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动者网络理论新

行动者网络理论新

行动者网络理论新
行动者网络理论新

行动者网络理论

一:三个代表性人物介绍

1、米歇尔·卡龙(Michel Callon):

2、约翰·劳(John law):

3、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

二: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提出的背景

1、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的基本思想可以从曼海姆的两本著作《知识社会学问题》、《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得到,即:知识经常形成一种社会历史过程,既能巩固现存的啊社会秩序,又能推动社会变迁,知识无法脱离社会现实存在,有其社会根源并且受到社会的制约。也就是说1、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并非由其内在逻辑决定,而是由社会存在决定。2、社会存在不仅决定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还直接影响知识的形式和内容。但这个理论的问题是把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对立起来。进而导致以莫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的诞生。

2、莫顿社会学及其缺陷

严格意义的科学社会学,即由专业社会学家运用社会学的概念,方法对科学进行研究,是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莫顿在1938年发表的《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为奠基性的著作。在批判的继承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莫顿为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出现了,他的理论主要指科学的体制化气质和科学的社会组织运行两个方面。他认为:科学知识是由体制目标所规定的普遍性标准的产物,科学规范则能够保证创造系统有效的知识,社会因素(如科学家的情感、信念、偏好、科学共同体的外部环境或科学活动面对的社会现实)均不会渗透到科学的认知层面,都不会决定性的影响科学知识的生产和评价过程。

这个理论只对科学体制方面做了分析,而不讨论科学知识本身的社会学。也就是说,在莫顿那里,科学知识的认识内容是一个“黑箱”,莫顿把科学和技术作为一黑箱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中进行研究,但他并不像揭示此黑箱的要素及内部结构,而是侧重于从社会学功能分析的角度探讨科学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并没有意识到将科学内容当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科学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转向

鉴于莫顿的这一缺陷,科学知识社会学强调知识社会学的原理推进到科学知识生产关键部位,即与知识内容直接相关,不像莫顿,他们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由科学家发现的客观事实组成,不是对外在自然界的客观反映和合理表述,而是由科学家在实验室制造出来再加上各种修辞手段整理出的将其说成是普遍真理的知识。一切科学知识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因素的参与作用形成的。这种研究思路或策略被称为社会建构论。

4、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

早起的拉图尔是支持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思想的。日拉图尔和伍尔加合作出版的《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这里拉图尔以布鲁尔的强纲领为指导,对科学知识的生产进行微观研究。

到了80年代中期,拉图尔与同事卡龙,劳合作倡导“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以其为研究纲领,“巴黎学派”正式成立。值此,一些英国学者和爱丁堡学派和巴斯学派指责其违背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基本纲领。

1986年《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出第二版,拉图尔将其名改成《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

1986年卡龙《行动者网络的社会学:电动车案例》一文中明确阐明了行动者网络理论,主张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新的行动者。

1992年,拉图尔在《社会转向之后的进一步转向》中,公开提出要抛弃布鲁尔的强纲领,指责强纲领的对称性原则实际上是不对称的,并另外提出新的对称性原则--广义相对性原则。

总之,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产生并不是偶然,莫顿学派的保守性和科学

知识社会学的科学之社会研究的不对称性都促使了拉图尔展开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方法对科学事实进行分析。从而诞生了行动者网络理论ANT。

三:行动者网络理论(ANT)

1、行动者网络理论,英文名:Actor-Network Theory。它的主要含义是:行动者网络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M ichel Callon 和Bruno Latour提出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该基本理论研究了人与非人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并形成的异性网络,认为科学实践与其社会背景是在同一整个过程中产生,并不具有因果关系,它们相互建构、共同演进,并试图对技术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进行整合,把技术的社会建构向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建构扩展。它的基本思想是:科学技术实践是由多种异质成分彼此联系、相互建构而形成的网络动态过程。其基本的方法论规则是:追随行动者,即从各种异质的行动者选择一个,通过追随行动者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以此行动者为中心的网络建构过程。

行动者网络,可以拆开来看,行动者和网络两个概念。

1、什么是行动者?

与之前的社会学家定义的行动者不同,拉图尔的行动者是广义的行动者,既可以指人类(actor),也可以指非人的存在或力量(actant)。此行动者的意愿需要通过代言人或是代理人来表达。但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必须进过磋商才能获得该对象代言人的资格。在《科学在行动》一书中,拉图尔认为科学是一个人类与非人类两者相互作用的场域,在这里,任何一方都未被赋予特别的优先权。

2、什么是网络?

网络这个词暗示了资源集中于某些地方——节点,他们彼此联系——链条与网眼,这些连接使分散的资源结成网络,并扩展到所有角落。拉图尔引用网络这个词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以同等的身份并入其中,以避免传统社会学和哲学关于自然和社会、主观和客观之间的二元对立的划分。在拉图尔的思想中,自然和社会不存在根本的对立,相反,他们完全是一体的,他们都是网络中的元素,在网络中相互运动,彼此共生!

3、有行动者组成的网络是如何连接的呢?如何相互作用的呢?

转译:转译是连接行动者组成的网络的。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靠转译来完成。ANT的转译是指行动者不断努力把其他行动者的问题和兴趣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出来。所有行动者都处于转译和被转译之中,意味着某一行动者的角色是通过其他行动者得到界定的。转译的成功是通过必经之点完成的,卡龙认为,转译所界定的角色作为必经之点表明的是这种角色是被转译要素的必然选择。也就是说,要获得成功的转译,就要使被转译者满意于进入网络后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实现主要通过问题化,引起兴趣,招募成员或成员注册和动员这四种方式完成。拉图尔对此作了一个很形象的解释:给我一个实验室,我能够举起世界。

4、在行动者网络影响下的科学研究活动

行动者网络理论是拉图尔及巴黎学派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导纲领。在行动者网络影响下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A:建构科学:实验室研究在拉图尔的《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开创了科学研究的社会建构论的实践转向。他们认为科学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知识,而更应该是实践活动的集合,是过程的集合。从而开创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研究的实践转向。B:重塑社会:科学在行动1986年《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第二版删除了社会两字,变成《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解释了,通过一个巨大的网络,行动者可以吧外部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一并置于实验室中得以重构。C:自然与社会间对立的消解:法国的巴斯德化ANT对科学、自然和社会构成的无缝之网并不是停留在理论陈述上,而是诉诸于经验的解说。1988年拉图尔《法国的巴斯德化》一书,拉图尔通过考察巴斯德的微生物实验室的扩展与法国社会结构之间的共生关系,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行动者网络的成功建构过程。在此,拉图尔解构了科学知识与社会结构的实在性,消解了现代科学观中的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提出以系统的网络法则理解行动中的科学和重塑中的社会,为理解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2、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国外

有关巴黎学派的文献研究拉图尔本人的学术成就,是建立在巴黎学其他杰出学者的工作基础之上的。卡龙和劳关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都为图尔的学术成就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卡龙是巴黎学派的先驱人物之一。

