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 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 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 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 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瞧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得微小生物。

微生物得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酸(DNA/RNA)

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virus)

蛋白质

核质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

细胞壁

如:细菌(Bacterium)

衣原体(Chlamydia)

支原体(Mycoplasma)

立克次体(Rickettsia)

螺旋体(Spirochete)

放线菌(Actinomycete)

细胞核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质如:真菌(fungus)

细胞膜

细胞器

微生物与人类得关系

益参与自然界中C、N、S等元素得循环。

农业方面:杀虫、造肥、固氮……

工业方面:食品发酵、石油脱蜡……

医药方面:制药、正常菌群……

害引起人类及动植物病害

导致工业产品、农副产品与

生活用品得腐烂与霉烂。

第二节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就是研究微生物得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植物等相互关系得科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

1、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得发现及病原微生物学得建立

Leeuwenhoek----显微镜

Pasteur----巴氏消毒法

Koch----分离细菌,郭霍法则

Iwanovsky----烟草花叶病毒

Loeffler,Frosch----口蹄疫病毒

Walter-Reed----黄热病毒

Twort----噬菌体

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抗感染免疫、化学疗法及抗生素得发现

Jenner----牛痘预防天花

Pasteur----霍乱、炭疽、狂犬疫苗

Behring----白喉抗毒素

меЧНИкоВИИ----吞噬细胞学说

Ehrlich----体液抗体学说

Wright----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Ehrlich----砷凡纳明

Fleming,Florey----青霉素

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新病原微生物得发现 :

朊病毒,军团菌,幽门螺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疯牛病,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禽流感H5N1

(2)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得认识

内源性感染,细菌耐药性,分子水平上得致病机制得研究……

(3)微生物学诊断技术

快速、准确、简易 ELISA,PCR……

(4)微生物得防治措施

新型疫苗得研制 : 核酸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周亚滨)

第一篇微生物学得基本原理

第二章微生物得生物学性状

第一节细菌

一、细菌得大小与形态

1、细菌得大小 ------观察仪器:光学显微镜

测量单位:微米(μm)

球菌(coccus)

2、细菌得形态----- 杆菌(bacillus)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二、细菌得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菌细胞得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得周围,组成较

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1、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

革兰氏阳性菌(G+)

革兰氏阴性菌(G-)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组分:

(1)、肽聚糖(peptidoglycan)-----多聚糖,细菌细胞壁中得主要成分,为原

核细胞所特有。

粘肽(mucopeptide)/糖肽(glycopeptide)/胞壁质(murein)

肽聚糖骨架--- N-乙酰葡糖胺 ( N-acetylglucosamine ,G)

N-乙酰胞壁酸 (N-acetylmuramic acid,M)

聚 L-丙氨酸

四肽侧链-- D-谷氨酸

L-赖氨酸

糖 D-丙氨酸

五肽交联桥---甘氨酸5

(2)、磷壁酸(teichoic acid)-----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

连接而成得多聚物;多个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

壁磷壁酸---通过磷脂与肽聚糖上得胞壁酸共价结合。

膜磷壁酸---与细胞膜外层上得糖脂共价结合。

(3)、蛋白质:

某些革兰氏阳性菌表面尚有一些特殊得表面蛋白质;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 A组链球菌---M蛋白

3、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分

(1)、肽聚糖---由聚糖骨架与四肽侧链组成。仅有1~2层。

脂蛋白

(2)、外膜脂质双层

脂多糖

①脂蛋白---外膜蛋白(out membrane protein OMP); 孔蛋白:小分子通道

②脂质双层---磷脂双层

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Ⅰ、脂质A(Lipid A):糖磷脂。就是细菌内毒素得毒性与生物学活性得主要组分,无

种属特异性。

Ⅱ、核心多糖(core polysaccharide):位于脂质A得外层,有种属特异性。

Ⅲ、特异多糖(specific polysaccharide):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

组成得多糖链。具有种特异性。革兰就是阴性菌得菌体抗原(O 抗原) 4、细胞壁得功能: 维持菌体形态。抵抗渗透压得影响。参与细菌体内外得物质交换。

具有多种抗原表位,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粘附宿主细胞,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5、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细菌细胞壁得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得作用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在

高渗环境下,仍可生存。

革兰氏阳性菌→原生质体; 革兰氏阴性菌→原生质球

(1)细菌L型得成因:溶菌酶,溶葡萄球菌素,青霉素,胆汁, 抗体,补体等。

(2)细菌L型得形态:大小不一,高度多形性。革兰氏染色阴性。

(3)细菌L型得培养:高渗、低琼脂、10%-20%血清、3%-5%NaCl、10%-20%蔗糖;

生长缓慢; 油煎蛋样菌落;

(4)细菌L型得致病性:引起慢性感染;

(二)、细胞膜(cell membrane

1.功能:参与细菌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呼吸等生物学作用。

2、中介体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得囊状物。功能: 扩大细胞膜面积;增加酶

得含量与能量得产生。

(三)、细胞质(cytoplasm) 内含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等许多重要结构。

1、核糖体(ribosome):细菌合成蛋白质得场所,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每个细菌体内可

达数万个。

沉降系数为70S(30S+50S)。由RNA(66%)与蛋白质(34%)组成。

核糖体RNA(rRNA)---23S, 16S, 5SrRNA; 抗生素作用位点、

2、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得遗传质,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得双链DNA,

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得遗传性状---菌毛;细菌素;

毒素;耐药性、

3、胞质颗粒: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颗粒,大多为储藏得营养物质,包括糖原、淀粉等多

糖、脂类、磷酸盐等。

当细菌生活环境中营养充足时,胞质颗粒较多,养料与能源短缺时,颗粒减少

甚至消失。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

(四)、核质(nuclear material):由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绕组成得松散网

状结构。集中于细胞质得某一区域。

无核膜、核仁与有丝分裂器。就是细菌得遗传物质

三、细菌得特殊结构

(一)、荚膜(capsule)------细菌代谢过程中分泌在细胞壁外得一层粘液性

物质,能牢固地与细胞壁结合,厚度≤ 0、2 μm,边缘明显。

微荚膜(microcapsule)---厚度< 0、2 μm者。

粘液层(slime layer)--边界不明显且易被洗脱者。

1、荚膜得化学组成:多糖;多肽;透明质酸。

2、荚膜得形成:在人与动物得体内或营养丰富得培养基中易形成。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

续传代则易消失。

3、荚膜得功能: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得损伤作用

(二)、鞭毛(flagellum)------某些细菌表面附着得细长呈波状弯曲得丝状物。

根据鞭毛得数量、位置可将鞭毛菌分成四类:

单毛菌;双毛菌;从毛菌;周毛菌。

1.鞭毛得化学组成:蛋白质

2.鞭毛得功能:

(1)运动器官:有鞭毛得细菌在液体环境中能自由得运动。

(2)具抗原性:H 抗原,有特异性,对细菌得鉴别、分型有一定得意义。

(3)致病性:有些细菌得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

(三)、菌毛(pilus)------许多G-菌与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

更短而直硬得丝状物。与细菌得运动无关。

1、菌毛得化学组成:蛋白质

2、菌毛得种类: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

性菌毛(sex pilus)

3、菌毛得功能:

普通菌毛--- 粘附作用与细菌得致病性密切相关。

如:大肠埃希氏菌得 I 型菌毛;肠产毒型大肠杆菌得定植因子(CFA/I) 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四)、芽孢(endospore/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

形或卵圆形小体,就是细菌得休眠形式。

产生芽孢得细菌都就是G+菌。

不同细菌得芽孢形态、大小、位置有所差异,就是鉴别细菌得指标之一。

1、芽孢得结构:具多层膜结构

2、芽孢得形成与发芽:

(1) 芽孢得形成---细菌形成芽孢得能力就是由菌体内得芽孢基因决定

得。

芽孢一般只在动物体外才形成。营养缺乏时易形成。

(2)芽孢得发芽---当环境适宜时,芽孢发育形成细菌得繁殖体。

3、芽孢得功能:

芽孢对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得抵抗力。

细菌繁殖体:80℃水中迅速死亡。细菌芽孢:100℃沸水中,可存活数小时。

被炭疽杆菌芽孢污染得草原,传染性可保持20~30年。

4、细菌芽孢抵抗力强得原因:

