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二轮复习电化学核心考点分析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电化学核心考点分析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电化学核心考点分析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电化学核心考点分析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电化学核心考点分析》教学设计【考试说明】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及其工作原理。

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课题设计目的】

1.电化学的内容是浙江历年高考重要考点之一,主要以选择题和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有:电极名称、离子和电子即电流的移动方向、溶液酸碱性的变化、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根据电极反应式进行计算、能量转化等方面,而近6年的高考题中有2年涉及到锂电池,2年涉及到离子交换膜的应用,1年涉及到镍氢电池。在一轮复习中已经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但是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尤其是对这3类问题涉及到新型装置就不会分析。因此,二轮复习抓住核心知识,找准合适载体,进行知识综合利用、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奠定基础,从而达到让学生“怎么想,怎么做,怎么答”的目的。

2.20XX年1月份开始,我们学校就在进行微课的培训,老师们动手制作了不少微课放到了校园网上,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今年寒假我就在思考如何将微课与课堂有效结合,刚好的教的是高三,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对完善,此阶段的学生需要的是高度概括的、非常精炼的知识,而不是反复重复的知识。我就在平时搜集学生高考喜欢考,学生容易错的知识点提取共同点,概括本质,做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由于时间短,且都是学生需要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没听明白的还可以课后再播放。个人认为,这种尝试还是比较成功的,可以说是翻转课堂和微课有机结合的一种在现阶段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2)理解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的反应实质;(3)理解离子交换膜对电池总反应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反应实质;(1)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离子交换膜选择对电池总反应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反应实质的研究和离子交换膜对电池总反应式的影响的探讨,感受化学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的反应实质;离子交换膜对电池总反应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的反应实质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策略(微课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以下6个判断题。

1.用氢氧燃料电池给铅蓄电池充电,应将氢气极与铅蓄电池中的PbO2电极相连。

2.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3.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4.以铜为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反应式为:2Cl--2e-=Cl2↑。

5.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

在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则电路中每转移12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72-被还原。

6. 绿色电源“二甲醚-氧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极a周围溶液的PH增大。

[投影]电化学常见考点分析。

[教师]对6个考点进行逐个分析,并适时提问。

[投影]锂电池微课。

[课堂练习]锂电池题型集训。

(20XX年浙江卷)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2Li0.35NiO2 2Li0.85Ni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 e-=Li+

B.充电时,Li0.85Ni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20XX年浙江卷)9. 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Li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中,正确的是

A. 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1价

B.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2e-=2Li++FeS

(20XX年新课标卷)20XX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4+xLi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交流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锂电池常见考点和解题关键:

[投影]镍氢电池微课。

[课堂练习]镍氢电池题型集训。

(20XX年浙江高考)11.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2+M=NiOOH+MH 已知:6NiOOH+NH3+H2O+OH-=6Ni(OH)2+

NO 下列说法

2

正确的是

A.NiMH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B.充电过程中OH-从阳极向阴极迁移

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M+e-=MH+OH-,H2O中的H被M还原D.NiMH电池中可以用KOH溶液、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

(2014江苏模拟)第三代混合动力车可以用电动机、内燃机或二者结合作为动力。汽车在刹车或下坡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混合动力车目前一般使用镍氢电池,该电池中镍的化合物为正极,储氢金属(以M表示)为负极,碱液(主要为KOH)为电解质溶液。如图是镍氢电池充放电原理的示意图,其总反应式为H2+2NiOOH2Ni(O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溶液中的OH-向乙电极移动

B.混合动力车刹车或下坡时,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

C.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乙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NiOOH+H2O+e-=Ni(OH)2+OH-

D.混合动力车刹车或下坡时,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H2+2OH-+2e-=2 H2O

(20XX年温州一模)某充电宝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xLi + Li1-x Mn2O4LiMn2O4,某手机镍氢电池总反应为:NiOOH+MH Ni(OH)2+M(M为储氢金属或合金),有关上述两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

