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第14章测试题

管理学第14章测试题

1. In the statement, "The highway is very busy at 5 P.M., and is scary to drive on, so I'll wait until 7 P.M. to go home," the word "scary" represents which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A) cognitive B) behavioral

C) practical D) affective

2. If you believe that you control your own destin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ersonality traits are you likely to possess?

A)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B) risk aversion

C) high self-esteem D)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3. A person who believes that what happens to him is due to luck or chance is said to have a(n) ________.

A)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B) Machiavellian personality

C)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D) self-monitoring personality

4. Anna has recently been promoted to the managerial ranks which has increased her interaction with the senior managers at her company. She realizes that Peter, her assistant manager, exhibits a distinct lack of emotional involvement with his colleagues and subordinates. His entire focus is on achieving the goals he sets, no matter what the course he has to take to get there. These traits lead Anna to conclude that Peter ________.

A) is high on Machiavellianism B) has low self-esteem

C) is high on self-monitoring D) has high cognitive dissonance

5. Though clearly capable, Mary does not seem very confident of herself. She is always unsure of whether she can handle assignments that are difficult and as a result ends up choosing jobs that are fairly straight forward and involve routine work. She is also susceptible to evaluations from other people. Mary seems to have ________.

A) high cognitive dissonance B) a high Machiavellianism score

C) low self-monitoring D) low self-esteem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a person who believes that "the ends justify the means"?

A) He is likely to be low on self-confidence.

B) He is likely to be high in Machiavellianism.

C) He is likely to have an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D) He is likely to be risk averse.

7. The ability to sense how others are feeling is known as ________.

A) emotional stability B) empathy

C) resilience D) self-awareness

8. ________ theory explains how we judge people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what

meaning we ascribe to a given behavior.

A) Perception B) Behavior

C) Attribution D) Social contrast

9. In ________, the observer's perception of others is influenced more by the observer's own characteristics than by those of the person observed.

A) stereotyping B) self-serving bias

C) assumed similarity D) the halo effect

10. By using ________, we form a general impression about a person based on only a single characteristic, such as intelligence or appearance.

A) stereotyping B) selectivity

C) the halo effect D) assumed similarity

1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for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

A) OCB is a performance measure of efficiency.

B) The requirements of OCB are spelled out in employee job profiles.

C) OCB studies the behavior leading to permanent withdrawal from an organization.

D) OCB is discretionary behavior which promotes the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the organization.

12 Jonathan is standing for election as the mayor of Willsburgh. Various pressure groups in the town are beginning to voice their concerns to him, in the hope that he can address them. The most vociferous among these groups is the environmentalists. They are campaigning to shut down a factory that is causing the extinction of a rare breed of spotted owl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is most likely to create cognitive dissonance of Jonathan?

A) The decrease in the spotted owl population is a nation-wide phenomena, not a localized threat.

B) His main concern is to prevent the town's youngsters from migrating to the city, and he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prevent this.

C) Jonathan would like to preserve the wildlife of the area, but the factory employs one-fourth of the town's population.

D) Jonathan is a dedicated environmentalist with a history of voting for pro-green causes.

13 If you are a good planner and purposeful, you would probably score high on the ________ trait of MBTI®.

A) extraversion B) perceiving

C) introversion D) judging

14 If everyone who's faced with a similar situation responds in the same way, we can say the behavior shows ________.

A) reliability B) distinctiveness

C) consensus D) internal attribution

The Unhappy Employee (Scenario)

Mary is not happy with her current job. She dislikes having to convince prospective customers to buy products that she believes are inferior to others in the market. In her opinion, the lower quality products are overpriced. However, she has sales targets for all products, superior or otherwise, that she must meet in order to receive her commission.

1. Although Mary tries to meet the target sales for all products, she is torn between her beliefs and the actions she must take. This inconsistency or incompatibility is known as ________.

A) negative feedback B) difficult objectives

C) cognitive dissonance D)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minimize Mary's discomfort about selling the products even though she believes they are overpriced?

A) Comparable products from competitors are priced much lower than the products Mary sells.

B) Consumers never buy goods that do not add value.

C) A consumer survey indicates that people are dissatisfied with companies who bundle their low-quality products with the high-quality ones.

