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燎原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内蒙古燎原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内蒙古燎原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内蒙古燎原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目录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

第一节项目立项情况

第二节项目设计情况

第三节项目开工时间及工程量、投资额完成情况第四节项目建设施工及设备安装情况

第二章建设项目竣工联合试运转情况

第一节联合试运转申请及批复情况

第二节联合试运转时间及组织机构

第三节联合试运转安全组织机构

第四节联合试运转物资保障情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竣工各系统联合试运转状况

第一节矿井主运输系统联合试运转状况

第二节矿井辅助运输系统联合试运转状况

第三节矿井工作面生产系统

第四节矿井供配电系统

第五节矿井通风系统

第六节矿井消防、防尘及灭火系统

第七节矿井排水系统

第八节矿井通信系统

第九节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第四章联合试运转结论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

第一节项目立项情况

内蒙古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以下简称燎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具体位置在束会川以西,奎洞沟以北,行政区划隶属于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8年10月30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1500000830688,井田范围由16个拐点圈定,井田面积

8.396km2,批准开采标高为1280m~1203m。批复生产能力为0.60Mt/a,布置1个钻爆回采工作面和2个钻爆掘进工作面生产。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文件《关于内蒙古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的批复》(内煤局字[2010]436号),“原则同意燎原煤矿变更回采工艺,由炮采回采工艺改为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设计生产能力根据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同时,依据《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府发电[2009]9号)的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煤炭行业产业升级,提升煤炭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内蒙古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结合燎原煤矿实际生产情况,委托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内蒙古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初步设计》及其配套的安全专篇,生产能力由原有的0.60Mt/a提升至

0.90Mt/a。

初步设计由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以内煤局字【2010】592号文件批复,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由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鄂尔多斯监察分局以内鄂煤字【2010】145号文件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移内环审[2011]368好文件批复,水土保持方案有自治区水利厅以内水保发【2011】278号文件批复。

燎原煤矿《初步设计》是在矿井已有系统基础上进行编制,土建工程大部分利用了矿井已有的建筑,主要工程量为矿建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初步设计》中同时设计有较为全面的安全设施,在按照《初步设计》建设中主要安全设施进行了同时施工。《安全专篇》评审通过后,对照安全设施设计要求,矿井在较短的时间内补充完善了设计的安全设施。矿井认真组织完成了煤矿改扩建全部的矿建工程、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进行了单位工程质量的认证工作。并逐步开展单项工程验

收、勘察验收、安全设施验收和煤矿的综合验收工作。

2011年4月30日燎原煤矿设备安装完成,矿井采煤系统、掘进系统、供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通讯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给排水、消防系统已经形成,进入系统调试和联合试生产阶段。

目前,煤矿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完善,职工培训形成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上级部门的有关审批文件完整,有效。

第二节项目设计情况

一、位置

燎原煤矿位于东胜煤田原新庙~准格尔召勘查区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管辖。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13′04″~110°15′05″

北纬:39°33′54″~ 39°36′48″

井田南北长约5.4~5.5km,东西宽1.1~1.8km,井田面积

8.396km2。

燎原煤矿境界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X Y拐点X Y

14386566.0037432799.0094381600.0037434540.00 24386964.0037433136.00104382030.0037434540.00 34386828.0037434662.00114382000.0037433628.00 44385200.0037434450.00124382220.0037433850.00 54384105.0037434510.00134382370.0037433680.00 64383540.0037434590.00144382490.0037433980.00 74383647.0037435112.00154382640.0037433960.00 84381452.0037435714.00164383130.0037433260.00

二、交通

矿井距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政府约9km,距伊金霍洛旗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直距45km。矿井距纳林塔~淖尔壕柏油路约

1.5km,有简易公路相通,至包府公路的淖尔壕约9km。从淖尔壕向南约32km可到陕西大柳塔镇,向北约46km可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胜区为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是鄂尔多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和交通枢纽,公路、铁路交通发达,东西向有109国道,南北向有210国道、包府二级公路(S213)、包神铁路在此交汇,交通干线、支线四通八达。故矿井对外交通比较便利。

三、地形地貌及水系

1、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地形总体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海拔标高1337.2m,最低点海拔标高为1252.4m,最大海拔标高差为84.8m,一般相对海拔标高差为50~60m。井田内树枝状沟谷纵横切割,形成山丘、沟谷,山坡、山梁被残坡积物覆盖,沟谷两侧裸露基岩,属典型的高原侵蚀丘陵地貌。

2、地表水系

本井田属区域性地表分水岭“东胜梁”南侧。主要沟谷有井田东部边界的束会川及南部边界的束会川支沟奎洞沟,井田内的小沟均为束会川和奎洞沟的支沟。这些沟谷均为季节性沟谷。旱季干旱无水,暴雨过后可形成短暂的洪流,向南汇入奎洞沟或由西向东汇入束会川,向东南汇入勃牛川,再向东南汇入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井田内亦无泥石流、滑坡及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发生。

3、气象

本区气候干燥,阳光辐射强烈,日照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春季少雨多风,秋季多雨凉爽,据伊金霍洛旗气象站资料:区内最高气温36.6℃(1975年7月22日),最低气

温-29°(1961年2月11日),年降水量277.7mm(1980年)-

544.1mm(1989年)年平均降水量350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平均蒸发量为2492.1mm,为年平均降水量的7倍,无霜期165天,最大冻土深度2.04m,全年多风,冬春季多刮西北风,夏秋季多刮东南风,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可达24m/s。本区气候属于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4、地震情况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比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对照地震烈为6度,属弱震区预测范围。

5、区域经济简况

本区人口较稀少,居住分散。过去居民以从事农业为主,牧业次之,并由于地表植被少,土地贫瘠,少雨缺水,农耕地少,农牧业均不发达,工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生活贫穷,经济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

工,主要以矿工为主,少数人从事煤炭运输业及个体工商业、服务业。

煤炭开发是区域内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来随着全国煤炭市场的逐渐好转,煤炭开发带动乡镇工、商业快速发展,使当地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道路建设及电力、通讯设施的配套已初具规模,煤炭市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6、煤矿建设及生产简介

矿井为斜井开拓,主井、副井、风井均为斜井,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现井下一个综掘工作面和一个综采工作面。根据矿井技改后设计生产能力、生产作业制度、开采技术条件和装备水平、系统环节等,全矿在籍职工总人数为442人,最大班入井工人数为59人,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为9.50t/工.日,井下工人劳动生产效率为12.74t/工.日。

第三节、项目开工时间及工程量、投资额完成情况

2010年10月29日改扩建设项目开始施工,2011年4月30日全部完成,一个综采工作面具备试运转条件。

本次90万吨技改项目共计18项单位工程,其中:矿建工程10项,土建工程2项,安装工程6项,全部为合格工程。

经过6个月的项目建设,至2011年4月累计完成投资103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935.95)95%,矿建、土建、安装工程已于2011年4月30日全部完成,剩余工程主要是水土、环保工程等绿化工程,。

第四节 项目建设施工及设备安装情况

燎原煤矿改扩建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认证单位的资质等级等情况具体参看下表

单位名称资质等级资质证号

米脂县银河矿建有限公司矿山总承包贰级

内煤建安字[2008]043号机电安装专业贰级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贰

内蒙古国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煤炭甲级[建]监资字第(0802)号

内蒙古燎原煤矿改扩建矿建工程由米脂县银河矿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包施工,共计18项单位工程,其中:矿建工程10项,土建工程2项,安装工程6项。

矿建、土建、安装工程已于2011年4月30日份全部完成。

第二章 建设项目竣工联合试运转情况

第1节 联合试运转申请及批复情况

燎原煤矿技改工程于2010年10月29日开工,经过6个多月的建设,到2011年4月30日,完成了项目建设需要的矿建工程量,同时完成了矿井供电、运输、通风系统,至2011年11月全部完成各个系统和综采面的调试工作,经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文件(内煤局字[2012]4号文件《关于内蒙古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项目联合试运转的批复》)联合试运转期限为2012年1月10日至2012年6月10日。我矿于2012年3月1日开始进行了联合试运转。

