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主要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 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三、教学难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分析

2 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与区位选择

四、主要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谈话法

五、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内容。想一想人类主要从事哪些生产活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三大产业活动中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师】什么是农业?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1、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PPT】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师】农业生产的对象是什么?(动植物)动植物生长受什么条件影响最大(自然因素)【PPT】景观图片:我国农业的空间格局体现出南稻北麦,冬耕西牧的特点,反映出农业有什么特点?(地域性)农民一年当中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反映出农业生产还具有什么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

【过渡】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特点以后,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农业格局能不能调换一下?(不能)为什么?(农业生长受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板书】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类比这个方法我们想一想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从大的方面有哪些?(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经济因素)这三大类因素具体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我们接下来重点分析。

首先学习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提起自然因素,大家说自然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呢?(地形、

气候、水源、土壤)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熟悉自然因素各个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PPT】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大,有利于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积累糖分)由此看出这是什么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中的光照)

【强调】不同的地区光照强度不同,由此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青藏高原青稞产量很高就是因为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强的地区。

【提问】我们这里常见的水果有哪些?(香蕉、柑橘、荔枝、番石榴)北方有没有这些水果呢?(没有,北方是苹果、梨)为什么?(南北方热量条件不一样,水果种类也不一样)【PPT】中国温度带:随纬度的不同,我国由南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不同的温度带,不仅作物种类不同,而且熟制(耕作制度)也不同。

【师】热量和光照如何区分?影响光照的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日照长短,而热量主要是由温度决定的。举一个例子:青藏高原光照很强,但是热量条件却很差。

【过渡】满足了一定的光照和热量条件,作物生长还离不开什么?(水分)

【PPT】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分布:从图中看到,由于我国东西部降水量差异明显,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主要是种植业,以西主要是畜牧业。由此总结出水分影响农作物的类型和分布。

【启发】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是从图中可看到实际上这些地区有没有种植业分布?(有三个地方:新疆绿洲地区、河西走廊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些地方有种植业,原因是什么?

【PPT】宁夏平原的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可以得知宁夏平原处在干旱区,该地不但可发展种植业甚至可以种水稻,原因是什么?(黄河水的灌溉)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干旱区要发展农业,限制性条件是水源。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还有什么?(地形:平原;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土)

【PPT】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我们说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在一些地区利用山地海拔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可发展立体农业。【承转】千烟洲地区农民种植柑橘的比较多,想一想为什么该地柑橘适合种植柑橘?【PPT】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和柑橘

【总结归纳】至此,我们分析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对农业的影响,其中气候是关键。为了巩固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请大家完成课本60页活动题。(强调主导因素的分析)

【过渡】农业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同一个地方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农民要选择种植什么作物,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经济效益即获利的大小,也就是市场因素)

【板书】(2)社会经济因素:

【PPT启发】城郊农业示意图:为什么城市郊区的农业类型会发生变化?(随城市化发展,大城市周围的“菜篮子”和“乳畜厂”,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市场扩大。农业种植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城郊农业的分布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土地价格)

【PPT启发】荷兰花卉材料:荷兰发展花卉业的重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什么?(世界市场)占领世界市场的重要条件是什么?(便利的交通)交通便利对花卉业有什么好处?(扩大市场范围,花卉要保鲜,对交通条件要求迫切)除了花卉之外,还有哪些产品对交通要求迫切?(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花卉,蔬菜,乳制品)由此可见交通条件也是重要的一个社会经济因素。说到保鲜,除了缩减运输时间,还有什么方法?(保鲜技术:20世纪以来冷藏保鲜

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园艺业、乳畜业的发展)由此可见,除社会经济因素外,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还有:

【板书】(3)技术经济因素:

【学生活动】练习:完成课本活动题,了解技术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课堂小结: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学习,重点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自然因素一般比较稳定,但是人类可以加以改造和利用,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经济因素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变化学习区位因素最终的目的就是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名师面对面》P53

板书设计: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 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一自主学习 1、农业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 2、农业区位因素 (1) (2)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农业技术与科技, 二微考点对接 (一)影响农业生产得自然区位因素

