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

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

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
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

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

英国学者阿诺德写道:“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是依靠自己所拥有的最佳准则才显现出我们值得赞美的活力和毅力。”即我们强有力和值得赞誉特征是活力而非智力。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把这两种力量视作敌对力量,亦即在这两种力量之间来划分这个世界帝国。假如我们要用两个卓越而又辉煌地体现这些力量的民族来命名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希伯莱精神的力量和希腊精神的力量。我们的世界正是在希伯莱精神和希腊精神这两种影响之间运动。某个时刻世界感到了其中一极更有力的吸引,另一时刻则感受到另一极的吸引力。世界应在两极间完美和谐地实现平衡,尽管这从未实现过。

在阿诺德看来,“活力”与“智力”的对立,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本精神格局,它们实际上就是希伯莱和希腊精神地化身。两种文明的基本精神尽管有相通之处,但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是彼此对立互补的。首先,希腊精神的最终目的乃是“人的完满”,而希伯莱精神的最终目的则是“人被拯救”;其次,希腊精神的最高观念是“按照事物本来面目看待事物”,而希伯莱人则认为,“训诫和服从”高于一切;最后,希腊人的支配性观念乃是“人的意识的自发性”,而希伯莱人却强调“良知的严格性”。

阿诺德关于“双希”精神的概括把握了西方文化的基本命脉和逻辑,希伯莱精神与希腊精神同为西方文化的渊源,对于我们理解西方文化的特征和历史演变很有启发性。欧洲历史上有两大思潮影响着欧洲历史和欧洲文学的发展,这两大思潮是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希腊精神重视现世本位、人本位、肉的倾向、自然生活、自律、自立、理智等。希伯莱精神重视神本位、灵的倾向、理想生活、他律、服从、空想等。希腊精神用理性思考事物的本来面目,激励人们探求真理,它代表了科学与理性;而希伯莱精神则在思考生命的终极价值,关心“人如何被拯救”,它代表了道德与信仰。

希伯来精神的理想的人是信仰的人。希伯莱精神并不放眼普遍的人、抽象的人;希伯来文化强调的是献身性,是人充满热情地投入他终有一死的存在(既包括肉体也包括精神),以及他的子孙、家庭、部落和上帝。就希腊文化来说,信仰的人是完整的具体的人,它所看到的总是具体、特定、个体的人。至少在它的两个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表达中,理想的人是理性的人。另一方面,希腊人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思想家,他们发现了一般的、抽象的和没有时间性的本质、形式和理念。对于希腊人,由此产生了作为只有哲学家才能踏上的通往智慧之路的超然性的理想。对于犹太人来说,永生除了体现不可知和可怕的上帝以外,是一个相当可疑的概念。而对希腊人来说,永生则是人能够通过其智力可以随时达到的东西。

希腊人发明了逻辑。希腊人关于人是理性动物的定义,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是逻辑的动物;按更本原的含义则是人是有语言的动物。在希伯莱人看来,智力的状态是最典型地反映在约伯的朋友们愚蠢而又狂妄的唠叨之中,他们的议论从未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生活的终极问题发生于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深处,也就是信仰的最深处。

希腊人把美和善作为等同的东西或者至少是永远一致的东西来追求。事实上希腊人用一个单名“美的即善的东西”来表达美和善。阿诺德简洁地提及的希伯来莱的罪孽感,是甚至人类存在的痛苦而又难以驾驭的一面,从而不能允许轻易地把善与美等同起来。

希伯莱传统中形成了追求绝对一神的精神,即具有“至高一神”的观念。其神灵观念最早乃从古希伯来人的“雨神”崇拜演变而来,在沙漠地带对于游牧民族而言,“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雨神”曾被尊为古希伯来人的民族神。他们将自己视为“神”的“选民”,认为会得到特殊的“神宠”,这一至高“上帝”的观念,作为古希伯来信仰精神的重要遗产不仅被犹太民族所持守,而且也被基督宗教所继承。

希伯莱传统发展出了一种罪感意识和谦卑精神。希伯莱人对人类“受苦”及对上帝“正义”意义的理解,正因为“义人”约伯“无辜受苦”,故有约伯的委屈和诘问。但希伯莱信仰传统中却产生了一种更深层的灵性或宗教性理解。在此,“正义”乃政治层面的,即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正义”,而在上帝那儿却根本没有这种世人所熟悉、所要求、并且习以为常的“正义”,因而“德性不再许诺幸福”。所谓上帝的“公义”、“智慧”和“仁慈”乃另一维度,具有奥秘性和神圣性,世人对之不可测度。因此,希伯莱传统中的这种罪感意识和谦卑精神就是让人彻底放弃“自以为义,不以上帝为义”之举及其思维进路,而认识到人自身的“有限”和“卑贱”。

