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碰撞问题研究

船舶碰撞问题研究

船舶碰撞问题研究
船舶碰撞问题研究

船舶碰撞问题研究

前言

船舶碰撞是我国海商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多样化和海上石油、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品等运输量的增加,船舶碰撞对海上航行安全的威胁和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越来越大,并且由碰撞船舶自身的损失向第三人的损失及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方面发展,由此产生的船舶碰撞问题在海上运输活动中频频出现,对此引发的损失赔偿案件纠纷不断。而且,在茫茫大海之上,一旦发生船舶碰撞,其现场无法保留,其经过也稍纵即逝,另外船舶碰撞造成第三人的损失,以及其赔偿责任的划分也成为海商法下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研究船舶碰撞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

随着海上运输活动的发展,传统的船舶碰撞概念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而出现了新的概念。传统概念和新概念共存难免会出现争议,就中国的《海商法》而言,立法机关的当务之急是彻底解决中国现行海商立法中采用传统碰撞概念及间接碰撞类推适用碰撞法所带来的立法逻辑混乱及船舶碰撞概念自身应科学精确的问题。

船舶碰撞概念的界定如何,直接关系到各国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理,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重大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船舶交通事业的发展,船舶碰撞的概念仍会不断变更,这对国际和各国的海商立法都有直接的影响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1、船舶碰撞的传统概念

船舶碰撞概念的代表为《1910年统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规定舶碰撞的国际公约》做出的定义,根据该公约第一条的规定,船舶碰撞的基本含义是指船舶之间在任何水域中发生实际接触而造成一方或多方损害的海上事故。

船舶碰撞构成要件包括:

(1)、碰撞双方均为船舶,船舶碰撞只能发生在船舶和船舶之间,构成船舶碰撞,必须有一方是海船,故此处所说的船舶指海船或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包括海船和海船、海船和内河船,且不论是在航或沉船。船舶碰撞排除了船舶和非船舶(如码头、防洪堤、灯船等)之间的碰撞。

(2)、船舶和船舶间发生实质性接触,构成船舶碰撞,必须在船舶之间发生了实质性的或直接的触碰,即两船或多船的某个部位同时占据了同一空间而产生力学上的作用和反作用对抗的物理状态,包括一船和作为他船组成部分的船舶属具,否则就不能归结为碰撞事故。

(3)、碰撞可以发生在任何水域,凡发生在海上、与海相通的水域、不与海相通的内水水域,也不论是否允许公众航行的水域,均属船舶碰撞。

(4)、碰撞必须造成损害后果,确定碰撞损害赔偿责任

2、船舶碰撞新概念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碰撞的传统概念已不能科学地反映船舶碰撞的客观所在,过错责任原则的立法意图不能完全体现出来。为了完善海商法律体系的具体内容,确立了船舶碰撞的新概念。

新的船舶碰撞构成要件对传统构成要件的改变主要有以下三点:

(1)、扩大了适用碰撞法的船舶外延,《里斯本规则》定义不仅不限定适用碰撞法的船舶类别,还对船舶作了极为扩张的定义,“船舶系指碰撞中所涉及到的不论是否可航的任何船只、船艇、机器、井架或平台”。

(2)、船舶碰撞不要求有实质性接触,船舶碰撞只要造成灭失或损害结果即可,船舶间无须实际接触,其从而使浪损、间接碰撞尽数包括于船舶碰撞之中。

(3)、定义增加了单一过失要件,新概念使过失成为碰撞行为的构成要件。

3、海商法中的船舶碰撞

中国《海商法》和1910年《船舶碰撞公约》采用了一样的立法技术,即立法定义严格限制了船舶碰撞的范围,但又允许间接碰撞类推适用或扩及适用碰撞法。立法形式产生的法律效果实际是扩大了碰撞法的适用范围。问题是船舶碰撞作为法律规范,如果要扩大适用,只能是概念外延的扩大;扩大了内涵,则改变了船舶碰撞概念的本质属性。

在船舶碰撞两种概念并存的情况下,实际运作中出现很多纠纷问题。主要是关于船舶碰撞中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定义问题。理论及实务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船舶碰撞可以分为直接碰撞和间接碰撞,直接碰撞是指碰撞船舶间有直接接触的碰撞,间接碰撞是指船舶间没有实际接触的碰撞。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五条关于船舶碰撞的定义和第一百七十条关于适用碰撞规定的几种情形,以及参考国际上关于船舶碰撞方面的最新立法动向。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间接碰撞只是口语式的称谓,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

(二)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

在船舶碰撞海损事故的调查处理中,当事人往往考虑本身利益,总是强调客观,推卸责任,不愿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如何做到客观地准确无误地查明事故原因,找出事故的责任者,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判明事故责任,是目前船舶碰撞中需及时解决的问题。(三)证据的提取困难

船舶航行虽有章可循,但仍有船舶碰撞的事故发生,如何判断碰撞双方的责任是处理船舶碰撞纠纷的难点。这是因为船舶碰撞和汽车碰撞不同:船舶发生碰撞事故后,由于水流、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碰撞船舶往往不能保持碰撞当时的现场,有些碰撞还造成了船舶的沉没;而汽车发生碰撞后,在马路上会有刹车痕,碰撞后的碰角可以保持得很好,而且还会有许多目击者,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对事故责任做出判断。而船舶碰撞不可能有这样的现场,这就使得碰撞证据容易灭失,而作为认定碰撞责任重要证据的记载船舶航行动态的法律文件又很容易灭失或被伪造。因此,船舶碰撞案件当事人的举证对碰撞事实的认定显得十分重要。

二、解决方案

(一)概念的处理

传统概念和新概念共存难免会出现争议,就中国的《海商法》而言,立法机关的当务之急是彻底解决中国现行海商立法中采用传统碰撞概念及间接碰撞类推适用碰撞法所带来的立法逻辑混乱及船舶碰撞概念自身应科学精确的问题。从世界海商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看,船舶碰撞新概念的提出,更深入地揭示了船舶碰撞的内涵和本质属性,更符合现代海事的发展需要,解决争议的途径就是将船舶碰撞新概念定为法定概念。在实际应用中遵守新的概念,尽量避免传统概念的使用。

(二)权责明确

船舶碰撞的责任与损害赔偿

1.船舶发生碰撞,当事船舶的船长在不严重危及本船和船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对于相碰的船舶和船上人员必须尽力施救。碰撞船舶的船长应当尽可能将其船舶名称、船籍港、出发港和目的港通知对方。

2.船舶发生碰撞,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能归责于任何一方的原因或者无法查明的原因造成的,碰撞各方互相不负赔偿责任。

3.船舶发生碰撞,是由于一船的过失造成的,由有过失的船舶负赔偿责任。

4.船舶发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过失的,各船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过失程度相当或者过失程度的比例无法判定的,平均负赔偿责任。