例1: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就是世界著名得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3)冰酒就是由富含糖分得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就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得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10分 对点练习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 培,将改良后得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奇异果 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 厚得土壤。新西兰得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 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 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 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载植奇异果得 有利自然条件.(10分) (二)影响农业生产得人文因素 例题 材料见上题 (2)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得奇异果产品得市场优势。(8分)

对点练习 材料: R河流域内百分 之九十以上为高原地形, 该河流中下游流域被称 为全球最大得热带半干 旱地区,虽有广袤土地, 但长期以来经济十分落 后.近年来,R河中、下游 谷地成为该国主要得时 令鲜果——芒果、葡萄 种植与出口基地之一,其 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 分析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基地得区位条件.(10分)附:主要农作物分类,自然条件,分布地区 农业类型与作物自然条件主要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水稻水热条件好得平原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小麦温带大陆、半湿润、半干旱中纬度商品谷物 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拉美、美国、我国辽宁 糖料甘蔗高温多雨得热带或亚热带我国南部沿海、古巴、巴西等甜菜气候温凉得中温带地区黑、吉、内蒙古、北疆、俄等 油料作物大豆中温带地区东北 花生热、亚热、暖温带得沙土与丘陵山东等地 油菜亚热带地区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 纤维作物棉花长江中下游、印度、美国南部季风气候区南疆、中亚、埃及干热地区 麻黄麻高温多雨得热带印度东北亚麻气候温凉得中温带地区东北、俄罗斯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景观图)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

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 年水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 在这十几年把耕地改了几次: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 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的? 作 物花卉 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 /kg) 2.5 2 0.8 0.4 运费率 (元 /kg/km ) 0.5 0.3 0.01 0.01 单位面 积产量 20 15 4 10 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 的因素不是 一成不变的, 尤其是社会 经济因素。 学生 自由发言, 总结规律: 由社会经 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 变迁。 充分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获取知 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 生分析图 表,对比归 纳的能力; 理论联系 实际。

农业区位因素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 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 高考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能说出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3.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对农业的影响。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请先阅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善和细化“知识框架”;再完成“基础知识复习问答”部分,10分钟时间识记,并完成预习检测。最后找出自己的疑惑点。 一、知识框架: 二、考点分频: 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梳理

1.请分别按生产对象、投入多少、产品用途、发展历史将农业分类。 2.说出下列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对自然条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造,试举例说明。 5 6.判断下列农作物分布的温度带: 棉花_______,甘蔗________,甜菜________,亚麻________,柑橘________,苹果________ 7.在布局郊区农业时,需考虑哪些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位选择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2.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3.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含义? ?? ??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农业区位的变化 类别 具体因素 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发展变化较快 判断 1.当前我国政府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这反映了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 √ )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典型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主要类型: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 思考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吗? 答案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只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小,故不是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地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海南是北京乃至全国的蔬菜基地。 (1)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2)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3)蔬菜大棚主要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试分析寿光发展蔬菜大棚的有利条件。 答案(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较丰富,一年四季可连续生产。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3)热量(气温)。寿光冬季晴天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劳动力充足;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政府的大力支持。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 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 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 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洲二中高红梅 【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与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与“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与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与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2、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与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学习重难点】 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区位 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对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

风气候、地中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下节课提问。 【问题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罗列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完成教材P43活动题,根据活动题分析: 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 系。