希伯莱传统中具有一种契约精神。这种精神首先表述在“神人立约”的意义上。在希伯来《圣经》中,对于犹太初民与上帝的契约关系,至少有三次“立约”之记载。基督宗教形成之后,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立约”之说。基督徒认为救主耶稣降生即上帝与人重新立了“新约”,因而将以往上帝通过立法而与犹太人所立之约称为“旧约”。这种契约精神经犹太教、基督宗教的传承和弘扬而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从神人之间的神圣契约演化出一种以平等为原则的社会契约、人际契约,而近代清教徒在移居北美时更是将这一“契约”作为其立国、立教的基础和原则。在承认上帝的唯一性、绝对性权威这一共识下,这种契约观意指教会与国家得以共构的基础乃是其参与者的平等、自愿,人们按照契约来将其权利委托教会或国家的执掌者来行使,但执掌者若失职,渎职或滥用权力,参与契约者则可以收回其权利,重新考虑这种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因此,契约精神乃以一种神圣维度和平等共构的法治原则来保证其立国、立教所应有的民主制度得以实施和维系。

希伯来传统还孕育了一种救赎精神,追求其宗教境界中的神圣拯救。古代犹太教中有着“救世主”的观念,它从“受膏者”意义上演化、发展而成,由此形成人们对其复国救主“弥赛亚”(Messiah)的期盼。本来,“受膏者”指其民族传统中国王或部族领袖涂油受膏,有着临危授命、肩负其拯救民族的重任之意,亦象征其授任者被神祝福、赋予神圣权威。这种“救赎”精神蕴涵着一种危机感、危难感和悲剧意识,象征着一种挺身而出、自我牺牲。其意趣后在基督宗教所信奉的救主耶稣基督之形象及作为上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救赎”不仅意味着其救赎对象的希望和喜乐,而更突出其救赎者本身的奉献、牺牲。

希伯来传统亦体现出一种先知精神,显示出其对现世的警醒和对未来的洞观。“先知”代表着一种批判意识和激励精神,是“启示者”和“预言家”,他们站在了时代的前面,因而会有其孤寂和悲壮。在古希伯来文献中,“先知文学”与“启示文学”有机交织,预示着一种前瞻、展望,更意味着一种变迁、变革。这种先知精神在西方文化发展中亦促成了其社会和人生之维中“神性推动”与“自强不息”的交汇及共构。概而论之,古希伯来精神为基督教哲学突出其启示观奠定了牢固基础。

在西方精神中,古希腊精神乃其历史的重要渊源和起点,它作为西方古代精

神的主体而代表着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总体而言,西方精神之库中的自然精神、浪漫精神、自由精神、神秘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和思辨精神等,都可以在古希腊精神中找到其雏形和根源。因此,古希腊精神也为西方宗教精神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资源,为基督教哲学的形成埋下了意义深远的精神伏笔。

首先,古希腊贤哲对“物”自体和“物”之上(或“物”之后)的反思及其推理逻辑,构成了西方宗教精神中的“理性”传统,铸就其特有的“宗教理性”。这种“理性”对此后形成的基督教哲学至关重要。西方宗教中的神学之思亦直接源自古希腊的哲学传统,以“智慧”和“思辨”为特色,体现出追寻“物”之“源”的深度和领悟“形”而“上”的高度。这种“自然之探”和“超然追求”使西方传统中的哲学与神学得以打通,其“现实”与“永恒”、“此在”与“终极”之关切及其意趣最终在基督教哲学上达到整合和统一。

再次,通过对“物”对“己”的认知,以及体会到这种认知的有限,柏拉图进而在其世界观和认识论上创立了其“理念观”。柏拉图对个别与整体、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现实与永恒、此在与彼岸等关系有过深入思考,他基于人的存在和认知的有限性而指出“理念”乃为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神秘实体,这种“理念”作为永恒不变的绝对存在而是个别事物的“模式”和“范型”,有限存在的个别事物乃为完善“理念”之不完善的“影子”和“摹本”。在柏拉图看来,人们存在的这个现实世界乃是不真、不全、虚幻多变的,而世人不可希冀的“理念”世界却是真实、完美、绝对不变的。柏拉图依其“理念观”而将世界加以绝对与相对、彼岸与此岸、完美与破碎的二元分割,但在二者之间却构设了一种信仰意义上的关联,倡导一种对绝对实在的间接感知或认识。

最后,古希腊的宗教神话亦为西方宗教精神提供了丰富资源和灵性积淀。正如中国古代文化的楚、汉之分,南、北之别那样,古希腊宗教神话中亦有奥林匹斯诸神与狄奥尼索斯的区别,构成其日神与酒神精神的鲜明对照和各自的独特个性。在以宙斯为主神的奥林匹斯众神谱系中,日神阿波罗为古希腊宗教文化主流精神的象征。

恰如中国文化的源起十分复杂一样,西方文化的源头也非常庞杂。但是,这并不是说各种源头因素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同样重大的影响。比较而言,希腊和希伯来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源头,就像儒家和道家对中国的影响那样。“双希”精神像一个巨大的钟摆,深刻地塑造乐西方文化的面貌。希伯莱及其承续者犹太民族被视为“谜一般的民族”,在其数千年的经历中一直是以“孤独流浪者”的悲剧形象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但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这一民族及其文化精神最突出的特色即“多涉信仰教诫”。这些精神遗产通过犹太教而对早期基督宗教产生影响,其观念多被西方宗教精神所吸纳,由此达至西方宗教与哲学的多元重叠。

