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 ( ) 的反映。 A. 直观 B.客观 C.概括 D.能动

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活动性

D.发展性

3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容之一? ( ) A. 个体心理的发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 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4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容之一是 ( )

A .个体心理的发生

B .种系心理的发生

C .群体心理的发生

D .人类心理的发生 5 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 3~6、7 岁通常被称为 (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6.0~6 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

A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 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

A. 0 — 6、7 岁

B.3 — 6、7 岁

C.0—1 2 岁

D.0 —18 岁

8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 )

A . 0?6岁

B . 0?12岁

C . 0?15岁

D . 0?18岁

9 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围是指( )

A . 0~6 月

B . 6~12 月

C . 1~3 岁

D . 3~6 岁 10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3-4岁儿童属于(

)

A .先学前期

B .幼儿中期

C .幼儿初期

D .幼儿晚期

11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 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

A .观察法

B .自然实验法

C .测验法

D .调查访问法

12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根据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料,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这样才符 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 )

A.主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 A .活动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14 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 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

)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因材施教的原则 15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 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 ) 16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

A.客观性

B.活动性

C.发展性

D.高效性 17 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 法属于( )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8.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

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A. 实践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B )

A .横向研究

B .纵向研究

C .平行研究

D .实证研究

19 利用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访谈法

20 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 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21“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22 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 投射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问卷法

23 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

A .测验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作品分析法

24 在较短时间获得大 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 研究方法是 ( ) 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

25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_____ 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容最充实的分支。 A.发展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学前教育学 D.儿童解剖生理学 26. 下列哪种说法是不妥当的 ?( )

A.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B.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要了解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区别 C ?测验法的优点是适合做质的研究

D. 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的研究,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进行分析

27 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 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 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这种方法称为()。A.作品分析法B.调查访问法C.测验法D.谈话法 二、多项选择

1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是() 。 A 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

3 以下属于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的是() 。

A 客观性

B 辩证性

C 发展性

D 教育性 4()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日记法 D 传记法 5()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主要方法。 A 自然实验法

B 调查法

C 作品分析法

D 观察法

第二章练习题

1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 脑发展 B 生理发展 C 客观事物 D 额叶发展 2( ) 是儿童从胎生活转变为胎外生活的阶段。 A 幼儿期 B 婴儿期 C 儿童期 D 新生儿期 3()孩子生活的主要矛盾是生理上能否适应新环境的矛盾。 A 幼儿期

B 婴儿期

C 儿童期

D 新生儿期

4 新生儿的脑重约为()克。 A340 B390 C450 D550

5( ) ,当乳头或类似乳头的东西碰到新生儿的面颊或嘴唇时, 就会转头, 做出吸奶的动作, 食物进入口里就会咽下去。

A 食物反射

B 防御反射

C 定向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6 以手指或小棍触新生儿的手心,儿童的手心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身体吊 起来。这

B 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

C 揭示心理与脑的关系

2 以下属于广义的儿童期的是() 。

A 幼儿期

B 婴儿期

C 儿童期

D 论述人的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D 少年期

种反射叫()。

A 食物反射

B 防御反射

C 抓握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C

7 当新生儿的身体失去平衡,或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会仰头,挺直,双臂伸直,手指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前胸,作搂抱状,这是()。

A 惊跳反射

B 防御反射

C 抓握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8 把新生儿的肚子向下,横着托起,四肢便作类似游泳的动作。

A 惊跳反射

B 游泳反射

C 抓握反射

D 巴宾斯基反射

9 新生儿最先形成的条件反射,都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 无条件反射

B 本能

C 生理基础

D 以上都不是

10.1 岁时,儿童的脑重可达()克。A 900 B1100 C1200 D1400 11()是脑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A 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

B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C 神经突触的增多

D 神经突起的发育

12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完成大约在()岁。A6 B7 C9 D10

13 婴儿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头部动作,然后自上而下,最后学会走路,这是()。

