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绿地规划设计说明

最新绿地规划设计说明

最新绿地规划设计说明
最新绿地规划设计说明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院系: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城市滨江地块规划设计

摘要:

对江苏省某城市滨江地块现状、城市总体发展方向、景观规划结构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该滨江地块设计设想,重点构思总体布局、重要节点景观,以及对整体方案进行交通、人流、空间布局等分析。

关键词:

城市滨水地块

目录

1.设计背景 (4)

1.1设计背景 (4)

1.2设计范围 (4)

2.设计方案 (4)

2.1实地调研 (4)

2.2资料收集 (4)

2.3方案提出 (5)

3.方案实施 (5)

3.1总体布局 (5)

3.1.1规划结构分析 (5)

3.1.2交通组织分析 (5)

3.1.3空间景观分析 (6)

3.2重点设计 (6)

4.结果与结论 (6)

5.收获与致谢 (6)

6.参考文献 (6)

7.附件 (6)

1. 设计背景

1.1设计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都市中,习惯快节奏的人们需要在一个方便、快捷、经济、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空间里,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加之城市人口极具增加,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需要集约化充分利用土地,为了满足这一系列的问题,于是城市综合体便应运而生。在国外早已发展出成熟的“城市综合体”,近年来在国内一些主要城市正以一种新的商业地产模式逐渐发展起来。而且近期在国家政策住宅用房被限的大背景下,作为商业地产主流的城市综合体成了未来发展趋势。

1.2设计范围

本地块为江苏省某滨江地块,规划地块面积5.67公顷,是不规则长方形,内有一些住宅和一座废弃水厂。地块东侧为24米宽的滨江大道,北侧为15米宽的城市道路,南侧和西侧为12米宽的城市道路。地块周边地区东侧规划为滨江休闲绿带,南侧规划为星级宾馆,西侧规划为居住区,北侧的废弃火车站已改造成为一铁路博物馆。因此该滨水地段的更新改造工作显的尤为必要。它的合理开发和改造对增加城市亲和力以及提升城市形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设计方案

2.1实地调研

本案具体位置四周被道路自然围合,交通便利。地块周边地区东侧规划为滨江休闲绿带,东侧道路较宽,环境最优,其他三面道路相对较窄。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整个场地地势较为平坦,水土富饶。

2.2资料收集

通过查阅一定的相关资料,对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并为此次

设计提供相关依据和合理建议,提高方案设计水平。

由相关资料得知,城市综合体的四大典型特征

特征一:超大空间尺度。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由于建筑规模和尺度的扩张,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相对较大,一方面与室外的巨形空间和尺度协调,另一方面则与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功能的聚集焦点。

特征二:通道树型交通体系。通过地下层、地下夹层、天桥层的有机规划,将建筑群体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等设施以及建筑内部的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树型”(Access Tree)体系。这种交通系统形态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形成丰富多变的街道空间。

特征三: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

特征四:高科技集成设施。城市综合体既有大众化的一面,同时又是高科技、高智能的集合。其先进的设施充分反映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这种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因素。室内交通以垂直高速电梯、步行电梯、自动扶梯、露明电梯为主;通讯由电话、电报、电传、电视、传真联网电脑等组成;安全系统通过电视系统、监听系统、紧急呼叫系统、传呼系统的设置和分区得以保证。

2.3方案提出

本地块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东面有难得的滨江休闲绿地。针对实地调研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再结合本案的区位和自身的特点,把本次设计的功能定义为城市综合体,为市民打造一处以商业和文化娱乐为主的高品质的混合社区

3. 方案实施

3.1总体布局

本地块较为规则完整,为了与四周环境较为协调,住宅主要设在西北部,南部是商业酒店,东侧环境较好,应作为商住区。建筑在南北向有机地组织起来。通过挖掘区域地理、人文、植物特色,滨江地块的环境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在利用原有地

形的基础上,使城市、道路与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以简洁明快的造园手法,创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明快清新、景观丰富而又适宜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

