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宿迁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宿迁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宿迁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宿迁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宿迁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百舸./坎坷.狙.击/龃.龉枕藉./精神慰藉.啐.掉/窸窸窣.窣

B. 熨.帖/熨.烫茶峒./胴.体窗槛./直栏横槛.拾.掇/拾.级而上

C.炮烙./烙.印拗.口/窈.陷脉.搏/脉.脉含情施.行/施.施而行

D.心扉./绯.闻婀娜./傩.送坍圮./杞.人忧天寂寥./未雨绸缪.

2.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①当烦恼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品味翠翠如水

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

②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古如

斯的美丽,将身心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

③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战争史。在的战争史册中,无故的儿童、

柔弱的妇女面临的是屠杀和不幸。

A.接踵而来沉静体会浩如烟海 B.接踵而来沉浸体味浩如烟海C.络绎不绝沉浸体味汗牛充栋 D.络绎不绝沉静体会汗牛充栋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无论何时,我相信,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表达和发现,人类与自然与土地的关系,是

超越时空,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甚至是超越时代的,是永恒的。

B. 这几年,以地铁领衔的城市建设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城市铺开,由于这些大规模城市

建设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即时收益,而屡屡僭越了一些常识。

C. 本年度的十大流行语延续2014年以来的趋势,位居榜首的词语是“获得感”与国

家的发展方针、政策密切相关。

D.从年初余秀华的频频刷屏,到“为你读诗”“诗刊社”等微信公众号的火热,有人回顾今年的文学阅读,发现读得最多的居然是诗歌。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C.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

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袅娜”“羞涩”以拟人手法生动描绘出两种情韵的荷花。围绕“荷花”一个本体连用三个喻体,又构成排比,给人开阔意境的同时,又使人获得一种朗诵时的淋漓顺畅。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引领寻求天分的最有效捷径就是遵循兴趣。▲可见,拥有自主权又必须以享有必要的“自由”为前提。

①倘若每个人都只是个按照标准型号生产,完全听凭他人支配的“螺丝钉”,那还有什

么“天分”可言?

②也正是在这些最能充分发挥他独有特长的地方,他才会感受到那种令人神往的天分勃

发之情趣。

③当然,若欲实施对“天分”之皈依,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自主权”。

④一个人的稳衡兴趣之所在,常常蕴涵着他的内在天赋。

⑤可见,一个人潜意识中最为心仪之处,往往就是他的天分所在!

⑥尽可循迹追随,全力投身,务求尽善尽美。

A.④②⑤⑥③① B. ④⑤⑥②③① C. ①④②⑤⑥③ D. ①③④②⑤⑥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始家.河汾焉。少好学,能属文。孙亮即位,诸葛恪辅政,表曜为太史令,撰《吴书》,华覈(hé)等皆与参同。孙休践阼①,为中书郎。命曜依刘向

故事

..,校定众书。又欲延曜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惧以古今警戒休意,固争不可。曜竟止不入。

孙皓即位,迁中书仆射,为侍中,尝领左国史。皓欲为父孙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曜益忧惧,自陈衰老,求去侍、史二官,乞欲成所造书,皓终不听。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至于宠衰,更见逼强。又于.酒后使侍臣难折公卿,发摘私短以为欢。或误犯皓讳,辄见收缚,至于诛戮。曜以为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使不济济,非佳事也。皓以为不承用诏命,意不忠尽,遂积前后嫌忿,益厌.之,收曜付狱。

曜因.狱吏上辞曰:“囚昔见世间有古历注,其所纪载既多虚无,亦复错谬。囚考合异同,以作《洞纪》,起自庖牺,至于秦、汉,凡为三卷,当起黄武以来,别作一卷,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新写始毕,恨不上闻。”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而华覈连上疏救曜曰:“曜自少勤学,虽老不倦,以.其儒学,得与史官,外吏之中少过曜者。又《吴书》虽已有头角,叙赞未述。非得良才如曜者,实不可使阙不朽之书。”皓不许.,遂诛曜,徙其家零陵。

【注】①践阼:即位;登基。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节)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命曜依刘向故事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益厌.之,收曜付狱/暴秦之欲无厌.

C.皓不许.,遂诛曜/荡舟心许.

D.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加点字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3分)

例句:始家.河汾焉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8.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以.其儒学,得与史官苟以.天下之大

B.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曜因.狱吏上辞因.坐法华西亭

D.又于.酒后使侍臣难折公卿寄蜉蝣于.天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孙亮即位后,韦曜被诸葛恪推荐为太史令,负责撰写《吴书》。吴主孙休登基后,由于他的宠臣张布阻挠,韦曜最终没能进入宫中担任侍讲。

B.孙皓每次举行宴会,就是一整天。韦曜起初受到孙皓特别礼遇时,常常为他减少限量,其余的人无论能不能喝酒一律以七升为底限。

C.韦曜针对古代历法所记载的事多是虚无的并且有许多错乱的问题,经过核对异同,撰写了《洞纪》,总共三卷,还剩下一卷没有写完。

D.《吴书》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叙赞还没有写,华覈认为非得有像韦曜这样的优秀人才,才确实能使它列入不朽的著作。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新写始毕,恨不上闻。(3分)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三、古诗词鉴赏(7分)

11.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登赤壁矶①

韩驹

缓寻翠竹白沙游,更挽藤梢上上头。

岂有危巢尚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

经营二顷将归老,眷念群山为少留。

百日使君②何足道,空余诗句在江楼。

【注】①据张邦基《墨庄漫录》载:“靖康初,韩子仓知黄州,颇访东坡遗迹。常登赤壁,而赋(指东坡前后《赤壁赋》)所谓栖鹘之危巢不复存矣,悼怅作诗而归。”

