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引言

喘病,又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特征是阵发性气喘、喘息和呼吸

困难。中医认为,喘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肺气失调,阴阳失衡而引起的。在中医中,

喘病被归类为“喘证”,而非“喘病”。中医护理方案秉承整体观念,注重调理平衡,对喘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本文将介绍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护

理措施。

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气功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喘病中医护理的核心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

出不同的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杏仁、石膏等。这些中药能够清热化痰、解

表发汗、平喘止咳等,从而缓解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按

时服用,并根据中医师的建议适当调整剂量。

针灸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的方法。在喘病的中医护理中,

针灸被广泛应用。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肺穴、关元等。针灸可以舒缓肺部气滞,平喘

散寒,增强体质。患者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导下接受针灸治疗,根据病情进行相

应的频次和疗程。

气功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体位和精神状态来达到调理身体的功法。在喘病的中医护

理中,气功也被视为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练习气功,可以改善呼吸道通畅度,增强体

质,缓解喘病症状。常见的气功包括八段锦、五禽戏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适合的气功练习,并每天坚持练习。

生活方式调整

喘病的中医护理中,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患者应注意以下方面:

- 避免接触和过敏原。喘病患者往往对某些物质过敏,例如花粉、尘螨等。要尽量减少接触这些过敏原的机会,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 合理饮食。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建议食用一些具有清热、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苹果、百合等。

-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气机运行。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结论

喘病是一种常见的气道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喘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药治疗、针灸、气功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综合施用,可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是不同的,因此,在接受中医护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同时,中医护理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患者还需

在医生的指导下持续接受其他治疗。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引言 喘病,又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特征是阵发性气喘、喘息和呼吸 困难。中医认为,喘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肺气失调,阴阳失衡而引起的。在中医中, 喘病被归类为“喘证”,而非“喘病”。中医护理方案秉承整体观念,注重调理平衡,对喘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本文将介绍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护 理措施。 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气功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喘病中医护理的核心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 出不同的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杏仁、石膏等。这些中药能够清热化痰、解 表发汗、平喘止咳等,从而缓解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按 时服用,并根据中医师的建议适当调整剂量。 针灸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的方法。在喘病的中医护理中, 针灸被广泛应用。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肺穴、关元等。针灸可以舒缓肺部气滞,平喘 散寒,增强体质。患者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导下接受针灸治疗,根据病情进行相 应的频次和疗程。 气功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体位和精神状态来达到调理身体的功法。在喘病的中医护 理中,气功也被视为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练习气功,可以改善呼吸道通畅度,增强体

质,缓解喘病症状。常见的气功包括八段锦、五禽戏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适合的气功练习,并每天坚持练习。 生活方式调整 喘病的中医护理中,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患者应注意以下方面: - 避免接触和过敏原。喘病患者往往对某些物质过敏,例如花粉、尘螨等。要尽量减少接触这些过敏原的机会,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 合理饮食。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建议食用一些具有清热、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苹果、百合等。 -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气机运行。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结论 喘病是一种常见的气道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喘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药治疗、针灸、气功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综合施用,可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是不同的,因此,在接受中医护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同时,中医护理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患者还需 在医生的指导下持续接受其他治疗。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外寒内饮证、风热犯肺证、痰浊雍肺证、肺气郁闭证 二、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1、发热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3)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患者汗出时,及时协助擦拭和更换衣服、被服,避免汗出当风。 (4)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绿豆、荸荠等,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5)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2、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3、喘息气短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 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 2. 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肢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 3. 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 4. 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 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2. 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 (一)喘息哮鸣 1.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 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3.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4.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5. 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果尤甚。 7. 遵医嘱中药泡洗。

