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化学压轴题

2018年中考化学压轴题

2018年中考化学压轴题
2018年中考化学压轴题

2018 年中考化学压轴题-实验探究题

1.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 2O 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 2mL 水,振荡并观察现象。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从环保、操作等角度分析) 。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 2mL 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 )。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 CO ②该气体是 O 2

你 认 为 上 述 假 设 哪 个 更 合 理 ? 并 说 明 选 择 的 理由。 。

2.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2 取 0.2gMnO 2 加 入 5mL a (H 2O 2 溶液的质量分数)的 H 2O 2 溶液中

平稳反应,放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 MnO 2 对 H 2O 2 分解有催化作用 3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1.0g 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

固体完全溶解,滤

纸上无黑色固体

残余物

固体剩余物中

无 b

【实验分析】

(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内容:a 、b ; (2)实验 2 的目的是 ;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 1 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查阅资料】

Ⅰ、KMnO 4 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6KMnO 4

2K 2MnO 4+K 2Mn 4O 8+4O 2↑

②KMnO 4

KMnO 2+O 2↑

Ⅱ、相对分子质量:(KMnO 4:158 O 2:32) (4)16gKMnO 4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发生反应①,生成 O 2 的质量为 ;若同时发生反应①②,生成 O 2 的质量范围是 。 (保留二位小数。提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①a :6% b :KMnO 4 分解后的产物中没有 MnO 2 ②和实验 1 进行对比,确定 MnO 2 的催化作用 ③可能是分解后产物中其他物质起催化作用 ③6.48g 2.16g

2.16g ~

3.24g

3. 张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实验操作

实 验 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一

取 5mL5% 的过氧化氢溶

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

星的木条 有 气 泡

产生,木

条 不 复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但反应速率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 氧 化

锰 是 过 实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

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

条 没 有 明显现象

氧 化 氢

分 解 的

催化剂

实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请你帮张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1)在张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4.【实验探究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

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推知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铜片变黑(填甲、乙、丙)的错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

现可能与空气中的

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

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取下胶塞后的现

乙的猜想正确

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象:

塞,观察现象。

【反思拓展】

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了的干扰。( 2 )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

(3 )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写出金属铜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5.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Na

2CO

3

、Zn(NO

3

2

、稀H

2

SO

4

中的一

种溶液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出三种溶液?

[实验探究]将三瓶溶液分别粘好标签 1、2、3,并分别滴入相应的试管中,如图

1:

学生甲:向 2 中滴入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足量的 Ba(OH)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他认为 2 号是稀硫

酸. [反思评价]请你对甲同学的结论的科学性进行评价

( 1 ).

[实验探究]

学生乙:只要用一种有色溶液

(2)或无色溶液

(3)就能将三种溶液检验出来,当加入无色溶液时,如图 2,1 号溶液产生气泡,2 号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 号溶液无现象,请将三种溶液溶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中:

(4)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不用外来试剂也能将三瓶无色溶液检验出来,方法是(5),将三种溶液检验出来.

6.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①气体a 的名称是,原A 和B 两只试管所盛溶液中对应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②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2)若遗失标签的是盐酸、碳酸钠、氢氧化钙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只需将其中的溶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则①是

. 7.现有失去标签的5 种无色溶液,分

别是Na

2CO

3

、NaCl、Ca(OH)

2

、NaOH 和稀盐酸,任取其中的4 种贴上A、B、C、

D 标签,进行如下实验.

(1)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C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 溶液均无明显变化.则C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取少量 B 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再取少

量 D 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 加热, 有白色固体析出, 停止加热. 则 B 是 .

(3)同学们认为实验(1)反应后的 D 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多种可能,请你设计实 验 方 案 证 明 。

8.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可能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确定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②中,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溶质是 ,加入过量的试剂 A 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3)进行操作③的目的是 ,试剂 A 变浑浊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 ) 通过 上述 实 验能 够 确定 制作 松 花蛋 的主 要 原料 中 , 一 定有 的 物是 . 9.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 H 2 O 2 )分解的催化剂后,想再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Al 2 O 3 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作出猜想】Al 2 O 3 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得出结论】Al 2 O 3 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故 Al 2 O 3 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提高】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 Al 2 O 3 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三: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 【实验步骤】① 准确称量 Al

2 O

3 ( 少量) 的质量; ② 完成实验二; ③ 待反应结束, 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 洗涤, , 称量;

④ 对比反应前后 Al 2 O 3 的质量.

