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学(简答与论述)

高等教育学(简答与论述)

高等教育学(简答与论述)
高等教育学(简答与论述)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

(1)概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2)基本特征:第一,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第二,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第三,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2.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是怎样兴起的?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所谓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是指高等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情形,主要体现在:(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

a)高等教育的性质属于培养高级人才的专业教育,在教育层次上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

教育,而且在高等教育内部,也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具有比较鲜明的层

次性。

b)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2)高等学校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

a)高等学校教师具有更强的学术性;

b)更强的专业性;

c)大学教学还具有创新性。

(3)高等学校学生具有特殊性

高等学校学生已经进入成年期,身体和心理发展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具备了高度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男女性别差异鲜明,情绪情感更为丰富,学习动机、态度、兴趣和理想表现为多样化,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4)高等学校职能具有特殊性——教育教学职能、科学研究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可以系统地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等理论,并通过这些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

(2)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既是按照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通过教师的知识素养、品格、态度和敬业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形成重要影响的过程。

(3)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校教师所应达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其中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学历标准要求,也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5.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调控作用

(3)激励作用

(4)评价作用

6.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指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接受高等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统一标准与总体要求。

(2)专业培养目标——指高等教育的各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规格的总规定。

(3)课程目标——为实现本专业目标所要建构的课程体系;每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7.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注重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8.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

(1)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是基于人的社会性提出的,主张人的教育和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它特别关心个体社会化、公民道德和社会政治。这种观点由于强调社会利益的至高无上,因此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更多强调高等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科研和教育教学目的中更多体现政府的指导思想;教育模式更多主张实行严格的专业教育;专业设置主要根据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社会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大学培养计划与过程。

(2)高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要是从个体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多强调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发展,多体现受教育者自身的要求;多采取普通教育的模式,课程安排要围绕训练心智展开,使个体未来的发展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广泛的人文基础上。

(3)两种观点均值的肯定,但从根本上讲是不全面的。应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作为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要服务的是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一定社会培养人才。二社会对人的需要必然要涉及到人才的发展问题。二者共同作为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并根据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各自在教育目的确定中的具体作用,为解决教育目的的一句问题确定了正确的途径。

9.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1)教学工作——广义的教学包括培养人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教育中教师引

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有时特指课堂教学。

(2)科研训练——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可以直接推动学科的发展,使学科教学内容不断得以更新,教师通过授课使学生所学内容是当前最新的。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3)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其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培养其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4)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三者的着力点和具体方法不同,但在实施过程中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都是尽力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来进行的,从而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

10.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划分的?

(1)高等学校的宏观结构

a)形式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的办学方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

其他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

i.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ii.公立高等学校和私立高等学校

b)层次结构——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c)科类结构——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校、系、科、专

业的结合形势。

d)类型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的构成状态。我国学校包括三

种类型,即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i.按照学科门类——单科性院校、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

ii.按照职能划分——教学型院校、教学研究型院校和研究型大学。

e)区域结构——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状况,或者高等学校数量、类型、层次的地区分

布情况。

(2)高等学校的内部结构/微观结构

a)组织结构

b)课程结构

c)教师结构

11.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主要指高等学校的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行机制。它既有宏观上政府、社会与高等学校的联系方式,也包括微观上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12.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1)基本功能

a)政治功能

i.培养政治人才。

ii.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iii.促进社会政治化

b)经济功能

i.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ii.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iii.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c)文化功能

i.文化传承功能;

ii.文化选择功能;

iii.文化创新功能。

(2)高等学校的职能即具体表现

a)培养专门人才

b)发展科学技术

c)开展社会服务。

13.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劳动力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分工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

(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支持表现为两种形式:传播科学技术和生产科学技术。

(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14.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

(1)培养专门人才

(2)发展科学技术

(3)开展社会服务

15.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你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

(1)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指高等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2)规律是就事物的发展过程而言,指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稳定关系。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回答“高等教育是如何运行的”,它揭示高等教育在运动和发展中所遵循的必然的逻辑顺序。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必然性,它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

16.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

作用。

(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一方面经济为高等教育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要

求。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这是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核心问题。