②诗人任黄州太守,“三月而罢,因游赤壁”,故自称“百日使君”。

(1)简要指出首联作用(3分)

(2)概括颔联至尾联诗人所表达的复杂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4)▲,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5)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6)人间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低头弄莲子,▲。(《西洲曲》)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伤逝

台静农

①今年四月二日是大千①居士逝世三周年祭,虽然三年了,而昔日言谈,依稀还在目前。当他最后一次入医院的前几天的下午,我去摩耶精舍,门者告诉我他在楼上,我就直接上了楼,他看见我,非常高兴,放下笔来,我即刻阻止他说:“不要起身,我看你作画。”随着我就在画案前坐下。

②案上有十来幅都只画了一半,等待“加工”,眼前是一小幅石榴,枝叶果实,或点或染,竟费了一小时的时间才完成。

③第二张画什么呢?有一幅未完成的梅花,我说就是这一幅罢,我看你如何下笔,也好学呢。他笑了笑说:“你的梅花好啊。”

④其实我学写梅,是早年的事,不过以此消磨时光而已,近些年来已不再有兴趣了。但每当他的生日,不论好坏,总画一小幅送他,这不是不自量,而是借此表达一点心意,他也欣然。最后的一次生日,画了一幅繁枝,求简不得,只有多打圈圈了。他说:“这是冬心②啊。”他总是这样鼓励我。

⑤话又说回来了,这天整个下午没有其他客人,他将那幅梅花完成后也就停下来了。相对谈天,直到下楼晚饭。平常吃饭,是不招待酒的,今天意外,不仅要八嫂拿白兰地给我喝,并且还要八嫂调制的果子酒,他也要喝,他甚赞美那果子酒好吃,于是我同他对饮了一杯。当时显得十分高兴,作画的疲劳也没有了,不觉的话也多起来了。

⑥回家的路上我在想,他毕竟老了,看他作画的情形,便令人伤感。犹忆一九四八年大概在春夏之交,我陪他去北沟故宫博物院,博物院的同仁对这位大师来临,皆大欢喜,庄慕陵兄更加高兴与忙碌。而大千看画的神速,也使我吃惊,每一幅作品刚一解开,随即卷起,只一过目而已,事后我问他何以如此之快,他说这些名迹,原是熟悉的,这次来看,如同访问老友一样。当然也有在我心目中某一幅某些地方有些模糊了,再来证实一下。

⑦晚饭后,他对故宫朋友说,每人送一幅画。当场挥洒,不到子夜,一气画了近二十幅,虽皆是小幅,而不暇构思,着墨成趣,且边运笔边说话,时又杂以诙谐,当时的豪情,已非今日所能想象。所幸他兴致好并不颓唐,今晚看我吃酒,他也要吃酒,犹是少年人的心情,没想到这样不同寻常的兴致,竟是我们最后一次的晚餐。数日后,我去医院,仅能

在加护病房见了一面,虽然一息尚存,相对已成隔世,生命便是这样的无情。

⑧摩耶精舍与庄慕陵兄的洞天山堂,相距不过一华里,若没有小山坡及树木遮掩,两家的屋顶都可以看见的。慕陵初闻大千要卜居于外双溪,异常高兴,多年友好,难得结邻,如陶公与素心友“乐与数晨夕”,也是晚年快事。

⑨可悲的,他们两人相聚时间并不多,因为慕陵精神开始衰惫,终至一病不起。他们最后的相晤,还是在荣民医院里,大千原是常出入于医院的,慕陵却一去不返了。

⑩我去外双溪时,若是先到慕陵家,那一定在摩耶精舍晚饭。若是由摩耶精舍到洞天山堂,慕陵一定要我留下同他吃酒。其实酒甚不利他的病体,而且他也不能饮了,可是饭桌前还得放一杯掺了白开水的酒,他这杯淡酒,也不是为了我,却因结习难除,表示一点酒人的倔强,听他家人说,日常吃饭就是这样的。

⑾后来病情加重,已不能起床,我到楼上卧房看他时,他还要若侠夫人下楼拿杯酒来,有时若侠夫人不在,他要我下楼自己找酒。慕陵要我这样,或许以为他既没有精神谈话,让我一人枯坐着,不如喝杯酒。当我一杯在手,对着卧榻上的老友,分明死生之间,却也没生命奄忽之感。或者人当无可奈何之时,感情会一时麻木的。

一九八六年三月

①大千:张大千,著名画家。②冬心:名金农,号冬心。杨州八怪之一,善画梅。

13.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张大千先生的形象特点。(4分)

14.第⑦段划线的文字,在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6分)

15.文章后四段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庄慕陵这个人物?(4分)

16.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打赏”之风不可长

何勇海

①“唐家三少被读者打赏1亿起点币,折合人民币100万!”近日,网络文学界因这笔巨额“打赏”再起风波。

②“打赏”,曾经是旧时盛行的风俗———艺人在街头卖艺,看客看得兴起,往往会叫声“好”,然后扔几个铜板。如今这一形式在网络上复苏———为表示对作者的喜爱,读者可以购买虚拟货币赠给网络写手,网站扣除相关费用后,再折合成现金返给写手。据悉,某网络写手去年也曾被“打赏”100万人民币,在与网站分成、扣税后拿到了60多万。春节期间,粉丝们更是慷慨解囊,为作者大派红包。笔者认为,读者“打赏”作者之风不可长,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让网络文学的商业味、铜臭味越来越浓。

③读者之所以“打赏”作者,主要是想推高心仪作者的排名,甚至想捧红这位作者,达到有出版社联系出书、有影视公司购买版权拍摄影视剧的目的。但是,但凡有金钱游戏,往往就有不理智行为相伴相生,将“打赏”变成粉丝间斗气、比拼虚荣的工具。如此一来,是否“赏得其所”?这与疯狂砸钱玩网络游戏又有何异?