第二节 联合试运转时间及组织机构

运转的起始时间为2012年3月1日,结束时间为2012年3月30日。

总指挥:纪庆宣

副总指挥:李建森、袁利、沙学政、王鑫

成员:王法庆、吴金峰、于友亮、谢守伦、王延合、齐刚、宁方玉、赵乐刚、庄卫民、石茂祥、高安群、张全胜、王涛、邵珠路、万会勇、赵培刚、王慎涛、赵二飞、刘茂新、孙大刚、王永利、吕德庆、王洪鑫、刘春海、艾华、刘欣、丁鹏

一、联合试运转项目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主任:张全胜

成员:谢守伦、高安群、王涛

二、矿井主运输系统

组长:袁利

成员:王慎涛、王永利

三、井下辅助运输系统

组长:王法庆

成员:吕德庆、王自豪、韩光华

四、矿井采掘系统

组长:李建森

成员:沙学政、于友亮、王涛、万会勇

五、矿井通风系统

组长:谢守伦

成员:王慎涛、鹿秋磊

六、矿井配电系统

组长:王法庆

成员:王慎涛、高安群、韩光华

七、矿井排水系统

组长:王法庆

成员:王慎涛、王洪鑫、王自豪

八、矿井通讯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组长:谢守伦

成员:艾华、孙大刚、王自豪

九、矿井消防、灭尘及矿井灭火系统

组长:邵珠路

成员:、王慎涛、孙大刚、刘春海

十、治安保卫组

组长:石茂祥

成员:吴慎刚

十一、物资供应组

组长:齐刚

成员:宁方玉、赵二飞、刘海龙

十二、后勤服务组

组长:庄卫民

成员:钱存龙、安连龙

十三、资料组

组长:沙学政

成员:于友亮、高安群、王涛、王洪鑫

第三节 联合试运转安全组织机构

一、机构组成

为了加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确保我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成立安全组织机构。

组长:王鑫

副组长:王延合

成员:刘春海、赵二飞、刘欣

二、人员上岗资格情况

全矿共计入井职工382人,其中9人取得《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书》,特殊工种80人,均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

三、灾害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贯彻情况

灾害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已完成编制,现场联合试运转工作严格按照灾害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贯彻和落实。

四、医疗保险、员工工伤保险的落实情况

全矿共有员工292人,其中参加医疗保险68人,工伤保险224人。

五、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各项安全管理及规章制度均已完善,并能够严格落实制度。

第四节 联合试运转物资保障情况

一、主要设备及器材检测检验情况

联合试运转的主运输、主排水、主压风、井上下变电所等设备以及通风专业、安检所需器材材料,在联合试运转前,都在包头检测检验中心等单位进行检测,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

二、联合试运转物资保障情况

联合试运转所用物资,由各个专业组根据现场实际,详细计划所需物资材料,并由集团公司设备供应部负责采购,已储备至现场库房。

第三章 建设项目竣工各系统联合试运转状况

第一节矿井主运输系统联合试运转状况

整个主运输系统试运转流程为:

采煤机采出的煤→刮板输送机→桥式转载机→顺槽胶带输送机→大巷胶带输送机→主井胶带机→地面震动筛→煤场。

一、主井胶带输送机

型号为:DTL-1000,

带宽B=1000mm,

带速为V=2.5m/s,

输送能力Q=300t/h,

倾角α=13°

长度L=170m,

总提升高度H=38.24m,

电机功率N=2×40kW(防爆)

二、主运胶带输送机

型号:DSJ100/63/75型阻燃带;

带宽:B=1.0m;

额定输送能力:Q=630t/h;

带速:V=2.0 m/s;

长:L=800m;

坡度:β=0~3°;

电机型号:YB225M-4 N=75kW;

制动器型号:YWZ5-315/50;

液力偶合器型号: YOXIIz400;

减速器型号:H3SH6-31.5。

三、顺槽胶带输送机

型号SJD/80/2×55

功率2×55kW

胶带运输机长度1000m。

电动机(防爆型) YB250M-4 N=55kW,2台;

减速器 JS-40,i=31.5,2台;

液力偶合器 YOXⅡZ450,2台;

制动器 YWZ5-315,2台(防爆型)。

四、联合试运转后的主运输系统状况

主运输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试运转。发现:皮带安装完成后,运行试验过程中,皮带有跑偏现象,经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检查发现,皮带的中线与巷道中线部风地段偏离6-8cm、皮带机头与机尾中轴线不在水平线上、部分皮带架子安装不标准,经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施工人员整改上述问题及采取皮带重载试验,皮带运行正常,皮带其它保护、驱动都符合要求。

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转后,主井皮带达到设计要求,试运转正常。

第二节 矿井辅助运输系统联合试运转状况

燎原煤矿的辅助运输系统为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运输系统为防爆无轨胶轮车通过副斜井→辅助运输大巷→运至各工作面或使用地点附近。采煤机、液压支架及综采大型设备搬运,用搬家队进行搬运。

一、矿井辅助运输系统主要为副井采用无轨防爆胶轮车运输、支架车运输。

二、联合试运转的测试的项目。

1、各种车辆制动系统、灯光是否完好。

2、各种车辆的防爆性能是否符合规定。

三、联合试运转后的辅助运输系统状况

辅助联合试运转的人员组织由机运队把各生产单位用料车及时把物、料及备件运送到工作面或工作面附近,同时测试各车辆的性能。测试后,运输的物料能满足工作面要求,胶轮车的防爆性能符合要求,各保护、驱动装置正常。操作人员能够掌握整个操作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并做到会使用、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性故障,熟悉矿井整个运输线路,并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在主要巷道车速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

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转后,辅助运输系统达到设计要求,试运转正常。

第三节 矿井工作面生产系统

燎原煤矿煤层条件简单,为近水平煤层,回采巷道均沿煤层布置,巷道布置较为简单,全矿井共一个综采工作面一个综掘工作面,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式开采。

燎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所以试生产期间安排原煤产量为7.5万吨/月,其中回采产量为7.3万吨/月,掘进工作面煤量为0.2万吨/月,试生产30天,共计划生产原煤7.5万吨。

首采1407工作面可采储量为46万吨,可采期为6.6个月。

一、工作面生产系统

首采1407工作面为一进一回两巷布置,两条顺槽均垂直于皮带运输大巷。其中1407运输顺槽巷帮挂设有进、排水管路,压风管路等。1407回风顺槽做为材料道,进行辅助运输。靠帮吊挂一趟排水管路、一趟消防洒水管路、一趟压风管路。工作面设备可参见下表:

回采工作面主要机械配备

设备名称型号功率

(kW)

数量备注

采煤机MG2×125/5805801

综采液压支架ZY5200/09/2112010个备用架过渡液压支架ZYG6400/13/264两端各2架

工作面可弯曲刮板输送机SGZ-764/4002×2001

顺槽可弯曲胶带输送机SJD80/2×552×552

转载机SZB-730/75751

乳化液泵站BRW200/31.51252

二、联合试运转测试的项目

1、乳化液泵站试运转

2、喷雾泵站试运转

3、单体支柱超前支护试运转

4、液压支架支护试运转

5、运顺转载机试运转

6、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试运转

7、采煤机试运转

三、联合试运转后的工作面生产系统状况

联合试运转后,工作面的生产系统正常,工人对采煤机、支架操作还不太熟悉,今后加强学习培训,综采联合试运转期间工作面工作制度为“四六”制,三班采煤,一班检修。每班4个循环(采煤机割一刀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进尺为0.6m,每生产班割煤4刀煤,每刀煤量为210吨,每班产量为840吨,日产量为2520吨,月产量达7.56万吨,达到年设计90万吨的生产能力,综采设备性能可靠,顶板无冒顶现象,顶板能及时冒落,无悬顶现象,初次来压压力不大,工作面正常推进生产。

2012年3月1日-3月30日1个月的试运转后,工作面生产系统达到设计要求,试运转正常。

第四节 矿井供配电系统

一、本矿采用10kV送电线路供电,两回10kV电源线路均引自兰家塔10kV开闭所10kV侧不同母线段,架空线路导线采用LGJ-150型钢芯铝绞线,杆塔主要采用12m混凝土上字型杆塔,转角耐张杆塔A字型杆塔,线路全长为0.85km,电源线路运行方式为两回同时工作,一回线路故障时,另一回担负矿井全部负荷。煤矿电力负荷最大有功功率为