1980年,卡龙发表了《Struggles Negotiations to define what is Problematic and what is not:the SociologyTranslation》(可译为《在斗争与磋商中界定问题:转译的社会学》)一文,这篇文章中,卡龙从法国哲学家塞莱斯(Serres)那里引入了(translation)概念,建立了初步的动态社会结构模型。

1986年,卡龙在《The Sociology of an Actor-Network:the Case of the ElecVehicle》(可译为《行动者网络的社会学——电动车案例》)一文中尝试解释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提出了三个新概念:“行动者网(actor-network)、“行动者世界”(actor world)、“转译”(translation)。这三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实验室微观的与宏观的双重结构。卡龙所界定的行者网络概念中,各类行动者在结合为网络的同时了塑造了网络。这意味着他同意有科学的因素和社会的、经济的背景之区分,打破了人与非人的区别。此不管是人类还是非人类都被看作是网络中的行动者,而不应该将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个人的同组织的加以区分。因此,在卡龙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外的和内部的(即来自社会的因素和来自技术自主的逻辑要素)二元区分。

1986年,卡龙又发表了一篇颇有的争议的文章《Some Elements Sociology of Translation:Domestication of the Scallops and the Fishermen of SBrieuc Bay》(可译为《转译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圣柏鲁克湾的扇贝养殖和民》)。这篇文章中,卡龙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时试图彻底贯彻“对称性原则要求对等地看待网络中自然的“行动者”(如扇贝)与社会的“行动者”(如海学家、渔民)。这种关于不同实体间的对称性的论述,引起了学界的轰动这篇文章也成为被人评论、批判最多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文献。

劳也是巴黎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劳的研究沿袭了卡龙的研究方法,即不

在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区分。所不同的是,劳强调了在异质型网(heterogenous network)的建构中,当敌对的和偶然的力量威胁到网络的稳性时,网络的稳定

性是如何保持的。

1986年,劳发表了《On the Methods of Long Distance Control:VessNavigation and the Portuguese Route to India》(可译为《长途控制方法:葡萄到印度的海上交通》)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劳以15世纪葡萄牙人航海扩为案例,进一步发展了行动者网络理论。描述了行动者网络实质上是关系或过程的社会学,它是一个态的过程,它将组织、装置、设备都看成是相互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是异质的,它们具有不确定性和充满争论的征。

拉图尔正是在吸收了卡龙和劳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独特的人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行动者网络理论。

有关拉图尔本人文献的研究前面关于科学的社会建构论研究和技术社会建构论研究中都涉及到了拉图尔的思想。拉图尔本人著作颇丰,除了科研究,拉图尔还进入了诸如组织研究、市场与经济研究、政治人类学、环境治学、宗教学、法律、艺术等许多社会科学领域,这里主要以介绍科学技术究方面的文献来论述他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1979年拉图尔和伍尔加合作出版了《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一书,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就是认为科学事实不受自然的约束,而是被社建构的,或者由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制造的。这本科学人类学著作此后成为科知识社会学实验室研究的经典著作,也成为了社会建构论的经典著作。这部品中利用了大量的符号学和民族志方法。写作这本书的时候,行动者网络理虽然还没有被明确地提出来,但书中对实验室的微观分析、科学事实的建构析已经深深的蕴涵了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理念,它迈出了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最要的第一步。

1987年,拉图尔出版了《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的阐释了行动者网络理论。这本书作为行动者络理论的应用范本,被巴黎学派奉为唯一的一本教科书式的作品[14]。1986年,巴黎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之一——卡龙在《The Sociology ofActor-Network:the Case of the Electric Vehicle》(可译为《行动者网络的社学:电动车案例》一文中明确阐明了行动者网络理论,主张科学研究的意义在发现新的行动者[15]。拉图尔接受卡龙的提法,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应用到科学实的分析中。

拉图尔将科学视为一连串的行动,视为一个形成、制造结论的过程。他现,在这个过程中,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争论”和“修辞学”起着至关重的作用。他“揭发”了科学与修辞学之间的隐秘关系,从而否定了科学作“真理”的特权。最终,这个过程暂时的终点,就是此刻的科学成果,而此它就成为一个黑箱(black box)。拉图尔在他以前的实验室研究中考察的焦点是科学事实的微观构造,此

他试图将这种考察科学活动的人类学方法扩展到“科学、技术与社会”这个宏观层面上。他指出,对实验室的研究要破除“内部”与“外部”的别、“微观”水平和“宏观”水平的区别。他指出,我们通常把“实验室”义为“知识的生产场所”,而实际上知识生产活动并不局限于通常的围墙内实验室,随着知识活动的实际展开,“实验室”的构造也随之扩展。我们“追踪工作中的科学家和行动中的科学”,将研究视角转向宏观层次的科学究,导向对实验室的扩展构造、实验室在社会中的定位及其型塑社会的力量考察。通过这种考察,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科学家在所谓的实验室“外部”动,同科学界、政府、生产部门、用户、传媒、公众保持着联系。一旦这些系中断,实验室内部的研究工作将陷入停顿。因此,我们不能将实验室内部外部做出完全的区分,而应该将他们纳入到网络中,用网络的概念对他们进解读。

1988年,拉图尔又出版了《The Pasteurization of France》(可译为《法国的巴斯德化》)一书,拉图尔考察了巴斯德微生物实验室的扩展与法国社会构的变迁之间的共变关系,进而展示了一个“行动者网络”是如何成功的建起来的。在这个案例中,拉图尔也明确的引入了非人的行动者,这里的“行动者不仅包括巴斯德、农夫、内科大夫、兽医,还包括母牛和微生物等。巴斯德成功在于他结成了一个强大的异质行动者网络,这个网络同时建构和重构了生物学和法国社会。通过巴斯德这个案例,拉图尔推出了如下结论:首先,“社会”在很大度上是科学活动的结果;其次,我们发现了科学力量的源泉——实验室。次,我们发现,实验室本身的构造包含了农场主、农业协会、兽医、卫生学乃至普通公众等等异质行动者。可见,知识的成功构造以成功转译相关社行动者的兴趣并赢得其支持为前提,实验室不是封闭的实验室,实验室的构必须纳入社会行动者。

拉图尔也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发表了一些重要的文章,如1992年出版《Aramis,or the Love of Technology》(可译为《阿拉米斯或对技术的爱》)书。

