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气体放电(讲义)(52011060109552354)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气体放电(讲义)(52011060109552354)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气体放电(讲义)(52011060109552354)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气体放电(讲义)(52011060109552354)

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 辉光放电是放电等离子体中最常见的一种放电形式,应用也最广泛。比如,一般的气体激光器(He-Ne 激光器、CO2激光器等)、常用光源(荧光灯)、空心阴极光谱灯等。同时辉光放电也是放电形式中放电最稳定的放电形式,所以有必要对辉光放电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 §6.1 辉光放电的产生及典型条件 最简单的辉光放电的结构如图6.1(a)。调节电源电压E或限流电阻R,就会得到如图6.1(b)的V-A 特性曲线。管电压U调节到等于着火电压U b时,放电管内就会从非自持放电过渡到自持放电,此时,放电电流I会继续增大,管压降U下降,进入辉光放电区。放电管发出明亮的辉光,其颜色由放电气体决定。限流电阻R应比较大,以保证放电稳定在辉光放电区。如果限流电阻R很小,放电很容易进入弧光放电区。 辉光放电的特点:比较高的放电管电压U(几百~几千V),小的电流I(mA量级); 弧光放电的特点:很低的放电电压U(几十V),大电流放电I(A量级甚至更大)。 辉光放电的典型条件: ①放电间隙中的电场分布比较均匀,至少没有很大的不均匀性;例如He-Ne激光器的放电管内电场近似 均匀。 ②放电管内气体压强不是很高,要求满足(Pd)Ubmin<Pd<200Kpa cm(巴邢曲线的右支),d---放电管内 电极间距,(Pd)Ubmin--巴邢曲线最低点U bmin对应的Pd值。一般P=4Pa~14Kpa时,可出现正常辉光放电,而Pd>200Kpa cm时,非自持放电通常会过渡到火花放电或丝状放电; ③放电回路中的电源电压和限流电阻准许放电管的放电电流工作在mA量级,且电源电压应高于着火电 压U b,否则不能起辉。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131120161 李晓曦 摘要: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针法 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最后对本实验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探针法 1. 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2. 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及描述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e,正离子密度为ni,在等离子体中ne≈ni。 (3)轴向电场强度EL。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5)空间电位分布。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1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7)阳极暗区,(8)阳极辉区。其中正辉区是等离子区。

辉光放电与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与等离子体 1、辉光放电 通常把在电场作用下气体被击穿而导电的物理现象称之为气体放电。气体放电有“辉光放电”和“弧光放电”两种形式。辉光放电又分为“正常辉光放电”与“异常辉光放电”两种,它们是磁控溅射镀膜工艺过程中产生等离子体的基本环节。 辉光放电(或异常辉光放电)可以由直流或脉冲直流靶电源通过气体放电形成,也可以用交流(矩形波双极脉冲中频电源、正弦波中频与射频)靶电源通过真空市内的气体放电产生。 气体放电时,充什么样的工作气体、气压的高低、电流密度的大小、电场与磁场强度的分布与高低、电极的不同材质、形状和位置特性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放电的过程和性质,也会影响到放电时辐射光的性质和颜色。 (1)直流辉光放电 ①在阴-阳极间加上直流电压时,腔体内工作气体中剩余的电子和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于是电流从零开始增加; ②当极间电压足够大时,所有的带电离子都可以到达各自电极,这时电流达到某一最大值(即饱和值); ③继续提高电压,导致带电离子的增加,放电电流随之上升;当电极间的放电电压大于某一临界值(点火起辉电压)时,放电电流会突然迅速上升,阴-阳极间电压陡降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稳定值上。工作气体被击穿、电离,并产生等离子体和自持辉光放电,这就是“汤生放电”的基本过程,又称为小电流正常辉光放电。 ④磁控靶的阴极接靶电源负极,阳极接靶电源正极,进入正常溅射时,一定是在气体放电伏-安特性曲线中的“异常辉光放电区段”运行。其特点是,随着调节电源输出的磁控靶工作电压的增加,溅射电流也应同步缓慢上升。 (2)脉冲直流辉光放电 脉冲或正弦半波中频靶电源的单个脉冲的气体放电应与直流气体放电伏-安特性曲线异常辉光放电段及之前段的变化规律相符。可以将其视为气体放电伏-安特性在单个脉冲的放电中的复现。脉冲直流靶电源在脉冲期间起辉溅射,在脉冲间隙自然灭辉(因频率较高,肉眼难以分辨)。 溅射靶起辉放电后,当电源的输出脉冲的重复频率足够高时,由于真空腔体内的导电离子还没有完全被中和完毕,第二个(以后)重复脉冲的复辉电压与溅射靶的工作电压接近或相同。当电源输出脉冲的重复频率很低(例如几百HZ以下)或灭弧时间过长(大于100ms以上),

