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管理学概论”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提交截止日期:2021年6月21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好?( B )

A. 只适用于盈利性工业企业

B. 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

C. 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

D. 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

2、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论中,被称作激励因素的是( C )。

A. 薪金

B. 人际关系

C. 赏识

D. 职业安定

3、车间主任老王最近发现,质检员小林一有空就与机关的小柳、设计室老张和门卫老杨等一起谈足球,个个眉飞色舞,而参加工作例会却没精打采,对此,你认为老王最好采取什么措施?( C )

A. 批评小林,并对他提出要求,以后不许在厂里和别人谈论足球

B. 严格执行车间工作制定,对擅自违反规定者严加惩罚

C. 在强调必须遵守工作制定的同时,在车间搞一个球迷会,并亲自参加协会活动

D. 对上述情况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

4、如果最低层有16人,当管理跨度为4时,需要( B )个管理层次。

A. 1

B. 2

C. 3

D. 4

5、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C )。

A. 双因素理论

B. 效用理论

C. 公平理论

D. 强化理论

6、德鲁克指出企业是由它的( D )来定义的。

A. 名字

B. 章程

C. 公司条例

D. 任务

7、塑造组织文化时,应该注意( B )。

A.主要考虑社会要求和行业特点,和本组织的具体情况无关

B.组织领导者的模范行为在组织文化的塑造中起到号召和导向作用

C.组织文化主要靠自律,所以不需要建立制度

D.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无需改变

8、人本管理中人的假设是( D )。

A. 自然人

B. 管理人

C. 经济人

D. 社会人

9、下列关于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组织当前状况的评估一般采用SWOT分析法。

B. 滚动计划法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

C. 计划为日常管理考核与控制提供了科学的标准。

D. 计划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无限的过程。

10、管理方格图中,9.1型对应的是( A )领导方式。

A. 任务型

B. 乡村俱乐部

C. 中庸之道型

D. 贫乏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领导方式的主要理论有( ABE )。

A. 管理方格理论

B. 连续统一体理论

C. 期望理论

D. 激励强化理论

E. 权变理论

12、资金支出预算的项目包括( ABCD )。

A. 用于更新改造或扩充包括厂房、设备在内的生产设施的支出

B. 用于增加品种、完善产品性能或改进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支出

C. 用于提高职工和管理队伍素质的人事培训与发展支出

D. 用于广告宣传、寻找顾客的市场发展支出

13、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有( ACD )。

A. 主管人员的数量与管理水平

B. 组织形成的历史

C. 控制技术及手段是否完善

D. 政策的一致性要求

E. 组织的动态特性与职权的稳定性

14、员工的满意度也与网络的类型有关,普通成员比较满意( BCD )的网络。

A. 轮型

B. 风车型

C. 圆型

D. 星型

E. Y型

15、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BCD )。

A. 最佳控制

B. 预先控制

C. 现场控制

D. 成果控制

16、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争执不下需采取权宜之计时,可以采用( DE )策略。

A. 回避

B. 迁就

C. 强制

D. 妥协

E. 合作

17、领导者素质除了身体素质,政治素质外,还包括( CE )。

A. 心理素质

B. 领导素质

C. 知识素质

D. 创新素质

E. 能力素质

18、下述对直式结构和扁平结构的论断不正确的是(ABCD )。

A. 直式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

B. 直式结构优于扁平结构。

C. 扁平结构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

D. 扁平结构优于直式结构。

19、外部招聘具有哪些优点?( ABE )

A. 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

B. 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动力。

C. 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D. 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

E. 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0、关于零基预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 零基预算受前一年度预算水平的影响

B. 它对现有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对组织的需要和用途,决定作业的取舍

C. 零基预算依据未来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和各项业务的轻重缓急,对每项费用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和评定分级,从而确定其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优先顺序

D. 零基预算依据企业现有资金的实际可能,在预算中对各个项目进行综合性费用预算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21、滚动计划法

答:滚动计划法是指保证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根据情况变化适时修正和调整的一种现代计划方法。

非正式组织

答:非正式组织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目标管理

答:目标管理是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

保健因素

答:导致对工作不满的主要因素有: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人际关系及工作条件等,将导致对工作不满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控制工作

答:是指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有两方面的涵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征的实现.马斯洛说,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这就是自我实现.他还概括地提出了自我实现者的15项优良的人格特征,认为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者.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首先,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较低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较高一层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其次,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自我实现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最后,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个水平,即基本需要(前四种需要)和成长需要(后三种需要).

管理者培训中的职务轮换方法有哪些?

