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课文主题分析

第一单元课文主题分析

第一单元课文主题分析
第一单元课文主题分析

第一单元课文主题分析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一提起“春天”,我们就会联想起无数优美的字眼和诗句:鸟语花香,万紫千红,莺歌燕舞,满面春风;“春眠不觉晓”,“春色满园关不住”……

本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教材的整体性,注意前后联系。

本组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春天。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

老师们在理解本组教材时,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解读春天,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识字 1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理解词义,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过年”又叫“春节”,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呢?(指名答)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把春的讯息撒满大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吧!

二、看图识字读词。

1、看图说话。从这幅图中你收到了哪些春的讯息?(指导用“春天来了,———”的句子表达)

2、相机出示词语卡,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借助拼音读一读。

3、看看藏在这些词语里的生字有你会读的吗?(小老师教读,集体跟读,注意纠正字音)

4、同桌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再全班交流。(复习归纳记字方法,如:形近字比较“万”——“方”,形声字“歌”,根据字形记忆“柳”、“舞”会意字“鸣”等)

5、抽读生字并组词。

6、自由读词,集体读词。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体会词义。

1、“开火车”轮读生字。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齐读词语。

3、小游戏:我读你做。(请生一人读词语,其余学生用动作或声音来表示,如:百花齐放,师引导“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朵花,那百花齐放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四、书写生字。

1、生观察字形和结构。

2、生口述笔画笔顺,师范写。

3、生描红并独立书写,同桌交流。

五.扩展训练。

1、收集春天的图片和词语交流。

2、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到春天的色彩了吗?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

1.柳树醒了

学习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3、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丽。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游戏题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 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

(1) 板书课题:1.柳树了

(2) 谁来读课题,柳树怎么啦?(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

(3) 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3.分节读文,了解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树说话,柳树就醒了) 教师板书:说话醒了

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柳树春雷

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又是什么样?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着急了的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③哪些同学愿意跟柳树做朋友站起来,看着板书背一背。

(4) 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呢? (学生自由说)

(5)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再欣赏这美丽的图画,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 (三)巩固生字,写好字

1.看板书再读词。

2.指导书写。

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写好两个相同偏旁的汉字,你们看田字格表里是哪两个字(说话)

②这两个字的偏旁谁认识?(言字旁)

③写言字旁时第一笔点起笔不能太低,横要向上斜一点,折要向左斜一点,注意左边偏旁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

④描红。

⑤自己练写,老师巡视。

⑥成果展示。

(四)板书设计

1 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五)课堂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写好“说、话”两个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背诵课文。

2.写好“朋、友、春、高”四个汉字。

二、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表。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开火车抽读字卡: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2.完成课后说一说。

3.请同学领读词语:(老师出词语,同学领读)

(二)读背课文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齐背。

(三)实践活动

仿照课文编诗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五)课堂作业设计

1 、完成练字作业。

2 、打乱顺序词语连线练习。春雷说话柳树醒了春雨洗澡柳枝软了春风梳头柳梢绿了、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课后记:

2.春雨的颜色

教学要求: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我们都见过春雨。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形状了吗?板画:春雨

认识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思考性的读

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句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1)从句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2)识字:

音:勾画出句中的生字拼读;连词朗读

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结构:趣题同偏旁:题颜换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题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彩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下落到不同的植物上,用了不同动词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洒滴油

你发现了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你们看”“……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给大家交流。课后记:

3.邓小平爷爷植树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认识“龄、栽”;文中长句的朗读。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春天来了,柳树醒了,桃花红了。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植树的好日子。简单介绍植树节的来历。

2、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为什么呢?请自由读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

自主预习,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

2、同桌互查:生字认识没有,课文能否读通。没读通的句子请同学帮忙。

3、请“小老师”组织同学们“开火车”抽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朗读感悟,展示交流

1、出示讨论题:

A、你知道邓小平爷爷哪些情况?