④读者不理智“打赏”,会误导网络文学创作越来越媚俗,让本就受诟病的网络文学质量进一步下滑。即使是网络文学,仍是精神产品,需要安静地写、安静地读。在“土豪

读者”一掷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打赏”刺激下,肯定会有“勇夫”奔着“赏钱”去创作,以更快速度更新内容,比如某文学网站一天的产出量,竟与一家出版社一年的出版量相当;或讨好“打赏”者的狭隘阅读趣味。如此炮制出来的速朽作品,还有多少文学价值可言?

⑤在一些作者热衷被“打赏”,或直接发帖求“打赏”,纷纷向金钱妥协之时,一些能够沉下心来写作的优秀作者,可能被这股浊流淹没,难以出人头地,要么黯然引退,要么难以洁身自好,也走向追逐“打赏”之路。这恐怕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上,这绝非杞人之忧———一些读者拼命砸钱“打赏”作者,或煽动他人“打赏”偶像作者,早已不是出于对文学本身的喜爱,不是因为作品价值,而是不允许偶像的风头被别人盖过,“为了争一口气”。

⑥此外,“打赏”也有可能成为网络写手、文学网站联手炒作、欺骗读者的游戏,他们自己“打赏”自己博宣传,或寻找托儿“打赏”作者博眼球,用以提升网络写手和文学网站的知名度。那一笔笔看似高得离谱的“赏钱”不过是无中生有,或从左手换到右手而已。网络文学就在这一片喧嚣之中,陷入“打赏”的疯狂,砸钱如流水。

⑦为了长久发展计,有远见的文学网站,应该停止这种关乎网络文学未来的危险游戏。因此网络文学即便如闹市喧嚣,我们仍需有桃源情结。

(选自《文学报》有删改)

17.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简要概括网络文学不理智“打赏”的危害。(6分)

19.如何理解“因此网络文学即便如闹市喧嚣,我们仍需有桃源情结”在文中的含义?(6分)

七、作文(共70分)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记叙文

...。

现如今商家引导消费者“疯狂抢购”“限时抢购”“抢购积分”;春节回乡者、返城者要早早抢购火车票;学生在抢时间做作业;更有抢红包、抢订单……“抢”似乎一时间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热词,成了许多人的生存状态。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2.B(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连续不断。接踵而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形容人很多,一个接一个的来,也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发生。前者侧重于具体的事物,后者亦可指抽象的东西。沉浸: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沉静:安静,寂静,没有一点动静。(性格、心情、神色等)安静;平静。稳重,镇静,不慌张。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体味:体会寻味,仔细体会。侧重于比较抽象的、对事物内在或情感方面的体验,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体会:体验领会。一般与踏实学习、研究、思考联系在一起。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作谓语;形容藏书非常多,特指藏书。)

3.D (A项语序不当,应是“发现和表达”;B项主语残缺,把“由于”放置“城市建设”后;。C项句式杂糅,去掉“是”。)

4.C(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5.A

6.A (故事:旧事,成例。 B项前一个“厌”译为“厌恶”,后一个“厌”译为“满足”;C 项前一个“许”译为“听从”,后一个“许”译为“默认”;D项前一个“习”译为“亲近”,后一个“习”译为“学习”。)

7.D(按道理,名词作状语。)

8.C (A项“以”,都是介词,凭借;B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C项第一个“因”介词,通过,后一个“因”介词,由于。D项“于”,都是介词,在。)

9. C(不是还剩下一卷没有写完,而是另外写一卷,还没有做完。)

10.(1)(我)刚刚写完(书稿),遗憾的是没有上报。(省略句,“恨”,“闻”各一分)(2)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赵国都城邯郸才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洎”,被动句,“终”各一分)

(3)自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的,都被我所游玩欣赏过,但是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独特。(定语后置句,“是”,被动句,“始”各一分)

11.(1)写出了诗人沿着白沙翠竹、攀着藤梢、悠闲从容地登上赤壁矶;为写诗人追寻遗迹、抒发感慨作铺垫;点题(照应标题)。(1点1分)

(2)对先贤前人的怀慕;对世事沧桑的感慨(遗迹难寻的怅恨);对田园归隐生活的向往;对眼前景物的留恋;对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惆怅。(答出4点即可)

12.(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5)不霁何虹(6)一尊还酹江月(7)赢得仓皇北顾(8)莲子清如水

13.勤奋用功(敬业乐业),热情好客(和蔼可亲,给人鼓励),精通画艺,充满豪情。(每点1分)

14.插叙(2分)。形成今昔作画情形对比(2分),感慨生命的变化(1分),表达了“我”对大千先生的感慨怀念之情(1分)。

15. 表现作者为庄慕陵先生的逝世也同样伤怀(2分)。与张大千先生的生活情趣、性格特征互为映衬。(2分)

16. 伤友人逝去;痛生命无情(光阴流逝、一去不返);叹生死无奈;赞生命执著。(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首先,指出网络文学打赏盛行现象并表明态度;接着,分析网络文学打赏产生的原因

及危害;最后,呼吁停止这种网络文学打赏现象。(每点2分)

18.①让网络文学的商业味、铜臭味越来越浓;②误导网络文学创作越来越媚俗,质量进一步下滑;③使得优秀的网络文学作者隐退或随波逐流;④造成文学用欺诈、炒作手段来博得眼球。(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9. 网络文学作者“求赏”,读者“打赏”,在一定程度上混乱多样(2分),但网络文学依然是文学殿堂,属精神产品(2分),作者和读者都应有世外桃源那样的理想主义色彩,有崇高的精神追求(2分)。