答:(1)非主管工作的轮换。非主管工作的轮换主要是在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进行。

(2)在主管的职位间轮换。这种轮换是在组织同一层次上的各个不同的职务上进行。

(3)事先未规定的主管职务间轮换。这种方法较前两种方法为好,可避免职务轮换中常见的那种“做客”思想,避免下级人员产生某种抵抗情绪。

指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者,并简要说明该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

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有:

(1)管理是一个过程,尽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已。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领导工作的实质是对他人施加影响力,其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答:①一类是正式的权力或职位的权力:奖赏权力、强制的权力和合法的权力。

②一类是个人的权力或非职位的权力:专家的权力和榜样的权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30、举例阐述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答:(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管理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必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先进的技术,要有先进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否则,落后的管理就不能使先进的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判定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管理者的管理成果。通过实践可以验证管理是否有效,因此,实践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一环。而学习、研究管理学也是培养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并可缩短或加速管理者的成长过程。目前我国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是缺乏的。因此,学习、研究管理学,培养高质量的管理者成为当务之急。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会更加精细,社会大生产会日益复杂,而日新月异的社会将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因此,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31、论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答:规范是管理过程中借以规范组织全体成员的各种体系的规程和准则的统称。如人事制度、组织章程、财务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各种技术标准等。规范的实质是为个体行为确定准则,限定范围。因此,规范的执行与否往往伴随着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规范方式的特点是:1、权威性。规范一经确定必须执行,违反要受到必要制裁。降薪、降职、处分、排除等手段是主要的制裁手段。

2、无差别性、规范是不对具体情况具体人分别对待的一般、形式上平等的管理方式。这是保证其权威性的必要条件。

3、借助强制力,规范作为约束和限制个人行为的力量,需要有强制力为保障,否则无法起作用。

4、稳定性规范往往是条理化、科学化的办事规则或准则,反映了管理的内在要求,有一定稳定性。

规范化管理,以科学确定的各种标准和规范为基本准则的管理方式,就是规范化管理或称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优于传统管理方式的管理方式。1、规范化管理使组织具有高度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摆脱了个人因素对组织的影响;2、规范化管理充分体现了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3、规范化管理方式是适应现代组织的管理方式。规范化管理缺乏人际温情,但优大于劣。

六、案例分析题(共15分)

某五金工具公司尽管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但多年来产品销路一直很好。2009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产品开始滞销。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在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就决定停止现有产品的生产,而与环保部门合作,开发一款新型环保产品。该产品投入市场后,企业虽然没有亏损,但收益也不理想。

2011年市场又发生了新变化,原来停产的五金产品需求快速增加,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公司决定恢复原有的生产。但由于长时间的停产,产品的生产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不能达到原有水平。公司内部员工对这一决策一片怨言,认为两年前的转产是错误的。公司高层也在反思:第一次转产的决策是为了避免市场威胁;第二次恢复生产的决策是为了抓住市场机会。可为什么决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32、根据案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照决策对象的内容划分,决策包括哪些类型?该公司的决策属于哪一种类型?(6分)

(2)正确决策应具有哪些特征?该公司的决策是否符合正确决策的要求,为什么?(9分)答:(1)依照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公司的决策属于非程序化决策。

(2)正确决策应具有的特征:

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公司决策不符合正确决策要求,因为没有充分进行调研,没有了解和掌握信息,同时没有明确决策的目标。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1.管理 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载体是组织,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对象是相关资源,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2.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亨利·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3.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和切斯特·巴纳德等。 4.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1949年“行为科学”正式产生,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力很大的科学家及其理论,主要有马斯洛及其需要理论、麦克雷戈的XY理论、麦克兰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费鲁姆的期望理论等。 5.决策 管理学所讲的决策,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和在处理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时,从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的活动。决策是指向未来的,而未来对于任何人来

