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SMO 指南: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疗

ESMO 指南: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疗

ESMO 指南: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疗

原发灶不明癌症(cancers of unknown primary site,CUPs)是一类转移性肿瘤的统称,该类肿瘤无法通过常规诊断方法确定原发性癌灶的位置。原发性不明癌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3%~5%。目前尚未发现该类型肿瘤所共有的生物学特征。

不过,最新证据已经表明:即使在原发性肿瘤静息的情况下,肿瘤细胞本身的转移性特质、循环肿瘤细胞的位置特异性转化、转移部位的致癌性诱导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促使肿瘤的转移性扩散。

诊断

原发灶不明癌症的诊断需要借助病理学评估。根据病理学特征,可以讲原发灶不明癌症分类为:(1)高度和中度分化腺癌、(2)低度分化癌(包括低度分化腺癌)、(3)鳞状细胞癌、(4)未分化肿瘤、(5)神经内分泌分化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主要用于确定原发灶不明癌症的起源组织、排除化疗敏感性和可治愈性肿瘤(例如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肿瘤标记物检查:某些生殖细胞肿瘤会分泌特殊的胎儿蛋白(α-fetoprotein, AFP)、人类绒毛膜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可做为诊断及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完成治疗后追踪的重要检查之一。(图 1)。如果检查结果确诊是癌或腺癌,建议男性患者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学染色或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女性患者进行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免疫学染色,以排除激素敏感性肿瘤并进行特殊治疗。

角蛋白(keratins)CK7 和 CK20 染色可能会提供原发性癌灶的位置信息,嗜铬粒蛋白 A CgA (chromogranin A)和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染色主要用于判断神经内分泌分化(表 1)。CK7,卵巢、肺和乳腺癌阳性,胃结肠、前列腺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癌阳性。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KI-67,(细胞增殖标志指数)数值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目前,基因表达分析实验已经进入临床医疗市场,主要用于确定原发灶不明癌症的起源组织。这些实验有助于确定患者原发性肿瘤潜在的发生部位。然而,尚不得知原发性肿瘤特异性治疗方式是否对转移瘤有效,仍待进一步验证。

表 1 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活检组织的常规免疫组织学检查

图 1 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活检组织的常规免疫组织学检查

分期与风险评估

通常将原发灶不明癌症归类为转移性肿瘤,该类型癌症患者一般表现为预后不良。然而,合适的诊断学检查可以筛出部分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从而使患者在直接治疗中获益。下列建议概括了常规可行的评估方案。

(1)全面身体检查(包括头部和颈部、直肠、骨盆和乳房检查)、常规血液和生化检测、胸、腹部和骨盆 CT 扫描 [IV, B]。

(2)内窥镜检查应遵循迹象、症状或实验室异常原则。建议男性患者进行α- 胎蛋白(AFP)、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血浆嗜铬粒蛋白 A 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血清学检查,以确定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前列腺癌与否,并采取内分泌治疗。

表 2 原发灶不明癌症的诊断和分期指南

根据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可以将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划分为不同亚型(表 2)。少数患者(15%~20%)属于临床病理学亚型,且伴有良好预后。这些患者一般患有化疗敏感性和可治愈肿瘤,如果借助恰当的多学科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疾病进展。

然而,大多数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80%~85%)不属于该特殊亚型。这些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为中度水平,中位数总体生存期一般短于 1 年(6~10 个月)。在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中,有两个预后组:(1)状态良好(0-1)且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正常,其中位数生存期为 1 年;(2)状态良好(0-1)或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正常,其中位数生存期仅为 4 个月。

图 2 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的临床控制

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的临床控制建议,一般包括特殊亚型的识别、非原发灶不明癌症的排除、临床实践中预后参数的使用(图 2)。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的诊断和分期指南(表 2)。CT/FDG-PET 可以用于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的临床控制,特别是宫颈腺病和单转移灶患者[IV, B]。

治疗

治疗方案设计应该基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亚型和预后特征 [III, B]。10-15% 的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应该选择与原发灶已知癌症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案,即转移灶切除 [III, B]。30-60% 的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疾病控制,最有临床控制是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表 3)。回顾性分析显示,有利风险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的临床行为、生物学特征及治疗反应和结果与原发灶已知癌症患者并无明显差异。

表 3 有利风险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发现,尽管低风险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在接受多种联合化疗的情况下,其预后情况仍不容乐观。最新一项荟萃分析研究表明,铂盐类、紫杉烷类或新型细胞毒性化合物(吉西他滨、长春花生物碱或伊立替康)在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治疗时并无明显优势。

近期一项随机前瞻性 III 期研究,比较了吉西他滨 / 伊立替康与紫杉醇 / 卡铂 / 口服依托泊苷对低风险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案的毒性均很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I, A]。此外,另一项随机 II 期研究还发现顺铂 - 吉西他滨方案的功效/ 毒性比优于顺铂 - 伊立替康方案 [I, A]。

当前,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唯一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适度延长生存期并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I, A]。因此,低毒化疗方案应是该类型低风险患者的首选方案。

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是否适用靶向药物,目前尚不得知。回顾性数据显示,免疫组化或分子定性实验确诊的「结直肠癌」肿瘤对结直肠位点特异性药物(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有治疗响应 [IV, B]。这些实验数据的样本量很低,仍需验证。

