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初读这篇文章,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真意,但也着实为作者超凡的逻辑思路和洞察力所折服。这是一篇由如今的百岁老人、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科斯,在其大学本科期间所完成的论文,文章从交易成本的视角,以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边际分析为工具,探析了企业的本质、企业为何存在、以及企业规模决定等问题。

文章内容

文章主要分为5个部分。论文开篇,科斯首先对流行于经济学中的假设进行了批判,当时的经济学研究往往将假设的可处理性作为考虑的主要问题,而对其是否与现实相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科斯则认为经济学假设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一个好的经济学假设,不仅要易于验证,还应符合现实。

文章第一部分,作者主要根据一些事实说明:价格不是唯一的协调生产的方法,市场上,有些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而有些则在组织内部由企业家决定,组织的显著特征便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两个假设:资源配置由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由企业家决定,因此,本文的目的便是说明为何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模式,从而解答企业为何存在的问题。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对企业为何存在这个问题给予了回答,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最明显的成本便是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同时,市场上的不确定性、政府监管(如税收)等因素也是使用价格机制的不可忽略的成本,于是企业应运而生。当企业存在时,由于大量的契约得以内部化,因此契约的数量大幅减少从而节约了交易成本;另外,企业的存在也有助于克服市场机制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从而为长期契约替代令人不满的短期契约提供了可能;再次,企业能获得如税收之类的政府管制上的好处,这些都成为企业带价格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原因。

紧接着,作者试图提出一种解释企业规模变化即企业边界的视角:当追加的交易由企业家来组织时,企业就变大;反之,企业缩小。企业的规模实际上决定

于收益与成本的衡量,尽管垄断利润诱使企业不断扩大,但在企业扩大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企业家功能收益递减现象,组织成本的上升、要素最佳使用的困难以及可能的一种或者多种要素供给价格的上升也可能抵消企业扩大的收益。于是,企业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组织一笔交易增加的额外成本等于在市场或另一企业完成同样的一笔交易的成本为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在如下情况下趋于扩大:组织成本越来越少,并且随着组织交易的增多,成本上升愈慢;企业家犯错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随着被组织的交易增多,失误增加的愈少;组织规模愈大,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下降愈大(这实际是交易成本与组织管理成本间的对比衡量)。

第三部分,作者主要针对企业产生的专业分工论和不确定性论展开批判。专业分工论认为企业出现促进一体化以减少专业分工带来的生产混乱。不确定性论则认为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一个特殊的企业家阶层得以产生,他们承担预测决策的工作,并以对特定行为结果的保证换取对他人的指挥控制权。

作者认为,专业分工论的主要问题在于分工不一定导致混乱,且不能解释企业家一体化对价格机制一体化的替代。不确定性论在作者看来同样问题丛生:一方面,由于建议可出卖,那么有判断力的人不一定会加入生产,他们可以选择出卖建议;另一方面,给予完成某些行为以报酬而不去指挥这些行为是完全有可能的(商人购买期货),契约便是一种保证收益而往往不包括支配的选择。

第四部分,作者否定了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不合理假定,认为成本曲线的上升并不构成对企业规模的约束,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克服这一问题。通过论证作者得出结论:为了确定企业的规模,必须考虑市场成本(即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和组织管理成本,而后才能确定每一个企业生产多少种产品和每一种产品生产多少。

最后一部分,作者检验了已经发展的企业的概念是否与现实世界中相一致,他认为主仆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区别在于“主人”可行使的产权范围的不同。指挥是“雇主与雇员”这种法律关系的实质,代理人与仆人的区别并不是存在或不存在固定工资或由企业专门委员会决定的报酬,而是代理人有就业的自由。另外,对于企业规模决定,作者重申,在边际点上,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或是等于在另一个企业中的组织成本,或是等于由价格机制“组织”这笔交易所包含的

成本。实业家们不断地进行实验,多控制一点或少控制一点交易,用这个办法来维持均衡。

个人见解

令我最佩服的是作者看问题的视角和想法,作者通过对在美国旅行学习期间对美国产业一体化的观察和研究经历进行体悟,提出了分析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新范式: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尽管不能精确测量,但是这一概念的出现,为企业的存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并且似乎可以解释所有制度经济学上的问题,即所有制度的出现都是为了降低潜在的交易成本的。