互有过失的船舶,对碰撞造成的船舶以及船上货物和其他财产的损失,依照前款规定的比例负赔偿责任。碰撞造成第三人财产损失的,各船的赔偿责任均不超过其应当承担的比例。

互有过失的船舶,对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负连带赔偿责任。一船连带支付的赔偿超过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比例的,有权向其他有过失的船舶追偿。

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要件与民法中民事责任损害赔偿的要件,基本是一致的。即:第一,过失;第二,碰撞事实;第三,损害的事实;第四,过失与损害的因果关系。假如船舶间发生了碰撞,受害方首先要证明一方有过失,如果原告方只能证明自己有损害,却不能证明被告有过失,或者虽然证明被告有过失,但却没有发生碰撞,或者没有损害,或者过失并不是造成损害的真正原因,船舶碰撞损害赔偿仍不能成立。只有上述4 要件同时得到满足,才能发生船舶损害赔偿问题。

(三)举证方法

由于海上运输中发生碰撞时,举证困难,因而加大了审理案件的难度,以及公平性,因而应严格控制海事证据的提取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82条规定,审理船舶碰撞案件时,“原告在起诉时、被告在答辩时,应当如实填写《海事事故调查表》”,第8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完成举证”。这是船舶碰撞案件中对证据的固定和保密的要求。因为如前所述,船舶碰撞发生后,没有碰撞的现场,也不可能在周边环境中留下碰撞的轨迹,这一切使得直接有效的证据的获得变得异常困难,往往只有双方证人的陈述,甚至只有单方证据;而当事人从其本身利益出发,所提供的证据真伪掺杂。为此,船舶碰撞案件对证据的固定和保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方当事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举证时限提供证据,如实填写《海事事故调查表》,在当事人不提供或者逾期提供证据时认定其举证不能;(2)海事法院向当事人送达起诉状或者答辩状时,附送有关证据材料;(3)当事人完成举证并向海事法院出具完成举证说明书后,才可以申请查阅他人提供的有关船舶碰撞的事实证据材料,而不适用庭前证据交换或证据披露等一般民事诉讼证据规则。

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海上运输活动可增加必要的监控措施,这样,出现是事故时,只要调出监控录像,就可最大限度的还原事实。除此之外,证人的证词也是证据提取的一项有力手段。在海上事故发生时,船舶负责人,一定要尽量减少损害,保留必要的证据

三、案例支持

案例一、2000年8月初,原告由苍南县航运公司的“浙苍机8”船从广东省石湾码头运至浙江省乍甫港。运输过程中在香港北航渡水域,“浙苍机8”船为避让他船,操纵不当,使船舶失去稳性,船体向左倾斜沉没,致使船上所载运的原告货物全损。

本案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如何理解船舶碰撞的概念。原告及审理该案法院的少数意见认为,依据《海商法》第165条和第170条,以及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法律法规及国际公约的规定,应理解为船舶碰撞的概念应该包括船舶的间接碰撞。故本案中的间接碰撞属于1997保险条款所称船舶碰撞的范畴。

被告及审理该案法院的多数意见则认为,《海商法》第165条关于船舶碰撞的概念是明确的,即船舶发生接触是船舶碰撞构成的要件之一,间接碰撞是船舶碰撞责任分担上适用,而不是间接碰撞就等于碰撞。1910年《船舶碰撞公约》也作类似规定,第1条“海船与海船或海船与内河船发生碰撞,致使有关船舶或船上人身、财产遭受损害”。双方就是否属于船舶碰撞问题展开讨论,被告认为在传统概念中本案属于过失引起不属于船舶碰撞范畴而原告则认为依照新的船舶碰撞概念属于船舶碰撞。因此对船舶碰撞概念的准确定义显得尤为重要。最终通过庭外和解。

案例二、2000年7月3日,原告所属“和平”轮满载货物由南京驶往汕头,途中与被告所属“金亚马”轮发生碰撞。原告在起诉时、被告在答辩时,按法律规定填写了《海事事故调查表》,并且在开庭审理前完成了举证,法院根据《海事事故调查表》的内容及证据材料,通过海图作业,做出如下分析:“金亚马”轮在过长江南槽5号灯浮后,未按章右转,在发现“和平”轮时,错误估计局面,采取左满舵措施避让,该措施显属不当,导致在出口航道与“和平”轮发生碰撞。“金亚马”轮违反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八条第5项、第十条第3项的规定,被告对此事故应承担70%的责任。“和平”轮虽然行驶在出口航道内,但其未注意进口船舶的动态,了望疏忽,直至碰撞前3分钟才采取右满舵、停车的避让措施,碰撞已不可避免。“和

平”轮也违反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五条的规定,原告对此事故应承担30%的责任。

案例属于直接碰撞,两艘货船发生实际碰撞,符合船舶碰撞的范畴。案例中,属于双方互有过失,双方各自承担一定责任,在举证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通过海图作业进行分析。

四、总结

船舶碰撞在现实海运中有着广泛的意义,正常区分船舶碰撞的定义,以及明确船舶碰撞的责任划分,可以提高海上运输的安全性。维护自身利益,降低风险。完善的法律条文,以及合理的取证手段,是确保船舶运输正常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关于船舶碰撞的责任分析》上海海事法院倪涌

(2)中国涉外海事审判网的案例分析

(3)司玉琢:船舶碰撞的新概念,《海运法规通讯》1989午第1期。

(4)司玉琢、吴兆麟:《船舶碰撞法》,第13页。

(5)吴家麟主编:《法律逻辑学》,群众出版社。

船舶各种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1 (2)

船舶遭遇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船舶在海上航行,如遭遇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可能或已对船舶安全构成威胁时应:1.发出警报,组织应急并及时抄收当地或附近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2.迅速报告报告就近港口当局或海上搜救中心。? 3.根据天气预报或气象传真图,综合分析天气情况,作出判断。及时调整航向、航速,以减轻恶劣天气对船舶的损害。必要时择就近安全港口避难。? 4.船舶在遭受或面临自然灾害威胁时,轮机长应在机舱指挥轮机员工作,保证主、辅机的工作正常,确保舵机的安全使用。并做好应急舵的随时转换使用。按船长指令,安排轮机员驳油,将燃油集中,减少不满舱,减少自由液面,保持船舶良好稳性。? 5.船舶遭遇自然灾害或临近自然灾害威胁时,大副听从船长命令,协助船长工作。安排水手长、木匠检查并关闭所有水密门窗,保持水密。并通知机舱做好排水系统的使用准备工作,确保排水系统正常使用。? 6.对船舶遭遇自然灾害后可能造成的搁浅、碰撞、火灾等事故,应按相应应急预案具体部署,尽全力保证人、船、货安全。? ??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应急预案? 1.船舶在航行中发生丧失操纵能力的紧急情况时,立即发出警报,召