表 4 低风险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常用的低毒姑息性化疗方案

在临床试验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或微阵列研究确定疑似原发性肿瘤位点的患者,建议采取化疗与靶向药物或位点特异性治疗结合的治疗方案。低风险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如表 4 所示。

治疗反应评估

建议在两轮或三轮化疗后,对治疗反应评估进行单独测试。特别是,那些风险低但过度治疗的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要特别关注他们的生存质量。

尚无证据表明,有必要对无症状患者进行随访。不过,建议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特异性检查。

ESMO 指南:胆道肿瘤的治疗

胆管癌包括胆囊、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其治疗等因分型、分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ESMO 日前发布了指南,就概况、诊断、分期、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发病率 在欧盟,男性和女性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的粗发病率分别为每年 3.2/10 万和 5.4/10 万,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1.4/10 万和 1.9/10 万。肝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在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9~1.3/10 万和0.4~0.7/10 万,占原发性肝癌的10%~15%。 诊断 诊断的确立应该在放射学检查结果和根据WHO 的分类标准进行的病理诊断基础之上,前者可为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后者可以来自活检、细针穿刺或胆道刷检。在化疗、放疗或其他非手术的肿瘤治疗之前,最终的病理诊断必须被确定,但是对于有可切除胆管癌特征性表现的患者,其病理诊断对手术计划不是必须的。 分期 分期评价项目包括完整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血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胸片、腹部超声和CT 或MRI,逆行内镜或经皮肝穿刺造影,也可包括超声内镜,胆道镜和腹腔镜。有孤立性肝内肿块的患者必须进行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胆囊癌、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的分期是根据2010 TNM 系统进行的。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 瘤)临床上是根据所涉及的胆管的Bismuth–Corlette 分型来分的。治疗 意外发现胆囊癌的治疗 在进行包括腹腔镜检查等检查后显示可切除的T1b 期(侵犯肌层)或者更大的意外胆囊癌,高度推荐彻底切除。T1a 期(侵犯固有层)的患者如果已经做过胆囊完整切除,则不能从再次切除中获益,仅需继续观察。 如果术中意外发现胆囊癌,应在手术中同步进行分期评价,根据可切除性以及医生意见决定是否进行扩展胆囊切除术(全肝切除术+ 淋巴清扫伴±胆管切除)。 可切除肿瘤的治疗 完整的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手段。胆囊切除术包括扩展胆囊切除,包括全肝切除术和淋巴清扫(肝门、肝胃韧带、十二指肠后)伴或不伴胆管切除。肝大部切除包括尾状叶切除术,例如扩展右叶切除伴肝门静脉切除提高了3 期和4 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率和根治率,延长患者5 年生存率。 术前经动脉或静脉栓塞增加了预计术后残肝体积<25% 的患者的残肝体积,并可能减少术后肝功能障碍。胆道引流的指征应该在术前系统地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讨论。即使患者接受积极的手术治疗,胆囊癌的5 年生存率也仅为5%~10%,胆管癌的5 年生存率为10%~40%。 辅助治疗 加5-Fu 的化疗可使接受非根治性胆囊癌患者术后有小的生存获益。胆管癌非根治切除的术后治疗仍有争议,既有支持性治疗,又有姑息化疗和/ 或放疗。

ESMO 指南: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疗

ESMO 指南: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疗 原发灶不明癌症(cancers of unknown primary site,CUPs)是一类转移性肿瘤的统称,该类肿瘤无法通过常规诊断方法确定原发性癌灶的位置。原发性不明癌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3%~5%。目前尚未发现该类型肿瘤所共有的生物学特征。 不过,最新证据已经表明:即使在原发性肿瘤静息的情况下,肿瘤细胞本身的转移性特质、循环肿瘤细胞的位置特异性转化、转移部位的致癌性诱导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促使肿瘤的转移性扩散。 诊断 原发灶不明癌症的诊断需要借助病理学评估。根据病理学特征,可以讲原发灶不明癌症分类为:(1)高度和中度分化腺癌、(2)低度分化癌(包括低度分化腺癌)、(3)鳞状细胞癌、(4)未分化肿瘤、(5)神经内分泌分化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主要用于确定原发灶不明癌症的起源组织、排除化疗敏感性和可治愈性肿瘤(例如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肿瘤标记物检查:某些生殖细胞肿瘤会分泌特殊的胎儿蛋白(α-fetoprotein, AFP)、人类绒毛膜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可做为诊断及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完成治疗后追踪的重要检查之一。(图 1)。如果检查结果确诊是癌或腺癌,建议男性患者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学染色或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女性患者进行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免疫学染色,以排除激素敏感性肿瘤并进行特殊治疗。 角蛋白(keratins)CK7 和 CK20 染色可能会提供原发性癌灶的位置信息,嗜铬粒蛋白 A CgA (chromogranin A)和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染色主要用于判断神经内分泌分化(表 1)。CK7,卵巢、肺和乳腺癌阳性,胃结肠、前列腺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癌阳性。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KI-67,(细胞增殖标志指数)数值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目前,基因表达分析实验已经进入临床医疗市场,主要用于确定原发灶不明癌症的起源组织。这些实验有助于确定患者原发性肿瘤潜在的发生部位。然而,尚不得知原发性肿瘤特异性治疗方式是否对转移瘤有效,仍待进一步验证。 表 1 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活检组织的常规免疫组织学检查