机械与工程学院

09级热能与动力工程班邓文川

论古希腊的悲剧精神

纵观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大团圆式的优美结构充满了读者的视野,无论是包公戏中的善恶、忠奸分明,还是戏剧中的窦蛾恨终得雪怨总得偿,都充斥着农耕文明下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式的因果循环和“善恶有报”的理想和期待,尽管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对人生进行思考的悲剧意识的萌芽,但总体上还是被包裹在“大团圆”的外壳之下。在西方悲剧理论真正渗入中国的创作之后,真正有意识的悲剧创作才成为可能,若干具有悲剧性宏大结构和巨大魅力的文学作品才开始走进人们的阅读视野。与此同时一些悲剧性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呈现出了它们独特的由痛到快,先痛后快的巨大吸引力,使得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再囿于特定文学视角,而更多的渗透了美学理论,从而达到对具体的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 一、古希腊悲剧精神形成溯源 对于古希腊式悲剧精神的诞生根源和产生土壤,可以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去探寻。古希腊人生活在海洋流域,浩淼无边的茫茫大海中“没有彼岸”和看不到彼岸,或者说无法回归的渔猎生活的现实造就了古希腊人的海洋文明。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历史条件下,古希腊人创造了悲剧历史发展中的三种悲剧类型:由于无法挽回和无法改变的神定的因素或者主体的“小过失造成大悲剧”的命运悲剧、由于人物自身性格原因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性格决定命运”的性格悲剧、以及由于人本身的降生是无来由的和人的生存环境是人所无法选择的所造成的生存悲剧。悲剧最早来自于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的祭祀活动,而酒神崇拜涉及到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出生,死亡。再生。这本身就是人类渴求生存,抗拒死亡的意志表现。是人类对于生存状态的抗争,是人类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和终极关怀。这种悲剧精神渗透在古希腊人的文学创作中,由此出现了众多的悲剧作家。这些悲剧作家以他们的悲剧意识和人性关怀创作了一系列隽永深刻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为代表。悲剧的本质是矛盾冲突,没有了矛盾冲突。悲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古希腊悲剧通常表现出一种抗争,如普罗米修斯对神旨的违逆、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美狄亚对丈夫的报复等。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悲剧是令人同情和怜悯的,但由于他的斗争是朝向一种正义的目标,显示了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战胜还要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这就成了悲剧人物最终必然走向悲壮命运的悲剧美的来源。这种精神上的胜利和战斗的过程远远超越了结果,是永恒的人类精神的映射。正是在与这种类似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的斗争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因此在欣赏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时候,人们在产生恐惧、悲伤等强烈的痛感的同时,更会感到怜悯和同情,如此强烈又复杂情绪强烈地刺激着欣赏者的感官,使读者悲伤之后得到更强的顿悟和重获新生的愉悦之感。 对古希腊悲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亚里士多德曾以《俄底浦斯王》来佐证他对悲剧性质的解释——“过失说”,俄底浦斯王无论如何的正直善良,关爱自己的国民,都无法逃脱先天的神定的命运,由于无心的过失而导致了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的巨大悲剧性。黑格尔也用《安提格涅》来辅助他对悲剧性质的解释——“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说”,代表亲情的安提格涅和代表国法的克瑞翁之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具有合理性的双方在矛盾斗争的过程中暴露了自身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于是必然遭到毁灭或者两败俱伤的命运,进而造成了巨大的悲剧性冲突。黑格尔提出的“冲突说”成为了黑格尔对于悲剧理论的最大贡献,并促使悲剧理论进一步的系统化和完善化,进而逐渐形成了真正的近代悲剧的理论形态。而到了现代,恩格斯和马克思对悲剧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了他对《封,济金根》的结论,认为济金根的悲剧是由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实际上不能实现”的冲突而造成的。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在现代悲剧理论中极具代表性,它广泛

浅谈古希腊科学精神及启示

浅谈古希腊科学精神及启示 古希腊时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黎明时期,古希腊文明作为四大文明之一留给了世界难以计量的精神财富,直到今日仍有许多人对古希腊文明进行研究探索。她是整个西方文明的鼻祖,留给欧洲乃至全人类以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人类历史和近代科学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里出现了大批才智卓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是以后许多学科的鼻祖。如自然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芝诺,人文哲学家苏格拉底,体系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天文学家默冬、欧多克斯、托勒密,数学家欧几里得、阿波罗尼奥斯、丢番图,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盖伦等等。古希腊哲学家冷静地看待客观世界,世界是什么?世界上的物体怎样运动?泰勒斯说,万物源于水,是水的变形,但又复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收养分.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而是由火产生的.火浓缩而变为气,气浓缩而变为水,水浓缩而变为土,土融解产生水,水蒸发产生气,气又返回到火.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具有各种形状的、大小不等的“原子”构成万物,“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即水火土气,冷热干湿。 而古希腊的科学精神主要分为下面三点:探索的精神,理性的精神,继承并创新的精神。

