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 及全部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 及全部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 及全部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 及全部名词解释

第一章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受儒家思想

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

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 2、重视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竞争拼搏和团结的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3、注重体育过程教育,已发展性的、过程性的体育学习评价引导学校体育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2、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该如何做?

答:趋势:1.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2.构建民间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3.倡导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做法:1.要以培养学校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根本目标2.在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上要体现主体多元化,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3.学校体育特别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3.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谈谈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看法”?

答:关系:1.要正确看待竞技运动的积极作用。竞技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应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2.要根据学校体育的世纪需要引进和选择竞技运动的内容手段,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改革。

有些运动项目不能完全按统一的竞赛规则去教学,需要对这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就是“竞技运动教材化”。举例略。。。

4. 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简化型原则、普及型原则、适应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5、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发展有何负面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答:1.应试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英才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以升学率作

为教育评价的根本依据 2.只用应付考试的一种模式来教育学生,忽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 3.搞得是智育至上,知识中心。4.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围绕少数有可能升学的学生转,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厌学或应试失败产生心理问题

贯彻: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2.树立全面的质量观3.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4.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6、终身教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什么深刻影响?

7、大众传媒对学校体育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有哪些?

一、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1.①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②注意进行体育养成教育、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

2.①培养体育兴趣和态度②为后续阶段打下基础。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运动技能的基础。体育与健康知识基础。

3,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包括:自我锻炼、学习、运动能力等。

4,。培养学生体育文化修养。

二、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主要的功能?

1、教育功能。(1)对智育的作用:①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为智力开发奠定生物基础。②有利于促进大脑思维活动物质(脑啡肽)的分泌,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③对培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④有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功能。t

(2)对德育的作用:①培养学生道德认识与信念。②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内化为学生具体的道德行为。③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④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感、荣誉感。(3)对美育的作用:塑造身体美、

心灵美、行为美。

2、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最原始、最独特的功能。(1)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人体机能水平、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3)提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4)增强学生体质功能是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反映。(5)健身功能拓展为:促进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维结构。

学校体育根本目标:是育人,要符合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其本质特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发展身心、达到育人目的。

3、娱乐功能。(1)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缓解学习引起的紧张和疲劳。(2)通过观赏体育比赛、表扬得到心理上满足和享受。(3)扩大社会交往、表现自我的舞台。

4、文化功能。是最主要的社会功能。(1)学校体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2)学校体育是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3)学校体育对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有重要作用。

5、辐射功能。主要包括:竞技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辐射。

6、经济功能。通过改善、提高未来劳动力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7、竞技功能。学校体育是国家培养和输送竞技后备人才的基础。

三、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要考虑目标是否通过学校体育自身价值和作用来实现。这是确定目标的出发点和基础。(2)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关键。(3)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的目标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4)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需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一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组成部分。(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考虑我国现阶段国情。

四、学校体育的目标。

(1)总体目标:①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增强体质,增加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②培养从事体育运动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③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良好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2)效果目标: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和运动技能、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修养。③培养体育兴趣、习惯、能力。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④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运动能力,提高竞技水平。

五、试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1)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2)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六、举例说明如何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

答: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所需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体育场地、器材、各种学校体育规则制度、学校体育的传统与风气及师生关系等。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应注重。

一、如何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

答:1.体育课程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2.体育课程设计应试有计划、有目的的,但不是僵化的3.体育课程应强调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积累经验 4.为了让学生掌握现有的体育文

化,学校体育应把体育文化转变成适应学生水平和发展的内容。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1.完善课程体质,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三、体育课程目标和作用?答:作用:1.为体育课程的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为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参考

体育课程目标包括: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和健康群体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体育课程的内容分类?1.体育知识与技术类2.运动参与类3.体育活动经验类

五、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1.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2.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求3.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完成 4.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资源5.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六、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特点2.外部环境特征3.教师的培训4.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七、体育课程评价?1.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2.对体育教师的评价3.对体育才建设的评价

八、什么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

答;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物力的,人力的;校内的校外的;传统的教材和图书和现代网络和科技成果等

意义:1.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2.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3.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答:一,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利用 1.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2.引进新兴运动项目3.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4.整合各种体育课程体育内容资源,创造新的体育课程内容5.让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进入体育课程二、对体育课程条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对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2.对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3.对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

1、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2、体育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既联系又区别。指导思想指在最宏观的层面上对相应范畴的理论把握和认识。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就是指对体育教学系统的宏观理论认识和把握,它将对体育教学系统中的一切要素起导向和指导的作用。就此而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体育教学目标间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相比而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倾向于对理论宏观定位,语言高度概括、精炼;体育教学目标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微观层面的行为规定,是体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表达具体、清晰。

3、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发展趋势以及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问题?

