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

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测试题

物理运动的描述测试题 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判定方法 A.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就是_________,否则就是 _________。 B.运动快慢和方向相同的不同物体,互为参照物是______。 C.运动快慢不同,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不同物体,互为参照物是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3.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耳中 D.晚上,探照灯射向天空 4.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温州更为美丽的壮观,位于温州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第一城的美丽景色,以下关于观光过程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的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使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5.直升机上飞行员看到地面的楼房竖直向上运动,则该飞行员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楼房 C.直升机 D.水平飞翔的小鸟 6.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如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D.甲乙都向南运动 6.在笔直行使的一列火车中,放在车厢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 A. 这列火车的机车; B. 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练习题

运动 一、填空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测量工具是. 2.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若某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人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上,若以河岸作为参照物,人是的,若以流水作为参照物,人是的. 4.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为;某人的中指长约. 5.三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速度是20m/s,乙车速度是600m/min,丙车速度是54km/h,则三辆车 中速度最大的是车,速度最小的是车.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m/s,它在第6s末的速度是m/s. ! 7.在太空中遨游的地球同步卫星,以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8.月球到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08m,一束光从地球发出到月球反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s. 9.甲、乙两车站相距45km,汽车用3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1/3路程,通过剩余的爬山公路却 用了,则汽车在爬山公路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10.假设氢原子为一球体,其半径约为,问合__________cm,合__________m。 11.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10s内,前2s的平均速度是8m/s,后8s的平均速度是2m/s,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12.一物体通过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再通过另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在t1=t2的条件下,通过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在s1=s2条件下,通过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13、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 半路程骑自自行车。整个过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 ____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__m,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___m/s。 14、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 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_。 ) 二、选择: 1.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从楼上落下的物体 B 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C 进站的火车 D 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 2.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 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3.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信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 河岸 B 山 C 山上的树 D 轻舟上的人 @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飞行的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子弹,说明这子弹() A 速度很小 B 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反 C 速度为零 D 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同 5.飞机上的乘客看到机场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A 地面 B 飞机 C 机场建筑物 D 机场上的人 6.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 甲向西运动,乙向东运动 B 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 C 甲、乙都向西运动 D 甲、乙都向东运动 7.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莫及.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是关于浩瀚的太空天体的运动、大自然中的江河的奔流、飞奔的猎豹、都市的人流的移动) 推进新课 一、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从视频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实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运动,你想知道什么(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揭示我们主要学习机械运动) 回顾列举的运动实例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进一步分析课本图1.2—1分析猎豹和哈雷彗星及蜗牛,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得出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同步训练一)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 B .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 D.树叶纷纷飘落 二、参照物

现象探究:我们坐在行驶的船中,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河岸正在“远离”我们,当你站在岸边时,你感觉不到河岸在远离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人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河面没有位置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坐在船上时,不自觉的以船为“标准“,河岸相对于船有位置变化,所以感觉河岸在远离我们。 探究归纳: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强调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问题: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播放视频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当李双江老师唱到这句时,问:这两句中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同步训练二) 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前后两次对山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3.“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水面为参照物则船是( ) 注意:学生对于选定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判断容易出错,教师在此多加强调。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游戏引入: 我带领学生某某在讲台上手拉手向同方向走步,提出问题: (1)以“学生某某”为参照物,教师是() (2)以坐在位子上的学生为参照物,教师是() 为什么同一个人(教师)相对于不同的人,得到的运动情况不同,是由于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 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体的简单运动本章测试卷一、理解与应用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 B.桥 C.人 D.地面 2.如图测3-1所示是频闪照相每隔 s拍摄下 来的棒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置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棒 球自左向右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减速直线运动 B.若棒球 自右向左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 C.若棒球运 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 棒球将变为静止图测3-1 3.课堂上老师让小明上讲台演讲,他从座位到讲台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0.lm/s B.1m/s C.10 m/s D.20 m /s 4.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 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 的快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 度 5.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 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测3-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 行距离为5m C.从开始刹车后1s钟,车速为5m/s 图测3-2 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 m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 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 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 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一摄影师用照相机对一辆运动的汽 车连续进行两次拍照,拍照时间间隔为2s,先后拍的照片如图测3-3A、B所示,已知汽车长是5m,那么根据以上条件()图测3-3 A.能