【知识点拨】: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学案

泰(安)东(平)公路。境内有肥(城)梁(山)路、湖(屯)王(庄)路,王(庄)边(院)路、郭(场)演(马)路等市一级、二级公路主要交通干道,并由“村村通”的市乡柏油路构成密集、通达的交通网络。 3、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肥城市王庄镇积极实施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根据马铃薯播种收获的技术要求,确定马铃薯生产创新示范的农机农艺技术流程,先后研发推广了马铃薯振动深松机、马铃薯覆膜播种机、收获机等机械,实现机械深松、机械播种培土压膜、机械械挖掘筛土、机械运输入库等播种、收获生产程序,基本代替了人工劳作。 4、王庄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马铃薯重点选择鲁引1号、荷兰15号等高产抗病品种,重点推广脱毒种薯覆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种薯切块,催芽播种。及时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及早制定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组装配套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故事续二 在肥城王庄镇马铃薯种植蓬勃发展的时候肥城桃产业呈现出协调 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步入了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目前,全市形成了以设施油桃、水蜜桃、佛桃、中华寿桃为主的早、中、晚熟品种系列,实现了四季有桃,成为鲁中南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的优质肥城桃系列品种生产基地;现有加工运销龙头企业6家,各类协会、合作社12个,产品有桃脯、桃浆、桃酒,远销德国、日本和国内各大城市。已成功举办11届桃花旅游节、6届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4届金秋品桃节。初步形成了集特色基地、赏花品桃、加工销售、桃木工艺品研发、桃文化展示、桃源风情游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肥城桃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二)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三)教学思路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是区位理论的开篇。通过对区位理论的探究,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思路。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从以下环节做起: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农业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首先使学生对农业区位有前期的感性认识,为其后的理论分析作出铺垫。 2、运用学生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加以推理,将感性的现象转化为理论,同时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可变化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将分析所得的理论转换反馈于实际案例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

高,区位理论思想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能力目标: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五、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时:1课时(40分钟) 九、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时间分配:3分钟。其中歌曲2分钟) 播放MTV,阳春组歌之甜甜的马水桔(部分)。 【教师】歌曲赞美了我们家乡的哪种特色水果? 【学生】马水桔。 【教师】我们家乡阳春在200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马水桔之乡”。请大家回忆初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_2

【学习目标】 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难点】 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学法指导】 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知识链接】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观察、对比图3.1和3.2,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分析图 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实例分析: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活动1和2要求在地图上找到各个地区相应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例分析: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完成活动3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农业区位因素 学案

精品文档农业区位因素 【考纲点击】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设问角度】 一、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二、分析某区域农业区位条件 三、区位条件的对比分析 四、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五、评价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请先阅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善和细化资料书的“知识框架”;10分钟时间识记,并完成预习检测。 一、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预习检测】 请说出以下农业的主导因素: 《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橘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 海南的天然橡胶()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上海城郊的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 新疆的棉花() 【课上探究】 农业区位因素是否可以改造?若可以,请举例说明。二、如何分析某区域区位条件 [2014·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 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 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 发展。图5示意英国地理 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 各月气温、降水量。 (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 种植的气候条件。 三、区位条件的对比分析 (2013高考题海南卷)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 药材。武都(位置见图2)素 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 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4.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 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 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的形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节,是农业生产知识的开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区位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区位分析综合性强,依托于丰富的地理背景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应用价值很高。同时区位分析问题的命题素材非常丰富,往容易出能有效考查出学生识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稍复杂一点能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描述与阐述问题等多种能力,难一些则能考查出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地理知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理素养,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和较高的区分度,同时又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 三、学情分析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本校学生大多住在城郊结合地带,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 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知识整合] 1.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小。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深度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 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 [对接高考] 命题角度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2013·课标Ⅰ,1、3)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完成(1)~(2)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位的含义和农业地域的概念。 2.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运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重点】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 导学法、讨论法。 【教具】 自制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什么是农业?你知道南京街上卖的甘蔗来自哪儿?南京为什么不种甘蔗?(学生讨论回答。)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由于生物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究竟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的形成,本节我们共同探讨。 (二)教授新课 1.提问:观察、对比图3.1和图3.2,思考两地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从两地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思考。)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点拨。 2.再观察我国“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两幅图,请说明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绝对区位(即不同农业生产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相对区位(即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3.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动画展示。 4.教师提供“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农业区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你知道为什么《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吗?(气候)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大米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这儿居民的主食,你知道水稻喜欢什么样的气候吗?(引导学生读下列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训练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回答: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它生长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教师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查找有关的地名,平时注意多积累,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拓展思考: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看,我国南方和北方相比哪里更合适种植水稻,为什么? 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 农作物的需水量 (2)地形、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读图3.7,让学生分析我国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丘陵地区为什么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

高中地理(新教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01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02季节性和□03周期性很明显。 3.农业区位的含义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自然因素 (1)气候:在自然因素中,□04热量、□05光照、□06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很大,使农业具有明显的□07地域差异。 (2)水源:便于□08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3)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09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10林业

