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试讲题目

初中地理试讲题目

初中地理试讲题目
初中地理试讲题目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认定试讲题目

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两个框题。

2、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一个框题。

3、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两个框题。

4、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两个框题。

5、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课时完成)。

6、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一个框题。

7、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第二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两个框题。

8、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两个框题。

9、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两个框题。

10、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独特的

自然环境?一个框题。

11、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两个框题。

12、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个框题。

13、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一个框题。

1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一课时——?时空分布不均?一个框题。

15、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第一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两个框题。

16、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时完成)。

17、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两个框题。

18、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课时——?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两个框题。

19、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课时完成)。

20、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课时完成)。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化学---逐字稿万能模板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溶解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学生了解如何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2)试讲时间10分钟 (3)师生之间有互动,教师有演示动作 教学设计逐字稿 各位考官下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19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溶解度》.(写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身份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不能在一杯水里无限制的溶解蔗糖或者食盐呢?对,不能。那么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好,没关系,那么现在我们就自己来寻找答案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溶解度。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我们先来做一组实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好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在这里边,在我们的室温下,这里有一个烧杯,里边装了二十毫升的水,那么老师现在要向里边加入5克的氯化钠,大家看一下现象。接着我再加入5克氯化钠,大家再看一下,最后我再加入10毫升的水,大家观查到了什么现象? 好,我们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来汇总一下,谁来说一下呢?好,你来说一下。哦,这位同学说到他在第一组实验中看到氯化钠完全溶解了。好,不错。还有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在继续加入5 克氯化钠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还有第三个实验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氯化钠再一次完全溶解了。那么我们从刚才所说的以及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定义的。 我们第一个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刚才同学们说到观察到第二组实验现象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的室温,同时我们加入的是第二次的5克,从“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呀! 对,我们说它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说它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我们将这样的溶液就叫做饱和溶液。同样的道理,大家能不能得出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好,谁来说一下?嗯,你来说一下。对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我们说不饱和溶液其实和饱和溶液是相对来说的。它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它的溶质溶解了没有?对,它还能够继续溶解。我们说它在第一次溶解了,我们又向其中加入5 克的时候,它没有完全溶解,则第一次溶解后的溶液,我们说它能够继续溶解,我们就将它叫做不饱和溶液。 好,这就是我们大家刚才所得出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大家观察的都非常的好.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我们是如何判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

特岗面试初中地理优秀试讲稿(气候)

《世界的气候》试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中地理学科的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世界的气候》。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请学生欣赏海南岛风光图片,并引导学生:你知道这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吗? 学生:海南岛。 师:根据什么判断的? 生:椰子树。 师:我们大连为什么没有椰子树? 生:因为气候不适宜。 二、新授 (一)气候的特征和组成要素 师:谁能描述一下海南岛和大连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生:海南岛的气候是全年都高温多雨;大连是四季分明,夏天热、下雨多,冬天冷、降水少。 师:同学们的描述非常好!通过描述高温多雨,我们可以发现在描述气候的时候,是通过哪两个要素来描述的? 生:气温和降水。 师:请同学们记住这个结论,气温的重要组成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师:请再思考一下,大连的气候今年是这样的,以前是不是这样,以后又会不会改变? 生:没有改变。 师:由此可以得出,气候的特征与天气不同的是…… 生:气候是稳定的,变化不大。而天气发生的时间短、经常变化。师:如果我说几句话,你们能判断说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吗? 生:能。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学生对答如流: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 —— 天气; “昆明四季如春” —— 气候;“大雪纷飞,盖满大地” —— 天气;“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多雨” —— 气候; “大雨倾盆,风雨交加” —— 天气;“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 气候。 (二)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教师播放图片: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大连和海南岛到底是什么气候类型?学生看图片认识:海南岛是热带季风气候,大连是温带季风气候。师:除了这两种气候类型,你还知道哪些气候类型? 生:热带沙漠气候…… 师:看看除了大家说的这些气候类型,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呢?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 学生根据图片认识,所有的气候类型,并通过这些景观图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师:看了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知道每种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都是不一样的。我最喜欢椰子树,想把它挪到大连种植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因为大连的气候不适宜椰子树的生长。 师:看来,人类的活动应该…… 生:适应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师: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不同的植被,不同的植被结不同的果实,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谁能从衣食住行等不同的角度举例说说,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生: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人们的交通工具是骆驼,穿白色的长袍……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摩擦力》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影响摩擦力的三要素 (2)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3)适当师生互动,有过程性评价 教学设计逐字稿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什么是滑动摩擦力,也了解了摩檫力的方向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方向,作用点在物体的接触面上,此外,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呢?(你还想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啊,我也想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第三要素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新课讲授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 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有人提到是控制变量法,物理思想掌握的很好。)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在研究问题时,若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要保持实验中的其它量不变,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量,来探究这个变量与要求物理量的关系。希望大家能熟记。 既然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 (我们之前学过弹簧测力计) 用弹簧测力计怎么测量物理所受摩擦力呢?利用了我们学过的那个知识呢? (看来大家对昨天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我们根据二力平衡知识能够得到,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大小) 明确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先探究一下重力与摩檫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桌面上有物块、弹簧测力计、木板、玻璃板、毛巾、砝码等实验器材。那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选用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呢? 这位同学建议说可以通过添加砝码来改变木块质量来研究。(他找准了变量。)那其他量需要保证不变才是控制变量,也就是我们可以选用同一接触面——木板,直接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再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老师来操作一下,请前排两位同学作小助手,其他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边讲边模拟操作过程】 大家在匀速拉动木块的时候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木块的质量,再做实验,记录数据。 那么在研究接触面与摩擦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时,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根据刚刚老师的操作试着设计一下实验方案,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三组代表你来说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方案,好请坐,他们组说,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保持木块的质量不变,先用木板作为接触面,然后改为玻璃板,最后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分别读出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其他同学有不同想法吗?)