【交流讨论】如果 Al 2 O 3 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 Al 2 O 3 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新的问题】但小华认为, 要证明猜想, 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 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四: 实验四的目的是探究 。

10.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能作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

D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提出问题】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除了二氧化锰,是否有其他物质也能作催化剂?

【查阅资料】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进行实验】用天平称量 0.2g 氧化铜,取 5mL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操作

结论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 2 ) 步 骤

的 目 的

。 ( 3 ) 步 骤 ④ 对 应 的 实 验 操 作 是 , 需 用 到 的

玻.璃.仪.器. 有

。 【拓展探究】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作用,其中观察效果最.差.

的是 (选填序号)。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11.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

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王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①硫酸镁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硫酸溶液

④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①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MgSO

4

Na

2

SO

4

(NH

4

)

2

SO

4

H

2

SO

4

溶解度35.1g 19.5g 75.4g 与水任意比互

②(NH

4

)

2

SO

4

的水溶液显酸性

( 1 )【实验探究】小明对王老师的提示进行了评价,原因是。(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

中滴加几滴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①成立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溶液 pH 小于 7 猜想③成立

小雅对小明实验操作②的结论评价是,理由

是;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猜想④成立,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12.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

),我

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 CO;无水CuSO

4

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

2 H

2

O;乙 CO H

2

O;丙 NH

3

CO

2

H

2

O;丁 CO

2

CO H

2

O。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 O

2

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B 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 2 )实验中用纯净O

2

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实验中观察到 A 中无水 CuSO

4

变蓝,B、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

断同学猜想成立。

(4 )请写出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 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

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硫酸钠、氯化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

( 1 )小明根据标签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哪一种盐溶液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14.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 HCOOH;蚁酸在

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 )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

猜想②:该气体是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

2

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 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填“成立”或“不成立”);Ⅱ.装置 B 中的现象是,装置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处理的方法是。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

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A.氨水B.食醋C.肥皂水D.苏打水(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只写一种)。

15.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

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发现由于忘记了滴加酚酞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小明说:溶质只有硫酸钠;小刚说:溶质除了硫酸钠外还有硫酸;小丽想了想,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除了硫酸钠外还有.

为了证明大家的猜想,小明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小明和小刚说小丽的猜想是不正确.

(1)你认为小明和小刚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理由是;

(2)为了进一步探究小明和小刚的猜想哪个正确,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常常滴加酚酞溶液而不用石蕊溶液的原因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1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1)写出C 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

(2)①一定有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

素. [实验设计]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实验一:如图 1 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实验二;如图2 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

象. [证据与结论](3)实验一,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实验二,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4)实验一和实验二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元素,因为.(5)写出C 的两条化学性质.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用剩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放有生锈铁钉的废液缸中,发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经检验此气体为氧气.根据学过的知识初步判断,是生锈铁钉中的某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那么究竟是哪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分享和体验探究实验的快乐.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加快了 H 2O 2 的溶液分解. 乙同学:铁钉里的 加快了 H 2O 2 的溶液分解. [设计方案和实验] 完成下列表格

) [讨论交流] 丙同学认为“方案一”只能说明 Fe 2O 3 加快了 H 2O 2 溶液的分解,并不能说 Fe 2O 3 就一定是催化剂.你是否支持丙同学的观点? ,如果要证明氧化 铁 是 催 化 剂 , 就 要 设 计 一 个 实 验 来 证 明 , 这 个 实 验 的 设 计 原 理是 .

(提示:下面小题若答对将奖励 4 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 60 分. ) [反思与评价] 丁同学仔细观察“方案二”中一直没有现象的试管,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也产生了气体,丁同学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可能的 原 因 , 你 能 想 出 其 中 的 原 因吗 ? 。 18.安徽凤阳盛产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节课上同学们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A 、全部是碳酸钙

B 、

C 、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 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 填 化 学

式)

(2)

剩余固体成分中 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向盛有 10mL 5% H 2O 2 溶液的试管中

加入 2g 氧化铁粉末,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

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甲同学结论成立. 方案二:向盛有 10mL 5% H 2O 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 粉末,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 乙同学结论 . (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原A、B、C 三个假设中,假设(填字母)成

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证明实验(1)的结论可用“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直接通入CO

2

,看溶液是否变浑浊”的方案也行.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

19.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常温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与假设】溶液的 pH 可能是(填入你的猜想与假设):

①pH>7;②pH;③pH.