20.参照2015年江苏高考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起初在河汾安家。从小喜欢学习,善于撰写文章。孙亮即位,诸葛恪辅佐朝政,上表推荐韦曜为太史令,撰写《吴书》,华覈等人都参与这项工作。孙休登基,韦曜担任中书郎。孙休命令韦曜依照刘向原来的做法,校订各种典籍。又想请韦曜担任侍讲,而左将军张布是孙休亲近宠信的人,他担心韦曜用古今事例警戒孙休的思想,就坚持争辩说不行。韦曜最终没能进入宫中担任侍讲。

孙皓即位,韦曜升迁为中书仆射,担任侍中,曾经兼任左国史。孙皓想为父亲孙和作纪,而韦曜坚持认为孙和没有登上帝位,应该作传。像这样的事不止一次,韦曜渐渐受到孙皓责怪恼恨。韦曜更加担忧畏惧,自称年老体弱,请求辞去侍中、左国史两个官职,乞求说想要完成所写的书,孙皓始终不答应。孙皓每次举行宴会,没有不是一整天的,入席的人无论能不能喝酒一律以七升为底限,即使不能全部喝下,也都要强灌喝完。韦曜平时喝酒不超过两升,起初他受到特别礼遇时,常常为他减少限量,到了宠幸衰减后,反而受到强逼。孙皓又在酒后让侍臣责难折辱公卿,揭发隐私短处来取乐。有人无意中冒犯了孙皓的忌讳,就被拘捕捆绑,甚至于诛杀。韦曜认为表面上互相诋毁中伤,内心里滋长抱怨忿恨,使大家不能和睦相处,不是好事。孙皓认为他不顺从诏命,心中不尽忠诚,于是积累前前后后的嫌怨忿恨,更加厌恶他,拘捕韦曜关入监狱。

韦曜通过狱吏呈上奏书说:“囚犯我以前见过世间有古代历法注,它所记载的事既多是虚无的,也有许多错乱谬误。囚犯我核对异同,撰写了《洞纪》,从庖牺开始,直到秦、汉,总共三卷,还准备从黄武以来,另外写一卷,工作还没有做完。又看见刘熙所写的《释名》,的确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但关于爵位的事情,又有不对的地方,又写了《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刚刚写完,遗憾的是没有上报。”希望凭此求得赦免,可是孙皓又责怪他书里有毛病,所以又以此责问韦曜。华覈接连上奏营救韦曜说:“韦曜从小就勤奋好学,虽然年老也不知疲倦,凭借他的儒学学问,得以成为史官,外面的官员中很少有超过韦曜的,《吴书》虽然已略有规模,但叙赞还没有写,非得有像韦曜这样的优秀人才,才确实能使它列入不朽的著作。”孙皓不答应,最终杀死了韦曜,把他的家属流放到零陵

郡。

2016-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虎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

四川省泸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高2016-2017高一学年末(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在没有汽车的古代,有交通法规吗? 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了指导交通和礼仪的文书——《仪制令》。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有一则为:“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 《仪制令》兴于唐朝,盛于宋朝,山西省略阳县灵崖寺内就珍藏着这样一块路碑。宋廷规定,交管部门必须在京城开封及各州的主要交通要道悬挂木牌,并在上面刻上《仪制令》,要求人人遵守。到了南宋时期,这一规定由各州辐射到了各县,悬挂的木牌也换作了易于保存的永久性石碑。 具体来说,古代的交通法规主要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贱避贵。即老百姓要让官员先行。我们由此可以窥见封建王朝的尊卑观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即便在交通法规中也不会忽略这一点;第二个层面,少避长。即年轻的要主动避让年长者,这体现了尊老爱幼的思想;第三个层面,轻避重。即负重轻的车要给负重重的车让行,这不仅体现了“礼让为先”的思想,也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伤害;第四个层面,去避来。即出城的要让进城的先行,进城是为了办事,而出城是为了回家,当然得考虑其中的缓急。由此可见,古代的交通法规重在礼让和文明出行。 另外,交通法规对行车也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靠右行走,这与现代交通规则是完全一样的。据说,这一规则来源于军队的队列。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主要武器装备是长矛和刀剑,当两队士兵相遇时,他们肩上的长矛总会误伤别人。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两队人只好不约而同地分开,都将左边让给对方,自己紧靠右边行走。久而久之,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演变成了一项重要的交通规则,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遵守这一规则。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的国家。先秦文献《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序三门。”意思是说,王城外有三门,三门中有三途,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行,车辆从中间行。《大唐新语·厘革》亦载:“城门入由左,出由右。”意思是说,进城的人必须靠左行走,而出城的人必须靠右行走。这一规定既方便了守城官兵对行人进行检查,又避免了行人间的拥挤和碰撞,后人称之为“公私便焉”。 有了交通法规,但如果人们不遵循怎么办呢?对此,古人自有应对的方法。《唐律疏议·违令》中记载:“令有禁制,谓《仪制令》‘行路贱避贵、去避来之类,此是‘令有禁制,律无罪名,违者得笞五十。”《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古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虽然不会被扣分,但屁股通常会被打开花。想想就让人害怕,谁还敢去肇事,难怪杜甫会留下“忆昔开元全盛日,九州道路无豺狼”的佳句。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的交通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6-2017学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汇编