答;趋势:1.体育教学目标多元化2.人文化3.个性化4.具体化问题:1.目标结构过于单一2.不同年龄段之间的目标缺乏衔接性 3.目标的确定普遍重视教的目标,对学校目标的确立或教与学目标的合理转换有所忽略。3.目标的确定于表述不够明确,提法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4.目标设计仅着眼于达成目标,缺少对发展性目标的设计

1、体育教学过程包含哪些基本要素?1.构成性要素。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器材

2.过程性要素。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反馈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以及各阶段主要任务?

答: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目标明确、调控得当和积极互动三、体育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价阶段3、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2.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

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

4.人际关系的多边形

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4、体育教学中交往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答:概念:是指师生在体育教学环境中,以特定的符号系统为中介,为传递体育知识技能、沟通情感及交换意见而发生的直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

特点:1.体育教学中交往的身心综合性2.体育教学中交往的自由度大和多样化 3.体育教学中交往双方本质力量的互动性4.体育教学中交往手段的特质性5.体育教学交往的触觉感知性

功能:1.传递信息、增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 2.调节行为及协调人际关系3.心理保健功能4.提高自我认识、促进个性发展

5、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要素与类型?

答:要素:1.师生互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2.师生互动的受体,即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的接受3.师生互动的内容4.师生互动的媒介,即体育教师和学生发生互动行为的联系中介或渠道,语言和非语言等手段

类型:一、从互动行为主体结构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二、从互动行为具体主体分;师个互动、师组互动、个个互动、组组互动、个组互动等

6、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构成、依据和标准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

答: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依据:1.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

贯彻要求:1.师生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2.重视教学设计与准备,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要学、练、问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3.积极的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 4.教学中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发展5.在大中小学不同阶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精神是一致的,但不同学段的教师指导方式、教学策略不同

二、身心发展原则

依据:1.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2.人体是个完整的有机体,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还有社会性3.体育教学多功能的体现

贯彻要求:1.全面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3.评价的全面性

三、技能教学为主原则

依据:1.体育学科的技能特点2.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3. 体育课教学与课外群体锻炼的区别

贯彻要求:1.防止体育教学竞技化2.突出“全员参与、粗略掌握、基本运用”的原则3.技能教学时要适当与相关知识教学、兴趣培养和能力防止、个性发展相结合四、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

依据:1.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针对不同个体教学2.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兴趣想正确方向发展3.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注意全面发展

五、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

依据:1.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贯彻要求:1.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不仅着眼于当下的教学任务还用放

眼多年后的体育学习效应2.突出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3.注意培养特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六、全面效益原则

依据:1.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2.体育学科的多功能性贯彻要求:1.结合体育学科特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发挥体育教学的多功能综合效应2.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注意学生体质、体育知识技能的提高,还应注意其道德、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3.以全面效益为指导

第四章

一、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的现代化 2.的心理学化3.的个性化公平化和民主化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答: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要求:1.科学组织教学内容2.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3.多用设问和解疑4.适当结合黑板、挂图等进行讲授和讨论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

动作示范的示范面有: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

动作示范的几个要素:速度、距离、视线、视线干扰和多媒体配合

动作示范的基本方法: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认知示范、学法示范、错误示范)2.示范要正确美观

要求:1.事先做好准备各种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3.做好总结,将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

环练习法

分解练习法注意的问题:1.划分动作时,应注意其相互间的联系,划分开的段落应易于连接完成并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2.使学生明确所划分的段落或部分早完整动作中的地位和相互联系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相结合运用4.切忌为分解而分解的练习和步骤