D) Her colleagues in the sales department agree that the inferior products are over-priced.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4章 人员配备

第十四章人员配备 一、教学要点 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2、外部招聘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内部晋升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4、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5、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和方法。 6、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7、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8、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9、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10、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12、彼得现象的基本内容。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 13、关键名词:人员配备、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平衡、外部招聘、内部晋升、贡献考评、能力考评、工作轮换、助理职务、代理职务、彼得现象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依据。 3.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管理人员的招聘程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试和评估候选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借助___________或称_________的方法。 6.培养能力与改变态度的培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9.为了得到正确的考评结果,首先要分析考评表的________________。 10. 人事考评首先是为了列出企业_________的清单,了解企业____________的基本状况。 11.人员配备也是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所以要考虑组织成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人员配备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 14.要根据组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全员培训。 15.人员配备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管理人员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外部招聘具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A.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 B.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客气。 C.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D.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 E.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下列关于贡献考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

第1-14章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练习题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 1.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3.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度引起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然而,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出现,反映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那种说法( )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 D.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4.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 A.计划 B.决策 C.组织 D.协调 5.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管理的实践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变动性 6.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这就是管理的()职能。

A、领导 B、决策 C、计划 D.组织 7.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的实现。 A、管理目标 B、组织决策 C、管理决策 D.组织目标 8.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二、判断正误 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2.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做出决策,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3.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4.经济环境对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关系,是组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罗宾斯管理学习题14章

第一章 口选择题 1·管理者是( )。 a.不需要补偿的雇员b·为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工作活动的人 c.组织的首脑 d.一线工人2·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和事业部经理都可以被称为( )。 a.基层管理者 b.非管理雇员 c.中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3·玛丽向营销副总裁上报工作内容,同时她又是监督者,一些小时工雇员直接向她汇报,那么玛丽是( )。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执行者 4·那些负责作出组织层面的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管理者被定义为( )。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非管理雇员 5·下列能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的是( )。 a·工资金额的多少 b.是否协调他人的工作c·是否组织新的项目 d.是否拥有技术技能6·如果比安卡的工作专注在减少浪费上,那么她更应该是( )管理者。 a·有效率的 b.有效果的 c.目标导向的 d.拥有技术技能的 7.效果通常被描述为( )。 a.工作活动有助于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b.委任尽可能多的责任 c.通过自己来管理过程 d.通过资金情况来定义一个项目的结果 8·( )可被理解为正确地做事,( )可被理解为一种结果,或者达到组织目标。 a.效果;经济 b.效果;效率 c.效率;效果 d.经济;效率 9.计划包括( )。 a.指导和激励他人 b.适时监控以确保完成任务 c.决定某事需要由谁来做 d.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10.当一个管理者决定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完成时,他是在(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1.将实际业绩和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可视为(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2·珍妮弗的上司要求她解释其所属部门的实际开支与公司预算数额不符 之处。在这里,上司执行的是( )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c1.控制 13·在组织成员之间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应属于( )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4.下列哪一个是管理者的决策制定角色的例子?( ) a.发起和管理新的项目 b.监督信息的共享 c.新员工的招聘和培训 d.作为各工作团队联络的桥梁 15.接收、收集和传播信息是管理者的( )部分职能。 a.决策制定角色 b.组织角色 c.人际关系角色 d.信息传播角色 16·根据明茨伯格理论,管理者的人际关系角色的职能包括( )的职能。 a.领导者 b.监听者 c.发言人 d.资源分配者 17.技术技能对于( )最为重要。 a.中层管理者 b.执行者 c.基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18.( )包括在工作中与其他个人与团队良好相处。 a.人际技能 b.决策制定技能 c.概念技能 d.技术技能 19·当管理者将要扮演他们的人际关系角色时,( )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学基础》自测题1-14章分类答案(四栏).doc

