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5分)

因材施教

答:“因材施教”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给于学生的差别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二、判断并说出理由(每小题5分,总计35分)

1、教育上培养人的个性必须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

答:正确。只有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培养出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而以学生全面发展割裂为代价培养出的个性是片面的个性。

2、教育是决定社会发展变革的最根本力量。

答:错誤。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二者的关系上,是社会决定教育,而不是相反。

3、只有不好的教育,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答:错误。教育固然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绝不是无能的。但人的发展受制约于诸多因素,教育不是万能的。

4、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

答:错误。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說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则是不对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5、教育不只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动物界也存在。

答:错误。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6、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答:正确。教育是社会现象,受制约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在阶级社会里是统制阶级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7、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别是分工的原因。

答:错误。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别主要是分工的结果,不是原因。

三、简答(每小题6分,总计18分)

1、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教育有三大基本职能:促进社会延续和发展的职能;加速个体身心社会化进程的职能;传递知识经验和创新知识的职能。

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系件;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剔特点的发展。遗传素质寸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人发展的内在根据之一,寸遗传素质的作用不能否定。但也不能因为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就因此夸大遗传素质的作,把人的发展完全归因于遗传素质。遗传决定汔是错误的。

3.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地位作用。

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主观能动性、社会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五大因素。其中,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制约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教育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可段,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统一中对人的发展起着作用。

四、论述题(第1---3小题每小题10分,第4小题12分,总计42分)

1、请列出影响或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2例,并就其中感兴趣的一例做深入剖析。答:影响或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一教育本身资源的配置机制问题。二教育的发展与扩张所需要的外部空间问题。

影响或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本身资源的配置机制问题。教育的扩张与发展必然带来教育内部各种关系的重新调整,以及教育内部各个因素和地位的重新配置。按照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和特点,现代化的过程既是一个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化的过程。就增长的角度看,新的增量必然打破原来的配置格局,而分化的过程也同时提出了结构地位和各种关系的变化问题。例如,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基础教育结构的要求,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中不同类型教育的调整,以及终身教育体制的逐渐形成对原来各个层次教育的影响,甚至是高等教育本身的分化所引起的结构调整等。显然,在这种教育的增长和分化过程中,如果不能调整和优化教育内部的资源配置,则必然造成教育机构的重复设置、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甚至是无序和恶性竞争。

教育资源的配置具体体现为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层次结构的调整。这种层次结构的调整既有层次的不断分化而出现的层次差异,也有各个层次之间的变动。它包括高等教育中的层次变化,也有基础教育中的层次变化。随便说一句,这种层次的变化是在达到基本的教育需求基础上的层次分化,与教育公平是不矛盾的。例如,我们在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基础教育本身出现的分化和层次变化。二是类型结构的调整。包括高等教育的类型变化,以及基础教育学校的类型变化。当然,也包括新的教育类型的出现。三是教育形式的调整和变化,特别是终身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各种新的教育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四是分布结构的变化。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在各个地区的分布将得到调整。

实现教育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配置机制。缺乏一种比较合理的资源配置,教育的中长期发展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这种影响教育中长期发展的资源配置问题及其调整,实际上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体制改革与变化。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发展的模式从供给本位转向需求本位以后,重新优化我国的教育结构,的确是关系到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一个关键。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这种教育结构的调整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本身在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中管理思路的变化,即如何形成一种能够满足社会不同方面需要,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引导各种教育和学校形成合理的定位和服务取向的多层次和多类型的教育结构;二是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结构调整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引导之间的关系,显然,这两者之间的取向是不同的,而且常常是有矛盾的。如何结合这两种不同的取向,协调其中的矛盾,体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而这个问题也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影响和制约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我国教育内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某些不合理现象,以及由于这些问题和不合理现象导致的某种无序竞争,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学生的就业和质量提高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进而成为影响和制约教育中长期发展和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列出问题并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给6—10分。)

2、就“教育学是不是科学,有没有规律”,谈谈你的看法。

答:教育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培养人是有规律可循的,办教育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着应是每一个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准则。教育既有培养人的规律,也有教育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还有教育运行的管理规律等等。