说都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一切决策过程都大致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确定决策目标;第二,设计备选方案;第三,评价和选择方案;第四,对付诸实施的方案进行评价。 6.计划 计划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计划内容都包含“5 W 1 H”: 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Who(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When(何时做,时间)、How(怎样做,方式、手段)。计划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约束性的特点。 7.组织 组织是指服从计划,并反映着组织计划完成目标的方式。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静态方面看,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这一网络可以把分工的范围、程度、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等用部门和层次的方式确定下来,成为组织的框架体系。从动态方面看,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通过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变革,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从时间上、空间上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每个成员都能接受领导、协调行动,从而产生新的、大于个人和小集体功能简单加总的整体职能。 8.领导 领导就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率领着一群人去达到目标。领导必须有以下三个要素: (1)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2)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在指挥、带领、指导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领导者必须要有指挥、协调、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领导权力有五个来源:法定性权力、奖励性权力、惩罚性权力、感召性权力、专长性权力等。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管理学概论》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管理 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认识,以及对管理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管理模型和方法,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并能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1.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模型和方法; 3.了解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管理学的定义、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 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等; 3.管理学的常见模型和方法:SWOT分析、四个管理功能、决策模型等; 4.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领导力、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等; 5.管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小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项目、团队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5.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拓宽对管理学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质量、小组合作等; 2.作业考核:包括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 3.期中考试:对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4.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5.学习报告:要求学生对一本管理学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并撰写学习报告。 六、参考教材 1.《管理学导论》(王国忠,北京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基础》(李光耀,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概论重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学概论 组织及其特征: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机构的实体。组织具有三个特征:组织是两个以上人员的集合体,需要以人为主体来开展工作、达成目标;每个组织都由一个明确的目的,通常以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来表达并反映组织所希望达到的状态;具有系统性的结构,借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组织的机构可以是弹性的、开放的,也可以是刚性的、严密的,但不管何种类型都具有精细的特征以便明确组织成员间的工作关系。 组织依据其最终目标可以划分为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两大类。由于不同类型组织的最终目的不同,所以尽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在管理活动中关注的侧重点就各不一样。管理者在实践工作中要视不同类型组织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有针对性地予以区别对待。 管理的内涵: 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范畴和起始概念。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研究的重点不同,至今仍未形成统一概念。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让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卡斯特:“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以上定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只能活动;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其中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如何达到组织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管理的性质 管理在性质上具有二重性,从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意义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可分析如下: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又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背景当中,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两方面的属性是管理的二重性,集中体现管理本质。 (2)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早期的管理活动完全依靠管理者长期积累的经验,多表现为一种艺术。现代管理探索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根据管理实践灵活运用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不断创新,因而现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管理的一般特征 管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具体特点,但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实践,它有着自身的一般特征。 (1)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实践都是以协作形式出现,由于工作任务复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与人之间复杂动态的协作关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通过最佳的工作组合和最优的机构设置,实现组织协作的最大效用。 (2)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在管理活动中,组织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3)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管理系统包括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人际关系是管理系统两大基本关系的主要方面,对组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际关系的有效管理,可帮助协调人与物的关系,并在组织内形成有机合作的整体力量,大幅增强管理系统的功效。 (4)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管理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手段不断革新,从而使管理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同时又反过来指导管理实践,促使组织的管理成效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循环往复,相互促进。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对管理职能的准确界定有极端重要性,它是达成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 组织中各级管理者都要承担的基本职能有四类,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总体战略,将计划逐层展开,制定战略实施和资源分配的方案。

管理学概论

第一篇管理导论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1.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2.效果:是指多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3.基层管理者:生产产品或者向顾客提供服务。 4.中层管理者:管理基层管理者。 5.高层管理者:卫组织做出决策,制定计划和目标。 6.管理的普遍性——所有类型和规模组织 —所有层级 —所有工作领域 —任何地域组织 附加模块一管理学史 1.Taylor的科学管理原则——为每项工作的每一组成要素开发一种科学的方 法,以代替陈旧的经验方法。 —科学的挑选,培训,教导和培养工人。 —与工人合作,确保所有工作都按业已形成的科学 原则完成。 —在管理者与工人之间尽量相等的划分工作职责。 —管理者承担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全部工作。 2.全面质量管理——密切关注顾客。 —关注持续改进。 —强调程序。 —改进组织所从事的每一件事情的质量。 —精确计算。 —员工授权。 3.霍桑研究——梅奥——人的行为和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群体因素会显著影响个体行为。 —群体标准会决定个体工人的产出。 —与群体标准,群体态度以及工作安全相比,金钱对于 决定工人的产出不是那么重要。 4.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员工持续不断的获得和分享新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的一 种组织。 5.韦伯——组织的特征——劳动分工。 —权利等级。 —正式的甄选。 —正式的规章制度。 —非个人性。 —职业导向。 6.法约尔——14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 —职权。 —纪律。 —统一指挥。 —统一方向。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报酬。 —集权。 —分权。 —等级链。 —秩序。 —公平。 —人员任期的稳定性。 —主动性。 —团队精神。 第二章理解管理的情境:约束和挑战 1.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承担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3.组织文化维度——关注细节。 —成果导向。 —员工导向。 —进取性。 —稳定性。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 4. 第二篇综合的管理问题 第三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1.全球观——民族中心论。 —多国中心论。 —全球中心论。 第五章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管理 1.社会义务:指的是一家公司由于承担着履行特定经济和法律责任的义务而从 事的社会活动。 2.社会响应:指的是公司为应对与某种普遍的社会需要而从事的社会活动。 3.社会责任:一个组织在其法律和经济义务之外愿意去做正确的事情并有意与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第一章总论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经典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指挥和协调也可以概括为领导。 1. 计划:计划就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具体形式、方法不仅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也受到传统文化、社会形态、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影响。 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领导者\联络员 2.信息角色收集与提供信息\发言人 3.决策角色战略决策\资源分配 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对应部分信息角色)专业知识\能力\经验等 2.人际技能(对应人际角色)沟通协调能力 3.概念技能(对应决策角色)抽象与理性思维\创新思维 从基层管理者到高层管理者,技术技能越来越不重要,概念技能越来越重要。 工业革命引发的管理实践 外国的管理实践和思想的革命性发展是在工厂制度产生之后。因此,早期的管理理论一般都是研究工厂管理、生产管理的,主要是企业管理理论。工业革命对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1.理查·阿克莱特的科学管理实践——细化而有效的工厂管理实践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劳动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重视人性中利己性在管理中的作用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更加系统化的管理、详细的记录与监督制度、人员培训与发展计划、职工参与管理 美国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管理成为一种职业,出现职业经理人 欧文的人事管理——人事管理之父,更加人性化的管理 巴贝奇的作业研究与报酬制度——研究工作方法、以生产贡献定报酬,为好建议发奖金 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建立规章制度 汤尼的收益分享制度与哈尔西的奖金方案——以业绩定待遇,以奖金激励职工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因此,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形成的基础,而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更高形式。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和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 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 一、古典管理理论 在20世纪初出现了以泰罗、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学家,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使这一时代成为管理学科的转折点,使管理逐步由经验变为科学,由支离破碎走向系统化。由于科学管理理论是人类第一次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所以又被叫做古典或经典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管理,着重研究的还是工厂内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解决生产组织方法的科学化、生产程序的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问题。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也称泰勒