一定的经济都是以一定的教育为前提条件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和教育的发展都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水平,这一点对于高等教育显得尤为突出。由于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于经济的适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对经济的适应具有间接性、超前性和周期性。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备条件。随着现代大生产的产生而确立的现代教育,它本质上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劳动者再生产的手段,是使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a)教育是传授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社会不断生产熟练劳动力的“工

厂”。

b)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准和素质,这些不是生产的直接要素,但可以再

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有利于生产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开

展,并且为发展国民经济新的生产部门准备智力型的劳动力。

c)教育不仅培养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还为经济建设培养计划、开发、研究、设计、

管理、经营人才,这对现代化的大生产是必不可少的。

d)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

17.举例说明教育要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

(1)高等教育和政治是不可分割的——在阶级社会,高等教育总是受一定阶级的政治影响,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从某种意义讲,统治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资料,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高等教育既是延续物质资料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维持精神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

(2)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人才。

(3)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高等教育总要遵照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去塑造人才,总要由处于一定政治关系下的人去实现。

a)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规定各个阶级和阶层受教育的机会

和权力,规定着哪些人受教育,受什么教育,规定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b)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为高等教育工作制定出一系列的教育方针、政策,规定教育

事业的发展计划,确定人才的选拔制度。

c)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管理高等学校,从教育计划到教育制度,从教材内容到培养

方式都进行全面的安排、监督和检查。

d)统治阶级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把教师提到了

“天、地、君、亲、师”的高度,“尊师”正是为了“重道”。

18.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

起什么样的作用?

(1)从广义上讲,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从狭义上讲,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从严格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文化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更为密切的相互交融的本质联系,可以说,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处于人类文化的不断变化之中,每一次文化的变迁都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变迁不仅为高等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而且文化中的部分内容还直接构成了高等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等内部要素。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各国的文化传统,包括已有的价值观、道德观、民族心理等总是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各国的高等教育。

(2)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a)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作用;

b)教育具有选择和整理文化的作用;

c)教育具有创造和更新文化的作用;

d)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19.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

展存在的问题。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a)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察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充

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的体力和智力是构成劳动能力的两个对立统一的要素,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与生产过程的统一,既对人的全

面发展提出要求,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b)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察人的发展,应当对道德品质和美的情趣有所要

求。

c)综上所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而生产关系则制约着人

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全面发展可能完满实现,只有在社

会主义制度下,人的全面发展才有逐步实现的可能。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将不

断地得到发展与提高,逐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社会

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使生产不断增长和完善,以保证最

大限度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a)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而每个人都有越来越强的独立自主的意识,都在

追求最能体现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东西,加上我国国土广阔,地域明显差异,因

而多样性是大学生最明显的特征,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他们往往也会表现出不

同程度的幼稚;面临社会的要求与自身的需要,远大的理想与客观的现实之间的种

种矛盾,由于他们都要共同面对同样的社会和相同的矛盾,因而也表现出许多共同

的特点。

b)在社会变革和自身发展的压力下,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足够的心理承

受力的磨练,近些年大学生中出现了诸如焦虑、烦闷、偏执等心理障碍。

20.简述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之间是什么关系?

(1)高等学校专业——指高等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2)高等学校课程——狭义上的高等学校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综合。广义上的高等学校课程是指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3)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是专业教学赖以展开的依据。高等学校根据学术门类或执职业门类划分,将课程组合成不同的专门化领域,在我国,将这些不同的组合成为“专业”。

21.简述学校专业与课程有哪些特点?

(1)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2)以探求高深学问为首务;

(3)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完善。

22.简述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课程内容综合化

a)课程设置上的文、理、工相互渗透;

b)开设联合课程或综合科目课程;

c)开设跨学科课程或建立跨学科专业。

(2)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

a)开设大量选修课,使课程种类多样化;

b)运用新信息技术,使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

c)开设自由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

(3)课程性质职业化

a)设立职业方向主修课或专业;

b)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并将其与系统学习统一起来;

c)加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4)课程方向人文化——强调大学的普通教育,把今日普通教育与早期自由教育结合起来,特别强调旨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的课程内容。

23.简述高等学校教材有哪些特点?

