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机探析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机探析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机探析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机探析

1494 

环球中医药2016年12月第9卷第12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cember 2016,Vol.9,No.12

四学术论坛四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基金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杨一玖(硕士研究生)二陈明]

作者简介:杨一玖(1991-),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三研究方向:‘伤寒论“六经辨治规律的研究三E?mail:xxzyyyj@https://www.doczj.com/doc/7119235204.html,

通讯作者:陈明(1962-),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三研究方向:‘伤寒论“六经辨治规律的研究三E?mail:cmwg185@https://www.doczj.com/doc/7119235204.html,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机探析

杨一玖 陈明

【摘要】 本文以历代医家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理论探讨为依据进行分析,认为28条中的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等症状不存在表证病机,此证病本在里而非表也;桂枝汤可调理太阴,非独为太阳表阳虚所设,方中通过去桂加茯苓白术,对足太阴脾的治疗更有针对性,且较苓桂术甘汤证脾虚水停二水气上冲的邪实正虚证轻,当为脾虚夹湿的典型证候三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条文结构间的联系二临床医案的实例以及运用以方测证的方法加以佐证三笔者得出此证为脾虚阳郁水停病机的结论三

【关键词】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脾虚阳郁水停; 足太阴脾

【中图分类号】 R22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12.01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见于‘伤寒论“第28条: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三”历代医家对于此条条文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皆有所发挥三但深究其结论又多有含糊不清二概念不明之嫌三故笔者在学习先贤诸家论述的基础上,对此条条文有些许浅薄认识,还望各位同道批评指正三

1摇在表症状并非表证病机

由于第28条条文中有 仍头项强痛二翕翕发热二无汗”等语,历代医家对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是否含有太阳表证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各持己见三笔者认为此证当在一个 郁”字求之,诸症皆以郁象为其共同特征三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诸症皆可以阳郁水停的病机统之,且在表症状的出现并不等同于太阳表证三

成无己提出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虽经汗下,为邪气仍在表也”

[1]

三方有执

[2]

也说 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者,

风寒之表皆在而未除也”三‘医宗金鉴“[1]讲 仍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之表证”三持此类观点的医家认为服用桂枝汤而表证未解,故仍出现在表的头项强痛二翕翕发热二无汗等症状三例如陈修园二钱天来二张隐庵二陆渊雷等持此观点三但是对于服用桂枝汤或者误用下法以后出现的证候的认识莫衷一是三成无己二吴谦二陆渊雷等人认为此条为汗后

表不解,而内有停饮,故在去桂问题上也多持否定态度,吴谦[1]更是认为应去芍而非去桂,认为应表里双解其邪,内除水饮,外散表邪三另一种观点认为里证由误用下法引起,方有执[2]指出 心下满微痛者,误下而证入里也”三此后魏荔彤二钱天来二张隐庵等人皆认同此观点,认为去桂加茯苓白术意在随证治之三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此条文中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只是表症而非表证三换句话说,只是具有在表的症状,而不存在病在表的病机三这些症状的出现只是由于更深层病机的影响而导致的一种现象三明代医家张兼善首次提出 此非桂枝证,仍属饮家也三夫头项强痛,既经汗下而不解,心下满而微痛,小便不利,此为水饮内蓄,邪不在表,故云去桂枝加茯苓白术,若得小便利,水饮行,腹满减而热自除,则头项强痛悉愈矣三”[3]他认为此为水饮内停,而无邪气在表,但是没有指出水饮停聚的具体病位三陈亦人[4]也同样指出 由于里有水饮阻滞,在外的阳气被遏,故发热无汗,在外的经俞不畅,故头项强痛”三柯琴[5]讲 然病根在心下,而病机在膀胱,若小便利,病为在表,仍当发汗,若小便不利,病为在里,是太阳病之本病,而非桂枝证未罢也”三又讲 但得膀胱水去,而太阳表里证悉除,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三明确了病的根本在心下,而病机的关键在于膀胱,辨证论治的要点在于小便不利三‘伤寒论讲义“[6]中引用了这种观点,认为此条虽有表里证候,在表的证候的病机不在表,是由水饮内停影响气机升降,在外阻遏太阳经气导致的三与上述表证由外感风寒得之的观点作了明显区分三刘渡舟[7]指出 此病乃气水郁结,阳气抑郁不畅所致,其病理根源在于小便不利,故以利小便,解阳郁为治”三认为此为阳郁水停于膀胱的证候,同样指出此证的病位在膀胱,而且涉及太阳经,并指出没有外证三