3.1.1道路设置

为方便居民进入,体现其公共性,可达性的特点,开设四个出入口(其中设置两个个为机动车),西面开设一个人性出入口,从而方便人们使用而增加其自身的活力。利用地形的变化,小区人车完全分开,人行入口主要布置在沿滨江大道上;车行入口主要布置在北部和南部,在小区内部形成两条主要交通环道,同时在景观组团内部布置部分限行车道,仅必需时通畅,不会太大影响小区人行;公共绿地上只设人行出入口,以进一步提升组团景观中心品质。

3.1.2景观布置

本方案的景观设置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结合地形,尽力美化环境;另一方面是造景,对景,与主要入口以及景观视线相呼应,增强景点布局的合理性。沿街景观,结合台地的变化,以大台阶,跌水为主题,凸显了居住小区的品质。每个机动车入口,都设置了单独的开放空间,兼顾景观与视线。小区景点丰富,但不同景点有不同气质。临西南角主入口较近的主要景观区,设置了非常开敞的入口广场,以开阔的视野,大气的布局营造小区的入口景观;而北部景观区,则以小尺度的景观布局为主要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后花园。以广场为中心,形成一个大的组团景观区,从广场景观向两组团景观过渡,形成一条景观中心轴,组团内部根据水的变化,又形成各自的中心水轴,各个居住小组团景观围绕三大景观中心合理布置;同时,沿着道路,形成两个入口景观节点、一个商业广场景观节点和一条主商业轴;整个小区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提高小区的品质特色。

3.2重点设计

为满足城市精英阶层的居住、消费、休闲、娱乐、社交多种形态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必须拥有齐备的生活系统,其中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和国际化写字楼。同时,因为综合体建筑包含多方面内容,所以一个综合体要有自己的一个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根据不同的功能部分引进最为专业的合作伙伴,共同来管理项目,来为业主提供周到的服务。

在滨江地块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地域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足迹”。以生态设计为原则,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湿地公园生态净水、植物浮床水面净化水体等技术和手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以及判断 霍华德规划每个城市居民的公共绿地面积要超过 35平米 2、最早见于史册的园林形式为周文王的“灵囿” (囿为四周有墙垣想围合的一块较大 的地方,供狩猎活动,开凿池沼做养殖灌溉之用,筑高台供祭祀之需,园林的雏形)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①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主根)②欧洲园林体系(文艺复 兴意大利台 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英国风景园林)③西亚园林体系(以伊斯兰教为 主) 1、 3、 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的主流 4、 计成 《园冶》 5、 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6、 7、 凡尔赛宫苑设计师:勒诺特 8、 极简主义的代表:彼得?沃克 9、 结构主义的代表作:拉?维莱特公园(把公园解析成为点、线、面分离的体系) 1、 每人有10~15平米的树林地或者25?30 m2的草地面积就能够供给所需要的氧气并吸 收掉二氧化碳 2、 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越强的植物, 一般吸收二氧化硫的量也越多。 阔叶树对二氧化硫 的抗性一般比针叶树要强 1、1843年动用税收建造了伯肯海德公园, 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 (奥 姆斯特德) 2、美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于1858年在曼哈顿诞生 1880年“公园 运动 3、1880 年美国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 设计了波士顿公园体系 4、 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思想 5、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业规划之一, 总体规划的必