探索的精神主要就是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产生与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派的兴起和民族城邦的建立相伴而起,政治上的开明使人们的思想、学术范围更为自由,求知作为人的天性也在这里得以充分的显露出来。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爱思考的古希腊人,他们时刻都在不断探索着自然界的真相和奥秘:欧几里得几何,托勒密的天文学,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理性的精神。古希腊人的理性精神是他们较为显著的特征,他们注重开发科学的源泉,在逻辑——理论上能够做到十分完善,从而,更多的时候,使他们的理性精神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升华。他们的理性与东方的哲学完全不同。比如在白马非马与两小儿辩日等问题的解释上就没有一个理性而清晰的回答。东方人不会像古希腊人那样知道一个真理比皇冠更重要,而且更多的时候东方人只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事物进行判断,显然他们在思想上的成就比在科技上的成就要高很多。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在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和实践状况下,使得他们能够在自然科学方面超越同时代其他地区的水平,远远地自然科学领域的最前列。 继承并创新的精神。古希腊人在继承前人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进取,取得自己在这个领域上新的突破。这点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个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苏格拉底在哲学上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成就,柏拉图则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来表达

最新计算机网络考研笔记

一、概述 1.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 共享性: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2. 因特网概述 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网络把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因特网把很多网络连在一起 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的标准化 因特网草案 建议标准 草案标准 因特网标准 3.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端系统(主机)进程之间通信的方式 客户/服务器(C/S)方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连接(P2P)方式 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线路的传输效率低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首部(包头):报文划分成更小的数据块,数据块前面加上的必要的控制信息 分组(包):首部 + 数据段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问题:一定的时延,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一定的开销主机: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4.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不同作用范围: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 不同使用者: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 英国学者阿诺德写道:“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是依靠自己所拥有的最佳准则才显现出我们值得赞美的活力和毅力的,……亦即我们强有力和值得赞誉特征是活力而非智力。……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把这两种力量视作敌对力量,亦即在这两种力量之间来划分这个世界帝国。假如我们要用两个卓越而又辉煌辉煌地体现这些力量的民族来命名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希伯来精神(Hebraism)的力量和希腊精神(Hellenism)的力量。我们的世界正是在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这两种影响之间运动。某个时刻世界感到了其中一极更有力的吸引,另一时刻则感受到另一极的吸引力。世界应在两极间完美和谐地实现平衡,尽管这从未实现过”。 在阿诺德看来,“活力”与“智力”的对立,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本精神格局,它们实际上就是希伯来和希腊精神地化身。两种文明的基本精神尽管有相通之处,但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是彼此对立互补的。首先,希腊精神的最终目的乃是“人的完满”,而希伯来精神的最终目的则是“人被拯救”;其次,希腊精神的最高观念是“按照事物本来面目看待事物”,而希伯来人则认为,“训诫和服从”高于一切;最后,希腊人的支配性观念乃是“人的意识的自发性”,而希伯来人却强调“良知的严格性”。 阿诺德关于双希精神的概括把握了西方文化的基本命脉和逻辑,对于我们理解西方文化的特征和历史演变很有启发性。希伯来精神与希腊精神同为西方文化的渊源。欧洲历史上有两大思潮影响着欧洲历史上有两大思潮影响着欧美文学的发展。这两大思潮是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希腊精神重视现世本位、人本位、肉的倾向、自然生活、自律、自立、理智等。希伯来精神重视本位、神本位、灵的倾向、理想生活、他律、服从、空想等。 希腊精神用理性思考事物的本来面目,激励人们探求真理,它代表了科学与理性;而希伯来精神则在思考生命的终极价值,关心“人如何被拯救”,它代表了道德与信仰。 1.希伯来文化的理想的人是信仰的人。就希腊文化来说,至少在它的两个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表达中,理想的人是理性的人。 2.信仰的人是完整的具体的人。希伯来文化并不放眼普遍的人、抽象的人;它所看到的总是具体、特定、个体的人。另一方面,希腊人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思想家,他们发现了一般的、抽象的和没有时间性的本质、形式和理念。 3.对于希腊人,由此产生了作为只有哲学家才能踏上的通往智慧之路的超然性的理想。……希伯来文化强调的是献身性,是人充满热情地投入他终有一死的存在(既包括肉体也包括精神),以及他的子孙、家庭、部落和上帝。 4.对于犹太人来说,永生除了体现不可知和可怕的上帝以外,是一个相当可疑的概念。而对希腊人来说,永生则是人能够通过其智力可以随时达到的东西。 5.希腊人发明了逻辑。希腊人关于人是理性动物的定义,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是逻辑的动物;按更本原的含义则是人是有语言的动物。……在希伯来人看来,智力的状态是最典型地反映在约伯的朋友们愚蠢而又狂妄的唠叨之中,他们的议论从未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生活的终极问题发生于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深处,也就是信仰的最深处。 6.希腊人把美和善作为等同的东西或者至少是永远一致的东西来追求。事实上希腊人用一个单名“美的即善的东西”来表达美和善。阿诺德简洁地提及的希伯来人的罪孽感,是甚至人类存在的痛苦而又难以驾驭的一面,从而不能允许轻易地把善与美等同起来。 希伯来传统中形成了追求绝对一神的精神,即具有“至高一神”的观念。其神灵观念最早乃从古希伯来人的“雨神”崇拜演变而来,在沙漠地带对于游牧民族而言,“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雨神”曾被尊为古希伯来人的民族神。他们将自己视为“神”的“选民”,认为会得到特殊的“神宠”,这一至高“上帝”的观念,作为古希伯来信仰精神的重要遗产不仅被犹太民族所持守,而且也被基督宗教所继承。