等离子体-第一部分

等离子体化工导论讲义 前言 等离子体化工是利用气体放电的方式产生等离子体作为化学性生产手段的一门科学。因其在原理与应用方面都与传统的化学方法有着完全不同的规律而引起广泛的兴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学科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新兴科学领域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以迅猛的势头在化工合成、材料制备、环境保护、集成电路制造等许多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使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重要科学与工程。例如:先进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成为21世纪目标为0.1μm线宽的集成电路芯片唯一的选择,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无缺陷、附着力大的高品位薄膜将会使微电子学系统设计发生一场技术革命,低温等离子体对废水和废气的处理正在向实际应用阶段过渡,农作物、微生物利用等离子体正在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大分子链实现嫁接和裁剪、利用等离子体实现煤的洁净和生产多种化工原料的煤化工新技术正在发展。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将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与应用研究的发展相比,被称为年轻科学的等离子体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缓慢而且较薄弱,其理论和方法都未达到成熟的地步。例如,其中的化学反应是经过何种历程进行,活性基团如何产生等等。因此,本课程力求介绍这些方面的一些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应用工艺。

课程内容安排: 1、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 2、统计物理初步 3、等离子体中的能量传递和等离子体的性质 4、气体放电原理及其产生方法 5、冷等离子体中的化学过程及研究方法 6、热等离子体中的化学过程及研究方法 7、当前等离子体的研究热点 8、等离子体的几种工业应用 学习方法: 1、加强大学物理和物理化学的知识 2、仔细作好课堂笔记,完成规定作业 3、大量阅读参考书和科技文献

南京大学-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解析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二.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点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当,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i n ,在等离子体中e i n n 。 (3)轴向电场强度L E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 E 。 (5)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伦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

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 f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 p 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图2.1 辉光放电的光强,点位和电场分布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0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 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2.1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阿斯顿区,阴极辉区,阴极暗区,负辉区,法拉第暗区,正辉区,阳极暗区,阳极辉区。其中正辉区是我们感兴趣的等离子区。 4.单探针与双探针法测量原理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波法,光谱法等。本次实验中采用探针法。分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 (1)单探针法。

实验三 接触辉光放电电解阳离子染料废水演示实验

实验三接触辉光放电电解阳离子染料废水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接触辉光放电法降解原理; 2.熟悉接触辉光放电电解阳离子染料废水演示实验操作; 3.加深对辉光放电电解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接触辉光放电是在置有板状电极的玻璃管内充入低压(约几毫米汞柱)气体或蒸气,当两极间电压较高(约1000V)时,稀薄气体中的残余正离子在电场中加速,有足够的动能轰击阴极,产生二次电子,经簇射过程产生更多的带电粒子,使气体导电。辉光放电的特征是电流强度较小(约几毫安),温度不高,故电管内有特殊的亮区和暗区,呈现瑰丽的发光现象。 接触辉光放电电解(CGDE)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产生液相等离子体的电化学方法,兼具等离子体化学和电化学技术的优点,其电解过程不仅包括传统的法拉第电解,而且还包括非法拉第电解,是一类特殊的电化学过程。 在电解过程中,随着工作电压的逐渐升高,通常的法拉第电解将转化为辉光放电电解(非法拉第电解),并且产生大量高能活性粒子(等离子体)。因此,接触辉光放电电解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产生等离子体的反应过程。等离子体在溶液中与水分子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而后者极易与有机分子发生氧化反应,破坏有机分子结构。基于该原理,利用接触辉光放电电解技术处理印染废水。 三、实验过程 1.试剂与仪器 亚甲基蓝MB、甲基紫MV(均为指示级)、硫酸钠、氢氧化钠、硫酸MV (均为分析纯);溶液采用二次蒸馏水配制。 UV234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722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PH23C型pH计(上海日岛)、DL2180超声波清洗器(浙江海天电子仪器厂)。