2281kW,补偿后功率因数为0.93,吨煤电耗11.6kWh。

地面配备S11-1000/10,1000kVA,10/0.4kV型变压器2台,正常运行时,一台工作,一台备,14台XGN66A-12型真空高压开关柜。低压侧原有GGD2-380型380/220V低压开关柜10台,采用单列布置方式。

二、联合试运转的测试的项目

1、10KV变电所两台主变压器温度、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调压装置在电网电压波动时,能否可靠将电压稳定在10KV。

2、中央变电所高压配电柜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整定值,高压配电柜的实验按钮是否灵敏、可靠。

3、井下中央变电所干式变压器的温度、额定电流、额定电压是否正常,测试各高压配电柜的整定值是否合理。

三、联合试运转后的状况

联合试运转时正常供电每台干式变压器、高压配电柜的运行情况,观察系统电压、电流、温度是否正常及整定是否合理,保护装置灵敏、可靠,工人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并悬挂警示牌。在试生产过程中系统运行稳定,满足矿井供电要求。

经过试运转后,供电系统达到设计要求,试运转正常。

第五节 矿井通风系统

一、燎原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煤尘存在爆炸危险,煤层属易自燃发火煤层。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根据初步设计矿井所需风量及负压,安装了FBCDZ-6-№18(A)型对旋轴流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动机为YBFH系列电动机,配用电机功率2×90kW,电压380V 。通风机可根据矿井通风需要调整叶片角度,实现风量调整。煤矿为通风机配套购买了变频起动装置。实现节电运行。

矿井总体部署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有综采工作面一个,综掘掘进面一个。井下独立通风的硐室有中央变电所、井下中央水仓水泵房、井下消防材料库等。

二、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

全矿井风量是否满足各用风地点的需要。

主斜井、副斜井、回风井、辅运大巷、主运大巷、回风大巷,1407回风顺槽、1407运输顺槽、切眼、中央变电所、井下中央水仓水泵房、井下消防材料库。各测点测风人员实测时间、数据与调度监控时间、数据对比,以实测数据为准。

三、联合试运转后的状况

1、矿井实测数据满足设计要求,全矿井风量分配合理、可靠。

2、风电、瓦斯电闭锁灵敏、动作可靠。

经过1个个月的试运转后,通风系统达到设计要求,试运转正常。

第六节 矿井消防、防尘及灭火系统

一、矿井消防灭尘系统

井下消防洒水来自矿井消防水池(高位水池),供水管道经主斜井送入井下,井下消防洒水及设备给水管路选用无缝钢管,井筒部分管径为DN100,井底车场及大巷管径为DN80,顺槽管路管径为DN50,并配置DN20的胶管。

1、井下消防

井下消防流量为162.0m3/h。

在主、副斜井井底车场内设置消火栓和麻制水龙带,在井下消防材料库、中央变电所附近、移变站,胶带运输机头等设置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井下消防洒水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支管、截止阀,运输大巷、运输顺槽,每隔50m设置支管、截止阀,以供清洗巷道和突发火灾时进行接管。

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管路敷设到所有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皮带转载点、运输大巷、辅运大巷、回风大巷等需要洒水防尘、设备用水及巷道清洗的地点。

2、防尘洒水

煤层原煤水份含量较高,不需煤体预注水,只设计防尘洒水和冲洗巷道用水。

大巷和主要巷道利用消防软管进行灭尘。

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靠近出口、大巷胶带输送机头处及掘进工作面30米内设置风流净化水幕。

3、井下供水管网

根据用水点的水量及水压情况,局部管段设备减压阀减压。井下消防洒水管道采用热轧无缝钢管,采用法兰盘连接;井下消防洒水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支管、截止阀,运输大巷、运输顺槽,每隔50m设置支管、截止阀,以供清洗巷道和突发火灾时进行接管。

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管路敷设到所有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皮带转载点、运输大巷、辅运大巷、回风大巷等需要洒水防尘、设备用水及巷道清洗的地点。

4、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矿井消防灭尘系统是否满足生产需要和符合设计要求。

5、联合试运转的状况

消防系统能正常使用,巷道煤尘能及时洒水灭尘,管路系统可靠。经过1个月的试运转后,通风系统达到设计要求,试运转正常。

二、防灭火系统

1407综采工作面开采Ⅳ-2煤,煤层有自燃倾向。因此,采用黄泥灌浆、注氮和喷洒阻化剂综合防灭火技术来保障1407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

1、黄泥灌浆。

在回风顺槽内设ZHJ-12/1.2型井下移动式防灭火注浆装置,从回风顺槽向工作面采空区灌浆,同时,在回采工作面配胶管向采空区进行洒浆。

2、氮气防灭火

采用DT300/6型移动式碳分子筛立式注氮设备注氮,设备设置在离工作面较近的辅助运输大巷与带式输送机巷的联络巷中,随工作面搬迁而移动。

采空区注氮管路选用DN89型无缝钢管一趟,注氮管路沿工作面运输巷敷设,对工作面采空区注氮。将氮气用作预防性注氮,同时也用作灭火注氮。日常根据需要进行预防性间接式注氮,当发现有火灾征兆时,采用连续注氮直到征兆清除。

3、阻化剂防灭火

在工作面上隅角安装BZ-36-3型阻化多用泵,对上隅角及采空区进行阻化剂喷洒,以此来起到阻化作用。

还可利用阻化剂进行堵漏,巷道冒顶充填,煤柱、工作面起采线、工作面停采线附近的封堵,氮气灭火后的处理等。

4、堵漏

由于氮气防灭火要求注氮区域严密,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对注氮区域进行堵漏。一般采取对巷道高冒区域巷道裂隙注浆,工作面上、下隅角挂风帘,采空区后方不留任何尾巷并应严格封闭所有联络巷。减少巷道间风压差,以均压通风减少漏风。

5、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采空区次氧化带长度一般为60—90米左右,为使在发火期内将浮煤甩入采空区窒息带,根据自燃发火期确定工作面月推进度在100米以上。

6、开切眼防灭火

开切眼为工作面易发火地点,必须重点预防;掘进时应对冒顶区及时充填,开切眼掘完后应喷洒阻化剂进行全断面喷涂,并应加强监测。将备采工作面的准备时间控制在自燃发火期内。

7、其他措施

1)、主扇风机定期进行性能测定,掌握其特性,并随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风机工况点,确保井下各用风地点供风稳定、合理。

2)、工作面采完后及时密闭,杜绝漏风。工作面上、下隅角吊挂风帘。阻止向采空区漏风。破碎煤壁及裂缝等漏风处,喷射高效速凝剂砂浆。

3)、加强地表裂隙的添堵工作,减少地表漏风。

4)、工作面尽量采用均压通风,减少采空区漏风。

四、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全矿井防灭火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五、联合试运转后的状况

联合试运转期间由通风队12人以沿途检查。通风队每日派3人对井下所有采空区内气体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气体正常,无有害气体涌出,工作面、回风巷及总回风巷有害气体不超标,符合正常标准。

经过1个月的试运转后,防灭火系统达到设计要求,试运转正常。

第七节 矿井排水系统

一、我矿井下排水系统按正常涌水量10m3/h,最大涌水量15m3/h设计,井下排水系统由采掘工作面水泵和中央水泵房组成,采掘工作面积水由BQS15/22/2.2型水泵通过一趟两寸排水管路排至井下中央水泵房,井下中央水泵房由三台MD12-253型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二趟φ54×3mm排水管路离心泵组成,通过两趟三寸管路排到地面矿井水处理站。中央水仓由主、副水仓组成,主水仓容量300m3,副水仓容量300 m3,合计600 m3。

二、排水系统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

1、中央水泵房主排水泵是否达到额定扬程、流量。

2、中央水泵房主排水泵控制开关能否可靠开、停主排水泵,工作电压和电流是否在额定值以内。

3、1407运输顺槽、回风顺槽的水泵是否能及时将积水及时排到中央水仓。

三、联合试运转后的状况

通过此次试运转,我矿排水能力达到要求,井下无积水,正常涌水能够及时排到地面、水泵设备可靠、电控设备可靠,排水系统正常使用。

经过1个月的试运转后,排水系统达到设计要求,试运转正常。

第八节 矿井通信系统

整个矿井通信系统主要由井下线网和地面线网组成,担负着为燎原煤矿的安全生产、经营、调度以及公司业务往来提供重要的通信保障。调度通讯选用RCOM-40调度总机一台,设在调度室内,分机分别设在矿长办公室,总工办公室,调度室,其他生产管理部门及各生产车间。井下设14台分机,分别设在井下中央变电所、水泵房、井底车场及各采掘工作面。地面通讯电缆敷设采用埋地暗敷设方式。下井电缆两回,选用MHYV-2.2-10×2×0.8通讯电缆,分别沿主、副井井筒敷设,下井电缆出口处装设安全隔离栅。井下分机选用KHT3本安型电话机。

