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高考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高考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高考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

一、地理过程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概念:“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地理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

二、2015年高考地理需要强化的“过程”内容: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D)

A.①

B.②

C.③

D.④

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B)

A.①

B.②

C.③

D.④

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A.①

B.②

C.③

D.④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差异)。

【例1】读温带锋面气旋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前

b.初生阶段

c.发展阶段

A.该图所示锋面气旋为北半球低纬度的情况

B.M锋面为暖锋,N锋面为冷锋

C.M锋面锋后多雨,N锋面锋前多雨

D.图中冷区风来源于陆地,暖区风来源于海洋

【参考答案】C

【例2】读世界某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岸线的位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图中A城市附近海岸线进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A是近百年来新建的港口城市,分析该城市布局的有利自然利条件。

(3)在城市A的建设过程中,周围大片的湿地被填平,分析这种行为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此时A城市的风向为_________,在甲地海面上正在形成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5)该天气系统从甲地经过A城移到乙地过程中,简要描述A城的天气变化过程。

(1)流水沉积;海浪侵蚀(2分)

(2)位于亚热带大陆的沿海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位于河流沿岸,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有利于实现海陆联运(3分)。

(3)吸收降水、削减洪峰的能力减弱;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锐减;空气中湿度减少,气候变干(4分)。

(4)东北风,气旋(飓风)(2分)

(5)该天气系统逐渐接近时风力增大,降水增多;继而转变为狂风暴雨天气;天气系统中心位于A城时出现短暂的静风和晴朗天气;随后又出现狂风暴雨天气;随着天气系统的远离,风力和降水强度逐渐减弱(6分)。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浓雾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例1】图中的Q表示世界海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要求写出该海区雾的形成过程)

读图可知,(1)图中的Q表示世界海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海区多雾的原因是:该海区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温差大,容易形成雾气.(2)开普敦是南非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是南非第二大城市,交通运输发达,有铁路可直达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公路与国内各地相连接.开普敦港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是:开普敦是西开普省的经济中心,所以成为了整个区域的制造业中心,而且成为了该省内陆地区出产货品的货运出口港口.地产业和建筑业非常蓬勃,因为有很多人都在当地购置物业作度假之用.但是开普敦由于面积狭小,面临着土地缺乏的问题.(3)图中M点附近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会,饵料丰富.(4)南非所临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因为旅游业

发达,所以可能带来太多的垃圾,破坏环境.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该海区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温差大,容易形成雾气;(2)开普敦是西开普省的经济中心,所以成为了整个区域的制造业中心,而且成为了该省内陆地区出产货品的货运出口港口.地产业和建筑业非常蓬勃,因为有很多人都在当地购置物业作度假之用.但是开普敦由于面积狭小,面临着土地缺乏的问题;(3)寒暖流交会,饵料丰富;(4)因为旅游业发达,所以可能带来太多的垃圾,破坏环境.

【例2】2011年12月5日,国内9省市再度迎来大雾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多地交通受阻。重庆市气象台预测,本周,重庆地区也有可能出现大雾天气,请驾驶员出行要注意交通安全。运用地理相关知识,从水汽来源、凝结核、大气运动以及水汽凝结四个方面解释重庆秋冬季节多雾的原因。(8分)

冬季四川盆地北部山脉阻挡削弱冷空气影响,西北的冷空气南下被阻挡之后,盆地里面温度会比较高,有利于水循环“蒸发”过程的进行,但是冬天没有夏天那样容易进行“落雨”等水资源从天上回到地下的“激烈”过程,所以水珠就慢腾腾地留在空气中了.

当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是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重庆位于长江以及嘉陵江的汇合处,水汽来源相当充沛,空气也相当潮湿,相对温度高达80%以上;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缘,周围有高山屏峙,而且地面也崎岖不平,风速十分小,风力微弱,静风频率相当大。白天,地面温度相当高,蒸发作用不断加强,从而使空气中容纳了许多的水汽;夜间,尤其是秋季和冬季的晴朗微风之夜,夜间相当长,而且地面的辐射冷却十分明显。与此同时,盆地边缘山地的冷空气会沿着山坡下沉,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降温十分剧烈,最终导致空气中能够容纳水汽的能力不断降低,而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而形成雾。所以,重庆成为全国著名的“雾都”。

临江水汽多:大气污染,凝结核多:盆地地形不利于大地扩散

水体运动规律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步骤一] 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

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

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写出具体过程)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和的交换。

