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单元测试

1.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的叙述是 ( )

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

B.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

C.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

D.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

2.下列自然灾害中,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火山喷发④台风⑤地震⑥寒潮,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

A、①④⑥

B、①②⑤

C、

②④⑥ D、③④⑤

3.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下图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度分布示意图》。图中P 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

屿,R点以东为海洋。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5.下列关于该岛屿受地震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岛屿东侧大于西

B.同样震级,震源a 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b

C.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d D.同样震级,震源b 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c

6.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

A.陡坡修筑梯田 B.围湖造田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

2002年10月底,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维埃纳火山发生猛烈喷发。两天后,意大利中南部又发生了震级为5.6级的地震及一系列余震,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因为该国位于()

A. 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

B. 两大板块交界地带

C. 地中海沿岸

D. 断层构造地带

8.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

A.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构造

B. 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

C. 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

D. 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9.下列地区中,受该火山爆发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A. 巴尔干半岛

B. 亚平宁半岛

C. 伊比利业半岛

D. 索马里半岛

1 0.这次火山爆发将导致或加剧附近地区的()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臭氧空洞

D. 光化学烟雾

11.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

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主要是

由于

①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②人口快速增长③经济密集发展④风化作用强烈

A.①②B.②③ C.③

④D.①④

12. 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

最大的海域分布在

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B.印

度洋和太平洋海区

C.西北太平洋海区 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

读图,完成13~14题。

②③④

13.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干旱——① B.台风——②C.暴雨洪涝——③ D.寒潮——④14.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

A.北纬20度的洋面上B.赤道洋面上C.南纬15度的洋面上D.南纬40度的洋面上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里氏7.2级地震,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城市A位于震中的方向是()

A.东偏北B.东偏南 C.正东D.西偏北

16.若其他条件相同,以下各地烈

度的关系是()

A.A>B>C>D B.B>C>D >A C.B>D=C>A D.A>C=D >B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根据7—9题所示的材料判断。

17. 1999年8月17日凌时晨3点左右,土耳其西北部的一些省份发生了里氏6.8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28°E 附近),造成13000多人死亡。1999年8月21日凌晨4时26分,在哥斯达黎加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米尔斯镇(9.1°N,84.2°

W)。

有关两地地震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A.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处于同一地震带上

B.土耳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大于哥斯达黎加

C.哥斯达黎加的地震释放能量较土耳其大15倍左右

D.震中距相同的情况下,哥斯达黎加的地震烈度一定大于土耳其18.2002年3月26日,地震袭击了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伤亡惨重,此次地震的震源距离地表仅为80KM。同学甲绘制了一幅地震中心

地区等震线示意图,同学乙认为图中等震线的的

绘制不切合实际,其理由最可能是

()

A.等震线绘制的范围太小B.因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等震线只有一条

C.在同一次地震中,与震中距离

相等的地主烈度不一定相同

D.等震线应以巴格兰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19.1999年土耳其、我国台湾、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区发生了7级以上的大地震,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三地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B.三地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三地均位于消亡地带上D.三地均位于板块张裂地带上20. 下列地质灾害主要由外力导致的有()

A.日本神户地震 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C.新疆地震D.长江巴东段滑坡

21.读“波罗的海含氧量变化图”回答问题:(10分)

⑴近几十年来波罗的海水体含氧量持续,其原因是;4分

⑵请分析这一现象可能造成的危害;2分

⑶简述缓解这一趋势的措施。4分

22..下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根据长

年水文数据(1875-1975)所

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但如以

较近年代(1945-1975)的水

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

高的现象。

(1)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年-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

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年-

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约缩短

了多少年?