2. 反应装置 反应装置包括一个高压电源DH172226(北京大华仪器厂)、反应器(自制,见图1)和磁力搅拌器等。高压电源可以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可调范围为0~1000 V,电流范围为0~300 mA。阳极采用铂丝(直径D =0. 5 mm) ,封闭在石英玻璃管内;阴极采用石墨棒(直径D =10 mm)。反应器外加冷凝水循环装置,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通过磁力搅拌器使反应液充分混合,同时调节搅拌器的转速以及支持电解质的浓度,控制反应体系的电流变化范围在0~300 mA。 图1辉光放电电解反应装置 3. 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阳极直径/mm 阴极直径/mm 反应液体积/mL 反应温度/K 0. 5 10 200 298 阳离子染料废水降解演示试验条件分别为:工作电压值(A)为650V、反应溶液pH值(B)为7、辉光放电时间(C)为10min、电解质Na2SO4浓度(D)为2 g/L。 分别配置200 mg/L的亚甲基蓝、甲基紫水溶液。将电极超声活化5分钟去除表面残留物质。接触辉光放电作用一定时间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种溶液最大

实验十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剖析

云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 实验项目:实验十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学生姓名:马晓娇学号:20131050137 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 2013 级天文菁英班专业 指导老师:何俊 试验时间:2015 年 10 月 16 日 12 时 00 分至 2 时 00 分 实验地点:物理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类型:教学 (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学生科研□课外开放□测试□其它□

一、引言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将发生分裂,形成为独立的原子,如氮分子(2N )会分裂成两个氮原子(N),这种过程被称为气体分子的离解.如果再就能一步升高温度,原子中的电子就会从原子中剥离出来,成为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原子的电离.当这种电离过程频繁发生,使电子和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物质的状态也就起了根本变化,它的性质也就变得与气体完全不同.为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我们称物质的这种状态为物质的第四态,又起名等离子体.电离出的自由电子总的负电离与正离子总的正电量相等.等离子体宏观上称电中性. 等离子体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呈现出高度激发的不稳定态,其中包括离子/原子/电子和分子.等离子体是宇宙中常见的物质,在太阳/恒星/闪电中都存在等离子体,它占整个宇宙的99%. 实验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的发展为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空间,物理空间/地球物理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工艺.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一)等离子体及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在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之间的库仑力是长程力,库仑力的作用效果远远超过带电粒子可能发生的局部短程碰撞效果,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运动时,能引起正电荷或负电荷局部集中,产生电场;电荷定向运动引起电流,产生磁场。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二)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 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i n ,在等离子体中e i n n 。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09112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等离子体的产生和有关参数的物理意义 2、采用探针法测量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 二、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虽然等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最终使电中性得以恢复。偏离电中性的区域最大尺度称为德拜长度λD。当系统尺度L>λD时,系统呈现电中性,当L<λD时,系统可能出现非电中性。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e,正离子密度为ni,在等离子体中ne≈ni。 (3)轴向电场强度EL。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5)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仑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Fp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2.3-1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阳极辉

低温等离子体介绍

低温等离子体介绍 基本概念 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第四种状态。它由电离的导电气体组成,其中包括六种典型的粒子,即电子、正离子、负离子、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基态的原子或分子以及光子。 事实上等离子体就是由上述大量正负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并表现出集体行为的一种准中性气体,也就是高度电离的气体。无论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其中的负电荷总数等于正电荷总数,所以叫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的分类 1、按等离子体焰温度分: (1)高温等离子体:温度相当于108~109 K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如太阳、受控热核聚变等离子体。 (2)低温等离子体: 热等离子体:稠密高压(1大气压以上),温度103~105K,如电弧、高频和燃烧等离子体。 冷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高(103~104K)、气体温度低,如稀薄低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电晕放电等离子体、DBD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索梯放电等离子体等。 2、按等离子体所处的状态: (1)平衡等离子体:气体压力较高,电子温度与气体温度大致相等的等离子体。如常压下的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和高频感应等离子体。 (2)非平衡等离子体:低气压下或常压下,电子温度远远大于气体温度的等离子体。如低气压下DC辉光放电和高频感应辉光放电,大气压下DBD介质阻挡放电等产生的冷等离子体。 什么是低温(冷)等离子体? 冰升温至0℃会变成水,如继续使温度升至100℃,那么水就会沸腾成为水蒸气。随着温度的上升,物质的存在状态一般会呈现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的转化过程,我们把这三种基本形态称为物质的三态。那么对于气态物质,温度升至几千度时,将会有什么新变化呢? 由于物质分子热运动加剧,相互间的碰撞就会使气体分子产生电离,这样物质就变成由自由运动并相互作用的正离子和电子组

