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4章-人员配备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4章-人员配备

第十四章人员配备

一、教学要点

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2、外部招聘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内部晋升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4、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5、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和方法。

6、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7、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8、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9、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10、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12、彼得现象的基本内容。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

13、关键名词:人员配备、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平衡、外部招聘、内部晋升、贡献考评、能力考评、工作轮换、助理职务、代理职务、彼得现象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依据。

3.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管理人员的招聘程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试和评估候选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借助___________或称_________的方法。

6.培养能力与改变态度的培训方法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得到正确的考评结果,首先要分析考评表的________________。

10。人事考评首先是为了列出企业_________的清单,了解企业____________的基本状况。

11.人员配备也是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所以要考虑组织成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人员配备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

14。要根据组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全员培训。

15。人员配备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管理人员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外部招聘具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A.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

B.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客气。

C。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D。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

E.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下列关于贡献考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程度

B. 应尽可能把管理人员的个人努力和部门的成就区别开来

C。能力的大小与贡献的多少存在着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D.贡献往往是努力程度和能力强度的函数.因此,贡献考评可以成为决定管理人员报酬的主要依据.

3。与被考评对象发生业务联系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上级、关系部门、下属。由_________的考评主要是评估当事人的协作精神;________来填写考评表,主要是考核和评价下属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__________的评价则着重于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A.上级人员B,关系部门C。下属

4.下列关于工作轮换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工作轮换包括管理工作轮换与非管理工作轮换;

B。工作轮换能培养员工的协作精神和系统观念;

C。工作轮换的主要目的是更新知识;

D。为了有效地实现工作轮换的目的,要对受轮换训练的管理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

5.设置助理职务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

A.减轻主要负责人的负担;

B。使助理积累高层管理经验;

C。使培训组织者更好地了解受训人的管理能力;

D。受训者能够学习主管的工作方式,吸取经验;

6。下列问题中可用来考核管理人员计划能力的是_______________。

A。他是否为本部门制定与公司目标有明确关系的可考核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B。他是否对下属在进行工作、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授予相应的职权?

C.他是否理解公司政策在其他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并确保下属也这样做?

D。他是否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以确保部门的实际工作与计划要求相一致?

E。他是否建立了必要的信息反馈制度,并明确职权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在管理中的地位区别?

7.下列问题可以用来考核管理人员组织能力的有______________。

A。他对下属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否有明确的要求,并确保下属能理解自己的任务?

B。他是否理解公司政策在其他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并确保下属也这样做?

C。他是否对下属在进行工作、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授予相应的职权?

D.他在授权后是否能控制自己不再利用这些职权进行决策,从而干预下属工作?

E.他是否建立了必要的信息反馈制度,并明确职权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在管理中的地位区别?

8.在以下各项,哪项应作为管理干部培训的主要目标?

A。传授新知识与新技能

B.灌输本企业文化

C.培养他们的岗位职务所需的可操作性技能

D。以上都是

9。采取工作轮换的方式来培养管理人员,其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__________.

A.提供受训者的业务专精能力B。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压力

C。增强受训者的综合管理能力D。考察受训者的高层管理能力10。以下和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量无关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A.企业的产品数量B.组织的规模

C.人员的流动率D。组织发展的需要

11.管理人员选聘时不需要作为主要考虑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A.管理的欲望B。冒险的精神

C。强健的体魄D.沟通的技能

12。内部招聘的最主要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A.引起同事不满B。有历史包袱,不能迅速展开工作

C.要花很长时间重新了解企业状况D。知识水平可能不够高

13.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连续选任了几位干部,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

而被中途免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A.组织设计上没有考虑命令统一的原则

B. 管理部门选聘干部上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C. 组织设计忽视了对于干部的特点与能力要求

D。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到责权对应的原则

14.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2人,其中厂长1人,车间主任4人,班组长18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每一岗位均不设副职.这时,厂长的管理幅度为:_________________.

A 4 B7 C 22 D23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

2。人员配备要遵循哪些原则?

3。如何确定组织管理人员的需要量?

4.外部招聘有何优缺点?

5。内部提升有何优缺点?

6.管理人员考核有何作用?

7。在贡献考评中要注意什么?

8.管理人员考评对管理人员有何积极影响?

9.传统的考评方法有什么弊端?应该如何克服?

(四)问答题

1.怎样评估现有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如何从组织外部招聘合适的管理人员?