芽孢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芽孢具有多层致密得厚膜,理化因

素不易进入;芽孢得核心与皮质中含有吡啶二羧酸,DAP与Ca 2+结合生成得盐

能提高芽孢中各酶得热稳定性。

四、细菌得理化性状与新陈代谢

(一)、细菌得能量代谢

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得生物氧化过程。

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得生物氧化过程。

需氧呼吸—以分子氧为受氢体

厌氧呼吸—以其她无机物为受氢体

(二)、细菌得新陈代谢

1、分解代谢产物与细菌得生化反应

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得意义

(1)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得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得物

质。G- 菌细胞壁脂多糖;

耐高温;121ε ,20min不被破坏;250ε高温,

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蒸馏法可除去热原质。

(2)毒素(toxin):

外毒素—G+ 菌、少数G- 菌产生得、释放到菌体外

得蛋白质。重要得致病物质。

内毒素—G- 菌细胞壁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

离出来。重要得致病物质。

(3)色素 :有助于鉴别细菌;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得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她微生

物或肿瘤细胞得物质。多由放线菌与真菌产生。

(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得具有抗菌作用得蛋白质。

仅对亲缘关系近得细菌有杀伤作用。

(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用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

中、维生素B,K、

五、细菌得生长繁殖与培养

1、细菌生长得环境因素

(1) 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充足,比例合适。

(2)氢离子浓度(pH):pH 7、2~7、6

(3)温度:37℃

(4)气体:不同得细菌对气体得需求有所差异。

≠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得呼吸系统,需要氧分子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得环境下生存。如结核杆菌。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氧压大于10%对其有抑制作用。

如幽门螺杆菌。

≈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与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

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如葡萄球菌。

?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得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如破伤风杆菌。

专性厌氧菌厌氧生长得机制 :

a、缺乏氧化还原电势(Eh)高得呼吸酶 ---细胞色素与细胞色素氧化酶

只能在120mV以下得Eh时生长。

b、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得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触酶或过氧化物酶。

2、生长方式与速度

(1)、细菌个体得生长繁殖:

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 20~30min/代

代时---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得时间。

(2)、细菌群体得生长繁殖:细菌生长曲线

迟缓期:细菌得适应阶段。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对数期:生长迅速,菌数急剧上升,细菌得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

稳定期:细菌繁殖速度减慢,死菌数逐渐增加。

细菌得形态、染色性、生理性状有所改变。生成芽孢、外毒素、抗生素等

代谢产物。

衰亡期:死菌数>活菌数 ,细菌形态显著改变,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第二节病毒

病毒(virus)

就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非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类型得核酸、专性活细胞寄生、以复制方式繁殖得微生物。

病毒体(virion )

完整得、成熟得病毒颗粒。就是细胞外得结构形式,具有典型得形态结构,并有感染性。

一、病毒得大小与形态

1、病毒得大小------观察仪器:电子显微镜。测量单位:纳米(nm);直径:10~300nm;

能通过细菌滤器;离心沉降:5~10万转/分。

2、病毒得形态

二、病毒得结构与化学组成及功能

相互

效能大大降低。

病毒受体就是影响病毒宿主特异性与组织嗜性得主要决定因素。

对病毒受体得研究及对病毒-受体结合方式得研究对于抗病毒药物得筛选有重要

得指导意义。

如: 流感病毒得表面结构---神经氨酸酶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得半乳糖-N-乙酰神经氨

酸结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得表面结构---gp120与淋巴细胞表面得CD4分子结合。

(2)穿入(p e n e t r a t i o n):

病毒吸附在易感细胞表面上后,可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细胞内。

吞饮---裸露得病毒; 如:痘类病毒

融合---包膜病毒; 如:流感病毒

直接进入---微小病毒;如:呼肠孤病毒

穿入过程中需一定得温度(25~37℃)及能量供应(细胞中得ATP分解,释放能量)。

(3)脱壳(u n c o a t i n g):

进入易感细胞得病毒体必须脱去衣壳,才能使病毒基因组发挥作用。

不同病毒脱壳得方式各异:

★外壳留在宿主细胞外,如:噬菌体。

★在宿主细胞溶酶体酶得作用下,衣壳蛋白溶解、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在宿主细胞溶酶体酶及病毒特有得脱壳酶得双重作用下,衣壳蛋白才能完全溶解、如:痘病毒。

★螺旋对称型病毒无需脱去衣壳亦可进行核酸转录。如:流感病毒

(4)生物合成(b i o s y n t h e s i s):

病毒基因组一旦释放到细胞中,就开始病毒得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一般分两个阶段:

早期合成 ; 晚期合成

①早期合成:

?抑制宿主细胞得代谢。病毒基因编码转录、翻译抑制细胞代谢得蛋白质;病毒

激活细胞内隐伏得对细胞自身代谢抑制得成分。

?转录早期mRNA,翻译合成早期蛋白(病毒进行生物合成所需要得酶)

②晚期合成:

病毒子代核酸得复制

病毒基因组转录、翻译

产生病毒结构蛋白。

由于病毒基因组得类型不同,故其病毒基因得转录、蛋白质合成得方式也不同。

双股DNA病毒得复制----多数DNA病毒为双股DNA。

双股DNA病毒,如单纯疹病毒与腺病毒在宿主细胞核内得RNA聚合酶作用下,从病毒DNA 上转录病毒mRNA,然后转移到胞浆核糖体上,指导合成蛋白质。

A.病毒基因得mRNA转录(早期转录): 病毒本身含有RNA聚合酶,可在胞浆中转录

mRNA。mRNA有二种:早期m RNA,主要合成复制病毒DNA所需得酶及调控蛋白等,如依赖DNA得DNA聚合酶,脱氧胸腺嘧啶激酶等,称为早期蛋白;

B、病毒核酸复制:子代病毒DNA得合成就是以亲代DNA为模板,按核酸半保留形式复制

子代双股DNA。DNA复制出现在结构蛋白合成之前。

C、晚期转录: 晚期mRNA与晚期翻译:晚期蛋白 --- 衣壳蛋白, 包膜蛋白

晚期mRNA,在病毒DNA复制之后出现,主要指导合成病毒得结构蛋白,称为晚期蛋白。单股RNA病毒得复制----RNA病毒核酸多为单股,病毒全部遗传信息均含在RNA中。

又可分为:

病毒RNA得硷基序列与mRNA完全相同者,称为正链RNA病毒。

病毒RNA硷基序列与mRNA互补者,称为负链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又称RNA肿瘤病毒 (Oncornavirus) ,病毒体含有单股正链RNA、

依赖RNA得DNA多聚酶(逆转录酶)与 tRNA。

A、正链RNA病毒得复制以脊髓灰质炎病毒为例,侵入得RNA直接附着于宿主细胞核糖体上,翻译出大分子蛋白,并迅速被蛋白水解酶降解为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如依赖RNA得RNA聚合酶。在这种酶得作用下,以亲代RNA为模板形成一双链结构,称“复制型(Replicative form)”。再从互补得负链复制出多股子代正链RNA,这种由一条完整得负链与正在生长中得多股正链组成得结构,秒“复制中间体(Replicative intermediate) ”。新得子代RNA分子在复制环中有三种功能:(1)为进一步合成复制型起模板作用;(2)继续起mRNA作用;(3)构成感染性病毒RNA。

B、负链RNA病毒得复制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狂犬病毒与腮腺炎病毒等有囊膜病毒属于这一范畴。病毒体中含有RNA得RNA聚合酶,从侵入链转录出mRNA,翻译出病毒结构蛋白与酶,同时又可做为模板,在依赖RNA得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子代负链RNA。

C、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复制过程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病毒核时进入胞浆后,以RNA 为模板,在依赖RNA得DNA多聚酶与tRNA引物得作用下,合成负链DNA(即RNA:DNA),正链RNA被降解,进而以负链DNA为模板形成双股DNA(即DNA:DNA),转入细胞核内,整合成宿主DNA中,成为前病毒。第二阶段,前病毒DNA转录出病毒mRNA,翻译出病毒蛋白质。同样从

前病毒DNA转录出病毒RNA,在胞浆内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被感染得细胞仍持续分裂将前病毒传递至子代细胞。

(5)组装、成熟与释放(a s s e m b l e m a t u r a t i o n a n d r e l e a s e)

组装---将生物合成得蛋白与核酸装配成子代核衣壳得过程。

病毒种类不同,其装配得部位、方式不同。

DNA病毒得核衣壳在核内装配;