集应急,应立即采取滞航(大洋及远离海岸航行)及就地抛锚(沿岸航行,水深适宜)等措施。? 2.在采取应急行动的同时迅速报告厂安全质量经理或其替代人及厂 调度室,并可据船位报告就近港口国主管机关或海上搜救中心(对船舶、船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时)? 3 .在狭水道航行时,条件允许可向就近港口机关申请拖轮予以协助。? 4.进出港时,可通过引水、代理、或直接向港口主管机关申请派拖轮予以协助,使船舶抵安全水域抛锚。? 5.当值驾驶员和值班水手应加强了望,以防本船失控后与他船发生紧迫局面,并按《国际信号规则》和《72避碰规则》的要求显示号灯、号型。? 6?.当值驾驶员应使用VHF发布本船目前位置,提醒来船注意,并做好各项记录。? 7?.船长应积极配合引水,征求引水意见(进出港时),沉着指挥。? 8?.轮机长指挥轮机员迅速进行故障设备抢修工作。? 9?.求得岸基支持,按厂相关处室或主管人员指示,采取进一步抢救和抢修措施。? 10.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导致的碰撞、触礁、搁浅、燃油泄漏等事故,

船舶碰撞案件业务指引(2006)

律师代理船舶碰撞案件业务指引(2006) (2006年12月28日业务研究与职业培训委员会会议通过) 前言 船舶作为一种生产、运输工具,为人类使用最广泛的运输工具,在运输中所辐射的领域、牵涉的人员和事物、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则相当广泛和独特。一起碰撞事故通常会涉及到:船舶、船员、航行规则、人身伤亡、货物损失、船舶修理、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海难救助、保险等各种民事法律关系,还包括了许多调整船舶、航海秩序、海洋管理、渔业捕捞等行政法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本指引从海事海商案件中的船舶碰撞案件入手,根据该类案件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整理成文,为律师提供代理船舶碰撞案件的办案借鉴经验。 第一章船舶碰撞概述 船舶碰撞的定义: 1.1 我国海商法第165条规定:“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 1.1.2 船舶碰撞的真正内涵目前并非十分统一,在不同的法律关系调整中不尽相同。 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船舶碰撞有两类: 1.1. 2.1 直接碰撞:船舶与船舶,一艘或多艘在海上或可航水域于同一时间占有同一 空间而造成的船舶与船舶之间的直接接触(物理上的相互接触)。 我国法律规定为船舶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 事故。 1.1. 2.2 间接碰撞;船舶之间虽无直接接触,但也造成或引起了船舶的损害,即由于 一船的航行行为导致了他船财产、人员损失,或者是造成了他船与他船之间 的碰撞的事故。 我国法律规定为船舶因操纵不当或者不遵守航行规章,虽然实际上没有同其 他船舶发生碰撞,但是使其他船舶以及船上的人员、货物或者其他财产遭受 损失的事故。 1.1.3 还有一类是船舶触碰,即船舶撞击了港口设施、空中管线(设施)、水下设施、 沉没物(船舶、货物、遗弃物等)、助航标志、岸堤、突堤、导航工具等固定物的事故,虽然并不直接归入船舶碰撞,但在处理上一般采用相同于船舶碰撞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10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正 式样本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引言 船舶碰撞事故在海事中发生率高,经济损失通常 很大,而且时常造成船毁人亡。据交通部海事局介 绍,根据对1995年至1999年5年内的重大事故统 计,碰撞事故占70%。船舶碰撞以其发生之多和严重 程度位居海事事故之首。因此,专家学者以及各资深 船长们便对碰撞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以减少 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可能,对碰撞后的应急措施进行研 究,以期降低损失。现今面对两船碰撞人们对其研究 的主要方法是视情况采取慢车顶推撞击船船体堵住破 损口以减少进水量,确信脱离险境方可离去。也有的

认为,在很多情况下为保一船而造成两船损失的增加甚至在有些时候造成两船倾覆或者沉没。此时作为船舶的决策者,应该顾及本船自身的利益,义无返顾地选择倒车以减少总损失。[1]本文将对船舶碰撞后被撞船的破损状况和外部条件的分析,确定最终的措施,使得总损失减少到最低。 1.现今碰撞后应急措施的弊端 由于船首部位加强,而且局部坚硬而船中光滑且未进行防撞舱壁的设置,局部承受压力小,因而船首对船中碰撞成为船舶碰撞中造成损害最大,且对其研究最多。根据各专家对碰撞后应急措施的研究和总结,现今船舶碰撞后一般采取微速顶的措施来减少船舶的进水量,降低船舶损失,但在某些时候存在一些弊端。 1.1球鼻首撞双层底情况下采取微速顶的弊端。

浅析船舶碰撞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论船舶碰撞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海事预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以往的海事预防多为事后性的预防,缺乏事前性和过程控制,不重视对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系统控制。而船舶的碰撞事故预防在整个航行、靠离码头过程当中时刻都涉及到,也是事故发生率最高的海事。在考虑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时,必须综合分析有关船舶航行安全的“人-机-环境-管理”系统,始终贯彻谋求本质化安全的指导思想。 一、船舶碰撞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 航行值班贵在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特别是避免碰撞和搁浅。船舶碰撞事故大多发生在港口、狭水道、航道交汇点、渔区、能见度不良区域。这些区域具有船舶密集、会遇频繁、交通情况复杂、航道和自然环境不尽人意、回旋余地小等特点。船舶雾航时间虽然比例很小,但雾中碰撞事故占全部碰撞事故数量的30%~40%。大潮汛日前后3~4天内碰撞事故频发。人们日常的睡眠时间内海事较多,高峰为2300~0500,次高峰为1300~1500。值班驾驶员接班后1h内和交班前1h内海事较多。 二、船舶碰撞事故的常见原因 碰撞事故当事人的事故原因陈述大多为:没注意来船、判断或理解错了、不愿或不会避让来船、双方避让行动不协调、船太多来不及避让等。碰撞事故的常见原因有:船员素质缺陷,反映为责任心不强,避让操作技术差、值班时精神萎糜,会船时紧张过度或漫不经心等;瞭望疏忽;不使用或不当使用雷达;过多地顾虑人际因素,在需要时不敢使用主机;过于依赖VHF导致不当使用;局面判断错误,常见于追越船自认为是交叉局面中的直航船等;对当时情况和环境及其动态演变