2.如何使人员的稳定与流动合理地组合,从而在帮助每个管理人员找到最恰当的工作岗位,使人才得到最充分、最合理地使用的同时,保持组织的稳定性?

3.为什么不仅要考评管理人员的贡献,还要考评其能力?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会出现彼德现象?如何防止彼德现象的出现?

三、习题答案

(一)填充题

1.确定人员需要量,选配人员,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2。职务数量,类型;

3.管理的欲望,正直诚信的品质,冒险的精神,决策的能力,沟通的技能;

4.公开招聘,粗选,知识和能力考核;民意测验,选定管理人员;

5。情景模拟,案例分析;

6。工作轮换,设置助理职务,临时职务;

7.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发展能力;

8。确定考评内容,选择考评者,分析考评结果,传达考评结果,建立人才档案;

9.可靠性;

10。人力资本,管理队伍;

11。特点,爱好,需要;

12。评价,承认,运用;

13.组织设计;

14.成员,技术,活动,环境;

15。因事择人,因材器用,人事动态平衡;

16. 外部招聘,内部提拔;

(二)选择题

1.ABE 2。C 3.B,A,C 4.ABD 5.ABCD6。ACD 7.ACDE8. D 9.C 10。A 11.C 12.A 13。C 14。B

(三)简答题

1。人员配备的任务可以从组织和个人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⑴从组织需要的角度去考察,要通过人员配备使组织系统开动运转;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力量;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⑵从组织成员配备的角度去考察,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承认和运用;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发展,素质不断提高。

2。为求得人与事的优化组合,人员配备过程中必须依循一定的原则。⑴因事择人的原则。选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要求其从事与该职务相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首先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⑵因材器用的原则。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⑶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使能力发展并得到充分证实的人去从事更高层次的负更多责任的工作,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务需要的人有机会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以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达到人与工作的动态平衡。

3。确定组织管理人员的需要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⑴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管理人员的配备首先是为了指导和协调组织活动的展开,因此首先需要参照组织结构系统图,根据管理职位的数量和种类,来确定企业每年平均需要的管理人员数量.⑵管理人员的流动率。不管组织作出何种努力,在一个存在劳动力市场、且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国度,总会出现组织内部管理人员外流的现象。此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组织中现有的管理队伍会因病老残退而减少。确定未来的管理人员需要量,要求计划对这些自然或非自然的管理干部减员进行补充。⑶组织发展的需要。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发展,活动内容的日益复杂,管理工作量将会不断扩大,从而对管理人员的需要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计划组织未来的管理干部队伍,还须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4.外部招聘的优点为⑴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⑵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⑶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客气。

外部招聘的局限性为⑴外聘干部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⑵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⑶外聘干部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打击.

5。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地证实后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优点为⑴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⑵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⑶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⑷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为⑴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⑵可能造成近亲繁殖。

6。⑴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高依据;⑵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⑶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⑷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7。⑴应尽可能把管理人员的个人努力和部门的成就区别开来,即力求在所辖部门的贡献或问题中辨识出有多大比重应归因子主管人员的努力。⑵贡献考评既是对下属的考评,也是对上级的考评.贡献考评是考核和评价具体管理人员及其部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程

度.

8.考评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1)考评结论直接反映了组织、上级、部属、同行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反映了组织对自己努力的承认程度;(2)组织根据考评结论

而进行的分配或晋升方面的决策,会影响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由于这两个原因,每个管理人员都会重视组织的考评,都会把组织对自己的考评与别人进行比较,以判断组织对自己是否公正。

9。传统的考评方法,往往是由直接上司来考评各管理人员,直接上司虽然对部属比较了解(而且这种考评方法也能促进上司去注意下属的情况和要求),但每个上司都不希望下属的能力和贡献评价中得到不利的结论(培养部下的能力往往是影响上司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考评时往往打分过宽。这种考评方法还有可能促成管理人员只知“唯上"的坏作风,只愿求得上司的赏识,只做上司能够看得到的表面文章,而忽视部下和关系部门的要求,不做扎扎实实的工作。让相关部门或部属来填写考评表可以克服这些弊病,促进管理人员加强民主意识和协作意识.