B.镍氢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NiOOH

+H2O+e-=Ni(OH)2+OH-

|阳离子交换膜KOH 稀溶液不锈钢 惰性电极24K CrO 溶液C .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镍氢电池充电

D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LiMn 2O 4-xe -

== Li 1-x Mn 2O 4+ xLi +

[交流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镍氢电池常见考点和解题关键:

[投影]有离子交换膜的装置微课。

[课堂练习] 有离子交换膜的装置题型集训。

(20XX 年浙江卷)10.以铬酸钾为原料,电化学法制

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在阴极室,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 2O +2e

-2OH ―+H 2↑ B .在阳极室,通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是因为阳极区H +浓度增大,使平衡224CrO -+2H +227Cr O -+H 2O 向右移动

C .该制备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 2CrO 4+4H 2O

通电2K 2Cr 2O 7+4KOH +2H 2↑+2O 2↑ D .测定阳极液中K 和Cr 的含量,若K 与C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 , 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α=

2d (20XX 年浙江卷)11.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 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 2+6OH ―=3IO -+5I ―+3H 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 2O +2e -

=H 2↑+2OH ―

B .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3IO -

C .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KI +3H 2O 通电KIO 3+3H 2↑

D .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总反应不变

(20XX 年台州一模)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的高性能蓄电池,其工作原理如下图。两边电解液存储罐盛放的电解液分别是含有V 3+、V 2+的混合液和VO 2+、VO 2+

酸性混合液,且两极电解液分开,各自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是V 3++e -=V 2+

B .放电时,VO 2+作氧化剂,在正极被还原,V 2+做还原剂,在

负极被氧化

C .若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充电时当有1mol e -发生转

移时,左槽电解液的H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1mol

D .若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放电时阴离子由左罐移向右罐

[交流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有离子交换膜的装置常见考点和解题关键:

(20XX年天津卷)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1-x CoO2C+LiCoO2

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

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

D.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

(20XX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下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

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H2O+M+e-

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

(20XX年嘉兴二模)工业上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①Ni2+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

②氧化性:Ni2+(高浓度)>H+>Ni2+(低浓度)

A.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4OH— -4e—=O2↑+2H2O

B.电解过程中,B中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减少

C.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pH

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

最新高中化学《电化学》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电化学》教学设计精编 版

第一节原电池 一、教学目标 进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二、教学重点 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引入】 播放相关录像,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板书】第一节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 实验步骤现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 酸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设计原电池呢? 请将氧化还原反应 Zn + Cu2+ = Cu + Zn2+设计成电池:

此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其中,用到了盐桥 什么是盐桥? 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 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否则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带上了负电。 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 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正极反应:得到电子 (还原反应) 负极反应:失去电子 (氧化反应) 总反应:正极反应+负极反应 四、原电池中的几个判断 硫s 硫酸 硫酸铜 硫酸铜

电化学基础全章教案(教与学)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4.1 原电池 一、探究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 实验步骤现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 硫酸 【问题探究】 Zn Cu ×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Zn2++H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 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名师教学设计2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核心素养 通过对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认识防护金属腐蚀重要意义。 ②理解金属腐蚀含义,掌握钢铁腐蚀的类型、发生的条件及电极反应方程式和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③理解金属防护常用的方法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探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进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能力。 ②通过电化学腐蚀发生的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与交流合作能力,探究真理的兴趣。 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知到腐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担当。 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生活中现象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猜想,并根据猜想设计试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本节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发生在身边,学生对腐蚀本质的探究的兴趣很高,同时本节知识相对简单,而且又学习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自学解决问题,但对吸氧腐蚀本质的探究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氧气参与电极反应的过程和产物存在一定困难。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中第四节的内容。教材重点介绍了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条件和本质——金属表面形成了微型原