RNA 病毒得核衣壳在胞质内装配

释放---组装完毕得病毒颗粒,以不同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去。

细胞裂解,病毒释放-----裸露得病毒

病毒出芽,游离于细胞外---包膜病毒

某些病毒基因组复制完成后,并不进行组装,而就是将其核酸(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随宿主染色体一起复制,引起宿主细胞功能得改变。多见于一些引起肿瘤得病毒。

2、病毒得异常增殖

1)、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

有得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要得酶、能量以及某些必要成分,因此病毒在其中不能

合成自身成分,或不能组装成有感染性得病毒颗粒。

非容纳细胞(non-permissive cell):不能为病毒复制提供相应得酶、能量及必

要成分得细胞。

容纳细胞(permissive cell)

2)、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

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发生严重改变,导致病毒不能复制出完整得子代病毒。

辅助病毒(helper virus):与缺陷病毒同时感染细胞时,能够弥补缺陷病毒得

不足,使之复制出完整病毒。这种有辅助作用

得病毒称为辅助病毒

3、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得增殖抑制了另一种病毒得增殖得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机制 :干扰素得产生; 吸附干扰; 复制干扰

四、理化因素对病毒得影响

灭活(incativation): 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得病毒体,受到物理、化学因素作用后,会失

去感染性,不能复制出完整得病毒颗粒。

★灭活得病毒仍可保留抗原性、红细胞吸附性、血凝集细胞融合等特性。

理化因素灭活病毒得机制就是:

(1)破坏有包膜病毒得包膜-----冻融或脂溶剂

(2)使病毒蛋白变性---酸、碱、温度

(3)损伤病毒核酸------变性剂、射线

1、物理因素

(1) 温度: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病毒标本得保存应尽快低温冷冻。

在-70℃与液氮(-196℃)中病毒得感染性可保持数月至数年;

而在50-60℃ 30min,100℃数秒钟,多数病毒可被灭活。

(2)PH: 多数病毒在pH 5~9范围内稳定,强酸、强碱条件下可被灭活。

(3)射线:X射线、γ射线与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

2、化学因素

(1)脂溶剂: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阴离子去污剂等能使包膜病毒得包膜破坏溶解,病

毒失去吸附能力而灭活。

(2)化学消毒剂:强酸、强碱类消毒剂,酚类、氧化剂、醇类等。不同病毒对化学消毒剂得

敏感性不同。

肝炎病毒对过氧乙酸、次氯酸盐较敏感。

(3)抗生素与中草药:现有抗生素对病素无抑制作用;中草药对病毒得增殖有一定得抑制作

用。

第三节真菌

真菌(fungus):就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与典型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不分根、茎、叶得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细胞高度分化,有核膜与核仁,胞质内有完整得细胞器。

一、真菌得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圆形或椭圆形

多细胞真菌:结构:菌丝(hypha)与孢子(spore)

二、真菌得繁殖与培养

1、真菌得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繁殖体:菌丝;孢子

2、真菌得培养: 温度:22-28 ℃; 培养基:sarbouraud培养基;pH:4、0-6、0

菌落: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

三、变异性与抵抗力

变异性------形态,致病性。

抵抗力:

温度---60 ℃ 1h杀灭真菌

化学消毒剂---1%-3%石炭酸,2、5%碘酊等。

对干燥、阳光、紫外线耐受性较强。

对抗生素不敏感。

敏感药物: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 ;克霉素等。

(周亚滨)

第三章感染

感染(infection):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活时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得病理变化得过程。

*病原菌(pathogen): 能使宿主致病得细菌。

*非病原菌(non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致病得细菌。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

变得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微生物能引起感染得能力。

*毒力(virulence):致病菌得致病性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

在规定时间内,使一定体重或年龄得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要得最小细

菌数或毒素量。

第一节细菌性感染

一、细菌得致病机制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

植、繁殖与扩散得能力。

1、黏附与定植------表面结构

荚膜: 具有抗吞噬与阻挠杀菌物质得作用。

粘附素:使细菌粘附在敏感细胞得表面,利于细菌得定植、繁殖。与细

菌得致病性密切相关。如菌毛; 脂磷壁酸等。

2、侵入―――侵袭素:使细菌能够侵入敏感细胞内。

3、繁殖与扩散

侵袭性酶: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协助细菌抗吞噬。

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等。

局部扩散:表层扩散;深层扩散

全身扩散:细菌入血

(二) 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⑥细菌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

⑥毒性强细胞毒

⑥对机体得组织器官有选择作用神经毒

⑥蛋白质;不耐热肠毒

⑥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

⑥分子结构为A-B模式

2、内毒素(endotoxin)

⑥菌体破裂后才释放出来。

⑥毒性弱。

⑥脂多糖,耐热,100 1h不被破坏。

⑥抗原性弱,抗体无中与作用;不能用甲醛脱毒为类毒素。

⑥对组织无选择性,引起得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 Shwartzman与DIC

二、细菌性感染得传播

(一)、细菌感染得来源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病人;带菌者;病畜与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条件致病菌;

隐伏状态存在于体内得致病菌。

(二)、传播方式与途径

?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百日咳;军团病

?消化道传播:菌痢;伤寒;霍乱;食物中毒。

?皮肤传播:气性坏疽;化脓性感染。

?性传播:淋病;梅毒;钩体病。

?人畜共患病得传播:鼠疫;恙虫病。

?血液传播:梅毒;伤寒。

?多途径感染:有些致病菌得传播可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等多种途径。

结核分支杆菌;炭疽芽孢杆菌。

三.细菌性感染得类型

(一)、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当宿主得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得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

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得临床症状。又称亚临床感染。

隐性感染后,机体常可获得足够得特异性免疫力,能够抗御相同致病菌得再次感染。

(二)、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当宿主体抗感染得免疫力较弱,或侵入得致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得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得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出现一系列得临床症状与体征。

1、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就是数日至数周。病愈后,

致病菌从宿主消失。

如:脑膜炎球菌;霍乱球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等。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月至数年。

如:结核分支杆菌;麻风杆菌。

2、按感染部位不同分为: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1)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

起病变。如疖、痈等。

2)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 ):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

散引起全身性症状。

全身性细菌感染:

毒血症 (toxemia):细菌产生得外毒素进入血流,经血液到达易感得组织与细

胞引起特殊得毒性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氏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

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或病灶内大量革兰氏阴性菌死

亡、释放出得内毒素入血所致。

●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进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就是

短暂得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

繁殖而致病。

?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

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⑤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

至宿主体得其她组织或器官,产生新得化脓性病灶。

第二节病毒性感染

一、病毒感染得致病机制

病毒致病性:指某一病毒感染特定宿主并引起疾病。

病毒毒力:反映病毒引起、产生症状与病理变化得强弱。

1、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完毕,在很短得时间内,一次

释放出大量子代病毒, 细胞被裂解死亡;

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

2、稳定状态感染(steady state infection):有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对细胞

代谢、溶酶体膜影响不大,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过程缓慢,病变较

轻、细胞暂时也不会出现溶解与死亡。

常见于包膜病毒,如:麻疹病毒。

(1)细胞融合

(2)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得抗原

3、包涵体形成

包涵体(inclusion body):在某些受病毒感染得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瞧到由

于正常细胞结构与着色不同得圆形或椭圆形斑块。

4、细胞凋亡(apoptosis):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可直接或由病毒编码蛋白间接作为诱

导因子诱发细胞凋亡。

5、基因整合与转化:病毒得核酸全部或部分结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

可造成染色体整合处基因得失活、附近基因激活等现象;

可使细胞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触抑制,导致细胞转化。

与人类恶性肿瘤有关得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疱疹病毒II型------宫颈癌

乙型肝炎病毒------肝癌

EB病毒------鼻咽癌,恶性淋巴瘤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白血病

(二)、病毒感染得免疫病理作用

免疫病理损伤—通过诱发机体得免疫反应,致组织器官损伤。

1、抗体介导得免疫病理作用

---由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出现了新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参与下引起细胞破坏。

---有些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可长期存在于血液中。当这种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某些器官组织得膜表面时,激活补体引起III型变态反应,造成局部