《管理学基础》自测题一1、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四栏)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单项选择 I. 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A )的说法不正确。A. 管理具有时效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I).管理具有二重性 2.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下列(B )项。 A. 影响作用 B.领导作用 C.制约作用 D.决定作用 3. 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D ). A.指挥B.控制C.协调D.计划 4. 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A)。具体职能B.计划职能C.指 挥职能D.控制职能 5. 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C)。A.管理就是决策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C.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I).管理就是经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6. 一般来说,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和(A)。A.变动性B.稳定性C.直接性D.间接性 7. 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D)。A.计划B.协调 C.组织 D.决策 8. “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 罗B.法约尔C.西蒙D.韦伯 9. 在对外部环境基本特征的表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B、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等基本特征C、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D.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相对性等基本特征 1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D )的重要性。A.预防 B.预测 C.组织 D.计划 II.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C)职能能够保证H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A、领导B、协调C、控制D.计划 12.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B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II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关系C、I [标、部门和 效率D.甘标、部门和人员 13. 为了保证计划H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14. “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C )的重要性。A、计划B、人事C、协调D.激励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单项选择 1.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A.亚当.斯密B.查尔斯-巴比奇C.泰罗D.大卫-李嘉图 2.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A)。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3. “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山(D )提出来的。A、韦伯R、泰罗C、梅奥D.法约尔 1. 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C)。A、工业管理之父 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之父D.行政管理之父 5. 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D )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D.效率的逻辑 6.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A )组织形式。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 7. 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B )。A.科研部门B.军队C.学校D.企业 8.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 (C )。A、经验教学R、案例学派C、案例教学I).经验学派 9. 战略管理的核心是(D)。A.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B.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有效的管理C.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价值观的培养D.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10.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一般由(B)等所组成。A、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B、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 价及控制 C、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实施6 D.战略目标、 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 第三章计划 %1.单项选择 1. 狭义的计划指的是(B )。A.执行计划B.制定计划C.计划准备I).检查计划 2. 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务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O A.计划工作的普遍存在 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 C.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 3. 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B )计划。A.综合B.专项C.生产D.财务 4. (D )也被称为数字化的划A.政策B.目标C.规则D.预算 5. 计划工作的核心是(B )。A、组织B、决策C、预测D.领导 6. 战略性计划一般由(B )负责制定。A、董事会B、高层管理人员C、中层管理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 7.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订了假期工资

管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 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二、概念和职能 1.以下不属于管理职能的是()。 A.组织活动 B.控制活动 C.有效获取资源 D.计划与决策 2.综合各种管理职能理论的研究,管理的最基本的职能有()。 A.生产B.计划 C.组织 D.经营 E.控制 3.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中的 ( )。 A.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领导职能 D. 控制职能 4.企业组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带领就是带领员工一道实现()的目标。 A、全社会 B、全体员工 C、本组织 D、管理者 E、员工个人 5.某公司总经理白手起家,从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发展为今天拥有百万资产的企业的经营者,目前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的生产线。但这位总经理却常常为管理生产工人的事发愁。因为他被工人们称为“白面书生”,很难与他们沟通。你认为最可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 A.采取严厉的措施,板起脸来。 B.招聘对生产管理有经验的专家,代替自己来管。 C.与生产工人坐在一起开座谈会,放下架子,逐步缓和关系。 D.开除给自己起外号的工人,杀一儆百。 三、管理者 1.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A.日常程序性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 2.上层主管人员的重要任务是( )。 A.监督执行 B.协调执行 C. 监督控制 D.决策控制 3.某技术专家,原来从事专业工作,业务精湛,绩效显著,近来被提拔到所在科室负责人的岗位。随着工作性质的转变,他今后应当注意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调整到()。 A.放弃技术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管理工作和领导工作 B.重点仍以技术为主,以自身为榜样带动下级 C.以抓管理工作为主,同时参与部分技术工作,以增强与下级的沟通和理解 D.在抓好技术工作的同时,作好管理工作 4.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能的根本目的是( )。 A.确保职工个人目标的实现 B.实现管理者个人的利益和价值 C.实现组织目标 D.体现管理者个人权威 5.一场胜败攸关的与敌交锋中,某炮兵连长亲自充当阻击炮手,英勇无比地发挥了

管理学-习题-第14章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判断题 1.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8年发布的ISO31000:1998 风险管理系列标准中,将风险界定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井指出影响是正面或负面的对预期的可能偏离。() 2风险的损失程度是指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值。() 3.风险识别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仅凭一次调查分析就能解决问题。() 4. 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揭示出经济单位面临的全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 5.危机都是毫无征兆的。() 6.危机应对的准备工作是为危机的突然发生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包括危机管理小组的设立、危机预案的制定、危机管理意识的培训这三个过程,以及为了减少危机损失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7.有效的危机反应包括危机恢复。() 8.危机预警就是组织在进行待续的资料收集基础上,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判断危机可能发生的概率并进行危机等级的评估,在危机发生前发出相应的警报,使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了解相关信息,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阻止危机的发生以及降低危机的损害,保证组织的有序运作和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填空题 1.按社会经济环境是否发生变化,风险可分为_____与_____。 2.一般而言,引发风险事故的风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3.___是危机管理的行动指南,提供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突发危机的应对策略。 4.基本风险也称为_____。 5._____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 6._____是最常用的一种风险分担方式。 7._____是造成损失的原因,如火灾或盗窃会造成财产损失。 8.有效的危机反应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 (三)选择题 1._____是指在经济环境没有变化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通常是由自然客观因素或者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四章课后题答案