教育学在广义科学的基础上是科学。教育学究竟是不是科学,这取决于对科学一词的

认识。按科学的严格的定义,教育学不是科学;可是按广义的科学,教育学便不失为一种科学。这种观点显然受到杜威的影响。杜威正是主张“科学”应广义地去理解:“我们必须把科学的概念理解得宽一些。我们必须把它理解得够宽,以便包括通常认为科学的一切学科。”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有的学者进一步对“教育学是不是一种科学”以及“教育学属于何种科学”等进行了较有力的论证,代表了当时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科学化问题的思考水平。这些学者在对科学和科学的基本标准进行考证后指出:“凡具之者,都不妨称为科学:(1)有确定的对象和范围,绝不与其他科学相混;(2)自身成为系统,不前后矛盾,不犯伦理上的谬误;(3)有客观确切的事实供研究──科学的研究,不是妄测臆断的;(4)有相当的普遍性与永久性”。他们认为教育学具有上述特征,应该是一门科学。为确定教育学究竟属于哪种科学,他们还对科学进行了分类,并认为教育学是“物质与精神兼具的科学”,“虽常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以求规范,然其对象,固不外乎人事界,故应认为社会科学的一种”同时是“应用科学”、“规范科学”、“兼有归纳与演绎性质”、“有机科学”。

可见,这种观点并不回避教育学“规范”学科的性质。其实早在1923年,有的学者就曾将广义的科学分为“说明的科学”和“规范的科学”,认为“教育学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规范的兼事实的科学”,“因为如教育目的的一部是从人生哲学—伦理学—演绎出来的,所以教育学是规范科学。因为教育方法的一部以人类性质的研究为根据,以心理学的事实为出发点,所以教育学是事实的科学。”明确把教育学作为“规范的兼事实的科学”。1928年的《中国教育辞典》“教育学”条目也称:教育学“其目的在探究教育原理与方法,以资指导实际的活动。其性质为应用科学。特其基础不单建立于自然科学之上,而亦同时建立于规范科学之上耳。自其目的在指导实际的活动而言之,则教育学亦可谓规范科学之一”。其中用的是“规范科学”概念。按照当时关于“科学”的一种分类,把科学分为“规范科学”与“解释科学”,“规范科学研究当然法则;解释科学研究自然法则”。当然,把“规范”学科称为“规范科学”,已不是在“科学”一词的严格意义上的分类,但也不是套语。

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有独到的看法可以给6—10分。)

3、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答: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的,系统或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的学校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广义上的教育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有的教育,而狭义上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再结合各自概念来回答。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指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人们在表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侧面来表述其内涵的:一是从教育者培养人的过程来谈,如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

训练人的过程;一是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谈,如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新一代身心发展的工具,教育对人的发展细分起来,应有三层涵义:

第一,人是人,人不是动物,人生下来就带来了人在进化、在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历史的烙印。年老一代为了维持和延续人们的社会生活,使新生一代更好地从事生产劳动和适应现存的社会生活,就把积累起来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新生一代。因此,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

第二,人的本质不仅是它的自然实体,人还是社会的实体。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第三,人在其现实性上,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以下特点:A、专门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特点B、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与系统性C、教育活动的双边性及相互制约性D、教育作用的发展是自觉性和强制性的结合E、教育效果的现实性和未来性的统一。

(定义准确,有独到的看法可以给6—10分。)

4、论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各自地位和作用。

答: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人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人的自然机体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就谈不上人的存在和发展。如果人生来就没有视力,不可能成为画家;生来没有听力,也很难成为音乐家;而如果没有大脑的生理机能,人也就不会有人的言语和思维等心理功能。这一切都足以表明,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的前提。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潜力是巨大的,至今尚未被人彻底认识。仅以大脑神经系统为例,据研究人的大脑神经细胞(神经元)有 140 — 150 多亿。而人类所能够开发利用起来的却只有 10% 左右。人的大脑机能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仍等待着人类去开发。现在一些学者也正加紧对人脑及人脑的开发研究。

2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其中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部分。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这两种自然条件对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人都是社会存在物,是社会动物,人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意义的还是社会环境。

3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可以筛选和调控诸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对人的发展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其原因就在于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之所以在人的发展中能起主导作用,是由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一,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第二,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第三,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

《教育学》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每个名词2分,总计12分)

1、义务教育

答: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和免费的学校教育。

2、德育

答;即全面培养人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德育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德育还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方面。

3、三个面向;

答;即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是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改革方针。