笔者认为只是依据存在 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等症状就判定其存在表证是不全面的,要根据症状本身和症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此编歌括是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根汤: 桂加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

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 经方奇谈: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运用拾萃 众诊健康2016年8月17日苓桂术甘汤,首见于《伤寒论》(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关于本方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众口一词,皆认为是治疗“脾虚兼水饮”的主治方剂。如《方剂学》把本方归入祛湿剂之温化水湿类。认为其功能是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伤寒论讲义》认为本方所治之证是脾阳虚兼水气上冲,治当温阳健脾,利水降冲。《金匮要略讲义》“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根据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论述,把本方作为治疗痰饮“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中医内科学》则用本方治疗痰饮之脾阳虚型和呕吐之痰饮犯胃型。而刘渡舟教授则紧紧抓住“水气上冲”这一基本病机,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用本方治疗心脏病,独辟蹊径,临床疗效卓绝,并加减出一系列方剂,实为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又一奇葩。 1、治疗心脏疾病 刘渡舟教授曾经感叹,近世医者,只知“心主血脉”“诸脉系于心”,临床一见心脏病,每以大剂活血,欲通心血管之,瘀塞。不知心为阳中之太阳,其生理特点,是以阳气为先,而并非

以血脉为先。心主血脉、主神志,必须建立在心阳督守之下来完成,心脏的阳气旺盛,搏动有力,方能保证其他作用的顺利实现。阳气一虚,则阴霾笼罩,君主不能用事,,正如朝中奸臣当道,国安能太平?治病之法,与治国同理,必须去小人,树正气,方能国泰民安。治国须先君主明,治病须先阳气通,阳气者,心脏之功能也,心脏功能正常,瘀血焉能产生,气行则血行也。 据临床所见,多种心脏病均由阳气虚损,水气上冲所致。心脏病而由水气上冲所致者,刘渡舟教授谓之“水心病”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君主失位,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胸闷短气等证候。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面色多见黎黑,此为“水色”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为水斑。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时见脉结代或沉伏不起。心脏病既然其病机为阳虚水气上冲,治疗当然应予温阳利水降冲之法。 刘渡舟教授根据《伤寒论》论述,认为67条“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紧”乃水气上冲的典型症状,与“水心病”的临床表现不谋而合。所以,选择苓桂术甘汤作为主治方剂,经过数十年的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刘渡舟教授对经方的深刻理解和临床功底之深厚。

桂枝汤类方歌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刘渡舟中医歌诀

桂枝汤21首 1、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2、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3、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4、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 闲。 6、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7、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8、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 热翕翕。 1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 君。 1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 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12、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13、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 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15、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1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 果彰。、 17、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18、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19、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20、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21、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1、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2、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3、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5、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6、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7、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8、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1、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2、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3、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最新阳虚水泛--苓桂术甘汤加减名医病例

阳虚水泛--苓桂术甘汤加减名医病例 苓桂术甘汤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及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炙)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苓桂术甘(汤)蠲饮剂,崇脾以利膀胱气。(膀胱气钝则水蓄,脾不行津液则饮聚。白术、甘胸胁当以当则曰:“苓桂术甘汤主饮在阳,呼气之短;肾气丸主饮在阴,吸气之短。盖呼者出心肺,吸者出肾肝。茯苓入手太阴,桂枝入手少阴,皆轻清之剂,治其阳也;地黄入足少阴,出萸入足厥阴,皆重浊之剂,治其阴也。一证二方,岂无故哉!”)误汗动经身振摇,阳虚轻者斯能御意《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眩晕案》姜春华医案:魏某,女,55岁,1973年10月22日初诊。患耳源性眩晕病已7年,发作时视物转动,如坐凌空,素息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白沫,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滑大。证属痰饮上泛,宜温化痰饮,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5克,桂枝9克,白术9克,甘草6克,五味子9克。 连服14剂而愈,随访两年未发。 按语;姜春华教授擅于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证之属于痰饮上泛者。如属耳源性眩晕,姜老常加五味子,并重用至9克。《阳