管理学概论复习重点

1、管理的概念: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选择填空)管理原理的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3、(选择填空)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几个: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 4、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过程。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决策的依据: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5、决策的类型: 1、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3、从决策主体看,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4、从起点看,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5、从涉及的问题看,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6、从环境可控程度看,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6、决策的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7、决策的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问题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 方案5、做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 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对风险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 8、(选择填空)决策的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2、名义小组技术 3、德尔菲技术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2、政策指导矩阵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 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9、计划的概念: 名词上: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上: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内容:(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 who—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when—何时做?时间 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10、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候甚至是不可交织在一起的。 11、计划的层次体系图会画

管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管理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简答管理的特征; 答:第一,管理既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实践的组织形式; 第二,管理的载体是组织,是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第三,管理既是一个有机系统,又是一个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 第四,管理既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五,现代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是二者的统一; 2.简答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战略; 2规模; 3技术; 4环境; 5权力控制; 3. 简答领导的组织功能; 答:组织功能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合理地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把组织的三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组织功能是领导的首要功能,没有领导者的组织过程,一个组织中的人、财、物只可能是独立的、分散的要素,难以形成有效的生产力,通过领导者的组织活动,人、财、物之间的合理配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简答对领导定义的理解; 答:第一,领导包含领导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领导客体则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领导目标的顺利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 第二,领导是一种活动,是引导人们的行为过程,是领导者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去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过程; 第三,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影响力;领导者必须有追随者,领导者必须有影响其追随者的力量;第四,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群体的行为来达到组织的目标; 5.简答决策的特点; 答:1目标性; 2可行性; 3选择性; 4满意性;

《管理学概论》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学概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拓展资源 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学的基本命题探讨 “管理是什么?”是每个初学管理的人首先需要理解和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管理的定义。逻辑学认为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定义是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管理的定义是组成管理学理论的基本内容,明晰管理的定义也是理解管理问题和研究管理学最起码的要求。 从词义上,管理通常被解释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但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理解。由于管理概念本身具有多义性,它不仅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而且还因时代、社会制度和专业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理解。随着生产方式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人类认识领域的拓展,人们对管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别还会更为明显。 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然而,不同学者在研究管理时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同。直到目前为止,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 如何对管理这一复杂的概念进行比较全面和一般地概括呢? 让我们对管理活动的—般情况先做—下剖析。我们知道管理是一种行为,作为行为,首先应当有行为的发出者和承受者,即谁对谁做,其次,还应有行为的目的,为什么做。因此,形成一种管理活动,首先要有管理主体,即说明由谁来进行管理的问题;其次要有管理客体,即说明管理的对象或管理什么的问题;再次要有管理目的,即说明为何而进行管理的问题。

有了以上三个要素,就具备了形成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还应想到,任何管理活动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 以上分析说明,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 管理主体,回答由谁管的问题; 管理客体,回答管什么的问题; 组织目的,回答为何而管的问题; 组织环境或条件,回答在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 既然管理行为本身就是由上述这四个管理要素决定的,构成管理行为的这四个管理要素当然应在管理的定义中首先得到体现。其次,由于要真正进行管理活动,还必须要运用为达到管理目的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即解决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这一点也应该在管理的定义中能够得到体现。但是,法约尔在管理的定义中直接指出了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但是如果简单地把管理理解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些活动的总称的话,那么管理就成了一项项具体的活动而失去了它统一的实质。管理的定义应该反映客观管理活动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或者说,管理的定义中一定要反映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 根据上述管理要素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我们就可从一般意义上来概括管理,即一般地说,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的,组织内的成员从事提高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 二、管理和经营有何异同?——通过比较深化对管理概念的认识 经营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是商品生产者的职能。企业经营是指在企业活动过程中,为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如企业既要从事直接生产过程的活动,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把商品生产出来,又要从事流通过程的活动,以最