在井下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永久避难硐室、矿井地面变电所、地面通风机房和矿山辅助救护队分别设直通电话一部可实现与矿调度室直接联络。

矿井地面10kV箱变至上一级变电所应设有专用的电力载波电话。

采掘工作面选用的监控系统具有控制、信号、通讯功能,实现采掘工作面的直接通信联络。

通过1个月的使用,矿井上下、对外通讯极为畅通,实现了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内容,为煤矿安全提供了后勤保证。

第九节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系统,根据安全规程要求,燎原煤矿已经安装了相应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为煤矿生产调度指挥和决策提供较为全面的安全信息。

一、安全监测系统

矿井安装1套KJ110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监控分站及甲烷,一氧化碳、温度、风速、负压、煤位、烟雾等模拟量和开关量传感器。井下安装GJC4C301型甲烷传感器11台,GT-308型一氧化碳传感器9台,GWD100型温度传感器8台,GQL型烟雾传感器6台,KG3088型风速传感器5台,GP312负压传感1台,GKT-320型开停传感器11台和GFK-322型风门传感器10台。其中:永久避难硐室设甲烷传感器1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温度传感器1台,烟雾传感器1台。有专用监测线缆引至地面,安装KF-F8型基本分站9台,并安装束管检测系统一套。

二、试运转后的状况

能够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及显示功能;采集到的数据存在数据库中,可以方便的查询。运行可靠、故障率低、维护方便、修改灵活。灵活、可靠的功能,简单使用,易于掌握。自诊断功能,并具有图像以及报警功能。具有网络接口,可以方便的和管理网等网络连接,实现远程

监测。

通过1个月的联合试运转,矿井的监测系统为煤矿安全提供了后勤保证,试运转正常。

第四章 联合试运转结论

一、试运转情况

2012年3月1日,矿井进入试运转阶段。矿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设置了办公室、安监科、机电科、调度室、通防科、技术科、采掘工区、综合工区等部门。矿长、安全管理人员依法取得了安全生产资格证;井下工作人员均经过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均取得了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人员数量满足矿井正常需要。

试生产过程中,原煤生产、通风、运输、供电等系统运行正常,设备运转正常。同时生产辅助系统、安全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运转正常,

通过1个月的联合试运转,达到了矿井设计要求,使职工队伍得到了锻炼,具备了生产能力。

二、竣工验收投产后的安全生产组织及安排

通过试生产,我们对已有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安全生产的责任制、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对不完善不健全的要求及时进行了补充完善,今后从全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出发,做好如下工作:

1、按行业政策,不断全面落实煤矿各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各部门规章制度,努力全面完善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面做好质量标准化工作,努力达到一流的管理水平,争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2、结合实际,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完善全矿采、掘接序,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采取先进的采煤方法,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3、努力培养、选拔、充实职工队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安全生产职工队伍。

4、组织好生产接续,达到设计年产90万吨的能力。

内蒙古燎原煤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二年四月二日

内蒙古燎原煤矿

改扩建项目联合试运转报告编制单位:内蒙古燎原煤矿

编制日期:二O一二年四月

矿井联合试运转及竣工验收程序及要求范文

鑫隆煤矿联合试运转程序及要求 一、联合试运转需要的条件、图纸、资料 (一)18项主要系统工程必须按照设计和安全专篇施工完成 地面:1、主井提升系统2、副井提升系统 3、通风系统 4、压风系统 5、地面原煤生产系统 6、地面排矸系统 7、地面供电系统8、通讯系统 9、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管理系统及调度系统 10、地面防灭火系统11、地面供水、供热系统 12、地面运输系统13、辅助厂房和仓库 14、必需的生活设施15、“两堂一舍”及办公设施 16、地面消防材料库 井下:1、井下排水系统2、井下煤流运输系统 3、井下辅助运输系统 4、井下供电系统 5、井下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管理系统及调度系统 6、井下防灭火系统 7、井下消防系统 8、井下防尘系统9、井下运输系统 10、井下机电设备11、井下通讯系统 12、井下通风系统13、井下压风自救系统 14、井下消防材料库15、避难硐室等六大系统

(二)符合矿井实际的20种矿图(一式四份) 1、矿井地质地形图 2、矿井水文地质图 3、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4、各井筒断面布置图 5、采掘工程平面图 6、井上下对照图 7、矿井充水性图8、安全监控系统图及断电控制图 9、采煤工作面布置图10、安全监控监测装备布置图 11、运输系统图12、通风系统图 13、井上下通讯系统图14、通风系统立体图和网络图 15、排水系统图16、消防、洒水管路布置图 17、井上下供电系统图18、压风自救系统图(包括躲避硐室) 19、井下避灾线路图20、反风操作示意图 (三)其它资料 1、采矿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2、营业执照在有效期内; 3、“六长”矿长资格证、安全资格证齐全有效; 4、最终设计资料及批复文件完备; 5、矿领导班子已组建、结构符合要求; 6、安全生产科室、队、班(组)已组建、满足生产要求; 7、工作人员已全员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 8、特种作业人员配置满足要求,取得操作证; 9、专职安全人员按要求配置;10、安全劳动合同已签订;11、救护协议已签订;12、相关保险费用已缴纳; 13、井下劳动定员按需要配置、并已经市局批复;

煤矿联合试运转所需资料

办理煤矿联合试运转手续上报资料清单 一、煤矿企业申报联合试运转上报资料 (一)《煤矿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自检报告》。 (二)《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三)《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及《煤矿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文件。 (四)煤矿向县工能局申报试运转的申请报告。 (五)县(市、管理区)煤炭管理局对煤矿联合试运转的上报文件。 (六)有关证照。采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安全矿长、生产矿长及机电矿长安全资格证技,术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及技术职称证书、特作人员资格证书、其它入井作业人员培训合格证明。 (七)煤矿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及人员配置相关文件。 (八)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九)建立矿山救护队或与具有资质的专业矿山救护队签订的救护协议。 (十)供电协议、工伤保险收据机商业保险合同、五职矿长和工程技术人员聘书(每人一份聘书)、特作人员聘用文件等。 二、行署政务中心窗口审查所需的原件 (一)采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

资格证、机电矿长安全资格证、生产矿长安全资格证、安全矿长资格证、总工程师安全资格证,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证书(9万吨3名,15万吨5名,30万吨10名)。 (二)《开采设计方案》和《安全专篇》批复文件。 (三)救护协议、供电协议、保险合同。 三、报地区工能委煤矿建设管理科审查备案资料 (一)《开采设计方案》及《安全专篇》说明书及图件(附带电子版) (二)近几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批复文件。 (三)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及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四)将采掘工程平面图(巷道部分)缩小成A3图纸,将井下所有密闭、风门编号上图,并列表说明每处风门和密闭的位置、性质(永久密闭、临时密闭、防突风门、联络风门、材质、用途,并加盖煤矿公章。 (五)联合试运转期间工作计划:1、采掘工作面6个月推进计划,需提供文字说明及推进计划示意图(A3图纸)。2、安全设施及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资料准备计划,试运转后2个月内必须上报申请验收。 (六)联合试运转承诺书。三项内容:1、在地区工能委批复区域进行试运转,严禁违法违规生产;2、在启动试运转后2个月内上报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3、全力抓好试运转期间安全工作,严防事故发生。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施工)