[设计与实验]小方、小钟、小陈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方:取 pH 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 pH 试纸上,测得pH>7.

小钟:取 pH 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 pH 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 pH 试纸上,测得 pH>7.

小陈:取 pH 试直接浸入碳酸钠溶液中,测得 pH>7.

【评价】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同学,其余两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结论】从物质的类别看,碳酸钠是一种(填“酸”或“碱”或“盐”),它的溶液显碱性,说明显碱性的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应用】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说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2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 1 )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A)溶质可能是 CaCl

2 与 Ca(OH)

2

(B)溶质可能只是 CaCl

2

(C)溶质可能是 CaCl

2

与盐酸

【实验探究】

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猜想(C)正确。

【反思与拓展】

要想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有 CaCl 2 溶液,最好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 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

21.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制取漂白液的原理:Cl 2+2NaOH =NaClO+NaCl+H 2O ,起有效成分是 NaClO ;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 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 2O+CO 2=Na 2CO 3+2HClO 生成的 HClO 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 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

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小立猜想有:NaCL 小英猜想有:NaCl 、Na 2CO 3

小洁猜想有:NaCl 、Na 2CO 3、NaOH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 的猜想成立。

22.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 2O 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 产 生 , 用 带 火 星 的 木 条 靠 近 P 处 , 木 条 复 燃 , 说 明 生 成 的 气 体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 )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 Na

2CO

3

,小蔡认为不可能.小蔡的依据

是:。

(2)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

),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 CO;无水 CuSO

4

遇水变蓝。【猜想与假设】

甲 CO

2 、H

2

O ;乙 CO、H

2

O;

丙 NH

3、CO

2

、H

2

O;丁 CO

2

、CO、H

2

O 。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 O

2

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若实验中观察到A 中无水CuSO

4

变蓝,B、E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同学猜想成立,请写出甲烷在此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A、B 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其理由是,C 装置的作用是;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 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24.在实验室里,小珂同学看到氢氧化钠试剂瓶的瓶口有一层白色粉末。她对白

色粉末的成分作出了一些猜测。

猜测一: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测二:可能是碳酸钠

猜测三: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她将该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无色气体是。

(2)在溶液2 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3)由实验现象可知,猜测是正确的。

25.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

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

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

液不变色.

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

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

燥的 pH 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填“>”、

“=”或“<”)7

猜想一不成立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6.某校学生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请你帮他完成下

列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三:

(填“成立”或“不成立”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分别用 A,B,C 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

量碳酸钠溶液

A 中

B 中

C 中

A 中的物质是食盐水B

中的物质是稀盐酸C 中

的物质是澄清石灰

写出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定方案.

【实验与探究】

(1)甲同学将所有废液倒入乙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

(2)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中性),出现白色沉淀,静置后向溶

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现象说明甲同学所得上层清液

中一定含有和,一定没有(填物质名称).

【方法和应用】以上探究的结论启示我们,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

. 27

.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

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1)黑色粉末是铁粉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

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

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 2 )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是.

(3)猜想(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

猜想(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猜想(2)(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3)成立

28.在中学所学的化学反应中,有很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某探究小组想通过实验来证明某些无现象的反应确实发生了,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Ⅰ,对 NaOH 溶液与盐酸反应的探究 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 NaOH 与盐酸发生反应,结果甲同学没有看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原因是 ,如果要想证明盐酸与 NaOH 发生反应,则实验应改为 现 象 . Ⅱ,对 CO 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探究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能溶解 1 体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甲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氢氧化钠溶

液可以与 CO 2 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

B 均无明显变氢氧化钠溶 化 洗气瓶中的溶液均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均为 200mL )

【反思交流】

液可以与 CO 2

反应.

B 中盛放的溶液是 澄清石灰水 .

(1)实验①由于甲同学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同学将甲同学的广口瓶替换成 ,看到了 现象,证明 CO 2 可以与 NaOH 溶液反应.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改进实验仍然存在缺陷,应增加一个对比实验, 证明 CO 2 确实可以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该对比实验所用的试剂是 . ( 2 ) 请 判 断 ③ 中 V 00mL ( 填 “ > ”、“ < ” 或 “ = ”), 理 由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现象 ②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 CO 2 反应.