世界古代文明——希伯来文明

世界古代文明——希伯来文明 希伯来人原来是闪族的一支。闪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的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他们曾三次大规模地向漠北迁移,进入有名的新月沃地。就在这三次大北征中,吸收了这个人类文明摇篮的各种文化,酿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希伯来文化。希伯来人,犹太人正名,希伯来人是古犹太人或古以色列人的称呼。希伯来民族是一个小小的奇特的民族。论疆域,只有我国最小的省份——海南省那么大;但论文化,却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文化史。他们有流传下来的古代宝贵的文库《圣经》,与中国、印度、希腊的名著并列为影响最深远的四大古文库之一。1、简介希伯来文明诞生于今天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这块地方称为迦南。希伯来人是当今犹太人的祖先。不过,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来人扮演了相对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没有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那么显赫。然而,约在公元前1200 至400年间,希伯来人创立了一种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对于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人们把希伯来文明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犹太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起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犹太人问题仍然是世界事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希伯来人在历史上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希伯来人就是古代犹太人。他们的祖宗约

在公元前2000年时,从幼发拉底河流域游牧到了迦南地区(今巴勒斯坦),当地人叫他们“哈比鲁人”,意思是从大河那边来的人;后来以一音之转而为希伯来人。公元前1000 年左右,他们有自称“以色列人”,因为相传他们的族祖雅各被神赐名为以色列。传说雅各曾于夜间和天使摔跤,直到天亮,天使叫他改名以色列。他的后代生齿日繁,在巴勒斯坦形成两个部落联盟,北方的叫以色列,人数较多,地盘也较大而肥沃;南方的叫犹大,人数少而土地跷确。大约在统一时期,犹大部落的大卫为王,征服了各部落,成立了统一的王国,国势空前强盛,文化繁荣。但在他的儿子所罗门死后王国分裂为二:北国以色列,南国犹大,先后亡于亚述和新巴比伦,国人或被俘虏,或流亡异国。人们称这些流离在外的人为犹太人。这个称呼是犹太亡国的遗民之意,起初带有贬意,日后约定成俗,称呼也就相沿下来。从此他们挣扎于死亡线上,到公元135年最后一次对罗马帝国起义失败时,结束了“希伯来人”的历史,转入“犹太人”的历史。2、历史(1)民族起源希伯来人原来是闪族的一支。闪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的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他们曾三次大规模地向漠北迁移,进入有名的新月沃地。就在这三次大北征中,吸收了这个人类文明摇篮的各种文化,酿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希伯来文化。第一次北征(约在公元前3000 年光景),从阿拉伯南部迁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和苏美尔人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论古希腊的悲剧精神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论古希腊的悲剧精神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当西方的悲剧理论随着美学理论的引进传入中国之后,曾引 发了一场关于美学的轰轰烈烈的学术研究热潮,下面是搜集整理 的一篇探究古希腊的悲剧精神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的论文 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纵观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大团圆式的优美结构充满了读者 的视野,无论是包公戏中的善恶、忠奸分明,还是戏剧中的窦蛾 恨终得雪怨总得偿,都充斥着农耕文明下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种 瓜得瓜,种豆得豆”式的因果循环和“善恶有报”的理想和期待,尽管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对人生进行思考的悲剧意识 的萌芽,但总体上还是被包裹在“大团圆”的外壳之下。在西方 悲剧理论真正渗入中国的创作之后,真正有意识的悲剧创作才成 为可能,若干具有悲剧性宏大结构和巨大魅力的文学作品才开始 走进人们的阅读视野。与此同时一些悲剧性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呈 现出了它们独特的由痛到快,先痛后快的巨大吸引力,使得人们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再囿于特定文学视角,而更多的渗透了美学 理论,从而达到对具体的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 一、古希腊悲剧精神形成溯源

