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型肝炎合并多发性肌炎的护理

乙型肝炎合并多发性肌炎的护理

乙型肝炎合并多发性肌炎的护理

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魏茶云

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魏茶云 发表时间:2018-10-30T14:32:32.8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魏茶云黄玉婷(通讯作者)[导读]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是一组具有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有的伴有特征性皮肤改变的结缔组织病。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护理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是一组具有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有的伴有特征性皮肤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先将一例重症多发性肌炎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因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恶心,伴发热,咳嗽,咳痰入院.入院后8天,患者诉四肢乏力,口周麻木,咳嗽,咳痰加重,行走困难,吞咽困难.双上肢肌力四级,双下肢三级。即往健康,无家族遗传史及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9124U/L,ALT351U/L,AST325U/L。以“肝损伤”,“重叠结缔组织病”收住院,行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多发性肌炎。 2治疗 住院后给予甲泼尼龙8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还原型谷胱肝肽2.4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免疫球蛋白25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使用3日,环磷酰胺0.2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隔日一次,使用9天。并同时给予抗炎,营养心肌,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 住院治疗 48天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能自行行走,后给予出院。 3护理体会 3.1一般护理 3.1.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出入量 测量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每小时一次,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 3.1.2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患者吞咽困难,进食时和进食后呛咳,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痰液增多且粘稠无力咳出,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4ml加氨溴索30mg雾化吸入,每日两次,然后行机械辅助排痰。床头备好吸痰器,必要时给予吸痰。同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先进行深呼吸5次,深吸气时张口,轻咳一下将痰咳至咽部,然后咳出。嘱患者多饮水,以便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3.1.3口腔护理:患者口腔黏膜白斑,唇干裂,每日用4%的碳酸氢钠擦洗口腔两次,保持口腔湿润。使用无刺激的润唇膏润唇,以促进皮肤修复。 3.1.4皮肤护理:患者卧床,予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帮助患者勤剪指甲,每日用温水擦浴。嘱咐患者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内衣,预防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3.1.5鼻饲:因病变累及咽下肌,患者吞咽困难,为保证患者营养及遵医嘱及时服用口服药,给予插鼻饲管进行鼻饲。插管前应提前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使患者知晓插管的必要性。选择留置时间相对长的复而凯鼻饲管,然后清洗鼻腔和口腔。插管前充分润滑胃管,当插至咽喉部时,可让患者下颌贴至胸骨柄或稍作休息。插管成功后,鼻饲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胃管滑脱。鼻饲期间应循序渐进。鼻饲前抬高床头约45度,待鼻饲结束30分钟后方可平卧。鼻饲过程中可少量多次让患者喝水,过程应细心,耐心,注意观察,防止呛咳。逐步锻炼吞咽功能,待患者吞咽反射恢复,可自行吞咽水和流质饮食方能拔除胃管。 3.1.6饮食护理: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必要时联系营养科配送,保证充足的营养。 3.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临床症状严重,出现吞咽困难,气促,病情危重,治疗过程长,患者对病情进展感到悲观。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情绪波动,多与患者和家属交谈、沟通,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支持。认真询问患者病情,关心患者的感受,正确引导患者。告知患者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在生活上为患者提供方便,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出院指导 3.3.1嘱患者定期复诊,遵医嘱正确规律服药,勿自行停药或加减药量,提高依从性,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劳累。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加强自我护理,防止复发。 3.3.2出院后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并结合按摩的方法,防止肌肉萎缩。 参考文献 [1]郑建娣、裘小平重症皮肌炎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徐芳、徐莉 1例皮肌炎患儿的护理体会临床实践 [3]唐晓乔对皮肌炎患者的护理浅析中国中医药咨讯 [4]王庄裴吴冬冰寥彩琴重症皮肌炎患者的护理中国医疗美容