① 实验结论及解释 实验操作

29.碳酸氢钠(NaHCO

3

)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

【探究实验 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探究实验 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NaHCO

3+NaOH═Na

2

CO

3

+H

2

O;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

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 CaCl

2

溶液做试剂,

通过证明有 Na

2CO

3

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

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 Na

2CO

3

生成,其理

由;要证明有Na

2CO

3

生成,还需要

进行的操作是.30.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 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M 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 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②是CaCl

2

【收集资料】CaCl

2

水溶液呈中性.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和 Na 2CO 3;猜想二: ;猜想三:NaOH

他 们 的 实 验 结 论 是 否 正 确 ? , 理 由是 .

中考化学与综合题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化合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 A p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 n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C m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D 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沾有浓氨水的棉棒放在浓盐酸瓶口为什么有白烟生成:_____。 (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②C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③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单质 D 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后续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Fe2O3高温 2Fe+3CO2↑ 5.85%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生成不可能是单质。 (2)A、p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所以溶液为碱性,正确; B、n点所示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正确; C、m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不足,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正确; 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

2018年中考化学压轴题库-工艺流程题15道

工艺流程题 类型一 金属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1. 钢铁厂经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 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其生产流程如下: 第1题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 (2)焦炭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3)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一氧化碳在步骤③中起 作用;步骤③的实 验现象是 。 (5)因为一氧化碳 ,直接排放会污染大气, 因此在模拟炼铁实验装置的最后端要 。 【答案】(1)Fe 2O 3 (2)22C +O CO 点燃 化合

反应 (3)2323CO +Fe O 2Fe +3CO 高温 (4)还 原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5)有毒 进行尾气 处理 【解析】(1)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 2O 3。(2)焦炭和空 气反应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2C +O CO 点燃,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以赤铁 矿为原料炼铁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233CO +Fe O 22Fe +3CO 高温。 (4)CO 在步骤③中是还原剂,起 还原作用,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5)由 于CO 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因此实验室在模拟炼 铁装置的最后端要进行尾气处理。 2. 铝和铝合金是一类重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用铝土矿 (含有Al 2O 3和SiO 2,不考虑其它杂质)制取金属铝的 基本流程如下: 已知:①SiO 2是一种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硫酸反应

2018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2018滁州中考化学模拟试题【精编Word解析版含答案】上信中学陈道锋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棉线织布 C.冶炼金属 D.烧制陶瓷 2.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门捷列夫 B. 达尔 文 C. 拉瓦锡 D. 牛顿 3.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A. 66 B. 49 C. 115 D. 164 4.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17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二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 酒精能破坏蛋白质结构,可用于杀菌消毒 C. 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 小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无间 隙 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7.自然界中,一些元素的原子可自动放射出具有固定组成的粒子而变为其它元素.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放射出的粒子中定含有质 子 B. 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只含质子 C. 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只含电 子 D. 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只含中子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B. 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C. 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D. 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9.如图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 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 X是SO 2 , Y是NaOH溶 液B . X是CO 2 , Y是石灰水 C. X是HCl,Y是Na2CO3溶 液 D. X是NO,Y是石灰水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于乙

中考化学压轴题大全及答案解析

2015中考化学压轴题大全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4?岳阳)有一无色溶液,已知其溶质是由H2SO4、BaCl2、CuSO4、Na2CO3、KCl、HCl、MgCl2等七种化合物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为1; 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或结论确定该溶液有可能的组成是:(以下空格可以填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014?徐州)已知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若把4.6g金属钠投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如图),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质量是40g,请计算: (1)生成NaOH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014?新疆)如图是一瓶医用注射盐水标签的部分内容.用计算结果填空: (1)氯化钠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 (2)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精确到0.1%); (3)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_ g. ? 主要成分: NaCl、H2O 体积:500mL 含量:0.9% 密度:1g/cm3 4.(2014?张掖)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 滴加Na 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兴化市适应性训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温后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B错误;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正确;N点在A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温蒸发溶剂或加溶质A的方法,D正确。故选B。 考点:溶解度曲线 2.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ZnSO4的质量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反应的方式,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0点开始逐渐增加。选B。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逐一分析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白酒C.豆浆D.咖啡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咖啡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B。 4.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和蒸发均可使乙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B.N点和M点表示的甲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其浓度均保持不变 D.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4 【来源】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初级中学2019届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不能得到其晶体,故错误; B、N点和M点表示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的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质量不变,则其浓度

2018年中考化学压轴题(必备)

