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拼音的音变技巧

汉语拼音的音变技巧

汉语拼音的音变技巧
汉语拼音的音变技巧

汉语拼音的音变技巧

对音节作静态的分析描述,无疑有助于提高对普通话音节正确发音的理性认识。然而,有些初学普通话的人,尽管把每个音节的声韵调都读对了,说出来的仍然不像普通话,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普通话的音变规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汉语拼音的音变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音变是指语音的变化。我们说话或朗读时,不是孤立地把一个一个音节说出来,而是把一连串的音节组成词和句子,形成“语流”。在这运动着的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互相影响,因而产生了语音的变化,这种现象就是音变。由于这些变化比较细微,变化前和变化后在意义上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异,因此常常不被人们注意。如果要把普通话学得既准确又纯熟,就应该在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普通话的音变规律,使正音实践更好地得到理论的指导。本节讲的,就是普通话语音这种动态变化规律。主要音变现象有以下四种:

一、轻声

(一)轻声的性质

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但有的音节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了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叫做轻声。轻声是一种变调现象,也是一种语音弱化的现

象。人们说话,在不损害信息清晰度的前提下,总是力图省力省事。话语中那些用力小、声音短弱以至失去原有声调的音节,叫做轻声音节。轻声是整个音节的弱化。由于声带和口腔肌肉较松弛,音高降低,音长缩短,音强减弱,除了失去原有的声调,声母和韵母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声母方面,音长缩短往往导致不送气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声母浊化,如“哥哥”“耳朵” “儿子”等词第二个音节的声母变成〔g〕〔d〕〔〕。韵母方面,因为韵腹(主要元音) 是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音节弱化明显地反映在韵腹的弱化上。发音器官肌肉松弛,使充当韵腹的高元音不再高,低元音不再低,前元音不再前,后元音不再后,圆唇的不再圆,舌位都趋向中央,向央元音〔〕靠拢。弱化严重的甚至失去整个韵母。

例如:

出来chūlái→chūlɑi

地下dìxià→dìxiɑ

棉花miánhuā→miánhuɑ

豆腐dòufǔ→dòufu

意思yìsī→yìsi

轻声音节的音高不固定。根据其声调的高低,大体上可分四类:低调(|1)、半低调( |2)、中调(·|3)和半高调(|4)。一个音节变成哪一类轻声,和它自己原来的声调无关,而是由它前一个音节的声调决定的。一般规律是:

阴平后边的轻声读半低调,如:玻璃。

阳平后边的轻声读中调,如:石头。

上声后边的轻声读半高调,如:眼睛。

去声后边的轻声读低调,如:木头。

由于轻声音节发音短暂,上述音高的差别给人的感觉并不明显。

(二)变读轻声的规律

下列音节在一般情况下读轻声:

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例如:

我的书慢慢地说跑得快

说着看了来过

去吧好嘛他呢走啊

2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形式后头的音节。例如:

妈妈星星看看听听说说

商量商量研究研究学习学习

3名词后边的“们”“子”“头”。例如:

孩子们桌子木头

但是“原子”“电子”“烟头”等词中的实语素“子”“头”不读轻声。

4名词、代词后边表示方位的“上”“下”“里”“面”“边”等。例如:

树上地下屋里外面左边那边

如果强调的是方位本身,“上”“下”“里”等作为独立的方位词时,不读轻声。例如“楼上”“楼下”“城里”等。

5动词后边表示趋向的“来”“去”“起来”“下去” 等。例如:拿来出去站起来干下去

6代词、数词后边的“个”。例如:

这个那个三个

此外,还有一些双音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例如:玻璃、耳朵、清楚、便宜、衣服、道理、客气、声音、凉快、打听、聪明、照顾、钥匙、关系、脑袋、护士、窗户、消息、西瓜、干部、算盘、应付、吩咐、稀罕、力量、丈夫、包袱、萝卜、骆驼、商量、明白、胳膊、阔气、事情等。上述这些双音词中读轻声的音节,如果组合在另外的双音词里,并且在词义构成上成为被前一音节修饰、限制的成分,则不读轻声。例如制服、真理、元音、空气、好听、敌情等。

(三)轻声的作用

轻声并不是纯粹的语音现象,普通话里,大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意义有着一定的联系,它在辨别词义、区分词性和区分有些词或句子构成方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1对某些词或短语有区别意义和结构的作用。例如:

帘子liánzi(门帘或窗帘,加后缀的合成词)

莲子liánzǐ(莲的果实,偏正式合成词)

是非shìfei(纠纷,词,如“招惹是非”)

是非shìfēi(正确和错误,短语,如“分清是非”)

东西dōngxi(物品,词)

东西dōngxī(东方和西方,短语)

不是bùshi(错处,过失,词,如“这是我的不是”)

不是bùshì(“不”副词,“是”判断动词,短语)

2对某些词有区别词性的作用。例如:

人家rénjiɑ(代词,指自己或别人)

人家rénjiā(名词,指住户,也指女子未来的夫家)

大意dàyi(形容词,粗心)

大意dàyì(名词,讲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地道dìdɑo(形容词,好或真)

地道dìdào(名词,地下的通道)

练习liànxi(动词,反复学习)

练习liànxí(名词,作业)

生气shēngqi(名词,活力)

生气shēngqì(动词,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3对某些句子有区别句法结构的作用。例如:

我想起来了,他是我小学时的同学。(“起来”读轻声,作补语)

时间不早了,我想起来了。(“起来”不读轻声,作宾语)

二、变调

音节和音节相连,声调相互影响制约,使一些音节原来的基本调值发生某些变化,这种声调变化的现象,就叫变调。拼写音节时一般不标变调,只标原调,但读音要按变调规律读出变化以后的声调。

有些变调不很明显,其中包括:两个阴平调音节连读,前一个的音高稍低些,接近44,如“ 招生”“新疆”;两个阳平连接,前一个的音高上升幅度稍小些,接近34,如“长城”“巡逻”;两个去声连读,前一个的声调只降到一半,大致是53的样子,如“社会”“汉字”。这些,有所了解就可以了。