这是一部才华横溢的、具有原创性和风格独特的著作,一部科幻小说般作品,这部作品中,他对法国80年代的一个高技术的自动化地铁系“ARAMIS”(Arrangement in Automated trains of Independent ModulesStation)进行了一种田野调查式的案例研究。在这个案例中,拉图尔站在宏观分析立场论述了在一个多元的技术转换系统中,包括技术本身在内的行动者如何转译和磋商并最终达成一致的。随后,1993年,在《Ethnography o'high-tech'case:About Aramis》(可译为《高技术案例的人类学研究——关于拉米斯》)一文中,拉图尔又对“ARAMIS”这个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括了关于“ARAMIS”论争的主要观点,突出强调了现代科学与技术中关于理、效率、生产力等概念的建构,并告诉读者,在飞跃发展的技术领域中,论是人工的系统还是自动的系统都需要我们去认真的研究,不要对机械系统自动系统过分地依赖。拉图尔的学术研究十分多元化。20年来他一直改变着研究主题和研究域,除了科学研究,拉图尔还进入了诸如组织研究、市场与经济研究、政治类学、环境政治学等许多社会科学领域。此外,他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概念也断发生变化。例如,1999年,他在《On Recalling ANT》(可译为《关于取消行动者网络理论》)这篇文章中,开篇就说:“谢谢你们让我这样一个从来不(明确)使‘行动者-网络’(Actor-network)这个词的人做这次会议的主题发言”认为“行动者网络理论”这是一个可怕的表达。他说“我在这里不是要称赞动者网络理论,而是要亲手埋葬它”,他认为“行动者网络理论(这个词中四样东西都是不匹配的,包括“行动者”(actor)、“网络”(network)、“论”(theory),甚至这其中的连字符号,“我要将这四处误用作为埋葬行动者络理论的棺材的板钉”。但他后续的研究,在《重塑社会——行动者网络论导言》这部最新的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介绍作品中他又转了一个180度的弯,他说“为其它的行动者写作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作品,这项工作非常适我”,他还说“我要为我在《On Recalling ANT》(可译为《关于取消行动网络理论》)这篇文章中所采取的极端立场表示道歉,那时我批判的这个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所有元素,甚至包括这个连字符号,但现在我要为所的这些辩护,包括这个连字符号”。在《Reassembling the Social: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Theory》译为《重塑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导言》)这最新的一部巴黎学派的代表中,拉图尔站在一个社会学家的立场,系统的总结了他此前的思想,认真的理了行动者网络理

论的理论脉络,扩宽了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理论视域。通过以上这几部重要的著作,拉图尔开创并发扬了巴黎学派的研究纲领掀起了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的热潮,奠定了他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的重要位。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他的作品被引用次数甚至比德里达还要多。正如蒂所评价的:拉图尔处于库恩掀起的学术思潮的最前沿。本文试图对拉图尔

行动者网络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并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指导下,反身研究他科学事实建构。

国内

随着拉图尔在西方学术界知名度的提高,国内学者对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综观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我们会发现这种引介与研究还比较初步,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层面的断裂上。

从刘珺珺在1990年出版的《科学社会学》一书中开始将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新技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引介入中国学术界以来,后期的一些重要作品都是沿循着刘君君的传统没有突破。

1994年,李三虎、赵万里又发表了《技术的社会建构:新技术社会学评介》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将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新技术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一,站在技术社会学的宏观立场分析了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理论渊源和主要观点。但是对行动者网络理论本身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

之后,李三虎又发表了《当代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述评》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根据西蒙栋(Sismondo)所划分的“强”与“弱”的社会建构论观点,将拉图尔的实验室研究纳入强社会建构论之中而认为“行动者网络理论不再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风格”。这里他将实验室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截然二分显然是一种认识上的断裂。

2002年,赵万里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科学的社会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又提出这样的观点“行动者网络理论纲领并没有取消建构论的立场和方法”。这可以看作是作者对其之前观点的一个隐晦的修订,也可看出国内学者对拉图尔的思想的本真内涵的进一步迈进。

此后国内的一些学者关于拉图尔的思想进行了一些论述:如肖峰的《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及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关系》、王汉林的《“技术的社会形

成”研究路线简介》、邢怀滨和孔明安的《技术的社会建构与新技术社会学的形成》、许良的《技术哲学》等。这些作品都是将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三大理论之一进行平行论述,论述这三大理论与技术决定论的对立,论述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渊源。但都是一些笼统的概括,对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理论全貌和本质内涵尚没有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轮廓。

另外,谢周佩在《两种文化与“行动者网络理论”》一文中认为行动者网络理论试图通过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作为建构的实践活动,来为两种文化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为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创造新的平台。曾晓强在《拉图尔科学人类学的反身性问题》一文中,探讨了科学人类学的反身性问题,即建构论如何适用于科学人类学自身的问题。贺建芹的《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文评析了拉图尔在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科学人类学的方法。他们的这些论述,都从一个侧面对拉图尔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丰富了国内对拉图尔的研究深度,但却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整体样态。

2003年,北京大学的刘阳发表了《拉图尔的理论定位》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细致地梳理了拉图尔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渊源及其争论。驳斥了赵万里在拉图尔的学术定位上的一些误区,提出“他(拉图尔)始终是一个‘社会建构论者’”。但作者本人还是没有给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具体样态。

在盛晓明《巴黎学派与实验室研究》及其学生曾晓强的《科学实践的人类学:考察创制中的科学》这一系列研究中,他们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更进一步,将拉图尔的科学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令人耳目一新。但总体来看,他们的研究没有去深入的分析行动者网络本身的理论内涵,没有具体说明一个行动者网络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他们把行动者网络理论直接当成了一个黑箱,一个工具去使用,这种做法难免有失偏颇。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对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还是非常初步的,而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显然不够的。因此,本文的写作将主要以拉图尔的个人网站及国外相关期刊索引为依托,系统的研读拉图尔的主要作品、试图厘清拉图尔的学术发展脉络,系统整合出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论点,然后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指导下,反身研究他的科学事实建构,并尝试着对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进行评述。这既是对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尝试性探索,又

是介绍当代国外知名学者学术思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将有助于历练自己的研究能力,有利于我以后的工作及学术研究。

四、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思想内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由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尔,卡龙和劳为核心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巴黎学派,对实验室研究遇到的内部和外部、认识和社会、宏观和微观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验室人类学研究及法国后结构主义,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即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该理论以1987年拉图尔《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追随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开端。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实质就在于通过把科学研究的制造场地--实验室与广泛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打破传统的人与非人,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力图沟通了科学知识的微观研究与科学文化的宏观社会体制之间的分野。

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意义

首先,拉图尔将关系思维引入到社会学的分析中。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拉图尔颠覆了传统的认识论观念,强调关系性的思维。在网络中将人与非人置于同等的地位,自然与社会不再是巍然屹立认识论中的两极。要在人与非人、自然与社会的互生的关系中寻求社会的稳定点。这一思想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共鸣,成为20世纪后期整个哲学界的一个重要潮流。

其次,拉图尔将过程思维引入到对科学的研究中。行动者网络理论描述的是一种动态的关系,要求我们去追随行动中的科学。科学是一连串的行动,是形成科学、制造结论和物品的过程。强调我们对科学的研究必须以科学知识生产者的当下活动为出发点,或者说要跟踪科学家们构造科学知识的动态过程。这种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分析,沟通了知识生产者(科学家)和生产成果(科学知识),避免了科学研究的黑箱化。这无疑是我们理解科学事实的更先进的方

法。拉图尔对科学知识进行的人类学研究的意义就在这里。

第三,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对我们扩展科学研究的视野,明确未来科

学社会学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意义。行动者网络理论以雄辩的事实说明了,真正从事科学的人们并不都坐在实验室里,相反,实验科学家的存在只是因为有更多的人在实验室以外的其他地方从事科学。社会才是科学活动得以可能的真正基础和深层原因。这就扩展了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视野,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微观的实验室,而要站在社会这个大的视域下,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动态网络分析方法,充分调动网络中各种因素的积极性,促进我们的科学研究向更深一步迈进。从而为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关系提示了新的研究视角,并直接开辟了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强盛学术景观。