基本要求:1.科学对待身体练习中的运动负荷因素2.选用练习法要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要符合教材的特征3.选用练习法要与培养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4.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监督、检查和评定等能力和习惯。

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和情景教学法

运用游戏法应注意:1.选择游戏法的内容与形式应根据发展体能和技能的教学需要,目的要明确2.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则,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游戏时裁判应认真、严格、公平、准确,激发学生参加游戏的兴趣4.布置好场地和器材,组织好5.结束后做好点评之处优缺

运用竞赛法应注意:1.依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教学过程的世纪、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场地器材条件合理开展2.要做到竞赛为教学服务3.教师严格监控学生运动负荷,不要过于劳累4.发扬各种优秀的比赛和竞赛风格是学生应学习的注意点基本要求:1.活动前,要进行情景诱导和竞争欲望的调动2.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3.注意学生个体差异4.活动后及时总结反馈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

基本要求:1.依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环境三、现在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1.要根据体育课目的与任务来选择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来选择 3.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4.根据教师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5.根据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适应范围和实用条件等来选择6.根据教学实际和效率的要求来选择

四、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与体育教师的特点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1、体育教师形象好、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就可以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现象和问题

2、体育教师身体形象和运用技能强,就可以多用示范和帮助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信任感

3、体育教师幽默,就可以多用一些有意义的笑话来阐述一些道理或巧妙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4、体育教师给人以严肃的印象,就就不宜开一些不伦不类的玩笑,应多进行正面教育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意义?

答1.有助于突出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2.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3.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体育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3.教学体育教学任务分析4.选择教学策略5.体育教学场地设计6.开展教学评价

三、体育教学各种计划设计的种类,以及各类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答:1、体育教学的中观教学设计(水平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

A:水平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a.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b.从学生实际出发c.合理搭配体育教学内容

步骤和方法:a.确定同一水平的不同领域的体育教学目标b.根据同一水平不同领域的学习目标,忈同一水平每个学年、学期的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c.确定不同学习领域学习内容的教学时数,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到每个学期中

B:学期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a.教材的安排应考虑系统性和连贯性,并注意教材的季节特点 b.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生理负担,注意学生全面发展c.正确的确定各项教材的排列方法

学期教学设计的方法:a.以水平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学年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b.计算出各项教材在该学期出现的次数c.根据指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将该学期的考核项目和重点教材,按教材出现的课次系统的安排到每次课中去d.将本学期的其他教材系统的搭配到每次课中

2、单元教学设计

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

步骤和方法:a.根据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确定某项教材的总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b.根据某项教材的课次及总的教学目标确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 c.然后找出每次课的重点和难点d.根据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每次课的教学手段f.根据水平教学计划,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某项教材的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3、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1.体育教学目标设计2.体育教学内容设计3.体育教学方法设计4.体育教学环境设计(场地器材需求、布置等)、身体练习的负荷度量设计、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

4、体育课堂常规?

答:课前常规(教师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时间规定)课中常规(学生集合常规、小姐与送还器材常规)课后常规(写好课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5、什么是体育课?简述体育课的种类?

答: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课的类型是根据具体教学任务来划分的。由于体育教学任务较复杂,而每课的时间有限,形成课的多种类型。一般分为下列 5种: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

6、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答:一,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行政班、男女分班和按兴趣爱好分班)二,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随即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7、体育课的密度的合理控制应做到:1.认真备课,周密安排体育课堂教学设计2.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3.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巧4.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8、如何控制运动负荷量?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2.根据体育课的联系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 3.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性质安排体育的负荷量度

如何评价一节体育课?1.课的教案,场地,器材准备的如何2.教材内容是否具有正确性可接受性和实效性3.组织工作是否严密,教学步骤是否清楚,教育工作和个性培养采取了那些措施,体育骨干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发挥,教师的精神面貌如何教学目标完成的如何?4即看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学生掌握“三基”的质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5.本节课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如何改进?提出建议

10、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1.体育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2.动机强化功能 3.教学评价的考察、鉴定功能

11、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

12、常用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一,观察法二,问卷法三,测验法(体育理论知

识的测验、运动技术的测验、身体素质的测验、体育情感行为的测验)

13、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评价理论的不断更新2.评价内容的不断扩展3.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b.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c.自评与他评相结合)4.科学评价,重在激励

14、体育学习评价概念?