变化明显的变调现象,有上声的变调和“一、七、八、不”的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1上声变调的基本规律

上声音节单念时读本调,即降升调(214)。

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变“半上”,只降不升,调值为21

。例如:

在阴平前:北京小说统一许多

在阳平前:语言旅游海洋改革

在去声前:解放法律稳定少数

在轻声前:我的椅子姐姐走了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只升不降,近似阳平(24)。

有人把“24”调叫做“直上” 。例如:

水手理想友好勇敢野草洗脸

2三个或三个以上上声音节连读的变调

语句中有时会碰到几个上声音节连读的情况,需要运用上述基本规律灵活地进行处理,处理的依据有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

结构方面,要考虑几个音节语义组合的先后次序。要把最先组合的两个音节按上声变调的基本规律读出来,再按同样的规律进行第二次组合的音节变调。例如“好雨伞”的组合层次是这样的:(图为出现)

变调的处理应是先按两个上声相连的变调读出“雨伞”,“雨”近似阳平;再按上声在阳平前的变调读“好”,“好”变半上。这三个相连的上声音节声调变化的结果是“ne225 ne227ne228”(ne225表示半上,ne227表示直上,ne228表示上声)。“展览馆”是另一种组合形式:(图为出现)

要先按两个上声相连的变调,读出“展览”,“展”近似阳平;“展览”与“馆”第二次组合,“览”在“馆”前,也变直上。声调变化的结果是“ne227ne227ne228” 。三个上声音节相连,一般不外乎以上两种变调的格式。这种变调格式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四个音节的变调,如“展览馆好”,变调的结果是“ne227ne227ne227ne228”。如果有更多的上声音节连在一起,可按语义适当分组,再参照上述规律变调。例如“五百匹好母

马”,可分前后两组,前一组“五百匹”的变调与“展览馆”相同,后一组“好母马”与“好雨伞”相同。扩展为“有五百匹好母马”,按变调规律,“有”变为半上。在结构方面还可能碰到更加复杂的情况。无论什么样的组合情况,都可以运用上声变调的基本规律灵活地进行处理。

语义方面,主要考虑强调的语义重点是什么。在上声连续的语句中,同一句话,由于说话人的着重点不同,变调的结果也不一样。例如“好雨伞”,如果是一般地说明,就像前边讲的那样变调;如果特别强调“好”,“好”就变为直上。

(二)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音节相连,前一个若不是重读音节则变为“半降”,调值为53。例如:“现代”“社会”“变化”“汉字”“大地”“贵重”“奋斗”“纪录”等。

(三)“一”“七”“八”“不”的变调

一”“七”“八”“不”是四个古入声字,它们在语句中的声调变化主要由它们后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来决定。其变化规律如下:

1“一”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阴平。单用,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都念本调。例如:一、二、三,说法不一,第一,一中,一九九九年。

变调有三种:

(1)在去声前变阳平。例如:一件、一样。

(2)在非去声前变去声。例如:一天、一年、一本。

(3)夹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轻声。例如:看一看、试一试。

2“不”的变调

“不”的本调是去声。单用,在语句末尾,在非去声前,都念本调。例如:不、我不、不听、不凉、不好。变调有两种:

(1)在去声前变阳平。例如:不去、不是、不至于。

(2)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例如:差不多、挡不住、行不行、去不去。

3“七”“八”的变调

“七”“八”的本调是阴平。单用,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都念本调。

在去声前念阳平。例如:七万、八件。根据近年在北京的调查,中年以下的人,“七”“八”有不变调的趋势。学习普通话,“七”“八”可以不变调。

(四)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如果重叠部分儿化,第二个音节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都应念成阴平。例如:“短短儿的”变读为duǎnduānrde,“快快儿”变读成kuàikuāir;如果重叠部分不儿化,则保持原调不变。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有时第二个音节轻读,第三、四个

音节都念阴平。凡口头上常说的重叠形容词,不变调。例如:整整齐齐zhěngzhěngqíqí→zhěngzhengqīqī

清清白白qīngqīngbáibái→qīngqingbāibāi

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它原来是什么声调,也都念阴平。例如:

亮堂(liàng·tɑng)→亮堂堂(liàngtāngtāng)

沉甸甸(chéndiāndiān,“甸”单字音读diàn)

热腾腾(rètēngtēng,“腾”单字音读téng)

在汉语里,变调现象十分普遍,但是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音节时,习惯上一般不标变调,而标原调。

三、语气助词“啊”的音变

“啊”是表达多种感情语气的一个词,如果用在句首,它的读音不受别的音的影响,仍念作“啊”(ɑ)。例如:啊(ā),我知道了。(“啊”表示比较平静的感情)

啊(á),你说什么(“啊”表示追问)

啊(ǎ),是怎么回事啊(“啊”表示惊奇)

啊(à),原来是这样。(“啊”表示恍然大悟)

“啊”用在句尾的时候,它的读音就要受它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音变现象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同化和异化两类。

(一)同化

指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高元音i、u、ü,鼻辅音n、ng

和舌尖元音-i〔〕〔〕时,“啊”(ɑ)的前边增加一个和前一音节末尾音素的舌位或发音部位相同的音素,并与“啊”构成音节,目的是使语流连贯,过渡和谐、自然。

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i、ü时,“啊”前边加i,读作yɑ(iɑ),汉字可写作“呀”。例如:真可惜啊(呀),去不去啊(呀),来啊(呀)。

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u(包括ɑo〔ɑu〕、iɑo〔iɑu〕)时,“啊”前边加u,读作wɑ(uɑ),汉字可写作“哇”。例如:好命苦啊(哇),快走啊(哇),真好啊(哇),多巧啊(哇)。

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啊”前边加n,读作nɑ,汉字可写作“哪”。例如:天啊( 哪)、好沉啊(哪)、真准啊(哪)。

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ng时,“啊”前边加ng,读作ngɑ〔ɑ〕,汉字仍写作“啊” 。例如:唱啊、冷啊、不管用啊。