2018年xx化学压轴题(必备)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化学压轴题。 一、选择题 1.(2018,西工大附中适应性训练)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78%)和氧气(21%)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和SO2等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根据沸点不同,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2.(2018,株洲)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通过治理,株洲市的空气质量近年来有所好转。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B) A.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B.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是氮气 C.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3.(2018,山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空气是一种xx的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xx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C)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成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会导致水面上升 5.(2018,襄阳)霓虹灯让我们的生活亮丽多彩,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C)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6.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水蒸气的是(B) A.夏天清晨,草上有很多露珠 B.对着干而冷的玻璃吹气,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C.寒冷的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一层冰花 D.饼干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会变得不酥脆 7.(2018,兰州)某市5月26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65 二氧化硫6 二氧化氮20Ⅱ良 下列各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C)A.露天焚烧垃圾B.用煤做燃料 C.用氢气做燃料 D.用洒水车洒水

(完整版)中考化学压轴题大全,推荐文档

主要成分: NaCl 、 H 2O 体积:500mL 含量:0.9% 密度: 1g/cm 3 2015 中考化学压轴题大全 一、解答题(共 30 小题) 1.(2014?岳阳)有一无色溶液,已知其溶质是由 H 2SO 4、BaCl 2、CuSO 4、Na 2CO 3、KCl 、HCl 、MgCl 2 等七种化 合物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用 pH 试纸测试,溶液的 pH 为 1; 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或结论确定该溶液有可能的组成是:(以下空格可以填满) 、 、 、 . 2.(2014?徐州)已知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H 2O ═2NaOH+H 2↑,若把 4.6g 金属钠投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如图),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质量是 40g ,请计算: (1) 生成 NaOH 的质量. (2) 反应后所得 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014?新疆)如图是一瓶医用注射盐水标签的部分内容.用计算结果填空: (1) 氯化钠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 (2) 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 0.1%); (3) 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氯化钠的质量是 g . 4.(2014?张掖)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H 2SO 4 加入到盛有 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 Na 2SO 4 猜想二:有 Na 2SO 4 和 H 2SO 4 猜想三:有 Na 2SO 4 和 NaOH 猜想四:有 Na 2SO 4、H 2SO 4 和 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CuSO 4 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 pH 试纸、铜片、BaC12 溶液、Na 2CO 3 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 pH 滴加 Na 2CO 3 溶液 滴加 BaCl 2 溶液

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题号-一- 二三四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 A. 玻璃破碎 B.酒精燃烧 C.冰块融化 D.铁丝弯曲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A ) A. 石灰石、大理石 B.纯碱、小苏打C .生石灰、消石灰 D.干冰、冰 3. F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 ) 4.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D ) A.食品包装充氮气以防腐 B.乘坐公交车出行实现“低碳”生活 C.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 D.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6.大蒜中含有的一种有效成分“硫化丙烯”(C 3H S S)具有一定的杀菌食疗价值。下列有关硫化丙烯的说法正 确的是(B ) A.硫化丙烯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硫化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 C. 硫化丙烯分子中 碳、氢、硫元素质量比为 3 : 6 :1 7. pH, 西 瓜 牙 膏 鸡 蛋 清 pH 2 3 4 5 6 7 8 9 10 11 A.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食醋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C .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D .皮肤被蚂蚁蛰入蚁酸,可用牙膏涂抹消肿 8.2016年6月5日是世界第45个“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 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C ) R,哉俊金盐水IF ;| II

2019年浙江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解析卷)

2019年浙江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5小题) 1.(2018?杭州)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a+3CO22Na2CO3+C 。 (2)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 。 解:(1)由题意可知,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非金属单质是碳,一种常见的盐应是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a+3CO2 2Na2CO3+C; (2)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 (g)+H2O,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即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应是1:3。 故答为:(1)4Na+3CO22Na2CO3+C;(2)1:3。 2.(2018?金华)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 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CH4?nH2O) (1)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会发生反应:CH4?nH2O═CH4+nH2O,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CH3OH),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由合成气制甲醇的 反应方程式为:CO+2H2CH3OH,由甲烷制成合成气有两种方法:

中考化学压轴题型满分攻略

中考化学压轴题型满分攻略 我们常说的压轴题,就是试卷每道大题的最后几题。其实,压轴题并不一定是最难的,但也是学生最容易丢分的。为了避免在中考中压轴题失分,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中考压轴题型复习方法。 一、选择压轴题 常见题型有图像题、图表题、技巧型计算及信息给予题。 图像题解题关键在于图像的横纵坐标、三点(起点、拐点、终点)、斜率。极有可能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需要学生分清楚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问题和效率问题,理解记忆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分别对应的4幅图。 图表题一般考察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透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重点是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解题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三个公式:1、密闭容器中,M 前=M后;2、M参加=M生成;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子个数比。 技巧型计算常用的是守恒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差量法。守恒法和差量法主要用于求解质量、质量分数等具体数值的题目,平均值法和极值法由于可以确定数值的范围,因此常用于求某种物质可能是什么的问题,找出这几种方法对应的典型例题做一下,一道就可以。理解不同方法的思路,知道什么样的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就能搞定这1分了。 信息给予题就需要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了,这个需要学生平时多多培养。另外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比如把有用的信息、数据用横线划下来,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审题的时候再浪费时间找已知条件。 二、推断压轴题 常见题型有文字推断、实验推断、框图推断。 文字推断题解题方法类似于选择题中的信息给予题,从题干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重点。 实验推断题要想做出来,需要掌握好物质的性质、变化和重点的几个基础实验。 框图推断题作为最难的一种推断,学生要么满分,要么0分,差距比较大。框图题的难点在于涉及到的反应较多,同时已知条件隐藏的也比较深,突破口通常潜伏在题目中不同物质的性质、变化、甚至是反应条件中,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极强的敏感度。那要想拿到这7分,就一定要把我们学过的一些性质较为特殊的物质(比如红色固体有哪些?黑色固体有哪些?)、常考的反应方程式(比如CO还原金属氧化物、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等)、特殊的实验现象(比如有大量白烟生成、黑色固体变红、红色固体变黑等)掌握牢固,最好自己做做总结,比如高温条件的反应有哪些、固液反应生成气体的反应有哪些等等。当然还有一些解题规律,比如很多箭头都指向一种物质,那么这种物质很有可能是CO2或H2O。只要能利用上面总结的这些特殊物质和特殊反应,在题目中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正推或者倒推的方法一步一步推导,推断题就迎刃而解啦。 三、实验压轴题 综合型实验,探究型实验。 综合性实验主要考察实验中的压强变化和仪器的连接、仪器或者试剂的作用问题。涉及到的实验一般与上学期学的基础实验相关,考察的知识点也依然是上课强调的那些实验题的常考考点,但是考察的范围会比较广,可能一道题涉及到的实验会很多,也就是综合型的考察。本题难度不会太大,主要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的叙述一定要严谨,一些原因、现象之类的语言不能自己随意发挥,要记住最标准的答案,否则很容易造成会做但是不得分的情况。 探究性实验如果说还不是很难的话,探究型实验题算得上是实验题中得分率最低的题了,很多学生拜倒在探究型实验题的石榴裙下,无法自拔…对于探究性实验题,重中之重是

重庆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综合题的经典综合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Na2SO4)中H2SO4的含量进行测定.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不同的测定方法,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甲同学:取50g废水于烧杯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 溶液,反应过程溶液pH变化如图. ①当加入 30gNaOH溶液时,烧杯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50g废水中 H2S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乙同学:改用BaCl2溶液代替NaOH溶液测定废水中的H2SO4的含量,结果可能会 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理由是_______。 【答案】NaOH、Na2SO4 19.6% 偏高 Na2SO4与BaCl2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当加入 30g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过量,烧杯中的溶质为过量的NaOH、生成的 Na2SO4; ②设50g废水中 H2SO4的质量为x 24242 2NaOH+ H SO Na SO2H O 2 =+ 8098 20g x 0% ? 20 80 % 98 = 20g x ? x=4.9g 50g废水中 H2SO4的质量分数是4.9g÷50g×100%=9.8% (2)硫酸、硫酸钠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改用BaCl2溶液代替NaOH溶液测定废水中的H2SO4的含量,结果可能会偏高。 2.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根据《天津市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实施方案》,我市已于2018年10月1日起,在市域范围内全部加油站仅供应车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则乙

山东17地市中考化学压轴题(带详细解析)

2015山东17地市中考化学压轴题(带详细解析) (2015?聊城)现将10g铜锌(Cu﹣Zn)合金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1%的溶液.据此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生产氢气 0.2 g; (2)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是 9.8 g; (3)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15.临沂).黄铜(铜锌合金)是重要的金属 材料,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和日用品。为测定

某黄铜材料中锌的含量,化学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 称取15.0 g此黄铜材料,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测 定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并根据实验 情况绘制了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图。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15.0 g黄铜材料中含锌 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 0.1%)。稀盐酸质量/g 气体质量 / g (2015?枣庄)某同学给自家的蔬菜大棚补施二氧化碳气肥:在棚内悬挂一大塑料桶,装入稀释后的工业硫酸,然后每天(阳光充足)向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NH4HC03),反应后可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若一个大棚一天补施二氧化碳气肥330g,请回答: (1)一个大棚一天需要碳酸氢铵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当稀硫酸反应完后,塑料桶内剩余的硫酸铵是﹣种氮肥(填“复合肥”“氮肥”或“磷肥”).

