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知识目标

1.懂得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

3.知道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知道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及要求。

5.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丰富内涵以及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2.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能力和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3.对伟大祖国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满自豪感。

重点

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2.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难点

1.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弘扬、践行。

教师准备:

1.精心准备和制作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情景幻灯片。

2.认真备课。

学生准备:

1.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片。

2.搜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一、歌曲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国话》,歌词如下: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伦敦玛丽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莫斯科的夫斯基爱上牛肉面疙瘩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平平仄仄平平仄/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到底扁担宽还是板凳长

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那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纽约苏珊娜开了间禅风loungebar/柏林来的沃夫冈拿胡琴配着电吉他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仄仄平平仄仄平/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有个小孩叫小杜/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

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洒了醋湿了布

嘴说腿腿说嘴/嘴说腿爱跑腿/腿说嘴爱卖嘴/光动嘴不动腿/光动腿不动嘴/不如不长腿和嘴/到底是那嘴说腿还是腿说嘴

……

教师总结:《中国话》的歌词内容主要描述了现在全世界正掀起的中国热!因为目前全球估计至少有3000万非华裔人士在学中国话,欧美更有些学校已经将中国话列入必修外国语,因此作者有感而发地写出这首《中国话》。这首歌曲反映的就是中华优秀文化,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中华文化根

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教师多媒体展示2008年奥运会会徽——“舞动的”。

“舞动的”是一方中国之印。这方“中国印”镌刻着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风X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现着一个面向未来的都市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诉求。它是诚信的象征;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向全世界、全人类做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重大承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枚以先贤明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奥运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当我们X重地印下这方“中国印”之时,就意味着2008年的中国将为全世界展现一幅“和平、友谊、进步”的壮美图画,将为全人类奏响“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乐章。

“舞动的”是这个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借中国书法之灵

感,将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的新理念。手书“2008”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当人们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新”就这样诞生了。

教师总结:“舞动的”这方“中国印”镌刻着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它是这个城市的面容,也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中国印”折射出了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组成

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

(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华文化的组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三个组成部分。

(4)中华文化的作用或影响力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做法

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增强文化自信

(1)原因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做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夯实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知识拓展】2018伦敦春节庆祝活动

春节,作为我们华夏儿女们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经有将近4000年的历史了。在外的游子们都尽可能地在春节来临前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而在海外的华人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大部分都无法在春节期间回家团圆过年,但是这也无法阻止大家庆祝节日的热切心情,因此伦敦华埠新春庆典就应运而生了。根据记录,该庆典可追溯到1982,现今已发展为亚洲以外地区最大的春节庆祝活动之一了。今年也不例外,在当地时间2月18日时,2018狗年新春庆祝也热烈开幕了。

在2月18日,一年一度的伦敦春节庆祝活动在特拉法加广场盛大开幕了,这也是迄今为止连续举办的第16届活动了,一直以来都深受在英华人和当地民众的喜爱。今年据报道,更是吸引到了多达70万人次的民众共同前来参加庆祝。

(二)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过渡语】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同学们知道哪些传统美德呢?

教师安排学生讲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调动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

教师总结: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X,有诚信守法、

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X,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知识拓展】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囊萤映雪,负薪挂角,悬梁刺股,凿壁借光,以荻画地,韦编三绝,破釜沉舟,孔融分梨,樊哙闯宫,诸葛恪得驴,荆轲刺秦王,解铃还须系铃人,少年柳公权,硬汉子董宣,特殊遗嘱,玄奘取经,缇萦救父,季扎还愿,管鲍之交,暖不忘寒,明山宾卖牛,状元还乡,X和灭海贼,金孝拾银,伯乐举贤,寇准罢宴,三遇恩师,别出心裁的赛马,钟隐拜师,毛遂自荐,三顾茅庐、负荆请罪、曾子杀猪……

2.中华传统美德作用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2和63页内容,提出问题:概括中华传统美德作用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某某、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

教师提问: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要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知识拓展】传统美德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国无德不兴。”道德不仅是一种国家治理、社会秩序整合的工具,而且是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软实力。

中华传统美德对于民族复兴、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社会和谐都有重要时代价值。在剔除糟粕、不断扬弃的基础上,实现中华优秀文化及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

须以认识其价值为理论前提。

三、课堂小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得到全世界中华儿女高度认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了解了它们各自的内容、特点、作用,重点是传承和发展。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生和生活中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嘱托,努力学习,自觉做传承和发展我们优秀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使者!