地理实验重视地理原理。只有对地理概念、原理有较透彻理解,熟悉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才能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并用有关概念、原理指导、安排实验。该实验即用简易材料证明了水循环的发生、形成、过程及意义,并结合现实问题提升了实验价值。在实施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操作严谨:例如盆中注水适量、塑料封口要严、石头放置要准;第二、观察要细致:例如长时间暴晒前后塑料纸上水珠量的变化、运动状况,水珠(滴)对沙的冲击等;第三,描述规范、科学。本题考查用实验演示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统一演化过程。第(1)、(2)题主要是以模拟实验的办法来演示自然

界中的水循环过程。第(3)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土流失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这里要注意联系图中箭头由中间向外指,土壤侵蚀引起地貌变化和植被退化,依次推理。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统一演化的过程。第(4)题考查循环的意义,通过水循环实现地球上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答案】(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2)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3)外力作用(4)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

(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3分)

(2)水循环现象蒸发输送凝结降水

(3)外力作用水土流失过度砍伐、过度开垦等造成植被破坏

(4)物质、能量(或热量、水分)

(5)左栏:由上而下:E、B、F 右栏:自上而下A、D、C (6)统一演化

★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或过程);

【例1】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过程顺序的是()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乙→丙→丁→甲

D.丙→甲→乙→丁

【参考答案】D

地壳物质的运动和循环规律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例1】华山为花岗岩山体,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地表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华山为花岗岩山体,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经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下,形成了华山山体景观.

A、华山为花岗岩山体,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所以形成过程应该有岩浆活动,故不符合题意;

B、华山为花岗岩山体,先形成花岗岩,所以过程应该是先形成岩浆岩,故不符合题意;

C、华山为花岗岩山体,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经地壳上升

运动,出露地表,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下,形成了华山山体景观.所以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地表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故正确;

D、华D山为花岗岩山体,先形成花岗岩,所以过程应该是先形成岩浆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2】意大利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历史悠久、加工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意大利铁矿石量少质劣,20世纪50年代后,意大利拥有世界著名的钢铁中心之塔兰托。据此并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地理位置示意图、波河流域图和波河平原及剖面图。

(1) 请从内、外力作用两个方面简要说明意大利大理石形成的过程。(8分)

(2) 请简要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塔兰托布局钢铁工业的主要原因。(6分)[来源:学.科.网Z.X.X.K]

(3) 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从河流水系和补给角度分析原因。(8分)

(4) 剖面图中甲、乙两区域最适宜农耕的是哪一处?结合图中信息,简述其最适宜农耕的自然原因。(8分)

材料二 100年前,水城威尼斯年遭遇洪水约10次,如

今每年遭受洪灾近100次。同时而来的问题有城市排污受

阻、风暴潮侵袭、土地盐碱化等。右图是某中学的一个研

究性学习小组构建的威尼斯环境问題关联图。他们从酸雨、

地壳抬升、海平面上升、不合理灌溉四个地理要素逐一

分析其.与威尼斯环境问题的关联性。

(5) 你认为他们分析的四要素中,关联性最强的地理要素

A是什么?并说明导致A的成因。(6分)

(意大利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海洋生物遗体)经过长期

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频繁,石灰岩受岩浆等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一共三点,要答全。

(1)(意大利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海洋生物遗体)经过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2分);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2分),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频繁(2分),石灰岩受岩浆等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2分)

(2)塔兰托临海,利用便利的地中海—大西洋海洋运输航线,有利于铁矿石等原料进口和产品输出(2分);位于欧洲经济发达地区,钢铁消费市场广阔(2分);意大利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

(2分)。

(3)波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分布(2分);春夏,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形成汛期(2分);冬春季节,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波河流域得到雨水补给,形成汛期(2分);夏末秋初,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量减少,形成枯水期(2分)。

(4)乙(2分)。原因:地势上,乙区域地形坡度比甲区域小(2分);乙区域上覆河流冲积土土壤肥沃(2分);有泉水和近波河,乙区灌溉条件优越(2分)。

(5)海平面上升(2分);原因:由于全球变暖(2),导致极冰融化,海水热膨胀(2分),引起海平面上升。

【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地貌是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________地

区常常见到。

(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________。

(3)试在下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加以说明。

本题通过地质构造地貌图,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第(1)题,甲处位于

河流出山口,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第(2)题,在岩层断裂处,地下水容易沿裂缝出露地表形成涌泉。第(3)题,根据图中岩层变化及地表形态进行说明。答案:(1)冲积扇流水堆积河流出山口(2)