干燥综合症合并多发性肌炎的护理

干燥综合症合并多发性肌炎的护理 目的对56例干燥综合症合并多发性肌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减少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6例干燥综合症合并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情况,并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护理和出院指导,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和日常护理的重要性。结果5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护理是本病预后的重要环节。 标签: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护理 干燥综合症合并多发性肌炎是一个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外分泌腺。临床在唾液腺和泪腺损伤,功能下降和干口、干眼、外腺体在其他器官受累和多系统损害症状。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我国的疾病发生率为0.5%,老年人的发病率为3.5%,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9~20[1],发病年龄45岁。 1 临床资料 56例患者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2.8岁,都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口干症,32例血液系统损害、间质性肺疾病3例,1例重叠系统红斑狼疮,2例流行性腮腺炎。56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如使用人工泪液,非甾体抗炎药,钾,避免口干,由于药物的使用,保持口腔卫生,洗漱。根据损害的系统应受损器官和使用激素的严重程度,免疫抑制剂,以促进改善腺分泌的症状,改善出院。 2 临床护理 2012年1月~2016年1月,56例干燥综合症合并多发性肌炎患者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多发性肌炎是骨骼肌综合征的许多因素引起的间质炎症改变及肌纤维特性退化。如果病变局限于肌肉,称为多肌炎;如累及皮肤,称为皮肌炎。多亚急性起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30~60岁。少数病例的年龄在5岁以前发病的:女性比男性多2倍[2]。恶性肿瘤约有2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及时诊断、治疗和精心护理,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由于病程较长,患者的情绪往往容易降低,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心理疏导,减少焦虑情绪。了解患者的愿望、希望和家人,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2.1口腔护理由于唾液分泌减少,患者易发生口腔感染和龋齿。因此有必要加强口腔卫生,养成一日三餐的习惯,饭后漱口,口干患者应禁烟酒,口香糖刺激腮腺分泌作用在口腔溃疡的增加,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部,用5%甲硝唑涂擦。对口腔继发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可使用制霉菌素和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多发性肌炎

疾病特点 由于受累范围不同,伴发病差异较大,因而本病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本病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只要及时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单纯多发性肌炎可望预后良好,伴发恶性肿瘤和多种结缔组织病者,预后较差。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中的“肌痹”、“肉痹”范畴。如《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日肌痹,伤于寒湿”,对本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有了初步认识。 临床表现 1.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下蹲,起立,上楼梯困难,双手抬举困难; 2.颈肌、咽喉肌无力,抬头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致呼吸困难,紫绀。 3.肌痛,颈肩、上臂、前臂、大腿、小腿多见。 4.肌肉萎缩,肢体近端多见。 5.皮肤损害,如头面部浮肿性紫红斑等。 6.少数有发热、关节痛等。 通过对皮肌炎患者进行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患者发病都是以皮肤病变为早期症状表现,本病的皮肤损害多种多样,有的为首发症状。有的具有一定特异性,对诊断有帮助。有的出现提示伴发内脏恶性肿瘤,有的与预后有关。皮损病变与肌肉累及程度常不平行,有时皮损可以较为广泛而仅有轻度肌炎,相反亦有存在严重肌肉病变而仅有轻度皮损,有时皮损反映了肌肉病变的程度。 1.Gottron征约70%的DM出现此征。它表现为在掌指关节和近指关节处皮肤有红紫色的斑丘疹,顶面扁平,伴少许脱屑,久后皮肤萎缩,色素减退。在甲根皱襞可见僵直毛细血管扩张和瘀点,有助于诊断。此征由Gottron在1930年首先描写,被认为是DM的特异性皮疹。