2019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一、回顾 题目来源 5月18日河南省许昌市面试 试讲题目 1.题目:物质的分类 2.内容: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如图2-4)。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1 n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 nm。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大小在1—100 nm之间。 如果考察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类分散系的稳定性,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的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

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适当的情境创设。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初中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按照物质组成成分的种类,可以把物质怎样进行分类呢? 【学生回答】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师提问】可否进一步分类? 【学生回答】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教师引导】之前主要学习了纯净物的进一步划分,今天来研究混合物的进一步分类。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混合物通常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我们把这样的体系叫做分散系。阅读教材找到分散系的概念。 【学生回答】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提出问题】结合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说一说对于硫酸铜溶液、泥水来说什么是分散质、分散剂? 【学生回答】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溶液中溶质分散质为硫酸铜固体,分散剂为水;浊液中分散质为泥,分散剂为水。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回答】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灰尘);气液(泡沫);液液(酒);固液(泥水);气固(海绵);液固(珍珠);固固(合金)。括号外为分散质、括号内为分散剂。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学生回答】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提出问题】将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 【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和教材“科学史话”的内容,思考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大小有什么关系,胶体能够发光吗?

初中地理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试讲教案 【篇一:【面试模板】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通 用模板】 【面试模板】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通用模板 2016-12-28中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出题方向 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考查 试讲模版 1. 导入(1.5 分钟)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片(或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地貌、风俗、天气等)你们知道这样的现象是怎样出现的吗?今 天就让我们走进 xxx,追溯世界的形成日记! 2. 新授(6 分钟) (1)互动分组 带领大家开始分组讨论,每一列(变换形式)为一个小组来讨论 一下这个问题(主题明确),给大家 5 分钟的时间相互交流,一会 儿我们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回答问题。分组时,老师注意要参 与到讨论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2)就本课内容开始讲解 自然地理:分布地区;地形特征;形成原因;造成影响;旅游景点等。 人文地理:人口分布;人类的生活活动与地理环境;环境问题(保 护环境)等。 注意:互动贯穿整个课堂,请同学回答问题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例如,请最后排(前排)同学来回答;请举手举得最高(最快)的 这位同学来回答;请左边的这位女同学来回答等,定语不要太多太 复杂,同时手眼要同步看向(指向)该同学。 3. 课堂小结(1 分钟) 回顾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又多了一点认识,谁能站起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 4. 家庭作业(0.5 分钟) 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还有哪些地区有一样的现象,明天我们上课的 时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5. 结束语