14.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思考题 1.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否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具体说明如下: (1)管理人员的层级划分为三层: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其具体的职责分别为:①高层管理人员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其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②中层管理人员是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③基层管理人员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2)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其具体的内容如下:①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个层面上,通常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体特征对人们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的影响,要考虑诸如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作风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要研究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 ②群体的内容包括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工作群体的特征、结构、功能、发展过程和内聚力,就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的重要部分;③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从而对组织效率和气氛有重要的影响。把整个组织作为一个层面来研究的宏观方法是建立在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之上的。 (3)通过对比不同管理层级的管理者的职责和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层次,可知不同管理层次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领域是不同的。①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全局性的决策,其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更广,影响期限更长。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掌握概念型技能,把握全局意识、系统思想和创新精神,对组织行为学中有关组织的内容应该有更深入的掌握,也应以此为重点研究的领域;②中层管理者负责决策的传递、信息的沟通等,其应该更多的掌握关于组织行为学中群体内的关系与群体间的关系,在了解其他领域知识的同时,应该以群体特征为重点;③基层管理者主要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有责任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及时解答并同工作人员一起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因此,对基层管理者来说掌握组织行为学中有关个体的特征、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应是其重点问题。 2.“越来越多的公司现在认识到,如果能够对员工的情绪问题进行了解和管理,则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与同伴的协作关系、与顾客的交往。”这句话对管理者的意义何在? 答:这句话对管理者的意义是情绪会对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管理者对其员工情绪的管理,可以使员工发挥到最佳状态,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等。 (1)在组织活动中,情感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 ①积极意义:掌握情感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领导者对下属进行情感号召、情感联络和情感感化。a.情感号召就是针对人富有情感这一特点,选择那些最激动人心、最有号召力的宣传内容和手段,激励人们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随地吐痰”等,就是情感号召的具体实例;b.情感联

管理学_高教版_周三多主编_第二版__第14章习题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填空题 1.任何系统都是由__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这种关系就叫耦合。 2.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反映资金运动过程的各种财务资料,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用的结果,弄清企业的__、__、__以及__,以指导企业在下期活动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向,决定缩小或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 3.公开报酬的前提是__,这种评价要求以__与__为依据。 4.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 5.__是进行控制的基础。 6.__是指对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份额的要求。 7.产品领导地位通常是指__。 8.企业的存续是以__为前提的。 9.__是任何企业从事经营的直接动因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成败的综合标志。 10.__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标准。 11.机器的产出标准是其设计者计算的在正常情况下被使用的__。 12.__是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13.__使得控制过程得以完整,并将控制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相互联结。 14.纠正措施的制定是以__为依据的。 15.由于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提高,或者由于客观环境本身发生了重要变化而引起的纠偏需要,可能会导致原先计划与决策的局部甚至全局的否定,从而要求企业活动的方向和内容进行大量的调整,这种调整有时被称为__。 16.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下述特征__、__、__、__。 17.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应该是在__,就注意到偏差产生的__,从而__,__。 18.预测偏差的产生,可以通过建立__来实现。 19.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和__要恰到好处。 20.过多的控制并不总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企业应根据活动的__和__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21.控制是为了保证__与__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2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可以将控制过程分成__、__、__、__。 23.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__。 24.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分为__、__、__。 25.前馈控制的目的是防止__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 26.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以及__等内容。 27.判断控制程度或额度是否适当的标准,通常要随__、__以及下属__等因素儿变化。 28.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__及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 29.质量控制图的纵轴表示的是__。 30.控制费用基本上随着__的提高而增加,控制收益的变化则比较复杂。 31.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__和弹性的__ 二、选择题 1.测定员工态度的标准有多个方面,可以通过__来测定员工态度的变化。 A.分析离职率、缺勤率 B.统计改进作业方法活管理方法的合理化建议的数量 C.对定期调查的评价分析 2.劳动时间定额是利用秒表测定的受过训练的普通工人以正常速度按照标准操作方法对产品或零部件进行某个工序的加工所需的__。 A.最小时间