(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

(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

(4)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5)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24.请结合所学专业谈谈本门学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特点。

(1)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制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其编写要具有以下原则——明确的目的性、前沿性、理想性、启迪性、教学适用性。

(2)教科书——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其编写应具有以下原则——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原则;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原则、利于学生学习原则。

25.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个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行,使教师思想进步、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业务精湛。作为教师群体,一是要进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达到学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二是要加强梯队团队建设,形成凝聚力强、协作精神好、方向明确、很有后劲的学术梯度。(2)加强教学内容建设——使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协调性。因此要认真选择教学内容,并且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立足于“资源共享”,突破学校范围,可谓互联网提供信息资源并免费开放。

(4)加强教材建设——包括教材编写、选择、使用精品教材三个环节。

(5)加强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

(6)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并实施相应的监督、评价、考核和激励体制;教师要建立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究等制度。

26.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有什么作用?

(1)授受知识

(2)形成技能

(3)培养创造才能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7.简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1)明确的专业目的性;

(2)对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有更高的要求;

(3)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

(4)社会实践的多样性。

28.简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有哪些环节?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学习材料;

(3)理解教学材料;

(4)巩固知识经验;

(5)运用知识经验;

(6)教学效果测评。

29.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有哪些特点?

(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制;

(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

(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

(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30.简述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应依据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指导性原则

(4)计划性原则

31.请结合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谈谈如何搞好高校教学工作。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i.正确性与严肃性;

ii.教学内容必须与本门学科发展水平相适应;

iii.从科学性中引申出思想性。

(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

i.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知识;

ii.教材要有一定的难度;

iii.要善于进行启发式教学;

iv.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

(3)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

i.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

ii.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iii.要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iv.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i.在传授知识时,首先必须讲清理论;

ii.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会运用理论去解释实践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i.教师要努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ii.在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iii.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品德;

iv.要把科研训练和各门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

(6)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性相结合原则

i.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先修课与后续课之间的关系;

ii.教师要认真钻研加血内容,根据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特征进行教学;

iii.要帮助学生克服好高骛远、不求甚解、急于求成的心理倾向,树立勤奋、求实的学风。

(7)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原则

i.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面向大多数学

生进行教学,以保证达到目标所要求的规格;

ii.在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个别差异的特点,提出在不违反统一要求的前提下的不同要求并采取不同措施;

iii.要从制度上保证因材施教。

(8)少而精原则

i.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ii.根据培养目标、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当的学习分量;

iii.精选教学内容。

(9)量力性原则

i.要正确估计学生的“力”,善于掌握难易的“度”;

ii.要钻研教材,讲究教法。

32.请结合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基本环节谈谈怎样上好一节课。

(1)备课

a)备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b)备学生——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选修课的学习情况,他们的兴趣、需要和

思想状况以及学习方法等。

c)备教法——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教的情况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d)备自己

e)备相关的器材或场地

f)制定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2)上课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恰当

d)结构紧凑

e)教学效果优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a)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所选的作业要有启发性、典型性,有

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上。

b)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c)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具体规定完成的时间。

d)对学生课外作业应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批改。

(4)辅导、答疑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a)学业成绩检查和评定要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b)学业成绩检查和评定的内容应力求全面。

c)学业成绩检查和评定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33.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

(1)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a)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b)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c)高校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d)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e)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2)研究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的目的,不仅在于让高校教师理解这些特点并在劳动中有所体现,更在于发扬这些特点的长处,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34.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1)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

a)高校教师成长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的规律;

b)高校教师成长适应高校奇偶啊与变化发展的规律;

c)高校教师成长应符合成长的阶段性和个性的差异性——知识调整阶段、独立工作阶

段、工作成熟阶段、知识总结阶段。

(2)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a)建立多层次培养梯队;

b)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重点骨干教师;

c)积极开展教师进修提高工作;

d)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青年教师。

35.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就宏观层次而言,包括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它折射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内容;从微观层次来看,主要表现为高校师生之间的直接交往和相互联系;

(2)高等学校师生关系是指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

的态度。高校的教育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下进行的。而高校师生关系则体现着高等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忽视了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势必影响人们对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准确的把握,难免会造成教师中心主义或学生中心主义的偏颇。因此,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36.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

(1)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

a)知识结构——对本学科的体系及其理论根据有较深造诣;对本学科与相关学科有较

广泛了解和熟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宽广的知识面。

b)智力结构——观察、思维、推理能力最重要。

c)能力结构——具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2)高等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

a)职称结构

b)学历结构

c)年龄结构

d)专业结构

e)学缘结构

37.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

(2)高校师生间的人格关系;