估计不足而陷入窘境;当值力量难以胜任职责,例如在船舶密集区或雾中,船长既不上驾驶台也不增派舵工等;占据他船航路;违反地方航行规则,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避让迟缓;引航员操作失误;使用安全航速不当,特别是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盲目高速航行;舵机、主机、供电突然失灵;航道环境、自然环境异常;交通秩序混乱等。 三、船舶碰撞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 1)树立本质化安全观念,远离航行危险 本质化安全在此体现为本船与航行危险的时空屏蔽,即留有充分的判断和行动时间,有足够的距离间隔,避免交会等。具体为:走在相应的航道(分道)内,不占据他船航路;对来船早让、宽让,避免陷入紧迫局面;与他船或危险物保持足够距离,必要时减速、停船以争取判断和行动的时间等。即始终有效地控制船舶处于安全位置。长江船舶航行由于受航道限制对来船早让、宽让难以做到,可以使用VHF尽早联系,确定会遇状态,避免多船同时会遇。但目前使用VHF的缺点是长江里高频噪音嘈杂联系起来不方便。也容易出现呼叫对象的差错,应以注意。 2)熟悉船员素质,重视值班安排 值班人员应具有足够的责任心、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身心状况,值班前应得到充分休息,能胜任安全航行职责。需要长时间手操舵时应有两名舵工轮流操舵。情况复杂或驾驶员唤请时,船长应立即上驾驶台指导或指挥。不具值班素质的船员应调离值班岗位。 3)保持正规瞭望,综合考虑“人、机、环境、管理”要素,正确判断和决策

船舶各种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样本)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应急预案 1船舶在航行中发生丧失操纵能力的紧急情况时,立即发出警报,召集应急,应立即采取滞航及就地抛锚(沿岸航行,水深适宜)等措施。 2在采取应急行动的同时迅速报告就近港口国主管机关或搜救中心 3 在进出港、狭水道航行时,立即使用伴航拖轮协助操纵。条件允许可向就近港口机关申请加派拖轮予以协助,使船舶抵安全水域抛锚。 4 船长和当值驾驶员应加强了望,以防本船失控后与他船发生紧迫局面,并按《国际信号规则》和《72海上避碰规则》《91河避碰规则》的要求显示号灯、号型。 5船长应沉着指挥,当值驾驶员应使用VHF发布本船目前位置、动态,提醒来船注意,并做好各项记录。 6 轮机长指挥轮机员迅速进行故障设备抢修工作。 7 求得岸基支持,按公司相关处室或主管人员指示,采取进一步抢救和抢修措施。 8 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导致的碰撞、触礁、搁浅、燃油泄漏等事故,按相应应急预案进行部署 9 船舶发生丧失操纵能力时,按下列应急计划进行部署。 主机失灵、电力中断应急计划 职务负责部位应急/应变职责 船长驾驶台总指挥,发布船舶操纵命令,指挥船舶操纵,负责对外及与船公司联系。 项目负责人机舱副总指挥,协助船长组织、动员人员抢修故障设备及其他应急情况处理。值驾/二副驾驶台协助船长操纵船舶,守听VHF,核测船位,做好记录。。 值班水手驾驶台按舵令正确操舵。 驾助驾驶台协助了望,显示航行灯、信号灯,悬挂号型,传令,部联络。 大副船首指挥甲板人员工作,备锚、备缆,系带拖轮,待命。 三副驾驶台甲板按船长指令准备消防器材,准备释放救生艇、筏。 水手长船首备锚、备缆,或按船长、大副指令进行准备。 轮机长机舱抢修现场的指挥。向船长报告故障,组织人力抢修,尽快排除故障。 大管轮机舱现场抢修。 二管轮机舱现场抢修,并负责发电机/应急发电机。 三管轮机舱现场抢修,并注意泵、阀情况。 电机员机舱负责电气设备的修理及发电机及应急照明。 机工长机舱协助大管轮工作或听从轮机长、大管轮指挥,完成指定工作。 值班机工机舱向轮机长、轮机员报告发现的故障情况,听从指挥。 其他机工机舱听从轮机长轮机员指挥,完成指定工作。 其他人员待命,做好援助准备。 操舵系统故障应急计划 职务负责部位应急任务 船长驾驶台总指挥,指挥船舶操纵,发布船舶相关命令,对外联系。 值驾驾驶台发出失控通报或警报,通知机舱变速航行,传达舵令至舵机间,核测船位。驾助驾驶台协助驾驶员工作,显示号灯、号型,传令,部联络。

船舶碰撞应急预案

船舶碰撞应急预案 一.船舶 (1)发生碰撞后,船长或带班人指示驾驶员或轮机员立即检查本船有无人员伤亡,迅速查明碰撞部位的损坏情况,进水情况,油污染情况及程度,并尽快判明船舶是否处于紧急情况,是否需要救助。船长或带班人应迅速报告公司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碰撞部位、受损程度,气象海况及对方船舶的有关情况等。 (2)如发生人员受伤,应先行组织自救。 (3)如对方船舶处于危急状态,应使用本船救生设备,尽力抢救对方船员及旅客。 (4)当一船嵌入另一船体时,船长应视情采取慢车顶推等措施减少破洞进水,待对方采取防水措施后,确信脱离险境方可离去。 (5)如船体破损进水,船长应立即组织人员排水、堵漏,应根据水流方向和破损部位,尽可能停住本船,减少进水量并使破洞位置处于下风侧。 (6)轮机部应根据船体进水部位的水量,采取相应措施,启动各种水泵进行排水抢救工作。 (7)如船舶进水严重,可选择适当的浅滩进行抢滩。 (8)因碰撞发生油污,按溢油事故应急措施操作。 (9)轮机长应坚守机舱,组织轮机部人员保证主副机工作正常,对机器和设备的受损情况,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和抢修。 (10)如情况紧急,船长可请求第三方的救助。 (11)船长应指示当值人员做好现场抢险的各项记录,并保存好原来的海图作业及相关海图,以便于事故的处理。 二.公司 (1)船舶发生碰撞后,应急反应小组应认真分析碰撞损坏对船体结构、强度及航海性能的影响,研究制定抢险方案,为船舶提供技术指导。 (2)如船体破损进水,应急反应小组应迅速查验有关资料,为船舶提供可靠数据,指导船舶排水,堵漏,必要时指导船舶选择适当地点抢滩。 (3)如船体破损严重,船舶和人命可能受到威胁,生产经营部应根据应急反应小组指示立即电告港方或海事部门请求援助。 (4)指导船舶做好与善后处理有关的工作。