A 从整体到分化

B 从上部到下部

C 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

D 从无意到有意

14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以后才逐渐分化,这属于()。

A 从整体到分化

B 从上部到下部

C 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

D 从无意到有意

15 当成人的脸出现在婴儿视野中他便停止原来的动作,注视成人的眼睛,然后开始微笑,

这是()。A天真活跃反应B社会性依恋C母子交往D微笑

1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A. 0 —1 岁

B.1 —2 岁

C.2—3 岁

D.3 —6 岁

17 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 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 B .能伸手抓到东西

C. 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

D. 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

18下列属于4?5岁幼儿特征的是()。

A.爱模仿

B.个性初具雏形

C.情绪作用大

D.开始接受任务

19 儿童的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A . 0—1 岁B. 1 —3 岁C. 3 —6 岁D. 6 —12 岁

20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最初的生活自理的年龄阶段是()

A. 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1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儿童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是 ( ) A . 0?3岁 B . 3?6岁C . 6?12岁 D . 12?15岁 22 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 )

A . 2? 3 岁

B . 3? 4 岁

C . 4? 5 岁

D .5? 6 岁 23.儿童动作的发展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 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动作, 再后是手的精细动

作。这一规律是( ) 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 .首尾规律

C .近远规律 D.大小规律

24 用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 新生儿本能地竖起大脚趾, 伸开小趾。这是( ) A.达尔文反射B ?莫罗反射C .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5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6.儿童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是(

A.从出生时开始的 B ?从半岁开始的 C .从1岁开始的D ?从1岁半开始的

30 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 ?( )

A 社会性

B 自我意识

C 情绪

D 意志

31 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动作发展的这种规 律属于

( )

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 首尾规律

C. 近远规律

D. 大小规律 32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B.尾首规律

C.远近规律

D.大小规律

3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C.大小规律D.近远规律

34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这表现的动作发展规律是( )

A.无有规律

B.近远规律

C.首尾规律

D.大小规律

35 第一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A 现实事物 B 词语 C 概念 D 表情 36 第二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A 现实事物

B 词语

C 概念

D 表情

37()是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

A 好动

B 爱做事

C 闹独立

D 语言的形成 38()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是第一个危机期。

A1 B2 C3 D4

39儿童 3岁时的脑重可达到()克。 A900 B1000 C1100 D1200

40 ()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A 游戏 B 生活 C 学习 D 劳动

41()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

A 游戏

B 生活

C 学习

D 劳动

42.3 岁前儿童的教育和教学是在()中进行的。 A 游戏 B 日常生活 C 学习 D 劳动

43 幼儿的()主要不在于创造多少的物质财富,而是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动作,形成一定的

27 儿童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在( A.0 到 1 岁 B.1 岁到 2 岁 28 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出现在儿童( A.5 个月左右 B.8 个月左右 29 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A . 1?2个月 B . 3?4个月

C.2 岁到 4岁

C.10个月左右 )

C 5? 6 个月

) D. 3 岁到 6

岁 D.1 岁左右

技能技巧。 A 游戏 B 生活 C 学习 D 劳动 44 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 )

A . 2?3岁

B . 3?4岁

C . 4?5岁

D . 5?6岁 45 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

A.操作

B.交往 C 游戏 D.言语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 A 吸吮反射 B 防御反射 C 定向反射 D 巴宾斯基 反射

2 以下属于食物反射的是() 。 A 觅食反射 B 吸吮反射 C 吞咽反射 D 以上都是

3 以下属于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的是() 。 A 从整体到分化 B 从上部到下部

C 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

D 从无意到有意

4 以下属于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特点的是()

5 对孩子的独立性需要, 不能 ()。 A 一味满足 对

6 以下属于幼儿的活动的形式的是()

7 以下属有幼儿游戏的主要心理成分() 愉快的情绪

8 概括来讲,幼儿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

A 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B 心理活动机型为的无意性

C 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D

9 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 。 A 行为有较强的情绪性 B 爱模仿 C 思维带有轴向逻辑性 D 个性成熟

10 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 。 A 思维具体形象 B 爱玩会玩 C 好学好问 D 抽象概括能力正在发展 11 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 。

A 个性初具雏形

B 爱玩会玩

C 好学好问

D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第三章练习题

1( )是人的全部认识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 A 感知觉 B 认知 C 思维 D 情感