电池,讲述了采用电化学原理防护金属腐蚀方法。是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知识的综合。 (2)教材的特点 ①从知识角度看,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延伸,电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②从教材的呈现方式看,在电化学内容的编写采用了阶梯式结构,初中化学探究过铁钉锈蚀的条件;必修2中又学习了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在本章前三节详尽的介绍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常见的化学电源以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学习本节内容就顺理成章,丰富了电化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课时划分 为了保持本节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结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利用一课时完成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发生条件及防护知识的学习。第二课时做适当练习, 巩固知识。 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确立的最基本要求,结合教材的性质和功能、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金属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和本质及电化学防护方法。根据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及特点,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要将感性认识与相关理论联系起来,清晰区分钢铁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原理,并用化学用语表达出来,对学生而言,仍存有一定困难,由此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吸氧腐蚀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学生的现状和本节内容,采用学生实验探究,主动发现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不同现象,主动思考不同条件、本质不同等问题达到突破难点,完成教学内容。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老师指导小结的形式。 教学过程

高三化学电化学教案

专题7:电化学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专题目标]: 1、复习、巩固电化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电化学一些相关规律; 2、熟练运用电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相关问题 [经典题型] 题型一:原电池原理在燃料电池中的运用 [例1]: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消耗1mo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mole- 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 ③负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点拨]:本题是考查原电池原理在燃料电池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要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其方法是确定在该电极上发生的是失电子还是得电子反应,若发生的是失电子反应是原电池的负极,反之是正极。CH4在铂电极上发生类似于CH4在O2燃烧反应,即CH4 →CO2严格讲生成的CO2还与KOH反应生成K2CO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1molCH4参加反应有8mole-发生转移,O2在正极上发生反应,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虽然正极产生OH-,负极消耗OH-,但从总反应CH4+2O2+2KOH=K2CO3+3H2O可看出是消耗KOH,所以电池放电时溶液的PH值不断下降,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答案:A 点评:燃料电池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就是在一般原电池反应的式子上,加上该条件的影响而得到的最后结果。 [规律总结]: 1、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确定金属—金属电极,活泼金属是负极,不活泼金属是正极;金属—非金属电极,金属是负极,非金属是正极;金属—化合物电极,金属是负极,化合物是正极。 (2)根据电极反应的本身确定失电子的反应—氧化反应—负极;得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正极 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关键 (1)明确电池的负极反应物是电极本身还是其他物质、反应产物及化合价的变化;(2)确定电池的正极反应物是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还是其他物质(如溶有或通入的氧气); (3)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的条件(如介质中的微粒H+、OH-非放电物质参加反应),进而推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的变化; (4)总的反应式是否满足质量守衡、得失电子守衡、电荷守衡。 [巩固]: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无污染的优点。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它们放电时的总反应都可以表示为2H2+O2=2H2O,酸式电池中电解质是酸,其负极反应可表示为2H2-4e-=H2,则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碱式电池的电解质是碱,其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则其负极反应可表示为

选修4电化学教学设计陶炳春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复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化学电源及其应用、巩固了解金属腐蚀及防腐蚀方法。 2.巩固了解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异同、理解电解原理,氯碱工业、电镀、铜电解精炼原理。 3.巩固掌握常见离子放电顺序,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归纳总结的学与教,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重视轻松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先学后教 [知识点一]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原电池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做负极(或在负极发生反应),用___________的物质做正极(或在正极发生反应),外电路中电子从_________流向_________,两电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__________。 例1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 进行:2Ni(OH)2+Cd(OH)2充电 Cd+2NiO(OH)+2H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Cd(OH)2B.Ni(OH)2C.Cd D.NiO(OH) [知识点二]原电池原理与化学电源 1.原电池设计:首先找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其次是选取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将之设计成两个半电池,其间通过_____________相连。 2.化学电源 利用原电池原理可以制造出各种实用电池,即化学电源,化学电源包括一次电池(又叫__________)、二次电池(又叫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几大类。 例2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知识点三]金属腐蚀与防护 1.金属的腐蚀: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__为主,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发生的腐蚀是_______腐蚀的典型例子。钢铁在酸性条件下的腐蚀称为________,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钢铁在酸性条件下的腐蚀称为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为_______。铜等活动性较差的金属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腐蚀虽然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仍称为______________。 2.金属的防护 ⑴电化学防护法