B、哪些句子是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找出有关句子,并多读几次)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C、组内交流展示:

讨论老师出示的问题,理出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

3、全班交流反馈:

A、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B、抓住文中的长句子及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1)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2)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3)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复习巩固字词

1、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重点指导学生记“龄、栽”。

2、读生字与其它字组成的词语:

姓邓节日岁数年龄经过消息站着扶着亲人行动

第二课时

复习字词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教师了解学生读长句子的情况,及认读生字的情况。

2、读生字,给生字扩词。

3、小组互帮互助,牢记生字。

你还有哪些字不太认识吗?快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别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朗读质疑

1、自由读全文,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小组内提出不懂的词句或问题,互助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4、齐读课文。

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2、请学生上台在田字格中演示生字的书写。教师相机示范,重点指导双人旁的写法。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4、展示写得好的学生的作品。

拓展延伸

到植树节那天和家长一起种一棵小树,定期为它浇水,并作观察记录。

课后记: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 自由记生字。

2)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

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师范读。

2) 自愿读。

3) 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课后记:

4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初步感受古诗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一定会背诵许多古诗吧,谁愿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谁会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生自由朗读古诗。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注意读准字音。(平舌音:村,醉,散,

翘舌音:诗、首、处)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如熟字相加:古(十+口),闻(门+耳)

居(尸+古)童(立+里)

形声字:醉、烟、忙、眠

形近字比较:外—处,读—诗,自—首,醒—醉

4、抽读生字,口头扩词。

5、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开火车”轮读生字,读准字音。

2、朗读理解,引导质疑。

(1)、解题“春晓”,春天的早晨;“村居”居住在乡村。

(2)、师对重点词句进行点拨。

(3)、这两首诗有何共同点?

朗读形式:自由读——自愿读——范读——比赛读

四、书写指导

1、生观察字形和结构。

2、生口述笔顺笔画,师板书(抽生也板书)

3、生描红并独立书写。

五、扩展训练

1、课外读背几首古诗。

2、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加一加”、“换一换”。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读准字音。

3、看拼音,理解字义,正确书写汉字。

4、熟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归纳识字方法。

2、读拼音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让生自主观察,同桌讨论,说说各自的发现。

2、全班交流,归纳“加一加”、“换一换”的识字方法。

3、还可引导学生用其他识字方法,交流课外认记的生字。

4、让生充分自学七个生字,检查生认读、识记情况。(可用词语:评比、

家访、挤进、邮车、局长、轿子、钱包。)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词语,说说都是有关哪个季节的。

2、小老师教读,更正字音。

3、交流还收集到哪些有关春天的词语。

4、“开火车”读词语。

三、我会写

1、生自读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师可范写一句。

4、生独立书写,注意书写笔顺正确,字迹工整,姿势端正。

5、全班交流,同桌互改。

四、读读背背

1、生自读短文。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抽生读—小组读—比赛读

4、背诵短文,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诵。

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能按要求进行表达和交流。

2、结合口语交际内容进行拓展训练。

教学重难点:

注意语言表达流利、通顺、完整。

教学过程:

1、“歌唱春天”,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春天的旋律。(如:嘀哩嘀哩)

2、“我看到的春天”

①说说自己关于春天景物的观察所得。

②将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交流介绍。同桌介绍—全班展示

3、“我们听到的春天”,找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4、“我画的春天”,把春天的图画作品全班交流介绍。

展示台:

①、展示内容不限:商标、名字、招牌、书名等。

②、展示方式不限:同桌轮流出示自己认识的字。

③、比赛方式:同桌打擂、小组打擂,每周选出一个擂主。

第一单元课文内容理解

第一单元课文内容理解班级()姓名( ) 一、窃读记(作者:林海音) 1、课文第三自然段动词:跨进、踮起、挤过去、挤到。这些词写出书店的顾客多,更表现“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把渴望读书的“我”比作饿狼。写出“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成语如饥似渴名言: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快乐是因为”:在阅读中感受到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惧怕是因为”:害怕被老板或店员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窃读的意思”:只读不买。 4、“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整句话: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5、“我合上书…放回书架”:用“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动作写出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6、“窃读”方法:1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2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3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4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从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读书。可以看出“我”是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嗜书如命的孩子。) 7、本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8、作者是在旧中国私人开的书店里读书。在那儿读书要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还要经受饥饿和腿酸脚麻的煎熬。 8、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总是让人如痴如醉。书籍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张钫)课题的意思:小学生与著名学者季羡林的对话 1、“小苗”原指小树苗,文中指苗苗;大树文中指季羡林。“小苗”暗指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大树”暗指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根深叶茂的大树。 2、“文理贯通”:指要学好语文,也要学好数学,能文能理。 3、苗苗:热爱读书,谦虚好问,对季老很尊敬,很崇拜。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有着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三、走遍天下书为侣英国作家尤安·艾肯 1、毫不犹豫:(近:不假思索、毫不迟疑;反:犹豫不决)表达作者对书的喜爱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2、“你喜爱的书…就像你的家”: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真挚,充分表达出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3、最后一段:深化主题,总结全文,进一步阐明对书的理解,说明书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伴侣。 4、作者选择一本书旅行的理由是一:作者对书有浓厚的感情,把书视为自己的挚友和家园,带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出行,是一件快事;二: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给人以不尽的精神享受。 6、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打开智慧的钥匙,也是一盏明灯。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缕明媚的阳光,也是一杯香浓的美酒。 7、从文中第7自然段的哪些词语看出“我”是在一遍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然后、回过头来、还会、做完这些、最后)。作者读书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点思考内容、续编故事、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作者读书的方法对我的启示:读书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每读一遍书,我们就会收获和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新的发现。 8、在作者眼里书是朋友、故地、家。 四、我的“长生果” 1、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2、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味道。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不求甚解”是指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这里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3、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的主意;“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幼儿园中班主题主题目标分析《我在马路边》

主题目标分析 一、教材中的“内容与要求” 1、观察马路上的各种车辆,尝试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 2、了解交通设施,并有兴趣识别马路边的标记、数字及其含义,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 二、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 幼儿会拥有很多玩具车,他们在玩的时候经常会说:“我这辆是轿车,我这辆是警车……”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幼儿对车的经验也愈加丰富。所以,当幼儿在马路边看到来往的车辆时,常会引起共鸣。他们讨论车的品牌、外形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且引发了对马路上各种设施、标记的关注。 为了满足幼儿的这些兴趣,我们收集各种有关车辆的资料,在教室里创设停车场、汽车展览会等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相关知识和经验。 “接触、了解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感受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理解并遵守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是学前期幼儿所要获得的基本经验。通过本主题的开展,旨在引导幼儿观察马路上各种车辆的特征和功能,了解我们身边的交通设施,了解交通与人们的关系,并初步引导幼儿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三、主题实施建议 1、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内容需要,组织幼儿去马路边观察,但要注意明确每次观察的重点。 2、马路和交通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活中会发现男孩对交通工具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把“我在马路边”与“交通工具”两个主题结合起来进行。可以利用男孩对交通工具的经验,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发展幼儿的认知兴趣和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 四、重点关注 1、情感与态度方面: (1)重点让幼儿关注各种车辆的特征,如颜色、车轮的多少和功能等,尝试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 (2)了解常见的交通设施,如红绿灯、斑马线等;有兴趣识别路边常见标记,如医院、银行、商场等标记;马路边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的关系。 2、认知方面: (1)有初步的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题归纳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题归纳汇总 第一单元 1. 《四时田园杂兴》写了村农民男耕女织以及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勤劳,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祖父的园子》课文通过回忆描写了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快乐、自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祖父的思念。 3. 《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4. 《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 1. 《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课文记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以及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 《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3. 《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4. 《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课文主要写了宝玉与黛玉、探春、宝钗等姑娘们一起放风筝的事情,表现出贾府当时繁荣昌盛,宝玉的无忧无虑。 第四单元 1.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这首首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送别时环境的诗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直接描写送别场面的诗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 《军神》一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3.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记叙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4. 《清贫》本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 年在狱中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高尚的革命情操。