(四)问答题

1.对现有人员的考评应该从贡献和能力两方面来进行。⑴在贡献考评中要注意应尽可能把管理人员的个人努力和部门的成就区别开来,即力求在所辖部门的贡献或问题中辨识出有多大比重应归因子主管人员的努力;贡献考评既是对下属的考评,也是对上级的考评。贡献考评是考核和评价具体管理人员及其部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⑵由于管理人员的能力要通过日常的具体工作来表现,而处理这些工作的技术与方法又很难与那些抽象地描述管理者素质特征或能力水准的概念对上号。因此,能力考评中要注意切忌只给抽象概念打分。

考评的程序为⑴确定考评内容。⑵选择考评者。⑶分析考评结果,辨识误差。⑷传达考评结果。⑸根据考评结论,建立企业的人才档案。

2。⑴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合理确定人员需要量。⑵选配人员.为了保证担任职务的人员具备职务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对组织内外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做出最恰当的选择.这些待聘人员可能来自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社会.⑶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维持成员对组织忠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他们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培训无疑是人员配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培训,既是为了适应组织技术变革、规模扩大的需要,也是为了实现成员个人的充分发展.因此,要根据组织的成员、技术、活动、环境等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进行全员培训,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未来管理人员的培训.

3。贡献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但不仅仅取决于后者.能力的大小与贡献的多少并不存在着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为了有效地指导企业的人事调整或培训与发展计划,还须对管理干部的能力进行考评。能力考评是指通过考察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管理工作,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能力,即分析他们是否符合现任职务所具备的要求,任现职后素质和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从而能否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人事考评首先是为了列出企业人力资本的清单,了解企业管理队伍的基本状况。作用为⑴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高依据;⑵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⑶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⑷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4. 英国管理大师劳伦斯·J·彼得发现,“在实现等级制度的组织例,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逮的层次",这就是著名的彼得现象。种现象能够产生的一种重要原因是:我们提拔管理人员往往主要根据他们过去的工作成绩和能力.在较低层次上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管理者能否胜任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答案是不肯定的.只有当这些人担任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证实以后,才应考虑晋升的问题,检验某个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担任较高职务的条件的一种可行方法,是安排他担任某个临时性的“代理"职务,通过对代理者的考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独立工作能力。如果在代理以前,该管理人员表现突出.部门内的人际关系很好,在执行工作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而在代理过程中,遇事不敢做主,甚至惊慌失措,那么,将“代理”转为“正式”显然是不恰当的。由于“代理"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因此,取消“代理"使其从事原先的工作,对代理者本人也不会造成任何打击.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4章 人员配备

第十四章人员配备 一、教学要点 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2、外部招聘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内部晋升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4、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5、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和方法。 6、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7、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8、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9、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10、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12、彼得现象的基本内容。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 13、关键名词:人员配备、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平衡、外部招聘、内部晋升、贡献考评、能力考评、工作轮换、助理职务、代理职务、彼得现象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依据。 3.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管理人员的招聘程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试和评估候选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借助___________或称_________的方法。 6.培养能力与改变态度的培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9.为了得到正确的考评结果,首先要分析考评表的________________。 10. 人事考评首先是为了列出企业_________的清单,了解企业____________的基本状况。 11.人员配备也是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所以要考虑组织成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人员配备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 14.要根据组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全员培训。 15.人员配备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管理人员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外部招聘具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A.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 B.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客气。 C.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D.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 E.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下列关于贡献考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

《管理学原理(高起专)》答案

《管理学原理(高起专)》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A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3、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4、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D )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5、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C ) A、利用—命令 B、温和—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6、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A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7、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A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8、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D )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C、组织规模 D、管理宽度的限制 9、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 D ) A、信息系统管理员 B、高层管理者 C、一线员工 D、主管人员 10、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11、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的是( A ) A、指导与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控制工作 D、计划工作 1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 A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13、管理的主体是( D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14、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D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1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C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16、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17、头脑风暴法属于( B ) A、外推法 B、直观法 C、因果法 D、德尔菲法 18、控制活动应该( D )