损伤与炎症。

2、细胞介导得免疫病理作用

----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对感染细胞造成损伤,属IV型变态反应。

3、免疫抑制作用

---许多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降低或暂时性免疫抑制。如:麻疹病毒 ---杀伤免疫活性细胞。如: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对CD4+细胞具有强得亲与性与杀伤性,使其数量大量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二、病毒感染得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在人群个体间得传播。

呼吸道传播:腺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消化道传播: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等。

泌尿生殖道:疱疹病毒、乳头瘤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破损得皮肤:乙型脑炎病毒、狂犬病毒等。

血液: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2、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病毒经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播给子代得方式。

胎盘传播: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产道传播: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三、病毒感染得类型

(一)、隐性感染(inapparent viral infection):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得感染。

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viral infection)

(二)、显性感染(apparent viral infection ):病毒进入机体,到达靶细胞后大量增殖,

使细胞损伤,致使机体出现临床症状得感染。

病毒显性感染按症状出现早晚与持续时间长短又分急性感染与持续性感染。

1、急性病毒感染(acute viral infection)---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细

胞破坏、死亡,机体出现典型得临床症状。如:流感特点: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或数周,除死亡外,恢复后机体内不再有病毒,

并常获得特异性免疫。

2、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 )--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数

月至数十年,甚至终生。但不一定持续增殖与持续引起症状。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于

机体血液或组织中,经常或间断地排出体外;发病进展缓慢。

如: 传染性软疣;慢性肝炎

◆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潜伏在特定

得组织或细胞内,不进行增殖;在某些条件作用下,病毒可被激

活,从潜伏部位游走出来,大量繁殖,引起与初次症状极为相

似得或截然不同得病变。

如:唇疱疹;带状疱疹

◆慢发病毒感染 (slow virus infection)--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有很长

得潜伏期,此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以后出现慢性、

进行性疾病,常导致死亡。如:艾滋病; 疯牛病; 亚急性硬化

性脑炎;

病毒持续性感染就是病毒感染得重要类型;其形成原因有病毒与机体两方面因素,就是两者相互作用得结果:

◆机体免疫力低下,无力清除病毒;

◆病毒抗原性弱,机体难以产生免疫应答清除病毒。

◆病毒存在于受保护部位或病毒发生变异,逃避宿主免疫作用。

◆病毒基因组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中,与细胞长期共存。

◆病毒感染非容许细胞或半容许细胞,复制较慢或仅表达部分基因,不引起细胞

死亡。

◆病毒侵入免疫细胞,使其功能受损。

◆受遗传因素影响,与MHC II分子有关。

第三节真菌性感染

浅表真菌感染---有致病性强得外源性真菌引起。

嗜角质性。如:皮肤丝状菌;癣菌。

真菌机会性感染---由寄生于宿主体内得正常微生物群引起。

如:白色念珠菌。

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致病性外源性真菌引起。

如:新型隐球菌。

真菌毒素得致病作用---真菌中毒与引起肿瘤。

如:黄曲霉毒素;

真菌性超敏反应---某些真菌得菌丝、孢子与代谢产物可引起各种类型得超敏反应。

如:青霉菌。

(周亚滨)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抗感染免疫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又称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

组成: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正常体液与组织得免疫成分等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又称为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组成: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一)屏障结构:

1、皮肤与粘膜得机械阻挡作用 :

①阻挡与排除病原微生物得作用

②可分泌多种杀菌物质

③正常菌群得拮抗作用

2、血脑屏障:

阻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3、胎盘屏障:

防止母体内得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在妊娠3个月内,胎盘屏障尚未发育完善,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二)吞噬作用

小吞噬细胞,主要指血液中得中性粒细胞。

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包括血液中得单核细胞与各种组织器官中得巨噬细胞

1.吞噬与杀菌过程

步骤:

⑴趋化: 吞噬细胞定向聚集到局部炎症部位

⑵接触: 即病原体附着到吞噬细胞表面

⑶吞入:

形成吞噬体(phagosome),―――吞噬(phagocytosis)。

吞饮(吞入病毒等较小物体得方式)。

⑷杀灭与消化:

形成吞噬溶酶体(phagolysome),

杀菌作用:主要借助于溶酶体内得依氧与非依氧两大杀菌系统。

依氧杀菌系统:需要分子氧得参与

通过氧化酶得作用,使分子氧活化成为多种活性氧中介物(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 ROI),直接作用于微生物、

通过髓过氧化物(myeloperoxidase,MPO)与卤化物得协同而杀灭微生物。

非依氧杀菌系统:

不需要分子氧得参与,主要由酸性环境、溶菌酶与杀菌性蛋白构成。

消化-- 杀死得病原体进一步由蛋白酶、核酸酶、酯酶等降解、消化, 最后不能消化得残渣排至吞噬细胞外。

?未激活得巨噬细胞杀菌效力较弱。

?活化得巨噬细胞(需要T细胞介导应答中释放得淋巴因子, 其中以IFN-γ最为重要)杀菌效

力明显增强, 能有效杀伤、清除细胞内寄生得病原体。

2、吞噬作用得后果

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与消化,未消化得残渣被排出胞外,此即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某些胞内寄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在免疫力低下得机体中,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称为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造成细菌得扩散。

组织损伤: 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得多种水解酶也破坏邻近得正常组织细胞,

造成组织损伤。

(三)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 NK):

NK细胞无需抗原预先刺激,不受MHC限制,就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得靶细胞与肿瘤细胞,在早期抗感染免疫与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

(四)体液因素

1.补体(plement) : 参瞧免疫学相关章节

2.溶菌酶(lysozyme):

为一种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唾液、泪液、乳汁与粘膜分泌液中。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得胞壁肽聚糖,使之裂解而溶菌。革兰阴性菌对溶酶菌不敏感,但在特异性抗体参与下,溶酶菌也可破坏革兰阴性菌。

3.防御素 ( defensin )

为一类富含精氨酸得小分子多肽 , 主要存在与中性粒细胞得嗜天青颗粒中。

防御菌主要作用于胞外菌,其杀菌机制主要就是破坏细菌细胞膜得完整性,使细菌溶解死亡。

二、特异性免疫效应机制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在免疫学讲解

第二节抗菌免疫

一、抗胞外菌感染得免疫

胞外菌(extracellular bacteria)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得细菌。

人类得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抗胞外菌感染得主要目得就是:杀灭细菌,中与毒素

非特异性免疫有一定防卫能力,

抗体补体得调理作用以及抗体得中与毒素作用在抗胞外菌感染中起主导作用。

胞外菌得消除,主要依靠体液免疫系统特异性抗体得作用。抗体与补体协同,作用可得到加强。

抗体对胞外菌得作用主要表现为:

(1)阻止细菌粘附: 粘膜免疫系统分泌得 sIgA 发挥重要得作用。

(2)调理吞噬作用 : 吞噬细胞表面具有抗体IgG得Fc受体与补体C3b受体 ,通过调理作用增

强吞噬细胞得吞噬杀菌能力。

(3) 激活补体溶菌: IgM、IgG抗体与抗原得复合物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4) 中与细菌外毒素:以外毒素为主要毒力因子得细菌(如破伤风杆菌),抗毒素起主要保护

作用。

抗毒素只能与游离得外毒素结合才有中与作用。因此应尽可能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

二、抗胞内菌感染得免疫

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intracelllular bacteria)。

对人类致病得兼性胞内菌有: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鲁菌、肺炎军团菌与李斯特菌等。

专性胞内菌(obligate intracelllular bacteria)只能在细胞内生存, 如立克次体与衣原体。

抗胞内菌感染得主要目得就是杀灭细胞内细菌,因而特异性细胞免疫就是主要得防御机制。在致病过程中,胞外菌也有存在于细胞外得阶段,故特异性抗体也有辅助抗菌作用。

1、吞噬细胞 :

胞内菌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活化得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中介物(ROI)、活性氮中介物(RNI)得能力增强,尤其就是大量一氧化氮(NO)得产生,使之能有效杀伤多种胞内菌

2. 细胞免疫 :

因为特异性抗体不能进入胞内发挥作用,抗胞内菌感染得免疫主要就是以T细胞为主得细胞免疫。

CD4+ Th1细胞就是胞内寄生菌感染得重要免疫因素。

近有研究表明,CTL在抗某些胞内感染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节抗病毒免疫

一、非特异免疫

干扰素与NK细胞起主要作用。

(一)干扰素(Interferon, IFN)

概念:IFN就是病毒或其她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得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诱生剂:病毒、细菌内毒素、人工合成得双链RNA 等