2.向阳性紫红斑出现在 DM双侧的上眼睑(以上眼睑为中心出现眶周不等程度浮肿性紫红色斑片),往往伴有水肿。病变可延及眼眶周围,甚至整个颜面(逐渐弥漫地向前额、颧颊、耳前、颈和上胸部V字区等扩展,头皮和耳后部亦可累及。闭眼近睑缘处可见明显扩张的树枝状毛细血管,偶见弯曲顶端有针头大小瘀点的毛细血管)。54%DM在早期可出现此征,向阳性紫红斑它也是DM的一个特异性体征。 3.暴露部位的皮疹在31%~36%的DM的脸、颈前上胸部位(呈V形)、颈后背上端部位(呈披肩形状),上臂伸面出现红色的皮疹,久后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或减退。有些病例躯干部亦可出现皮疹,呈弥漫性或局限性暗红色斑或丘疹,位在胸骨前或肩胛骨间或腰背部皮肤,通常皆无瘙痒、疼痛、感觉异常,但少数病例可有剧痒,损害呈暂时性,反复发作,其后相互融合,持续不退,上有细小鳞屑,口腔粘膜亦可出现红斑。 4.技工手(mechanics hand)患者双手外侧和掌面皮肤出现角化、裂纹、脱屑。这种改变与某些职业性技工操作者的手相似,故名。此征出现在约 1/3的 DM患者。 5.钙化(calcinosis)在4%的幼年型DM出现肩、肘、大腿、膝、脊柱部位的皮下钙化点或块。沿着深层筋膜的钙化更为多见。钙化使局部软组织出现发木或发硬的浸润感,严重者影响该肢体的活动。钙化表面皮肤可出现溃疡和窦道,钙化物质由此流出,也可继发感染。 6.其他一些皮肤病变虽非DM所特有,但亦时而出现,包括指甲变性,甲周充血、表皮增厚、指端溃疡、坏死等。 诊断依据 1.四肢对称性无力伴压痛; 2.血清酶活性增高,CPK、LDH均高,尤以LDH更为敏感。 3.肌电图上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相尖波; 4.肌肉活组织检查见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 病史及症状:多见于20-40岁妇女,部分病人病前可有感染史,以对称性肢体近端肌肉无力、疼痛和压痛为主征。可累及咽肌、呼吸肌和颈肌。晚期可有肌萎缩。有的合并皮肤或内脏损害,或有恶性肿瘤。 体检发现:受累肌肉压痛、无力、腱反射低。 辅助检查:1.血清CPK、LDH、GOT均升高,血清肌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血清蛋白电泳α、r球蛋白及血清IgG、IgA、IgM增高。半数以上患者血沉快。 2.24小时尿中肌酸排出量可显著增加,>1000mg/24小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3.肌电图:插入电位延长,可有肌强直样放电活动。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波幅降低,时限缩短,可有大量纤颤波。多相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轻度)护理查房 主管医生:梁世寅主管护士:梁燕 病历简述 一般资料:患者杨吉强,男,52岁,汉族,已婚,贵港本地人。 主诉:反复乏力、纳差,尿黄1年余,加重两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体力下降,不能胜任日常工作及体育活动,伴纳差,饭量比原来减少一半,恶心,厌油,无发热、寒战,无头痛、呕吐、抽搐,无昏、嗜睡,解浓茶样尿,无解酱油样尿及白色陶土样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曾在当地卫生院检查提示肝功能损害,经治疗(具体不详)无好转。2014年9月9日至2014年9月15日在我科住院,出院后未能系统复查,上述症状仍反复发作。2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到桥圩医院住院(诊治不详),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视病重,到我院就诊,门诊拟“慢乙肝”收住我科进一步诊治。病后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10年前检查已发现乙肝阳性(小三阳)未系统诊治,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甲亢、肾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史,否认伤寒、结核等其他传染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不吸烟,不喝酒。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区居住史,无血吸虫病、肝吸虫病等水役源接触史,无食用生鱼史。无冶游史,无性病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有遗传史。 护理查体 生命体征:T ℃,P 74次/min, R 20次/min, BP 144/90mmHg 专科检查:神志清,营养欠佳,精神差,慢性肝病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

蜘蛛痣。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啰音,心率齐,无杂音。腹肌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为触及,墨菲征阴性,肝区轻度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0^9/L;RBC:×10^12/L;HB:138g/L;PL:185×10^9/L。 血凝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APTT):,凝血酶时间(TT):↑,FIB:L。 血氨:μmol/L 乙肝三对:乙肝表面抗原,mL;乙肝表面抗体:mL;乙肝e抗原:mL;乙肝e抗体:mL↑;乙肝核心抗体:mL↑;乙肝前S1抗原:阴性;乙型肝炎病毒DNA:<*10^2IU/mL 肝功能: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间接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108U/L↑;谷草转氨酶:63U/L↑;γ-谷氨酰转肽酶:64U/L↑;总蛋白:L;白蛋白:L;球蛋白:L。 B 超:肝、脾、双肾、腹腔未见异常。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资料 概念:病毒性肝炎病程持续半年以上者即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 流行病学: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本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就超过3000万,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则超过1.2亿。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 病因:(1)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2)治疗不当、营养不良、同时又患其它传染病(3)饮酒、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4)免疫紊乱