要组成部分,该层次的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绿地在总体规划层次上的统筹安排。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的深 入和细化。(是对城市各类绿地及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 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6、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G1 :公园绿地、综合绿地、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 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 公园、其他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化面积之和一城市用地面积 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一城市用地面积 10、带状公园的宽度一般不小于 8米 11、在历史保护区、旧城改建区,街旁绿地面积要求不小于 1000平米,绿地占地比例 不 小于65% 防护绿地的种类: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带 13、道路绿地:包括道路绿带、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 14、红线宽度大于 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 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0% 15、古树:树龄在 100年以上 名木:有重大意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 划基础资料 分为五类:公园绿地 G1生 7、 城市绿地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率 8、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 G1 一城市人口数量 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一人口( G1、G2 G3 G4) 服务半径 居住区公园: 500~800 小区游园: 300~500 12、 16、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姚军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 1.城市公园运动,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 2.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3.世界园林三大体系: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体系)。 4.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 ?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调节湿度、调节气流。 ?净化空气:增加氧气含量、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与粉尘、减少含菌量、健康作用。 ?防止公共灾害:降低噪声、净化水体与土壤、涵蓄水源及保护地下水、保护生物环境。 5.园林绿地的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备战防空、防放射性污染。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田园城市,霍华德,《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2.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3.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4.树种选择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以地带性植物树种为主。 ?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注意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 第三章园林中的自然要素 1.土壤的改良措施: ?黏土:可塑性强,呈酸性,用砂砾加以混合。 ?砂砾土:透水性强,加以黏土形成颗粒。 ?盐碱土:pH值低于4时,加少量生石灰,调整其酸碱性。排水,提高土层厚度改变土壤结构减少盐分。 2.园林植物的配置:P104 ?森林:密林、混交密林、密林种植。 ?树群:单纯树群、混交树群。 ?树丛:群体美与个体美。 ?对植:对称种植、非对称种植。 ?单植:个体美。 ?行植与绿篱:庄严整齐、组织空间······ ?地表种植:自然式草坪、规则式草坪 ?攀援种植:攀援植物。 ?水体绿化:水生植物。 ?花坛:独立花坛、组群花坛、附属花坛、活动花坛。 3.水体在造园中的运用: 历史造园中水的运用P114。 水的四种基本设计形象:静水、落水、流水、喷水。 水与其他因子的组合:水岸、堤、岛、水与桥、水与建筑、水生植物、中水道。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样本

1.人与自然的关系: ( 1) 人不能离开自然; ( 2) 人能动地改变自然界; ( 3) 人的存在有意义是在于基因的独特性。 2.城市: 是具有一定非农业人口规模为主的居民点。 3.城市化: 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成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4.田园城市布局: ( 1) 呈圆形, 中央为公园, 六条主干道由中心向外辐射; ( 2) 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 ( 3) 在城市直径以外三分之一处设环形林荫大道。 ( 4) 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广场、仓库。 5.田园城市实践: 莱彻沃斯, 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的第一座田园城市。 6.城市规模: ( 1) 人口1,000,000以上为特大城市; ( 2) 人口500,000—1,000,000为大城市; ( 3) 人口200,000—500,000为中等城市; ( 4) 人口小于200,000为小城市。 7.1898年, 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著作《明天, 通往真正的和平之路》。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模式。 8.霍华德与柯布西耶思想的比较 ( 1) 共同点: 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的状况; ( 2) 不同点:

霍华德: 城市分散; 发散—新建城市—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柯布西耶: 集中发散—全面改建城市地区—建筑师角度, 以物质空间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9.1993年在雅典帕提农神庙下签署《雅典宪章》, 核心内容: 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的问题。 10.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 , ( 1)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将视之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2)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3) 强调公众的参与。 11.英国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区别? 相同点: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 两种艺术都强调感情的表示; 不同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是一种外向的自然; 中国的传统园林的场所实质是”内部的”和”私用的”, 英国的自然风致式园林更接近于”外部”和”公有”。 ▲由于中产阶级的兴起, 18世纪中叶后的( 英国) 部分皇家园林开始对公众开放, 随后是法国、德国和其它国家相效仿。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 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12.园林绿地改进小气候功能: ( 1) 调节气温( 2) 调节温度( 3) 调节气流。 13.人居环境最舒适的相对湿度40%-60%( 或是30%-60%) 。 14.城市带状绿化包括城市道路和滨水绿地, 它们都是城市的通风渠道, 特别是带状绿地的方向与该地的夏季风主导风向一致的情况下, 能够将城市郊区的气流随着风势引入城市中心, 为炎夏的城市通风创造良好条件。 15.带状开敞绿地, 若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 则具有良好的通风效应, 若绿化带