《管理学基础》自测题1-14章分类答案(四栏).doc

《管理学基础》自测题一1、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四栏)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单项选择 I. 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A )的说法不正确。A. 管理具有时效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I).管理具有二重性 2.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下列(B )项。 A. 影响作用 B.领导作用 C.制约作用 D.决定作用 3. 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D ). A.指挥B.控制C.协调D.计划 4. 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A)。具体职能B.计划职能C.指 挥职能D.控制职能 5. 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C)。A.管理就是决策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C.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I).管理就是经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6. 一般来说,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和(A)。A.变动性B.稳定性C.直接性D.间接性 7. 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D)。A.计划B.协调 C.组织 D.决策 8. “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 罗B.法约尔C.西蒙D.韦伯 9. 在对外部环境基本特征的表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B、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等基本特征C、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D.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相对性等基本特征 1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D )的重要性。A.预防 B.预测 C.组织 D.计划 II.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C)职能能够保证H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A、领导B、协调C、控制D.计划 12.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B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II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关系C、I [标、部门和 效率D.甘标、部门和人员 13. 为了保证计划H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14. “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C )的重要性。A、计划B、人事C、协调D.激励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单项选择 1.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A.亚当.斯密B.查尔斯-巴比奇C.泰罗D.大卫-李嘉图 2.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A)。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3. “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山(D )提出来的。A、韦伯R、泰罗C、梅奥D.法约尔 1. 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C)。A、工业管理之父 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之父D.行政管理之父 5. 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D )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D.效率的逻辑 6.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A )组织形式。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 7. 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B )。A.科研部门B.军队C.学校D.企业 8.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 (C )。A、经验教学R、案例学派C、案例教学I).经验学派 9. 战略管理的核心是(D)。A.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B.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有效的管理C.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进行价值观的培养D.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10.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一般由(B)等所组成。A、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B、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 价及控制 C、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实施6 D.战略目标、 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 第三章计划 %1.单项选择 1. 狭义的计划指的是(B )。A.执行计划B.制定计划C.计划准备I).检查计划 2. 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务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O A.计划工作的普遍存在 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 C.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 3. 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B )计划。A.综合B.专项C.生产D.财务 4. (D )也被称为数字化的划A.政策B.目标C.规则D.预算 5. 计划工作的核心是(B )。A、组织B、决策C、预测D.领导 6. 战略性计划一般由(B )负责制定。A、董事会B、高层管理人员C、中层管理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 7.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订了假期工资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四章课后题答案

14.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思考题 1.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否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具体说明如下: (1)管理人员的层级划分为三层: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其具体的职责分别为:①高层管理人员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其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②中层管理人员是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③基层管理人员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2)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其具体的内容如下:①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个层面上,通常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体特征对人们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的影响,要考虑诸如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作风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要研究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 ②群体的内容包括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工作群体的特征、结构、功能、发展过程和内聚力,就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的重要部分;③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从而对组织效率和气氛有重要的影响。把整个组织作为一个层面来研究的宏观方法是建立在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之上的。 (3)通过对比不同管理层级的管理者的职责和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层次,可知不同管理层次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领域是不同的。①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全局性的决策,其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更广,影响期限更长。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掌握概念型技能,把握全局意识、系统思想和创新精神,对组织行为学中有关组织的内容应该有更深入的掌握,也应以此为重点研究的领域;②中层管理者负责决策的传递、信息的沟通等,其应该更多的掌握关于组织行为学中群体内的关系与群体间的关系,在了解其他领域知识的同时,应该以群体特征为重点;③基层管理者主要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有责任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及时解答并同工作人员一起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因此,对基层管理者来说掌握组织行为学中有关个体的特征、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应是其重点问题。 2.“越来越多的公司现在认识到,如果能够对员工的情绪问题进行了解和管理,则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与同伴的协作关系、与顾客的交往。”这句话对管理者的意义何在? 答:这句话对管理者的意义是情绪会对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管理者对其员工情绪的管理,可以使员工发挥到最佳状态,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等。 (1)在组织活动中,情感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 ①积极意义:掌握情感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领导者对下属进行情感号召、情感联络和情感感化。a.情感号召就是针对人富有情感这一特点,选择那些最激动人心、最有号召力的宣传内容和手段,激励人们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随地吐痰”等,就是情感号召的具体实例;b.情感联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1

1. 某人因为迟到被扣了当月的奖金,这对他的同事来说是何种性质的强化?()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除 2. 有些人从某一职位退下来后,常抱怨“人走茶凉”,这反映了他们过去在单位中拥有的职权是一种(): A)专长权 B)个人影响权 C)法定职权 D)信息权 3. ()是和威胁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 A)支配权 B)强制权 C)奖赏权 D)惩罚权 4. 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是() A)指导计划法 B)滚动计划法 C)网络计划技术 D)战略计划法 5. 目标管理的宗旨在于()