目录 一、试验段概况 (1) 二、原材料检测 (1) 三、水稳基层配合比 (2) 四、人员组织和机械设备 (3) 五、水稳基层松铺系数 (5) 六、混合料的拌和 (7) 七、混合料的运输 (8) 八、混合料的摊铺 (9) 九、混合料的碾压 (10) 十、横向接缝的设置 (11) 十一、养生及交通管制 (12) 十二、试验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12) 十三、结论意见 (15) 十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6) 附表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检验标准 (18) 附表二试铺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测资料 (19)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试验段概况 1、试铺时间:xx年xx月x日12:38-5:43 2、施工单位:xxxx公司 3、监理单位:xxx公司 4、天气情况:晴,气温72~97℃,湿度1%,风力112~3级,具备施工条件。 5、试铺段桩号:施工桩号为Kxx+xxx–Kxx+xx左幅,长度为xx米,结构类型为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铺筑宽度为16.0m。下承层为水稳底基层,已通过监理组验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6、水稳拌和站开机时间为12:38,并以980t/h的速度生产水稳混合料。为确保拌和站混合料的稳定性,我部派有多年水稳拌和站施工经验的工人对混合料的稳定度进行把控,在第一车出料约20t时混合料已经稳定,此时将第一车的20吨废弃。第二车混合料出场时间为9:38,到达现场时间为9:50,开始摊铺时间为10:10,摊铺结束时间为10:20。摊铺起始桩号为Kxx+xxx,实际摊铺段落Kxx+xxx–Kxx+xx,长度xxm,摊铺机以1.7m/min的速度缓慢、均匀、连续不断摊铺,夯锤振级为3.2级。第一段碾压长度为30m,初压开始时间为10:41,初压结束时间为11:08,初压速度控制在1.6km/h;复压开始时间为10:50,复压结束时间为11:25,复压速度控制在2.2km/h;终压开始时间为11:25,终压结束时间为11:48,终压速度控制在2.2km/h。最后一车混合料出场时间为14:17,摊铺完成时间为14:39,最终碾压完成时间为15:34,此段落后续摊铺长度为30米。 二、原材料检测 水稳基层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碎石,我部对所用材料均按规定频率做了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1、水泥 采用黄山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C32.5缓凝水泥,试验结果如下: 表一水泥试验检测结果表

“三同时”汇报材料

渑池县昌平煤业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汇报材料各位领导: 我代表渑池县昌平煤业有限公司,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们到我公司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 根据《河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全省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监察的通知》豫煤安监【2014】51号和洛阳煤业有限公司的紧急通知,我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现将各方面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井概况 渑池县昌平煤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资源整合而成,经专家论证、政府协调,原名渑池县果园乡八里寨联发煤矿,由义煤集团整合后改名为渑池县昌平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0.3162平方公里,开采2-2,2-3煤层,保有储量378.36万吨,可采储量209.43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服务年限为10年。 二、安全设施“三同时” 1、同时设计 我矿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精神进行矿井技改工作,矿井初步设计与2005年12月委托义马广宇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15万吨/年技术改造初步设计,由于测量仪器有误差,提供资料不准确,导致技改副井和风井实际坐标与原设计坐标不符,

由此造成井筒位置、井底车场、主要硐室、首采工作面等位置均需要做相应的变动,根据矿井技改施工的实际情况,为了减少技改投资和加快矿井技改施工速度,在上级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技改任务,2013年3月委托焦作市宏图矿业设计有限公司对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进行修改,该修改初步设计于2013年8月由义煤集团“义煤发【2013】279号文《关于渑池县昌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修改说明的批复》予以批复”,并在省工信厅进行了备案,修改技术初步设计安全专篇2013年1月由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豫西分局以豫西煤安监【2013】18号批复。 2、同时施工 技术改造项目矿建和安装工程由义煤集团永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施工,土建工程由渑池县伟业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三级)施工,矿山建设项目工程监理单位为河南理工大学建设工程监理所(矿山工程监理乙级)监理,质量监督单位为义马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技术改造项目于2008年6月开工,2013年4月完成,2013年7月18日矿井开始联合试运转,同年12月份完成联合试运转工作,并编制完成联合试运转报告,义煤集团三门峡煤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19日对该矿井联合试运转进行了验收,2014年2月21日,义煤集团洛阳煤业有限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安全设施及条件进行了预验收,并编制了矿井建设项目预验收报告和验收意见书,矿井的安全设施及条件通过联合试运转、自查整改和

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报告模板

煤矿联合试运转申 请报告

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有限公司鑫发煤矿一井技改工程联合试运转申请张家口市煤炭工业办公室: 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有限公司鑫发煤矿一井(以下简称鑫发煤矿一 井)位于蔚县县城北部, 距蔚县县城23km, 隶属杨庄窠乡管辖, 交通方便。 根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冀国土资函【】1389 号《关于肥矿集团张家口能源有限公司蔚县地方煤矿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的文件要求, 将东发煤矿、大东山煤矿、兴武煤矿、前梁煤矿、里湾煤矿进行整合重组为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有限公司鑫发煤矿, 隶属于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有限公司。由于鑫发煤矿井田中央有一大断层和较大的采空区, 一套系统难以实现整体开采, 因此以断层为界划分为鑫发一井和鑫发二井, 根据资源整合规划方案, 鑫发一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 井田面积4.16km2 。 矿井工业储量为667.5万吨, 设计储量为484.7万吨, 开采储量为395.7万吨, 具备技改条件。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冀中能源集团、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对蔚县地方煤矿托管、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批复》(冀政函[ ]66 号文件、张家口市煤炭工业办公室《关于对肥城矿业集团张家口能源有限公司红土湾等煤矿技术改造设计请示的批复》文件精神, 我矿属技术改造矿井, 技改后生产能力为30 万t/a。 技改项目立项以后, 委托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于先后编制了《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有限公司鑫发煤矿一井技改初步设计说明书》和《技改安全设施设计》。张家口市煤炭工业办公室于12 月24 日以” 张煤办[ ]63 号”文批复了《初步设计》; 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张家口监察分局于

启闭机调试报告

北京市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改建工程 分洪闸闸门及控制系统联合调试报告 一、工程概况 北关分洪枢纽改建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的始端,温榆河的终点。由新建拦河闸和分洪闸等主要建筑物以及配套设施组成,是北运河的控制性工程,是北运河安全度汛的关键,关系到北京、河北、天津三省市的防洪安全。 工程新建分洪闸,位于原闸下游,闸室中心线距上游通惠河河口354m。分洪闸共9孔,总净宽90.00m。闸室垂直水流向总宽度105.20m,闸底高程16.86m。在左岸,布置有控制4孔闸门的液压站及检修门机库;在右岸,布置有控制5孔闸门的液压站房、配电房及管理房。闸墩上设检修桥,桥面宽6.00m,桥上布置有门机轨道。 分洪闸工作闸门采用露顶式弧形钢闸门,孔口尺寸10.0mX4.0m(宽X 高),设计水头3.64m,闸门动水启动。单扇弧形工作闸门重约22t。 工作闸门上游设露顶式平面叠梁门检修闸门,孔口尺寸为10.00X3.75m,全套3节叠梁门自重约为13.0t。检修门启闭设备为移动式门机,9孔共用。 根据各施工单位汇报,已完成设备施工安装和工程质量检验,可以进入联合调试。 二、联合调试的目的 分洪闸工程于2008年2月25日开工,5月30日分洪闸闸门全部制作完毕,并陆续运往工地进行安装,8月12日闸门安装完毕,2009年8月10

日施工单位完成了分洪闸闸闸门的调试运行。到目前分洪闸及船闸已具备了联合调试条件。 因此,通过全行程的门、机启闭联调,采集各项检测数据,检验闸门与液压启闭机以及控制系统是否满足设计标准与工程使用要求。 三、联合调试大纲 (一)联合调试的依据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北关分洪枢纽联合调度调试程序及 技术要求为依据。 (二)联合调试的组织 联合调试前,召开了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确定,对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由总监施梓具体进行现场协调; 液压站操作人员:李铮、徐红斌;记录人员:张兴锋 闸门运行观测人员:蒙强、王立刚;记录人员:侯磊 确定正式试运行日期:确定3月7日开始联合调试。 (三)联合调试过程安排及要求 根据目前工程完成情况,联合调试共分两个现场: 1、现地控制现场:按位置分分洪闸左岸液压站、右岸液压站; 2、闸室。 现场具体要求: 现地检测试验。按右岸液压站——左岸液压站顺序进行。 (1)右岸液压站四孔:按现地手动方式进行闸门运行并检测。 (2)左岸液压站五孔:按现地手动方式进行闸门运行并检测。