船舶碰撞桥梁事故通报

船舶碰撞桥梁事故通报 2004年8月13日清晨,珠江航道珠江大桥水域发生船只争道碰撞的水上交通事故:一艘从香港驶往广州市花都港的集装箱货轮与一艘运石船“对垒”后撞向正在扩建的珠江新桥(东桥),导致一座价值数百万元的百吨桥墩施工平台倒塌。 2006年8月11日12时左右,新加坡籍货轮由于涨潮作用走锚失控,货轮的右舷顺流撞击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中引桥和北航道桥南高墩区结合部位,货轮的驾驶台及其桅杆也因撞击大桥后卡在梁下,该次事故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000万元 2007年6月15日,广东佛山市南海裕航船务有限公司经营的“南桂机035”轮从佛山高明开往顺德途中偏离主航道,触碰325国道九江大桥非通航孔的桥墩,造成九江大桥部分桥面坍塌,“南桂机035”轮沉没。初步调查有4辆汽车坠入河中,造成9人失踪。 通报要求,要督促各航运单位对船舶航行安全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应急设备进行一次全面仔细的安全检查,排查可能存在的设备安全隐患,并切实进行整改。对存在影响航行安全缺陷的船舶,坚决予以滞留。另外,这份通报还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对通航水域的桥梁、船闸、取水口、管道和石油平台等进行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评估,按规定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止船舶碰撞的保护措施。 2007年8月29日12时左右,在江苏省昆山市大洋桥水域,一艘货船因避让船只,撞上大洋桥桥墩,致使大桥部分桥面发生坍塌,同时事故还造成一船员被砸伤,两人落水失踪。 2008年3月27日1时,台州籍“勤丰128”货轮撞击在建中的金塘大桥,致使这座连接宁波与舟山的我国第三长跨海大桥遭受重大损失,并造成4名船员死亡。 珠江大桥惨遭“五连撞” 一撞 2002年6月17日凌晨5时,珠江大桥西桥第四孔曾被一艘不明身份船只撞坏。 二撞 2003年3月2日晚10时许,长约40多米、582总吨的货船“南罗机6213”当逆流而上途经珠江大桥珠江西桥时,货船一头撞进了珠江大桥第三桥孔底部,龙门架被撞成了弧形。 三撞 2003年4月18日,又有一艘货船撞断了珠江大桥西桥底的导轨钢梁,被卡在桥底动弹不得。 四撞 2003年6月24日下午5时30分左右,一艘货船从珠江大桥西桥正中桥孔驶过时,桅杆撞到桥梁,结果撞断了桥底面的两根钢梁。 五撞

船舶碰撞案例库

船舶碰撞案例库 1、首页 参考下图,工具栏包括首页、案例检索、案例库管理、相关知识、联系我们。 2、检索界面 类似下面的检索界面,但相对简单,具体要求见下面。 检索选项: 1、船舶碰撞事故分类(复式分级选择):

类似,分级如下图: 2、当事人 3、审理法院 4、审结日期: 3、关键词:针对全文(主要是船舶名称、事故发生日期、地点等) 最终检索出来的结果类似如下:

3、案例显示 每个案例都有编号,每个案例的显示分为7个模块,分别为: 一、事故概况 二、船舶信息:(以下各选项都显示,若案例中没有,则显示的空白,如航速:) 船名 船舶类型 船籍国 船籍港 船舶呼号 船长 型宽 型深 吃水 总吨 净吨 航速 主机功率 建造日期 建造地点 船舶所有人 三、海况信息: 航行水域 能见度 通航密度 波浪 流向 流速 风向 风速 四、事故经过(链接相关演示图片、视频等) 五、事故分析(案例中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与原法律相关条款链接,可实现互动。

相关资料与我联系,会提供。) 六、事故后果及法庭判决 七、安全管理建议 其他要求 案例添加、删除操作,让我能够输入案例就行。 每一步骤编程的完成最好标注下,方便我查看。 用到什么编写语言标注下。 做好之后将显示首页、案例显示页、连接页面贴出来我看看 其他和普通数据库差不多就可。 典型案例:(此案例类别:狭水道、能见度良好、对遇态势、双方过失) “运鸿”轮与“爱丁堡”轮碰撞事故 案例编号: 关键词:“运鸿”轮,“爱丁堡”轮,厦门湾青屿水道,能加度良好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20日0030时,希腊籍集装箱船“爱丁堡”与浙江省温州油船“运鸿”轮在厦门湾青屿水道发生碰撞,导致“运鸿”轮机舱破损进水沉没(沉船位置:24°23′.41N,118°06′.80E)。经组织救助,“运鸿”轮船上23名船员全部获救,期中1人受伤,总损失约2210万元。 二、船舶资料 1、“运鸿”轮 船舶种类:油船 船籍港:浙江温州 船长:118.65m 船宽:18.2m 型深:9.90m 总吨:5619.00t 净吨:3147.00t 主机功率:2911kw 船舶经营人:乐清市运鸿运输有限公司 2、“爱丁堡”轮 船舶种类:集装箱船 船籍港:希腊比利亚斯 船长:277.12m 船宽:32.26m 型深:21.17m 总吨:55889 净吨:20669 主机功率:27950kw 船舶所有人:DANAOS SHIPPING CO.LTD

船舶碰撞应急须知(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船舶碰撞应急须知(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船舶碰撞应急须知(标准版) 1.目的 本须知规定了船舶发生碰撞事故当时及之后,当事船舶必须采取的应急部署与行动,旨在为船长提供处理碰撞事故的原则指南。 2.船舶应急措施 2.1船舶发生碰撞,船长应即赶赴驾驶台。当碰撞危及本船安全时,应即发出警报,全体船员迅速进行应急工作岗位,开始实施本须知。 2.2迅速确定碰撞部位,碰撞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双方大概的危险程度与人员伤亡情况、是否发生污染、对方的船名、呼号、船籍港、始发港与目的港、载货情况、船东名称及地址。当时的潮汐与能见度等情况。 2.3将上述情况迅速报告公司。 2.4向附近港口主管机关报告上述情况。

2.5保持与公司及港口主管机关有效的的联系。 2.6针对碰撞损失的情况迅速组织自救,或根据公司指示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防止污染扩大。 2.7当一船撞进另一船时,造成对主水线以下船壳破坏时,应告诫对方船长不能用倒车使两船分离,以免加速进水,应将被撞入船推顶离开主航道/深水水域至浅水水域坐浅。 2.8全力抢救落水及伤亡人员。并在现场附近守候和搜巡,直至双方人员及船舶已脱离危险或无此种必要。并要在接到港口主管机关或公司指示后方可离开现场。 2.9如实慎重记录航行日志等法律文件等。 2.10当碰撞导致船舶搁浅、触礁、进水下沉、污染、倾覆等紧急情况时,应转入相应的应急操作。 2.11拟写事故报告送港口主管机关,做好接受港口主管机关调查的准备工作。 3.记录 船长将事故情况按《内河船舶航行日志记载规则》记载于航行

2021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之研究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之研究

2021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之研究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关键词:船舶碰撞应急措施进水量排水能力 引言 船舶碰撞事故在海事中发生率高,经济损失通常很大,而且时常造成船毁人亡。据交通部海事局介绍,根据对1995年至1999年5年内的重大事故统计,碰撞事故占70%。船舶碰撞以其发生之多和严重程度位居海事事故之首。因此,专家学者以及各资深船长们便对碰撞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可能,对碰撞后的应急措施进行研究,以期降低损失。现今面对两船碰撞人们对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视情况采取慢车顶推撞击船船体堵住破损口以减少进水量,确信脱离险境方可离去。也有的认为,在很多情况下为保一船而造成两船损失的增加甚至在有些时候造成两船倾覆或者沉没。此时作为船舶的决策者,应该顾及本船自身的利益,义无返顾地选择倒车以减少总损失。[1]本文将对船舶碰撞后被撞船的破损状况和外部条件的分析,确定最终的措施,使得总损失减少到最低。