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测试题

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体征() A、肝病面容 B、肝掌 C、蜘蛛痣 D、杵状指 2、慢性肝炎是指肝功能异常多长时间,伴有HBsAg阳性者() A、4月 B、9月 C、6月 D、1年 3、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B、甲型肝炎病毒属于微小RNA病毒科中的肝RNA病毒属 C、急性甲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D、人类对HAV普遍易感,感染治愈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 4、男性患者,一个月前因外伤手术输血800ml,近一周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尿色加深,化验肝功ALT500U/L,抗HCV(+),HCV PCR (+),抗HBc(+),诊断应考虑() A 急性丙型肝炎,既往有乙肝病毒感染史 B 慢性丙型肝炎 C 乙、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 D 急性乙、丙型肝炎 E 急性乙型肝炎 5、患者,诊为慢性重型肝炎伴腹水,2天以来发热,腹痛,腹泻,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腹水量增加,患者最可能并发() A 肠道感染 B 自发性腹膜炎 C 胆道感染 D 阑尾炎 E 门静脉炎 6、能保护人体防止感染乙型肝炎的是() A. 抗HBe B. 抗HBcIgM C. HBVDNA D. 抗HBcIgG E. 抗HB 7、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时腹水产生原因,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减少 B 淋巴液回流障碍 C 醛固酮增高 D 低钠E门脉高压 8、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是() A.黄疸型只见于甲型肝炎,无黄疸型只见于乙型肝炎 B.急性重症肝炎多在起病后10天内出现肝性脑病症状 C.淤胆型肝炎病人除显著黄疸外还伴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D.慢性肝炎病人无肝外脏器损伤表现 E.甲型肝炎可发展成慢性,可转变为肝硬化及肝癌 9、陈女士,患肝硬化2年。现病人意识模糊、昼睡夜醒。考虑为()A.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昏迷Ⅰ期;C.肝昏迷Ⅱ期; D.肝昏迷Ⅲ期;E.肝昏迷Ⅳ期。

多发性肌炎模板

首次病程记录 2009-3-15 14:30 患者,女男性,岁,汉族,云南籍,工人,主因“反复四肢无力7年,加重1周。”门诊于2009年3月15日12:00以“皮肌炎”收入院。主管医师于12: 10到病房诊查患者。 主诉:反复四肢无力7年,加重1周。 面部红斑、四肢周身皮疹1年半,加重伴四肢无力1月半,吞咽困难1月。 现病史: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体重下降约10kg。之后逐渐出现四肢对称性无力,上肢抬举困难,上楼及蹲起困难,渐加重。无发热,无关节疼痛,无面部皮疹,无关节疼痛等。外院化验肝功各转氨酶升高(具体不详),服用保肝药物治疗无效。于约6年半前(1999年底)在我科住院3月,查肌酸激酶9000u/l,行肌活检为肌源性损害,诊断“皮肌炎”,给予爱若华20mg/日,甲强龙80mg/日静点1周,后改为强的松100mg/日口服等治疗有效,四肢无力明显好转,体重稳定。之后强的松规律减量,每周减5mg,至30mg时,约每月减5mg,最终以5mg/日维持。爱若华坚持服用2年停用。期间四肢无力反复出现,但较轻微。查肌酸激酶多在600u/左右。4年前来我院复诊,行免疫净化治疗2次。3年前自觉一般状况较好,停服激素,约1月后查肌酸激酶达1000u/l,且发现“肺间质纤维化”,活动后胸闷气憋轻微,加量强的松15mg/日,后缓慢减量,现5mg/日已经服用2年。2年前肌酸激酶再次升高,加用爱若华20mg/日坚持服用。约1周前无明显诱因,感四肢无力反复,尚不影响生活工作。今日再来我院就诊,为进一步治疗收住院。入院时症见:精神、睡眠、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每日2次,为黄稀便,无腹痛。病程中无光过敏现象,无面部皮疹,无口干眼干,无雷诺现象,无反复发热,无关节肿痛,无皮下结节等。 既往史: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地方病及职业病史。 个人史:生长于原籍,无明显疫区及疫水接触史,无不良生活嗜好。 月经婚育史:月经14岁 3/30天,无痛经,47岁停经。适龄结婚,,爱人 子女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及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脉搏次/分呼吸次/分血压mmHg 发育正常,营养尚可,自主体位,神智清楚,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苍白黄染、皮疹淤点及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外形无畸形,毛发光泽,分布均匀。双眼睑无水肿,球结膜无充血,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各向运动自如,无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cm,双瞳孔直接对

73系统精讲-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54岁,乙肝病毒携带者,请问HBV感染时产生的具有保护性抗体是 A.HBsAg B.HBcAg C.HBsAb D.HBeAg E.HBeAb 【答案】:C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HBV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HBsAb。 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 A.平均30天 B.平均40天 C.平均50天 D.平均60天 E.平均70天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请记忆乙型肝炎潜伏期是30~180天,平均70天。 3.患者女性。50岁,4年前发现HBsAg(+),近两年来出现ALT升高,伴有食欲下降、乏力,查体:颈部出现蜘蛛痣,未见黄疸,请问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A.综合性治疗 B.以休息、营养为主 C.适当药物治疗 D.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E.戒烟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B.母婴垂直传播可见于乙型肝炎 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 D.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E.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 【答案】:D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 5.患儿女性,6岁,近3天出现低热、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次,不愿意活动,今日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发黄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请问该病人早期护理最主要的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A 【解析】:考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该病发病早期,尤其有较深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卧床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利。 6.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大约是 A.3个月以上 B.半年以上 C.1年以上 D.2年以上 E.3年以上 【答案】:B