但是,我认为这篇文章还有一定的局限:

首先,作者对于分工产生企业似乎并不支持,而我认为,企业把生产产品的一组行为活动内部化,若每项活动的度量维度都可被精确衡量和定价且这种度量是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的,那么企业不会出现,买者只需根据生产流程上各活动的贡献支付其供给者相应的报酬即可。但是毫无疑问,精确度量每一流程劳动者的行为几乎不可能,或者,即使可能也成本巨大,需要收集各种有关这些活动的信息,这既是完全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那么,为了提高交易的效率,产品的生产流程被企业家组织到一个企业中完成,买家只需对最终产品支付一个由企业所决定的合适的价格,而后对于要素提供者的补偿则是由企业内部的制度来完成,这就使得买家不必分别对各流程上的要素提供者的行为做出评估,从而节约了度量成本;也使得买家不必与各流程的要素提供者一一签订契约,而以一个契约代替,这显然是更经济的做法。内部化可以使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使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得到降低。分工和流程对交易成本似乎有着一种显然的影响,分工越细,利用市场的交易成本越高(交易次数多),企业的优势就愈发的得以体现出来。

其次,企业取代市场价格机制的说法正确么?我认为并不准确,市场价格机制的存在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企业则是市场发展的结果。价格机制与企业的不同我认为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市场发展的动态结果:在市场发展的初期,产品流程工艺往往比较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的空间往往也较小,因此,可以由个人完成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自给自足),这时,个人实际上类似一个“小型企业”,

只是制度和结构更为简单。交易如此的产品,信息成本、度量成本以及签订契约的成本均是较低的,故而这时,价格机制调节显示出决定性的优势。当市场发展,技术进步,产品生产流程变长后,人们会发现,这一时期独自生产产品是非常不可能也是非常不经济的,个人完全掌握产品的生产流程难度太高、成本太大,故而便产生了专业化的分工,从而扩大了交换(各取所需),当市场中的交换扩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以至于利润空间足以抹平一个企业的建制成本时,分工化了的社会成员间凝聚的动力得到一定程度,企业便诞生了,并且伴随着对于各类交易成本的节约得以扩大和成长,直到节约的交易成本与增长的组织成本达到平衡。因此我觉得从动态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或许更好,市场的发展使企业得以完善,企业是价格机制的一种更高效的补充而不是价格机制的替代。

产权与企业的性质

《产权与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会计10班张舟2011201050222 本文着重于研究如下两个问题:如何安排所有权结构以提高企业绩效;企业规模是如何决定的。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来看仍然是激励问题。两位作者(哈特和穆尔)在文章初始将所有权界定为包括剩余控制权的一种权利,它能决定资产除最初契约所限定的特殊用途以外如何被使用。作者的分析模型建立在两期合同的基础上:在第一期(即签订契约前)双方进行专用性投资,在第二期(即签订契约后)双方做出生产决策。所有权通过对事后剩余分配的影响,也会对事前投资决策发生作用。在我看来,所有权最重要的性质应该是:所有权是一种参与最终分配的权利,拥有所有权的人必然成为最终合同一方(不拥有所有权的人将不必然成为最终合同一方)并参与价值的分配,所有权结构决定了契约方的数量,进而对每方所获得的利益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事前的投资,使其偏离最优。导论中的例子便是这一性质的明证:只有当所有权赋予对于完成交易最重要的人的时候,交易中的参与方数量能够达到最小,进而每方可以分配的利益(激励)能够达到最大;当所有权赋予不那么重要的人的时候,交易参与方的数量会有无谓的增加,从而每方以分配的利益(激励)将会减小,这将导致一个非最优的绩效结果。 哈特和穆尔在几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12个命题,这12个命题基本是从4个方面进行讨论的: 1.交易当事人是否可以或缺 2.当事人是否进行投资、投资是否重要 3.资产专用性 4.资产之间是独立还是互补 由于机会主义倾向,意识到专用性资产所面临的谈判风险以及他人对价值创造的分享,当事人边际收益将低于集体的边际收益,这将导致对于联合体而言的投资不足问题(尽管对于个人而言投资是最优的),这便意味着,一种新的能够提高当事人边际收益的所有权结构对联合体整体会更为有效,这时的投资水平将提高,投资不足问题将得到缓解。这实际上意味着,所有权结构能够影响联合体整体绩效。