A.1年B.3年 C.5年D.7年

(2)“百年一遇”说的是灾害的再现概率,是指每年发生此种灾

害的概率为1%。请分析三峡

大坝建成以后,可以使荆江河

段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

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的原因。23.2004年12月26日由地震引发的大海啸袭击了东南亚和南亚多个国家。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新浪网2005年1月7日消息:印度洋海啸遇难总人数已上升至16万5千人。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灾后疫病流行可能导致死亡人数会急剧增加。

(1)B岛的地势特点是,判断的依据

是:。

(4)地震引发海啸后,该地区灾后疫情严重,其疫情严重的自然原因是:;社会原因是。

(5)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性,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又导致疾病流行,说明了自然灾害的性。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D

6.A

7.B

8.A

9.B 10.A 11.B 12.C 13.B 14.C 15.A 16.C 17.B 18.C 19.C 20.D

21.⑴下降(2分)工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生长使水体缺氧(2分)

⑵会形成赤潮,使鱼类缺氧而大量死亡(2分)

⑶控制含氮、磷废水的排放,加强这类废水的处理(4分)

22.(1)B(2)荆江河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严重,两岸地面普遍低于洪水位,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措施。三峡库容量大,起到调节洪峰、拦蓄洪水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长江上游形成的洪水,占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以

上。所以,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遇百年一遇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它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23.(1)西南高东北低河流多从西南流向东北。′

(2)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细菌繁殖和疾病传播)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3)突发性群发性防灾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严密监视相关地区海底地震的发生;及时接收和发布海啸

第一章一二三节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2.认识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自然灾害的属性 难点: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被毁;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山崩等。1988年世界人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灾难的一年。古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不测风云也就是大自然发怒、施暴,它会影响环境,威胁人类生存。所以了解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知识新授】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导入提问】什么是灾害?包括哪两大类? 【学生回答】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思考】读教材第2页图l-1“无人区的火山喷发”、图l-2“2003年SARS病毒流行”、图l-3“某地区山体滑坡”、图l-4“某地遭遇暴雪”,判断哪些属于灾害? 【读图回答】具有灾害属性的是图1-2、图l-3、图l-4。图l-1是自然现象,没有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不具有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问题】你能再举出一些灾害的事例吗? 【学生回答】瘟疫、水灾、火灾等。 【思考】图l-2、图l-3、图1-4都是自然灾害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图l-3、图1-4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灾害,因此属于自然灾害。 图1-2是人为原因形成的灾害,不具备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因此不属于自然灾害。 【归纳总结】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一方面指纯人为灾害,如火灾及爆炸、交通事故、企业工伤事故、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卫生类灾害、环境公害、高技术事故等;另一方面也包括人为型自然灾害,如水库地震、大量抽取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或地陷、人为森林火灾、人为地质灾害等。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第4~8页正文部分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从自然灾害的时间角度来看,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点? (3)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有何特点? (4)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什么特点?

自然灾害知识点-减轻自然灾害

第八章减轻自然灾害 8.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自然灾害的定义(掌握) 人类依赖的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害,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和事件被称为“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重点掌握) ①严重的危害性 ②突发性和渐发性 a突发性:如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等。对于这种灾害,人们往往无能为力,或者能力不够,或者是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b渐发性:如干旱、温室效应、酸雨、地下水水质变化、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等。这类缓慢过程大多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 ③分布的区域性 自然灾害在地球上不是均匀分布的,特定种类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区。 如风暴潮和海水入侵分布在海岸附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一般分布在山区。 ④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a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掌握) 地震-海啸-水灾-核事故;台风―暴雨-内涝;海啸-巨浪-海面上升等 b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掌握)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重大灾害称为原生灾害;由原生灾害诱发出的灾害称为次生灾害。 c衍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导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⑤灾害的大小和灾害发生频率(或平均发生重复周期)呈幂指数关系(掌握) a重复发生周期: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中统计出各种大小的灾害发生的平均重复发生时间,叫做重复发生周期,灾害大小和重复周期的统计关系,描述了自然灾害的突发特性。 b灾害频率:重复周期的倒数叫做频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一定大小灾害事件的数目。 c对于所有的自然灾害而言,灾害越大,发生的频度越低,重复周期越长;灾害越小,发生的频度越高,重复周期越短。 ⑥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避免的。 人类可以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8.2 21世纪的自然灾害 1、读图9-1,回答下列问题:(掌握) (1)在过去的30多年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过去的30多年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增加。 (2)2006-2010年灾害发生的种类和数量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讲义)

