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川一中 —上学期期 试

临川一中 —上学期期 试

临川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

卷面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命题人:周勤审题人:李奇寿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忿恚.(huì)狼狈根深蒂.固(dì)心无旁鹜

B.恣.睢(zī)妖娆妄自菲.薄(fěi)方枘圆凿

C.佝.偻(gōu)真缔吹毛求疵.(cì)舐犊情深

D.拮据.(jū)褴褛味同嚼.蜡(jiáo)强聒不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

B.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

....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

....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B.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C.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D.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4.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音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 ②③⑤⑥⑦①④B.④③⑥⑤①⑦②

C.⑦①②④③⑥⑤D.④②①⑤⑥③⑦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江西四季,风情万种:似锦繁花,如蓝绿水,这是春的明秀景致;,,这是夏的繁盛气象;丹桂飘香,金风送爽,这是秋的丰硕;,,这是冬的洒脱。

A.丰茂林木,葱茏草色;白雪皑皑,梅香阵阵

B.林木丰茂,草色葱茏;白雪皑皑,梅香阵阵

C.林木丰茂,草色葱茏;皑皑白雪,阵阵梅香

D.丰茂林木,葱茏草色;皑皑白雪,阵阵梅香

6. 下面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报讯(江西日报记者张武明)8月22日,历时近两个月的我省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徽标

征集活动顺利结束,当天,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公布了最终采用作品。省领导马志武、汤建人、刘晓庄出席徽标揭晓仪式。

为鼓励全省广大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基层任教、到乡村任教,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从今年起,每年对在各级各类学校任教满30年和在乡村学校任教满20年的教师颁发长期从教荣誉证书,并于今年6月下旬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具有江西教育特色的荣誉徽标。征集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活动共征集到全国各地投送的设计作品500余件,经过多轮公开、公平、公正评审,最终确定了任教满30年和乡村任教满20年徽标提名作品各3件、采用作品各1件。

A. 江西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徽标揭晓。

B.我省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徽标征集活动顺利结束。

C. 马志武、汤建人、刘晓庄等省领导出席徽标揭晓仪式。

D. 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徽标征集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7—8题。(4分)

听筝①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②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③。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④洛阳城?

【注释】①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②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③秦人悲怨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④江南歧路: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凝神倾听,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并借“秦人悲怨声”来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之情。

B.颔联描写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陶醉之情。

C.颈联写人世的悲欢,“一愁”“一思”写尽人间的无限幽怨。

D.尾联是说,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自己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围绕“悲怨”二字,对筝声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

B.“独”、“空”二字,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

C.这是一首描写筝声的诗,诗人的着眼点在于形象刻画弹奏者的动作情态,表现出弹奏者精湛的技艺。

D.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孙辙传

孙辙,字履常,其先自金陵徙家临川。辙幼孤.,母蔡氏教之,知警策自树立。比.长,学行纯笃①,事母甚孝。家居教授,门庭萧然,而考德问业者日盛。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辙与人言,一以孝弟忠信为本,辞温气和,闻者莫不油然感悟。待亲戚乡里礼意周洽,言论间未尝几微及人过失长短。士子至郡者必来见,部使者长吏以下仁且贤者,必造焉。辙乐易庄敬,接之以礼,言不及官府。宪司屡辟,皆不就。江西行省特以遗逸②举辙一人。辙善为文章,吴澄尝叙其集曰;“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其见称许如此。元统二年,年七十有三,卒于家。

(选自《元史?孙辙传》)【注释】①笃:诚实。②遗逸:隐士。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

A. 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

B.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

C . 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 D.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孤:()(2)比:()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家居教授,门庭萧然,而考德问业者日盛

12、孙辙“言不及官府”,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2分)

13、了解了孙辙的事迹,你准备将来怎么与人交往?(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

(1)更深月色半人家,。

(2),叶底黄鹂一两声。

(3)槲叶落山路,。

(4),亲射虎,看孙郎。

(5)《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6)愁有价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愁有滋味,“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愁有重量,李清照说:“,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7分)

生命的花语

⑴那个雨天,我在偶然中看见了凌霄花。

⑵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

⑶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我年少的印象中,凌霄花一定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

⑷可是,第一眼看见那些花时,我不敢相信传说中喜欢攀附、依赖、炫耀自己的花,竟是这样的普通而纤弱。

⑸很大的风,吹着从高处低垂下来的藤蔓,那些点缀在绿色枝叶里的花儿,便随着摇摆的藤蔓在风雨中来回的晃动着。雨点不停的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一阵狂烈的风雨过后,那些花儿

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向上站直了身子,雨一阵阵地落下,花儿便一次次地倒下又挺立起来。

⑹风吹过来时,花枝和藤蔓一起在风中乱舞,像是在抵抗,像是在挣扎。风不停地吹,我的心也在风雨中随着花一起颤动。我担心那些细小的枝蔓会不会在风雨中折断,我又担心那些花儿会不会在风雨中坠落。我好想用手心去托起那些花朵,我不忍看着这些柔小的生命因为一场雨而陨落。

