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下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教案】

八下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教案】

八下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教案】
八下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教案】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2.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激发深层次的对生命的思考,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描述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

容要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图片】展示一家三口的一张照片

提出问题:

①孩子为什么长得既像爸爸

又像妈妈?

②双亲把什么给了孩子,使得

孩子长得像他们?

引出课题“基因在亲子代间的

传递”观察,思考。

双亲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基因通过什么传递给子代

呢?

【图片】展示精子奔向卵细

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图片。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

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

递给子代。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

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

梁”。

染色体【图片】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

图片

师: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

根尖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细胞核

中有许多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

质。

观察图片,这些物质叫什么名

字?

【自主探究】结合图片自学教

材页29有关染色体的内容。思考并观察图片后,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图片中的物质为染色体。

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染色体分布在哪里?又有哪些物质组成?

出示染色体图。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从数量上看:

物种染色体数(体细胞)

水稻24条

玉米20条

果蝇8条

猫38条

马64条

那么,人类有多少条染色体呢?它们的组成有什么特点?请观察30页【观察与思考】第一幅图片——正常人(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完成讨论①: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染色体异常病

正常人的体细胞内都含有23对染色体,如果染色体数目异常,可导致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介绍21三体综合征和特纳综合征。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内;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聆听、观察并思考。

人体细胞内有46条(23对)染色体。

在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染色体、DNA 和基因

我们已经知道染色体由DNA和

蛋白质组成,那什么是DNA呢?自

主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观察【观察与思考】第二幅图

片,了解染色体和DNA的关系。

什么是基因?

我们用彩色长绳来代表DNA分

子,不同颜色的区段代表不同的基

因,把长绳不断螺旋缩短变粗成短

棒状,就能够表示染色体。

那么,现在你能总结出染色体、

DNA和基因的关系了吗?

DNA分子是长长的链状结构,

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一个DNA分子与很多的蛋白质

组合起来,经过螺旋、盘绕和折叠后,

就形成了一条染色体。

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

的片段,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

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

段就是基因。

所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

(除生殖细胞以外的细胞)中,染

色体是成对存在的。那么DNA分子

也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

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如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就包

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

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那么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怎样

存在的呢?我们下节课将学习这部

分的内容。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

获。从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方面进

行总结。

结合板书和课件,进行知识的

系统化。

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畅所欲言。

达标练习进行达标测验、讲评与补偿练习。

并布置有层次性的课外活动任务。

达标练习。

五、板书设计: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1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第2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 明确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以及果蝇实验,体验科学家们严谨求

实、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出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难点:说出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

容要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果生殖细

胞也具有成对的染色体,那么受精

卵的染色体数就会增加一倍;发育

成的子代新个体所有细胞的染色体

数目就比亲代增加一倍:

但以人为例,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

中都只有23对染色体,基因的数目

也不变。如果染色体数目异常,就

会导致疾病。

那么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是怎

样存在的呢?

回顾,聆听。

产生疑问

生殖过程中染

色体的变化

【资料一】1883年,比利时学者比耐

登(E.van Beneden)以马蛔虫为材料

研究受精作用。他发现,马蛔虫的

体细胞里有两对染色体,而精子和

卵细胞中都含有两条染色体,这些

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子代,子

代细胞中又恢复到两对染色体。

【思考】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

变化的呢?

【资料一】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

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

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

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

过程中,染色体都要_________,而

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

中各有_________进入精子或卵细

胞。

【思考】这对遗传有什么意义?