虚水泛----水停中焦眩晕案》钟育衡医案:成某某,女,50岁,1975年7月5日诊治。头晕目眩,心下满闷,泛恶,气短,善太息,背部寒冷,夏日酷暑亦不能离毛背心,病已七年之久,经西医检查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曾用许多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效果。诊见;精神尚好,体质肥胖,面色晦暗,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灰白而腻,脘腹平软,按之无痛,两下肢按之微陷不起,脉沉缓无力。诊为留饮,治以温阳化饮,健牌和胃, 方用苓桂术甘汤: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50克,甘草10克,水煎,分两次温服。 服用3剂,病情明显好转,全身轻快.头目清爽,背冷大减。继服上方3剂,尿量增多,下肢浮肿消失,余症基本痊愈。因虑其病年深日久,劝其坚持每月服2剂,连服半年,以巩固疗效,追踪观察,疾病末再发作。 按语:钟育衡教授认为,伤寒、金匮所载治痰饮病处方二十余首,但从本治疗者,只有苓桂术甘汤与肾气九两首。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阳虚所致饮证的主要方剂,临床以“满”和“眩”为辨证要点。 《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眩晕案》王维澎医案;陈某某,男,38岁。昔日两眼视力均为1、2,半年来,视力骤减,左目0、6,右目0.1。某医院眼科诊为“视神经乳头水肿”,于1985年3月5日来诊。患者形体肥胖,行步不稳,头晕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桂枝汤治疗顽固性自汗感悟

桂枝汤治疗顽固性自汗感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作者:马翔,于跃,马家宝2010-1-13 摘要: 【关键词】桂枝汤顽固性自汗感悟中医治病须辨证准确、方药对证方效。近治一顽固性自汗患者,初治数次均未能准确辨证,名方自然亦罔效,后臆测为营卫不和之自汗,用桂枝汤获效,简述如下。今按痰热内蕴,里热蒸津外泄论治,用芩连温胆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合方治疗:半夏15g,橘红15g,茯苓30g,生甘草...... 专题推荐:临床快报药市动态违法广告医保动态药品价格流感疫情保健常识妇科课堂医改动态 【关键词】桂枝汤顽固性自汗感悟 中医治病须辨证准确、方药对证方效近治顽固性自汗患者,初治次均未能准确辨证,名方自然亦罔效,后臆测营卫不和之自汗,用桂枝汤获效,简述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9岁,石家庄市第二干休所,军队退休干部。

初诊(2008年8月8日):经常性全身汗出一年余,每于活动后汗淋漓,精神紧张或在热环境中也加重。兼症:白痰,量少,易吐,口干口苦,尿黄,无盗汗,无心烦热,身有力,体胖。舌淡红略紫,苔薄白,脉沉滑,70次/min。滤其口干口苦、尿黄、热环境中汗出加重,辨证为湿热内蕴,蒸迫津液外泄,予龙胆泻肝汤、三妙散加减:龙胆草12g,栀子15g,黄芩15g,柴胡12g,车子(包煎)15g,川木通6g,泽泻15g,当归12g,生地15g,生甘草10g,苍术15g,黄柏15g,川牛膝15g,苦参10g,茵陈3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8年8月15日):汗出减少,但近日天气也变凉,痰依旧,余症脉同前。今按痰热内蕴,里热蒸津外泄论治,用芩连温胆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合方治疗:半夏15g,橘红15g,茯苓30g,生甘草10g,枳实15g,竹茹15g,黄芩15g,黄连15g,黄柏15g,栀子15g,水牛角丝30g,赤芍15g,生地15g,丹皮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08年8月22日):汗出不减,痰量稍减,舌脉同前。今以益气固表、收敛止汗、健脾化痰为法,生黄芪50g,党参30g,白术25g,茯苓30g,生甘草10g,陈皮15g,半夏25g,生姜10片,苡仁30g,白芥子20g,苏子20g,莱菔子2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浮小麦50g,麻黄根30g。7剂,水煎服,日1剂。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机探析