对于古希腊式悲剧精神的诞生根源和产生土壤,可以从中西 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去探寻。古希腊人生活在海洋流域,浩淼无边 的茫茫大海中“没有彼岸”和看不到彼岸,或者说无法回归的渔 猎生活的现实造就了古希腊人的海洋文明。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 的历史条件下,古希腊人创造了悲剧历史发展中的三种悲剧类型:由于无法挽回和无法改变的神定的因素或者主体的“小过失造成 大悲剧”的命运悲剧、由于人物自身性格原因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性格决定命运”的性格悲剧、以及由于人本身的降生是无来由 的和人的生存环境是人所无法选择的所造成的生存悲剧。悲剧最 早来自于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的祭祀活动,而酒神崇拜涉及到生 命周而复始的循环:出生,死亡。再生。这本身就是人类渴求生存,抗拒死亡的意志表现。是人类对于生存状态的抗争,是人类 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和终极关怀。这种悲剧精神渗透在古希 腊人的文学创作中,由此出现了众多的悲剧作家。这些悲剧作家 以他们的悲剧意识和人性关怀创作了一系列隽永深刻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为代表。悲剧的本质是矛盾冲突,没 有了矛盾冲突。悲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古希腊悲剧通常表现 出一种抗争,如普罗米修斯对神旨的违逆、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美狄亚对丈夫的报复等。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悲剧是 令人同情和怜悯的,但由于他的斗争是朝向一种正义的目标,显 示了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战胜还要义无反顾的英雄 气概,这就成了悲剧人物最终必然走向悲壮命运的悲剧美的来源。这种精神上的胜利和战斗的过程远远超越了结果,是永恒的人类 精神的映射。正是在与这种类似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的斗争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 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因此在欣赏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时候,人们在产生恐惧、悲伤等强烈的痛感的同时,更会感到怜悯

古代西方文论.doc

第一编古代文论 西方古代文论概述 时期界限: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 发展脉络:“二希精神”(“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 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希伯莱精神和希腊精神,整个世界就在它们的影响下运转。在一个时期世界会感到一种力的吸引力更大,另一个时期则是另一种力更受瞩目。世界本应在这两极之间取得均衡,只是事实上又从来不曾做到过。” 古希腊(罗马):希腊精神主导——欧洲中世纪:希伯莱精神主导——意大利文艺复兴:希腊精神的涅槃重生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古希腊文论大体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极盛于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这也是西方文论发展史上最富于原创力的时代。 柏拉图著作甚丰,有近三十篇对话流传至今,其中《伊安》《理想国》《法律》《斐德若》《会饮》等篇直接与文艺理论相关。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论著作是《诗学》和《修辞学》。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 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柏拉图的生平和时代 柏拉图的文艺观 柏拉图文艺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柏拉图文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和《诗学》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著作 《诗学》的方法论 《诗学》中的一般艺术原理 对《诗学》的评价 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一、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毕达哥拉斯的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因为万物都能用数去计算,所以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 1、“美是和谐统一”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关,音乐是否协调与发音体的体积比例有关。 2、“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和谐统一 人的身体跟宇宙天体一样,都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人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和谐的

五四精神的当代启示

五四精神的当代启示 五四精神得以流传,对当代的我们必定是有所启示。了相关内容,欢迎大家来参考借鉴哦! 五四精神的当代启示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以学生为主体发动的一场对抗政府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又旧民主主义革命到 * 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如一声春雷响彻腐朽的 * ,震醒了一代满腔热血的青年,让他们拿起了武器,反抗这个千疮百孔的 * 。五四运动的开展让新一代的青年开始思考如何去拯救 * ,也让马列主义在中国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为 * 的出现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九十五年过去了,虽然那段历史渐行渐远,逐渐淡去,但是以五四精神为母体孕育的五四精神却生生不息地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上进行着传承。具体来讲,五四精神就是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在这种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争优创先,走在时代的前列。 那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从五四精神中去汲取到哪些营养来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呢?

首先,让我们从五四运动的旗号说起。 五四运动高举的旗号是什么呢?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用中文说,就是民主与科学。当时中国处于一种黑暗的军阀统治时代,国内毫无民主可言,民不聊生。国外,则是备受各国的各种欺辱。有着泱泱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巨人,垂垂老矣,正在一步步的倒下。五四运动,就是让愚昧麻木的国民开始思考中国为何与西方国家形成如此悬殊的差距,西方国家是如何完成了这一逆转。这时候,提出“民主”与“科学”,是十分关键的旗号,人民没有民主,这一点致使国家愈加黑暗。由于 * 鄙视西方科学,自封“天朝上邦”,而西方国家完成了声势浩大的逆转,科技革命的力量足已显现。在当时,这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在今天,对于我们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新中国的不断发展使得各项工作都蓬勃发展,各项制度愈发健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注意到一些缺失,我们应当积极的去思考,去反馈。至于科学,我国现在仍然是属于密集型产业国家,虽然GDP稳步提升,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在核心的技术领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这就需要一代代的中国青年去正确地认识,并且努力地改变现状,让中国早日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发达国家。 其次,我想,五四运动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种批判精神。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复