主题课程

主题基于什么背景开展? 有可能是人、自然、社会。季节、节日、儿童的已有经验、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建构知识的系统性。该主题的教育价值 什么是主题目标? 主题的总目标是主题的设计者对于整个主题活动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的描述。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总目标以幼儿发展这个总目标为切入线索,渗透其他领域的目标。每一个主题总目标从内容上来讲,一般都应包含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方面,线索也应以考察这三个方面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兴趣点来设计,这是确定的核心线索。教师自身以及其他教育者的参与,也应是教师在设计主题目标时候必须参考的次要线索。 1、主题目标依什么而定? 我们觉得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目标的制订要有科学性、连续性、合理性,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为目标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教育目标应该是一个整合——分解——整合的过程。我们在制定主题目标时,可能将其划分为不同方面,但是不管哪种归类划分方式,都是对整体发展的相对划分,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使我们在考虑教育目标时不致笼统、无序。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目标导向模式是:老师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基本经验、兴趣需要、年龄特点等选择主题,确立主题活动目标。 2、它可能有助于达成哪些教育目标? 通过大家的讨论和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也根据各位教师的一些已有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1、首先要分析主题内容,要思考和充分挖掘该主题对于促进孩子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2、主题目标和活动目标不同。主题目标包含了主题下所有活动最后要达成的目标,而活动目标则仅仅指向于主题下的某一个具体活动。 3、对照本班幼儿的发展状况,符合幼儿的基本需要和心理特点。 4、活动目标是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总之,主题目标是根据主题里面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在充分了解主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整个主题的活动所设定的拟最终达成的结果。 主题目标与领域目标的关系? 主题目标是领域目标的基础,领域目标是为达成主题目标服务的,但领域目标相加又不等于主题目标,因为主题目标是幼儿在这一主题中的知识、情感、态度大方向的收获,领域目标则要考虑该领域的特性和系统性来制定。 什么是主题网络? 1、分析主题源中所包含的信息要素,并将这些信息要素作进一步的分解,找到次一级的主题要素,以此类推,层层分解。 2、分析主题所涵盖的学科或领域倾向,设想儿童可以从这些学科或领域中获得哪些具体的

(完整word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二、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课文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社戏》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教学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领会文学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回延安》是当代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教学时要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饱满的情感,感知诗作的明亮、瑰丽而带有乡土气息的意象,并体会诗作模仿陕北民歌旧形式以表现新时代内容的特点。《安塞腰鼓》是一篇新时期的经典课文,它写陕北高原,写高原腰鼓,写打腰鼓的人,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风,以及高原人弃放雄健的精神气质。它在语言运用和修辞方法方面尤其值得认真学习。《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灯笼”为话题,申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率”的意志和热情。 选取这四篇课文,主要是考虑它们所具有的“民俗文化”的元素(同时也考虑这些课文的不同时代、不同生活场景和不同体裁的多样性特点),以便于学生开阔眼界,见识多样的、多元的民俗现象,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但这些课文的主题并不局限于民俗文化,而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例如《社戏》还表达了作者对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淳朴人性的期盼,《(回延安》还表现了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安塞腰鼓》还表现了陕北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灯笼》还表达了保家卫国的意志和热情。因此在教学时还应开放视野,尽力还原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意蕴,而不局限于民俗文化的探究。 另外,选取这几篇现当代文学名作,还着意于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可以分析《社戏)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可以品味(回延安》的一系列意象,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训练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可以通过学习《安塞腰鼓》和《灯笼》理解抒情散文写作的切入点(“腰鼓”“灯笼”),理解散文的构思章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散文优美而精巧的语言等。

主题:我自己分析

主题:我自己 主题来源: 开学后的第二个主题《我上中班了》是我们老师们预成的,在活动进行当中,老师要求孩子们收集小时候的照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照片,比较现在的自己和照片中的自己有什么区别,从中发现自己现在已经有些长大了,要像个中班的哥哥姐姐,做些好样子给小班、小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一天,一个孩子指着照片中的自己说:“老师,这是谁呀?”“是你呀!”孩子眨着眼睛说:“这不是我,也许是我的小妹妹吧!”为此,我们开展了《我自己》的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 1、对自己有初步的认识,并能进行相应的认知、体验。 2、乐意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和表达,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主题网络: 环境创新: 活动区: 1、乐乐语言屋:提供小黑板、粉笔,供幼儿练习与自己的名字,张贴《绿色的世界》图片,提供各色环境纸,供幼儿学习并仿编儿歌。 2、豆豆美工坊 A提供折纸的图示,供幼儿选择,学习并及时展出幼儿的折纸作品, B提供印泥、纸、铅笔,供幼儿印画指纹、掌纹。 C投放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纸、纸盘及小石头、毛线瓶盖废旧物品,供幼儿摆放各种不同表情的脸谱。 3、表演区 A收集或提供宽松裙、软垫子、冲气球等,让幼儿扮演、大肚子妈妈,体验走路,弯腰的不便感觉。 B制作各种服装,供幼儿表演。 二、墙饰