最新整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讲课稿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腐蚀及其危害。 2.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及反应原理。 3.了解金属防护的一般方法,特别是电化学防护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事例引入,激发兴趣;分组实验,总结结论,典型题例,强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事例引发学生思考,体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教学难点: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教具:提供试剂:锌片铜片稀硫酸氯化钠溶液 提供仪器:水槽导管电流表 教学过程: 【事例引入(配合投影)】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现象(投影图片)。这些现实均显示:我们辛苦制备的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在使用

中往往会被腐蚀,造成损坏,浪费,甚至引起恶性事故。如:这是位于美国的俄亥俄桥,突然塌入河中,死亡46人。事后调查,是由于桥梁的钢梁被腐蚀产生裂缝所致。又如,这是日本大阪地下铁道的输气管道,因腐蚀而折断,造成瓦斯爆炸,乘客当场死亡75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见,金属腐蚀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有多么巨大。据统计:(投影)。这些数据都说明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已经远远超过了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的总和。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使命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研究金属腐蚀的原理,并尝试找出“防止腐蚀的方法”,甚至想想利用腐蚀原理为我们服务。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走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板书】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预设问题1] 钢铁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Fe 2O 3 ·xH 2 O 铜器生锈,铜绿的主要成分:Cu 2(OH) 2 CO 3 思考:金属腐蚀的本质是什么? [板书]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板书]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2018届二轮复习 电化学基础 教案(全国通用)