【例4】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过程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是外力侵

蚀作用形成的,从时间上看侵蚀先轻后重,所以是按

①④②③的顺序。

小题2:图形表示的倒置地形先是内力作用形成褶皱,

而后再受外力的侵蚀,故A正确。岩层越弯曲变形,

其背斜顶部受张力越大.越容易被侵蚀。

★观察海底地形图,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

【例1】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地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热能,这些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内压力的作用下,会选择地壳薄弱地带(板块交界处是典型的地壳薄弱地带)释放出来,就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例2】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4分)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4分)

(3)近年来,图中河流A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变得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3)上游大坝枯水期拦蓄水源,使下游河水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加,降水季节变化加大;河流两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任答两点)

地表形态的塑造规律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

※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例1】图1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

(1)图中A、B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A为_______ 。A的西侧是___________地形区。

(2)“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2分)

(3)近年来,该地区针对洪涝灾害频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1)A:巫山或第二、三阶梯分界线(1分)四川盆地(1分)

(2)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

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2分)

(3)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体系;修水库,调节河流径流量;退田还湖,修建分洪

蓄洪工程,加固堤坝(4分)。(疏浚河道、裁弯取直等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本题考查长江中游的洪涝灾害。

(1)结合图示的河流轮廓判断:A表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

的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

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2)“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反映C河段地上河的特征:

主要原因从泥沙淤积角度分

布;自然原因:河道弯曲,地势平坦;人为原因:上游植被

破坏,使河流含沙量加大,则

带到该处,水流变慢,泥沙淤积。

(3)洪涝的治理措施主要从水利工程建设结合生态工程建设

考虑。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例2】资料一: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岛屿。陆地河流流速比较快,进入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携带的泥沙就在河口附近沉积,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岛屿——河口冲积岛。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河口冲积岛。中国共有400多个这类岛屿。

资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三:人类活动对A岛的影响

从1955年冬开始,A岛政府组织围垦滩涂和沙洲。截至2000年,A岛共围垦滩涂和沙洲70多处,累

计围得土地面积500多平方千米。A岛的面积比1949年增大一倍以上。

(1)说明形成河口冲积岛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哪些?

(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3)推测材料二中A岛的形成过程。

(4)人类活动对A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①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②海潮的顶托作用。

(2)河口地区由于水流比降减少,流速急剧降低,造成泥沙迅速大量沉积,形成河口沙坝。随着河口沙坝的出现与发展,迫使河流分流,形成汊道,汊道又会产生新的河口沙坝。与此同时,河水沙坝不断接受沉积,逐步堆高,向海扩展,出露水面成为河口沙岛,如古沙洲。河口冲积岛形成后,泥沙继续沉积,面积逐渐扩大。同时,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水流向南偏,使长江口北侧沉积速度加快,最终使古沙洲与北侧大陆联为一体。

(3)在古沙洲等河口冲积岛消失的过程中,长江口由于泥沙的大量沉积,在A岛处形成新的河口沙坝。河口沙坝不断接受沉积,逐步堆高,向海扩展,终于出露水面形成岛屿。随着长江泥沙的进一步沉积,A岛不断扩大,一直到现在。

(4)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和沙洲,从而使A岛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加速了A岛的演化进程。(5)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例1】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72年和2001年的土地利用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

(2)甲地形成典型的冲积扇,请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1)南部地区部分耕地变为水域,西部地区大部分林地变为耕地和灌丛,居住用地略有扩大。

(2)冲积扇(洪积扇)平原,当水流流出峡谷,河道变宽,水流速度下降,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淤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河漫滩形成的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河流的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例1】材料一: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科罗拉多大峡谷岩石的主要类型,并说明大峡谷的形成过程。(4分)

⑵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5分)

⑶图示地区于20世纪30年代修建了胡佛水坝,试分析修建胡佛水坝遇到的困难及建成后发挥的主要功能。(5分)

(1)沉积岩(1分)。

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先是外力沉积,后地壳抬升,最后受流水侵蚀作用(3分)。

(2)气候特点:夏季凉爽多雨、冬季低温干燥;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总量较少。(2分)

成因:夏季凉爽是因为海拔高;冬季较为温和是因为纬度较低。(2分)

受东、西两侧的地形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1分)