杜淑云分析多发性肌炎的五大并发症

北总三院杜淑云医生 杜淑云分析多发性肌炎的五大并发症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以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痛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肌病,系肌组织自体免疫反应性疾病,横纹肌呈现广泛性炎性和变性改变。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组织会经肌肉延伸至人体五脏六腑,从而给生命安全造成伤害。因而在多发性肌炎的病情发作上,除了警惕早期症状表现外,对于一些特殊的病理变化也要多加注意。那么,多发性肌炎的并发症有哪些?下面专家为您详细解答: 多发性肌炎对人体的危害大吗?以下内容告诉大家: 1、胃肠道:消化道症状中以吞咽困难最为常见。引起此症的原因是参加吞咽动作的口咽、环咽部的肌群和舌肌的无力,造成咽和食管上端的吞咽动作受碍,以致食物不能下咽反从鼻孔中流出和发音障碍。当食管和消化道的平滑肌受累时则在食管X线钡餐检查时出现中下段食管,甚至胃的蠕动减慢,食管扩张,梨状窝钡剂滞留。胃排空时间延长。食管下端的括约肌松弛后出现胃酸返流性食管炎。出现上腹胀、烧心、返酸等。胃、肠道的血管炎又可以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和穿孔等症状。约1/3病例肝轻度至中等度肿大,质中坚。 2、心:出现心脏症状者很少。但通过对一组患者的尸检,发现约25%有心肌间质和血管周有单核细胞的浸润,少数出现纤维化。应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测,则30%出现异常,其中以 ST段和 T波异常最为常见,其次为心传导的阻滞、心房纤额、期前收缩、少到中量的心包积液。致命性的心律紊乱和心力衰竭很少见,一旦出现则预后较差。心脏累及病例可有心功能异常,心动过速或过缓,心脏扩大,心肌损害,房颤和心力衰竭。 3、肾:肾受损并不多见。在病情活动时有时可出现蛋白尿,随病情缓解而消失。有持续的肌红蛋白尿者,可以出现肾功能不全。 4、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1916年就发现PM和DM与恶性肿瘤相关,并存率为5%~25%,大部分出现在DM,小部分在PM。在设有对照组的人群观察的两个报告中:一个示DM者出现恶性肿瘤4倍于对照人群而另一个示两组人群无差异性。有人发现女性DM并发卵巢癌的较正常女性高13倍,40岁以上者高20倍。除卵巢癌外其他部位包括消化道、肺、膀脱、乳腺、鼻咽部癌瘤均可出现。它们可出现在PM和DM病程之前、同时或之后的2年内。因此对年龄大于45岁、有皮疹、不具有自身抗体、不伴有另一结缔组织病,其肌炎病史不超过两年者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而进行乳腺、消化道、直肠、盆腔的全面检查。 5、与其他结缔组织病的相关性:肌炎可以是多种结缔组织病的多系统损害之一,如25%的活动性SLE 的肌活检病理符合肌炎的病变,但临床并无肌炎症状。硬皮病患者亦常常出现肌炎,但其肌酶不一定升高。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且符合肌炎的诊断标准者同时又存在着另一肯定结缔组织病时则称为重叠综合征。这种重叠综合征占总肌炎的10%~25%。常常是和SLE、硬皮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重叠,少数和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炎性肠病、贝赫切特病重叠。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护理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与护理 【摘要】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乃至世界突出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肝炎后肝硬化是慢性肝炎逐渐发展而成,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我国肝炎后肝硬化在肝硬化中最为常见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是中国肝硬化发生的最常见类型,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带来严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治疗也较为困难通过临床护理宣教,加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理管理,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效果的自我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大约有3.5亿hbv 携带者,而中国hbv携带者约占全球的1/3,其中约有20%-30%发展成肝硬化,且2%-5%的肝硬化患者会发展成肝癌,这对人们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因此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与护理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1治疗