⑺但我明白,生命都是无常的。大自然中植物和动物都要在自然的风雨中经过百般砺炼。我无法替它们承受风雨,只有站在雨中默默地用心守护着这些生命的精灵。

⑻雨停了,花儿们慢慢的挺直了身子,那些坠缀着花骨朵的枝条也不再狂舞,它们静静地像墨绿色的流苏一样温柔地低垂着。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⑼在风中,我所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疾风骤雨后留下的残露在一点点地滴落,仿佛是一场较量后遗留的尾声。

⑽我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愈加青翠,我知道以后的花事也将是愈加繁盛。我突然想起了“洗礼”这两个字,生命经过洗礼后会散发别样的光辉吧!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⑾我在风雨中看见了凌霄花的灵魂,我明白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凌霄花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不停的攀援,只是为了一种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我开始对这弱小的生命另眼相看。

⑿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绚丽,所以凌霄花选择了在大树边、山坡上、水泥石柱旁生长、发芽。它们背负着一个攀援强权的恶名,仗义地用自己谦卑的生命与另一个粗糙的生命结合,用自己柔弱的身体装饰着另一个生命,书写着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

⒀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短暂,所以凌霄花选择了迎风独立的岁月,也许磨难才是生命最坚强的历练。所以经过风雨洗礼后的凌霄花,开得异常鲜艳,仿佛是洗尽了尘埃,洗尽了铅华。

⒁其实,每一个生命远远都比自己想像的要坚强,当你走过风雨,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

⒂站在树下,仰望着开在风雨中的花儿,仿佛是站在人海里,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花儿用无声的花语阐释着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用什么来阐释自己?

⒃走在雨中,好像走在风尘的流年里,我在寻找生命的花语……

(选自《人民日报》)

15.文中作者对凌霄花的感情变化:年轻时是①;第一眼看见是担心;雨停了是

②;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是③。(3分)

16.文中第10节说到,“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凌霄花给“我”哪些启迪。(3分)

17.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雨点不停地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

(2)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18.文中第3节引用了舒婷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3分)

19.题目“生命的花语”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3分)

漫谈文学作品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高尔基说过:“文学即是人学。”文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选文第(1)段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2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分)

23.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4.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2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5、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1月4日上午,“体验科学”——中国流动科技馆全国巡展临川区启动仪式在临川一中举行。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梁纯平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巡展启动。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抚州市科协,临川区委、区政府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临川一中师生代表、科普志愿者、媒体记者共3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1)请给这次科技巡展活动拟一个恰当的宣传标语。(1分)

(2)“体验科学”,科技的魅力是无穷的,调动你的积累,写一句有关科学的名言。(1分)

(3)学校校刊准备开辟“走进科学”栏目,分享同学们参观“流动科技馆”的收获。校刊主编向同学们征稿。请你写一篇稿件,简要写出参观科技馆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怎样获得的?(字数150字左右)(4分)

26.写作(50分)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7日下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马英九予以高度评价,并提出巩固“九二共识”、设置“两岸热线”等五点主张。马英九在开场致辞时说,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伸手相握,握出一份血融于水的感情,握出一份自信,一份热情……

请以“伸手相握”为题作文。

要求:①选材新颖,内容具体。②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③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临川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答案

一、1.D 2.C 3.D 4.B 5.A 6.A 二、7.B 8.C (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9、C 10、(1)父亲去世(2)等到。11、在家教学授课,家里生活贫寒,但是进德求教的人越来越多。

12、不羡慕官场之人,生活淡泊。13、待人和气,彬彬有礼,不羡慕别人,学会淡泊生活。14、略。

三、现代文阅读(一)15.厌恶;惊讶;震撼(3分)16.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每个弱小的生命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仍要坚定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柔弱的生命也可以书写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磨难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历练,让自己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4分)①运用比喻,把雨中的花比作“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凌霄花在雨中柔弱、无助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同情。

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凌霄花以人的情感,写花“坚强地站立”,突出花虽然外表细弱其实却很坚定,绝不屈服,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8.(3分)写自己因读了舒婷的诗句,所以认定凌霄花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表达了自己对凌霄花的厌恶之情;(1分)与下文写凌霄花的外表普通而纤弱形成鲜明的反差,先抑后扬,突出了它的坚强、仗义的品性(1分),表达了作者对花的赞美和敬意。(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9.(4分)表层含义:在风雨中我看到凌霄花历经磨难却依然傲立枝头的生命历程过程。深层含义:感悟到生命的坚强和不断超越自我。(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现代文阅读(二)20.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2分)

21.引出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2分)22.①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②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③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④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高与热爱。(4分) 23.举例论证(1分)。引用了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具体典型事例(1分),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1分)。24要求:指出文学作品名称:说出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启迪,内容必须积极向上。(2分)参考示例一:我阅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到了母爱的温馨、童心的可贵、自然的美好,懂得了"爱的哲学"。参考示例二:我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到主人公保尔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参考示例三:我读了老舍的《骆驼祥子》,了解到一个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从人变成鬼的悲惨经历,认识到旧中国的黑暗,从而更加珍惜今大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25、综合性学习(1)走近科学,认识世界。(与科学同行,世界更精彩)(意思对即可,1分)(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等等(其他也可)(3)提示:对科学的初步认识,有自己个性化的体会与感悟,语言通顺流畅,基本合理即可,共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