电化学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构成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合适的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 —反应原理 氧化反应 Zn —2e —=Zn 2+ 不断溶解 还原反应2H ++2e —=H 2金属腐蚀类型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保护方法:(1)改变金属内部结构(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3)电化学保护 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发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构成条件(1)与电源相连的两电极(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反应原理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氯碱工业、电解精炼、电镀 电解电 化 学 教学重点、难点 一、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确定的方法 电化学中电极的确定是电池反应式正确书写的前提,判断的方法有: 1.根据反应本质速判电极 不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阳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若能找出电极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则可迅速确定电极。 2.根据电子、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电极 不论是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总是从阳极(负极)流向外电路;电解液中总是阳离子移向阴极(正极),阴离子移向阳极(负极)。 3.根据溶液pH 变化或电极现象判断电极 无论是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只要是有H 2生成的电极,该电极区溶液的pH 就增大,该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该电极为正极;只要是有O 2生成的电极,该电极区pH 就减小,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该电极为负极(阳极)。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 4.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案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及金属腐蚀的本质原因; 2、了解金属腐蚀的种类,发生腐蚀的反应式的书写; 3、掌握金属防护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美丽的金属器皿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去表面的光泽。如:铁器会生锈、铜器会长出铜绿。实际上金属的生锈,其主要原因与原电池的形成有关,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金属腐蚀的原因。 板书]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4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金属腐蚀?金属的腐蚀有哪几种? 学生阅读后回答]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板书]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的腐蚀 (1)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提问]生活中你所了解的金属腐蚀有哪些? 回答]铁生锈、铜长出铜绿、铝锅出现白色的斑点等。 提问]金属腐蚀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金属由单质变成化合物,使电子被氧化。 板书](2)金属腐蚀的本质:M—ne—=M n+ 讲述]金属腐蚀为失电子,是内因。金属越活泼,越易失电子,越易被腐蚀。金属腐蚀还与外因有关,即与金属接触的介质不同,发生的腐蚀情况也不同。 板书](3)金属腐蚀的类型: ①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氯气中燃烧等。 讲述]上面的腐蚀没有形成原电池,还有一类是在腐蚀过程中形成了原电池。 板书]②电化学腐蚀:不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比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而被氧化的腐蚀。 引导]请同学们讲述一下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的过程。 学生]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是含有少量H+和OH—还溶解了O2等气体,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它与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 投影]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示意图 引导]根据以前所学内容,指出钢铁腐蚀时形成的原电池的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指定学生板书] 负极(Fe):2Fe—4e—=2Fe2+ 正极(C):O2+2H2O+4e—=4OH— 总反应:2Fe+ O2+2H2O=2Fe(OH)2 讲解]Fe(OH)2继续被氧气氧化生成Fe(OH)3,Fe(OH)3失去部分水转化为铁锈(Fe2O3.xH2O)。这种腐蚀是由于电解质溶液中溶有O2造成的。所以把这种腐蚀叫做吸氧腐蚀。这种腐蚀普遍存在,在电化学腐蚀中为主。如果电解质溶液中有CO2气体或H+时,会有H2放出(析出),所以这种电化学腐蚀也叫做析氢腐蚀。总之,无论是哪种腐蚀,其结果都是水膜中OH—浓度相对增加。 板书]析氢腐蚀 负极(Fe):Fe—2e—=Fe2+ 正极(C):2H++2e—=H2↑ 引导]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比较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和联系,并填写下表: 投影](表中内容学生讨论后再显示)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原电池 【引入】故事:1、意大利解剖学家和医学教授伽伐尼的发现。 2、伏打电池的发明。 伏打电池的出现,在化学发展史和人类历史上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离不开各种电池。比如“嫦娥一号”使用的高能电池,手机使用的锂电池。但其原理跟伏打电池是一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原理。 【板书】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老师强调】本节课是一节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新课,请大家认真阅读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指导】介绍实验桌上的物品,指导学生做以下三个实验: 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3、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 1、锌片上有气泡,因为锌能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2、铜片上没有气泡,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3、铜片上有气泡。 【设疑】铜片上的气体是哪里来的?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重点思考: 1 、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 2 、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分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 情况) 【引导】电子究竟是锌片还是铜片失去的,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那么, 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锌片上的电子是否通过导线转移到了铜片上? 【学生回答】在铜片和锌片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检测有无电流 【演示实验】如右图所示: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现象:电流计指针偏转 结论:有电流流过,说明导线中有电子流过,说明氢离子得到的电子确 实是锌片失去,通过导线传递到铜片上的。 【动画演示】由于锌片失去电子后产生锌离子,锌片的周围有许多来不及扩散到溶液中去的锌离子,对氢离子有排斥作用,使氢离子很难在锌片上直接得到电子 【老师讲述】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后,在锌片和铜片之间存在电位差(即电势差),导致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学生小结】锌片:较活泼,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 Zn - 2e - = Zn 2+ 铜片:较不活泼,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 2H + +2e - = H 2↑ 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板书】 1、原电池的概念: 简要介绍原电池的组成结构(即装置的构造) 【老师分析】通过对电子的流向,分析电流的方向和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 结论: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 【板书】 2、原电池的原理: 负极:电子流出,较活泼,(锌片): Zn - 2e - = Zn 2+(氧化反应) 正极:电子流入,较不活泼,(铜片): 2H + +2e - = H 2↑(还原反应) 【引导】比较其与锌片直接跟稀硫酸反应有何异同。 相同点:总反应方程式相同,化学反应的实质一样 不同点:电子转移途径不同 ,能量的转化不同 【过渡】1、原电池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那么构成原电池要有哪些条件呢?