管理学自测题7-14章

自测练习:第三篇组织与人事 第7章组织概述 一、单项选择 1.提出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 A、巴纳德 B、韦伯 C、厄威克 D、古利克 2.提出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社会学家是()。 A、巴纳德 B、韦伯 C、孔茨 D、厄威克 3.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4.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企业结构 D、结构等级 5.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原则。 A、责权利相结合 B、分工协作 C、目标任务 D、统一指挥 6.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 A、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协调,信息的交流 B、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 C、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D、相互的协调,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二、判断正误 1.组织作为人的集合,就是简单的个人的加总。 2.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责权利关系的划分。 3.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就是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譬如某企业、某协会等。 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5.企业在确定其上下级权力划分时,应考虑的因素之一是企业产品种类的多少,专业化生产企业,比如汽车制造等,由于规模较大,一般应采用分权模式。 6.各级职务和岗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就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职权等级。 第8章组织结构 一、单项选择 1.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体现较强的()。 A、弹性 B、刚性 C、不确定性 D、柔性 2.小批量生产企业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常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对企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适于采用()组织形式。 A、集权式 B、分权式 C、均权式 D、不确定 3.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 A、均权管理 B、分权管理 C、集权管理 D、不确定 4.在组织结构的横向协调设计时,()认为协调方式经历了相互调整方式、直接监督方式、标准化方式三个阶段。 A、亨利?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 C、威廉?詹姆士 D、亨利?明茨伯格 5.通过职工联谊制度、上下级定期交流等制度实现协调的方式是()。 A、相互调整方式 B、结构协调方式 C、制度协调方式 D、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6.组织结构设计的主体阶段是()。 A、因素分析 B、职能分解与设计 C、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 D、运行保障设计 7.()即H型结构。 A.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B、控股型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矩阵制组织结构 8.M型组织结构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它的初创者是著名管理学家()。 A、斯隆和杜邦 B、鲁梅尔特 C、福特和艾柯卡 D、洛克菲勒

管理学-习题-第14章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一)判断题 1.国际标准化组织在 1998 年发布的 ISO31000:1998 风险管理系列标准中,将风险 界定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并指出影响是正面或负面的对预期的可能偏离。() 2 风险的损失程度是指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值。() 3.风险识别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仅凭一次调查分析就能解决问题。() 4.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揭示出经济单位面临的全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 5.危机都是毫无征兆的。() 6.危机应对的准备工作是为危机的突然发生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包括危机管理小 组的设立、危机预案的制定、危机管理意识的培训这三个过程,以及为了减少危机损失 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7.有效的危机反应包括危机恢复。() 8.危机预警就是组织在进行待续的资料收集基础上,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判 断危机可能发生的概率并进行危机等级的评估,在危机发生前发出相应的警报,使组织 相关部门及人员了解相关信息,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阻止危机的发生以及降低危机的损 害,保证组织的有序运作和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填空题 1.按社会经济环境是否发生变化,风险可分为与。 2.一般而言,引发风险事故的风险因素有,,和。 3.是危机管理的行动指南,提供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突发危机的应对策略。 4.基本风险也称为。 5.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 6.是最常用的一种风险分担方式。 7.是造成损失的原因,如火灾或盗窃会造成财产损失。 8.有效的危机反应通常包括,,和。 (三)选择题 1._____是指在经济环境没有变化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通常是由自然客观因素或者

管理学-习题-第14章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判断题 1.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8年发布的ISO31000:1998 风险管理系列标准中,将风险界定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并指出影响是正面或负面的对预期的可能偏离。() 2风险的损失程度是指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值。() 3.风险识别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仅凭一次调查分析就能解决问题。() 4. 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揭示出经济单位面临的全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 5.危机都是毫无征兆的。() 6.危机应对的准备工作是为危机的突然发生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包括危机管理小组的设立、危机预案的制定、危机管理意识的培训这三个过程,以及为了减少危机损失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7.有效的危机反应包括危机恢复。() 8.危机预警就是组织在进行待续的资料收集基础上,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判断危机可能发生的概率并进行危机等级的评估,在危机发生前发出相应的警报,使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了解相关信息,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阻止危机的发生以及降低危机的损害,保证组织的有序运作和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填空题 1.按社会经济环境是否发生变化,风险可分为与。 2.一般而言,引发风险事故的风险因素有,,和。 3. 是危机管理的行动指南,提供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突发危机的应对策略。 4.基本风险也称为。 5. 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 6. 是最常用的一种风险分担方式。 7. 是造成损失的原因,如火灾或盗窃会造成财产损失。 8.有效的危机反应通常包括,,和。 (三)选择题 1._____是指在经济环境没有变化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通常是由自然客观因素或者