它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依据,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相应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整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以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本质也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是一种达到体育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15、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出勤与课堂表现、体育和保健的基础知识、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运动技能

16、试述体育学习的运动技能形成策略?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不断地改进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而这种改进是逐步发生的。学生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而导致外显动作的变化,随着动作技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中,所采用的练习策略也不尽相同。

1.认知与定向阶段的练习策略: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领会动作技能的基本要求,形成起定向作用的动作映像,并了解具体的动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学生在之一阶段所采用的学习或练习策略的主要方法有:模仿练习、分解练习、突出重点的练习、降低难度的练习等。

2.联系形成阶段的练习策略: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动作技术,加强单个技术动作的整合和串联,加深对所学动作技术规律性的理解,提高动作技能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该阶段学生所采用的练习策略的主要方法有:完整练习法、组合练习法、变换练习法、负荷量大的重复练习等。

3.自动化熟练阶段的练习策略:本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巩固与发展已掌握的动作技能,将运动技能的动作系列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使运动技能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完成动作技能准确、流畅、稳定、协调、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该阶段所采用的练习策略主要有:变化练习法等。

16、应哪方面评价教师的体育教学质量?1.实施大纲内容的情况2.编写课时计划的情况3.体育课的教学常规4.体育老师的体育专业素质5.课堂教学6.课的完成情况1、课余活动的地位?

答:一,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1. 是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课外教育

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3.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二,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 1.是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2.是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3.是发现和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

2、课余体育的特点?一,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三,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四,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五,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六,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3、课余体育的功能?答:一,课余体育对个人的功能 1,健身(能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能促进青少年身体机能发展,提高身体活动能力、提高青少年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2,健美(增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美、塑造青少年的体形美和轮廓线条美、养成青少年的身体姿态美、培养青少年身体动作美)3,健心(调节情绪使其快乐、发展活泼的个性、培养其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二,课余体育对集体的功能 1.赋予角色地位,规范集体行为2.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3.形成校风校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三,课余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1.优化社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2.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活跃体育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课余体育的价值?教育学价值、体育学价值、文化学价值

5、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一,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班级体育活动)二,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体育节、周;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三,校外体育活动(本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校外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家庭体育活动、个人体育活动)

6、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的区别和联系?

(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性。体育教学则比较强调一

致性和统一性。(二)课外体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即时性和伸缩性。体育教学则受教学计划的限制。(三)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体育教学则必须以上课的形式进行组织。

(四)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活动比较开放,参与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体育教学则是封闭在课上,在固定的40或45分钟时间时进行活动。(五)群众性鲜明。不仅参加的学生人数多,而且参加组织的人员也多,例如:班主任、体育干部,团和少先队干部等,只有各方面协调配合方能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

(六)课外体育活动与普及提高紧密结合。对于全体学生参加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属于普及性质;而对于少数学生参加的运动队训练,则具有提高性质。当然,普及和提高既是相对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七)具有补偿性和独立性。所谓补偿性,是补偿体育课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要,也补偿学生心理需要,调节心理平衡。课外体育活动相对体育课具有独立性,它并不完全是体育课的延伸,也并非纯粹是体育的“第二课堂”。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各成体系。

课外体育虽然与体育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又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两个方面。一是与教学有直接联系的活动,这种实质上是非课程性教学活动;二是与教学无直接联系,纯属于课外活动。

1、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

答:特点: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

原则:一,自主性原则(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加强指导、提高技能)二,经常性原则(科学安排、加强计划;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科学锻炼、提高能力)三,差异性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因人因时、适时调控;同一要求、区别对待)

2、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选择及计划?