(3)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

(4)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

(5)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

38.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1)方向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继承和创新的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层次性原则;

(6)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7)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8)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原则;

(9)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9.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1)语言说理法/说理法——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道理,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其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2)感染熏陶法——通过事实、典型人物和情境等对学生进行说理、引导、熏陶和感化,

使他们获得直接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规范的经验,形成正确的品德认知和健康的品德情感的方法。包括参观访问调查法、示范法、陶冶法。

(3)实践锻炼法——指教育者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主要有常规训练法和活动训练法。

(4)品德评价法——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而给予一定的激励或者抑制,从而控制学生品德发展的方向,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预防和克制不良品德的滋长。包括奖励、奖惩和评比等。

40.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德育过程?

(1)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2)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3)增进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41.简述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而高校校园文化就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

42.简述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1)高校校园文化从属于社会大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

b)社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源泉;

c)社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风向标。

(2)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孕育与引领着社会文化新风尚。

a)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培养人才是高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首要特征;

b)高校校园文化既受制于社会文化,又以鲜明的个性影响社会文化。

43.简述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

a)陶冶功能;

b)导向功能;

c)凝聚功能;

d)自我教育功能。

(2)社会功能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社会辐射功能。

(3)情感功能

a)激励功能;

b)娱乐调节功能;

c)审美功能。

44.简述校园文化在高校中的地位?

45.简述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作用。

(1)物质文化——校园的物质环境及其蕴意。

a)特性——物质性、基础性、直感性。

b)作用——具有自身的独特作用,集中体现在美化校容校貌上;校园物质文化不仅起

到了美化环境和装饰校容的作用,还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巨大教育力量;

高校标识性的物质文化,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具有特殊的功能与作用,

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高校的精神象征和师生的精神寄托。

(2)制度文化——各项校纪校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a)特性——规范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工具性。

b)作用——制度文化有利于通过常规管理,建立正常的规范和秩序;制度文化有利于

形成优良校风,对校园建设发挥导向作用;制度文化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关系,提高

管理效能。

(3)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

a)特性——品格特点(健全性、超功利性、理想性、先导性);形态特点(深层性、

稳定性、独特性);传播特点(继承性、渗透性、排异性、持久性)。

b)作用——精神文化有助于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全发展与素质培养;精神文化能够提升

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层次;精神文化有助于形成学校特色和凝练学校精神。46.试述如何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1)培育良好的校风

a)适当制造声势与长期培养相结合;

b)明确方向,反复强化;

c)以人为本,以身作则。

(2)培育良好的教风

a)教师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素养;

b)教师要热爱、关心和尊重学生;

c)教师要为人师表,品行端正。

(3)培育良好的学风

a)学习目的明确;

b)学习高度自觉、刻苦勤奋;

c)讲究学习方法;

d)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

47.试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a)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

b)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

c)以传统道德精神为依托,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时代价值观。

(2)重视硬环境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

a)努力改善、优化硬环境

i.校园规划科学化和人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合理设计、划分功能区;全面统

筹;丰富人文景观。

ii.校园硬件设施现代化

iii.校园安全建设网络化

b)努力营造、提升软环境

i.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ii.发扬民主,改善人际关系;

iii.塑造充满个性的文化品质

(3)积极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a)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

b)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c)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

(4)建立合理的阻滞体系

a)校党委及各级党组织都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出总体规划,加强宣传力度,任

务明确并分解、指定到具体责任人,经常督促、检查和落实。

b)建立和培养一支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保证各类社团组织的连续性,使其能够不

断地从事研究、指导和组织具体活动。

c)加强组织体系之间的整体性、协调性。

48.简述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

(1)高等教育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以人为本,人文与科学相统一的价值观;以多元化为基础,合格、和谐、多样的质量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a)高等教育价值观反映了人、社会和高等教育之间的价值关系,是高等教育功能的价