一、洪涝 1. 两种类型: 洪水(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涝渍(雨涝、内渍)2. 成因及危害: 类 型 形成原因多发地区危害 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 能被江河、湖库容 纳,水位上涨而泛 滥的现象,一般发 生在以降水为主 要补给的河流汛 期。 江河的两岸, 尤其是中下游 地区是洪水的 直接威胁区。 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 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 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 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 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 时排除所产生的 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 弱、排水不畅 的低湿洼地。 两 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思考: 我国为什么洪涝灾害严重?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风暴潮 1. 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 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成因类型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 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 生。 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 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 缓 三、其他水文(海洋)灾害 1.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等活动激发的波长达数百米的海洋巨浪,吞没城镇、村庄、耕地,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 海冰——天气寒冷,包括陆入海之冰。对船只、航运、渔业、养殖业等造成危害。我国主要发生于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归纳比较风暴潮与海啸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海岸水面异常升高的现象,造成摧毁堤坝,涌入陆地,吞没城镇、村庄、耕地等后果。不同点:风暴潮的诱因是强烈大风,而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所激发的。 【典例精析】 例题1 (北京东城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2:2009年9月到2019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3: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2)读材料2,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9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读B图和材料3,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思路导航:第(1)题,地形区的名称及特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第(2)题,该地区2009~2019年发生严重旱情的原因有气象气候因素、地形、植被、农业种植结构等。第(3)题,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要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2)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3)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 例题2 (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思路导航:第(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推移特点判断。第(2)题,结合A、B两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从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可总结得出措施。 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全部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 防治自然灾害的通用措施: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 机制。 2.对已发生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 ----灾害的动向,为预报-------灾害提供信息。 3.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 政策法规。 4.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 5.加强-------预报,启动应急案。 6.及时有计划的转移和安置民众。(水文、地质 灾害) 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 1.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滑坡泥流多发。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规律反常, 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 5.海岸线长,多台风、风暴潮。灾情重再加上我国是发展 中经济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1.2点是指特殊地理位置、3点是指特殊地貌、第4点 是指特殊的气候)。 二.自然灾害频率上升的认为原因: 1.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地质灾害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灾害加重。 2.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 3.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涝加重。 4.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 5.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三、我国东部地区成为自然灾害的重灾区: 1.季风区,是洪水暴雨集中的地区,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涝区。 2.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的影响大。3、北部有旱灾虫灾寒潮等灾害。 4.东部地区灾害种类多,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四.西南地质灾害重: 自然原因: 1、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位于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 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泥流。 2、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易发生滑坡。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自然异变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 答案:A 2.上述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 A.自然异变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答案:B 读图,回答3~5题。 3.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B.2010年河南陕县煤矿透水事故 C.2011年中原及华北地区旱灾 D.华北平原盐渍化 4.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5.该灾害灾情指标有( )

①厂矿的破坏②受灾的农田 ③减产的粮食④成灾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组旨在考查对干旱现象的认识和旱灾的危害。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长期无降水、无河流注入,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旱灾灾情指标主要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粮食、饮水困难和经济损失。 答案:3.C 4.B 5.D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位于冰岛南部亚菲亚德拉冰盖的艾雅法拉火山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14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9时)喷发,附近800名居民紧急撤离。 材料2:见下图。 (1)结合材料1、2可知火山灾害孕育于________圈层。 (2)火山喷发能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灾害?是否“百害而无一利”? (3)该火山和日本富士山火山若同时喷发,何处的灾情严重?为什么? 解析:(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岩石圈中的软流层。(2)岩浆毁灭地表事物,气体喷发物对大气质量有影响。火山喷发能形成温泉、矿产,并且火山灰能肥沃土壤。(3)富士山和艾雅法拉若同时火山喷发,危害程度孰大孰小应以受灾体的密度和质量作为衡量标准。 答案:(1)岩石 (2)摧毁森林、吞没土地、污染大气和水源。火山喷发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喷发中也能产生一些矿产资源,形成肥沃的火山灰等。 (3)日本富士山。日本富士山地区是日本经济发达地区,又是旅游名胜区,虽然防抗灾能力强,灾后恢复速度快,但与人口密度较小的艾雅法拉火山附近相比,其灾害危害程度要大得多。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①2011年春季,我国西南五省大旱 ②海底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

-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word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