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报告

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鑫发煤矿一井 技改工程联合试运转申请 市煤炭工业办公室: 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鑫发煤矿一井(以下简称鑫发煤矿一井)位于蔚县县城北部,距蔚县县城23km,隶属庄窠乡管辖,交通方便。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冀国土资函【2010】1389号《关于肥矿集团能源蔚县地方煤矿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的文件要求,将东发煤矿、大东山煤矿、兴武煤矿、前梁煤矿、里湾煤矿进行整合重组为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鑫发煤矿,隶属于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由于鑫发煤矿井田中央有一大断层和较大的采空区,一套系统难以实现整体开采,所以以断层为界划分为鑫发一井和鑫发二井,根据资源整合规划方案,鑫发一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井田面积4.16km2。 矿井工业储量为667.5万吨,设计储量为484.7万吨,开采储量为395.7万吨,具备技改条件。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冀中能源集团、肥城矿业集团对蔚县地方煤矿托管、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批复》(冀政函[2009]66号文件、市煤炭工业办公室《关于对肥城矿业集团能源红土湾等煤矿技术改造设计请示的批复》文件精神,我矿属技术改造矿井,技改后生产能力为30万t/a。 技改项目立项以后,委托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于2010年先后编制了《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鑫发煤矿一井技改初步设计说明书》和《技改安全设施

设计》。市煤炭工业办公室于2010年12月24日以“煤办[2010]63号”文批复了《初步设计》;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分局于2011年1月8日以“冀煤安监字[2011]6号”文批复了《安全设施设计》。 鑫发煤矿一井技改工程于2011年3月26日开工建设,批准工期为15个月。 目前,鑫发煤矿一井已经完成井底车场、上仓皮带巷、煤仓、装载皮带机巷、装载硐室、水仓、火药库、清理斜巷、中央泵房、中央变电所、泵房管子道、5100皮带巷、5100轨道巷以及首采面回采巷道等井巷工程、各机电安装工程以及地面土建工程,矿井技改工程现已完成,已经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现申请联合试运转。 特此申请,请批示! 肥矿集团蔚县鑫国矿业鑫发煤矿一井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矿井联合试运转的条件

煤矿技改联合试运转 一、联合试运转需要的条件、图纸、资料 (一)18项主要系统工程必须按照设计和安全专篇施工完成 地面:1、主井提升系统 2、副井提升系统 3、通风系统 4、压风系统 5、地面原煤生产系统 6、地面排矸系统 7、地面供电系统 8、通讯系统 9、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管理系统及调度系统 10、地面防灭火系统 11、地面供水、供热系统 12、地面运输系统 13、辅助厂房和仓库 14、必需的生活设施 15、“两堂一舍”及办公设施 16、地面消防材料库 井下:1、井下排水系统 2、井下煤流运输系统 3、井下辅助运输系统 4、井下供电系统 5、井下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管理系统及调度系统 6、井下防灭火系统 7、井下消防系统 8、井下防尘系统 9、井下运输系统 10、井下机电设备 11、井下通讯系统 12、井下通风系统 13、井下压风自救系统 14、井下消防材料库 (二)符合矿井实际的20种矿图(一式四份) 1、矿井地质地形图 2、矿井水文地质图 3、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4、各井筒断面布置图 5、采掘工程平面图 6、井上下对照图 7、矿井充水性图 8、安全监控系统图及断电控制图 9、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10、安全监控监测装备布置图 11、运输系统图 12、通风系统图 13、井上下通讯系统图 14、通风系统立体图和网络图 15、排水系统图 16、消防、洒水管路布置图 17、井上下供电系统图 18、压风自救系统图(包括躲避硐室) 19、井下避灾线路图 20、反风操作示意图 (三)其它资料(装订成册、一式四份) 1、采矿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2、营业执照在有效期内; 3、“五职”矿长资格证、安全资格证齐全有效; 4、最终设计资料及批复文件完备; 5、矿领导班子已组建、结构符合要求; 6、安全生产科室、队、班(组)已组建、满足生产要求; 7、工作人员已全员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 8、特种作业人员配置满足要求,取得操作证; 9、专职安全人员按要求配置; 10、安全劳动合同已签订; 11、救护协议已签订; 12、相关保险费用已缴纳; 13、井下劳动定员按需要配置、并已经市局批复; 14、主要机电设备、连接装置(钢丝绳、楔形连接)等检测报告、准用证;

联合试运转工作计划和目标

技术科九月份工作目标与计划 董事长在充分总结XX煤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联合试运转目标必须毫无条件地去执行、去落实,要严格要求,自我加压,确保实现,争取提前”企业管理理念。这对于全矿区来说既是一次管理理念提升也是一次管理层次提升。号召全矿干部职工围绕“联合试运转”中心,咬定目标,坚定信心,全力以赴,确保如期实现联合试运转。矿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如期实现矿井联合试运转是使命所系、形势所迫、利益所在,不容有丝毫懈怠和推责。随着联合试运转时间一天天临近,任务十分艰巨,不能有丝毫放松。要抓住重点,盯住节点,坚决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根据联合试运转前需要完成的工程量和时间条件,倒排工期,加强劳动组织,减少生产影响,强化考核兑现,抓好每一天、每个小班、每个小时、每一分钟的生产工作。要求全矿按计划抓住联合试运转前每个节点,按时完成巷道工程施工,打好矿建工程。本着“一切为联合试运转服务,一切为联合试运转让路”的原则,采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聚全矿之智,举全矿之力,确保实现王同现总经理提出的“大干三十天,实现矿井联合试运转”的工作目标。 为确保“大干三十天,实现矿井联合试运转”的工作目

标的实现,我们技术科九月份工作目标与计划如下: 一、技术科全体人员统一思想,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确保如期联合试运转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矿井规划的角度,我们必须具有前瞻的思维,在矿井技改期间就要将系统配置得更加合理、规范和稳定,使矿井在投产之后能够具有更大的产能提升空间,为充分发挥矿井生产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生产施工方面,我们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预见能力,时刻提防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和未知情况。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超前做好矿井技改和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从安全教育方面,让职工了解煤矿生产的复杂性,充分吸取煤矿历史事故的教训,严防事故发生。为职工敲响警钟,让他们意识到矿井面临的各种灾害,牢记安全威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现场规范操作。切实做到矿情时时不忘,管理时时不松。 二、矿井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科作为系统中一分子要不断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坚决和各专业、各部门相互配合,抓住中心,统筹兼顾,发挥最大生产能力和最佳经济效。 围绕联合试运转目标,突出工期进度重点,按照目标工

供电系统试运转报告

编号:BZJS-运行报告-2018 版本号:第一版 矿井供电系统联合试运转报告 XXX公司机电科

XXX公司 矿井供电系统联合试运转报告 一、系统概况 1、矿井电源 我矿位于XXX东岸,行政区划属XXX管辖,在XXX电网的覆盖区内。目前矿区内设有一座35/10kV区域变电所,供矿井用电。其35kV电源引自阳霞11kV变电站35kV 侧,35kN架空导线规格为LGJ-120型,长约23km。本矿井设有一座10kV变电所,电源引自矿区35KV变电所。 XXX110kV变电站位于本矿西南约25km处,主变容量为1.63MVAx10MWA, 电压等级为110/35kV,两侧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2回110kV电源分别引自库尔勒城西110kV变电所和轮台110kV变电所。 矿区35kV变电所:位于本矿南侧约2km处,主变容量为1x1.6MVA,电压等级35/10kV,单回路供电,电源引自阳霞110kV变电站35kV侧,电源线路导线规格均为LGJ-70,长度约为23km。 我矿在矿井范围内新建10KV变电所,10KV变电所设置两路YJLV223*1208.7/15V电缆作为供电线路,两回路电源均引自35KV变电站内不同负荷柜,变电站内安装KYN28-12型高压配电柜20台,进行矿井高压配电。安装两台S11-M-1250/10/0.49KV型变压器以及12台GGD2-34 型低压配电柜,对矿井低压系统进行变配电。 因为矿区为单回路供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我矿又安装一台GY-400型柴油发动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备用电源0.38KV电源经Ks9-500KVS-0.4/10Kv型升压变压器升压10KV后送入高压控制柜进行用电分配。应急备用电源主要承担矿井一级负荷用电设备,包括主通风机、矿井主排水系统及主斜井架空乘人装置使用。 2、地面供电 目前矿井在工业广场建一座10KV变电所。变电所内10kV开关柜选用KYN28-12型高压开关柜20台;配备两台S11-M-1250/10/0.9KV型变压器以及12台GGD2-34 型低压配电柜。为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选用两套具有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功能的电容器补偿装置,补偿容量共2*750kvar(因补偿柜未到货,暂时还未安装)。 10kV变电所内动力、照明及直流电源装置电源分别取自所内低压配电屏。控制、信号、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采用直流电源屏供电。 10kV变电所共有6路馈出线路:两路10KV入井馈出,两路10KV主通风机馈出,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 二〇一二年一月