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i〔〕时,“啊”前边加浊音z,读作zɑ〔za〕,汉字仍写作“啊”。例如:老四啊、第几次啊。

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i〔〕时,“啊”前边加r,读作rɑ,汉字仍写作“啊”。例如:是啊、快吃啊。

(二)异化

指在“啊”(ɑ)和前一音节末尾音素ɑ、o(ɑo、iɑo除外)、e、ê之间插入高元音i ,与“啊”(ɑ)构成一个齐齿呼音节,使“啊”的发音和前一音节的尾音有明显区别,从而使语流中音节分明。用汉字书写时,可写作“呀”。例如:他啊(呀),真多啊(呀),

好热啊(呀),上学啊(呀)。

“啊”的音变,有时不用“呀”“哇”“哪”等汉字表示,一概写作“啊”。朗读时一定要按音变规律去读,语流才顺畅,语气才自然。语气助词“啊”的音变规律以及书面上的不同写法,可以列表概括如下:(下表不规范,请见原书上册第149页)“啊”前一音节末尾音素“啊”的发音和一般写法ɑ o e ê i ü u(包括ɑ o、iɑo中的o) ong-i〔〕-i〔〕、erɑ→yɑɑ→wɑɑ→nɑɑ→ngɑ ɑ→〔za〕ɑ→rɑ呀哇哪啊啊啊

四、儿化

(一)儿化的性质

卷舌元音er跟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成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就叫“儿化”。儿化的基本性质是在韵母发音的同时带上卷舌动作。儿化了的韵母叫做“儿化韵”。“儿化韵”的汉字书写形式中的“儿”字不代表一个单独的音节,而是表示前一个字(音节) 附加的卷舌动作。例如“哪儿”,就是在发韵母ɑ的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字母拼写形式用字母r来表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原韵母不变,只在后边加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r。如“鸟儿”的拼写形式是niǎor。

(二)儿化韵的发音

儿化韵的发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韵母的发音同卷舌动作没有冲突,儿化时原韵母不变只加卷舌动作。韵母或韵尾

是ɑ、o、e、u、ê的音节属于这种情况。例如:

刀把儿dāobàr 小猫儿xiǎomāor

一下儿yīxiàr 山歌儿shāngēr

山坡儿shānpōr 台阶儿táijiēr

水珠儿shuǐzhūr

另一种是韵母的发音同卷舌动作有冲突,儿化时要在卷舌的同时变更原来韵母的结构和音色。韵母或韵尾是i、ü、-i〔、〕、n、ng的音节属于这种情况。由于变化情况较复杂,需要分别加以分析说明。

1韵母是i、ü的音节,保留原韵母,加卷舌音er〔r〕。例如:

例词拼写形式实际读音

小米儿xiǎomǐrxiǎomiěr〔-mir〕

小驴儿xiǎolǘrxiǎolüér〔-lyr〕

2韵母是in、ün的音节,去掉韵尾n,再按韵母是i、ü的音节儿化。例如:

例词拼写形式实际读音

皮筋儿píjīnrpíjiēr 〔-tir〕

短裙儿duǎnqúnrduǎnquér〔-tyr 〕

3韵母是-i〔、〕的音节,-i失落,变成er〔r〕。例如:

例词拼写形式实际读音

棋子儿qízǐqízěr〔-tsr〕

树枝儿shùzhīrshùzhēr〔-r〕

4韵尾是i、n(in、ün除外)的音节,去掉i或n,在韵腹上加卷舌动作。例如:

例词拼写形式实际读音

蛋白儿dànbáirdànbár〔-pr〕

刀背儿dāobèirdāobèr〔-pr〕

同伴儿tóngbànrtóngbàr〔-pr〕

花脸儿huāliǎnrhuāliǎr〔-lir〕

书本儿shūběbrshūběr〔-pr〕

5韵尾是ng的音节,去掉ng,主要元音鼻化。韵腹是ɑ、o、e的,直接加卷舌动作;韵腹是i的,加e〔〕鼻化,同时加卷舌动作。例如:

例词拼写形式实际读音

鞋帮儿xiébāngrxiébr〔-pr〕

板凳儿bǎndèngrbǎndr〔-t r〕

药瓶儿yàopíngryàopir〔-pi ~r〕

需要说明的是,用拼音字母标注的儿化韵的“实际读音”,是示意性的,仅仅用以说明儿化以后韵母结构的变化,不是准确描写儿化以后的音值,原因在于汉语拼音字母对于描述音位的条件变体无能为力。儿化以后的读音要参照标注的国际音标来掌握。例如:

根gen根儿ger〔kr〕

歌ge歌儿ger〔kr〕

(三)儿化的作用

吸收到普通话里的儿化词,大部分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或表示一定感情色彩的作用。

1区别词义。例如:

眼(眼睛)眼儿(小孔)

头(脑袋)头儿(领头的人)

信(信件)信儿(消息)

2区分词性。例如:

画(动词)画儿(名词)

盖(动词)盖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3表示细小、轻微。例如:

小刀儿水珠儿头发丝儿

4带有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

宝贝儿苹果脸儿小赵儿

(四)儿化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人口的流动,社会文化水准的提高,北京话里的儿化词有减少的趋势。处于较高文化层次的人,口语里的儿化现象越来越少,只在市井口语中还保留较多的儿化词。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应考虑到这一变化的趋势。那些在北京话里可儿化可不儿化的词,如“ 帮忙儿”、“凉席儿”

之类,不宜作为儿化词吸收到普通话里来。

2前边所说的“儿化韵”书写形式中的“儿”,并不代表一个单独的音节,而是就记录口语而言的。朗读作品(诗歌、小说、散文等),除了人物对话中的和已经定型化了的儿化词以及上述有区别词义、词性作用的儿化词以外,非儿化词中的“儿”仍然要单独读作一个音节。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星儿闪闪”、“孤儿”、“男儿志在四方”、“女儿”、“幼儿”、“混血儿”等。