1. 种类与性质:

种类:人IFN(Hu -IFN)、鼠IFN (Mu -IFN)

分型: IFNα , IFNβ , IFNγ

2. 抗病毒活性:

IFN不能直接灭活病毒 ,而就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ntiviral protein, AVP )发挥抗病毒效应(抑制病毒复制 )。

干扰素与敏感细胞表面得干扰素受体结合---触发信号传递等一系列得生物化学过程---激活细胞内基因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AVP )从而实现对病毒得抑制作用。

抗病毒蛋白(AVP )就是一类酶类,主要包括2‘-5’A 合成酶与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R,PKR)。2‘-5’A 合成酶可导致病毒mRNA得降解,阻断转录。蛋白激酶PKR使病毒多肽链得合成受阻,抑制病毒蛋白得合成,抑制病毒增殖。

2‘-5’A 合成酶途径与蛋白激酶PRK 途径得激活都需要病毒中间产物双链RNA(dsRNA)得存在(图4-3)。

IFN抗病毒作用得特点:

(1)间接性: 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抗病毒作用。

(2)抑制性: IFN得抗病毒作用就是抑制,而不就是杀灭。

(3)广譜性: AVP就是一类酶类,作用无特异性。一般来说,IFN对多种病毒都有一定得作用,

但不同病毒对IFN敏感性有差异。不同细胞得敏感性也不相同。

(4)种属特异性:受种属特异性得限制,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

(5)发挥作用迅速:病毒感染后几小时内就能起作用。即能中断受染细胞得病毒感染又能限制

病毒扩散。在感染得起始阶段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 IFN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活性:

抗肿瘤活性:

1)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分裂 ;

2)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得形成间接地抑制肿瘤生长;

3)调动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

免疫调节活性:

增强NK 细胞、MФ活性 ;

增强MHC-I类分子表达 ;

(二)NK细胞

能非特异杀伤受病毒感染得细胞,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得作用。

可通过多种途径被活化,其中IFN-γ对NK细胞得激活作用尤为重要。

二.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中与性抗体可中与游离得病毒体,主要对再次入侵得病毒体有预防作用。

抗体(包括中与抗体与非中与抗体)也可通过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杀灭病毒得能力。1.病毒中与抗体(virus-neutralizing antibodies):

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得抗体。此类抗体能与细胞外游离得病毒结合从而消除病毒得感染能力。

作用机制:

直接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得病毒抗原表位,或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易感细胞、

病毒-中与抗体免疫复合物得清除:

(1)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2)通过激活补体导致包膜病毒得裂解。

IgG、IgM、IgA 三类免疫球蛋白都有中与抗体得活性,但特性不同。

(2) 血凝抑制抗体(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ntibodies , HIAb):

表面含有血凝素得病毒,可刺激机体产生血凝抑制抗体。

(3) 补体结合抗体(plement fixation antibodies):

由病毒内部抗原或病毒表面非中与抗原所诱发,无中与作作用,但可通过调理作用增强巨噬细胞得吞噬作用。

(二)细胞免疫

感染细胞内病毒得清除,主要依赖于细胞免疫。

构成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得主要效应因素就是:CD8+ CTL 与 CD4+ Th1细胞。

1. CD8+ CTL

CD8+ CTL能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得靶细胞,阻断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就是终止病毒感染得主要免疫机制。

CD8+ CTL还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FN-γ、TNF等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2.CD4+ Th1细胞

活化CD4+ Th1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FN-γ、TNF等,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与NK细胞;诱发炎症反应;促进CTL得增殖与分化等;在抗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第四节抗真菌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构成机体非特异性抗真菌免疫因素主要有:

(1) 皮肤粘膜屏障:

(2) 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

(1)细胞免疫: Th1细胞免疫应答在抗深部真菌(如白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感染中起重要作

用。

(2)体液免疫

深部真菌感染可刺激抗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得抗真菌作用尚有争论。

(赵蔚明)

第五章遗传与变异

遗传:子代与亲代性状得相似性。

变异:子代与亲代性状得差异性。

基因型变异:基因结构得改变。可遗传得。

表型变异:基因结构未改变。不可遗传。

第二节细菌得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得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得变异:L型细菌,荚膜变异,鞭毛变异。

2、毒力变异:卡介苗

3、耐药性变异

4、菌落变异

5、抗原性变异

二、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得物质

1、细菌得染色体: 环状、双股、超螺旋DNA长链。

2、质粒(plasmid):细菌染色体外得遗传物质,环状闭合得双股DNA。可编码许多重

要得生物学性状。

质粒DNA得特性:

1)、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紧密型质粒;松弛型质粒。

2)、编码得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3)、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4)、可在细菌间转移。

5)、分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

3、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就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得病毒。

分布广,有细菌得场所就有相应得噬菌体存在。

有严格得宿主特异性,只能在活得微生物细胞内复制。

1)形态与结构

2)化学组成: 核酸(DNA或RNA);蛋白质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

解细菌。

噬菌体溶菌过程:

吸附: 噬菌体与细菌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得过程。

穿入:噬菌体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得过程。

生物合成:噬菌体利用宿主细胞得原料, 合成自身得核酸与蛋白质。

成熟与释放:将合成好得核酸与蛋白质按一定程序装配成完整得成熟噬菌体,

最终细胞破裂,噬菌体释放出来。

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得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

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得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分裂。

整合在宿主菌基因组中得噬菌体得基因组。

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得细菌。

4、转

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得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中得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转位因子:

1、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 IS)

2、转座子(transposon Tn)

3、转座噬菌体:就是一些具有转座功能得溶原性噬菌体。

三、细菌变异得机制

(一)、基因突变

1、突变:细菌遗传物质得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得改变,导致细菌性状得遗传性变异。

2、基因突变得规律:

突变率:自发突变→低;诱发突变→高。

突变与选择:随机性 ;选择性。

回复突变:

野生型:细菌在自然环境下具有得表现型。

突变型:发生突变后得菌株。

基础护理学学习指导习题集(第六版)附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属于人的生理环境范畴的是 A.大气污染 B.居室装修 C.人的呼吸功能 D.人的教育程度 E.宗教信仰 2.下列属于人的心理环境范畴的是 A.精神紧张程度 B.人的教育程度 C.大气污染程度 D.医院标识的情况 E.人的循环系统功能情况 3. 成年人肺泡总面积约为 A . 30m2 B. 50m2 C. 80m2 D. 100m2 E. 120m2 4.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空间,医院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A.0.5m B.lm C.1.5m D. 2m E. 3m 5.病室最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 A.14-16℃,30%-40% B.16~ 18℃,40%~50% C.16~ 18℃,50%~60% D.18 ~ 22℃,50% ~ 60% E.22 - 24℃,60%-70% 6.病室的湿度过低病人会出现 A. 口渴咽痛 B.烦躁不安 C.肌肉紧张 D.头晕头痛 E.胸闷咳嗽 7.为了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通风的时间一般应为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25分钟 E.30分钟 8.下列病室通风的目的中不合适的是 A.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B.调节室内的温度及湿度 C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的密度 D.减少热量散失 E增加病人舒适感 9.下列不属于医院社会环境调控范畴的是 A.人际关系 B.工作态度 C.病友关系 D医院规则 E.病室装饰 10.护士的基本任务 A.抢救生命 B.促进健康 C.预防疾病 D.恢复健康 E.减轻痛苦 11.以下有关噪声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的危害程度只与频率高低有关 B噪声耐受程度大多数人是一致的 C长时间处于90dB以上环境可造成永久失聪 D当噪声达到120dB以上才能对人产生干扰 E噪声耐受程度与过去生活环境及经历有关 12.下列关于光线对人的作用的是 A红外线能被皮肤吸收点及深部组织受到温热作用 B适量的日光照射,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 C.紫外线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D.光线对人的心理无作用 E.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各种射线都有很强的生物学作用 13.下列关于医疗服务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医学院十二五规划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大学,整体办学水平处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努力实现办学层次、特色构建、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新突破的总体目标。在学校全面深化特色大学建设进程中,医学院紧紧围绕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综合实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学校建设特色大学的目标,特制定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学院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学校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学院根据学校建设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定位与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资源优势,加强建设,学院的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三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定向农村社区医学)专科专业,在校生1900余名。 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3人,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其中博士生9名。另有附属医院临床教师115人。 学科和科研建设成果显著。护理学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是省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的口腔修复学科是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在全省率先开展面向农村社区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并被确立为全省三个培养基地之一。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获得市厅级以上课题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6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新世纪教改课题4项。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教学条件建设得到改善。实验仪器设备总资产约1200万元,形成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与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和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并立的