(3)困难:①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②生态环境脆弱,易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③交通不便,修筑难度大。(任答两项给2分)功能:发电、灌溉、旅游等(3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1)材料反映“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反映主要为沉积岩。其形成过程主要从内外力的共同作用分析。(2)结合材料,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等方面分析,成因可从大气环流、地形和纬度等因素分析,注意结合图示的实际。(3)影响水库建设的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等自然要素和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水库的功能主要从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等方面分析。

【例2】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2分)

(2)C处可能形成的地貌是,成因是。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2分)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原因是什么?(6分)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形,(1分)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呈“U”形。(1分)A处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B处河流流速慢以侧蚀为主(1分)。

(2)冲积扇(1分);流水的堆积作用(1分)

(3)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减少,(1分)耕地增加,(1分)会造成水土流失,加速河流的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1分)

(4)沿河、沿海岸分布(1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2分)

试题分析:

(1)仔细读图可以发现:A处位于支流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水流缓慢,流水的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即“U”形。

(2)注意观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由图中可知C处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部位,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3)认真识别图中林地、草地、耕地三者的图例,注意它们数量的变化,从而推断出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下降,会造成水土流失,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河流的泥沙淤积加速,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由图可知该地区聚落主要沿河、沿海岸分布,聚落所处等高线数值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图中河流支流众多,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缓水流较慢,有便捷的内河航运;临近河流入海口附近,便于河海联运。

总结:分析地表形态成因的基本思路

第一,根据“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原理,在进行地形成因的分析时,要从内、外力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切不可遗漏。例如:横断山脉山高谷深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抬升,另一方面受流水的侵蚀切割。

第二,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被上述思维定式所迷惑。例如:在有关黄土高原区域的几个问题中,若问黄土高原的成因,则要从地壳抬升与黄土的风力沉积两方面来回答;若问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则只要回答风力沉积所致即可;若问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成因,则要从流水侵蚀角度来回答。

第三,从地理学科综合性特征出发来思考问题。例如: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与河流流速、流量、含沙量、海水运动等有关,而流速、流量等河流

水文特征则由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决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

图”,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

过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

(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

(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4)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关系,分析图中字母所示的地理要素,将下

列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完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纲要图。

①水汽②无机物③O2 ④降水⑤水A. B. C. D. E.

●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高考真题展示】(2004年全国文综Ⅲ卷第36题)图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和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

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

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

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

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析: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图示区域是中亚的咸海周边地区,可以从湖泊的轮廓及注入河流判断,也

可以根据该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来判断。中亚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环境更加恶化,如垦荒极易导致土地沙化,引用河水灌溉,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从而使得湖水的盐度增加,这也是该地区盐尘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1)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2)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3)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4)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答案】

(1)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2)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3)(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4)“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变式训练】材料一:宁夏平原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是广大高原地区中相对低平的部分,土地肥沃,农业开发早,灌溉条件好.农业较为发达。早在2000多年前,宁夏平原的人们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并在宁夏平原上开凿出秦渠、汉渠等灌溉用渠道,引黄河水灌溉使得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材料二:银川地名的由来,它不仅是富产白银的平川,而且是到处盐碱,地表色白如银。

14

(1)结合材料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形区的形成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分析银川平原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解决的对策。(8分)

( 1 )岩层断裂下陷, 2 分黄河携带泥沙以及贺兰山的洪积物的沉积而成 2 分

(2)成因:该地区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 400mm 以下), 2 分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2 分。人类长期的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2 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剧了盐分的富积速度 2 分对策:合理灌溉,排灌结合;灌区的下流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水位;植树造林,调节气候。(任一点 2 分)

●工程措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过程;

【例1】分析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可能

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出M处可能出现什么地貌类型?分析大坝上、下游河流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3)水库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什么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

(1)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河流水位明显上升,河流流速较修筑前慢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修筑前平缓

(2)M 处:三角洲平源①由于受水库蓄水的影响,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上游河床上升;②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下切),河床下降

(3)①水库容易引起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寿命期②引起水库上游泥沙淤积,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③容易引起地震等地质灾害,威胁水库安全④上游污染加重,使水库水质变坏。

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例1】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下面左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右图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以上两图,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

(2)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试分析人口迁入对城市的影响。(4分)

(1)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2分)东、中、西三大地区差异明显;(2分)城市数量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快,仍以中小城市为主。(2分)(2)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2分)

弊: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管理的难度。(2分)

【例2】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阶段Ⅱ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

(2)分析阶段ⅢA、B城市化的特点。

(3)比较阶段I和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

(1)郊区城市化。

(2)城市沿河流延仲;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

(3)阶段Ⅰ: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商业、工业、住宅混杂分布。阶段Ⅱ: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城市中心为CBD。