绿地设计说明

绿地规划设计说明 一、设计指导思想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四季常绿,常年有花。 2、由于设计场地为司法部门,结合起特殊性质对场地进行规划,兼顾场地 的结构美观, 3、道路遮阳,交通畅通。 4、创造一两个游憩绿地,满足各类人群的户外活动要求。设计中心广场,满足人群的集散,及各类大场地的活动。 二、设计思想 此次设计场地为司法行政部门,由于其本身功能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很多设计思路都是在满足司法部门本身的特殊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从而产生了以突出司法纪律和满足司法管教条件为主,以绿化游憩为辅的设计思想。根据地形的分布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布局与构思 整个场地呈对称布局,对此规划地设计选择不规则曲线进行规划,与规则的道路系统、建筑设施形成对比,从而也柔化太规则而产生的硬质化。多曲线的设计使得规划中的建筑包裹在一团优美的曲线之中。 根据司法局本身的布局结构,全区由一个纪律广场、一个小游园、一片湖泊游憩地、和一片规划农田用地组成。 1、纪律广场 地理位置:广场位于最近入口处,前方是男管教大队。 广场结合名字——纪律,设计和布局上都较简单,主要是突出纪律的规整性。 广场,由一片交叉水体形成边界,广场结构较简单,主要以满足司法局内部人群集散使用。中心景观,与周围水体相照应,形成一个单一而又统一的景观。 2、小游园 小游园位于几幢习艺楼间,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一个可以在室外学习的场地。 小游园呈中心式的布局,纵向为一条带状广场的休息场所,两边分别布置有凉亭,以提供游人休息的场所。左上角的为花带游览区,以色彩点缀小游园的色彩。 小游园多以游憩草地为主,种植各类乔灌木,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3、湖泊游憩地 湖泊游憩地位于女管教大队前方,湖泊在此主要是增加空气湿度,从而起到调节小环境气候的所用。 在湖泊中心有小岛满足一小部分人的休息需要,同时连接小岛由形成一条新的游览路线,同时小岛也形成一个独立的景观,在小岛边界设有亲水平台,并可以作为观景平台。 湖泊驳岸使用自然山石形成驳岸,使驳岸自然美观,与绿地很好的结合,并且也可成为一整条的亲水驳岸。湖泊周围的绿地,为自然起伏的地势,使得人们在游览休憩时不是单一的,没变化的观赏。 在湖泊的前方空地上,设计两块大小不一,有自然起伏的小山丘,以自然山石围合的手法形成一块很惬意的游憩场地。

(地方标准)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地方标准)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更新日期:2004-5-17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reenland in Resident Areas 前言 为加强对北京地区居住区绿地设计质量技术指导和监督,提高北京地区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质量和水平,依据GB 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04-01)、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CJJ/ T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12-01)、《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公园条例》,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城市新建和改建的多层、高层楼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包括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化设计。非城市地区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可参照执行。 居住用地内地下设施覆土绿化设计和屋顶绿化设计按照相关规范或指导书执行。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丽莉、朱虹。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范 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3.2 开放式绿地 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一般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 封闭式(装饰性)绿地 以观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一般包括宅间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要点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要点 居住区绿地设计在内容设置上要健全,同时应充分考虑各级绿地的服务半径。除中心绿地,其他绿地应尽可能的均衡布置,点、线、面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方便居民前往,并尽可能和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结合。 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 (1)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在划分上可分为规则式和均衡自由式。规则式即有明显的主轴线、对称或不对称,或者呈规则的几何图形;均衡式则布局灵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分区,但在总体上要给人一种均衡合理的感觉,自由活泼但又不失严谨。平面设计中要注重色彩的处理,绿地虽然要以"绿"为主,但也不能太单一,可利用有色植物如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或成片草花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2)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同时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 (3)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应选择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法桐、白蜡、银杏、毛白杨、国槐、垂柳、女贞等。草花可选择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美人蕉、波斯菊、虞美人、葱兰等。在立体绿化面可利用地锦、紫藤、爬山虎等。