管理学概论学习心得

管理学概论学习心得 《管理学概论》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社会各种组织内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一般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学习了管理学概论后有意向几点体会跟大家分享.下面是管理学概论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管理学概论学习心得篇一 课堂教授我们所谓管理,就是建立组织并根据组织目标,通过人员.计划和规则,对人.财.物.信息等组织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组织和成员的良好发展; 我自认为管理就是上司在驾驭下属的同时使得下属心服口服,心甘情愿的为组织作出贡献;简单的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控制,这个才是最为重要的;法约 尔提出了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我始终认为要讲管理,就要讲如何提高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先;要做一名管理阶层人员是谈何容易,做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更是难上加难;这个需要的就是一定的自身发展能力和来自外界的支援;〝You can get it if you really want ,but you must try ,try and try,you ll succeed at last ......〞 沟通,人与人之间永远都会有着地位的悬殊;但是如何把这种生硬的地位悬殊 转化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微妙情感却是需要技巧;倘若组织里的一个小团 体跟领导者的意见相左,那么这个领导者会想方设法找出这个小团体的头儿,然后要去收拢他;虽然说服一个人要比说服一群人简单,但是这个小首领却往往是小团体思维最敏捷的一个,想要收拢他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就需要沟通,要试着让对方 讲出心中的不满,然后一一通过解说得到谅解和认可;但是如果是强制性的压制, 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管理者是否会成功,与人之间的沟通起着相当重要的因素; 管理的人性化;并不是欧美国家那些非人性化的管理在我们这个制造大国就很适用;因为组织制止同事间的恋爱,可能就会因此失去一个很优秀的员工,甚至是 两个优秀员工;但是如果组织里的人之间有着微妙的情感,那么工作的气氛和效率会有很大改善;虽然会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就中国人民的热情来讲,这个人性化管 理的利大于弊;组织还是最终受益者; 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曾经出过一本书《人性的弱点》他在书中讲到〝一个人的成功,只有_%归结子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3篇)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3篇)名字: 名词 1、治理:是人类组成群体,组织社会活动的一个最根本的手段。2.治理者:是组织中有权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3、滚动规划法:是一种将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依据近期规划的执行状况和环境状况,定期修订将来规划并逐步向前推移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编制规划的方法。4组织:是一个由某种共同特征,根据特定构造将人们联系起来的系统。5.部门化:是将组织中的工作和人员组变成治理的单位。 6、人力资源战略:是有规划的人力资源使用模式以及旨在使企业能够实现其目标的各种活动。 7、风险型决策:当决策问题存在着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均能精确知道时,则称为风险型决策,亦称统计性决策或随机性决策。 8、集权:是指把决策权集中在组织领导层,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打算、法令和指标办事,一切行悦耳上级指挥。 9、领导者:是实施领导影响过程的人,也就是那些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治理职权的人。10.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

见或行为,而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全都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11、沟通: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 12、领导:指一种行为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和影响力能引导、鼓励或者在某种意义上强迫人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13、分权:是上级霸气决策权安排给下级组织机构和部门的负责人,以便他们能行使这些权力,支配组织的某些资源,自主解决某些问题,完成其工作职责。14.动机“治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视的下级人员或上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动机是打算治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之一。 15、掌握: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规划进展并订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简答: 1、治理的概念内涵:人们之所以组成群体,是为了生存和改善生活,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有意义。但是,群体的协同行为要求步调全都,这样人们就必需放弃局部的自由,否则就难以到达组成群体的目的,这种协同行为就是治理。 2、目标治理的优点:1增加沟通和理解。2提高积极性和自律性。3推动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重新整合。4催促按规划付诸行动。 3、目标治理的任务:1明确目标,并能详细化。2明确目标次序。3合理配置资源。4有效的测评和掌握。 4、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治理思想现代化。2治理体制现代化。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1 最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庆海先生所著《管理学概论》一书。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21世纪管理学学科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该书特色突出:首先是系统性。该书共分七篇,序论、战略计划、组织管理、领导艺术、控制、绩效、创新,综合了古今中外的管理理论,完整地介绍。 了管理学的基本内容,覆盖了管理的全过程,不失为管理学理论的集大成。其次是通俗性。该书不像一些专业的管理学书籍那样高深,有关理论都经过了作者的消化吸收,转换成了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耐人寻味。 第三是实用性。该书不是纯理论的学术研究,也不是单纯的管理案例分析,而是一部综合各种理论之后形成的适合中国管理实际的实践方案。它不仅告诉读者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样做,包括方法、流程、操作细则、计划要领、行动要求、评价指标等内容都非常具体详细。 第四是前瞻性。该书参阅了大量的最新管理学研究成果,研究了古今中外管理发展的科学轨迹,分析了21世纪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展望了21世纪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介绍了适应这些变化的管理新模式,为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和管理的实际工作者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和最前沿的研究信息。 第五是创新性。该书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学研究体系,采用了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新见解。正如厉以宁先生所言:王庆海根据多年来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心得体会,并结合实际管理工作中丰富的经验,写成这本管理学专著。