船舶各种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样本)

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应急预案 1船舶在航行中发生丧失操纵能力的紧急情况时,立即发出警报,召集应急,应立即采取滞航及就地抛锚(沿岸航行,水深适宜)等措施。 2在采取应急行动的同时迅速报告就近港口国主管机关或搜救中心 3 在进出港、狭水道航行时,立即使用伴航拖轮协助操纵。条件允许可向就近港口机关申请加派拖轮予以协助,使船舶抵安全水域抛锚。 4 船长和当值驾驶员应加强了望,以防本船失控后和他船发生紧迫局面,并按《国际信号规则》和《72海上避碰规则》《91内河避碰规则》的要求显示号灯、号型。 5船长应沉着指挥,当值驾驶员应使用VHF发布本船目前位置、动态,提醒来船注意,并做好各项记录。 6 轮机长指挥轮机员迅速进行故障设备抢修工作。 7 求得岸基支持,按公司相关处室或主管人员指示,采取进一步抢救和抢修措施。 8 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导致的碰撞、触礁、搁浅、燃油泄漏等事故,按相应应急预案进行部署 9 船舶发生丧失操纵能力时,按下列应急计划进行部署。 主机失灵、电力中断应急计划 职务负责部位应急/应变职责 船长驾驶台总指挥,发布船舶操纵命令,指挥船舶操纵,负责对外及和船公司联系。 项目负责人机舱副总指挥,协助船长组织、动员人员抢修故障设备及其他应急情况处理。值驾/二副驾驶台协助船长操纵船舶,守听VHF,核测船位,做好记录。。 值班水手驾驶台按舵令正确操舵。 驾助驾驶台协助了望,显示航行灯、信号灯,悬挂号型,传令,内部联络。 大副船首指挥甲板人员工作,备锚、备缆,系带拖轮,待命。 三副驾驶台甲板按船长指令准备消防器材,准备释放救生艇、筏。 水手长船首备锚、备缆,或按船长、大副指令进行准备。 轮机长机舱抢修现场的指挥。向船长报告故障,组织人力抢修,尽快排除故障。 大管轮机舱现场抢修。 二管轮机舱现场抢修,并负责发电机/应急发电机。 三管轮机舱现场抢修,并注意泵、阀情况。 电机员机舱负责电气设备的修理及发电机及应急照明。 机工长机舱协助大管轮工作或听从轮机长、大管轮指挥,完成指定工作。 值班机工机舱向轮机长、轮机员报告发现的故障情况,听从指挥。 其他机工机舱听从轮机长轮机员指挥,完成指定工作。 其他人员待命,做好援助准备。 操舵系统故障应急计划 职务负责部位应急任务 船长驾驶台总指挥,指挥船舶操纵,发布船舶相关命令,对外联系。 值驾驾驶台发出失控通报或警报,通知机舱变速航行,传达舵令至舵机间,核测船位。驾助驾驶台协助驾驶员工作,显示号灯、号型,传令,内部联络。 值班水手驾驶台悬挂信号,传令,内部联络。 下一班值驾舵机间携带VHF对讲机(或使用驾驶台/机舱直通电话)按驾驶台舵令指挥操

防台防洪期间预防船舶

防台防洪期间预防船舶 碰撞下白石公铁两桥应急预案 (修定稿) 1、总则 1.1 目的 沈海高速公路下白石特大桥(简称公路大桥)和福温铁路白马河特大桥(简称铁路大桥)(以下合称公铁两桥)的设计通航1000吨级海轮兼顾通航3000吨级海轮,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小,且两桥间距短,两桥主通航孔法线不在同一直线上,航道转弯角度大(达41度),船舶航行操纵难度高,影响公铁两桥的安全运行。公铁两桥上下游水域建有多家3000吨级以上船厂及港口货运码头,公铁两桥上下游来往及停靠船舶多,公铁两桥船舶通航的现实要求与桥梁设计通航能力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在台风、洪水期间,容易出现船舶漂移、走锚、断缆、偏航等突发事件,可能引发船舶碰撞公铁两桥事故。 公铁两桥关系到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安全运行,为了切实加强防台防洪期间预防船舶碰撞公铁两桥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船舶碰撞公铁两桥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公铁两桥及上下游水域船舶在台风洪水期间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订本预案。 1.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船舶防台技术操作规则》(交督〔1957〕于字第339号)《交通运输部〈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交水发〔2009〕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政办〔2016〕27号)《福建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200号)《宁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宁德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宁德市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 《宁德市海上搜救、溢油应急预案》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研究预防船舶碰撞下白石公铁两桥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2008〕74号)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防台防洪期间预防船舶突发碰撞公铁两桥突

船舶各种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1汇总

船舶遭遇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船舶在海上航行,如遭遇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可能或已对船舶安全构成威胁时应: 1.发出警报,组织应急并及时抄收当地或附近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2.迅速报告报告就近港口当局或海上搜救中心。 3.根据天气预报或气象传真图,综合分析天气情况,作出判断。及时调整航向、航速,以减轻恶劣天气对船舶的损害。必要时择就近安全港口避难。 4.船舶在遭受或面临自然灾害威胁时,轮机长应在机舱指挥轮机员工作,保证主、辅机的工作正常,确保舵机的安全使用。并做好应急舵的随时转换使用。按船长指令,安排轮机员驳油,将燃油集中,减少不满舱,减少自由液面,保持船舶良好稳性。 5.船舶遭遇自然灾害或临近自然灾害威胁时,大副听从船长命令,协助船长工作。安排水手长、木匠检查并关闭所有水密门窗,保持水密。并通知机舱做好排水系统的使用准备工作,确保排水系统正常使用。 6.对船舶遭遇自然灾害后可能造成的搁浅、碰撞、火灾等事故,应按相应应急预案具体部署,尽全力保证人、船、货安全。 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应急预案 1.船舶在航行中发生丧失操纵能力的紧急情况时,立即发出警报,召集应急,应立即采取滞航(大洋及远离海岸航行)及就地抛锚(沿岸

航行,水深适宜)等措施。 2.在采取应急行动的同时迅速报告厂安全质量经理或其替代人及厂 调度室,并可据船位报告就近港口国主管机关或海上搜救中心(对船舶、船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时) 3 .在狭水道航行时,条件允许可向就近港口机关申请拖轮予以协助。 4.进出港时,可通过引水、代理、或直接向港口主管机关申请派拖轮予以协助,使船舶抵安全水域抛锚。 5.当值驾驶员和值班水手应加强了望,以防本船失控后与他船发生紧迫局面,并按《国际信号规则》和《72避碰规则》的要求显示号灯、号型。 6.当值驾驶员应使用VHF发布本船目前位置,提醒来船注意,并做好各项记录。 7.船长应积极配合引水,征求引水意见(进出港时),沉着指挥。 8.轮机长指挥轮机员迅速进行故障设备抢修工作。 9.求得岸基支持,按厂相关处室或主管人员指示,采取进一步抢救和抢修措施。 10.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导致的碰撞、触礁、搁浅、燃油泄漏等事故,按相应应急预案进行部署 11.船舶发生丧失操纵能力时,按下列应急计划进行部署。