第(l)题.在阶段Ⅱ中,可以明显看出八、B周边地区用地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属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郊区城市化。

第(2)题.阶段Ⅲ中,A、B两城市连片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城市带。

第(3)题.从阶段Ⅰ与阶段Ⅲ的人口密度分布可以得出答案。

●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的形成过程;

【例1】(1)比较A、B两地气温高低,并解释原因。(4分)

(2)图示区域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地矛盾尖锐,长期以来形成了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请描述其形成过程。(4分)

(3)F海域处于世界重要航线必经之地,过往船舶不同季节航速有很大不同,请说明有何不同。(3分)

(1)B地气温高于A地。原因:①B地海拔较A地低;②B地沿岸有莫桑比克暖流经过,对B地起到增温作用;③A地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对A地起到降温作用。(4分)

(2)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匮乏,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扩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和草场载畜量下降,粮食和肉类减产,砍伐森林开垦草原需要大量劳动力,人口继续增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4分)

(3)自西向东航行夏季航速较冬季慢,自东向西航行夏季航速较冬季快。(3分)

旅游地理部分·自然景观特色风景的形成过程

★黄山的形成过程: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 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

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注意:要从内力和外力两方面分析)

★黄山“四绝”的形成过程(钟老师再次提醒,表达成因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先后顺序)

☆分析云海的成因:

①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

②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易成云致雾。

③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快,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分析温泉的的成因

黄山千岭万壑,断裂和垂直节理发育;雨量充沛,当地表水或地下水与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大堡礁的形成过程:

?????水温高(21~38℃)

温度垂直变化和季节 变化小水面平静,清晰度高岸礁 ――→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岛屿下沉堡礁――→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岛屿下沉、没入海中

环礁 【典例剖析】

(1)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2)归纳黄山市旅游的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3)简述黄山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1)雨过天晴,空气中水汽充足,受山地抬升作用影响,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易形成云雾;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辐射少,气温低,水汽易凝结,形成云雾。

(2)主要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是邻近地区。

(3)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交通通达度好;距离客源市场近。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精华版)含答案 (1)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 处,被誉为“冰与火之国”,境内的火山一般都被 厚厚的冰川覆盖。 材料二:冰岛某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河流 发育成为“辫状水系”。(如右图) (1)简述材料二中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玛纳斯河冲积扇及湿地水库群分布图 (1) 说明图中冲积扇的形成过程。(6分)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图 (1)读图,从外力角度解释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 的形成过程。(8分) 4.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国等高线地形(图1) 材料二 图1中甲为世界最狭长的半岛,半岛上山脉 南北绵延且陡峻;半岛西侧有巨大的沙丘,因其景观 独特,已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1)分析甲半岛山脉南北绵延、山体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10分)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 (1)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8分) 6.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理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地势较低,而如今却石灰岩广布,且出露地表,盛产大理石(又称云石,原指产于大理的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因盛产于大理而得名-非岩石学定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试描述大理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出露于地表的形成过程.(6分) 7.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例甲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8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某局部区域图(图1) ⑴ 棉田分布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描述其形成过程。(4分) 9.阅读清江流域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江流域的恩施大峡谷在震旦纪(距今约 5.7~8 亿年)时是一个古海,而今, 被专家誉为可与美国科罗拉 多大峡谷相媲美,该地区以石 灰岩为主,两岸广泛分布着千 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读清江 流域示意图⑴简要分析恩施大峡谷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10分) 10.右图是新疆某地典型的地貌景观,其岩石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1)说明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11.读哈萨克斯坦西部荒原某处花岗球状地貌景观图, (1)简述右图所示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1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从成因上分别说出张家界武陵源峰林与黄山峰林的岩石类型。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张家界武陵源峰林的形成过程。(6分) 1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受西南季风影响,泰国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3/4。简要说明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3分) 14.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2),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8分) 题图1 图1 图2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