1494  环球中医药2016年12月第9卷第12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cember 2016,Vol.9,No.12 四学术论坛四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基金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杨一玖(硕士研究生)二陈明] 作者简介:杨一玖(1991-),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三研究方向:‘伤寒论“六经辨治规律的研究三E?mail:xxzyyyj@https://www.doczj.com/doc/7119235204.html, 通讯作者:陈明(1962-),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三研究方向:‘伤寒论“六经辨治规律的研究三E?mail:cmwg185@https://www.doczj.com/doc/7119235204.html,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机探析 杨一玖 陈明 【摘要】 本文以历代医家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理论探讨为依据进行分析,认为28条中的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等症状不存在表证病机,此证病本在里而非表也;桂枝汤可调理太阴,非独为太阳表阳虚所设,方中通过去桂加茯苓白术,对足太阴脾的治疗更有针对性,且较苓桂术甘汤证脾虚水停二水气上冲的邪实正虚证轻,当为脾虚夹湿的典型证候三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条文结构间的联系二临床医案的实例以及运用以方测证的方法加以佐证三笔者得出此证为脾虚阳郁水停病机的结论三 【关键词】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脾虚阳郁水停; 足太阴脾 【中图分类号】 R22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12.01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见于‘伤寒论“第28条: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三”历代医家对于此条条文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皆有所发挥三但深究其结论又多有含糊不清二概念不明之嫌三故笔者在学习先贤诸家论述的基础上,对此条条文有些许浅薄认识,还望各位同道批评指正三 1摇在表症状并非表证病机 由于第28条条文中有 仍头项强痛二翕翕发热二无汗”等语,历代医家对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是否含有太阳表证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各持己见三笔者认为此证当在一个 郁”字求之,诸症皆以郁象为其共同特征三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诸症皆可以阳郁水停的病机统之,且在表症状的出现并不等同于太阳表证三 成无己提出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虽经汗下,为邪气仍在表也” [1] 三方有执 [2] 也说 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者, 风寒之表皆在而未除也”三‘医宗金鉴“[1]讲 仍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之表证”三持此类观点的医家认为服用桂枝汤而表证未解,故仍出现在表的头项强痛二翕翕发热二无汗等症状三例如陈修园二钱天来二张隐庵二陆渊雷等持此观点三但是对于服用桂枝汤或者误用下法以后出现的证候的认识莫衷一是三成无己二吴谦二陆渊雷等人认为此条为汗后 表不解,而内有停饮,故在去桂问题上也多持否定态度,吴谦[1]更是认为应去芍而非去桂,认为应表里双解其邪,内除水饮,外散表邪三另一种观点认为里证由误用下法引起,方有执[2]指出 心下满微痛者,误下而证入里也”三此后魏荔彤二钱天来二张隐庵等人皆认同此观点,认为去桂加茯苓白术意在随证治之三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此条文中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只是表症而非表证三换句话说,只是具有在表的症状,而不存在病在表的病机三这些症状的出现只是由于更深层病机的影响而导致的一种现象三明代医家张兼善首次提出 此非桂枝证,仍属饮家也三夫头项强痛,既经汗下而不解,心下满而微痛,小便不利,此为水饮内蓄,邪不在表,故云去桂枝加茯苓白术,若得小便利,水饮行,腹满减而热自除,则头项强痛悉愈矣三”[3]他认为此为水饮内停,而无邪气在表,但是没有指出水饮停聚的具体病位三陈亦人[4]也同样指出 由于里有水饮阻滞,在外的阳气被遏,故发热无汗,在外的经俞不畅,故头项强痛”三柯琴[5]讲 然病根在心下,而病机在膀胱,若小便利,病为在表,仍当发汗,若小便不利,病为在里,是太阳病之本病,而非桂枝证未罢也”三又讲 但得膀胱水去,而太阳表里证悉除,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三明确了病的根本在心下,而病机的关键在于膀胱,辨证论治的要点在于小便不利三‘伤寒论讲义“[6]中引用了这种观点,认为此条虽有表里证候,在表的证候的病机不在表,是由水饮内停影响气机升降,在外阻遏太阳经气导致的三与上述表证由外感风寒得之的观点作了明显区分三刘渡舟[7]指出 此病乃气水郁结,阳气抑郁不畅所致,其病理根源在于小便不利,故以利小便,解阳郁为治”三认为此为阳郁水停于膀胱的证候,同样指出此证的病位在膀胱,而且涉及太阳经,并指出没有外证三 笔者认为只是依据存在 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等症状就判定其存在表证是不全面的,要根据症状本身和症