最新企业的性质科斯(中文版)

企业的性质 作者:R.科斯陈郁译 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性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4,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5

1 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6“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7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假如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这就是不可或缺的。但这种理论假定资源的流动方向直接依赖于价格机制。确实,仅仅试图去做已由价格机制做完的事常常被认为是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一个理由。8然而,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却给出了一个有关我们经济体制的非常不完整的画面。在企业中,这种描述根本不适用。例如,我们发现在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如果要素A的价格在X比在Y高,则A就会从Y 流向X,直到X和Y之间的价格差消失为止,除非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偿。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在许多地方并不适用。如果一个工人从部门Y流向部门X,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那些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人的理由是,问题已被价格机制解决了。对于这种观

论企业的性质-中文版

科斯:企业的性质(厂商的性质) 在过去,经济理论一直由于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性,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 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

济体制的描述。“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假如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这就是不可或缺的。但这种理论假定资源的流动方向直接依赖于价格机制。确实,仅仅试图去做已由价格机制做完的事常常被认为是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一个理由。然而,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却给出了一个有关我们经济体制的非常不完整的画面。在企业中,这种描述根本不适用。例如,我们发现在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如果要素A的价格在X比在Y高,则A就会从Y 流向X,直到X和Y之间的价格差消失为止,除非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偿。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在许多地方并不适用。如果一个工人从部门Y流向部门X,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那些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人的理由是,问题已被价格机制解决了。对于这种观点,应该指出,我们的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计划完全不同于上面所提到的私人计划,而类似于通常所说的经济计划。上面这个例子在我们的现代经济体制中具有大范围的典型意义。当然,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忽视这一事实。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读后感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读后感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读后感 暑期在学校组织的活动“读寓行”中,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一 本书——《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从这个书名中我们可以很明确地提炼出这本书的精华,那就是“领导”,现代企业的领导。它的作者是约翰·科特,约翰·科特是哈佛商学院松下幸之助领导学教授。早年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1972年开始任教于哈佛商学院。他曾说过‘领导工作是一项事业,一门科学,也是一份责任’。在21世纪,很多人都想成为领导,因为领导有一个令人崇尚的地位,充满神秘的色彩。但是却不是谁都能成为领导,乃至一个成功的领导,也不是谁都可以有能力担当。每个企业的领导都有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这就是领导艺术的魅力。 领导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本书是在汲取国内外领导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领导活动的科学化、领导科学的艺术化两个层面,系统分析和论证了领导的含义与本质、领导环境、领导理论、领导职能、领导主体、领导体制、领导决策、领导艺术、领导效能以及领导创新等内容。在对领导科学的学习过程中,读者既能从中感受到领导理论

的震撼力,又能体会到领导艺术的感染力。 我总结后,归纳了一下。它探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提出在综合企业内,考查领导活动的一种实用方法,并帮助大家弄清楚这种领导活动在当前特别重要的原因;力图说明多数企业缺乏这种领导活动的原因。这种领导活动是目前或不久 的将来企业所需要的,它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使企业兴旺发达;为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处理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一些意见。 书中对领导的诠释详细全面,可谓每个想要成为领导者必 读的法宝。但是我们在感叹领导魅力的同时,也不得不沉思一下:领导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企业需要有才能的领导?领导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力?管理和领导有什么关系?如何培养一名成功的领导者?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走进领导者的世界。 “领导”一词在日常交流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 种社会现象具有与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独特性质。正是领导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对分离,才使领导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导是一种职权,下属会因为这种职权的存在而服从上级的指挥;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的群体

读书笔记(4篇)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清远市佛冈县振兴小学周韶芳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是一本很好数学教学类的刊物,其内容实在、前沿、有代表性;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因而被广大的数学教师热爱,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不例外。我一直征订《小学数学教师》,它也没有让我失望,给我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教学领悟与灵感,从中得到新的教育信息、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据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清远市佛冈县振兴小学周韶芳 数学是一种技术,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 要想当好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才能透彻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