今天跟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节课,我们下节课再见! 【篇二:初中地理试讲题目】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认定试讲题目 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两个框题。 2、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一个框题。 3、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两个框题。 4、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两个框题。 5、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课时完成)。 6、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一个框题。 7、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第二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两个框题。 8、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两个框题。 9、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两个框题。 10、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独特的 自然环境?一个框题。 11、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两个框题。 12、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 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个框题。 13、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一个框题。 1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一课时——?时空分布不均?一个框题。 15、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第一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两个框题。 16、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 时完成)。

初中物理初试试讲题

高思教育初中物理初试试讲题 要求: 1.模拟真实课堂(大约15名学生),以讲课为主,注意引入和总结,不要仅仅是讲题; 2.和下面听众有一定的互动(语言交流或提问); 3.课程能够形象、生动,讲课时尽量面对听众; 4.注意语速,声音要有激情,有起伏; 5.板书整齐,便于理解、记录。 6. 请各位老师任选一题,讲解10分钟左右。 试讲题一:如图1所示,平静的湖面上有两艘小船,绳的一端拴在甲船上,绕过乙船上的滑轮,站在甲船 上的人用150N 的力拉绳子的自由端。如果在20s 内甲船向右匀速移动了10m ,同时乙船向左匀速移动了4m ,则人拉绳子的功率为 W 。 【注】不计绳重、轮重及轴摩擦。 试讲题二:把标有“6V 3W ”的小灯泡与标有“100Ω 0.3A ”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电源两端电压恒为18V 的 电路中,电路的连接如图2所示,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为0~15V ,电流表使用的量程为0~0.6A 。要求闭合开关后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且不损坏用电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Ω~60Ω B .小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值为0.25W C .电路总功率的最大值为5.4W D .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最大值为0.25A 试讲题三:如图3甲所示,溢水杯中液面与溢出口距离的距离为h 1,当将U 型物体A 放入溢水杯时,有体积为V 1体积的水溢出(图3乙),当物体A 完全浸入后,液面到溢出口的距离为h 2(图3丙),已知溢水杯的底面积为S ,求物体A 的密度。 图1 甲 乙 图2 甲 丙 乙 图3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 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3)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3)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7) 题目名称:《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7)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0) 题目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1)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固体药品的取用》 (15) 题目名称:《固体药品的取用》 (15)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酯化反应》 (19) 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19)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2) 题目名称:《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2)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26) 题目名称:《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26)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硬水和软水》 (30) 题目名称:《硬水和软水》 (30)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化学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详情: 1、题目:《原子的构成》 2、内容: 原子的房量、体积都很小。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能不能再分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其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和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要小的多。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也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板书; (2)教学中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解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 一、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真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大气中CO2来源与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这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节课共同学习《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实验:“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学生回答】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球,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这种效应会加强,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居住地会被淹没; 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4.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使用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 环节三:练习巩固 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 A.制冷工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及消耗途径;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生成途径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面试试讲逐字稿[全能模板]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大洲和大洋》 2、内容: 3、基本要求: (1)了解大洋和大洲的基本知识。 (2)有师生互动 (3)试讲时间10分钟 教学设计逐字稿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 (生: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生: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 (生:杨利伟) 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新授: 一、世界海陆分布(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继续阅读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 (生: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师:请同学们继续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 师: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是啊,我们的先辈们不知经过了多少探索才对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跟随先人的脚步,一起来感受他们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请同学们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然后谈谈你的感想。 (生: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板书) 师:请大家阅读图2.5。(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什么是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 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任意一个半岛、岛屿、海洋或大陆,并说出他们的区别。(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游戏:搬动课桌通过搬动摆放课桌,了解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大洲、海峡区别。几排课桌组成大陆,旁边单独的课桌是岛屿,课桌之间为海峡。(教师介绍冰岛与格陵兰岛名称由来,增加趣味性。) 小组活动: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请每组派个代表到台上给大家展示交流成果。 生:上台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试着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生:排次序

2019年上半年《初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

2019年上半年《初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 一、考题回顾 初中物理《定滑轮和动滑轮》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两组视频:升旗和电动起重机提升重物。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旗手向下拉绳子旗子就会上升,为什么电动起重机能够提起重物,带着这两个思考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师让学生分别观察旗杆和起重机的构造,提问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起重机吊钩上也有一个滑轮,且旗杆顶部的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的轴随物体运动,继而教师给出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定义。 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教师让学生再列举一些生活或工作中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例。 2.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定滑轮动滑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作用分别是什么?是否省力或者省距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教材讨论实验方案,共同得出实验方案: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内容,让学生课下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一下动滑轮省一半力的道理。 板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特点:可以省一半力,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端移动距离2倍,动