2016-2017学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新添加的题型 1.) A. 规矩.(ju)脸颊.(jiá)钥匙.(shi)应.付(yìng) B. 蜂拥.(yǒng)入场券.(juàn)铁轨.(guǐ)负荷.(hè) C. 缝隙.(xī)斑驳.(bò)弥.望(mí)叱咤.风云(chà) D. 潜.意识(qiǎn)绶.带(shóu)幽僻.(bì)粗拙.(zhu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选项中,B项中“拥”应读“yōng” “券”读“quàn” C项中“隙”应读“xì”,“叱咤”应读(zhà)。D项中“潜”读qián “僻”读pì。 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拼博斑澜火炬流连忘返 B. 萧瑟混混沌沌蓊蓊郁郁斑驳 C. 流光溢彩按步就班宽洪大量荧火虫 D. 浑为一谈凑和无精打采不偏不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形。题中A项中,拼博斑斓;C项中按部就班;宽宏大量萤火虫 D项中,凑合混为一谈。 3.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坚.甲利兵坚.守阵地无坚.不摧 B. 兴.办兴.利除弊新兴. C. 敢作敢为.一分为.二大有可为. D. 逃亡.流亡.亡.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于成语含义的理解,答题关键词“意思完全相同”。选项中。D均为逃跑之意。A项坚.守阵地有“坚定,坚决之意”,其他有 坚固之意 B新兴.有“流行”之意,其他两项有“开始创立”之意C项一分为.二 有“变成之意”,其他有“做”之意。 4.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完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 宽敞——狭窄犹豫——果断敏捷——迟钝 B. 细心——马虎垂直——邪恶模糊——清楚 C. 干燥——潮湿柔弱——强壮光滑——黑暗

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2017.01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百舸(gě)焦灼(zhuò)蛰伏(zhé)炽烈(zhì)空手而归(kōng) B.愀然(qiǎo)模样(mò)驽马(nú)袅娜(nuò)孽根祸胎(niè) C.缘分(fèn)蓓蕾(lěi)脉脉(mó)毋宁(níng)怯弱不胜(qiè) D.应酬(yìng)晌午(shǎng)数落(shǔ)拓本(tà)沉思冥想(míng) 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 A.不绝如缕衣饰消融B.前呼后拥衣服融化 C.前呼后拥衣饰消融D.不绝如缕衣服融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B A.从小处说,你们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还创造了新生活;从大处说,农村的东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东西送到农村来,降低了城乡差距。 B.“蓝瘦香菇”这个搞怪词的风行,说明以严肃的态度过正经的生活渐行渐远,而以谐谑的方式面对纷杂的日子已经到来。 C.庭审中,检察关出示相关证据,苏荣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发表了充分的意见。 D.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了21.7%。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 其实,保须祭奠古诗,何须凭吊人类童年,连我这代人的儿时记忆也被摧毁了:,,,还有……皆一夜间蒸发了。从乡村到城市,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每个归来的游子都成了陌生人。 ①那些青山绿水、星河灿烂②那些草长莺飞、鱼戏虾翩③古老的祠堂、绕村的小 河和隆重的民俗④那些夏夜流萤、遍地蛙声 A.③④①②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 5.下面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D A.今天能遇到诸位先贤真是三生有幸,尤其是听了各位的高论,真如醍醐灌顶。 B.母校举办百年校庆,老校长请某位校友讲几句话,校友不好意思讲,但对老校长的不情之请又不能拒绝。 C.明天是家父八十岁生日,我们特在淮安市鼎立国际大酒店设寿宴,叔叔你务必准时到达。 D.2016年12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方对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坚决反对,将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6.下列诗句与“荷风送香气”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D A.入竹万竿斜B.艳色惊荷葩C.流响出疏桐D.竹露滴清响

安徽省芜湖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fěi)薄的条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B.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chuàng)伤使我的心伤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 C.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chà)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D.有的在公共自来水头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执拗.(niù)地粘在头发里的棉絮。 2.下列各句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噩耗明媚涕泗交流陨身不恤 B.嬉游作揖揠苗助长桀骜不驯 C.婆娑葱茏里应外合绿草如茵 D.酣畅步骤不假思索迵乎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少走100米的路程,一些人不惜毁坏铁路护栏,冒看生命危险穿越铁路,这样 的行为不仅令人胆战心惊 ....,也让人心生气愤。 B.杨叔子院士的报告博闻强记 ....,深入浅出,让聆听报告的师生在景仰大师的同时,见贤思齐,台上台下互动,气氛异常激烈。 C.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清闲,他们做统计,搞调查,每天都有很 多事情要做,有时简直目不暇接 ....。 D.当下置身危机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境况很不如人意,已如竭泽而渔 ....,是否能够东山再起,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把他的一腔愤诉诺于笔端.既是对反动政府的控诉,也是对牺牲青年的纪念。 B.运营商推出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后,不少市民欣喜不已,更有网友开始展望“我的流量我做主”的未来。 C.美国《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弥足珍贸。 D.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良好的家教不仅是中华文明中一种至文重要的精神财富,更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6.01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曲,作为一种韵文,向来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它不但是那一个时代灿烂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不可企及的典范,就像王国维先生所论述的那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多少有些把文学神化和偶像化的意味。 翻开我们的文学史,透过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更早的诗经、楚辞等文学形式的表象,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它们都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三百,原本大都是可以?弦而歌之?的民间歌谣;楚辞,是由南方民歌发展而来的文化人的歌辞;唐诗,多为可以吟唱的?歌诗??声诗?;宋词,是专为歌曲词牌而填写的歌词;元曲,更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以至于它的名称中,也只剩下音乐——?曲?的意义,尽管如此,它仍然使人想到常常在街头巷尾飘然入耳的流行歌曲。实际上,无论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这些各自时代的?乐府?,正是那一时代的流行歌曲,与我们今天所听到的民谣并无二致。而且,元曲与之更有一种相似之处:在它自身所处的时代,它是最为低下的艺术形式,被那些?高尚之士??性理之学?视为刍狗。正如我们今天对流行歌曲并不一定在意,抑或看不起它一样。然而,就是这些下里巴人使人们终于有一天幡然而悟——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艺术和文化,是?乐府?。夸张一点说,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一部流行歌曲的历史。 流行歌曲由于体制的短小,能够迅速地反映特定的情绪。而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使它更富于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更易于流播和普及,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更为广泛的大众。这正是每一时代真正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命运的作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元曲是大众文化的代表,尤其是其中戏曲的部分。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有着明确的观念——为了面向大众的演出而作,必须更多地表现普通人所关心的话题。而诗词则更多地咏叹个人的主观感受。在形式上,元曲更少格律、语言和风格上的限制,因而能更为自由地表达作者所希望表达的一切。 元代的作家们,天才地把元曲这一文学形式发挥到了极致。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而且细微、真切地体会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绪与感受:他们的欢乐与烦恼,喜悦与遗憾,渴望与失望……以及深藏在这背后的爱与恨。他们的描绘又是那么的淋漓尽致、曲尽人情,那么的动人心魄,尽管我们没有听到而且再也无法听到那些存于我们想象中的音乐的旋律。这便是元曲,史诗般的文学。 元曲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散曲,它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类似于宋词,多是独立的曲子;套数则是由不同曲牌联缀而成的组曲。二是杂剧,即以北曲演唱的戏曲。三是戏文,即以南曲演唱的戏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向来有?词山曲海?的说法,比喻曲作的数量之多,浩如烟海。但由于元曲是非正统的通俗文学,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流散十分严重。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第一个