浅谈科斯企业的性质

浅谈《企业的性质》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我终于读完了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虽然不能很精确地了解该文章的具体内容,但也大致了解其表达的意思。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来谈谈我读完《企业的性质》之后的感想。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当时的背景。《企业的性质》在发表之初受到了冷落,然后在它被埋没了三四十年之后,终于受到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被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科斯引领了人们用经济方法研究制度问题,并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关键概念。沟通了经济学和法学两大科学之间的关系。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以往的经济理论对于企业的认识,基本上是从私人企业角度分析,而科斯《企业的性质》是想从产业角度开展分析企业的。在科斯看来,一种现实的和易于处理的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而运用的分析工具是边际替代概念。传统的经济学说认为,经济体制是自行运行的,是由价格机制来决定的,但在现实世界中,科斯发现价格机制自动调整在整个社会运作层面是有效地,而在企业内部是无效的。所以科斯要论证“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作用是消失的,是被另外一种力量或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说在市场交易被取消的企业(组织)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从而引导出了企业产生和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二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科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的边界问题。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的观点。当时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计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解释,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他们统一的观点是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但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但科斯认为:他们并没有解释,既然生产和管理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组织为什么还要存在了?并提出了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这一论断。 第二部分,科斯首先列举了几种企业出现的理由。1是相对独立性或是指挥欲的倾向的存在,造成了企业的存在,但认为这不很真实。2是购买者较之于以其他方式生产的商品更偏爱由企业生产的商品,企业也可能存在,但这种情况很少。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当存在企业时,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其它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的数目大大减少了,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关于企业存在的原因,较早之前的奈特教授给出了说明,他认为,企业至所以出现,是由于存在着不确定性,生产者需要预测未来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新的经济工作人员——企业家,企业家预测从而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因此出现了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向他人支付有保证的工资,并以此控制他人的行动”。很显然,科斯认为,奈特教授并没有指出价格机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1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导论 企业的性质一文目标清晰,论证集中,逻辑严密。导论中,科斯教授首先对理论成立的“假设”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理论的成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而清楚地说明其假定,不仅能够明确理论的适用范围,而且也会得到多数人的赞同,从而为人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依据。在这个前提下,他试图对“企业”作出一个定义,并且还要明确企业的概念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 他利用罗宾逊夫人的话引出他对经济学的分析思路,对于一系列的假设需要提出两个问题,“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吻合吗?” 然后的文中将用马歇尔发展的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来分析企业的定义。 企业形成原因和扩张界限 科斯教授在此论证了企业在专业化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认为价格机制可以被企业所替代,从而逐步分析出企业存在的原因。 首先,他从人的本性反面入手,探讨企业存在的浅层次的原因。有些人(雇员),为了减少责任和风险,愿意接受较低报酬,而另一些人(雇主),倾向于“成为自己的主人”,希望来控制和指挥别人。同时,由于企业产品的低价、优质、高信誉,往往受到购买者的偏爱。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加之一些其它的因素,成为了企业存在的一个基本原因。 其次,成本价格因素也是推动企业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他首先考虑的是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成本问题。的确,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他的分析了如下几个方面: 第1,其最明显的成本是发现所有想对价格的工和。虽然随着信息出卖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有可能减少,但还是不能消除这种成本。 第2,市场上发生的每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也会产生交易费用,带来成本的上升。 第3,某些市场中,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需要签定一系列的的契约,进一步导致了成本的上升。尽管可以设计出一种技术,使

科斯论文《企业的性质》

科斯《企业的性质》注解 赵永安 原文: ①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②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③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值得一提的是,④“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⑤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⑥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⑦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⑧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注解】1: ①西方经济学家们在研究经济理论过程中普遍利用“假设”对需要研究的问题给予命题,也就是首先设定“提问”,可是过去的经济理论或经济学家们没有很好的说明这种假设,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时候,设定一系列“假设”又是非常必要的。 ②指出很多经学家对自己设定的“假设”通常并没有深入到社会、行业、产业中进行考察导致这种“假设”出现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③明确提出考察对解决误解和争论以及对“假设”的推论是非常重要的。 ④科斯在切入主题时候采取不经意的做法,他用“例如”方式点出了主题,提出“企业”这个词汇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说明过去的经济理论对于“企业”认识,基本上是从私人企业角度分析,而本文是想从产业角度开展分析企业的。 ⑤科斯在此处明确了他到底要干什么的问题,他准备做两件事:第一件给出关于“企业”这个词汇的真实含义;第二件是将推论出来的“企业定义”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对比,进而论证他们之间是否完全相吻合。 ⑥罗宾逊夫人: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夫人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而且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琼·罗宾逊夫人虽然未能获得经济学界的这一最高荣誉,但她被世人公认的最高成就是在J.R.沙克尔顿和G.洛克斯利合编的《当代十二位经济学家》一书中榜上有名。 按照罗宾逊夫人的说法,经济学家在研究经经济理论之前对一系列“假设”要给予研析,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这种“假设”能够容易处理吗?另一个是这种“假设”与现实世界能够相吻合吗?