射频放电等离子体过程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近些年来,等离子体的研究受到高度关注,由射频放电方式产生的低气压、高密度等离子体在新材料的制备及材料表面改性等工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控制离子入射到极板上的行为,通常在极板上施加一射频(RF)偏压,从而在极板附近形成一射频等离子体鞘层。本课题将对离子在射频鞘层中的运动行为进行跟踪研究,力求找到等离子体中各基本粒子随射频频率变化而引起的分布情况。利用流体力学方程,将采用一个自洽的无碰撞射频等离子体鞘层动力学模型实施数值模拟。 2、论文的主要内容 介绍等离子体的概念;等离子体的流体力学理论;对射频等离子体放电的流体动力学模拟射频等离子体鞘层动力学模型给予论述。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3、论文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描述任意频率段的射频鞘层演化过程以及对射频放电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并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 4、主要参考文献 [1] 居建华.氮对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内应力与附着力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0,49(11):2310-2314. [2] 马锡英.氮化硼薄膜的生长特性粘附性研究[J].物理学报,1998,304(05):3-101. [3] 戴忠玲.射频等离子体鞘层动力学模型[J].物理学报,2001,50(12):2399-2402. [4] Hua-Tan Qiu.Collisional effects on the radio-frequency sheath dynamics[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02,51(06):1332-1337. [5] 朱武飚.负偏压射频放电过程的流体力学模拟[J].物理学报,2000,45(07):1138-1145. [6] 马腾才.等离子体物理原理[M].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8:1-2 32. 5、计划进度 阶段起止日期 1 收集资料,确定题目2011.01.04-2011.01.15 2 总结资料,撰写开题报告2011.01.16-2011.02.30 3 构思框架,书写论文初稿2011.03.01-2011.03.30 4 完成论文二稿,英文文献翻译2011.04.01-2011.04.30 5 修改并完成论文2011.05.01-2011.05.15指导教师:高书侠 2011 年 1 月 2 日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报告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物理系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2.3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姓名朱瑛莺 2014年4月4日学号 111120230 一、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 e ,正离子密度为n i ,在等离子体中n e ≈n i 。 (3)轴向电场强度E L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 (5)空间电位分布。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阴极辉区。 如图1所示,其中正辉区是我们感兴趣的等离子区。其特征是:气体高度电离;电场强度很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这使得其中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胜过它们的定向运动。所以它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由其具体分布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温度,即电子温度。但是,由于电子质量小,它在跟离子或原子作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其他粒子的大得多。这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因此,虽然电子温度很高(约为105K),但放电气体的整体温

等离子体辉光放电 - 河南大学精品课程网

等离子体辉光放电 【实验目的】 1.观察低压气体辉光放电现象。 2.用探针法测量等离子体中电子等效温度、电子浓度、正负离子的平均速度、平均动能。 3.验证等离子体区电子浓度服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教学重点】 1.观察气体辉光放电的现象; 2.等离子体辉光放电的原理; 3.探针法测量等离子体物理参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离子体物理参数的计算步骤 【时间安排】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检查预习报告。 二、学生熟悉实验仪器设备 机械泵、真空放电管、高压电压等。 三、讲述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检查真空系统是否存在漏点;放电管内真空用机械泵抽至50Pa左右,并保持稳定;缓慢旋转高压电源旋钮,增加高压到1000V左右,应看到放电管被点亮;辨认各个放电区域. 2. 调节高压和气压,使放电管内等离子区稳定,并且颜色均匀(无层状);缓慢降低探极电压, 并且记录探极电压和探极电流;做lg e I V ? 特性曲线,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电子等效温度、电子平 均速度、电子平均动能、电子浓度和正离子的浓度. 四、实验原理 一、辉光放电现象 当放电管内的气压降低到几十帕时,两极加以适当的电压,管内气体开始放电,辉光由细到宽,布满整个管子。当压力再降低时,辉光便分为明暗相间的八个区域.