第一章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某山区的自然灾害链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与上图中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2.该示意图所反映的自然灾害特点是( ) A.区域性 B.联系性 C.周期性 D.不可避免性 解析:第1题,地震所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为堰塞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暴雨所产生的短时大频率降水使破碎的物质大量运动阻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第2题,灾害链现象反映了自然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答案:1.C 2.B 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B处多水灾的原因是( ) A.位于印度河三角洲上,排水不畅 B.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洼 C.冬季冰凌阻塞河道,造成决口 D.区域内河流多为地上河,容易决堤 4.图中A处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灾害 B.泥石流 C.干旱 D.地震 解析:第3题,图中B位于孟加拉国,属于恒河三角洲地区。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主要有:地势低洼;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游,多条支流汇集;海潮顶托,河水水位上涨。第4题,A处属于印度河平原,位于塔尔沙漠之中,常年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就是干旱。

答案:3.B 4.C 热带风暴“清松”于2013年1月3日20时在菲律宾苏禄海海面上生成,4日凌晨移入我国南海南部偏东海域,4日05时其中心位于北纬8.9度,东经116.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 002百帕。据此完成第5~7题。 5.热带风暴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 ①强风②风暴潮③暴雨④干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热带风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锋面气旋 B.热带风暴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为8~9级 D.热带风暴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7.热带风暴“清松”是在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①代表风向)?( ) 解析:第5题,热带风暴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热带风暴的危害主要是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第6题,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为8~9级,常出现在夏秋季节,热带风暴现象可发生在多个海域,西北太平洋是发生热带风暴最多的地方。第7题,热带风暴是热带低气压形成的,北半球的低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 答案:5.C 6.C 7.C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10题。 滑坡 8.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9.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10.人类在山区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往往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知识点地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

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 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 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 (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破坏严重, (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 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 (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水文灾害】 洪涝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围广,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3.东部多,西部少; 4.沿海多,陆少; 5.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6.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二.成因 1.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系: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3.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多曲流,易淤塞 5.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并且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蒸发下渗减少,使下游河道短时来水过多。 6.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7.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和建设(建筑物占据河道)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造成的影响

主备课人 辅备课人 审核人 日期 课题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及形成条件。 2.能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造成的影响。 学习重点 自然灾害的内涵及形成条件 学习难点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造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 教学手段 常规 学习过程 教学拓展 【学习目标】 一、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①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②____________、财产损失、③____________、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 ??? ? 诱因:④ 承受灾害的客体:⑤ 3.灾情大小的 影响因素???? ? 孕灾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致灾因子: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受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衡量灾情的标准:⑥____________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灾害表现 (1)人员伤亡:自然灾害能造成人体死亡、伤残等⑦________伤害以及恐慌、忧愁、痛苦等⑧________________伤害。 (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财产的影响分为⑨________经济损失和⑩________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自然灾害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与其他损失相比,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但影响深远。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__________,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大洲,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自然灾害的概念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①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五省大旱 ②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 ③山洪爆发冲毁桥梁 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量强辐射物质外泄,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考查点2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2.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 .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 C .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 D .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 考查点3 自然灾害的影响 3.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 ) A .人体伤残、死亡的生理伤害 B .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的心理伤害 C .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的损失 D .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造成的财产损失 考查点4 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4.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因素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②灾害强度大小 ③致灾因子强弱 ④地质构造类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如何判断自然灾害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2011年4月,美国南部多州遭受数百龙卷风袭击,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严重 B .2011年7月23日,在温州路段两列火车相撞,造成重大人员死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课标要求] 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4.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5.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6.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7.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8.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学法指导] 1.结合具体的自然灾害类型,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主要特征。 2.以区域自然灾害为例,运用图表、数据等信息资料,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和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3.了解生物灾害,并简要列举其带来的主要危害。 4.通过对灾害分布图的阅读,明确世界主要灾害的分布,并掌握其主要的灾害类型及特点。5.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影响。 6.自然灾害的区域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要重视和区域地理的有机结合。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课前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灾害 1.概念:主要由__________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及现象。 2.形成的基本条件 (1)诱因:自然界异常变化。 (2)承受灾害的客体:遭到损害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分类:根据__________和灾害管理与减灾系统工程的不同,分为地震灾害、__________、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七类。 4.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是由地震造成的灾害;地质灾害指因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 (2)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3)海洋灾害: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发生的灾害。 (4)生物灾害:由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灾害。 知识点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自然灾害在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创伤。 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重大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也会对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破坏。