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组成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美德万年长⎩⎪⎨⎪⎧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作用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 第二框 凝聚价值追求

知识目标

1.懂得民族精神的含义、核心、作用及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内容、意义及如何践行。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感悟民族精神的作用,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2.提高对民族精神内涵及作用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3.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

2.增强对中华民族的优越感。

3.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

1.民族精神的含义、核心及如何传承和弘扬。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及意义。

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准备:

1.准备教学情景幻灯片。

2.精心备课。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

一、课前导入,场景激趣

(多媒体播放)

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就是指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奉献自己一切的人们。

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孔子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X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

但“中国脊梁”并非只有英雄人物,千千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当中华民族遭到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分歧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如洪秀全、孙某某等等;为保卫祖国,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中国的脊梁,如王利伟等;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中国的脊梁;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工人,是中国的脊梁;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是中国的脊梁……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对民族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民族精神的含义、核心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一寸丹心图报国”,千百年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心中,对祖国的依恋之情萦绕于海外游子的梦中。“中国”是所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的情感依归。

教师多媒体展示:

填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知识拓展】什么是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民族精神

(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A.宣言书:它向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蒋介石等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B.宣传队:它向11个省大约两亿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C.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中,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2)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民族精神。

【知识拓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某某主义革命时期:

A.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的精神。

B.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C.某某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D.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某某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A.某某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某某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B.雷锋精神: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C.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某某、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3)改革开放时期

A.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

B.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C.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过渡语】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民族精神有什么力量或作用呢?

3.民族精神的力量或作用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灾难,但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

力。

4.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5.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做法

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教师总结:弘扬民族精神重在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民族精神的大厦是世代中华儿女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有条件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构筑中国价值

1.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价值观

教师提出问题: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什么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价值观。

【知识拓展】认识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

教师总结: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其中,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把握: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某某、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它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5.培育和践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索,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三、课堂小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作用和传承及构筑中国价值,引导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把个人的远某某想和抱负,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建构民族精神大厦、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挺起民族脊梁⎩⎪⎪⎪⎨⎪⎪⎪⎧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对民族的意义

民族精神的含义、核心民族精神的力量或作用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做法构筑中国价值⎩⎪⎨⎪⎧文化最深层内核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内容意义培育和践行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凝聚价值追求》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三、新课导入 通过视频配乐诗《中国的脊梁》导入 四、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问题: 1、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内涵是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 3、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5.我们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学生展示交流回答以上问题,教师进行多媒体展示解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课堂练习 1 .某中学决定开展一次“高擎民族火炬,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活动。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活动有( ) ①参观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②举行“颂中华”校园歌手大赛 ③举行“艰苦奋斗精神代代传”的演讲比赛④举办“校园时装文化节”活动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A.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中国航天人积极践行中华民族精神,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直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一致 B、是中华民族的根 C、是战胜困难不竭精神动力 D、核心是无私奉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要求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明礼、守法、诚信、敬业、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 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优质课教案_0

道德与法治“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案例 ----延续文化血脉 一、教学依据 本课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本框第一目侧重从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本课主题关键词是“文化”,是第三单元的开篇一课。作为“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中的“精神文明”,挖掘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继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

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学方式】 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互助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多媒体、讨论式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曾经学过许多经典诗词,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几句含有“月”字的诗句? 学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教师:我猜你们也就能说出三四句。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个视频,看看同样的问题,他们表现如何? 播放《国学小名士》“月”飞花令的视频。 教师:近年来,类似的节目如《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传统文化又一次以崭新的面貌亮相在人们面前。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今天我们一起来《延续文化血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知识目标 1.懂得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 3.知道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知道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及要求。 5.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丰富内涵以及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2.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能力和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3.对伟大祖国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满自豪感。 重点 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2.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难点 1.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弘扬、践行。 教师准备: 1.精心准备和制作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情景幻灯片。

2.认真备课。 学生准备: 1.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片。 2.搜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一、歌曲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国话》,歌词如下: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伦敦玛丽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莫斯科的夫斯基爱上牛肉面疙瘩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平平仄仄平平仄/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到底扁担宽还是板凳长 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那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纽约苏珊娜开了间禅风loungebar/柏林来的沃夫冈拿胡琴配着电吉他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仄仄平平仄仄平/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有个小孩叫小杜/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公开课获奖教案_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课延续文化血脉 第一课时中华文化根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一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2.本框的地位、作用:从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系来看,“延续文化血脉”是对之前零散渗透于教材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系统化,也是对后续学习的文化引领。每一年级的部编教材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气质。 3.本框内在结构:对“中华文化根”的学习,要把握中华文化的组成、发展与作用,而中华文化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文化价值观的浸润与滋养上。学习中华文化旨在增强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认知、文化自觉、文化认同,集中体现为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与发展。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使学生打牢中华文化底色,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基于以上学情,特设计了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