阅读

推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

中的一半。

减少一半

一条

【练习】

①计算玉米、水稻等几种生物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

②填图: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不成对;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同样,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分别来源于父母双方,这就完成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使传种接代正常,使染色体数目能稳定地遗传下去。

无性生殖拓展为什么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

间十分相像?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

亲子代间的传递有关吗?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物质来自同一亲本,后代能较稳定地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无关。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

获。从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方面进

行总结。

结合板书和课件,进行知识的

系统化。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畅所欲言。

达标练习进行达标测验、讲评与补偿练习。

并布置有层次性的课外活动任务。

达标练习。

五、板书设计: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2 A

a

A

a

八下英语第二单元reading

单项选择 1.The letter e in the word quiet is pronounced . A. / e / B. / ? / C. / ?: / D. / ei / 2. They have rules in their class. A. too much B . much too C. too many D. many too 3. Please play volleyball here. A. no B. do C. don’t D. not 4.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A. What other B. What else C. Other what D. Where else 5. Our teacher told us in class. A. not to eat B. don’t eat C. not eat D. to not eat 6.---- _________ Sam _______go to bed by ten? A. Do; has to B .Does; have to C. Does; has to D. Do, have to 7. My mother was ill, so I ________look after her at home. A. must B. had to C. could D. has to 8. ---What are the school rules?---We _____ arrive late for class. A. don’t B. can’t C. aren’t D. don’t have to 9. Please listen ___ the teacher carefully. A. to B. on C. at D. of 10. We don’t know Jack _____ Bruce. A. and B. or C. about D. of 11. Students can’t _____ hat s in the classroom. A. put on B. wear C. in D. wearing 12. Don’t _____ TV after class. A. watch B. watching C. to watch D. to watching 13. He often _____ English with the classmates. A. practice speak B. practices speak C. practices speaking D. practice speaking 14. There is ______ water on the floor. A. too many B. too much C. much too D. many too 15. We can’t be late _______ school. A. of B. on C. at D. for 16. Please help me _____ English. A. speaking B. to learning C. with speak D. learn 17. Lulu, don’t the dirty shoes in the bedroom.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心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经常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胜利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统统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2019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有性生殖教案苏教版必修2

有性生殖 一、受精——孕育新的生命 1.概念 受精是指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二、有性生殖和个体发育 1.有性生殖及其意义 (1)含义: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意义:后代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无性生殖 (1)概念: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双受精 ①含义: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过程。

②过程:花粉管内的两个精子释放到胚囊中。 a.一个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胚。 b.另一个精子+两个极核→受精极核→胚乳。 ③适用范围:被子植物。 (2)子房的发育 ①果实的形成 ②胚乳的发育 a.一些植物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的养分因被子叶吸收而退化,如花生、大豆的种子。 b.一些植物种子的胚乳发达,大量的养分储存在胚乳里,如水稻、小麦、玉米的种子。 ③胚的发育 a.实质: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 b.发育结果: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个体。 4.脊椎动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 (1)配子的来源 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是在精巢和卵巢中经减数分裂形成的。 (2)生殖过程 通过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 (3)胚胎发育 ①含义: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 ②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③三胚层的发育: (4)胚后发育 ①含义:幼体从卵膜中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出生后发育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②类型: a.直接发育: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较小,如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胚后发育。 b.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如蛙的发育。 一、受精 1.结合细胞膜的成分,讨论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精子与卵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什么特性? 提示: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是否意味着父、母双方各为后代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教材目录 ?第十三章内能 o第1节分子热运动 o第2节内能 o第3节比热容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o第1节热机 o第2节热机的效率 o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o本章复习与测试 o第1节热机 o第2节热机的效率 o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o第1节两种电荷 o第2节电流和电路 o第3节串联和并联 o第4节电流的测量 o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o第1节电压 o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o第3节电阻 o第4节变阻器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o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o第2节欧姆定律 o第3节电阻的测量 o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八章电功率 o第1节电能电功 o第2节电功率 o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o第4节焦耳定律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o第1节家庭电路 o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o第3节安全用电 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章电与磁 o第1节磁现象磁场 o第2节电生磁

o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o第4节电动机 o第5节磁生电 o本章复习与测试 o第1节磁现象磁场 o第2节电生磁 o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o第4节电动机 o第5节磁生电 o本章复习与测试 o第1节家庭电路 o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o第3节安全用电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o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o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o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o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o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o第1节能源 o第2节核能 o第3节太阳能 o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o本章复习与测试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补充: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中土地的利用形式: 同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实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3.功能分区的特点:功能分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一是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确的分界线;二是在同一个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用地所占比例较大,其他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小而已。 4.功能区的主要类型: (1)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城市空间的40%~60% ①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要求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 ②低级住宅区:多建在内城或工业区附近,条件较差 (2)商业区: ①分布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②中心商务区(CBD): 它是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5