总之,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覆盖面宽,实践性强。掩卷思考,颇觉欣慰:对管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大学非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管理工作者,有了一本适合自己阅读、随时使用的管理学书籍。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2 在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写下这篇体会,真诚希望对正在为考研最后冲刺的各位有点帮助,先祝福各位好运。 首先,我先给那些认为《管理学概论》很简单的同学敲一个警钟。《管理学概论》不简单,真的不简单,准确地说很难!我在刚开始复习管理学概论的时候也认为它很简单,不就一本书嘛,大不了全背了,比起其他的科目内容少多了。虽然也花了时间在上面(毕竟也是150分啊!!),但是我知道从我内心里,我并没有把它看得像不过100分的英语那样重要。那时我觉得它简单还有个原因就是我认为考试时候我肯定每道题都会把它给做了,即使考到没听说过的东西也可以瞎掰,还认为管理学不就是瞎掰嘛:)但是,在考前两个多月的一天我无聊上网时无意间读到一篇帖子,猛然间意识到我在管理学概论上复习远远没有到位,远没有达到考研的要求。那篇帖子内容大致在说每年同济的管理学概论得分都很低,能过110分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在90分以下,就算能过线的也都集中在90—100分之间。那天晚上回去后我就在想为什么大家都考这么少啊?题目很难吗?把历年题目找出来认真看了又看,不难啊!好多题目不就是书上的吗!?我原来计划把管理学概论考到125分,看样子是天方夜谭白日做梦了。但是,从那以后在考前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从思想上对管理学概论高度重视起来了。150分啊!没有理由不重视!!最后经过我的努力,管理学概论我考了112分,虽然没有达到我定的125分,但是据我的了解今年在最后去参加复试的50个同学里我应该是得分很高的一个:) 不炫耀自己了。还是开始说最后两个月怎么复习吧!

管理学概论有答案版的

管理学概论考前练兵 一、是非判断题 √1.无形资源具有有形的价值。 ×2.在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结构中,官僚是就管理中不负责任、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而言的。 √3.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可以是并存的。 √4.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是组织文化的根本,在建设组织文化时,要以隐性内容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 ×5.制度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6.行为科学的管理学家们将管理学关于人性的研究课题由“经济人”转向“社会人”,是管理学的一个重大突破。 √7.管理者理想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动态的“T”型结构。 √8.与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是执行能力。 ×9.对于企业组织来说,金融资源是它的核心资源。 ×10.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 ×11.在信息时代,组织的信息资源是无限的。 √12.管理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方法和答案。 ×13.韦伯认为,神授权力是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14.滚动计划法采用的是近粗远细的原则。 ×15,西蒙认为管理者决策时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 √16.目标管理是一种结果式管理。 ×17.目标管理认为,有力的领导控制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18.目标管理的方式是建立在Y理论基础上的。 ×19.目标管理的方式是建立在X理论基础上的。 ×20.目标的制定具有严肃性,确定之后不能修改。 ×21.目标管理强调由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目标,然后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个人。×22.决策就是拍板定案。 ×23.决策就是出谋划策。 ×24.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 ×25.非营利性组织没有经济性目标。 ×26.在组织规模既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正比。 √27.高层主管的管理幅度应较小些,基层主管的管理幅度可适当扩大些。 ×28.高层主管的管理幅度应较大些,基层主管的管理幅度可适当减少些。 ×29.受权人所承担的是最终职责。 √30.扁平型组织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 ×31.产品部门化是根据业务专业化原则,以工作或任务的相似性为基础来划分部门的。 √32.职能部门化是根据业务专业化原则,以工作或任务的相似性为基础来划分部门的。 ×33.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责权利关系的划分。 ×34.事业部制的组织形式适用各种规模的企业。 √35.组织在选择部门化的方式时,可以考虑多种部门化方式的综合运用。

管理学概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6篇)