《ESMO膀胱癌诊断、治疗和随访实践指南》解读

《ESMO膀胱癌诊断、治疗和随访实践指南》解读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首次发布了《ESMO膀胱癌诊断、治疗和随访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08年、2010年、2011年分别进行了3次修订。2014年8月,ESMO进行了第4次修订,并发表在其会刊《肿瘤学年鉴》(Ann Oncol)上。 2014 年版《指南》中,诊治原则针对的是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包括膀胱鳞癌和腺癌。现就本版《指南》中的诊治原则及与2011年版相比更新的部分内容与大家逐一分享。 2014年版《指南》全文包括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病理诊断、肿瘤的分期和风险评估、局部或局限性膀胱癌的治疗、进展性和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个性化治疗、随访和远期并发症、注释、利益冲突声明、参考文献,共10部分内容。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2014 年版《指南》第1 部分“发病率”中增加了流行病学,简要介绍了膀胱癌的高发年龄和临床症状的特点。将2008年欧洲膀胱癌发病率数据更新为2012 年的数据。2012 年欧洲新发膀胱癌患者151297 例,年龄标准化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17.7例/10万人口,女性膀胱癌发病率为3.5 例/10 万人口。2012年欧洲膀胱癌患者死亡52395例,年粗死亡率为7.1例/10万。

病理诊断 2014年版《指南》第2部分中将2011年版的“诊断”修改为“病理诊断”。两版病理分类都推荐采用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膀胱癌分类标准。鉴于1973年WHO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标准的实用性,且应用广泛,2014年版中建议可以分别采用2004 年或1973年WHO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标准。 肿瘤的分期和风险评估 在《指南》第3部分“肿瘤的分期和风险评估”中,两版都强调要仔细完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全血及肾功能检查、膀胱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和诊断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了解是否有肿瘤超出膀胱或侵及邻近器官必须做双合诊检查。由于是否伴有原位癌会影响治疗方案及预后,两版都强调当尿细胞学阳性或既往诊断有原位癌时,应对膀胱镜检查时发现略带红色的的区域或有怀疑的区域进行活检或随机活检。此外,有2.5%的患者同时伴有上尿路肿瘤,故建议做上尿路CT,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检查。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前应了解肿瘤的数量、大小。理想的病理标本应该包括肿瘤基底部和肿瘤边缘,标本中最好能包含有黏膜固有层和膀胱肌层,以利于准确的病理分期。推荐采用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JCC)2009 年TNM分期标准。推荐对经组织学检查确认的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盆腔CT、胸部CT、骨扫描检查。 局部或局限性膀胱癌的治疗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完整版)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 随访(完整版) 正文 2020年6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指南委员会正式发布了《ESMO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诊治和随访指南》[1](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 2020版指南是在2012版指南发布8年后的更新版,从流行病学、病理和分子诊断、分期和风险评估、局部病变的治疗、进展期病变的治疗、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且每部分均附有总结性的推荐要点,整体内容较2012版指南有较大变化,本文将对2020版指南进行解读。 2020版指南由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领域多个专业的7位专家完成撰写,为GEP-NENs 的管理提供了关键的推荐建议,对每部分推荐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均进行了标注(如适用)(表1)[2]。

2020版指南的前言中指出,尽管标题为GEP-NENs指南,但其主要关注点是散发性小肠NENs(small intestinal NENs,SI-NENs)和胰腺NENs(pancreatic NENs,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的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 1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1997~2012年GEP-NENs的发病率增加超过6倍,与有远处转移的NENs相比,局限性或局部进展NENs发生率增加更多。根据美国国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_2

---------------------------------------------------------------最新资料推荐------------------------------------------------------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全网发布: 2019-09-11 16:00 发表者: 蒋宁一 (访问人次: 3086) (部分摘要)供患者及家属参考最近中华内分泌协会年会上发布了《中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特选择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如需要全文阅读,请注意杂志发表的原文。 ----蒋宁一前言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触诊获得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 3%~7%,高分辨率 B 超检查获得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 20%~76%。 甲状腺结节中的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为 5%~15%。 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非必要的甲状腺结节的手术率也显著升高。 甲状腺癌的术式、放射性碘治疗、TSH 抑制疗法和甲状腺癌复发的监测等方面都缺乏共识和规范。 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内分泌学、头颈外科学、普通外科学、核医学等多个临床学科,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疾病。 为了规范我国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2019 年 4 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普通外 1/ 23

科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决定联合编撰我国首部《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编撰工作历时一年,四个学会共 56 位专家参加了编写和审阅工作。 编写委员会本着立足国情、循证为本、求新求实、趋同存异冶的原则,认真总结了我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治疗的实践经验,充分汲取国际多个指南和国内各个学科现有指南的精华,编撰了这部目前四个学科都能够接受和认可的《指南》。 本指南包括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两个章节,采取问题条款和推荐条款并进的模式,共计 54 项问题条款,72 项推荐条款。 推荐条款标示推荐强度。 内容包括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细针穿刺活检(FNAB)结果判定、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适应证;DTC甲状腺手术术式的选择和颈部淋巴结的处理、TNM分期和复发风险评估、131 碘清甲治疗的适应证和具体方法、DTC 转移的 131 碘清灶疗法、DTC 的 TSH 抑制疗法、DTC 复发的血清 Tg 浓度的监测等。 编写委员会以2009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为蓝本,参考了 2010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甲状腺癌诊治和随访指南》和 2010 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意大利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ME)/欧洲甲状腺学会(ETA)《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等权威文献,采用了这些指南提供的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摘要 原发灶不明肿瘤(CUP)和多原发肿瘤(CMP),因其临床异质性高、发病率低、循证医学证据的相对匮乏及临床疾病认识的相对局限,目前诊疗仍面临巨大挑战。随着对疾病影像学、病理学、基因特点等认识的不断深入,多学科的协作和发展,以及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针对性探索正在不断地更新对这部分患者治疗的理念和手段。本指南的制定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CUP和CMP患者诊疗的原则和纲要,为患者提供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规范化指导。 原发灶不明肿瘤 1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疗总则 1.1 概述 原发灶不明肿瘤(CUP),也称原发不明肿瘤、不明原发肿瘤、隐匿性XX 癌,是指转移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而治疗前经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检和各项检查均未能明确其原发病灶。原发灶不明的原因可能有:检测手段尚不够充分,病理组织采样不足,原发灶已去除,肿瘤广泛转移致使原发灶难以辨认,肿瘤播散方式特殊,原发灶太小,原发灶自发消退