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一、考题回顾 初中物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有实验要有教师演示; (3)注意试讲过程中要有师生提问互动环节。 答辩题目 1.如何突破“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这一难点? 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第一张是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钉入木板中,第二张图片是运动着的子弹射穿鸡蛋,请同学观看图片,并思考“图中所发生的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动能的概念,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越大,它可以对其他物体做的功就越多,由此引出今天的内容——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实验原理 猜想:将小车放置于斜面然后释放,小车沿斜面下滑在水平面上继续前进碰撞静止木块时,木块移动,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车的质量和速度) 由于动能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师生共同设计实验。 明确实验原理:控制小车质量相同,比较速度和动能的关系,控制小车速度相同,比较质量和动能的关系。 2.实验器材 让学生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分组讨论应该会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可能

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解析

化学面试真题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一、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一)真题回顾 试讲题目1.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2.内容: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二氧化碳也越来越多,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为天灾和被滥砍乱伐而不断减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扩散,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有的地方会炎热的无法居住;气温上升,还会是许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将会变成沙漠。有的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有互动。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你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 2.说出至少两种鉴别CO和CO 2 的方法?(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大气中CO2来源与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这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节课共同学习《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实验:“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学生回答】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球,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这种效应会加强,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居住地会被淹没; 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4.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使用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 环节三:练习巩固 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A.制冷工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及消耗途径;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初中地理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东南亚》 (2)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5)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众多的人口——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10)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4)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8)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22)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农业——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25)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板块的运动》 (28)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东南亚》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地理 题目名称:《东南亚》 详情: 1、题目:《东南亚》 2、内容: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图7.19),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 南半岛就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 国山水相连;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的东 南方,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我们习惯 上叫它南洋群岛(图7.20)。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21)。

3、基本要求: (1)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2)试讲时间控制在十分钟;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板书设计突出重难点。 解析: 初中地理《东南亚》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著名新马泰旅游路线包括哪些国家吗?他们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通过学生回答从而引入新课《东南亚》。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位置、国家 活动:教师出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东南亚地形图”和“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找出: ①太平洋、大洋洲、印度洋、中国、印度,说出他们位于东南亚的方位? ②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有哪些国家? ③东南亚有哪些是临海国,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岛国?哪些国家与我国相邻?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①太平洋位于东部;大洋洲位于南部;印度洋位于西部,中国位于北部,印度位于西北部。 ②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半岛的国家有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马来群岛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东帝汶、菲律宾。 ③临海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文莱、东帝汶;内陆国:老挝;岛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与我国相邻的是越南、老挝、缅甸。 2.东方的“十字路口” 过渡:东南亚位置特殊,被称为“十字路口”。为什么说东南亚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它的海上作用又体现在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活动:教师出示以下地图,学生4人为以小组,阅读地图并讨论:

教师招聘物理面试真题汇总

教师招聘物理面试真题 汇总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初中物理】1.理论课程 1.《力的三要素》 2.《分子热运动》 3.《比热容》 4.《电压》 5.《温度计的使用》 6.《质量》 2.验证性实验 1.《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3.《测量物质的密度》 3.探究性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 4.计算应用类 1.《欧姆定律》 2.《密度》 5.生活应用类 1.《机械能及其转化》 2.《升华和凝华》 【高中物理】 1.理论课程 1.《重力势能》 2.《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3《弹力》4《参考系》5《线速度》6.《电势差》 2.验证性实验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2.《伏安法测电阻》 3.探究性实验 1.《共点力的平衡》 2.《自由落体运动》 4.计算应用类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动能定理》 3.《万有引力定律》 4.《功率》 5生活应用类‘【高中物理中此类型没有涉及】’ 1.《质量》 2.《共点力的平衡》 要求:①有板书;②有实验过程;③能够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要求:①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④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答辩题目: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为什么分子运动又叫分子热运动 要求:①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③为什么分子运动又叫分子热运动 5.《升华和凝华》 要求:①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②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③要求适当板书;④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答辩题目:①请你简述一下物态变化②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 6.《比热容》

初中化学老师面试题.pdf

天文教育教师招聘专用试题 初中化学卷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二)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色气体:氯气 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三)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 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初中地理试讲