1.1恩替卡韦(etv)具有很好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对hbv的聚合酶进行抑制。抑制其启动、反转和dna的合成等。乙肝肝硬化是由于hbv的长期持续复制,肝炎反复活动、发展的结果,抑制病毒复制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的关键。本研究结果发现,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患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alt水平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上升,child-pugh评分减少,血清hbv-dna明显转阴。但是与其他核苷类似物比较疗效。而且相对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以及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的耐药发生率极低,只有在感染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患者,才会出现恩替卡韦耐药表型,在 am2-v+al180m变异基础上,再联合at184、ns202或rim250三个位点中至少1个位点的氨基酸替代变异,3个位点的突变限制恩替卡韦与hbv多聚酶的结合而导致耐药的发生。作为初始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是优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等[1]。 1.2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祖国医学“胁痛”、“积聚”等范畴,病机与湿、热、痰、毒、郁、瘀、虚相关,涉及肝脾肾三脏。但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该病脾虚是本病的根本,血瘀是基本病理,故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总则,自拟健脾化瘀方中人参具有健脾、补气、生津之功;黄芪、自术健脾益气,稳固中土,符合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鳖甲味咸气寒,人肝脾血分,与牡蛎配伍,可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丹参、赤芍、桃仁、当归活血化瘀通络。诸药相配,共奏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病例汇报:患者:王兰军,男,44岁,汉族,已婚。于2014年10月14日收住入院。主诉:反复乏力20年, 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0年余,无明显诱因出 现全身乏力,无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及厌油腻食物,未予重 视。之后在我院体检时发现HBsAg(+),确诊为:慢性乙型 病毒性肝炎。护理检查:T 36.4℃, P 68次/分, R 19次 /分, BP 120/70 mmHg。观察患者营养一般,神志清楚,面 色晦暗。入院后遵医嘱给予二级护理,清淡饮食,氯化钠 250ml+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mg,葡萄糖250ml+肝水解肽 500mg,葡萄糖250ml+甘草甜素60ml静脉输入。辅助检查:B 超、心电图、及各影像资料显示均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 乙肝三系统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核心抗体阳性。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定义:是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乙肝是我国一个威胁健康的严重 问题。 ?病因:1.慢性病毒感染在我国约有2亿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 ? 2.自身免疫病因不明,伴有各种自身抗体, 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 3.药物和毒物许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

如异烟肼、阿司匹林、苯妥因纳、磺胺类、等 ? 4.代谢障碍 ? 5.其他尚有部分慢性肝炎的病因不详?发病机制: ? 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肝细胞可表达多种辅助因子,加强T细胞受体与抗原的结合。 ?肝细胞被病毒感染后,细胞膜的抗原发生变化,同时由于T细胞不断激活或抑制性T细胞功能降低而使自身反应性B细胞激活,导致产生异性蛋白和肝细胞膜抗原的自身抗体,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也可破坏肝细胞。 ?- 由于慢性HBV抗原持续存在,机体产生对应的抗体,循环中免疫复合物不断形成,沉积于器官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和趋化炎症细胞趋化,引起关节炎、血管炎、肾小球肾炎等肝外表现,造成肝细胞的损害。 ?得了乙肝会有什么临床症状????疲乏无力、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其他症状:巩膜黄染、恶心、厌油腻、腹泻、尿色加深、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 ?临床表现:急性乙肝肝炎:起病急,大多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六)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总分:23.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3/A4型题(总题数:5,分数:6.50) 患者,女性,20岁,全身多关节反复性、游走性疼痛3年,时有发热,为38℃,并伴有头痛,查体可见右脸颊蝶形红斑,口腔黏膜内有2个小溃疡,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血沉70mm/h,ANA(+),抗Sm(+),抗双链DNA(+),尿蛋白定量为0.27g/24h。 (分数:1.00) (1).根据以上病历资料判断患者的诊断是(分数:0.50) A.皮肌炎 B.风湿性关节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硬皮病 E.类风湿关节炎 解析: (2).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控制可出院回家,对病人做的如下指导中,正确的是(分数:0.50) A.不生育者可口服雌性避孕药避孕 B.长期用药,定期随访,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 C.一旦怀孕即停服激素并以免疫抑制药替代 D.怀孕后停服糖皮质激素以外的一切药物,并每日晒太阳30min以上 E.自觉不适,自行增加激素用量,症状缓解后自行减药 解析: 患者,女性,23岁,主因“全身关节肿痛伴发热4周”入院。查体:面部可见紫红色蝶形红斑,Hb80g/L,血沉120mm/h,尿蛋白(++)。 (分数:1.00) (1).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0.50) A.类风湿关节炎 B.急性风湿病 C.慢性肾炎 D.SLE √ E.皮肌炎 解析: (2).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分数:0.50) A.糖皮质激素√ B.非甾体抗炎药 C.抗疟药 D.免疫抑制剂 E.强效广谱抗生素 解析: 患者,女性,19岁,腕、踝关节疼痛及脱发1年,今晨游泳时发现面部出现紫红斑,遂就医。查体:头发稀疏,面颊及颈部均有不规则圆形红斑,口腔有溃疡。 (分数:1.50) (1).如果从血中查出抗Sm抗体阳性,应考虑何病(分数:0.50) A.风湿性关节炎 B.SLE √