等。 1.2 流行病学 CUP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2%~10%。 1.3 原发灶不明肿瘤诊断的书写建议 1.4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MDTtoHIM诊疗模式 1.5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MDTtoHIM讨论结果模版 2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原则 2.1 疑似原发灶不明肿瘤 2.2 上皮源性肿瘤、非特定部位 2.3 局限性腺癌或非特异性癌 2.4 鳞癌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鳞癌,应根据肿瘤出现的部位进行相应检查评估。

2.5 肿瘤标志物谱 AFP:AFP是目前唯一推荐在临床常规使用,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的肝细胞癌标志物。 PSA:PSA是目前前列腺癌最理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常用于前列腺癌筛查、分期及预后评估、疗效判断、复发监测;尤其老年男性应常规检测PSA。 HCG:游离的β-HCG是生殖细胞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与肿瘤恶化程度密切相关,年龄≤40岁、怀疑生殖细胞肿瘤时必查。 CA12-5:CA12-5是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是目前卵巢癌预测和疗效监测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浓度升高程度与肿瘤负荷及分期相关。 2.6 放射诊断 原发灶不明肿瘤放射诊断以CT为主,建议增强扫描,包括颈、胸、腹、盆部。近年来多参数MRI(mp-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图像、弥散加权图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在肿瘤诊断、鉴别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一些组织器官肿瘤的检出和鉴别有更

肿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肿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胃癌 胃癌是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其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胃癌的诊疗指南: 一、临床表现 胃癌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部疼痛、厌食、消瘦等症状。在较晚期还可能伴有黑便、乏力、贫血等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胃镜检查是胃癌的关键检查手段。通过胃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异常情况,并进行活检以确定是否为癌细胞。 三、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癌细胞的类型、分级和浸润深度,对于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四、术前评估 对于胃癌患者,术前评估非常重要。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手术可行性评估、肿瘤的分期等。 五、手术治疗 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病情不同,手术方法可采用切除病变组织、修复胃壁等。

六、辅助治疗 对于一些高风险的胃癌患者,辅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放疗、化疗等。 七、术后随访 胃癌手术后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旨在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和防止术后复发。 二、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早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以下是乳腺癌的诊疗指南: 一、体检与自我检查 乳腺癌早期发现可通过乳房自我检查和定期体检实现。自我检查可通过触摸检查乳房是否存在结节。 二、影像学检查 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肿瘤病变。 三、病理学检查 对于乳腺癌患者,病理学检查可通过活检技术获得乳腺组织,确定是否为癌细胞、癌细胞类型和分级。 四、术前评估

乳腺癌的治疗需要进行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肿瘤 的分期和分级等。 五、手术治疗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两种方式, 具体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决定。 六、辅助治疗 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七、术后随访 乳腺癌术后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以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和防止术 后复发。 三、肺癌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 至关重要。以下是肺癌的诊疗指南: 一、临床症状和体征 肺癌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咳血、胸痛等。体征方面可能出 现气喘、乏力、体重下降等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2021年《EHA-ESMO骨髓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完整版)

2021年《EHA-ESMO骨髓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 解读(完整版) 由EHA与ESMO共同发起的《EHA-ESMO骨髓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于2021年2月在《HemaSphere》上正式发表。本次指南是在2017版本基础之上时隔4年的重大更新。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肿瘤,占所有癌症的1%-1.8%,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欧洲发病率约为4.5-6.0/10万/年。尽管在过去20年里,MM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显著改善,但与普通人群相比,仅10%-15%的患者可达到或超过预期生存期。 诊断和分期 本指南关于诊断和分期的内容参考了2017年ESMO发布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指南,包括MM的诊断、分期,以及进展性疾病、复发/难治性疾病定义等。诊断、反应评估、随访期间和MM复发的检查建议如下表所示。

抗骨髓瘤治疗应答标准最显著的进展之一是引入微小残留病灶(MRD)。在新诊断的MM (NDMM)和复发/难治性MM(RRMM)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MRD阴性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延长相关。骨髓MRD阴性,定义为在1 000 000骨髓细胞(<10-6)内无肿瘤浆细胞,与更高的临界值(10-5)相比,PFS和OS结果更佳。在接受一线治疗的患者中,MRD被认为可作为PFS的替代终点。目前,通过MRD来驱动治疗决策正在研究中。该领域的几个III期研究结果即将阐明MRD在MM治疗决策中的作用。