答:内容:体育教学有关内容、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选择注意:明确目标、注意实效、兼顾全面、加强趣味、适时调整

计划:全校课余体锻炼各种计划、班级..、个人…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①业余性②基础性③相对系统性④亚极限负荷⑤符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二、简述课余体育训练相对性系统?答:现代体育训练特别强调系统训练,指训练是一个连贯的动态变化过程。但对于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的学生来说训练容易中断;学习过程中的上课、考试、学习、假期的变化都会导致课余体育训练的中断;课余体育训练是多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基础阶段,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训练内容的专项性不是很强,尤其不能采用专业运动员训练的方法,在确定专项内容时不能过早也不能过于突出,所以课余体育训练具备相对系统性,只能在某一个阶段内进行训练。

三、课余体育训练原则?是依据学校体育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体育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学校体育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长期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对学校体育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四、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

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

.释义:一般训练与专项统一原则指,根据项目的特点、对象的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把一般训练与专项结合起来,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

科学依据:(1)人体的统一性 2)运动技能的相互迁移

贯彻要点:(1)安排好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2)选择好一般训练的内容(3)形式方法多样

2.周期性原则

3.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4.直观性原则

五、怎样实施课余体育管理?

答:1、课余体育训练管理的内容(1.加强训练计划的指定与实施2.加强思想教育3.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4.加强生活管理)

2、处理好各种制约因素的关系(.教练员与学生的关系2.规章制度与正面教育的关系3.教练员主导与自我提高的关系)

六、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材、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训练和智能训练等方面

七、体能训练? 1.体能训练概述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①体能训练要全面②在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中要有计划的安排体能训练③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身体素质训练④用技术训练促进身体素质发展

八、战术训练基本要求:(1)培养战术意识(2)培养战术运用能力(3)注意基本战术同多种战术相结合

九、心理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主动把握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十、智能训练是在运动训练中,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多科学只是和多种手段,促进运动员智能水平的提高的过程。

十一、思想品德训练是指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十二、如何划分大周期?如何制定大周期训练计划?

文书学名词解释题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书学名词解释题 2.1.公文的现行效用:又称现实执行效用或时效,是指公文直接形成于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并直接发挥实际效用。具体来说,是指公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机构和人员范围内,对机构或个人行文产生的约束力、强制执行力和其他强制性影响。 2.2.公文的历史效用:是指其对印证历史事实、反映历史发展过程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是其转化为档案的内在依据。 2.3.正式通用公文:根据有关规定在各类社会组织共同使用的正式公文,具有法定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特点。 2.4.内部通用公文:简称内部文书,即在社会组织内部通用的公文,具有复杂性、内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5.专用公文:亦称专门文书,是某一业务系统、某一行业根据专门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该业务系统或该行业特定内容和体式的公务文书,使用范围具有极强的专门性和限制性。 2.6.纸质文书:以纸张为物质载体的文件。纸质文书是目前公文处理工作中使用最为普遍、使用频率最高的。 2.7.感光介质文件:以感光胶片、相纸等感光材料为物质载体的文件。 2.8.规范类文书:由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9.领导指导类文书:由各级领导、指导机关及其领导人制发的用于颁布政令、部署工作、批复事项的文件。如命令、决定、指示批复等。 2.10.报请类文书:由被领导、指导机关向有关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提出建议、清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等。 2.11.知照类文书:面向社会或特定范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或在其内部范围内)为公布、通知有关事项、通报情况、联系工作、商洽事宜、交流信息而制发的文件。如通告、公告、通知、通报、公函等。 2.12.契约类文书:由双方或数方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双方权利、责任、义务而签订的作为工作依据或法律凭证的文件。如合同、协议书等。 2.13.会议文书:是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14.秘密级文件:又称秘密件,指涉及党和国家一般机密的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一定损害。 2.15.特急件:内容至关重要且特别紧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 2.16.定稿:又称原稿、底稿,是经领导人审阅签发或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最后完成稿,是缮印正本的依据。 2.17.正本:根据定稿缮印的、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 2.18。试行本:指发文机关认为规范类文书的内容尚不成熟,日后需根据实践的检验情况予以修订时,先行发布的试行文本,在试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 2.19.暂行本:指发文机关未及制定供长期执行的内容完善的规范类文书时,暂且制发的文本,在暂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 2.20.修订本:指对已发布生效的规范类文书,经实践检验重新予以修改补充后再行发布的文本。 2.21.副本:指再现公文正本内容及全部或部分外形特征的复份或复制本,代替正本和定稿供制作、抄送、传阅、参考和存档之用。 2.22.行政规范性文件(狭义):是指除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外,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开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反复适用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等行政文件。