值基础,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总目标、总方向的把握。

i.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ii.强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

b)高等教育质量观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高等教育的效果。通过建立

合格、和谐、多样的质量标准体系,改变原来不分学校类型单一衡量、评价教学质

量的标准。

c)高等教育发展观是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体系,通过思想和理念制约着高等教育

发展的全过程。可持续发展思想可以使人们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

展的关系这一高度,更加关注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2)高等教育办学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a)开放的国际化教育

b)深化体制改革

c)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3)高等教育规模从基本稳定到急剧扩张

(4)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重点问题

49.简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国际化

(2)高等教育多样化

a)高等教育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

b)高等教育主体构成多样化;

c)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方式的多样化——加大政府投入、吸纳社会资金、收取学费。(3)高等教育大众化

(4)高等教育终身化

(5)高等教育社会化

50.试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观念的转变与重构——素质教育观;

(2)教育内容的更新与改革——现代化、科学化、综合化;

(3)教育空间的拓展与开放——国际化;

(4)教育功能的拓宽与重塑——大众化、社会化。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为历年简答题★为历年论述题 1、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11~12 1)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的观念,指导高等教育时间,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2)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 3)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4)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 2、中世纪大学的局限与意义P:20 局限性:1)浓厚的宗教性质;2)组织和纪律上松散性;3)教学上的繁琐性。 贡献:1)中世纪大学是历史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独立形态高教机构,为西方近代高教的发展开辟了源头,提供了框架;2)孕育了近现代高教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要素,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培育了近现代大学的独立品格。3)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等方面积累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经验,为近现代高教中一系列教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P:24 提出两条最基本原则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学术自由的原则。 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另外还强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 4、政治对高等教育的作用P :44~50 作用内容: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教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教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教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教发展的主要环节; 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高教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作用性质:直接制约、间接性和交织融合。 5、◆◆◆★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作用P :52~56(一般关系和特殊关系) 高教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一般关系)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规模;2)经济制约高教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教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教终身体系的形成。特殊关系:1)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高教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教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教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 6、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 :58~61 1)促进了新的高教职能的产生,拓宽了高教发展空间;2)改变了高教专业设置,极大地丰富了高教内容;3)改革了高教的层次结构;4)促使高校强化科学研究;5)强化了高等院校于产业的联系;6)提升了高教的社会地位,为高教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 7、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P :65~67 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8、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P :68~71 (一)促进社会政治延续1)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2)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 (二)推进社会政治生活1)高教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2)

高等教育学 选择题题库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题库 一、单选题 1. 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高等教育 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 C、教育科学 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准答案:A 2 2. 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30分)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标准答案:C 1 3. 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司翁博物馆,该馆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下设文学、数学、天文、医学四部,由皇室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著名学者来此讲学。后被史家称之为:(30分) 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A 2 4. 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30分) A、 1920年 B、 1930年 C、 1900年 D、 1910年

5. 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30分) A、江南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C 2 6.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30分) A、一 B、二 C、三 D、四 标准答案:B 1 7. 主地决定自己的一切事务的权利,指的是哪个理念(30分) 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管理专业化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D 2 8.以培养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为目的的教育的是(30分) A、自由教育理念 B、通识教育理念 C、专业教育理念 D、职业教育理念

9.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30分) A、陈鹤琴 B、陶行知 C、胡适 D、蒋梦麟 标准答案:C 10.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30分) A、博克 B、杜威 C、克拉克·克尔 D、德雷克·博克 标准答案:B 1 11. 在软件方面,基本逻辑是(30分) 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C 2 12. 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30分) 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D 1

高等教育学整理试题

选择 1.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专业性 p3 2.在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出现的时间是……三千年前 p15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宋代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 p16 4.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定的标志是……太学的建立 p16 5.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行会性、自治性和……国际性 p18 6.欧洲中世纪大学实行专业教育,组织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的四大学科是……文法医神 p19 7.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洪堡 p24 8.在西方,首开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柏林大学 p25 9.在美国,1862年生效的旨在通过赠地建立学院,以培养农业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法案是……《莫利尔法案》 p28 10.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p29 11.“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首先提出这论点的是……威斯康辛大学 p29 1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的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服务社会 p29 13.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美国 p29 14.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p32 15.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癸卯学制》,将高等教育由低到高分为三级,即高等学堂、大学堂和……通儒院 p33 16.首开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通儒院 p33 17.大力倡导教育“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是……蔡元培 p33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5年 p4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8年 p41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1993年 p41 2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p44 22.阶级关系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利益追求 p45 23.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因素是……政治 p48 24.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p53 25.制约高等教育结构完善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p54 26.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舒尔茨 p72 27.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提出者是……舒尔茨 p72 28.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创新文化 p75 29.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复杂性 p87 30.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和……归宿 p89 31.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社会本位 p90 32.教育史上片面强调传授知识重要性的学派是……实质教育论 p93 33.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p93 34.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称之为……科类结构 p94 35.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的时期是……19世纪后半期 p96 36.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p102 37.高等学校专业具有“双重性”,即学科性和……职业性 p103 38.高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p114 39.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即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