专题二:地质灾害之 中国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特点 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3、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4、以某地质灾害为例,提出相应防御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分析,归纳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区域地质灾害产生原因并提出防御措施;联系实际生活,把握地质灾害避险小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利用图表信息,分析问题;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教学重点】 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 的原因 2、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教学难点】 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地质灾害专题学习的第三课时,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 成原理,基本把握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危害,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地质灾害分 布特点,并根据灾害的发生条件和原因,阐述灾害防御措施,聊聊日常生活避险。 ,归纳我国地震灾害分布特点。

结合以上特征,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尤其是青藏和云 (板块交界,构造运动频繁,多 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地质灾害如何防御(提示:可从形成原因入手)归纳 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知识 【布置作业】优化设计:P53、P58,第14题,测评:P4,第24题 【板书设计】专题二地质灾害 二、中国地质灾害 1、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地震:东部和西部板块交界处,西多东少 滑坡、泥石流:地形阶梯交界处,中部季风气候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分析 2、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修筑护坡、固坡工程;保护植被,改善地表条件;完善排水工程建设非工程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减少大型工程对山体的破坏等

新课标八年级英语Unit2教案

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 Section A 1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 clean up, city, cheer, cheer up, give out, volunteer, notice, used to, lonely,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 You could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② We should listen to them and care for them. 2) 能了解以下语法: 情态动词could, should的用法;用should或could提出建议并对别人的建议作出评价。如何表达主动提供帮助。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助人就是助己,助人收获快乐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谈论如何为别人提供帮助的对话中能意识到尽己所能,帮助他人,乐于奉献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热爱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掌握这些短语动词的构成和用法:clean up, city, cheer, cheer up, give out, volunteer, notice, used to, lonely 2) 学会提供帮助的基本句型: I’d like to work outside. I’ll help clean the city park. You could give out food at a food bank. 2. 教学难点: 学会提供帮助的基本句型 三、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播放学生志愿者进行义务帮助别人的活动视频,通过询问他们以下问题来引 导学生们了解社会上一些的志愿们进行的活动。 T: Who are they? S: They are volunteers. They usually volunteer to help others. T: How could we help people? S1: We could clean up the parks S2: We could help sick people in the hospital. S3: We could help plant trees. … Step 2 New words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教学文稿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资料 Uni 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短语整理 ?clean up 打扫(或清除)干净?cheer up (使)变得更高兴; 振奋起来 ?give out 分发;散发 ?come up with 想出;提出(主意、计划、回答等) ?put off 推迟 ?hand out 分发 ?call up 打电话给(某人);征召 ?used to 曾经……;过去……?care for 照顾;非常喜欢 ?try out 参加……选拔;试用?fix up 修理;装饰 ?give away 赠送;捐赠 ?take after (外貌或行为)像?set up 建起;设立 ?make a difference 影响;有作用?put up 张贴 ?help out with sth帮忙解决?make plans 制定计划 用法讲解 ?clean up 打扫(或清除)干净 o You will need to clean up the classroom. o短语动词 o动词 + up ?cheer up (使)变得更高兴;振奋起来 ?call up 打电话给(某人);征召 ?fix up 修理;装饰 ?set up 建起;设立 ?put up 张贴 ?give out 分发;散发 o分发:Some people are giving out leaflets at the school gate. = hand out 分发