2016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有"茶道"一词,并承认“茶之为艺”。其“茶道”、“茶之艺”有时仅指煎茶之艺、点茶之艺、泡茶之艺,有时还包括制茶之艺、种茶之艺。中国古人虽没有直接提出“茶艺”概念,但从“茶道”、“茶之艺”到“茶艺”只有一步之遥。“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可谓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王玲教授指出:“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中华茶艺协会秘书长范增平先生认为:"什么叫'茶艺'呢?它的界说分成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界定。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说,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从这里,我们知道:茶艺的范围包含很广,凡是有关茶叶的产、制、销、用等一系列的过程,都是茶艺的范围。举凡:茶山之旅、参观制茶过程、认识茶叶、如何选购茶叶、如何泡好一壶茶、茶与壶的关系、如何享用一杯茶、如何喝出茶的品位来、茶文化史、茶业经营、茶艺美学等,都是属于茶艺活动的范围。所谓茶艺学,简单的定义,就是研究茶的科学。茶艺内容的综合表现就是茶文化。范增平先生的茶艺概念范围很广,几乎成了茶文化、茶学的同义词。 另有学者认为,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中华茶艺不局限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已经远播海外。有在日本的中华茶艺,有在韩国的中华茶艺,有在美国的中华茶艺等。在中国的茶艺也不都是中华茶艺,还可以有日本茶艺、韩国茶艺、英国茶艺等,不能将在中国的外国茶艺视为中华茶艺。 茶艺之艺是指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艺,但不同于茶学中的茶叶审评。茶艺是人文的,茶叶审评是科学的;茶艺是艺术,茶叶审评是技术;艺术是主观的、生动的,技术却是客观的、刻板的。在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因而种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艺之中。 茶艺是综合性的艺术,它与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陶艺、瓷艺、服装、插花、建筑等相结合构成茶艺文化,茶艺及茶艺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丁以寿《中华茶艺概念诠释》,有改动) 1.下列关于“茶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艺”这个概念虽然在中国古代还没有直接提出来,但“茶道”和“茶文艺”的提法和“茶艺”有相近之处。 B.“茶艺”一词由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海峡两岸茶文化界虽已认同、接受,但对其概念的理解却有许多分歧。 C.“茶艺”是关于茶的艺术,虽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技艺,但它是人文的、主观生动的,不同于具有科学性的茶叶审评。 D.“茶艺”具有综合性,它与文字、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结合起来,构成了茶艺文化,茶艺和茶艺文化就构成了茶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玲教授认为,茶艺指艺茶之术,茶道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一“艺”一“道”,构成了茶文化的核心。 B.范增平先生认为,茶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界定。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范先生的茶艺概念和茶文化、茶学意义相同。 C.有的学者认为,茶艺就是艺术性的饮茶,是把生活中的饮茶活动艺术化,包括烹制过程中的备器、择水、取水等技艺。 D虽然上述几种说法在对茶艺的概念的理解上有所不同,但在茶艺包含着人的精神活动这一点上,看法是相同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中国古代的茶道在概念上与后来的茶艺有所不同,但也仅仅是一步之遥,对后来的茶艺发展还是有影响的。 B.先有“茶道”一词,后有“茶艺”一词,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历来都有不同,这种理解上的混乱不利于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C.在作者看来,茶艺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技艺,但由于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所以这个程序和技艺是不包括种茶、采茶和制茶的。 D.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会有不同的饮茶方式,这些饮茶方式融入一定的文化特质,就有可能形成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茶艺形成。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HB或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21分,每题3分)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滂.沱(páng)遒劲.(jìn)衍.(yǎn)生阴差.(chà)阳错 B. 摒.弃(bìng)镌.刻(juān)绮.丽(qǐ)茕.(qi?ng)茕孑立 C. 稽.首( qí)糙.(cāo)米扁.(piān)舟卓.(zhu?)有成效 D. 瘦削.(xiāo)佝.偻(yǔ)墓穴.(xué)初露.(l?u)头角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A.想象一筹莫展虚无缥缈拭目以待防患未燃 B.坐镇皇天后土甘拜下风蜂涌而至责无旁贷 C.手饰摧心折骨民生凋敝唉声叹气亟不可待 D.噩梦夜阑人静谈笑风生食不果腹平心而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是() (1)空中发生了强烈的,犹如军号的一声巨响撕裂了我所在的天地。 (2)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了。 (3)一切归于平静,我孤独无依,悄悄地融入云层的之中。 (4)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不在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A.震动凄迷静穆渴望 B.振动凄婉肃穆盼望 C.振动凄迷静穆渴望 D.震动凄婉肃穆盼望