初中学段 1.《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课文来源:人教版义务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建议: ①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进行讲解,注意引导学生读图。 ②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亚洲的不同地形的自然景观图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③在新课教学中应该循序渐进,先了解亚洲的地形单元,观察地形区的分布,再结合海拔高度总结出整体特点地势起伏大。在通过沿贯穿亚洲中部的经线(80°E)和纬线(30°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展示,更加直观地总结出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最后,再去探究地形、地势对于河流分布的影响。 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可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有关资料: 1.亚洲东经80°地形剖面示意图

导入参考1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上课之前,大家先伴随着歌曲《亚洲雄风》和老师一起去欣赏一组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并说说看完之后你们的感受。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同学们,伴着激昂的旋律,欣赏完了这一组亚洲自然风光图你的感受是什么? 嗯,有些同学说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还有同学感受到了亚洲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那么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嗯,大家回答的都很好,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等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导入参考2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上课之前,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一句谚语,那么,有没有同学帮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是怎样的呢? 好,这位女生你来说。嗯,很好,请坐。理解的非常透彻,她说人要向好的方向发展,水会向低的地方流去。也就是说水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其实在这句话中不仅阐述了一个自然规律,还包含了构成自然环境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句谚语开始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开始探讨。

初中物理初试试讲题目(学而思面试试讲)培训资料

初中物理初试试讲题目(学而思面试试讲)

初中物理初试试讲题目1、 2、 3、 4、 5、

6、 7、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将密度为ρ的小球A 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 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 。将小球B 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 漂浮,有6 1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 。已知小球A 与小球B 完全相同,ρ大于ρ1。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小球A 的质量为32g B .小球B 的质量为8g C .ρ1与ρ2之比为2∶3 D .ρ1与ρ2之比为24∶25 8、

9、 10、如图7所示,在底面积为S 的圆柱形水槽底部有一个金属球,圆柱型的烧杯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 1。若把金属球从水中捞出放在烧杯里使其底部保持水平漂浮在水中,此时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 2,此时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与捞起金属球前的变化量为p ,水的密度为ρ水。根据上述条件可知金属球捞起放入烧杯后 A .烧杯受到的浮力为F 2 –F 1 B .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 g F F 水ρ1 2- C .金属球受的支持力为F 2 –F 1–pS D .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化了pS 11、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为12V 且保持不变,小灯泡L 的规格为“6V 3W”,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2Ω,电流表的量程为0~3A 。当开关S 1、S 2都断开时,小灯泡L 恰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 1的阻值为24Ω B .当开关S 1、S 2都断开时,在10min 内电流通过R 1所产生的热量是1.8 ×103J C .当开关S 1、S 2都闭合时,要使电流表能安全使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6Ω D .当开关S 1、S 2都闭合时,R 2消耗的电功率的变化范围是12W ~24W 图7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无忧考网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多版本】 1.浓硫酸的腐蚀性与稀释 2.饱和溶液 3.易燃物和可燃物的安全使用 4.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 5.燃烧的条件 6.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 7.氮气知识点 8.认识氧气的性质 二、考题解析【例如:认识氧气的性质】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学生回答】①厚衣服。因为高海拔地区冷,要做好保暖。 ②登山绳、防滑鞋。因为可能会遇到峭壁等,还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 ③氧气。因为山顶空气稀薄,需要携带氧气供给呼吸。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那么氧气还有没有其他的化学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学生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师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教师讲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2.蜡烛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在空气中点燃。将燃着的蜡烛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稍候,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判断产物。 (小组探讨产物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集气瓶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铁丝的燃烧 【教师引导】非金属木炭、硫磺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金属是否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播放视频】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对比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发红但是没有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生成黑色固体。 【教师引导】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对比前两个实验写出文字表达式。 【提出问题】为什么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时,铁丝要是螺旋状的?为什么要在瓶底放一些水? 【学生回答】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在瓶底加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在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 4.氧气的助燃性 【提出问题】观察以上三个实验,木炭、蜡烛、铁丝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的反应现象,推断氧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学生回答】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反应更加剧烈,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教师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观察对比这些实验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并且都有氧气参与反应。 【教师讲授】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在初中阶段,我们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答辩题目解析】 1.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水(或铺满少量沙子)。 【参考答案】 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温度较高,溅落瓶底,防止其致使集气瓶炸裂。 2.你采用了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有什么样的好处? 【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