夯基提能卷13 中国地理 夯基提能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湖南衡阳八中质检]黑河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最后通过蒸发消失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有规律地、重复地转化(下图),导致不同河段流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回答1~3题。 1.黑河流域的冰川总量在减少,该流域的水循环情况为( ) A.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 B.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 C.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实际蒸发量 D.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中的水量平衡。由材料可知,黑河流域属于内流区域,该区域较为干旱,由题干可知,黑河流域的冰川总量在减少,说明冰川的消融量大于生成量,因此,其多年平均降水量应小于实际蒸发量,B正确。 2.每年3~5月黑河下游河水流量最小,其原因是( ) A.中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B.下游降水量少 C.下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D.下游地区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由材料可知,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每年3~5月,气温回升,中游地区农作物开始生长,进入春耕灌溉高峰,导致黑河下游河水流量最小,A正确。 3.关于黑河中下游水文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中游流量小于下游 B.中游含沙量小于下游 C.中游下渗量小于下游 D.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黑河流域的特征。根据图示材料分析,黑河水源补给主要是冰川融水,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小,中游流量大于下游,A错误;中游河流落差大,含沙量大于下游,B错误;由图示可知,中游河流砂层厚,地下水存储量大,下渗量大于下游,C错误;由于河流水源来自上游,故中游汛期早于下游,D正确。 [2019·江西名校联考]台湾南部的“月世界”,又名恶地形,指的是一种地表崎岖的地貌景观。因土壤地质疏松,透水性又差,因此遇雨水就变得十分软滑,顺坡向下流动,植物生长相当困难,地表有如月球般荒凉贫瘠。其中的“泥火山”,喷发出黏稠的泥浆,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静静外淌,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点燃这些气泡能生成火焰,出现“水火同源”的奇观。读图,回答4~5题。 4.“月世界”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变质作用—地壳抬升 B.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C.板块张裂—岩浆活动 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最新高考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 一、地理过程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概念:“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地理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 二、2015年高考地理需要强化的“过程”内容: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D) A.① B.② C.③ D.④ 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B) A.① B.② C.③ D.④ 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A.① B.② C.③ D.④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差异)。 【例1】读温带锋面气旋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前 b.初生阶段 c.发展阶段 A.该图所示锋面气旋为北半球低纬度的情况 B.M锋面为暖锋,N锋面为冷锋 C.M锋面锋后多雨,N锋面锋前多雨 D.图中冷区风来源于陆地,暖区风来源于海洋 【参考答案】C 【例2】读世界某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岸线的位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图中A城市附近海岸线进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A是近百年来新建的港口城市,分析该城市布局的有利自然利条件。

2020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2020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1.读“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普莱桑斯的气候资料表。 材料二毛里求斯是地处印度洋西南的一座火山岛。自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其主要农作物。 (1)说出毛里求斯岛内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如果2019年寒假期间你要去毛里求斯旅游,指出应防范的除暴雨外的气象灾害。 (3)近年来,该国不断压缩甘蔗制糖工业、纺织工业等传统工业,努力转向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简要分析主要原因。 【解析】(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岛上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岛的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 (2)甘蔗生长环境,喜温、喜光、喜肥,需水量大,该地气候高温多雨,火山灰土壤肥沃,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甘蔗种植历史悠久等,有利于发展甘蔗种植;1月份,毛里求斯是夏季,印度洋热带洋面上多飓风灾害,应注意防范。 (3)传统产业产值低,发展慢,成本上升。而该地具有热带山地风光景观、可能有火山活动(或火山遗迹),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建成国际旅游岛,不仅提供补给、休息、游览便利,还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文化交流等,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发展旅游业可避免发展石油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答案】(1)公路运输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 (2)气候高温多雨;土壤(火山灰土)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等。飓风(强热带风暴)。 (3)传统工业产值低,发展慢,成本逐渐升高;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环境污染少、生态破坏小;处在印度洋石油航线上,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热带山地风光景观,有火山活动(或火山遗迹),旅游资源丰富,适合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资源丰富、森林广布、河流众多。左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右图为哥德堡降水量统计图。 (1)图中洋流按性质分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曲折的峡湾主要是由于侵蚀形成的,它会(增加/减小)沿岸地区的气温年较差。 (2)挪威可以优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有、。 (3)甲城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类型是。瑞典运送到德国鲁尔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高考地理 过程和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二、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图及其反映的地理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概括如下: 趋势)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3.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 该类图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 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 ①概括地理因素分布的一般规律、 特点,掌握分布模式图的由来;②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例如,读“世