A)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B)用“民主式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C)用“参与式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D)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6. 扁平结构是相对于直式结构而言的,扁平结构相对于直式结构来说,具有如下优点:( ) A)人员少,费用少 B)信息传递速度快 C)有利于下属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D)以上都是 7. “明确而不含糊,能使员工明确组织期望他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做到何种程度。”描述的是:有效目标应该是() A)具体的 B)可衡量的 C)能实现的 D)相关联的 8. 当一个管理者组织制订公司战略以寻求企业进一步发展时,他扮演的管理角色是明茨伯格所说的(): A)领导者 B)发言人 C)企业家 D)混乱驾驭者 9. “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 A)事先控制

B)即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10. 计划制定过程通常包括:①预算数字;②评估备选方案;③拟定辅助计划;④确定前提条件;⑤确定目标等。你认为()是正确的计划步骤 A)⑤③①④② B)⑤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②③⑤①④ 11. 多数人干活都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只有金钱与地位鼓励他们去工作,这种观点源于() A)“复杂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经济人”假设 12. 对于一个生产儿童饮料的企业,下例因素中哪个因素是其具体环境因素?() A)人口数量 B)儿童口味 C)家庭收入 D)计划生育政策 13. 技术创新主要涉及()等不同方面 A)材料、产品、工艺、手段 B)销售、研发

《管理学》作业题目及答案

《管理学》题目与答案 《管理学》第一次作业(第1-4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组织的日常管理中,制定目标及目标实施途径的是( A )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在组织中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的人是( D)。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操作者 3、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认为,管理者扮演着( D )种角色。 A、3种 B、5种 C、9种 D、10种 4、认为管理者应该具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的学者是( C )。 A、亨利·明茨伯格 B、卢森斯 C、卡兹 D、法约尔 5、一般来说,高层管理者应该拥有更多的技能是( C)。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关系技能 6、任何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都会受到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这是指(B)。 A、人本规律 B、权变规律 C、循环规律 D、择优规律 7、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激励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的是(C)。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8、认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是( A )。 A、德鲁克 B、西蒙 C、卡兹 D、法约尔 9、人性的两套系统性假设——X理论和Y理论是由(B)提出的。 A、泰罗 B、麦格雷戈 C、马斯洛 D、卡内基 10、《管理理论的丛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作者是(A)。 A、孔茨 B、麦格雷戈 C、马斯洛 D、卡内基 11、“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安索夫 B、孔茨 C、彼得·圣吉 D、亚当·斯密 12、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人们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西蒙 B、马克斯·韦伯 C、卡兹 D、法约尔 13、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的应该是(B)。 A、汉穆拉比法典 B、胡夫金字塔 C、罗马天主教会 D、古代印度孔雀王朝 14、企业流程再造一般分为(B)过程。 A、3 B、4 C、5 D、5 15、目标管理的最早提出者是(A)。 A、德鲁克 B、西蒙 C、卡兹 D、法约尔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教科书普遍认为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是(ABCD)。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人事

管理学原理答案及试题分析(最终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计划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2.许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 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能了解和找到对达到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准确、客观的选择可行性方案。 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就越小。 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组织工作的原理: 1.目标统一原理 2.分工协作原理 3.管理宽度原理 4.责权一致原理 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合理有效。