企业的契约性质读后感

文章研究的背景: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时,科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企业的定义,而与之而来的是各种批评和争论的声音。张五常先生作为科斯的学生,从他在一般的契约和特殊的计件工资契约方面的发现来解释科斯的观点。 核心观点:企业是契约安排的一种形式,企业的出现是一种契约替代以一种契约。 结论:1、如果投入者的全部贡献能够直接衡量并与购买者直接交易,则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重合,企业无存在必要。 2、由于交易费用、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息不对等、衡量困难、贡献分解困难,对 一个要素单独决定价格的费用是十分高昂的 3、降低这个价格的有效途径是对这些活动进行替代定价。替代定价可能想计件工 资那样简单,也可能像建立无产证券那样复杂,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企业的出现 和企业家的诞生。 基本思路: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1)作为契约安排方式的企业;2)作为例证的计件工资契约;3)企业规模的模糊性;4)结束语。 在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做了生产投入为私人所有的假定,并认为投入所有者因此面临三种选择:1)自己生产并销售产品;2)把要素直接卖掉;3)让渡该要素的使用权,获得一定的收益。作者认为企业的产生与第三种选择有关,并因此提出“为什么一个私有财产所有者竟会自愿交出他的权利,而听任一只看得见的手摆布”这个问题。张五常先生归纳了三种可能的解释,但都被一一否定了:1)管理比市场更具效率,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管理决策不可能优于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消费者决策;2)为了增加收益,集中众多所有者的资源实现专业协调和规模经济,但专业化不意味着必须交出投入使用权;3)如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所说企业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偷懒、欺骗或有投机行为,但作者反驳说,偷懒不是企业产生的原因而恰恰是其结果。随后作者提出了4种可能的理由,这其中包括一些科斯的观点:1)发现价格的成本;2)了解产品的信息成本;3)对商品的特征进行度量的成本;4)把各种贡献区分开的成本。 在第二部分,作者利用计件工资契约来说明契约间的替代关系,使用计件工资安排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方面是它可以清楚的显示工人生产率的差别。通过衬衫中间商和地板承包商的例子可以清晰看出计件工资制的优势,并且在计件工资制契约下的指令远比薪金契约下的少。从上一部分的四种费用上来看(以地板承包商为例),打包交易,专业的承包商,地板规格的标准化和以计件形式来分解贡献使得四种费用都有所降低。但与此同时,当产品的部件或成分常常变化或者同一个工人承担种类繁多的活动,以及一种组装部件的方式使得分解工人的贡献成本高昂时等情况下,也很难建立计件工资制。作者追溯了从中间商的简单服务,经各种计件工资的安排,到薪金契约的转变。在转变中,张五常先生强调了发现价格的费用,当这些费用发生变化时,不同的契约就会出现。 在第三部分,作者通过苹果园与养蜂人的例子,以及第二部分中地板承包商的例子来引出对企业模糊性的讨论。作者认为,坚持什么是企业什么不是企业的辩论时没有用的,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契约采取这种被观察到的形式,以及不同契约安排和定价安排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即存在契约,不存在企业。作者给出了能确定企业是什么以及规模大小的三个条件,但在现实世界中情况很复杂,条件中的企业只是极端例子,企业的概念仍然是模糊的,而且确切的说,得到这个定义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交易费用和缔约终有一天会被认为是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对抗边际主义的分析基础。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读书笔记