高等教育学论述-1(7页)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1、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答:步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地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化趋势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等教育普及化。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地学生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在15%--50%之间时,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二、高等教育多样化。随着高等教育形式多样化,当今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接受高等教育。未来高等教育将逐步向多形式、多途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将变得更加灵活。(1)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私立或私人投入股份的高等院校的数量正在某些国家迅速地增长。(2)高等院校地规模多样化。高等院校呈现出小型、中型、和庞大三级规模。(3)教学组织的多样化。学科朝着更综合的学科方向发展,学习层次的多元化。(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高等院校的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私人资助和学费,只是比例不同。(5)学生成分的多样化。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时代将是全球化更加突出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一体化理念的一部分,它伴随着经济一体化、文化国际化、生活方式全球化思想和趋势而提出发展。国际化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活力,不但可以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将带来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带来了可能性。四、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等特点。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高等教育是否能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是否能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要,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整体的质量观。 2、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 答:大学理念是大学精神与大学传统的历史积淀与存在的标志,大学理念又是应时代变革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1.学术自由理念。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地大学理念,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性,就在于其高度的学术性,而

高等教育学试题AB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B.赫克迈大学C.阿资哈尔大学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A.民族化B.地域化C.国际化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B.学缘结构C.学历结构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B.存在主义C.权力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B.情理相融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示范者D.管理者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B.学历结构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B.理想性C.层次性D.开放性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B.从属论C.法德论D.智德论E.抵消论 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A.经济性B.适时性C.专业性D.实践性E.满足性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1、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2、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成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的任务。 4、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所有有能力并且有希望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谁能受益谁升学)的新时代。 5、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人事配置权)。 6、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7、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的管理部门”。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实现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整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9、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主要是指要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力的发展。 10、个体发展的部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主观能动性)。 11、通过高等教育,个体掌握了特定文化中的行为规,形成了特定文化所需要的社会性,从而在行为层面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的作用。 12、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果的非目的性。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高学历热,导致人们竞相追求高学历而导致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难以消除性)特征。 13、高等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不包括(培养合格公民)。 14、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基本特征不包括(自由性)。 15、高等教育是国家有组织地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6、承载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并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标志的是(学科建设)。 1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科学研究)。 18、普林斯顿大学在20世纪早期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但由于爱伊斯坦的加盟以及在“曼哈顿工程”中的出色研究,使其成为现今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就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来说,这一情况表明(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19、我国2016年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于学科声誉等四个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从事科研的人员素质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领先水平)是最重要的指标。20、以下关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关系的结论中,正确的说法是(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源头,服务是深化)。 21、高校科研选题的(价值性原则)要求所选课题要对当前社会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帮助。 22、下列命题中体现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的是(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高校教师自主确定教学的容、教材和方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反映了高等教育文化功能中的(文化选择功能)。 24、高等学校面向产业界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25、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26、下列关于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可以决定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发展; 3.大学内在逻辑。

高等教育学分章题库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一、选择题 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 B )。 A.古希腊学园B.中世纪大学C.赠地学院D.红砖大学 2.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 B )。 A.德国柏林大学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英国剑桥大学D.法国巴黎大学 3.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 C )。 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4.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A )。 A.专业性B.基础性C.中学后教育D.通才教育 5.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和波隆那大学,还有(D ) A.雅典大学B.亚历山大大学C.哥廷根大学D.巴黎大学 6.元宝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 ) A.政治B.经济C.文化D.科技 7.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结构的主要因素( B ) A.政治B.经济C.文化D.科技 8.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D )。 A.发展科学B.社会服务C.促进经济发展D.培养专门人才 9.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是指学校文化的( C )。 A.独特性B.易变性C.先导性D.开放性 10.美国开设的第一所高校是( C )。 A.耶鲁学院B.普林斯顿大学C.哈佛学院D.威廉玛丽学院 11.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D )。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12.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B )。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高校独立发展型 13.美国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先驱和典范是( B )。 A.哈佛大学B.霍普金斯大学C.弗吉尼亚大学D.耶鲁大学 二、填空题