附:轻声字的双音节词语

刀子车子孙子丫头后头胳膊抽屉姑娘师傅苍蝇哆嗦他们朋友时候黄瓜记得心思知识扎实软和那边在乎老婆模糊月亮洒脱似的亲家簸箕进项便宜别扭拨弄直溜硬朗

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

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 轻声就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就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与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xiōng di(指弟弟)——兄弟 xiōng dì(指哥哥与弟弟)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与词性的作用。如:对头duì 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 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 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就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 ⑴语气词“吧、不、呢、啊”等读轻声。如:行啊、好吧、去不。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熟记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及标调歌:“见到a不放过,没有Aa找o、e,i、u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就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就是由

词尾“儿”变化而来。词尾“儿”本就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种语音现象就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就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 ”,如“花儿”写成huār。 韵母儿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虽然儿化了,但原韵母不变,如:“号码儿”(hàomǎr)中的“码”,虽然儿化了,但韵母还就是a;另一种就是儿化后,原韵母发生了变化,如:“树根儿”(shùgēnr)中的“根”( gěn),儿化后,它的韵尾n丢失,实际读成了shùgēr。由于儿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这样,有些音节本来就是不同音的,却变成同音的了。如“针”与“枝”就是两个不同音的字,儿化之后,成了“针儿”与“枝儿”,变成读音相同的了。普通话的韵母除了e、er不能儿化外(ueng一般也不儿化),其她韵母都可以儿化。 儿化的主要作用就是: 表示温与、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女孩儿、红花儿。 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与性质。例如:一点儿、小米儿。 确定词性。兼作动词、名词或兼作形容词、名词的词,儿化后确定为名词词性。例如:盖--盖儿、尖--尖儿。 区别词义。例如:儿(脑袋)--头儿(带头的、领导人)、白面(面粉)--白面儿(白色的粉末或指毒品海洛因) 普通话中每个音节都不就是一个孤立的单位,音节与音节连续读出,声调相互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来的调值,这种现象叫变调,变调就是一种

汉语拼音标准发音方法指导

汉语拼音标准发音方法指导 a o e 发音方法 发 a 时,嘴张大,舌头居中,舌面中间微微隆起。 发 o 时,嘴唇拢圆,舌头后缩,舌面后部隆起。 发 e 时,嘴半开半闭,嘴角往两边咧开,舌头后缩,舌根稍抬。 ai ei ui 发音方法 发 ai 时,先发 a的音,这个 a 比单念 a时舌位偏前。发 a 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 i 的舌位时停止。由 a 到 i 有一个滑动的过程。ai、ei、ui的发音方法 发 ei 时,先发 e的音,然后向 i 滑动。发 e时,舌位要比单念 e 靠前,发音也更响一些。 ui 是 u 和 ei 的结合,它是《汉语拼音方案》中的uei的省写式。为了学习简便,我们只学 ui,不学 uei。 发 ui 时,先发 u的音,接着发 ei,口形由圆到扁。ui 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相拼才能成为音节。ai、ei 可以自成音节,直接给汉字注音。 ang eng ing ong 发音方法 发 ang 时,先发 a,然后舌根高抬顶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发 eng 时,先发 e,紧接着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发 ing 时,先发 i,舌尖向下,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并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发 ong 时,先发 o,紧接着舌头后缩,舌根向软腭靠拢,气流从鼻腔出来。

ao ou iu 发音方法 发 ao 时,比单念 a时舌位靠后,要发得长而响亮,接着舌头逐渐抬高,口形收拢、变圆,发出近似 u的音,要轻短。 发 ou 时,先发 o的音,接着嘴唇逐渐收拢,发出 u 的音,o念得长而响亮,u 念得轻短模糊。 iu 是 i 和 o u 的结合,它是《汉语拼音方案》中 i o u的省写式。发 iu 时,先发 i,然后逐渐把声音过渡到 u。u 要比单韵母 u 的口形开一些,舌位低一些,u 的响度比 i 大。 iu 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相拼组成音节。ao、ou可以自成音节,直接给汉字注音。 b p m f 发音方法 发 b 时,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自己冲出来,极轻极短,气流较弱。 发 p 时,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向外送气,极轻极短,气流较强。 发 m 时,双唇闭拢,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出来,声带颤动。 发 f 时,上齿接触下唇,发音时气流从齿和唇的小缝中摩擦出来。 b p m 的发音部位是上下唇,叫双唇音。f 的发音部位是上齿和下唇,叫唇齿音。 d t n l 发音方法 发 d 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 发 t 时,发音部位、方法和d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口腔送出的气流比较强。 发 n 时,舌尖顶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

汉语拼音拼写规则讲课讲稿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拼音的要领是:“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声母n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声母j、x、q只同齐齿呼、撮口呼相拼。 声母b、p、m、d、t不同撮口呼相拼。 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同除去j、q、x外的其他声母都有拼合关系。 撮口呼韵母只同j、q、x、n、l及零声母有拼合关系。 拼音时还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教学中,在声母后面配上不同的元音,而发出的音叫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常用的拼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声韵两拼法——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如:h-ào→(浩)。 声母两拼法——先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如:拼读bā(巴),先闭上双唇,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姿势,然后一口念出a,成为音节。 三拼连读法——是把带介音的音节分析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如:q-i-áng→qiáng(强) 声介合母和韵母连接法--是把声母和介音(介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拼音部件,再同随后的韵母相拼。如:gu-āng→guāng(光)。 汉语语音变调例说 人们说话时,一个音节接着一个音节,当一连串音节不断发出时便形成了“语流”。在语流中,有时由于不同语体环境、语义环境或语调环境乃至一些特殊情况,引起某些音节的声调发生变化,这就是汉语的变调。这种变调情况,可以归纳出下述类型: 一、口语的变调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例示如下: ①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差阳错差强人意 ——(口)变调为chà(阴平变去声):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 ②逮(书)dài:逮逋力有未逮 ——(口)变调为dǎi(去声变上声):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 ③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 ——(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翘胡子 ④塞(书)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的严严实实