战略历程 亨利*明茨伯格约瑟夫*朗培尔 第一部分作者介绍 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里尔,著名管理学家,长期担任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管理学教授、法国欧洲管理学院的组织学教授。 ●学术经历&荣誉头衔 1961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 1962年获乔治.威廉士大学文学学士 1965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 1968年获得该院斯隆管理学院博士学位 《战略管理》、《管理研究》、《行政管理》、《企业战略》等杂志的编委 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美国战略管理协会的创始人和前任主席 ●学术思想&代表著作 研究领域涉及一般管理学、组织学;目前致力于考察管理的本质及模式、组织的形成过程。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著有90多篇论文和7部专著。 明茨伯格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包括: 《经理工作的性质》、《组织的结构》、《组织内外的权力斗争》、《战略过程》、《明茨伯格谈管理: 我们的奇妙组织世界》、《战略规划兴亡录》和《穿越战略理论的丛林》等。 1973年出版的《经理工作的性质》是明茨伯格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明茨伯格通过对5名首席执行官的研究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向长期以来关于管理者工作的四种传说提出了挑战。他指出,传统的有关管理内涵的界定是不符合实际的。明茨伯格认为,管理工作涉及人际关系、进行谈判、激励下属、解决矛盾、建立信息网络和传递信息、在几乎没有信息或公有少量信息的前提下决策以及分配资源等。 明茨伯格强调管理者工作对组织的巨大作用,指出管理者在工作中担任的10种角色: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明茨伯格第一次从实证角度分析管理者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将管理者的类型分为:联系人、政治经理、企业家、内当家、实时经理、协调经理、专家经理、新经理。 ●国际实践管理教育创新 明茨伯格一直是美国MBA教育模式的激烈抨击者。他的名言是,MBA是以错误的理由用错误的方法教育错误的人。当今的MBA教育更大程度上是“B”(Business)而不是“A”(Administration):它们大多是关于商业管理的各个专业功能,而不是管理实践本身。它们招进那些没有多少管理实践的年轻人,给他们填食各种理性分析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各个专业功能的独立专家,而不是善于合作的管理者。 明茨伯格的过人之处在于,利用他的影响力,花了7年时间,全心打造了一个融科学、艺术与手艺为一体的管理教育模式:国际实践管理硕士项目(International Master in Practicing Management,简称IMPM)。 IMPM下一步准备在中国建立一个国际管理发展中心,负责IMPM及基于IMPM的其他高级管理培训项目在中国的下一步发展,IMPM的第八届(2003年4月底开学)计划将首次向中国大陆地区招收参与者。

财务报表分析读后感

读《财务报表分析》有感 班级:财管11-3 姓名:李洪斌 学号:201108051127

最近读了陆正飞的《财务报表分析》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了解了财务报表的的形成,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利润表的阅读与分析,现金流量表的阅读越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阅读与分析,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 书名:《财务报表分析》 作者:陆正飞 作者简介:陆正飞,企业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现在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曾赴英国EXETER大学访问。并在英国会计学97年会上宣读论文中英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研究。现在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等12部并多次获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 内容简介:本书是“财务管理核心课程教材”之一。重点在于:(一)解剖财务报表(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中所披露的信息,使读者深入理解这些信息的会计含义,从而做到“读懂报表”,(二)在读懂报表的基础上,教会读者利用报表信息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以分析、解释和评判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透视企业战略的成败得失,预测企业财务的未来走向,即作出“财务诊断”。全书内容包括:第一、二章,阐释财务会计信息的功用和财务报表信息的需求与供给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三至六章,介绍财务报表及作为报表信息产生基础的财务会计的基本问题:第七至十章,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问题,同时讨论财务报表分析中的比率设计、计算及其分析利用:第十一至十六章,讨论和说明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主要信息的会计含义。. 读后感: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正确理解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存在,减少局限性的影响,在决策中扬长避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一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断。 二是通过分析损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判断。 三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与原则。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单个年度的财务比率分析、不同时期比较分析、与同行业其他公司之间的比较分析三种。 1. 财务比率分析是指对本公司一个财务年度内的财务报表各项目之间进行比较,计算比

产权问题读书笔记

产权问题读书笔记

关于企业性质及其所有权问题的思考 W12194165 王天媛 一、概述: 第一次读书笔记读过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对企业的理解从原来的为了盈利的组织,变成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存在的组织,“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取代”。1但在周其仁老师的课上和《产权与制度变迁》一书中,对企业这个合约的独特特征有了进一步阐述。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市场合约中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二、文章梳理: 1、首先我们要进一步理解企业合约的特征。 企业不是一个以非市场的合约替代了市场 价格机制。企业是一个市场契约,代替一系 列的市场契约。也就是说,企业是以一个市 场的企业合约替代了市场价格机制。 1科斯《企业的性质》