一线治疗 01冒烟型骨髓瘤(SMM) 标危或中危的SMM患者不需要立即治疗。应按照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指南推荐开始治疗。关于高风险SMM,根据最新“20-20-20”原则,定义为:血清M蛋白≥2g/dl,血清FLC比>20,BMPC>20%。两项随机III期研究表明来那度胺可显著延长高危SMM 患者PFS。另外,几项关于达雷妥尤单抗(Dara)单药、Isatuximab 单药以及其它基于Rd治疗方案的II期研究都表现出可喜的结果。以上数据表明应鼓励高危SMM患者参加III期随机研究,以发现可提供OS获益的最佳方案。但目前为止,仍无任何方案获批SMM治疗。 02适合接受HDT和自体移植的NDMM患者 对于年龄<70岁、无合并症的身体强健的NDMM患者,推荐的治疗方法为诱导治疗后大剂量化疗(HDT)+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然后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近期的两项III期研究比较了在三种新型药物联合诱导后使用/不使用ASCT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ASCT可显著改善PFS。 2.1 诱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至少包括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在内的三药联合是标准诱导治疗方案。

早期乳腺癌KSMO-ESMO指南发布:适用于泛亚洲人群(下篇)

早期乳腺癌KSMO-ESMO指南发布:适用于泛亚洲人群(下篇) 201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公布了原发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鉴于2019年ESMO指南进行了更新,ES MO与KSMO专家组于2019年召开了特别的面对面指南会议,目的是基于种族和地理差异,改编和适应最新ESMO指南,使之更适合亚洲乳腺癌患者。本KSMO-SEMO指南代表了KSMO、CSCO、ISMP O、JSMO、MOS、SSO、TOS专家在早期乳腺癌治疗方面达成共识。 (新)辅助全身治疗推荐意见 术前新辅助或术后辅助全身治疗 推荐术后3~6周内开始术后辅助全身治疗【A=100%,I,A】,确定诊断和分期后应尽快开始术前新辅助治疗(理想情况为2~4周内)【A=1 00%,V,A】。 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应该根据个体复发风险(取决于肿瘤负荷和肿瘤生物学特征)、对特定治疗是否敏感的预测、治疗获益及短期和长期毒性、患者年龄、一般健康状况、并发症和患者意向【A=100%,V,A】。 所有管腔型乳腺癌都应该进行内分泌治疗【A=100%,I,A】。

大多数管腔A型乳腺癌不需要化疗,肿瘤负荷高情况除外【A=100%,I, A】。 对于管腔B型HER2阴性患者,是否化疗取决于个体复发风险、内分泌治疗效果预测、患者意向【A=100%,V,A】。 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指征不确定的病例(考虑所有临床和病理因素后),可以进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1(PAI1)表达分析【A=100%,I,A】或基因表达分析,例如Mamma Print 70基因检测【A=100%,I,A】、Oncotype DX 21基因检测【A=100%,I,A】、Prosigna 50基因检测、Endo predict 8基因检测、乳腺癌指数。 管腔B型HER2阳性乳腺癌建议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A=100%,I,A】。经筛选后有化疗禁忌症的低风险患者,可以考虑联合抗HER2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A=100%,III,B】。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接受化疗,风险较低的特殊组织学亚型可能要除外,例如分泌性或腺样囊性乳腺癌【A=100%,I,A 】。 HER2阳性乳腺癌推荐使用化疗+抗HER2靶向治疗,经筛选的风险很低患者可能除外,例如T1aN0期乳腺癌【A=100%,I,A】。

2022胆道癌:ESMO 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全文)

2022胆道癌:ESMO 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全文) 划重点: 本ESMO 临床实践指南为管理胆道癌提供了重要建议。指南涵盖临床和病理诊断、分期和风险评估、治疗和随访。提供了针对局部区域和晚期/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算法。ESCAT 分数用于描述基因组改变作为使用靶向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证据水平。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胆道癌(BTC) 占所有人类癌症的不到1%。BTC 是指一系列侵袭性肿瘤,通常是腺癌,起源于胆囊或胆囊管[胆囊癌(GBC)] 或胆管树(CCA)。 诊断、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 诊断 确认BTC(iCCA、pCCA、dCCA 或GBC)的解剖位置很重要,因为每个亚型都有特定的临床和分子特征,需要个体化检查和并发症评估,包括胆道梗阻。35应根据ICD11 标准对胆道肿瘤进行分类。 推荐的初始调查详见表1。应通过血液检查评估肝功能,并评估是否存在与潜在肝脏或胆道炎症/损伤相关的病症,包括HBV 和HCV 感

染、非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PSC 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对于所有BTC,需要胸部、腹部和骨盆的横断面成像以及肝脏的多相图像来评估原发疾病的范围和评估转移。对于p/dCCA和引起胆道梗阻,MRCP 有助于评估胆道和血管解剖结构。超声内镜(EUS) 可以评估p/dCCA和GBC的局部扩展。当在成像上无法辨别离散肿块时,它还可以识别胆道梗阻的位置;并且可用于从原发性肿瘤或淋巴结转移中获取组织,具体取决于它们的位置。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 或ERCP 可用于缓解胆道梗阻。使用刷检或活检的内镜逆行技术具有可比性,但对诊断恶性胆道狭窄的敏感性有限;两者的结合只会适度增加灵敏度。导管内评估和直接可视化胆管镜活检可能有助于评估胆道狭窄。 表1 BTC 中的诊断和分期研究