4、教师

答:教师的含义:指受社会的委托,经过专门的培养训练,以全面培养教育人为基本职责的学校专职人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联系过去现实和未来的纽带。

5、美育

答;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6、全面教育

答:全面教育:即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二、判断并说出理由(每小题4分,总计48分)

1、教育过程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

答;正确。

2、智育就是传授知识的教育。

答:错误。智育的含义: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智育是各育的认识基础。智育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教育。

3、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答:错误。教学的含义: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学是各育的共同途径。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德育、体育和美育等的任务。

4、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政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工作。

答:错误。还有各科老师都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责任。

5、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

答:正确。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教师的素质对于教育质量提高是根本与关键。教师是受过专门培养的教育专职人员,他受社会的委托来培养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

6、“减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答:错误。减负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同留作业和考试并

不是对立的和矛盾的。

7、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错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重要方面就是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二者并不矛盾。

8、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体、音、美等方面素质的特长教育。

答:错误。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教育。不能把文化知识的教育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9、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答:正确。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学生是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知识,教学是培养人的最基本途径。

10、研究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是次要的学习方式。

答;错误。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都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11、德育就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答;错误。德育的含义:即全面培养人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德育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德育还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方面。

12、学校工作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答:正确。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三、简答(每小题6分,总计18分)

1、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义务教育的含义: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和免费的学校教育。

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具有平等性、免费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相互关系如何?

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互相促进,又不可替代。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智育是各育的知识和智力的基础;体育是各育的物质性前提条件;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也都是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同其他三育共同促进人的发展。

3.简要回答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答: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社会意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四、论述题(第1---2小题每小题7分,第三小题8分,总计22分)

1、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你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体会与收获。

答: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根本旨归在于改变与优化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概括反映。它来自于教育实践,又能够返回到实践中,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

(一)解释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是对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如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理论,它应该能够告诉人们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等一系列理论认识问题。

(二)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不仅应能从理性上告诉人们教育是什么,而且亦能返回到实践中指导人们怎样去做。教育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告诉人们是什么与为什么,还能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维度给教育实践以有效的指导。

(三)推动教育改革

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用“ 理性尺度” 评价现实,揭露现存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使人们认清现存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第二,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规划,从对现存教育的评价中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分析中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形式等,指明教育改革的方向;第三,靠理论创造的社会舆论力量呼唤社会,尤其是教育界投身教育改革,使教育工作者具有参与教育改革的自觉性、积极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心。

(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准确的论述可以给5—7分。)

2、结合我国现行教育方针的表述,就我国当前教育实际在教育方针贯彻执行上所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实教育对教育方针的背离表现主要有:

一是背离了教育的公平性;

二是背离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

三是背离了培养人的基本途径。

当前教育中诸多主要问题的根源就是对教育方针的背离。如封闭教育,背离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的培养途径;对人的素质的片面培养,背离了教育方针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性要求;教育实际对教育途径与人的素质结构的背离必然导致教育结果的背离。

(理论联系实际加以深入的论述可以给5—7分。)

3、结合“教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以及你的受教育经历,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试论述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答;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可以筛选和调控诸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同其他因素相比较,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此外,人的遗传素质的开发要靠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塑造离不开教育;对环境中各种积极和消极因素的筛选利用要依赖教育;人的各种实践活动要获得成效,必须要依靠教育来培养正确的实践目的和掌握有效的实践手段;

1、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教师的素质对于教育质量提高是根本与关键。教师是受过专门培养的教育专职人员,他受社会的委托来培养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教师的一般素质与特殊素质要求。

(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扎实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要有文化科学发展史的知识;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能力素质;身体、心理健康素质。)

3、必须紧密联系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际来回答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教师基本素养,并能够与受教育经历有机结合加以系统阐述。

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

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例如:教育专家魏书生,他一直喜欢与那些原本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考试只有几分的所谓“坏”学生打交道。魏老师把他们集中到自己班上来,在对待后进生的教育时很注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他让后进生搜集达尔文、爱迪生等小时候智力并不好而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并把搜集到的课外读物拿到“ 故事会” 上交流。从而鼓励后进生,增强后进生的信心。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这些学生渐渐步入正轨,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少人最后还有很大的出息。他坚信: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世界都是一个无比宽阔的海洋,做老师的,就是要善于走进孩子的心海里。他告诉我们说,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待所谓差生,要给予更多的爱。这犹如在大山里呼喊一样,你用多大力气发声,山谷的回音就会有多大。教师对孩子付出了多少关爱,孩子就会回报多少敬意。