桂枝新加汤

桂枝新加汤 目录 中药方剂 编辑本段中药方剂 【方剂名称】桂枝新加汤,又名新加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方剂组成】桂枝(去皮)三两芍药四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四两大枣(擘)十二枚人参三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功用】益不足之血,散未尽之邪。温补其营卫。 【主治】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脉沉迟,或痹,或四肢拘挛、心下痞塞者。 【歌诀】新加汤增芍姜量更添人参使胃强 汗出身痛表里虚扶正袪邪效能彰 【原文】《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按】本方证辨证要点为桂枝汤证身痛明显,胃气虚、脉沉迟者。本方证常见于急性商病后期,或各种慢性病中,当有表证和胃气虚症状时,可进一步细审是否有本方证。表证未解而有里虚之候,治疗必须扶里之虚,才解外之邪。假如另有厥逆、下利等证,本方则不能再用,应按先救其里后救其表的定法治之。 泽泻汤 百科名片 泽泻汤为中药方剂名称,具有通脉泻热,治疗气虚,手足厥逆,三焦不顺的功效。 目录 基本信息 分卷信息 医家心法 展开

简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原文】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组成】泽泻5两(15克)白术2两(6克) 【用法】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 主治 【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 编辑本段分卷信息 卷十二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异名】泄热泽泻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组成】泽泻半夏柴胡生姜各9克地骨皮15克石膏24克竹叶15克莼心15克茯苓人参各6克甘草桂心各3克 【用法】上药十二味,哎咀。以水12升,煮取3.6升,分五次服(一云水6升煮取1.8升,分三次服)。 【功用】通脉泻热。 【主治】上焦有热,食后出汗,面、背、身中皆热,名日漏气。 卷一一五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组成】泽泻45克熟干地黄(焙)60克五味子丹参玄参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 人参当归(切,焙)各45克白茯苓(去黑皮) 石斛(去根) 地骨皮各60克磁石(煅,醋淬七遍)90克牛膝(去苗,酒浸,切,焙) 甘草(炙) 黄耆(锉) 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各45克【用法】上药十七味,粗捣筛。每服30克,先以水600毫升,加羊肾1只,煮取汁200毫升,去羊肾下药,入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3枚(去核>,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主治】肾间有水,耳聋,经年不愈。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