2022年ESMO胃癌指南新疗法(全文)

2022年ESMO胃癌指南新疗法(全文) 疾病预防 2020 年,全球新发胃癌病例超过100 万(1089103),死亡768793 例。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风险群体数量的增加,疾病负担会继续增长。 约10% 胃癌表现出家族聚集性,高达3% 的病例具有遗传倾向。关于胃癌预防方面,指南建议如下: 如果怀疑有家族性癌症综合证,建议请遗传学家进行评估[V,A]。 基于人群的无症状个体内镜筛查仅适用于胃癌发病率极高的地区使用[V,B]。 诊断、病理及分子生物学 早期胃癌通常无症状。 晚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吞咽困难、乏力、消化不良、呕吐,体重减轻、早期饱腹感和/或缺铁性贫血。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非特异性症状不会被重视。总之,约60% 的胃癌患者因发现较晚或共病而失去根治

性治疗的机会。 内镜检查及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约90% 的胃癌为腺癌。除病理分型外,胃癌分子图谱可以更好地了解胃癌的亚型,也可能有助于识别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肿瘤内和肿瘤间异质性是胃癌的一个特征,它会导致诊断和治疗充满挑战。在诊断、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指南建议如下: 内镜活检应多处取材(5-8)以确保充分覆盖肿瘤全貌[IV,B]。 病理应该按照WHO 标准出具报告[V, B]。 可以采用免疫组化(IHC)和/或原位杂交扩增检测HER2 表达[I, A;ESCAT 评分:I-A],IHC 检测PD-L1 表达CPS 评分[I, A] 及MSI-H/dMMR [II, A; ESCAT 评分: I-B],这些都是有效的药物治疗的预测性标志物。 分期及风险评估 精细分期是患者可以得到适当治疗的基础。CT 对于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不一(62.5%~91.9%),全球目前缺乏统一共识标准。超声内镜对于淋

ESMO免疫治疗指南全解

ESMO免疫治疗指南全解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革命性的突破,目前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泌尿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等)。随着应用人群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被报道,其中一些不良反应与治疗后产生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有关,但是,现阶段人们对于这种不良反应的认知仍存在诸多不足。 基于现有经验,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SMO)发表了《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翻译小组进行了翻译。本指南解读将以ESMO指南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详细阐述各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管理路径及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成功,越来越多的患者已经在使用或即将可能使用该疗法。免疫治疗因其毒性与传统化疗不同,带来了新的临床问题,也为肿瘤科医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了解认识免疫治疗的毒性特点,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处理免疫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近期,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SMO)发表了《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诊断、治疗及随访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该指南)。在沈琳教授的指导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翻译小组对该指南进行了翻译,得到了广大肿瘤科医生的大力支持。

该指南提出的免疫相关毒性主要分为免疫相关皮肤毒性、内分泌疾病、肝脏毒性、胃肠道毒性、肺炎以及罕见的免疫相关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风湿免疫毒性、肾毒性、眼毒性)等。各个章节分为发生率、诊断、处理措施三大部分。最后总结出按照不同症状等级进行的分级处理步骤,对临床应用有明确的指导价值。但是,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的临床应用时间有限,在我国尚未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多为临床研究用药。 本文将重点阐述临床中处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出该指南的不足之处。希望随着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毒性预测的标志物、预防方法等热点问题。 一免疫相关皮肤毒性 皮肤不良反应多表现为早发型不良反应(发生于治疗开始后的前几周),是免疫检查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抗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事件,Ipilimumab 发生率为43%~45%,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为34%。 但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较为罕见,且通常不需要停止治疗或药物减量。最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是皮疹、瘙痒及白癜风,白癜风最常见于黑色素瘤患者。其他更少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斑秃、口腔炎、皮肤干燥症及光敏感。也有报道称,出现了银屑病的加重以及在既往无皮肤病病史的患者中发生了银屑病样或苔藓样皮肤不良反应。根据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巨大。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种疾病。 一、诊断方法 原发性肺癌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原发性肺癌的金标准,主要包括痰液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穿刺活检等。痰液检查适用于痰中带血或长期咳嗽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观察到气管和支气管中的病变情况,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穿刺活检可以对肺部肿块进行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肺癌的重要手段,包括胸部X线、CT、MRI等。胸部X线可以发现较大的肺部肿块;CT可以显示病变的具体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MRI则可以用于判断肺癌是否侵犯到周围组织或淋巴结。

二、治疗方法 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异,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1、手术: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可以彻底切除肿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化疗:化疗可以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对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和无法手术的患者均适用。但化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 3、放疗:放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通常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但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 三、预防措施 预防原发性肺癌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盐等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2、适当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预

2022年食管癌ESMO指南建议

2022年食管癌ESMO 指南建议(全文) 食管癌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肿瘤,与国外指南相比,CSCO指南更符合我国国情,ESMO 指南目前作为诊疗借鉴,所提供的新疗法经过临床试验对CSCO 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一起看看ESMO 指南对食管癌的诊疗更新有哪些吧。 01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2020年,全球新发食管癌病例超过60万( 6040),为第6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 男性约占70%,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 发展中国家发病高于发达国家。 东亚地区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南非、东非、北欧和中南亚。 虽然鳞状细胞癌(SCC)占全球食道癌病例的90%左右,但腺癌(AC)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这可能与经济发展和饮食变化相关(例如中国)。 大量饮酒、吸烟及其协同作用是西方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高收入国家,腺癌约占食管癌病例的2/3,其中超重、胃食管反流和巴