《基础护理学》第17章(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护理)题库

第十七章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护理 一、选择25题: 1、中枢兴奋药是() A、硫喷妥钠 B、吗啡 C、尼可刹米 D、异丙肾上腺素 E、利多卡因 2、用于升血压药物是() A、多巴胺 B、利血平 C、地塞米松 D、洛贝林 E、利多卡因 3、严重外伤病人的观察重点不包括() A、神志 B、瞳孔 C、生命体征 D、发育与营养 E、尿量 4、危急状态不包括() A、尿潴留 B、大出血 C、窒息 D、休克 E、高血压危象 5、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 A、有机磷农药中毒 B、吗啡类中毒 C、巴比妥类中毒 D、颠茄类中毒 E、脑疝早期 6、昏迷病人眼睑不能闭合应() A、用湿棉球檫拭眼睑 B、滴眼药水 C、按摩眼睑 D、盖凡士林纱布 E、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球 7、护理危重病人时不必要的措施是() A、确保病人安全 B、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加强引流管护理 E、按接触隔离原则处理 8、氧气筒内压力降到多少即不可使用() A、2kg/c㎡ B、3kg/c㎡ C、5kg/c㎡ D、8kg/c㎡ E、10kg/c㎡ 9、鼻导管给氧法,合适的润滑液是() A、凡士林 B、肥皂液 C、30%乙醇 D、液状石蜡 E、冷开水 10、洗胃的禁忌征不包括() A、强酸强碱中毒 B、食管静脉曲张 C、消化性溃疡 D、胃癌 E、昏迷 11、洗胃时每次灌入溶液量应控制在() A、100ml B、200-300ml C、300-500ml D、600-800ml E、800-1000ml 12、洗胃时每次灌入量不宜过多,其目的是防止() A、窒息的发生 B、胃酸浓度降低 C、损伤胃粘膜 D、胃液分泌减少 E、胃管堵塞 13、电动吸引器吸痰的原理是() A、负压原理 B、虹吸原理 C、电动原理 D、空吸原理 E、液体静压原理 14、错误的吸痰操作方法是() A、若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经由鼻腔吸痰 B、若需反复吸引,每次不必更换吸痰管 C、应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 D、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E、贮液瓶内液体应及时倒掉 15、长时间吸氧的病人宜采用() A、单侧鼻导管法 B、口罩法 C、面罩法 D、漏斗法 E、鼻塞法 16、婴幼儿吸氧时宜采用() A、单侧鼻导管法 B、头罩法 C、面罩法 D、氧气枕法 E、鼻塞法 17、单侧鼻导管给氧时,导管插入的长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基础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基础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1.何谓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2.请说出环境的范围有哪些?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3.请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劳动条件、人际关系。4.请简述护理人员在保护环境维持人类健康中所应承担的职责是什么?(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和好的影响。(2)告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3)如何保护环境资源。(4)与卫生当局共同协作,提出住宅污染对健康的威胁。(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 5.护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护理的基本任务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病痛。 6.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7.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音响、装饰等。8.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1)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2)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9.何谓湿度?湿度是指相对湿度指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汽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10.适宜的病室湿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11.为什么室内要保持通风?室内通风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12.通风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多少时间就可达到臵换室内空气的目的通风的效果与通风的时间、室内外温差的大小、气流的速度、通风面积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时间为30分钟就可达到臵换室内空气的目的。 13.为什么说日光是维持人类健康的要素之一?自然的光照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愉快,对康复有利;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使局部温度升高,血流加快,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增加食欲;日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还可促进机体内生成维生素D。达到维持健康的目的。 14.何谓噪音?医院白天的噪音应维持在什么强度内?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WHO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0dB内。 15.病室为控制噪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哪“四轻”?病室为控制噪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16.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有:感觉障碍、目前健康状态、对环境的熟悉度、年龄、诊疗方法等。 17.请问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哪些?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1)物理性损伤;(2)化学性损伤;(3)生物性损伤;(4)心理性损伤;(5)医源性损伤。 18.请问医院常见的物理性损伤有哪些?常见的物理性损伤有:机械性损伤;温度性损伤;压力性损伤;放射性损伤。 19.影响患者适应医院社会环境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患者适应医院社会环境的因素有护患关系、患者与其他人的关系、医院规则。 20.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辐射污染。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 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酸(DNA/RNA) 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virus) 蛋白质 核质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 细胞壁 如:细菌(Bacterium) 衣原体(Chlamydia) 支原体(Mycoplasma) 立克次体(Rickettsia) 螺旋体(Spirochete) 放线菌(Actinomycete) 细胞核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质如:真菌(fungus) 细胞膜细胞器 微生物及人类的关系 益参及自然界中C、N、S等元素的循环。 农业方面:杀虫、造肥、固氮…… 工业方面:食品发酵、石油脱蜡…… 医药方面:制药、正常菌群……

害引起人类及动植物病害 导致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 生活用品的腐烂和霉烂。 第二节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及人类、动植物等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 1.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的发现及病原微生物学的建立 Leeuwenhoek----显微镜 Pasteur----巴氏消毒法 Koch----分离细菌,郭霍法则 Iwanovsky----烟草花叶病毒 Loeffler,Frosch----口蹄疫病毒 Walter-Reed----黄热病毒 Twort----噬菌体 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抗感染免疫、化学疗法及抗生素的发现 Jenner----牛痘预防天花 Pasteur----霍乱、炭疽、狂犬疫苗 Behring----白喉抗毒素 меЧНИкоВИИ----吞噬细胞学说 Ehrlich----体液抗体学说 Wright----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Ehrlich----砷凡纳明 Fleming,Florey----青霉素 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 朊病毒,军团菌,幽门螺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疯牛病,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禽流感H5N1 (2)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认识 内源性感染,细菌耐药性,分子水平上的致病机制的研究…… (3)微生物学诊断技术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习题(含答案)...(精选)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在下列给药途径中,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吸入疗法 D.肌内注射 E.静脉注射 2.皮内注射进行药物皮肤试验时,选择前臂掌侧下段是因为该处 A.皮肤较薄、肤色较淡 B.无大血管 C.离大神经远 D.皮下脂肪薄 E.操作较方便 3.服磺胺药物需多饮水的目的是 A.避免结晶析出堵塞肾小管 B.避免损害造血系统 C.减轻服药引起的恶心 D.避免影响血液酸碱度 E.增加药物疗效 4.无痛注射方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B.进针要快 C.拔针要快 D.推药液慢 E.先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再注射刺激性弱的药液 5.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时最好选用 A.臀大肌 B.前臂外侧 C.股外侧肌 D.上臂三角肌 E.臀中肌、臀小肌 6.皮内试验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菌操作 B.针尖与皮肤呈5°角刺入 C.严格核对 D.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 E.用70%乙醇消毒皮肤 7.以联线法取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法是 A.髂嵴与脊柱联线外1/3处 B.髂嵴与尾骨联线外1/3处 C.髂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 D.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外上1/3处

8.灭菌注射器及针头哪部份手可接触 A.针尖 B.针梗 C.活塞 D.针栓 E.乳头 9.皮下注射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 A.15°~20° B.50°~ 60° C.20°~25° D.90° E.30°~ 40° 10.肌内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放松,应采取的姿势为 A.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B.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C.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D.坐位,腰背前倾 E.站立位,身体需挺直 1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时,首选药物是 A.盐酸肾上腺素 B.盐酸异丙嗪 C.去甲肾上腺素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卫生部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4版) 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研组 (2019年02月)

前言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 2.课程代码: 3.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学实践环节) 4.适用学生层次:本科(类)专业护理专业 5.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 6.学分:2分 二、师资介绍 副高以上比例(理论)比例各为75%,实践课程中级以上比例为75% 三、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田永明,, 教研室负责人:田永明 课程秘书:徐禹,, 四、教学目标 (一)认知教学目标 (二)技能教学目标 (三)职业素养教学目标 五、教学安排 课堂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 六、教学内容(附后) 七、见习 1.时间:3月18日14:00-15:40,4月15日14:00-15:40,5月13日14:00-15:40,6月10日14:00-15:40, 2.地点:华西医院急诊科和ICU病房 3.要求:着装整齐,不得旷课或迟到早退;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及案件。 八、成绩评定标准 采取综合评价方法:

1.学习状态(含出勤率)占10% 2.临床见习占20% 3.平时成绩占20% 4.非标准答案测试占10% 4.期末理论考试(闭卷)占40% (1)期末考试时间:2小时。 (2)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综合案例分析应用六种类型。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4)成绩计算: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九、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张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十、主要参考资料 1.田永明主编.《ICU护理手册》(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5. 2.康焰主编.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李庆印主编. 《重症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金静芬主编. 《急诊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桂莉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十一、本课程教学要求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了解: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其资质认证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了解: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全国高等学校康复治疗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编写要求及说明

全国高等学校康复治疗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编写要求及说明

全国高等学校康复治疗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 《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编写要求及说明 燕铁斌整理 一、编写要求 (一)书名 每本教材的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的名称应与主干教材的名称一致,如《解剖学》的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称为“《解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康复评定学》的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称为“《康复评定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以下统称为习题集),习题集的目录与主干教材目录相同,依此类推。 (二)编写要求 1.总体要求在每一章前,编写者必须列出本章的教学大纲,即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该“掌握什么”,“熟悉什么”“了解什么”。 2.基本原则牢记教材编写原则的“三个特定”。(1)特定的对象:未来的治疗师,以治疗师必须掌握的评定和治疗内容为主。 (2)特定的层次:本科生,不是研究生。不写个人经验、最新进展。 (3)特定的使用范围:学校。是配套教材,为教学服务,不是临床医护人员所使用的参考书。3.内容以基础知识、相关专科知识、专科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为主。尽量以知识点的方式表达,解释性文字要尽量精炼。主要是广度和深度的区别。(1)广度:必须涵盖主干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也就是本专业重要的知识点。 (2)深度:要符合三个层次:掌握(充分掌握并可以灵活应用)、熟悉(清楚了解并可以熟练应用)、

了解(知道基本概念,并可以在必要时应用)。 4.难度掌握好习题集的难度。习题集的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层次。 (1)“易”:是指题干简单,正选答案十分明了,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此型题约占整个试题的15%。 (2)“中”:是指大多数学生(85%)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此型题约占整个试题的75%。 (3)“难”:是指需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准确回答,少数学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此型题约占整个试题的15%。 二、题型及其说明 (一)题型类型 习题集可以采取如下题型。 1.A型题又可以分为: (1)A1型题:是单句最佳选择题。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只有1个正确答案。 (2)A2型题:病例摘要最佳选择题。题干是一个叙述性主体(如简要的病例),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3)A3型题:病例组最佳选择题。先描述一个病例,然后以病例为背景提出2~3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4)A4型题: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先描述一个病例,然后以病例为背景提出4~9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B型题又可以分为: (1)B1型题:标准配伍题。2个问题共用5个备选答案,针对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数次,也可以一次也不选。 (2)B2型题:扩展配伍题。2个以上的问题共用8个备选答案,针对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数次,也可以一次也不选。 3.X型题又称为多选题,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有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卫生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2〕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的原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全面加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我部根据当前康复医疗工作实际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 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疾病、损伤导致的躯体功能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以及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提高伤、病、残人士的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为专业特征。疾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避免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康复医疗机构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逐步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康复医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加强康复医学能力建设,将康复医学发展和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公立医院改革总体目标,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统筹考虑,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水平。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达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标准》和《指南》,下同)要求,康复医院应达到《康复医院基本标准》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基本康复医疗服务和残疾预防、康复相关健康教育。 (二)加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康复治疗师规范化管理制度,开展在岗康复医师、治疗师和护士培训工作。 (三)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早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四)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五)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各类康复医疗资源。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围绕相关疾病与残疾承担相应医疗与康复工作任务。三、主要任务

基础护理学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 一、选择题 1、哪项除外均属脑死亡的标准:D A、不可逆的深昏迷 B、自发呼吸停止 C、脑干反射消失 D、心跳停止 2、哪项不是生物学死亡期的特征:A A、反射消失 B、尸冷 C、尸僵 D、尸斑 3、死亡过程分期哪项除外:D A、濒死期 B、临床死亡期 C、社会死亡期 D、脑电波消失期 4、哪项标准不属主动安乐死:C A、患不治之症的在濒死期 B、在精神和躯体极端痛苦 C、在家属的要求下 D、经医生认可 5、尸僵发生最高峰时间为:C A、2—4h B、4—6h C、12—16h D、24—48h 6、尸僵开始缓解的时间:B A、12—16h B、24—48h C、48—72h D、3—7天 7、尸体腐败的发生主要是因:C A、尸体存放过久 B、温度过高 C、酶的作用使组织分解自溶 D、肠道内容物发酵腐败 8、对濒死期病员的主要护理措施是:D A、结束一切处置 B、通知住院处结帐 C、准备尸体料理 D、争分夺秒的抢救

9、进行尸体料理哪项不妥:A A、放低头部 B、合上眼睑 C、擦净尸体 D、填塞孔道 10、尸斑开始出现的时间:A A、死亡后2—4h B、死亡后6—8h C、死亡后12—16h D、死亡后20h 11、尸体料理的目的哪项不是:D A、使尸体清洁 B、无液体流出 C、易于鉴别 D、确定死亡时间 12、哪项除外不是临床死亡期特征:C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缩小 D、各种反射消失 13、死亡的三个阶段是:D A、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对光反射消失 B、昏迷、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C、尸冷、尸斑、尸僵D濒死、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 14、尸体料理操作中,哪项错误:D A、填写尸体卡、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B、用屏风遮挡 C、撤去一切治疗用物 D、使尸体平放、撤下枕头 15、濒死期病员的心理变化最先一般表现为:C A、愤怒期 B、协议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 16、下列哪项除外均属濒死期病人的临床表现:D A、循环衰竭 B、神志不清 C、呼吸衰竭 D、各种反射逐渐消失 17、擦去尸体上的胶布痕迹时常用:D A、70%酒精 B、石蜡油 C、2%碘酒 D、松节油

康复医学会“十二五”规划

中国康复医学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为依据,根据中国科协“八大”的总体部署,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把促进学科发展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新成就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和学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大局,创新思路、找准位置、凝聚合力、展现特色,努力促进学会改革与学科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夯实基础,凸显优势,培育品牌,引领创新。积极推进学会自身建设、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训、对外往来、决策咨询等各项业务的纵深发展,进一步强化桥梁和纽带功能,全面提升学会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努力打造“功能完备,实力一流,运行规范、特色鲜明、政府信任、同行认可”的新型科技社团,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三、重点任务 (一)主动承接政府职能,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1.认真贯彻落实“防、治、康”三结合指导方针,提出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协助卫生部建立健全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康复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和完善康复三级服务网络建设。2015年前在全国建立7个国家级区域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基地,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建立1所省级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基地,指导和带动区域内康复医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2.协助卫生部贯彻落实《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康复医院建设标准与管理指南》等一系列推进学科发展的重大举

基础护理学课后答案

基础护理学课后答案 【篇一:《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 xt>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一 . 单选题 1. 可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的溶液是:d a. 浓缩白蛋白 b. 右旋糖酐 c. 血浆 d. 晶体溶液 e. 全血 2. 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提高血压的溶液是:e a.5% 葡萄糖 b.10% 葡萄糖 c.0.9% 氯化钠 d. 林格氏液 e. 低分子右旋糖酐 3. 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c a. 过敏反应 b. 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c. 发热反应 d. 空气栓塞 e. 静脉炎 4. 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d a. 过敏反应 b. 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c. 发热反应 d. 空气栓塞 e. 静脉炎 5. 输血的主要适应症是:d a. 贫血 b. 低蛋白血症 c. 严重的感染 d. 大出血 e. 凝血异常 6. 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e a. 血液加热 b. 细菌污染 c. 剧烈振荡 d. 血液储存过久 e. 输入异型血 7. 从早上 9 点开始输液,液体总量为 1500ml ,输液速度为 60 滴 / 分,其输液结束的时间应是:b a.15 时 b.15 时 15 分 c.15 时 30 分 d.15 时 45 分 e.16 时 8. 从早上 9 点开始输液,若使 1000ml 液体在 5小时内滴完,输液速度为每分钟:c a.40 滴 b.45 滴 c.50 滴 d.55 滴 e.60 滴 9. 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是:d a. 咳嗽、呼吸困难 b. 心慌、恶心、呕吐 c. 紫绀、烦躁不安 d. 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性痰、气促、胸闷 e. 胸闷、心悸伴呼吸困难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七轮卫生部规划教材.doc