管理学自考13、14章历年试题

074 6.某企业产品合格率目前在92%左右,计划提高产品质量,将合格率提高到96%,这个96%称为() A.控制性目标 C.专业目标B.突破性目标 D.组织目标 18.沟通网络中,开放式得网络系统就是() A.链式 C.轮式 20.控制工作得首要目得就是() A.维持现状 C.改革、创新 25.非正式沟通得类型有() A.集群连锁 C.单线连锁B.密语连锁 D.轮式 B.打破现状 D.修改已有得计划 B.Y式 D.全通道式 E.环式

30.管理信息系统 36.宏力电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新领导班子上任以后,公司内部矛盾重重,经管理专家诊断,认为该公司主要就是出现了沟通障碍问题。请您结合实际,论述沟通中得主要障碍因素。 36.宏力电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新领导班子上任以后,公司内部矛盾重重,经管理专家诊断,认为该公司主要就是出现了沟通障碍问题。请您结合实际,论述沟通中得主要障碍因素。 077 5.某企业产品得合格率目标原定为98%,计划本期仍维持在原水平上。维持原产品合格率水平98%得计划目标属于() A.突破性目标 C.预算目标B.控制性目标 D.管理目标 16.在下列沟通形态中,组织成员满足感最高得沟通形态就是() A.链式 C.Y式B.轮式 D.全通道式 18.控制工作原理中,“管理者及其下属得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得职务,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得原理就是() A.组织适宜性原理 C.直接控制原理B.控制关键点原理 D.反映计划要求原理 19.运营预算中最基本与最关键得就是()

A.直接人工预算 C.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30.预算B.管理费用预算 D.销售预算 064 17.一个组织若需要创造出一种高昂士气来实现组织目标时,下述何种沟通方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得措施?() A.链式沟通 C.轮式沟通B.Y式沟通 D.环式沟通 19.控制工作中采用管理突破得目得就是() A.纠正超过计划允许范围得偏差 B.解决组织在长期活动中存在得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 C.解决直接影响组织日常活动得“急性问题” D.对生产过程平稳性得控制 30.运营预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2.简述非正式沟通得含义及类型。 067 14、创造性地引入“百万机会缺陷数”得公司就是() A、西门子公司

管理学原理14-19章习题.

第14章团队 一、单选 1、团队在知识创造过程中起着()作用。 A. 关键作用 B. 决定作用 C. 承上启下 D. 上请作用 2、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是() A. 自我管理团队 B. 过程改进团队 C. 工作团队 D. 临时团队 3、工作团队与过程改进团队的关键区别在于其() A. 不是跨职能的 B. 是临时的 C. 不是跨职能和临时的 D. 是跨职能和临时的 4、在团队发展的震荡阶段,团队呈现的特点是() A. 完全理解团队任务 B. 形成团队结构 C. 团队融洽、冲突较少 D. 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 5、团队具有关注团队目标、愿意对话等的特征,属于团队生命周期的() A. 形成阶段

B. 震荡阶段 C. 规范阶段 D. 执行阶段 二、多选 1、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有() A. 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运营成本的较少 C. 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 D. 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 E. 满足感和认同感 2、下列属于团队发展震荡阶段的特征的有() A. 感到满足 B. 关注过程 C. 外部忠诚的制约 D. 对抗 E. 态度动荡不定满足感和认同感 三、名词解释 1、团队 四、简答 1、简述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 2、简述团队活动给个人带来的好处。 3、简述团队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五、论述 1、试述如何做好团队工作

第15章沟通 一、单选 1、有实验证明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形体语言占有的信息量为() A. 7% B. 15% C. 38% D. 55% 2、列沟通类型中,()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 A. 全通道式沟通 B. 链式沟通 C. 环式沟通 D. 轮式沟通 3、下列沟通类型中,全体成员满足最高的是() A. Y式沟通 B. 链式沟通 C. 环式沟通 D. 轮式沟通 4、在美国被称为“葡萄藤”的沟通类型是() A. 正式沟通 B. 非正式沟通 C. 链式沟通 D. Y式沟通 5、沟通的原则不包括() A. 完整性原则 B. 稳定性原则 C. 明确的原则