雨,夏季炎热干燥,其典型分布地区有地中海沿岸、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非洲南端的西海岸(开普敦)、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珀斯)、南美洲的西海岸(圣地亚哥)等。 4.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剖面图是地理示意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剖面图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 面图、天气剖面图等,其中以地形剖面图最为常见。 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①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④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⑤最后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 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 素联系起来。用关联图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大气的热力作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 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选择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 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人均GDP 和人均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 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 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3—4 题。 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 耗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 年前)。据此完成5—7 题。 5.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6.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7.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A.交通线B.输电线C.绿洲D.荒漠 李克强总理在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 题。 8.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产业转移加快B.产品滞销扩大C.就业压力减轻D.环境污染加重9.我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合理“药方”是 A.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B.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C.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D.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10.上海是我国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对其起决定作用的是A.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B.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C.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政策刺激D.较低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 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 ,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读图完11—12 题。 11.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12.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 ,适宜重点发展A.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

最新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

2018年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 【2018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2018全国卷II】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高考地理练习试题:中国的工业与农业

高考地理练习试题:中国的工业与农业 〔中国的农业与工业〕 红星中学乐建荣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图1为我国苹果主产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的苹果主产区要紧分布在〔〕 A 、河流沿岸 B 、高原、丘陵地区 C 、少数民族聚居区 D 、鲁、辽、陕、赣等省区 2.与图中西部苹果主产区相比,东部苹果主产区的 优势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C.技术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 D.政策支持,廉价劳动力丰富 3.妨碍苹果浓缩果汁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原料 C.市场 D.交通 读图2,回答4--5题。 4、合理的棉纺织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以下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广西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进展了氧 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会吸引铝电缆、 铝铸件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回答6—7题。 6、这些企业在那个地方集聚的目的是 〔〕 A 、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 B 、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C 、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D 、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7、当地电解铝工业进展的能源优势是 〔〕 A 、火电 B 、水电 C 、核电 D 、风能 读图3《我国冬小麦发育及收获进度图》,回答8—9题。 图1 图2

8、妨碍我国冬小麦分布区的发育期及收获进度不同的要紧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科技 9、关于图中处于冬小麦发育期及收获进度不同阶段地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处于①阶段的地区,光热充足,人口稀少,冬小麦商品率高 B、处于②阶段的地区,水旱灾害对冬小麦生产威胁大 C、处于③阶段的地区,地形复杂是冬小麦生长最大制约因素 D、处于④阶段的地区,自然条件差,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低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10—11题。 10、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要紧缘故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11、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要紧是为了〔〕 A.调节大气湿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图4表示甲—己六种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右图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读图回答下面12—13题。 12、图4左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 13、图4右图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左图中哪一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A、乙 B、丁 C、戊 D、己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图5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据此回答14—15题。

最新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地理汇总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10年上海卷文综) 13.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 )。 A.贵州、内蒙古、黑龙江 B.贵州、西藏、新疆 C.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山西、西藏、新疆 答案:A (10年上海卷地理) (六)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王化丰富多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14.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答案:B 15.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④在低娃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16.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②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10年海南卷地理) 22.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 小。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10分) 【答案】22.答案要点: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3分)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4分)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3分) (10年北京卷文综第5题)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答案】A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一、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1.常见的地理示意图类别 (1)地理原理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常见地理原理示意图及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 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 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 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2)地理过程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解读此类图主要是通过读图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3)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常见的有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等。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同学遇到此类读图题不知从何入手。实践证明,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环节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4)地理模式示意图 指利用某种模式反映某种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和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运用这些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常见的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清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等。读图时,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2.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高中地理自然事物成因大全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 一、地形成因分析(主要从力作作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 1.力作用与地形: (1)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也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其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3.湖泊的成因: ①构造湖:力作用使地表断裂凹陷,积水成湖,如日月潭、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些湖泊、贝加尔湖等 ②火山湖:火山口积水成湖 ③河成湖:一些平原地区的河流由于河道摆动、淤积等情况,在河道上形成湖泊 ④堰塞湖:由于地壳运动(如地震、火山喷发等)或外力作用等引起山崩,造成河道或河床堵塞,形成湖泊。 ⑤冰川湖: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如北美的五大湖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的一些湖泊 ⑥人工湖 4.岛屿的成因 ①大陆岛:由于地壳运动大陆的一部分沉降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大、海岸线曲折、地势陡峻。如岛、岛; ②珊瑚岛:热带浅海中的珊瑚虫遗体沉积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小、海拔低,如大堡礁,我国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等 ③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小、地势陡,如夏威夷群岛 ④沉积岛:河水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其特征是地势低平,如崇明岛 三角洲成因分析: 形成三角洲的条件:①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②泥沙沉积(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③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典型例题:刚果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呢?(2008年全国卷一第36题) 参考答案:泥沙来源方面:①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②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时,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少。泥沙沉积方面:刚果河入附近因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因此在入地区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2020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精析 中国的工业 精品