六、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看法

1、对理论本身的评价

积极:

1)、研究视角独特,方法新颖

2)、独特的研究对象

3)、将关系思维引入到科学实践的分析中

4)、过程思维引入到对科学的研究中

局限:

1)、过分强调非人因素在网络中的重要性

2)、非对称的科学

3)、变动的本体

4)、相对主义的困境

2、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评价

1)、在各个领域。如奶粉事件。

七、结论

本文通过对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从对科学实验室的微观研究,到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科学事实分析,拉图尔都认为科学论文是一种修辞术的产物、科学知识是磋商的结果,体现了的建构主义特征,二者具有逻辑传承性,国内学者对二者区别对待是不合理的。

2.拉图尔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通过广义的对称性原则消除了人与非人的界限,将行动者的概念扩展到了自然领域,网络中既可以包括人类行动者也可以包括非人的行动者,非人行动者的意愿可以通过代理者表达出来。

3.在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中,一个行动者网络的建构过程如下:首先绘制此网络的脚本,界定此网络所要解决问题;然后招募相关成员,通过转译他人的兴趣,将他们纳入到了这个网络中来;其次通过简化使被吸引的群体保持一致,控制他们的行为;最后并置网络中的所有元素,将它们系统的整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各种异质行动者组成的行动者网络。

4.行动者网络就是异质行动者建立网络,发展网络以解决特定问题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这种动态网络的研究对象是行动中的科学和重塑中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实质在于,通过把科学研究的制造场地——实验室与广泛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打破传统的人与非人、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的行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力图沟通了科学知识的微观研究与科学文化的宏观社会体制之间的分野。

5.拉图尔将关系思维和过程思维的观点引入到对科学事实的分析之中,这扩展了我们科学研究的视野,指出了未来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但他在理论上具有反科学合理性、反方法论普遍主义、反实在论等后现代特征,在实践中存在对非人因素过分强调、对科学进行非对称性解读等局限。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实际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实际应用 摘要:本文就主要讲述一下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特别是BP神经网络原理,以及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神经网络、BP算法、鲁棒自适应控制、Smith-PID 本世纪初,科学家们就一直探究大脑构筑函数和思维运行机理。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对大脑有关的感觉器官的仿生做了不少工作,人脑含有数亿个神经元,并以特殊的复杂形式组成在一起,它能够在“计算"某些问题(如难以用数学描述或非确定性问题等)时,比目前最快的计算机还要快许多倍。大脑的信号传导速度要比电子元件的信号传导要慢百万倍,然而,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比电子元件的处理速度快许多倍,因此科学家推测大脑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思维方式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复杂并行信息处理系统。1943年Macullocu和Pitts融合了生物物理学和数学提出了第一个神经元模型。从这以后,人工神经网络经历了发展,停滞,再发展的过程,时至今日发展正走向成熟,在广泛领域得到了令人鼓舞的应用成果。本文就主要讲述一下神经网络的原理,特别是BP神经网络原理,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1.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因为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和动物的神经网络的某种结构和功能的模拟,所以要了解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生物神经元。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看出生物神经元它包括,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质与细胞膜组成;

轴突:是从细胞体向外伸出的细长部分,也就是神经纤维。轴突是神经细胞的输出端,通过它向外传出神经冲动;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许多较短的树枝状分支。它们是细胞的输入端,接受来自其它神经元的冲动;突触: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既是神经末梢与树突相接触的交界面。 对于从同一树突先后传入的神经冲动,以及同一时间从不同树突输入的神经冲动,神经细胞均可加以综合处理,处理的结果可使细胞膜电位升高;当膜电位升高到一阀值(约40mV),细胞进入兴奋状态,产生神经冲动,并由轴突输出神经冲动;当输入的冲动减小,综合处理的结果使膜电位下降,当下降到阀值时。细胞进入抑制状态,此时无神经冲动输出。“兴奋”和“抑制”,神经细胞必呈其一。 突触界面具有脉冲/电位信号转换功能,即类似于D/A转换功能。沿轴突和树突传递的是等幅、恒宽、编码的离散电脉冲信号。细胞中膜电位是连续的模拟量。 神经冲动信号的传导速度在1~150m/s之间,随纤维的粗细,髓鞘的有无而不同。 神经细胞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学习功能并有遗忘和疲劳效应。总之,随着对生物神经元的深入研究,揭示出神经元不是简单的双稳逻辑元件而是微型生物信息处理机制和控制机。 而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对生物神经元进行尽可能的模拟,当然,以目前的理论水平,制造水平,和应用水平,还与人脑神经网络的有着很大的差别,它只是对人脑神经网络有选择的,单一的,简化的构造和性能模拟,从而形成了不同功能的,多种类型的,不同层次的神经网络模型。 2.BP神经网络 目前,再这一基本原理上已发展了几十种神经网络,例如Hopficld模型,Feldmann等的连接型网络模型,Hinton等的玻尔茨曼机模型,以及Rumelhart 等的多层感知机模型和Kohonen的自组织网络模型等等。在这众多神经网络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 这里我们重点的讲述一下BP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50年代,但一直进展不大。直到1985年,Rumelhart等人提出了误差反向传递学习算法(即BP算),实现了Minsky的多层网络设想,其网络模型如下图所示。它可以分为输入层,影层(也叫中间层),和输出层,其中中间层可以是一层,也可以多层,看实际情况而定。

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遇到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8b907867.html, 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网上市场是一个虚拟市场,它是由一群上网的人口组成的,也被看成是一个不同分块的市场的集合。经过十年快速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在当今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谁掌握了消费者的心理,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取得主导地位。 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及变化 由于互联网商务的出现,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互联网迅速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主权地位的提高;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化。 (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网络用户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个体消费者,他们的购买行为决定了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要做好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就必须对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网络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在近代,由于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发展,使消费者的个性被淹没于大量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洪流之中。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又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 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网络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国别、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因而会产生明显的需求差异性。所以,从事网络营销的厂商,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和营销策略 (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网络用户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个体消费者,他们的购买行为决定了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要做好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就必须对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网络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在近代,由于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发展,使消费者的个性被淹没于大量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洪流之中。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又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网络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国别、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因而会产生明显的需求差异性。所以,从事网络营销的厂商,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产品的构思、设计、制造,到产品的包装、运输、销售,认真思考这些差异性,并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3、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消费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或许这种分析、比较不是很充分和合理,但消费者能从中得到心理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或减少购买后产生的后悔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和人类需求心理稳定和平衡的欲望。 4、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互动意识增强 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由生产者、商业机构和消费者组成,其中商业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5、追求方便的消费过程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没有的乐趣。今天,人们对现实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的趋势: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程度高的消费者以方便性购买为目标,他们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另一部分消费者,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乐趣。今后,这两种相反的消费心理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并存。 6、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化 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消费者会利用在网上得到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对企事业单位的采购人员来说,可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计算程序,迅速比较进货价格、运输费用、优惠、折扣、时间效率等综合指标,最终选择有利的进货渠道和途径。 7、价格仍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惟一因素,但却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肯定要考虑的因素。网上购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普遍