但问题在于,假如市场的契约没有不同,为什么我们去市场买袜子不叫企业,而聘用人为你制造袜子就叫企业?科斯认为。因为在市场买袜子,交易完成,合约结束。但是在企业中并非如此。签订合约时,交易并未完成,很多细节并不能在合约签订时细致规定。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何在?人!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有显著差异。 2、企业合约中包含对劳务的利用,这是企业合约的显著特征。那么我们就要搞明白,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为何。 首先,从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经济总产出比经济要素投入增长更快的根源,在于教育、健康、经济核算能力等人力资本要素的增长和贡献。另一方面,如果从市场合约的角度研究人力资本,那么它与非人力资本的差异就显而易见。因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仅属于体现它的人。这是独一无二的所有权。这也是我在读这篇文章中感到最拍案叫绝的想法。用所有权的差别划分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毫无疑问解释了企业的合约特征,以及为何人力

科斯 企业的性质

企 业 的 性 质
原著 .科斯 陈郁译
过去 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 经济学家 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 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 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 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 值得一提的是 “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 1 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 2 开始分析的倾向钉 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 而且要弄清它与“现 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棗假如存在的话 就应该搞清楚 罗宾逊夫人曾说过 “对于经济 3 学中的一系列假设 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 它们易于处理吗 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 ” 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 “较通常的是 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 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 ” 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 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 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表明 一种不仅是 现实的 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 而且是易于处理的 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 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 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 4 概念和替代概念 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 当然 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 5 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1 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 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 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6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它的日常 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 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 供给 根据需求而调整 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 这个过程是自动的 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一位经 7 济学家认为 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 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经济体 制“自行运行”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假如 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 这就是不可或缺的 但这种理论假定资源的流动方向直接依赖于价 格机制 确实 仅仅试图去做已由价格机制做完的事常常被认为是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一个理 8 由 然而 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却给出了一个有关我们经济体制的非常不完整的画面 在 企业中 这种描述根本不适用 例如 我们发现在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 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 如果要素 A 的价格在 X 比在 Y 高 则 A 就会从 Y 流向 X 直到 X 和 Y 之间的价格差消失为止 除非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偿 然而 在现实世 界中 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在许多地方并不适用 如果一个工人从部门 Y 流向部门 X 他这样做 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 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 那些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人的理由是 问题已被价格机制解决了 对于这种观点 应该指出 我们的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计划完全不同 于上面所提到的私人计划 而类似于通常所说的经济计划 上面这个例子在我们的现代经济体 制中具有大范围的典型意义 当然 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忽视这一事实 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 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 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 奈特教授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 用 正如 D·H·罗伯逊所指出的 我们发现了“在不自觉的统筹协调的大海中的自觉力量的小岛 9 它如同凝结在一桶黄油牛奶中的一块块黄油 ” 但既然人们通常认为统筹协调能通过价格机制 来实现 那么 为什么这样的组织是必需的呢 为什么会存在“自觉力量的小岛”呢 在企业之 外 价格变动决定生产 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在企业之内 市场交易被取消 10 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 企业家指挥生产 显然 存在着协调生产的 替代方法 然而 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 生产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 行 面对这一事实 我们要问 组织为什么存在 当然 价格机制能被替代的程度有很大差异 在一个百货商店中 各种柜台在大棱里的空 间配置既可以由管理当局决定 也可以是为场地进行竞争性价格招标的结果 在兰开夏的棉纺
130