o发出,放出(热、光等):The radiator gives out a lot of heat. o give away 赠送;捐赠:We can give away these books. o give in 认输,屈服:OK, I give in.(后面不+宾语) o give off 发出(气体,热量,气味等):give off gases o give up 放弃:You should never give up. ?come up with 想出;提出(主意、计划、回答等) o He came up with a good idea. ?put off 推迟 o The meeting is put off. o put up 张贴:He put up this picture on the wall. ?hand out 分发 o hand out the prizes o hand in 上交(作业等):please hand in your paper. ?call up 打电话给(某人);征召 o I will call you up. ?used to 曾经……;过去…… o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care for 照顾;非常喜欢 o照顾:She wants to care for people. o喜欢:They don’t care for people like that. ?try out 参加……选拔;试用 o He will try out for the basketball team. o She wants to try out her new shoes. o动词 + out ?give out 分发;散发 ?hand out 分发 ?help out 帮忙解决 ?fix up 修理;装饰 o They have fixed up the house. 他们装修好了房子。 ?take after (外貌或行为)像

选修六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学课题: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天然水的自净能力 2.水污染的现象 教学难点: 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1节 教学过程: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世界文明发祥地大都与河流相伴。然而,随着生产发 展,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污染问 题。 一.天然水的自净能力 1.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回顾高一内容)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3.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比较: 根据水体的流动性强弱比较:河流水强于湖泊水强于地下水。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4.水污染: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 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分析图 2.2 位置净化物质过程 上层藻类和其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补充由于污染物的氧化消耗的氧,去除过多的CO2 中层河水物理作用:混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 化学作用: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浓度降低 底层河床底泥和微生物河床底泥吸附部分污染物;微生物通过生化过程把污染物分解、吸收、转化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污染物具有多样性,污染现象也不相同,主要污染现象有三种,归纳如下:

八下Unit2教案(新版)

The plan for Grade 2(B) Unit 2 By Yin Juan 2014-2-25

八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1. Phrasal verbs. 2. Infinitives as object, adverbial and object complement. 3. Modal verb could for suggestions. 能力目标: Learn to offer help and give advice with could. 情感目标: There are many ways to help others. And it’s a good job. 二、教学内容分析 Topic:Volunteering and charity Functions:Offer help Structures:1.Infinitives as object, adverbial and object complement. 2. Modal verb could for suggestions. 3. Phrasal verbs Target language: ----- I’d like to help homeless people. -----You could ask hospital to let you visit the kids and cheer them up. ----She volunteers there once a week to help kids learn to read. -----I’ m making some signs to put around the school.

人教版八年级下英语第二单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英语第二单元 1-5、ACCAC;6-10、AABBB;11-15、BABBC;16-20、BACAC;21-25、AACBA; 26-30、AAACA;31-35、CCCBA;36-40、BACAB;41-45、AACAB;46-50、TTFTF 51-55、CAACC;56-60、CDDBA;61-65、GEBAD; 66-75、hours him is’t satisfaction owners’ decided once Sitting different Volunteering Volunteering at the Old People's Home March 5th is the day of learning from Lei Feng every y ear.On that day this year,I wentto Happy Old People's Home with some of my friends. When we got there,the old people were very happy.We brou ght them some flowers andfruit with our best wishes.Then we help them clean their rooms. Some girls helped the old people wash their clothes. After that we chatted with the old people.Some of us even sangand danced for them . How happy the old people were! From the meaningful activity,I realized that we should ca re for the old people becausethey are afraid of being lonel y.They need your help.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感觉世界教案

第1节感觉世界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2、让学生知道人体的鼻具有嗅觉功能及嗅觉的形成过程,及人嗅觉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懂得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感觉 2学情分析 本节是本章第一节内容,结合本章内容来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类的各种感觉,感知周围的运动和变化环境。学生能够说出各种感觉器官对应感受到的不同环境刺激,从人的感觉为主线展开学习,便于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加深学习记忆。 3重点难点 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 2.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学时重点 认识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和对应的感觉,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学时难点 认识到人多感觉不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而是在大脑中形成。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以导激活学】 一、人体对环境的感觉 【问】你现在坐在教室里面感觉到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来感觉的? 【答】声音、光线、温度、呼吸、空间位置…… 走近一个学生,做要打他的姿势,他躲避了。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不停地感觉这个世界,然后做出反应,以至于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感知温度,增减衣服。