国开期末考试《消费者行为学(网络核心课)》机考试题及答案(第7套)

国开期末考试《消费者行为学(网络核心课)》机考试题及答案(第7套) (试卷号0879,整套相同,但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绿色营销的推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定义为纯粹的()。 【A】:消费行为 【B】:个体行为 【C】:企业行为 【D】:产品推销 答案:C 2、网络营销是一种以()为主导的营销方式。 【A】:销售商 【B】:消费者 【C】:经营者 【D】:生产者 答案:B 3、根据霍夫斯塔德提出的四个维度,人们对在组织或机构内对权力较少的成员的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被称为()。 【A】: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B】:权力距离 【C】:不确定性规避 【D】:男性化和女性化 答案:B 4、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被称为()。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答案:D 5、按消费者购买目标选定程度,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提出各个备选方案,每个方案都有几种不同结果可以知道,这种决策属于()。 【A】:全确定型 【B】:半确定型 【C】:不确定型 【D】:未确定型 答案:B 6、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社会判断理论的典型表现就是()。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记忆 【C】:选择性扭曲 【D】:选择性思维 答案:C 7、由于经验或实践的结果而发生的持久或相对持久的适应性行为变化,称为()。 【A】:学习 【B】:认识 【C】:知觉 【D】:思维 答案:A

8、先向对方提出一个小要求,再向对方提出一个大要求,那么对方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会增加的顺从技巧被称为()。 【A】:折扣技巧 【B】:滚雪球技巧 【C】:门前技巧 【D】:脚在门内技巧 答案:D 9、关于顺从的正确表述是()。 【A】:情绪好的时候人们顺从的可能性更大 【B】:合理的原因往往增加顺从的难度 【C】:互惠性将阻碍顺从现象的发生 【D】:预先的讨好和奉承对增加顺从没有效果 答案:A 10、“踏脚进门技巧”的推销技术利用态度形成理论中的()。 【A】:平衡理论 【B】:自我知觉理论 【C】:社会判断理论 【D】:和谐理论 答案:B 11、西尔斯说服模型认为,在说服信息非常复杂时,最好的信息呈现方式是()。 【A】:视觉信息 【B】:听觉信息 【C】:书面信息

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分析

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分析 摘要:消费者购买行为即消费者受营销和环境的刺激产生需求直至最终作出购买决策的整个过程。消费者购买行为主要受外部因素和个人因索的影响。外部决定因素包括:文化影响、社会影响和家庭影响。个人决定因素包括: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收人、生活方式、个性、自我观念以及心理因素等等。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是指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认识消费者购买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其购买行为的因素。 一影响因素 1、文化因素:文化背景是决定人们欲望和行为的最基本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消费者所具有的教育文化水平、所处的亚文化群、以及社会阶层等对其购买行为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族群和网络文化。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愈加重视,院校的低位水平、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消费者所处的家庭、社会地位、生活群体等对其购买行为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和家庭状况。 3、个人因素:网络消费者的行为或购买决策不仅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其个人特征的影响,诸如性别、所处年龄阶段、受教育程度、经济收人、个性以及使用互联网的熟练程度等方面都会对此产生一定的作用。对于宿州学院来说,虽然主要的消费群体是介于16~25之间的年轻群体,但主要的决策权却在他们的家长手中。 4、网络购物环境:网络购物环境,特别是网络购物的安全性是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有时,消费者可能会由于安全因素而放弃网上消费。其次,消费者使用的网络速度状态、网站上页面打开和更新速度的快慢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5、心理因素: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网络消费具有与众不同的心理优势。它是一种消费者以自身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消费方式,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既能满足消费者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又能满足价格重视型消费者的需求。但消费者现阶段对网络资料的真实度缺乏信任,比如有些消费者在网上查看产品的相关资料,但仍然选择实地购买。消费者的动机、信念和态度、学习和直觉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题)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消费者行为学(本科)》复习题 1. 根据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提出的血型说,胆大好强、意志坚强且有支配欲的人属于() A. A 型 B.B 型 C.AB 型 D.O 型 2.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A. 询问法C. 实验法 B. 投射法D. 检验法 3. 对消费者注意类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既有一定目标,亦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注意是有意注意 B. 消费者有目的地对消费对象产生兴趣,即使不进行意志努力仍可保持注意,这就是有意注意 C. 消费者的情绪状态也可能引发无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 “个体的行为并不是由行为结果的强化来决定,而是由个体对目标的期待来引导”指的是() A. 观察学习 B. 顿悟学习 C. 潜伏学习 D. 方位学习 5. 以下关于动机理解正确的是() A. 动机是一种行为或活动 B. 动机不是个体行动或活动的直接原因 C. 动机对个体的活动仅具有引发和发动的功能 D.动机对个体行为或活动起到维持和强化的作用 6. 下面不属于常用的综合指标法是() A. 沃纳指标 B .教育职业综合指标 C. 都市地位指标 D. 社会地位指标霍林舍社会地位指标 选择题

7. 消费者行为学与一下那种学科相关( ) A. 管理学 B. 社会学 C. 信息科学 D. 营销学 8.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A. 指向性和选择性 B. C. 指向性和集中性 D. 9. 下列学习理论理解错误的是( ) A. 与消费者行为学密切相关的认知学习理论主要是顿悟学习理论、方位学习 理论、潜伏学习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 B. 与消费者行为学密切相关的行为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式条件反射和操作式 条件反射 C.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和洞察能力 D. 行为学习理论关注的重点是学习的心理过程,又称刺激 -反应理论 10. 解决家庭购买决策冲突的常用策略之一有( ) A. 政治组合 B. 家长独裁 C. 意志强加 D. 家长退让 11. 第一次提出将心理学应用于广告之中的心理学家是( ) A. 凡波轮 C. 科普兰 B. 盖尔 D. 斯科特 12. 根据与消费者接触方式的不同,询问法可分为当面询问、电话访谈和( ) A. 网上访谈 C. 网上问卷 B. 邮寄问卷 D. 非正式访谈 13. 变化刺激角度引起消费者无意注意搭配错误的是( ) A. 刺激的大小:杂志上整版的广告,户外的巨幅广告 B. 刺激的颜色:闪烁的霓虹灯广告 C. 刺激的强度:电视或广播的音量加大,播音速度加快 D. 刺激的对比:如强弱、黑白、大小、动静在广告中的运用 14. 关于记忆过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储存是指将已经存在于记忆中的信息加工处理的以备提取之用的活动过程 B. 编码是指个体将外部刺激的物理特征转化成抽象形式以便在记忆中储存备 用的心理活动过程 C. 提取是指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提出使用的过程 集中性和加强性 选择性和加强性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物联网信息安全管理 设计题目:基于TCP协议的网络攻击 学院(直属系):计算机学院 年级/专业/班:物联网工程 学生姓名: 14101070113宋涌 14101070124 周礼佟 14101070104 胡坤指导教师:魏正曦老师 完成日期:2017.1.12