船舶碰撞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

船舶碰撞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 王传伟 关键词 船舶碰撞 航行规则 预防 据有关统计资料及研究分析表明,严重海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船长和驾驶员在驾驶与管理船舶两方面的过失造成的。其中碰撞事故约占全部海事事故的1/3。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贯彻落实,内河船舶和海船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但与此同时,水上交通事故也随之相应增加。为此,世界各国的海事处理机构以及国际海协组织对航海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船舶做好各种海事的预防工作,降低事故发生率,二是要求做好对船舶的海难救助与善后处理工作。 本文就船舶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控制问题,根据碰撞事故的统计和归纳分析,提出一些预防碰撞事故的对策。 1 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事故发生的地段 内河船舶在狭窄的内河水道及各控制河段易发生碰撞事故。海船则在水域开阔的地方易发生碰撞事故,约占碰撞总数的85%以上。原因分析如下。 1近年来,内河船舶数量的急剧增长是导致内河船舶碰撞事故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经测算,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与船舶密度的2次方成正比。密度大,船舶营运过程中的有效距离相对就小,遇到紧急情况避碰不及,导致事故发生。 2对于海船来说,在狭窄水域和船舶密集的地方,驾驶人员工作比较认真,思想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多数由船长亲自指挥,使用安全航速,谨慎驾驶。但在开阔水域航行时,大多由驾驶员单独操作,思想上也有所放松,瞭望不够认真,容易出现各种戒备上的疏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前方3n mile处突然发现来船,对于航速为12kn的万t级船舶来讲, 作者单位:王传伟———淮安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收稿日期:2003-06-09仅有10min判断来船动向和避让时间,是相当紧迫的。另外,在狭窄水域和船舶密集的区域,多数船舶都是备车航行,但到了开阔水域,则大都是全速航行。各航运单位都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运输成本,往往在船离开港口以后,就改烧重油,采用定速航行。驾驶员进行避碰操纵时,只有用改变航向的手段,达到避让的目的,相当危险。《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要求,船舶在任何时侯都应采用安全航速行驶,以便能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让行动,并能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距离内把船停住。实践证明,船舶在开阔水域全速航行,避让时仅靠转向也是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2 碰撞发生的情况 以对遇和小角度交叉为多,约占碰撞事故的65%。主要原因如下。 1在对遇和小角度交叉的情况下,相互接近的速度快,会遇、观察、判断形势的时间短,很容易错过采取避让行动的时机。如图1所示,某船A在航行途中,某时刻发现来船B在左舷α角度的方向上,距离为S0。图1中,Z m为本船航向;Z h为来船航向。经过一段时间t后,与来船的距离S应为S=S0-(V m?t?cosα+ V h?t?cos(180°-α-β)) 式中:V m———本船航速 V h———来船航速 β———两航线夹角 α———A船在某时刻观测B船时的舷角 距离变化率 ds/dt=V h?cos(α+β)-V m?cosα 由此可见,距离变化率与α和β有关。当两船对遇时,即α=0,β=180°时,距离变化率ds/dt有极小值,为-(V h+V m)。因此,两船对遇时,相互接近的速度最快为V h+V m。 在α≠0°、β≠180°的情况下,亦有发生碰撞的可能,且舷角α越小,相互接近的速度就越大,观察 J S 2003-4-06 江苏船舶 J IAN GSU SHIP 第20卷 第4期 17

船舶碰撞案例

船舶碰撞案例 案例概述 2003年5月2日2332时,A轮82航次在天津新港装载后离港,驶往印尼雅加达。航行途中,于5月5日约1111时,位置:30°21'.6N/123°00'.6E,雾中与B 轮发生碰撞。 5月5日0805时,能见度1.5nmile,A轮航向180°,航速11.5kn。A轮三副接班后,发现能见度不好,通知水手叫船长。0806时船长上驾驶台指挥,通知机舱备车,并按雾航规定施放雾号,开启航行灯,两部雷达,两部VHF,改手操舵。但未派人瞭头。A轮三副回忆讲,从0806时至1050时,在右前方远距离处有几艘渔船外,航行一切正常。 A轮船长在1050时,从ARPA上发现右舷距离9nmile处,有一般大船(B轮),DCPA 为1.3nmile,经过自动标绘,B轮航向000°,航速约15.1kn。1100时能见度下降到0.5~1nmile,船长命令三副加强,瞭望。约1104时,A轮船长从雷达观察:与B轮相距3.8nmile,DCPA仍为1.3nmile。于是用英语在VHF16频道呼叫来船(B轮)协调避让,但无回答。此刻A轮船长为避开右前方的渔船和增加与来船(B轮)之间的横距,即命令由180°改驶177°,后又改驶168°。接着再次用VHF呼叫B轮,但仍无回答。约1108时,A轮船长在雷达上观测右舷的来船B 轮相距1nmile时(注A轮从1104时与B轮相距3.8nmile到1108时距离1nmile,时间和距离不吻合),发现B轮突然向右转向,向A轮右舷逼近,此刻A轮船长继续在雷达上观测,还未立即采取措施。约1109时,A轮三副告诉船长:右舷有船影了,船长跑到右舷,看到了来船B轮,命令舵工左满舵,拉汽笛警告。10秒钟后,在雷达上观测B轮DCPA为零,立即叫停车。约1111时,B轮右船首与A轮右后部成80°左右的角度撞向A轮NO.4舱右后部位。碰撞时,A轮的船首向是145°。 2事故分析 两轮在保持正规,瞭望方面均有过失2.1. A轮和B轮是在雾中相互看不见水域中航行相遇致有构成碰撞危险,应执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简称《规则》)第19条两船均负有同等的避让责任和义务。雾中航行应派出瞭头人员,应配备专职雷达观察员(通常由值班驾驶员担任)保持不间断的系统观。A轮:①没有派瞭头人员,②没有利用雷达对来船及周围其它船舶保持不间断的观测和系统分析,致使未能及时识别两船之间正在构成紧迫局面,这是导致碰撞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案中,A轮从1050时至1104时,即两船接近到3.8nmile,紧迫局面业已开始形成,才确认与B轮存在碰撞危险。这足以说明在长达14min内,A轮对B轮没有进行连续系统的观测和分析,③对右前方的渔船的动态没有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也是导致因顾及右前方的渔船不敢及早采取措施避让B轮的一大原因。如果A轮能掌握渔船的动态,在当时环境许可情况下,采取向右措施同时让清B轮和渔船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B轮:未注意收听和使用VHF甚高频无线电话,A轮曾两次试图与B轮联系协调