布置一棵朋友对,把孩子的自画像,名字贴在树叶上。 活动一:男孩女孩子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性别,了解男孩的差异,能通过绘画正确区分男孩和女孩。 2、发展想象力和观察比较力。 3、欣赏自己和同伴作品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策略: 1、讨论:女孩生出来的宝宝为什么有的是女的,有的是男的? 2、讨论:男孩、女孩有什么不一产? 3游戏:“在哪里?”(把“大拇指在哪里?”的音乐游戏改成男孩、女孩在哪里?)4绘画:男孩和女孩 要求幼儿用油画棒勾线轮廓、颜料涂色的方法画出男孩女孩,明显的不同特征。 活动二:认识数字1-5 活动目标: 1、巩固5以内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所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继续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数字卡1-5 活动策略: 1、出示数字卡,小数字都睡着了,现在将叫醒小数字? 叫数字的时候要吃,数字X请你站起来,集体验证,并认读。 2、用多种感知物体数量 看数字拍手(拍腿学动物叫),“现在小数字都起来了” 我们来做看数字拍手的游戏,数字以几就拍几下手。 拍完后说说拍几下 3、看数字做点卡 A看数字做点卡 B给数字排排队 4、活动评价 活动三:胖和瘦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粗细、胖瘦 2、体验身体接触的兴趣,增进同伴友情 活动准备:午睡室、气球、小桶、空可乐瓶等 活动策略:

(小学教育)2019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题中心思想解析全集

2019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题中心思想解析全集 1《燕子》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如诗如画般春天景色的描绘,及对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燕子的无限喜爱之情。 2《咏柳》主题解说: 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柳树的描写,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春日》主题解说: 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3《荷花》主题解说: 本文描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沉浸在荷花盛开的景色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4《珍珠泉》主题解说: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再见了“珍珠泉“流动的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翠鸟》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生动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告诉我们要自觉保护动物,爱它们就要给它们自由,与动物和谐相处。 6《燕子列传》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写瑞士政府和当地居民冒严寒、顶大雪救护北飞中遇到危险的燕子,最后用列车将它们送往温暖的地方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人类对鸟儿的关爱之情,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7《一个村庄的故事》主题解说: 本文借小村庄的毁灭,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而告诫人们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大自然,这样才能维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才会有幸福的生活。 8《路旁的橡树》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筑路工人和工程师自觉保护橡树的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主题:关注专业动向明确人生目标

活动主题:关注专业动向明确人生目标 一、活动介绍 1、背景:从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和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发现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科研和翻译工作,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贸发展速度,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多的国际性企业看好中国,国际各类投资及贸易更趋活跃,从而产生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国际商务人才出现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批操作性和服务性较强的金融、保险、服务等涉外工作岗位也将吸纳更多应用型英语专业毕业生。市场对英语加商务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市场所紧缺的正是具有高水平实践技能的人才。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目的:通过本次团日活动的开展,我们希望同学们能更加清楚自己的专业性质,了解社会的动态,明确这个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好定位自己,更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人

生目标,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充分利用这四年大学的时间去学习跟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活动人数:英语092班全体同学,共30位,以及活动考核人:黄广丽 4、具体事项: 我们班于5月9号将进行“关注专业动向,明确人生目标”主题团日活动,将与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外国语学院商英091班进行一次联谊,以及参观其外语学院建设。旨在通过联谊,互相交流学习,讨论专业,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发表谈话等形式,帮助我们更好认识专业动向,专业性质。以及树立人生目标。 二、前期准备 1、选出三名主要策划负责任人为:班长胡小青副班谢菲菲团知书张雪驹 2、由团支书张雪驹与外语外贸大学的同学进行联系,确定时间,地点,流程以及形式,并在4月20号之前确定下来。 3、了解前往广外的路线,制定方案确保全班同学安全,准时到达目的地开展活动。 4、4月24号由班长胡小青亲自到外语外贸大学与对方进行商议,踩点以及各项事宜的讨论 5:物资准备:制作横幅,卡纸,游戏用的道具,以及购买团徽,联谊当天的零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题中心思想解析全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文主题/中心思想解说 1《燕子》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如诗如画般春天景色的描绘,及对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燕 子的无限喜爱之情。 2《咏柳》主题解说: 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柳树的描写,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春日》主题解说: 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 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3《荷花》主题解说: 本文描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沉浸在荷花盛开的景色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 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4《珍珠泉》主题解说: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再见了“珍珠泉“流动的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5《翠鸟》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生动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告诉我们要自觉保护动物,爱它们就要给它们自由,与动物和谐相处。 6《燕子列传》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写瑞士政府和当地居民冒严寒、顶大雪救护北飞中遇到危险的燕子,最后用列车将它们送往温暖的地 方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人类对鸟儿的关爱之情,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7《一个村庄的故事》主题解说: 本文借小村庄的毁灭,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 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而告诫人们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大自然,这样才能维护好我们 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才会有幸福的生活。 8《路旁的橡树》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筑路工人和工程师自觉保护橡树的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 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9《亡羊补牢》主题解说: 这则寓言通过讲述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之后接连丢了两只羊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 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主题解说: 这则寓言通过写一个人本来要去南边的楚国,却驾车向北行的故事,比喻有些人行动和目的是截然相反的,行 动越卖力离目标反而会越远。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