1、电化学复习教案

《电化学基础》二轮复习 一、考纲要求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三、知识重组

四、热点聚焦 1、原理篇 例1.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 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 铜电极移动 方法归纳:电极反应式书写 原电池:列物质,标得失;看环境,配守恒,两式加,验总式。 电解池:先看阳极材料,再思离子放电顺序。阳氧阴还。 及时反馈 1、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 2、(2011海南)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烧杯a中的溶液pH升高 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 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3、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 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4、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方案正确的是 A.用铜片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铂片 B.用碳棒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铜片

铁的电化腐蚀和电化学保护教学设计

《铁的电化腐蚀和电化学保护》教学设计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拓展型课程(适用本)§4.2 (第三课时) 上海市松江二中杨佳音 一、教学分析 1.文本分析 《上海市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钢铁电化学腐蚀和防护的要求是B级水平,要求能说出金属腐蚀的实质和类型,能辨析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能书写钢铁电化学腐蚀的电极反应式,能说出电化学保护的两种方法,并能解释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B级要求主要体现在“辨析”和“解释”两个动词上。 教材将该内容置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与配平之后。教材首先说明钢铁易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具有原电池作用过程的腐蚀);接着通过归纳与整理复习铜锌原电池知识,设置讨论铁、碳原电池原理及腐蚀速率;再阐述钢铁的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及电极反应,最后通过图示说明电化防护的两种方法: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基本要求的内容和要求较好在教材中得到演绎。 这一内容以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迁移和应用深化理解,达成教学要求的同时能使学生感悟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提升对化学应用价值的认识。 2.学情分析 任教班级的学生整体水平相对比较低,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如铜锌原电池的知识。教学设计时应予以考虑与原有知识的衔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接触过铁铜腐蚀现象,对金属的腐蚀有初步认识,但不理解。而本节课内容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找寻解决的办法,对学生有一定挑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铜锌原电池知识的复习与拓展,认识金属的电化腐蚀及类型。 2.能根据金属电化防护的实际情景和防护本质,建构不同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 3.在认识金属腐蚀及电化防护方法的过程中,感悟化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释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难点:钢铁的吸氧腐蚀 四、教学流程图

高级中学考试化学电化学教案.doc

高考化学电化学教案 高考化学电化学教案: 【考点分析】 考纲要求 正确区别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不同,掌握原电池、电解规律的应用及有关计算的方法技巧 知识结构 原电池电解池 实质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主要类别干电池、蓄电池、高能电池,燃料电池 举例电镀、精炼铜 【重难点解析】 一、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及电极反应式的写法 1.确定正负极应遵循: (1)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充当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作正极。说明:正负极的确定还与所用的电解质溶液有关,如MgAl HCl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 Mg为负极,Al为正极; 若改用溶液即Mg Al 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则Mg为正极,Al为负极。 (2) 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方向确定:电子流出的一极或电流流入的一极为负极; (3)根据内电路中自由离子的移动方向确定:在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的电极为负极,阳离子移向的电极为正极。

(4)根据原电池反应式确定: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一极为负极。此外还可以借助氧化反应过程发生的一些特殊现象(如电极溶解、减重,电极周边溶液或指示剂的变化等)来判断。 2.书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 第一、活性电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与活性电极直接反应时,阳离子(或氧化性强的离子)得到电子;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与活性电极不反应时,溶解在溶液中的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第二、两个电极得失电子总数守恒。 第三、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若反应,一般要将电极反应和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的反应合并写。 二、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 根据电极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顺序判断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的电解池中的电极。其反应时, 溶液中氧化能力强的阳离子首先在阴极上得到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直接连接的电极。 ①若是惰性电极(Pt、Au、C、Ti),在该极上,溶液中还原性强的阴离子首先失去电子被氧化; ②若是活性电极,电极材料参与反应,自身失去电子被氧化而溶入溶液中。 三、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 1.阳极产物判断 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金属活动顺序表Ag以前),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被溶解,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