雷特食管是主要危险因素。 02、诊断、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建议 新发吞咽困难、胃肠道出血、反复误吸或呕吐以及体重减轻和/或食欲不振的患者应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ILIA]。应通过点位内镜活检(》6)取材,以保证取材充分从而明确病理诊断及进行分子分析[I B]。 应根据WHO 标准出具病理报告[IV, A]。 当使用形态学特征无法区分SCC和AC时,建议对低分化和未分化癌症进行IHC染色[V, B1 对于食管SCC ,通过IHC检测PD-L1表达TPS或CPS水平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有效预测生物标志物[I-II, 1A] 03、分期及风险评估相关建议 初始分期和风险评估应包括体格检查、内窥镜检查和胸部、腹部±盆腔的增强CT或FDG-PET-CT 扫描。超声内镜(EUS )可用于T和N分期[III, 1A] FDG-PET 应在食管切除术的候选者中进行[II,I B]。

最新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2023

最新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 2023 2023年9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表了有关胰腺癌(PC)临床评估和管理实践的指南【1】。该指南由来自欧洲、亚洲和美国多家单位的多学科专家制定,涵盖了诊断、分期、风险评估、治疗、疾病监测和随访等多个方面。该指南基于现有的研究数据和专家的集体意见制定,并强调在临床实践中所有建议均应与患者进行共同讨论并决策;证据水平和推荐等级采用了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分级系统,证据级别由强至弱分为I、n、m、IV、V五个等级,推荐强度由强至弱分为A、B、C、D、E五个等级。 1发病率与流行病学 推荐意见: (1)强烈建议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量、保持健康体质量,以降低PC的发病风险(11I,A)。 (2)有高危家族史的人群应接受遗传咨询,并考虑纳入筛查范围(m,A)。 (3)建议高危人群从50岁(或比最年轻的患病亲属发病年龄早10岁)后在专业医疗中心进行PC监测(I11,A)。监测手段首选每年进行超声内镜(EUS)或胰腺MRl检查(IV,B)。

2诊断、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图1) 注:紫色,一般类别或分层;白色,管理。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图1疑似PC的诊断流程 2.1影像学 推荐意见: (4)怀疑PC的患者影像学检查首选多期对比增强胸腹部和盆腔CT (包括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11I,A)。 (5)若因胰头梗阻出现黄疸,应在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前行影像 (6)应在开始治疗前4周内进行影像学检查(11I,A)。

(7)当无法接受CT检查、CT诊断不明或存在胰腺囊性病变时,可选择腹部MRI(IV z A);胸部CT是必要的(11I,A)。 (8)建议采用专用成像方案(IV,B),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应采用标准化报告模板(IV,A)。 (9)不建议使用PET-CT诊断PC原发肿瘤(11I,D),但可用于对局部PC进行分期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影像学可疑或CA19-9水平升高)(HI,B)。 (10)建议在手术前进行肝脏MRI z以确认是否存在肝脏小转移灶(11I,B)。 (11放在化疗开始之前获得PC的细胞学或活检证据首选经EUS引导下获得(印,A)。 (12)所有局部PC患者的影像学检查都应经过多学科团队阅片,多学科团队应包括影像科、外科和肿瘤科专家(11I,A)。 2.2分子生物学

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二)

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 (二) Management of toxicities from immunotherapy: ESMO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翻译小组王晰程a ,魏嘉b,孟睿c,史亮d,梁婷婷e,王轶卓e **翻译;斯璐a,沈琳a 审校 a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b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c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d 北京胸科医院;e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免疫相关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疾病 虽然甲状腺疾病常发生于接受细胞因子IL-2和Ⅰ型IFN等免疫治疗的患者,但是使用ICPi治疗的患者其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也在明显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均有报道,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更为常见。甲状腺功能亢进通常是暂时性的,并且可能进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目前,关于ICP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其可能的原因是由T细胞而非B细胞自身免疫介导。最近,Keynote-001研究纳入了51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pembrolizumab单抗治疗后,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和游

离甲状腺素(FT3,FT4)和抗甲状腺抗体[28]。甲状腺功能障碍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发生率为21%(其中80%的患者可以检测到抗甲状腺抗体),而8%的患者未发现甲状腺功能障碍。这些结果说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功能障碍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病机理类似。 甲状腺功能障碍在抗PD-1/PD-L1单抗治疗或者联合抗CTLA-4单抗药物治疗和阻断PD-1/PD-L1药物治疗时发生率最高。有研究报道,ipilimumab(3 mg/kg)治疗中甲状腺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1,2],其发生率随着ipilimumab单抗治疗剂量的增加(10 mg/kg)而增加(高达10%)[4]。 据报道,抗PD-1(pembrolizumab或者nivolumab)或抗PD-L1(atezolizumab)单抗治疗时,甲状腺功能紊乱发生率为5%~10%(且与肿瘤类型无关)[6,10,12]。免疫联合治疗(ipilimumab 3 mg/kg联合nivolumab 1 mg/kg)使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增加至20%[2]。这些不良事件分级很少超过2级。大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紊乱是通过血液常规检查(TSH和FT4)发现;这些患者每次用药前或者至少每月需要检查一次(每2周用药一次的患者)甲状腺功能。 处理措施: 即使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但是有疲劳或者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主诉[Ⅳ-Ⅴ,B]的患者需要考虑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有症状特别是甲亢的患者,需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或阿替洛尔)[Ⅳ-Ⅴ,B]。需要使用卡比马唑或者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情况罕见。这些患者需中断ICPi的治疗,直至症状消失。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需长期维持(见图5)。