绿化设计说明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绿化工程设计说明 一、规范及依据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3)《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06SJ805; (4)《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5)《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91; (6)《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 二、设计内容 本设计为高速公路接线路行道树设计及人行道外空闲地绿化设计(含30#道路人行道外空闲地)。本次高速公路接线路设计行道树种植共计256棵,玻璃钢网片;空闲地采用灌木,绿化面积4896㎡。 行道树采用本地香樟,胸径≥15cm。空闲地绿化设计模式为:当空闲地宽度小于米时单种红叶石榄;当空闲地宽度大于等于米时承S形种植“色带+球形植物(或者小型乔木)”,色带植物品种采用红继木、红叶石楠(红色)、三峡蚊母,苗高30--45厘米之间,球形植物采用红继木球、黄杨球等。在空闲地宽度大于5米的区域再适当种植樱花、樟树、紫薇等乔木。在道路右侧边坡上用灌木进行造型(金森女贞,红继木),其余留空播种混合草籽(含野花))。 现有绿化乔木必须外迁或者砍伐的,需会同甲方及相关园林管理部门共同商议决定。外迁乔木应在适合植物成活的季节移栽,如无法避免反季节移栽,应考虑反季节施工措施及补偿费用,以提高成活率。 三、施工要求 1、地下管线应在绿化施工前敷设,绿化施工过程中应先探明相关管线,严格控制乔木中心与地下管线及路灯灯杆的距离关系,详见《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第条。 2、绿化养护:绿化定为二级养护,养护时间为1年,养护期间负责摘除杂草、杂物、浇水、追肥、修剪整形、抹不定芽、防风、防病虫害等。 3、其它未尽事宜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施工与验收规范执行。 4、沿线路灯灯杆如与现状乔木种植相冲突地方应相互避让,如乔木生长高度达到一定年限后,后期养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成型后的乔木进行截头处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保证安全。 四、绿化种植设计 (一)苗木种植前的修剪说明 1、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剪除,并根据苗木表中要求对树冠进行修剪,以满足景观要求,保持地上地下平衡。 2、乔木类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型,适当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适当修剪,可剪去枝条1/5~1/3。 (2)无明显主干、枝条茂盛的乔木,对干径10cm以上树木,可疏枝保持原树型;对干径5~10cm的苗木,保持原有树型,带全冠。 (3)枝条茂森具有圆头型树冠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树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轮生侧枝的常绿乔木用作行道树时,可剪除基部2~3层轮生侧枝。 (4)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定干高度宜大于3M,第一分枝点以下枝条应全部剪除,分枝点以上枝条酌情疏剪,并应保持树型原型。 (二)种植说明 1、严格按苗木表规格购苗,应选择枝干健壮,形体优美,无病虫害的苗木,大苗移植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枝的单干单木,乔木分枝点不少于4个。 2、大苗移植严格按土球设计要求。 3、种植穴位放样应根据先行确定的道路,同时参照网格并遵守苗木与上述物体及各种地下管线的距离的有关规定规范。 (三)苗木的土球与树穴的要求说明 1、土壤要求:绿化面层最少为100cm为良好土壤。即不含砂石、建筑垃圾,如果是回填土,不能是深层土。最好以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冲积或粘壤土之间较为理想。如果在土层薄、结构不良的石砾土、重砂土、粘质土中长势会弱,基肥不得采用目前市面上油性很大的垃圾肥。 2、挖树穴要正确:必须是坑壁垂直形。且要比根系球大出30CM以上。且要加上20公分厚有机肥,再复以一薄园土后种植,使苗木今后生长强壮,克服土壤贫瘠的缺点。以下树穴均为错误:锅底形、上小下大形、上大下小形。 3、树木土球计算应为:普通苗木土球直径=2*树地径周长+树直径,大苗土球应加大,根据不同情况土球是胸径的8-10倍,土球厚度应是土球高度的 2/3。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标准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 1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 CJJ 48-92 公园设计规(1993-01-01)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1998-05-0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围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的绿地。 3.2开放式绿地 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一般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封闭式(装饰性)绿地 以观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一般包括宅间绿地和建筑基础绿地。 3.4居住区公园 在城市规划中,按居住区规模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容和设施的配套公共绿地。 3.5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3.6组团绿地 直接靠近住宅建筑,结合居住建筑组群布置的绿地。具有一定的休憩功能。 3.7宅间绿地 在居住用地,住宅建筑之间的绿化用地。通常以封闭式观赏绿地为主。 3.8建筑基础绿地 在居住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散水以外,用于建筑基础美化和防护的绿化用地。 3.9居住区道路 为居住区交通服务,并用于划分和联系居住区的各个小区的道路。 4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4.1居住用地的各种绿地应在居住区规划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套,并在居住区详细规划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应当作为永久性绿地进行建设。必须满足居住区绿地功能,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 4.2小区以上规模的居住用地应当首先进行绿地总体规划,确定居住用地不同绿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质;划分开放式绿地各种功能区,确定开放式绿地出入口位置等,并协调相关的各种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 当当价 ¥41.70(8.5折) 作者 同济大学,李铮生主编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明日之城——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当当价 ¥86.40(8.0折) 作者 [英]霍尔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ISBN 9787560840390 所属分类 图书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 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当当价 ¥61.90(7.9折)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1 ISBN 9787112124152 4、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当当价 ¥27.60(8.0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作者