(2015?淄博)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化学试剂,在化学研究及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医疗上常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 ⑴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等药品,小明要制取16g氧气,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⑵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过快,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浓度大是导致反应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为此,小明想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00g。计算需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 考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液配制相关计算。 解答:⑴设: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2H2O2 2H2O + O2↑ 68 32 X×30% 16g 68/32=(X×30% )/16g X=113.3g ⑵设: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Y。 200g×3%=Y×30% Y=20g 水的质量=200g-20g=180g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综合题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即高纯度的碳酸钙,它密度小、白度高、摩擦系数小,是制造牙膏的原料之一,常用在高档或浅色制品上。工业上通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按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高纯度碳酸钙的制取与提纯: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石灰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单项选择)。 ①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②可用于制取生石灰③可用于制造玻璃 ④可用于治理酸性污水⑤可加入煤炭中做固硫剂⑥可用作高炉炼铁造渣剂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以上全部都是 ⑵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 ⑶上述流程的步骤③中,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试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高纯度的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⑷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_____。 ⑸小颖同学称取了25.0g某石灰石样品,按上图流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探究。她在步骤③中向石灰水里滴加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该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上述实验中,小颖最终制得轻质碳酸钙的质量?_____(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C 生石灰 CO2+Ca(OH)2=CaCO3↓+H2O 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21.2g 【解析】 【分析】 【详解】 ⑴用于制造玻璃的是碳酸钠,故选C; ⑵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生

石灰; 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⑷工业上的石灰石含有其他杂质,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5)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2233 Ca(OH)+Na CO=CaCO+2NaOH 106100 212g10.6%x 100106 = x212g10.6% ? ? ↓ x=21.2g。 2.过氧化镁(MgO2)是一种镁精细化工产品。在医疗上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等疾病。在环境保护方面,过氧化镁可用来处理地下水污染的土壤。还可以用于牙膏,对牙齿有漂白和防过敏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过氧化镁的性质和制备等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过氧化镁的性质 (1)过氧化镁(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其外观与物理性质与氧化镁相似。化学性质不够稳定,不溶于水,但逐渐的被分解放出氧气。 过氧化镁有强氧化性,常温下比较稳定,但是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请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过氧化镁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MgO2+2HCl=MgCl2+H2O2同时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热量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 二.过氧化镁的制备 下图是利用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和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过氧化镁。 (资料)①碱式碳酸镁与碳酸镁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②氧化镁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3)检测煅烧过程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____(写出具体的操作和现象);上述生产过程加入稳定的剂的作用是________。 (4)用上述碱式碳酸镁在550、600、650及700℃下煅烧一定的时间生成氧化镁。用上述条件制备的氧化镁分别与30%双氧水反应合成过氧化镁产率(见图1和图2)。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 N:14 Cl:35.5 K:39 Na:23 Ca:40 Fe:56 Mg:24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6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6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题后的括号中。)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腐蚀 B、玻璃破碎 C、铁杵成针D、酒精挥发2.“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震后灾区饮用水应消毒处理后才能饮用 B、日常生活中应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不挑食、不偏食 C、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喝汽水 D、香烟的过滤嘴可滤除一些有害物质,故吸烟对人体无害 3.“我可喜欢吃虾了”,因为它们富含() A.蛋白质B.维生素C.油 脂 D.糖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5.今年世界各国频发地震。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①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A.③①②④B.②④③①C.④③① ② D.④③②① 6.在家庭中能做好多有趣的小实验。小江所做小实验中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涤纶 B.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C.通过闻气味区别乙醇和水 D.用食醋区别蔗糖和食盐 7.过滤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其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 A.量筒 B.漏斗 C.烧杯 D.玻璃棒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品 B.压缩空气给轮胎充气 C.用石墨做铅笔芯 D.用氧气抢救病人 9.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核心筒。其中钢属于() A.金属材料 B.硅酸盐材料 C.复合材料D.有机高分子材料 10.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 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A.有机物B.混合物C.金属单质D.盐

2020中考化学冲刺训练 经典压轴题和答案

1、过氧化氢溶液会自然分解,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为测定一瓶100 g 30%的过氧化氢溶液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27.2 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试计算 ⑴久置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⑵该瓶溶液中,已经分解的过氧化氢质量(最后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烧杯 ② 烧 杯 ③ 烧杯 ④ 烧杯 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1)表中X的值为;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现有7.5g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友情提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 m CO2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若将石灰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容器内的剩余物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溶液质量是多少?