2021年ESMO-EURACAN指南 :鼻咽癌诊断、治疗和随访(全文)

2021年ESMO-EURACAN指南:鼻咽癌诊断、治疗和随访(全文) 鼻咽癌(NPC)是一种具有独特流行病学特征的疾病,有明显的区域、种族和性别差异。ESMO-EURACAN近日公布了鼻咽癌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 发生率与流行病学 NPC非流行地区,NPC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呈双峰分布:第一个峰以青少年和青壮年居多,第二个峰以>65岁居多;NPC流行地区,30岁后发病率增加,40-59岁达高峰,随后下降。男女发病率比2.75。 亚洲NPC患者似乎有疾病特异性的生存优势,与性别、诊断年龄、分级、TNM分期和治疗无关;不同NPC组织学亚型相关死亡的风险率有显著差异;年龄对生存影响显著,15-45岁组5年生存率72%,65-74岁组5年生存率36%;通常女性预后优于男性。 诊断与病理/分子学生物学 诊断

内镜引导的原发鼻咽肿瘤活检可明确诊断,如未发现肿瘤,推荐在MRI或PET阳性的鼻咽组织部位活检。由于疾病的最初表现多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因此经常有患者行颈部活检和/或颈部淋巴结切除,但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它可能会降低治愈的可能性,并对长期治疗结果有影响。然而,如果必须进行(如原发肿瘤不可见)淋巴结切除,不损坏包膜或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最好的选择,应避免淋巴结手术活检。采用ISH检测组织标本的EBV。 病理/分子生物学 组织学分类根据第四版WHO分类,“NPC”指所有鳞状细胞癌,可分为角化、非角化(分化和未分化)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角化癌在非流行地区更常见,非角化癌占NPC大多数,与EBV感染有关。 EBV表达。IARC认为有充分证据表明EBV对人类具有致癌性,可通过ISH检测NPC组织中的EBV编码RNAs鉴定EBV。 高级别异常增生和NPC细胞中发现有迟发EBV,但在正常上皮细胞或低级别异常增生中无,同时还发现了EBV在鼻咽侵袭前病变中的克隆模式,为迟发感染的EBV RNA特征。EBV感染的细胞表达多种迟发蛋白,包括EB核抗原和迟发膜蛋白。目前认为这些病毒蛋白免疫原性低,部分解释了NPC逃避免疫识别的方式。EBV基因组变异在NPC发展中的作用尚未阐明,全基因组测序显示NPC活检中EBV的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引汇总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史采集】 1.注意询问与肺癌发生有关的病史,如长期吸烟、职业环境、家族史等。 2.症状:包括肺内症状、肺外症状、全身症状。注意有无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声嘶、胸闷、气急、发热、消瘦、关节胀痛、皮肤改变、血栓性静脉炎等。 【物理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视诊:有无Horner氏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征、杵状指(趾)、紫绀、皮肤损害等。 (2)触诊:有无锁上、腋下淋巴结肿大,有无肝脏肿大、皮下结节,骨骼有无压痛及叩痛。 (3)听诊:有无声音嘶哑、肺部罗音、哮鸣音、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征。 【诊断】 1.胸部X线检查:包括胸透、胸部正侧位及体层片。 2.胸部CT检查:包括CT平扫、增强、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3.胸部MRI检查。 4.痰细胞学检查:无咳嗽咳痰者,可采用雾化引痰法。 5.胸水细胞学检查。 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肿瘤的部位和范围、活检或刷检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7.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组织学诊断,包括转移淋巴结的活检、B超或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经纤支镜的活检、皮下转移结节的活检、胸膜活检及开胸探查、术中冰冻切片活检等。 8. B超检查:有助于远隔转移的了解(肾上腺、肝、脾、腹腔淋巴结及锁上淋巴结等),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9.有骨痛的病人应做骨ECT检查。 【分型】 1.以肿瘤发生部位分型: (1)中央型:发生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或发源自段支气管,但已侵犯叶支气管的癌。 (2)周围型:发生于段和段以下支气管的癌。 2.组织学分型: 临床一般可将肺癌简略地分为五类: (1)鳞状细胞癌; (2)小细胞肺癌; (3)大细胞肺癌; (4)腺癌; (5)细支气管肺泡癌。 【临床分期】 1肺癌的TNM分期可以较准确地估计病情,对选择治疗有很大帮助。1997年UICC 公布的分期方法如下: (6)T:原发肿瘤 (7)Tx:隐性癌在支气管分泌物中找到癌细胞,但在X线或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癌肿。 (8)T0:无原发性癌的征象。 (9)Tis:原位癌。 (10)T1:癌肿最大直径在3cm或以内,周围为肺组织或脏层胸膜。在支气管镜下未见有向叶支气管近端侵犯。 (11)T2:癌肿最大直径在3cm以上或任何侵犯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以上; 侵犯脏层胸膜;或任何大小的癌肿向肺门区扩展伴有关联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其范围不超过全肺。 (12)T3:癌肿任何大小并伴有向邻近器官直接侵犯如胸壁,包括肺上沟肿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