多肌炎

概述: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组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获得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肌纤维坏死、再生及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PM-DM的病因未明,到目前为止仍属排除性诊断,凡是找不到明确感染因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炎症性肌病均属此病范畴,故又称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由于本组疾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肢体近端、颈部和咽部肌群无力伴疼痛为主的弥漫性炎性肌病。若合并典型皮疹者,则称之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约1/3病人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1/10病人与肿瘤伴发。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肾损害见于少数患者。 流行病学: 本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儿童一般在4~10岁内发病,16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目前估计为19/10万,中位发病年龄为6.8岁,成人病例好发于40~60岁,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女性。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一般男女比例为1:5。中国人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5~8.4/100万人口,黑人发病率最高,是白人的2倍;日本人最低。但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倾向,儿童的发病高峰为10~14岁,成人为45~54岁。DM发病率高于PM。 病因: PM和DM病因未明,可能为易感人群感染某些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导致以骨骼肌病变为主的结缔组织炎症。研究发现PM/DM与HLA-DR3、包涵体肌炎与HLA-DR1儿童DM与C4无效基因等高度相关。柯萨奇病毒、黏病毒、副黏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可促发本病发作。体液免疫异常表现为免疫球蛋白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其中肌炎特异性抗体(致病性抗体)是直接针对肌细胞胞浆抗原成分的抗体,如抗Jo-1、抗Mi-2、抗PL-7抗体等。儿童DM皮肤活检显示小血管壁上有补体膜攻击现象,提示皮肤肌肉损伤与补体活化有关。细胞免疫异常包括多种细胞因子数和量的异常,免疫病理证实坏死肌纤维周围有CD8+T单核细胞浸润,提示肌肉损伤由细胞免疫介导。 发病机制: 本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大量资料证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和药物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遗传因素本病有一家多人发病的报道,而且本病患者HLA-138、HLA-DR3、HLA-DRW52出现频率高,提示发病有遗传因素的参与。一般认为HLA-DR3和HLA-DRW52与成人和青少年肌炎相关。而且伴有肌炎特异性抗体阳性的肌炎与HLA基因呈现强相关。有报道HLA-B14在成人伴发胶原血管炎的患者多见,C4无效基因与儿童皮肌炎明显相关。 2.感染因素已发现多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的感染与本病的发生有关。特别是病毒和弓形体感染与本病关系密切。 (1)细菌:有报道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立克次体和分支杆菌均与本病有关。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侵入肌肉引起急性脓肿,可引起炎性肌病。 (2)弓形体和螺旋体:有报道弓形体和螺旋体感染的病人可出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某些表现,特别是肌肉病变。而且病人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效价增高。但从这些病人的肌肉组织中难以培养出病原体。由于一些肌炎的病人具有急性炎性疾病的早期组织学改变特点,因此,尚不能排除皮肌炎和(或)多发性肌炎是弓形体或螺旋体感染的晚期表现。有报道,用抗弓形虫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抗体滴度下降,也有人持相反意见。感染学说尚处于探究阶段。

【疾病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疾病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英文名】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 【缩写】PM-DM 【别名】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multiple myositis-dermatomyositis;多肌炎-皮肌炎 【ICD号】M33.1 【概述】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组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获得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肌纤维坏死、再生及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PM-DM的病因未明,到目前为止仍属排除性诊断,凡是 找不到明确感染因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炎症性肌病均属此病范畴,故又称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由于本组疾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肢体近端、颈部和咽部肌群无力伴疼痛为主的弥漫性炎性肌病。若合并典型皮疹者,则称之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约1/3病人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1/10病人 与肿瘤伴发。 【流行病学】 本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儿童一般在4~10岁内发病,16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目前估计为19/10万,中位发病年龄为6.8岁,成人病例好发于40~60岁,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女性。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一般男女比例为1:5。中国人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5~8.4/100万人口,黑人发病率最高,是白人的2倍;日本人最低。但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倾向,儿童的发病高峰为10~14岁,成人为45~54岁。DM发病率高于PM。 【病因】 PM和DM病因未明,可能为易感人群感染某些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 紊乱,导致以骨骼肌病变为主的结缔组织炎症。研究发现PM/DM与 HLA-DR、包涵体肌炎与HLA-DR儿童DM与C无效基因等高度相关。柯萨奇病毒、黏病