完整word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20=20) 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 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2×5=10) 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4.教学任务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 分析: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5.教学目标具体化、量化,可观察、测量,可作为评价的依据。(√ ) 分析:教学目标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可观察、测量。 四、简答题(4×5=20) 1.发展体能有哪些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答: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举例略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⑴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感知、思维、实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⑵体育教学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名词解释题

第1章名词解释 1、软件开发工具: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成文和管理各阶段,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程度帮助(支持)的一类广泛的软件。 2、第一代语言:即机器语言,是用0、1组成的二进制字符串书写的程序,用纸带等光电设备或通过控制台上的扳键送入机器,得以存储和执行。 3、第四代语言(4GL):第四代语言的原意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设计语言。针对以处理过程为中心的第三代语言,它希望通过某些标准处理过程的自动生成,使用户可以只要求做什么,而把具体的执行步骤的安排交给软件自动处理。 4、CASE工具:CASE工具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思想与软件开发工具完全一致,即应用计算机自身处理信息的巨大能力,帮助人们开发复杂的软件或应用系统。 5、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的调整与后果的调整同步进行。 6、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初始要求出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抽象出应用领域中实际的信息需求,设计出在计算机系统内外的、合理的信息流程,并规定软件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最后形成严格的、明确的、可供实际开发使用的“软件功能说明书”,这个阶段称为需求分析。 7、总体设计:根据软件功能说明书的要求,完成软件的总体设计,包括整个软件的结构设计、公用数据库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交换的标准等。 8、结构设计:所谓结构设计是把软件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指定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模块测试:根据整体设计时制定的各个模块的设计任务书,对程序员完成的模块进行验收,看它们是否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10、总体测试:每个模块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后,还要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检查完成的软件与编写的文档是否一致,这个工作成为总体测试。 11、设计工具:设计工具是最具体的,它是指在实现阶段对人们提供帮助的工具,是最直接帮助人们编写与调试软件的工具。 12、分析工具:分析工具主要指用于支持需求分析的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与表述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从逻辑上明确软件功能与要求。 13、计划工具:计划工具从宏观角度看待软件开发,它不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人们组织与实施项目,而且把有关进度、资源、质量、验收情况等信息管理起来,同时考虑到了项目的反复循环、版本更新,实现了“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为信息和软件重用创造了条件。 14、工具的可靠程度:软件开发工具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各种各样的干扰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不致丢失或弄错信息。 第2章名词解释 1、软件危机:指随着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引出一系列问题:软件产品交付拖延、错误多、不可靠、费用增大、不能适应应用变化等,因此怀疑大型软件的复杂性是否超越了人的处理能力。 2、水波效应:因修改程序带来的连带影响。当人们修改程序的某一处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修改对相关部分带来的影响,结果出现了新的错误。 3、黑箱检验:输入一些信息,通过观察是否能得出预期输出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箱检验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而不能证明程序没错。 4、模块的凝聚性:模块的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的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模块与任务的一一对应,即每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反之每一项任务仅由一个模块来完成。这也称为模块的凝聚性。 5、模块间的耦合(耦合性):模块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称为耦合。 6、模块间逻辑耦合:如果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信号,则称模块间具有逻辑耦合。 7、(对象的)封装性:把对象的静态属性和相关操作作为一个整体,对外不必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 8、(对象的)遗传性: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操作,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不必加以重复说明或规定。 9、即插即用程序设计: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制造硬件的思路来生产软件。一部分人专门生产软件组件,一部分人设计整个软件结构,并且把软件组件插入这个结构,以便迅速完成大型软件的研制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综合学习指导》名词解释题答案.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综合学习指导》名词解释题答案 1.国家通用语言:是国家推广使用的通用语言,在我国,普通话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 2.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规范汉字:指新中国建立以来由政府发布的规范文件所规定的汉字。 4.方言:是语言的变异形式,是一种语言的变体,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例如我国,现代汉语方言有吴方言等七大方言区。 5.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应映。例如吴方言就是一种地域方言。 6.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例如行业语就是社会方言。 7.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8.方言岛:一个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 9.隔音字母:字母y和w是隔音字母,起分隔音节界线的作用,例如音节ianguang(仰望用上隔音字母拼写为yangwang就不会被误会为ianguang(眼光了。 10.音节:是人们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例如“我去上海”有四个音节“wǒ qù shàng haǐ”