拼音标注-轻声及变调

关于拼音问题的问题 一、总的原则: 以字典为基本标准进行标注,并参考1996年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相关资料。 二、具体规则 1.“一”“不”的变调 字典上未标变调。按照1996年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法基本规则”,声调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但是在语音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变调标写。 “一”和“不”的变调可参照下面的规则: ①在一声、二声、三声前“一”读四声,四声前“一”读二声。 ②在一声、二声、三声前“不”读四声,四声前“不”读二声。 ③“一”单用或用在一词一句的末尾时读一声。 如“第一”“十一”“一一得一”等。 ④夹在谓语和补语之间的“不”读轻声。 如“对不起”“忍不住”“要不得”“差不多”“少不了”“说不定”等。 (“冷不丁”“冷不防”“了不起”“怪不得”“恨不得”中的“不”也读轻声)注:“要不”单用时,“不”不读轻声。“要不然”“要不是”中的“不”也不读轻声(这里的“不”并不是夹在谓语和补语之间)。还有如“何不”等类似的词中的“不”也不读轻声。 ⑤“好不……”表示“很……”时,“不”不读轻声。 如“好不快活”等。 ⑥末尾的“不”常读轻声。 如结尾表疑问的“好不?”“行不?”还有如“这不”等。 ⑦“一”“不”在重叠的动词中间时要读轻声。 如“走一走”“看一看”“谈一谈”“行不行”“好不好”“是不是”等。 注:“一闪一闪”“一眨不眨”这种类型的词不在此列,不读轻声。 2.叠词的轻声 ①称呼叠词中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如“爸爸”“妈妈”“娃娃”等。(“宝宝”不标轻声) ②两个单音节动词叠用时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如“说说”“看看”等。 ③两个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叠用时不读轻声。 如“弯弯”“长长”“常常”等。 ④两个拟声词叠用一般不读轻声。 如“哈哈”“嘿嘿”等。 ⑤诸如“唧唧喳喳”这样两个拟声叠词放在一起,第二个字一般读轻声。 ⑥有些词本身读轻声,但叠用时不读轻声。如“清清楚楚”“规规矩矩”“斯斯文文”等。(多为形容词) 3.后缀的轻声 ①“子”作名词后缀或量词后缀时读轻声。

汉语拼音变调词组

窝wo 艾窝窝/山窝窝 人ren 爱人/保人/别人/大人/道人/夫人/工人/客人/老人/媒人/男人/女人/内人/证人 子zi 爱面子/碍面子 臜za 腌臜 芦lu 按下葫芦浮起飘/冰糖葫芦/闷葫芦/闷葫芦罐儿/糖葫芦/西葫芦/油葫芦 磨mo 熬磨/缠磨/打磨/揉磨/折磨/琢磨 糟zao 懊糟 哥ge 八哥/哥哥 不得bu de 巴不得/去不得/了不得/舍不得/使不得/说不得/要不得/ 动弹不得/摸不得/来不得/怪不得/恨不得 得de 觉得 结jie 巴结 掌zhang 巴掌/拍巴掌/一个巴掌拍不响 拉la 扒拉/拨拉/粗拉/耷拉/划拉/坷拉/趿拉/趿拉板儿/趿拉儿/乌拉/乌拉草/稀拉 头tou 扒头儿/把头/搬舌头/包头/鼻头/拳头/孱头/吃苦头/尺头/出风头/熬头/锄头/苗头/芋头/舌头/石头/码头 嗒da 吧嗒/嘀嗒/呱嗒/呱嗒板儿 唧ji 吧唧/咕唧/哼唧/唧唧嘎嘎/唧唧喳喳 瘌la 疤瘌/疤瘌眼儿 揽lan 把揽 势shi 把势/车把势/打把势/虎势/架势/阵势 手shou 把手/扳手/帮手/扯手/打手/扶手/拉手/枪手 不bu 白不呲咧/保不定/保不齐/保不住/差不多/吃不消/吃不得/吃不服/吃不开/蔫不得/ 了不起/对不起/想不到/说不定/来不及/赶不及 天tian 白天 儿er 百儿八十/块儿八毛/破题儿第一遭/千儿八百/万儿百千 布bu 摆布/搌布 划hua 摆划 面mian门面/摆门面/撑门面/装门面/门面话/情面/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外面/里面/头面/体面 设she 摆设 治zhi 摆治 拜bai 拜拜 指zhi 扳指儿/戒指 难nan 困难 实shi 板实/诚实/瓷实/粗实/敦实/肥实/富实/顸实/厚实/欢实/结实/牢实/老实/皮实 半ban 半半拉拉 槌chui 棒槌 袱fu 包袱底儿/包袱皮儿/背包袱/甩包袱 涵han 包涵/落包涵

汉语变调

“一”和“不”的变调 “一”和“不”这两个字,单念时“一”读阴平,“不”读去声,但用在语句中就不一定读它的原来声调。有的人不了解其变化规律,常常把声调读错。 ⒈“一”的变调 A、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或表示序数、基数等时,读原调阴平 例如:说一不二数一数二一班一楼统一划一万一 B、在去声前读阳平 例如:一致一阵一切一块 C、非去声前读去声 例如:一杯一直一早 D、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 看一看试一试等一等 ⒉“不”的变调 A、单念、词句末尾,非去声前均读原调去声 例如:不,我偏不谁敢说个“不”字? 不通不齐不巧 B、去声前读阳平 例如:不但不利不会 C、夹在词语中间读去声 例如:了不起吃不了去不去

上声变调 (1)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去声(非上声音节)前,丢掉后半段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例如: 上声+阴平:百般bǎibān保温bǎowēn打通dǎtōng纺织fǎngzhī海关hǎiguān 上声+阳平:祖国zǔgu?旅行lǚxíng导游dǎoy?u改革gǎig?朗读lǎngdú 上声+去声;广大guǎngdà讨论tǎolùn挑战tiāozhàn土地tǔdì感谢gǎnxia 注:上声音节在轻声前的变调情况要根据轻声音节的情况而定。a、当轻声音节由上声字构成时,前面的上声音节的变调有两种情况,一是变读为阳平,调值时35;二是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例如:阳平:等等děngdeng讲讲jiǎngjiang想起xiǎngqi 半上;嫂子sǎozi碾子niǎnzi姐姐jiějie b、当轻声音节由非上声字构成,前面的上声音节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例如: 阴平:打听dǎting眼睛yǎnjing比方bǐfang 阳平:本钱běnqian老婆lǎopo老爷lǎoye 去声:脑袋nǎodai寡妇guǎfu本事běnshi (2)上声音节在上声音节的前面,即两个上声相连,则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与普通话阳平的调值相同,而后一个上声保持原来的调值不变。例如:

汉语拼音教学指导方法

汉语拼音教学指导方法 汉语拼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是孩子学习普通话的“拐杖”又是孩子认知的桥梁和纽带。说好普通话的关键环节是发音,发音的教学更是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发音是否规范,影响到以后认识汉字、口语交际和学说普通话。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方音辨正指导宜早不宜迟,那么在拼音教学中如何进行方音辨正指导使“拐杖”立起来。我的做法是: 一、规范发音,突破方音辨正难点 对于粤方言地区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舌头的放位问题。抓好发音环节是方音辨正指导的第一步,而发音的关键在于读准音值,而读准音值的难点是发音部位与发音要领不清楚,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略了,他们认为学生跟着老师能发出音就行了,其实不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从根本上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努力做好一看(指导学生看清发音图,认识发音部位)、二摸(亲手指摸发音部位,也可在教具模型上指摸)、三读(多种练读力求当堂到位)、四查(师生、生生互查,对录音自查)四项工作,加强训练,指导学生在源头上学好拼音。 1、借助图画,读准字音。如果教师只是教给学生方法,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难。如果采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亲眼所见是怎么发音的,舌头应该放哪里,气流应该怎样呼出,那学生的思路就会

更清晰。在教学时我除了做好上文说到的四项工作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课本上每一个拼音的学习都配有一幅相应的图画帮助学生学习。如“zh ch sh r”的学习,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教学字母“zh ch sh r”的发音。 2、借助媒介,辨正发音。学生尝试发音,清晰发音要领之后,我们就可以借助录音、多媒体等进行辨正发音练习,让学生反复听音辨读,力争让每个学生发音到位准确。 3、看图说话,巩固读音。 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如:蜘蛛织网图、知了在鸣叫图、小朋友们被雨淋湿了等图片,在说话交流中既巩固读音,又训练说话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激发情趣,诱导参与辨正活动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语言的积累初期,而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老师只是让孩子们简单地一遍一遍地读去写和拼,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按低年级的思维水平和心理特征,想方设法创设拼音教学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不断地去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1、在游戏中强化。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记忆拼音可事半功倍。寓学习于娱乐的教育模式。以喜闻乐见的游戏为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拼音基础。在粤方言中一般是没有舌尖

拼音复习(音变及变调)

拼音练习题 姓名—— 一、一次运动会,有上海、云南、北京、南京、湖北、福建、甘肃、山西、吉林、西安等地运动员入场,如果按音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排在第八位的是()。 二、用音节都是“yi”的字组成词语。 友()战()回()意()()力适() 翻()安()武()便()瘟()()站 三、下面句子末尾都有“啊”字,想一想音变的读法,并写出相应的字。 (1)这儿的花真多啊!()(2)这孩子多可爱啊!() (3)好大的一条鱼啊!()(4)新书买来了,快去看啊!() (5)她唱的多么好听啊!()(6)外面是谁啊!() 四、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看一.看()一.下子()一.只()一.会儿()一.碗() 不.会()不.能()说不.说()不.能()演讲 ..稿() 软绵绵 ..()广场 ..() ..()毛茸茸 ..()湿漉漉 ..()沉甸甸 五、注音 皮袄()——飘()提案()——添()激昂()——将()六、把读轻的字圈出来 骆驼椅子咱们那么石头衣服 七、把“啊”在句子中的正确读音写在括号里。 1.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2. 天怎么不下雨啊!() 3. 啊,这美丽的草塘!() 4. 同学们尽情地唱啊!() 5. 我啧啧地说:“这可真是鲜花的海洋啊!”() 八、在每组音节中找出一个整体认读音节,在下面画“”。 ⑴ chú x? sì dài chan fù ha wyi ⑵ ruì xún zhüo tàn zhì sha künɡ lai ⑶ tòu bō j? tiy fyn wyi yua yàn ⑷ cüo wǔ yǒnɡ bǎn huá pái p?nɡ kū

汉语拼音的音变

一、口语的变调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例示如下: ①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差阳错差强人意 ——(口)变调为chà(阴平变去声):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 ②逮(书)dài:逮逋力有未逮 ——(口)变调为dǎi(去声变上声):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 ③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 ——(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翘胡子 ④塞(书)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的严严实实认识:口语音节语调变化的情况大致为阴阳上声与去声的互相转变,大多情况下是阴平、阳平调变化为去声调。 二、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 由于与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不少多音字的声调即随机发生变化。例示如下: ⑤场(书)chǎng:场合场面场所冷场捧场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áng(上声变阳平):场院圩场外场一场大雨一场好戏 ⑥处chǔ(有动作义):处分处罚处置处理处女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ù(上声变去声):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 ⑦创chuàng:首创创办创举创新 ——chuāng(去声变阴平):创伤创口创痍 ⑧供gōng:供应供养供求提供 —— gòng(阴平变去声):供状招供供品供养(指祭祀)供奉供职供认 ⑨量liáng:量杯测量量身高丈量土地 ——liàng(阳平变去声):数量变量最大限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⑩难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困难(可读轻声)世上无难事 ——nàn(阳平变去声):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 ⑾宁níng:安宁宁静息事宁人 ——nìng(阳平变去声):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⑿强qiáng: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 ——qiǎng(阳平变上声):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 认识: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大致情况也是阴平、阳平与去声调的互变,变为上声的情况相对较少。 三、不同语调环境中的变调 这种变调,常常是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语中,这类变调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汉语拼音字母表及发音方法完整版