最新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及答案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我们平常所说的运 动和静止是相对于一个选定的而言的。 2、放暑假了,小明乘座火车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的。 3、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以为参照物的。 4、如图1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的。 图1 图2 5、如图2示,在“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飞船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号”飞船是的。 6、小明同学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明同学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7、把汽车的行驶、轮船的航行、飞机的飞行、运动员的跑步等这类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 8.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为参照物;说他是静止的,这是以为参照物. 9.夜晚抬头望星空时看到:“月亮在云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 10.图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他们保持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

11.图(a)、(b)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先用双手蒙住双眼,后放开手,发现编和的小朋友作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 D.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1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 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1.2 运动的描述参考答案1 1、机械运动;参照物 2、列车;运动 3、地面

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改变了从机械运动的定义、运动的相对性开始的常见结构,以学生身边的运动场景引入,从具体的长度、时间测量以及运动快慢比较出发,最后回到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相对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等较为深刻的主题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 2 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3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4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 2 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3 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4 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教具和学具 课前准备 预习“物体的运动”,写出知识结构

此处距机场58Km即s=58Km 100的单位为Km/h 即v=100Km/h

附:长度单位表: 教学资源 苏科版教材8(上)、教学参考书、物理中考指导、评价手册 教学评析 本节课重点加强对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通过对运动中的物理量长度的测量、速度的计算,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解决与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课堂容量大,练习有力度,教学效果较好。

运动 1 长度的测量(1000倍) 2 刻度尺的使用看:零刻线,量程,分度值(后面加估读数),放读 3 数据由数字和单位构成。数据处理: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4 特殊测量方法:测多算少(细小的物体)化曲为直(圆的直径) 5 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用语言把公式描述出来即可)V=S/t 6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10m/s表示的意思______________.单位换算72Km/h=___m/s 7 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8 平均速度: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v=S/T S为总路程T为总时间 9 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选择时注意动作的执行者必定不是参照物 10 机械运动位置变化 11 常见的计算类型: a 路标常识型例2 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图所示,出租车要尽快赶到机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至少行使多少分钟才能到达?

初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试题(有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评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以下数据指时刻的是() A、某运动员跑百米用时11.70s B、某学校上午第一节课8:15正式上课 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5s内楼上的小球落到地面 3、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以下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6、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使,时快时慢,20min行使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 A、900m/s是平均速度 B、900m/s是瞬时速度 C、54km/h是平均速度 D、54km/s瞬时速度 7、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8、某物体在水平面上向正南方向运动了20m,然后又向正北方向运动了30m,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大小是50m,方向由南再向北 B、物体的路程是10m C、物体的位移大小是10m,方向向北 D、物体的位移大小10m,方向向南 9、短跑运动员在200m赛跑中,测得2S末的速度为7.5m/s ,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体的运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体的运动 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

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初中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初中运动的描述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 1、运动的普遍性: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什么叫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3、什么是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 叫参照物。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式:v=s/t 3、速度的单位:主单位:米每秒(m/s)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5、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而言,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路程中(或 那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 )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00um 1um=1000nm 2、时间的国际单位:住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 分(min ) 毫秒(ms )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3、误差与错误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 产生原因:测量主体对估读值估读的不准确性;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测量方法等

特点: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 (2)错误的产生: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数据时粗心。特点: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4、减小误差的方法:(1) 、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2)、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3)、改进测量方案可以减小误差。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六、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平衡状态。 3、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几个力叫平衡力。 4、二力平衡的条件:(1)、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二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模板.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模板2019-01-01 初中物理说课稿要怎么写?下面小编就以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模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 教材先介绍了日常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观看完毕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本环节设计四个探究过程,将教材的知识点一一展开) 讨论探究①: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播放视频《运动的描述》,加深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③: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学生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块橡皮,推动课本使它在课桌上缓慢移动。思考回答:

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课件试题

物体的运动 15. (2015南京)如图所示是某大厦安装的观光电梯. (2)小明站在上升的电梯里,以电梯为参照物,他看到电梯外楼房墙面 上的广告牌是▲的. 【答案】运动 27. (2015南京)(8分)图甲所示是我市的新景点——江面上的步行桥,人称“南京眼”,该桥总长约800m,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图乙所示是一辆四轮观光游览车. (1)若游览车以l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它通过该桥约需多少小时? 【答案】(1)t= s v= 0.8km 10km/h=0.08h 14.(2015苏州)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 【答案】 2.64(±0.03) 19.(2015苏州)2015年5月底,美国发布了最新的SR-72高超音速飞行器设想图.该飞行器速度可达6~7马赫(1马赫=1倍音速),号称1小时可到达 地球任一地方,比常规导弹速度还要快.飞行器体表涂敷最新 型材料,具有雷达隐形功能,但不具备红外隐形功能. (1)若该飞行器以7马赫速度飞行,其速度为▲m/s .此 时若有常规导弹从其正后方攻击,则导弹相对于飞行器是向 ▲运动的. 【答案】2380 后 1.(2015南通)立定跳远测试中,小明想:地球自转会影响成绩吗?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向东跳有利 B.向西跳有利 C.向南或向北跳有利 D.向各个方向跳都一样 【答案】 D 4.(2015常州)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1 2 3 4 cm 图甲 第19题图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概念全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概念全解析! 运动和力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中考物理学霸提分笔记,中考复习提分必备¥30购买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 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1、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

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 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

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详细教案(免费)

第七章运动和力 本章在前章所学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内容包括:力的示意图,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摩擦力。其中二力平衡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一、知识梳理 第一课时 二、基础练习 1、不计空气的作用,乒乓球从桌面弹起后,在空中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计阻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是竖直向下。 2.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与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在接触间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三、复习内容 1、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感觉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理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 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3、重力:最常见的一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4、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课本P56图12、3-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比较甲、乙图可得: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甲、丙图可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四.例题讲解 例1 (南通市海门卷2006年)分析以下摩擦,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 .写字时,手与笔之间的摩擦 B .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 .骑车时,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 D .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例2 (2006年江苏省南通市)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 .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 .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 例3 (长沙市2006年)如图所示,某同学用40N 的水平力将一个重30N 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是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

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 本次课课堂教学内容 第5章物体的运动 5.2速度 ◆要点1 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速度;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 (3)公式:v=s t (4)单位:国际单位中,速度单位是m/s或m·s-1(米每秒);1m/s=3.6km/h。 ◆要点2 速度的测量 (1)直接测量:利用仪表直接测量速度,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雷达测速仪。 (2)速度的间接测量: ; ①原理:v=s t ②需要测量数据:物体运动的路程s,物体运动的时间t; ③所需要器材:刻度尺、秒表; ④实验设计:考虑测量原理→所需测量物理量→拟定实验步骤; Δ基础题系列 ◆1.小丽和小雨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丽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雨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A、只有小丽的方案可行B、只有小雨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行 ◆2.(2018·杭州)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1.2 米/秒B.24 米/秒C.36 千米/秒D.48 分米/秒 ◆3.甲物体的运动速度是5m/s,乙物体的运动速度是60m/min,则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可知( ) A.甲较快 B.乙较快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4.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做快慢均匀的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9,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2:3 B.3:2 C.4:9 D.8:27 ◆5.一名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运动员羚羊汽车 B. 羚羊汽车运动员 C. 运动员汽车羚羊 D. 羚羊运动员汽车 ◆6.如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计和相关的里程牌,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茅村驶向徐州,则() A.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80 km/h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0 m/s C.该汽车0.5 h后可以从茅村到达徐州 D.该汽车15 min后可以从茅村到达徐州 ◆7.(2018·娄底)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 ◆8.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8.60cm B. 1.60cm C. 1.6cm D.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9.(2019·眉山)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是关于浩瀚的太空天体的运动、大自然中的江河的奔流、飞奔的猎豹、都市的人流的移动) 二、学生自学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机械运动?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 B .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 D.树叶纷纷飘落 2我们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三、教师点拔 一、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从视频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实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运动,你想知道什么(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揭示我们主要学习机械运动) 回顾列举的运动实例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进一步分析课本图1.2—1分析猎豹和哈雷彗星及蜗牛,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得出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同步训练一)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 B .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 D.树叶纷纷飘落 二、参照物 现象探究:我们坐在行驶的船中,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河岸正在“远离”我们,当你站在岸边时,你感觉不到河岸在远离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人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河面没有位置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坐在船上时,不自觉的以船为“标准“,河岸相对于船有位置变化,所以感觉河岸在远离我们。 探究归纳: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强调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问题: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播放视频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当李双江老师唱到这句时,问:这两句中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同步训练二) 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前后两次对山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3.“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水面为参照物则船是( ) 注意:学生对于选定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判断容易出错,教师在此多加强调。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游戏引入: 我带领学生某某在讲台上手拉手向同方向走步,提出问题: (1)以“学生某某”为参照物,教师是() (2)以坐在位子上的学生为参照物,教师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