管理学习题14-15章

第十四章 口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是( )。 a.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b.预测行为 c.理解行为 d.操控员工行为 2.由于招聘、筛选和培训成本的上升,高( )会成为一个问题。 a.员工满意度 b.工作场所不当行为 C.离职率 d.生产率 3.( )是一种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正式的工作要求q但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a.员工生产率 b.组织公民行为 C.社区服务 d.工作承诺 4.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的评价性陈述叫做( )。 a.知觉 b.态度 C.人格特质 d.失调 5.个体持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是( )。 a·态度的行为成分 b.态度的认知成分 c.态度的情感成分 d.认知失调 6·下列关于满意度一生产率背反关系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满意度与生产率之间高度正相关 b·当员工行为受到外部力量的制约时,满意度与生产率之间关联度更高 c·满意度~生产率之间的关联程度只有在个体层面才显著 d.只有满意度才能带来生产率的提高 7·下列哪一项最能描述工作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 a.满意的员工会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b.不满意的员工会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c.不满意的顾客会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d.满意的顾客会增加员工的不满意 8·( )是员工认可某个组织及其目标,并希望长期维持自己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身份的程度。 a.工作满意度c.组织承诺b.工作参与d.认知失调 9.认知失调是( )。 a.人们通过其认知心智提高对事物的认知 b·一个非理性的过程,使人们在解决争议前都处于疯狂状态 c.是人们感知世界并试图在其中工作的方式 d·是两种或多种态度之间,或是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的任何不协调或不一致 10·( )是个体所具备的独特心理特质的总和。它影响着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方式,通常被描述为个体具有的可测量的品质。 a.态度 b.情绪智力 c.IQ d.人格 11·下列哪一项不是迈尔斯一布瑞格斯类型指标(MBTI)的维度之一?( ) a.外向型或内向型 b.领悟型或直觉型 c.情感型或思维型d.阳刚特质或阴柔特质 12·根据迈尔斯一布瑞格斯类型指标,如果两位管理者在探讨员工的问题解决模式,例如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等,管理者会讨论他们的( )维度。 a.社会倾向 b.资料收集 C.决策偏好 d.决策风格 13·大五人格模型包括( )的人格维度,即指个体的责任感、可靠性以及成就取向的程度。 a.外倾型 b.随和性 c.责任意识 d.情绪稳定性 14·研究表明,( )高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更低,对其工作环境更加疏远,对工作的参与程度也

曲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9-2020学年管理学章节练习题第14章

曲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9-2020学年管理学章节练习 题第14章 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 1.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是按()进行分类的。 [单选题] * A.按组织系统 B.按照方向 C.按照是否进行反馈(正确答案) D.按照方法 2. 团队沟通是指组织中以()为基础单位对象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单选题] * A.工作团队(正确答案) B.员工 C.部门 D.级别

3. 吴总经理出差二个星期才回到公司,许多中层干部及办公室人员,马上就围拢过来。大家站在那里,七嘴八舌一下子就开成了一个热烈的自发办公会,有人向吴总汇报近日工作进展情况,另有人向吴总请求下一步工作的指示,还有人向吴总反映公司内外环境中出现的新动态。根据这种情况,你认为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最适当地反映了该公司的组织与领导特征() [单选题] * A.链式沟通、民主式管理 B.轮式沟通、集权式管理(正确答案) C.环式沟通、民主式管理 D.全通道式沟通、集权式管理。 4. 英国大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启示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企业之间的物质交换不如经验交流重要 B.人各有所长,各有所需,但精神需要更为重要 C.当前流行的请客送礼之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 D.促进企业内部人们的信息沟通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正确答案) 5. 王先生前些年下岗后,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开始只有不到十个人,所有人都直接向王先生负责。后来,公司发展很快,王先生就任命了一个副总经理,由他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并向他汇报,自己不再直接过问各部门的业务。在此过程中,该公司沟通网络的变化过程是() [单选题] * A.由轮式变为链式