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中年级时,再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使学生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在后面的教材中还会安排“混合运算”的单元吗? 在本套课标教材中,我们只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这个单元,来教学和梳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后面的教材中不会再安排“混合运算”的单元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都是在此单元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应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3、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八册“整数四则运算”单元对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在课标教材这一相应的单元“四则运算”中,为什么没有?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大纲中“理解四则运

课文内容及主题

课文内容及主题 一、《黄山奇石》 1.课文写的是﹍﹍﹍上的奇怪的石头。 2. 黄山在我国省。 3.黄山的奇石有、、。 二、《我想我能行》 1.用“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 2.贝贝是个的孩子。 三、《热闹的大山》 1.风儿来了,吹得树叶哗哗笑, ﹍﹍﹍﹍﹍来了,﹍﹍﹍﹍﹍﹍﹍﹍。 2.大山的热闹,体现在:﹍﹍﹍﹍﹍﹍﹍﹍﹍﹍﹍﹍﹍﹍。 四、《我要是葫芦》 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 五、《盲人摸象》 “你们每个人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怎么能断定象是什么样子呢?”我是这样理解的:﹍﹍﹍﹍﹍﹍﹍﹍﹍﹍﹍﹍﹍﹍﹍﹍。 六、《永远有多远》 “永远”大概是从路的这头到路的那头吧。 “永远”大概是﹍﹍﹍﹍﹍﹍﹍﹍﹍﹍﹍﹍﹍﹍﹍﹍。 七、《苏珊的画》 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坏,你只要﹍﹍﹍﹍,坏事就。

1. 把内容补充完整。 2. 用“只要…就…”写一个句子﹍﹍﹍﹍﹍﹍﹍﹍﹍﹍﹍﹍﹍﹍﹍﹍。 3. 你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话:﹍﹍﹍﹍﹍﹍﹍﹍﹍﹍﹍﹍﹍﹍﹍﹍。 八、《晚安,老爸》 1.雅克给爸爸的惊喜是﹍﹍﹍﹍﹍﹍﹍﹍﹍﹍﹍﹍﹍﹍。 2.雅克是个﹍﹍﹍﹍﹍﹍﹍﹍﹍﹍﹍﹍﹍的孩子。 九、《妈妈睡了》 1.睡梦中的妈妈。 十、《送给奶奶的阳光》 1.鹿儿是个的孩子。 2.阳光都跑到我的心里了。我这样理解﹍﹍﹍﹍﹍﹍﹍。 3. ﹍﹍﹍﹍的紫花开遍大地,﹍﹍﹍﹍的小鸟在空中飞着。整个 大地﹍﹍﹍﹍着﹍﹍﹍﹍的阳光,鹿儿﹍﹍﹍,﹍﹍﹍,乌黑的 头发﹍﹍。 十一、《地球的清洁工》 1. 课文介绍了哪些清洁工:﹍﹍﹍﹍﹍﹍﹍﹍﹍﹍﹍﹍﹍。 2. 我还知道地球的清洁工有:﹍﹍﹍﹍、﹍﹍﹍﹍﹍。 十二、《我是你的朋友》 蛇是人类真诚的朋友,因为﹍﹍﹍﹍﹍﹍、﹍﹍﹍﹍﹍。 十三、《最后一片树叶》 最后一片树叶是由叹息、发愁、变成了快乐的原因是:﹍﹍﹍﹍ ﹍﹍﹍﹍﹍﹍﹍﹍﹍﹍﹍﹍。 十四、《小英雄于连》 1. 于连是个﹍﹍﹍﹍﹍﹍﹍﹍的孩子。