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出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精干高效。 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适当,就越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相对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有效。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组织中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的越适中,就越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指越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人员配备的原理: 1.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2.责权利一致原理 3.公平竞争原理 4.用人之长原理 5.不断培养原理 职务要求明确原理:是指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完善,管理者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责权利一致原理:是指组织越想尽快保证目标的实现,就越要使管理者的责权利相一致。 公开竞争原理:是指组织越想提高管理水平,就越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用人之长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 不断培养原理:是指组织越想使其管理者能胜任其所承担的职务,就越需要他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方法论中,起总的指导作用的是(C )。 A、系统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唯物辨证法 D、比较分析法 2、管理的载体是(D ) A、管理者 B、技术 C、工作 D、组织 3、下列四项对主观决策法的认识中,正确的是(B ) A、仅供主管人员制定决策的方法 B、直接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决策的方法 C、优于计量决策法 D、特别适合于常规决策 4、人员配备工作原理中,体现“知人善任”思想的是(D ) A、公开竞争原理 B、责权利一致原理 C、不断培养原理 D、用人所长原理 5、利克特发现,在组织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时,最有效的方法是(D ) A、利用的——命令的方法 B、温和——命令的方法 C、商议式的方法 D、集体参与的方法 6、我们把“确保事情按计划进行”的工作称之为(B ) A、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协调工作 D、控制工作 7、管理审核的目标是评价(C ) A、个别主管人员的工作质量 B、个别主管人员的管理水平 C、整个管理系统的管理质量 D、整个管理系统的经营绩效 8、在控制工作中,不仅可以消除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有时甚至可以把企业素质提升到更高水平的工作是(C ) A、拟定标准 B、衡量标准 C、纠正偏差 D、修正标准 9、下列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中,组织可以控制的是(D ) A、价格水平 B、政治环境 C、职工情绪 D、组织内部政策 10、下列原理中属于计划工作原理的是(B ) A、目标统一原理 B、许诺原理 C、激励原理 D、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11、首先提出目标管理的是( B )。 A、孔茨 B、德鲁克 C、巴纳德 D、西蒙 12、群体行为学派最早的研究活动开始于(B ) A、铁楸试验 B、霍桑试验 C、搬运生铁块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13、管理层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D ) A、职能分工的要求 B、部门划分的需要 C、权责明确的需要 D、管理宽度的限制 14、在计划工作中,制定“弹性计划”是运用计划工作的(A ) A、灵活性原理 B、许诺原理 C、限定因素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15、我们通常所说的“小道消息”属于(B ) A、下行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用含蓄形式进行沟通 16、在指导与领导工作中,沟通联络是指(A ) A、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B、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 C、机器与机器的交流 D、主管人员与下属的交流 17、强调预防作用的控制方法是(C ) A、现场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间接控制 18、下列组织结构中分权程度最高的是(D )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复习题 一、名称解释 管理学 领导 管理者 计划: 决策: 控制 决策: 组织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D。19世纪初期 2. 20世纪60年代管理的核心是() A。决策B。领导 C。激励D。处理好人际关系 3. 管理的主体是()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D。管理者 4。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 A.因果法 B. 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法 D. 外推法 5. 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泰罗B。法约尔 C.韦伯D。德鲁克 6. .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7. 控制活动应该()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D。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8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 A。科学管理理论B。管理科学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D。权变理论 9. 选拔主管人员的方式,既可以考虑从内部提升,也可以考虑从外部招聘,但无论从内部提升,还是从外部招聘,都要鼓励( ) A. 公开竞争 B.毛遂自荐 C.尽展所能D。首先搞好群众关系 10. 一般说来,组织越稳定,管理宽度应该( ) A.越小B。越大 C.无法判断 D.无影响

11、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A 西蒙 B 梅奥 C 法约尔 D 泰勒 12、管理对象分为动态和静态的,属于静态管理的是() A 人财物权 B 目标组织物 C 人信息物 D 目标组织信息技术 13、《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是作者是()? A、泰勒 B、法约尔 C、西蒙 D、孔慈 14、由上级组织赋予并由法律、制度明文规定的影响力是领导权力的() A 组织影响力 B 正式权力 C 非正式权力 D 个人魅力 15、目标管理的目的是() A。以监督控制为中心B。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 D.以人员编制为中心 16、管理学要解决相互联系的四个问题,错误一项是() A 是什么 B 学什么 C 为什么D何时学 17、领导者与管理者在工作重心最大的区别在于() A、执行、实施 B、具体操作 C、全局策略制定 D、决策、执行 18、不属于激励的类型() A、物质激励 B、精神激励 C、授权激励 D、感情激励 19、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到决策人假设的管理理论是谁的划分方法() A中国的 B 国外的 C西方部分国家 D 欧洲国家的 20、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A 决策 B 计划 C 预测 D 组织 三、多项选择题 1、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将管理者的角色归纳为如下几类:( ) A、人际关系的角色 B、信息联系的角色 C、决策的角色 D、资源分配的角色 2、管理方格理论认为,不是正确的、成熟的、有效的且是各种组织发展方向的领导方式是() A 任务型的领导方式 B 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方式 C 协作型的领导方式 D 中间路线型的领导方式 3、控制职能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控制过程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 A、纠正偏差 B、衡量绩效 C、控制标准 D、目标管理 4、人员配备的内容有(ABC ) A、主管人员的选拔 B、主管人员的考评 C、主管人员的培训 D、主管人员的成绩 5、控制按照不同时间控制工作的分为:()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