管理学概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6篇) 管理学概论学习篇1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考研终于结束,这当中有艰辛和痛苦,大家都经历了过来.对于同济今年的管理学概论,我想有必要说两句. 大家都知道,以往管理学概论的题型都是名词解释,选择,简述,案例,而今年却出乎意料地把选择题部分取消了,选择题的二十分中十分分到了简述题中,也就是说述题由原先的五十分增到六十分,另外十分新增了一个计算题,虽然考后大家普遍反应计算题还是算比较简单的,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杀了个措手不及.由于本人参加过同达的辅导班,给我们上课的是同济以往的一阅卷老师,他曾说就往年情况来看,选择题得分率较高,是管理学概论试卷中的送分题型,一般人错两个左右是正常的,这也就是说选择题的二十分可平均拿十五六分左右,而今年的这种作法无疑是增加了试卷的难度. 本人参加xx年的管概考试,发下来的试卷只有一张,A4纸大小,正反两面,答卷纸是四张大开的白纸,一共十二页.不过考场上时间有限,一般不可能全都写满,阅卷老师的意思也不是让全写满,答题贵在要点全. 今年的名词解释出得难度一般,基本上搞好尤的书能拿到平均分.按照惯例,每年名词解释都会有一到两个比较难的,今年出到股票期权的概念,有点出乎意料,感觉不是管理学里的知识,本人是乱写一通,不过相信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写得出的.简述题今年考了对策三要素,管理幅度大小,法约尔的十四条,另外两个暂时想不起来,一共六十分,有两道题十五分,其它三道十分,这部分想拿高分比较困难.法约尔的十四条那道十五分,当时看到就傻眼了,一直真的考十四条不怎么可能,偏偏考到了,一考就是十五分,所以提醒以后考管概的学妹学弟们复习要扎实地掌握每一考点,不要存侥幸心理.从今年这五道题看,题目比较灵活,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权变能力,但知识点又全部来自尤的参考书,因些千万不要忽视指定参考书,要在熟透尤的书的前提下再去看别的资料,考前也一定要过一遍尤的书.至于计算题,其实比较简单,只有掌握好书上的就可以了,本人因为以往最多

管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全文5篇)

管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全文5篇) 第一篇:管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管理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答管理的特征。 答:第一,管理既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实践的组织形式。第二,管理的载体是组织,是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第三,管理既是一个有机系统,又是一个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第四,管理既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第五,现代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是二者的统一。 2.简答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1)战略。(2)规模。(3)技术。(4)环境。(5)权力控制。3.简答领导的组织功能。 答:组织功能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合理地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把组织的三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组织功能是领导的首要功能,没有领导者的组织过程,一个组织中的人、财、物只可能是独立的、分散的要素,难以形成有效的生产力,通过领导者的组织活动,人、财、物之间的合理配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去实现组织的目标。4.简答对领导定义的理解。 答:第一,领导包含领导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领导客体则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领导目标的顺利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 第二,领导是一种活动,是引导人们的行为过程,是领导者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去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过程。 第三,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影响力。领导者必须有追随者,领

管理学概论心得

管理学概论心得 管理学概论心得(精选14篇) 管理学概论心得篇1 课堂教授我们所谓管理,就是建立组织并根据组织目标,通过人员、计划和规则,对人、财、物、信息等组织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组织和成员的良好发展; 我自认为管理就是上司在驾驭下属的同时使得下属心服口服,心甘情愿的为组织作出贡献;简单的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控制,这个才是最为重要的;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我始终认为要讲管理,就要讲如何提高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先;要做一名管理阶层人员是谈何容易,做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更是难上加难;这个需要的就是一定的自身发展能力和来自外界的支援;“You can get it if you really want ,but you must try ,try and try,youll succeed at last.” 沟通,人与人之间永远都会有着地位的悬殊;但是如何把这种生硬的地位悬殊转化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微妙情感却是需要技巧;倘若组织里的一个小团体跟领导者的意见相左,那么这个领导者会想方设法找出这个小团体的头儿,然后要去收拢他;虽然说服一个人要比说服一群人简单,但是这个小首领却往往是小团体思维最敏捷的一个,想要收拢他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就需要沟通,要试着让对方讲出心中的不满,然后一一通过解说得到谅解和认可;但是如果是强制性的压制,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管理者是否会成功,与人之间的沟通起着相当重要的因素; 管理的人性化;并不是欧美国家那些非人性化的管理在我们这个制造大国就很适用;因为组织制止同事间的恋爱,可能就会因此失去一个很优秀的员工,甚至是两个优秀员工;但是如果组织里的人之间有着微妙的情感,那么工作的气氛和效率会有很大改善;虽然会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就中国人民的热情来讲,这个人性化管理的利大于弊;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通用16篇)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通用16篇) 管理学概论篇1 一句话总结管理学概论的感想——写三万字手磨出了老茧 离上次的《调研策略与方法》总结仿佛只是昨日之隔,便已经俩月过去,白云苍狗了。 虽然《管理学概论》的课程已经结束,但是一想到下周还是王老师给我们上《设计营销》的课,我的嘴角不住的哆嗦,浑身战栗,枯黄的面庞上深陷的双眼竟然挤出了几滴浑浊的泪滴。这里有人不禁要问,你上次结课也哭那是因为分别的泪水,这次怎么也哭呢?我满怀深情答复他说:“因为我对这老师,爱的深沉。” 119教室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前面一个曲尺形的大讲台,桌子底下预备着张倩提的热水,随时可以泡茶。上专业课的人,起床洗完了脸,每每拿着包子,来教室里吃——这是以前的事,现在不让在教室里吃了——坐在咯腚的凳子上,热热的吃着休息;倘若多花一块七,便可以买一杯豆浆,或者燕麦粥,就着包子吃了;但如果花十几块,就能买一个肯德基早餐,但这些学生,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学生会的领导们,才踱进119教室里,就着卫龙,慢慢的坐喝。 我从大一开始,便在13级文管班里当班长了,做整天管插电脑开投影仪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每天整天的坐在座位上,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校长是一副凶面孔,辅导员也没有好声气,只有王重远老师来上课,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王重远老师是面带笑容而穿levis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魁梧;红扑扑的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笑意;一丝丝才露尖尖角的胡子。虽然穿的是levis,可是并不修身。他对人说话,总是笑呵呵的,教人觉得亲切。王老师一到班里,所有吃包子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到:“王老师,昨晚写累死了!”他不回答,只是对大家,对我说:“拿两包茶叶,看看同学们来全了没有?”便排出他的U盘。同学们又故意高声嚷道:

管理学概论[五篇范例]

管理学概论[五篇范例] 第一篇:管理学概论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管理者通过行使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一系列职能,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地利用,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2)管理的社会属性,(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3、管理系统的构成:(1)管理目标、(2)管理主体、(3)管理客体、(4)管理媒介、(5)管理环境 主体 4、管理的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 5、管理者主体的类型: 1、按组织层次划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2、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直线管理人员和参谋人员 3、按工作的性质和领域划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项目管理者 6、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2信息传递角色3决策角色 7、管理者的素质:1思想素质、2知识素质:(文化知识、业务知识、管理知识)、3能力素质、4身体素质、5心理素质 8、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能力 客体 9、客体的基本形式:人、财、物 10、客体的属性:客观性、可控性、系统性 11、管理机制的含义: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特征:内在性,系统性,客观性、自动性、可调性 12、管理机制的内容: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利益驱动、政令推动、社会心理推动)约束机制(权利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社

会心理约束) 13、管理机制的应用价值(1)管理机制的研究是对管理行为内在本质与规律的揭示。(2)管理机制是加强科学管理的依据。(3)管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是组织(企业)改革的核心。 14、管理方法的含义: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在管理过程中对管理对象采取的方式、手段、措施和途径等的总和。分类: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 第二章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中心问题提高生产率) 1、制定标准的劳动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价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 6、实行职能工长制 7、实行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约尔组织管理之父---马克斯·韦伯第三章管理环境 1、管理环境是指影响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内外部因素的总和。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从事活动的,任何管理也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管理环境的特点制约和影响着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进程。 2、环境的分类:组织外部环境:(1)宏观环境(一般环境):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社会环境 d.技术环境 e.自然环境(2)微观环境(具体环境、任务环境):a.资源供应者(供应商)b.服务对象(顾客)c.竞争者d.政府管理部门及其政策法规e.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外部环境对产业和企业的影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会;为企业的发展施加威胁组织内部环境:(1)组织资源(2)组织经营能力(3)

自考企业管理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自考企业管理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企业 第一节企业类型 一、企业的概念 1.含义: 1) 企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厂手工业之后才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2) 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3)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计划的法人。 2.特点: 1) 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2) 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集团[课文P34具体介绍]不是企业,是企业的联合体,即诸多企业组成的一种联合体,工厂也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企业——p4) 3) 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经济组织要成为法人企业,必须具备的法律特征包括: (1)依法成立,即经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登记,有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使用自己的名称,有自己的场所。 (2)拥有独立支配的财产(是法人的主要特征)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自负盈亏、对经营的好坏独立承担经济责任和民事责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条件和保证。 (3)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即以自己拥有的财产和名义,独立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二、企业类型: 三、若干种企业类型简介 1.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三种类型: 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它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是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具体内容包括: (1)合营各方按合同规定的出资比例进行投资,各种形式的投资均要折算成币值。 (2)按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外方合营者所占股份的下限不低于25%,对上限没有规定。 (3)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主要特点。 2)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它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契约式的合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成为我国引进先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特点是: (1)中外合作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不是按各自投入的资本来确定,是通过合作各方自行协商、以合同或协议的方式加以确定。 (2)在投资方式上,是由国外合作者提供资金、设备、技术、材料等,中国合作者只提供场地、厂房和可利用的设备、设施等。 (3)中外合作者是根据合同中事先商定的利润分配比例进行分配,是一种由合作各方自行协商,以比较灵活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有限责任制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 3)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是指由外方投资者以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要而有益的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