电化学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 《电解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 2、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高考热点 1、理解电解原理及利用电解原理的创新实验设计。 2、应用电解原理解决工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学会一般的防腐蚀方法。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三课时 课堂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第课一 时 一、 复习引入 二、 板书 《电解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板书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1)电解:使_______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2)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______,发生______反应。 2、电解CuCl 2溶液 (1)阳极反应:2Cl - -2e - ===Cl 2↑。 (2)阴极反应:Cu 2+ +2e - ===Cu 。 (3)总方程式:CuCl 2=====电解 Cu +Cl 2↑。 思考1:电解池的阳极材料不同,对电解产物有何影响?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 (1)电极反应: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氯碱工业制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思考2:1、电解氯化钠溶液时,如何用简便的方法检验产物? 2、氯碱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把阳极室和阴极室用离子交换膜隔开,原因是什么? 2、电镀铜或电解精炼铜 (1)两极材料:待镀金属或精铜做_______,镀层金属或粗铜做_________。 (2)电极反应:阳极: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冶炼Na (1)电极反应: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冶炼_________________等活泼金属。 板书考点1 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①电子流向:负极→阴极;阳极→正极。 ③电解结果: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阳极产物的判断: 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含氧酸根。 ②阴极产物的判断: 直接根据阳离子得电子顺序进行判断,阳离子放电顺序:

-电化学基础教案

课题:原电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原电池的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通过原电池原理的讲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利弊结合的道理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依据工作原理设计原电池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讲解、讨论 教学时数:二课时 板书设计: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 2、组成条件 3、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思考: 1、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的现象是什么?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现象是什么? 3、铜片为什么有气泡产生? 4、如何检验证明是那种情况? 5、电子流向如何? 6、该装置实现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两极: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如石墨)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下列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2、原电池反应原理 电子:负极→正极 电流:正极→负极 溶液中阴离子→负极 溶液中阳离子→正极 负极:氧化反应活泼金属失电子变阳离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离子得电子 总反应:负极金属与电解液的离子反应 3、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割为氧化、还原两个反应在负、正两极同时不同地进行,正负两极上进出电子总数相等。 拓展:盐桥 作业:单篇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比较简单,易于让学生接受!

课题: 化学电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电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各种各样的化学电源 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根据电池中的某些元素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体会爱护环境 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讲解、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板书设计: 化学电源 一、一次电池 二、二次电池 三、燃料电池 教学过程: 一、一次电池 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可逆) 1、碱性锌锰电池 负极是Zn 、正极是MnO2 、电解质是KOH 负极:Zn +2OH --2e -=Zn(OH)2 正极:2MnO2+2H2O +2e -=2MnOOH +2OH - 总反应:2MnO2+2H2O +Zn =Zn(OH)2+2MnOOH 2、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是Zn 、正极是Ag2O 、电解质是KOH 负极:Zn +2OH --2e -=ZnO+H2O 正极:Ag2O +H2O +2e -=2Ag +2OH - 总反应:Ag2O +Zn =ZnO +2Ag 二、二次电池 1、蓄电池放电过程工作原理 负极:Pb Pb -2e -+SO42- =PbSO4 正极:PbO2 PbO2 +2e - +SO42-+4H + =PbSO4 +2H2O 燃料 O 2 电解质 溶液

高中化学《电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板书:

【课前预习案】——回扣教材夯实基础 目标分解一:原电池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应用电解原理,在某 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 其他金属的装置 装置 举例 形成 条件 电极名称及反应负极: 正极: 阳极: 阴极: 阳极: 阴极: 反应外电路:电池负极电子,发生电子由直流电源极流出沿 原理反应。失去的电子沿导线到达电解池极,溶液 举例流向电源正极,溶液中的中的离子在电极表面得电离子在电极表面得电子,发生子,发生反应;电解质溶反应;液中离子流向电解池极,内电路:盐桥中的_ 离子向负失电子,发生反应,失去 极移动,离子向正极移动,的电子沿导线流向电源正极, 使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从从而构成闭合回路,实现了 而构成闭合回路,实现了能能向能的转化。 向能转化。 实质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通过导线定向转移,形成电流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目标分解二: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常见电池 (1)碱性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 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负极反应: 总反应:Zn+2MnO2+2H2O===2MnOOH+Zn(OH)2。 (2)锌银电池——一次电池 负极反应:Zn+2OH--2e-===Zn(OH)2;正极反应:Ag2O+H2O+2e-===2Ag+2OH-; 总反应:。 (3)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 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是,正极材料是。 ①放电时的反应 a.负极反应:;b.正极反应:; c.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②充电时的反应 a.阴极反应:;b.阳极反应:; c.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注:可逆电池的充、放电不能理解为可逆反应。 2.“高效、环境友好”的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电解液可分酸性、碱性、熔融碳酸盐和熔融氧化物四种,正极的电极反应是分别为:;; ;。 目标分解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两种腐蚀:吸氧腐蚀(性的环境)、析氢腐蚀(性的环境) 2、金属腐蚀快慢规律: 电解极> 原电池极> 化学腐蚀> 原电池极防护> 电解池极防护 3、三种防护措施:电镀保护、;。 【课堂探究案】——突破考点研析热点目 标分解一: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例题1、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 和CO2 转化为O2 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 极区向a 极区迁移 C.每生成1 mol O2,有44 g CO2 被还原