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的特征

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的各自 文学特征和其对西方文学发展的作用古罗马后期以来的欧洲文学有两大主题,一是源于古希腊的人本主题,二是源于古希伯来的神本主题。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一起构成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形成了西方文学的历史进程。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有着各自的文学特征和影响,以下便是我的一些总结。 古希腊文学特征:1.思想内容深刻性强——有着世俗的人本精神与命运观。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既描写社会生活又有自己的想象、夸张与抒情。3.文学形式具有丰富性与开拓性。 具体分析:例如在希腊神话中神人同性同形,神其实是人的观念的具象和外化,神就是人,神话就是人话。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相信命运的轮回又充分尊重人的个性自由。如“不和的金苹果”、“伊阿宋取金羊毛”、“潘多拉之盒”、“特洛伊木马”,等等,无不反映了古希腊人张扬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一、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同其他民族的神话一样,希腊神话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与变化,因而相信有所谓的神灵主宰着这一切,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神话传说。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神的故事主要讲天地的开辟和诸神的诞生、谱系以及神的活动,等等,人们想象出了主宰人类的众神,如主神宙斯、天后赫拉、

智慧女神雅典娜、战神阿瑞斯、海神波塞冬、太阳神阿波罗,等等。这些神既不像《圣经》中的神在基督徒心中那么高不可及,也不是中国神话中的道德偶像,而是呈现出一个亲切可爱的人的形象,并且被赋予了同凡人一样复杂的性格。 古希腊文学影响:1.世俗文学的最大特点是世俗性,重生、重欲,情感色彩浓重。2.肯定人的原始欲望,自由抒发人的自由本性。3.所以其世俗性广泛被后世文学所继承。4.用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形成口语性的文学传统。5.叙事的文学传统。 6.重智的文学传统。 具体分析:古代希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希腊神话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许多文学作品深受其影响,有欧洲文化摇篮之称。19 世纪英国文坛“ 勃朗特三姐妹” 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19 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用女主人公简·爱的视角以自叙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摧毁、凌辱的孤儿,如何在犹如儿童的人间地狱的孤儿院顽强地生存下去,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长故

五四精神的现代意义

五四精神的现代意义 内容简介:八十九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五四运动。文中首先论述了五四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五四爱国运动中全国民众所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爱国热忱,然后论述了五四运动(包括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所体现出的精神,九十年来,在这场伟大运动中折射出来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进程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回顾,从而论述这场运动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内涵。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关键词:五四精神现代意义新民主主义 "五四"精神是以反帝爱国为核心,由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探索与创造精神、奋斗与牺牲精神互相渗透、互相贯通而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距今90年了,但"五四"精神焕发出的时代光彩,对当代青年仍富有教育和 启发意义。让"五四"精神发扬光大,是当代青年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职责。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冰灾,奥运会,512大地震,中国青年在重大的事情面前总是表现得大爱无私,作到了一个中国青年应该要做的是。在这一年,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是一群热血青年,他们的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为了别人的生存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在地震中一位21岁的女幼师,为了保护孩子在危险来临时她原本可以自己逃离危险的,但是她先让孩子们先出去,自己却被掉下来锝一个预直板砸破了头。为了灾区的人民能够过上好日子,有些青年不惜放弃了东部发展的好机会,毅然来到祖国的西南边陲,并且立志要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它。她们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她们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实这样的人很多,他们都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五四精神是那么的光辉,是那么的伟大。他们身体里散发出来的五四光芒照亮了中国前进的步伐。在新时期的中国有这样的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中国的未来一定不可估量,中国一定会在世界上一展雄风,五四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当代青年,而且也正在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的实施,正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发扬五四精神,为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 在五四运动之前的一场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它的开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争取实现西方立宪共和制的国家;提倡科学,就是反对迷信和盲从,介绍科学知识,主张以科学的法则来判断一切。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在新文化运动中,面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黑暗混乱状况,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对中国是否适合,坚持不懈地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正当此时,俄国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笔记整理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笔记整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 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 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 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 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 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 主板的分类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 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是西方美学与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源头。西方文学与文化在很多程度上都是“双希精神”的副产品。“双希精神”深刻地塑造了西方文化的面貌。美国美学家巴雷特在《非理性社会》中称,希腊人缔造了西方人的理性和科学,而希伯来人则创立了西方人的道德与信仰。而英国学者阿诺德在其《文化和无政府状态》中则明确指出:“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是依照自己所拥有的最佳准则才显现出我们值得赞美的活力和毅力的。……假如我们要用两个卓越而又辉煌地体现这些力量的民族来命名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希伯来精神的力量和希腊精神的力量。我们的世界正是在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这两种影响之间运动。某个时刻世界感到了其中一极更有力的吸引,另一时刻则感受到另一极的吸引力。世界应在两极之间完美和谐地实现平衡,尽管这从未实现过。”阿诺德这一论断得到了人们的共识,现在人们普遍把希腊文化的精神和希伯来文化的精神作为西方文化的两大相辅相成的互补基因。 谈到希腊精神,我们就离不开谈及美,希腊文化中美无处不在。在希腊文化中,美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观念。蓝色文明的源头爱情海、米洛的维纳斯、帕台农神庙、荷马史诗、希腊悲剧和喜剧中无不是美的诠释。 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认为:现在广泛流传的高雅趣味,最初是在希腊的天空下形成的。他在其作品《希腊人的艺术》中也高度赞扬了希腊文化,他说: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像希腊人那样使没享受如此的荣誉。因此,在希腊人那里,凡是可以提高美的东西没有一点被隐蔽起来,艺术家天天耳闻目见,甚至成为一种功勋。 在希腊人那里,凡是可以提高美的东西没有一点被隐藏起来,艺术家天天耳闻目见,美甚至成为一种功勋。”在希腊人中的这种美主要是一种优美,但这种优美又与知识、智慧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并不是简单的只是事物外在形态的和谐、尺寸和比例。从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对美的层次划分和对诗人的驱逐、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所是”与“美”的符合的界定以及“净化”