11.声母:是音节中位于音节前面的辅音,普通话有22个声母,除了一个零声母,其余都是由辅音充当。例如“普通话(pǔtōnghuà”三个音节的声母分别是p、t、h。 12.韵母:是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普通话韵母有39个。例如“普通话(pǔtōnghuà”三个音节的韵母分别是u、ong、ua。 13.声调:是贯穿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由音高变化形成,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14.发音部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例如“上唇、舌尖上齿龈”。 15.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叫做发音方法。例如“送气音、清音”。 16.韵头:是韵母中位于韵腹前面的音素,例如韵母uai,u是韵头。 17.韵腹:韵母中的主要元音,一般由开口度最大的元音充当,如果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这个元音就是韵腹。例如韵母uai,a 是韵腹,韵母ing,i是韵腹。 18.韵尾:是韵母中位于韵腹后面的—一个音素,通常由元音或辅音充当。例如韵母uai,a 是韵腹,i是韵尾,韵母ing,i是韵腹,ng是韵尾。 19.单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例如韵母a。 20.复韵母:包含几个元音或者由元音、辅音组合而成的韵母,例如韵母iao。 21.鼻韵母:由元音加鼻辅音n或ng构成的韵母,例如韵母eng。 22.四呼:汉语韵母按韵头不同分出的四种类别。39个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例如ai是开口呼, iou是齐齿呼、uan是合口呼、ǖe是撮口呼。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全新整理)4月浙江自考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校体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4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布的时间是( ) A.1990年 B.1998年 C.1979年 D.1993年 2.下列哪项是属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 ) A.教养功能 B.教育功能 C.美育功能 D.强身健体功能 3.研究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更是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体育教学任务 B.体育教学内容 C.体育教学方式 D.体育教学过程 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 ) A.体育课 B.体育方针 C.体育政策 D.教学目标 5.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学方法 B.组织措施 C.体育教材 D.教学目标 6.下列哪项是属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 A.辅助式 B.传统式 C.现代式 D.讨论式 7.人体在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等的机体能力是( ) 1

A.运动能力 B.活动能力 C.身体素质 D.运动技能 8.将重复法、持续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并加以运用的方法是( ) A.循环法 B.综合法 C.说服法 D.表扬法 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是( ) A.自评法 B.自学法 C.完整法 D.分解法 10.个人所具有一定心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指( ) A.人性 B.个性 C.情绪 D.动机 11.对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是指( ) A.复习课 B.专项课 C.必修课 D.选修课 12.测定与评价生理负荷的客观方法是( ) A.观察法 B.心理测定法 C.生理测定法 D.综合评价法 13.写好教案的首要问题是( ) A.确定教学时数 B.确定教学目标 C.确定教学方法 D.确定教学内容 14.根据平时考核、定期考核的结果来进行成绩评定是指( ) A.总成绩评定 B.终结考核 C.综合考核 D.阶段考核 15.特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除体育课外的锻炼是指( ) A.课外体育锻炼 B.社区体育 C.家庭体育 D.校外体育 16.适合于体弱或身体有障碍学生的锻炼内容是( ) A.达标类 B.投掷类 C.保健类 D.竞技类 2

学校体育学试题4答案

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终身体育 2、学校体育 3、绝对评价。 4、健康 5、课程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2、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4、学校体育结构和学校体育功能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5、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二者是可以独立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 6、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7、竞技体育是不能够进入学校的。() 8、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9、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0、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意味着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须过多的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 ( )、 ( ) 和 ( ) 等三个方面。 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有( ) 和 ( ) 两个方面的组织形式 3、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 ( ) 、( ) 、 ( ) 三个阶段。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学习五大领域,它们是( ) 、 ( ) 、( )、 ( ) 、 ( ) 。 5、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 ( ) 、 ( ) 、 ( )、 ( ) 、( )。 6、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 ( ) 和( )五种。 四.选择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健康评估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