前言 (11) 第一章矿井项目建设概况 (11) 第一节矿井概况 (11) 第二节矿井设计概况 (33) 第三节项目建设情况 (99) 第二章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情况 (1212) 第一节组织机构及职责 (1212) 第二节联合试运转工作情况 (1515) 第三节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 (1616) 第四节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717) 第三章联合试运转情况 (1919) 第一节各系统运行情况 (1919) 第二节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运行情况 (2626) 第三节主要安全生产设备检测检验情况 (2727) 第四章矿井联合试运转结论 (2929) 第一节矿井联合试运转效果分析 (2929) 第二节矿井今后安全生产的建议 (2929) 附:1. 四大运转检测报告 2.《安全专篇》(C04126)的批复(甘发改能源[2009]457号) 3.《关于对平凉新安煤业有现在责任公司90万吨/年建项目联合试运转请示的批复》(甘安监管五[2011] 266号文)

平凉新安煤矿由国家发改委核准(【2008】732号),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设计(原淮海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矿井建设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文号:甘发改能源【2009】457号)和《安全专篇》(C04126)的要求对工程进行建设,计划投入资金35984万元,实际投入资金73997.77万元。其中:井巷工程费用29800.68万元;土建工程费用7591.01万元;设备安装费用5478.26万元;设备购置费用15016.06万元。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Mt/a。自2005年7月开工建设,经过近6年的基本建设,完成了《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的设计内容。公司现有固定资产6.7亿元,职工82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名,其中:高级职称12名、中级职称40名、初级职称70名。 矿井0.9Mt/a建设工程采掘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防尘防火供水系统、通风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及通信系统等各生产系统经过2个月(2011年10月15日-2012年4月15日)的联合试运转,各系统均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在联合试运转期间,各生产区队均实行三八制作业,采煤工区两班生产、一班检修;主副井提升系统均在每天早班定时进行检修;全矿各生产、安全系统每月一天例行月检修;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对设备及各系统进行检测检修。矿井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机电设备实行包机责任制,认真开展机电管理标准化,规范使用机电设备,强制维修保养,矿井各系统达到或好于设计要求。试生产以来,每日平均生产原煤1518吨以上,实现了矿井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

联合试运转规定

五、联合试运转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具备以下条件的煤矿建设项目,必须在编制联合试运转方案,报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大中型项目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批,小型项目报市、地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批),并按规定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方可组织实施: 1.煤矿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已按设计建成完工; 2.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 3.矿长具备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其他入井人员培训合格。 4.矿井已建立矿山救护队或已与具有资质的专业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二)联合试运转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 2.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 3.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4.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 5.应急预案与安全技术措施; 6.其他规定事项。 (三)联合试运转报告应当包含以下主要内容,且经煤矿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审签: 1.各主要系统分项运行报告; 2.主要生产安全设备故障处理记录与分析; 3.提升、排水、通风等主要生产安全设施与装备的检测、检验报告; 4.联合试运转的效果分析; 5.今后有关生产安全的建议; 6.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六、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开展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时,选聘的专家必须涵盖该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各相关专业人员;同时应实行回避制度,凡与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专家不得参加该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七、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中,要充分重视以下关键环节: (一)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健全瓦斯抽采系统,立足于采前、掘前预抽,并满足《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要求。 (二)新建矿井原则上要一次设计、一次建成。如有特殊原因,只能分期投产的,也必须保证安全设施和主要生产系统一次建成一次验收,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设计中必须明确投产时主要巷道的长度和位置,保证形成完善的通风和排水系统,保证“三个煤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安全开采。扩建、改建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中应明确扩建或改建工程的范围、工程量及与原矿井安全生产系统衔接、影响关系。 (四)煤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煤矿企业,应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大型煤矿、灾害严重的中型煤矿、最近矿山救护队至矿井的行车时间超过30分钟的小型煤矿,必须建立矿山救护队。 (五)煤矿设计能力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定。 (六)煤矿建设项目移交生产后原则上3年内不得申请改扩建。 八、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后,应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审查或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整改结束并经指定单位或人员复核同意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组织专题研究,经研究通过方可行文批复。 九、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批复后,1年内未进行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必须重新申请审查。 二○○七年十月十四日

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X集团X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XXX年XX月 目录 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概况 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 第二节矿井建设概况 第二章各系统安全设施设计及建设情况第一节采掘系统 第二节供电系统 第三节排水系统 第四节提升运输系统

第五节压风系统 第六节矿井防尘、防火系统 第七节通风系统 第八节矿井瓦斯监控系统 第九节矿井通信系统 第三章矿井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成员 第四章联合试运转起始时间及终止时间 第五章联合试运转情况 第一节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 第二节矿井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第六章联合试运转结论 第一章项目设计概况 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 X矿井是X集团在登封地区开发的大型矿井之一,也是X 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矿井设计生产能力XXMt/a,服务年限XX年。 一、矿井位置与交通 X井田位于X省XX煤田西部,东与XX井田相邻,西与XX井田接壤,区域交通以公路为主,东北到XX市75km,西北距XX市80km。东距XX铁路XX支线的XX站50km,西南距XX线的XX站约60km,均有柏油公路相通。在井田北部

3km有连接XX线与XX线的矿区铁路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煤层及储量 井田东西长14km,南北宽2~4km,井田面积33.4km2,主要含煤底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石炭系太原组和上石盒子组,其中,可采煤层三层(五3、二1、一3),主采二1煤层,煤层平均厚度5.3m,层位稳定,全井田发育,煤层结构简单,设计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划定的井田范围,全矿井共获得地质储量为245240kt,其中:浅部小煤窑已采50937kt,暂不能利用储量1287kt,设计利用的工业储量193016kt,扣除永久煤柱损失40801kt和开采损失38054kt,矿井可采储量114161kt。 三、水文、地质 矿井正常涌水量697m3/h,最大涌水量864 m3/h,本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井期间委托XX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安全中心,对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鉴定结论为矿井在开采东部瓦斯地质单元首采区(中央采区)范围内,二1煤层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可暂按非突出矿井进行管理,但在开采新采区、新水平时应重新进行鉴定。 X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文件豫煤安〔2007〕861号《X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X集团X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X 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所采二1煤层为突出煤层。 二1煤层具有煤尘爆炸危险,属于不易自然煤层,二1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前言 盘县水塘小凹子煤矿为设计能力为15万t/a的新建矿井,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由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设计研究所于2003年12月编制完成,并经省煤炭管理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其《安全专篇》也由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设计研究于2004年3月编制完成并经贵州省安全检察局盘江分局审查获得批复,于2005年4月获得采矿许可证。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于2005年6月开始动工建设。后由于实际施工中矿方未能征得原设计风井井口位置所需的土地,因此必须对原《开采方案》进行修改与变更。于2006年11月我矿委托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了《开采设计方案》与《安全专篇》的变更设计,《开采设计方案》经贵州省煤炭管理局专家评审通过获得批复,其《安全专篇》由贵州省安全监察局盘江分局审查通过获得批复。 在经过全矿上下职工的共同努力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变更的《开采设计方案》与《安全专篇》组织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根据矿井建设项目的工程大小按计划定时间、定人员分项落实与施工。于2007年12月矿井施工建设工程与安全设施、设备安装工作已基本结束,矿井五大生产系统齐备,机构管理制度健全,人员培训、持证上岗等工作就绪,已基本具备矿井联合试运转生产条件。根据我矿各项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由煤矿组织各生产部门负责人制定联合试运转期间的运转方案。 第一节矿井运转的系统、范围与期限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水塘小凹子煤矿就是设计生产能力为15t/a