摘要 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主要要求掌握网络安全原理和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动手实践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通过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网络安全应用问题。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具备网络安全方面的分析和动手能力。在网络攻防实验环境中完成TCP/IP协议栈中TCP层重点协议的攻击实验。包括TCP RST攻击、TCP会话劫持和TCP SYN Flood攻击。 关键字:TCP RST攻击、TCP会话劫持和TCP SYN Flood攻击 课题分工 宋涌:TCP会话劫持,和编写课程设计 胡坤:TCP RST攻击,和参考资料查询 。 周礼佟:TCP SYN Flood攻击,和课程设计分工

摘要 (2) 一引言 (4) 二实验原理 (5) 三设计过程 (8) 3.1 TCP RST攻击 (8) 3.2 TCP会话劫持 (12) 3.3 TCP SYN Flood攻击 (21) 四总结与体会 (24) 参考文献 (25)

一引言 源于Unix 的网络协议TC P/IP随着Internet的飞迅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然而由于TCP/IP协议族在设计时并没有过多的考虑网络安全问题,黑客事件不断发生,使如电子商务等Internet应用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欲防网络攻击,必应先知其攻击原理,才可正确实施安全策略. 下面是网络内部或外部人员常用的几种网络攻击方式: ·密码猜测( Password Guessing): 主要通过穷举的办法来试探被攻击系统的密码,为下一步攻击做好准备. ·窥探( Sniffing): 主要通过劫获网络上的数据包来获得被攻击系统的认证信息或其它有价值的信息. ·电子欺骗( Spoofing): 通过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来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达到掩盖攻击者真实身份,嫁祸他人的目的. ·信息剽窃( Information Theft): 这是网络攻击的主要目的之一.攻击者通过获得访问被攻击主机的许可权而窃取主机上的重要信息. ·让主机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 是网络攻击的主要目的之一. 这种攻击使主机或网络不能为合法用户提供服务.例如攻击者可以用TC P的SYN信号淹没的方法来实现这一攻击. ·信息破坏( Information Destruction): 这也是网络攻击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篡改或毁坏被攻击主机上的信息达到破坏的目的. 以上这些攻击主要是利用TCP /IP协议本身的漏洞而对TCP/IP协议进行攻击实现的,下面分析了几种对TC P/IP的攻击的实现方式 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是信息网络战, 以网络中心信息为主的联合作战正在取代传统的平台中心战。TCP/ IP 协议使得世界上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互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广域网络Internet, 实现海、陆、空、天立体战埸信息共享。因此开展TCP/IP 协议的分析和研究, 寻求其簿弱环节, 能否攻其一点, 而瘫痪一片, 即以小的投入达到大的产出, 是有效实施计算机网络对抗的关键。在以TCP/IP 为协议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中, 通常将每台计算机称为主机, 在Internet 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可以访问Internet 上的其它任意一台计算机, 好像它们在一个局域网内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直接连接起来一样(不同之处是速度比局域网的慢)。TCP/IP 通信计算机网络结构如图所示。

第四章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教案

课题: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课时:6课时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13秋商务、14春商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中国网民特征及上网条件 2、认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 3、掌握消费品市场的购买模式分析办法,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做简单的分析。 4、知道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5、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分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意识和学习热情。通过问题讨论、自我阅读、师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构成 2、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网络营销工具、网络消费者 二、导入新课 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是制定网络营销战略计划的前提、基础。分析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动机,才能为有效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企业才能有针对地制定出正确的网络营销策略。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互联网络环境分析 1、互联网在中国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2、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受到资金持续追捧。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披露的投资事件达30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数为17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约为3.78亿美金,平均单笔投资金额约为2225万美金。 3、云计算近两年在国内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降低了创业初期成本投入。 云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最热的话题之一,其便利和优势不必多说。创业公司人才、资金短缺,都将会成为创业路途中主要的问题。云服务的面世和普及恰恰可以帮助创业公司克服这些问题。创业公司可以在付出较少成本后,就可以得到便捷、高效、安全的云服务。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学生用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信息安全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于以下哪个方面(A) A. 内网安全 B. 互联网上的黑客 C. 互联网上的病毒 D. 互联网上的木马 2、WINDOWS主机推荐使用(A)格式 A、NTFS B、FA T32 C、FA T D、LINUX 3.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D ) A、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而造成的安全漏洞 B、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 C、安装非正版软件 D、以上均是 4、FTP服务对应的端口号是(A) A) 21 B) 25 C) 80 D) 110 5、Ping使用的是( D )。 A) IP协议B) TCP协议C) UDP协议D) ICMP协议 6、信息安全就是要防止非法攻击和病毒的传播,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从具体的意义上来理解,需要保证哪几个方面的内容?(D) I.保密性(Confidentiality)II.完整性(Integrity) III.可用性(A vailability) IV.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A) I、II和IV B) I、II和III C) II、III和IV D) 都是 7、以下关于Dos攻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 A、以传播病毒为目的 B、以窃取受攻击系统上的机密信息为目的 C以导致受攻击系统无法处理正常用户的请求为目的D以扫描受攻击系统上的漏洞为目的8、下列选项中,防范网络监听最有效的方法是( C ) A.安装防火墙B.采用无线网络传输C.数据加密D.漏洞扫描 9、通过发送大量的欺骗性包,每个包可能被几百个主机接收到,成倍的响应涌到目标系统,占据系统所有的资源获知导致系统崩溃或挂起。这种攻击属于以下哪种拒绝服务攻击:(D)A.SYN湮没B.Teardrop C.IP地址欺骗D.Smurf 10、“进不来”“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走不脱”是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目的。其中,“拿不走”是指下面那种安全服务:(D) A.数据加密B.身份认证C.数据完整性D.访问控制 11、属于被动攻击的恶意网络行为是( B )。 A) 缓冲区溢出B) 网络监听C) 端口扫描D) IP欺骗 12、向有限的存储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属于的攻击手段(A)。 A) 缓冲区溢出B) 运行恶意软件C) 浏览恶意代码网页D) 打开病毒附件 13、破坏网络的所有行为都应称为(A)。 A) 攻击B) 黑客C) 扫描D) 防护 14、DDoS的中文含义是(A)。 A)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B) 入侵检测系统C) 扫描工具D) 攻击工具 15、通过使用嗅探器来获取有用信息的手段属于( B )。 A) 缓冲区溢出攻击B) 网络监听攻击C) 端口扫描攻击D) IP欺骗攻击 16、某主机遭受到拒绝服务攻击后,其结果是( D )。 A) 信息不可用B) 应用程序不可用C) 阻止通信D) 以上三项都是 17、获取口令的主要方法有强制口令破解、字典猜测破解和( D )。 A) 获取口令文件B) 网络监听C) 组合破解D) 以上三种都行 18、以下可对文件进行加密的软件是( C )。 A) CA B) RSA C) PGP D) DES