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1.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2.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3、自然灾害的影响 很多时候,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有利、不利两个方面。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滞后的,使得自然灾害对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忽视其有利的一面。当然,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是主要的,我们不能因为自然灾害存在有利的一面而放弃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 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生命威胁(人员伤亡、疾病暴发等,尤其是瞬间爆发的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海啸等);2.经济损失(财产损失、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3.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次生灾害等)。 常见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归纳如下: 1.台风:①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②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③维持着地球的热量平衡; ④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集)。 2.沙尘暴:①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②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 ③形成黄土高原;④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3.寒潮:冻死越冬害虫,净化空气。 4.雪灾:①冻死越冬害虫;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春旱;③增加土壤墒情(土壤湿度)。5.火山喷发:①火山灰是天然肥料;②提供热能(如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利用10座间歇性的火山热能建造发电站);③带来金刚石、硫磺等大量矿藏;④形成独特火山地貌,以及喷发不很剧烈的火山,均是优质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夏威夷群岛上的熔岩瀑布)。 5.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如下图。 2.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蝗灾和鼠灾。对于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要从成因、特点、时空分布、影响、防御办法等方面掌握,干旱、洪涝对我国的影响最大。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要从分布和危害两方面掌握。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含答案44道2012—2014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44道)试题汇编(2012—2014年)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整理]中国主要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课标要求] 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 原因。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流构成 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从自然和人文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在中国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结合中国的实际,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总结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地质灾害 1.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有、、等。 2. 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请以该区为例分析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⑵人文原因: 3.简要描述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直击高考] 1.(04上海地理卷)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D.内 蒙古高原 2.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图示地点(34.4°N,7 3.6°E)发生里氏 7.6级地震(下左图)。该地强烈地震的发生是由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的张裂加剧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减弱C.非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挤压加剧 D.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的速度加快 3.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是。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 有。 4.(05江苏文综卷)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 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学案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人教版 学案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zf自主预习案】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你能区分自然现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吗?请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上题的分析,如何确定一种现象是自然灾害而不是其他? 4.你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5.自然灾害有什么影响? 精读教材,你认为哪些是重点?或者不易理解? 1. 2. 【课堂学习案】 一.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讨论总结你所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阅读课本p2思考题,讨论这些是不是自然灾害,如果不是,为什么? 三.课堂检测,有效训练。 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回答1~3题。 1.火山喷发( )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 D不属于自然异变 2.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 A哥伦比亚的火山 B印尼的火山 c.台湾的火山 D日本的火山 3.下面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现象是( ) A雷电击毁建筑物 B水俣病 C.大雨冲毁路基 D氟骨病 4.火灾作为自然灾害能直接造成下列哪种资源的损毁?( )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气候资源 据观测发现火星上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喷发的规模远远大于地球。据此回答 5~6题。 5.火星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它属于( ) A类地行星 B巨行星 C远日行星 D 河外星系 6.火星上的火山喷发是( ) A自然灾害 B环境问题 c.自然异变 D致灾因子 7.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是( )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人员伤亡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8.下列受灾体的损毁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的是( ) A人员伤亡 B社会失稳 c.资源破坏 D文物古迹损坏 9.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财产的损失而言具有的特点是( ) A滞后性和隐蔽性 B长远性和超前性 C广泛性和间接性 D滞后性和地域性 10.能够有效地减弱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灾害强度 C防抗灾能力 D致灾因子 11.世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以10年为一单位)在逐渐增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 B.自然的异常变化在加强 C.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D.交通发展,事故接连不断 1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湘教版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练习)