高等教育学单项选择题

高等教育学 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 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 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 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 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 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 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 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 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苏格拉底; B.费希特; C.洪堡; D.范海斯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 )。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 C.情感激励法; D.股权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 )。A A.自我评估; B.社会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C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自由讲学; C.教师强调讲授法; D.自由听讲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 )。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高等教育学论述(第二章)

【第二章:试述21世纪外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P63】 步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从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在新经济即将到来的时刻,各国都已将发展教育及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这不仅是因为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够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迎接新经济到来的迫切需要,是发展新经济对知识的社会化和人力素质的要求所决定的。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高等教育机构的改革,不但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而且学校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可归纳如下:①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高等院校之间在学科及研究的数量、科研的质与量方面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同时各层次高等院校之间的差距更为显著。②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高等院校呈现小型、中型和庞大三级规模,学校的规模与学生和职工数量相一致。既有几万人的巨型大学,也有几百人的微型大学。③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一是继续促使现存的农、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专业化学科朝着更综合性的学科方向发展;二是学习层次的多元化;三是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在社会中进行而不是在传统的校园中。④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高等院校的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私人资助和学费,只是比例不同。对于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来说私人资助和学费在总的运行经费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而发展中国家政府拨款是主要资金来源。⑤学生成分的多样化。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高等院校中学生的成分呈现着日益增强的多元化趋向,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可获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为学位的学生,以及半工半读、再培训和工作几年又返回校园寻求更高学位的学生混合成了今天的学生群体。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各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频繁,一国学生可以自由到他国或通过互联网学习他国高等学校的课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李念已被广泛接受并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运作:①建立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如拉丁美洲大学协会、欧洲大学协会、亚太大学协会。②建立国家间、地区间、不同国家高等院校间教学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及援助 计划。③建立信息网把各个高等院 校联结起来。④进一步推动学生和 学者的国际交流。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 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 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 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 特点。教育信息化将带动教育现代 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学校信 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是 方法手段的变革又是文化的变迁;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 程,需要政府和学校统一规划统一 组织。 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高 等教育质量是个永恒的主题,质量 观是历史的、具体的、有现实针对 性的。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树立 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我 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 的基本出发点。除此之外,高等教 育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最主 要的是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即:在 市场竞争条件下,高等教育是否能 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是否 能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要,是 否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这 就是整体的质量观。 【第三章:试述现代大学的基本理 念及其时代建构P86】 大学理念是大学精神与大学传统的 历史积淀与存在标志,又因时代的 变革而不断发展变化。 一、学术自由理念。最古老的大学 理念。学术自由包括两层含义:① 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 ②教育过程中的教与学的自由。学 术自由是大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学 术自由的丧失就是大学精神的萎 靡。然而学术自由又是一个相对的 概念,是学术权力与深灰责任的有 机统一。完全超越社会影响而追求 所谓的绝对自由只能最终丧失学术 自由。任何时代,从未有无限制的 学术自由。 二、大学自治理念。西方大学最具 传统特色的理念,对中国而言依法 自主办学是贯彻大学自治理念的主 要途径。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 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 根本保障。大学自治理念的确立是 使大学免遭外界干扰而专注于自身 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 又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国家 利益的规约。大学自治包含丰富的 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自身的 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支配 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权利、 自主聘任教师的权利。自主设置专 业和课程的权利等。大学的办学自 主权是大学自治理念的核心。 三、教授治学理念。是大学自治理 念的逻辑延伸。要贯彻大学自治理 念,需要明确实施这一理念的活动 主体,这一主体的核心就是教授。 这不仅是因为教授是大学教学活动 科学研究以及政策制定与贯彻的主 导力量,而且因为教授是自由精神 和人格的象征。教授治校理念是依 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体现。要建 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理念,应牢固树 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应改革目 前学术权力削弱而行政权力增长的 陈旧习俗,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打造名师。 四、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是大 学职能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 也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大 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增 强均有赖于大学教学活动和科研活 动的有机统一。这一理念有两方面 内涵:①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 中理解学科内容及精髓以便更有效 地进行教学。②科研活动本身具有 引导学生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 思维的教学功能。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 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 学最基本的李念,但又不限于此。 随着社会以及大学自身的发展,大 学会不断形成新的理念,比如面向 社会理念、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理念、 恢复失落的人文精神理念等正成为 符合时代变化需求的新大学理念, 以满足大学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 共同需要。 【第四章:试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 目的的应然追求P139】 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 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 活动的终极追求。①以人为本的高 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做目的 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 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 宿,破除一切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和工具化价值取向。②以人为本的 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能 动而非受动的人,把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 动的核心人物,反对一切以宰制、 管束为旨趣的外在的硬性干预。③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 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 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 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剔除一切规约化、模式化的取向。 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 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①高等教 育应当成为一个智慧充盈的场所, 成为一个塑造人的精神生活的领 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富有吸引 力的地方。②高等教育是造就完整 的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精 神成长与整全素养的全面教育,断 非片面的专业教育亦非狭隘的职业 教育。 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去 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 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 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 文精神、超越精神,陷入急功近利 的泥淖,从而使高等教育由以存在 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中国的高 等教育目前正遭遇这种尴尬境地, 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速扩 大高等教育规模;一方面社会难以 提供足够数量的就业岗位和畅通的 就业推经,求学与就业的矛盾变得 十分突出。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仅要 造就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建设者, 也要造就一代具有新的国民性格和 文化心理结构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 积蓄力量的现代人。这就要求我们 祛除单纯以就业为取向的高等教育 价值观,就应把塑造学生整全的素 质、完备的能力、创造性的个性作 为贯穿教育过程的核心目标,从而 培养一批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有完 整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 须把培养人作为资深的最高目的, 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 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 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 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 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 代新人。 【第五章: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P155】 从大学职能的变化中我们可以 看出,大学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 单一职能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 多重职能,其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 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效的根 本使命。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 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这一 职能和高校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 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 永恒的,淡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 涵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不同的国家,高校所培养的专 门人才从目标、规格到内容、质量 都不尽相同。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效的重要职 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 科研活动中,大学开展科研活动, 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答案有错麻烦改正