第一章:P26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六题: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第二章:P78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题: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在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答案: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 求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 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 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第二章 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 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 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 第三章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 5、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严明。 第四章 1、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是从组织自身角度看问题,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4、综合社会契约理化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第五章 1、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 2、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各资源的合理使用。 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5、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 6、按决策的性质分,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7、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在把生产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分析成本、产量利润三者关系的计量方法。 8、不确定型决策无法预知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管理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方法论中,起总的指导作用的是C ; A、系统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唯物辨证法 D、比较分析法 2、管理的载体是D A、管理者 B、技术 C、工作 D、组织 3、下列四项对主观决策法的认识中,正确的是B A、仅供主管人员制定决策的方法 B、直接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决策的方法 C、优于计量决策法 D、特别适合于常规决策 4、人员配备工作原理中,体现“知人善任”思想的是D A、公开竞争原理 B、责权利一致原理 C、不断培养原理 D、用人所长原理 5、利克特发现,在组织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时,最有效的方法是D A、利用的——命令的方法 B、温和——命令的方法 C、商议式的方法 D、集体参与的方法 6、我们把“确保事情按计划进行”的工作称之为B A、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协调工作 D、控制工作 7、管理审核的目标是评价C A、个别主管人员的工作质量 B、个别主管人员的管理水平 C、整个管理系统的管理质量 D、整个管理系统的经营绩效 8、在控制工作中,不仅可以消除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有时甚至可以把企业素质提升到更高水平的工作是C A、拟定标准 B、衡量标准 C、纠正偏差 D、修正标准 9、下列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中,组织可以控制的是D A、价格水平 B、政治环境 C、职工情绪 D、组织内部政策 10、下列原理中属于计划工作原理的是B A、目标统一原理 B、许诺原理 C、激励原理 D、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11、首先提出目标管理的是 B ; A、孔茨 B、德鲁克 C、巴纳德 D、西蒙 12、群体行为学派最早的研究活动开始于B A、铁楸试验 B、霍桑试验 C、搬运生铁块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13、管理层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D A、职能分工的要求 B、部门划分的需要 C、权责明确的需要 D、管理宽度的限制 14、在计划工作中,制定“弹性计划”是运用计划工作的A A、灵活性原理 B、许诺原理 C、限定因素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15、我们通常所说的“小道消息”属于B A、下行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用含蓄形式进行沟通 16、在指导与领导工作中,沟通联络是指A A、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B、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 C、机器与机器的交流 D、主管人员与下属的交流 17、强调预防作用的控制方法是C A、现场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间接控制

管理学填空题 第六章:人员配备

10.所谓因事择人,是指应以所空职位和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来选拔符合标准的各类人员。 11.因事择人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12.所谓因材器使原则,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 13.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重要的工作。同时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位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人与职位、工作的动态平衡。 14.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 15.员工招聘是指组织及时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16.管理人员招聘的标准包括管理的愿望、良好的品德、勇于创新的精神、较高的决策能力。 17.强烈的管理愿望是有效展开工作的基本前提。 18.良好的品德是每个组织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9.人力资源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项任务是能够招到并留住有才能的管理干部。

20.猎头公司是指一些专门为组织选聘高级人才的职业选聘机构。 21.外部招聘就是根据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拔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员工。 22.内部提升,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充分认定之后,被委以比原来责任更大、职位更高的职务,以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其他原因而空缺的管理职务。 23.一般来讲,高层管理人才选拔应内部优先。 24.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企业宜从外部选聘合适的人才;环境稳定时宜选择内部提升。 25.快速成长期易选择外部招聘;成熟期宜内部提升。 26.企业战略不变,宜内部提升;若需要战略调整时宜选择外部招聘。 27.如果人员配备过程中存在冗员,组织面临结构性收缩要求或者员工存在违反组织政策行为时,组织应当裁减一定的员工,这种变动叫作解聘。 28.解雇是指永久性、非自愿地终止合同。 29.暂时解雇是指临时性、非自愿的终止合同;可能持续若干时间,也可能延续到几年。