1.健康评估的原则1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2评估是一个系统的,有目的护患互动过程3重要在于评估个体的功能能力4评估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和临床判断 2.健康评估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健康史,目前用药史,生长发育史,家族健康史及系统回顾 3.健康评估:是研究护理对象的主、客观资料,以确定其护理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护理基础学科。 4.症状:疾病状态下,护理对象机体功能异常多产生的主观感觉或自身体验。 5.体征:是病人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异常时的客观发现。 6.体格检查:是护士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的检查工具对评估对象的身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系统的评估。 7.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源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自身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8.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由护士负责。 9.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 10.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1.呼吸困难: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有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严重者出现发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也参与呼吸活动。 12.舟状腹 :患者仰卧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 13.中毒性呼吸困难:呼吸深长而规则,可伴鼾声,称为酸中毒大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慢性肾衰竭等。 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50gIL)致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15.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过34.2u使巩膜粘膜、皮肤黄染的现象 16.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 17.意识障碍:人体对自身及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迟钝或缺乏的状 18.Kussmaiil呼吸:深而慢的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9.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有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呼吸暂停,周而复始 20.水冲脉:因脉压增大,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 21.交替脉:为强弱交替而节律正常的脉搏,由于心室收缩强弱交替所致,是心肌受损的表现。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发生心力衰竭时。 22.奇脉:亦称吸停脉,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23.毛细血管搏动征:脉压增大时,用手指轻压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口唇粘膜,如见受压部分的边缘有红、白交替现象出现,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 24.胸膜摩擦感: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香菇摩擦,可由评估者的手感觉到,有如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25.移动性浊音:因体位改变而 出现浊音区移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腹腔游离液体在1000ml以上时,即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学校体育学试题 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 B 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学校体育学试题5,

5,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学校体育目标(总目标):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 3、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4、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5、课余运动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内容。(×) 2、终身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教育思想体系。(×) 3、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好高尚的道德情操。(×) 4、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5、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6、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完全一致。(×) 7、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学习动机,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8、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9、学校体育中没有竞技体育的教学目标。(×) 10、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可分为诊断评价、形成期评价和综合评价。(×)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和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三个过程。 2、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是技艺性、情意性、 自然性、人文性。 3、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规划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体育课程评价阶段三个阶段。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

1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 发展概况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 2.大众体育 3.竞技体育 4."六艺"(西周) 5."六经" 二 填空:(每空0.5)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 )年 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 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 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 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 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 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 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 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 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 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 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 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 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 () A :50年 B :100年 C :150年 D :200年 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 A :礼乐 B 书数 C : 诗易 D :射御 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 () A :秦 B :汉 C :唐 D :宋 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 A :唐 B ;宋 C :元 D :明 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 () A :乾隆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颜元 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 () A :1903 B :1913 C :1923 D :1933 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恽代英 D :颜元 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 () A :1950 B :1956 C : 1957 D :1958 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 A :1955 B :1956 C :1957 D :1958 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 () A :1977 B :1978 C :1979 D :1980 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 () A :1990 B :1991 C :1992 D :1995 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 :场外性 B :竞技性 C :技术性 D :基础性 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5分) 1.学校体育的主要特性是 ()()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答案

1.公司战略 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2.战略群体 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3.企业使命 是指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4.战略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5.重点集中战略 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 6、新兴行业 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 7. 进入壁垒 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8. 企业愿景 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统一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 9. 生产战略 是企业在生产的成本、质量、流程等方面建立和发展相对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规定企业生产制造和采购部门的工作方向,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服务。 10. 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

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11. 成本领先战略 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13、战略控制 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与其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14.退出壁垒 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5.财务战略财务战略 就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16.不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它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17.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18.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19.规模经济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20.战略群体 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21.市场渗透

最新《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 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C、先合后分 D、先分后后 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 A、分开 B、相对靠拢 C、保持距离 D、保持较远 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 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 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 C、人数多 D、人数少 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 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 A、技术基础 B、技术环节 C、技术关键 D、技术细节 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 A、综合密度 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一般密度 20、课时计划也称() A、年度计划 B、教学进度 C、单项计划 D、教案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A B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A B )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A B )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A B )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提出的。(A B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A B )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A B )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A B )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A B )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A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