(完整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 二、教材解析 (一)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

幼儿园中班“在秋天里”主题目标分析

在秋天里主题 开展周期:三周左右 内容与要求: 1、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2、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农作物,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活动与指导: ●秋天的大树 1、充分感知秋天里大自然发生的变化,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2、知道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爽,有的树叶会变得枯黄落下来。 ●秋虫的歌 认识秋天里常见的虫子,了解其外形特征,有饲养、观察探索的兴趣。 ●果子熟了 1、了解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共同分享收获的快乐。 2、感受秋天的美,用多种方法进行表达与表现。 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 秋天是金色的,也是丰收的季节,从夏季到秋季自然界会发生许多变化,草儿变黄了,树叶落了,树上结果子了,天气凉了。这所有的一些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孩子们会问:“为什么草儿会变黄呢?”“为什么树叶会落下来呢?”等等等等许多问题。因此,我们为了让孩子们发现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感受秋天的美,设计了以《在秋天里》为主的主题。 在本主题中,孩子们会通过一些参观活动、简单的劳动来了解植物的变化及昆虫的特征;并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秋天大自然的感受。我们还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一些树叶拼画、插花等活动,提高孩子对美的鉴赏能力。此外,我们紧抓秋天这个水果、蔬菜都成熟了的季节,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食物,喜欢食物,让孩子们在美丽的秋季,更深切的感受美丽和收获。我们围绕着收集来的水果、植物等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认识了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树叶会从树上飘落,与小朋友一同探索、认识秋天可以吃到的水果,并认识秋天丰富的色彩。“秋天的树叶”,我们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孩子们都爱捡地上的落叶。“你看这片树叶黄了”“我捡的树叶是尖的”“我的树叶上有一道一道的”。孩子们把他们捡到的树叶当成宝,有的小朋友还把它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仿佛一切都l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收到启发。本单元有五篇课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桃花心木》启示我们: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让学生领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手指》阐明了一个人生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文言文两则》在一“学”一“辩”之中,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本组课文在编排上采用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的方式,其中文言文已是第三次出现。《匆匆》一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洗手、吃饭、睡觉等生活小事,在对自己的一再追问中,表达出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综观整组文章,可以发现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细节来抒发自己的感悟。在学习中体会文章要表达的道理固然重要,但更值得细细体味的是作者面对生活的敏感观察,有所感悟,有感而发。下棋、洗手、吃饭、谈话、看演出……这些事我们每天可能都会经历,但真正作为写作素材的却少之又少。学生通过学习后可能也会明白:生活中并不缺乏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 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本单元教材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文言文两则》巩固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学习篇幅更长的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第三学段阅读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能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单元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专题辅导

初中语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专题辅导 江苏朱庆和 【考点解说】 思路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只有抓住了文章的结构,把握了文章的思路,考生才能够很好地对事物和形象进行理解和分析。从高考设题的实际来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一考点在设计考题时,常常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结合起来,主要考查“分析是怎样展开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结构安排是如何前后照应的”等。 1. 考查“前因后果” 要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阅读材料中上下文的因果关系找出来,然后再作分析。【精选例题】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 …… 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 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006年高考全国卷I)【例题解析】 先从文段中找出题干中的句子,接着从下文找“果”——“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 答案: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2. 考查“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作文章时作者常用到的一种技法,文章向着一定的方向承受文章,可以有渐进、有深化,还可以有转折。 【精选例题】 眼镜商放下检验镜,一边说话,一边带着明显的好奇表情,窥伺着他的话将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哦,好的。事情很简单,您是独眼龙。” “独眼龙?我?但我有两只眼睛,并且是用眼睛来看世界的啊!” “或许您是用两只眼睛来看的,但绝不是同时用两只眼睛。您的右眼近视,而左眼远视,这两个缺陷恰好使得您的双眼可以交替工作。我们假设您面前二十厘米处放着一个物体,”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张写有字母的卡片,“您当然看得见这张卡片,但只是用您的右眼。对您的左眼来说,这个物体太近了,因此它此时处于休息状态。现在卡片距您五十厘米,您的右眼开始感觉不适。但您的左眼,也就是远视眼,却苏醒过来。再远十厘米,行了。您的右眼放弃了,并将接力棒付给了自己的邻居。左眼忠诚地接替了右眼,而您什么也没注意到。”