(加)雅各布斯(Jacobs,J.)著,金衡山译 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1 ISBN 9787544701211 5、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牛津、柏林、巴黎、纽约,寻找这些城市中人的“归宿感”和“身份认同”) 当当价 ¥25.20(7.2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定价 ¥ 35.00 作者 (加)贝淡宁,(以)艾维纳著,吴万伟译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1 ISBN 9787229055196 所属分类 图书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调查与社会分析 6、美好城市:沉思与遐想(城规大师以近60年的专业经验为依托,与读者分享他作为城市规划师和城市热爱者的心得体会。) 当当价 ¥40.80(8.5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定价 ¥ 48.00 作者 (美)雅各布斯著,高杨译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1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之欧阳光明创编

绪论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依附于自然(原始氏族社会及聚落时代)、 人类依赖于自然(渔猎时代由聚群而定居) 人类开始离开自然(农耕时代及城邑的建立) 人类破坏自然(工业化时代及大规模的建设)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 二、城市与园林的关系 ※(The City Park Movement) 奥姆斯特德主持建造了纽约中央公园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图) ※(The Garden City) ?农田环抱城市,面积比城市大5倍; ?人口控制在3.2万人左右; ?城市直径不超过2公里; ?中心公共绿地面积多达60公顷; ?宽阔的林荫道、放射状的林间小径、住宅、庭院、菜园等。 (图) ※(1933年) ?现代城市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 ?明确提出要在城市中建造公园、运动场和儿童游戏场;

?要求把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观优美地段开辟为公共绿地。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世界环境宣言(1992年) 三、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发展和特色 1、历史轨迹 饲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活动 开凿池沼作养殖灌溉之用 筑高台供祭祀之需 建简单建筑为休息观赏之备 (图) 自然山水园的兴起——魏晋南北朝的园林 自然山水园的发展——唐宋园林 (多图) 2、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宫苑——壮丽精巧 3、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效法自然的布局 诗情画意的构思 园中有园的手法 建筑为主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 世界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 欧洲园林体系 西亚园林体系 ?(图:枯山水)