喘证中医治疗及护理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 一、基本情况 喘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月至12月,宜宾市中医医院在内一科应用“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9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7例:外寒内饮5例,风热犯肺13例,痰浊壅肺39例,肺气郁闭证0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有效咳嗽咯痰、深呼吸,口腔护理,气道湿化,翻身拍背,氧疗,活动,缩唇、腹式呼吸,监测体温,情志护理。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艾灸、中药雾化、穴位按摩、拔火罐、穴位注射。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穴位贴敷,其次是耳穴贴压。分析其原因: 1.中药穴位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应用方便,效果明显,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2. 耳穴贴压对于帮助睡眠,调理胃肠功能都有明显的作用,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正在逐渐推广,开展。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穴位贴敷。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穴位贴敷。分析其原因:中药穴位贴敷操作简单,无损伤性,患者易于接受;能减轻踹病咳嗽、咯痰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穴位按摩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1人(45%); ②一般:32人(35%);不满意:0人(0%)。 分析其原因: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概述 喘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咳嗽和气喘。中医认为喘病与气机运行失常有关,常见的喘病病因有肺气虚、肺阴虚、痰湿等。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穴位按摩、饮食调理等,下面将详细介绍喘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 中医药治疗 中药治疗原则 中药治疗喘病的原则是健脾益气、清热化痰、滋养肺阴、平肝熄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中药组合进行治疗。 常用中药 1.麦门冬: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 黏难咳的喘病患者。 2.杏仁:具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热痰多、咳嗽 气喘的喘病患者。 3.百部:具有清热利水、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壅盛、胸满 胁隐的喘病患者。 4.竹叶、重楼、薏苡仁等:可以清热化痰、利水消肿,常用于治疗体内 痰湿阻滞引起的喘病。 穴位按摩 会阴穴 会阴穴位于尾骨与耻骨结合处,是一个重要的调理气机的穴位。使用中指或食指按压会阴穴,每次按压5-10秒钟,每日按摩2-3次。这个方法适用于喘病发作时进行急救,可以缓解气喘症状。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方凹陷处。使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5-10秒钟,每日按摩2-3次。这个方法适用于长期调理气机不畅的喘病患者,可以增强体内气血的运行,缓解喘息。

尺泽穴 尺泽穴位于臂内侧尺骨与桡骨之间凹陷处。使用拇指按压尺泽穴,每次按压5-10秒钟,每日按摩2-3次。这个方法适用于痰湿阻滞引起的喘病,可以促进痰液的排出,改善喘息情况。 饮食调理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肺热,加重喘息症状。所以喘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 多吃温补食物 喘病患者常见肺气虚症状,所以可以多食温补食物,如鸡肉、猪肉、鲤鱼、乌鱼等。这些食物富含营养,可以增强体内气血运行,缓解喘息。 吃一些健脾化痰的食物 喘病患者常见脾胃不和、痰湿壅盛的症状,可以选择一些健脾化痰的食物,如薏米、红薯、山药等。这些食物具有健脾化痰、利湿排痰的作用。 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2.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气体。 3.避免过度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 4.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喘病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护理方案能够通过中药治疗、穴位按摩、饮食调理等多种手段帮助缓解喘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使用中医护理方案前,建议患者首先咨询中医医生,进行详细的诊断,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喘证中医护理常规

喘证护理常规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病证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症。西医学中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硅沉着病及癔症性喘息等,出现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咳嗽,气急,痰白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寒,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痰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苔白腻,脉弦滑。 肺气郁闭证:常因情绪刺激而诱发,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苔薄,脉弦。 喘证的护理: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流通,病室安静、整洁。 (2)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如半坐卧位,氧气吸入,一般给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3)根据医嘱正确及时给药,观察药物滴速、疗效及副作用。(4)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困难程度,监测

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配合医生救治。 (5)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呼吸运动,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6)遵医嘱耳穴埋豆,选择交感、心、肺等穴位。 (7)遵医嘱隔物灸,选择气海,关元等穴位。 饮食护理: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宜,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多食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即煎炸之品. 外寒内饮证:宜食辛温祛寒之品,如白果煲鸡、紫苏粥等。 风热犯肺证:宜食清热之品,如梨、金银花茶等。 痰浊雍肺证:宜食清肺化痰之品,如银耳白合粥等。 肺气郁闭证:宜食开郁宣肺之品,如杏仁粥,萝卜生姜汁等。 情志护理: 本病病程长,患者精神负担重,多与患者沟通,及时给心理疏导。鼓励病人之间多交流,指导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看电视等。责任护士主动讲解疾病知识,指导排痰方法和呼吸功能锻练,改善其治疗依从性。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加衣服,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2.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 果评价标准 常见症状/证候护理效果评价如下。 (一)咳嗽、咳痰、喘息、气短 (1)无(0分):无咳嗽、咳痰、喘息、气短。 (2)轻度(1分):症状减轻,活动剧烈时喘气加重。 (3)中度(2分):症状稍减轻,稍微活动喘气加重。 (4)重度(3分):症状加重,不能平卧,严重影响睡眠及生活° 护理效果评价: (1)痊愈: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95册 (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70%,且V95%。 (3)有效:症状未消失,但较以前减轻,症状积分减少230%,且V70%。 (4)无效:症状未消失,程度未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虬 (二)发热 (1)无(0分):治疗初期体温正常,病情稳定。 (2)轻度(1分):治疗初期体温正常,效果明显。 (3)中度(2分):治疗初期体温较前下降,治疗有效。 (4)重度(3分):治疗初期体温不变或持续升高,治疗无效果。