二、用试探电极法研究等离子区 所谓试探电极就是在放电管里引入一个不太大的金属导体,导体的形状有圆柱形、平面形、球形等。我们实验用的是圆柱形。 试探电极是研究等离子区的有力工具,利用探极的伏特——安培曲线,可以决定等离子区的各种参量。测量线路如图2所示。在测量时尽量保持管子的温度和管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实验测得的探极电压和电流曲线如上图3。对这一曲线作如下的解释:AB 段表示加在探极上的电压比探极所在那一点的空间电位负得多,在探极周围形成了正的空间电荷套层,套层的厚度一般小于等离子区中电子的自由路程。这时探极因受正离子的包围,它的电力线都作用在正离子上,不能跑出层外,因此它的电场仅限于层内。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在单位时间内有eS n v i i 4 1 个正 离子靠热运动达到探极上,形成的负电流 eS n v I i i i 4 1 = 我们对图中BE 段最感兴趣,因此下面将详细地加以讨论。正离子和电子是靠热运动而到达探极上的。在曲线BD 段内,探极电压比空间电位低,因此它的电场是阻止电子运动的,靠近探极的 1阿斯顿暗区 2阴极辉区 3阴极暗区 4负辉区 5法拉第暗区 6 阳辉区 (等离子区) 7阳极暗区 8阳级辉区 图2 图3 e 200 B 100 Vs 1

等离子放电 实验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 使用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最后对本实验进行 了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单探针法,双探针法 1. 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2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中的一些基本参量。 3. 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1.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等离子体中正负电荷的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电中性。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2.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 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e,正离子密度为ni,在等离子体中ne≈ni。 (3)轴向电场强度EL。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5)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长程的库伦力,使他们在无规则运动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震荡,其震荡频率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震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1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7)阳极暗区,(8)阳极辉区。其中正辉区是等离子区。 图1 正辉区的特性是:气体高度电离;电场强度较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这使得带电粒子的无规则运动胜过定向运动,所以他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分布。4. 等离子体诊断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波法,光谱法等。本次实验中采用探针法。探针法分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 (1)单探针法。探针是封入等离子体中的一个小的金属电极(其形状可以是平板形、圆柱形、球形)。其接法如图二所示。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改变探针电位,测出相应的探针电流,得到探针电流与其电位之间的关系,即探针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三所示。

实验三 低压气体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参量测量

实验三低压气体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参量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观察直流低气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唯象结构,通过对辉光等离子体的伏安曲线 的测量,理解辉光等离子体的电学特性; 2.采用Langmuir双探针测量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参数,用双探针法测量气体 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 二、实验基础知识 1. 等离子体 宏观物质存在的形态不限于一般所熟知的固、液、气三态,等离子体被称为第四态。我们知道,物质的温度越高,它的分子或原子就活跃。在固体里,一般温度下,原子和分子按照严格的规律整齐排列。温度升高到熔点以上变为液体时,它们就可以运动,但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温度再升高,蒸发为气体后,分子或原子都能自由运动,不受限制。但原子内部的电子还被束缚在一定轨道上运动,不能脱离原子核。如果温度再升高,电子就可以脱离原子,完全自由地运动。失去电子的原子也成为带电的正离子。由正离子和电子按一定比例组成总电荷为零的物质形态,就称为等离子态。这种物质就称为等离子体,或者等离子区。因此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即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早就被人们所见到:宏伟的极光、闪电或电网上的火花、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高压汞灯、钠灯和日光灯都是等离子体在发光;地球周围的电离层、整个太阳以及其它恒星也是由等离子体组成。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的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独特性质:有很高的温度,气体分子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宏观上是电中性的;等离子体可以为外加电场或磁场所支配;等离子体具有很大且复杂的电导率;产生等离子体震荡。虽然等离子体在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作者:————————————————————————————————日期: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 针法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最后对本实验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探针法 1.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2.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3.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定义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是一种由等量正负电荷离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电离气体,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 e,正离子密度为n i,在等离子体中n e≈n i。 (3)轴向电场强度E L。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