园林规划描述正确的有(

选择题 1、关于园林规划描述正确的有(A、B、C ) A 从广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发展规划,由园林行政部门制定。 B 从狭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具体的绿地规划,由园林规划设计部门完成。 C 园林规划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之分。 D 狭义的园林规划就是园林绿地设计。 2、关于园林绿地设计含义理解正确的有(A、B、C、D ) A园林绿地设计是一个微观的概念。 B 园林绿地设计是以规划为指导。 C园林绿地设计是园林设计者利用园林要素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园林环境。 D 园林设计的成果是设计图和说明书。 3、属于园林构成的要素有(A、B、C、D) A 山水地貌。 B 道路广场。 C 建筑和构筑物。D植物和动物。 4、园林规划设计不同于林业规划设计,除共同考虑的问题外,还应考虑的问题是(D)A经济。 B技术。 C 生态。 D xx。 5、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园林规划的特殊性,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应符合的要求有(A、B、C) A 先确定主题思想。

B发挥生态效益。 C 应有自己的风格。 D 应以建筑为主。 6、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有(A、B、C、D) A保证xx绿地的发展和巩固。 B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园林绿地建设费用的依据。 C园林绿地施工的依据。D 园林绿地建设检查验收的依据。 7、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有(A、B、C、D) A科学依据。 B社会需要。 C功能要求。 D经济条件。 8、园林设计的适用原则所包含的意思有(A、B) A因地制宜。 B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 C美观。 D 个性化。 9、关于园林规划设计原则描述正确的有(A、C、D) A 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 B美观是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C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有附录)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范 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3.2 开放式绿地 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一般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 封闭式(装饰性)绿地 以观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一般包括宅间绿地和建筑基础绿地。 3.4 居住区公园 在城市规划中,按居住区规模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配套公共绿地。 3.5 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3.6 组团绿地 直接靠近住宅建筑,结合居住建筑组群布置的绿地。具有一定的休憩功能。 3.7 宅间绿地 在居住用地内,住宅建筑之间的绿化用地。通常以封闭式观赏绿地为主。 3.8 建筑基础绿地 在居住区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散水以外,用于建筑基础美化和防护的绿化用地。 3.9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教学单位:美术学院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2 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内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 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 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园林设计说明