2( )是构成儿童认知活动整体的各种成分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和变化。 A 认知能力的变化 B 认知方式的变化 C 认知结构的变化 D 认知结构的变化 3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 )开始的,是认知活动的开端。 A 感知觉 B 认知 C 思维 D 情感

4( )是认知活动的开端。 A 感知觉 B 认知 C 思维 D 情感 5人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o A 情感 B 认知 C 思维 D 感知觉

6( )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 A 感知觉 B 认知 C 思维 D 情感 7( )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手段。 A 情感 B 认知 C 思维 D 感知觉 8 以下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 A 情感 B 注意 C 意志 D 记忆 9 在整个幼儿期, ( )在其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A 情感 B 认知 C 思维 D 感知觉

10( )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 A 手 B 口腔 C 眼睛 D 鼻 11 约有( )左右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脑的。 A20% B 30%

C80% D90%

12( )个体辨别物体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A 视觉 B 听觉 C 触觉 D 嗅觉

13 婴儿理想的视觉刺激位置应该是()厘米。 A15

B20 C25 D30

A 言语真正形成

B 思维能力出现

C 自我意识萌芽

D 青春期躁动 B 理解 C 过多限制 D 积极应 A 游戏 B 生活 C 学习 D 劳动

。 A 想象 B 直接的兴趣性 C 动作和语言

14()是发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上最小差别的能力。

A 视觉

B 听觉

C 触觉

D 视敏度

15()月的婴儿的视力可以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A0-6 B0-9 C6-12 D18-24

16.4-8 月的婴儿最喜欢()较长的暖色。A 波长B 色调C 响度D 明度17()个体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品质等特性的感觉。

A 视觉

B 听觉

C 触觉

D 视敏度

18()是指那些杂乱无章的,使人烦躁的高音。

A 乐音

B 噪音

C 声调

D 音高

19 人最理想的声强环境是()分贝。A15-35 B60-70 C80 D100

20()分贝以上的噪音,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环境。A35 B60 C80 D100 21 如果长期在()分贝以上的强烈噪音持续刺激下,人的耳器官就会发生病变。产生噪音

性耳聋。A15-35 B60-70 C80 D100

22 ( ) 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

觉。

A 视觉

B 听觉

C 触觉

D 视敏度

23 ( ) 是皮肤觉、压觉和运动觉的联合。A视觉 B 听觉 C 触觉 D 视敏度

24 ( ) 岁的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A3B4C5 D6

25 ( ) 岁的儿童能正确辨别前后方位。A3B4C5 D6

26()岁开始的儿童能正确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A3 B4 C5 D6 27()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A 注意

B 记忆

C 观察

D 创造

28 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 “真香!” B?“我要吃!”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29 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

A. 12?23岁

B.10岁左右

C.3?5岁

D.6个月

30 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难辨别的是()。

A. 圆形

B.半圆形

C.正方形 31“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

A. 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

知觉

32 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 .痛觉 B .听觉

C .味觉

D .视觉

33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34“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儿童情绪、意志受 (

) 影响。

A.表象

B.记忆

C.知觉

D.注意

35 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 (

)结合起来。

A.名称

B.明度

C.色调

D.保和度

36 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

)

A . 2 个阶段

B . 3 个阶段

C . 4个阶段

D . 5 个阶段 37.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 ( ) A .时间知觉B .形状知觉C .大小知觉D .距离知觉 38 听觉和视觉的明显协调约在出生后( )

A.10天

B.半个月

C.20天

D.1个月

39 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 )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三角形

D .圆形

40 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容,把握图画的 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 )

A .目的性的加强

B .方法的形成

C .细致性的增加

D .概括性的提高

41 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2.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 ,“上午是上课的时候” ,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 ( )A .依靠生理上的变化 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 D .依靠成人教授 43 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 ( )

A.生活经验和成熟

B.成熟和教育

C.生活经验和教育

D.选择和生活经验

44 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顺序是 ( )

A. 上下、前后、左右

B. 前后、上下、左右

C. 上下、左右、前后

D. 前后、左右、上下

45 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 复正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

A. 明适应

B. 暗适应

C. 同时对比

D. 继时对比

46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 了 ( ) A. 形状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方位知觉 D. 深度知觉