部编小学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小学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育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的第一单元,在教材编排上有哪些特点?在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有哪些关连点?这是本节要重要讨论的内容。 一、新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非常典型和突出。第一单元的教材,共有五节关于集中识字教学的课文,那么这五节集中识字的内容编者是怎样进行编排的呢?(一)选择高频字 第一课《天地人》,第二课《金木水火土》,第三课《口耳目》,第四课《日月水火》,第五课《对韵歌》,这五节课最典型的特点都是选取了最有代表意义的高频字。 什么是高频字?高频字就是常用字,也是基本字,在我们日常的交流和书报中呈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字。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材就是从高频字入手,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高频字40个,集中认读,打好识字基础。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识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这五篇课文的编排,非常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一课《天地人》共六个字。这都是在孩子成长与生活中,所接触的具体的可感可观的事物。因为学生对周边生活事物的认知,对人物以及人物角色的定位,这需要学生刚升入一年级时就需要分清。 第二课《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是从基本字这个角度来进行设计和编排的,我们都知道“金木水火土”代表宇宙中的具体的物质,而这五个元素,在中国人对世界万物的理解中,有着典型的和不同的象征意义。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认识事物入手的基础是先从不同角度认识物质。 第三课《口耳目》,重点围绕着认识自已身体当中的典型器官,来进行识字。“口耳目”是孩子说话、倾听、观察所必备的重要生理器官。所以,孩子进行自我认识的第一步,就是从他的生理器官入手。而且我们教材的编排特别有意思,在课文中,是用插图画了这些生理器官的一些作用来呈现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有利于贴近他的生活。 第四课《日月水火》,“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八个生字,是象形字。这八个象形字的认识,是在前面学生认识自然界,认识身边具体的人和物的基础上,对具体形象事物的再认识。“天上都有哪些呀?”在白天、黑夜中最显著的就太阳和月亮。太阳在我们的表达和简称中一般简称为“日”;漂亮又神秘的月亮,容易吸引小孩子产生浓厚的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水与火”也是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常用的,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山石田禾”这四个字,也是在我们第一课对于“地”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来进行具体的事物的认知,“地上有什么啊?”有高山、有土地、有田野、有禾苗……。同时,孩子们也这识字过程中,对这些字的造字过程和汉字演变有一些认知。 第五节课《对韵歌》,是从具体可感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具体的事物,如“云、雨、风”等入手,结合韵语来呈现,在这个过程中识字。 综观这五篇课文的识字内容,“天地人”和“金木水火土”涵盖了学生认识事物的广度;“口耳目”和“日月水火”“对韵歌”重点围绕孩子们在认识自然事

人教版四年上语文课文主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主题 1.《观潮》课文主题: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 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主题:本文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 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壮美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3.《鸟的天堂》课文主题: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 到的美丽景象,生动地描写了大榕树和群鸟争鸣的场景,赞 美了美丽而富有生气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迷恋 和赞美之情。 4.《火烧云》课文主题: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中的变 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5.《题西林壁》的主题:这首诗作者描绘了庐山的姿态万千,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 的景象,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事物,就要从不同方面、不 同角度去观察、分析。 《游山西村》的主题: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家欢愉的情景,展现了 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 情。同时告诉我们:即使陷入重重困境也不要放弃,只要抓 住契机就会解决问题,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6.《爬山虎的脚》课文主题: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环境和生长方式, 激起读者对爬山虎的强烈兴趣。 7.《蟋蟀的住宅》课文主题:本文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过程,表现了 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赏。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主题:本文通过描写魏格纳发现并考证大陆漂移假 说的全过程,赞美了魏格纳勇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9.《巨人的花园》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一个自私的巨人将孩子们赶出花园及醒悟 后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才能感受到快乐。 10.《幸福是什么》课文主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孩子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 过十年的劳动,明白了只有用自己的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 事情,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