《伤寒论》中最常用的50个经方+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 最常用的50个经方 麻黄汤(麻甘桂+杏) 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桂枝汤/(桂甘+姜芍枣)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杏石甘汤(麻甘+杏+石)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杏姜枣+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越婢汤(麻甘+姜枣+石)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去枣麻黄防风+知母术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附子)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栀子豉汤(栀子+香豉) (三黄)泻心汤(大黄+芩连) 白虎汤/石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理中汤或丸/人参汤(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门冬汤去大枣)竹皮大丸(竹茹白薇石膏+桂甘枣)吴茱萸汤(吴茱萸+参姜枣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参甘+姜夏+厚朴) 麻子仁丸(麻仁杏仁白芍+小承气汤/大黄+厚枳)酸枣仁汤(川芎甘草+酸枣仁知母茯苓)猪苓汤(滑石+猪苓茯苓泽泻+阿胶)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苓术+干姜甘草) 真武汤(姜芍+苓术+附) 射干麻黄汤(麻黄 +半夏生姜大枣细辛+五味子紫菀款冬花射干)小半夏汤(夏姜) 五苓散(猪苓术泽+桂枝]下焦泽泻汤(泽泻白术) 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苏叶) 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杏仁+甘草)苓桂术甘汤(苓术+桂甘) 桃核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桃仁+桂枝)(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细辛+当归通草) 胶艾汤(归芎芍地+胶艾甘) 桂枝茯苓丸/桃仁(茯苓+桂枝+芍药丹皮桃仁)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夏姜)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甘+大黄+枳实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实芍药) 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芍药散) 柴胡桂枝干姜汤(干姜甘草+柴芩+瓜牡+桂)半夏泻心汤(干姜+芩连+参甘枣+半夏)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增甘草)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增生姜) 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增量黄连加桂枝”干姜+连+参甘枣+半夏+桂枝) 桔梗汤(桔梗+甘草) 旋覆代赭汤(参甘枣+夏姜+旋覆花代赭石)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小陷胸汤(黄连+瓜蒌半夏)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一、痹证秦伯未医案:黄某某,女,24岁。下肢关节疼痛已年余,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现病情仍重,尤以右膝关节疼痛为甚,伸屈痛剧'行走困难,遇阴雨天则疼痛难忍,胃纳尚好,大便时结时烂,面色咣白,苔白润滑,脉弦紧,重按无力,诊为寒湿痹证,处方:桂枝尖30克,炮附子24克,炙草18克,生姜18克,炙草12克,大枣4枚,3剂。复诊:服药后痛减半,精神食欲转佳,处方:桂枝尖30克,炮附子30克,生姜24克,大枣6枚。连服1 O 剂,疼痛完全消失。 按语:寒湿痹证而阳气不足,故关节疼痛遇阴雨天加重,且面色冲白,苔白润滑,脉虽弦紧·但重按无力。桂枝附子汤温阳散寒,祛风胜湿,正与本案相合也。二、痹证刘渡舟医案:韩某某,男,37岁。自诉患关节炎有数年之久,右手腕关节囊肿起如蚕豆大,周身酸楚疼痛,尤以两膝关节为甚,已不能蹲立,走路很困难,每届天气变化,则身痛转剧。视其舌淡嫩而胖'苔白滑,脉弦而迟,问其大便则称干燥难解。辨为寒湿着外而脾虚不运之证,为疏:附子l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服

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两腿膝关节出粘凉之汗甚多,而大便由难变易。转方用:干姜1O克,白术5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服至3剂而下肢不痛,行路便利。又用上方3剂而身痛亦止。后以丸药调理,逐渐平安。按语:风去湿存,内困脾气,脾不健运,津液不能还于胃中而大便反硬,用去桂加白术汤以健脾气行津液,逐水气。仲景用药精妙之处,于本案中可窥一斑。服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而痒,即大论所谓“其人身如痹,此正气得药力资助,与邪奋争,湿气欲出之象。服药完毕见两膝汗出粘冷,反映了寒湿邪气由皮内而出,邪退正复,其病向愈。三、头晕(低血压) 刘新华医案:杨某,男,67岁。入夏后劳累过度,体质素弱,心阳虚损,不能鼓血上荣,引起严重低血压症。刻诊:血压70/40mmHg。全身乏力,头重脚轻,肢凉脉弱。用能量合剂等疗效不显。拟桂枝、制附子、炙甘草各1 O克,大枣4枚。冲开水,代茶频饮。5剂后血压上升至1 10/70mmHg,头晕乏力等症好转,脉亦较前有力。原方剂量减半,加红枣1O克,又5剂善后,复查血压稳定。按语:本案低血压起于高年气血两虚,又加劳倦之后,清阳不升,血运无权。治非桂附,不能达功,取异病同治之理,以辛温助阳通络之桂枝附子汤治之。然高年体虚,不任峻剂,故改用开水泡冲之法,重药轻投,取气舍味,且频频饮服,得使药力持续,终获良效。据报道,本方治疗低血压病效果满意。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此编歌括是刘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刘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刘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刘渡舟伤寒歌诀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 一、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 一、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经方剂量歌诀