2.2和2.3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

电容耦合射频放电 为了维持直流辉光放电,电极必须是可导电的。如果其中一端或两端电极都不可导电,如当辉光放电用于绝缘材料的光谱化学分析或介质薄膜的沉积,此时电极表面附着绝缘材料,电极因正负电荷的积累而充电,辉光放电熄灭。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电极间加交流电压,这样,每个电极都可以充当阳极和阴极,在电压正半周期时积累的部分电荷将会在电压负半周期时被抵消。 通常,电压频率为射频范围(1kHz-310kHz ,常见频率为13.56MHz )。严格的说,在其他电压频率时,也会产生电容耦合放电,所以称其为交流放电更合适。另外,频率应该很高,这样半个周期才会比绝缘体充满电的时间短。否则,电极将会相继呈相反极性,引起短暂放电,而不是持续放电。由计算可得,当所加电压频率大于100kHz 时,放电能持续。实际上,很多射频辉光放电过程产生于13.56MHz 。因为该频率是国际通信局规定的,其在传播一定能量的时候不会对通信产生干扰。 此时需要强调,所谓电容耦合,指的是将输入功率耦合为放电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利用两个电极及其鞘层形成一个电容。后面会讲到,射频功率也可以利用其它方法耦合放电。 在典型射频频率下,电子和离子的行为完全不同,这可通过它们不同的质量解释。电子质量小,可以跟得上射频电压产生的时变电场的变化。实际上,电子的固有频率,或所谓的电子等离子体频率为:;02εe e pe m e n w = e pe n f 9000=(Hz ) (1) e n 用3-cm 表示。当电子密度从1010变化到 31310-cm 时,等离子体频率由9×810变化至3× 1010Hz ,比13.56MHz 大很多。如果电压频率小于 离子等离子体频率,离子可以跟得上鞘层内的电 场的变化。由于离子等离子体频率与质量呈反 比,电子可以跟的上典型射频时电场的变化,而 离子只能跟得上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场。 电容耦合射频放电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 自给偏压现象,也是由电子和离子质量的不同引 起的。当两电极大小不同时,或当射频电源与电 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时,或电极是绝缘的(因为可以把它当作电容),自给偏压也称直流偏压便会形成。当在由电极形成的电容上施加一方波(见图3)时,等离子体电压值将达到所加电压的值。当所加电压刚开始为正时,如图3,电子将加速向电极运动。因此,电容将通过电子电流迅速充电,等离子体电压下降。半个周期后,所加电压极性改变时,等离子体电压改变相同的数值(即施加电压幅值的2倍)。电容此时通过离子电流已充电完成,等离子体电压将下降,但比先前下降的少,因为离子的迁移率较低,导致离子流通量较小。又经过半个周期时,电压极性改变,同样等离子体电压极性也改变。此时,等离子体电压下降更快,因为电容因电子流又充满了电。此过程周而复始,直到电容最终充满足够的阴极电荷,此时电子和离子在一个射频周期内流量相同。最终在射频功率电极间形成一个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负直流偏压(图3中的虚线表示)。需要说明的是,该现象也会发生在地极中,但影响很小。图4为一典型的正弦电压,其频率为13.56MHz ,以及其所对应的直流偏压。

低温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简介(介质阻挡放电) 所谓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气体、液体三态后,列为物质的第四态,由正离子、负离子、电子和中性离子组成,因体系中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称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按粒子温度可分为平衡态(电子温度=离子温度)与非平衡态(电子温度>>离子温度)两类。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可上万度,离子及中性离子可低至室温,即体系表观温度仍很低,故称“低温等离子体”,一般由气体放电产生。 气体放电有多种形式,其中工业上使用的主要是电晕放电(在去除废气中的油尘上应用已相当成熟)和介质阻挡放电(用于废气中难降解物质的去除)两种。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废气处理新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气的原理为: 当外加电压达到气体的放电电压时,气体被击穿,产生包括电子、各种离子、原子和自由基在内的混合体。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污染物是利用这些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废气中的污染物作用,使污染物分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分解,以达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途径很多,我们使用的低温等离子体工业废气处理技术采用的放电形式为双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简称DBD)。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介质阻挡放电示意图 DBD放电净化设备优点: 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获得高气压下低温等离子体的放电方法,由于电极不直接与放电气体发生接触,从而避免了电极的腐蚀问题。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①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中,电子能量高,几乎可以