47 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这一般是在儿童 ( )

A.2 岁时

B.3 岁时

C.4 岁时

D.5 岁时 48.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 (

)

A.以视觉为主

B.以运动觉为主

C.以听觉为主

D.以经验为主

49 某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在白色的背景上贴上大红花,以利于幼儿观察。这位教师这样

做是利用了知觉的( )

A.刺激物的组合规律

B.对象的活动性规律

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规律

D.刺激物的排列规律

50 以下说确的是

A 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手的触觉进行的

B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

D. 三角形

D.形状知觉

A .感觉和知觉

B .感觉和记忆

C .知觉和记忆

D .记忆和想像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解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学前心理学练习 绪论和第一章

绪论及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3岁 B、0—6岁 C、0—18岁 D、0—25岁 2、条件反射受()控制。 A皮下中枢B皮层C皮层和皮下中枢 3、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A脑B客观现实C实践活动 4、“望梅止渴”属于()。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 5、与人的视觉有关的是()。 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 6、强光照射引起瞳孔收缩属于()。 A反馈B反映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7、“尝梅止渴”属于()。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 8、下列哪个选项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B望而生畏C谈梅生津D见虎色变 9、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 间脑 B脊髓 C 延脑 D 中脑 10、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3岁 B、0—6岁 C、0—18岁 D、0—25岁 11、学前期又称() A、幼儿期 B、幼儿早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中期 12、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 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 13、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14、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反应 15、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于() A 教育 B 环境 C 遗传 D 社会 16、社会环境中,()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需要 二、填空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简称。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3、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和两大部分。 4、大脑皮层分为4个叶:、、和。 其中是皮层的高级部分,占皮层表面积的。 5、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和。其 中是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 6、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一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 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8、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按照起源可把它分为和。 由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是。 9、人的心理一方面受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的折射,是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答:(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4)、想象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二、论述题(共25分) 。 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名词术语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 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 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 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 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 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 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 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 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前教育过程和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理解; 2)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与活动经验; 4)为学前教育教学与活动改革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研究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理论。 5、学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测查),实验法,临床个案法,其他研究法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函授站 学前心理学(A) 姓名: 学校: 专业: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就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就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就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就是( )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与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与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与语词记忆 7、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就是哪位科学家( )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8、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就是哪种( )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与哪种游戏( )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10、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 掌握游戏的进程这就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1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就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哪种游戏( )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12、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 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就是哪种动机类型( )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与什么作用( ) A、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14、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就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15、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16、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就是( )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D、跑步时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协调、轻松的跑。 17、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要求4—5岁的幼儿能用均匀的步伐有节奏的行走。 B、要求3—4岁的幼儿两脚单脚跳着走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 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 特征是什么? 答:)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 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 会正确的方法。 ()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 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 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 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 、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 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 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 率的提高。 (教材)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 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 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分)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 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函授站 学前心理学(A) :学校: 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7.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8.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10.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 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1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12.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 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 A、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14.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15.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16.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是( )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D、跑步时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协调、轻松的跑。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求4—5岁的幼儿能用均匀的步伐有节奏的行走。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学前儿童理智感已有明显的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幼儿很喜欢做游戏 B. 幼儿很喜欢提问题 C. 幼儿已能控制自己的不愉快情绪 D. 幼儿不愉快的情绪表现明显下降 B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 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 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 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 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C 3.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 神经活动参与

B. 口腔与手的协调 C. 手与脚的协调 D. 眼手协调 D 4.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组成。 A. 对成就的向往 B. 追求成功的倾向 C. 树立目标 D. 对目标的向往 B 5.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B. 老师语言的描述 C. 头脑中已有的表象 D. 丰富的游戏内容 C 6.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 直观性