企业性质

一、企业性质的分类 关于公司、企业的种类,我国《公司法》、《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及有关法规有相关规定: 企业法人包括: 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联营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 公司种类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又分为国有独资公司和非国有独资公司。从广义上讲,国有公司以出资情况来加以区分,可以分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参股公司。 二、企业类别各自的含义和区别 1.国有企业: 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 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形式之一。我国最早是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中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而建立起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它的特点是:第一,生产资料属于集体经济成员共同所有,共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成员根据他对集体经济的贡献来分配其经营成果。第二,它的公有化程度低于全民所有制,范围较小。第三,集体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着差别。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联合体。经营管理上已经不限于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统一生产经营、成果实行单一按劳分配的形式,而是实行了集体所有分散经营、各负盈亏等多种形式。 3.联营企业: 联营具有法人型联营、合伙型联营和合同型联营三种形式。"企业之间或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法人条件的,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称为联营企业 4. 三资企业: 通常把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统称为三资企业。它是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遵守我国有关法规规定,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外投资方与我国投资方共同经营或独立经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改革开放以来,三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系统一个组成部分,办好三资企业,对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扩大出口渠道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财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财政学读书笔记 【篇一: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还记得在第一节财政学课之前,看到的这样一段话:你了解政府参 与社会资源配臵的规模和结构吗?你知道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筹 集资金以确保支出的需要吗?各种不用的政府收入和支出政策如何 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你是不是希望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发表自己 的见解?或者你想还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精英或维护公众权利的专家,那么,现在就应该开始财政学的学习。 开学至今,终于在财政学的逐渐学习中开始了解这门课程。从刚开 始对财政学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半知半解,从毫不关心到开始逐渐 关注财经网中的政府活动及政策动向,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 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从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 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 学之后所养成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接下来,我将对这一阶段财 政学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所学、所思、所感的阶段性总结。 首先,我学到了什么? 财政学的学习是一个入门的过程,从门外到门内,经过八周的学习 我已经初步站到了财政学的门内。首先,我学会了一种关注的意识 和习惯,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学。随着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现正需建 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的实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对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学习变 得更加重 要。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去学习和去了解的意识,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做是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做生 活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其次,通过学习对财政学 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政府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 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影响、 结构及规模有了一个概览的认知,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 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 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 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

论企业的市场性质

论企业的市场性质 1 企业成立及存续的市场性 资本、劳动力以及管理者才能是企业生产的必备三大要素,作为这三大要素所有者的资方、劳方以及管理方以何种方式组建一个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由三方中的任一方充当买者;二是三方合作共建企业,分享企业的所有权。究竟采取那种方式取决于社会制度,取决于三方市场力量的对比。但不管怎样,企业肯定是资本、劳动力以及管理者才能的所有者三方之间交易的产物,是以上三方间的长期性的市场契约。长期性是企业这一市场契约的特别之处[1]。承认企业是一种特别的市场契约事实上就打破了将企业区别于市场,企业从根本上不同于市场的坚固认识,迈出了在性质上将企业与市场统一起来的第一步。传统上,资本要素在企业的三大生产要素中最为稀缺,企业形成因此遵循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资本在企业内的盘踞是长期性的,劳动者及管理者与企业的关系则是短期的或临时的。资本在市场力量上的绝对优势以及劳动在市场力量的长期弱势使人们忽视了企业是一种长期的市场契约这一客观事实,强化了资本的主宰性,淡化了劳动的主体性。如果我们将视野拓宽,注意到现实中资本的稀缺性在降低,管理才能以及高素质员工的稀缺性在提高,并进一步设想,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高,资方、劳方以及管理者将合作治理企业,三方在与谁签约上都有充分的选择权,并在市场上受价格机制的调节,如此,企业是一种特别的市场契约的理念就会成为常识,企业形成中的市场性就会充分显现。 企业不仅在形成上具有契约性,而且在存续上(仅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三方继续合作)也具有契约性。企业在存续上的契约性使得企业在成立中的市场性质进一步向企业内部延伸。流行观点认为企业与市场是相互替代的,究竟依靠企业制度还是依靠企业制度,决定于交易费用[2]。这显然是认为企业制度不同于市场机制。这一观点对什么是企业制度并没有做出明确解释,很可能是将企业制度直接对应于现实中企业的运行方式:企业家作为资本的代理主导企业运行,而出让劳动力所有权的劳动者听从于管理者权威。如是,则企业内部就不存在交易,企业不同于市场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观念同样是受到了历史的局限,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科斯在解释企业的产生时,舍去劳动分工、生产协作等因素[3],假设有原子式个体业主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庞大的交易费用才导致了企业的产生。这常引起人们的误解,似乎企业的出现既节约了交易费用,自然也完全替代了价格机制。事实上,企业的存续仍然是受价格机制的约束的。企业合约的长期性虽然固定了长期性的交易伙伴关系,但并不排斥其它交易条件达成上的市场性,企业内各要素价格的形成同样是在各交易伙伴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