汉语拼音字母表及发音 方法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汉语拼音字母表 声母表 bpmfd tnlgk hjqxzh chshrzc syw 韵母表 aoeiuü aieiuiaoouiu ieüeer aneninunün angengingong 字母表AaBbCcDdEeFfGgHhIiJjKkLlNnMm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注意:

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7个音节的韵母用i拼写作zhi,chi,shi,ri,zi,ci,si。 2)韵母er,用作韵尾时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er-tong,"花儿"拼作huar 3)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ê。 4)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a(呀),ye(耶),yao(腰),you (优),yan(烟),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a(蛙),wo(窝),wai(歪),wei (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迂),yue(约),yuan(冤),yun(晕)。ü上的两点省略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音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的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音的时候仍然写成:nü(女),lü(吕)。 5)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 (论)。 6)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拼式简短,ng可以省作η 四、声调符号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 音调歌: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五、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ao(皮袄)。 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方法 a嘴张大,舌位最低,舌面中部微微隆起。 o舌头略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口微开,唇略圆。 e口腔大小、舌位高低与o大体相同,只是嘴角向两边展开。 i开口度小,两唇呈扁平行,上下齿相对(齐齿),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 u开口度很小,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ü发音与i基本相同,只是嘴唇撮成圆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齿背。 y音与i相同,用来跟后面的韵母拼成音节. w音与u相同,用来跟后面的韵母拼成音节 b现将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将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极轻极短,气流较弱,声带不颤动,也不送气。 p发音部位与方法与b相同,只是气流较弱,是送气音。 m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 f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d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 t发音部位与方法和d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口腔送出的气流比较强。 n舌尖顶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 l舌尖顶住上齿龈,不顶满,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ɡ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 k发音部位与方法跟ɡ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比较强。 h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j舌面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面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里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q发音部位、方法跟j大体相同,只是送出的气流较强。 x舌面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我们在进行口语交流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而是根据语意的需要将一连串的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音变。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四个方面。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更自然、更谐调,发音更轻松。 1.1变调 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1.1.1上声变调 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 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211。例如: (上声+阴平)=211+55 百般bǎibān 摆脱bǎituō保温bǎowēn 省心shěngxīn 警钟jǐngzhōng 火车huǒchē (上声+阳平)=211+35 祖国zǔguó旅行lǚxíng导游dǎoyóu 改革gǎigé朗读lǎngdú考察kǎochá

(上声+去声)=211+51 广大guǎndà讨论tǎolùn挑战tiǎozhàn 土地tǔdì感谢gǎnxiè稿件gǎojiàn 上声在轻声前调值也变成半上声211。例如: (上声+轻声)=211+0 矮子ǎizi斧子fǔzi奶奶nǎinai 姐姐jiějie尾巴wěiba老婆lǎopo 耳朵ěrduo马虎mǎhu口袋kǒu dɑi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实验语音学从语图和听辨实验证明,前字 上声、后字上声构成的组合与前字阳平、后字上声构成的组合在声调模式上是相同的。说明两个上声相连,前字上声的调值变得跟阳平的调值一样。变调调值描写为214?35。 例如: (上声+上声)=35+214 懒散lǎnsǎn手指shǒuzhǐ母语mǔyǔ海岛hǎidǎo旅馆lǚguǎn广场guǎngchǎng 首长shǒuzhǎng简短jiǎnduǎn古典gǔdiǎn粉笔fěnbǐ小组xiǎozǔ减少jiǎnshǎo (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三个上声音节相连,如果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未尾音节一般不变调。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i)当词语的结构是双音节+单音节的“双单格”时,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调值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上声+上声+上声)=35+35+214 手写体shǒuxiětǐ展览馆zhǎnlǎnguǎn管理组guǎnlǐzǔ选举法xuǎnjǔfǎ 洗脸水xǐl iǎnshuǐ水彩笔shuǐcǎi bǐ打靶场dǎbǎchǎng勇敢者yǒnggǎn zhě

汉语拼音发音法

汉语拼音发音法 汉语拼音发音法汉语拼音有两种拼读方法: 拼读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例:b+a=ba) 直呼法:先做声母的嘴形再做韵母的音。 拼音有声母和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声母发音较轻快。 韵母又分单韵母和复韵母,只包含一个元音的,叫单韵母;包含几个元音或者由元音、辅音组合而成的,叫复韵母。汉字音节的韵母,由韵头、韵腹和韵尾3个部分组成。韵头,又称介音;韵腹,称元音;韵尾则有元音和辅音尾两种。以“卡”字而论,q是声母,ia是复韵母。i是韵头;a是韵腹一:韵母 a(啊)嘴巴张大,舌位最低,舌身后部微微隆起。 o(喔)嘴巴圆圆,舌身略向后缩,舌身后部稍微隆起。 e(鹅)嘴巴扁扁,舌位高低与o大体相同,只是嘴角向两边展开。 i (衣)牙齿对齐,口形扁平,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稍微隆起。 u (乌)嘴巴尖尖,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ü(鱼)发音与i基本相同,舌尖抵住下齿背只是嘴唇撮成圆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齿背。 二:声母 b (玻)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声带颤动。 p (坡)发音部位与方法与b相同,但是气流较b强,声带颤动。

m(摸)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 f(佛)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d (的)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颤动。 t (特)发音部位与方法和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送出的气流比较强。 n (呢)舌尖顶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 l (勒)舌尖顶住上齿龈,不顶满,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ɡ(哥)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颤动。 k (颗)发音部位与方法跟ɡ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比较强。 h (喝)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j (机)舌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里挤出来,声带颤动。 q (七)发音部位、方法跟j 大体相同,只是送出的气流较强。 x (西)舌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z (资)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声带颤动。

汉语拼音的轻声、儿化和变调

汉语拼音的轻声、儿化和变调 一、轻声 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如兄弟xiōng di(指弟弟)——兄弟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对头duì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 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 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熟记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及标调歌:“见到 a 不放过,没有 Aa 找 o、e,i、u 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 二、儿化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词尾