网络安全综合实习总结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欧美学院 网络安全综合实习 个人实习总结 实习类型教学实习 实习单位欧美学院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信息技术系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一、实习的基本概况 时间:2013年10月7日—2013年10月27日 地点:F111、F310、F210、E507 内容安排:互联网信息搜索和DNS服务攻击与防范、网络服务和端口的扫描、综合漏洞扫描和探测、协议分析和网络嗅探、诱骗性攻击、口令的破解与截获、木马攻击与防范、系统安全漏洞的攻击与防范、欺骗攻击技术ARP欺骗、分散实习(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组员:何梦喜、苏畅 (一)理论指导 1、综合漏洞扫描和探测:通过使用综合漏洞扫描工具,通过使用综合漏洞扫描工具,扫描系统的漏洞并给出安全性评估报告,并给出安全性评估报告,加深对各种网络和系统漏洞的理解。 其原理:综合漏洞扫描和探测工具是一种自动检测系统和网络安全性弱点的工具。扫描时扫描器向目标主机发送包含某一漏洞项特征码的数据包,观察主机的响应,如果响应和安全漏洞库中漏洞的特征匹配,则判断漏洞存在。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向使用者提供一份详尽的安全性分析报告。 2、诱骗性攻击:主要介绍网络诱骗手段和原理,了解网络诱骗攻击的常用方法,从而提高对网络诱骗攻击的防范意识。 其原理为:通过伪造的或合成的具有较高迷惑性的信息,诱发被攻击者主动触发恶意代码,或者骗取被攻击者的敏感信息,实现入侵系统或获取敏感信息的目的。 诱骗性攻击分类: 第一类是被称作“网络钓鱼”的攻击形式。 第二类则通过直接的交流完成诱骗攻击过程。 第三类是通过网站挂马完成诱骗攻击。 网站挂马的主要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 1)框架挂马 框架挂马主要是在网页代码中加入隐蔽的框架,并能够通过该框架运行远程木马。如果用户没有打上该木马所利用系统漏洞的补丁,那么该木马将下载安装到用户的系统中

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网络消费者的购头动机、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和网络消费者的购头过程几个方而展开。初步对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消费者网络产品购买行为购买动机购买过程

目录 一、引言 (1) 二、网络环境的影响 (1) (一)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的选择 (2) (二)影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2) (三)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差别价格的选择 (2) (四)影响消费者对分销渠道的选择 (2) (五)影响消费者与生产商的沟通 (2) 三、网络个人消费者基本特征及其购买动机 (3) (一)网络个人消费者基本特征 (3) (二)网络个人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9) 四、网络个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10) (一)网页界面的设计 (10) (二)商品的陈列 (10) (三)商品的特性 (10) (四)产品的价格 (11) (五)购物的便捷性 (11) (六)安全可靠性 (11) 五、网络个人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分析 (12) 六、结语 (15)

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一、引言 消费者就是从占有和使用商品的过程中获得价值的最终用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时间因素己经成为现代消费者最关切的问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 7),我国互联网络用户中有45.51%人是出于节省时间的原因而进行网络购物,32.57%的人是出于操作方便的原因进行网络购物。因此,节省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是现代零售商店吸引消费者、创造则富的最佳武器,提高购物效率和方便程度也成为现代零售业的竞争战略之一。 电子商务正是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和零售商的这种要求,因而得到了迅速、蓬勃的发展。然而电子商务市场与传统实体市场的很大的不同,诸如文化和环境上的差异,导致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传统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所产生的较大的变化,使网络零售商不得不重新寻找适合网络销售的营销战略和营销工具。而不同的网络营销战略的制定和网络营销工具的取舍决策,都应基于对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认识和分析研究,不然如果仅仅将传统的营销战略或营销工具照搬到网络营销中,网络零售商的决策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偏差和失误。 消费者购买行为即消费者受营销和环境的刺激产生需求直至最终作出购买决策的整个过程,卞要受外部决定因素和个人决定因素的影响。外部决定因素包括:文化影响、社会影响和家庭影响;个人决定因素包括: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个性、自我观念以及心理因素等等。这些多方面的因素将综合在一起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作用。以下将从网络文化、网络消费者个人因素和网络零售商店气氛设计这二方面对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1二、网络环境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了变化,这些变化既表现在消费者的购买时间和购买种类上,还表现在消费者与生产上沟通上,在网络环境下,个人1叶文. 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J.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1年3月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在神经网络系统中,其知识是以大量神经元互连和各互连的权值表示。神经网络映射辨识方法主要通过大量的样本进行训练,经过网络内部自适应算法不断调整其权值,以达到目的。状态识别器就隐含在网络中,具体就在互连形式与权值上。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对于特定的输入模式,神经网络通过前向计算,产生一输出模式,通过对输出信号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到特定解。目前,神经网络有近40多种类型,其中BP 网络是最常用和比较重要的网络之一,本文就应用BP 网络进行齿轮计算中相应数据图表的识别映射。 BP 网络模型处理信息的基本原理是:输入信号X i 通过中间节点(隐层点)作用于输出节点,经过非线形变换,产生输出信号Y k ,网络训练的每个样本包括输入向量X 和期望输出量t ,网络输出值Y 与期望输出值t 之间的偏差,通过调整输入节点与隐层节点的联接强度取值W ij 和隐层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的联接强度T jk 以及阈值,使误差沿梯度方向下降,经过反复学习训练,确定与最小误差相对应的网络参数(权值和阈值),训练即告停止。此时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即能对类似样本的输入信息,自行处理输出误差最小的经过非线形转换的信息。 BP 网络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多层误差修正梯度下降法进行的,称为误差逆传播学习算法。误差逆传播学习通过一个使误差平方和最小化过程完成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在网络训练时,每一个输入、输出模式集在网络中经过两遍传递计算:一遍向前传播计算,从输入层开始,传播到各层并经过处理后,产生一个输出,并得到一个该实际输出和所需输出之差的差错矢量;一遍反向传播计算,从输出层至输入层,利用差错矢量对连接权值和阀值,进行逐层修改。 经过训练好的BP 网络即可付诸应用。学习后的网络,其连接权值和阀值均已确定。此时,BP 模型就建立起来了。网络在回想时使用正向传播公式即可。 BP 网络由输入层结点,输出层结点和隐含层结点构成,相连层用全互连结构。图1为典型的三层结构网络模型。 图1 三层网络结构图 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学习期,通过样本学习修改各权值,达到一稳定状态;一个是工作期,权值不变,计算网络输出。 BP 网络的学习过程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部分组成。在正向传播过程中,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含层单元逐层处理,并传向输出层,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如果在输出层不能得到期望的输出,则转入反向传播,将误差信号沿原来的路径返回,通过修改各层神经元的权值,使得误差信号最小。当给定一输入模式 12(,,...,)m X x x x =和希望输出模式12(,,...,)n Y y y y = 时,网络的实际输出和实际误差,可用下列公式求出:

16秋华师《网络消费者行为学》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网络消费者行为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当在百货商店里与人谈话时,大家就可能注意到自己的谈话内容而无视其他刺激,说明() A. 注意的选择性 B. 注意的集中性 C. 注意的指向性 D. 注意的不变性 正确答案: 2. 单元论观点认为态度是由()要素构成 A. 认知 B. 情感 C. 意向 D. 价值 正确答案: 3. 制造商在某一地区通过选择一家中间商为其经销产品的策略,称为() A. 密集分销 B. 选择分销 C. 独家分销 D. 区域分销 正确答案: 4. 在连锁商店种类中,()是指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各店铺的联合经营。 A. 直营连锁 B. 契约连锁 C. 自由加盟连锁 D. 特许加盟连锁 正确答案: 5. 消费者对各种产品评价标准应达到的最低水平作出了规定,只有所有属性均达到了规定的最低要求,该产品才会被作为选择对象,这体现了消费者决策的哪种规则() A. 联结式规则 B. 补偿性决策规则 C. 分离式规则 D. 编纂式规则 正确答案: 6. 消费者中的耐用消费品、高档消费品等一般选择的分销策略是() A. 选择性分销 B. 独家分销

C. 大量分销品 D. 密集性分销 正确答案: 7. 妻子王某一直很喜欢家里的那套旧的锅铲,那是我们恋爱时用的,那么请问,妻子这种产品使用方式是哪种?() A. 功能性使用 B. 象征性使用 C. 享乐性使用 D. 节约性使用 正确答案: 8. 在结账口陈列着新口味的口香糖,排队结账时,你打算试一下,那么,这种购买是属于() A. 单纯冲动购买 B. 提醒冲动购买 C. 建议冲动购买 D. 计划冲动购买 正确答案: 9. 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遭受挫折后,以其他可能成功的活动来消除挫折感,这属于() A. 攻击 B. 退化 C. 抑制 D. 替代 正确答案: 10. 直接分销渠道主要用于分销的产品是() A. 传统渠道系统 B. 垂直渠道系统 C. 水平渠道系统 D. 多渠道系统 正确答案: 11. 不赊销也不送货,顾客自备车辆去选购物品的批发商是() A. 承销批发商 B. 卡车批发商 C. 托售批发商 D. 现购自运批发商 正确答案: 12. ()是指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意度。 A. 总效用 B. 边际效用 C. 基数效用 正确答案: 13. 操作型条件反射一般较常发生在()的购买情况。 A. 高介入程度 B. 低介入程度 C. 无介入程度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5.4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 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 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 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 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 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 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 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如图5.2所示)。 5.4.1 BP神经元 图5.3给出了第j个基本BP神经元(节点),它只模仿了生物神经元所具有的三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加权、求和与转移。其中x1、x2…x i…x n分别代表来自神经元1、2…i…n 的输入;w j1、w j2…w ji…w jn则分别表示神经元1、2…i…n与第j个神经元的连接强度,即权值;b j为阈值;f(·)为传递函数;y j为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 第j个神经元的净输入值为: (5.12) 其中: 若视,,即令及包括及,则

于是节点j的净输入可表示为: (5.13)净输入通过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f (·)后,便得到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 : (5.14) 式中f(·)是单调上升函数,而且必须是有界函数,因为细胞传递的信号不可能无限增加,必有一最大值。 5.4.2 BP网络 BP算法由数据流的前向计算(正向传播)和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构成。正向传播时,传播方向为输入层→隐层→输出层,每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若在输出层得不到期望的输出,则转向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流程。通过这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在权向量空间执行误差函数梯度下降策略,动态迭代搜索一组权向量,使网络误差函数达到最小值,从而完成信息提取和记忆过程。 5.4.2.1 正向传播 设 BP网络的输入层有n个节点,隐层有q个节点,输出层有m个节点,输入层与隐层之间的权值为,隐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为,如图5.4所示。隐层的传递函数为f1(·),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f2(·),则隐层节点的输出为(将阈值写入求和项中):

网络时代消费者行为研究

目录 一.绪论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二.网上消费者分析 1.网络消费者及其需求 ⑴网络消费者的特点 (2) ⑵网络消费者的需求特征 (3) 2.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过程 ⑴诱发需求 (3) ⑵收集信息 (3) ⑶评价比较 (3) ⑷购买决策 (3) ⑸购后评价 (3) 三.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1.信息因素 (4) 2.人口因素 (4) 3.文化因素 (5) 4环境因素 (5) 5.社会因素 (5) 四.企业的营销策略 1. 树立网络营销观念,加强网络营销模式的推广 (6) 2. 采用新的、先进的营销理念 (6) 3. 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7) 五.结论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网络时代消费者行为研究及营销策略 一. 绪论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并因之产生了新鲜的事物,网络营销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消费和购物模式,给企业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网络消费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与传统的消费行为相比,呈现出新的特征。例如,消费者更加追求个性化消费、主动消费;对购买的方便性的要求增强;更加注重价值和信息等。与此同时,企业则有必要认真审视在此背景下消费者行为特征的新的变化,在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时分析产生这些新特征的产生的原因,并据此采取科学、有效的营销策略,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变性。 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简要的分析了在新的网络时代,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与在这些特征条件下,企业应如何针对新的形势采取的网络营销模式。 二. 网上消费者分析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人们的需求一般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延伸发展的,而在网络消费中,人们的需求是由高层次向低层次扩展的。所以网络消费者与普通消费者需求既有相类似之处,也有区别。 1.网络消费者及其需求 网络媒体的的普及产生出新一代消费者,他们被称为网络时代的消费者。这些互联网的E人类,年轻、富有、文化较高,男性居多。 ⑴网络消费者的特点 全球通信设施赋予每位消费者接近世界各地任何一种产品的服务信息的能力,他们注重自我,头脑冷静,擅长理性分析,喜好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好胜心强,但缺乏耐心。网络消费者还具有如下特点: ?需求个性化 ?缺乏对产品的品牌忠诚度

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及变化

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及变化 由于互联网商务的出现,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互联网迅速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主权地位的提高;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化。 二、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网络用户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个体消费者,他们的购买行为决定了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要做好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就必须对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网络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在近代,由于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发展,使消费者的个性被淹没于大量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洪流之中。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又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 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网络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国别、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因而会产生明显的需求差异性。所以,从事网络营销的厂商,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产品的构思、设计、制造,到产品的包装、运输、销售,认真思考这些差异性,并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3、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消费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或许这种分析、比较不是很充分和合理,但消费者能从中得到心理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或减少购买后产生的后悔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和人类需求心理稳定和平衡的欲望。 4、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互动意识增强 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由生产者、商业机构和消费者组成,其中商业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5、追求方便的消费过程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没有的乐趣。今天,人们对现实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的趋势: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程度高的消费者以方便性购买为目标,他们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 而另一部分消费者,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乐趣。今后,这两种相反的消费心理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并存。 6、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化 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消费者会利用在网上得到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对企事业单位的采购人员来说,可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计算程序,迅速比较进货价格、运输费用、优惠、折扣、时间效率等综合指标,最终选择有利的进货渠道和途径。 7、价格仍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惟一因素,但却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肯定要考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