或□11畜牧业。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12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5.主要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13类型和□14规模。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15运输、□16存储费用和□17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18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19价格等。 (4)其他人文因素:□20资金、□21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1.判断正误。 (1)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2.下列各地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B.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C.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D.吐鲁番种植葡萄 答案 A 解析横断山区立体农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江南丘陵种植茶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 3.目前,财政部安排的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逐年增加。这反映了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示政策。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教案)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二)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三)教学思路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是区位理论的开篇。通过对区位理论的探究,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思路。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从以下环节做起: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农业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首先使学生对农业区位有前期的感性认识,为其后的理论分析作出铺垫。

2、运用学生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加以推理,将感性的现象转化为理论,同时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可变化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将分析所得的理论转换反馈于实际案例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区位理论思想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能力目标: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五、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定稿版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

第一讲农业区位选择(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4.学会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复习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 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②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③评价某一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生(看图片,思考)什么是农业 师(讲解)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来获得产出。广义上包括农(耕作业)、林、牧、渔业。 (设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不能将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调换?为什么? 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不同,所以农业的地区分布也不同。在地理上,我们把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影响农业生产

的条件称之为农业区位。 一、农业区位因素 推进新课 师:农业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关系。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核心考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合作探究] 阅读?三维设计?104页考点一,思考以下问题: 1.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2.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自然要素上?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人教版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分布,并理解其主要区位条件。3.掌握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特征的方法。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2.农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原为主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 ?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居民喜食,人口众多,消费量大 历史经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特点?????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思考 1.为什么我国的水稻单产高而商品率低? 答案 单位面积产量高是因为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商品率低是因为人均耕地少,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可作为商品出售的少。 2.所有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都低吗? 答案 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小地块作业的小型水田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3.主要分布区 (1)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家庭经营为主。

(2)我国东北、西北:一般为国营农场。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土壤:深厚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 ?? ?? 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广阔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地广人稀 5.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思考 1.商品谷物农业为何在西欧分布较少? 答案 ①西欧大多数地区地狭人稠,限制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商品谷物农业分布较少;②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谷物的种植。 2.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小麦区南北部种植类型有何不同? 答案 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 探究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拥有7 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日本稻种即引自中国。但目前日本大米却成为中国游客的一个抢购目标,有人甚至不惜花近1 500元人民币买5千克的日本大米;有消息称东北盘锦地区引种日本大米品种“一目惚”,并以订单方式销往日本。图甲中阴影部分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乙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

高中地理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三亚市第一中学麦萍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其它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于整章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通过教材p43的活动1和2,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课本p43活动3,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预习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 2、说明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自主预习】 1、填下列表格 2、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发展各具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它是农业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3、农业生产要按照办事,遵行的 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4、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到,从“小而全”到,从 分散到,从“千篇一律”到,从粗放型到,代表着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5、农业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是各地区农业的。 【合作探究】 看P65页《世界水稻、小麦、玉米主要产区》图,思考: 在世界上,小麦、水稻、玉米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典例评析】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教师点拨:农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答案【C】 2、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教师点拨:季风区主要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我们知道并不都是水田农业,如我国的北方就是旱地农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它的农产品需要进口,并不是商品化的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是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即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正确选项为D。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它要求对世界农业分布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对于题目中有“都”、“均”等字眼的选项只要举出一个否定的特例,就可以判定该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D】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Word版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主要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 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三、教学难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分析 2 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与区位选择 四、主要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谈话法 五、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内容。想一想人类主要从事哪些生产活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三大产业活动中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师】什么是农业?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1、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PPT】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师】农业生产的对象是什么?(动植物)动植物生长受什么条件影响最大(自然因素)【PPT】景观图片:我国农业的空间格局体现出南稻北麦,冬耕西牧的特点,反映出农业有什么特点?(地域性)农民一年当中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反映出农业生产还具有什么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 【过渡】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特点以后,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农业格局能不能调换一下?(不能)为什么?(农业生长受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板书】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类比这个方法我们想一想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从大的方面有哪些?(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经济因素)这三大类因素具体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我们接下来重点分析。 首先学习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提起自然因素,大家说自然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呢?(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熟悉自然因素各个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PPT】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