江南水乡风格休闲庭院设计说明 一、基本概况: 休闲院的园林绿化设计是在整个休闲院建设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休闲院要体现的是一种江南水乡风格,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能达到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目的。 二、绿化设计依据: 1、由我公司提供的施工平面图; 2、庭院景观设计的相关规范。 三、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景观设计以古典江南水乡的风格为主导思想,做到自然、简洁、大方;体现江南古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最终使整个休闲院具有休闲、娱乐、度假的功能。 四、设计特点有: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创造一个幽雅江南水乡的环境,通过营造 优美的环境,创造一种江南水乡的庭院风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出现代、生态、环保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 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以四季不同花色的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并用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达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3、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四、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的环境,体现江南水乡的庭院风格。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绿化的总体布局,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的主体。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景观设计中,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利用自然、美化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五、具体设计: 1、休闲庭院门口和主干道的设计:体现整个休闲院的设计思想,即一种江南水乡庭院的风格,进行合理的绿化造型和植物配置设计; 2、鱼塘周围的设计:鱼塘的之间的两条过道要以一种江南水乡古建筑廊道的风格设计,在过道边是配置一些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植物,同时设置一些桌椅和钓鱼平台,鱼塘的左侧设计为自然式驳岸; 3、休闲区的设计:整个休闲区要体现一种自然、安静、小桥流水人家的设计风格,休闲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以及判断 1、霍华德规划每个城市居民的公共绿地面积要超过35平米 2、最早见于史册的园林形式为周文王的“灵囿”(囿为四周有墙垣想围合的一块较大的地方,供狩猎活动,开凿池沼做养殖灌溉之用,筑高台供祭祀之需,园林的雏形) 3、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的主流 4、计成《园冶》 5、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6、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①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主根)②欧洲园林体系(文艺复兴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英国风景园林)③西亚园林体系(以伊斯兰教为主) 7、凡尔赛宫苑设计师:勒诺特 8、极简主义的代表:彼得·沃克 9、结构主义的代表作:拉·维莱特公园(把公园解析成为点、线、面分离的体系) 1、每人有10~15平米的树林地或者25~30㎡的草地面积就能够供给所需要的氧气并吸收掉二氧化碳 2、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越强的植物,一般吸收二氧化硫的量也越多。阔叶树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一般比针叶树要强 1、1843年动用税收建造了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奥姆斯特德) 2、美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于1858年在曼哈顿诞生 1880年“公园运动” 3、1880年美国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了波士顿公园体系 4、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思想 5、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业规划之一,总体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该层次的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绿地在总体规划层次上的统筹安排。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的深入和细化。(是对城市各类绿地及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6、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分为五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G1:公园绿地、综合绿地、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7、城市绿地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 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G1÷城市人口数量 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人口(G1、G2、G3、G4) 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化面积之和÷城市用地面积 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用地面积 9、服务半径居住区公园:500~800 小区游园:300~500 10、带状公园的宽度一般不小于8米 11、在历史保护区、旧城改建区,街旁绿地面积要求不小于1000平米,绿地占地比例不小于65% 12、防护绿地的种类: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带 13、道路绿地:包括道路绿带、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 14、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15、古树:树龄在100年以上名木:有重大意义 1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基础资料 1、乔木:具有体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支点高、寿命长的特点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多成丛生状态或基部分枝 2、植物生长的最佳温度:0~29℃ 3、对植包括:对称种植、非对称种植 4、孤植:最适距离(最佳观察)为树高的四倍左右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一、总体概述 基地西侧、东侧为住宅区,北侧为田地,南侧则为河流。东侧及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30m宽。规划用地约15公顷。本项目的目标就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1栋,其中高层17栋,小高层14栋,多层20栋。会所2个,小学1所,幼儿园1所。其中东南步行入口处为商业街,向西、向北皆设有沿街商铺。 二、总体构思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2)、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 1、总体布局 本居住小区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小区主干道以及中心绿地把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进行布置 2、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现状条件与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中的小组团围绕组团景观节点布置。 3、道路交通组织 本小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三个车行出入口,一个步行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考虑到小区内主要人流方便乘车,南、北、东面各有一个车行出入口。道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整体上瞧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与出行要求。;组团级道路路宽4-5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地面停车位主要布置在这片区域。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4、公建系统 本小区小学设在基地西南,为18班小学,设有250米环形跑道,满足本小区及周围孩子上学需求。会所以及幼儿园围绕中心绿地布置,拥有良好的环境,让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5、景观系统 小区以主入口广场与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就是小区

景观设计住宅区规范

住宅区绿化植物: ·宅旁绿化 4.10.1 宅旁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4.10.2 宅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隔离绿化 4.11.1 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 4.11.2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 ·架空空间绿化 4.12.1 住宅底层架空广泛适用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的住宅,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方便居住者遮阳避雨,并起到绿化景观的相互渗透作用。 4.12.2 架空层内宜种植耐荫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 4.12.3 架空层作为居住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平台绿化 4.13.1 平台绿化一般要结合地形特点及使用要求设计,平台下部分空间可作为停车库,辅助设备用房、商场或活动健身场地等;平台上部空间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活动场所。要把握"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即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平台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并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的视线干扰。 4.13.2 平台绿地应根据平台结构的承载力及小气候条件进行种植设计,要解决好排水和草木浇灌问题,也要解决下部采光问题,可结合采光口或采光罩进行统一规划。 4.13.3 平台上种植土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一般参考控制厚度见下表,对于较高大的树木,可在平台上设置树池栽植。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第二节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景与造景 第四节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 一、园林地形地貌及其作用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三、园林地形地貌的设计 第五节园林建筑及设施在园林中的设计原则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园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林绿地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规则式园林 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园林以及北京天坛公园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下面三幅图片的构图就是规则式。 二、自然式园林 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我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广州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西苑等属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锥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