经方剂量歌诀 桂枝汤类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恶风热汗头项痛,桂芍姜三甘二从,十二枣共热粥功。加葛四两经疏通;加附一枚卫阳充;加桂二两奔?终;加芍三两腹痛松;黄二芍倍腹剧痛;饴升芍倍小建中;汗后身痛新加供,芍姜加一参三从;下后喘者朴杏用,五十杏子二朴逢。(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 建中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桂枝加厚 朴杏子汤) 瓜蒌桂枝汤 瓜蒌桂枝柔痉治,二两蒌根桂汤施,太阳中风证备之,体强几几脉沉迟。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汤加二两芪,上身黄汗髋痛医。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芪芍桂酒黄汗方,五三三两一升当,汗出水浴致黄汗,身肿热渴风水样。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四两归合小建中,产后虚赢腹中痛。大虚加饴六两用。失血六黄二阿从。 黄芪建中汤 虚劳里急芪建中,两半黄芪小建共,气短胸满生姜入,腹满枣易两半茯,及疗肺虚损不足,加夏三两气自补。 黄芪桂枝五物汤 芪桂五物芍姜枣,三三三六十二调,益气温阳和营卫,血痹麻木有良效。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脉促急;脉微恶寒胸阳虚,加附一枚扶阳气;心阳虚狂宜救逆,五牡四龙三蜀漆;脾虚水停表未除,三两苓术利水著。桂枝去芍加一皂,肺痿唾涎有良效(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 牡蛎救逆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 桂加苓术汤)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四桂二甘桂附汤,十二大枣三附姜 风寒湿邪客肌表,身体痛烦难辗转。 其人粪硬见溲利,桂附去桂四术替。 服后如冒水未除,小便不利共四桂。 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二附,四桂二术二甘处, 阳虚风寒湿痹骨,掣痛剧按缓缓除。 桂枝甘草汤(心下悸) 桂枝甘草汤甘温,四桂二甘复心阳, 叉手冒心心欲按,过汗亡阳心悸临。 半夏散及汤 半夏散及汤,等分夏桂甘, 少阴客风寒,咽痛又多痰。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汤加龙牡三,潜阳敛阴交离坎, 失精梦交自盗汗,总缘阴阳两虚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一桂二甘二龙牡,阴阳之气交中土, 火逆下之数治无,阴夺阳浮烦躁怵。 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良, 四两桂炙甘,干姜参术三。 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三两用,温疟身热呕骨痛。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苓桂术甘茯苓四,二术二甘三桂枝, 中阳素虚水停滞,逆满气冲头眩之。 金匮方中三术施,阳虚饮停理总是。 苓桂甘枣汤 苓桂甘枣劳水涵,八四二两十五判, 汗伤心阳水欲上,脐下动悸欲奔?。 茯苓甘草汤 汗多不渴茯甘求,又治伤寒厥悸优, 一甘二桂三姜茯,须知水汗共源流。 桂苓五味甘草汤 桂苓五味甘草汤,分取四四半升三, 下虚上实宜敛降,奈何误散冲气上。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寒饮咳嗽多稀痰, 干姜辛三茯四两,半升五味三两草; 咳满平时冒呕犯,姜辛甘二又半半。 水去呕止却形肿,半升夏杏功皆降。 胃热上冲饮未尽,半升夏杏三大黄。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夏杏,苓甘 五味加姜辛夏杏大黄汤) 五苓散 五苓泻茯猪术桂,五三三三二分裁, 蓄水尿难舌苔白,兼麦且多饮热水。 麻黄汤类 麻黄汤 麻黄汤三麻二桂,七十杏子一草随, 药后温覆汗取微,伤寒浮紧喘痛安。 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加四两术,寒湿在表微汗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杏薏甘兮,半十半两一, 痛因内湿袭,发热日晡剧。 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石汤辛凉,邪热雍肺汗而喘, 八两石膏四麻黄,五十杏子二炙甘。 越婢汤 一身悉肿属风多,水为内翻涌巨波, 二草三姜十二枣,石膏八两六麻和。 小便不利四两术,咳逆上气半升夏。 甘草麻黄汤 二两甘草四麻黄,皮水表实赖宣散。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二麻一附二细辛,阳虚复遭风寒侵。 若见势缓病稍轻,辛易二甘滋化源。 麻黄附子汤甘草,加一麻黄散水强。 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四葛三麻姜,二桂芍甘十二枣, 无汗恶风项背强,二阳合病利不堪; 不利但呕加味商,半升半夏逆气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