考点中国的工业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 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图2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的是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辽宁、山东,人均C02手非放量低的是广东、福建、云南、湖北、重庆、海南,两者都满足的即选B。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答案】C 【解析】山西、内蒙古人均SDP不算高,但人均C02排放量高,其主要是由于山西、内蒙古两地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建成的火电厂消耗大量的煤炭,因而人均C02排放量高。3.(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37)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分) 【答案】(1)(8分) 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10分)举例。 优势条件。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解析】(1)根据图例和图中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l强总部分布,简述空间分布的特点从总体分布和我国不同地区分布差异特点来回答。 (2)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211550256.html, 地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例l 如图4-1所示,甲图中经线从右向左数字变大为西经,且在160°W-20°W之间是西半球,纬

2018年高考真题之中国地理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中国地理专题 一、单选题 小明(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气多 D. 两侧村庄多 答案: B 为了安全,同一高速公路由于路况不同,不同 路段限速也不同,即分段限速。影响限速的因 素主要有弯道、隧道、上下坡,这个平均限速 值应该指的是晴天时限速,与车流量和两侧村 庄多少关系不大。甲路段和丙路段相对限速较 高,都是东西向的路线,甲路段为重庆到泸州, 为四川盆地这个大地形区内部的线路,同理, 丙路段遵义到毕节为云贵高原内部的路线。乙 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且乙路段和丁路段都是南北向,主要是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穿行的路线,主要考虑云贵高原的地形特点,多山地,地形起伏大,坡度有上有下,还有弯道、隧道,直接影响安全性。 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答案: B 7月太阳从东北升起,然后到东南,正午时到达南部天空,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太阳光照的强度越来越强,然后转到西南方向,并从西北方向落下。小明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整体行进方向先向南然后向西,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若上午出发的话,应坐在顺着行进方向的右侧靠窗处,顺着光向可欣赏窗外风景,若下午出发的话,应坐在顺着行进方向的左侧靠窗处。但由于路途较远,按照图中高速公路里程及限速状况计算,至少需要5个小时以上(丁路段约3个小时,丙路段3个小时),且丁路段的方向是朝南的,应该早一些出发。 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答案: A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毕节纬度较重庆低,但毕节气温较重庆低,主要因为其位于云贵高原,山地地形为主,气温低。 澳门(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Ⅱ卷)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全国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四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专练四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平顶山岩层成水平状说明该处肯定发生过沉积,依据材料,前期是流水沉积,后经过风力和流水侵蚀而形成雅丹地貌,故D正确。第2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蚀,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貌,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相对和缓,故选B。 (2019·岳阳质检)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约1°W~13°W,27°N~36°N),素有“清凉国度”之称,其南部地区,一群群山羊有的趴在树干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滋有味地咀嚼着树叶,呈现一幕“羊上树”的奇景(见下图),这种景象已经持续有400年之久。该树叫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生长缓慢。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材料,下列关于阿甘树习性或生长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系短小,需水量大 B.耐旱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4.摩洛哥南部出现“羊上树”奇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羊的生存需要 B.阿甘树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 C.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 D.气候干旱,食物短缺 答案 3.B 4.C 解析第3题,“羊上树”现象出现在摩洛哥南部地区,根据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植被耐旱,B正确。第4题,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根系发达,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当地气候干旱,食物短缺,羊为了生存需要而上树,A、B、D不符合题意;“羊上树”景象已持续有400年之久,故不是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C正确。 (2019·南昌市项目模拟)住宅小区的造景,有人热衷于建设水景,如人造湖、人造溪流等,也有人喜欢旱溪景观。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据此完成5~7题。 5.比起人造水景,旱溪的特点是( ) A.维护成本高B.设计成本高 C.水资源消耗大D.居民活动空间大 6.旱溪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1卷及答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Ⅰ地理卷高清原题、答案与解析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答案1-3BDA 解析:本组题考查新兴工业特点,第1题由“村村冒烟”可知该县村办企业是工业空间布局分散,题目没有体现原料和燃料分散,也没有体现产品市场分散。故该题选B;这道题直接来自高中课本必修二《新兴工业区》一节中意大利和温州乡镇企业。第2题中由题目中: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这等于合并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可以减少非农业用地,同时壮大集体经济,而对劳动力变化和基础教育没有多大影响,故本题选D;第3题由题目中“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可知,“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属于城乡新的发展模式,而不属于生活方式、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故选A。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4-5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