B. 行动性 C. 具体形象性 D. 抽象逻辑性 C 7.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 A. 想象 B. 判断 C. 直觉 D. 下定义 A 8.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A. 反复练习 B. 回避说出某些词 C. 放慢说话的速度 D. 解除紧张 D 9.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 不同的生理原**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B. 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C.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D. 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 C 10.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没有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B.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不断增加 C. 自我调节化 D.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C 1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 记忆 B. 注意 C. 动作 D. 口头言语 12.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 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 概念: 1、儿童社会化: 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2、语用能力: 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是反应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3、自我中心语言: 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4、符号: 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5、积极词汇: 凡是儿童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6、消极词汇: 凡是幼儿虽然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7、前语言时期: 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一、"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一)语音的发展特点: 1.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 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 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 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 学说话期(1— 1."5岁)。 阶段五: 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 1."5—6岁)。 2.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第一阶段:(0-4个月)单音节阶段 第二阶段: (4-10个月)多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 (11-13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3.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 (二)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 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二、"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 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一般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合适的表达方式 幼儿可以根据所处的情景以及听着的特点决定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二)连贯的复述能力 儿童从5岁开始,能够独立连贯地复述一个故事,调理清楚,但语言不够生动流畅。 (三)行动的调节能力 大约六七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逐渐向社会化语言过度。 (四)语言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姓名年级专业层次教学单位··················密···················封·····················线··················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2. 视敏度 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 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 多重趋避冲突 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5. 亲社会行为 通常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D )。 A.0-1岁 B.0-3岁 C.0-5岁 D.0-6岁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D )。 A.想象 B.记忆 C.知觉 D.感觉 3.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C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4. 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学家是( D )。 A.陈鹤琴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艾宾浩斯 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 A )。 A.工具性攻击行为 B.敌意性攻击行为 C.言语性攻击行为 D.生理性攻击行为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 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不断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4.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5. 简述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案例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 A.直观 B.客观 C.概括 D.能动 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活动性 D.发展性 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 A. 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 ) A.个体心理的发生B.种系心理的发生C.群体心理的发生D.人类心理的发生 5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6、7岁—6、7岁—12岁—18岁 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 A.0~6岁B.0~12岁C.0~15岁D.0~18岁 9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A.0~6月B.6~12月C.1~3岁D.3~6岁 10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 1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 1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根据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料,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这样才符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 A.主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A.活动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14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因材施教的原则 1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 A. 实践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16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 B.活动性 C.发展性 D.高效性 17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8.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学前心理学教材课后题及答案[1]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 境遗传素质 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 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 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 围注意的稳定性 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 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 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 其一,选择功用。(听课)。其二,保持功用。(画画)。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搭积木) 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对于学前期的儿童来说,注意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注意能使幼儿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更清晰、丰富的信息。注意是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结合幼儿注意的特点谈谈如何组织幼儿的活动。 答:P18-19: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5、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 6、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一、掌握以下概念: 1、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2、视敏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 3、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4、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

学前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篇一: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2. 视敏度 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 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 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 稳定的心理特征。 4. 多重趋避冲突 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5. 亲社会行为 通常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d )。 a.0-1岁 b.0-3岁 c.0-5岁 d.0-6岁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 别属性的反映,是(d )。 a.想象 b.记忆 c.知觉 d.感觉 3.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c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4. 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 学家是( d )。 a.陈鹤琴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艾宾浩斯 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 a )。 a.工具性攻击行为b.敌意性攻击行为 c.言语性攻击行为d.生理 性攻击行为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 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不断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4.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5. 简述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案例 兰兰今年三岁多点儿,活泼可爱,特喜欢画画、拼图。每次画画总 是拿起笔来就画,偶尔画出一种图形,就高兴地说:“哈,小鸟,瞧,我画了只小鸟!”画出来的像什么就说是什么。拼图也是这样。爸爸 见此很不满意。每当兰兰要画画了,他总是要求兰兰说:“你告诉爸爸,你想画什么,想好了再画画!”兰兰不听,还是拿起笔来就画。 兰兰爸爸非常生气,经常批评兰兰“做事之前不动脑筋!”。 请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有关理论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行为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请对此 趋势以及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作简要说明。 2.兰兰爸爸的要求和批评是否合理?请就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像 兰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提些建议或对策。 1、答: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 的趋势。 兰兰现在的思维处于直觉行思维,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不 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所以兰兰画画时是画出来像什么就说是 什么,不是先想好了再画出来通常没有目的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