多发性肌炎诊疗指南

第9卷第11期·总第115期 2011年06月·上半月刊152 多发性肌炎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诊疗标准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11.102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11-0152-02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骼肌群的间质性炎性改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无力,继之产生肌肉萎缩。如病变局限于肌肉则称为多发性肌炎,病变同时累及皮肤称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女性比男性多一倍。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本病可获得满意的长时间缓解。成人患者可死于严重的进行性肌无力、吞咽困难、营养不良及吸人性肺炎或反复肺部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儿童患者通常死于肠道血管炎和感染。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肌痹”、“痹病”、“痿病”等范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 1.1.1.1 多发性肌炎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病前多有感染或低热,主要表现为亚急性至慢性进展的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出现肩胛带和骨盆带及四肢近端无力,表现为蹲位站立和双臂上举困难,常可伴有肌肉关节部疼痛、酸痛和压痛,症状可对称或不对称;颈肌无力者表现抬头困难;部分患者可因咽喉部肌无力而表现为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如呼吸肌受累,可有胸闷及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肌受累;本病感觉障碍不明显,腱反射通常不减低,病后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肌萎缩。 1.1.1.2 皮肌炎发病率在儿童与成人相仿,儿童男女相当,成人女性多见。皮炎可在肌炎前或与肌炎同时出现,肌无力表现与PM相似,皮肤改变与肌炎的表现同在。典型的皮肤改变是面部呈蝶形分布于双侧颊部和鼻梁的紫色斑疹,在眶周、口角、颧部、颈部、前胸、肢体外侧、指节伸侧和指甲周围的红斑和水肿,尤以上睑部淡紫色的红斑和水肿最为常见,早期的充血性皮疹为红色,以后逐渐转为棕褐色,后期呈现脱屑、色素沉着和硬结。 1.1.1.3 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约有20%的PM、DM 患者合并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风湿热和硬皮病等,约1/4的患者可并发恶性肿瘤如肺癌等。40岁以上发生肌炎,尤其是皮肌炎者须高度警惕潜在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应积极寻找原发病灶,一时不能发现病灶者应定期随访,有时需数月至数年才可能被发现。 1.1.2 体征 1.1. 2.1 多发性肌炎肢带肌(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及四肢近端肌肉)和颈前肌呈现对称性软弱无力,伴肢体近端肌肉酸痛和压痛。 1.1. 2.2 皮肌炎除有多发性肌炎的表现外,皮肤特殊性皮疹(包括上眼睑紫红色斑和以眶周为中心的紫红色斑;掌指关节伸面的Gottron丘疹等)。 1.2 理化检查 1.2.1 实验室检查急性期可有血白细胞增多。约半数患者血沉加快。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血清酶活性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24h 尿肌酸增加,部分患者可见肌红蛋白尿。合并抗核抗体(ANA)阳性提示合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结缔组织病。 1.2.2 肌电图可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相尖波,即以肌原性损害为主,少数患者可为肌原性与神经源性损害同时存在。 1.2.3 MRI能清楚地显示肌肉病变的部位、病损程度与分布情况,T1为低或等信号,Y2为高信号,受累肌肉以炎症水肿样病变为主。 1.2.4 肌肉活检对诊断本病起着决定性作用。光镜下可见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核内移、空泡形成、肌纤维大小不等,肌纤维纤维化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由于PM的病损呈斑块样分布。肌肉活检有时一次不能发现异常。 1.3 诊断要点①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和呼吸肌无力。②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CK升高。 ③肌电图异常:肌原性损害,有插入电位延长、纤颤及正相电位、短时限的多相电位和重收缩时的病理干扰相。④肌活检异常:可见肌纤维变性、坏死、被吞噬和再生,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⑤特征性的皮肤损害。 具备前4项者,可确诊PM;具备上述1~4项中的3项可能为PM,只具备2项为疑诊PM。具备第5条,再加3项或4项可确诊为DM;第5条,加上2项可能为DM;第5条,加上1项为可疑DM。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目[ZYYXH/T115-2008]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 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 11、忌劳累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疗关键。 12、忌乱投医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日常饮食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宜 1、酸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酸性食物可引药入肝。中药中的五味子就属酸性,它可引药入肝,降低转氨酶。过去,还曾经流行过米醋治疗肝炎。另外,酸性食物还可增加食欲。 2、甜甜性食物可给肝炎患者补充一定的热量,易吸收,有利肝炎的恢复,在肝炎的急性期,食欲减低,进甜食是好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