管理学-习题-第14章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一)判断题 1.国际标准化组织在 1998 年发布的 ISO31000:1998 风险管理系列标准中,将风险 界定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并指出影响是正面或负面的对预期的可能偏离。() 2 风险的损失程度是指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值。() 3.风险识别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仅凭一次调查分析就能解决问题。() 4.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揭示出经济单位面临的全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 5.危机都是毫无征兆的。() 6.危机应对的准备工作是为危机的突然发生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包括危机管理小 组的设立、危机预案的制定、危机管理意识的培训这三个过程,以及为了减少危机损失 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7.有效的危机反应包括危机恢复。() 8.危机预警就是组织在进行待续的资料收集基础上,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判 断危机可能发生的概率并进行危机等级的评估,在危机发生前发出相应的警报,使组织 相关部门及人员了解相关信息,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阻止危机的发生以及降低危机的损 害,保证组织的有序运作和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填空题 1.按社会经济环境是否发生变化,风险可分为与。 2.一般而言,引发风险事故的风险因素有,,和。 3.是危机管理的行动指南,提供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突发危机的应对策略。 4.基本风险也称为。 5.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 6.是最常用的一种风险分担方式。 7.是造成损失的原因,如火灾或盗窃会造成财产损失。 8.有效的危机反应通常包括,,和。 (三)选择题 1._____是指在经济环境没有变化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通常是由自然客观因素或者

全国自考管理类管理学原理(人员配备)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管理类管理学原理(人员配备)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6. 案例分析题 多项选择题 1.根据面试的结构化程度,面试可以分为( ) A.结构化面试 B.现场模拟 C.非结构化面试 D.无领导小组面试E.混合式面试 正确答案:A,C,E 解析: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了解应聘者各方面的情况。根据面试的结构化程度,面试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混合式面试。答案为ACE。知识模块:人员配备 2.面试中常采用的方式有( ) A.竞聘演奖 B.答辩 C.案例分析 D.情景模拟E.无领导小组 正确答案:A,B,C,D 解析:面试中常采用竞聘演讲与答辩、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等方式。应聘者发表竞聘演讲,介绍自己任职后的计划和规划,并对选聘人员的提问进行答辩,可以为应聘者提供充分展示才华、自我表现的机会;在竞聘演讲和答辩后,可借助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将应聘者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情景中。答案为ABCD。知识模块:人员配备 3.培训是组织为改善内部员工的________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和过程。( ) A.价值观 B.工作能力 C.工作行为 D.企业文化E.工作绩效

正确答案:A,B,C,E 解析:培训是组织为改善内部员工的价值观、工作能力、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和过程。答案为ABCE。知识模块:人员配备 4.培训的目标有( ) A.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B.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C.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D.提高企业经营业绩E.增强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 正确答案:A,B,C,E 解析:培训的目标有:(1)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2)发展各方面的能力。(3)形成统一的价值观。(4)增强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答案为ABCE。知识模块:人员配备 5.培训的方式有( ) A.岗前培训 B.在职培训 C.脱产培训 D.定期培训E.出差交流 正确答案:A,B,C 解析:人员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三类。答案为ABC。知识模块:人员配备 6.常见的脱产培训方式有( ) A.课堂讲授法 B.视听教学法 C.模拟演练法 D.工作轮换E.实习 正确答案:A,B,C 解析:常见的脱产培训方式有:课堂讲授法、视听教学法和模拟演练法。课堂讲授法是一种普遍采用的传统培训方法,适合于给员工集中灌输一些信息和知识。视听教学法直观示范性好,参训人员影响深刻。模拟演练法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研讨会、商业游戏等。答案为ABC。知识模块:人员配备 判断题 7.人员配备是为组织的每个岗位配备适当的人,它仅需要考虑满足组织的需要,不需要关注组织成员个人的特点与爱好。( ) A.正确

《管理学原理(高起专)》答案

《管理学原理(高起专)》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A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3、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4、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D )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5、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C ) A、利用—命令 B、温和—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6、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A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7、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A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8、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D )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C、组织规模 D、管理宽度的限制 9、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 D ) A、信息系统管理员 B、高层管理者 C、一线员工 D、主管人员 10、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11、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的是( A ) A、指导与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控制工作 D、计划工作 1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 A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13、管理的主体是( D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14、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D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1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C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16、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17、头脑风暴法属于( B ) A、外推法 B、直观法 C、因果法 D、德尔菲法 18、控制活动应该( 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