4、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建议。

教师要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准确的论述可以给5—8分。)

教育学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就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就是人类所特有得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得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得社会属性。 2、B【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得《大教学论》就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标志。 3、A【解析】赫尔巴特首次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得理论基础。她得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得基础。 4、B【解析】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得进行而不断发展,与人类社会得发展共始终,这体现了教育得永恒性。 5、A【解析】孔子就是我国古代伟大得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6、C【解析】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学术知识。 7、B【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得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她强调教法与教材得统一,强调目得与活动得统一,主张“从做中学”。 8、C【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得解释就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9、C【解析】题干体现了教学相长得教育教学思想。 10、B【解析】教育得负向功能就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得消极影响与作用,题干阐述得就是标准化得教学对学生发展得消极影响与作用,体现了教育得负向功能。 11、B【解析】题干描述得就是学生文化得定义。 12、A【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人得发展得影响。 13、B【解析】主观能动性就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得根据。 14、C【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得核心内容,也就是校园文化得最高层次,建设校园文化得重点在于校园精神文化得建设。 15、A【解析】“少年得志”“大器晚成”体现了不同儿童同一方面得发展速度不同,就是个体差异性得表现。 16、B【解析】人才成长中得逆境定律充分说明了人在发展得过程中,不就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得影响,而就是积极主动得实践过程。 17、B【解析】题干中得观点认为人得发展完全就是由教育决定得,就是“教育万能论”得体现,属于“外铄论”得观点。 18、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得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得关键期,及时施教,一旦错过学生发展得关键期,只会“事倍功半”。 19、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得顺序性,身心发展得个别过程与特点得出现也具有一定得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得发展。 20、A【解析】题干体现得就是个人本位论者马利坦得观点。 21、D【解析】教育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实现一定得教育目得,一切教育工作都必须从教育目得出发,依据教育目得得要求来进行,所以说教育目得就是教育工作得出发点与归宿。 22、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就是我国确定教育目得得理论基础。 23、B【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得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新一代人才,这就是素质教育得时代特征。 24、C【解析】“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指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指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与一批重点学科。 25、C【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得就是正规教育,也就就是具有层次结构得、按年龄分级得教育制度,即学制得出现。 26、C【解析】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得标志就是清朝末年得“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得教育宗旨与近代学制。 27、D【解析】教育目得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就是培养人得质量规格与标准,就是对受教育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3361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C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 1

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 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B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 C )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2

教育学复习题1

教育学复习题精选(上) (适用于师范生本科课程、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等) 教师考试咨询信箱:hxy89781899@https://www.doczj.com/doc/80437328.html, 绪论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C )。 A.《论语》B《师说》C.《学记》 D.《大教学论》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 C )。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3、在教育发展过程中,( C )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 B. 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D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 B ) A. 蔡元培 B. 陶行知 C. 杨贤江 D. 晏阳初 6、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7、“学而时习之”一语出自( A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8、《教育漫话》一书是( B )的著作。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斯宾塞 D. 裴斯泰洛齐 9、《大教学论》一书是( C )的著作。 A. 斯宾塞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裴斯泰洛齐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 C )的信条。 A. 鲁迅 B. 蔡元培 C. 陶行知 D. 杨贤江 11、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 B )。 A. 《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 《教育论》 12、“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洛克 13、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B )。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教育学习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 教育(P4):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P6):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 教育学: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工作的学科。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P5 答:(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 (2)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简述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P10 答:(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3.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P16 答:(1)前教育学时期---萌芽阶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学科雏形时期--独立体系形成阶段: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洛克《教育漫话》。 (3)学科形成时期: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4)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p24-28 答:(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验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历史性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①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 ②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就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 ③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假设的; ④从不同理论基础或视角出发会产生不同的解释。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①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⑤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 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D.教育的终身化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C。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 D.可观感强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 )。BB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A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1.下列属于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的是( )。B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D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育学练习题二十二