船舶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汇编

一般船舶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仅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规范船舶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处置生产安全事故能力,快速、有序、高效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有效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生产安全。 1.2 编制依据 1.2.1《安全生产法》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2.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1.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2.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2.8综合管理体系文件:《船舶出海航行作业指导书》、《防台防洪作业指导书》、《高温作业管理规定》、《危险品管理规定》、《消防工作管理规定》 1.2.9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船舶各类事故、三级重大及以上等级的自然灾害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本应急预案体系由6个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构成: 一、船舶人员(含测量人员等以下同)落水应急预案 二、船舶人员触电应急预案 三、船舶火灾应急预案 四、中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五船舶碰撞应急预案 六、防风应急救援预案 1.5 应急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把保障员工及乘船测量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在事故未发生时充分做好预防工作;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营救受伤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船长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统一领导,形成高效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整合相关资源,形成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1.5.2“二优先”原则。“以人为本”,以救援人员优先、以防止事故扩大优先原则。

1910年统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中英对照版本)

1910年统一船舶碰撞某些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CERTAIN RULES OF LA W WITH RESPECT TO COLLISION BETWEEN VESSELS, 1910 正文: 第一条海船与海船或海船与内河船舶发生碰撞,致使有关船舶或船上人身、财物遭受损害时,不论碰撞发生在任何水域,对这种损害的赔偿,都应按下列规定办理。 Article 1 Where a collision occurs between sea-going vessels or between sea-going vessels and vessels of inland navigation, the compensation due for damages caused to th e vessels, or to any things or persons on board thereof, shall be settled in accorda nce with the following provisions, in whatever waters the collision takes place. 第二条如果碰撞的发生是出于意外,或者出于不可抗力,或者碰撞原因不明,其损害应由遭受者自行承担。 即使在发生碰撞时,有关的船舶或其中之一是处于锚泊(或以其他方式系泊)状态,本条规定亦得适用。 Article 2 If the collision is accidental, if it is caused by force majeure, or if the cause of the c ollision is left in doubt, the damages are borne by those who have suffered them. This provision is applicable notwithstanding the fact that the vessels, or any one of them, may be at anchor (or otherwise made fast) at the time of the casualty.

浅谈船舶碰撞前后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18卷第9期中国水运 Vol.18No.92018年9月China Water Transport September 2018 收稿日期:2018-05-29 作者简介:孙燕辉(1968-) ,男,天津人,船长,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航海学会会员,天津航海学会会员,从事船舶驾驶。 浅谈船舶碰撞前后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孙燕辉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三亚572000) 摘 要:安全航行是船舶安全工作的最基本要求,避免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是航海界一直追求的目标,然而碰撞事 故仍然时有发生。碰撞事故发生前后,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去减少损失是所有操船人员需认真分析和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根据船舶的操纵性能分析碰撞事故发生前后的应急操船和处置措施,以期减少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为船舶操纵人员在碰撞事故发生前后的操船行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船舶;碰撞;应急;措施中图分类号:U6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09-0007-02 一、引言 船舶碰撞是指船舶之间和船舶与渔船或舶板、移动式平台之间相互碰撞造成的水上交通事故[1]。实际工作中,船舶碰撞事故较少发生或者遇到,航海界的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在致力于避免船舶碰撞事故发生的研究工作,一些新型主导航设施设备也已经或者逐步应用到船舶航行安全管理之中。正是因为碰撞事故发生的比较少,船舶驾驶人员有关碰撞事故发生前后如何去应对,不知所措。如果碰撞事故发生前后,船舶操纵人员能够采取一个适合当时环境的应对措施,及时切断事故链,即使难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也能使损失降低到最低。本文主要分析了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前后的应急操船和处置措施,并总结了碰撞事故发生后所应采取的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一些操船方法或者手段。为船舶操纵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以便更好的做好船舶安全管理工作。 二、碰撞前应急操船 船舶操纵没有单一固定的模式。根据《194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五条明确规定,海上航行的船舶,在任何时候都应用视觉、听觉及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有效手段保持正规的了望,以便对局面和碰撞危险做出充分的估计[2]。即使对海上漂流物也不能轻易放过,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因此,船舶驾驶人员在航行过程中应充分有效地利用驾驶台内外部资源判断船舶之间的动态,采取一切有效手段避免形成碰撞危险或紧迫危险局面。若在充分利用驾驶台内外部资源后,仍然无法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就应尽可能的减少碰撞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及时、正确的决策直接决定了船舶险情事故是否能得到有效的避免或控制[3]。减小碰撞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有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是两船瞬间接触的惯性冲量,二是避开船舶要害部位,由于船艏部位局部坚硬而船中未设置防撞舱壁,因而船艏对船中的碰撞损害最大[4]。因此,在碰撞事故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船舶驾驶人员应做到: (1)降低船速以减小碰撞时的惯性冲量 在碰撞事故发生之前,若当时环境允许,一般采用操满舵转向来进行应急避让,若水域条件受限,有时采用全速倒车的应急避让措施。若采用以上应急措施仍然无法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在当时水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抛双锚进行紧急制动,使船速尽可能降到最低。 (2)改变碰撞角度以避开船舶要害部位 改变碰撞角度主要是依赖于船首向的控制。若碰撞事故不可避免,船舶驾驶人员应避免本船机舱位置被撞,或者撞击他船机舱位置。为此,可以采用适当进车增大舵效的方法大幅度转向,避免本船横在他船运动轨迹的前方。 三、碰撞以后采取的应急措施1.船舶碰撞后的应急操纵 (1)本船船舶操纵采取的应急措施 当本船首部撞入他船船体时,首先考虑到的问题是应尽量减小受损船的进水量,以争取给受损船留出尽量多的时间检查、判断受损部位及受损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视情况采取微速进车使船舶顶住他船破洞,减小他船进水量。倘若采取盲目倒车脱离两船,则会加速被撞船进水量,引起他船沉没的危险。如果海况较好,风浪不大且没有沉没危险时,还可用缆绳辅助相互系在对方船上,使两船身结合在一起防止脱出,起到堵漏的作用,如水深允许可以考虑抛锚以防止船舶漂移。如被撞船有沉没危险,应在不严重危及本船及他船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他船人员及贵重物品进行全力施救后立即远离。船舶发生碰撞的情况有很多种碰撞后的应急操船也是随机应变的,碰撞后的应急操船亦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不能一概而论。 (2)被撞船船舶操纵采取的应急措施 为了减小进水量被撞船在没有沉没危险时应尽量将船停住,有利于两船保持撞击后保持咬合状态,避免被撞破洞敞开进水大量涌入,并立即启动堵漏应急部署。如两船撞击后保持咬合状态困难,或者他船已倒车退出,应尽量操纵船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