由老师对五班级音乐特长生和爱好音乐的同学进行考核,并确定社团成员。队员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敬重老师,自觉、认真、准时参加合唱团的培训、排练与演出等各项集体活动。 四、训练措施 1、经典合唱欣赏,培育合唱爱好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合唱训练中,让同学欣赏一些短小、漂亮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指导他们细心倾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同学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力气。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育同学合唱的爱好。 2、科学发声训练,提高合唱力气 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在训练时,针对同学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接受他们能够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找一找气沉丹田的位置,“闻花香”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同学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 3、我国民歌学唱,拓展音乐视野 通过我国各地民歌欣赏和学唱,让同学丰富对民歌学问和民歌形式的了解,开拓同学音乐视野,培育同学宠爱我国民族音乐之情。 五、训练时间及地点: 每周四上午8:00 音乐教室 六、具体的`活动支配: 三月份:

初中《合唱》校本课程教案资料

初中《合唱》校本课程纲要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合唱,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亲身参与合唱音乐的过程中喜欢音乐,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繁荣感受和理解,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通过对各不相同的音色特点且又未受过合唱训练的同学,做到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融于一体,最终达到“合”的境界。同时在歌唱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振奋同学们的乐观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友谊。(三)、通过学习合唱,学生能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生对象 热爱合唱艺术,具有一定的音准节奏,嗓音甜美的学生进行训练.学生人数大概40人。 三、课程实施时间:(六课时) 四、教学内容 重点: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其中还包括了声音训练、音准、节奏、听音等多种因素。 难点:掌握科学发声技巧即歌唱技巧的(或称发声方法)与合唱技巧(或称合唱与指挥的配合)为主的基本训练。

课程安排: (一)、介绍合唱,欣赏合唱 (二)、指挥的训练 (三)、合唱队的组成、合唱的声音训练。好的合唱音质是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保持兴奋的歌唱状态和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张开两指大的口形,抬高软腭,以半打哈气的状态进行发声。具体做法:1、起声训练;2、高位置训练;3、头腔共鸣训练;4、扩展音域训练;5、流畅性训练;6、顿音训练;7、连音训练;8、和弦听唱训练等。(四)、合唱的音准、节奏的训练。其中包括三个具体条件:“音色”、“音量”、“音准”。主要训练进行为:1、有控制的歌唱;2、恰当处理合唱的层次关系;3、培养学生合唱意识的形成;4、经常做无伴奏的合唱练习等。 (五)、合唱歌曲选材。歌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同一首歌》. (六)、合唱歌曲的选材。主要求旋律的流畅性和和声的简洁性。 实施建议:在每一个学期中都将给学生多次艺术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其展示自我的才能,使学其能更加自信、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