结合现实,谈继承和发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谈继承和发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一、古希腊人文精神之基本内涵 浸润于蓝色爱琴海中的希腊文化却绵延千载,带着和平、唯美与理性的神圣之光走进了现代工业文明,以希腊人独有的自由,理智和热情感染着这个日渐物欲横流的社会。古希腊文学是西 方文学的最早源头,是欧洲文学的真正开端。古希腊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童年。人在童年时最具纯正的天性,文化也是如此。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从古希腊文化中汲取净化灵魂的精神力量。希腊文化的精神,一言以蔽之: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又体现在他们在文化中对理性,自由,以及美的自觉追求之中。首先,理性追求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精神。在非理性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类上古时期,希腊知识分子作为崇尚理性的先驱者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希腊理性精神的深入是彻底的反思和怀疑,他们上天入地寻求事物的终极真理,就是这种彻底求真的精神孕育了希腊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就是这种反思精神让希腊人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死亡。希腊人把死亡看成一场美丽的梦幻,死亡对他们来说不是可怕又可悲的,所以他们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即是如此。苏格拉底曾说:“我相信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幸,那就是作恶,也只有一种真 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后来,苏格拉底被人告发,罪名是他不 承认希腊之神,并企图用新的神祗取而代之,从而使青年人堕落。结果他被微弱多数定为有罪,他拒绝了那些劝他逃走的建议,认

为那是违法的,于是他以哲学的安详喝下了那杯毒芹酒。苏格拉底之死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一位希腊哲士对死亡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更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那种可贵的理性主义精神:法律尊严不可侵犯,即使它不是完全合理的。在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不论是夏洛克的恶毒阴谋还是鲍西娅最后运用机智救出安东尼奥,他们的行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界限。法律一旦形成便具有了无上的尊严,任何人都不可侵犯。希腊人这种对法律尊严的维护其实贯注着一种强烈的理性精神:不以感情作为个人行动的标准。而文艺复兴中的理性主义精神正是在古希腊那里找到了源头。另一方面,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他们客观冷静地对待人生中的一场场悲剧。悲剧总在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正是这种理性精神成就了希腊悲剧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成就。剧中人物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抗争精神,不管命运让他们承受多大的不幸,他们都敢于抗争,殊死搏斗,敢于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他们较之常人更具有独立自主和超越死亡的气魄。希腊悲剧的结局几乎都是以冲突的一方或双方的生命毁灭的残酷方式作为结束,给人的美感是崇高型的美,因为富于生命力和激情,给人震撼的程度无以复加。他们在从抗争到毁灭,对生命执著不休的过程中,人格力量得以高度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人的价值得以最充分的显示,而使人恐惧、镇静、叹服、敬仰他们。希腊悲剧从始至终都贯穿着高昂的英雄悲情主义精神。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另一表现就是对个体与精神自由的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 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 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 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 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 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 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 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论述古希腊神话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崛起所起的作用_百度文(精)

论述古希腊神话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崛起所 起的作用 古希腊神话诞生于远古时代,流传数年,具有永久的美丽,它的影响渗透到世界文化的各个层面。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神话的本质特征,它随着古希腊神话的流传而扩散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它解放了人的思想,摆脱了巫术文化的原始思维,确立了理性的思想方式,使人类获得了精神觉醒,使之出现了理性,从而对后世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斗争的思想体系,它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这种思想中的人文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古希腊人曾以天赋的理性和人文精神著称,正是这个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最系统完善、最魅力多姿、最有人情味、最具审美价值的神话体系——希腊神话。神话是原始人思想与生活的反映,是原始信仰的产物。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也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平现象的义愤。 一、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古希腊神话以其神所具有的人性、深刻的哲理性以及希腊式的浪漫而散发着永久的魅力,而这种魅力主要来自希腊神话的突出特征,即人文主义精神。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在这种土壤中产生的古希腊神话,通过对诸神和英雄的描绘,流露出鲜明的个人意识,展现了人的个体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处处散发着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中诸神身上透露出来的人文价值。古希腊神话最大的基本特点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神,赋予神以人形人性,甚至人的社会关系。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即拥有和普通人类一样的外形和性格。神之所以能

论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字大学近代史论文完整版

论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字大学近代史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论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回顾近代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大事件,1919年的“五四”运动毫无疑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作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宣言和徽章,永久地烫在了我们民族向文明迈进的历史画卷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代代青年都会从这个温暖的记忆中,感受到一份激情、一份崇高和一份责任。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受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种种社会弊端,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五四”运动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的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中,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