4、某样品为Cu和CuO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CuO的含量,取用20g此样品,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与之充分反应.相应数据见下表: 第次加入稀盐酸的体积 /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40 16 2 40 12 3 40 8 4 40 8 求:(1)20g此样品中Cu的质量 (2)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 (3)用氢气充分还原5g此样品可得到固体多少克? 5、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O2质量(g) 3 4 6 SO2质量(g) 6

2020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

2020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2019?无锡)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2******* 反应后质量/g0x y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B.x+y=75 C.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的取值范围:0≤x≤30 【答案】D 【解答】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20﹣0)g =20g,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15g﹣10g)=5g,则: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0:5=4:1,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0+30+20+15=0+x+y+10,则:x+y=75,正确;

C.甲和丁是反应物,若y≤20时,则丙或不参与反应,或属于反应物,则只有乙是生成物,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D.若反应中丙的质量不变,则x=30+25=55;若丙的质量减少,则则x>55;若丙的质量增加,则x<55,错误。 故选:D。 2.(2019?德阳)80gFe2O3和CuO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CO 充分反应后,得到金属的质量可能是() A.50g B.60g C.70g D.80g 【答案】B 【解答】解:80g氧化铁中铁元素质量是56g,80g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是64g,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CO充分反应后,得到金属的质量大于56g,小于64g,可能是60g。 故选:B。 3.(2019?张家界)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在120℃下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8年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二0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试卷类型:A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请将题目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火箭发射 B .煤的燃烧 C .风力发电 D .酸雨侵蚀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D .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物质 4.火山灰的成分主要含有硫、钙、硅、氧。这里所说的硫、钙、硅、氧指的是( )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 5.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 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 D. 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性质不同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6.白钨矿(主要成分为CaWO 4)是一种重要的含钨矿物,CaWO 4中钨元素(W )的化合价是( ) A .+6 B . +4 C .+2 D .-2 7.专家指出,儿童若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将会影响身体发育.如图,摄入蛋糕里的人造奶油可能会产生一种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是C 18H 34O 2,对该物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 18H 34O 2是氧化物 B.C 18H 34O 2是化合物 C.C 18H 34O 2是有机物 D.一个C 18H 34O 2分子由54个原子构成. 8.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表中m 的值为2.8g B .X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表中m 的值无法确定 D.物质X 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9.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炼铁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 2O 3 + 3CO =2Fe + 3CO 2 B .镁在空气中燃烧:Mg+O 2=MgO 2 C .铁放入盐酸中反应:2Fe + 6HCl== 2FeCl 3 +3 H 2↑ D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CO 2↑ 10.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各组的两个概念中,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 A .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B .无机物 有机物 C .单质 化合物 D .化合物 氧化物 C .称量固体 12.25g 固体 A .加热液体 B .测定溶液pH pH 试纸 点滴板 D .倾倒液体 点燃 高温

2020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溶解度

2020 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溶解度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压强为 101kPa 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20℃时,KNO3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1.6% C.60℃的 KNO3 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D.NH3 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答案】C 【解答】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氨气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 A 错误; B、20℃时,KNO3 的溶解度是 31.6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4%,故 B 错误;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60℃的 KNO3 饱和溶液 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故 C 正确;

D、NH3 是气体,NH3 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故 D 错误。 故选:C。 2.(2019?铜仁市)下表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请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随着温度变化,甲的溶解度变化最小 C.30℃时,100g 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36.3g D.分别将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必须在同一温度下,故 A 错误;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温度变化,丙的溶解度变化最小,故 B 错误; C、在30℃时丙的溶解度是 36.3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30℃时,100g 丙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26.6g,故 C 错误;

D、由于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 同,分别将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D 正确。 故选:D。 3.(2019?株洲)如图为 KNO3 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时,KNO3 的溶解度为 31.6g B.a 点处 KNO3 和 NaCl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100g 水中可溶解 KNO3 固体 63.9g D.0℃时,NaCl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5.7% 【答案】D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KNO3 的溶解度为31.6g,故 A 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