(人教版)2016-2019-202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 卷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2017.0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D(A.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B.“延迟”和“延长”相比,还含有推迟的意思,这里应该选用“延迟”。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恣肆无忌:形容任意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2. A(A项:比拟其余:通感) 3. B(①普陀山海岸牌坊②永嘉县七都广济庙戏台③南京芥子园月榭④苏州甪直鸿园里书场) 4. A 5. D(描写菊花)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6. C(赀:估量;计算) 7. A(都表转折) 8. (1)乡里人才说:“如果没有唐存斋,我们这些人将不能幸免啊。”(“始”“微”“吾侪”各 1分) (2)不花费官府以及乡民的钱财,在限定日期内完成建筑工程。(“官帑”“刻日”“就”各1分) (3)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自取下策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苟”“以”“故事”“是”各1分) 9.刚直豪爽(出言无忌)宅心仁厚(推己及人) 重义轻财(乐善好施、急人之困)好抱不平(一点1分) 附译文: 唐允隆字吉人,是宣城人。为人豪爽洒脱,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年轻时就考取秀才,有善于写文章的名声。吴甘来、周宗建都是众所共尊的文坛前辈,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声望,初次见到唐允隆,都器重他。唐允隆家本来就在钱财方面富裕,因而(唐允隆)喜好施舍,多次散发数千金而不顾惜。生性刚强正直,喜好评论他人的是非好坏,完全没有隐讳

避忌的(人或事),因此一众小人(对他)极其愤恨,每每诬蔑伤害他。常常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候,然后才得以避免。有生以来,为人排除危难、将人从灾难困苦中拯救出来的事迹,多得数不过来。曾经因为有事到姑熟。姑熟有个富人被人诬告,当地官吏贪图他的钱财,将要图谋将他关押进牢狱。唐允隆听说此事,把衣袖一甩,起身去见富人,说道:“我坚持正义不忍心看到你受冤枉。”富人付给唐允隆数百金,唐允隆就设法营救他,此事最终得以解决,(唐允隆)全数奉还富人的数百金。富人又拿出重金酬谢唐允隆,唐允隆不接受,(骑马)迅速奔驰地离开。 乙酉年,(满清)大军渡过长江。(明朝)总兵方国安(率军)从芜湖(地区)退逃进入浙江(地区),选取途经宣城(撤兵),军队不检束,(宣城)处处都布防,跟官军对抗。(官军)将要到达唐允隆的乡里,乡里的人将要想着抵御他们,唐允隆说道:“如果这样,将要面临不可知的灾祸。”于是准备好美酒,宰杀猪羊,前往迎接官军,(向他们)表示歉意。统率官军的将领非常高兴,在军中下令道:“途经唐秀才的乡里,胆敢劫掠的人,处以极刑!”因此,整个军队秩序良好地离开。离开后,到达其他的乡里,跟(官军)对抗的其他乡里都遭受屠杀劫掠,乡里人这才说道:“如果没有唐存斋,我们这些人将不能幸免啊。”存斋是唐允隆的别号。 在这个时候,强盗成群地起来,丹阳湖尤其成为强盗聚集的地方。丹阳湖跟唐允隆的乡里相邻,上级官员命令地方,让当地人移居到丹阳湖边,修筑碉楼防守瞭望,工程紧急,并且费用不可计数,乡人都回避闪躲,唐允隆独自慷慨地承担工程,不花费官府以及乡民的钱财,在限定日期内完成建筑工程。丙辰年,丹阳湖的强盗又暗中发动,官军前前后后来到湖边,居民们惊慌害怕,想要四散逃走。唐允隆走访遍各个军营,结交他们的将领,供给干粮没有短缺,居民们最终依靠唐允隆得以安然无事。 唐允隆年轻时曾经与休宁县的金声交往,明朝灭亡后,金声凭着少司马的官职发起义军而死。唐允隆的仇家告发唐允隆其实是金声一党,被逮捕到安庆,最终仅仅没死。此后,屡屡被奸恶的人牵连,家于是被毁,然而豪气不因此而衰减止息。对于朋友亲戚故旧,经常用道义来严词斥责,常常须髯张开,脸色发红。时间一长,大家都谅解他没有别念,虽然是仇家,也大多被感化。乡里中有人起争执,一定要在唐允隆那儿评断,(唐允隆)三言两语,立即给出判决,无人不佩服地离去。同族中有人因仇恨而相互伤害,唐允隆拿出自己囊中的钱财替他们排解,争执就因此平息。(唐允隆的)堂兄触犯法律,耗尽自家家产,并且连累到唐允隆,(唐允隆的)家产将要用尽,赃款还未能退赔完。官府知道此事的原委,对唐允隆说道:“我们听说你有大量没有收回的欠债,为什么不罗列他们的姓名来上报给官府,官

最新(职高)高一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年中职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 1 班级姓名学号 ___ 总分 2 说明:本试卷共12页,满分120分。 3 一.单项选择题A (共20分) 4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5 A.点缀.(zhuì) 中.肯(zhòng) 脍.炙人口 (huì) 6 B.栖.息(qī) 婀娜.(nà) 游目骋.怀(chěng) 7 C.踟躇.(chú) 奖券.(quàn) 安静宁谧.(mì) 8 D..睥.睨(pì) 伫.立 (chù) 阡.陌(qiān) 9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0 A.黝黑慰籍羞涩无影无踪 B.馈赠白皙胆怯心喜若狂 11 C.隔模笨拙炫耀良师益友 D.踌躇积攒寂寥恰如其分 12 3.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3 ①他在集资办厂的过程中______了种种磨难,尝尽了苦辣酸甜。 14 ②人们将从异彩纷呈的表演中_____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5 ③美国众议院今天通过一项提案,明目张胆地干涉别国内政,___鼓吹占领 16 别国领土的合法性。 17 A.经受体味公开 B.经历体味公然 18 C.经历体验公然 D.经受体验公开 19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20 A.在废墟里埋了一天一夜的他竟安然无恙,简直是个奇迹。 21 B.他的演讲太出色了,我只好甘拜下风。 22