管理学原理第12-19章测试题

管理学原理第十二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成功地履行管理职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A.管理能力 B.管理愿望 C.管理权限 D.管理责任心 2.完成管理活动的本领指() A.能力提升 B.培训 C.经验 D.管理能力 3.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具有广告效应 4.()的目的是发现最适宜担任的职务。 A.智力测验 B.品格测验 C.适应性测验 D.职业测验 5.如果一个管理者在其职位上有成就,那么正是这种成就导致他提升到更高的职位,直到这个人终于“被提升过头”,这就是所谓的“彼得原理”。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选聘管理者时要做到( ) A.选聘的条件要适当 B.注意候选人的潜在能力 C.正确看待文凭与水平 D.敢于启用年轻人 6.为了了解管理者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质量,我们需要对其进行() A.测验 B.考评 C.成绩记录 D.考试 7.解决组织用人、领导、控制等管理工作的关键是() A.管理愿望 B.管理能力 C.人才流动 D.目标管理 8.对主管人员来说,最常见的考评方式是() A.自我考评 B.群众考评 C.上级考评 D.笔试 9.对高、中、低层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是有所区别,按三种技能在其技能组成中的比重从大到小排列,对低层管理人员技能要求应是() A.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B.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10.对管理者进行培训是,应遵循() A.职位相称原则 B.“全面提高,重点培养”原则 C.组织原则 D.有利提升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选聘管理人员的具体条件有() A.德才兼备 B.“四化” C.管理愿望 D.管理能力 E.身体素质 2.由组织自行选拔管理者时,通常的测验有() A.智力测验 B.体能测验 C.熟练和适应性测验 D.职业测验 E.品格测验 3.考评的要求是() A.指标客观 B.方法可行 C.内容科学 D.时间要适当 E.结果要反馈 4.对管理者绩效的考评包括() A.考评过程 B.考评目标 C.优缺点 D.考评标准 E.考评成果 5.对管理者进行考评,对于选拔和培训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经常采用的方式有() A.自我考评 B.上级考评 C.群众考评 D.考试考评 E.成绩记录考评 6.管理者考评方式中的群众考评所指的“群众”包括() A.管理者本人 B.被管理者 C.同级管理者 D.下级管理者 E.上级管理者 7.考评的方法有很多,包括() A.考试法 B.对比法 C.自我考评法 D.模糊数学法 E.成绩记录法 8.美国管理学家卡茨(Robert·L·Katz)提出,一个管理者至少应具备的三大基本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会计技能 C.人事技能 D.安全技能 E.概念技能 三、名词解释题 1.管理愿望 2.人才生命周期 3.职务轮换 四、简答题 1.在选聘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简述管理者进行培训的方法。

周三多-管理学1-8章练习题-(含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1-8章练习题-(含答案)(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载体”是()。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 2、管理的核心是()。A财务控制B战略制定 C处理和人际关系D设计运行组织结构3、“组织共同劳动而产生, 反映了社会协作劳动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是指管理的()。A科学性B艺术 性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4、“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反映一定社会形态 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按统治阶级 意志挑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持和完善生产关系。”这是指管理的()。A科学性B艺术性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5、“没有实践便无所谓 管理”是指管理学哪一特征()。A应用性B综合性C复杂性D独立性 6、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 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方法是管理学研究的哪一种方法。()A比较方法B归纳法 C试验模拟方法D可行性试验 7、比较管理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伴随()的发展于 经济国际化的趋势而不断发展起来的。A跨国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C有限 责任公司D独资公司8、()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掌握 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等。A专业管理人员B高层管理人

员C中层管理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9、()的主要职责是:指挥和从事具 体的管理活动。A专业管理人员B高层管理人员C中层管理人员D基层管 理人员10、()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A技术 技能B人事技能C决策技能D概念技能 11、按照人本原理的观点,现代管理的核心是()。 A人是管理的主体B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C使人性得到最完美 的发展D管理是为人服务的12、在人本原理的动力原则中,()是根本。A物质动力B精神动力C信息动力D外界压力13、在现代管理中,()是 管理的主体。A人B财C物D信息14、“管理活动应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 现相同的产出,或以相同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这是管理的()。A人本原理B系统原理 C效益原理D可持续发展原理15、“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核心, 强调人、社会和环境关系的整体协调与和谐发展。”这是管理的()。A 人本原理B系统原理C效益原理D可持续发展原理 16、依靠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权力,运用带有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 命令、指示、规定以及规章制度等方式,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和作用 的管理方法。被称为()。A法律方法B经济方法C行政方法D教育方法 17、利益性是()最重要的特点。A法律方法B经济方法C行政方法 D教育方法18、()是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都具备的特点。A权威性B规 范性C概括性D强制性 三、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