教育学练习题二十三 1. 我国古代学制发源于()。 A. 西汉 B. 东晋 C. 东汉 D. 西周 2.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由此形成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 A. 1902年 B. 1924年 C. 1912年 D. 1904年 3.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4.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A. 1902年 B. 1904年 C. 1912年 D.1922年 5.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A. 壬戌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癸卯学制 D. 壬寅学制 6. 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是()。 A. 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壬寅学制 D. 壬戌学制 7.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借鉴的蓝本是()。 A. 日本学制 B. 美国学制 C. 德国学制 D. 苏联学制 8. 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 壬戌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寅学制 9. 20世纪初,在西方的影响下,体育的重要性已被国人所认识,()正式确立了体育在新式学校中的地位,这也是中国首次实行的现代学制。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0. 具有鲜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征的旧中国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1. 中国近代史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六三三学制 C. 癸卯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12. 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A. 1951年 B. 1949年 C. 1950年 D. 1952年 13. 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重建和完善()。 A. 分支学制 B. 单轨学制 C. 双轨学制 D. 混合学制 14. 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15. 对义务教育中的义务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B. 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C. 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D. 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 16. 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育 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3.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实现文化的:( C ) A.保存 B.延续 C.创新 D.选择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8.一般来讲,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C ) A.教育心理学 B.教学论 C.教育学 D.课程论9.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10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所提倡的教学法是:( A ) A .产婆术 B.讲授法 C.陶冶法 D.实践法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 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 A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15.( A )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政治经济,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政治经济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教育最深远的功能是:( B ) A.影响个体功能 B.影响文化功能 C.影响经济功能 D.影响政治功能 欢迎下载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doc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 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 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 民主型 B. 放任自流型 C. 仁慈专断型 D. 强硬专断型 4. 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 教育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导向作用 D. 激励作用 5. 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孔子 D. 夸美纽斯 6.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 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 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 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 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 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11.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13.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 B. 文化传统 C. 社会制度 D. 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教育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2-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l、“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C)。 A、复杂性 B、群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 D)。 A、人文教育 B、发展艺术 C、艺术教育 D、服务社会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C)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学校管理以( C)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力资源管理 5、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C)。 A、丹尼森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沃尔什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C)。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A)。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D)。 A、中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山西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内容和( D)的研究。 A、教师劳动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备 D、教学方法 10、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1、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 A、因材施教 B、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C、扩大教学规模 D、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2、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 B)。 A、夸美纽斯 B、洪堡 C、赫尔巴特 D、范海斯 13、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B)。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14、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A)。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教师法 D、高等教育法 15、赠地学院运动申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乃尔大学和( D)。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牛津大学 D、威斯康辛大学 16、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C)。 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7、在中国首先实行选修制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河南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苏州大学堂 18、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环节有确定选题和( A)。 A、申请立项 B、实验测试 C、理论概括 D、审核鉴定 19、( D)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A、国子监 B、书院 C、稷下学宫 D、太学 20、从教育管理权利的划分方式来看,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模式的选项是( D)。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并重型 D、独立型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A)。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及答案【2017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D ) A、首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司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 ) 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B)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C ) 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画》 D、《理想国》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

A、智者派 B、历史学派 C、犬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 ) 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 B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 )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B )

教育学练习题

专题一认知过程知识图解 一、感觉与知觉 1、“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 A.听觉 B.视觉 C.错觉 D.联觉 【答案C】 2、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 【答案B】专家解析: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月明星稀”。再如: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小说《陪衬人》,描述了一些有钱人的小姐、太太们,专找一些长的比较丑的没什么特点的人,经常带在身边,出没于公共场合,以显示自己的美。再如:《唐伯虎点秋香》“秋香的回眸一笑”也是利用了对比的效果。 ②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吃完糖后在吃药,就会觉得药特别苦,吃完药后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先苦后甜”。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 3、“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味觉刺激 B.听觉刺激 C.感觉适应 D.感觉对比 【答案C】 4、一张新电器产品设计图纸,工程师比一般的工人知觉得更精确,这是因为工程师比一般工人的()好。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 【答案A】 知觉的基本特征在于: 一、选择性.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他的刺激全都清楚地感知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同一时刻里,他总是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 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这种特性被称为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得特别清楚的部分称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比较模糊的部分称为知觉的背景. 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依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经常转换.如图,当我们把黑色作为背景时,就可以 看到一个白色的花瓶,如果背景是白色,则看到两个黑色侧面人像.除非恍惚使知觉选择中心模糊,我们不能够同时既看到一 个白色花瓶,又看到两个黑色侧面人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