电化学教学案

2012年伊宁县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资料 电化学原理1---原电池 主备人:林晓红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复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原电池原理 2、能书写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原电池装置 复习难重点:原电池原理,能书写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复习课时:两课时 基础知识预备: 1、原电池是将转化为的装置。其本质是原理的应用。 2、判断下列装置为原电池的是: 镁铜 2 4 稀H 2 SO4 稀H2SO4 A B C A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NaOH溶液 E F G 小结:构成原电池的4个条件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图中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找规律,小结:①负极产生阳离子或消耗阴离子, 正极〈〉产生阴离子或消耗阳离子 ②观察电极,看负极是否参加电极反应,注意负极产生的阳离子能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注意溶液的酸碱性,适当在电极反应式两边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以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自主学习]: 一、盐桥在原电池工作中的应用 看〈实验4-1〉,结合图4-1,阅读课本P71页有关实验论述,解决如下问题: 1、图4-1和必修2的Cu-Zn原电池装置对照,实验装置有何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桥的作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电池工作的原理和应用: 1、工作原理〈以Cu-Zn原电池为例 正极:〈〉_________电子,发生________反应。 负极:〈〉_________电子,发生________反应。 外电路 2 4 内电路:________向负极移动______向正极移动 2、有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Zn半电池铜半电池 思考:内电路中,离子是如何移动形成闭合回路的? [练习]: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 Cu(s) == Cu2+(aq) +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高三电化学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电化学复习教学设计 格尔木市七中 薛生成 【考纲要求】 ()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并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Ⅱ ()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在实际中的应用 Ⅰ ()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Ⅱ ()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金属的防止措施 Ⅰ 第一课时 原电池原理 【自学指导】阅读本专题知识体系: 电化学 电解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实现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 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构成条件 氯碱工业 工作原理 构成条件 金属防护 应用实例 工作原理 应用实例 电化学腐 蚀与防护 化学电源 电镀 铜的精炼 解释腐蚀 金属防护 一次电池 二次电池 加快速率 电冶金

【思考与交流】 《问题》你还记得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吗?请在下图中标明: ①电池的正、负极; ②用粒子符号和箭头表示出电荷的传递过程。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注明各级反应类型,写出实验现象 【知识梳理】 、原电池是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反应。 、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单液铜锌原电池: ()当电解质溶液为稀时: 电极是极,其电极反应为,反应;现象 电极是极,其电极反应为, 反应。现象 总反应方程式为。

电子由极到极,溶液中的移向填―电极‖或―电极) ()当电解质溶液为溶液时: 电极是极,其电极反应为,反应;现象 电极是极,其电极反应为, 反应。现象 总反应方程式为。溶液中的移向填―电极‖或―电极) 若转移导线上电子时,、电极质量会如何变化? 、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双液铜锌原电池: 电极是极,其电极反应为, 电极是极,其电极反应为, 总反应方程式为。 电子由极到极,盐桥中移向(填―‖或―‖)溶液 【典例引导】.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原 电池(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饱和溶液)。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盐桥中的移向溶液.负极反应为:–— .该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