C.司空见惯的现象,未必都合乎道德规范。 23 D.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 24 文部省却别具匠心的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25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6 A.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学习班呢? 27 B.白领人士中,“文明病”与“生活方式病”成为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主要 28 原因,尤其是高血压病、冠心病、颈椎病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等。 29 C.金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 30 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31 D.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 32 6.下列四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3 A.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34 B.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35 C.因为起大风,江轮停航,所以我们启程的日期延长了。 36 D.我们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强了对炊事人员的教育,以避免食物中毒事故不 37 再发生。 38 7.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39 A.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 40 平洋为之涨潮。(夸张) 41 B.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它们的羽毛。 42 (比喻) 43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拟人) 44 D.孩子们的祝福是美好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呢? 45 (反问) 46

宿迁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宿迁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百舸./坎坷.狙.击/龃.龉枕藉./精神慰藉.啐.掉/窸窸窣.窣 B. 熨.帖/熨.烫茶峒./胴.体窗槛./直栏横槛.拾.掇/拾.级而上 C.炮烙./烙.印拗.口/窈.陷脉.搏/脉.脉含情施.行/施.施而行 D.心扉./绯.闻婀娜./傩.送坍圮./杞.人忧天寂寥./未雨绸缪. 2.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①当烦恼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品味翠翠如水 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 ②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古如 斯的美丽,将身心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 ③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战争史。在的战争史册中,无故的儿童、 柔弱的妇女面临的是屠杀和不幸。 A.接踵而来沉静体会浩如烟海 B.接踵而来沉浸体味浩如烟海C.络绎不绝沉浸体味汗牛充栋 D.络绎不绝沉静体会汗牛充栋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无论何时,我相信,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表达和发现,人类与自然与土地的关系,是 超越时空,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甚至是超越时代的,是永恒的。 B. 这几年,以地铁领衔的城市建设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城市铺开,由于这些大规模城市 建设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即时收益,而屡屡僭越了一些常识。 C. 本年度的十大流行语延续2014年以来的趋势,位居榜首的词语是“获得感”与国 家的发展方针、政策密切相关。 D.从年初余秀华的频频刷屏,到“为你读诗”“诗刊社”等微信公众号的火热,有人回顾今年的文学阅读,发现读得最多的居然是诗歌。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C.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

2015-2016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I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宋时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之作外,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跋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较普遍的一种手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还有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又如,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二方。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对于此种方法作伪,时人屡试不爽。清顾复曾谈到明“院体”“浙派”画家,其中三人的画被改成宋人画的情况:“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他就曾见到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究其原因,或许与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因素有很大关系。 明代的名家有时碍于面子,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不肯说破,但又不想违背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如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卷后有朱德润等四人题。造假者于是把题识去掉,再题作李赞华画。但作伪者粗心,以致“原作者黄道宗三字尽处尚剩有迹”。后来沈周知之,欲题出道宗,恐翻前案,故题其诗末句云:“欲辩题痕迷纸缝。”作伪者虽“逞其心力仿作古人之迹,不但不知者易诳,即素识画理者,亦几莫能辨”,然“及识破,但觉满纸牵强,不待与原画对劾而知也”。 画家们对此事表现得如此含蓄,这让造假者越发猖獗。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伪者可谓无计不施,他们想出了以割裂分装的方式造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盐城体育运动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中一语文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倩.影(qiàn)遒.劲(qiú)参差 ..(cēn cī)绛.紫(jiàng) B.羁.鸟(jī)恐吓.(xià)给.予(jǐ)笙.箫(shēng) C.城隅.(yú)樊.笼(fán)豁.然开朗(huò)戏谑.(nuè) D.铁砧.(zhān)启碇.(dìng)休憩.(qì)宁谧.(m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座博物馆内部装饰堂皇典雅,展品精妙绝伦,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武警中队的战士们能在接到命令后的两分钟内 全付武装作好战斗准备。 C.由于连年内战,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D.自实行独立核算、自负赢亏的经济承包制以后,公司面貌焕然一新,经营业绩逐日上升。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峥嵘 ..(飘荡,起伏不定)参差 ..(长短高低大..(不平凡的岁月)荡漾 小不齐) B.游目骋.怀(驰骋)峨.冠博带(高)贻.我彤管(赠送) C.说怿女.美(女人)钟鼓馔玉 ..(形容饮食精美,享受奢华)危.樯(高) D.建树 ..灌顶(盛酒的器皿)..(建立的功绩)礼尚.往来(崇尚,重视)醍醐

4.依此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也不是;有人说,崛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即使但是可能之所以是因为 B.尽管然而当然之所以是因为 C.虽然但是当然所以还要不然 D.虽然然而可能所以还要不然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东方歌舞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B.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C.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前者比,差别是很悬殊的。 D.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了,那是马克思逝世后的第12年。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对于“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是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B.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C.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016年秋学期高一期末统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年秋学期高一期末统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高一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搽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默写(本大题1小题,共14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3)总角之宴,。,不思其反。(《诗经?氓》)(4)还顾望旧乡,。,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5),。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7)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二、阅读(本大题9小题,共 4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10小题。(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每小题1分)①或取诸怀抱: ②放浪形骸之外:③况修短随化④不能喻之于怀:⑤亦将有感于斯文: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4. “一死生为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