教学基本情况调查表说明:本表由教务部门填写,每校填写一份。

教材质量调查表 说明:本表由每门课程教师填写,申报主编、副主编人员必须填写,并随申报表一同寄给联系人。 注:若填写内容较多,可另附页。

附件3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 主编、副主编、编者遴选条件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的核心骨干教材,是中国医学教材的“干细胞”教材,本套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水平。教材编写的质量不仅取决于主编的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写作能力及对编写目的、要求的理解,也取决于主编对本套教材系统性、历史性的了解和对国际医学教育现状的熟悉程度。为使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第八轮规划教材及配套学习指导、实验、实习教材的修订工作顺利展开,出版一套适合我国当前临床医学教育特点的高质量教材,特制定主编、副主编、编者遴选条件如下: 本次修订工作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选择学科内最优秀的申报者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同时,坚持“兼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原则,让尽可能多的地区和院校的优秀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工作。 一、热衷于教学事业,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熟悉培养目标和教材特点。 二、主编、副主编、编者相应具备的条件: 1.主编 (1)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本专业教材,担任本学科本科教学的理论讲授在15年以上;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较高的写作水平,近5年内担任过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不从事本学科教学的教师不能担任主编或编者。 (2)主编必须具有教授职称,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具有省部级及以上层次课题。主编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岁;对教材建设有突出贡献者年龄可适当放宽,原则上不超过65岁。 (3)主编必须在本学科享有一定的威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作风正派,能发扬学术民主,善于团结同志,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 (4)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申报主编、副主编者优先考虑;条件相当的申报者,编写计划优秀者优先考虑。 2.副主编 (1)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本专业教材,担任本学科本科教学的理论讲授在10年以上;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较高的写作水平,近5年内有教材的编写经历;不从事本学科教学的教师不能担任副主编或编者。 (2)副主编必须具有教授职称,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编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及第十六章试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第十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输液引起的空气栓塞致死原因是(A) A.栓子阻塞肺动脉入口 B.栓子阻塞肺静脉入口 C.栓子阻塞主动脉入口 D.栓子阻塞上腔静脉入口 E.栓子阻塞下腔静脉入口 2.在输血前准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抽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 B.采血时禁止同时采集两位病人的血标本 C.从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 D.应检查血的质量 E.若血的温度太低,可在热水中稍加热 3.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时(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大量输血后反应 E.疾病感染 4.在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E) A.检查血库质量,血浆呈红色,不能使用 B.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在室温内放置15min后再输入 C.先给病人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 D.两人核对供、受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试验结果 E.在血中加入异丙嗪25mg,以防过敏反应 5.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血性泡沫痰的原因是(B)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速度过快 C.输入药液浓度过高 D.输入空气栓子 E.输入变质液体 6.输血是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处理方法错误的是(E)A.停止输血 B.双侧腰部热敷 C.碱化尿液 D.视需要用升压药 E.闭尿者增加入水量 7.当发生溶血反应,护士首先应(A) A.停止输血 B.通知医生 C.0.1%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D.给患者平卧位 E.热水袋敷双侧腰部 8.静脉输液的速度,成人一般为(滴/分)(A)A.40~60 B.60~80 C.20~40 D.80~100 E.100~110 9.肺水肿病人给予高流量吸氧的作用是(B) A.使毛细血管扩张 B.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防止肺部感染 E.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10.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措施不包括(D) A.立即使病人端坐,两端下垂 B.高流量氧气吸入C.使用镇静剂、强心药、利尿剂 D.大量输液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系变革、推进富民强县最为要害的五年,为促进卫生作业持续、快速、健康展开,特编制本规划。一、规划布景及展开现状(一)“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作业获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卫生作业展开最快最好的时期。医药卫生体系变革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效劳系统进一步树立健全;新型村庄合作医疗参合率从2005年50.52%进步到2010年97.67%;孕产妇住院临产率由2005年84.8%进步到2009年98%,五岁以下儿童逝世率由2005年11.9‰下降到2009年4.86‰,孕产妇逝世率由2005年79.1/10万下降到2009年24.9/10万;结核病、艾滋病等严峻流行症得到有用加强,人禽流感、手足口病、问题奶粉婴幼儿救治、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严峻突发公共卫生事情有用处置;全县均匀期望寿数逾73岁。1、医药卫生体系变革稳步推进依照国家医改作业要求与省市一致布置,一是新型村庄合作医疗准则已根本树立,逐渐完善并不断扩面提质;二是2009年12月省政府断定我县为全省榜首批36个国家根本药物准则试点县之一,率先在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在城镇卫生院施行根本药物准则,四个月来运转平稳。三是底层医疗卫生效劳系统进一步健全;四是居民健康档案等九大根本公共卫生效劳项目和结核病、艾滋病等严峻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村庄孕产妇住院临

产、消除燃煤型氟中毒、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弥补叶酸等严峻公共卫生效劳项目相继展开。2、医疗卫生效劳系统进一步树立健全(1)系统建造。2009年全县有政府举行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单位23个,其间二级归纳医院2所、肿瘤医院1所、城镇卫生院15所、精力病医院1所、公共卫生组织3个以及县合管办。2009年底公立医疗卫生组织在职干员工2678人;有卫技人员2456人,其间在职人员高档职称109人、中级职称597人。有医师(士)1266人,每千人口医师(士)1.47人;护师(士)665人,每千人口护师(士)0.77人。2009年开设床位1661张,每千人口病床1.93张。全县有村卫生室214 个,个别诊所、企业办医疗组织21个;注册村庄医师780人,其他医务人员143人。(2)根底设备建造。县公民医院住院大楼项目出资5893万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2009年12月投入运用;县中医院自筹资金800多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于2009年8月投入运用。2006年-2008年,先后完结了18个城镇卫生院项目建造,建造面积22640.12平方米,总出资1549.8万元。2009年我县中心出资卫生根底设备建造项目36个(包含县公民医院住院大楼、8个城镇卫生院、25个村卫生室、2个卫生院公转房),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总出资8000多万,其间国债和省出资2583万元。“十一五”期间,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增加设备450余台件。2009

2015年第一季度护理技能考核分析记录

2015年第一季度护理技能考核分析记录 根据护理部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技能操作组在第一季度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静脉输液、各种注射法、口服给药的培训、考核。本次依照护士的能级进行抽考,考试人数为人,合格人(90分合格),合格率%。先将考核情况总结如下: 存在问题 1.共性问题:1)护理人员在评估患者时,没有采取两种查对方法,如姓名,年龄; 2)药物的注意事项交代不全面; 3)消毒皮肤时手法不规范;消毒范围不符合要求。 4)皮试结果的判断非双人查看; 5)流程颠倒; 6)静脉输液调节滴速时,未戴表。 2.部分护士对常用药品剂量、药理作用不知晓。 3.个别护士准备药品时,未进行双人核对。 4.肌肉注射定位方法未掌握。 5.皮试结果判断描述不正确。 6.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服药前没有再次核对。 7.个别护士持注射器手法不正确,如未固定针栓,抽吸药液时其余四指握住活塞。 8操作流程不熟练,停顿频繁。

原因分析 1.科室培训力度不到位,未按操作组的流程进行规范培训。 2.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3.基础理论不扎实,学习主动性不强。 4.护士平时工作随意,对规范流程的执行不到位。 5.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未严格落实。 6.科室对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培训、学习重视不够。 7.护士长督查或高年资护士指导力度不够。 整改措施 1.科室加强对常见操作的培训。 2.科室要严格针对标准对本科护士进行考核,确保人人过关。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4.利用早交班后集体学习科室常见一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 5.对于基础知识,科室抽屉常规放置本科第六版《基础护理学》,大家经常翻阅学习;护士长在早交班等不同时机进行提问,回答不出,次日再次提问并与考核挂钩。 6.规范无菌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正确抽吸药液、铺无菌盘的方法与时机、消毒皮肤的手法与范围等。 7.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改变不良工作习惯。 8.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加强督查力度,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当月绩效考核挂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