2022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案:第5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2022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案:第5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

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 知识目标(1)知道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知道践行民族精神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能力目标 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 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做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践行者,自觉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1.展示材料。(教材P66:“运用你的经验〞) 2.问题设置:在你看过的文艺作品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表达“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提示:①戚继光抗倭;②林那么徐虎门销烟;③五四爱国运动;④吉鸿昌“我是中国人的故事〞;等等。) 3.教师引言:伟大的民族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高扬民族精神的大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发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__魂魄__〞。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开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__民族精神__。 2.在五千多年的开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__爱国主义__为核心的__团结统一__、__爱好和平__、__勤劳勇敢__、__自强不息__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__与时俱进__的品格。 4.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开展壮大的强大__精神支柱__,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__精神纽带__,是鼓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__精神动力__。 5.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知识点二构筑中国价值 6.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社会主义__核心价值观__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达。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守望精神家园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4)

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了解和认识文化自信的来源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重要性,以及弘扬传统美德的正确做法。 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增强文化自信;逐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地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力量,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根 【教学难点】 美德万年长 【教学环节】 一、新闻导入 【多媒体呈现】播放2018年春晚武术节目视频。 提到武术,想必大多数人会想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这句话。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少林派历史久远,威名显赫,民间中隐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武当则以剑术和内家拳法闻名于世。 在2018年狗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中华武林的这两大门派上演“世纪大融合”,将太极拳和少林棍结合在了一起,刚柔相济的表演透着浓浓的文化韵味,行云流水,气势恢宏。该节目也是整场春晚中唯一的武术节目。 教师点拨:提起春节、中华武术,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营养。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结合时代和实践的特点加以创新发展,推陈出新。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延续文化血脉》的学习。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优课教学设计_3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顾一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生答),我们这本书就是围绕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来展开的四个单元的内容。今天我 们开始学习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同学们把书翻到P57,读一遍单元导言,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关键词划一下。P58自己读一下第五课导言,了解本课内容。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板书:延续文化血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 PPT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1.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 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 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 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人教2011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延续文化血脉 》_24

《美德万年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5.1 延续文化血脉第二目《美德万年长》的内容。 2.内容依据:①依据课程标准的“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理解国情、爱我中华”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意识。 ②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对应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中以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点。 ③依据十九大精神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出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使学生打牢中华文化底色,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随着现在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水平以及辨别是非水平弱,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精神力量,重视中华传统美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2、水平目标: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使用水平,传承、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难点: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手段】 媒体使用法、小组讨论法、情景体验法 【五、板书设计】 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是什么) 2.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为什么) 3.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怎么做) 【六、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生命之树” 2、教学步骤 环节一:畅所欲言 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是什么) 环节二:感悟思考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为什么) 环节三:合作探究 3.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怎么做) 3、归纳总结 收获园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拓展空间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你以后生活能够有哪些作为? 【七、教学反思】

2022年新课标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5、6课4课时教案

2022年新课标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5、6课4课时教案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5.1延续文化血脉 【课程标准】 课标摘录 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要求 政治认同: 价值取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 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理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 家庭美德——践行以尊老爱幼、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 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职业道德——理解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对应的课程标准 总目标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热爱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 对应的学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政治认同的内容: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对应的学习主题 及 内容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课标解读 结合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具体的课标内容,从三方面进行解读学生学什么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怎么学 1.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作用。 2.文化自信的原因和做法。 3.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和做法。 1.能列举中华文化的 内容,说出中华文化的特点 和作用。 2.能总结出文化自信 的原因和做法。 3.能列举中华传统美 德的内容,归纳弘扬中华传 统美德的做法。 1.通过“中华文化知多少”展示交 流。 2.通过观看视频。 3.通过“美德故事我来讲”和“传 统美德我践行”。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包括“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目内容,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第一目侧重讲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点落在中华文化作用,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践行。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力量,从而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践行传统美德。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已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 应知 九年级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应该能说出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和作用,能总结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做法,能说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归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 障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凝聚价值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通过学习知道践行民族精神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能力目标 1、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2、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做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践行者,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3、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材料:2009年初,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7月根据提名情况确定了候选人,向社会公布并接受投票.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在投票评选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组委会评审组专家投票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这次“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对祖国最深厚、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9周年。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事迹也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都是一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 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目标导学二:美德万年长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64-65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3.共同总结:(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问题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好家道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面貌的潜在气质,也是家庭兴衰的隐性因子。”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作业布置:选择教材65-66页“拓展空间”中推荐的作品,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