“儿”变化而来。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如“花儿”写成huār。 韵母儿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儿化了,但原韵母不变,如:“号码儿”(hàomǎr)中的“码”,虽然儿化了,但韵母还是 a;另一种是儿化后,原韵母发生了变化,如:“树根儿”(shùgēnr)中的“根”(gěn),儿化后,它的韵尾 n 丢失,实际读成了shùgēr。由于儿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这样,有些音节本来是不同音的,却变成同音的了。如“针”和“枝”是两个不同音的字,儿化之后,成了“针儿”和“枝儿”,变成读音相同的了。普通话的韵母除了 e、er 不能儿化外(ueng 一般也不儿化),其它韵母都可以儿化。 儿化的主要作用是: 表示温和、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女孩儿、红花儿。 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和性质。例如:一点儿、小米儿。 确定词性。兼作动词、名词或兼作形容词、名词的词,儿化后确定为名词词性。例如:盖——盖儿、尖——尖儿。 区别词义。例如:儿(脑袋)——头儿(带头的、领导人)、白面(面粉)——白面儿(白色的粉末或指毒品海洛因) 普通话中每个音节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音节和音节连续读出,声调相互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来的调值,这种现象叫变调,变调是一种自然音变现象,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影响。 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 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面变成半上,即只读上声的前一半,后一半消失。如:首先、祖国、广大、耳朵。 上声在上声前面,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得跟阳平的调值一样。如:手表、古典、美好、理想。

汉语拼音变调

汉语拼音中的音变 一、变调: 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 2、“一”、“不”的变调 原调单念或在末尾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在非去声前变去声y ī 一 (阴平) 一、二、三 y ī 第一三十一 月 一日 万 天 一年 起 原调单念或在非去声前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 b ù 不 (去声) b ù不!我不。 说(阴平)

不来(阳平) 好(上声) 去 不对 怕 二、轻声: 1、什么是轻声? 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 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ì([名]哥哥和弟弟) 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 能干n énggà([形]有才能,会办事) 能干n é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 言语y ányǔ([名]指所说的话) 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 运气y ùnqì(词组。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 运气y ùqi ([名]幸运) 3、轻声的规律 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 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

是吗他呢看啊走吧 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 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 ③、名词的后缀“子、头”: 桌子椅子木头石头 ④、方位词: 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 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 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 ⑥、表示趋向的动词: 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 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 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 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①、区别词性: 盖(动词)--盖儿(名词) 个(量词)--个儿(名词)

汉语拼音声调发音分析

汉语拼音声调发音分析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普通话声调发音分析 声调的定义 声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声调又叫字调。在汉语里,音高的升降能够区别意义,这种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升降叫做声调,又叫做字调。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马”(mǎ)和“骂”(mà)就是靠声调区别意义的。普通话里“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的不同声调和音长、音强都有关系,但是,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音高则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越低。发音时,声带越紧,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声带越松,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少,声音就越低。在发音过程中,声带是可以随时调整的,这样就造成种种不同的音高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声调。 声调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声调的音高和音乐中的音高是有区别的。音高有两种,即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音乐中的音高属于绝对音高,在音乐里,如C调的1,不管谁来唱,也不管用什么乐器来演奏,音高都是一样的,绝对音高在语言里没有区分意义的作用,例如“天”,用低音5度读它和用高音5度读它意义都不会发生变化,还是“天”的意思。声调的音高则是相对的,不要求音高频率的绝对值。由于人的嗓音高低各不相同,声调高低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发得同样高。女人和小孩儿由于声带比成年男子短一些、窄一些、薄一些,所以他们的声调音高要比成年男子高一些;同一个人情绪紧张激动时,声带会控制得紧一些,所以这时他的声调音高要比平时情绪平静时高一些。此外,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象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 声调是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决定的。音乐中的也是由决定的,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像从一个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5度,最低为1,最高为5。有四个声调:,,,。 声调的高低升降主要决定于音高,而音高的变化又是由发音时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发音时,声带越紧,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音高就越高;声带越松,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越少,音高就越低。在发音过程中,声带可以随时调整,有时可以一直绷紧,有时可以先放松后绷紧,或先绷紧后放松,有时松紧相间。这样造成的不同的音高的变化,就构成了不同的声调。 声调(英语:Tone)的完整意义是指音节在发音过程中的高低抑扬性(音调,或称音高)及顿挫性(韵尾或闭塞音)。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音调高低可以由阿拉伯数字的调值表示,模仿音阶1-5。调值55表示音节的调高相当于5(so),时长两拍。要准确地确定一个声调的调值,需要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来记录和分析。声调不同会导致相同辅音和元音的音节和词语含义不同,此即所谓的变调时所造成之语意歧异性。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流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而是根据语

意的需要将一连串的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音变。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四个方面。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更自然、更谐调,发音更轻松。 1.1 变调

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1.1.1上声变调 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只有在单念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调, 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211。例如:

(上声+阴平)=211+55 百般bǎibān 摆脱bǎituō保温bǎowēn 省心shěngxīn 火ng ōngzhǐj警钟 chē车huǒ =211+35(上声+阳平)u oyóǎgu祖国zǔó旅行lǚxíng 导游d ochéig 朗读lǎngdú考察kǎá改革gǎ (上声+去声)=211+51tiǎozhàn tǎolùn 讨论挑战nd广大guǎà

稿件gǎojiàn感谢土地tǔdì gǎnxiè 211上声在轻声前调值也变成半上声。例如:(上声轻声)=211+0+ nǎinai奶奶fǔzi 矮子ǎizi斧子 lǎopo老婆 wěiba尾巴 jiějie姐姐. 耳朵ěrduo 马虎mǎhu 口袋kǒudɑi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实验语音学从语图和听辨实验证明,前字上

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

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 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ai: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读音轻短。 ei: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嘴角向两边展开。 ui:发音时,u 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 ei,嘴形由圆到扁。 ao: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后缩,舌根向上抬,嘴形拢成圆形,轻轻的滑向 o。ou:发音时,先发 o 的音,嘴唇渐收拢,舌根抬高,口型由大圆到小圆。 iu:发音时,先发 i,然后向 ou 滑动,口型由扁到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