和所有的气体分子作用。 ②反应快,不受气速限制。 ③电极与废气不直接接触,不存在设备腐蚀问题。 ④只需用电,操作极为简单,无需专人员看守,基本不占用人工费。 ⑤设备启动、停止十分迅速,随用随开,不受气温的影响。 ⑥气阻小,适用于高流速,大风量的废气处理。 ⑦工艺已相对成熟。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介质阻挡放电)净化原理为: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介质放电产生的大量携能电子轰击污染物分子,使其电离、解离和激发,然后便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复杂大分子污染物转变为简单小分子安全物质,或使有毒有害物质转变为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物质,从而使污染物异味得以降解去除。因其电离后产生的电子平均能量在1eV~10eV,适当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一般情况下难以实现或速度很慢的化学反应变得十分快速。其能量传递过程为: 电场+电子高能电子 受激电子 高能电子+活性基因 自由基 活性基因+生成物+热 活性基因+活性基因生成物+热 异味废气在介质阻挡放电(DBD)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中,这些废气因子被高能电子轰击后首先被打开成碎片。 而尾气中氧气和水气在高能电子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O2+e O·+O3 + O2- H2O + e HO·+H 废气因子解离的碎片粒子与氧气及O·+O3+ O2-发生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降解为CO2和H2O等。 采用双介质的阻挡放电技术,属于干法处理,不需要任何吸附剂、催化剂及其他任何助燃燃料,只需采用380V交流电,经振荡升压装置获得高频脉冲电场,产生高能量电子,轰击分解废气中的恶臭、有

第六章、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

第六章、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 辉光放电是放电等离子体中最常见的一种放电形式,应用也最广泛。比如,一般的气体激光器(He-Ne 激光器、CO2激光器等)、常用光源(荧光灯)、空心阴极光谱灯等。同时辉光放电也是放电形式中放电最稳定的放电形式,所以有必要对辉光放电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 §6.1 辉光放电的产生及典型条件 最简单的辉光放电的结构如图6.1(a)。调节电源电压E或限流电阻R,就会得到如图6.1(b)的V-A 特性曲线。管电压U调节到等于着火电压U b时,放电管内就会从非自持放电过渡到自持放电,此时,放电电流I会继续增大,管压降U下降,进入辉光放电区。放电管发出明亮的辉光,其颜色由放电气体决定。限流电阻R应比较大,以保证放电稳定在辉光放电区。如果限流电阻R很小,放电很容易进入弧光放电区。 辉光放电的特点:比较高的放电管电压U(几百~几千V),小的电流I(mA量级); 弧光放电的特点:很低的放电电压U(几十V),大电流放电I(A量级甚至更大)。 辉光放电的典型条件: ①放电间隙中的电场分布比较均匀,至少没有很大的不均匀性;例如He-Ne激光器的放电管内电场近似 均匀。 ②放电管内气体压强不是很高,要求满足(Pd)Ubmin<Pd<200Kpa cm(巴邢曲线的右支),d---放电管内 电极间距,(Pd)Ubmin--巴邢曲线最低点U bmin对应的Pd值。一般P=4Pa~14Kpa时,可出现正常辉光放电,而Pd>200Kpa cm时,非自持放电通常会过渡到火花放电或丝状放电; ③放电回路中的电源电压和限流电阻准许放电管的放电电流工作在mA量级,且电源电压应高于着火电 压U b,否则不能起辉。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报告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院系_____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一引言 等离子体是由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组成,在整体上表现为近似电中性的电离气体。由于等离子体有着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已广泛应用于能源、航空、表面处理及垃圾焚烧等领域。准确测量等离子体的参数,是各领域研究及应用的关键环节。 在众多等离子体测量手段中,郎缪尔探针法被认为是最简便的一种方法。郎缪尔探针法由伸入等离子体内的导体作为探针向它施加电压,通过测定探针电流得到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从而求得等离子体的参数。本文主要介绍了探针法的工作原理,利用探针法测量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并通过实验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 等离子体定义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等量正负电荷离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电离气体,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有电子温度Te、带电粒子密度、轴向电场强度EL、电子平均动能Ee、空间电位分布等。 2 气体放电原理 气体放电可以采用多种能量激励形式,如直流、微波、射频等能量形式。其中直流放电因为结构简单、成本低而受到广泛应用。直流放电形成辉光等离子体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气体放电管工作原理图图2辉光放电的唯相结构示意图 3 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2所示。 正辉区是我们感兴趣的等离子区。其特征是:气体高度电离;电场强度很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这使得其中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胜过它们的定向运动。所以它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由其具体分布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温度,即电子温度。但是,由于电子质量小,它在跟离子或原子作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其他粒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