护理效果评价: (1)痊愈: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95%。 (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70%,且V95%。 (3)有效:症状未消失,但较以前减轻,症状积分减少230%,且V70%。 (4)无效:症状未消失,程度未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虬 (三)腹胀、纳呆 (1)无(0分):胃纳正常,无腹胀、纳呆。 (2)轻度(1分):有时腹胀或进食后腹胀,胃纳异常,进食量减少l∕4o (3)中度(2分):经常腹胀,胃纳异常,进食量减少1/3。 (4)重度(3分):持续有严重腹胀,胃纳异常,进食量减少1/2o 护理效果评价: (1)正常: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95册 (2)恢复期: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70%,且V95% (3)缓解期:症状未消失,但较以前减轻,症状积分减少230乳且V70%。 (4)加重期:症状未消失,程度未减轻,症状积分减少V30%。

喘病中医护理常规

喘病中医护理常规 喘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肺系疾病。发作时喉间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证,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 证型及临床表现 1.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2.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3.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苔白腻,脉弦滑。 4.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病情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 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2.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 程度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 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临证护理: 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对我科10月12月8例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如下:平均住院天数 9、7天,痰浊阻肺证1例,肺气郁闭证1例,痰浊雍肺证6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观察咳嗽咳痰、喘息气短、发热等情况。 应用的主要护理技术:拔火罐、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刮痧。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辨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咳嗽咳痰5有效咳嗽、翻身拍背、体位、湿化气道5100%喘息气短4氧疗、缩唇训练、体位4100%发热1检测体温、物理降温、口腔护理1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咳嗽咳痰5耳穴按压拔火罐刮痧31160%20%20%喘息气短4耳穴压豆4100%发热1刮痧1100%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按压,分析原因: 1、耳穴贴压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项目例数人依从性(%)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贴压77100%00228%572%0刮痧2150%150%0150%150%0拔火罐11100%0000011000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压豆和拔火罐。分析原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分析原因:它能减轻患者咳嗽

咳痰、发热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三、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主要症状病例数(人)护理效果好较好一般差咳嗽咳痰501(20%)4(80%)0喘息气短401(25%)3(75%)0发热1001(100%)0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85%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配合喘病治疗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引言 喘病,即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以及胸闷等症状。中医认为喘病属于气机不畅,肺脏功能失调的病症。因此,中医在治疗喘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本文将介绍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喘病是由于肺气虚弱、肺气紧缩所引起的。肺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主管呼吸功能,肺气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着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通过调整肺气,强化肺脏功能,从而缓解喘病的症状。 饮食调理 1.忌食生冷食物。冷食会导致寒气侵袭肺脏,进而影响肺气的正常运行,所以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如冰激凌、冰镇饮料等。 2.避免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容易引发体内的炎症反应,加重喘病症状。建议患者少食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

3.多食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改善肺功能。建议患者摄入多样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橙子、胡萝卜、菠菜等。 草药疗法 中草药在喘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草药: 1.麻黄:有温肺散寒、宣肺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哮喘。可以作为单独的草药剂量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配伍使用。 2.桔梗: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痰湿阻肺的哮喘。一般可以制成煎剂或加入草药汤剂中使用。 3.杏仁:有润肺止咳、宣肺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性哮喘。可以煮水饮用或与其他草药一同煎煮。 患者应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草药,因为中草药的剂量和配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喘病患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针灸穴位: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22年收治喘病70例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如下:痰浊壅肺48例、肺肾气虚4例痰热郁肺14例、阴虚水泛3例、肝肾气虚1例,平均年龄:75岁,平均住院日:10天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C,湿度控制在50%-60%o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绡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喘息气短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以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7.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列缺、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8.艾灸疗法:遵医嘱艾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大椎、肺俞、命门、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苔白腻,脉弦滑。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

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喘息气短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生期) 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有证候重点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 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 滑或脉浮数。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气,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气度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苔白腻,脉弦滑。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引发,发时忽然呼 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 无痰声。向来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二、常有症状 /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合,温度保持在 18-22℃,湿度控制在 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防止严寒或干 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坦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 位,连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少咽喉部的刺激。 3.每天洁净口腔 2 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

感染、增进食欲。 4.亲密察看咳嗽的性质、程度、连续时间、规律以及咳 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陪伴症状。 5.增强气道湿化,痰液黏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 的状况下,每天饮水1500ml 以上,必需时遵医嘱行雾化吸 入,痰液黏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辅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 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实时送检。 8.遵医嘱赐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时期注意察看药物 疗效及不良反响。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低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时节依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依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 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平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防止油腻、辛辣刺 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合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喘气气短 1.保持病室寂静、整齐、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合,防止 尘埃、刺激性气味。

中医护理方案三篇

中医护理方案三篇 篇一: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苔白腻,脉弦滑。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喘息气短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以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