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是用身体的哪些结构来感觉的? 看图讨论:出示教材图1-1“人的感觉”让学生分组讨论 图片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分别是用人体的哪一结构或器官来感觉的? 如果图中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相应的反应? 可能的答案:1、听音乐的人感觉到优美的音乐,是用耳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心情舒畅…… 2、闻花的人能感觉到花的香味,是用鼻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花真香,开心…… 总结:人体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去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并作出相应在的反应。 思考1:以吃棒棒糖的人为例:是不是任何人都会有与你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吃什么东西都会有相同的感觉? 2、以听音乐的人为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首歌?你是不是喜欢每一种类型的歌曲? 3、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环境刺激的感觉是否完全一样? 4、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种刺激是否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和反应?请你举例说明。讨论: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分别是什么? 2、你认为图中的小明戴着耳欣赏音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音乐可以听得更清楚;可能会影响别人的学生和生活。 总结: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活动2【讲授】【多元立体学】 二,皮肤的感觉功能 回顾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各层分别分布有哪些组织?有些什么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思考:图中拿冰块的人,感觉冷觉的结构是皮肤的什么结构? 设问:你是否知道冷觉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皮肤你结构你认为人的皮肤还具有哪些感觉功能?分别由什么结构来完成? 可能的答案:热觉、触觉、痛觉…… ,皮肤的触觉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unit2知识点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一丶重点短语 1.argue v.争论;争吵 argue with sb.与某人吵架 I argued with my best friend.我和我的好朋友吵架了。 2.① either adv.(用于否定句)也 He doesn’t have any money, and I don’t, either.他没有钱,我也没有。 I can’t play chess. She can’t, either.我不会下国际象棋,她也不会。 ② too 也(用于肯定或疑问句) I’m a teacher.He is a teacher, too.我是老师,他也是老师。 3.ask (sb.)for sth.向某人寻求某物;要…… Don't ask for food every day.Go and find some work.别天天要饭,找点儿工作做。 I don’t think you should ask your parents for some money.我想你不应向父母要钱。 4.the same as... 与……相同(注意前后两个比较对象的属性保持一致) The clothes are the same as my friends'.这些衣服与我朋友的一样。 Tom is the same age as Anna.= Tom is as old as Anna.汤姆和安娜一样大。 Her backpack is the same as mine. 她的背包与我的一样。 5.except 除……以外;(不包括……在内) My class has been invited except me.除我以外,我的同学都被邀请了。 All the students went to the park except him.除了他之外,全体同学都去过公园了。 They all traveled America except her. 除了她以外,所有的学生都去美国旅行过。 注意区别:besides 除……以外,还有...(包括在内) We all went there besides him.除他去以外,我们也都去了。 (= He went there.We went there, too.) 他也去了,我们也去了!/大家都去了! There are five more visitors besides me.除了我之外还有5名访客(加上我是6个) 6.wrong adj.错误的;有毛病的;不合适的 ─ What's wrong with you? 你怎么了?(你哪里不舒服?) ─ I've got a headache.我头痛。 What’s wrong with your watch? It doesn't work.你的手表怎么了?它不走了。 注意: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你怎么了?/你出什么事了? 7.get on(well) with sb.与某人相处(融洽) get on ( well ) with sth 某事进展地好 The students will get on well with the teacher.学生会和老师相处得非常好。 How are you going on with your new friends? 你和你的新朋友相片如何? These days ,Mr Green gets on well with his new job.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3课时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4、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二、减数分裂 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1、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SPSS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教案 教师姓名朱兆军课程名称统计分析与SPSS的 应用 班级10会计与统计 授课日期2012年3月1日第3周1 课时 2 课型新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 教学目的1. 明确SPSS数据的基本组织方式和数据行列的含义; 2. 掌握应从哪些方面描述SPSS数据文件的结构特征; 3. 熟练掌握建立SPSS数据文件以及管理SPSS数据的基本操作; 4. 熟练掌握在SPSS中读取Excel工作表数据的基本操作,了解读取文本和数据库数据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SPSS数据的录入 2.SPSS数据的保存 教学难点SPSS数据的录入 补充、删 节、更新 无教具多媒体 课外作业预习下一课 课后体会