的新建矿井,《开采方案》与《安全专篇》由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与编制。水塘小凹子煤矿从2005年6月开始按《开采方案》与《安全专篇》进行矿井的施工建设工作,于2007年11月矿井矿建工程基本竣工,准备进行对煤矿五大生产系统申请联合试运转工作。试运转期间主要对全矿井的生产系统(采掘、通风、排水、运输、机电等的几大煤矿生产系统)进行联合生产试运行试验,经过各系统的联合运转生产情况的试验,来测定煤矿在正式投产后就是否满足设计生产能力与安全生产的需要,特制定本方案计划进行实施。联合试运转期限为一个月。 (一)矿井位置及交通情况 小凹子煤矿位于盘县南部水塘镇境内,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本井田经过,矿井距南昆铁路鲁番火车站25KM,距威箐火车站45KM,矿井距响水镇(小雨谷火车站)50KM,距盘县城关镇约12km,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本矿区南部边界外缘经过,南昆铁路支线威红铁路从煤矿外围西部经过,交通较方便。 (二)地形、地貌及气象 1)地形地貌 盘县水塘小凹子煤矿位于水塘向斜中段,总体为谷底地貌属中低山地形。小冲沟较多,均呈树状展布,主要冲沟的走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水塘河以西为反向单面山,地形起伏较大。水塘河河谷地带相对平缓。井田内总体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部边界中部附近,标高1547、5米,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边界处的水塘河河床,标

机械化改造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机械化改造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矿进行机械化改造项目竣工验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属机械化改造矿井,改造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在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公司全体员工经过艰苦努力,机械化改造项目现已全部按照《开采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等相关文件建设完成,并经批准进行联合试运转,目前,矿井联合试运转正常,已具备项目竣工验收条件,今天诚邀各位领导和专家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下面就龙泉煤炭公司机械化改造项目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矿井概况 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白水县杜康镇,行政区隶属陕西省白水县杜康镇管辖,前身为凉水泉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4万吨/年,属于地方国营企业,1996年改制后为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实际生产规模1972年—1995年产煤5—10万吨,2004年产煤11万吨,煤矿自2004年资源储量检测之后未开采动用资源储量。井田面积3.0678平方公里,开采标高700米至520米,可采煤层为5号煤,平均厚度3.53m,2007年4月16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对龙泉矿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材料完成备案(陕国土资储备【2007】156

号),资料显示龙泉煤矿在采矿证范围内5号煤层资源储量为1273.4万吨,历年来采动资源储量420.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853.1万吨,按60%计算,可采储量为511.9万吨,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服务年限8.5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两水平三斜一立井开拓,水平标高+605米、+580米,煤质为瘦煤,主要用于火力发电。矿井瓦斯涌出量低,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层属于不易自燃煤层,地温正常。井下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4515m3/h,井田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主要可采煤层厚度稳定。 二、矿井建设相关手续(项目审批情况) 1、械化改造设计 2011年12月30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关于白水县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化改造设计的批复》(陕煤局发【2011】259号)对我矿机械化改造设计进行了批复。 2、矿井安全设施设计 2012年7月18日陕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关于陕西省白水龙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化改造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陕煤安局发【2012】156号)批复了安全实施设计。 3、水土保持方案 2012年8月10日白水县水土保持监督站以白水保监字【2012】08号文对我矿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批复

煤矿联合试运转汇报材料

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 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联合试运转 汇 报 材 料 2013年4月 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整合矿井 项目地址:水城县比德镇 设计规模:30万吨/年 设计单位:贵州晨辉达矿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 施工时间:2009年11月~2013年3月 申请单位: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 目录 一、项目背景4 二、主要技术资料与审批文件4 三、矿井基本情况6 (一)、交通地理位置6 (二)、矿井面积、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6(三)、可采煤层情况6 (四)、可采设计方案及安全专篇批复时间:6(五)、开工时间、设计工期7 (六)、开采技术条件:7 四、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8 五、项目工程建设完成情况10 六、各系统完成情况10 (一)开拓方式10 (二)通风系统10 (三)排水系统11 (四)运输系统11 (五)压风系统11 (六)供电系统12 (七)矿井瓦斯抽放系统13 (八)瓦斯监控系统13 (九)矿井消防、防尘系统13 (十)矿井通讯、视频监控系统13 (十一)人员定位系统:14 (十二)防雷系统:14 (十三)矿井紧急避险、矿山救护:14

(十四)两堂一舍及地面配套设施建设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您们好! 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不辞辛苦莅临我矿进行矿井建设联合试运转审查验收工作,这是对我矿建设工作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同时,也是对我们矿井建设工作完成情况的检验。在此,我谨代表三岔沟煤业全体职工,向到矿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谢意。下面我代表三岔沟煤业向各位领导汇报矿井建设及联合试运转申报情况,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虚心接受,认真落实。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项目背景 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三岔沟煤业)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5号)文件《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批准,由原水城县三岔沟煤矿、大寨煤矿、跨岩脚煤矿整合建设30万吨/年的矿井。 2008年12月9日取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0121120096332。矿区面积:1.8923km2,开采深度1800—1300m标高,生产规模为30万t/a。 2009年8月12日,由贵州晨辉达矿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变更设计,并通过评审,并经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批复备案,变更备案号为376号。2009年9月由贵州晨辉达矿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安全专篇(变更)》的编制,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监察分局以黔煤安监水字[2009]224号文件:《关于对水城县比德三岔沟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予以批复。 二、主要技术资料与审批文件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537号关于《水城县三岔沟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2008年5月9号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8]030号《水城县三岔沟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可采煤层K13、K14、K15、K16、K17、K29进了资源储量估算,三岔沟煤矿保有资源量(331 +332+333)1049.15万吨,其中:331为264.65万吨,332为433.62万吨,333资源量为350.88万吨,采空量302.18万吨。 2008年8月,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编制的《贵州省水城县比德三岔沟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由贵州省煤炭管理局以黔煤规字[2008]1234号文件予以批复;2008年12月,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水城县比德三岔沟煤矿(整合)安全专篇》,由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监察分局以黔煤安监水字[2008]359号文件予以批复。 2009年8月12日进行变更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备案号为376号,由贵州晨辉达矿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变更设计。 2009年9月由贵州晨辉达矿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安全专篇(变更)》的编制,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监察分局以黔煤安监水字[2009]224号文件:《关于对水城县比德三岔沟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予以批复。 2012年12月由贵州淞源矿山开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水城县比德三岔沟煤矿对原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局部变动的补充说明》进行备案,备案号第1226号。 2012年12月由贵州淞源矿山开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水城县比德三岔沟煤矿对原安全专篇进行局部变动的补充说明》进行备案,备案号:黔煤安监水设施备[2013]C-01号。 2008年11月,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水城县比德三岔沟煤矿(整合)安全预评价报告》。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范本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 整合扩能工程联合试运转方案 年月

目录 第一部分矿井概况 (3) 1.1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3) 1.2井田井界及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 (3) 1.2.1井田井界 (3) 1.2.2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 (5) 1.2.3地质构造特征 (12) 1.3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14) 1.3.1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 (14) 1.3.2矿井开拓开采 (15) 1.4、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 (17) 1.4.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7) 1.4.2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18) 1.4.3煤尘爆炸、煤层自燃发火情况 (20) 1.4.4瓦斯 (21) 1.4.5顶板岩性 (21) 第二部分: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概述 (22) 2.1矿井开拓开采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2) 2.1.1矿井开拓系统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2) 2.1.2矿井采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3) 2.2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6) 2.3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7) 2.3.1提升运输系统设计情况 (27) 2.3.2、实际建成的提升运输系统 (28) 2.4矿井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8) 2.4.1给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8) 2.4.2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9) 2.5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0) 2.6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及建成情况 (31) 2.7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1) 2.7.1防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1) 2.7.2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3) 2.8矿井通讯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4) 2.9矿井压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4) 2.10人员定位系统 (35) 2.11紧急避险系统 (35) 2.12矿山救护 (37) 2.13矿井瓦斯治理 (37) 2.14批准的设计图件和建成的实测图件 (37) 第三部分联合试运转方案 (37) 3.1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 (37) 3.2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 (37) 3.3联合试运转的目标、预期效果 (39) 3.4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 (39) 3.5其它规定事项 (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