?1、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具有的新职能是:? A.教学的职能B.科研的职能 ? C.服务社会的职能D.引领社会的职能 ?2、高等教育完善阶段的特征,一是职能的完善,二是: ? A.教育内容的完善B.教育手段的完善 ? C.形式与结构的完善D.与普通教育的衔接 ?3、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是: ? A.精英化B.中心化C.职业化D.多元化 ?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这一观点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人本主义人性观B.马克思主义人性观 ? C.孟子的性善论D.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2、高等教育在其性质任务上的特征表现为: ? A.基础广博性B.高等专门性 ? C.复杂系统性D.职业针对性 ?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是: ? A.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发展全人 ? C.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D.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 ?4、大学走近社会的中心可能在()社会阶段实现。 ? 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 ? C.知识经济与后工业社会D.原始社会 ?5、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 A.遗传B.环境C.教育 ? D.人际关系

?6、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 ? A.科学教育B.人文教育C.专业教育D.通识教育 ?1、()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 ?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实践。: ? A.专业能力B.思想素质C.创新精神 ? D.广博知识 ?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通才教育与()结合。? A.专才教育B.人文教育C.科学教育D.通识教育 ?1、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目标是: ? A.与产业结构一致B.与技术结构一致 ? C.发展高职教育D.与区域结构一致 ?2、将高校按管理体制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这构成了高等教育的:? A.形式结构B.能级结构 ? C.层次结构D.水平结构 ?3、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划分属于: ? A.科类结构B.形式结构 ? C.层次结构D.地区结构 ?4、大学把直接服务于社会作为自身的职能,肇始于() ?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5、在美国,高等学校的学位有(): ? A.学士、硕士、博士B.硕士、博士 ? C.协士、学士、硕士、博士D.协士、硕士、博士 ?6、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认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