授课主要内容 第二节SPSS数据录入和保存 一、SPSS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1、SPSS数据的录入 2、SPSS数据的编辑 (1).SPSS数据的定位 (2)插入和删除一条个案 (3)插入和删除一个变量 (4)数据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二、SPSS数据的保存 格式主要有:SPSS文件格式;Excel文件格式;dbf文件格式;文本文件格式 将数据保存为SPSS数据文件或其他格式的数据文件的基本操作是: File+Save,对于新的:提示文件名和类型;对于旧的,覆盖原来的,不再提问; File+Save As,另存一个数据文件,也有格式(类型)问题; Variable按钮允许用户指定保存哪些变量,不保存哪些变量,变量名前画叉的变量将被保存到磁盘中。 将数据保存为Excel文件格式时,Write variables names to spreadsheet选项呈可用状态,它的作用是指定是否将SPSS变量名写入Excel工作表的第一行上。

八下教案第二单元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2.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赞美劳动妇女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及体现劳动妇女的品质。 2.难点: 叙事的典型细节和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 典押: 典当,抵押。 * 凌侮: 欺凌侮辱。凌: 侵犯,欺压。侮: 欺负,轻慢。 * 忸怩不安: 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 作者简介: 艾青: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笔名谐音。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 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和同人组织“春地画会”,用画笔投入了战斗。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美术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青年们“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艾青在监狱里写了许多诗。正像他自己所说: “从那以后,我过的是囚徒生

活。我和绘画几乎完全断了联系。我自然而然的接近了诗。只要有纸和笔就随时可以留下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思考得更多,回忆得更多,议论得更多。”《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解题: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怀念的情怀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作者在诗里写道: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全诗13段,按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胳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 —3诗节):怀念与痛悼。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一节: 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 没有姓名 没有人生自由并列悲苦低微 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 第二节: 点明大堰河和“我”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回环往复强调“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倾注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三节: 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荒凉的坟墓 冷落的故居 联想、想象组冷落凄清的画面思念哀

七下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七下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和相交,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 2、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4、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教学准备 实物图片、ppt课件。

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不但可以体会到几何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下面的分类提供依据,为了解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建立模型,探索新知 互动探究一、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师生活动: 1、请各组同学每人拿出两支笔,用它们代表两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笔与笔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选取一个小组的代表上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板书:①平行、②相交、③重合,并给出相交线的定义) 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凡未作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不重合的情形,则去掉重合这种情况,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板书:去掉③重合,并总结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3、若两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什么位置关系? 板书:(留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做平行线。 4、出示立方体框架,谁能指出 图1 立方体框架中哪些棱既不 平行也不相交呢?为什么? 5、在留空之处用彩色粉笔填上“在同一平面内。” 6、那么理解平行线时,必须注意什么? 重点给学生强调平行线的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是指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有时我们也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这实际上市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两支笔动手操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

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doc

第二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本节重点为:①氨基酸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难点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学中应该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主线,联系初中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有关蛋白质消化与吸收、重要功能等知识,首先学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认识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再结合教材中蛋白质主要功能示例,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最后,阐明结构与功能的适应的观点,让学生认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氨基酸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年级属于平行分班,各班平均分配生源,没有重点班、实验班,所以各班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虽然有一些蛋白质的初步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如化学键、结构式等),以及数学的排列和组合的有关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教学中,我借助球棍模型来增加学生的空间感,认识氨基酸是一种空间结构;通过安排学生活动来弥补知识不足带来的困难。从学生日常生活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入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思维的火花,起到超乎想象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制学案,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