湘教版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 响(练习) 1. 以下关于自然灾害致灾因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是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B. 是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C. 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D. 地表各圈层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2. 以下现象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是〔〕 A. 人体死亡、伤残的生理伤害 B. 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 C. 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D. 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2019年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喷发,来自冰岛的火山灰给整个欧洲带来超过10万次航班停航的后果。据此回答3~5题。 3. 以下有关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不属于自然灾害 B. 属于孕灾环境 C. 属于致灾因子 D. 不属于自然异变 4. 以下火山喷发时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A. 哥伦比亚的火山 B. 印尼的火山 C. 台湾的火山 D. 日本的火山 5. 材料中四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目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 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 人口密度不同 C. 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 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6 〔辽宁重点中学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强大海啸。 材料2:2011年3月14日上午8时20分左右〔东京时间〕,新快报记者进入了此次震灾中心区的仙台市。中心城区青叶区呈现一派整洁有序的情景,仅从外观上看,几乎没有一栋楼房有裂痕,连玻璃都没有破裂,楼顶上的广告牌也完好无损。而且,当记者到达时公共设施已恢复供电,很难令人相信这里竟是处于此次强震海啸中心区域的仙台市。随后,记者驱车东行来到了仙台市临海的假设林区。与城区的井然有序相比,这里的景象恍假设隔世。沿途见到一些民宅楼宇的墙体被撕开条条裂缝,有的楼体甚至已经倾斜,残垣碎瓦铺了一地,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材料3:日本国地图 〔1〕导致〝一个城市天壤之别〞的致灾因子分别是什么? 〔2〕日本人做了哪些努力从而减小了本次地震的灾情? 7. 〔新课标全国卷〕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以下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9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1. B 解析: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部分组成的。A选项描述的是受灾体,C选项描述的是灾情,D选项描述的是孕灾环境。 2. D 解析: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方面。A、B项属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A指的是生理伤害,B指的是心理、精神伤害;C、D项属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C指的是间接经济损失,D指的是直接经济损失。

自然灾害知识点绪论

《自然灾害概论》知识点汇编 《自然灾害概论》前言 1、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灾害概论?(掌握) ①上世纪85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灾害损失越来越大,人员伤亡巨大 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是防灾科技学院对每一位入校新生的要求, 校训“崇德博智,扶危定倾” ④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防灾和环保素质的必然要求 2.自然灾害学概论课程知识体系(了解) 1 地球系统和自然灾害 1.1地球系统 1 相比于其他星球,地球具有哪些特点使得她适合人类居住?(熟悉) (1)地球有土壤、大气中有氮和氧气、平均温度15°、与太阳距离适中、有大量的水——地球的天文环境条件适合生命存在 (2)地球拥有其他行星所没有的独特圈层结构,这些圈层的相对运动和变化,构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气圈——氧气占1/5;水圈——存在液、气、固三态;生物圈——独一无二;岩石圈——板块运动 2、地球圈层结构系统及特点 (1)地球圈层结构系统(了解)

(2)地球圈层结构的显著特点:(了解) 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基本上下平行分布; 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互相渗透、重叠、影响。 3、地球系统由哪些圈层构成,他们对地球有什么重要作用?(熟悉) (1)分别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构成 (2)大气圈的作用:温室效应;阻挡紫外线;大气循环 水圈的作用:生命之源;水循环 岩石圈的作用:承载物;物质交换能量循环的场所 生物圈的作用:适应自然,改变自然,影响自然。 (3)各圈层(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又相互协调与发展,构成了我们这个蔚蓝色星球蓬勃的生机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摇篮。 4、水循环意义(熟悉): a.可以不断更新水体,断塑造地表; b.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避免出现极端气候和天气。 由于海陆之间、地表与地下之间,高纬与低纬之间水循环的存在,使得水分布的微小变化,都可以产生巨大的自然灾害,地球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讨论自然灾害时,一定要有地球的整体观。 5.软流层与岩石圈(熟悉) a.上地幔顶部存在着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形成,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b.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6 为什么说人类是影响地球的重要力量?(掌握)作业 (1)生物圈中最重要的是人类活动。(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的空间和规模在迅速增大,今天的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最为活跃的因素。(3)人对岩石圈表层环境的影响与改造日益剧增,成为与自然地质作用并驾齐驱的营力,某些方面甚至已超过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和强度。(4)人在当今全球变化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成为影响地球的重要力量。 7 举例说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熟悉) 地壳运动——地表起伏——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 1.2活动的地球 1、大气和洋流产生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了解)讨论 (1)地球表面过程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太阳每天向地球的大气层辐射太阳能,在赤道辐射的能量多,因此,赤道大气层的温度也高。整个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温度的差别,再加上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大气层运动,可能形成台风、风暴潮等灾害,这决定了天气和气候。(2)同样的原因,赤道和地球极区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了热的不平衡,在海洋中产生了洋流。这种大气运动和洋流,就象一部巨大的热机,把热由地球上的这一部分传到地球的另一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